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输出理论(精选12篇)
语言输出理论 篇1
第二语言习得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简称SLA) 研究中, Krashen的理解性输入假说和Swain的输出假说, 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我国英语教学普遍存在着“重输入、轻输出”的现象, 而且输入效果也不是很好。虽然以前英语教学专家多次讲到我们应该做到输入输出并重, 但是在教学效果中, 起决定作用的是学习者自己的努力程度, 英语教师只是起到辅导和协助的作用。本文通过分析Krashen的输入假说和Swain的输出假说, 发现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存在的不足, 并且提出如何提高大学英语教学的建议, 从而进一步提高第二语言习得的效果。
语言输入与输出理论
1.Krashen的“输入假说”
Krashen的输入假说指出, 在人类学习语言的过程中, 接受“理解性的输入”是非常关键和必要的, 我们可以通过公式“i+1”来解释。其中, “i”表示学者的语言知识储备现状, “1”表示输入知识应该比储备现状高。在英语学习中, 如果能够更多地学习到与自己能力水平相配的“i+1”形式的输入过程, 那么学习者将会在不经意间掌握到英语学习要点, 从而提高自己的语言能力水平。Krashen指出, 目前, 我国大部分学习英语的学者们是通过教材、电视、广播、电影以及教师的语言表述等途径来学习的, 这些都属于非自然输入形式。而对于在自然环境下学习, 目前我国还是非常缺乏这种条件的。因此, 课堂教学作为英语输入的主要方式, 在第二语言习得中起着关键性的决定作用。
2.Swain的“输出假说”
Swain在对加拿大法语沉浸式教学的调研中发现, 在以Krashen“输入假说”为教学依据的实际教学过程中, 学生的作文水平和口语能力距离预定目标还存在很大的差距。Swain通过长期的观察研究, 在1985年, 创建了“输出假说”理论。她认为, 在语言学习过程中, 要想实现熟练使用目标语言的目标, 仅仅存在许多理解性输入是不够的, 还必须存在许多理解性输出。
3.输入和输出在第二语言习得中的关系
在第二语言习得中, 语言输入是语言学习的前提和条件, 是第一性的, 但它并不是唯一条件。语言输出对于第二语言习得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另外, Swain指出:“学习者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 还必须存在能够使用所学语言的环境。”De Bot在对语言心理认知过程的输出假说研究中总结出:理解性输出能够将知识由陈述性转变为产出性, 直接强化语言的流利程度;构建大量的专门输入知识体系可以显著提高输出效果;理解性输出能够触发学习者创造出更多的有效陈述性知识。所以, 输入是前期, 输入通过输出得到检验, 并且输出还可以促进有效输入的实现, 二者相互提高, 不可分离。
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现状分析
当前, 我国大学英语学校的主要形式为课堂学习, 教师发挥的作用就非常关键。由于我国教学资源有限, 大班教学现象普遍, 这样教师就不能根据学生的差异水平和兴趣爱好而开展因材施教。另外, 在大学英语学习中, 课堂上主要以教师讲解为主, 学生与教师的互动很少。这样, 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显著落后于理解性输入能力。而且我国大学生普遍面临缺乏第二语言习得的自然环境, 从而导致口语和听力能力在中介语言中处于劣势地位。
输入、输出理论对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
1.输入假说对教师的启示
(1) 提高教师的话语准确性, 优化课堂输入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要向学生提供可靠的、有趣的和正确的语言信息, 提高自己语言表达的准确性。首先, 教师应该遵循Krashen输入假设的“i+1”原则, 以保证输入信息达到大部分学生的“i+1”水平。其次, 教师的口语水平应该标准、正宗、规范和熟练, 尽自己所能来为学生营造一种自然真实的语言环境。
(2) 课上课下相结合, 确保输入的质和量
教材是课堂输入的另外一种重要的方式。教师在课堂讲解教材的时候, 应该重点讲解目标语言区别于母语特征的关键部分, 包括语法结构、词语搭配和文化背景等, 以学生感兴趣的方式来展现目标语的使用环境和涵义, 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3) 关注学生的情感因素, 保证输入的效果
Krashen的“情感过滤假说”指出, 消极情绪将会导致语言输入被过滤掉, 从而阻碍第二语言习得。所以, 教师在讲解知识点的时候, 应该做到: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 兼顾班上不同学习程度的学生, 不可只关心成绩优秀的同学;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 通过播放视频和音频资料, 来刺激学生的视觉和听觉, 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2.输入假说对学生的启示
(1) 依据自身需要, 制订持久的阅读计划
“自身需要”主要是确保阅读资料的可理解性。根据自己的实际爱好, 选择适合自己题材、风格和英美阅读资料, 体会文中词语搭配和布局方式。此外, 阅读贵在坚持。语言的提高, 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 学生应该每天保证有一定的英语阅读, 这样对于英语的提高有很大帮助。
(2) 精听与泛听相结合, 掌握纯正英语
在英语学习过程中, 听也是一种吸收正宗地道英语的途径。精听是指弄清楚所听到的每个单词的发音和意思, 从而提高自己辨音能力和意思识别速度。泛听是指听的材料比较广泛, 各种语音素材都可以用来进行泛听。在听的过程中, 潜移默化地提高自己的听力水平。
3.输出假说对教师的启示
(1) 提问要有技巧性, 加强师生间互动
提问分为有固定答案的提问和没有标准答案的开放性提问。为了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师应该多增加一些开放性提问, 这样将会明显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2) 创建多种形式的输出活动
为了使得同学们在语言输出过程中将语言输入消化吸收, 教师应该创建多种形式的输出活动。教师可以在讲课过程中, 针对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进行情境对话、参与讨论和角色演出, 这些内容可以提高同学的口语表达能力。写作也是一种提高语言输出的重要形式。教师应该多开设一些写作课, 通过讲解多种形式的写作形式, 以及遣词造句规则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总之, 创建多种形式的语言输出活动, 将会很大程度地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 是中介语向目标语过渡的必经之路。
4.输出假说对学生的启示
(1) 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 体验真实的英语交际
事实证明, 双向交流与协商对于第二语言习得非常有效。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提升需要存在现实的交际情景。所以, 学生应该主动创造条件参与到真实的英语交际活动中去。
(2) 坚持写作, 提高语言表达的正确性和熟练性
学生要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 可以把日常生活中的所见所闻用英语记录下来, 还可以把自己内心的情感思路写下来, 这样既可以记录下美好的回忆和难忘的时刻, 还可以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使得英语的表达逐渐自动化。
结束语
成功的二语习得有赖于语言的输入和输出的相互作用, 输入和输出应该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得到同等的重视。学校要为学生提供多种形式的输入程序和输出实践, 学习者要运用多种学习方法和策略, 不断提高自己的听说读写能力, 并且做到学以致用, 实现英语的价值, 从而促使第二语言习得得到很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齐玲.输入输出理论对大学英语听力教学改革的启示[J].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9 (2) :83-87.
[2]Swain M.Three functions of output in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In C.Cook&B.Seidlhofer.Principles and Practice in Applied Linguistics[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5:374-381.
[3]张秀杰.输入、输出假设对大学英语教与学的启示[J].外语艺术教育研究, 2010 (1) :123-126.
[4]陈润瑶.Swain的“输出假设”对英语写作教学的启示[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1 (6) :137-138.
[5]张顺桐.输入输出与英语教学[J].贵阳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1 (3) :45-48.
