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面与负面论文(精选3篇)
正面与负面论文 篇1
我国新闻媒体一贯坚持的报道方针是“以正面报道为主, 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很长一段时间里, 主流媒体给人们留下的印象基本是“报喜不报忧”, 担心负面新闻多了会影响社会的和谐和稳定, 但负面新闻作为媒体新闻传播的一项内容, 也是新闻媒体经常的、不可或缺的报道对象, 从新闻传播学角度来看, 单一的正面报道会让受众群体产生审美疲劳,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 有正面就有负面, 这样才能更好的让大众媒体发挥其监督、监视的功能, 所以说, 负面报道也是正面报道的一个补充, 它不同于赞扬、讴歌先进典型的正面报道, 其主要目的就是批驳社会上的一些歪风邪气、揭穿社会的阴暗面, 在进行负面报道时, 只要报道得法, 有正确的认识, 坚守准则, 尊重事实, 拿捏好报道的分寸, 就能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 新闻的负面报道也有其积极的作用。
1. 有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
任何一个社会、任何一个国家都存在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 作为我们庞大的中国存在的问题就更多, 但大家要注意一点, 不管有什么样的问题, 我们的国家是一直在进步, 我们所取得的成就是世界瞩目的, 是任何一个其他国家都做不到的。新闻记者被老百姓誉为“无冕之王、社会的守望者”, 他们的天职就是真实、客观、公正、准确、及时的报道事实真相, 例如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 新闻媒体每天都是第一时间播报遇难人数、失踪人数、受伤人数, 以及人们当时的生活环境, 这些都是负面报道, 但它起到了正面的作用, 全国各地捐钱捐物, 有钱的出钱又力的出力, 体现出了一方有难八方志愿的氛围。汶川地震能够及时、准确的报道, 稳定了人心, 避免了社会恐慌, 所以说负面新闻报道对于促进改革, 社会和谐绝对是一件好事。
2. 起到了舆论监督作用
在物欲横流的今天, 作为凡人的我们, 尤其在官场上, 难免被金钱、美女所诱惑, 常言道: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的, 广大人们对这种腐败现象、不良的社会风气表现出极为不满。这几年新闻媒体经常报道孩子上学难的问题, 好的学校穷人根本进步去, 只有有权有势有钱的人家的孩子才能进到优质的学校, 国家对这一现象也表现出了极为重视, 现在很多城市都在逐步实行按户口所在地就近上学, 这就显示出了教育的公平性。作为新闻媒体如果一味的宣传正面的新闻, 会让人们看不到问题的存在, 也不利于问题的解决, 新闻的负面报道能让领导者们听到老百姓的心声, 看到老百姓生活中所遇到的难题, 这样才能为老百姓排忧解难。所以说新闻媒体经常报道揭露消极腐败现象、揭露腐败分子, 削减不良现象的发生, 有利于社会的稳定, 发挥了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对于坏人坏事也要经常报道, 不仅能让始作俑者原形毕露, 还能让他们得到相应的惩罚, 比方说今天我在网上看到的北大学生杀死母亲的新闻, 现在是全国缉拿, 这种新闻报道出来后有利于老百姓为警方提供线索, 早日将犯罪人缉拿归案。这些负面报道就相当于良药苦口, 但它利于病, 负面报道就相当于忠言, 但它利于行, 这些负面报道会经常警醒大家, 要做好人、做好事, 对于不管是成人还是孩子都有教育意义, 有利于社会的持久和谐和稳定。
3. 负面新闻有警醒和反思的作用
负面新闻的产生也可以说它是社会发展的一个产物, 我们国家家大人多, 难免会有一些不好的事情, 比如说不安全的药品、不安全的食品, 尤其是不安全的婴幼儿食品, 这些问题就发生在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中, 所以新闻媒体报道一些黑窝点, 报道一些不道德的厂家, 给老百姓提个醒, 知道哪些东西能吃, 哪些东西是坚决不能吃的, 什么成分在食品里对人体是有害的, 所以说这些负面新闻对广大群众是有警醒作用的, 记得前几年报道的三鹿奶粉里边含有三聚氰胺, 对孩子的身体健康影响非常大, 这不仅让老百姓知道了并了解了三鹿奶粉, 也对其他的奶粉厂商起到了反思的作用, 提醒他们用良心做事。新闻负面报道的正面导向是党和人民的福气, 中国是个拥有13亿人口的泱泱大国, 中国要想保持社会稳定、不断进步就要有正确的舆论环境, 新闻的正面报道和负面报道想结合, 坚持真实、客观的报道。
结束语
虽然说负面新闻报道是媒体的一种不可或缺的手段, 是和正面报道相辅相成, 但是在处理负面新闻报道题材时, 也要加以慎重, 注意抱我好报道的“度”, 以免发生“事与愿违”的情况, 中国是个大国, 我们不要盲目的效仿西方, 根据我国的国情, 有责任、有担当的进行新闻报道, 让新闻的负面报道也产生积极的作用, 营造出积极、向上的媒体舆论氛围。
参考文献
[1]张威.《中西比较:正面报道和负面报道》.国际新闻界, 1999, (3) .
