弱势旅游地

2024-06-17

弱势旅游地(精选3篇)

弱势旅游地 篇1

我国普遍存在的弱势旅游地区的旅游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开发的情况普遍存在, 从而造成大量的资源浪费。弱势旅游地区旅游资源的开发对于促进消费和经济的快速增长具有现实意义。

1. 弱势旅游地区的概念

弱势旅游就是在旅游地市场空间竞争中处于劣势的旅游地。与此对应, 处于强势的旅游地即为强势旅游地。弱势旅游地是旅游地空间竞争的最终结果。具体来说, 作为一种旅游目的地类型, 是在资源、区位、市场拓展等方面存在先天不足的旅游地, 相对于旅游资源和客源市场优势地区而言, 其在旅游发展潜力和模式上具有一定的劣势, 其最明显的特征是以本地市场、中短途游客为主。

2. 博州弱势旅游地分析

2.1 新疆范围内旅游资源竞争分析

2.1.1 新疆旅游资源概况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是举世闻名的歌舞之乡、瓜果之乡、黄金玉石之邦。新疆幅员辽阔, 地大物博, 山川壮丽, 瀚海无垠, 古迹遍地, 民族众多, 民俗奇异。旅游资源极为丰富, 全国旅游资源共有68种, 而新疆就有56种, 占全国旅游资源类型的83%。全疆共有景点一千一百余处, 居全国首位, 新疆地理位置偏远, 幅员辽阔, 游客在选择出游时, 会将新疆旅游作为一个整体旅游吸引物, 在疆内打包最佳旅游地。

2.1.2 博州旅游资源

博州旅游资源主要包括高山湖泊、自然保护区、民族风情、历史遗迹、边贸这几类。其中高山湖泊的资源价值高、保护完整、景点知名度较高。

2.1.3 高山湖泊类旅游资源竞争分析

据初步统计, 全新疆有大小湖泊130多个;其中面积大于10平方公里的湖泊有26个, 面积超100平方公里的也有10多个。新疆的湖泊面积广大, 南北疆湖泊的总面积有1万多平方公里, 仅次于西藏、青海、江苏, 居全国第4位。

在众多的湖泊中, 赛里木湖是新疆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湖泊, 艾比湖是新疆第一大盐水湖。赛里木湖和艾比湖的弱势在于:旅游资源开发不充分, 资源利用过于单一, 赛里木湖属于半开发状态, 艾比湖基本未开发, 无论是景点的改造升级还是基础设施都没有完整的修葺、竣工。与新疆湖泊类旅游热点天山天池和喀纳斯湖相比:天山天池知名度高, 可进入性好;喀纳斯湖景点资源整合情况好, 除了湖泊资源、生物资源还有图瓦人风情, 水怪的传说, 湖泊类景观变化多, 观赏价值高。

2.1.4 自然保护区类旅游资源竞争分析

新疆有35个自然保护区目前, 其中,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6个 (全疆8个) 。

博州甘家湖梭梭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1983年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1983]41号文批准建立, 2001年6月经国务院国办发[2001]45号文批准升格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是准原始状态下, 世界上面积最大、保护最完整的荒漠梭梭天然次生灌木林区。保护区是中国乃至世界上为数不多的以珍稀荒漠树种白梭梭母树林、梭梭为代表的荒漠植被和保护区内的野生动物及其生态为主的荒漠类型的保护区。保护区价值极高, 但由于国家对自然保护区发展旅游有严格的规定, 只能在外围缓冲区和实验区进行开发, 而且保护区尚未开发, 目前来旅游的还属于科研考察的这一小部分游客。

2.1.5 民族风情类旅游资源竞争分析

新疆是个多民族聚居区, 有47个民族的成员在此生息。维吾尔族主要分布在南疆, 哈萨克族主要分布在北疆和东疆, 蒙古族主要聚居于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及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 回族主要居住在昌吉回族自治州及焉耆回族自治县, 柯尔克孜族主要居住在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及邻近地区, 塔吉克族是印欧语系的白种人, 主要居住在帕米尔高原, 锡伯族居住在察布查尔和霍城、巩留。

对于国内市场来说, 风情游的客人会选择维吾尔族的风情感受, 南疆的喀什等地吸引较大, 对于风情游为主的游客来说, 内蒙古自治区显然比博尔塔拉以蒙古族风情吸引力更大。

