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用物理学教学改革(通用11篇)
医用物理学教学改革 篇1
物理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基本结构、相互作用和运动形态的基本规律的学科, 它所提供的技术和方法已日益广泛应用于医学研究及临床实践之中, 如光学显微镜、X线透视和照片、磁共振成像等。在医学院校, 物理教学效果的好坏对于能否培养出基础理论扎实、知识面广、实践能力强的高水平医学人才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然而, 目前医学院校的物理教学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很难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1 医用物理学教学的现状
《医用物理学》是医学类专业的一门基础课, 长期以来, 医学物理学在实际教学中存在着明显的问题:一是教师知识结构不合理。一般从事医学物理学教学的教师大多是物理专业出身, 医学知识掌握较少, 教学中不能很好地阐明物理学在医学中的应用, 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学时安排不足。医学专业的物理学学时少, 在全国各高校非物理专业是个普遍现象, 医学院校更是如此。正如赵凯华先生所说“每当教学改革的呼声高涨时, 非物理专业就要砍杀物理课程的学时”。三是由于教学经费严重不足, 致使全国各医学院校物理实验教学普遍存在实验仪器老化、实验内容陈旧的现象。这种情况使得实验教学计划很难完成, 同时也极大地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四是学生的学习态度问题, 相当数量的学生认识不到物理学的重要性;而且受中学物理学习的影响, 很多学生认为物理学得好不好完全由做习题来检验, 导致学习非常吃力。基于以上种种问题, 要求我们的教育改革势在必行, 医学院校必须加快物理学教学的改革步伐。
2 医用物理学教学改革的措施
2.1 改革教学目标
首先要从更新教师的教学理念, 改变教师的知识结构入手。医学物理学教师在教学中, 既要遵循普通物理学的内容和方法, 又要考虑物理学与医学的结合。这就对医用物理学教师提出了不断学习, 不断充电, 不断提高的要求。而对于医学专业的学生而言, 在医学物理学的教学中, 最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物理学的科学思维方法和相关技能, 然后将其融合到广泛的医学实践中, 使他们的综合素质得到有效提高, 这就是现阶段医学物理学教育改革的定位。
2.2 改革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的改革也是医学物理学教学改革的重点。根据医学教育的培养需要和医学生的特点安排教学内容, 对重要的物理定律、公式、结论要讲清思路, 讲明来源和应用思想, 让学生了解、明白, 会定性分析即可。而对医学相关的内容要细讲, 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兴趣, 让他们学到一些实用知识。例如蛋白质组和基因组序列测定技术、单分子探测与纳米技术的应用、计算神经生物学等, 都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充分表现物理学的魅力是医学物理学教学内容改革的目标。同时可开展相关知识的课堂讨论和医学物理专题讲座, 如血液循环力学、超声医学、激光医学、放射物理学知识等, 还可以组织学生参观认识CT、核磁共振 (MRI) 、心电图机、脑电图仪等现代医疗器械, 扩大学生的视野, 使学生学到一些与医学密切相关的物理概念、规律和新的物理技术, 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变被迫学习为积极主动学习。
2.3 改变教学模式
传统的医学物理学教学, 普遍存在教学模式过于单一的问题, 因此我们对教学模式的改革进行了多种尝试。比如, 在理论课教学中引入案例式教学模式, 依据课程的各个重要知识点, 结合医学实例给学生讲解, 例如:在讲人体力学时, 着重讲解人在搬重物时, 为什么第五腰椎易损伤, 而形成椎间盘突出。此外, 在理论课的教学中, 我们也进行了讨论式教学模式的尝试, 依据学生现有知识及能力的特点, 在教学前先将讨论题目告知学生, 让学生在课余时间根据题目进行资料查阅, 收集尽可能多的有用信息, 并写出简要的阅读笔记, 然后让学生在课堂上尽量多地阐述自己的观点, 当然课堂时间是有限的, 对没能讲到的同学, 在课堂结束前请他们上交所写的笔记, 教师利用课余时间进行批阅, 在下次课上进行总结评价, 通过这样的教学模式, 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表达能力, 还能增强课堂的活力, 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们发现采用形式多样的课堂教学, 拓宽了学生学习的知识面, 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
2.4 改革教学手段
今天大多数的医学院校还是以传统教学手段为主要的教学手段, 而根据现有知识发展的特点及学生接受知识的特点, 这已不能满足学生对知识的需求, 因而需要加大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因此我们在教学改革中加大了对教学手段的改革, 让多媒体技术进入课堂, 扩充了认知空间, 缩短了认知过程, 优化了课堂结构, 变单一的教师教授为教师和多媒体共同对学生施加作用。在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下, 除教师讲解外, 多媒体还向学生提供文字、数据、图像、动画等多种信号刺激, 使一些原本枯燥、抽象的原理变得亲切、生动、直观。比如, 人体内复杂的血液循环过程及血压的变化、空吸作用, 全反射、色散、触电的形式、过程, 既可以以声、画演示, 又可以以颜色、数据、箭头、文字提示, 大大缩短了教学过程, 提高了教学效率。
2.5 改革实验教学
开设演示实验组实验。医学物理学教学多以大班上课为主, 演示实验很难开展, 但演示实验对教学又很重要。为了解决上述矛盾, 我们采用了开设演示实验组的方法, 即在一个实验室里摆放一些演示实验, 如:转动惯量测试仪、振动合成仪、驻波演示、静电除尘、光的干涉与衍射演示等, 安排学生在一个实验的单元时间内通过老师的简要介绍, 自己阅读说明书, 自己演示、体会。通过实践, 学生反应很好, 对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很有帮助。
合理安排不同类型的实验。对于医学物理学除安排一次演示实验组实验外, 我们还应该保留一些基础实验, 如:长度测量、多用电表及示波器的使用、粘度系数的测定等。开设一些与医学相关的实验, 如:旋光仪测浓度、显微摄影、霍尔效应等。开发一些新的实验, 如:多功能传感器实验等。对于仪器、设备过于昂贵的实验, 如:X线、CT、磁共振成像、超声成像等, 可安排在附属医院以参观学习的方式进行。
2.6 改革考试要求及内容
改变现行的考试内容和形式, 形成多方面的课程评价系统。一是形式多样的平时考核与统一规范的期末统考相结合。平时考核教师可以各显神通, 如平时作业、读书报告、科学小论文、小课题研究等均可作为考核方式;而学期末的统考, 采取统一考试, 统一阅卷, 以做到对每个学生负责。二是期末考试采取半开卷的考试方法, 即学生在考试时可以看自己的笔记本。这一方法既减轻了学生背概念、背公式的负担, 又培养了学生上课记笔记、课后查阅资料整理笔记的能力。三是理论考试与实验操作考试相结合。对于实验课教学, 除了平时的实验预习和实验操作考评外, 还形成了理论考试与拓展实验考试相结合的考核方法。四是对于部分平时成绩特别优秀的学生可以进行分流考核, 即可以申请期末考试免考, 代之撰写科学论文并答辩。这一系列做法的目的, 注重了物理思想的培养及其建立物理模型解决问题的训练, 更好地发挥了物理学在医学院校中有别于其他科目对学生素质培养的作用。
2.7 建立教学辅助平台
教学的网络化是现代教育的一大特征, 网络教学代表了现代教育的一个发展方向。通过校内互联网建立医用物理学的二级网站, 包括:教学理论、教学素材、教法研究、学法指导、疑难解析、教学课件、问题讨论、物理题库、物理试卷、实验视频等;同时还设有:教师信箱、在线答疑、BBS等。学生可以通过网站在线观看实验视频, 提前预习实验内容, 可以上传作业和实验报告, 可以与教师在线交流, 及时答疑解惑, 也可以利用试题库下载课外习题。此举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 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以上是我院对医用物理学课程的一系列改革, 医学教育是以培养医学人才为目的, 我们一定要立足实际、着眼未来, 努力将医用物理学这门课上好, 为培养出适应21世纪需要的高质量的合格人才努力奋斗。
参考文献
[1]胡新珉.医学物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1-3.
