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地景观特色

2024-09-25

寒地景观特色(精选6篇)

寒地景观特色 篇1

0 前言

大学是传承文化, 教育后人的场所[1]。大学校园景观是对学校历史、文化和时代特征的展现, 也是整个校园环境的精髓所在。宜人高雅的校园景观能反映出学校的精神风貌、审美情趣、文化内涵等, 因此, 对校园环境的景观进行规划设计就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2]。受南北方不同气候条件的影响, 在校园景观的营造方面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本文针对北方寒冷地区特殊条件下的校园景观设计进行研究和分析。

1 寒地高校校园景观构成要素

1. 1 应季而变的绿化景观

由于我国寒冷地区四季气温变化较大, 导致了四季不同风格绿化景观的形成。不同种类的植被在同一季节会呈现不同的色彩和形态; 同种植被在同一季节里也会随温度的变化而姿态各异。受到植物多样性的影响, 寒地校园也将呈现出多姿多彩的形象。春之新生、夏之繁盛、秋之成熟、冬之积淀在与校园文化的融合中更加富有情趣和生机。

1. 2 别具一格的水体景观

寒地校园水体景观的特殊之处体现在冬季。由于冬季气温降至0 ℃ 以下, 校园人工湖等景观水面结冰, 不仅使校园景象由夏季的清透温婉转变为冷峻肃穆, 也给师生提供了绝佳的娱乐休闲场所。

1. 3 兼容并包的冰雪景观

冰雪景观是寒冷地区特有的景观元素, 具有独特性与兼容性。冬季温度之低为冰雪景观的营造和维护提供了条件, 也铸就了其独特性; 冰雪景观既能独立成景, 也能与其他景观要素融合为景, 这体现了其兼容性。

1. 4 适宜共生的建筑景观

受气候条件制约, 对于寒冷地区而言许多形态丰富的建筑风格尚无法呈现, 而建筑在校园中依然是以背景的身份存在的。但作为寒地高校建筑, 在增加校园景观层次的基础上, 更肩负着调节校园局部微气候的任务。使人们在寒冷的冬季能够拥有舒适的室外交往空间。另外, 在外观方面, 校园建筑单体根据功能搭配适宜的颜色和材质, 可以加强校园的整体感和亲和力。

2 寒地校园景观设计原则

2. 1 以人为本

大学校园是环境教育的场所, 是师生生活、学习、休憩的场所, 校园景观品质直接影响着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3]。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 大学校园景观设计必须注重师生行为模式, 以师生的心理需求为依据, 才能塑造生态的、优美的、人性化的校园空间环境[4]。校园景观设计的核心目标是为人们创造一个舒适校园环境, 满足使用者的生理需求及心理需求是设计的首要任务。因此, 校园景观设计应倡导“以人为本”的原则, 将人们在校园空间的行为和感受作为设计依据, 方能创造出舒适的校园空间。例如寒冷地区的冬季, 对于校园中行走和交流的人们而言, 木质的长椅能够有效隔凉, 要比铁艺长椅或石板座椅更为实用。

“以人为本”是一个抽象的概念, 落实到景观设计中即“以使用者为本”。在设计之初, 可在校内征集景观设计方案与建议, 这倾听民声与诉求的同时能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设计完成后, 可以通过调查问卷等形式进行反馈, 以便为今后的改造和完善做准备。

2. 2 尊重历史

校园的历史文脉是校园景观设计的灵感之源, 忽略校园乃至城市历史文脉而建立的校园景观体系是不完整的, 也是空洞乏味的。因此, 寒地高校景观的设计中, 尊重和传承历史文脉是重要的原则之一。高校景观设计与其所在城市及高校发展历程有着密切的关系, 能够结合校园文脉而呈现出的景观设计作品才更具有感染力和时代特色。寒地高校景观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地方文化和审美趋势, 而地方文化也影响着寒地校园景观设计, 二者相辅相成, 不容分割。例如在沈阳建筑大学新校区的建设过程中, 设计者对原有建筑破旧的砖瓦进行再利用, 使其成为新校区建筑的外观, 并保留了老校区的门柱成为新校区入口的标志性景观。使新老校区在景观细节上形成对话, 在创新的同时也表达了对校园历史和传统的解读和敬意。

2. 3 生态优先

校园景观设计的过程中, 要尽量避免对校园原有生态系统的更改和破坏, 处理好自然景观与人工造景的关系。不要为了追赶潮流和装饰效果而肆意地浪费校园的土地和资源。应在校园生态平衡得到维护的前提下去考虑提升经济效益。沈阳建筑大学的“稻田校园”, 设计者对于“生态优先”原则的坚持体现在把原有的稻田保留下来, 并通过路网结构设计对场地进行切分。这一设计既维护了生态平衡, 又使得师生可以参与实际耕种过程而获得身心的教育。

