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练习设计策略

2024-10-05

课堂练习设计策略(精选12篇)

课堂练习设计策略 篇1

课堂练习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在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提升数学技能方面发挥关键作用。因此,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注重课堂练习设计,确保课堂练习设计的科学与合理性。

一、注重突出学习重点

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部分数学知识是学生必须掌握的重要知识点,教师应有针对性的设计课堂练习题目,并注重练习设计的梯度性,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层层递进,通过不断树立学生的解题自信,完成课堂教学目标。

例如,在讲解乘法口诀内容时,多数教师要求学生进行死记硬背,很多学生并不理解其中的含义,因此,教师进行课堂练习设计时应有针对性的加以引导。如可设计如下题目:小明在果园里采摘苹果,共摆放3行,每行5筐,小明共采摘多少筐苹果?这类题目学生很容易计算出来,学生从中能够体会乘法口诀在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性。同时,学生成功的解答出题目,获得了学习数学的成就感,自信心进一步增强。在此基础上,教师可适当增加练习题目难度,如设计乘加、乘减题目,将学习的重点内容,通过设计的练习题目体现出来,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学习的重点。如在上个题目的基础上,教师只需要添加一问,便可将题目的难度提升,即:小明给小刚家送去了两筐苹果,小明家还剩多少筐苹果?

总之,小学数学重点知识较多,设计课堂练习时教师应充分把握教学内容,明确重点知识,通过理论联系实际,设计学生比较熟悉的生活场景,激发学生积极思考的动力。同时,通过学生解决课堂练习题目,提升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二、注重训练技巧融入

为获得预期课堂教学效果,小学数学课堂练习设计应注重训练技巧的融入,尤其应将重点放在学生容易混淆的知识点上,通过对比设计课堂练习,帮助学生理清数学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以获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讲解乘法与除法知识点后,教师可设计如下课堂练习题,帮助学生正确区分乘法与除法的不同。题目一:已知小明家喂养24头黄牛,小刚家喂养的黄牛数目是小明家的2倍,问小刚家喂养多少头黄牛。很显然这一题目比较简单,很多学生能够顺利解答出题目,即,24×2=48,小刚家喂养黄牛的头数是48头。接着教师可设计如下题目:题目二:小明家喂养24头黄牛,是小刚家喂养黄牛头数的2倍,问小刚家喂养多少头黄牛。堂训练题目二与题目一较为相近,不少学生仍按照上题思路解答,显然得出的结果是错误的。此时,教师应带来学生一同阅读题目,分析题目一与题目二的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通过对比分析,使学生明白题目二的正确解法应该为:48÷2=24,即,小刚家喂养24头黄牛。

小学数学有很多相近知识点,教师进行课堂设计时应结合教学内容及目标,寻找课堂练习题目与教学知识点间的融合点,设计出典型又能帮助学生理清易混淆知识点的数学题目,为学生打牢坚实的数学基础。

三、注重设计的趣味性

小学生求知欲旺盛,对事物充满好奇,因此,小学数学课堂练习设计时,教师应充分把握小学生这一心理特点,设计趣味性较强的题目,以营造活泼、轻松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热情。如教师设计课堂练习题目时可融入一些动画片、英雄人物、卡通形象或设计成与游戏相结合的题目。

例如,当讲解100以内加减法知识点后,教师可在黑板上指定9个数字,然后要求学生填入到九宫格中,使每行之间呈现一定的规律。当学生看到这样的练习题目时,积极性会显著提高,更加积极主动的思考。同时,当学生每完成一行数字填写,教师应多给予学生积极的鼓励和引导,如此整个课堂的气氛变得十分活跃,学生主动思考、不断验证,教师不断鼓励、积极引导,使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完成课堂练习题目。

小学数学教师设计课堂练习题目时,应注重趣味性方面的考虑,一改传统课堂练习“题海战术”方法,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乐于学、主动学,不仅能减轻教师劳动量,而且能提高课堂训练效率,因此,小学数学课堂练习设计时,应结合小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进行数学题目的设计,确保题目的趣味性。

课堂练习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教师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努力寻找课堂练习设计的有效策略,尤其应紧密练习教学内容,进行充分的准备,使课堂练习设计的更加具有针对性、趣味性,最终实现课堂教学效率的显著提升。

课堂练习设计策略 篇2

“语文是培养能力的课程,所以不能单纯地传授知识,一定要注意训练,不断发展听说读写的能力。”讲到“训练”,它就一定要有内容,有形式,新教材课后练习题较少,如果仅仅依靠完成这点练习,是不利于学生语文知识素养的提高,也是远远不能应付各种类型的考试,这就给教师教学和学生应试增加了一定难度,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讲,也为教学和学习留下了创设和补充的空间。学生在学校每天的学习生活被安排得满满的,即使你老师有心给他们补课,学生都没有时间可以参加,因此作为教师,只能向自己的35分钟课堂要效率,在精心设计教学方法的同时,还要精心设计各种课堂练习。

教师在设计课堂练习时,应认真研究教材,把握教材的知识结构,挖掘教材的智能因素,要适应小学生年龄特点,满足学生活泼好动、渴望自主,希望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愿望,精心设计,科学地、合理地进行安排。

(一)首先,练习设计要依托教材,充分挖掘。

教材是教师上课所不可缺少的,是上课的文本和依据。练习的设计首先要考虑教材的自身情况,在学习课文时,每课的教学重难点部分是需要花费一定时间的。如何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呢?这时候,教师如果根据重难点设计一份恰当的练习,不仅省时,而且高效,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这样的练习设计,不但有层次,而且形式多样且富有趣味性。因此学生能主动积极地学习,变“苦作”为“乐作”,变“被动练习”为“主动出击”,教学效果好。现代心理学研究证明,新颖、别致的刺激能引导小学生的注意,在设计练习时要经常变换形式,就练习的对象而言要做到广泛,使全班学生都有练习的机会;就语文课堂练习的方式而言诸如读读、划划、说说、写写、议议;就练习的题型而言既要设计填空、判断、选择、比较句式,又要设计阅读、应用等。

(二)其次,练习设计要跳出教材,适度拓展。

就拿成语来说吧,虽说课文中所给的一些成语不少,但如果仅仅靠课文学习还是不够的,每位老师为了让学生积累更多的成语,方法可谓多种多样。我也一样,在此说说自己怎样在依托教材的基础上跳出教材,对学生进行适度拓展。

小学数学课堂练习设计策略研究 篇3

一、明确课堂练习目标

小学数学教师在设计课堂练习时,首先要明确其目标,保证每一道习题都有其针对性。首先,课堂练习具有很多作用。比如,简单直接的概念性练习题可以帮助学生迅速理解新的知识,让学生更容易弄懂抽象的数学概念;涵盖刚学内容的应用题,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所学内容,学会其实际应用;需要学生进行复杂思考的练习题,可以让学生在一环接一环的解题过程中,慢慢打开思维的大门,培养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并帮助学生逐步掌握实用的数学解题思路和方法。第二,教师在设计课堂练习时,要注意题目应当难度适中,达到锻炼学生解题能力的效果。在很多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教师为了授课方便,常常会直接把教材里的题目作为学生的课堂练习,而这些题目往往风格相近,内容简单,基本就只是在变个句式解释教材知识,这样的题目只能稍微帮助学生理解知识,无法达到锻炼学生的效果,同时,题目难度不宜过大,否则学生在长时间解题却无所获的情况下,容易产生倦怠的心理,挫伤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第三,设计课堂练习,增强数学课堂趣味性。而数学具有很强的抽象性,提起数学课堂,人们很难和趣味联想到一起,所以,教师可以通过设计课堂练习的方法,设计出风格多样,内容有趣的练习题,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变化题目开拓思维

