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M结构域

2024-11-10

LIM结构域(精选7篇)

LIM结构域 篇1

病毒对宿主的感染能力,以及宿主对病毒感染的抵抗能力取决于病毒和宿主的相互作用。内在性免疫是宿主细胞抵抗病毒感染的方式之一,病毒蛋白与宿主细胞功能蛋白相互作用的生物学效应是病毒感染与致病的重要基础,其机制非常复杂。病毒感染细胞后,细胞内一些关键功能分子会发挥其活性, 影响病毒基因的表达。近年来,死亡结构域相关蛋白 ( death domain - associated protein,Daxx) 在宿主细胞抵抗病毒感染过程中的功能研究极为活跃。本文综述了Daxx的分子特性及其与病毒蛋白互作机制的研究进展。

1Daxx的分子特性

Daxx基因全长3. 5 kb,包括7个外显子和6个内含子。由于转录后修饰的差异,Daxx分子存在3种不同的分子质量 ( 70,97,120 ku) 。Daxx是一个高度保守的、含有740个氨基酸的多功能磷蛋白,包括一个卷曲螺旋结构域、一个酸性区,以及C端有一个富含酸性氨基酸结构域和一个富含丝氨酸 /脯氨酸/苏氨酸结构域。Daxx最初是作为Fas死亡结构域( death domain of Fas,Fas DD) 的相互作用蛋白和具有调控凋亡信号途径的功能分子被鉴定的。Daxx和Fas DD分别属于Fas下游两条不同的细胞凋亡信号通路。Daxx特异地与Fas死亡结构域结合,Daxx的过表达增强了Fas介导的凋亡,并且激活了JNK通路。Daxx的C端与Fas死亡结构域相互作用,而另外一个结构域则激活JNK通路和凋亡。Daxx的凋亡信号途径对Bcl - 2和JNK通路信号分子的显性负突变体敏感[1]。

Daxx定位于正常细胞和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细胞等肿瘤细胞的细胞核、异染色质、细胞浆、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蛋白核体( promyelocytic leukemia protein - nuclear bodies,PML - NBs ) 等部位。 Daxx与PML - NBs结合或与染色质结合依赖于宿主细胞的状态,以及Daxx和其他核 蛋白的相 互作用。 PML - NBs由Daxx、Sp100、伴 α 地中海贫血的x连锁智力低下综合征蛋白( alpha thalassemia /mental retardation syndrome x - kinked,ATRX) 和小类泛素修饰因子( small ubiquitin - like modifier,SUMO) 装配而成,位于细胞核内染色体间[2]。

Sp100有Sp100A、Sp100B、 Sp100C、Sp100 HMG四种同源异构体,都具有一个共同的氨基端,包含负责Sp100的同型寡 聚并且靶 向核体的HSR ( homogeneously staining region) 基序,该基序具有一个非组蛋白染色体的DNA结合蛋白HP1 ( heterochromatin protein 1 )的结合位 点[3]。 Sp100B、 Sp100C、Sp100 - HMG的分子质量较大,还在羧基端编码另外的功能性基序,如SAND结构域、PHD finger - bromo结构域及HMG盒。这3个功能性基序均为潜在的DNA结合功能域,经常存在于影响染色质结构的蛋白中。Sp100在转录调控过程中发挥作用, Sp100B在瞬时表达试验中作为细胞和病毒启动子的转录抑制因子。由于Cp G序列胞嘧啶的甲基化去除了Sp100B的DNA结合,Sp100B通过其SAND结构域优先与含有非甲基化的Cp G二核苷酸的DNA序列结合,这就为Sp100B特异性的靶向病毒基因组等外源DNA( 低甲基化的) 提供了一种可能的机制[4]。 M. Glass等[5]研究发现,Daxx、PML和Sp100协同抑制HSV - 1缺失株在靶细胞的复制和基因表达。

ATRX蛋白是一种依赖ATP的染色质重构因子。 Daxx通过氨基端PAH1结构域与ATRX相互作用。 作为一种H3. 3 - 特异的组蛋白伴侣蛋白,Daxx与ATRX蛋白在非复制依赖性的染色体组装中发挥协同作用,而且在维持端粒染色体的过程中充当基本的作用。通过有效组装含H3. 3核小体,Daxx单独或与ATRX蛋白形成复合物抑制转录。在生殖细胞的有丝分裂S期、G2期与M期之间的过渡期和减数分裂期,Daxx和ATRX蛋白共同控制着丝粒异染色质的表观遗传,维持其稳定性[6]。

SUMO是一个大小约为10 ku的蛋白,是生物修饰形式之一,有SUMO - 1、SUMO - 2、SUMO - 3、SUMO - 4四种同源 异构体,其作用底 物包括p53、 PML、PCNA和IκBα,PML直接或间接调控SUMO的修饰状态及Sp100的相对表达水平。Daxx与SUMO相互作用的基序 ( SUM - interacting motif,SIM) 是732E - I - I - V - L - S - D - S - D740氨基酸残基。 通过SIM、Daxx定位到PML - NBs,与发生SUMO化的转录因子结合,发挥转录调控作用[7]。