2.1.6 历史遗迹类旅游资源竞争分析

新疆地处中国西北边陲, 亚欧大陆腹地, 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和多种宗教并存的地区, 从西汉开始成为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 新疆的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新疆历史名城多集中南疆, 如喀什、吐鲁番、特克斯县、库车县、伊宁市等。博州的历史遗迹分布散, 规模小, 知名度低。

2.1.7 博州旅游资源弱势评价

旅游资源开发不充分, 资源利用过于单一。体现博州个性特征和文化氛围的非物质资源的开发尚无有效规划, 旅游文化的表现形式也基本定留在历史遗迹、人文景观的简单组合上;专业化的旅游文化表演缺乏, 现有表演项目规模小且管理不规范;旅游纪念品不成体系并且缺乏专业市场, 多种因素共同导致了资源的利用过于单一。

2.2 区位劣势分析

新疆处于我国西北部, 旅游资源虽然非常丰富, 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环境, 新疆旅游产品的特征是时间长, 线路复杂, 造成大量潜在的游客流向别的旅游目的地。而博州位于新疆的西北腹地, 对旅游时间的要求就更高了, 选择新疆线路的旅游者会倾向与选择品味价值最高, 线路最成熟的景点;长此以往, 像博州这样的旅游弱势地区游客少, 导致线路不成熟, 也没有大量的资金投入旅游业, 形成了恶性循环。本地旅游企业放弃地接, 转做组团。

2.3 旅游产业规模劣势分析

2.3.1 旅游基础设施薄弱。

由于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 博州各景区的基础设施都比较薄弱。走进各景区你会发现各景区无论是道路、绿化、休息处、停车位等等事关景区形象的各种基础设施都比较薄弱、不尽人意。游、购、娱等设施更是不全。景区文化内涵未发掘出来, 导致多数景点不能吸引游客, 没有较大的游览价值。也正因为这些基础设施的不完善, 直接导致了景区吸引游客十分困难、景区知名度差。同时, 旅游产业链的延伸程度不高。

3. 博州旅游优势分析

3.1 旅游资源价值高, 资源类型具备多样性、独特性的特征。

3.2 地理区域的开放性。博州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312国道横贯全境, 阿拉山口口岸是西北地区唯一的铁路、公路、石油并举的国家一类口岸, 目前, 博州境内的景区景点之间的道路已经贯通。“十五”期间, 博州投资上亿元加大旅游景区的基础设施建设。赛里木湖、怪石峪总体规划已编制完成, 总投资1200万元的赛里木湖综合旅游接待服务基地项目一期工程完工, 赛里木湖环湖公路、博乐-怪石峪公路等景区道路相继建成。旅游设施的不断完善吸引了国内一些旅游企业集团前来洽谈开发整合旅游资源事宜, 拉动了旅游业的快速发展。通达的交通条件使自治州发展旅游业面临着快速发展的机遇。全州旅游交通环线格局已初步形成。

4. 博州旅游机遇分析

4.1“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提出, 为博州旅游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4.2 自治州拟将赛里木湖申报5A风景区。

4.3 世界旅游业发展的趋势:旅游者从观光型向度假型转变。很多优秀的旅游度假区所依托的是其独特的未被污染的环境资源, 其生态环境的好坏是决定该度假区优劣的重要标准。

5. 博州旅游发展对策和建议

近年来, 博州旅游资源在开发利用中所取得的成绩是令人欣慰的, 但存在的问题也是不容忽视, 针对上述分析, 特提出以下开发对策和建议。

5.1 明确自身旅游业的目标市场定位。

有效的市场定位可以强化旅游资源的针对性, 增强旅游资源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利于开拓新的市场。

5.1.1 充分挖掘本地旅游人口

目前博州各个旅行社业务主要是以组团为主, 自治州内部短期旅游和地接旅游做的很少。博州的旅游经济地理位置和旅游资源的整合度较差, 其知名度在国内比较低。也正由此原因, 博州的外来游客比较少, 来的人也是非常小众的。因此, 博州要转变其旅游产业目标市场定位, 目前以吸引本地人口为主包括新疆范围内的游客来旅游、吸引外来人口为辅。