[2]吴静, 张鹏程.医学物理学教学改革方案.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2005, 7 (1) :33-35.
[3]余大昆.医学物理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J].咸宁学院学报, 2004 (3) :73-74.
[4]周涯, 任社华, 黎小惠.医学物理学教学改革探讨[J].医学教育探索, 2007, 6 (6) :502-503.
[5]赵凯华.对当前物理教学改革的几点看法[J].大学物理, 2000, 19 (2) :37-40.
医用物理学教学改革 篇2
课程编号:22023104 学 时 数:24 执 笔 人:聂岚
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
本门课程属于医学卫生类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一门重要的专业方向课程,是医学与心理学交叉的一门学科,是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在医学领域中的具体应用,属应用心理学。是医学类临床专业基层医疗方向的一门专业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获得心理学的基础知识和理论,结合到临床,研究和解决整个医学领域中的心理行为问题,实施干预的措施。本课程的内容将阐明心理因素对健康和疾病的作用和机理,寻求人类战胜疾病、保持健康的心理途径,为整个医疗卫生事业提出与心身相关的辩证观点和科学方法,同时提供恰当的临床技艺和合理的养生保健措施。
二、课程教学环节的基本要求
课堂讲授:本课程以课堂讲授为主,病例分析为辅。教科书为主媒体教材,电视、计算机等为辅助教学媒体。通过讲授、作业、量表测验讨论等方式,加强师生间和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提高其学习效果和分析、解决心理问题的能力。除教材外,给学生指定相关的参考书,以拓宽学生知识面。在教学过程中,任课教师要向学生介绍主要专业词汇的英语单词,以增加学生的英语词汇量。用多媒体教学。
作业方面:在作业和病例分析上,除教材上的外,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的需要,教研室根据实际情况编印一些案例,发给学生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锻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考试环节:本课程每学期中间安排一次案例分析作为平时成绩,期末由题库出题进行考试。考试方式为闭卷,考试时间60分钟。
三、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 第一章 绪论(1学时)
教学内容:
医学心理学的概念、简史、研究内容,医学模式的转变与医学心理学,研究方法。
教学要求:
1、掌握医学心理学概念、研究方法;
适用专业: 医学卫生类临床医学专业(基层医疗)学 分 数:1.5 编写日期:2008年8月
2、理解医学心理学对人的健康和疾病的观点;
3、了解医学心理学简史。重点:
医学心理学概念、研究方法、医学心理学对人的健康和疾病的观点。难点:
医学心理学的分支、医学模式转变、研究方法。第二章 心理过程(6学时)教学内容:
认识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和注意;情绪与情感过程:概念、作用、种类,情绪的外部表现和生理变化,情绪理论;意志过程:意志概念及其意志行动特点、意志过程、意志品质。教学要求:
1、掌握感觉、知觉、记忆基本概念,理解感受性变化规律以及知觉的特性、记忆的过程,遗忘规律,指明错觉及其产生的原因;
2、掌握思维、想象、注意的概念,理解思维过程、注意的品质,了解思维、想象、注意的分类;
3、掌握情绪与情感概念、作用,了解情绪的理论;
4、掌握意志概念、特点,良好的意志品质。重点:
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注意,情绪与情感概念,意志概念,良好的意志品质。难点:
感受性变化规律以及知觉的特性、记忆的过程,遗忘规律,情绪与情感的区别与联系。
第三章 人格(5学时)教学内容:
人格的特性、人格的结构;人格心理倾向:需要、动机、兴趣;人格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教学要求:
1、掌握人格的概念、特征、结构,需要的概念、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理解需要的分类,动机的概念、功能;兴趣的品质;
2、掌握能力、气质的概念,理解能力、气质类型、意义,气质量表的测定,掌握性格概念、特征及性格量表的测量。
重点:
人格的概念、特征、结构,需要、能力、气质、性格的概念。难点: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兴趣的品质。气质类型、意义,气质量表的测定,性格量表的测量。第四章 心理卫生(2学时)教学内容:
心理健康水平和心理卫生原则,个体心理卫生,群体心理卫生。教学要求:
1、掌握心理卫生的概念、心理卫生的原则;
2、理解心理健康水平的评估标准;
3、了解不同年龄阶段和不同人群的心理的主要问题。重点:
心理卫生的概念、心理卫生的原则。难点:
心理健康水平的评估标准,个体心理卫生与群体心理卫生。第五章 心理应激与心身疾病(2学时)教学内容:
心理应激:应激的概念、应激过程、应激的心理防卫机制;心身疾病:概念、分类、预防、诊断和治疗的原则与方法,常见的心身疾病。教学要求:
1、掌握心理应激的概念、要素、应激过程;心理动机冲突的形式;
2、掌握心身疾病的概念、诊断、治疗原则;
3、理解心理中介机制,心理反应;心理防卫机制;
4、了解常见的心身疾病。重点:
心理应激的概念、要素、应激过程;心理动机冲突的形式,心身疾病的概念、诊断、治疗原则。难点:
应激过程;心理动机冲突的形式,心理反应,心理防卫机制。第六章 心理变态(2学时)教学内容:
心理正常与否的判断:内省经验标准、社会适应标准、医学标准、统计学标准,心理变态的分类;人格障碍;概念、形成的因素、常见的类型;性变态:正常性心理发展、性变态的概念、原因、常见的类型、性变态的诊断与治疗。教学要求:
1、掌握心理变态、人格障碍、性变态的概念,人格障碍、性变态的类型,心理正常与否的判断标准。
2、理解心理变态、人格障碍、性变态形成的原因。重点:
心理变态、人格障碍、性变态的概念,人格障碍、性变态的类型,心理正常与否的判断标准。难点: 心理正常与否的判断标准。心理变态、人格障碍、性变态形成的原因。第七章 心理诊断(2学时)教学内容:
心理诊断的一般过程和基本方法,心理测验及其要求,常见的心理测验及其评定量表。教学要求:
1、掌握心理诊断的概念、基本方法,心理测验的概念;
2、理解心理诊断的流程图,标准化测验的基本特征及基本要求,临床评定量表; 重点:
心理诊断的概念、基本方法,心理测验的概念。难点:
标准化测验的基本特征及基本要求,临床评定量表。第八章 心理治疗(2学时)教学内容:
心理治疗的原则和分类,治疗的一般过程;常用的心理治疗方法。教学要求:
1、掌握心理治疗的概念、原则;
2、理解心理治疗的分类,心理治疗的一般过程;
3、掌握经典心理分析疗法的技术、行为治疗的方法;
4、理解心理治疗各方法的理论基础;
5、了解心理治疗各方法的操作技术。重点:
心理治疗的概念、原则。经典心理分析疗法的技术、行为治疗的方法。难点:
心理治疗各方法的理论基础,心理治疗各方法的操作技术。实践教学部分(2学时)教学内容: 临床评定量表。
四、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本课程是临床医学专科基层医疗方向的一门专业课程,是医学与心理学的交叉学科。需要与内科学、神经病学、精神病学、康复医学等学科的基础知识课程,还与医学伦理学、行为医学、社会医学关系密切,为后继的学习奠定必要的基础。
五、建议教材与教学参考书
医用物理教学之我见 篇3
关键词:医用物理;物理课堂教学;多媒体教学手段
Abstract:It is a known contradition that Medical Physics course has more contents with less teaching time.Combined with many years teaching experience,the author elaborates how to grasp the classroom teaching process to solve the problem through the excellent teaching of the prolegomena part,making good use of the multimedia and assigning homework.