作为诸多转录因子的辅助激活因子或抑制因子, Daxx可以结合并抑制Pax3、ETS1、E2F1、NF - κB、 p53、p73等转录因子。另外,Daxx可以通过与ATRX、组蛋白去乙酰化酶Ⅱ( HDAC Ⅱ) 、核心组蛋白、 染色质伴随蛋白( DEK) 相互作用发挥其转录抑制功能[8]。

2Daxx与病毒蛋白的互作机制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作为一种与蛋白质相互作用的转接子,Daxx的功能已经不仅限于调节细胞凋亡,而且通过与Smad4、NF - кB、p53等相互作用调节多种蛋白质转录,与多种病毒蛋白发生相互作用, 发挥其转录调控和抗病毒等生物学效应。

在病毒感染细胞的早期,Daxx作为细胞内免疫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作用,可以阻止即刻早期 ( immediate early,IE) 病毒基因表达的启动。在属于疱疹病毒的巨细胞病毒( HCMV) 和细胞的相互作用过程中,Daxx可以抑制HCMV IE病毒基因的表达,而在HCMV复制过程中的关键外壳磷酸化蛋白( pp71) 则对这种功能具有中和作用[8]。Daxx和ATRX都是抑制病毒复制的重要功能蛋白。EBV的主要外壳蛋白BNRF1是EBV潜伏性病毒感染过程中最丰富的功能蛋白之一,BNRF1和Daxx之间的相互作用与HCMV和HSV - 1的相应蛋白相似,对于促进IE病毒基因表达是必需的。在BNRF1介导的Daxx /ATRX染色质重塑 复合物分 解之前,该分子通 过与PML - NBs的Daxx结合,抵消细胞的抑制作用[9]。 在5型腺病毒感染过程中,E1A是第一个被激活的转录单位,该蛋白类似于疱疹病毒IE蛋白,E1A促使细胞进入S期,并且是其他早期病毒转录单位所必需的,E1A结合并替代转录抑制剂pRB,而5型腺病毒的另一个早期病毒蛋白E1B - 55K则会与Daxx相互作用。E1B - 55K是一个多功能磷酸化蛋白,该蛋白通过多种不同机制促进病毒的有效复制,S. Schreiner等[10]研究发现,在5型腺病毒感染的晚期,通过cullin - 5依赖的E3泛素化连接酶,E1B - 55K介导了转录抑制剂Daxx蛋白酶体的降解。病毒感染细胞后,当病毒的基因表达被抑制而病毒的基因组没有被宿主细胞清除时,病毒进入潜伏状态。在HCMV侵入细胞的初期,pp71滞留在胞质,Daxx维持在高水平,抑制了IE病毒基因的表达[11]。登革热是由登革热病毒( DENV) 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S. Khunchai等[12]应用酵母双杂交技术研究了登革热病毒的非结构蛋白5 ( NS5) 与Daxx的相互作用,并通过免疫共沉淀试验和核共定位试验证实了这一结果。核定位序列发生突变的NS5既不能转核,也不能和Daxx相互作用来提高登革热相关的细胞因子RANTES ( CCL5 ) 的产生。这些发现说明,Daxx和NS5影响RANTES ( CCL5) 的产生,其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将RNA基因组的自身DNA拷贝整合到宿主细胞染色体形成前病毒是反转录病毒的重要特征。前病毒的形成并不能保证病毒的表达,在反转录病毒感染过程中,经常出现通过表观遗传学机制形成的转录抑制。N. Shalginskikh等[13]研究发现: Daxx通过募集组蛋白去乙酰化酶 ( HDACs) 促进表观遗传学抑制; 并提出了可能的作用机制,即Daxx发现反转录病毒蛋白 - DNA复合物,通过DNA甲基化和组蛋白修饰使前病毒染色质化,病毒蛋白表达受到抑制。

宿主细胞的凋亡是哺乳动物针对病毒产生的防卫性反应。对于宿主细胞而言,凋亡的发生使感染了病毒的细胞以自杀的方式提前结束其生存,可以使仍处在增殖过程中的未成熟病毒死亡。在机体水平,凋亡的发生可以对病毒诱导的免疫反应有一个相应的调节过程,为形成对病毒的多层次防卫系统创造条件。调控凋亡的发生是Daxx的重要功能之一。Daxx的凋亡调控效应可能涉及Daxx和PML - NBs的核质转位。普马拉型汉坦病毒核蛋白 ( PUUV - N) 和Daxx的核定位信号相互作用,影响Daxx的核质穿梭。汉坦病毒通过非ATRX依赖的方式靶向Daxx, 干扰凋亡通路[14]。登革热病毒在胞浆复制,并且可能靶向Daxx,阻止凋亡的发生[8]。中枢神经系统呼肠孤病毒感染经历了不同程度的凋亡,这依赖于Daxx的亚细胞定位和表达水平[15]。

