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域分析

2024-11-07

领域分析(共12篇)

领域分析 篇1

淀粉工业被称之为黄金产业, 这不仅是因为其主要原料——玉米的颜色是金黄色, 更是因为它是大多数国家的支柱性产业[1]。

玉米淀粉有很多用途, 它不仅是多种食品的原材料, 还可以用于造纸、印刷、橡胶、废水处理、医药、化工纺织等。另外, 当玉米淀粉被制成变性的玉米淀粉后, 还可以转化成各种糖类;加工后可制取玉米浆、饲料等;还可以生产乳酸、人造奶油、酒精等等。[2~4]

1 专利分析法的概念及意义

在日益竞争激烈的技术领域里, 各个国家开始了对专利战略的研究——专利分析。所谓的专利分析是指对一切相关的专利信息进行分析、加工与整合, 运用统计学的方法和技巧, 把其转化成具有纵观全局和预测能力的竞争情报, 以便为研究部门或企业的新产品、新技术、新服务的开发起到决策作用。专利分析是企业申请新专利的前提, 能够为企业研发新技术辨明方向, 提供竞争对手的技术情报。

本文对了解和掌握玉米淀粉领域技术的发展及应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了解各国家在玉米淀粉领域的新产品、新技术以及新服务;人们对玉米淀粉领域所集中研究的有哪些方面;分析出玉米淀粉领域的科研人员和机构的研发能力与水平, 从而为企业的技术、产品及服务开发中的决策提供参考。

2 全球玉米淀粉领域的专利分析

2.1 德温特收录的淀粉领域专利申请趋势分析

淀粉是食品工业的基础原料, 全世界淀粉产量3800万左右, 其中80%-90%是玉米淀粉。截至2012年5月14日, 全球申请淀粉领域专利共1409件。如德温特数据库中收录淀粉领域的申请专利数的趋势图2所示。1997年以前, 人们对淀粉领域的研究已经较为深入和广泛。而淀粉领域研究的真正繁荣是从2000年到今天。到2010年全世界淀粉领域专利达到96件。说明从2000年开始, 淀粉的研究开发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2.2 德温特收录的淀粉领域专利申请重点国家地区分析

德温特收录的淀粉领域专利申请排名在前10名的国家或组织如图2所示。由图可以看出,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和中国在此领域的专利数量相当, 说明有多个国家在淀粉领域的专利比重较大, 特别是中国。另外, 欧洲知识产权组织、日本和美国的专利申请量分别排在世界的第三位、第四位和第五位。

2.3 德温特收录的淀粉领域专利排名前10的国家地区逐年申请趋势

从各个国家逐年申请趋势来看 (图3) ,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和中国的专利申请数量的逐年名次非常靠前。2010年, 中国的申请数量达到了顶峰, 并超过了其他国家。

2.4 淀粉领域专利在IPC小类的分布情况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淀粉领域专利的研发重点, 利用IPC (国际专利分类号) 来做技术分类统计分析。淀粉领域专利排名前10位的IPC如图3所示。

图4显示了淀粉领域排名前10位IPC小类的专利申请情况。其中, 关于在淀粉在多糖类 (C08B) 生产方面的专利申请量远远大于其他技术类别。此外, 在食品方面 (A23L) 的专利量也占了相当大的比例。这个显示结果表明了关于淀粉的新型制备方法和工艺的开发的研究较为深入, 说明当前世界范围内淀粉领域的基础研究实力雄厚, 技术工艺先进, 产品品种多样且有一定的技术含量。

对淀粉领域专利排名前十位的国家和地区前十位IPC小类的专利申请量进行统计排序如5所示。各个国家主要技术领域主要集中在C08B (多糖类) 以及A23L (食品方面) 。此外,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和中国在多糖类 (C08B) 方面占有较高的比例。

2.5 淀粉领域专利在IPC小类的逐年申请情况

由专利IPC小类逐年申请量统计结果 (图6) 可以看到, 多糖类、其衍生物领域是淀粉领域发展最快的技术领域, 历年的申请量远远高于其他技术领域, 但是从2009年开始有所下降。另外, A23L、A61K和C12P3个领域申请量相差不多, 历年申请量趋势平稳。

2.6 淀粉领域专利申请的主要机构分析

图7统计了全球淀粉领域专利申请量排名前10位的机构, 其中美国4家, 荷兰2家, 法国、中国、日本、俄国各1家。说明美国企业竞争实力较强, 并能够成为世界上最主要的淀粉出口国。据文献记载, 多数玉米淀粉厂始建于1880年前后, 距今有100多年的历史。而现代玉米淀粉厂, 采用曲筛、旋流、洗涤等多级分离提纯的新技术, 促使淀粉厂高效化、大型化, 也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最后几十年的新进展[5]。

3 中国玉米淀粉领域的专利分析

3.1 中国淀粉领域专利申请的趋势分析

图8是德温特收录的中国作为优先权国家的淀粉领域专利逐年申请量分析。2002年~2004年增长缓慢, 2005年有所加速, 主要是受到国际经济形势的影响[6]。

3.2 中国淀粉重点技术领域分析

图9是中国淀粉IPC小类专利申请量分析情况, 从图中可以看出中国主要在C08B的研究最多, 在A23L和C12P两个领域的研究相对高一些。

中国申请淀粉领域的主要科研机构是中国台湾中油公司, 申请的专利从1978~1996年共有13件。

从图11可以看出, 中国台湾中油公司淀粉领域专利主要技术领域是C08B, 其次是A23L、C13L、A23J3个技术领域。

4 玉米淀粉专利分析总结

通过对德温特数据库收录的玉米淀粉领域的专利进行分析, 得出我国对玉米淀粉领域的研究虽然在时间上要晚于世界各国, 但在数量上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从2007年开始中国作为优先权国家专利申请数量出现了较大幅度增长。根据中国淀粉工业协会统计, 2000年淀粉产量为502万t, 2005年发展到1106万t, 5年翻了一番;2008年我国淀粉总产量为1818万t, 较2007年增加168万t;2010年淀粉产量较“十一五”末期增长78.35%[4]。

在全球研究比较热门的类别中, 我国在C08B, A23L, C12P领域中的研究处于世界领先位置, 这是我们优势;而在领域中, 与其它国家相比虽然处于靠前位置, 却显现不出明显的优势, 这就说明我国在A61K领域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可以进行更深入地研究;至于C08L、C12N、C07H、C08J、C13K领域, 我国仍是处于初级摸索状态, 说明是我们发展的新方向。另外, 从此专利分析上来看, 我国研究玉米淀粉的研究机构相对较少, 所投入力量更远远小于其他别国, 说明对玉米淀粉的研究并没有得到企业和大财团的足够重视。

摘要:本文从技术角度出发, 对Derwent数据库中收录的玉米淀粉领域的专利进行统计分析, 分别从申请年、IPC (International Patent Classification) 分类、德温特分类等方面深入分析了玉米淀粉领域的世界专利产出整体情况、重点技术领域、应用领域及主要机构专利情况。

关键词:玉米,淀粉,专利

参考文献

[1]赵继湘.持续发展的中国玉米淀粉工业[J].粮油食品科技, 2007 (6) :1-4.

[2]袁鹏, 潘琤, 周林, 于航.玉米淀粉深加工产品的应用[J].粮食与食品工业, 2010 (4) :23-25.

[3]孙明导.玉米淀粉加工业现状[J].农产品加工, 2011 (10) :4-5.

[4]黄元波, 郑云武, 郑志锋, 周琼, 冯昊.玉米淀粉多元醇液化工艺研究.西南林业大学学报, 2011 (1) :72-74.

[5]张永成.从专利检索浅析变性淀粉的发展趋势.农产品加工, 2008 (8) :68-69.

领域分析 篇2

1、地理学硕士研究生专业方向分为三支:

1)自然地理学(研究方向有水文、地貌、气候、生物、泥炭等)、2)人文地理学(研究方向有城市规划、区域经济、人口资源与环境等)、3)地理信息系统(研究方向有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摄影测量与遥感,遥感技术与应用等)。

2、再从从就业方面考虑:

1)、中学教师(大部分要求地理专业学士学位及以上,初中、高中地理教

师,所有专业)

2)、大学教师(大部分要求地理专业硕士学位及以上,专业主要为城乡规

划、旅游方向,实际上很少去大学,大专还行)

3)、城乡规划研究院(大部分要求地理专业硕士学位及以上,专业主要为

城市规划、地理信息系统等)

4)、测绘系统(大部分要求地理专业硕士学位及以上,专业主要为城市规

划、地理信息系统、遥感也可以等)

5)、减灾系统(大部分要求地理专业硕士学位及以上,专业主要为自然地

理学、地理信息系统等)

6)、国土资源厅(局)(大部分要求地理专业硕士学位及以上,专业主要

为自然地理学、城市规划、GIS有时也可进等)

7)、水文水利厅(局)(大部分要求地理专业学士学位及以上,专业主要

为自然地理学等)

8)、气象局(大部分要求地理专业硕士学位及以上,专业主要为自然地理

学之气候变化研究方向等)

9)、环境保护局(大部分要求地理专业学士学位及以上,专业主要为自然

地理学,研究方向为综合地然地理等)

10)、相关公司(例如北京超图信息公司等,大部分要求地理专业硕士学

位及以上,研究方向主要为城市规划、地理信息系统等)

11)、相关研究所(例如地理研究所等,大部分要求地理专业硕士学位及

以上,所有专业)

12)、相关出版社(例如星球出版社等,大部分要求地理专业学士学位及

以上,所有专业)

设计领域中原创图片应用分析 篇3

【关键词】原创;图片;应用;领域;分析

随着时代的迅速发展,人们对生活品质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原创图片的应用也大程度的满足着不同人群需求,这也体现了原创图片应用的范围之广,能够更好的传播下去,发展下去。

一、原创图片应用的领域

原创图片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可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原创图片可应用在名信片、衣服、画册、书籍、名片上等。它的应用不仅具有美感,更能表达原创图片的用意。原创图片的应用是原创图片的表现形式,是在展现原创图片本身。原创图片的应用是新的更具有特色的表现手法。原创图片应用是更好的表现出原创图片的意义,其本身具有独特性。应用领域越广,越能体现原创图片的实用性。

二、原创图片应用的意义

原创图片之所以用在名信片、衣服、画册、书籍,名片上,是因为现在社会生活的需求。时代在进步,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人们对商品的要求也在提高。现在买东西并不全在它的实用性,首先一个好看的外观才能吸引消费者,那么好看的外观有来自于哪里呢?原创图片的应用就能更好的弥补这个空缺。原创图片用在名信片上能美观名信片,名信片现在针对的消费群体主要是中学生,可拍一些他们喜欢类型的图片,从而大量吸引他们的购买;原创图片放在衣服上能突出衣服的特色之处,这个针对的人群就很广泛了,不论是大人还是小孩都可以穿有个性的衣服,在这个二十一世纪,特色是每个人都能接受又想要拥有的,可以拍一些有意思又有纪念意义价值的图片,也可根据消费者的需求添加他们想要的图片,如全家福和个人写真可印在衣服上进行买卖。