Key words: medical physics;physics class-teaching;multimedia teaching means
“医用物理学”是一门与医学相结合的物理分支,是临床、药学、护理、医学检验等专业学生的基础课,它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独立思考、动手操作和创新意识等能力,为后续专业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如何在非常有限的学时里激发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引领学生步入自然科学殿堂,更好地掌握这门基础课?这里结合多年来的教学经验,谈谈我的拙见。
1 上好绪论课
在绪论课中,将气势恢宏的物理全貌展示出来,引领学生步入自然科学的殿堂。医学物理包括经典物理学的力、热、光、电磁四大分支和近代物理的相对论、量子、混沌三足鼎立,从广角扫描了科学发展进程中物理思想理论对技术应用的重要贡献。讲授中,在整体架构上注意从经典到现代,从普通物理到生命科学,从基础知识到能力培养的过渡,让学生对物理课程有宏观整体上的了解,激发学习兴趣。
在绪论课中,让学生认识到物理学是研究物质世界最普遍、最基本规律的学科,是探讨物质结构、物质间相互作用及其运动规律的科学,它借助数学模型建立统一的理论体系,广泛而深刻地揭示自然界的各种规律,从而成为自然科学的理论基础。
在绪论课中,教学生用科学思维和方法论去学习物理。物理学的方法论有三类[1],一是物理学原理自身的蕴含。比如,能量守恒原理,它贯穿物理学的全部,伯努利方程本质上就是能量守恒,科学家泡利在分析 射线能谱时,因为坚持能量守恒而提出了中微子的假设。二是逻辑分析法。比如分析-综合法,通俗地说,就是把“整体”分解成“部分”,把“部分”结合成“整体”的方法。机械振动中把任何一种复杂的振动看成是若干个简谐振动的合成,用傅里叶级数展开,就是“分析”法。三是创造性的思维方法。这是最宝贵的科学方法之一。人们探索未知世界,需要大胆的创造,“物理假说”就是这样的创造。比如普朗克为解释黑体辐射公式提出“能量量子化”假说,爱因斯坦为解释光电效应而提出“光量子”假说,德布罗意在光的波粒二象性的启发下提出“物质波”假说,等等。
2 利用好多媒体教学手段
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多媒体教学手段已深入课堂。它是一把双刃剑,利用好了,就能锦上添花、事半功倍。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的图片、动画和视频功能,可以展示物理学的多彩世界,再现物理景象,将抽象的理论知识直观化、简单化。比如:简谐振动中“相位”这一概念非常抽象,学生往往难以理解,利用一组旋转着的矢量和弹簧的动态图边演示边讲解就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此外,利用多媒体的网络功能还能让学生实时了解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国内外新信息、新动态、新观点、新数据等,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众所周知,医学物理课时少(一般在40学时以内,而工科物理一般在120学时以上)而理论体系庞大、教学内容丰富,适当地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可大大增加课堂信息量,从而很好地解决“课时少与内容多”的矛盾。比如,利用课件展示,可省去大量板书推导所耗费的时间,帮助学生更容易、更快速地掌握理论知识,节约下来的时间可用以增加课程内容,拓展知识面;也可用以添加习题训练,巩固所学知识。当然,能否恰到好处地利用多媒体这种先进的教学手段,发挥其最大的优势,又不沦为全程播放,就在于教师是否愿意多花心思在教学课件的制作中。
3 布置作业,帮学生做好延伸性学习
适当的训练可以“温故”。针对每堂课所讲知识点,布置3-4个习题,一周控制在6-8个习题。过多的作业只能招致学生疲于应付、抄袭成风。“少而精”是教师要把握的尺度。及时批改,了解学生的学习程度,才好“趁热打铁、有的放矢”。
每次作业的最后一题是“提问”,要求每位学生对针下一堂课的教学内容提出一个问题,促使学生“知新”。在下一堂课的学习过程中揭晓“问题”的答案。
经过一整学期这样针对性的训练,有助于学生更好的掌握医学物理这门重要的基础课。
参考文献:
《医用物理学》教学方法改革探讨 篇4
《医用物理学》用物理学原理和方法来解释医学现象的交叉学科,是高等医学院校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它为医学专业的学生以后学习专业课和将来从事医药卫生工作准备必要的物理基础。过去的医用物理学教学模式过于注重理论,强调公式化,忽略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造成了学生学习兴趣不高,高分低能现象。为适应当前高等医学院校的素质教育要求和我院的跨越式发展要求,要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提高素质“三为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1]具体教学中通过改革教学方法,有效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综合的科学素质。
1《医用物理学》教学现状
1.1 课程设置
由于近些年课程设置注重专业课,对基础课大大缩减,《医用物理学》学时少和内容多的矛盾突出。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护理学专业在大学一年级第一学期开设《医用物理学》课程,理论课为42学时。讲授的内容包括:力学基础、流体力学、液体表面现象、振动和波、电磁学等章节,“内容多,学时少”往往连基本内容不能系统地讲授,更谈不上介绍拓展性的知识。有的教师被迫压缩内容或加快进度,而学生来不及消化吸收,致使疑难问题越积越多,学习效果不理想。
1.2 学生方面
对于刚进校的大一新生,他们既没有接受医学专业教育,也没有学习高等数学,因此学生对有些内容难以理解,苦于物理公式的推导和计算,渐渐存在畏难情绪。还有些同学认为中学阶段都学习过物理知识,完全是内容的重复,物理学是生命现象的基础,却不能代替生命科学去解释生命现象,物理学跟自己的专业关系不大,学习物理没什么用处,不愿投入大量精力,学习兴趣不高。
1.3 教师方面
首先,教师有深厚的物理学知识,但医学知识相对缺乏,教学中不能很好地阐明物理学在医学中的应用,物理知识与医学知识无法成功结合,这使得教学过程枯燥乏味,无法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其次,绝大多数教师依然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有“重理论、轻实践”、“重灌输、轻思考”、“重应试、轻素质”的思想。讲授教学法一直在该科课堂占据统治地位,讲授法的优点在于能快速、集中、系统地为学生提过知识,但它的缺点是违背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同时也从根本上颠倒了学习过程中内外因的关系。[2]
2 优化课程教学方法
2.1 PBL教学法
Problem based learning(简称PBL),[3]1969年由美国的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在加拿大Mc Master大学首创,后来哈佛大学将之应用到医学教学中,并在世界范围内得到推广,目前已成为国际医学院校流行的一种教学方法。它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法,首先老师提出物理问题,然后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搜索网络,查阅资料;到了课堂上,老师针对课前布置的学习内容,安排学生分组讨论,同学们把自己掌握的知识在组内进行交流和讨论;最后,老师把学生的解答和思路,进行总结得出正确的结论,指出问题的重难点。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并没有把知识直接讲解给学生,而是主要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让学生真正体会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课堂教学从灌输式转变为启发式、讨论式,在师生交流互动中,不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增强学生自主意识、表达能力和与人协作能力等综合素质。
2.2 案例式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就是引导学生利用相关的理论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最终就案例中的问题解决提出各种合理可行方案的教学方法。[4]当教师讲到某点医用物理知识,适时引入典型的医学应用案例,比如黏性流体的泊肃叶定律讲解中,联系冠状动脉硬化中血液的现象及规律,指导学生对冠心病的治疗提出一些可行的方案。这样,物理理论结合医学应用的教学方式会更富有吸引力,可以弥补传统教学的枯燥、乏味,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实践性,学生了解到这门课程和自己的专业有着密切联系,会主动去学习,大大增加学医学生的兴趣。
2.3 翻转课堂教学法[5]
翻转课堂模式是教育者赋予学生更多的自由,把知识传授的过程放在教室外,让学生也可以是自己的老师,自己安排学习计划与时间,同时学生结合教学视频以及相关的其他教学材料,进行自主学习,让大家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方式接受新知识;而把知识内化的过程放在教室内,到课堂上就可以师生面对面补充教学及答疑解难,扩大了学习内容和深度,锻炼学生能力,同时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课程课时少的问题。学生在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不仅,丰富了与学科相关的知识,更加深刻透彻地理解教学的内容,而且,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和学习的乐趣,从而使学生最有效地进行学习,达到最优的教学效果。
3 结语
《医用物理学》以往教学过程中是以教师为课堂的中心,处于主体地位;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处于被动地位,一旦遇到实际问题就不会理论联系实际去解决问题,失去学习的内在动力和热情。“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是为了不教”,“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些话句都强调了好的教学方法应该教会学生自己主动去学习,通过教学中引入PBL教学法、案例式教学法、翻转课堂教学法等多样的、开放的教学方法,转变教学中传统的师生定位,教师应该是教学的引导者,学生应该是教学的主体,这样才能提高《医用物理学》课程的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具有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医学人才。
参考文献
[1]张婷,陈涛.医用物理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J].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2012,9(5):83-87.