DNA肿瘤病毒基因组和PML - NBs结合可以启动病毒的转录和复制,病毒蛋白可以启动基因组的转录激活及 克服PML、Daxx和ATRX的抑制效 应, PML - NBs也会成为肿瘤发生的部位。病毒导致的肿瘤发生机制涉及程序外的细胞周期进程的启动,以及通过调节pRB或p53等肿瘤抑制分子完全改变抗增殖状态。通过直接和p53结合,Daxx会促进p53依赖的细胞凋亡。通过增强RING型E3泛素连接酶mdm2的蛋白稳定性,Daxx会影响mdm2依赖的p53蛋白酶体降解。在侵袭过程中,靶向Daxx的病毒蛋白有可能参与病毒性转化过程。

3结语

作为一种高度保守的多功能蛋白,从发现至今, 对于Daxx的研究历程只有十几年的时间,其中对于Daxx与病毒感染关系的阐释时间则更短一些。这些研究有的揭示了Daxx与多种病毒相互作用的共同机制,有的则只在Daxx与某种病毒的相互作用机制方面有所发现。需要回答的关键科学问题还有很多,探索的道路还很长。但是Daxx在病毒感染过程中,尤其是在反转录病毒、DNA肿瘤病毒感染中所扮演的重要功能角色的阐释必将为抗病毒药物的发现和病毒性疾病的治疗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摘要:病毒对宿主的感染能力,以及宿主对病毒感染的抵抗能力取决于病毒和宿主的相互作用。内在性免疫是宿主细胞抵抗病毒感染的重要方式之一。死亡结构域相关蛋白(death domain-associated protein,Daxx)最初是作为Fas死亡结构域(death domain of Fas,FasD D)的相互作用蛋白和具有调控凋亡信号途径的功能分子被鉴定的。近年来,Daxx在宿主细胞抵抗病毒感染过程中的功能研究极为活跃。文章从Daxx的分子特性、Daxx与病毒蛋白的互作机制等方面综述了Daxx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病毒,病毒蛋白,死亡结构域相关蛋白(Daxx),分子特性,宿主,互作机制

LIM结构域 篇2

遗传算法求解可行域分离的结构优化问题

应用遗传算法求解了两类可行域分离的结构优化问题:局部屈曲约束的桁架拓扑优化问题和动力响应约束优化问题.对第一类问题,提出了新的数学表达式,适合于遗传算法求解.采用了改进的适应度函数及约束处理方法、约束凝聚选择、交叉操作改进和竞争最优保留,提高了遗传算法的.效率和可靠性.算例说明,该方法能够克服可行域分离给传统优化算法带来的困难,有效地在多连通可行域中搜索全局最优解.

作 者:唐文艳 顾元宪 李云鹏 蔡雷  作者单位:唐文艳,顾元宪,李云鹏(大连理工大学工业装备结构分析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力学系,大连,116024)

蔡雷(深圳市思乐数据技术有限公司,深圳,518054)

刊 名:力学学报  ISTIC EI PKU英文刊名:ACTA MECHANICA SINICA 年,卷(期): 35(3) 分类号:O3 关键词:优化设计   可行域分离   遗传算法   约束凝聚选择  

LIM结构域 篇3

在科技的影响下, 广域测量技术逐渐提升, 以电网多信息构成为基础的关于继电保护也就为解决存在电力系统中继电保护结构带来了很大影响。结合相关会议对广域保护功能所做出的描述, 其研究主要有两方面, 一为以广域信息为基础的电网安全能够安全稳定运行, 重点在于检测与分析电网的安全与稳定运行;二为综合运用广域信息进行改进, 不断提升继电保护性能。

1 广域后备保护系统的主要构成

1.1 广域电网分区域划分中应考虑的主要方面

首先, 对区域决策中心的选择。在分布集中混合式系统结构中, 经常会需要在分区域内选择一个较为合适的信息集中中心成为其广域继电保护系统的决策中心。在选择中心时, 不能仅考虑某一方面, 还需要在考虑输电系统节点之间的关系时, 更需顾及节点间通信系统的相结关系。通常情况下人为因素、地理环境以及相对应的通信条件都是需要首先考虑的内容, 然后将一些较为特殊的变电站与区调中心设定为决策中心。

其次, 分区域的保护范围。被保护对象的主要后备保护通常为广域继电保护系统, 该系统在功能上可以实现远、近后备保护。通常都能在一定时间内完成后备保护, 所涉及的区域在空间上也会很少出现交换情况, 所以, 广域继电保护所属的范畴应将所有保护对象的远后备保护范围作为主要原则, 也就是将决策中心为起点, 将保护范围确定在下一条线路的末尾, 以便方便接入新建变电站, 扩大范围。

1.2 广域继电保护分布集中式系统结构

该结构具有很多优点, 它将其中的一个变电站作为决策中心, 并将其称之为系统主站, 该主站不仅要完成本站所有的信息采集与保护控制以外, 还应完成更多信息的集中决策。在这一系统中还有其他单元功能, 如智能电子设备、子站处理单元、区域集中决策中心以及其他功能。之所以要应用广域多信息构建广域继电保护系统, 主要原因在于完善后备保护性能, 解决以就地信息为基础的吧后备保护问题。