2. 4 因地制宜

我国南北方气候差异较大, 因此, 许多南方的优秀景观模式无法复制在寒地校园中。在设计中要因地制宜地去营造适合当地气候条件与经济发展程度的校园景观。寒冷地区冬季寒冷而漫长, 不利于人们出行, 因此, 设计中不仅要满足人们的视觉要求, 也要尽量利用绿化和建筑对校园微气候进行调节。如根据冬季盛行风向来布置高大密集的植物防风带以阻挡寒风, 利用建筑围合成的院落营造出冬季适宜户外活动的交往空间等。如北京大学未名湖, 可谓是承载着无数北大学子美好回忆的校园景观。夏季的未名湖与湖心岛环抱, 宁静的湖面与岛上的树荫相映成趣, 唯美动人, 冬季的未名湖银装素裹, 为学子们营造天然的冰上娱乐场地。

3 延边大学校园景观设计的借鉴意义

3. 1 延边大学概况

延边大学创建于1949 年, 是中国共产党最早在少数民族地区建立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综合性大学之一, 经过60 余年的建设与发展, 学校已被列为国家“211 工程”重点建设大学、西部开发重点建设大学、吉林省和教育部共同重点支持建设大学。学校占地面积289. 3 公顷, 建筑面积为63. 4 万m2。

3. 1. 1 自然条件

延边大学地处有“教育之乡”美誉的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首府延吉市。延吉市处于北半球中温带, 属于中温带湿润季风气候。主要特点是季风明显, 春季干燥多风, 夏季温热多雨, 秋季凉爽少雨, 冬季寒冷漫长。年平均气温在2 ~ 6 ℃ , 极端最低气温可达到零下23 ℃ ~ 零下34℃ , 最高气温在34 ~ 38 ℃ , 属于寒冷地区中较舒适的宜居地带。

3. 1. 2 文化背景

延边是著名的旅游景区, 其中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图们江畔的自然景观、“一眼看三国”的防川边境风光、仙景台景区等文化符号都令人流连忘返、记忆深刻。延边冬季漫长, 每年有5 个月处于严冬。春季来临时, 金达莱是最早盛开的花朵, 象征着希望和喜悦, 被奉为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的州花。“山山金达莱, 村村烈士碑”反映了朝鲜族人民在革命战争中所做出的贡献和伟大的民族精神, 延边校园景观乃至城市景观中普遍运用金达莱花作为色彩铺垫。

3. 2 景观功能分区

根据新老校区各自的特色, 以“二轴三心四区”为重点展开校园景观规划布局。“二轴”指以老校区正门、综合教学楼前广场及两侧松树林、第一教学楼前绿化带和校园后山松树林为老校区轴线; 以新校区民族音乐广场、东公共教学楼到西公共教学楼为轴线的5 号道路为新区轴线。以这两条轴线作为新老校区主要景观带和景观节点分布区域, 并以此为中心向各个组团逐渐发展成散点式景观格局, 每块组团区域与周围景观要素相结合, 形成个性鲜明的景观风貌。“三心”指以科技信息中心前广场、民族音乐广场、综合教学楼前广场为核心, 进行校园景观布局。“四区”指以生态休闲区、学生公寓区、综合教学楼前广场、第一教学楼前广场为中心形成校园绿色长廊, 全面实现校园绿化、美化和亮化 ( 见图1) 。

3. 3 延边大学景观设计

3. 3. 1 设计思路

从学校所处的地理条件出发, 因地制宜, 合理布局, 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对校园自然景观与人工景观进行科学配比, 结合传统造园艺术手法和山水城市的环境特征, 在景观营造的细节上体现出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历史文脉的传承。

3. 3. 3 设计理念

1) 尊重历史传统, 发扬校园新风。校园的发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蜕变的基础是对历史的辩证认识和分析。只有对校园历史文化有深刻的理解, 才能避免在创新的过程中丢失原有的文化根基, 而真正做到新老校园的有机对话和文脉传承。例如运用朝鲜族特殊的民用建筑元素, 在整个校园的建设中形成鲜明的校园景观“母题”, 不仅营造了校园的整体风格, 也使校园的文化氛围得到提升 ( 见图2) 。

2) 彰显民族特色, 烘托文化内涵。延边作为少数民族文化的聚集地, 具有丰富的少数民族文化内容。能歌善舞的朝鲜族人民热情、朴实的优秀品质, 构成了延边这座城市经典的人文特色。即使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 人们走在延大的校园中也能感受到景观建设的细节中所渗透出的校园对于民族文化的坚持和依赖。例如学校的大门设计, 将朝鲜族传统的建筑设计元素融入现代化的校园风格中, 搭配经典而素雅的色彩以及半封闭院落的布局形式, 描绘出一个具有包容性和文化内涵的校园形象 ( 见图3 ~ 4) 。

3) 注重地域特色, 景观高效利用校园景观设计的意义不仅是塑造校园整体印象, 更是展示城市魅力及地域文化的窗口。延边大学校园景观设计中充分利用了延边山水城市的特点, 注重植被种类的多样性及科学配置。如利用赤松、园柏、白扦、垂柳等适寒树种在校园中不同的景观层次, 在细节中体现出校园与自然的融合, 让校园呈现出自然脱俗宛若天成的亲近之感。

4 结语

大学校园景观是校园整体风格的呈现, 也是展示校园风采的主要窗口。通过一定的设计理念和手法, 对寒地高校校园景观进行合理设计和利用, 使之形成校园乃至城市的特色。延边大学景观设计不仅充分展示了朝鲜族丰富的文化内涵, 也融合了延边这座寒地城市的地域特色。本文对延边大学景观设计进行阐述和分析, 并提炼出适合寒地高校景观设计的原则和方法, 期望能为设计者提供可以参考的思路。[ID: 002554]

参考文献

[1]高智华.现代校园人文景观的营造[J].广东园林, 2007, 28 (3) :30-32.