语言输出理论 篇2
int Num;
void show(int n);
main()
{
int i;
printf(“请输入:”);scanf(“%d”,&Num);a =(int *)malloc(sizeof(int)* Num);for(i = 0;i < Num;i++)a[i] = i + 1;show(Num);}
void show(int n){
int i, j, t;if(n > 1){for(i = 0;i < n;i++){t = a[i];} a[i] = a[n-1];a[n-1] = t;show(n-1);t = a[i];a[i] = a[n-1];a[n-1] = t;} else {} for(j = 0;j < Num;j++)printf(“%3d”,a[j]);printf(“n”);
return;
语言输出的有效途径 篇3
小学英语教学已经从词汇教学和会话教学发展到了教学,这说明小学英语教学在遵循着语言教学规律向纵深推进发展。作为一个新的领域,目前大家都在热衷于研究和实践,取得了一些进展,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从实际的教学现状来看,目前的主要问题是小学英语教学还是停留在传统的、成人化的教学方式和习惯上,主要表现为让学生学习新词、难句及其含义,教师向学生讲解文本,让学生阅读文本,让学生理解文本含义,让学生做做判断、选择等类似的练习题,等等。从语言输入与输出理论角度看,这样的小学英语教学是低效率的,主要原因是语言输入太多,而语言输出太少,两者没有平衡发展。因此,笔者以为,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应该加强语言输出的力度,以此强化语言输入,提高教学效率。
二、语言输出的理论意义
语言输入是语言习得的必要条件,学生必须通过大量的语言实践活动反复操练所输入的语言知识才能使之消化、吸收并进入长期记忆系统。从输入到吸收需要足够的重复率和凸显性,重复率与练习、凸显性与输出分别息息相关。然而,只有操练或是练习性输出还是不够的,Chomsky认为人类学习语言不是单纯模仿、记忆的过程,而是创造性活用的过程。如果没有输出的需要,往往会导致输入转成消极输入;Skehan(1998) 也强调语言学习要有输出的过程。处在小学阶段的学生,语言输入不会立即自动转化为语言能力,对于大部分输入的语言,学生在语言理解任务完成后抛弃或是只吸收极少的语言形式,不会自动对语言形式加以关注,学生语言习得的速度、质量和数量得不到保障,这样的学习是低效的,即所谓在语境中理解了的意思却不会正确使用。Swain多次强调语言输出的重要作用以及促进“注意”的功能。“注意”不仅增强了学生对理解和输出之间存在着差距的意识,还使学生发现其掌握的外语与外语本身的差距,发现在自己想输出和能够输出的语言之间有差距,这样才会寻找解决的办法,从而提高语法能力。输出比输入更能促使学生在语言学习过程中深刻地对语言进行处理,并且促使学生更主动和有意识地学习。
Brown(1994)认为儿童在习得第一种语言的过程中开始更为重视整体的习得,而非只局限在听,说,读,写任何单独一项。二语习得的目标是获得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即听说读写译几大技能的综合掌握,这就需要在课堂教学中将几种技能结合成一个整体来促进学习者二语习得的实现。
从上述理论可知,作为语言输入范畴的教学,要想达成预期的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率,取得相应的效果,就势必要在教学中加强语言输出。
三、小学英语教学中加强语言输出的途径
(一)建构学生英语语言输出的有效条件
教师一定要注意引导以及支持学生,在完成语言输入后创设有效的、科学的情景,让学生自己编故事、对话等,尽可能地提高学生语言输出的机会,营造出语言环境,帮助学生将已经学过的知识用自己的话说出来。比如说在学习了牛津小学英语中的“形容词比较级”后,老师可以让学生自己用情景剧的方式编写剧本。表演前教师稍加指导,学生剧本中所出现的词语和语法错误就可以得到提前的修正,而且对话情节也更加地优秀,然后在上课时,我请两名学生到讲台上为大家表演。表演之后,老师应当及时给予学生鼓励和表扬,这样不但会使得表演者更加自豪、更加喜欢表演,而且班级的其他学生也会产生兴趣,进而提高了参与英语小表演的热情,学生掌握英语知识的能力和实际运用能力更强了。
(二)调动学生对英语语言输出的兴趣
教师可以利用课后时间给学生布置形式丰富的输出活动,以提高学生的作业效果,丰富作业形式,同时对学生的创造力进行培养。教师可以为学生安排“一周小日记”,让学生根据本周所学到的课文、句子,结合本周所发生事情写一篇小日记,日记内容不限长短,三四句话也可以。这种生活小报告式的作业形式比较注重培养学生语言的交际以及应用能力,而且学生选材自由,写作内容都来源于生活,可以提高学生对英语的实际应用能力。例如,在学校举行运动会时,学生就在小日记中加以描述。教师在每周收到小日记后,都及时、详细看,并对其中所出现的语病等问题进行修改,最后写上评语和鼓励的话语。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写电影、短片的观后感,比如说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一段《开学第一课》的视频,然后让学生在课下写观后感。
除此之外,老师还可以让学生利用电脑或者是手机录下自己朗读的声音,每周总结一次,作为自己的“成长记录”,然后发到老师专门的邮箱。最后由老师组织在每个月的固定时间进行评比。
(三)及时反馈学生的语言输出结果
老师不仅要支持学生的语言输出,及时给予其鼓励和表扬,还需要适当地进行反馈和评价。比如说在讲解牛津小学英语6B unit 1 中的“形容词比较级”时,在教授了各种变化规则后,由于单音节词要在最后一个字母的末尾加-er 或者是-est 这点是最开始讲的,学生印象比较深刻,一些学生在写nice 或者是big 这个词的比较级以及最高级时,就容易写成niceer、niceest或者是biger、bigest,这样的错误可能是由于学生没有好好听课或者是没有记住等原因造成的,说明学生所掌握的英语实际程度还是和英语本身存在和一定的差距,所以老师应当针对具体问题,使用恰当的方法及时给予纠正,比如说抽时间再将知识讲一遍,或者是对学生单独辅导等等。
除此之外,学生在语言输出的过程中也会有所发现,英语的语序跟中文的不相同,老师要及时讲解英语语序和中文语序的相同和不同,以培养学生使用英语思考的习惯。
语言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能够运用语言。教学中的输出活动应考虑到小学生的爱好、兴趣、习惯、能力、策略等因素,材料应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具有直观性和趣味性,这样能够促使学生把学过的知识灵活运用并使之系统化。重视语言输出的作用并以多种方式提高输出的效果,强化语言输入,加强多样化练习性的输出和交际性输出,提高学生在语言表达中语法的准确度,提高教学效果,增强学生自信心,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语言输出理论 篇4
1.1 语言输出理论的内容
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和中期, 比较盛行的两大语言教育理论为信息加工理论和浸入式教学理论。当时, 二语习得研究者Merrill Swain对加拿大的法语浸入式教学进行了研究, 但结果却出乎她的意料。与绝大多数人信奉的语言输入理论所倡导的内容不同, 实际的语言习得并非仅由输入, 即听、看、学决定, 语言的输出 (说, 写) 也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但在当时, Krashen的语言输入理论十分深入人心, 绝大多数语言教授者和学习者都将其奉为第一语言教学理论, 将输入的作用无限夸大。Swain曾在1995年进行过一次调查, 加拿大法语课堂上教师讲多听少, 而学生几乎都只在听, 大部分时间都用来记笔记。Swain在承认Krashen的语言输入理论的同时, 提出了语言输出理论, 这一新理论针对语言输入理论的不足进行了补充, 强调了语言输出的重要性, 并指出如果语言学习者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只有输入而没有输出的话, 其头脑中所承载的理论知识无法灵活使用, 对实际的语言应用不利。
关于Krashen的语言输入理论和Merrill Swain的语言输出理论, 我们可以进行对比和分析。学习者在语言输出时可以不断审视自我, 从而做到语言能力的真正提升。
1.2 口语能力
口语能力指的是一个语言学习者在进行语言输出时所体现出的语音语调、语法、词汇广度、连贯性、灵活性、适切性等多方面表现的综合水平, 是一种较为复杂的能力。我们还可以将口语能力理解为一个语言输出者能够把自身掌握的语言知识应用于实践的程度。
1.3 语言输出理论与口语能力的关系
一个人的口语能力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从其学习过程来看, 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环境与硬件设施、学生的学习能动性以及学习经历等都会对学习结果———这里我们只研究口语能力———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 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学习经历与语言输出理论均有关联。以下阐述了语言输出对语言学习或习得产生的功能或作用。
第一, 注意/触发功能。当一名学习者试图进行语言输出时, 他会更加关注语言的正确性或可理解性, 此时学习者会凭借自身思考意识到自己的目标语输出能力的不足, 或者对这门语言本身知识掌握的不足。
第二, 假设验证功能。从学习者的角度来讲, 他会将一次目标语输出看作“试运行”, 即尝试着用尽量恰当的词句表达自己的想法, 这也就是他在思考“如何表达”这一过程当中对自我语言能力的假设验证。同时, 输出的语言也可为教师对其验证提供直接材料, 并为后续修正或提高提供有效信息。
第三, 元语言功能或反馈功能。这一功能所指的是用语言来思考自己或他人输出的语言, 从而提高语言应用能力, 即学习者将“说”看作一种工具, 将这种工具通过思考的方式内化为自身的认知体系的一部分, 从而提升自身的独立认知能力。
2 研究意义
长期以来, 我国外语学习者——主要是广大学生的外语口语能力一直为人所诟病, 会做题不会说, 成绩很高但在实际应用中却表现欠佳, 说出的句子往往母语痕迹过重, 造成交流困难, 常常被戏称为“哑巴英语”。我国学生花在外语方面的时间并不少, 很多学生甚至不惜花费几倍于其他科目的时间专门学习外语, 但真正与外国人交流起来, 却难免张口结舌, 或者词不达意。作为交流的工具, 语言最重要的作用就是直接表达思想。因此, 切实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绝对不可忽视。我们可以从语言输出理论的实际应用入手, 与语言输入理论相比, 语言输出理论较新, 实践时间较短, 应用方法还不够成熟, 因此更需要我们对其多加研究, 从而将它的作用真正发挥出来。