[2]周荣丽.现代医学教学方法改革研究[J].考试周刊,2015,4(30):8-9.
[3]曹博,陈志.PBL教学模式在医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理,2007(7):65-67.
[4]郭鑫,江键,黄平.医学物理学案例式教学初探[J].基础医学教育,2013,12(15):23-24.
医用化学实验教学改革与初探 篇5
一、更新实验内容,提高学习兴趣
(1)围绕培养目标更新实验内容。医用化学既有本学科知识体系的独立性及完整性,又有为医学教学打好基础的双重教学任务。以往的教学过于强调学科的相对独立性,受其影响,在实验教学内容上多为验证性实验,忽略了医用化学与医学的紧密联系。为此我们根据不同专业的培养目标调整实验内容。在保证学科知识体系与实验教学基本内容相一致的前提下,选择靠近专业特点的实验,注重独立设计内容及操作途径的实验,将一些验证性实验放到演示实验教学中。开设的实验要保证实验教学的系统、完整、精练与科学,使在有限时间内达到最大效果。实验教学计划应本着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原则,增强学生实验技术能力的同时巩固理论知识。实验和教学紧密结合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最佳途径。
(2)跟踪学科发展,更新实验内容。实验内容要紧跟学科发展,对于医用化学学科来说,这一点比较困难。可取材于研究热点的技术操作,也可取材于刊载在国外文献上的实验操作,开阔学生视野,提高学习兴趣。如我们一些教师多年来做提取中药有效成份的研究,搞“SOD”测定的研究。学生也很想了解他们的老师所从事的研究工作。如能在这些方向安排一些实验操作,不但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为他们将来步入科研领域打下了基础。
二、突出知识骨架,体现学生主体作用
心理学认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个新的信息或经验,不是被现有的认知结构所同化,就是改进现有的认知结构。所谓认知结构就是个人在感性知识及理解客观现实的基础上,在头脑里形成的一种心理结构。这种认知结构在学生的头脑里是客观存在的。传统的.“验证式”化学实验操作方式,总是按照“某实验—用仪器—取药品—条件”这样一个“照方抓药”的固定模式进行,若再做下一个实验,学生很快就会被这种原有的认知结构方式所同化。因此教师需要帮助学生改进这种刻板僵化的认知结构,发挥学生自身的主体作用,积极推出探索性实验操作安排,通过用“理论依据是什么,仪器药品选择哪些,步骤设想如何”等创设问题的情境方式提出,供学生讨论,以学习者个人为思维中心开展实验教学与学习。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提出:“不论我们选教什么学科,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所谓基本结构,就是指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及其规律性知识体系。因此,教师所授予的知识结构就是要求交给学生的知识有骨(骨架)有髓,骨髓一致。当学生把握了合理的认知结构以后,就可抓住其结构精要,并将理论与实践融于一体,充分体现学习的主体作用,从机械的“背实验”、“背公式”、“抓药方”的模式中解放出来。
三、加强学生实验技能的培养
实验教学是整个教学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医学院校的学生也必须大力加强化学基本实验操作技能和科学素质的培养。通过对实验基本技能与基本方法的训练,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实验开始之前,要求学生做好实验前的预习工作,了解实验目的、要求、方法和操作步骤,领会实验设计原理,结合实验内容复习医用化学及有关基础学科的理论知识。教师在实验开始前抽出5~10分钟时间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要求学生在实验时认真观察实验中的现象,客观记录实验现象和结果。实验教师要简要介绍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背景,明确提出培养训练要求。对基本性实验,要突出“四个一”:围绕一个基本原理、掌握一组实验仪器、学会一种研究方法、解决一类实际问题。
在具体的实验操作中,实验教师要具体而精要地向学生讲解实验的基本思路及技术要点。教师不必完成全部实验,只需演示关键步骤、环节和注意事项,让学生独立自主地完成实验,并将原始数据记录在实验报告上,若结果错误或不明,应要求学生重做,并自己找出失败原因和解决方法。在实验教学全过程中,引导学生去接近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把对问题的认识逐渐引向深入。针对不同的学生,结合在实验中的提问和暴露出的具体问题,给予必要的提示,既是对学生因材施教,同时也以点带面,给同样问题的学生以提示。这样不仅使学生动手参加了整个实验过程,而且能自觉的带着问题去做实验,认真分析解释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和结果,从而培养了他们独立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把基本技能训练安排成综合型实验,既能培养学生综合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医用化学理论知识的综合性,也有条件开展综合型实验,从而使实验内容紧凑、丰富、知识点连续性强,并为开展更多的实验内容提供时间基础。例如,分析天平的使用、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测未知液的浓度、测其电离平衡常数,教给学生一套完整的分析测定方 法。
四、建立完善的考核制度
医用物理学教学改革 篇6
【关键词】医学专业 医用化学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9-0026-02
医用化学是医学相关专业学生学习化学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一门重要课程,通常包括无机化学和有机化学两个部分。通过医学化学的学习,使医学生更好的掌握所必需的化学原理,提高科学文化素质、职业能力以及对未来化学科技发展的求知欲望和探索精神。在教学过程中,探讨教学方法、提高学习质量,是值得我们关注的一个问题。
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积极性
医用化学作为通识教育的一门重要课程,在学习过程中还要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使学生能够科学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增强学生获取知识的独立性与主动性[1]。而医用化学教学又有其一定的特殊性,需要注重化学与生命科学各学科相结合,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医用化学课程知识点比较多、元素性质多样、有机化合物章节内容较多、理论较为抽象难懂(如原子结构、分子结构)等,在学习过程中易产生枯燥感而丧失信心,产生厌学情绪。将日常学习过程中知识点与生活中的“衣食住行”关联起来,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一个途径。如日本“水俣病”与汞污染、铅污染与神经系统疾病、镉的污染与骨质疏松症等;氯化钠可以调节细胞内外的渗透压;铁元素是构成血红素的主要成分;锌是人体合成生长激素的原料等。这些日常生活知识的引入可以让学生充分认识在生活中医用化学的重要性,使其从内心感受到学习无机化学的重要性。