[2]曲音昊.东北地区大学校园特色景观设计策略与方法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2.

[3]叶徐夫.大学校园景观规划设计[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4.

[4]贾德华, 王万喜.论以人为本的大学校园景观设计[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 32 (2) :144-146.

寒地的景观美学 篇2

关键词:寒地,冰雪景观,色彩景观,夜景观,城市

景观美学是研究自然美的保护和加工、探讨自然美的成因、特征、种类以及开发、利用和装饰自然美的方法、途径等。研究范围涉及自然景观、人工景观和人文景观。自然景观如自然界中未经人工实践所及的奇景和壮观;人工景观如应用自然美的材料, 通过艺术加工所造成的各种景色;人文景观如宗教建筑、城市雕塑、古代桥梁等表现人类文明的各种建筑物。日常的景观是典型的艺术、人造物和自然的混合, 寒地的景观美学正是通过保护和开发具有寒地特征的雪, 这种得天独厚的资源而造就了人们视觉上美的享受的自然景观和人工景观, 同时正因雪给人们带来视觉及皮肤上的冰冷感, 寒地的建筑、雕塑、桥梁等的形态色彩也异于其他地区, 给人们带来不同的人文景观。

1 寒地的冰雪景观

寒冷地区冬季较漫长、寒冷, 景观萧条, 人们的户外活动受限, 平日人们户外的跑步、球类运动以及散步、逛街, 以及一些游乐场所在寒地的冬季里都大大的受限。因此, 对寒地的冰雪景观进行合理的设计, 例如改变覆盖在地面上的雪, 形成形态各异的冰雪, 就像雕刻一样, 将冰雪转化为精神粮食, 它能丰富人们的视觉感受, 还能增添寒地的生机和活力, 同时对于提升寒地的形象具有很重要的作用[1]。

冰雪在一定程度上对人们的生活造成了不便, 但同时, 冰雪是寒地城市宝贵的资源和财富, 冰雪文化同样是极其丰富的资源。冰雪景观的含义广泛, 既包含以冰雪为主体构成的自然景观, 例如雪雕、冰雕, 也包括利用冰雪开展的人文活动景观, 例如滑雪场、滑冰场, 它能丰富人们的生活, 增添了寒地独有的室外活动, 增强了地区的自豪感。而想要发挥寒地独特的魅力, 最重要的在于寒地冰雪景观的设计, 好的冰雪景观的设计能促进市民的生活, 吸引外来游客的眼球。

1.1 国内寒地冰雪景观设计

冰雪景观设计是寒地景观设计很重要的一部分, 对寒地冰雪景观进行总体设计, 主要是在总规划的基础上, 通过对各项因素如现状条件、地理位置、环境影响等的综合分析, 从城市宏观的层面上对城市冰雪景观的发展进行统一的规划。例如:确定冰雕雪雕的主要风格、体量大小、形态和摆放的位置以及周围的景观环境;或者是这个冰雕、雪雕展示的场所的选址以及滑冰场和滑雪场的选址和体量的大小, 平面、立面等。例如哈尔滨, 被誉有东方小巴黎的美称。其中的冰雪大世界和兆麟公园的冰雕 (见图1) 、太阳岛的雪雕以及亚布力滑雪场 (见图2) , 同时, 该市对松花江进行了充分的利用, 使以上的场所成为了哈尔滨的名片。它们是当地的居民冬天出去游玩和聚会的场所, 同时也是国内外冬天去旅行的人们必选的地方, 它们是哈尔滨的象征, 是我国寒地的象征, 也是我国寒地景观的象征, 如果你来哈尔滨没有去这些地方就相当于没来。小型的就像各小区或各大学的滑冰场, 例如东北林业大学的滑冰场, 它是人造物, 主要提供滑冰的功能, 但人们无法控制自然元素带给我们的艺术感、审美感。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乐趣, 也为我们增添景观上的感受。