3 如何切实提高学生口语能力
3.1 课堂教学方法的调整
教师在进行外语教学时, 应适度增加学生的语言输出机会和时间, 突破“教师讲, 学生听”的僵化模式。虽然我们不可否认考试的重要性, 但若能摒弃古老的“填鸭式教学法”, 给教学模式增加一些变化, 学生的状态也会有所改变, 其中包括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 自我检验与教师检验的增加, 合作式学习氛围的营造, 减轻学生学习压力等方面。
3.2 鼓励学生多做口语练习
学生大部分年龄较小, 除大学生外几乎都是未成年人, 他们的自我行为能力有限, 面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应适当加以引导, 提出新方法、新要求, 设计新活动, 鼓励学生多做口语练习, 例如短剧表演, 学生互评, 英语角等。这些活动应是非强迫性质的, 但教师可以对主动发言、参与的学生进行表扬和奖励, 以起到鼓励所有学生参与练习的作用。在此过程中, 教师应注意反馈方式, 避免强硬批评, 防止学生产生负面情绪, 在鼓励的同时指出其口语表达方面的错误, 给出提高方法, 做到真正有效地帮助学生提高口语水平。
4 结语
语言输出理论与口语能力的提高有密切的关联, 教师在外语教学过程中应注意这一理论的实际应用。教学方法的改变会带来学习效果的改变, 最终达到切实加强学生口语能力的效果。
摘要:影响语言学习者口语能力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其中语言输出理论的重要性不可忽视。从语言输出理论的内容及其与口语能力关系的角度出发, 阐述了我国学生口语能力的现状, 探讨了切实提高我国学生外语口语能力的方法, 并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语言输出理论,语言输入理论,口语能力
参考文献
[1]Krashen, S.Principles and Practice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Oxford:Pergamon, 1982.
[2]束定芳.现代外语教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1.
[3]刘颖.基于输入输出理论的英语口语教学模式的探索性研究[D].湖北大学, 2012.
[4]陈慧.输入输出理论对英语口语教学的启示[J].职教探索与研究, 2009, (Z1) :48-49.
从认知心理学角度看语言输出过程 篇5
从认知心理学角度看语言输出过程
长久以来, 我们都是从语言学和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去理解、研究第二语言习得的各种问题,语言学研究成果一直是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和第二语言教学的基础,受其影响,语言结构知识(即语法知识)被认为是二语学习过程(包括听、说、读、写)中最基本的环节.但近年来,一些人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研究第二语言习得过程,发现在口语交际的过程中,无论是本族语者还是第二语言习得者的大脑语言加工机制都更多地依赖于词汇化的句项而不是语法规则知识.本文是在作者设计执行的一个调查的.基础上,通过考察大学英语专业二年级学生英语故事复述过程,以了解在我国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中,语言结构知识起多大的作用,习惯表达起多大的作用,语言加工机制是基于语法规则还是基于对固定用词格式的记忆.
作 者:王改燕 Wang Gaiyan 作者单位:西安外国语学院,英文学院,陕西,西安,710061刊 名:外语教学 PKU CSSCI英文刊名: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年,卷(期):26(2)分类号:H030关键词:语言加工机制 语法规则 词汇记忆
输出理论与英语演讲教学 篇6
在二语习得研究领域有两个重大问题,即语言的输入和输出。一般情况下,学习者通过获取语言知识的渠道习得语言。通过语言输出,人们能够知道和掌握语言学习者是怎么样习得语言,语言的水平是什么情况。20世纪80年代,语言学家Krashen提出了“输入假设”理论。“输入假设”理论认为语言学习只能通过大量的可理解性输入习得语言。然而,很多语言学家都认为只有语言输入这一种方式对语言习得是不完善的,也不够充分。到1985年,加拿大语言学家Swain 在对加拿大国内部分学校法语沉浸式教学研究和调查的基础上指出语言输出对学习者二语习得有重大意义。一当面,语言输出可以促进语言学习者注意到自身语言的缺陷。另一方面,语言输出可以促进语言学习者在改正语言问题的时候也提高了自身语言水平,最终达到本族语和目标语之间流利输出的程度。
二、英语演讲教学
近些年来,演讲课(public speaking)在是欧洲和美国的许多大学的语文系和外国语专业所必修的课程之一。同时,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社会对英语能力特别是英语口语能力强的人才的需求是在不断增加的。因此,为了解决我国多数学生存在“哑巴英语”的问题,我国大部分院校都开设了英语演讲课程,这对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都是具有重大促进作用的。
一般而言,英语演讲课开设有三个目标。第一是通过英语演讲课程锻炼和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即学生能够把分句连成段落和完整表达意思的能力,这是在学生口语课基础上的不断提高和对语言表达能力的巩固。第二,英语演讲课程的开设也注重提高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思辨的能力。当前,很多英语专业的学生重视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而没有多语言逻辑和思维能力的培养给予足够重视,英语演讲课程的开设就是为了提高学生在语言习得过程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第三,演讲是人们之间进行交际的重要手段和方法之一,这就必须培养学生懂得如何运用交际活动中所需要的各种各样的交际技能。总之,在英语演讲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在各方面的技能,引导学生在英语演讲课堂上发挥主观能动性,促进语言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即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
三、语言输出理论指导下的英语演讲教学
(一)英语演讲课要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注重学生的语言输出。
英语演讲课是对语言的实践课,这就意味着教师在言语演讲课堂上的主要功能就是给学生传授一些基本的语言技能,同时,教师要组织和引导学生进行活动,将大部分的实践都留给学生进行练习,即进行语言输出,这就是说英语演讲课堂要以学生为课堂的中心。老师在传授给学生基本的英语演讲技能之后,就可以组织一些活动或者设计一些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英语演讲题目,让学生进行练习。比如,Michael Jackson是世界著名的singer star,也是学生们比较喜欢的人物,老师就可以让学生根据Michael Jackson的life experience or masterpiece 进行演讲。这不仅能吸引学生兴趣,促进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提高,还能使学生在彼此交流中了解更多的英美国家文化,促进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高。
(二)引导学生张口说,即席英语演讲。
语言输出理论注重的是语言输入和输出的双向过程,這就要求教师在英语演讲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的传授,即语言输入,还要注意引导学生张口说,特别注意锻炼学生即席演讲的能力。毫无疑问,即席演讲对演讲者的语言表达能力,心理素质和组织能力是有极高的要求的,这也是考察语言学习者语言输出水平的重要手段之一。对于即席演讲,教师可以在课前准备一定的题目,在课堂上让通过抽签进行即席演讲。比如,教师可以选择一些hot topics,或者选择一些celebrities设计相关题目,让学生稍微准备或不准备就进行演讲,这对提高学生临场发挥和随机应变的能力有很大帮助。
(三)组织相关活动,引导学生进行英语辩论演讲。
英语论辩演讲是命题演讲,是对即席演讲的综合运用,这也是考察学生学习效果和综合能力的主要途径之一。辩论演讲的过程中,老师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组,然后教师拟定一个富有争议性的题目,老师可以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让学生收集相关素材,做一定的准备。同时,教师可以担任主席的角色,每个小组都设一,二,三辩及自由发言人,这样在辩论演讲的过程中每个同学都能得到发言的机会,每个人的口语表达能力和逻辑思辨能力都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
四、结语
英语演讲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但是当前我国英语演讲教学过程中存在“重语言输入,轻语言输出”的现象,这中情况不利于学生语言习得方面综合能力的提高。因此,在英语演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在输出理论指导下进行英语演讲教学,切实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和运用英语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参考文献:
[1]王银屏,孙昂.英语演讲课刍议[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0,(09).