小学数学教师在设计课堂练习时,可以通过改动题干内容的方式,变化题目,拓展题目内容,帮助学生开拓思维,增强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逻辑思考能力,同时教师对题目的创新性设计,能够给学生留下良好的影响,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同时,树立创新意识,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在这里,改动题干,既可以是改变题目的条件,也可以是改变题目的问题,根据改动侧重点的不同,学生在进行练习时,获得的思维拓展方向也不同,对一道题目的多方向变化,可以帮助学生更加全面地巩固数学知识,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例如:同学A和同学B同时从公路两端相距1千米的地方出发,相向而行,同学A骑车的速度是每秒4米,同学B步行的速度是每秒1米,问,从出发到同学A和同学B相遇,需要多长时间?对于这道题,我们在进行变化时,可以有很多方向。首先,我们可以改变条件为已知同学A的速度,相遇时间,初始距离,问题为求同学B的速度;其次,我们可以改问题为求相遇时两同学分别经过的路程;最后,我们可以考虑相遇之前的状态,问出发若干时间后,两人之间的距离。这样一来,一道非常简单的题目,就能逐步增加难度,延伸出更多的内容,开拓学生的解题思路和思维。

三、实践操作深化理解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课堂练习一般都是在教师课堂上布置习题,让学生在练习本上进行计算,习题做得太多,学生几乎只是记住了教师教授的解题模式,然后套用这解题模式来解题,如果题目的类型有了较大的变化,学生就会出现手足无措的现象,不知从何下手,所以说,这样的课堂练习其实是不利于学生的数学学习的,并不能很好地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对此,教师可以在作业形式的课堂练习中,适当穿插一些实践性课堂练习,让学生在进行课堂练习的过程中,有机会亲自动手去寻找答案,而非单纯的理论计算,在这里,实践性课堂练习的设计应当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小学生好动,好奇心重的特点,设计具有生活气息的实践性课堂练习,吸引学生主动学习,更加贴近数学知识,进而深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例如:在教授学生关于三角形的知识时,教师对于实践性课堂练习的设计,可以是让学生思考在生活中,哪些物体是三角形的,这些物体有什么共通之处,然后让学生自己利用身边的一切物品,制作出三角形。然后,学生在亲手制作三角形时,可以用纸张剪裁,用绳子缠绕,还能将长方形的橡皮沿对角线切成两半,这样,学生在亲自制作三角形的过程中,能够轻易发现三角形的各个特性,三个顶点,三条边,三个角等等,而且,亲手的实践,会让学生对于三角形特性的记忆更加深刻,深化学生对三角形相关知识的理解。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设计课堂练习来帮助学生进行数学学习是非常重要的。设计不同习题,进行针对训练,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合理安排习题难度,帮助学生把握解题方法;多样化的题目,提高學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帮助学生全面理解数学知识;实践性课堂练习,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化知识理解。落实课堂练习科学设计,易化数学学习,增加小学数学教学效率。

小学数学课堂练习设计策略研究 篇4

一、课堂练习设计

课堂练习是教师按照自己的教学计划和教学设想, 按照学生的实际情况, 将新知的学习和巩固融入到练习中, 目的是为了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水平和能力, 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尽量使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 发挥最好的学习效果。

二、课堂练习设计现状

(一) 题型简单, 重复操练

有些教师总是认为, 一样类型的题目多练习几回, 学生就能熟练掌握了。但是实际情况却是造成学生的疲惫心理, 厌烦做题, 使课堂练习起到了相反的作用。练习体现的是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双边活动, 需要在教学中多次进行, 是成功教学的基础。因此, 造成了学生做题负担重, 教学效率低, 无法体现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 练习设计循规蹈矩

受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 教师总是认为提到练习, 就是书面形式的, 出几道题让学生在本子上写写画画, 忽略其他多种形式的练习, 例如动手操作的练习、动口的练习、小组合作形式的讨论等。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 课堂练习的形式单一, 对学生的练习要求全都一样, 练习内容枯燥无味, 对学生练习的评价单一等问题。有的教师设计的课堂练习就是照搬例题后面的练习, 这样学生的思维不能得到充分发展;有的教师设计的练习题目难度过大, 不能反映学生的学习掌握情况, 使课堂气氛变得尴尬, 且达不到教学应有的效果。

三、造成目前现状的原因

(一) 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

教师心中也明白, 有效的课堂练习训练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能够实现高效课堂。但是受到学校经常会举办抽查或者调研考试, 每次考试都会进行成绩大排名, 如果合格率不能达到标准的, 教师的工资就会受到影响, 教师也只能机械地布置一些练习任务, 不加筛选, 使得学生通过反复的操练达到熟练的目的。因此, 设计多样的、适合不同学生发展的课堂练习形式就流于形式, 学生在这种情况下, 会对学习失去兴趣, 简单地认为数学学习很枯燥。

(二) 教师自身对课堂设计的认识偏差

由于传统教育思想顽固, 大多教师重视的都是学生的成绩, 所以他们更加关心学生是否把知识点掌握牢固了, 而不是去考虑如何设计练习才能更加合理, 不自觉地就会搞成题海战术。偶尔实施一次新的做法, 反而效果不太好, 导致教师没有信心继续去尝试。有些新教师缺乏教学经验, 不知道哪种练习设计形式更符合学生, 只能还是走老路, 搞题海战。

四、小学数学课堂练习设计策略

基于上面的分析, 要改变目前的教学现状, 在进行课堂练习设计时必须遵循一定的策略。

(一) 找准学生的学习起点

这样设计就是为了避免出现以下情况:习题如果太难, 学生都不会做, 感到无从下手, 失去学习兴趣;如果练习设计太简单, 优等生觉得太简单, 做起来就是浪费时间。因此, 数学课堂练习设计时必须要考虑到每一个学生的特点, 确保每个学生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 总之, 教师要放手大胆地让学生去发现、创造知识, 并在练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独特性。

(二) 注重错题练习

以往练习中, 学生做错的题目是学生的一种宝贵财富, 需要教师和学生提起十分的重视。教师应将学生错题中的共性错误进行一一分析, 详细地了解学生的已有知识水平, 对不同学生的不同水平实施不同的指导策略。不管练习设计得如何完美, 学生还是避免不了出错, 这是学生进步过程不可避免的步骤,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将自己的错题进行分类整理, 找出自己经常犯错的地方, 再次加深对错题的正确理解。

(三) 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设计练习

学生的不同发展水平要求教师必须对应设计不同的练习, 传统的一刀切的练习形式是对学生时间的一种浪费。教师可以根据难度设计不同练习题目, 也可以针对不同学生的易错点编写题目, 总原则就是不同脱离学生的实际情况。只有这样的设计才是符合新课程标准要求的练习形式。

参考文献

[1]李颖.大班额条件下小学数学练习设计的有效性实践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 2014 (11) .

[2]郭莉.改进小学数学练习设计——“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数学学习”研究之一[J].小学数学教育, 2013 (12) .