1.2 国国外外寒寒地地冰冰雪雪景景观观设设计计

国外的加拿大蒙特利尔市也被誉有北美洲的巴黎的美称, 位于加拿大的东部。蒙特利尔市一年大概有四个月是在冰雪的覆盖之下的, 每年该政府要花上千万加元清扫积雪, 但同时, 该市区的雪也成为了最大的景观及游玩资源之一, 该市区将190 hm2皇山作为越野滑雪、滑冰和雪地行走的理想场地, 山的最高处是人造的海狸湖, 在冬天成为蒙特利尔最流行的滑冰场, 吸引了全球各地滑雪爱好者的眼球, 为该市区带来财力和人气。魁北克城市内部也有各种各样的滑冰场, 包括像著名的圣弗埃一样第一流的滑冰场。人们可以沿着杜弗林阶地坐雪橇滑行, 或者租借木排在魁北克博物馆后面的山岗上飞驰。由于临近落基山, 许多埃德蒙顿的居民都是狂热的高山滑雪者, 而且该市还在河谷公园系统建设了长长的越野滑雪路线和大型户外溜冰区。北欧的挪威在大奥斯陆地区也建设了200 km长、夜间有照明设施的冬季越野滑雪路线, 满足人们冬季滑雪运动的需要[2]。

因此, 对寒地进行冰雪的景观设计是非常重要的, 它不仅能给当地人们带来很好的视觉感受, 丰富人们日常生活, 还能对该地区的整体景观大大提高, 提升寒地的象征性及荣誉感。同时, 还能吸引更多外来的游客, 为该地带来人气及财力。

2 寒地的色彩景观

城市色彩是形成城市景观的重要因素, 也是提升城市形象的重要手段。寒地城市气候规划的重点之一就是要使在漫长的冬季里, 即使城市街道上行人很少时, 其空间环境也是友好和美丽的。而且做到这一点, 城市色彩的作用功不可没。

2.1 沈阳的色彩景观

城市色彩主要由城市建筑及其外部环境来体现。其中, 建筑色彩往往会给人们留下对城市最直观的印象。以沈阳为例,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作为城市建筑主体的大量的居住建筑外立面的颜色以灰色居多, 冬季里除了松树外其他的植物万物凋零, 并且人们一到冬季穿的衣服也大多数是黑灰色, 再加上寒地冬季烧煤对空气造成污染以及沈阳有许多重工业的工厂, 对空气也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因而, 沈阳整体上给人以灰蒙蒙的感觉。

2.2 哈尔滨的色彩景观

哈尔滨的城市色彩景观不仅仅注重城市历史文脉的延续, 例如中央大街以及老道外的建筑色彩风格, 有一种巴洛克建筑及色彩风格, 同时还结合当地的文化特征、宗教特征、地理位置特征, 营造出一种中华巴洛克的建筑及建筑色彩风格。哈尔滨的索菲亚教堂是典型的拜占庭式东正教教堂, 具有浓烈的宗教特征 (见图3) 。城市的色彩能否让常年生活在这里的人们的视觉和心理上都感觉很舒服是很重要的。基于哈尔滨的寒冷气候, 以“温暖、大方、明快”的原则来确定城市的整体规划为暖色系。如米黄色和黄白相间等。如果单一的使用这几种主色调必然会使得整个城市仿佛失去了活力。因此, 结合老建筑的文化色彩, 将城市中大多数的立交桥、公交站牌等设施使用绿红黄等色调 (见图4) 。将各种颜色的色相、饱和度和明度进行调节, 使得整座城市既统一又多样化, 色调明朗且温暖。

3 寒地的夜景观

近年来,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 人们以及城市对城市的夜景观的需求越来越强, 追求越来越高, 它能增添城市的活力, 丰富人们的生活, 让人们在单调的寒地冬夜里不会那么无聊。城市夜景观的塑造得到了包括城市规划设计和管理部门在内的越来越多的行业部门的重视, 夜景观为改善城市形象、提高寒地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增强城市活力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寒地的夜景观对寒地城市的总体景观也是有很大意义的, 丰富的夜景观相比灰暗的灯光大大的提升了人们对城市的认知程度, 可以让人们从别的角度认识这个城市, 全方位的认识寒地城市, 同时还能活跃城市冬夜的气氛, 塑造寒地城市全新的形象。同时, 适宜的灯光效果可以在漫长的冬夜里给人们带来温暖、舒适和安全的心理感受。街道、广场等公共空间的灯光令人兴奋, 使人感到亲切, 增加市民在户外活动的时间, 丰富市民晚间休闲生活, 改变以往寒地城市冬季夜生活枯燥单调的局面。同时, 丰富的夜景观, 增加了城市的明亮度, 使得行人路行的安全度增加以及增加行车安全, 同时还可以减少犯罪, 增强市民的心理安全感。

4 结语

寒地的景观与其他地区同样非常重要, 具有与其他地区景观的共性也有其特性, 因其地区大多数时间在冰雪的覆盖之下。其景观与其他城市有很大的不同, 本文从寒地的冰雪景观、寒地的色彩景观、寒地的夜景观三个方面分析了寒地景观的特殊性, 显现了寒地景观的重要性。寒地城市的景观设计对该城市的形象性具有很重要的地位, 同时可以改变以往寒地单一的视觉感受, 增加城市的活力, 对寒地居民的心理感受和生活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张锐, 车代弟.东北地区寒地村镇景观规划分析与思考[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8, 10 (4) :471-473.