2 以多信息为基础的区域距离保护的主要实现办法

2.1 设计辅助元件

第一, 振荡闭锁元件的设计。由于区域距离保护主要是为后备保护提供一定功能。在发生动作的时间内如果未形成一定的保护块, 就可以利用振荡闭锁方式, 避免其在区域距离保护出现误动作, 且适当的开放条件, 避免震荡再次发生故障, 使距离保护出现拒动, 结合保护振荡闭锁的基本原理, 可以将其分别对称与不对称两种元件。第二, 负荷限制元件。为减少因距离延长而使某段发生负荷转移误动作, 可以在其中加入适当的与继电器负荷相关具有限制特点的辅助元件, 这样就会有效减少常规潮流转移所发生的保护误动作。此外, 在限制电阻中也应确保线路在一定范围潮流转移时因线路负荷超载而出现极限被拒情况。

2.2 以信息拓扑树为基础的搜索保护判断

以多信息为基础的广域继电保护功能具有一定的识别故障元件功能, 其主要的保护对象为输电元件, 所应用的信息一般均来自将保护对象为中心的信息区域, 在信息域被确定以后就能完成区域距离保护。由于广域电网在实际运行中结构转化较为频繁, 结合工况的变化可以使距离保护信息域发生一定变化, 所以, 广域保护系统就可以结合电网拓扑结构形成具有保护能力的信息拓扑树。它将保护对象作为树根, 将与其相邻的元件作为树枝, 将树枝的节点作为多层信息域。通过这样的信息域搜索就能建立良好的距离保护判据。

3 算例分析

3.1 类蜂窝分区域保护分区

为证明该算法的正确性, 运用电磁暂态仿真软件对某地220k V电网系统模型进行实验, 增强其可信度。在这次算例分析中共设有三个决策中心站, 编号分别为区域1、区域2、区域3。由于以往对这种分区做过研究, 本文将以此为基础适当的进行改进。首先, 其对区域的划分与之前相比更能体现其保护范围的有限性, 更利于广域继电保护工程实现;其次, 增添了分区域的交互性与信息交换性, 极大的促进了大电网各元件的保护, 有效减少了以往研究中分区在边界站上出现直流消失的情况;最后取消了固定半径长的保护分区范围, 这样的灵活性更便于新变电站的保护, 确保其通信系统正常接入。

3.2 分区域距离的保护算法

为进一步说明保护系统所具有的故障识别算法, 在进行仿真设计时将易发生故障阶段作为接地故障, 同时设定保护系统以便完成接收一定区域内所缺失的保护信息与错误, 结合信息正确和多位信息错误的情况下, 根据不同的信息区域中的冗余计算完成故障元件识别的可靠性研究。

4 结论

由于以往的后备保护经常出现问题, 为此对广域信息的继电保护系统进行研究, 根据安全第一的原则, 重点研究了广域继电保护的系统结构与故障元件识别方法, 并以某地为例进一步验证了改算法的正确性, 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为相关人士带来启发, 逐渐完善电力继电保护系统。

参考文献

[1]金恩淑, 汪有成, 陈喜峰.基于分区域广域继电保护系统的故障识别算法[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2014 (09) :68-73.

[2]李振兴, 尹项根, 张哲, 王育学, 唐金锐.广域继电保护故障区域的自适应识别方法[J].电力系统自动化, 2011 (16) :15-20.

[3]张力壮.探讨分区域的继电保护的系统结构与故障识别技术[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12 (Z2) :110-112.

我国省域经济空间结构现状及特点 篇4

改革开放以后, 我国社会经济取得长足的进步发展, 但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地域不平衡问题。东中西部差距、城乡差距, 已使我国形成“多元立体的不平衡”格局。就区域经济发展而言, 究竟应该坚持“效率”还是“公平”, 学界莫衷一是。国外最早开始研究集聚与经济增长关系的是Walz, 他将新增长理论和地理模型结合研究区域经济问题。Forslid运用新经济地理学的C-P模型和内生增长模型, 研究表明增长有利于促进经济集聚, 经济集聚能同时促进富裕和落后区域的经济增长。陆铭、陈钊认为我国经济最终是在集聚中走向平衡, 坚持走大城市战略。张艳、刘亮基于中国城市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经济集聚对于城市人均实际GDP的影响, 运用工具变量法的回归结果表明:经济集聚具有内生性, 它对于城市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陈得文、苗建军运用GMM三阶段最小二乘法实证分析了中国省域空间集聚和经济增长的内生关系后发现, 区域集聚是导致区域非均衡的重要因素。但对于省域经济空间结构发展模式, 国内学界研究还较少, 本文在定量分析目前空间结构现状的基础上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以期能够对省域经济空间结构选择有个新的认识。

二、我国省域经济空间结构现状

按照表1 的划分依据, 利用《中国城市统计年鉴2014》数据, 经计算得出2013年中国省域经济空间情况, 其中, 河南、山西属于半单核;安徽、江西属于准单核;甘肃、湖北、吉林、陕西、宁夏、云南、四川、新疆、湖南属于单核;广东、黑龙江、浙江、辽宁、贵州属于双核;江苏、山东、广西、河北、内蒙、福建属于多核。