课堂练习教学设计 篇5

1.After a very active career she was looking forward to a happy and ________(peace)retirement.2.We come here once a year expecting a quiet, ________(relax)holiday.3.Most city people lead a(n)________(stress)life: too many places to go, too many people to see, too many bills to pay, etc.4.My ________(person)opinion is that the students should be doing more work outside the classroom.II.选用方框内合适的短语并用其正确形式填空(每个短语限用一次)。

get up, wake up, take up, switch on, switch off, go off

1.I must get rid of this large table;it ________ too much room.

2.Don’t ________ the television — the baby is sleeping.3.Please ________ the lights as you leave.4.Few men these days ________ to give a lady a seat on a bus.

5.Last night, the lights ________ in several villages because of the storm.6.She has just ________ from a deep sleep and doesn’t know what has happened.III.用适当的介词或副词填空。

1.I’d like to arrive 20 minutes early so that I can have time ________ a cup of tea.2.If there is not a good play on CCTV 8, I would switch ________ to CCTV 5.3.The children quickly got bored ________ staying indoors.4.The dancers were standing ________ a circle around the fire.5.The manager is still working his way ________ the application forms.6.I don’t feel that I’m ready ________ my driving test yet.7.Get ________ a Number 16 bus in front of our house.It’ll take you straight to the town centre.8.I think I’ll have soup ________ lunch today.9.Those old pictures brought ________ a lot of happy memories to me.10.The air was filled ________ the sound of children’s laughter.IV.根据括号内的提示翻译下面句子。

1.我们晚到一会儿有关系吗?(matter)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想她今天会在那儿。(suppos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想在这儿呆到五点钟。(until)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汤姆总是第一个到校。(the first)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们老板一回来你就通知我。(as soon as)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到那儿用不了一个钟头。(less than)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把它拿近一些,好让我看得更清楚些。(so that)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我现在不想出去,而且我还得工作。(besides)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V.从每题所给的两个选项中选出正确的一项。

I 1.read / am reading a really interesting book at the moment.It 2.says / is saying that our personalities 3.depend / are depending on our birth order, that is, our position in relation to our brothers and sisters.For example, according to this book, the eldest child in a family 4.usually likes / is usually liking to be the leader.Now I 5.know / am knowing why my elder sister 6.always bosses / is always bossing me and my brother around!I am the youngest child in our family and, apparently, youngest children 7.usually get / are usually getting on well with everyone.I 8.think / am thinking it’s true, but things might change because my mum 9.has / is having another baby next month!

Unit 1 Lesson 2

I.根据下面各句句意以及所给单词的首字母或汉语提示词,写出该单词的正确形式(每空一词)。

1.It’s an ideal place in which to relax and escape the p________ of modern life.2.They’ve r________ the prices in the shop, so it’s a good time to buy.3.My sister is on a d________ to lose some weight.4.Our tent won’t s________ another storm like the last one.5.Your studies will s________ if you spend too much time playing football.6.—Coffee or tea?

—I’d p________ tea, thanks.7.Most British schools ________(组织)social events for the students.8.Some of Hollywood ________(工作室)are interested in this new actor.9.Kate’s a(n)________(专家)on teaching small children.II.选用方框内合适的选项完成下面对话(有两个多余选项)。

A.I prefer classical music to rock music.



B.I like classical music.



C.I don’t like rock music very much.



D.Oh, forget it, then.



E.I can’t believe that.



F.Not very much.



G.I don’t agree with you.



Two friends are having some drink together and talking about music.A: Black or white coffee?

B: White, please.A: Look!There’s a rock concert tomorrow evening.Do you want to go?

B: 1.________ It’s too noisy.A: What kind of music do you like?

B: 2.________ Do you?

A: 3.________ Classical music sends me to sleep.B: 4.________

A: It’s true.B: You are kidding.A: No, I am not.B: 5.________ How about another coffee?

A: OK, that sounds good.B: Waiter!

III.阅读下面材料,在空白处填入适当的内容(1个单词)或括号内单词的正确形式。

Are you burning the candle at both ends? Do you feel you have no time for 1.________(you)? Do you forget to call family 2.________ birthdays or holidays? Have you stopped going out with friends because you are so busy? Do you have trouble 3.________(relax)and having fun?

If you are a workaholic, you should try to slow 4.________ and spend time on your personal life.You should balance the many important areas of your life, 5.________(include)your health, friends, family and work.Here are some tips for living a(n)6.________(health)lifestyle.First, stop overworking and remember 7.________(spend)quality time with friends and family.Second, learn to eat, talk, walk and drive more 8.________(slow).And don’t forget to turn your mobile phone off sometimes.Third, learn to live in 9.________ present time and stop worrying about the future.And finally, take 10.________ easy and begin enjoying the simple things in life.Stop to smell the roses.答案

Unit 1 Warm-up & Lesson 1

I.1.peaceful 2.relaxing 3.stressful 4.personal

II.1.takes up ?? 2.switch on 3.switch off

4.get up 5.went off 6.woken up

III.1.for 2.over 3.with / of ? 4.in

5.through 6.for 7.on 8.for

9.back 10.with

IV.1.Does it matter if we’re a bit late?

2.I suppose she’ll be there today.3.I’d like to stay here until five o’clock.4.Tom is always the first to get to school.5.Please let me know as soon as your boss comes back.6.It’ll take less than an hour to get there.7.Bring it nearer so that I can see it better.

8.I don’t want to go out now, and besides, I must work.V.1.am reading ? 2.says ?? 3.depend

4.usually likes 5.know ?6.is always bossing

7.usually get 8.think 9.is having

Unit 1 Lesson 2

I.1.pressures 2.reduced ?3.diet

4.stand 5.suffer ?6.prefer

7.organise 8.studios 9.expert

II.1-5 CBFED

III.1.yourself 2.on ?3.relaxing

4.down 5.including ?6.healthy

小学数学课堂练习的有效设计策略 篇6

一、精心设计符合儿童年龄特点的作业,激发每个孩子的求知欲望。

在设计有效的课堂练习时,首先针对数学学科特点,要摆脱机械重复的、枯燥乏味的、烦琐的死记硬背、无思维价值的练习;其次,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设计一些具有童趣性的数学练习形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自觉主动地完成作业,成为学习的主动者。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对作业是否感兴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作业内容是否新鲜、有趣。当孩子们在一个趣味性较浓的氛围下做题时,学习兴趣浓,解题速度快,避免机械重复练习所引起的注意力分散,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巩固所学知识,变“要我练”为“我要练”,增添数学学习的乐趣,激发孩子们的求知欲望。

二、精心设计适合学生层次差异的作业,让每个孩子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的要求:“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数学课程要面对每一个不同的个体,适应每一个学生的不同发展需要。因此,在教学中我结合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课堂教学的知识结构,设计了一组有层次的课外作业习题,让学生任选其中几道解答。如教学四年级《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时,我就设计了这样一组的练习题:

第一层次:我能行,简便计算下列各题:15+264+36。

第二层次:我敢试,简便计算下列各题:(92+38)+(62+8)。

第三层次:我会用,下列各题怎样简便就怎样计算:(43+49)+157。

第四层次:我最棒,计算后说说自己的发现: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

第一层次的练习与例题相似,第二层次的练习与例题稍有变化,第三层次的练习是新知与旧知适当结合,第四层次的练习是供学有余力的学生完成。这样有效地设计,所有学生都能量力而行,尝到成功的欢乐,对数学学习更有信心,使他们学习数学更主动与积极。

三、精心设计具有探究性的数学作业,让每个孩子拥有创设自由的空间。

新课程倡导学生积极探究,获取信息,创新知识,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练习设计时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及学生已具有的数学活动经验,设计一些让学生主动探索、实验、思考与合作为主的探索性作业,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成为问题的探索者。我相信,学生这样完成的作业,印象深,效果明显。

例如教完《圆的认识》,我设计了一道题,利用圆,设计自己喜欢的图案,用笔、纸、小剪刀、刻刀等一切可以利用的工具,依据圆形的特点设计图形。结果大出我的意料,有的学生尝试了剪纸,有的学生设计了乌龟,有的学生画出了熊猫,作业五花八门,内容千姿百态,但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他们设计出来的图形都是以圆形为基础图形。从学生“杰出”的作品可知,他们对于画圆的知识已灵活运用。这样的练习设计不仅使学生受到良好的数学教育,更多的是一种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不正是需要这样吗?