(一)原创图片应用具有创新价值。带有原创图片的产品都会与其他产品有所不同,它会更具有特点,独一无二的图片应用更改能吸引消费者。(二)原創图片应用具有使用价值。原创图片的应用能更好的体现原创图片,提升原创图片的美感,丰富图片的程度,原创图片应用可促进产品销量,增加各项收入。(三)原创图片应用具有收藏价值。原创图片可用在各种事物以及人身上,而且它的特色、与众不同之处也有收藏,留念的价值。

三、原创图片应用的具体方式

(一)明信片:原创图片应用在明信片上,可以充分的体现城市风光,人文情怀,民俗特色等。明信片的意义就像时光机,当你老了,走不动了,翻开这些盖着各地邮戳的明信片的时候,就像时光把你重新带回到那个年代,那个地点,让你重温当时的心路历程。同时好的原创图片明信片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二)衣服:即在原纯色成品服装基础上,根据服装的款式、面料以及顾客的爱好,将消费者指定的原创图片印在衣服上,充满了个性并且独一无二。在不影响服装使用性的基础上,更增添其可观性。(三)宣传册:在宣传册中附上原创图片,达到一种传播与讲解的作用,方便读者接受信息,让读者一目了然,给读者美与震撼的视觉效果。翻阅宣传册,映入眼帘的是精美的画面,而这些画面能够给人直观的视觉震撼,年轻、时尚、现代。宣传册具有承载信息量大,宣传形式新颖、多变、时尚,内容可随时补充和更新等特点。一方面,宣传册中的原创图片可以制造气氛、烘托产品主题,强化版面视觉冲击力,直接引起人们的注意与情感上的反应;另一方面,宣传册中的原创图片可以更为深入的揭示主题与形象的个性特点,强化感知力度,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在传递信息的同时给人以美的享受。(四)书籍:将原创图片应用在书籍中,它扮演的一个重要的身份是对图书文字内容做清晰的视觉说明,用来增强文字的感染力和书籍版式的生动性,扩大读者的想象空间。书中的原创图片是对文字语言理解的有益补充,赋予了书籍内容传达的视觉节奏,强化了读者的文字思维意象,是对其视觉和阅读的诱导,最终带给读者以愉悦的阅读体验。在当今所谓“读图时代”、“眼球经济”的时代,社会的商品化、信息化使人们的阅读方式和阅读心理发生了嬗变,对书籍阅读更强调视觉的直接感受,从而追求快速获取图书的信息与表象意义,原创的图像意义似乎更直接地符合了这种心理需求。(五)名片:一张精致的名片更容易让人记忆犹新,不仅代表良好的公司形象,更能体现个人品味。名片在现代商业交往以及个人交际过程中具有建立诚信,宣传品牌,建立销售渠道的重要作用,名片也是向对方推销介绍自己的一种方式。是如今商业人士进行商务活动必不可少的一款实惠工具。要实现一个成功的商务往来,一款个性时尚显档次的名片是很重要的。而名片上的原创图片可以很好地传达信息,名片是一个人在社会生活中的一种身份象征,很多场合都会需要用它来进行“自我介绍”。

四、原创图片应用的发展趋势

原创图片在应用上不局限于单一的发展,它不仅可以降低失败的风险还能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原创图片设计占据了我们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随处可见的广告、明信片、招牌、路标和宣传册,全都出自设计师之手。原创图片使整个图片市场更加具有多元性、独创性及一定的使用价值性。我们需要支持原创图片,在众多的行业里,要做到与众不同才能更好的发展和生存下去。我们的原创图片是以手绘、摄影等表现手法,画册、书籍、明信片、品牌形象等表现形式进行体现。我们将原创图片应用到不同的领域,诠释了原创图片的价值所在,凸显了原创图片在社会文化价值中的必要性。在未来原创的这条路上我们还有更多的可能,还会有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原研哉.《设计中的设计》.山东人民出版社,2006.

作者简介

高 琪(1994-),女,安徽合肥人,本科在读,吉林建筑大学艺术设计学院,研究方向:原创图片设计;

潘薇文(1995-),女,吉林长春人,本科在读,吉林建筑大学艺术设计学院,研究方向:原创图片设计;

张煜笛(1982-),女,吉林长春人,硕士,讲师,单位:吉林建筑大学,研究方向:视觉传达,广告设计。

基金项目

领域分析 篇4

1 信息安全基本概念及发展

国际标准化组织定义信息安全为,在技术和管理上为数据处理系统建立的安全保护,保护计算机硬件、软件和数据不因偶然和恶意的原因而遭到破坏、更改和泄露。信息安全技术即保障信息安全的技术。Mark Stamp教授[3]将信息安全内容划分为密码学技术、访问控制、协议和软件安全4大主题,在书中详细阐述了4大主题的内涵。从信息安全的基本特征出发,学者冯登国等[4,5]将信息安全的基本属性从早期传统的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3要素扩至亦包含非否认性、真实性和可控性的6个属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包含对信息伪装、验证和对信息系统保护等方面的信息安全技术体系。从信息安全技术体系出发,可将信息安全技术归纳为核心基础安全技术、安全基础设施技术、基础设施安全技术、应用安全技术及支撑安全技术5类[6]。

2 数据来源及相关处理

本文研究的数据来自Thomson Innovation专利检索与分析系统,截止时间为2014年4月15日,公开年限定在2000—2013年,共获得信息安全技术领域全球授权发明专利45 033件,中国授权发明专利6 183件。

通过技术主题分类确定检索策略,本研究借鉴了国际标准化组织定义、Mark Stamp对信息安全4大主题的划分、信息安全基本属性[4,5]及冯登国对信息安全6个属性的提炼等研究,采用13类核心技术主题界定信息安全领域,结合各技术分支相关的关键词、高频词,采用IPC号和DWPI代码设计检索策略。

3 结果分析

3.1 全球专利分析

2000—2013年全球信息安全技术领域的授权专利共计45 033件,整体呈现快速增长趋势,具体分布如图1所示。全球信息安全技术领域的发展过程可以分为2个时间段:2000—2006年之间,专利授权量虽然不多,美国IBM公司为代表的主要专利权人已经提出了部分重要专利;自2007年起,信息安全技术专利授权量有了突飞猛进的增长,年授权量在2007—2013年的7年期间保持着年均15.37%的增速。期间,各种信息安全战略规划及重大计划的出台、信息安全产业链各级主体的积极参与都极大地推动了信息安全技术的发展。

在信息安全技术全球范围排名前10位的专利权人中,国际商用机器公司IBM、索尼、富士通名列前3位,且授权量相差不大,均保持在1 300~1 500件之间;中国的华为公司以917件专利位列全球第10位。在全球专利排名前10位的专利权人中,日本企业占据了7家,美国、中国、韩国分别占据了1家,日本企业在数量上占据了绝对的优势。

全球授权发明专利技术方向分布方面,数据网络和网络转换方面的技术研究最为活跃,达到了12 624项;其次是软件产品、通信和控制中的用户权限和密码;在安全通信方面,身份验证和访问控制方面、数据加密和解密、网络通信和网络系统等技术研究也保持着较高的授权量。

3.2 主要国家/地区(授权目标国/地区)专利分析

获得授权目标国/地区代表的是专利权人获得授权的国家/地区。通过分析授权目标国/地区,可以从一定程度上了解全球各专利权人对该国市场的重视程度以及该国的市场前景,尤其是对于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信息安全技术而言,研究授权目标国/地区专利授权情况尤为重要。

如图2所示,美国是全球最主要的信息安全技术专利授权目标国/地区,占据全球范围信息安全技术专利获得授权份额的1/3;排在第2位的是日本,占授权份额的1/4;中国和韩国是仅次于美国和日本的2个专利授权目标国/地区。

其中,在中国,2007年后信息安全技术的商用发展尤为迅速,尤其是在华为、中兴等公司的联合推动下,即将进入扩大阶段。美国和日本具有相对成熟的信息安全规范和较为领先的市场需求,在各大信息安全技术终端上更早就着手推广信息安全技术。2013年,IBM收购以色列金融业网络安全公司Trusteer,把Trusteer的安全解决方案与自己的安全产品结合,加强了公司应对恶意软件威胁、反诈骗、金融犯罪、终端安全等能力。自收购Mc Afee公司后,Intel今日斥资2 000万美元收购网络安全公司Sensory Networks,成立于2002年的Sensory Networks公司从最初的硬件公司逐步转型为安全模型公司,提供高性能网络技术帮助用户识别恶意软件及恶意网络攻击等。对安全厂商的一系列收购动作表明各大企业纷纷向信息安全产业进军的决心,在信息安全产业日益受到重视的当下,各企业对安全技术的投入值得继续关注[7,8,9]。

3.3 主要国家/地区(专利权人所属国)专利分析

专利获得授权的国/地区代表了专利权人的所属国家,通过对获得授权专利国/地区的分析,可以了解哪些国家/地区掌握着信息安全技术领域的相关授权专利。

目前信息安全技术授权专利主要由日本和美国专利权人拥有,其次则是韩国和中国,德国、英国、法国等欧洲国家则稍逊一筹,专利授权量较少。日本、美国的专利授权量接近总授权量的70%,日本、美国、韩国和中国的专利授权量超过了总授权量的88%。如图3图所示,信息安全技术授权专利主要在日本,2000—2013年达到了14 164项,尤其是从2005年始,其相关专利授权量有了突飞猛进的增加;与此同时,日本在中国知识产权局获得的授权专利也大量增加,其对中国的市场重视程度高。其次是美国,2004年始,其信息安全技术授权专利量保持着较高的增长率。中国和韩国是仅次于美国和日本的两大获得专利授权的国家。

中国信息安全技术领域专利授权量为6 183件,整体增长趋势呈现先抑后扬的态势。2000—2006年中国信息安全技术相关授权专利较少,仅为964件,其中2000—2001年每年仅有几件相关授权专利,2002年(16件)和2003年(58件)授权量少量增加。2003年7月,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根据国家信息化发展的客观需求和网络与信息安全工作的现实需要制定出台《关于加强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意见》([2003]27号),明确了“积极防御、综合防治”的国家安全保障工作方针,标志着我国信息安全保障工作有了总体纲领;2006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将建设国家信息安全保障体系作为我国信息化发展的战略重点之一。2006年国务院发布了《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将信息技术列为前沿技术。中国各种信息安全战略、重大计划及文件的出台,极大地推动了信息安全技术领域的发展,2007—2013年信息安全技术专利授权得到比较快速的发展,授权量迅速增长,7年内授权专利为5 701件,占2000—2013年共计14年间授权专利总量的92.2%。在这一阶段中,专利权人数量也在不断攀升,随着中国大陆信息安全产业市场的壮大和全球相关技术的大发展,日本、美国、韩国等国家的机构开始将相关技术输出到中国,并开始重视在中国大陆的专利布局。

3.4 中国与美国、日本的专利权人分布情况对比

为了研究信息安全技术领域的专利权人分布情况,本研究选取美国、日本和中国分别进行专利权人的分析。

在美国获得信息安全技术授权专利的前10位专利权人中,美国企业占据了2家,总授权量为1 390件;日本公司占据了4家,总授权量为1 496件。信息安全技术企业中,美国的国际商用机器公司IBM公司位列第,1位,其专利授权量远高于其他企业。但是也注意到,日本无论企业数量还是授权专利总量,都具有明显优势。在日本获得信息安全技术授权专利的前10位专利权人都是日本本国的机构。引起注意的是,在日本获得授权专利前10位的专利权人中并没有出现其他国家的身影。

