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体型

2024-09-14

不同体型(精选9篇)

不同体型 篇1

大学时期既是学生获取知识、成为社会有用人才的时期,也是树立健康意识、养成健康行为、改善体型、增强体质的关键时期。笔者在对某校女大学生进行营养、运动和体型的基线调查的基础上,针对不同体型的女大学生实施16周营养、运动和健康教育进行干预,为推进素质教育、增进大学生健康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邢台医学高等专科学校2008级护理医学专业一年级的学生。按照整群抽样方法从4个班级中随机抽取1个班的女生216人,以216名女生为研究对象(均为住宿生),年龄18~20岁。

1.2 方法 本课题的设计、实施由作者和课题组其他成员共同完成,经统一培训的调查员对216名女大学生进行营养、运动和体型的基线调查,根据体型分组实施营养、运动和健康教育干预16周。

1.2.1 营养、运动和体型调查 采用自编的调查表对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膳食调查采用24 h回顾法进行连续7 d调查,以表格形式记录每日3餐及摄入零食的品种和数量、饮食习惯等;运动问卷调查运动目的、运动形式、近期参加体育锻炼情况等;测量身高和体重(分别精确至0.1 kg,0.1 cm),将资料输入HBF-306体脂测定仪测出BMI=体重(kg)/身高(m)2、体脂百分比(脂肪重量/体重×100%)和体型。

体型判定标准(体脂百分比和BMI相结合):本次研究根据研究对象的特征,选用亚洲成年人(女)BMI[1]和体脂百分比正常范围分别为(18.5~22.9)kg/m2,20%~30%。(1)消瘦:BMI<18.5 kg/m2且体脂百分比<30%;(2)标准:BMI为(18.5~22.9)kg/m2且体脂百分比<30%;(3)隐性肥胖:BMI<22.9 kg/m2且体脂百分比>30%;(4)肥胖:BMI>22.9 kg/m2且体脂百分比>30%。

1.2.2 干预情况 干预时间为2009年3月2日-6月21日,为保证干预效果,将体型相同者调整到相同宿舍,同学间互相鼓励、监督,增强健康意识、选择健康的行为生活方式。

健康教育:采用营养学、运动学和健康教育学等相关学科的知识、方法和技术,基于“知信行”理论,根据基线调查结果结合女大学生的具体情况和特点,设计营养、运动、健康教育计划等具体方案。健康教育内容编制成宣传册,重点内容为促进健康行为、合理营养、科学运动以及如何正确认识和对待体型问题,集中在课堂讲解,使每个学生熟知宣传册内容并付诸行动。

营养、运动干预与实施监控:课题组根据各组同学的情况制定营养和运动方案,每周班长组织、宿舍长负责反馈同学的情况,每2周调整1次方案,分适应阶段(1~2周)、加强阶段(3~6周)和维持阶段(6~16周) 3个阶段。

营养、运动方案根据体型分组:(1)消瘦组。营养(正常饮食);运动(5次/周,时间45~60 min/次, 1套低强度有氧运动和器械训练,教师带教1次/周)。(2)标准组。营养(均衡的正常饮食);运动(5次/周,时间60 min/次,1套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和器械训练,教师带教1次/周)。(3)隐性肥胖组。营养(正常饮食,注意少吃纯能量食物、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运动(5次/周,时间 60 min/次,2套低强度有氧运动和器械训练,教师带教2次/周)。(4)肥胖组。营养(正常饮食,负能836 kJ/d,注意少吃纯能量食物、高脂肪、高胆固醇和淀粉类食物);运动(6次/周,时间 60 min/次,3套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和器械训练,教师带教3次/周)。除教师带教运动外,其他由班长负责,教师指导。

运动时间、地点和形式:每天16:00-18:00,学校操场或室内综合操厅,由班长负责组织。有氧运动形式:搏击、健美操、球类活动、跳绳、快步走、倒走跑、慢长跑等。器械练习:哑铃、垫上运动等,主要安排上肢、下肢、腰腹肌训练。

1.2.3 仪器 RGT-140型身高体重计(无锡市衡器厂),OMRON HBF-306型体脂肪测量器,由欧姆龙(中国大连)公司生产。

1.2.4 观察指标 在干预开始和结束时测量身高、体重、体质指数、脂肪构成比等指标,每周称体重1次、饮食、运动、心理及行为做简要记录。

1.3 数据管理与统计分析 用Excel 2003建立数据库,应用SPSS 13.0软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undefined表示,均数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营养、运动和体型的基线调查

2.1.1 营养调查

调查发现,女大学生的蛋白质摄入为(64.3±5.8)g/d、无机盐(钙、铁)、B族维生素摄入量低于正常[2];每天吃牛/酸/豆奶的女生占42.1%,每天坚持吃早餐的占60.61%,每天睡前2 h内进食者的占39.8%;每天吃水果的占14.35%,每天吃甜食、油炸食品、坚果类的女生占12.96%,37.04%的女生有偏食习惯;每天吃冷饮的女生占12.03%。可见有部分女大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饮食行为习惯。

2.1.2 运动调查

女大学生认为体育锻炼的目的为保持身体健康(47.69%)、获得好体型(34.1%)、放松心情(7.40%);有92.59%的人愿意参加体育锻炼,在近1周时间内,进行过锻炼的占30.01%;每周锻炼超过3次的有9.72%;每次锻炼时间超过40 min的占6.94%;女生经常参与的体育锻炼项目为跑步(63.89%)、步行(56.02%)、羽毛球(46.75%)、跳绳(33.8%)、呼拉圈(31.94%)等。