[2]彭新竹,输出理论在外域教学的应用[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6,(12).
[3]卢颖,浅谈输出理论与英语口语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2007,(07).
[4]韩莉,语言输出理论指导下的大学英语听说课堂教学[J].科技资讯,2009,(12).(编辑王影)
语言输出理论 篇7
关键词:大学英语阅读教学,语言输出假设理论,教学原则,输出方式
1. 引言
长期以来,高职高专院校学生英语交际能力低下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学生虽然具备一定的词汇量和语法知识,但是英语表达不流畅、不准确是普遍现象。其根本原因在于理解与输出是不同的过程,输出更积极、复杂,也更困难。目前很多高职英语教师过于注重语言输入的作用,忽略了语言输出的功能,导致学生外语学习的主要目的———交际能力得不到提高。笔者基于语言输出假设理论,探讨英语阅读教学的原则及可行有效的语言输出方式。
2. 基于语言输出假设理论的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的理论基础及原则
2.1 基于语言输出假设理论的阅读教学的理论基础。
美国心理语言学家Krashen (1985)认为,语言输入先于语言输出,听话从本质上说是输入信息,听话活动的过程是接受和解码的过程;说话属于输出信息,说话活动的过程是编码和传送的过程。Swain (1985)针对Krashen的语言输入假设提出了语言输出假设理论。该假设理论认为单纯的语言输入对语言习得是不充分的,学习者要达到对第二语言准确流利地使用,还需要语言输出。可理解的语言输出经过学习者内部机制处理后,并不能完全内化为学习者的语言能力;只有当学习者收到推动输出语言后,才完成了学习的全过程,才能使自己的二语水平获得提高。语言学习者正是在语言输出的过程中不断接近目标语的。
2.2 基于语言输出假设理论的阅读教学的原则。
英语阅读教学是一个信息大量输入并通过大量输出强化输入的过程,是学生的记忆、概括、分析和理解等诸多能力的集成体(卢仁顺,2002)。所以,在进行语言大量输入的基础上,应开展说、写、译的操练活动,加大输出的比例,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在进行英语阅读教学设计时,我们应该遵循三个原则。
2.2.1 注重技能传授的原则
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不仅仅是寻找某个问题的正确答案,更是通过阅读,让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与技巧,提高阅读理解力,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这样,在今后的阅读过程中,如遇到同样题材、体裁的文章,他们就会懂得如何理解和分析。
2.2.2 突出教学重点的原则
无论是什么课程,在教学中都应突出重点。在一篇阅读课文中,重点理解与非重点理解虽是两种不同性质的理解,但它们之间往往是相关的,是相对而言的。如何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这要依据授课内容与要求而定。因此,在教学设计时,我们要充分考虑到课文的题材与体裁,课文的语言难易度,课文的长短等因素,充分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精讲多练,使学生更有效地把握重点需理解的内容。
2.2.3 注重激发学习兴趣的原则
千篇一律的东西或方式不易引起人们的注意,不会激发人们的兴趣。笔者在多年的教学中发现,以单一的教学模式授课,学生往往流露出不耐烦的情绪。特别是教师声音平缓,教室空气不流通时,学生易犯困,从而影响他们的阅读理解。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注意改变授课方式,引起学生的注意,并结合课文的需要进行灵活的课堂设计,使整个教学过程高潮迭起,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3. 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可行有效的输出方式
输出的手段主要是说和写。语言的输出是对输入的反馈和验证、巩固和强化,能激发更多、更有效的输入(王初明,2003)。Harmer (1983)认为从输入到输出的过程中,活动是贯穿始终的主线。教师通过设计形式多样的活动激起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积极参与其中,逐步培养他们学习的自主能动性。笔者总结了自己在泛读课内外所尝试的具体操作办法,与大家共勉。
3.1 阅读前的导入(1eading—in)是关键的一节。
准备活动形式有多种,如几张图片、一个幽默小故事、一首小诗、小讨论、小辩论,甚至是几个小问题,等等,只要主题与阅读内容相关,做得好,就能达到显著的效果,既能唤起学生对阅读材料的兴趣,又能活跃阅读前的课堂氛围。比如读一份“菜单”之前,让学生做brain storming,脑中快速闪现各种肉、菜、蛋、奶、酒、水等名称,相互补充,扩大词汇量;或是利用多媒体给出各种食物图片,如hotdog, beefsteak, hamburger, sand-wich, pork, chop, cocktail, pancake, asparagus, pumpkin,等等,让学生猜出它们的英文单词。只要教师勤动脑、多搜索,就可以找到更多更好的方式方法。
3.2 如果文章较长,就可分割成几部分,师生边读边分析讨论。
教师可以就课文理解提出讨论问题,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分析推理,得出结论或寻找解决办法;或是学生首先就文章的篇章结构做分析讨论,找出language markers.transitionasentences or paragraphs, topic sentences and thesis statement,然后进行总结,分析文章是如何开展、如何说理、用了哪些论据来论证的。由于学生的层次不同,教师可以尝试让学生采取相互问答的方式理解课文,让学生就词句层或篇章理解提问,这样相互问答、相互纠正补充,最终理解通篇。教师在课堂活动中应充当“director”,“facilitator”或“organizer”的角色,让学生在阅读理解的过程中多思考、多参与、多锻炼。
3.3 读后总结阶段。
教师应采用两种形式:(1)列出所读文章的关键词5~10个(数量不宜过多),让学生利用这些关键词对文章内容进行总结复述;或利用所学词、词组5~10个编组新的故事或段落,从而既练习所学词汇,又培养总结陈述能力。(2)就所读文章的主题进行深入讨论,或联系中国的现状进行对比分析;或分析文章的写作目的和文章所抨击讽刺的社会问题;或剖析人物的心理和行为,等等,培养学生的阅读分析推理能力,并触发学生对社会文化和世界问题更多的关注、更多的思考。
3.4 利用报纸杂志。
教师不妨尝试带几十本各类英文杂志和报纸,让学生自行挑选阅读内容,实行兴趣阅读法,然后各小组成员互相交流,口头汇报所读内容。此外,每个学生可挑选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课下查找收集相关资料,依次在以后的泛读课前三分钟进行口头汇报,分享自己的调查学习结果。
4. 结语
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除了必要的可理解性输入外,课内外教学必须提供学习者真正利用语言进行交流的机会,这样才有可能使学生达到流利的类似母语者的水平。阅读教学中慎选阅读材料,学生根据自己的水平循序渐进地进行可理解性输入,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掌握的话题词汇围绕社会热点话题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交流,有利于解决长期以来学生综合英语能力低下的突出问题。只有优化英语教学模式,才可以还课堂教学以本来面目,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现在,先进的网络和发达的多媒体为教学提供了便捷的教学途径和丰富的教学资源。如何充分利用各种资源,结合切实可行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是值得探讨的教学问题,更是优化大学英语阅读教学模式的关键。
参考文献
[1]Hamer J.The Practice of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M].London:Longman, 1983.