寒地城市道路景观色彩设计研究 篇3

一、寒地城市进行道路景观色彩设计的重要意义

(一)美化寒地城市环境

由于寒地城市本身的气候以及环境特点,导致寒地城市整体色彩较为单调。色彩是影响感官的第一要素,因此,通过道路景观色彩的设计,可以在某种程度上修补因气候和城市规划失控所造成的严重破坏的城市风貌。

(二)为人们提供生活信息

在进行寒地城市景观色彩设计的过程中,大部分设计都会运用色彩来重点强调某些东西,例如寒地城市的指示牌、站牌、电话亭等环境小品,其色彩面积小且鲜明有特色,因而可以从周围色彩环境中跳出,使人们更容易捕捉并识别,方便更快捷地获取所要的信息。

(三)进行和谐气氛的渲染

在进行道路景观色彩设计的过程中,根据寒地城市的文化传统色彩进行相关景观设计,可以为城市创造出良好的景观环境。通过色彩设计,我们可以进行相关情感的传达,从而渲染和谐的气氛。

二、现阶段我国寒地城市道路景观色彩设计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季节景观不易兼顾

在我国东北寒地城市中,我们发现,季节景观不易兼顾现象较为突出。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不同季节道路景观色彩差异较大,尤其是冬季与夏季。例如,在部分高寒城市道路景观设计中常常使用白色的雕塑与水池,但是到了冬季就会产生一系列的问题,水池往往变成垃圾堆;二是道路两旁的花坛在冬季往往会与枯萎的草木混在一起,让道路景观显得色彩单调。因此,应加强冬季道路景观建设,创造四季宜居的城市环境。

(二)传统城市色彩被破坏

为了提高寒地城市的整体形象,相关部门积极进行城市道路景观色彩设计。但通过研究我们发现,传统的城市色彩被破坏,城市道路景观色彩设计重复现象较为严重,地域色彩表现不明显。

(三)缺乏整体色彩设计

在现阶段部分寒地城市道路景观色彩设计过程中,整体色彩设计观念的缺乏直接导致城市道路景观色彩缺乏关联性,道路两旁的绿地设计存在一定的问题,并没有根据寒地城市的特点以及人们的需求进行设计。

三、寒地城市道路景观色彩设计的相关策略

由于在严峻的自然条件下生存,寒地城市居民理应得到更多的人文关怀,以补偿不利的气候条件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这就要求城市规划与各项建设中应充分考虑到寒地居民在不利自然条件下的生理和心理需求,做出适当的调整。

(一)色彩搭配策略

色彩调节是一种手段、一种技术,是利用色彩所具有的心理、生理、物理性质为人们创造一个美好、舒适的并且具有高效能的道路环境。由于地理位置特殊、自然条件严峻,寒地城市都拥有漫长而寒冷的冬季,城市往往会面临严寒的侵袭,冬季降雪较多,大部分时间城市是白雪皑皑,城市本身色调较为单一。因此,在进行道路景观色彩设计过程中我们要注重多种色彩的搭配。例如,在冬季我们可以使用暖色系进行相关景观的设计;在炎炎夏日,我们就可以使用一些冷色系的色彩进行景观的设计。在景观色彩选择上,我们尽量选用2—3种色彩较为合适,通过这种色彩的搭配,我们可以平衡寒地城市的气候环境,进而做到夏冬兼顾。

(二)道路绿化策略

在寒地城市的绿化主要使用常绿乔木,这导致寒地城市一年四季都是一片灰绿。因此,我们在进行道路绿化过程中要注重色彩的使用。例如,我们可以在不同的季节选用不同的树种,这样可以较好地美化环境。

(三)保护生态环境

进行寒地城市景观色彩设计的过程中,我们要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有很多南方树种是不适合在寒地生存的,移植过来也是昙花一现,无法长久。寒地城市的自然环境限制了绿色植物的种类,只有把重点放在道路景观的其他方面。因此许多寒地城市都力图塑造积极的冬季城市形象,增强城市冬季的活力和吸引力。

四、结语

寒地城市往往拥有漫长而寒冷的冬季,地域气候特征对于人居环境建设产生的负面影响一直是困扰寒地人居环境发展的一个大问题。通过对寒地城市道路景观色彩设计这一课题的研究,我们发现色彩设计在寒地城市道路景观设计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浅谈寒地城市景观设计 篇4

城市景观设计就是为了给人们营造合理的生活和美的空间, 它是一门融合了多种科学的综合性的学科。城市景观作为一种人文景观, 是自然景观和人工景观的综合体, 是城市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也反映了一座城市的性质与规模以及文化底蕴。在此, 仅对寒地城市景观设计进行简要的解析, 通过对国内外寒地城市景观设计的解析, 来了解中国和西方寒地城市景观的不同, 并借鉴国外先进的设计理念和方法, 提出更具自身特色的寒地城市景观设计理念。

寒地城市是指每年至少有2个月的时间日平均气温在0℃或0℃以下, 并且有降雪、昼短夜长现象的城市, 是根据城市所在地域的冬季气候特征所定义的一个比较笼统的概念, 区域范围为北纬40°以北的高纬地带。气候寒冷给人们的交往设置了天然的障碍, 影响了城市经济的正常发展。如何改善寒地城市景观是寒地城市设计热点之一。如我国北京、天津、西安、兰州、拉萨、沈阳、哈尔滨、长春等一些省区都属于寒地城市。