二、优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
目前,医用化学教学存在知识点更新慢、理论与实际生产生活偏离较多。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医学的实际需要,着重讲解医用化学相关的基础知识、酸碱平衡、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反应等,使教学内容简洁、衔接较好,有利于学生学习和掌握。对于学科知识点较为陈旧的问题,要结合课程内容,引入并教师的科研工作、经历和感受,推介前沿学科的新思维、新观点,介绍交叉学科的相关研究进展,开阔学生的眼界、提高学习兴趣。除此之外,在教学过程中辅以富有成效的教学方法[2]。在教学过程中,综合利用PBL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归纳比较法和多媒体教学法等教学方法,改变在教学过程中过度依赖PPT导致学生兴趣不高等现象;倡导启发式、探究式的教学,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让学生主动参与、勤于动手,加快建设师生平等互动探讨的新型课堂文化。
三、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由于本科阶段化学教学知识更加深化,而课时减少,与初、高中化学教学差异较大,加剧了本科阶段学习的难度。提高学习自主学习能力对于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其自主探索、创新的能力至关重要[2]。培养学习自主学习能力,首先要激发其学习动力和开拓其视野。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提高学生学习知识动力和学科认知情况;让学生参与到大型仪器的学习和实际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其次,优化课堂结构。教师要从知识的灌输者,评价的主体转变为课堂教学内容的提供者、服务者,真正发挥学生作为教学主体的作用。教师要鼓励学生发言,倡导学生思考,甚至在某些条件下,提高学生课堂教学参与度。最后,提高预习重要性。教师要鼓励学生自主预习,明确预习的目的和意义、要求,明确下一课时学习的知识点与教材知识的衔接。
四、加强医用化学实验教学
重视无机化学实验教学,首先要精选无机化学实验内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医用化学实验通常是以验证性实验为主,可以起到培养学生基本操作技能的目的;适当增加实验内容和实验材料更贴近医学专业的综合性和应用性实验内容,不但可以学以致用,还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创新能力。其次,讲授法与探究法相结合,改进实验教学方法。将对于一些基本操作的讲解通常适合用讲授法来进行教学;而对于综合性实验,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更有利于培养同学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在医用化学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实际情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改革教学内容,综合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式,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理论,掌握所学的这些知识与生命科学等其他学科以及后续学习内容的相关性;还应该注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重视医用化学实验教学,让学生在与实际问题相关的背景中应用这些理论知识或概念,在应用的实例中体会到所学知识的重要性和实用价值,加强与促进学生获取知识的独立性与主动性。
参考文献:
[1]杨晓改,刘会雪,黄健.在药学院的无机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J].大学化学,2016, 31 (1), 18-22.
医用物理学课程体系改革的思考 篇7
一、问题思考
我国的医学教育, 普遍是低层次的社区医生培养模式, 都是只重临床, 不重基础, 连不少重点院校也是如此。这当然与制定培养方案的专家好多就是在这种低层次培养模式中培养出来的有很大关系。另外一个原因就是中国人实在太多,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 医学教育首要解决的还是社区医疗问题。这必然导致医学院校不重视医用物理学等公共基础课程的学习的现象, 使得医用物理学的学时一减再减, 课程体系非常不合理。然而, 随着中国经济发展水平提高, 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好, 对于医疗保障的要求也会逐渐提高。一方面医疗器械发展势头强劲, 医院的设备总量不断提高;另一方面, 新的医疗仪器设备不断涌现, 改变着传统的医学格局, 使得现代医疗更加依赖高技术。夸张点说, 现在医院许多科室是可以缺乏医生, 但是不能缺少先进的仪器设备。在此形势下, 医学教育应该考虑调整医用物理学的在教学中地位了, 医用物理学不光是作为一门基础课, 而且会以一门新学科的姿态出现在人们面前。冷静分析现状, 这种改变也不是一下子就能完成的, 还得一步步地走。
先让我们来分析一下目前医学院校的医用物理学教学中存在问题:
1) 医用物理学如何定位?医用物理学这门课程的定位是和医学院校本身的定位密切相关的。是作为应用型院校还是研究型院校, 对医用物理学的重视程度肯定不一样。由于我国长期处于基层医生奇缺的状况下, 使得医学教育都是走的急功近利的道路。在西方发达国家, 培养一个合格的医生, 首先要经过理科的本科教育, 再进行医学教育, 要读到博士才行。因为他们认为, 和人的生命相关的事情是最严肃的。但是在我国, 四到五年的本科培养就可出来一个医生, 一个研究生就能找到一份不错的职位, 而这些学生对于反映自然界最基本、最普遍规律的物理学, 只学了30多学时至100多学时不等, 对生命的重视程度与发达国家相差很大。难怪曾有中国医生给外国人看病反被对方告上法庭。需求不同, 定位就会不同, 而这个定位将直接影响到医学物理学的课时分配、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2) 医学院校实行学分制到底好不好?很多医学院校为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主观能动性, 开展学分制教学。主观愿望是好的, 但除了学校多收了点学费, 并不能有多大的好处。为了学分制, 大幅度削减课时, 这对于医学院校是不合校情的。因为象医学专业课程和医用物理学这样的课程, 过多地靠学生自学是很难达到要求的。比如老师的很多临床经验, 学生怎么自学得到嘛。比如我们学校, 以前药学专业医用物理学课程是80学时。学分制后, 先是课时猛减, 后来居然取消了, 连选修课都排不上, 这明显不合理, 拍脑袋政策要不得。
3) 医用物理学如何提高?由于医学院校医用物理学课程不受重视, 又是一门公共基础课程, 所以医用物理老师学习提高和科学研究都非常困难, 进修、交流的机会少, 没有经费, 没有科研实验条件, 课题申报也很困难, 使得医用物理学老师长期处于封闭塞的环境中, 得不到提高。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 医用物理学知识日新月异, 新理论新技术不断涌现, 大量新的仪器设备使医院现代化的水平越来越高。老师的水平受限, 学生也提不高, 教学质量提高就无法保证。