在中国获得信息安全技术授权专利的专利权人前10位中,华为公司以663件的数量遥居首位,排名第2位的是中兴公司。在中国获得授权专利的专利权人前10位中,中国企业占据了3家,总授权量为1 073件;日本公司占据了5家,总授权量为585件。由此可见,信息安全技术企业中,中国公司授权总量位列第,1位,其专利授权量远高于其他企业。但是也注意到,日本无论企业数量还是授权专利总量,都不容小觑。

在中国信息安全技术授权专利中,中国企业最早出现在2004年,中国华为公司获得4项授权专利,而此时,外国公司已经进入中国市场,其中美国国际商用机器公司IBM于2002年便已在中国获得该领域的授权专利。中国专利权人在信息安全技术的研究方面表现较为积极,但是起步较晚,主要是在2007年之后授权量才有较大增幅,而且在其他国家/地区的专利授权量也较少,技术储备存在一定差距,还需要进一步投入研究。

3.5 中国与美国、日本的专利技术方向分布对比

在美国获得的授权专利的技术主要分布于通信和控制,包括用户权限和密码、数据网络和网络转换、软件产品技术领域,与全球信息安全技术领域授权专利的技术方向相比,在用户设备的便携设备和无线电连接的移动电话两个方向占比较高,其程序管理GUI/WIMPS/HCI、管理贸易信息检索表现出较好的趋势。

日本的专利主要集中在数据网络和网络转换、通信和控制,包括用户权限和密码、软件产品等方向,与全球信息安全技术领域授权专利的技术方向相比,在多用途传输路径的包传输和无线电连接的移动电话两个方向上的表现突出,其程序管理GUI/WIMPS/HCI、管理贸易信息检索方向略逊一筹。

在中国获得授权专利的技术主要分布在数据网络和网络转换、安全通信,包括身份验证和访问控制、数据加密和解密、软件产品等。如图4所示,中国与全球信息安全技术领域授权专利的技术方向相比,在多用途传输路径的包传输和无线电连接的移动电话两个方向上表现出较强的势头,在网络通信与网络系统的特殊用途的数据传输及安全通信的身份验证和访问控制的表现相比,展现良好的发展趋势。

3.6 中国授权专利分析

3.6.1 中国授权专利主要国家或地区分布

2000—2013年,中国信息安全技术领域专利授权量为6 183件,其中中国国籍的专利权人获得专利授权量为3 359件,遥居首位,占比为54.72%其次是日本达到1 196件,美国670件,这2个国家占据了30.4%,不可忽视;韩国、法国、瑞典、德国总计占比8.6%。中国市场的主力军仍是中国企业,但日本、美国等国进入中国市场的速度和份额值得重视。其中,2000—2006年信息安全技术相关授权专利较少,共有964件,多数来源于国外专利权人,位居前2位的是日本专利权人和美国专利权人。2007—2013年信息安全技术专利授权得到比较快速的发展,授权量快速增长,专利授权量达到5 701件。中国专利授权量为3 282件,年均增长率为57.71%;日本1 056件、美国637件、韩国207件,分别保持着24.9%、31.1%、30.09%的年均增长率。随着中国大陆信息安全产业市场的壮大和全球相关技术的大发展,日本、美国、韩国等国家的机构开始将相关技术输出到中国,并开始重视在中国大陆的专利布局。

3.6.2 中国在各专利机构获得授权专利分布

在信息安全技术领域,中国的机构开始将相关技术输出到其他国家,并开始重视在全球信息安全技术领域的专利布局。

在2006年之前,除在WIPO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提出的少量申请之外,中国所属机构在其他国家和组织申请或获得授权专利的数量几乎趋于零。在2008年之后,中国各机构开始在美国、欧专局、日本、韩国等国家获得授权专利,其中,在美获得授权专利181件,在欧专局获得授权专利76件。虽然中国在全球获得授权专利的数量相对较少,但已经展现了良好的势头。

4 结论

专利分析方法的主要优势在于通过数据反映多层面领域发展和态势的客观情况,本文根据对信息安全领域专利数据的分析,可以从整体上了解该领域近年来的发展情况。信息安全技术是近10几年逐步兴起的技术领域,正处于快速发展期,在整体分析、国家层面、专利权人层面、主题分布分析层面的定量数据支持下,可以认识到我国与美国、日本等信息安全技术领先国家的差距和比较优势,为我国在该领域的发展策略和科技管理工作提供决策支持。

参考文献

[1]杨铁军.专利分析实务手册[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2

[2]肖沪卫.专利地图方法与应用[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1

[3]MARK STAMP.Information security:principles and practice[M].2nd Edition.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

[4]BISHOP M.Computer security:art and sciences[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Pearson Education Asia Limited,2004

[5]冯登国,赵险峰.国内外信息安全科学技术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C]//中国计算机学会2006中国计算机学科发展报告.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240-254

[6]冯登国,赵险峰.信息安全技术概论[M].2版.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4

[7]科学技术部办公厅,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际技术经济研究所.世界前沿技术发展报告2012[R].北京:科学出版社,2013:51-55

[8]科学技术部.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报告2011[R].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2:182

分析研判意识形态领域情况 篇5

切实履行把好方向、管好导向之责。把好前进的“方向盘”“导航仪”,是党委(党组)抓意识形态工作第一位的责任。当年毛泽东同志就把不问方向、不问路线的人比作“倒骑毛驴的张果老”,虽然面朝东方蓬莱,但路走错了,永远都到不了目的地。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一元指导,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 同志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统一思想、凝聚共识,确保在“举什么旗、走什么路、朝着什么方向努力”这一根本问题上绝不含糊、绝无偏差。认真贯彻中央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决策部署,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严守组织纪律和宣传纪律,坚决维护中央权威,始终站稳政治立场、保持政治定力、把准政治方向,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 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切实履行巩固壮大主流思想文化之责。 同志指出,当前意识形态工作的根本任务没有变,也不能变,那就是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履行主体责任,说到底是对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负责,对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负责。只有做到这“两个巩固”,主流思想文化的“根据地”才会壮大,争取人心的“同心圆”才会扩大。要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把“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中央决策部署在湖南的生动实践宣传好,把党和政府的声音传播好,把社会的主流展示好。认真落实政治家办报、办刊、办台、办新闻网站的要求,守住思想防线,不允许搞“舆论飞地”。

切实履行打赢网上舆论攻坚战之责。互联网是我们面临的“最大变量”,直接关系意识形态安全和政权安全。湖南作为全国12个互联网大省之一,网络空间汇集了3000多万网民。对这片如息壤一样不断生长的阵地,我们忽视不得、丢失不起。要站在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的高度,树立互联网思维,善待、善管、善用网络媒体,带头触网、上网、用网,督促完善网络舆情应急处置机制,牢牢掌控网络意识形态主动权。对网络谣言、负面炒作、攻击渗透等各种网络乱象,该发声时就发声,该出手时就出手,坚决防止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逆淘汰。

切实履行加强意识形态阵地管理之责。意识形态阵地我们不去占领,各种错误思想就会去占领。要毫不放松地加强各类阵地管理,拉起“高压线”,把好“准入关”,决不给错误思想提供传播渠道。把准敌对势力对我进行渗透分化的重点人群,做好耐心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团结引导服务工作,切实把社科理论阵地、高校阵地、文化传播阵地等管好管到位。对打着“创作自由”“学术自由”幌子踩红线、破底线的行为,必须动真格、零容忍。

切实履行处置意识形态领域问题之责。这是衡量主体责任是否落实到位、党组织是否坚强有力的“试金石”。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度量衡”,用它来评判意识形态领域的是非曲直,坚决反对和抵制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攻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等的错误思想和言论。加强对重大思想理论和舆论问题的引导,科学把握“时、度、效”,既敢于在原则问题上“亮剑”,又善于在方法手段上“隐形”,切实抢占表达制高点。要像解决发展中的具体问题那样化解意识形态领域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出台重大决策、改革措施要同步考虑和评估意识形态和社会舆论风险,始终把工作主动权抓在手上。

计算机存储领域专利技术分析 篇6

一、领域分布

国际专利分类法是一种国际统一化、标准化的管理和使用专利文献的分类方法。对IPC的统计分析,将能完整、系统、科学的揭示专利技术的构成和发展趋势。

硬盘存储的技术领域分布相对比较集中,从IPC分布来看,主要分布在G06F“电数字数据处理”,G11B“基于记录载体和换能器之间的相对运动而实现的信息存储”,G11C“静态存储器”几大分类号下面。

二、硬盘技术的发展历史

笔者对硬盘存储领域的全球专利分布按照时间的纵向顺序进行了统计,绘制成了如下表格。

由左图可以看出,在硬盘存储技术出现的初期,1970年之前全世界仅有33件该领域专利获得授权。但在接下来的几十年中,硬盘储存领域专利数量出现爆炸式增长,而相应的市场上出现的存储硬件也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1970-1980十年间全世界的专利授权量仅为21335件,而到了2000-2010年的十年间,专利授权量已经达到了221392件,比70-80年的专利授权量增加了十倍有余。受限于专利数据库更新的速度,2010年至今的专利授权量实际上仅统计了2010年之后三年多的数据,可是仅这三年多的数据也已经达到了69257件之多,可以预见2010-2020年这十年,专利的授权数量可以轻易突破20万。这张专利授权量的分布图,也基本上反映了计算机存储技术的发展趋势,技术的进步是一个逐步加速的发展过程,最近几年,随着硬盘存储技术的成熟完善,其进步的速度有所放缓,但随着3DNAND这一重大突破技术的出现,可以预见到未来几年,硬盘技术又会进入到飞速发展的黄金期,专利授权量也会飞速上升。

三、硬盘技术的区域发展

在对硬盘存储技术的历史发展进行了纵向分析之后,笔者又对硬盘技术的区域发展进行了横向的分析。选取了世界上公认的计算机存储技术比较先进的美国、日本与我国的发展进行了比较,以期从中能给我国硬盘存储技术提供一些建议。

由左图可以看出,在1980年之前,在计算机存储领域是以IBM,苹果为代表的美国公司独领风骚,美国的专利授权量在全世界处于绝对领先的地位。而1980年之后进入了日本经济发展的顶峰期,索尼,松下,日立等一大批国际顶尖公司的崛起,帮助日本成为了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世界第一的国家,同时,其计算机存储领域也伴随着经济崛起迅速发展,其硬盘存储领域专利授权量一举超越美国,在顶峰期,其专利授权量一度占据了该领域全世界专利授权量的70%左右,充分体现了日本这段时期在该领域的霸主地位。而进入21世纪之后,日本经济整体下滑,尤其是其国内的顶尖企业,纷纷出现经营困境甚至宣布破产,同时,世界新兴经济体纷纷崛起。而在计算机存储领域,随着大企业陷入困境,日本在该领域的霸主地位也已经不复存在。

反观我国,在该领域,一直到1980年之后才有了最早的专利申请,一方面有我国在计算机存储领域起步较晚的原因,另一方面也受制了我国的专利制度确立较晚。纵观之后三十多年,我国的计算机存储技术始终保持了稳步发展的态势,专利授权量逐步上升,由最初10年间仅有639件专利授权,到现在仅仅3年多时间就有2万多件专利授权,与美、日等该领域的发达国家的差距逐渐缩小。充分体现了随着中国国力的不断壮大,我国在高科技领域也逐渐向世界一流靠拢。