2 国外代表性寒地城市景观设计特点

国外寒冷地区的城市景观设计起步的比较早, 在长期的实践积累中形成了比较完善合理的设计理念, 许多措施、做法都值得我们借鉴学习, 如瑞典、挪威、丹麦等北欧城市通常采用建筑单体精心的围合出形态积极的户外庭院空间, 并通过调动绿化、小品、围墙等建筑元素来降低风速等一系列措施, 改善了室外局部环境的小气候, 从而延长了人们在户外活动的时间。北欧地区的特殊性气候决定了在一年中的多数时间内, 人们不能象中欧特别是南欧国家那样, 有丰富的室外活动和交往, 致使城市设计中更注重人情味和地域性的表现。设计非常讲究使用的舒适性和材料的触觉感受, 充满了人情味且品质突出。北欧各国都有从各自民族传统中汲取设计灵感和进行语言提炼的设计传统, 这种传统导致了北欧设计在用材、设计语言和工艺上都极具鲜明的民族和地域特色。冬夜的漫长使得北欧人对光有特殊的情感。北欧设计师特别重视材料的质感, 通过材料的触感和肌理的把握, 充分体现了北欧设计的人情味和美学品质。许多北欧景观设计作品都表现了设计师对材料的关注, 如地面铺装的设计, 缜密考虑不同石材在不同光线和天气下不同的视觉效果, 产生不同的景观感受。在世界设计流行风格的不断变更的大环境下, 保持着自己城市的景观特色。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3 我国寒地城市景观设计的不足

3.1 不重视寒冷气候因素对景观设计的影响

我国对寒冷地区城市景观设计开展的比较晚, 还没有形成一套成熟的设计理论, 在设计中存在生搬硬套已有设计理论的现象, 导致设计的成果满足不了当地的功能性需求。

3.2 缺乏鲜明的地域性特色景观

由于各种利益的驱使, 设计中缺少实地研究的环节, 地域性不强, 对民族的、地域的文化体现不足, 导致设计风格雷同、设计手法单一, 失去了自身城市的特点。

3.3 缺乏对寒冷城市景观要素的深入研究

由于气候的地域性, 决定了景观要素的特殊性, 硬质景观和软质景观都应有自身的特点, 同样的材质不同的质感和形式, 体现出不同的景观效果。

通过对国内寒地城市景观的分析, 及现阶段我国寒地景观设计的剖析, 提出几点设计原则。

4 寒地城市景观设计的原则

4.1 以人为本原则

由于气候寒冷, 寒地城市的景观设计有其独特的功能需求, 满足市民的心理需求和情感需求, 如活动场地尽量设计在避风向阳的地;公共活动空间应满足季节性特点, 使四季都能充满活力的使用;植物配置应以夏季遮阴通风, 冬季向阳防风为首要原则;广场、道路铺装选择防滑抗冻的材料等。景观功能与景观美学充分结合, 将是寒地城市景观设计的主要发展方向。

4.2 地域特色性原则

由于气候的因素, 寒冷城市具有地域性特点, 虽然给城市居民带来了许多不利的影响, 但是又给城市带来了独特的景观资源。一方面通过植物配置形成特有的四季分明的景观;一方面注重特有的冰雪景观给城市增添了新的活力和特色, 同时给寒地景观资源的挖掘和创造提出了新的挑战了, 加强季节性再设计, 补充冬季景观的不足, 增强寒地城市的吸引力;另一方面寒冷地区特有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模式, 孕育的独特的地域文化, 挖掘历史文化内涵是反映景观特色最直接的要素, 注重从传统中汲取设计灵感从传统化到民族化再到国际化, 以朴素自然、温馨典雅和功能主义的简洁风格赢得了人们的尊敬, 形成特有城市景观。

4.3 增强景观要素细节设计的原则

针对寒地城市的地域性, 在景观细节上注入本土的文化元素, 点滴的细节设计, 恰如其分的表达文化元素, 低调而含蓄却能提高文化品位, 充分体现地域性的美学品质, 形成原创的城市景观, 体现鲜明的寒地文化特色, 彰显城市的文化底蕴。

5 结语

寒地城市景观设计, 气候元素尤为重要, 气候元素应从原先与环境的“被动适应”到现在的“主动利用”, 景观设计都应从环境出发, 城市环境、人文环境、生态环境等都是设计者的基础, 只有充分发挥寒冷气候的特点, 才能彰显寒冷城市的景观特色, 必将形成强烈的、鲜明的地域性独特的城市景观。

摘要:本文简要分析了国内外寒地城市景观设计的特点, 通过对国外寒地城市景观设计的分析, 及现阶段我国寒地城市景观设计的剖析, 提出几点寒地城市景观的设计原则。

关键词:寒地城市,寒冷地区,景观设计

参考文献

[1]徐思淑, 周文华.城市设计导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1.