[2]巫莹.《负面新闻的正面引导与正向效果》.中国记者, 2008, (8) .
正面与负面论文 篇2
“负面清单”正面推动现代大学制度建设近日,湖北省委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党对高校领导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要求在省属高校开展校级领导干部任期全职化试点。即要求在试点高校的党委书记、校长任职期间全职从事管理工作,原则上做到“五不”:不参加学校学术委员会、不申报教学科研项目、不参加教学科研评奖、不参与专业技术岗位竞聘、不申报各类人才工程项目。实施范围逐步扩大到试点高校领导班子其他成员,着力打造潜心从事管理和服务的职业化高校领导班子。
这就是湖北省委给湖北省属高校校领导制定的“负面清单”。这张“负面清单”的实质是规范校长(书记)行为,同时指明了校级领导干部任期全职化的改革方向,从一个侧面显示了现代大学制度对高校领导的要求,所以,它的实施将助推湖北现代大学制度的建设。
当前高校的改革重心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这个任务是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的。现代大学制度的核心是在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指导下,大学面向社会,依法自主办学,实行科学管理。为实现大学依法自主办学,2012年,教育部下文,将制定大学《章程》作为推进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抓手,而2016年,各地高校将全面进入《章程》实施阶段,《意见》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颁布的。
强调规范校领导的行为,有重要的意义。以“负面清单”的形式规范校长、书记们的行为,是走向校级领导职业化的第一步。长期以来,高校与政府机构政事不分。名为事业单位的高校,一直不能真正成为“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事业法人。2012年以前,中国没有一所高校制定了学校《章程》,清华、北大这样高校中的“大佬”也一样。学校《章程》是高校实现自治的依据,是学校的小“宪法”。没有学校《章程》,校长、书记的职权及履职方式就没有制度规范,出现因人而异的主观随意性就在所难免。比如湖南大学校长履新时就郑重宣布,在自己的校长任期内,不申报新科研课题,不新带研究生;但清华校长履新时,则表示希望以后还有机会能亲自给本科生上课。显然《意见》的颁布,有可能规范校长们的行为,当然也为下一步实现职业化奠定基础。
开列“负面清单”,可以助力省属高校《章程》的实施。2012年,教育部颁布了《全面推进依法治校实施纲要》,要求所有高校把制定《章程》提到重要议事日程。此后,教育部又提出了各级各类高校完成《章程》制定、审核的时间表,2016年是全部省属高校章程制定完成的时间。从现在教育部已经公布的、通过审核的各部属高校的《章程》看,规定校长职权是“规定动作”,省属高校章程应该也大体相同。我国的高校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校长是学校法定代表人和行政主要负责人,全面负责学校的教学、科学研究和其他行政管理工作。从发达国家的经验看,当高校真正成为独立法人以后,校长作为法定代表人的责任会明显增加,校长需要心无旁骛地专注于自己的学校管理工作。《意见》推出的校长“负面清单”,一定会对各个高校《章程》的实施起到敦促的作用。
实施“负面清单”,可以推进高校内部行政权和学术权的分离。现代大学制度下的大学内部治理结构是,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学、民主监督,即高校应该实现行政权和学术权的分离。高校是学术机构,在内部管理上要遵循教育和学术规律,实行与行政科层制完全不同的专家治校、教授治学。“负面清单”的第一条,“校长不参加学校学术委员会”就是针对这个要求提出的。长期存在的教育行政化,使得学校内部行政权和学术权不分,校长兼校内各类学术组织领导的现象司空见惯,导致学术评价与行政评价混为一谈,学术自由、学术平等不能实现,甚至还会产生学术不公。比如在有数量或名额限制的各类申报、评选中,行政权取代学术权,就会让行政领导获得更多的机会,或者按行政领导的意图让特定的人获得机会。“负面清单”的实施,将为高校学术委员会保持学术独立提供条件,从而也将使高校能够真正实现现代大学制度要求的行政权和学术权两权分离。
负面消息,正面解说 篇3
关键词:负面消息;引导;正面;正能量
【情境描述】
在浙师大进行历史与社会学科培训时,听了一位实习老师的一堂课,内容是关于“食品安全”问题的。老师用了很多的新闻素材,一桩桩关于食品隐患的新闻报道让人触目惊心,学生还站起来义正词严地说:我们吃的这个食品的添加剂超标、那个食品的防腐剂超标等等。然后老师让学生分析了食品安全问题的危害并提出了相关的解决办法。整堂课很流畅,课堂气氛也很激烈,学生的思维度被年轻的老师调动得很到位。下课以后,学生似乎意犹未尽,前后同学之间还在议论着“我们家这个不买,我妈说这个吃了不好,以后我家要自己种菜了……”不觉心里一惊:难道这堂课上了以后是让学生担心害怕吗?可是老师所呈现的都是真实的新闻素材啊,不是说只有真实的、生活的素材,才能增强课堂教学的信度吗?