2.1.3 体型判定

调查显示,216名女生体型标准组有120人,占55.56%。不良体型中,消瘦22人,占10.19%;隐性肥胖36人,占16.67%;肥胖38人,占17.59%。

2.2 综合干预前后体型构成及各种指标的变化

2.2.1 干预前后体型构成情况比较

干预前、后女生的体型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96,P<0.05),标准体型的构成由干预前的55.56%上升至70.83% 。见表1。

注:()内数字为构成比/%。

2.2.2 综合干预前后各种指标的变化性

消瘦组干预后BMI和脂肪构成比的数值上升,但干预前后脂肪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标准组干预后BM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脂肪构成比数值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隐性肥胖组和肥胖组干预前后BMI和脂肪构成比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见表2。

3 讨论

本次研究的基线调查显示,女大学生营养知识贫乏,没有建立良好的饮食习惯(不吃早餐、睡前2 h内进食、3餐膳食制度不合理),食物选择仅靠个人喜好、油煎、油炸食品摄入过多,相反奶类、水果摄入过少;运动次数、运动量较少,运动目标不明确。体型标准的仅占55.56%,低于同类调查结果[3,4]。

良好的体型与合理营养、适当运动、良好的心态和健康的行为生活方式密切相关。故本次干预结合基线调查结果从营养、运动和健康教育等方面入手,对女大学生们开展健康教育,使她们正确认识和对待改善体型的长期性,熟知各种体型的成因、潜在危害,针对不同体型制订有针对性的方案,提高了从事体育锻炼积极性,饮食上提倡合理营养与平衡膳食[5]。另外同宿舍同学的鼓励和监督无形中也起到极大的激励作用,变阶段性的干预为养成终身有益的习惯,建立保持良好、科学的行为生活方式,从而达到健身、健美和健心的目的。干预16周的结果显示,90%以上的学生坚持得很好,各组学生的BMI与脂肪构成比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化,效果达到预期目的;95%的学生表示这次干预增强了自信心并愿意长期坚持下去。

参考文献

[1]张爱珍.临床营养学.2版.北京:卫生出版社,2006:6-53.

[2]中国营养学会.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7-12.

[3]高玉萍,赵乐东,姚武.大学生体质指数变化的追踪研究.现代预防医学,2009,36(3):498-500.

[4]周丹.高校学生BMI分布特征的研究与分析.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5(2):9-11.

[5]葛可佑.中国营养科学全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 536.

健美体型标准 篇2

1,身高

等级评定标准:(女性)

150cm以下为低等

151-156cm为中下等

157-167cm为中等

168-175cm为高等

最能显示女性体型美的身高是170cm左右。

2,身高与体重的比例

这项比例对保持体型美,显示身体的匀称性十分重要。通常的要求是应保持符合于年龄和身高的体重,即所谓“标准体重”。

20-29岁女性的身高、体重的参考指标如下:

身高cm体重kg

16055.7~59.8

16256.8~61.6

16457.9~63.6

16659.2~65.2

16860.5~66.5

17062.0~68.8

3,下肢长

下肢长是指股骨大转子至足底的长度,人的身高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下肢的长度。休型匀称者,应下肢长等于身高的一半,或较身高一半长3~8cm的范围内。如果下肢长度小于身高的一半,则为腿短。如果下肢长度大于身高一半9cm 以上表明体型修长而美。

4,胸、腰和髋围

这些也是显示体型匀称与否的重要指标。女性正常体型、胸围应为身高的一半或大2~3cm;腰围为站立身高减lOOcm最为合适;髋围最多比腰围大30cm。

5,皮下脂肪的厚度,

可在脐下水平旁203cm前腹壁处测量,以估计体内脂肪大约积存量,一定厚度的皮下脂肪对保持妇女体型美非常必要,但包括皮肤在内的皱折厚度不宜超过2cm。

不同体型 篇3

在怀孕期间, 由于体内的荷尔蒙急剧变化, 导致了孕妇体形的明显改变, 最显著莫过于胸部和腹部的变化。

腹突点是腹部最突起处, 妊娠前3个月, 腹突点位置不明确, 随着妊娠期的延长, 腹突点变得明显且不断发生变化, 腹突点位置的变化影响连衣裙胸下分割线及裤装等的设计。妊娠4个月时, 稍看出下腹部的隆起;从耻骨中央到下腹部的隆起处长度, 在医学称为尺测耻上子宫长度 (又称子宫高度) 。至20周末, 为15.3~21.4cm;妊娠24周末时, 下腹部隆起开始明显, 耻骨中央到下腹部的隆起处长度18.0~25.1cm;妊娠28周末, 长度为21.8~29.0cm, 下腹部隆起处在肚脐位置, 但一般不超过腰围线, 这时已形成典型的孕妇体型;妊娠7个月时, 下腹部最隆起处上升至肚脐以上和腰围部位, 上下腹部都大;妊娠月份越大, 下腹部隆起处升至胃的位置, 并压迫胃和心脏, 腹突点的变化决定孕妇装的相应尺寸与规格。最明显的是子宫高度的变化直接影响孕妇裤装的前立裆尺寸及腹围 (见表1) 。

二、妊娠中期体型分类

通过对西安市高陵县300名妊娠中期女性人体测量数据的分析, 总结出该地区妊娠中期女性体型随时间变化的总体特征。根据现行国家号型标准GB1335-97制定思路进行妊娠中期体型分类。