[2]同济大学.城市规划原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1.

寒地景观特色 篇5

进行城市绿化植物景观生态建设研究的主要目标是为城市绿地系统在城市可持续发展中起到应有的、积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使城市绿化植物景观生态真正意义上满足居民生活需要, 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实现人与自然的协调统一, 促进人们健康生活、社会安全文明等。我国北方寒地城市绿化植物景观生态建设的目标, 即建设具有北方寒地城市特色, 形成北方寒地城市特有的发展模式与规模体系, 改善城市环境, 促进城市发展, 满足城市居民的生产生活, 实现人、社会、自然的相互融合。

针对这一目标, 摸清我国北方寒地城市绿化植物景观的分布与生长规律, 为社会发展提供服务功能, 最大限度发挥城市绿化植物景观的功能, 是进行我国北方寒地城市绿化植物景观生态建设研究的核心问题和主要内容。这其中, 摸清分布与生长规律是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基础, 全面探索绿化植物景观生态服务机理与功能是进行生态建设研究的核心, 如何发挥生态功能促进城市发展的规划和管理思路研究是实现研究成效的关键和保障, 三者的关系相互递进, 研究层次逐步升级。

2 我国北方寒地城市绿化植物景观生态建设研究的理论基础

生态系统的研究具有复杂性, 涉及到物质、空间、时间、能量等生态变量, 针对绿化植物景观生态建设的研究主要是对生物与生物间、生物与环境间关系的研究。绿化植物景观生态建设的实现与否首先取决于城市内部绿化植物景观之间, 与城市环境之间是否融洽。故生态学原理是开展城市绿化植物景观生态建设研究的重要指导理论。在此基础上, 以整体景观为主体, 强调景观空间布局的景观生态学, 在城市绿化植物景观生态建设研究中也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生态学理论主要包括生态因子理论、生态位理论、植物群落演替理论以及生物物种间、生物与环境间的相互作用等, 为城市绿化植物景观生态建设提供了部分理论基础。而城市绿化植物景观生态理论更有针对性, 是以整个景观为研究对象, 同时注重研究景观的空间布局, 强调景观布局空间结构的合理性、空间景观的多样性、空间内容的异质性, 进而促进城市绿化植物景观生态理论, 帮助解决城市绿化植物景观分布、规划等问题。

3 我国北方寒地城市绿化植物景观生态建设研究的注意事项

在确定植物群落类型时应充分考虑我国北方旱地城市的气候特征, 结合绿地空间建设规划和植物自身特点, 尽可能选择能够充分发挥绿色景观植物功能、符合预期规划、减少维护养护开支, 使城市环境接近自然的绿色景观植物。在此基础上, 构建绿地斑块、公园绿地、绿廊等绿化植物景观, 再加上以绿化植物为主体外的动物、微生物, 全面打造生物群落生态系统。

考虑到斑块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在进行斑块建设时要考虑斑块大小、形状、功能等因素, 植物斑块的面积越大、容纳的生物种群越多、越能提高碎裂种群的存活率。在进行廊道建设时, 应充分考虑廊道的连接性特点:一是将生物斑块进行连接, 二是将因城市道路、建筑物隔离的绿化植物景观带进行连接。在此基础上, 还应充分考虑廊道即边缘斑块的含义, 廊道也具有生态功能, 正是其自身生态功能与连接功能大大提升了孤立斑块的生态效应, 使整个绿化植物景观生态连为整体。

4 我国北方寒地城市绿化植物景观生态建设的评价研究

对城市绿化植物景观生态建设的评价主要包括价值评价、指标评价、景观评价3个方面。因为城市绿化植物景观生态系统具有生态、社会、经济3个方面的功能, 故在进行价值评估时, 应将绿化植物景观生态服务价值分为使用价值与非使用价值, 评价结果为城市科学绿地规划布局、明确城市绿地发展模式和建设标准、绿化植物群落选择标准及依据、绿化植物景观生态管理与经营等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绿化植物景观生态建设评价指标主要针对于城市绿化植物景观生态布局、结构是否合理, 景观生态建设是否能够满足预计功能需求2个主要问题进行确定, 具有科学性、系统性、层次性、独立性、可操作性, 通过大量的文献资料的研究、筛选和确定指标识别办法、现有数据的收集与测定、进行相关数据处理分析、评价结果科学解释等步骤建设的评价体系的评价结果具有实际的指导意义。

摘要:城市绿化植物景观生态系统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城市绿化植物景观生态建设:一方面要符合较高的指标要求;另一方面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 使得整个系统全面、完善。北方寒地城市因其固有的区域、气候特点, 对绿化植物景观生态建设的要求更具针对性, 在植物种类选择、景观搭配布局、景观区域建设等有更为明确的需要。通过对我国北方寒地城市绿化植物景观生态建设的研究, 为北方寒地城市绿地系统建设提出可参考意见。

关键词:北方城市,绿化植物,景观生态,建设思路

参考文献

[1]李峰.城市绿地植物景观生态设计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 2010 (9)