[2]Krashen, S.The input Hypothesis:Issues and Implications[M].Harlow:Longman, 1985.
[3]Swain, M.Communicative Competence:Some Roles of Comprehensible Input and Comprehensible Output in Its Develop-ment[A].In Gass S, Madden C (eds.) Input in Second LanguageAcquisition[C].Rrowley, M:Newbury House, 1985.
[4]卢仁顺.“输出假设”研究对我国英语教学的其实[J].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2 (4) .
语言输出理论 篇8
一、“输入假设理论”与“输出假设理论”
长期以来,中西方的语言学界一直在探讨和研究语言的学习,并形成了“输入假设”(Input Hypothesis)和输出假设(Outpu Hypothesis)两种理论。
(一)“输入假设理论”
美国教授Krashen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提出了著名的第二语言习得理论,该理论认为通过接收大量“可理解性输入”来习得语言。通俗言之,即是强调大量的“读”与“听”是语言习得的唯一途径与不二法门。杨淑梅(2003)也主张通过培养学生自主性,实现语言学习从输入到输出的转化。
具体而言,输出教学对于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的意义体现在如下几方面。
(一)从学生方面而言———“促学”
通过输出性教学———“说”和“写”的训练,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培养他们勤思考、善表达的意识。语言学习是以交流为目的的,输出教学强调提高语用能力,并能够从课堂延伸到课外,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实现语言的“工具”功能。
(二)从教师方面而言———“促教”
语言学习从输入到输出的转化,意味着对教师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善于成为教学活动的导演,要能够提取和调动学生的知识储备,积极引导学生的对外语言输出,真正实现语言学习从输入到吸收,再提炼到输出的转化。
(三)从提高教学质量方面而言———“促评”
另外,在教学质量评估方面,输出教学强调在语言的交际和应用过程中,接受实际标准的检测,很好地弥补了传统测试体系不能全面反映教学各环节的缺陷,对提高教学质量有着重大意义。
三、语言输出理论在大学英语教学实践中的运用
根据Swain语言输出理论,语言能力的提高与灵活运用,关键在于“输出”。“输出”的运用应包含两个方面: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
(一)口头表达运用建议
1. 课堂问答。
即通过师生“问”与“答”的交互,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课堂问答主要应围绕课文内容进行,可分为内容性问题和扩展性问题,内容性问题主要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概括,扩展性问题主要是对相关内容的评论,学生可以回答问题,也可以提出问题。
2. 复述故事。
复述故事同样是以课文内容为中心,学生在听或读过一篇文章之后进行自由复述,教师则提供适当的指导,如给出提纲、关键词等。
3. 话题讨论。
即通过与课文相关话题,组织学生自由地发表意见和评论,或者是小组讨论,这是培养学生语篇能力训练的一种很好的方式。
4. 主题演讲。
主题演讲可在课前几分钟进行,教师应对学生的演讲进行点评和纠错,包括语音语调和语用能力等。
5. 课堂辩论和短剧表演。
课堂辩论和短剧表演是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活跃课堂气氛的很好的形式。
教师通过这些途径,激发学生“说”的兴趣,增强他们“说”的信心,训练他们“说”的能力,以求达到用英语准确流利地表达思想感情的目的。
(二)书面表达运用建议
书面表达重点是要达到让学生能写、会写的目的。我国学者王初明(2005)提出“写长法”写作教学改革,充分体现了输出假设理论对大学英语教学的指导作用。
1. 加强阅读教学。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通过阅读,学生可以扩充词汇量,扩大知识面,增强语感,从而为写作打下良好的语言基础。阅读教学的关键在于阅读素材的选取。
2. 加强语言基本知识教学。
语言基本知识包括词汇、句子及语法。抓好这些语言的基础训练,让学生掌握足够的词汇、习惯用语,能写出语法正确且符合英语表达习惯的句子,这是以书面形式充分表达思想的前提。
3. 加强对西方写作思维模式的教学。
由于不同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的影响,中西方思维模式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英语族人的思维模式一般是线性的,其写作特点是,开宗明义第一句话往往概括主题思想,然后再引出具体事例或对其进行发展。这种不同的思维模式对写作的布局谋篇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3)
参考文献
[1]Krashen, S.The Input Hypothesis:Issues and Implica-tions.London:Longman Group Limited, 1985:65-78.
[2]Swain, M.The Output Hypothesis:Just Speaking and Writ-ing Aren’t Enough.The Canadian Modern Language Review, 1993, (50) :158-164.
[3]杨淑梅.调动学生自主性是加快输入到输出过程的关键.外语教学, 2003, 2.
[4]赵小沛.Swain的输出假设及其对我国外语教学的启示.安徽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学版) , 2003, (4) .
[5]王初明.外语“写长法”.中国外语, 2005, 1.