四、未来发展趋势

伴随着世界进入互联网时代,“云计算”“云存储”等新的技术蓬勃发展,而这些技术对于存储硬件有着更高的需求,硬盘存储进入海量存储时代。而同时各种便携式电子设备的流行,也迫切要求存储设备变得更加轻便小巧。因此硬盘存储的发展就面临着存储“大”,体积“小”,两方面的发展需求。在2014年日本就已经推出了1TB存储空间的u盘,尺寸仅为72×27×21mm。这与1956年诞生的第一块硬盘比,已经有了天壤之别。伴随着3DNAND技术的出现,可以预见未来硬盘存储必然会在存储“大”体积“小”的方向上继续发展。而我国的计算机企业也应当抓住国家提出“互联网+”战略这一良好契机,努力发展硬件存储技术,同时也要顺应国际国内对知识产权保护越来越重视的大趋势,将自己的技术利用知识产权进行充分保护。只有这样,我国的计算机企业才能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民间资本进入矿产勘查领域分析 篇7

一、民间资本进入矿产勘查的有利条件分析

(一) 资金的供需状况分析

1.民间资本规模巨大且逐年增加。根据《浙江统计年鉴2004》定义, 民间资本是非政府拥有的资本。民间资本最主要的部分是民营企业的流动资产和家庭的金融资产。在我国, 民营企业以私营企业为主。以私营工业企业的流动资产为例, 2012年已经超过8万亿元, 规模巨大。对于大多数中国家庭而言, 最主要的金融资产就是银行存款。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 我国城乡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不但规模巨大, 而且逐年增加。2013 年存款年底余额达447601.57 亿元, 当年新增存款48050.56亿元。

2.矿产勘查资金需求量大。根据《2014 年中国国土资源公报》, 2009年之后, 我国地质矿产勘查投资金额巨大, 2010年至2014年连续五年都超过千亿元, 并且在2012 年达到高点1259.24 亿元, 这充分反映出矿产勘查对资金的巨大需求。

综上所述, 现有的民间资本规模远远超过近年矿产勘查资金需求规模, 以民间资本满足矿产勘查资金需求绰绰有余。

(二) 支持政策分析

政府当前对于民间资本进入矿产勘查是鼓励的。继《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出台后, 国土资源部和全国工商联又联合出台了《关于进一步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投资国土资源领域的意见》, 鼓励、支持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矿产勘探开发等国土资源领域。此外, 为保障矿产供给, 2011年多部委还联合下发《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纲要 (2011-2020年) 》, 以支持推进矿产勘查不断创新突破。政策层面的肯定有利于降低投资风险, 进而增加矿产勘查对民间资本的吸引力。

二、民间资本进入矿产勘查的不利条件分析

(一) 民间资本来源分散

民营企业在经济生活中数量众多, 其资金来源也相当分散。以私营企业为例, 从2008年至2013年, 我国私营企业数量从未低于18万个, 最高时企业数甚至达到27 万多。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13 年数据进行估算, 当年我国人均可支配收入26955.1元, 家庭人均现金支出是18022.6元, 则人均结余约8932.5元。我国2013年城乡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新增额为48050.56亿元, 以人均结余约为9000元进行估算, 也需要5亿多人将一年收入结余存入银行。由此可见, 如果仅考虑单个企业或者个人, 其资金力量是有限的, 若要物尽其用, 则需设法将其资金汇聚起来。

(二) 矿产勘查收益风险大

矿产勘查的风险大小受矿产勘查本身以及矿产品销售价格影响, 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勘查周期长。矿产勘查的周期通常是三年至五年, 甚至长达十几年。时间长短与矿产种类、地质条件、勘查人员专业水平和后勤保障等因素都有关系。任何因素的变化都可能导致勘查周期延长。周期越长, 不确定因素越多, 收益风险会越高。二是勘查成功率低。比如加拿大贱金属勘查的成功率为2%, 澳大利亚贱金属及镍的勘查成功率仅为0.4%, 我国为4%左右。成功率如此之低, 说明大部分勘查工作很难取得满意勘查结果, 相应的经济收益难以保障。三是矿产品价格不稳定。矿产品的销售会逆向影响矿产勘查利润, 各国经济增长、外交、政策、军事等都可能使国际矿产品价格发生变化, 价格的变化最终都会通过影响矿产勘查的利润表现进而影响勘查投入。近两年受我国经济放缓的影响, 全球大宗商品需求持续疲软, 矿产品价格普遍下降。这导致全球矿产勘查利润降低, 勘查活动也逐渐减少。

(三) 投资对象和方式少

在相关鼓励政策出台后, 民间资本开始向矿产勘查流动, 但可供投资的矿产勘查企业或者投资方式却不多。首先, 我国的地质勘查队伍长期以来都是依托国有地勘单位存在的。出于对未来福利、待遇等问题的担忧, 很多地勘单位对由事业单位转为企业都持抵触态度, 这导致投资者很难有机会接触到优质的地勘技术力量。其次, 目前普遍做法是民营企业向与其有业务关联的矿产勘查企业投资。大多数非关联企业或者普通民众难以通过债券、股票或者基金等常见方式投资矿产勘查。

(四) 矿产中介服务质量差

矿产勘查的技术性和专业性很强, 投资者需要借助中介的服务。目前, 从地质矿产中介机构的经营状况来看, 存在管理分散、收费混乱、准入标准不统一、缺乏合理的规范制度等问题, 严重影响了民间资本的投入和矿产勘查行业的发展。

三、建议

为了引导民间资本流向矿产勘查, 保障国民经济健康发展,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改进。

(一) 加速矿产勘查队伍改革

为了解决地勘人员的后顾之忧, 让其适应市场经济的运作程序, 一是对于历史遗留下来的地勘队伍住房保障、退休人员养老、下岗人员就业安置和在岗人员的社会保障等问题尽快解决。二是对于地勘队伍的在岗人员, 应该通过保留编制、项目资金支持、税费减免、行政审批优先等方式鼓励其从事商业性地质工作, 消除个人对于单位性质转换的排斥感, 逐渐实现地勘单位由事业单位逐渐过度为企业。

(二) 搭建多种形式的交易平台

可以由矿业公司牵头搭建矿业投资基金并对民营企业开放;可以由地方政府牵头搭建矿产勘查投融资平台, 引导规范勘查行为;也可以通过互联网金融或者银企合作针对普通民众开发投资产品, 汇聚民间财富;还可以从国家层面设立矿产勘查投资基金或者发行矿产勘查投资债券并上市交易。对于改制成功、运作良好、专业水平高的地勘企业, 可以考虑降低准入门槛, 允许其上市融资。

(三) 规范矿产中介机构管理

国土资源部应该针对矿产中介机构出台全国性的服务管理条例, 对全国范围矿产中介的准入标准、行为标准、服务资质等作统筹性的规定。各省市再根据各自经济发展情况和本身资源禀赋状况针对矿产中介的设立规模、准入门槛、监督管理方式、惩处方法等等作详细规定, 鼓励中介机构的收购兼并和服务提升, 设立矿产中介服务评级机构, 并定期对外公布评级结果, 引导和规范中介机构的服务行为。

(四) 给与税费优惠, 提升矿产勘查企业吸引力

国外信息素养领域知识图谱分析 篇8

1 数据采集与研究方法

以引文文献为基础采用科学知识图谱分析方法, 借助美国陈超美博士最新开发的Cite Space III软件, 直观地展示出有关信息素养领域的时间和空间分布、被引作者、主题、前沿及发展趋势网络图谱。

1.1 数据采集

以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的Sci-Expanded, Ssci, Cpci-S为数据来源, 采用精确检索方式, 主题=“information literacy”, 文献类型Article, 检索时间为1974-2013年 (截止时间2013-9-15) , 共检索出1195条记录。分析1195条记录发现数据库最早收录关于信息素养方面的文献在1983年, 1984-1987这几年并没有文献被收录, 1988-1992每年的发文量也甚少, 仅仅几篇, 虽然2013年数据不完整, 但为了了解该领域的最新科研情况, 给予保留, 为此数据采集的时间为1993-2013年, 文献数量953篇。

1.2 研究方法

陈超美博士近期推出的最新一代科学知识图谱分析软件Citespace III就是本文数据分析的工具。Cite Spece III软件可将不同的作者 (或机构或参考文献或主题词) 的被引文献数量以“节点”的大小和颜色差异直观的展现, “节点”越大表示在该领域地位越重要, 并通过连线及其粗细程度表达它们之间有无关系和联系的强度。Cite Space III界面参数设置如下, 时区选择为1993-2013年, 时间跨度选择1年, 主题词来源选择文献标题、摘要、关键词和标识符, 根据分析节点类型的不同采用不同的阈值, 分别表示在前、中、后3个时间分区中设定引文数量、共引频次和共引系数3个层次的阂值, 采用Minmum Spanning Tree或panthfinder精简图形同时也为提升数据处理速度得到信息素养不同节点类型知识图谱。

2 研究内容

2.1 信息素养领域年载文文献量分析

对数据集953篇文献载文分析, 见图1, 1993-2001年发文量在20篇以下, 属于研究初始探索阶段, 2001-2006年发文量在60篇以下, 呈现出稳步小幅上升阶段, 发文量每年基本保持一定的比率缓慢上升, 2007-2011年发文量在135篇以下, 出现急速上升后随即进入平稳成熟科研时期, 2011年是该领域科学研究过程中一个小顶峰, 图中呈现拐点, 2011-2013年信息素养的研究随着该领域科研水平的成熟有渐渐回到平稳发展的迹象。

2.2 信息素养领域被引作者分析

作者发文量的多少及被引情况一定程度上代表学术科研的影响力和权威性;尤其是被引作者。设置Cite Spece III界面参数, 采用阈值 (2.2.20) (4.2.20) (3.3.20) , node types选择Cited Author, 运行软件得到信息素养被引作者图2;从图2中可以看出“节点”大小不同, 越大的“节点”代表作者地位越高, 被引次数越多。最大的是澳大利亚昆士兰科技大学信息素养专家Bruce C, 被引183次排在第一;排在第二的是美国罗格斯州立大学的Kuhlthau, C C.教授, 被引127次, 排名第三的是英国谢菲尔德大学Webber S, 被引78次;前十被引作者中有3名来美国大学, 再一次验证美国大学在信息素养领域的影响力和地位, 其他排名7-10的作者分别为苏格兰爱丁堡大学Bundy A, 被引77次;澳大利亚查尔斯斯特大学Lloyd, A, 被引74次;英国伦敦城市大学Bawden D, 被引70次;美国陶森州立大学Breivik PS, 被引64次;加拿大达尔豪西大学Julien H, 被引63次;美国路易斯维尔大学Rader HB, 被引60次;瑞典哥德堡大学Limberg L被引59次;这些作者都是该领域专家学者或著名教授, 他们发表的许多文献都对该领域有着强大的影响, 比如Bruce博士是最重要的国际信息素养领域的著名理论家之一, 在国际上十分活跃参与信息素养计划的规划与实施, 研究课题主要针对信息素养教学与体验, 尤其注重不同环境下人们对信息素养体验的理解。她的经典“六框架模型”, 每个框架对信息素养概念、信息素养教育、信息素养课程设置、信息素养内容以及评价标准都有独特的见解, 涉及的内容比较广泛, 可以有效将信息素养与其他各种素养联系起来, 对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2.3 信息素养领域国家机构载文量分布