1.体型分类的原则

体型分类的原则有:符合妊娠中期体型变化的客观规律和服装生产的实际条件;最大限度地满足妊娠中期孕妇消费群的需要;便于应用推广。

2.妊娠中期体型比较

由于妊娠期女性体型的变化速度快, 变化量大, 要进行体型分类, 应随着孕期的进展, 可按妊娠周进行划分。对妊娠中期体型与正常女性体型数据进行比较 (见表2) 。

从表中分析可得:

受自身发育和胎儿大小等影响, 前立裆长、腰围、腹围、腹臀最大围、上裆围在妊娠期个体的差异远大于其非妊娠期。因此, 采用腹围较合体的孕妇装规格分档趋势应细分化。

通过对胸围、腰围、腹臀最大围、臀围随孕龄的测量数值变化观察可知, 妊娠中期前立裆长多在45cm以下, 腰围尺寸多在90cm以下;腹围尺寸多在100cm以下;腹臀最大围多在105cm以下, 臀围尺寸多在100cm以下。

三、妊娠中期体型分类

子宫顺应胎儿的发育而增大, 子宫高度影响腹围。以腹围、臀围为主要控制部位, 从第20末周开始到妊娠第28周末, 按照体型变化的快慢划分为以下三个阶段:第16末周开始到妊娠第20周末 (17~20周) , 标为C1;第20末周开始到妊娠第24周末 (21~24周) , 标为C2;第24末周开始到妊娠第28周末 (25~28周) , 标为C3。

通过对妊娠中期女性进行独立随机抽样, 并测量了每个实验对象的身高、腰围高、前立裆长、立裆长、上裆长、腰围、腹围、腹臀最大围、臀围、上裆围、大腿围尺寸, 在科学地分析统计了相关数据后, 列出妊娠中期体型分类表 (见表3) 。

四、讨论

妊娠中期几个主要部位尺寸分布较非妊娠期分散腰围尺寸分布最分散;处在妊娠中期的女性在身高不变的情况下, 身体腹部的各个围度尺寸以及上裆围变化非常大, 完全超出了身高变化对它们的影响, 造成一种与身高无关或相关性不明显的结果;由妊娠中期女性人体尺寸的描述性统计中可以看出腹围、腹臀最大围取值最大, 从而决定了妊娠期女性的裤子结构不能再单纯地以腰围、臀围为基准进行结构上的变化, 需同时考虑以上各个因素, 并将腹围、前立裆纳为决定妊娠中期体型分类的关键因素中。

摘要:本文探讨了妊娠中期女性不同时间段内由于胸部、腹部等主控部位变化导致体形变化, 将女性标准体与妊娠中期体型的12个测量部位进行比较, 总结其规律并进行妊娠中期体型划分。为孕妇服装结构制图及设计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参考数据。

关键词:妊娠中期,体型分类,腹围数据

参考文献

[1]Kazuya Sasaki, Kazuhiro Miyashita, Masayoshi Edamura, et al.Evalua-tion of foundation comfort based on the sensory evaluation and dynamic clothing pressure measurement[J], Jpn Res Assn Text, 1997, (38) .

[2]费翔华, 李艳梅, 孕期体型分析及女装设计[J],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3, (4) .

[3]戴鸿, 服装号型标准及其应用[M], 北京, 中国纺织出版社, 2000.

疾病偏爱什么体型 篇4

高个子

高个子女性易得乳腺癌。美国进行的一系列研究表明,身高175公分以上的女性最易得乳腺癌,高个子女性得乳腺癌后甚至比矮个子死亡的比例大得多。其中原因有可能是影响女性身高的激素也跟乳管的发育有关。因为恶性肿瘤经常源于这种组织,所以这种组织越发达,得癌症的几率就越高。

高个子男性易得前列腺癌。科学家的研究表明,身高183公分以上的男性最易得前列腺癌,其几率要比平均身高的男性公民高59%,而且每高出4公分得癌症的几率又增加约6%。美国的肿瘤专家用了12年的时间对2.2万个病人进行跟踪观察,才得出这样的结论。

高个子易得胰腺癌。身高在185.3公分以上的男性公民和167.6公分以上的女性公民属于这种人(比平均身高的人几率高达81%)。每增高2.5公分得胰腺癌的几率高于6~10%。得出这一结论的华盛顿大学专家们认为,其罪魁祸首应是不仅能影响骨骼生长,还能促进腹腔组织增生的激素。

矮个子

矮个子爱得梗塞。据哈佛大学的研究表明,身高低于170公分的男性比身高马大的男性更易得梗塞,比这一高度高出10~15公分便能减少35~40%的得病几率。究竟是什么原因目前还是个谜。有一种说法,认为矮个子的人血管偏窄,所以常造成堵塞。

矮个子爱得胃癌和胃溃疡。科学家将这两种病同能引起胃炎的幽门螺旋菌联系在一起。进入人体的细菌不仅会损坏消化道,还会抑制整个身体的生长,所以有时矮个子易得胃病。

矮个子爱得高血压。英国医生通过对3000名病人进行跟踪观察,得出矮个子和腿短的人最爱得高血压的结论。医生对病人一出生便进行跟踪观察,发现小时候的营养不良不仅会导致血液系统发育不全,还会造成骨骼发育不好。

大号脚板

大号脚板的女人爱得乳腺癌。英国布里斯托尔大学的科学家认为一个人脚板的大小直接受到幼年时期卡路里消耗的影响。也就是说,小孩吃得越多,他的脚板便长得越大。还有,幼时加强营养还被人认为是女性易得乳腺癌的原因之一。所以说,身材魁伟和脚板大于38码的女性最爱得乳腺癌。