4) 医用物理学如何体现医学应用?按照额蔚波课题组的思路, 认为现阶段各医学院校医用物理学课时普遍偏少, 为适应这种局面, 应削减授课内容, 把重点放在基本理论、基础知识上。对于其他教学内容, 一般学校放弃, 个别有条件的学校建议开设提高级课程。这种处理方法也是特殊情况下迫不得已的办法, 是权益之计。真正要解决这个问题, 还是得从课程体系改革上做文章。既然在医院, 物理新技术占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新知识新技术不段涌现, 那么我们的教学内容也应该作相应的调整, 适当增加相关内容才是合理的。
二、改革思路
针对以上问题, 医用物理学课程体系应该如何改革呢?我们提出了三分课程的思路。即把医用物理学课程分为普通物理学 (公共基础课) 、医用物理学 (专业基础课) 和医学物理实验 (专业选修课) 三门课程来进行。和理工科学生一样学普通物理学, 掌握物理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医学应用, 新技术新成果在专门的医用物理学课程中讲, 这里面就不再重复设置普物的内容。而且应该根据医学发展现状, 及时改进教学内容和教材。实验课着重提高学生的基本技能和进行医学应用原理的验证等, 实验内容分为基本实验、综合性实验与设计性开放性实验三部分, 注重学生的应用实践能力的培养。三门课在教学内容上做相应的调整, 基础的在普物里讲;医学应用在医用物理中讲;适合在实验中开设的内容在理论课中完全去掉, 不重复开设。
在教学中, 要注意教学方法的改进, 启发式教学、主体性教学、案例式教学等各种教学方法相结合, 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专题讲座是一种很好的形式, 学生往往对讲座的认真程度高于课堂学习, 可能是讲座的内容更新更前沿吧。把一些重要的新的应用内容通过专题讲座的形式介绍给学生, 让学生更多地了解物理的现代新理论和新技术在医学上的新应用, 更多地了解物理和医学发展的前沿知识, 对于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提高都是有帮助的。
充分利用网络教学平台, 给学生提供—个理论学习及日常交流平台, 利用网络加强课后学习与交流、课后学习辅导、答疑;加强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学生间的学习与交流。从我个人的应用实践觉得, 网络课程只有个形式上和理论上好, 实际并不比课堂教学好多少, 其最大的好处是能让学生多获取一些资源、信息。但是关键的问题是学生好多没固定电脑, 又没多少时间上网, 好多资料下下来, 还需要安装浏览器、播放器, 好多学生觉得费事。所以一切设计都成了美好的愿望。倒是微博这个形式比较值得推荐。因为微博有点象论坛, 很方便交流, 又很及时, 还能智能关联。微博比网络课程可能更适合于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
三、结语
医用物理学教学网站的设计与开发 篇8
关键词:医用物理学,教学网站,现代教育技术,课程设计
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的出现, 使社会各个领域和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今天的学生, 除了从教师的课堂教学和纸质教材中获取知识外, 更多的是直接从网络获取和交换信息[1~3]。医学院校开设的医用物理学课程, 是大一新生的公共基础课, 由于学生多、基础不同, 再加上课时限制, 学生普遍反映对所学知识难以吸收、巩固,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效果。为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 我们设计、开发了医用物理学教学网站, 以突破时空限制, 弥补客观条件的不足。
1 总体设计
为了在教学过程中有效地开发和利用网上资源, 更方便地与学科知识整合, 提高学生自学能力, 我们结合医用物理学的课程特点, 本着切实为学生学习本课程服务的原则, 设计、开发了医用物理学教学网站。
该网站的主要功能是辅助医用物理学教学, 同时为师生交流提供平台。出于这种教学目的, 网站总体设计为:学科介绍:丰富的学科素材浏览和下载, 包括教学大纲、进度表、课件等资料;互动交流:通过教学论坛, 促进师生、生生间的沟通, 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在设计过程中, 我们坚持简洁明了、为教学服务和以教学为中心的原则, 注重网站导航清晰, 页面友好、风格统一。
2 结构设计
本课程网站在结构的设计上以内容为框架, 按模块与任务进行选择, 在各任务内部根据知识点之间的关系相联系 (见图1) 。
在表现形式方面, 为了生动、形象、充分地呈现教学内容, 在设计时尽可能采用多媒体表现方式, 将教学内容与图像、文字、动画、视频、音频等数字化资源有机结合, 从而有效调动学生在线学习的积极性。
在内容安排方面, 尽可能体现资源的丰富性和延展性, 以知识点或教学单元为依据, 在疑难关键知识点上提供多种形式和多层次的学习内容。如在设计常见问题一栏时, 根据平时较难理解的知识点撰写相关论文, 放在其中, 学生可以随时随地通过阅读解决自己的困惑;在设计实验教学一栏时, 计划除开设的教学课程外, 上传开放课程相关资料, 学生可以先在网上预习, 选择性地进行开放实验的后续操作。
3 网站开发
本系统开发语言采用流行的asp和access数据库, 基于浏览器/服务器 (B/S Browser/Server) 模式架构, 很容易移植到不同的平台上使用。前台页面采用css+div布局, 选用了当前最流行的j Query类库, 使之在选用平台、采用技术上具有先进性、前瞻性、扩充性, 从而保证建成的系统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可扩展性。系统设计遵循标准化、规范化原则, 分层设计, 实现构件化。
本系统通用性强, 扩展性好, 采用软件构件化的开发方式, 使系统结构分层, 业务与现实分离, 逻辑与数据分离;以统一的服务接口规范为核心, 使用开放标准。从功能上来说, 系统是比较完备的, 系统以Web界面与用户交互, 为用户提供信息并接受其操作, 同时通过数据库管理系统来存储信息数据。系统实现了对信息数据的浏览、查询、编辑和管理等基本操作;采用了模块化设计方法, 根据用户的需求及程序的应用与维护的易用性, 将各个部分置于不同的模块中;方便了程序的扩展与维护, 同时为程序功能复用奠定基础。
4 结论
我们通过建设医学物理学教学网站, 将物理教学需要的文字、动画、视频等有机结合, 把不同的教学内容合理编排在一起, 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 学生可以有针对性地选择自己课上不懂的内容展开学习, 并且可以合理掌握学习知识的时间, 完全摆脱传统课堂教学的“齐步走”, 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同时, 学生通过学习、交流论坛, 可以及时向教师请教, 学生之间也可以进行交流, 做到集思广益、取长补短。医用物理学教学网站的建设, 改变了传统的医用物理学公共课单一的学习模式, 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信息化学习平台;同时, 也培养了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 增强了学生应用网络资源的技能。
该网站还有很多需要继续完善的地方, 需要我们继续关注网络运用过程中新思维、新方法的动向, 努力为本课程的学习开辟更加便捷的途径。
参考文献
[1]倪忠强, 王祖源, 吴於人.物理教学网站的开发与应用[J].中国大学教学, 2010 (1) :62-63.
[2]许世军, 任小玲.基于课程群建设的大学物理网上教学系统研究[J].教育与职业, 2006 (30) :125-126.