设置Cite Space III相应参数, 采用阈值 (3.4.16) (3.3.20) (3.3.20) , node types选择country, institution, 得到信息素养国家机构载文量分布图谱3;从图3中我们可以看出, “节点”的大小是与产出文献的数量大小成正比例的;在所有国家中美国以绝对优势超过三分之一的发文量368篇高居榜首, 占38.61%, 其余国家形成了以美国为中心的研究信息素养的外围国家, 依次为澳大利亚AUSTRALIA (79篇) 、英国ENGLAND (76篇) 、加拿大CANADA (51篇) 、西班牙SPAIN (38篇) 、南非SOUTH AFRICA (24篇) 、苏格兰SCOTLAND (19篇) 、瑞典SWEDEN (19篇) 、中国PEOPLES R CHINA (19篇) 、台湾17篇;从谱图上看出机构比较分散, 最多的格拉纳达大学Univ Granada 20篇;其余发文量比较多的机构还是以美国大学为主;分别为阿尔伯塔大学Univ Alberta19篇、查尔斯斯特Charles Sturt Univ19篇、谢菲尔德大学Univ Sheffield18篇、伊利诺伊大学Univ Illinois18篇、昆士兰科技大学Queensland Univ Technol13篇、威斯康星大学Univ Wisconsin11篇、大学比勒陀利亚Univ Pretoria11篇、南阳理工学Nanyang Technol Univ10篇、佛罗里达州立大学Florida State Univ10篇。

2.4 信息素养研究领域热点主题分析

利用Cite Space III术语自动聚类功能, 确定信息素养领域的研究热点, 设置Cite Spece III参数, 阈值 (10.14.29) (3.3.20) (3.3.20) , node types选择term, 运行软件得到热点主题图4;并抽取出现频次≥20次的19个名词术语, 见表1。结合图4和主题词表1, 归纳了信息素养领域6个比较大的热点主题, 即计算机信息素养、大学生课程设置、信息素养教育、信息素养理论与实践、图书馆指导及终生学习, 健康信息素养。

(1) 计算机信息素养:从计算机信息素养内涵出发, 从提高知识、能力、素质等几方面培养信息素养, 以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为本, 促进信息技术素养教育。

(2) 大学生课程设置:信息素养在本世纪已经转变到关于人的信息素养, 尤其是如何培养大学生的信息素养及其信息素养课程问题越来越重要, 大学生信息素养课程设置将会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 其目标就是提高大学生的信息素养以适应现代化信息社会的需求。

(3) 信息素养教育:信息素养教育教学方式多种多样, 比如有问有答式网络课程, 邮件, 电话, 在线提问等, 美国国家信息素养教育论坛采用即时通讯工具实现用户的互动交流的方式深受喜欢。形式多样化的同时, 更注重学生通用技能的掌握, 引导学生获取使用开放资源;不断加强学生使用信息检索软件和工具的能力, 将信息素养教育整合进各学科的日常教学课程中。总之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教会他们如何检索、评价和利用信息资源己成为信息素养教育的核心内容。

(4) 信息素养理论与实践:原理、评价标准、实践是信息素养框架理论的重要内容;教学设计与实践相结合是教学过程的重点, 具体从教学理念, 教学计划, 教学进度, 教学设计, 主题设计五大方面进行实践。

(5) 图书馆指导及终生学习:一方面馆员积极参与教师的教学计划共同培养大学生尤其是研究生的信息素养能力培养工作中去, 另一方面信息资源为基础, 以计算机为手段, 培养大学生的终身学习信心与能力, 信息素养是终生学习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也是人的整体素养的基础。

(6) 健康信息素养:自2003年美国医学图书馆协会给出“健康信息素养”定义后, 对健康信息素养方面的研究报道越来越多, 人民越来越意识到健康信息素养的重要性了, 近几年逐渐成为信息素养的重要主流研究课题之一。

2.5 信息素养研究领域前沿分析

在图书情报领域关于“前沿”的解释有三种: (1) 以Price和Small为代表的将一组高被引文献定义为研究前沿, 对应的数据分析方法大多采用同被引聚类; (2) 以Persson和Morris为代表的将一组施引文献定义为研究前沿, 对应的数据分析方法大多采用文献耦合; (3) 以陈超美博士为代表的将突发文献定义为研究前沿, 对应的数据分析方法大多采用共词分析。陈博士认为突现词 (burst terms) 能更准确的反应一个领域的前沿, 通过他开发的软件Cite Space可以实现从大量的主题词中探测出突现词, 进一步揭示一个领域的研究前沿。在Cite Spece III界面上, Term type选择突现词, 运行Cite Space III软件, 结果探测到5个变化频次最高突现词, 分别是计算机素养、在线、课程指导、互联网、高等教育, 详见表2。

表2中可以看出信息素养前沿研究领域分为两大类:分别为信息素养教育 (含突现词课程指导和高等教育) 和计算机信息素养 (含突现词计算机素养, 在线及互联网) 。

2.6 信息素养领域演进路径分析

Cite Space III软件可以产生三种文献共引网络图谱, 即聚类视图 (Cluster View) 和时区视图 (Timezone) 和时间表视图 (Timeline) 。后两者可以反映出共引网络节点随时间变化的视图。在Cite Space III软件界面上node types选择cited reference, 运行软件得到文献共引网络关键节点的时区视图5, 抽取中心度>0.1的6篇文献列于表3;这6篇文献属于知识基础文献可以反映信息素养领域发展演进历程, 下面按照发文时间顺序分析这6篇文献。

第一篇是1989年Breivik, Patricia Senn博士与人共同撰写的书《信息素养:图书馆的革命》《Informationliteracy:Revolutioninthelibrary》[6], 该书介绍了在信息时代的高校图书馆的作用应该是什么?大学校长和图书馆主馆应该在信息时代下重新度量信息素养资源, 以不同视觉看待学术图书馆, 书中也谈到了学术图书馆, 图书馆科学, 大学生图书馆入馆教育, 信息技术及自动化等几个分类主题, 将信息素养定义为是提供信息的系统、鉴别信息的价值、获取信息的渠道、获取和存储信息的基本技能。由于该书在信息素养领域的影响力极其深远并得到同行们的认可, 凭借此书使Breivik博士赢得1990年的GK厅图书馆文学奖。而Breivik博士曾经担任过国家信息素养论坛首席主席, 这个信息素养论坛从1989年成立以来到2005年已经有超过90个国家和相关国际组织的成员能够自由有效地访问和使用论坛信息进行交流, 促进信息素养领域向更深层次发展;Breivik博士本人在担任国家信息素养论坛主席期间对信息素养领域的发展也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在世界范围有着重要的影响力, 她的名著在信息素养发展历具有举足轻重的历史地位, 从标题可以看出该书代表图书馆领域发展的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也是世界信息素养运动正式启动的标志性文献。

第二篇是1989年1月10日由美国图书馆协会“信息素养主席委员会”提交了一份《信息素养主席委员会的最终报告》 (Presidential Committee on Information Literacy:Final Report) [7], 在报告中主要强调个人, 企业和公民进行信息素养教育的重要性以及阐述了高等学校发展信息素养教育的时机已成熟, 确定高等学校要向信息时代的目标发展和前进, 高等学校和学院应将信息素养的概念整合到大学生的学习课程, 最终, 把大学生培养成为有信息素养的人。报告中对什么样的人是“有信息素养的人”给以详细解释, “有信息素养的人”就是那些已经知道如何学习, 如何组织信息, 如何找到信息, 如何利用信息, 准备终身学习的人, 因为“有信息素养的人”总能找到任何时候他们所需要的任何信息。该报告强调了普及整个社会信息素养教育的重大历史意义, 提高全民族信息素养的重要性, 尤其是高等学校发展信息素养教育必要性并设置相应课程, 这份报告是美国全民族信息素养教育开始正式启动的标志。

第三篇是1992年北园大学从事目录教学的Bodi, Sonia[8]博士在《Research Strategies》上发表的文献, 题名为《馆员的作用:在教学中采用批判性思维与教师合作》 (Collaborating with Faculty in Teaching Critical Thinking:The Role of Librarians) ;该文献描述了图书馆员在目录教学中可以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采用批判性思维与专业教师合作, 作为获取知识和提高知识的新途径, 并以北园学院图书馆员和学科专业老师之间的合作为例子研究批判性思维的进展情况。这篇文章的发表标志信息素养发展过程已经渗透到学科专业, 信息素养如何在目录教学中与学科专业相结合共同制定教学计划。有了这篇文献的基础, 才有后来诸多学科专业教师与馆员之间展开合作共同致力于大学生的信息素养教育工作, 如美国南犹他州大学Thomas H.Cunningham[9]也提出信息素养教育是学生必不可少的掌握前沿知识的一种本领, 教师和图书馆员可以合作共同开展信息素养教育的计划, 协同合作研究信息素养问题的解决方案;图书馆员可以参加专业课教学会议, 辅助教师制定信息素养教学计划, 共同承担培养学生信息素养教育工作。又如美国新墨西哥大学Jonathan D.Eldredge[10]博士提出了医学专业课教师和学科馆员应该共同制定教学计划, 将信息素养与医学专业课相结合, 创建一种以专业课为基础, 学科馆员以辅导为辅的新教学模式, 学科馆员帮助学生检索信息, 建立检索式, 识别有用信息, 提高学生检索技能。再如美国维拉诺瓦大学土木与环境工程系Welker, A[11]博士基于信息素养与学科相结合的想法, 将信息素养知识渗透到土木与环境工程专业, 经实践表明学生展现了对信息素养课的浓厚兴趣, 也很大程度上帮助提高了学生工程专业课的学习效果, 体现信息素养与学科相结合的实用性和重要性, 体现了信息素养课的价值。随着这种理念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对合作的基本框架和标准的需求也越来越显得重要了, 其中较著名的就是Ilene F.Rockman[12]博士提出的一个比较成熟的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信息素养教育的框架。