四、精心设计源于学生生活经验的作业,让每个孩子成为数学的实践者。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就是一个大课堂,蕴涵着丰富鲜活的课程资源,远离生活就意味着让学生失去课程的另一半世界。生活是数学学习的场所,也是学生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场所。为此,我在教学《认识厘米和米》后,为了让学生发现厘米与米的联系与区别时,让学生动手做一根长度为1厘米与1米的绳子,亲自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当数学与儿童的现实生活密切结合时,数学才是活的,富有生命力的。在设计这个练习时,我们可以看到学生能联系实际,灵活应用数学知识,有创造性地解决数学实际问题。

练习设计是一门无约束的艺术,我相信,只要坚持创新设计练习,有效的课堂练习设计一定会像缤纷的奇花异果一样,在新课程理念的春风的吹拂下,打开学生心灵的窗扉,使数学百花园的空气带着丝丝清香滋润学生的数学心田,让学生的数学思维得到生长,让学生喜欢数学、爱学数学。“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永远是我们孜孜不倦的追求。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全日制小学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2011.

[2]爱因斯坦文集(第三卷).商务印书馆,1979(1):144.

[3]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2011年9月30日.

课堂练习设计策略 篇7

一、巩固型练习

巩固型练习就是让学生对已经学过的知识加深理解, 并牢固掌握而设计的练习, 这种练习要有明确的目的, 在教学中, 主要是通过学生口答、计算、讨论等多种方式完成。新知学习完成后一般都要进行以巩固和反馈为目的的巩固性练习, 通过计算、判断、基本应用题、简单图形题等的练习, 让学生更牢固地掌握学过的知识。而在复习课中, 教师为了帮助学生对学过的知识进行系统的、条理化的整理, 也往往会用归纳知识点、列表总结、对比辨析等方式设计巩固练习, 相对新授课的巩固练习, 复习课知识内容更加系统化, 涉及的知识点也更多。在设计巩固练习时, 教师必须注意紧扣教材内容, 知识点清晰, 形式活泼多样, 杜绝大量重复、机械性的练习。

二、迁移型练习

迁移型练习设计是为使学生从旧知识向新知识过渡而设计的。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是非常密切的, 每一部分都不能独立地存在。教师在教授与旧知识有密切联系的新内容时, 可以设计一些导入性练习或过程性练习, 为学生学习新知识作铺垫。当学生学习新知识遇到困难时, 也可以设计一些迁移型的练习, 让学生从中得到启发, 为学生更好地理解新知识提供帮助。教学“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时, 学生之前已经学习过除数是整数的计算方法, 因此, 学生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自己去发现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的就是迁移方法, 可以提高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灵活性。

三、归纳型练习

归纳型练习就是把相关的不同知识放在一起进行练习, 可以采用归纳要点、填表总结等多种形式。在设计综合练习时, 教师要准确地把握住各部分知识结构中的重点和难点, 练习设计要有一定的拓展性, 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主要有两类, 一类是一些公式、定理的推导和巩固过程中的练习;另一类是在学习完一课、一单元后, 教师通过归纳练习将相关的知识点整理成一个知识系统, 以方便学生理解、记忆。新课改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 以学习方式的改变为特征, 要求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共同参与, 变学生的学习过程为体验过程。

四、比较型练习

比较型练习主要是针对学生学习中易出错、易混淆的内容进行设计的练习, 以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区别和理解, 可以是两类知识内容的对比, 也可以是多类知识内容的对比。

在教学“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时, 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知道带有小括号和中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题的运算顺序, 并能正确进行运算。为了让学生在学习新知前有一个心理准备, 对四则混合运算的学习活动有一个适应过程, 在课堂导入阶段, 教师可以设计两组紧密联系的对比性练习让学生对比、观察, 在交流中加深理解所学的知识。如果采用直接导入的形式, 那么, 教学就会显得平淡、枯燥。通过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 可以加强学生基础训练, 充分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因此通过新授课前的一组对比性练习, 既可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上有一个心理的适应过程, 也可以使学生在练习过程中通过交流这种形式唤醒他们知识的储备。

五、探究型练习

探究型练习就是在练习设计中注重引入激发学生思维的练习, 可以运用在导入或新授知识、巩固新知识等各个环节。在设计探究型练习时, 教师提出的问题要能引起学生的探究欲望, 充分激活学生的思维, 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尝试解决遇到的问题。数学解题不仅仅是得到一个结果, 更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我们经常遇到有些学生由于对基本概念理解不清或错用数学方法等原因, 导致解题过程出现“偏差”, 甚至“失败”。教师如果能围绕问题提供相关信息, 将有助于学生展开探究的过程。如围绕一个知识点进行多种形式的练习, 让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来理解问题, 培养学生探究的能力。

在平时的教学中, 教师在设计练习时要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和学生的心理特点, 充分体现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分层施教的原则, 精心设计练习的内容和形式, 把握好练习的度和量, 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摘要:在数学课堂教学中, 有效的数学练习不但能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而且还是培养学生能力, 发展学生智力的重要途径。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练习的反馈情况, 及时对自己的教学方法进行调整。优化课堂练习设计, 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个重要举措。它不仅能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提高学生思维水平。

关键词:练习设计,教学策略,创新知识,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课堂练习设计策略 篇8

一、课堂练习的概念及作用

课堂练习是指教师根据教学大纲、教学目标制定的针对性题目练习, 是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同时也是学生在教学过程中重要的实践活动, 它具有目标性、多样性、阶梯性三个原则[1]. 目标性原则要求教师在设计课堂练习时了解教育目标, 找准知识重难点; 多样性原则要求教师要丰富课堂练习类型, 注重练习的趣味性, 以新颖的课堂练习吸引学生注意力, 引发学生强烈好奇心, 促使学生学生; 阶梯性原则是指课堂练习要由浅入深、由简到难, 让学生在有层次的练习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程度. 在中职数学教学过程中, 课堂练习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让学生敢于质疑, 勇于探究, 对于培养新时代的全能型知识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比如, 在学习“集合”的时候, 教师就可以随堂考验学生“集合”语言的运用情况,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二、提升中职数学课堂练习有效性的策略

提升中职数学课堂练习的有效性, 需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 结合社会发展需求, 开拓学生思维,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 课堂练习贴近生活实际, 培养学生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

数学知识源于生活, 教师在设计课堂练习时, 要结合生活实际, 举出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课堂练习, 引导学生将生活实际与数学理论知识结合起来, 培养学生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2].