对比2003 年经济空间情况, 我们发现过去十年省域经济空间演变基本符合:从准单核向单核、从单核向双核、从双核向多核, 在结构上由简单向复杂的规律。但也有省份经济空间结构没有发生明显改变, 如半单核的山西;单核的甘肃、湖北、吉林、陕西、宁夏、云南;双核的广东、黑龙江、浙江、辽宁;多核的江苏和山东。值得一提的是, 河南省是唯一一个空间结构逆向演变的省份, 由半双核过渡到了半单核。

三、省域经济空间结构特点

一是省域经济空间结构类型呈地域集中分布。简单的说, 东部沿海地区省份多为双核或多核, 如广东、福建、浙江、江苏、山东、河北和辽宁等省。中西部地区多为 (准) 单核或半单核, 如安徽和江西的准单核, 四川、云南和甘肃的单核。

二是部分省份经济空间结构与经济发展水平不符。从表1 可知, 西部地区的贵州、内蒙古和广西已经迈入双 (多) 核省份行列, 而中部地区的河南、安徽和江西仍然是半 (准) 单核。从当地发展水平来看, 贵州、内蒙古和广西还是应该坚持“增长极”理论, 积极发挥增长极的极化效应, 以此带动周边地区的发展。而河南、安徽和江西则应该努力过渡到单核模式, 集中资金、投资、政策培育省会城市, 打造省内亮点, 再以此带动全省发展。

三是从省份人均收入水平来看, 空间结构越复杂, 收入越多。从图一, 可以看出2003年和2013年省域经济空间结构情况, 都是随着经济结构升级, 人均收入递增。就2013 年来看, 多核省份人均收入是半单核省份人均收入的1.57倍, 是单核省份的1.36倍。

四是部分省份出现省会城市落寞的现象。一般而言, 省会城市一直是各省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对外交往中心, 但近年来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单从经济总量上分析, 截至2013年, 已经有河北唐山、辽宁大连、山东青岛、内蒙古鄂尔多斯、江苏苏州、福建泉州超过当地的省会城市。省域内新兴起的城市得以快速发展甚至超过省会城市, 主要因为资源优势如唐山、鄂尔多斯、包头等;港口优势如青岛、大连、泉州等;一线城市辐射如苏州、无锡和深圳等。

四、经验与启示

一是在经济空间结构选择上, 要结合当地客观实际。我国各省份国土面积、经济发展水平、各城市距离省会城市远近、是否具备港口等特点, 在坚持省会单核发展还是花开两朵问题上, 需要依据省情具体情况决定。

二是对于半 (准) 单核的山西、河南、安徽和江西, 应尽快向单核转变;贵州和内蒙古双核发展模式需要慎重。对于以上四省, 需要积极扶持壮大省会城市, 多让省会城市发挥辐射效应, 早日形成以点带线、以线带面的全省发展格局。对于贵州和内蒙古的双核发展模式, 特别是贵州实行贵阳和遵义同步发展, 从经济地理学和城市经济学来看, 贵州省应该继续走单核省会发展模式, 短期内劲儿往一处使, 避免资金投入分散和政策的倾斜, 更有利于贵州的快速发展。

三是要积极支持部分有地域优势的城市发展。对于有资源、港口好、地域优的新兴城市, 省级政府要积极支持其发展, 协调好其与省会城市关系, 确定各自在省域内的发展定位和分工, 避免恶性竞争和产业雷同。

摘要:本文对我国省域经济空间结构现状进行研究, 基于单双核省域空间划分理论, 利用2014年统计数据对全国24个省域进行科学划分。研究结果表明, 经济空间结构地域集中分布、经济结构与经济发展水平相关、港口城市、资源型城市发展迅速等。

关键词:省域,经济空间结构,单双核城市

参考文献

[1]钱学锋.外部性与集聚:一个文献综述[J].世界经济, 2007 (02) .

[2]简泽.技术外部性、工业集聚与地区经济的非均衡增长[J].南方经济, 2007 (11) .

[3]吴玉鸣, 徐建华.中国区域经济增长集聚的空间统计分析[J].地理科学, 2004 (06) .

[4]章元, 刘修岩.聚集经济与经济增长——来自中国的经验证据[J].世界经济, 2008 (03) .

[5]陈得文, 苗建军.空间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内生性研究——基于1995-2008年中国省域面板数据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10 (09) .

[6]罗辉, 贾文毓.中国省域经济空间结构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 2007 (02) .

[7]刘旭华, 王劲峰, 孟斌.中国区域经济时空动态不平衡发展分析[J].地理研究, 2004 (04) .

[8]Martin P, G I Ottaviano.Growth and agglomera-tion[J].International Economic Review, 2007.

[9]Baldwin R E.Core-periphery model with for-ward-looking expectation[J].Regional Scienceand Urban Economics, 2009.