第四篇是澳大利亚昆士兰科技大学Christine Susan Bruce博士在1997年写的《高等教育的七面信息素养》 (Seven Faces of Information Literacy in Higher Education) [13]。她在书中定义信息素养就是为有效地用于各种目的, 管理信息和使用信息的能力, 是一种重要的“通用基本技能”, 掌握了这种“技能”使人们能够有效的进行决策, 解决问题和研究问题, 也使人们在感兴趣的专业领域里继续学习乃至终身学习。在书中“信息素养”概念被从7个不同的方面给予解释, 即“Seven Faces”构想理论: (1) 信息技术构想是指信息技术不仅提高了人们对信息的利用效率, 而且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信息系统能快速、准确地处理信息, 人们懂得相应的信息技术和信息系统工作原理, 才能学会如何利用信息技术进行信息检索和传播。 (2) 信息来源构想是指无论信息来自正式或非正式, 官方的或个体, 要找到位于信息源中的所需信息, 要从信息源中获得有价值的信息, 这种信息会带来新价值, 也会促使寻找信息的人或团体产生对信息的新认识。 (3) 信息化进程构想是指查找信息和使用信息过程的能力, 包括:识别信息、接受信息, 分析信息、制定检索策略并评价策略的有效性、贮存信息、利用信息、管理信息和传递交流信息的一种综合能力。 (4) 信息控制构想是指借助现代化工具合理利用信息, 挖掘信息的内在附加价值。 (5) 知识建构构想是指信息无论是以哪种形式存在, 也不管是印刷型的, 还是电子型的, 还是以什么载体存在的, 都应该了解和熟悉各种各样的信息, 建立一个人的知识基础, 拥有信息领域的所需的充分知识。 (6) 知识扩展构想是指采用批判性思维方式处理信息从采集到利用贯穿信息所有过程, 批判性思维是以逻辑方法作为基础发展出的一系列批判性思维技巧, 利用信息素养的知识获得新的见解, 在现代社会, 批判性思维被普遍确立为高等教育的目标之一。 (7) 智慧构想是指信息来源不同, 信息内容不同, 信息的形式不同, 人的个性不同, 多种不同的差异最终形成了不同风格的信息素养的人, 他们各自采用独特方法观察信息世界、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有信息素养的人能够明智地利用信息, 包括判断, 决策, 研究, 建立个人信息素养风格。Christine Susan Bruce博士从7个不同方面对信息素养概念的解析, 全面定义解释了信息素养的本质, 将信息素养这一概念上升到更高更广的层面, 在信息素养发展里程碑上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第五篇是2000年1月18日由标准委员会审查和由大学与研究图书馆协会 (ACRL) 董事会董事批准的《高等教育信息素养能力标准》 (Information Literacy Competency Standards for Higher Education) [14]。该标准提出了被公众普遍认同的信息素养定义, 其内容主要有信息素养定义、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信息素养和高等教育、信息素养和教育学、使用的标准、信息素养和评估、标准, 性能指标和成果、实用指南等几个方面。次年得到了美国高等教育协会的认可并迅速推广, 被认为是信息素养领域最有影响力的文件之一, 该标准不仅是信息素养体系能力评价指标, 而且也是信息素养教学的指导方针, 它是制订教学计划、课程设计以及评估学习效果的理论依据和方法。作为一名具有信息素养能力的人, 必须能够认识到何时需要信息, 发现、检索、评价和利用所需要的信息。这一概念反应了信息素养的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两个重要方面, 更准确的表达了信息素养真正内涵意思, 阐述了信息素养教育对个人、企业、国家的重要性, 普及信息素养教育。它标志着信息素养的本质进入一个新境界, 是美国信息素养运动全面开展的标志, 促成了美国国家信息素养论坛的建立。

第六篇是2001年伦敦北安普顿广场城市大学信息科学系的David Bawden发表在《Journal of Documentation》题名为《信息和数字素质:概念的综述》 (Information and digital literacies:a review of concepts) [15], 属于文献综述类的文章。描述了信息素养和数字素养的概念做了综述性的回顾, 通过文献查询和分析相关概念提出计算机素养, 图书馆素养, 网络素养, 互联网素养, 超素养概念及他们之间的关系。该文不仅提出了“素养”基本概念, 为适应更加复杂的信息环境提出了“素养”新概念。如图书馆, 媒体, 计算机素养大多基于一些特定的技能, 但是有一些素养已超出其本身的概念, 导致了广义概念的产生, 如信息素养, 数字素养, 这些概念都是基于知识, 感悟和态度而提出的。这篇文章的发表标志信息素养发展过程进入新的里程碑网络信息素养阶段。从另一方面也认证了计算机素养, 在线, 互联网三个突现词的产生的背景和意义。

总结这六篇知识基础文献, 归纳信息素养领域的演进路径为首先为信息素养概念的提出———社会普及信息素养教育的历史意义———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信息素养概念新的解析———信息素养标准的建立———计算机信息素养时代的到来。

3 结论

利用Cite Space III可视化分析软件展现国外20余年信息素养领域主题及演进路径特点, 经过对该领域的多方位剖析, 得出如下结论:

(1) 信息素养领域6个热点主题:计算机信息素养、大学生课程设置、信息素养教育、信息素养理论与实践、图书馆指导及终生学习、健康信息素养。

(2) 2个前沿研究方向:由5个突现词 (计算机素养、在线、目录教学、互联网、高等教育) 形成的信息素养教育和计算机信息素养两大前沿研究领域。

(3) 信息素养领域研究演进路径:信息素养概念的提出及解释是图书馆历史性转折, 代表信息素养研究启动, 社会普及信息素养教育尤其是是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的问题得到重视, 7面理论的产生赋予了信息素养创新价值和新的内涵, 也随之而来制定了信息素养的标准, 标志信息素养运动全面启动, 随着网络普及进入计算机信息素养时代。

(4) 信息社会的到来, 世界各国的信息素养研究和教育工作者已经意识到了信息素质问题重要性, 在信息时代里, 应更注重信息意识教育, 尤其是信息传播意识、信息守法意识的教育, 遵守法律、法规, 不做信息违法行为, 正确处理信息创造、传播、使用三者之间的关系, 培养个人信息行为的自由性, 准则性与道德性。目前国际上对信息素养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已经得到全世界的认可, 信息素养被看作是信息时代一个人的必需生存条件。

摘要:将1993-2013年SCI, SSCI, CPCI-S收录的主题为信息素养的文献作为研究对象, 应用CiteSpaceIII软件绘制国家机构、被引作者、主题热点、前沿及演进路径知识图谱。提出6个热点主题 (计算机信息素养、大学生课程设置、信息素养教育、信息素养理论与实践、图书馆指导及终生学习、健康信息素养) ;2个前沿研究方向 (信息素养教育、计算机信息素养) ;由中心度>0.1的6篇文献构成了国外信息素养领域的演进路径, 展示了该领域研究趋势。

教育领域中的“冷暴力”分析 篇9

一、暴力、教育冷暴力相关概念的界定

暴力是指一种激烈而强制性的力量。通常是指个人或者犯罪集团之间的殴斗及凶杀。泛指侵害他人人身、财产、精神的行为。随着我国推行素质教育, 民主化教育, 教育民主化得到很好发展的同时, 国家也出台了《教师法》等相关法律明令禁止教师对学生的体罚, 因此很多教师采取了一种变相的体罚, 即教育冷暴力。校园暴力现象在校园中得到很好的控制, 但教育中存在着一种与硬暴力相对的“冷暴力”。教育冷暴力, 顾名思义, 它首先是暴力的一种, 指不是通过殴打等暴力行为解决问题, 而是表现为冷淡、轻视、放任、疏远和漠不关心, 致使他人精神和心理上受到侵犯和伤害。

二、教育冷暴力的分类

1、标签式的冷暴力

所谓标签式的冷暴力就是学校或者老师, 以激励学生上进为目的, 而采用强制手段对学生进行分级、分化, 然后给学生冠之歧视性的头衔、称呼等行为。严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和人格, 给予学生严重的侮辱。最近出现的绿领巾事件, 将人们的目光再次聚焦到教育冷暴力。西安一小学让调皮、成绩不好的学生戴绿领巾, 老师要求上学、放学都不能解开, 不然就在班上点名批评。“绿领巾”事件已经不是第一次发生了。上海、北京、武汉一些地方也曾出现过“绿领巾”, 美其名曰是作为少先队员预备期的教育形式, 暂且不论这种做法是对是错, 是好是坏。西安未央区第一实验小学出现的绿领巾竟然成了差生的标识, 一些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被老师刻意发放了区别于正常颜色的红领巾, 以示激励。

2、情感式的冷暴力

情感式的冷暴力是透过讥讽、冷漠、轻视、疏远等冰冷手段, 给对方造成心灵上的伤害。在学校教育中经常发现学习差的学生往往坐在教室后面几排, 老师对他们的关注也比较少, 甚至是一种冷漠的态度。造成师生关系疏远, 使学生厌倦学习、逃避学校。中等生往往是学习态度比较好, 又不犯事, 整天默默无闻的学生, 老师对他们的忽视也是一种心理虐待。老师的大部分精力放在了优等生上, 特别是在一些毕业班上, 这种现象更为严重。在无形之中会给学生带来思想上的压力, 造成一种心理负担。特别是有些学生心理素质差的学生, 考试没有考好, 就感觉辜负了老师的期望, 陷于自责中, 这对学生的心理发展也是不利的。

3、语言式的冷暴力

所谓语言冷暴力就是使用谩骂、蔑视、嘲笑等侮辱性的语言, 致使他人的精神和心理遭受到侵犯和损害, 属于精神伤害的范畴。我们可以经常听到有的老师在私下或者公开场合说些“我对你已经失望了”, “我对你已经恨铁不成钢”等带有讥讽性、侮辱性、蔑视性、过激性、恐吓性、指责性、训斥性、污秽性的语言。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 教育主要的施加的手段就是语言, 通过语言来打动学生的理智和心灵, 语言可以使强有力的、锐利的、火热的, 但有时也可以是软弱无力的。学生有时会把老师的话当圣旨一样去信奉。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其的影响是很深远的。

三、教育“冷暴力”出现的归因分析

教育“冷暴力”出现的原因有哪些?我们对一些师范类院校学生以及中小学老师作了简单的调查, 调查结果如图表所示:

1、缺乏良好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平凡的教育教学工作很难使教师产生强烈的成就感, 弱化了教师对教育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 教师对学生情感投入的原动力受到削弱, 造成静不下心来教书育人。对于工作繁重而待遇菲薄有不满的情绪, 以至于对学生缺乏起码的爱心和耐心。

2、教育缺乏对孩子权利的认识与尊重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指出, 出现教育“冷暴力”的根源在于, 我们的教育缺乏对孩子权利的认识与尊重。

长久以来, 教师有“体罚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手段”的观念。我们的教育强调“棍棒底下出孝子”、“不打不成材”。随着教育民主化的观念深入人心, 体罚学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谴责, 当对学生的体罚被禁止时, 这种惩罚学生的传统就演变为了一种极为隐蔽的变相体罚方式, 即教育冷暴力。

3、应试教育体制下的产物

应试教育, 使得很多老师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差生’观念被广泛认同与使用, 也是造成教育‘冷暴力’的重要原因。科学研究发现, 每个人的智力结构都不一样, 没有绝对的“差生”。但是在当前应试教育下, 考试考得好的就是好学生, 考得差的就是“差生”, 许多老师也认为“差生”是朽木不可雕也。同时迫于升学压力, 教师为了提高升学率而变得急功近利、求全责备, 因而教育方法愈发简单, 不愿意花更多的精力花在那些提分无望的“差生”身上, 并逐渐对这些学生产生厌烦、嫌弃心理, 慢慢就形成了教育行为的“冷暴力”。

4、教师自身素质不高

教育“冷暴力”的出现与一些老师素质不高有很大关系。长期以来我国无论是对未来教师的培养还是对在职教师的培训, 都重视对教学、教育技能的训练, 而管理学生的知识与技能在师范学校和教育学院的课程很少涉及, 致使年轻教师靠自己在工作实践中摸索来掌握管理学生的能力, 其效果之差可想而知。他们在用挖苦、戴“绿领巾”等方式教育孩子时, 可能并没有恶意, 而是没有认识到自己的行为可能给孩子带来的伤害。“另外, 社会的冷漠与缺乏爱心也可能传导到老师身上, 再加上许多老师对自己的待遇不满, 很容易导致教育‘冷暴力’出现。”