寒地景观特色 篇6

吉林建筑大学南校区项目位于长春市净月旅游经济开发区, 占地面积约70公顷。总体场地地势起伏, 建筑、自然景观丰富, 有利于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景观。场地南面为福祉大路, 西面为新城大街。校区分为南北两个部分, 北校区已建成投入使用, 为主要的教学区。南校区占地面积为22公顷, 场地地势相对平整, 场地中心有一条河流自东向西贯穿其中, 河道周围生态良好, 河岸两侧有大片乔木保留完整, 生长年限较长, 是比较宝贵的自然资源。

2 项目定位

吉林建筑大学南校区将建设成学校研究的重要基地, 建筑布局主要有教学研究、建筑科技产业园、学生实训基地、建筑博物展示等, 让校园真正意义上成为大学建筑文化产业园区 (图1) 。

3 设计概念的提出

基于该项目场地原是农田的一部分, 便以大地斑块为元素进行联想, 而大地景观中不可缺少的就是河流。对这两种元素进行选择、提取形成校园中的板块布局。将大地板块布局成场地建筑, 建筑布局结合气候特点建筑上采用了围合式的布局形式, 形成若干个庭院空间, 冬季方便师生的交通联系, 夏季为师生提供一个纳凉休闲的户外庭院。而河流布局成两条景观带, 绿带是学生主要交通流线, 通过这条流线可以通向校园的各个区域, 也是个区域之间最短的交通联系。蓝带是原有河流经过改造的密植树林滨水景观带, 是学生休闲活动的最佳区域, 也是主要景观带。

4 寒地城市校园景观设计要素

4.1 景观种植

绿化设计要满足散步、小憩、交谈、读书、观赏等师生在校园绿地中最常发生的活动[1]。绿化设计强调环保、尊重环境, 保留原有树木和补植密林区, 来增强空间层次感。原有树木有些地块绿化稀疏、发育不全、杂乱无章, 需要对树木进行补种、填种。在主要道路附近的隔离带采用地被植物来营造一种特殊的景观种植区域“草沟”, 在冬季可以作为积雪的堆积处, 夏季可以调节局部小气候。原有河道经过改造形成的密植树林滨水景观带, 在河道上游设计为本土水生植物净化小岛。水中增植了主要采用菖蒲、灯芯草、芦苇等不同层次的湿地植物, 过水体自然净化将污水变为清澈水体 (图2) 。

4.2 交通组织

校园的功能分区分为行政区、教学区、学生生活区和运动区, 每个空间都相互联系且不相互干扰。景观节点分布于轴线两侧, 景观设计上以大空间围合小空间的布局形式, 结合开放空间和半开放空间, 是空间设计更具趣味性。在靠近行政区设置了一个集中停车场以满足行政人员的停车需求, 较多的停车空间也能满足外来人员的停车要求, 同时也避免了校园大型活动的停车要求。校园的南出口位置是满足服务于师生的大型巴士停放区域, 这里人流较少, 临近教学区方便师生。在校园的运动区、后勤服务区也有少量的停车空间, 以满足不同工作人员的停车要求。

4.3 校园广场

校园广场是由展厅、学术中心、食堂和学生公寓围合而成的空间, 是校园景观设计的核心。由于该区域人流量较大, 既要满足集散功能, 也要有良好的景观效果。在设计的过程中, 为了避免人流混乱, 将广场交通流线进行了分类, 形成了多条路线并存。景观设计中采用铺装材料、绿化、景观设施进行分割, 使场地丰富而不失简洁。

4.4 景观设施

景观设施的设计要有特色, 体现浓郁的文化氛围和强烈时代气息, 同时彰显土建特色鲜明的高校校园景观等。将设计和场所所处的自然环境完美结合, 与场地的特质相融合, 营造北方地域特色景观, 走差别化战略[2]。景观设施设计要充分体现对人的关怀, 以人为本、尺度适宜、造型优美、便于使用。

5 结束语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设计, 解决了寒地城市校园景观设计中存在的难点问题, 同时也创造出丰富的寒地生态景观, 如“草沟”的设计, 雨雪水的回收处理, 在冬、夏季节均能满足一定的功能性和观赏要求。特色植物景观的种植形成了四季各异的景观, 正是这些方面的综合分析与考虑, 提高了环境的亲和力, 营造了形式多样、层次丰富的学习生活环境。

摘要:校园环境是影响高校校园品质的重要因素, 良好的校园环境能够陶冶师生的心灵和情操, 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校园规划与景观设计应充分考虑到广大师生的需求。文章以吉林建筑大学南校区景观设计为例, 对寒地城市大学校园的景观设计进行探讨。结合寒地城市特殊的气候条件, 将地域文化与校园文化相结合, 塑造寒地城市校园的品牌形象, 创造个性化的校园景观。

关键词:寒地城市,校园,景观设计

参考文献

[1] (美) 克莱尔·库珀·马库斯, 卡罗琳·弗朗.人性场所—城市开放空间设计导则[M].俞孔坚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1.

上一篇:电子测量仪器技术发展下一篇:开展语文活动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