比如, 在学习“计数原理”这一章节时, 教师可以设计这样一道课堂练习: 在体育课上, 篮球队需要进到体育场去打篮球比赛, 体育场东侧有5 个大门, 西侧有4 个大门, 请问篮球队进出门的方案有 ( )

( A) 12 种 ( B) 81 种 ( C) 24 种 ( D) 9 种

解: 篮球队从东侧门进有5 个选择, 从西侧门进有4 个选择, 固进门共有9 个选择, 同样可以得出篮球队出门也有9 个选择, 所以进出门的方案有9 × 9 = 81种, 所以应选 ( B) .

在这道例题中, 从篮球队这种贴近学生生活的实例入手, 引导学生思考技术原理给生活带来的方便, 让学生知道理论化的数学知识其实也能在实际生活中找到解决办法.

2. 课堂练习需因材施教, 注重层次性与递进性

每一个学生都是不同的个体, 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因此在中职教学过程中, 课堂练习要注重层次性与递进性, 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 设计基础练习、综合练习和深化练习三个层次的课堂题目, 促进学生均衡发展.

比如, 在中职数学“数列”的学习过程中, 教师就可以从最简单的基础课堂练习开始, 测试学生基本掌握程度: 等差数列3、7、11……的公差为_____从这道基础练习中测试学生的反映速度, 看学生能在几秒之内说出正确答案“4”, 在基础练习之后, 教师要适当增加难度: 那它的第7 项是______增加了难度之后, 可以检测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求出“27”的答案, 再让学生记忆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 如下所示:

其中Sn表示和, 首项表示为a1, 末项表示为an, n是自然数.

让学生在递进的课堂练习中明白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积极引导学生探索新知识.

3. 课堂练习需有开放性, 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

比如, 在中职数学“角的概念推广”的学习过程中, 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组成学习小队, 发现生活中的“角度”, 比如教室四个相等“角”, 或者用两书本组成“任意角”, 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发挥想象力, 营造出良好的课堂氛围, 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

总之, 有针对性的课堂练习能有效地提高数学课堂效率, 教师要发挥自身引导性作用, 在设计教案时, 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 结合教学要求, 布置有目的、有层次的课堂练习. 通过对课堂练习的讲解、分析, 了解学生掌握情况, 帮助学生克服练习过程中的难关, 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 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培养学生独立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摘要:中职学校培养的是技术型素质人才, 要求学生具有基本的数学素养, 能解决技术中遇到的实际数学问题, 在数学课堂中加强对课堂练习的重视, 能让教师较好地了解学生知识掌握情况, 以便开展之后的教学活动, 完成教学目标.本文以课堂练习的作用为基础, 分析了在中职数学教学过程中课堂练习存在的问题, 结合中职数学具体实例和公式, 阐述了提升中职数学课堂练习有效性的相关策略.

关键词:中职教学,数学课堂,课堂练习

参考文献

[1]仲磊.课堂练习:适合学生的才是最好的——浅议如何有效设计中专数学课堂练习[J].才智, 2014 (25) :86.

课堂练习设计策略 篇9

有甲乙两个粮仓, 存粮吨数的比是7∶3。如果从甲粮仓运出10吨粮食到乙粮仓, 那么两个粮仓存粮就一样多, 原来甲粮仓存粮多少吨?

当学生学习比的时候, 这是一类经常会出现的练习题型, 而学生在解题时一遇到阻塞, 以往我总是马上先画线段图进行讲解分析。

一遍讲完, 有学生直喊听不懂。两遍讲完, 还有学生一脸疑惑。三遍讲完, 所有的学生无语了。课后一问才知有一些学生怕同学笑话, 所以装懂。于是, 我再不厌其烦地辅导, 形成了“教师滔滔不绝地讲, 学生默默无声地听”的局面。

当教学解决问题的策略时, 学生阅读小数报的时候, 又遭遇此类题型, 掂量再三, 决定放手一回, 让学生自己解决。

师:同学们, 你们有没有办法自己解决?

生:当然能。

师:好, 老师相信你们一定能行, 先自己寻找解题的方法, 然后再和同学交流自己的解题方法。

教室里安静下来了, 我巡视着, 发现有的学生眉头紧锁思考着, 有的学生在草稿上涂鸦, 还有的学生专心地画着线段图。几分钟后, 有同桌开始讨论, 随后有人开始举手。

生1:甲乙的比是7∶3, 7份比3份多4份, 4份要平均分成2份, 也就是甲要给乙2份, 2份正好对应的吨数是10, 10÷2=5, 1份也就是5, 5×7=35, 甲等于35吨。

生3:我设甲有7x吨, 乙有3x吨, 7x-3x=20x=5, 7x=35。

生6:甲乙的比是7∶3, 甲粮仓运出10吨粮食到乙粮仓, 甲∶乙=1∶1, 两次粮仓的总吨数不变, 可以把粮仓的总吨数分成相同的份数是10份, 一开始甲仓库占7份, 后来甲粮仓运出10吨粮食到乙粮仓后, 甲仓库占了总份数中的5份, 少了总份数的2份也就少了10吨, 1份等于5吨, 甲占了这样的7份, 所以甲等于35吨。

听着听着, 我惊讶了, 我没有想到学生的解题方法竟如此之多。

【反思】

我们在数学课堂教学中, 需要“留白”。我们给学生一定的时间, 让学生自主探究新知, 然后通过汇报交流, 使原来不理解或理解有偏差的同学, 通过质疑、讨论等生生之间的有效互动, 丰富自己的认知, 提高探究能力, 这样不但能使学生拥有“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 而且能留给学生知识上、心理上的暂时性“空白”, 留给学生思维驰骋的空间, 留足学生自由思考的余地, 并以此突出学生经历数学学习的过程, 更重要的是促进他们的发展, 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1.在思考上“留白”, 留出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 让学生的思维过程充分展现。

杨振宁教授在中美学生的对比中谈到:中国学生学得多, 悟得少;美国学生则学得少, 却悟得多。在教学中, 学生不能被塞的满满的, 如果塞满了, 哪有时间悟自己所学的东西?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教师不能代替学生观察、分析、思考, 不能代替学生明白任何一个知识和掌握任何一条规律。教师只能让学生自己去感受事物, 自己观察、分析、思考, 从而使他们自己明白数理, 自己掌握知识发展变化的规律。因此, 教师一定要转变观念:要学生感悟, 就要给学生一些启发、一些思考的余地和能够自由控制的时间, 让他们自由地活动, 从“无”生出“有”, 从自由的活动中生发出自主性和创造性。

因此, 短短的几分钟, 留给学生的却是思考的时间、尝试的时间、讨论的时间, 学生可能会“灵机一动”, 可能“出人意料”, 还可能“锦上添花”。上述这道题, 就在这几分钟里, 学生用推理、假设、画图、转化等方法, 探索出了那么多的不同解法, 甚至有的还进行了优化。

2.在知识上“留白”, 激活学生的原创思维, 让学生自我构建和完善。

以往我总是过多地考虑教材的编排特点和学生解题时会遇到的哪些困难, 常常用自己的思维方式, 通过喋喋不休的讲解把知识灌输给学生。而思维是一种能力, 更是一个过程, 如果只注意结果, 而忽略了思维过程, 问题一提出, 就马上要求学生发言, 只要学生说出正确的答案, 教师就心满意足了。这样的教学方式, 使学生的思维受到了限制, 能力的培养就成为一句空话。在此过程中, 教师有意无意地就取代了学生面临问题的最初的思维形式——原创思维, 造成学生思维的断层。从这个角度来看, 学生的不解、疑惑是可以理解的。

为了激活学生的原创思维, 在这次教学中, 我做了调整。“你们有没有办法自己解决?”“好, 老师相信你们一定行。”随着情境的转换, 学生的探究欲望也随之被激活, 在涂鸦、画图、思索中, 在思考的过程中, 找到了“呼之欲出”的感觉, 一种、两种、三种……没有预约的生成接踵而至。

3.在探究上“留白”, 营造各抒己见的氛围, 让学生自我体验和感受。

课堂练习设计策略 篇10

在导学备课中, 笔者发现, 在“以问导学”的基础上, 课堂练习能促进学生在“探”、“学”上最大限度地获得学习体验。那么, 可以从哪些角度设计导学课堂中的练习呢?