小脑袋

小脑袋的人易患弱智。一个人的智力当然不能凭他的脑袋大小来断定,但是可以据此来判定他的智力是否健康。据德国科学家说,小颅骨和四肢短小的人在很大程度上易得痴呆症或后天弱智症。他们的研究结果表明,头颅直径为57~58公分的成年女性有约20% 的人患有弱智,头颅直径为51~52公分的女人得这种病的几率已是70%。这大概是因为大脑袋不管怎么说脑髓也多吧,而神经细胞越多便能使整个器官慢些退化。

短腿

据英国布里斯托尔大学的科学家所言,长腿的人不大爱得2型糖尿病,而腿短的人得2型糖尿病的几率比他们高出20%。其原因多半还是在小时候的营养上,幼儿的饮食中蛋白质和矿物质越少,他们得糖尿病的几率就越高,也长得慢。

长手指

不同体型 篇5

一、“点、线、面、体”立体型高职人才培养模式

“点、线、面、体”立体型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对学生技能素养、职业素养和人文素养的全方位、全过程的质量评价体系。为此,我院提出了培养高职学生“技能素养、职业素养、人文素养”三大素养的目标,并提出了构建立体型高职人才培养机制的理念,使所培养的高职技能型人才既达到有专业技能特“长”,又有较“高”的职业素养基础和较“宽”的人文素养的这样一个长、宽、高的“立体型”高职人才(如图1所示)。

这个立体型三个“面”中的技能素养“面”是由若干能力“线”和一些基本能力“点”所构成,它源于学院的课程体系构建过程。在课程体系构建过程中,我们按照“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要什么给什么”的思路,确定了各专业的核心能力和基本能力。

二、“点、线、面、体”立体型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在我系的实践

1.技能素养面的构成。《煤矿开采技术》专业是矿山工程系的三大支柱专业之一。我们经过多方面、多层次的社会调研,从工作岗位(群)、工作过程分析、岗位能力确定、核心能力等方面,确定了“会编程,精操作,善管理,重安全”的专业核心能力,在此基础上又确定了“工程语言能力”、“基本工艺能力”、“基本操作能力”、“基本管理能力”、“基础设计能力”等5个专业基本能力,而每一个专业基本能力又分解成若干能力“点”,根据能力“点”培养要求,确定对应的课程,从而构建符合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的课程体系,这就是由每一个专业基本能力“点”构成的能力“线”,进而由这5个专业基本能力“线”构成的技能素养“面”(如图2)。

2.职业素养面的构成。将职业素质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从新生入学开始,努力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意识,对学生进行专业、行业形势教育,使学生关心行业发展,关注专业方向,激发学习兴趣;积极开展学生职业生涯设计活动,让他们憧憬未来职业,树立职业理想,端正学习态度;教育学生将职业道德培养、职业荣誉、职业理想落实到课堂学习、课外活动、专业实习实训、顶岗实习等环节。培养学生树立“6S”意识、团队的相互协作意识、节能环保意识、质量成本意识和勤奋敬业自律精神。

3.人文素养的构成。开设《大学人文》课程,增强学生的文字功底和写作能力,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关心他人和正义感,具备感恩之心,提高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开设社团活动和融通讲堂,使学生在各具特色的活动中体验生活、提升素质,拓展心灵。

4.“点、线、面、体”的考核。为了保障“点、线、面、体”立体型高职人才培养机制的实施和效果,我们根据学院“点、线、面、体”立体型人才培养评价机制,分别对大一、大二的学生进行了“点、线、面、体”人才培养全过程、全方位的考核,由过去的教师考核学生学习成绩,改为对教师课程教学效果的考核,而教学效果的成功与否最终由企业人员、学院人员、学生代表、学生家长代表、用人单位等五方进行综合评价。

(1)对教师的课程教学效果以学院为主体,由教师代表和学生代表进行“点”评价。对大一学生,对工程制图课程所对应的零件图、装配图的识读能力“点”掌握情况进行考核,从而对教师的课程教学效果进行评价。

(2)对专业基本能力培养效果以企业和学院双主体,由企业人员、教师代表、学生代表进行“线”评价。对大二学生,要求以CAD的形式画出我院教学矿井的生产开采系统、综采工作面的设备的配套情况,标注安全通风线路、设计安全设施、安全避灾线路和避难硐室,并对采煤机等综采设备进行安全运行和常见故障排查,将本专业的《煤矿开采系统》、《矿井通风》、《煤矿机械》、《采煤工艺及工作面管理》、《煤矿安全》、《矿图与采矿CAD》等专业核心开采融为一体,作为对学生技能素养面的综合评价。

(3)在技能素养考核的过程中,以“6S”意识、安全意识、质量意识、环保意识、团队协作精神和工作态度等方面作为对学生的职业素养的考评,即职业素养面的考评,与此同时以人文知识、语言文字表达能力、职业礼仪、审美情趣等方面作为对学生人文素养方面的考核,即人文素养的考评。最终以技能素养、职业素养、人文素养三个素养“面”,形成全方位的专业人才培养效果和“体”的评价。

三、“点、线、面、体”立体考核的感想

1.实现由过去的教师重点考核学生学习成绩,改为对教师课程教学效果的考评,切实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质量。

2.由过去单一的以一卷定成绩考核方式,变为边学习边考核的过程考核方式和最终与“企业、学生、家长、教师、用人单位”组成的多元评价主体,进行“体”的考核,使学生综合素质得到了全面的提升。