5.1.2 加大宣传力度, 与强势旅游地进行捆绑, 最大限度吸引外地游客

在充分挖掘本地市场的同时绝对不能忽视外地游客, 而要尽最大努力宣传自身、吸引更多的外地游客。博州必须抓住自身优势通过多方的、不断的努力使外地人尽可能的了解本地旅游资源, 吸引越来越多的外地人其利用闲暇时间到来观光旅游。

5.1.3 政府、行业联合, 资源整合, 形成合力, 共同策划博州旅游项目, 树立博州整体旅游形象。

5.2 提升景区品味价值, 加大对旅游资源的深度、广度开发

通过对西迁东归文化内涵的挖掘, 对旅游资源价值高的景点进行包装, 从而增强吸引力。从本地特色入手, 努力拉长旅游商品链条, 推出地方特色小吃和手工艺品, 如努尔加蒙古族传统手工艺品等, 增加游客的购物乐趣。

5.3 加强基础配套设施建设, 优化旅游整体大环境。

弱势旅游地 篇2

1 研究综述

1.1 对旅游偏好的研究

国内外学者对旅游偏好研究成果丰富。戈尔达与怀特研究了英国人的夏季度假区偏爱地和城市旅游偏爱地类型, 证实游客群体空间偏好与现实旅游客流现状完全吻合[4];Rushton G、Fowkes T等提出空间偏好是人们对突出明显的空间构造的偏好, 与空间规模、知名度、引人注目程度等因素有关[5,6];Goodrich J N、Huybers T等研究了不同类型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选择偏好差异以及相关的影响因子[7,8];吴必虎、郑群明研究发现了中国城市和农村居民旅游地显示偏好[9,10];杨平、张文磊等分别对各细分市场的旅游偏好进行了实证研究, 得出女性、中小城市居民的旅游偏好[11,12,13]。

1.2 对可达性的研究

对可达性的研究渊源久远, 可追溯到古典区位论, 现在研究范围与应用越来越广泛, 但至今仍没有对可达性定义的一致意见。普遍认为, 交通系统将可达性的基本含义与个体在空间中移动的能力联系起来[14]。可达性是克服空间阻隔的难易程度[15], 是在单位时间内所能接近的发展机会数量[16], 甚至可以是指人的交通能力[17]。靳诚等基于路网结构对南京市和长江三角洲的旅游景点可达性格局进行了研究[18,19]。可达性反映了区域与其他有关地区相接触进行社会经济和技术交流的机会与潜力[14]。游客群体对区域旅游景区选择偏好属于行为地理学中的旅游者行为与空间偏好关系范畴[20]。故交通弱势群体对旅游景区的选择偏好, 是检验旅游可达布局的一个重要依据。

综上所述, 在旅游可达性研究中较少考虑到游客因素, 尚无对旅游景区选择偏好与可达之间相互关系的研究。本文关注交通弱势群体旅游的可达性, 强调基于公共交通系统的特殊人群的交通能力与出游意愿之间的矛盾。以西市安秦岭旅游景区为例, 探究了交通弱势群体 (以大学生群体为例) 的旅游偏好与可达性之间的关系, 旨在为优化交通弱势群体的旅游可达性提供实证依据。

2 旅游交通弱势群体界定

旅游交通弱势群体是指不能自驾车旅游、没有公车出游, 甚至不能包车旅游, 只能依靠公共交通进行旅游的群体。此类群体具有以下特征:①典型特点是只能依靠公共交通进行旅游;②目前我国此类群体数目较大, 且其具有较强的出游意愿;③只有此类群体旅游的实现, 才能真正体现国民旅游的实质。基于对旅游交通弱势群体的界定, 应主要考虑公交网络这一特定的交通系统来反映研究区域与其他地区相接触的机会与潜力。故本文以交通弱势群体中的大学生群体为例, 对西安秦岭地区公交网络的旅游可达度进行实证研究。

3 研究设计

3.1 研究区概况

研究区为西安市行政辖区内的秦岭山地区, 东、西、南至西安市界, 北至环山旅游公路。西安市境内秦岭南北宽10—40km、东西长约200km, 西接宝鸡, 东连渭南, 南依陕南3市。西安秦岭地区位于秦岭山地北坡的中段, 为秦岭之中, 与其他区域交通连接相对便利, 但区域内交通相对较弱。西安秦岭地区旅游资源极为丰富, 旅游景区类型多样, 数量众多, 具有优良级旅游资源的旅游景区共有41个。