一、不拘一格, 破而后立———用练习, 引导学生自主探索

在以往的“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中, 教师更多地根据学生学习的起点、兴趣、需求、难点、提升空间等方面安排教学内容, 而忽视了如何促进学生展开学习。在“以练导学”的课堂中, 用“练习”引导学生自主探索, 改变以“教授”为主线的课堂结构, 充分拓展学生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如《方向与位置》的课堂练习:

(一 ) 感知方向与路线结合的基础练习。1.分别在熊猫的东、南、西、北贴上松鼠、猫、狗和大门, 让学生指出它们分别在熊猫的什么方向。2.熊猫往 ( ) 方向走就到达 ( ) 。3.分别在熊猫的东北、西北、东南、西南贴上4种动物。让学生指出这4种动物分别在熊猫的什么方向, 熊猫到以上4种动物家分别走什么路线。

(二) 借助夏令营的行路图 , 分步研究方向与路线的关系1.学生根据路线图完整描述路线图的行程方向。从 ( ) 点出发往 () 方向走到 () 点。2.描述返回路线的行走方向。

(三 ) 同 桌互相描述自己行走的路线图 , 并请对方画出对应的路线图。

(四 ) 结合今天学习的数学知识 , 以 “警察和逃犯 ”为主题写一篇200字左右的数学小日记。

融入这四项课堂练习, 将打破“以教为主”的课堂结构, 把原来骨感的教学模式变得丰满, 使学生获得了更多思考和探究的时间与空间, 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让学生在课堂中学会了学习。

二、拨云见日, 拨乱反正———用迁移, 发展学习能力

心理学中认为迁移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它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两种。

(一 ) 正确运用正迁移有助于学生迅速地消化吸收新知识, 因此正迁移在教学中的运用较广泛。比如在教学8的乘法口诀时这样设计环节:1.学生阅读7的乘法口诀有关的书本内容, 回忆上一节的教学过程。2.自主完成书本上8的乘法口诀。3.背诵口诀并运用。4.根据8的乘法口诀学习方法 , 用画图方式学习9的乘法口诀。

(二) 错有错招 , 让负迁移发光发热。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 由于受到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的负迁移, 多数学生会认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也是邻边相乘。为此, 可设计以下练习。第一, 尝试计算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面积, 发现两者计算的不同。第二, 利用剪刀、尺、彩笔等, 将平行四边形变成学过的图形 (长方形或正方形) 。第三, 发现并建立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与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之间的联系与区别。第四, 运用:

(1) 下面第几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3×4=12 (平方米) 。

(2) 已知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周长相等 , () 的面积大, 为什么?

已知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 () 的周长大, 为什么?

三、横看成岭侧成峰———用变式, 挖掘知识本质

所谓“变式”, 就是变换事物的非本质特征, 从不同角度组织感性材料, 在各种表现形式中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帮助学生从多个角度挖掘数学知识的本质, 不仅有助于提高学习能力, 更能体会数学学习的乐趣, 从而激发数学学习兴趣。

【案例片段】分数应用题

1.一个发电厂有煤2500吨 , 用去3/5, 用去多少吨 ?

2.一堆煤 , 用去3/5, 还剩几分之几 ?

3.一个发电厂有煤2500吨 , 用去3/5, 还 剩多少吨 ?

4.课外作业 :联系实际生活 , 编2个题组 :分数应用题变式题, 并列式解答。

四、大处着眼, 小处入手———用一题多解, 激发创新思维

儿童在面对各种现象时经常会发出无数个“为什么”的追问, 表现出对事物本质的关注。在以练为导的课堂中, 练习的设计更应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探索空间。比如在教学减法简便运算时, 为了让学生体会到多减要加, 可设计这样的练习:“张明带了265元钱到商店买一台复读机, 到了商店, 他看中了一台标价98元的复读机, 就从口袋里拿出 ( ) 张一百元, 营业员找给张明 () 元, 这时张明口袋里还剩 () 元。”在最后一个问题解决中, 学生给出了不同的解题方法:A.265-98 B.165+2 C.100-2+165 D.265-100+2

通过观察、比较、推理, 学生得出这A、B、D这三种算式的方法虽不同, 但结果相同, 而B、D两式算起来更简便, 同时使学生体会到多减要加的道理。

这样的练习设计, 不但为学生提供了思考的平台, 使数学更生活化, 而且有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五、高屋建瓴, 一览众山小———练中渗透数学思想

数学思想是数学的灵魂。作为数学学习的核心, 它能帮助学生找到解决数学难点的途径, 是教会学生学习的关键。在“以练导学”中 , 设计多层次、小方面的练习便于不断刺激、深化学生对数学思想的吸收。 比如在《乘法的初步认识》这节课中, 时刻穿插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练习1:画一画, 用自己喜欢的图形表示算式4×7。练习2:二年级有4个班, 每班有3把扫帚, 问:一共有多少把扫帚?生1:4×3=12 (把) 。生2:4+3=7 (把) 。练习3:以画图的形式验证练习2的结果。练习4:为了方便打扫, 学校又为每班增加了一把扫帚, 现在一共有多少把扫帚?先画图, 再列式计算。在这一教学片段中, 第一次数形结合的渗透, 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乘法与加法之间的联系与区别。第二次数形结合的渗透, 有助于学生对题目信息的理解, 同时再次深化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对乘法意义的理解。第三次数学结合的渗透, 为低段学生提供了一题多解的思维平台。

六、结语

课堂练习设计策略 篇11

一、练习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练,即学生自我检测或展示的过程。生本教育的一个根本思想就是对学生生命的尊重和强调,所以教师教学时要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本能为根本任务,让学生在多做多练中深思,自己去领悟知识。因此,教师在课堂上既要精选习题,提出分层要求,又要适时对学生的练习进行检测,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在练习设计中,教师应把握以下几点。

1.把握练习的起点

学生间存在个体差异,认知能力强弱不同,而新知识的掌握是一个从认识到应用的过程。因此,教师应把握练习的起点,练习设计应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做到因材施教、以学定教。

2.抓住练习的重点

每堂课的知识教学都有其重点,教师在根据教材内容、学生情况确定合理准确的教学重点后,应根据教学重点设计题量适当的练习。

3.突破练习的难点

由于学生的生活阅历、理解能力相对缺乏,在新知识的接受上难免会出现困难,这就是新授知识的教学难点。因此,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学生情况确定相应的教学难点,让学生从学到练逐步领悟新知,掌握技能。到课尾,哪些知识需要进一步巩固,哪些能力需要进一步历练,皆由学情而定。而不容易掌握的那必是本堂课的教学难点,所以在练习中突破教学难点的设计必不可少。