语言输出理论 篇9
1. 语言输出
在语言学习和掌握的过程中,学习者通过接触目的语材料,获得输入。然后将所得信息与记忆中的语言模块和已有的知识相匹配、重组、理解,最后形成语言的表达,这就是语言的输出。语言输出训练的加强包括口头输出训练和笔头输出训练的加强。口头输出主要是指日常谈话、正规演讲和口译,而笔头输出训练主要指写作和笔译。就课堂教学而言,口头输出训练可以通过课堂提问、话题讨论、短剧表演等途径来实现,而笔头输出则主要是与阅读同步的写作练习。
2.“生活化”的语言输出的重要性
只有在生活中运用、交流、表达,才是一种活的语言。如果缺少真实的生活实践,缺少不断的实际运用,学生在书本上和课堂上所学到的语言就不仅抽象、枯燥、不容易掌握,而且极容易因为缺少运用而使已经掌握的语言知识逐渐变得生疏。对于教师来说,应该做到的是让学生在使用英语中学习英语,让英语成为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工具而不是累赘。那么,如何使高职英语教学“生活化”,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把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有机结合起来,真正实现语言教学走向生活,在生活中学,为生活而用呢?笔者对加强高职学生“生活化”的语言输出的有效途径做了以下尝试。
3. 加强“生活化”的语言输出的途径
3.1 阅读教学“生活化”,利用生活媒体让学生在生活中学英语、用英语。
为了增加学生的泛读量、扩大知识面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以往老师都会推荐学生阅读诸如“China Daily”、《英语沙龙》等英文报刊。多年来,笔者发现,这些报刊内容繁多,学生很难对内容做出筛选,而且文章篇幅较长,生词较多,学生不但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去阅读,并且阅读的效率非常低,最终导致学生失去对英语阅读的兴趣。随着科技的进步,生活质量的提高,“China Daily”手机报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学习英语的好平台。“China Daily”手机报可以说是一份浓缩的报纸,以新闻为主,通常包括weather, top news, hot words, language tips, laughter等内容,内容除了涉及政治、经济、体育、文化、生活各方面外,还具有较强的生活气息和趣味性,最重要的是语言简练,符合高职学生的特点和水平。现在几乎每个大学生都拥有手机,所以笔者建议学生通过学习“China Daily”手机报来扩大知识面和提高阅读能力。学生可以真正做到以英语作为工具了解到日常生活中我们关心的新闻事件,真切体会到“学以致用”的成就感和乐趣。同时,又能学习到更多的英语知识:日常新闻常用词汇、新闻的语言特点以及英语语言背景和文化等。以往学生通常要到图书馆报刊阅览室或者到电子阅览室通过上网才能阅读到英语报刊,时间和地点都很受限制。现在学生是用自己的手机来学习,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自然就被调动起来。在课堂上笔者是这样操作的:每次课前利用10分钟和学生交流前一天的手机报学习。学生或者分享自己感兴趣的新闻,或者分享自己新学到的词汇或俚语,或者分享一个小笑话。实践中,笔者发现,每个学生每天看报的重点都不一样,对自己感兴趣的新闻话题,学生不但理解了手机报里简单的新闻描述,他们还会主动去阅读更多相关的细节,在课堂上和其他同学一起分享。对于自己感兴趣的新词汇或俚语,学生会尝试造句以做到“学以致用”。当然,分享笑话的同学给课堂增添了不少的生气。这样可以引导学生达到阅读和口语练习相结合的目的,学生可以体验输出的成就感,这种成就感能极大地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也增强了他们学习的信心。
3.2 口语教学“生活化”,让学生真切体验“生活化”的语言输出。
教材是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亦是教学之本。真实反映生活的题材内容能使学生们在学习、活动过程中感受亲切、自然、快乐。这就要求我们从生活中挖掘更多的学习内容,让学生体验生活,在生活中学习。以高职高专英语精品教材《希望英语》为例,笔者根据每个单元学习的内容创造性地给学生设计了不同的任务,努力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氛围。以教材Unit 2为例,它的中心话题是家庭生活,笔者受热播电视情景剧《家有儿女》的启发,按照班级人数把全班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4—6人,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模拟电视情景剧进行角色扮演,表现家庭生活的方方面面。由于学生们或多或少都曾有过与剧中相同或类似的经历,共鸣强烈,非常喜欢这部剧,所以参与这个活动的积极性也特别高。他们结合自己的实际加以创新,表演了一出出令人捧腹大笑之余又具有深刻教育意义的家庭好戏。这个活动把英语教学内容拓展到生活中,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去学习活生生的语言,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和兴趣,更让学生体会到自然、真实的语言交际,体验了“生活化”的语言输出。
3.3 听力教学“生活化”,紧跟时代步伐,注重听与说、写、译等能力的结合。
长期以来,笔者发现,生活中许多学生虽然英语学习积极性不高,但是都非常喜欢听英文歌曲和看英文电影。著名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任何兴趣,而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可见兴趣是学习的动力。高职学生对英语的学习相对被动,积极性也相对较低。传统的学习方法让他们认为英语是一门枯燥的学科,所学的范围也只是停留在书本上有限的词句。笔者想,何不利用学生对英文歌曲、英文原版电影的兴趣进行英语听力教学呢?利用英文歌曲和英文电影进行教学可以突破教材的局限性,使学生摆脱单调的书本知识,在生动、丰富、愉悦的气氛中学习。多年来,许多教师也利用一些经典的英文歌曲或英文电影来进行辅助教学,但是教学形式单一,加之经典题材都不够新颖,不能紧跟时代步伐,教学效果不理想,所以笔者认为,利用英文歌曲和英文电影辅助教学要贴近时代,贴近生活,给学生带来新鲜感。2008年是我们的奥运年,世界瞩目,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主题曲“You and Me”就是一个极具时代气息的教学素材。笔者首先进行传统的“听歌填词”练听力,然后“朗读学唱”练语音,接着是“理解翻译”。英文歌曲形似诗歌,当中有些句子跟课本强调的语法知识是不一致的,如这首歌当中的“travel dream a thousand miles meeting in Beijing”就是一个例子。笔者就要求学生把歌词按照正规句法结构把句子进行改写并翻译成中文,既巩固了语法知识又锻炼了翻译能力。最后把“歌词拓展”作为作业,要求学生根据对奥运会的内涵的理解和老师的提示问题如“Why it is said‘we are family’?”“What does the‘dream’refer to?”“What are we going to do in Beijing?”等,把这几句简单的歌词加以拓展并写成一篇小短文。这样一来,一首英文歌就实现了听、说、写、译能力的训练。英文电影的选择也应具有时代感。2008年里,Kongfu Panda对学生来说是一部极具吸引力的电影,电影情节幽默、语言生动而简练。笔者在给学生欣赏该电影的同时,还引导学生记下一些经典的“生活化”的对白并模仿对白的语音、语调和语气,然后把对白翻译成中文,最后由学生自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对白片段进行模拟表演。以下是这部电影里出现的一些经典又实用的对白,语言简单,符合高职学生的水平。如:There are no accidents.(一切都不是偶然。);One meets its destiny on the road he takes to avoid it.(何必躲呢,躲不过的。);Yes, but no matter what you doThat seed will grow to be a peach tree.You may wish for an Apple or an orange.But you will get a peach. (是啊!不过无论你做了什么, 那个种子还是会长成桃树, 你可能想要苹果或桔子, 可你只能得到桃子。) ;You cannot leave, real warrior never quits. (你不能走, 真的武士决不会退却。) ;To make something special, you just have to believe it’s special. (认为它特别, 它就特别了。) 。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学习语言, 学生的兴趣被充分调动起来, 记忆也特别深刻, 当然也迫切希望能在生活中运用起来。学生参加英语角活动时, 在生活中主动和老师、同学用英语交流就不再那么被动, 而是成为了一件非常自然的事情。
4. 结语
语言来自生活,教会语言最好的方法是将语言还原于生活,把课本上规范的死的内容融于生活,营造真实的语言环境,加强学生对语言的感性认识,调动学生学习语言的自觉性,由“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让语言教学走向生活,在生活中学,为生活而用。
摘要:语言来源于生活, 又实践于生活。语言输出在语言习得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探讨了高职英语教学中加强学生语言输出的有效方式——“生活化”的语言输出。
关键词:高职英语教学,语言输出,有效方式,“生活化”,语言输出
参考文献
[1]Penny Ur.A course in Language Teaching:Practice and Theory.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6.
[2]Rod Ellis.Understanding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5.
[3]刘润清, 戴曼纯.中国高校外语教学改革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3.
[4]刘艳林.高职英语教学应走实用英语之路[J].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1999, (03) .
[5]宋金品.改革大学英语教学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J].重庆工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7, (08) .