3.2 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3.2.1 交通弱势群体问卷设计与样本采集

选取交通弱势群体中的大学生群体为例, 2010年6月开始设计调查问卷, 经过课题组讨论分析, 于7月在西安市7所高校发放问卷500份, 回收问卷488份, 回收率97.6%, 有效问卷470份, 占回收问卷的96.3%。

本文主要关注的是大学生群体, 对西安秦岭地区41个旅游景区的实际出游情况 (现实偏好) 和倾向出游情况 (潜在偏好) 这两组数据进行分析, 得出了现实偏好度 (简称AP) 和潜在偏好度 (简称PP) 。

3.2.2 西安秦岭旅游景区公共交通可达度相关数据

从西安市公交网 (http://www.xbus.cn/) 2011年4月公布的数据中获得了三组数据:可达旅游景区的公交线路条数、每条线路乘车难易程度和站台距景区距离。可通达西安秦岭地区的公交线路共有27条, 乘车难易程度共分为极易、容易、一般、困难和极难5个等级, 站台距景区间距离共分为极近 (1km以下) 、近 (1—2km) 、一般 (2—3km) 、远 (3—4km) 和极远 (4—5km) 5个等级。

3.3 研究方法

3.3.1 旅游景区偏好度模型建立

在问卷中, 现实和潜在客源对旅游景区的到访率或意向到访率, 表示两类客源全体对西安秦岭地区众多旅游景区的偏好度。建立交通弱势群体旅游景区选择偏好度模型为:undefined。式中, Pi表示客源群体对第i个旅游景区到访率或意向到访率;ni表示到达或意向到达第i个旅游景区的客源群体人数;N表示填写有效问卷的总人数[20]。

3.3.2 旅游景区公共交通可达度模型建立

基于公交网络的旅游景区可达度, 主要受3个因素影响:可达旅游景区的公交线路条数、乘车难易程度和站台距景区间距离。我们对乘车难易的5个等级赋值, 1分表示极易、2分表示容易、3分表示一般、4分表示困难、5分表示极难;对站台距景区间距离的5个等级赋值, 1分表示极近、2分表示近、3分表示一般、4分表示远、5分表示极远, 从而构建旅游景区公共交通可达度 (PTA) 模型:undefined。其中undefined;undefined。式中, Si为第i个景区的公共交通可达度, Mi为通达第i个景区的公交线路条数, T′i为第i个景区的乘车难易程度, Ti为第i个景区各公交线路的乘车难易等级分值, D′i为第i个景区距站台距离远近程度, Di为第i个景区各公交线路站台距景区距离等级分值。

3.3.3 RBF插值法

RBF即所谓径向基函数 (Radial Basis Function ) , 就是某种沿径向对称的标量函数。通过基函数计算待估节点的一组权系数, 从而实现平滑插值。它们类似于克里格插值法中的变异函数模型, 通过调整基函数中的平滑因子可控制插值面的光滑程度与估值精度[21,22,23,24]。最常用的径向基函数是高斯核函数, 公式为:K (||X-Xc||) =exp{-||X-Xc||2) / (2×σ) 2) }。式中, Xc为核函数中心, σ为函数的宽度参数, 控制了函数的径向作用范围。在RBF网络中, 这两个参数往往是可调的。研究的分析和成果的展示是利用调查统计数据在ArcGIS平台上实现, 图像数据采集于西安市秦岭旅游专项规划图;然后将属性数据导入图像数据库, 建立完整的空间数据点集, 利用ArcGIS中的Geostatistical Analyst模块进行RBF插值分析。

4 研究发现与分析

4.1 旅游景区偏好度分析

利用ArcGIS 9.2软件进行RBF插值, 绘制出大学生群体对西安秦岭地区旅游景区的AP插值图 (图1, 见封三) 和PP插值图 (图2, 见封三) 。AP位于 (0.173, 0.451) 区间内, 形成高冠瀑布—秦岭野生动物园、翠华山—南五台—嘉午台、华清池—骊山3个高现实偏好聚集区;位于 (0.006, 0.032) 区间内, 形成周至骆峪—翠峰山、蓝田葛牌纪念馆—水陆庵—悟真寺—蓝田溶洞、周至保护区、周至老县城保护区—黑河森林公园4个低现实偏好分散区。在高、低现实偏好聚集区之间, AP在空间内呈现阶梯状变化。PP位于 (0.242, 0.339) 区间内, 形成华清池、高冠瀑布—秦岭野生动物园2个高潜在偏好聚集区;AP位于 (0.009, 0.046) 区间内, 形成周至骆峪—翠峰山、蓝田葛牌纪念馆—蓝田溶洞2个低潜在偏好分散区。在高、低偏好聚集区之间, PP度在整个研究区内分布均衡。