4.练习与评价相结合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课堂练习和课内检测是评价学生学习情况、教师教学情况的有效方式,通过练习检测能充分了解学生对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因此,练习设计要能体现评价的客观性、有效性,与对学生的能力评价结合起来。

二、练习设计的有效策略

1.生活化练习,提升学生的应用意识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中应当有意识、有计划地设计一些实践性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感受数学的整体性,不断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践活动中对课堂所学进行拓展延伸,不仅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更是一种寓教于乐的好方式;不仅课本知识让学生在快乐中接受,更能得到课本以外知识的补充,数学能力也在活动中不知不觉地得到提高和发展。因此,在设计课堂练习时,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知识潜在的、可拓展延伸的内容。

例如,教学“平均数”一课时,求平均数的方法学生还是比较容易掌握的,而对于平均数的含义、作用的理解就会比较模糊,因此本课的教学难点确定为对平均数含义、作用的理解。为了突破教学难点,教师设计了这样一组练习:“请一组同学起立,其他同学仔细观察。(1)你觉得这几个同学的平均身高有多高,大约会和哪个同学差不多高呢?(2)那么,这组同学的平均身高会在什么范围内?(3)如果加入老师,平均身高会发生怎样的变化?(4)如果把老师换成幼儿园的小朋友,平均身高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这一系列问题引起了学生热烈的讨论,纷纷各抒己见:“这组同学的平均身高的范围是比最矮的同学高,比最高的同学矮。”“如果老师加入这组同学中,平均身高会变高;如果是幼儿园小朋友加入,平均身高就会变矮。”……最后,通过一组数据(这组小朋友的身高和老师的身高)的计算,验证了结论。

学生掌握数学知识不能依赖死记硬背,而应以理解为基础,并在知识的应用中不断巩固和深化。因此,本课中为了让学生充分理解平均数的含义,教师添加“老师加入使平均身高变高”“幼儿小朋友加入使平均身高变矮”等信息,让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大小与一组数据中的每个数据均有关系,理解其中任何数据的变动都会相应引起平均数的变动。只有把知识在生活中体现、应用,就能充分说明平均数的含义、取值范围,使所学知识在学生的脑中印象更深刻,提升学生的应用意识。

2.开放性练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数学课程标准》着重提出“为了适应时代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要,数学课程还要特别注重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现代数学教育的基本任务,应体现在数学教与学的过程之中;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是创新的基础,独立思考、学会思考是创新的核心”。无疑,开放性练习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

例如,在设计“三角形三边关系”一课的综合练习题时,教师先通过多媒体演示杭州湾跨海大桥的鸟瞰图,再出示下图——杭州湾跨海大桥与杭甬高速、杭嘉高速形成一个三角形,然后请学生说明解释:(1)为什么大桥能缩短宁波去上海的距离呢?学生利用刚学过的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知识来进行解释:杭甬高速的距离+杭嘉高速的距离>杭州湾跨海大桥的长度。(2)如果将来你成为桥梁设计专家,你能再设计出距离更近的桥吗?有学生回答:“如果技术、地质条件允许的话,我会造一座从宁波直接到上海的大桥,因为杭州湾跨海大桥的长度+嘉沪高速的长度>我造的新桥,即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这样使学生充分运用三角形三边关系来解释生活中的数学现象,激发了学生的创作热情,从学生精彩的回答中体现了练习的亮点,成为课堂教学的点睛之笔,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3.自主性练习,成为知识的构建者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研究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新课程理念强调培养学生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所以教师在练习环节中要鼓励学生主动探究,挖掘自身的创造潜能,使学生在练习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endprint

例如,教学“百分数”一课时,教师布置以下预习作业:(1)读:阅读课本P77-78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2)查:查一查有关百分数的资料,可以通过报纸、网络等途径了解百分数的应用。(3)读写:读一读、写一写你身边的百分数。(4)理:理解百分数所表示的含义,辨析分数与百分数的区别。(5)惑:提出学习过程中存在的疑惑。在这份练习设计中,教师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将练习的自主权交还给学生,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如果说平时的新授课像“栽活一棵树”,那么,复习课则是“育好一片林”。复习课的主要任务是梳理知识、构建知识网络和查漏补缺。例如,在教学“多边形面积的复习”一课中,教师设计了学生自主整理知识环节:(1)回忆学过的各种平面图形。(2)同桌合作回顾各个平面图形面积的相关知识,并写在小纸片上。(3)梳理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4)展示合作讨论的成果,反馈梳理。陶行知先生说过:“人人都说小孩小,谁知人小心不小,你若小看小孩子,便比小孩还要小!”陶行知先生用生动通俗的语言告诉我们:别把学生看作什么都不会的白纸,要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要向学生学习。因此,教师应大胆地把学习任务教给学生,学生通过合作讨论,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探究,必能达到教师的期待。本课中,学生从面积计算公式及推导的过程、面积计算公式的变式、各个图形面积之间的联系、梯形面积计算公式和其他几个计算公式的关系等方面对本单元的知识进行梳理,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复习热情,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练习,既增长知识,发展智能,又培养了学生合作的意识。

4.思辨性练习,提高学生的思维灵敏度

在学生解答数学题时,往往会由于知识掌握不完整或审题不清、思维不严密等原因,经常发生错误。所以,教师在设计练习时应从学生容易出错或经常出错的知识点入手,设计一些“陷阱”,故意让学生步入歧途,再引导学生共同探讨、辨析,找出错误原因,从而产生防错的“免疫力”,增强问题的思辨能力。

例如,学习“平均数”时,学生最难理解的是平均数的概念,且容易与数群中的具体数混淆。因此,为了区别具体数与平均数,教师安排了一道思辨题:“宁波市平均寿命76岁,小强哭着说:‘怎么办,我爷爷已经76岁了!请小朋友解释小强对于爷爷的担心有没有必要。”这时学生就要用平均数的含义来解释:小强的爷爷不一定在76岁的时候就死去,这里的76岁只是一个平均寿命,并不代表某一个具体的人的寿命。通过讨论,学生明晰了平均数和具体数的区别。因此,设计思辨性的练习,有助于学生明晰概念、理解概念、运用概念。

又如,当要求学生区别分数的两种意义时,可以设计这样的思辨题:“比2千米短1/5千米的是( )千米,比2千米短1/5的是( )千米。”当要求学生细心审题时,可以设计这样的思辨题:“教室的地面要铺地砖,用边长为5分米的地砖需要240块;如果改用边长为3分米的地砖,需要多少块?”当要求学生正确运用运算顺序时,可以设计以下的思辨题:“30-30×6÷90,5×8÷5×8。”当要求学生正确计算结果时,可以设计这样的思辨题:“☆后面藏着几?”