3.“点、线、面、体”的考核过程中,我们根据学生的背景和文理差别等因素,采取了随机抽样考核的方法,比例为10%。我们将会在此增大抽查比例,使“点、线、面、体”的考核成绩更具有代表性。

总而言之,“点、线、面、体”立体型高职人才培养是一项新型的评价机制,我们将会在教学改革的道路上不断的进行提升和完善,进一步推进高职院校高职教育的发展。

摘要:高校教学改革的目的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逐步深入教育教学改革,实施课程教学探索是高校教师的职业使命,是实现人才强校、人才强国的必由之路。本文就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索,运用“点、线、面、体”立体型模式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强化“技能素养、职业素养、人文素养”三大素养,培养学生完整人格、突出能力本位,循序渐进逐步探索合理的新型教学评价机制,让学生逐步深入专业,学有所长,学有所用。

关键词:人才培养模式,教育教学改革,能力本位

参考文献

[1]运城职业技术学院.点线面体立体型高职人才培养评价机制[Z].

[2]白伟.现代高职教育的教师需具备素养的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4,(11):13-14.

培育体型理想的后备蛋鸡 篇6

1 理想体型的标准

体型=体重+骨架,也就是说体型是体重和骨架的综合体现。体重在标准范围内,骨架大小适中即为理想体型。体型不合适会给生产带来很多不利影响,瘦鸡:产蛋延迟、高峰率低、产蛋总数少,平均蛋重小;胖鸡:产蛋高峰可能不差,但持续性差,脱肛多,初产死亡率高。

现在生产中,以骨架为第一限制因素,体重为第二限制性因素,且实行胫长和体重双重标准衡量雏鸡的生长发育状况。其实仅按体重变化来衡量雏鸡的生长发育状况也是不准确和不全面的。因为,合格体重的母鸡包含着骨架小的小胖鸡和骨架大的大瘦鸡,这两种鸡都不能成为高产鸡。

2 获得理想体型的措施

2.1 提供以温度为主的适宜条件

由于雏鸡体温调节功能不完善,体表只有绒毛,没有羽毛,特别怕冷,因此温度是提高成活率的首要条件。试验证明,健康雏鸡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不吃不喝能存活7~9天。可见适宜温度的重要性。雏鸡的分布状态是判断温度是否适宜的标志:温度合适则雏鸡均匀分布,运动自如,形象舒服;雏鸡扎堆、叽叫,靠近热源,说明温度偏低;雏鸡远离热源,翅膀散开并张口喘气,呼吸急促,说明温度偏高。雏鸡日龄越小对温度稳定性的要求越高,初期日温差应控制在2℃之内,到育雏后期日温差应控制在4℃之内,避免因温度不稳定给生产造成较大损失。温度的控制还应根据鸡群和季节变化的情况灵活掌握。

(1)对健壮的鸡群育雏温度可以稍低些。在适温范围内温度低些比温度高些效果好,此时雏鸡采食量大、运动量大、生长也快。

(2)对体重较小、体质较弱、运输途中及初期死亡较多的鸡群温度应提高些。

(3)夜间因为雏鸡的活动量小,温度应比白天高出1~2℃。

(4)秋、冬季节育雏温度应高些。寒流袭来时,更应该提高育雏温度。

(5)断喙、接种疫苗给鸡群造成很大应激,也需要提高育雏温度。

(6)鸡群状况不佳、处于临病状态时,适当提高舍温可减少雏鸡的死亡。育雏后期随着日龄的增长,雏鸡对温度的适应能力增强,应及时降温。降温的速度应根据鸡群的体质、生长发育状况及季节气温变化的趋势而定,大致每天降低0.5~0.7℃,也可每周降低3℃左右,直到适温为止。

进雏前提前预温是保证温度稳定的重要措施。寒冷季节,尤其是新建鸡舍一定要提前3天生火,只有让墙壁、地面、设施都热透了,舍内温度才容易掌握平稳。若预温过晚,舍内浮温虽然达到了要求,但炉火火势稍减,墙壁、设施中的冷气就会向外释放,形成热冷空气竞争,造成舍温不稳,将增加雏鸡的死、淘率和弱鸡比率。

2.2 骨架和体重的生长速度不同

以罗曼褐商品蛋鸡为例,成年鸡的胫长106~107mm, 4周龄的胫长53mm,已完成全部发育的50%;8周龄胫长80mm,完成75%;16周龄则完成全部的胫长发育。而体重的发育4周龄250g,仅完成成年体重的13%;8周龄590g,完成30%;18周龄1440g,完成72%;36周龄才达到成年体重2000g。而在9周龄到18周龄的时间内,体重增加了850g,占成年体重的43%,是体重发育的关键阶段。从上看出,育雏期以骨架发育为主,育成期则以肌肉(体重)发育为主。同时雏鸡骨骼的发育(0~8周龄)取决于蛋白质质的高低;而肌肉的发育(9~18周龄)则取决于能量的高低。

2.3 根据体型发育进行饲养管理

根据体型发育的特点,在饲养管理中应抓好雏鸡8周龄前的胫长发育,使8周龄胫长达标或超标,体重达标准体重的上限,要达到这些标准需采取高营养育雏。雏鸡生长发育迅速,代谢旺盛,但胃容积小,消化率低,而且经常受温度变化,免疫、断喙等因素的刺激,影响了采食量和体型的发育。因此,育雏前期(0~4周龄),应精心配制日粮。罗曼褐商品鸡的营养要求,代谢能2900千卡/kg,粗蛋白21%,蛋氨酸0.48%,赖氨酸1.2%,并保证钙磷等微量元素和多种维生素的需求。这不但有利于形成良好的骨骼系统,而且有利于形成有效的免疫系统,使雏鸡胫长、体重提前达标,同时拥有坚强的抗病能力。