四、教育“冷暴力”对学生的危害

教育冷暴力严重影响学生健全人格和良好个性品质的形成与发展, 造成学生不同形式、不同程度的心理疾病和心理障碍。教师对学生采取冷暴力方式惩罚学生, 会使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受到伤害, 使学生自我认同感、他人认同感和集体认同感下降, 从而造成学生的性格扭曲和心理的孤寂自闭。强迫“调皮、学习不好的学生”戴上绿领巾, 不管出发点有多么冠冕堂皇, 其本质都是缺乏人道和人性的暴力教育。通过这种贴标签的教育方式, 学生被分成了三六九等, 好学生会感到一种优越, 而成绩差的学生则更增加了自卑感和挫败感。孩子的心灵是脆弱的、需要呵护的, 这种暴力的教育方式只会给孩子带来一种活在他人区别对待的眼光下的恐慌, 甚至这种创伤还可能会给孩子的人生蒙上一层阴影。学生在长期的冷高压和被老师同学的排斥下, 会使他们感到被冷落、被边缘化, 从而增加对学校、对社会不满的情绪, 可能会做出不理智的行动, 所以教育冷暴力反过来会成为校园暴力的诱因之一。

教育冷暴力严重妨碍了师生关系的和谐。从教师的角度看, 教师对学生的关注度不高, 情感投入不够, 缺乏应有的耐心和爱心。从学生角度看, 教育冷暴力使学生的身心不能健康发展, 学生不敢不愿意和老师交流, 甚至是仇恨老师。因此, 教育暴力严重影响了师生之间的和谐关系, 造成师生交流沟通障碍。

五、应对教育“冷暴力”的对策

1、提高教师的职业素养和心理素质

学校应该为教师的身心、业务素质发展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环境, 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问题活动, 缓解教师的工作压力。同时, 学校还应该加强对教师的业务知识培训和心理素质培训, 定期对教师的心理健康做出检查, 从而提高教师的职业和心理素质。改变教师的职业环境, 适当的控制班额, 积极尝试小班教育, 这样有利于教师有足够的精力和耐心对待学生。

2、加强学生心理辅导, 帮助他们构建健康的心理

学校在传授知识的同时, 也应帮助学生建设他们的内心世界, 让他们学会坚强。教师应该因地制宜, 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育手段, 例如, 对差生, 他们表面上对学习不热爱, 也讨厌老师讨厌学校, 教师们对他们的漠视更加会强化他们对自己的评价, 教师何不耐心找他们谈谈心, 看看他们有些什么困难, 鼓励他们, 让他们看到自己的闪光点, 不要把他们遗忘在角落;对于中等生, 老师应多关心、表扬他们, 让他们也看到自己的价值, 肯定自己。对于备受老师关注的优等生, 教师的态度也应适当些, 不要把自己对他们很高的期望表达出来, 适时地给他们自己一些思考发挥的空间, 让他们正确认识失败与成功, 不要再给他们添上重重的包袱, 包袱轻了, 才能飞得更高。

3、转变教育理念, 建立激励机制

对成长期的孩子, 最应该进行的教育是孔子所谓的“有教无类”和“因材施教”, 是平等对待基础上的差别对待, 发挥其特长, 挖掘其禀赋。然而现阶段我们的学校没有把营造多元文化校园作为一种办学理念, 而是以分数作为唯一的标准, 认为成绩好的学生在一起能够营造良好的氛围。结果不是“无类”而是变成“一类”, 学校往往就采用简单粗暴的教育方法。作为学校管理者, 要转变教育理念, 建立一个支持学生成功的激励机制。特别是对那些挫折多于成功, 沮丧多于欢乐的学生, 需要人经常给予肯定和鼓励, 为他们提供成长和成功的动力。对一个学生的评价, 分数不是唯一的标准, 评价标准应该多元化, 我们可以设学习进步奖、道德奖、劳动奖、课外兴趣活动奖。让大多数学生能够受到老师的鼓励。评价方式也可以多样化, 除了教师评价外, 还可以采用学生群体评价、自我评价方式, 让学生亲自参与评价活动中能够发现自己, 激励自己。

4、运用教师的爱心

“教育冷暴力”的普遍存在, 很大程度在归因于教师“以人为本”思想的缺位。因此, 要消除“教育冷暴力”就必须从根本上转变教育理念, 使“以人为本”理念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教育行为, 关怀、关爱学生, 消除“教育冷暴力”让每一个孩子感受到老师的爱, 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这才应该是教育的灵魂。

裴斯泰洛齐把学校办成家庭式的, 他以慈母般的爱关怀, 教育儿童, 以忘我的牺牲精神与儿童生活在一起, 与他们同吃、同住、同劳动。这就是伟大的爱, 伟大的“教育爱”。教师的爱心是成功教育的原动力。教师的爱心能激起学生良好的情绪, 感到生活的愉快和生命的价值, 形成健康向上的品德。首先, 我们要了解学生的爱好、才能、个性特点以及他们的内心世界, 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更好的去引导学生成为有个性、有智慧、有志向的完整人。其次, 爱学生就要平等的对待所有学生, 因为在学生心理, 他们最希望老师对他们一视同仁, 不搞差异化。公正, 是孩子信赖教师的基础。第三, 爱学生就得拥有一颗对孩子的爱心, 站在和孩子平等的位置对待他们。信任他们, 尊重他们, 视他们为自己的朋友和共同探求真理的伙伴。

5、加强对教育冷暴力行为的法律约束

目前, 我国已经出台了《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规范文件。这些法律明确规定了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是违法行为, 但由于教师实施教育冷暴力的方式极具隐蔽性, 因而教育冷暴力还没有纳人法律约束的范围。为减少或消除各类校园中的教育冷暴力, 维护学生的身心健康, 必须加强对有关教育冷暴力行为的法律界定, 并出台相关的法律文件, 约束、制裁教育冷暴力。

参考文献

[1]田晓霞, 潘玉进.教师言语冷暴力的教学病理学分析[J].当代教育论坛, 2010 (6) .

[2]李大鹏.解析校园暴力行为[J].思想·理论·教育, 2004 (7) .

食品安全领域技术机构现状分析 篇10

一、体制上的多元化现实

官方技术机构与行政监管部门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 一直是食品检测领域颇受诟病的一个问题, 实践中, 许多原为行政机关下属单位的技术机构已逐渐与主管部门脱钩, 试图转换为独立的市场主体, 民资甚至外资的检测机构也已经开始抢占市场, 国内的华测、英国的Intertek、瑞士的SGS、德国的TUV、法国的BVOI、南非的SABS都在大陆食品行业享有了较高知名度, 有的甚至布点到县级地区, 为各类需求主体提供了极大便利。

各类性质不同的机构有着不同优势:原官方的技术机构承担着绝大部分的行政检测任务、公益任务和国家科研任务, 便于及时将检测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反馈到行政决策部门, 其意见也易于引起行政监管者的重视, 另一方面, 在涉及行政处理时, 企业和消费者都在更大程度上承认官方技术机构的公信力, 因为取得符合自身利益的官方技术检测报告之后, 更容易获得行政机关的认可从而顺理成章地向行政机关提出自己的诉求;民资技术机构的优势则是机动灵活, 可以根据市场需求随时调整投资方向和检测重心, 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不同层面的要求, 且一般而言服务态度要优于官方机构;外资技术机构的突出优势则是其本国的食品安全声誉和更高的自主独立性, 从一般社会心理来说, 消费者会认为外资机构的技术更强、其检验报告更不受我国行政权的影响, FDA在中国设立办事处引起的社会反响就是典型的例证。因此, 在一段时期内, 各类机构的并存更能满足行政监管、食品生产经营者、消费者、社会公众的全面需求, 也更有利于推动食品检测市场的竞争化、公开化和专业化。

二、运作模式上的新探索

食品种类繁多, 标准各异, 需要检测的指标、参数可能随着社会发展发生极大变化, 目前技术机构的布点、规模、设备、资金、技术等因素都显示出了各种不足, 以独立主体身份各自为战, 常常导致重复投资, 还不能满足日益旺盛的市场需求。许多地区开始整合资源, 探索集约式发展的道路, 浙江省三门县将涉及食品安全监管的五个行政部门的食品检测机构剥离出来, 成立了三门县食品检验检测中心, 原先分别拨给各个食品检验检测机构的财政经费, 现在全部划拨给该中心, 以集中资金购买急需的大型设备, 提高检验能力;中心统一检测和发布报告, 避免了各机构之间争抢检测任务的无序竞争, 各技术机构按照不同系统的标准得出不同检验结果的情形也不会再现。

这种新的运作模式应当是官方技术机构的未来发展方向, 那么民资与外资机构是否也可一体纳入?由于食品样品的特殊性, 送检者很难选择较远地区的检测机构进行检验, 如果将特定地区范围内的所有食品安全检测机构整合为一, 变相地构成了一定程度的垄断, 很可能会阻碍送检者自由选择权的实现, 因此, 在机构整合之外, 还可以选择合同类的互助合作, 如各类不同性质的机构之间可以合同形式约定设备的租用、人员的借用或者项目的委托等, 以多种形式走集约发展之路。

三、发展中的主要困难

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期待程度日益提高, 使技术机构获得了极大的发展空间, 但就操作层面而言, 还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困难, 尤以周转资金和竞争环境两问题最为突出。

1. 周转资金方面。

行政监管部门在支付了样品购买费之后, 基于财政拨款的限制已无力支付检验费, 常常只能委托官方或半官方技术机构进行检测活动并暂时拖欠费用, 这必然影响该类技术机构的资金周转和发展壮大。对于民资和外资机构来说, 食品检测所需设备往往价格较贵, 折旧、维护、专业人员工资等费用也高, 某一技术如果过时较快, 相应的设备投入可能还未收回成本;与此相对, 食品安全检测费用普遍较高, 食品生产经营者常常选择自行检验甚至假称已经检验, 经济收入较低的消费者人群又往往难以下决心进行食品送检, 因此民资和外资技术机构若没有稳定的项目来源就可能难以支撑, 被迫退出市场。

2. 竞争环境方面。

许多技术机构的检验范围、项目高度重合, 为了维持生存, 一些刚刚起步实力不强的检测机构会按照委托者的要求为其出具虚假的检验报告以拉拢客户, 既欺骗和损害了直接消费者, 又破坏了食品检测行业的整体声誉, 影响了守法机构的正常业务开展。另一方面, 行政监管部门基本都会选择官方技术机构进行检测, 对非自行委托的民资甚至外资机构的检测结果往往不予认可或者不予置评, 并不做出分析与解释, 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检测领域的公平竞争。

这两个问题的解决, 都有赖于行政权的调整与规范:在低收入人群数量较大的时期, 对食品安全检测费用给以财政补贴是相对较好的选择;行政处罚、行政裁决以及后备的司法诉讼制度的完善, 可将非诚信的检验机构逐出市场;行政监管部门对民资、外资机构检测报告的态度与评价, 可善用行政说明理由制度来加以缓和和弥补。