浅谈医用物理实验教学 篇9
医用物理实验是面向高等医学院校的低年级学生开设的一门实验基础课程, 其教学目标包含三方面:一是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与分析, 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建立与实验的关系, 巩固和加深对物理理论课中的物理现象及规律的理解;二是系统的培养学生的实验综合素质, 掌握物理实验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 为后续进行其他科学实验和熟悉近代医用仪器打下基础;三是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科学思维能力, 以及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和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
如何提高医学院校医用物理实验的教学质量, 更好的发挥医用物理实验的基础性重要作用, 是医用物理实验教学工作者不断探索和思考的问题。
一、优化与调整实验内容
1.构建分层次递进的新型教学模式
目前医用物理实验中大多数实验属于基础验证性实验, 基础性实验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数据处理能力, 培养学生严谨而科学的实验技能, 但是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医用物理实验内容中应增加综合性实验和创新设计性实验内容, 构建“基础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和创新设计性实验”的分层次递进的教学模式。综合性实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 用已使用过的主要实验仪器或实验方法测量某个新的物理量或研究新的物理规律, 与基础性实验相比实验难度有所增加, 要求有所提高。创新设计性实验是指只给出参考性题目和必要的实验提示, 由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 经教师审核通过后, 独立完成实验过程, 这对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通过这种从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的阶梯模式的教学, 更好的实现从接受知识型到培养综合能力型的递进式发展教学目标。
2.加强物理实验与医学的有机结合
医用物理实验的教授对象是医学生, 其内容的设置应突出医学特色, 让学生了解物理学在医学和医疗技术手段上的应用。此外, 由于医用物理实验在医学院校属于边缘学科, 学生对其重视程度不够, 学习兴趣和动力不足。因此应精选实验内容, 在保证物理实验学科系统的前提下, 删去部分与医学联系不大的验证性实验, 并根据临床医学、药学、影像、检验等专业的特点, 增加与本专业有关的实验内容。使学生亲身体验到物理学与医学的结合, 还激发学生学习物理实验的兴趣, 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
3.优化物理实验教材的编写
实验教材作为学生学习和教师讲授的基本依据, 在教学中占有重要的角色。实验教材的编写应为教学目标与教学过程服务, 结合教学大纲和当前的科技发展状况, 体现教学改革的方向和教学实践的经验, 符合学生的认识和发展规律, 具有基础性、系统性、科学性、易学性和易教性等特点。教材的结构设计与内容选择应以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好奇心, 培养学生主动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目标。此外, 实验教材应与理论课配合, 在完善基本实验内容的基础上, 增加选做内容, 以供不同层次的学生选用。
二、改革与创新教学方法
1.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
“启”意为启迪, “发”意为激发, 启发式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任务和学习的客观规律, 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采用多种方式, 以启迪学生的思维为核心, 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促使他们生动活泼地学习的一种教学指导思想。启发式教学是对“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主导”这一现代教学观的最好诠释。医学物理实验中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 能够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启发学生独立思考, 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
目前医用物理实验教学主要采用传统板书的教学方式, 但由于受课时限制, 教师要在规定时间内讲完实验内容, 传统板书教学模式效率较低, 导致学生对实验的理解不够深入。多媒体教学方法集文本、声音、图片、影像等信息于一体, 实验教学中引入多媒体教学, 节省了实验理论教学的时间, 也就给了学生更多的动手操作时间, 提高了实验教学的课堂效率, 改善了教学效果, 同时丰富了教学内容, 增加了课堂教学信息量, 加强了教学的生动性和形象性,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当然多媒体教学不能完全取代传统教学方式, 应将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有机结合起来, 方能使医用物理实验课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3.重视学生课前预习环节
课前预习作为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 能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通过课前预习, 学生可以知道哪些问题明白, 哪些不明白, 听课时就有目的性和针对性, 集中了“追求理解”的注意力, 获得课堂学习的主动权, 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医用物理实验的大部分课堂时间要留给学生进行实验操作, 老师讲解的时间有限, 学生提前预习实验, 了解实验目的、原理和大概的实验内容等, 能够有效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效果。教师应该要求学生提前做好预习工作, 并写好预习报告, 教师通过实验课上当堂检查预习报告、对预习效果进行提问等方式, 督促学生重视预习环节、做好预习工作。
总之, 通过构建分层次递进的新型教学模式、加强物理实验与医学的有机结合、优化物理实验教材的编写、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将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重视学生课前预习环节等措施, 优化调整实验内容和改革创新教学方法, 有效提高医用物理实验的教学质量, 从而更好的实现医用物理实验的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张伯乾.验证性、综合设计性、创新研究性实验与开放实验[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 2003年第4期:13-15页
在医用物理教学中浅尝案例教学法 篇10
一、案例教学法对医用物理学教学的意义
1.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生学习兴趣。
医用物理教学是一门常规的基础课程, 教师习惯于使用常规方法进行教学, 学生习惯于按照常规的方法进行学习, 缺少创新设计的方法和手段。引入案例教学法, 通过案例的提出, 让学生自己去独立思考,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在教师给出的案例的引导下, 进入学习的思路, 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又培养了学生的能力, 这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法。
2.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医用物理课的学习, 对学生来说是一门较难的课程, 这种印象早在中学阶段就已在学生的脑海中形成, 所以, 学生在学习物理课时常显自信心不足, 通过案例教学, 使学生解决了一个又一个的物理案例, 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到知识, 体会了成功, 同时也学会了自信。
二、医用物理教学的案例设计
1. 做好备课。
备好课是进行案例教学的关键环节。案例教学要做好课前的准备, 当然也包括备课。由于物理学的案例教学是在教师设计好的一个环境中进行, 在教学过程中就要把可能会遇到许多不可知的问题做好准备, 对这些问题就要从更多的角度去分析解决。尽管案例的解决方法不会有统一的标准答案, 但是教师一定要预先对提出的问题有所把握。在备课时, 教学案例可以通过各种不同的途径获得, 主要靠教师平时的经验积累、教学相关资料和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来收集。如, 在教学表面张力一节时, 设计一个案例, 让学生参与到体现表面张力的案例中, 如吹肥皂泡, 毛细现象, 大小泡连通实验等。教学案例在付诸实施前, 教师一定要做好精心的设计。
2. 组织好课堂、分层教学。
案例教学比较适合采用分层教学法。课堂教学开始前, 教师要对学生有充分的了解, 组织好学生, 可以把学生分为几个不同的小组 (分层教学) , 并且按照学生的水平层次给予不同的教学案例, 让他们都能独立完成。如在教学电场一节时, 针对大专生用微积分理论讲解, 对中专生只能用高中阶段的方法进行讲授了。在完成案例的过程中, 学生可以相互讨论, 相互学习, 可以查阅资料, 看教材, 也可以征询教师的意见, 不懂就问。学生在一个开放的环境中进行, 这个过程是学生边学习边实践的过程, 但是作为教师一定要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掌握, 组织好学生有序进行。
3. 中肯的分析、总结和评价。
学生的案例完成后, 教师应及时地汇总学生完成的情况, 客观地进行分析、总结和评价。对于那些完成得好的同学和小组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扬, 对于那些完成得不好的同学也要给出中肯的改正意见, 对学生要以正面鼓励为主, 多多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三、实施医用物理学案例教学法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1. 加强对学生的组织教学管理。
医用物理学案例教学使学生处于一种思维活跃的状态, 与以往学生们早已习惯的教师讲学生听的课堂教学氛围不同, 课堂教学在分散中进行。因此, 教师既要让案例教学有序进行, 又不能让学生放任自流, 在保证教学顺利进行的情况下, 要维护好课堂的秩序, 保证教学的顺利完成, 也要充分相信学生, 相信学生的自觉性。发挥他们的个性。
2. 实施教学与考核相结合的方式。
每一份案例的完成, 学生们都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和心血, 因此教师要给予充分的珍视, 可以通过考核的方式, 给学生适当的精神奖励和分数, 教师的几句中肯的表扬都是学生偌大的动力。同时让教学与考核相结合, 这样能够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案例教学中, 让医学与物理学有机的结合起来, 可以让学生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对案例的思考与讨论中来。这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而且学生对此案例印象深刻, 就算经过较长的时间也能记忆犹新, 对所学知识自然不容易遗忘。综上所述, 使用案例法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扭转里快乐的学习, 积极思维, 并主动参与, 这既是学生的众望所归, 也是教师的期望所在。只要在教学中不断总结和完善各种教学经验, 同时辅之以选择进的教学手段, 必将实现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摘要:案例教学法就是给学生提供一个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和事件, 让学生在完成的过程中, 学到应有的知识, 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能。这种教学方法在医用物理学教学中不常用, 本人结合个人的亲身体会, 通过对案例教学法对医用物理学教学的意义、医用物理教学的案例设计、实施医用物理学案例教学法时应该注意的问题等几个方面的讲解, 论述了在医用物理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简单尝试, 以供大家探讨。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组织教学
参考文献
[1]张丽英, 毛志忠.浅析案例教学法[J].中国成人教育, 2006, (6) .
[2]许成鹏.企业管理案例教学的物点与功能[J].彭城职业大学学报, 2002, (6) .
[3]李伟哲《.现代企业管理》教学中案例教学法和应用[J].考试周刊, 2012, (20) .
[4]王光昶, 张建炜, 周继芳, 等.案例教学法在医学物理教学中的重要性[J].西北医学教育, 2008, 6 (1) :105-106.
[5]范蓓蕾.案例法与评议教育学教学方法变革[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6, 25 (3) :120-122.