2.4 提高均匀度

体型与裤子版型的关系 篇7

关键词:体型分类,裤装版型,裆部结构,舒适度,差异

裤装是覆盖人体腰节线以下, 贴合人体臀部, 在髋底部构成裆底的下装。人的下体尤其腹臀部是一复杂的曲面体。所以, 横档以上部位是裤装结构设计的关键, 应对人体腹、臀及腿部形态有准确的了解, 并满足人体下体的静态体态及动态变形的需要。

大多裤子在纸样设计的过程中只应用了臀围、腰围、身高、股上长这几个部位的规格, 而裤子外轮廓差异主要在于立裆长、前裆宽、后裆宽、裆节等部位。随着年龄的变化, 女性的体型也在变化, 正常的裤子对于体型发生变化的女性来说, 已经不能够满足人体下体静态及动态时的舒适要求。所以在裤装设计的过程中, 要考虑针对的顾客体型, 进行舒适的裤装设计。

人体的舒适性和裤档的结构有着密切的关系, 影响裤档参数的数值设定非常重要, 特别影响舒适性和美观性的最重要参数后斜档的倾斜量和后大档的宽度。也就是当后斜档的倾斜量的数值越大时, 后档斜线的夹角增大, 后大档的宽度相应地减少, 人体的舒适性越大;反之, 当后斜档的倾斜量的数值越小时, 后档斜线的夹角越小, 后大档的宽度相应地变长, 人体的舒适性越差。

档部作为人体躯干下部最为重要的部位之一, 对裤装影响巨大, 各打样方法的档部各尺寸均出现了差异, 立档的极差均3.2cm, 差异非常明显, 前档宽、后档宽、档节的极差分别为2.6cm, 1.24cm, 2.91cm, 差异较为明显。

P型 (梨形体) 腰围最细, 而臀围又最大, 属于窄腰肥臀型, 腰臀部形态类似梨形;O型 (柱形体) 人群腰粗臀粗, 属于肥腰、肥臀型, 腰臀部形态类似圆柱体;P型身高最高, 与高度相关的腰围高、臀高、下档长、膝盖高都最大, 属于高瘦体, 相对的O型在高度上最小, 属于矮胖体;M型体 (中间体) 最接近国标中的中间体特征, 腰臀部曲线凹凸但均匀, 占测量人群的比例最大, 覆盖率最广;F型体 (偏胖体) 相对M型体腰臀部更丰满, 腰臀差小, 偏胖, 腹臀厚是表征人体厚度的重要指标之一, 4种体型在厚度指标上有明显分层, P型人群的腹臀厚最小, O型人群的腹臀厚最大。

以F体型为例, 此种体型腰腹突起明显, 臀部突出, 属于中老年女性中体型变化很明显的一种。其腰围在76.5-80.5cm之间。臀围在88-95cm之间, 其臀围围度与标准体的围度比较的接近。在版型的制作过程中, 由于该体型腹部较凸, 且腰腹部突度明显, 所以后裆斜线会有较大的倾斜角度变化, 起翘量增大。后裆宽数值变小。臀厚的增加, 臀凸明显增大, 人体侧面曲线比较的大。随着体型明显的丰满, 省的长度也随之减短。后裆斜线相当于一个省的存在, 后裆斜线角度越大, 裤型的臀部造型越大, 适合臀部较突出的体型。

O体型在正面看其腰部的宽度值与臀部的宽度值相差不大, 属于腿细腰粗的造型。人体侧面的曲线相对比较的大, 其整体是一种腰部、臀部比较宽的体型。其腰围在80-84cm之间, 臀围在90-95cm之间, 臀围差较小。在版型制作过程中, 此体型为明显的O形, 腰臀宽相差不大, 裤中侧缝线比F型稍陡。与F型相比较, 臀腰差小, 且臀较P、M型凸, 所以后裆斜线角度大于P、M体型, 小于F体。臀腰差比标准体的小, 因臀凸比较大所以省比较小, 其省长比较的短。

P体型从正面看这种体型最显著的特征是腰部的宽度与臀部的宽度相差很大。从侧面看, 前面身体腰腹部的突起比较的小, 后面身体在后腰部的厚度增加量不是很多, 使得臀部的翘起比较的明显。其腰围在68-74cm之间, 臀围在87-93cm之间, 宽度差3-6cm之间, 腰臀厚度差在4-6cm之间。在版型制作过程中, 此种体型明显的腰臀宽差, 使得纸样的侧缝处撇量比较的明显, 且撇量大于标准体。腰腹臀的厚度相差比较的大, 腰部与腹部的厚度差与标准体的接近, 使得其后裆斜线与标准体的相似。臀腰差较大, 省量比较大, 此种体型臀部厚度大, 使省的长度会相应的减短。

结论

通过分析, 了解裤装结构与人体体型的关系, 根据体型进行了人体划分不同的类型、根据不同人体体型进行了纸样的设计与优化。将划分的体型版型跟标准体型版型进行比较, 并相互进行比较。不仅要了解各部位的变化程度与引起的版型变化, 还要更加清楚的认识和了解体型。归纳出不同体型最舒适的版型特点。服装是附着于人体的雕塑, 是人体体型的外部再现, 但是不同于纯粹的雕塑的原因, 服装是人体体表空间的再造。简单的说服装就是遮盖身体达到其服用性能。了解这个方面可以方便服装款式的设计人员、服装结构的设计人员与服装生产的工艺人员清楚的认识到自己是在做什么样要求的服装。