LIM结构域 篇5

关键词:正交频分复用,前导符号,定时同步,恒包络零自相关

在OFDM广播及通信系统中, 前导符号是一个特殊的组成部分, 具有重要的作用。其功能包括:信号的初始发现、定时同步、频偏估计、信道估计以及承载信令内容等。为了实现所需功能并优化性能, 相比一般的OFDM符号, 前导符号通常具有一些特殊的时域和频域结构与特性, 从而能够实现相应的操作。例如, DVB-T2系统中的P1符号具有特殊的C-A-B时域结构和离散的子载波位置[1]。

随着低密度奇偶校验码 (LDPC) 、非规则星座映射 (NU-QAM) 等技术的发展, OFDM广播系统的整体性能得到提升, 同时对前导符号提出更高的性能要求, 需要具有比系统中其他符号更低的检测与解码门限。研究者在此做了大量工作, 提出了一些新方案[2,3]。

为进一步提高其在信号发现、频偏估计等方面的性能, 本文对前导符号的频域结构进行了研究, 并提出了一种固定序列和信令序列奇偶交错排列的新结构。同时还介绍了适用于该种频域结构的前导符号的接收算法。最后, 还对所提出的结构及算法进行了仿真, 并给出了性能分析结果。

1 前导符号频域结构设计

1.1 频域结构与子载波分配

一个前导符号的频域结构包含若干个子载波, 个数记为NFFT。其中左右两侧的子载波不填充数据或信号, 称为虚拟子载波;只使用中间的子载波填充信号, 称为有效子载波。有效子载波个数记为NAC, 且限定为偶数。

为进行信道估计, 需要信号中存在导频。因此将所有有效子载波中的偶数位子载波填充为一个已知的序列, 称为固定序列 (FC) 。固定序列主要用于信号的检测、定时同步、频偏估计与信道估计, 即固定序列主要决定了符号的检测性能。

前导符号另一功能是承载信令信息, 通过在有效子载波中的奇数位子载波填充信令序列 (SC) 来实现。填充时, 首先将信令信息映射为信令序列集合中不同的信令序列。因此信令序列集合内元素的个数为:NSC=2NSIG, 其中NSIG为系统所能传输的信令比特数。可见, 信令序列主要决定了符号的解码性能。

该前导符号频域结构如图1所示, 图中取NFFT=1 024, NAC=706。

由于固定序列和信令序列所发挥的功能不同, 在约束前导符号总能量一定的前提下, 可以调整这2个序列 (即奇、偶子载波) 能量的比值R, 以取得更优的检测或解码性能。考虑到正确解码信令信息总是以对前导符号的成功检测及定时同步为前提的, 因此该比值存在一个最优解, 此时前导符号的检测与解码能力相当。

上述前导符号的频域表达如下

式中:P1X为所得频域符号;n为频域子载波的序号;SC (k) , FC (k) 分别为信令序列和固定序列, k为序列中元素的序号。

1.2 序列设计与优化

信令序列的选择应遵循如下原则:

1) 良好的相关性

信令解码是通过计算接收信号与全部信令序列的互相关系数来完成的, 在该过程中判定获得最大相关系数时所对应的本地序列序号即为信令信息。因此要求信令序列集合内的全部序列具有良好的互相关性, 以降低误信令率。同时还要求其信令序列具有良好的自相关特性, 即其循环自相关结果除主相关峰以外的模应尽量小, 以增加对抗多径和残留频偏的鲁棒性。

2) 均匀的模值

与固定序列类似, 信令序列也应当具有均匀的能量分布, 序列中各元素的模值应接近均值, 以避免频率选择性信道下性能严重下降。这一要求对于前导符号信号符合发射频谱模板要求也是有帮助的。

3) 序列集合的生成与容量

基于一定生成规则生成信令序列集合相比基于DVB-T2所使用的伪随机扩频序列具有明显的优势, 包括序列的存储与表达、集合的容量扩展能力等。此外将信令序列元素的定义空间从实数域扩展到复数域, 也扩展了优化空间、增强了性能。

综合上述原则, 确定信令序列基于Zadoff-Chu序列 (ZC序列) 产生。ZC序列是一类恒包络零自相关序列 (CAZAC) , 具有如下特性:恒包络, 即任何CAZAC序列的幅值恒定;理想的自相关特性, 即任意CAZAC序列与其循环移位所得序列互不相关;良好的互相关特性, 任意2个CAZAC序列互相关值接近于零, 并且与序列长度的倒数成正比;傅里叶变换时的互易性, 即CAZAC的傅里叶变换或反变换所得到的序列仍为CAZAC序列。其中, 傅里叶变换的互易性还表明为在OFDM通信系统中很低的功率峰均比 (PAPR) 。由于这些特性, ZC序列已被广泛用于各类OFDM系统中, 包括LTE, WiMAX等[4]。

本文所述信令序列生成公式如下所示。首先生成ZC基序列zi (n)

然后基于上述基序列, 生成信令序列SCi (n) , 公式如下

式中:Ni为序列长度;ui为序列根值;ki为序列移位值。

区别于LTE系统, 每个信令序列SCi (n) 都是从一个具有不同根值的ZC基序列循环移位得到, 从而既避免多普勒频移的影响, 也使得能够在需要的时候扩充信令序列集合。其中, 每一个信令序列都由一组参数 (ui, Ni, ki) 唯一确定。在确定信令序列参数时应保证集合中信令序列参数 (ui, Ni) 不重复。