【问题反思】
过了几天,王小叶老师给我们做了一个讲座,有理有例,生动形象,贴近教学实际,整个讲座,我笔记记得满满的。其中,对我最有感触的是:要构建适合本课程的教学观念,要强化情感教育的视野,避免狭隘学科知识视野,为青少年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成长奠定基础。这里,王老师指出了我们教师在上课中的通病:用反面例子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所以,他专门强调了“负面消息,正面解说”。原来,那位老师忽视了对学生的情感熏陶,忽视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落实。她仅仅是把生活中的负面消息简单地呈现给学生,没有把负面消息正面引导,这让学生停留在了指责、猜疑、不信任的层面上了,把负能量传递给了学生,而我有时也在不自主犯这样的错!
社会需要的是正能量,而我们的课堂是向学生传递正能量的最佳地方,我们教师则是传递正能量的使者。在学生的成长阶段,他们需要的是健康、乐观、向上的力量,只有正能量,才能让我们的学生积极向上,对社会充满信心和希望。当我们在课堂上确实需要引用社会中的负面消息时,不能只是简单地“搬运”,需要对这些负面消息进项“包装”处理,转向正面,从而引导学生以积极的心态体察社会,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观,传递社会的正能量。
【我的行动】
这让我好好重新审视了自己的备课。我备课的第一个环节就是写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是什么;(2)能力方法目标是什么;(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是什么。但有时为了教学的考试效果,第三个教学目标就是个形式而已!而恰恰有些关于社会问题的教学内容,忽略了第三个教学目标的落实,有时会让我们的学生不禁对社会开始怀疑:难道我们的社会就是这样的吗?这让我想到了周立波调侃的话:“每次网上负面新闻看多了,我都要连续看一个星期的《新闻联播》,这才能让我缓过神来!”虽然这是一句玩笑话,但不无道理。如果我们教师在课堂上一味地选用那些没有“包装”处理过的负面消息,我们的学生会不会被我们引导地缺乏了正能量了呢?
培训结束后,我把初三历史与社会课件里的资料重新看了一遍,发现尤其是在讲我国的PRED问题时,我选用的材料都是反映问题的一连串真实的数据、一张张真实的图片、一个个真实的报道。这些反映问题的素材,虽然增强了课堂教学的信度,但是会不会让学生觉得这些问题已经到了“病入膏肓”的程度了呢?这些措施到底能不能解决这些问题呢?坚持社会课上必须传递社会正能量的原则,我把这些真实但又让人觉得问题严重的素材进行了处理,把负面消息朝着正面的方向来解说、引导。
一、用变化的图片或数据让学生看到社会的进步
在《直面我国的环境问题》里,我把呈现我国环境问题的素材按照时间重新选取,并进行了整合排列,既让学生体会到了環境问题依然严峻,同时又让他们感受到了环境正在逐步改善。这就改变了原先只是让学生看到环境问题的严重,只会让学生怀疑环境问题到底还能不能解绝,忽略了对学生信心地树立、正能量地传递。而现在同样是存在问题的素材,但经过处理、引导后,学生坚信:只要努力,环境问题肯定能解决!
二、用身边的力量净化学生的眼睛、明确自身的责任
在企业排污方面,不再是直接地罗列、指责企业排污行为,而是通过整个社会对它的报道追踪处理等等,让学生既明确确实是有企业在排污,但更多的是社会中有责任感的人在监督,使学生能在负面情绪中更多地体会到政府的举措、公民的责任、社会的监督、正能量地传递,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
三、设置情境,达到知识和情感的内化
在学校食堂就餐中,确实有一部分学生存在着浪费,每天产生餐饮垃圾。原先我就先让学生看这些照片,然后再找找身边类似的例子,紧接着让学生回答公民个人应该怎么做?这样做,表面上是解决了课堂问题,但为何学校里类似的问题还是在依然出现呢?原来是学生面对这些负面消息,仅仅是停留在“义愤”层面,个人怎么做也就只是流于形式。我继续选用这些照片,然后设置情境:王同学正想把饭菜倒掉,陈同学上来劝阻了。通过一系列的对话,王同学放弃了这样的想法。同样的照片,同样的负面消息,但通过正面地解说引导,不是更能达到知识和道德的内化吗?
以上只是我的一点探索。总之,作为历史与社会课的教师,我们不能只让学生看到社会中的负面消息,更要把这些负面消息通过正面来引导。面对社会中的负面现象,不应该只让学生怀疑、指责,更应该通过正面解说来引导,帮助学生积聚健康、乐观、向上的能量,以更积极的心态投入社会,承担起社会责任!
【正面与负面论文】推荐阅读:
正面负面05-17
负面问题论文09-25
教室里的正面管教论文06-17
动画片对幼儿语言发展的负面影响论文10-08
正面管教07-25
汽车正面碰撞06-12
正面导向作用07-01
负面报道10-14
负面事件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