参考文献

[1]黄英, 崔志英, 夏明.华东地区成年女性下体体型研究[J].东华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12, 38 (3) :297-302

[2]徐虹, 刘国联.青年女性体型特征分析[J].国外丝绸, 2005 (3) :16-18

[3]张艳红.裤子档部结构设计[J].河南工程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10, 22 (3) :9-12

[4]王朔.青年贴体女裤基型纸样研究[D].上海:东华大学, 2012

对“立体型”教育的探索与认识 篇8

系统科学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可视其为某种“系统”, 而系统又是由相互联系的各部分构成。所谓“立体型”教育 (亦称之为“三结合”教育) , 是以家庭教育为基础, 学校教育为主体, 社会教育为依托的一体化教育。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它绝不是这三方面教育的简单相加, 而是把学校、家庭、社会各种教育力量有机组织起来, 形成目标一致的教育合力, 充分发挥教育的整体效益, 加速个体的社会化进程。

社会主义的中国, 学校、家庭、社会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 但由于各方面对自己所负担的教育责任的理解不同, 对青少年个人本身也存在不同评价, 所以, 我们必须依据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 社会主义的教育目的和教育方针, 教育科学理论和教育规律, 对三个方面进行协调, 以发挥1+1+1=3的整体功能。

二、“立体型”教育的基本构件的地位、作用及其特点

(一) 学校教育

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发展需要, 利用学校系统, 对受教育者所施加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影响, 以培养一定社会 (或阶级) 所需要的人的活动。学校教育在“立体型”教育中具有“主导地位”和“基地作用, 具有专门性、相对独立性、稳定性和可控性”等其他教育所无法替代的特点, 而且随着立体型教育的实施, 将成为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组织者、指导者, 将更加有利于教育事业的持续和稳定发展, 有利于青少年一代系统地掌握科学知识和全面发展。从现代社会中所显示出来的教育趋向看, 学校教育在教育整体中越来越居于主导地位, 通过学校工作, 可以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配合一致, 避免低水平的家庭教育成为学校教育的相对抗的力量。同时, 学校教育对校外的各种社会因素施加影响并合理利用, 以发挥各种社会因素的有益的教育作用。根据“社会学”的观点, 作为千千万万的社会机构之一, 学校教育的局限性是可想而知的, 人的社会化是持续终生的需要, 学校教育正急速地向纵横方向延伸, 即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构成“立体型”, 以满足人们愈加迫切需要的再教育和再训练。

长期以来, 我们的教育往往只在“学校”这个园地上做文章, 有意或无意地把学校工作局限于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和校外活动这三个“板块”之中。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的“从前的学校完全是一只鸟笼, 改善的学校是放大的鸟笼”, 传统学校教育的弊端是学校与外部环境的脱节, 因为有了这种隔离和脱节, 传统的学校教育“孤军奋战”, 不但很苦累, 而且其结果与原先期示的目标相距甚远。

(二) 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是与家庭同时产生的, 作为一种独立的教育形式先于学校教育。它指的是家庭环境对家庭成员的教育影响和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教育影响, 主要指父母或其他年长者在家庭内自觉地、有意识地对子女进行的教育。

中华民族十分重视家庭教育, 跟世界其他国家比较, 可以说是首屈一指的, 这与我国源远流长的文明史和近半个多世纪以来的奋争图强的信念有密切关系。我国宪法规定:父母对未成年子女有抚养教育的义务。这不仅是父母在履行固有的天职, 而且是履行社会职责。父母应通过家庭教育, 使子女受到基础的道德品质教育, 受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思想的熏陶, 使智力得到尽可能早的开发。因此, 家庭教育具有早期优势, 是儿童实现社会化的奠基教育。从“大教育观”的立场出发, 家庭教育又是学校教育的补充, 还是社会教育扩展的基础, 而且家庭教育还具有启蒙性、个别性、终身性等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所不能代替的特点。

家庭是教育的发源地, 家庭教育则是培养人, 这一系列工程的起点和根茎, 是孩子走向社会的第一座桥梁, 对青少年的个性和品德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国外一些学者所提出的“智力发展的递减法则”就是说按照最理想的条件开发每一个人的智力, 越早效果就越好。俗话说:“三岁看大, 七岁看老。”虽是经验之谈, 但其中包含有思想品德和智力因素。经验之谈虽然有点绝对化, 却中肯地提醒人们切不可失去早期教育的良机。要抓早期教育, 就不能不重视家庭教育。但是, 我国现在的家庭教育处在各行其是的状态, 家长多以自己主观愿望与老经验为依据, 距离科学育人的要求还很远, 而且往往与学校教育相抵触。从我国现在核心家庭结构看, 家庭教育又有它的局限性, 具体表现在缺乏集体活动、参观访问、社会调查、社会服务、公益生产劳动等, 缺少有关世界观、人生观和法治观念的教育。因此, 我们必须有意识地弥补家庭教育的不足。

(三) 社会教育

社会教育是指一切由校外各方面人士参与组织的, 以认识社会和接触环境为内容的、有目的、有计划地影响个人身心发展的教育活动。

社会教育作为家庭教育的扩大, 是学校教育的一种补充并与其平行发展, 它在培养兴趣、能力、自信, 对学校的全面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已成为“立体型”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社会教育是一种活的教育, 它所具有的深刻性、形象性、丰富性、独立性是学校教育所不能比拟, 并以之弥补学校教育的缺陷。