类似的, 在确定固定序列时同样应当考虑其自相关特性及与信令序列集合的互相关特性。此外, 还应对由固定序列和全部信令序列组成的前导符号的PAPR特性进行优化。为简化设计与优化过程, 对固定序列作如下约束

即固定序列为绝对值为1的恒模序列, 其中ωn为序列中各元素的幅角 (相位值) , 其取值范围为[0~2π) , 通过优选幅角值即确定该序列。

1.3 前导符号参数与生成

根据上两节介绍的设计思路与原则, 对各项目标参数进行联合优化, 可确定各频域设计关键参数。其中, 信令序列参数 (ui, ki) 及固定序列参数ωn因篇幅较长不在本文给出, 其他部分参数如下:

1) 信令序列基序列长度

2) 固定/信令序列功率比:R=2

在得到该频域结构后, 可通过下式生成时域主体信号

式中:P1A (t) 为所得到的前导符号主体结构时域信号;T为该信号的采样周期。基于该主体结构, 可分别生成循环前/后缀以形成所需的最终时域信号, 本文不对时域结构的设计及接收算法详述。前导符号的生成流程如图2所示。

2 接收算法

如前文所述, 前导符号在OFDM系统中承载了时间同步、频率同步、信道估计等多重功能, 这些功能的实现对应前导符号在时域频域上的不同设计特征。本节将主要介绍适用于该新型频域结构的一些接收算法。

2.1 时钟同步

除基于循环前缀、后缀进行延时相关外, 还可基于频域结构中的固定序列进行估计, 此时可将固定序列视为训练序列。基于训练序列的时间频率同步方法相比时域方法, 具有更高的估计精度及更低的检测门限[5]。

将接收到的前导符号信号记为rn, 将本地复现生成的信号记为sn, 则可对其进行互相关操作得到互相关系数Rm

为了消除收端由于载波频率偏差而带来的相差, 可先分别对接收信号进行差分处理, 如

式中:D为所差分计算时所使用的差分间隔;ZmD为差分处理后的信号序列。通过上述差分处理, 可将不同采样间线性增长的相位值转化为一个定值。例如采样信号rn存在归一化载波频偏为且不考虑其他因素时, 采样信号为rn=xnej2πn/NFFT, 此时有

相应的, 与经过差分处理后的接收信号进行相关性计算时所使用的本地复现波型也应进行差分操作:cnD=sns*n-D。此时, 使用差分后的接收信号与差分后的本地复现信号进行互相关计算, 可得互相关系数RmD为

在不考虑噪声及多径时, 上式可进一步简化为

由此可见, 通过与本地序列进行差分相关, 可以完成采样信号的定时同步估计, 且该过程不受接收机包含的载波频率偏差影响。此外, 由于固定序列本身及其差分序列所具有的良好自相关特性, 便得差分相关后能得到尖锐的相关峰, 有利于微弱信号的检测, 且不存在峰值平台, 估计精度高。

2.2 整数倍频偏估计

在完成定时粗同步及小数倍频偏估计后, 需要进行整数倍频偏 (IFO) 估计。为避免信号多径及残留时间偏差的影响, 对整数倍频偏的估计不是直接在频域上进行。首先根据定时同步的结果从采样信号中截取出时域的主体部分进行傅里叶变换得到相应的频域结构, 并对其分别进行循环移位, 移位值的取值范围为[-N∶+N]。对于每个移位值所得到的采样序列, 与本地生成的前导符号频域信号进行共轭相乘后, 再进行逆傅里叶变换, 该变换结果中的每个峰值即对应信号的一个主径。将其中能量大于一定阈值的主径能量进行累加, 记为Pn, 其中n为当前的移位值。

在所有移位值得到的信号能量中选取出最大值Pmax=max (pn) , -N≤n≤N, 此时对应的移位值n^=argmax (pn) 即为所得的整数倍频偏估计值。

2.3 信号验证

为了降低接收机的虚检率, 还需对于接收到的信号进行验证。信号验证与整数倍频偏估计同步进行。在选取Pmax时, 还应计算该最大值相对于平均值的 (即峰均比) :只有当该峰均比大于一定预定门限时, 才认为正确接收到了信号。该预定门限应当根据所需检测门限与虚检率联合确定。

2.4 信令解码

在完成上述定时同步、整数倍频偏估计以及信号验证后, 即可进行信令解码。信令解码需要将全部的信令序列集合分别与频域前导符号指定位置 (奇数位置) 子载波结果求取互相关系数, 其中互相关系数模最大的信令序列即为采样信号所承载的信令序列, 该序列在集合中的序号即为所承载的信令内容。

3 性能仿真

基于所介绍的结构与接收算法, 对文章中给出的前导符号设计进行了仿真。仿真中所使用的场景为:AWGN、TU6[6] (最大多普勒频偏为129 Hz) 、移动单频网, 包括了静态、动态以及单频网 (SFN) 这3类典型信道。其中, 定义TU6信道的最大多普勒频偏为129 Hz;定义移动单频网为两簇到达时间差为25μs的TU6信道, 其最大多普勒频偏均为39 Hz。