摘要:食品安全领域的技术机构体制上已经实现了多元化, 并出现了整合性的运作模式探索, 但仍存在着周转资金和竞争环境方面的困难, 需要行政权介入解决。

关键词:食品安全,技术机构,食品安全检测

参考文献

[1]杜丁.漂白蘑菇调查:网民普遍相信小学生不信工商局http://env.people.com.cn/GB/13398924.html, 2012-1-12[1]杜丁.漂白蘑菇调查:网民普遍相信小学生不信工商局http://env.people.com.cn/GB/13398924.html, 2012-1-12

领域分析 篇11

关键词:政府购买教育服务;民办教育

中图分类号:G5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6-0196-01

一、我国政府购买教育领域研究

周翠萍(2011)在她的博士论文中,主要运用有关政策科学的原理和方法,在对国内外政府购买教育服务政策分析的基础上,并结合上海市浦东新区的案例,阐述政府为什么要,怎样购买以及购买教育服务时需要具备怎样的条件并对其在基础教育领域的有效实施和改进提出具体的对策建议。

吴开华(2013)主要研究政府通过合同制和直接资助制两种主要方式向民办教育购买教育服务的一种合作关系构建。

王洪兵(2014)主要探索广州市在学习型社会建设中政府购买教育服务必要性和可行性、绩效评价体系的迫切性及路径、保障机制建设,最后提出了相关对策及建立“一主多元”的政府购买教育服务模式。

雷淑贤(2013)在她的硕士毕业论文中通过调查法、文本分析法、案例分析法,在新公共管理理论的分析框架下,剖析我国政府购买学前教育服务为什么购买、向谁购买、购买什么、购买方式等现实问题,并通过相关案例分析,提出我国政府购买教育服务的模式。

二、我国政府购买学前教育服务的问题及建议

杨惊涛(2014)在她的硕士毕业论文中通过对上海市杨浦区学前教育“购买学额”的个案研究,运用公共管理学、法学等知识,分析政府购买学前教育服务的制度创新(包括法律规定、需求评估、学前教育资源分配及监督体系完善等),得出政府购买学前教育服务需要在法律上有法可依、需求上科学预算、资源上合理配置、监管上科学合理的结论。

刘青峰(2015)基于委托代理理论,从政府购买教育服务的合同管理出发,指出要想形成“政府-市场-公民社会”型教育服务,解决“政府购买教育服务过程中作为购买主体与承接主体之间信息不对称和有限理性,以及教育服务的不确定性”等问题,一方面要培育和坚守契约精神,另一方面也要提高政府合同关系管理和合同文本管理的能力。

总之,在我国目前政府购买教育服务的研究中,对购买学前教育的研究相对较多,知网上共有18篇,对政府够买中小学教育服务的研究较少。且多数是以上海浦东区和基于广州学习型社会的研究较多,对北京市政府购买中小学教育服务的研究文献目前还没有。

三、我国政府购买教育服务发展典型实例

上海市浦东新区学前教育阶段政府向民办幼儿园购买服務,规定未定级的民办幼儿园,对3-6岁地段生暂以公办一级幼儿园的标准收取管理费,定级后以相应等级的公办幼儿园标准收取管理费;对0-3岁地段生按民办适龄儿童管理费标准的70%收取管理费。政府对招收地段生的民办幼儿园实行专项补贴和园舍生专项补贴。民办幼儿园需收费公示,接受审计和社会监督。

上海市浦东新区政府:(1)制订教育类社会中介机构准入标准,健全监管体系,加强财务监管,加强行业自我约束。(2)委托第三方中介机构对教育单位进行评估和分析,促进良性竞争,促进区域优质教育资源集聚。(3)政府向民办学校购买学位近2.9万个,向专业化社会评估机构购买教育内涵发展评估项目300余项。(4)委托知名高校管理中学。(5)加快研究型、认证和评价性中介机构发展,发挥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的作用。

2013年6月,浦东新区东方评估中心专家对成功教育管理咨询中心管理的一署东沟中学,从托管目标、学校管理、教师队伍、课程建设、学生发展等方面进行第二轮委托管理的全面评估。专家们一致认为学校托管目标达成很好,办学水平稳步提升,教师、学生、家长及社区对学校的满意度在90%以上。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在义务教育与阶段推行中小学课外活动计划中,提出按照“政府主导、社会支持、学校组织、学生自愿”的原则,提倡通过政府“购买社会服务”的形式,开展体育、文艺、科普等形式多样的社团活动。市财政按照义务教育阶段实际在校生人数,城区生均每年400元,远郊区县生均每年500元标准将经费拨至各区县,由区县统筹安排使用。经费使用主要用于学生体育、艺术、科技等活动。包括外聘教师费用、场地租用费、低值易耗品购置费,以及购买社会服务产生的费用等。

2014年春季开学起,北京市小学一年级至初中三年级学生的课后活动将由政府买单。课后活动的辅导老师可以是符合学校开展活动需求的高等学校、具有资质的民办教育机构的教师,可以是体育俱乐部、少年宫、科技馆等校外机构的教练员及教师,也可以是具有专业特长的运动员、教练员、艺术家、科学家等各领域的专业人才,还可以是符合条件的志愿者。

总之,政府购买教育服务虽然兴起的时间不长,但已逐渐显现出了它的生命力,是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的重要方式,已受到的各地政府的重视。

参考文献:

[1]吴开华:“政府与民办学校合作关系的构建——以政府购买教育服务为例”,载《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第1期。

[2]王洪兵、张锦珠、温颖:“构建政府购买教育服务绩效评价体系的迫切性及路径”,载《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年第3期。

[3]王洪兵:“学习型社会建设中我国地方政府购买教育服务“一主多元”模式的构建——以广州市为例”,载《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年第6期。

跨领域信息共享实施过程管理分析 篇12

1 跨领域信息共享项目协商

跨领域信息共享实施过程始于对项目的需求分析和可行性分析。随着对跨领域信息共享与交换的兴趣在跨联盟、政府、地区、国际和私人企业之间日益增长, 需要提供一个结构化的框架来帮助这些机构和企业从跨领域信息交换中收益, 从而实现其信息共享和交换目的, 并利用这个框架来帮助建立基于其特殊的能力和需求的跨领域信息交换策略。为此, NIEM PMO提出了跨领域信息共享项目协商过程 (NIEM Engagement Process, NEP) 。

跨领域信息共享项目协商的基础是开展需求分析, 主要是对用户指定的功能/业务人员、技术设计人员/技术专家和相关项目人员 (如设计人员或项目层面的管理人员) 展开调研, 通过广泛调研, 为开发商提供完成项目准备清单所需的所有信息。每次调研主要是针对与信息共享核心能力范围相关的信息共享与交换行为进行剖析和探讨。在调研过程中, 开发商要提供初步研究的结果和当前及潜在的相关项目进行讨论。

NIEM PMO为跨领域信息共享项目需求分析提供了相应的工具和模板, 其中包括调研框架、期望清单和NIEM Readiness Assessment Tool。前期调研所涉及的工具和模板主要是调研框架和期望清单。调研反馈和初步研究的结果能为开发商提供完成NIEM准备清单和NIEM成本模型所需的所有信息。NIEM调研框架中的问题被设计用于完成NIEM准备清单和NIEM成本模型所需的信息。

调研完成后, 需要整理和编辑调研反馈和初步研究的结果, 用于完成NIEM开发清单。NIEM Readiness Assessment Tool可通过比较机构当前信息共享与交换行为和每个核心能力指标提供的状态衡量机构来分析准备内容。评估过程中要重点关注用户准备较为充分或者开发框架设计更为需要的特殊领域。

2 跨领域信息共享实施计划

制定实施计划是跨领域信息共享开发过程管理的重要环节。实施计划是一个综合的计划, 它作用于跨领域信息共享实施的全过程, 是项目跟踪与监控的基础, 也是开发商对用户需求理解的体现。跨领域信息共享实施计划主要包括:项目的交付时间、目标和范围、任务的分解、资源计划、进度安排、成本估算、培训计划等。制定跨领域信息共享实施计划需要建立路线图, 并设计策略性开发计划。

3 跨领域信息共享项目质量管理

跨领域信息共享项目的终极目标是要达成高质量的跨领域信息交换能力。随着项目开发规模的扩大, 对开发过程的质量管理也越来越重要。由于跨领域信息共享本身的特殊性和实际需要, 使得对项目的质量管理与控制已成为在整个开发过程中都必须实施的渗透性管理。

3.1 跨领域信息共享质量体系

对跨领域信息交换项目质量的重视已经成为行业共识, 但要有效地实施项目质量控制, 就必须建立、健全一套完整的项目质量管理体系, 在执行标准、行为规范、组织结构、实施措施等方面监督控制项目开发全过程, 确保项目质量可信与可靠。NIEM建立的跨领域信息共享质量体系主要包括以下3个方面:

3.1.1 数据质量

数据质量定义单个独立的组件, 主要是指对独立的组件结构化或语义化描述的好坏。项目质量保证就是要保证每个NIEM组件都能够更好地被描述。NIEM命名和设计规则 (NDR) 是定义和描述NIEM组件的标准。

3.1.2 协调质量

协调质量定义整个数据模型, 主要是指数据模型作为一个整体的融合度、集成度和可持续性。由于项目中数据模型和数据量的庞大, 各领域的独立、对语义描述的误读以及各相关构件模型之间的独立性, 都会影响项目的质量。协调质量就是要在统一的命名规则和语义空间中构建对数据模型的整体描述。

3.1.3 运行质量

运行质量定义模型的输入输出。这一层次的质量管理就是要实现数据模型输入输出的高质量, 主要包含模型发布时的新增加领域的数量、模型变化的数量、模型改变影响到的已注册IEPD数量、新增IEPD矩阵等内容。

3.2 跨领域信息共享项目质量控制

跨领域信息共享项目的质量控制分成前期控制和后期控制两个大部分。前期控制包括开发前的模型设计质量控制、开发过程中的实时质量控制, 后期控制为项目完成后的维护和再开发质量控制与评价。

依据流程可分为下列几内容:

3.2.1 前期控制

前期控制是在开发之前对所建立的数据模型进行检查, 进一步发现和改正错误。可通过NIEM提供的自动审核工具对模型进行检测, 使模型尽量满足质量标准要求。

3.2.2 过程控制

过程控制是指在开发过程中, 按照开发进度和环节实施质量控制, 实施减少和消除误差和错误的实用技术和手段, 用来对开发过程中进行数据质量控制。

3.2.3 系统检测

系统检测是指在开发后进行系统检测。可基于NIEM规范和标准要求设计检测模板和检测工具软件, 并利用检测软件进行系统自检。

3.2.4 精度评价

采用各种精度评价方法对项目进行精度分析, 保障产品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4 结论

基于NIEM PMO提供的项目管理工具和方法对跨领域信息共享实施过程进行管理, 能有效分析开发需求, 并制定开发计划, 并能对跨领域信息交换与共享项目进行严密的质量控制, 使得开发过程更加规范, 开发质量更有保障。

摘要:跨领域信息共享实施过程管理是为完成跨领域信息共享与交换目标而对项目任务进行组织、计划、实施、管理、评估等活动的一次性过程。简要介绍基于NIEM的跨领域信息共享实施过程管理, 对项目协商、实施计划制定和项目质量管理的主要内容和方法进行了分析。

上一篇:肉羊形势下一篇:幸福婚姻的秘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