在我国, 如少年宫、图书馆、文化馆、俱乐部等校外教育机构所进行的社会教育, 它是以国家的教育目的与教育目标, 在业余时间里对学生进行的有组织、有指导的一种活动, 是通过创造和再创造的过程发展个性的活动。

首先, 具有补充学校教育的功能。它可以使学生了解和认识比在教室里传授的知识与经验更丰富、变化更迅速的世界。这种接近现实的教育, 能使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吸收新的经验, 学到在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其次, 具有发展学生能力的功能。在社会教育中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才能, 参加各种小组组织的活动, 不仅会增加知识, 促进智力发展, 而且可以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 和谐融洽地进行各自所属的社会性团体, 对未来生活抱有积极态度。再次, 具有丰富学生娱乐的功能。从各种的娱乐活动中可以调剂学生紧张的学习生活, 弥补现代生活节奏带来的不平衡。

当然, “立体型”教育中的社会教育, 一方面要努力发掘其自身固有的积极的社会教育功能, 另一方面要努力抑制对“立体型”教育整体其破坏作用的消极因素, 在净化社会环境的同时, 要努力求得社会的广泛支持与协助, 以加强社会对学生的作用, 最终实现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统一。

目前, 因为各方面条件的限制, 特别是受到“以课堂为中心”的思想束缚, 我国的社会教育尚处于被动和从属的地位, 基本上还是一块“未被开垦的处女地”。因此, 我们要不断实践, 不断总结是社会教育在组织、对象、内容和方法上能有系统的设想和安排, 既发挥学校教育的基地作用, 又动员更多社会人士关心下一代的教育, 是学校教育获得新动力和源泉, 并为家庭教育提供更加广阔的天地和充实更加丰富的内容。

三、“立体型”教育的基本构件间的相互关系

德国哲学家、教育家康德说:“人, 只有经过教育才能成为人。”因此, 教育是实现人的社会化的有效途径之一。但如果单纯依靠学校教育 (狭义的教育) 要完成人的社会化, 则显然是难以想象的, 因为学校本身只是无数社会组织机构中的一个, 而且是比较脆弱的一个, 他在人的社会化及社会变革中的作用毕竟十分有限。传统的“教育”观念, 往往导致了对其他教育活动 (家庭教育、社会教育) 的贬抑或否定, 将社会化的成就全部或主要归功于学校, 同时将诸多社会问题归罪于学校教育的失败, 从而忽视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成就与责任, 这也显得过于偏颇。

从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之间的关系看, 学校和家庭只不过是整个社会的一小部分, 是社会的细胞, 直接受到社会影响和制约。但是, 学校和家庭并不是社会的简单的机械的缩影, 对社会意识、社会风尚、社会信息等, 各有各的筛选标准。而且, 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三者各有各的特点, 三方面的教育的协调统一, 互相配合, 充分发挥各自优势, 从互补中形成对青少年的整体教育合力, 才能取得整个教育的最佳效益。

在构建“立体型”教育体制的实践中, 我们要重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协调统一。只有在充分的协调和统一的前提下, 才能勾勒“立体型”和体现“有序性”。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教育要真正渗透到教师集体、学生家长和社会人士的思想中, 教师、家长和社会人士要真正实际参与学校的教育、教学和管理, 而不是停留于一般号召, 此谓之“立体感”。在学校、家庭、社会的教育中, 要以学校教育为阵地, 最大限度地发挥学校的带头示范、组织指导作用, 这样才能产生一种辐射效应, 家长和社会人士应积极与学校配合, 乐于为学校办实事, 并且以此为荣, 此谓之“有序性”。

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有机结合是造就一代新人的必要条件。学校教育是主体, 社会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外部环境, 是学校教育的继续和扩展, 而家庭教育则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实现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协调统一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立体型”教育中基本构件的协调统一, 互相配合。第一, 会使得整个教育在方向上保持高度一致, 在培养接班人的事业中, 能朝着预定的目标前进;第二, 有利于实现整个教育在时间、空间上的紧密衔接;第三, 基本构件之间能互相弥补, 呈现一个新的整体优势。

当然,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如何探讨协调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的新的途径与方法?如何发挥“立体型”教育的最佳整体效益?有待于我们在今后实践中不断探索, 使“立体型”教育更趋完善。

参考文献

[1]李锦森.立体型教育的实践与理论探讨[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1992, 5.

蛋种鸡的体型和生产性能的关系 篇9

衡量蛋种鸡的体型发育标准以骨架作为第一限制因素, 体重作为第二限制因素, 生产中则以胫长和体重作为具体指标。鸡的骨骼和体重的生长速度不同, 骨骼在10周内生长迅速, 8周龄雏鸡骨架已完成75%, 12周龄已完成90%以上, 而体重则到36周龄达到最高点。体型发育得好坏直接影响生产性能的发挥, 胫长达标而体重偏轻的鸡群, 产蛋早期蛋重小, 产蛋率上升缓慢, 胫长不达标而体重超标的鸡群会出观早产蛋或发生严重脱肛等现象, 死淘率高;如果胫长和体重都不达标, 就意味着育雏育成失败, 开产时间延长, 少则开产推迟1-2周, 多则推迟3-4周, 蛋种鸡产蛋高峰达不到标准, 使生产量减少, 孵化计划无法安排, 对经济效益影响较大。

上一篇:美术课堂教学评价刍议下一篇:国际采购风险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