医用物理学教学改革 篇11
医用物理学是把物理学的原理和方法应用于人类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和保健的交叉学科[1], 是一门涉及多学科、多领域的综合性基础学科, 内容较抽象, 学习难度大, 通常安排在第一学年。由于学生只有初中文化基础, 存在认知水平的局限、生活经验的匮乏和医学知识的贫乏等问题, 因此, 医用物理学的教学难度很大。要改变这种现状, 就必须把恰当的教学方法运用到医用物理学课堂中去, 而项目课程案例教学法正是一种适合医用物理学教学的方法。
1 项目课程案例教学法
项目课程案例教学法是指以项目为中心, 选择、组织课程内容, 并以完成项目为主要学习目标的教学模式, 其中包含着一个或多个有待解释和解决的实际问题, 是引导学生利用相关理论对案例进行分析、讨论, 最终就案例中问题的解决, 提出各种合理可行方案的教学方法[2]。与传统讲授法不同, 项目课程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参与型的教学方法。
1.1 项目课程案例教学法的特点
项目课程案例教学法的内涵包括两个要点:一是把项目课程限定于案例问题解决范围, 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 通过独立思考和集体协作, 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二是教师把实际生活或工作中的问题作为教学材料, 以活动和提问的形式, 不断激发学生思考、探索, 最终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1.1.1 围绕项目, 以案例问题的提出和解决为中心
教学过程不是简单的知识传递和讲解过程, 而是根据学科要求, 联系专业特点, 把教学内容问题化, 让问题的提出和解决贯穿教学全过程。消除课堂呆板、讲解空洞、内容枯燥、方法单调等传统教学方法的诸多弊端, 使理论与实践紧密联系, 让授课内容更有实际意义。
把学生置于复杂的、有意义的案例问题中, 以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意识及自学能力为重点, 从“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
1.1.2 采用引入式授课方法
项目课程案例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在学生自学前提供教学大纲、模块及学习目标, 同时采用引入式授课的方法, 明确指出将来学生“能够 (会) 做什么”。教师是教学过程中项目设计和问题情境的创设者, 解决问题过程的指导者, 学生学习的鼓励者。
项目课程案例教学法有助于学生以有效的方式内化知识, 既能巩固理论知识, 锻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又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交流能力, 增加解决问题和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3]。
1.2 项目课程案例教学法的课程设计理念
(1) 强调整体设计:项目课程案例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不同, 它非常注重对课程宏观结构的设计, 严格按照模块、项目、案例引入、活动设计、知识链接、能力训练及其之间的逻辑关系和课程体系做整体规划, 以案例问题的提出和解决过程中所需要的知识结构关系来组织课程内容。
(2) 强调分析和综合:先把项目分解成一个个具体活动, 将学生引入复杂的、有意义的案例问题中, 然后通过分析和解决问题所需要的知识或技能来学习课程内容。其着眼点在于先获取这些知识, 再重点关注如何综合运用所获得的知识来完成项目, 从而逐步培养学生在复杂的情境中做出判断并进行决策的能力[4]。
2 案例设计原则
案例引入和活动设计是引发学习和连接学习活动的主线, 是教学的起点, 同时又是学习过程的动力。案例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学习活动能否有意义地进行, 教学成功的关键就在于良好的案例设计。教师在选择案例时, 应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学生实际, 并遵循以下原则。
2.1 真实性与关联性原则
项目课程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围绕项目, 以问题的提出和解决为中心来组织课程与教学的教育方式, 它要求用于课堂教学的案例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 是真正发生在我们身边, 学生能感悟到或完全能够想象到并在大脑中建立表象的。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 将资料进行加工改造时, 应考虑到学生个体的知识水平和阅历水平, 考虑到个体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 以此选择适合学生的优秀案例。
2.2 典型性与针对性原则
在案例选择时, 教师应分门别类地选择和整理出具有代表性的实例, 如果选择影响面大、代表性强的案例, 则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不仅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而且案例本身还具有示范作用。同时, 案例不能过于简单, 否则会使学生丧失探究的兴趣。只有具有一定难度的问题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促使他们去探索、学习。问题不一定有固定、程式化的“正确”的答案。选择的案例要针对性强、切合主题。
2.3 新颖性与神秘性原则
选取的案例要新颖。新颖的案例可以吸引学生,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还能引起学生对身边类似事例的关注, 激发学生主动探求答案的内部动因。案例还应具有一定的冲突性或悬念, 以激发学生主动深入探究和理解学科概念。
3 项目课程案例教学的实施过程
首先, 要根据教育目标与专业特点, 将教学内容进行归纳分类, 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然后查寻或编写适宜的案例。其次, 对学习内容按照模块、项目进行编选和整合。每个模块有模块学习目标, 学习内容, 学习重点和难点及复习题和阅读材料。让学生明确每个模块的学习任务和要求。第三, 围绕项目组织安排教学。每个项目有案例引入→活动设计→知识链接→能力训练, 如这节课将学习什么知识, 这些知识能解决什么实际问题, 在原有的物理知识层面上有何提高, 如何与专业建立联系等, 让学生明白学习医用物理学的意义和用处。
4 项目课程案例教学法的应用
医用物理学的教学内容是丰富多彩的, 医用物理学案例的应用也同样是千变万化的。在讲了共振和次声波这两部分知识后, 可以引入下面的案例。
1 8 9 0年, 一艘名叫“马尔波罗号”的货船在从新西兰驶往英国的途中, 突然神秘失踪。2 0年后, 人们在火地岛的海岸边发现了它。奇怪的是, 船上的东西原封未动、完好如初, 船长航海日记的字迹仍然清晰可辨, 就连那些船员, 也都各在其位, 保持着当年在岗时的姿势。船上没有丝毫烧灼的痕迹, 因此排除了遭遇雷击的可能;没有厮杀打斗的迹象, 于是排除了外来侵入的可能;船上当时贮存着足够的食物和淡水, 故而排除了能量衰竭的可能。同时, 在所有遇难者身上, 都没有找到任何伤痕, 也无中毒迹象。法医的解剖报告表明, 死者生前个个都很健康, 不存在心脑血管疾病突发致命的可能[5]。
案例提出来后, 先让学生思考该用什么理论知识来解释这些现象。在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后, 教师可引导学生逐一讨论: (1) 什么是次声波? (2) 次声波有什么特点? (3) 人体内各器官是否总在律动, 且存在固有频率? (4) 如果人体的脉动频率与次声波的频率接近或相等时, 会产生什么后果?当学生讨论完最后一个问题时, 他们会恍然大悟:制造惨案的凶手, 是一种当时人们不很了解的次声波和共振现象。当日海上有风暴, 风暴中的次声波强度增大, 如果次声波频率正好在人的心脏的固有频率范围内, 便产生共振现象, 导致心脏狂跳、血管破裂, 血液停止流动而死亡。
这个典型、真实、神秘的案例, 让学生迫不及待地想要寻找出答案, 因此便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对案例的思考与讨论之中。形象生动的案例教学, 不仅让学生牢固掌握了共振和次声波这两部分知识, 将医学与物理学有机结合起来, 而且学生对此案例印象深刻, 就算经过较长的时间也能记忆犹新, 对该部分的知识自然不容易遗忘。
综上所述, 项目课程案例教学法能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里快乐学习, 积极思考, 主动参与。值得注意的是, 要做好项目课程案例教学, 不能完全照搬别人的案例, 应根据教学实际情况, 灵活应用, 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参考文献
[1]王光昶, 张建炜, 陈涛, 等.案例教学法在医学物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西北医学教育, 2008 (6) :1136-1138.
[2]范蓓蕾.案例法与语文教育学教学方法变革[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 25 (3) :120-122.
[3]姜大源.关于职业教育的课程观[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3 (31) :1.
[4]赵志群.职业教育与培训学习新概念[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