对比图1和图2可见, 研究区客源市场的AP和PP之间存在着较大差异:AP和PP的高聚集区和低分散区基本吻合;AP在研究区内的阶梯状分布较明显, 而PP分布较均衡;在研究区内, AP在距离西安市区较近的范围内较高。随着与西安市区距离的增加, AP逐渐降低, 但PP分布均衡。研究区西部的PP高于东部;较高PP的覆盖面积大于AP, 说明交通弱势群体对西安秦岭地区的大部分区域有较高的PP。

4.2 旅游景区公共交通可达度分析

利用ArcGIS 9.2软件进行RBF插值, 绘制出西安秦岭地区旅游景区PTA插值图 (图3, 见封三) , 位于 (0.506, 1.316) 区间内形成华清池—骊山、金龙峡—秦岭野生动物园—东大温泉两个高公共交通可达聚集区, 是距西安市区最近的两个区域。随着距西安市区距离的增大, 研究区内的PTA成阶梯状逐渐降低, 位于 (0, 0.04) 区间内形成周至秦岭景区、蓝田秦岭景区两个低公共交通可达分散区。

4.3 旅游景区偏好度与公共交通可达度相关分析

利用AP、PP和PTA插值图, 进一步形成AP与PTA等值线图 (图4, 见封三) 、PP与PTA等值线图 (图5, 见封三) 。由图4、图5可见, AP、PP和PTA三者的高聚集区基本吻合;AP与PTA的吻合度高于PP与PTA, AP与PTA等值线的吻合区域明显比PP与PTA等值线的吻合区域。

由于旅游通达性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游客与旅游景区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强度, 进而影响到旅游者的决策行为[25]。通过图4、图5可见, PTA对交通弱势群体AP的影响强于对PP的影响。邻近西安市区的区域, PP与PTA正相关, 而远离西安市区的区域, PP受PTA的影响不大, 说明提高公共交通的可达度, 可扩大交通弱势群体的出游范围, 更好地实现旅游的民生功能。

5 结论

研究表明, AP和PP都会形成高聚集区和低分散区, 且基本吻合;但其他区域两者都存在较大差异, AP呈现阶梯状变化, 而PP分布均衡。AP随着与中心城镇距离的加大而减弱, PP未表现出距离衰减。说明在远离中心城镇的区域, 虽然弱势群体的AP较低, 具有较低的现实出游, 但PP较高, 具有较高的出游意愿。

通过AP、PP与PTA三者的比较可见, 在PTA较高的区域, AP与PP吻合;在PTA低的区域, AP与PP存在较大差异;在AP与PTA的高聚集区、低分散区和递减规律均吻合。邻近中心城镇的区域, PP与PTA正相关;而远离中心城镇的区域, PP受PTA的影响不大, 公共交通可达度对弱势群体的旅游偏好度影响较大。

通过旅游交通弱势群体景区偏好与可达度研究表明, 提高区域旅游景区的公共交通可达度, 是将弱势群体的潜在旅游偏好转化为现实旅游偏好的主要手段,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旅游的民生功能。

摘要:针对交通弱势群体的旅游可达问题, 通过RBF插值法对秦岭景区大学生的偏好度与公共交通可达度 (PTA) 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研究发现:①现实偏好度 (AP) 和潜在偏好度 (PP) 的高聚集区和低分散区吻合, 而其他区域的差异较大, AP呈阶梯状变化而PP分布均衡;②可达性较高区域中的AP与PP吻合, 而在较低区域中差异较大;③邻近中心城镇区域中PP与PTA呈正相关, 而远离中心城镇区域中两者的影响不大。因此, 提高公共交通可达度有助于实现旅游的民生功能。

让弱势教师不再“弱势” 篇3

学校弱势群体的形成原因

1. 指导思想的偏差。

很多学校领导把主要精力放在打造学校亮点、突出学校特色、培养优秀教师等方面, 这些当然是一个校长的本职工作, 无可厚非, 但对那些表现一般、前途不大、影响不广的人员不闻不问或较少关心, 就容易造成厚此薄彼的印象, 进而形成“领导不重视我、不认可我、不关心我”的心理定势。久而久之, 这些人员就会被边缘化, 最后发展成为“你在前面干, 我来袖手旁观, 评头品足”。干好了他不屑一顾, 干砸了他幸灾乐祸。