语言输出理论 篇10
如何创设有效语言情境,笔者尝试从以下几方面思考。
一、情境创设的简洁性
所谓简洁性就是指教师基于文本知识与情境,用最简单的方式创设为教学服务的情境。小学英语一般采用的是牛津版教材,这套教材每个单元的知识点,都被编者置于丰富有趣的情境当中,每个单元的文本情境选择、编排、插图绘画都是经过很多专家多次论证与甄选的精品。而现实中,很多教师在创设课堂情境时,总喜欢丢弃文本,去挖空心思地创新创造,特别是过度的利用网络媒体,造成情境的过度堆砌。“复杂”的课堂不仅让文本情境浪费,也误导了学生的注意力,劳师低效。
二、情境创设的趣味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基于学生的生活认知经验,紧扣学生的好奇、好玩、善表现等特点,利用游戏、表演、竞猜等方式,设法激发学生参与和运用语言实践的兴趣,强化语言输入输出的频率。有位教师在教4A Unit 6Whose gloves?一课时,针对“Whose…is it?It’s…’s./Whose…are they?They’re…’s.”以及新句型“You look so funny.It’s too big/small/long/short.Try this one/pair one on”以Fashion Show为主线,串联整堂课。在Fashion Show中,配以节奏动感、明快的音乐,以学生的表演为主要呈现方式,小组合作,围绕本课的句型进行交际操练。
三、情境创设的可解读性
解读性就是学生对于教师所创设的情境的理解与诠释,能和教师的教学要求与期望达成共识。有效的情境创设能够调动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更好地为教学服务,反之则使得教学流程不顺畅。笔者在听课中遇到一位教师在教授Beijing opera的时候,教师通过PPT出示了一幅京剧脸谱的图片,教师本来的目的是期望通过这张脸谱的图片,导入Beijing opera这个新授知识,但是教师所创设的情境使学生产生误解,学生的认知没有高度的一致。其实可以出示Beijing opera的视频或是做一个面具戴在脸上,再加上几个动作,让学生去猜,简单直接,一目了然。
四、情境创设的思维性
思维性是指教师所创设的教学情境能够基于学生大脑的自主思考与主观感受。很多教师过度地依赖多媒体教学,动辄就是视频、光盘或是课件,然而我们在呈现大量图片与直观影像的同时,是否应该反思,这也许剥夺了学生的思考与感受的空间。一个简单的单词“apple”,通过图片呈现,只教会了学生认识图片上的一种苹果,然而基于我们想象中的“苹果”却千姿百态,甚至还能感受到苹果的清香!所以,以激发学生的自主思考与内心感受为主,辅以适度的多媒体等教学手段的运用,才能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与多彩的语言输出!
五、情境创设的隐藏性
课堂中的情境创设,教师容易去关注显性的可视语言实践环境,强化其语言的输入与输出。其实教师在演绎一堂英语课时,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多方位的交流、合作与互动,本身也是一种真实的、隐性的语言环境创设。
对于隐性的教学环境,教师要关注两点:一是教师的语言质量。教师的课堂用语、对学生的评价、语音语调、问题的深浅度、是否激发学生的心智以及语言运用能力等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语言输出的质量。二是教师语言的量。在上课时有的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后,急不可待地代替学生回答,不仅剥夺了学生的话语权,也是扼杀了学生的自主思考的能动性,正所谓不给自己留点退路,也不给学生留点出路。
语言输出理论 篇11
【关键词】语境 有效 创设
基于上述情况的发生,所以在课堂上我们有必要生成一种合理的语言环境,让学生有空间去激发他的语言量的输出。下面以我所教授的译林小学英语6上Unit5 Signs为例来谈我的一些观点。
一、课例背景
本课选自译林版小学英语(三年级起点)六上Unit5 Signs。通过Mike,Helen,和Tim在逛购物中心的时候看到了很多公共标识,三人互相提醒,避免了危险,阻止了不当行为进行的一系列对话。
二、教学过程分析及论述
通过Free talk谈论今天是10月几号,并询问在这个月份中我们度过了哪个节日(国庆节);你在国庆节时去了哪些地方等这些跟自身实际相关的问题引出图片“shopping centre、restaurant”两个本节课的疑难词汇,并通过以旧带新的音标教学方法来教授这两个单词。由于课时安排在国庆节后上,学生或多或少在这期间进行了一些外出,因此在一开始就给了学生有话可说的语境,考虑到这两个场所也是经常去的地方,所以学生会有一种想表达的欲望产生。
在表达中通过ppt播放一些经常去的场所图片,再通过PPT的播放展示自己或看到别人会发生的一些不文明的行为。由于这些现象真实地发生在自己的身边,所以能立马带动文本里一些标志类专有名词的学习。再通过张贴课文里的“标志”和引导学生回顾“八礼”“四仪”让学生做文明的小公民和学习课文标题signs。学生似乎在阐述自我的一些情况中就不知不觉中已经完成了预设的学习目标。
在进入文本的开始我设计了一项“跳读”的任务去找出主人公一共去了哪些地方,但由于课文给的只是单个的图片,没有动画的场景,缺乏真实的语言环境。因此我通过自己设计了主人公走入各个场景的动画来活化了图片。学生也能根据他们所走的路线清晰地进行分析和深入挖掘文本。
在分析“No Littering”这个场景时,我设计了如下的填空:Mike and Tim want . Tim sees a . He (不认识)the sign for the second time(第二次)。So he asks“ ?” Mike knows the sign. It means . We call(称作) it .可是文本的内容却只有几句对话,因此我把情景追加到了学生的自己身上,通过在PPT上呈现他们的照片,让他们设身处地进行实际走过场,然后追问If you were in a juice shop, what do you want to drink? Do they want the same thing?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再去通读文本,就能很顺利地把仅有的几句话像扇子一样展开并完成相应的练习。
在下一个场景中我主要处理词组“take… into…”的理解,由于take的意思比较广泛,而且运用到具体的词组中它又能翻译成各种不同的意思。如果就直白地把其中文解释给学生的话就形不成一种深刻的记忆。所以我做了如下改变:我还是通过PPT 动画展示走路动向:Look, they want to go to the bookshop and everyone has some juice in hands.(用动画圈出手里的饮料) Guess, can they take the juice into the shop?(设计把饮料从手里移动到店里的动画)用ppt展示把一样东西带入一个地方,并在学生稍微理解后呈现中文。
在处理最后一个场景,也就是我们生活中经常碰到的在饭店里有人抽烟的情形。我没有急于直接呈现课文的图片。一开始只是出现了一张比较豪华的餐厅图片,让学生也觉得眼前一亮,但我马上用动画的形式加进去了一些人在吞云吐雾的想象,让学生试图对他们说点什么。由于前面的环节已经大量操练了句型,所以在真实的情景下学生很容易脱口而出。至于smoke这个单词,我直接给了他们,让他们在已学音标知识的积累下自然拼读。我更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丰富这段会话,让他们的语言输出的量更加大。
作为巩固环节最主要的目的是检测学生的语言习得的反馈,因此我设计了让学生自由选择一个他们刚才走过的场景进行会话。此环节的目的在于学生能在前面环节操练的基础上进行自主性的输出,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同时也映衬“八礼、四仪”。最后再次出示各种生活中的公共标志,让学生在生活中要做一个文明之人。学生通过在特定的情境下进行语言知识点的输出进行会话,从而提高自己的语用能力。
三、总结
由于是纸质文本的呈现,在整个授课过程中图片是见到的最直观的画面,但它又缺乏语境的深入,所以在整个课程中我通过自己制作的PPT动画来创设各种情境,学生的语言被各种场景所有效地激发了出来,达到了我预设的课程目标。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也发现孩子对于动画要比单纯的图片要感兴趣得多,所以我们要善于利用孩子们的兴趣点去激发他们的知识潜能的出现。通过设计各种各样的ppt创设不一样的语境,再从语境中通过教师的语言引导来充分激发他们说的欲望。
参考文献:
[1]孟令伟.浅谈如何创建小学英语高效课堂[J].才智.2016(03).