45-8=☆7 32-6=☆6

78-5=☆3 44-7=3☆

34-5=☆9 75-9=6☆

87-6=☆1 64-7=5☆

思辨性练习有多种形式,如判断题、选择题、连线题、解释题等。各种不同题型的训练目标都是一样的,就是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掌握、合理运用数学知识,有效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敏度。

总之,只要教师对教材文本进行深入理解,关注学生可能出现的课堂动态思维,精心设计课堂练习,就能切实发挥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性,传授给学生数学知识,并在这个过程中发展学生的能力。

初中数学课堂练习教学策略 篇12

一、数学课堂练习的形式策略

练习的主角是习题, 在一节课中练习的时间占有很大的比例, 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设计必须是形式多样, 善于启发学生积极思维的口头练习, 笔头练习, 动手操作练习, 合作练习, 解意自编题练习.自主选解题练习等简单的计算类练习可以是口头形式, 它有省时, 反馈快的特点.笔头练习适合于计算类的题型, 如解方程、整式运算、分式运算等.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过程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 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地从事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 从而使学生形成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有效的学习策略.”在探究特殊四边形矩形或菱形性质时, 每位学生可通过动手折叠矩形或菱形纸片, 去猜想矩形或菱形的性质, 有时为解决一些有挑战性、探究性、或开放性问题时, 仅靠个人较难解决、思考不全面或在解题策略、结论上存在很大争议的问题, 可以分成小组利用合作练习形式解决问题, 如浙教版七上6.1节“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中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的练习, 合作练习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合作学习能从许多方面促进学生更加生动、活泼地学习, 有利于学生用不同的方式探索和思考问题, 培养其参与意识和探索能力.解意自编题指解题者通过阅读理解出题者的目的、要求和原意, 自己编制一些符合要求的题目.

例如, 请按要求自编一道解方程组习题, 要求:

(1) 所编习题可以是实际应用题也可以是非应用题, 但都要归结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2) 2和4是所列方程组的解.

又如, 请写出一个有两个项的分母并能约分的一个分式.此类练习能反馈出学生对所学数学知识理解的程度和探索创新能力.

二、课堂练习的题型策略

题型上来讲可以是选择题、填空题、是非判断题、解答题等, 一种或多种的组合.教材一般都是正面的、标准的, 学生对概念的本质特征与概念的非本质特征有时不宜区分从而形成片面概括, 造成思维的错误, 例如平方根的定义:一个数的平方等于a, 那么这个数叫做a的平方根, 很容易使学生在头脑中对于a的平方根只有“一个数”这个非本质特征在大脑衍生出来.可以编制是非判断题, 加深对概念中的关键词的理解.如, “判断题:a (a≥0) 的平方根为.”这个题学生就很容易认为是对的, 学生犯错后教师及时指出, 从而保持概念理解的完整.数学中许多概念、法则、公式、定理或方法, 因有相似, 学生在学习中容易混淆, 可以采用辨析对比的练习, 给出有正有误的答案, 让学生判断哪个有对, 哪个错, 为什么?例如, 下列命题哪些不成立, 请举出反例.

(1) 非负数就是正数;

(2) 无限小数都是无理数;

(3) 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

(4) 实数不是正数就是负数.

练习要从多种角度提升学生的灵活性、实践性、自主性, 创造性思维得到积极的发挥, 减低学生练习时的疲态, 以提高学生的各方面素质, 全面提高课堂的有效性.数学课的练习要上出数学课的味道, 应以训练学生的知识、技能、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情感态度五个方面为主要目标, 切不可一味为了追求课堂学习氛围的民主性而上成了口语交际课.

三、数学课堂练习的内容策略

可以从内容的针对性、量力性、典型性等几方面进行.策略学习心理学认为, 多次地强化、刺激是巩固知识与技能的重要方式, 因此, 教师布置练习是无可厚非的, 问题的关键在于练习的形式、内容、份量是否利于学生掌握知识与技能, 而不至于影响学生身心的全面、健康发展, 同类练习的次数不但要遵循学习规律, 而且还应当重视、克服练习“高原反应”, 减少或者取消不必要的、无效的重复练习.知识点不同, 练习的侧重点也是不一样的, 在课堂中老师应注重变式练习, 变式练习能锻炼学生的思维灵活性, 提高练习的实效性.例如, 浙教版八上“2.2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节中例题:

例1已知:在△ABC中, AB=AC, ∠A=50°, 求∠B和∠C的度数.

变式练习1:已知:在△ABC中, AB=AC, ∠B=50°, 求∠A和∠C的度数.

变式练习2: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内角为50°, 求另两个角的度数.

练习中加强变式练习, 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还可以改变教科书中的例题, 充分发挥例题的有效性, 如浙教版七下7.3节“分式的加减 (2) ”中例4, 计算:并求当a=-3时原式的值.第二小问可以改为:选择你最喜爱的a的值代入求出原式的值.这样可以再次提醒学生对a的取值应该使分母不为零.

数学本身来源于生活, 数学学习又可以反过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课堂练习的内容设计应更加注重练习的应用性、开放性和实践性.如浙教版八下第5.1节“多边形 (1) ”学习完四边形的内角和性质后可增加练习:工人准备用一批大小, 形状一样的 (全等) 四边形瓷砖来密铺 (不留空隙, 不重叠的铺) 马路, 你认为可以用这些全等的四边形来密铺马路吗?怎么铺?通过8个全等的四边形纸片在黑板上艰难的拼凑, 学生会体会到生活中有四边形内角和定理的广泛应用.设计应用性练习能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 又可以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并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

四、数学课堂练习的反馈及评价策略

反馈形式可以是抽同学回答、小试卷练习、黑板板演或是小组为单位的竞赛等, 班级的学生数和教师的比例是失调的, 每个学生的个体也是有差异的, 教师如何照顾到每个学生, 让不同的学生在同一节课上“吃饱、吃好”, 将有限的时间充分利用起来, 这就需要大范围的集体参与和反馈.如在进行解方程、整式运算、分式运算或因式分解等练习时, 我会一旁喊“有3个同学完成了, 真快!有10个同学完成了, 未完成的同学加油……”这样的激励不仅能够给速度快的孩子给予鼓励, 还能给反应速度较慢或思维不集中的孩子施予一定的压力, 有效的促进孩子思考问题的速度, 无形之中也培养了孩子的时间观念, 提高学习效率.

在课堂练习中, 教师的评价应始终是鼓励性的语言, 如“你很聪明!”“你们的反应真快!”“你们真了不起!”等, 创造一种轻松的氛围, 让学生保持向上的心态, 消除学生因为练习题的枯燥而产生的倦怠感.如何进行评价?我认为, 关注学生的情感, 要赏识学生, 不断地唤醒、鼓舞、激励学生, 充分肯定学生练习中表现出来的智慧火花, 但是, 赞赏也应该有个“度”, 千万不可滥用, 如果只要学生发言就说“真棒”、“给掌声”, 这样的赞赏就会失去应有的价值和意义, 超值的嘉奖会让学生产生一种惰性, 而且, 对于学生出现的错误, 一定要认真指出来, 客观的评价才能使学生明确努力的方向, “鼓励赞赏”必须建立在“客观评价”的基础上.

五、数学课堂练习的思维习惯策略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同样也是练习的主体.课堂练习是学生解题思维活动的真实体现, 也是纠正思维错误和不良书写格式的最好时机.在练习之前老师要把注意点先讲清楚还是让学生先碰碰壁呢?我选取后者.如果在每次练习之前把“注意事项”交待得面面俱到, 大大减少和降低了学生独立思考的难度, 而且学生碰壁后得到的经验教训会沉淀在他的脑子里, 不容易遗忘;在新课, 练习课, 复习课中的练习安排有很多的不同, 特别在复习课时我提倡一题多解、多题一法、一题多变, 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深刻性、灵活性, 同时也引导了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练习, 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掌握数学思想方法, 发展概括能力, 促进思维的发展将有着重要作用.

六、数学课堂练习的难度控制策略

上一篇:关注消费 促进发展下一篇:服务化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