2.规章制度的生硬。

为了体现学校管理者的权威, 或为了“便于操作”, 学校的许多制度显得生硬、僵化、过时, 既缺乏人文关怀又没有必要的弹性, 不能“量材使用”“分层要求”“梯度考核”。结果是好的更好, 差的更差;“好”的高兴, “差”的不服。当我们相信“制度管理”的公平时, 或许就已经种下了不和谐的种子。

3.考评体系的不公。

对中学教师而言, 升学考试科目的老师有高考、中考成绩证明他的能力, 那么非考试科目的呢?后勤人员呢?对小学老师而言, 对那些在国家级、省级刊物上发表文章、在各级各类赛课中取得成绩的老师, 学校肯定是要奖励的, 有些可能还要重奖, 在年度考核中还要加分, 名利双收, 但一个水电工保证了全校一学期的用水用电, 而且还想办法为学校节约了资金, 我们是否奖励了?加分了?

4.人文关怀的缺失。

弱势的教职工无论从哪个角度讲都最需要学校领导特别是校长的人文关怀, 他们太需要鼓励、理解和帮助。或许, 我们往往会因为工作忙、任务多、压力大, 或因为我们认为还有比关心他们更重要的工作要做而分身无术、应接不暇, 于是, 干脆请工会等相关部门代劳。

学校弱势群体的主要类型

1.能力欠佳型。

这部分教职工在贫困地区较为普遍, 主要表现为不能适应新课程理念, 习惯用旧的教学方法、手段按部就班实施教学。他们往往资历较老, 在教职工当中有一定的影响力、号召力。

2. 性格内向型。

这部分教职工不善于与同事交往, 不善于与领导接触, 容易被忽视, “有他不多, 无他不少”。但这些教职工如果长期脱离组织、脱离同事, 很容易产生心理疾病, 他们一旦出现问题必是大问题。

3. 家庭困难型。

这部分教职工由于家庭经济困难 (最典型的是“半边户”, 即家属、子女无工作) , 往往要分散一部分精力到维系家庭正常生活上去, 较少或不愿与人交往接触, 有很强的自卑心理。

4. 工作边缘型。

主要表现为没有在教学第一线的后勤人员或不受学校重视的学科 (即所谓的“副科”) 教学人员, 这些人更在意学校领导对他们工作的认可度, 一旦不认可或评价不公, 很容易导致心理不平衡, 牢骚满腹。

5. 兼而有之型。

即以上几种类型的人员互为因果, 相互影响, 恶性循环。比如, 年龄较大的教职工因为家庭经济困难, 没有时间和精力学习新的知识技能而导致教学效果不佳;因为能力欠佳, 学校不得不调整到边缘工作岗位;因为在边缘工作岗位导致心理不平。三者叠加造成他们具有强烈的自卑心理、逆反心理, 以至于严重的心理失衡。对这部分人员, 学校管理者应当给予高度关注。这, 或许就是学校产生内部矛盾的根源所在!

校长是化解学校弱势群体的关键

1.做一个“心中有数”的校长。

校长要随时掌握教职工的学习工作情况、思想动态, 至少要了解他们的家庭状况。要做到这一点, 校长要深入教学第一线, 多到各处室走一走, 看一看, 问一问。一句话, 要广泛接触教职工, 与大家打成一片, 把与学校发展中的不和谐的因素消除于无形之中。

2.做一个“婆婆妈妈”的校长。

一方面校长自身要充满人情味, 对处于弱势的教职工更要“低声下气”、和蔼可亲。或许, 对他们一句诸如“孩子最近学习怎样”“你母亲身体好一点了吗”的问候比“你要好好工作”所产生的效果要神奇得多。

3.做一个“难得糊涂”的校长。

人都是有缺点的, 教职工也不例外。有了这样的思想基础, 我们在看待教职工的缺点时, 会是一种非常客观和平和的心态。或许, 校长的心态平和了, 教职工的心态也会受到影响。

4.做一个“公私分明”的校长。

上一篇:初中生物多媒体教学下一篇:中国金融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