语言输出理论 篇12
英语教学是我国大学英语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语言的输入与输出问题也一直受到社会各界尤其是学界的重视。然而,从实际情况来看,这一问题并未得到中国高校的高度重视,其中普遍存在的一个现象是语言输入大于语言输出。各高校多采用的是教师讲授学生被动听课的教学模式,以致于学生很少有机会参与,从而导致了学生语言输入(如阅读)的技能强于语言输出(如听力)的后果,即我们经常所说的“高分低能,哑巴英语”的问题。因此,如何改革英语教学,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从语言输入与语言输出两个角度探讨我国大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办法。
二、语言输入与输出假设
美国语言学家S.D.Krashen在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了著名的二语习得模式———监察模式,他认为这一模式包括五大假说:习得与学习假说,自然顺序假说,监控假说,输入假说,情感过滤假说。Krashen对这五大假说进行了分析,认为输入假说尤为重要,用公式表示即“i+1”,“i”表示当前学习者的语言水平,“1”则是高于目前语言水平的假设。Krashen认为,语言输入是语言习得的必备条件,认为语言输入具有四大特点:可理解性、趣味性、相关性和量的充足性。
加拿大第二语言教育专家Swain针对Krashen的“语言输入假说”提出了“语言输出假说”。她在赞同语言输入重要性的同时,强调了输出对语言习得也很重要,其重要性表现在:(1)能使语言流畅;(2)可以验证有关目标语的结构和意义假设;(3)能够唤醒学习者的意识。
三、大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 输入与输出不平衡。
长期以来,大学英语教学总的来说采取的是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教学方法,以完成教学任务为目标,而这样的教学方式割裂了输入与输出的关系,使得学生只拥有大量的语言知识,却缺少实际操作的技能。他们中有很多人在毕业时已经通过了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甚至是研究生考试,但在与外国友人或者外籍专家学者的交流上存在了很大的语言障碍。因而,输入与输出的失衡是当前大学英语教学中普遍存在且尤为严重的问题之一。
2. 语言输入内容与输出要求难以一致。
受传统教学方法影响,英语教学依然采用的是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模式,学校开设的英语课程主要是精读和听力。精读课上,老师主要将课本上的知识(多为单词和语法)传授给学生,语言输入占课堂的大部分时间,提供给学生的也多为规范的书面语素材。听力课上则以学生的听为主,而听力教材的语言输入量少,语速过慢,取材范围小,地道真实的听力素材没有,与现实生活中的语言相差很远,这也是为什么学生能听懂课本,或在各种听力考试中能取得优异成绩,但却难以听懂英语讲座或英语电影的原因。由此可见,语言输入的内容多为规范的书面语,难以满足实际的语言需求。
3. 语言输出意识淡化。
在大学课程中,英语被列为公共课,学生只需通过学期考试和四、六级考试即可,因此不少学生过于重视专业知识,而忽视了英语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在课堂上,教师以讲授为中心,而学生则被动接受;考试中,只重视笔试,而将最能体现语言输出能力的口语抛之一边。
四、英语语言输入与输出失衡的原因
1. 传统英语教学模式的影响。
长期以来,英语教学所采取的方法是教师说学生听的模式,教师的语言输入远远大于语言输出,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此外,由于英语考试制度都是重点强调语法和阅读之类的语言输入,而对像口语及听力等语言输出给予了很少的重视和关心,因此不少学生将英语学习的力度放在了语言输入上,久而久之,语言输入和输出的纽带被割断,从而出现了输入与输出失衡的现象。
2. 心理因素。
人类的记忆不可能记住所有学习过的知识,有的知识在学习的过程中就遗忘了,而有的知识虽然已经在人们的记忆中保存了很长时间,但由于时间的推移、记忆力的衰退,遗忘也会随之而来。比如,当我们在记一个单词的时候,如果我们能够及时加强复习,已有的记忆痕迹就会继续保持,如果长期不练习,记忆的痕迹就会慢慢衰退。而有时当我们刚学过某种知识,紧接着又去接受新的知识时,新知识就会对旧知识产生干扰。比如,在听写过程中,当你听到一句新的内容时,已存知识可能会影响新知识的输入,这是新知识对旧知识的干扰;当你写下当前的内容时,也可能会影响下一句内容的输出,这是旧知识对新知识的干扰。
此外,研究表明,过多的焦虑也会影响语言的输出。对于许多英语学习者来说,有错必纠已成为一种固定的模式,而这种固定的模式是导致妨碍性焦虑的一个重要原因,他们由于过于追求语言形式的准确无误而导致了过高的焦虑。比如,在课堂上,老师对于学生的错误过度地给予及时纠正,这样势必影响学生在回答问题时的积极性和自信心,从而削弱学生课堂语言输出的能力。
五、大学英语教学的策略
文秋芳教授认为,语言输出比输入对外语能力的发展有更大的驱动。一个没有输出驱动的学习过程,即使有高质量的输出,其习得效率也有限。由此可见,输出在语言学习中的重要性。针对以上所提出的原因,我提出了以下几点策略。
1. 结合课本和课外知识,培养学生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
教师在讲解时,可以结合相关的背景介绍相应的文化知识,比如可以播放相关影片,通过观看组织大家进行讨论,使学生的注意力完全集中在语言交流上,而不是语言形式上,在无意识的过程中习得语言,从而培养学生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
2. 扩大粗犷输入。
我国英语教学长期以来采用的都是精细输入,并加以推广。在精细输入过程中,主要是以教师讲授为中心,学生很少参与。为了使输入与输出达到平衡,应扩大粗犷输入,增加学生的语言输出时间。鼓励学生多听一些像VOA、BBC等地道的英文广播;多看一些原著,以及介绍国外文化的报刊杂志;组织大家观看英文电影;学唱英文歌曲;还可以让学生编排英文话剧,等等。
3. 背诵经典篇章。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篇章的背诵可以使语言输入得到强化,加强语言的消化,有助于学生熟练使用英语。
4. 实际操练语言的输入。
大量的接受语言输入后,应该让学生通过实际操练来巩固所学知识,进行实践性输出。教师可以让学生课前搜集有关的资料,课堂上进行交流,分析资料,陈述计划,并且评估反馈,使学生由被动输入转化为主动输出。鼓励学生课上及课后多用英语交流。
5. 强化语言输出意识。
教师应大胆进行教学改革,转变教学观念,使课堂教学从以教师为中心的模式转化为以学生为中心,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语言输出机会。另外,要让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到,英语的学习不是仅仅会阅读就可以了,更重要的是要进行实际运用,随着国际化的加强,仅仅会阅读,已满足不了社会的需求。
6. 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
良好的学习动机是提高英语能力的重要因素。有些英语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很明确,如为了扩展知识,出国留学,从事国际贸易,等等,这些有着明确学习动机的学习者,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很高,并且能持之以恒。相反,有些学习者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和拿文凭、考职称,这样的学习则成为了被动学习,从而使得语言输出也成被动态。
7. 降低学习焦虑。
在输出过程中,英语学习者应不过于追求准确无误的语言形式,从而降低学习焦虑,避免打击学习热情及语言输出能力。对于学生的错误,教师应培养他们自我改正的能力。
六、结语
在英语学习中,语言输入和输出的平衡很重要。在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中,语言输入占据主导地位。然而,结合Krashen的输入假设和Swain的输出假设,可以发现,语言输入虽是第一位,是输出的基础,但语言输出又能促进语言输入。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除了要保证语言输入的质和量,也要实际操练语言输出,打破传统的以输入为主的模式,促使输入和输出平衡发展,师生结合促进语言的习得,提高大学英语的教学质量。
摘要:本文运用了Krashen和Swain的语言输入和语言输出假设, 指出了大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分析了原因, 并提出了相应的策略, 旨在提高大学英语教学的质量及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语言输入,语言输出
参考文献
[1]Krashen, S.The Input Hypothesis:Issues and Implication[M].London:Longman.1985.
[2]Swain, M.Communicative Competence:Some Roles of Comprehensible Input and Comprehensible Output in Its Develop-ment[M].Rowley, MA:Newbury House, 1985.
[3]桂诗春.新编心理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7.
【语言输出理论】推荐阅读:
语言输入输出07-11
语言输入和输出06-22
巧搭语言支架丰富语言输出05-22
语言输出的有效途径05-13
c语言输出格式总结09-01
输出理论08-20
输入输出理论07-31
输出理论与英语口语教学论文09-13
输出标准07-14
输出反馈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