经仿真, 得到解码性能曲线如图3所示。

若以解码误码率10-2为阈值, 可分别得到各仿真场景下性能, 见表1。

对前导符号的载波频率偏差和采样频率偏 (SFO) 的最大容限进行了仿真, 仿真场景均为AWGN信道且信噪比为3 dB, 并以解码误码率10-2为阈值, 结果如表2所示。

PAPR是OFDM系统的一个重要性能参数。对该前导符号的PAPR进行了仿真, 如图4所示。可以看到, 对于容量为512的全部信令序列集合, 选择任意信令序列所生成的前导符号, 其PAPR不大于6.3 dB。

通过与DVB-T2所定义的前导符号相比可知, 本文所给出的前导符号在静态动态等各类信道下的解码性能、对频率偏差的容限以及PAPR等各项性能, 均大大优于DVB-T2[7]。

4 总结

本文介绍了一种新型OFDM前导符号频域结构的设计。该设计分别将频域符号的奇、偶数子载波用于承载固定信令与信令序列, 从而在满足传输一定数量的信令信息同时, 还提供了一个已知波形用于整数倍频偏估计、信号验证、信道估计与相干检测。通过优选固定与信令序列, 优化了其相关特性, 提高了整体性能。还介绍了适用于该频域结构的接收算法。

通过该种结构, 能够实现时域直接检测、定时粗同步与小数倍频偏估计, 显著提高了检测性能;可进行性能更优的整数倍频偏估计与信道估计;具备9 bit的信令承载能力, 并可根据需要再行扩充, 同时具有极高的解码能力;通过优选固定序列和信令序列, 能够得到很小的峰均功率比。

仿真结果表明, 相比现有的一些广播系统前导符号方案, 所提出的前导符号频域设计, 具有很高的检测与解码能力, 同时还具有信令扩展能力, 能够用于未来的新型地面数字电视广播系统。

参考文献

[1]ETSI.EN 302 755, Digital video broadcasting (DVB) :frame structure, channel coding and modulation for a second generation digital terrestrial television broadcasting system (DVB-T2) [S].2012.

[2]刘菁菁, 张超, 潘长勇.新一代地面数字电视系统中的前导符号设计[J].电视技术, 2015, 39 (2) :3-6.

[3]HE L, WANG Z, YANG F, et al.A novel preamble design for OFDM transmission parameter signaling[C]//Proc.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munications.[S.l.]:IEEE Press, 2011:1-5.

[4]任斌.CAZAC序列在LTE中的应用研究[D].北京:北京邮电大学, 2009.

[5]TUFVESSON F, FAULKNER M, HOEHER P, et al.OFDM time and frequency synchronization by spread spectrum pilot technique[C]//Proc.Communication Theory Mini-Conference.New York:IEEE Press, 1999:115-119.

[6]CORREIA L M.Wireless flexible personalized communicationsCOST 259:European co-operation in mobile radio research[M].[S.l.]:John Wiley&Sons, 2001.

LIM结构域 篇6

然而江苏省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 尤其是苏南与苏中苏北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是江苏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障碍之一。区域经济空间结构合理与否直接对经济发展协调产生重要影响, 通过对江苏省域经济空间结构的研究与分析, 有助于实现江苏省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从而使江苏的发展进入新的阶段。

1 区域单位选择与分析方法

在对江苏省经济空间结构演变的分析之前, 首先要确定分析的区域单位及经济指标, 区域单位以及经济指标选择的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对经济空间结构分析的合理性与科学性。区域单位可以有市域与县域的选择, 但是单一选择某一区域单位作为研究对象均有失偏颇。市域单位数据较好获取, 数量也较少, 然而市域并不能全面地反映全省的经济发展实际状况。市域包括城市及各县, 可能会出现市强县弱, 或者市弱县强的现象, 这样市域的经济数据无法全面体现市域范围内的市县发展差距, 容易以整体代替了局部。而县域作为经济的基本单位, 能够很好地反映各地的实际发展状况。结合市域与县域的区域单位作为研究对象, 能够较为全面而细致的反映整个省域的经济发展水平。

文章主要选取不同年份江苏省各市县国内生产总值 (GDP) 的数据进行分析, 并截取2000、2004、2008以及2012年的数据作对比分析。由于近些年江苏行政区划有不少变动, 但为了在统一的空间单位内作比较, 笔者选择以2012年江苏省行政区划为标准, 将此之前未并入各地级市的县及县级市的数据加入地级市。主要将原属南京的江宁县、江浦县及六合县并入南京市区, 将锡山县并入无锡市区, 铜山县并入徐州市区, 武进县并入常州市区, 吴江市和吴县市并入苏州市区, 通州市并入南通市区, 将淮阴县及县级市淮安市并入地级淮阴市以等同于2012年的淮安市市区, 将盐都县并入盐城市区, 将邗江县、江都市并入扬州市区, 将丹徒县并入镇江市区, 将宿豫县并入宿迁市区。最终将各市市区与各县及县级市看作同等级区域单位, 经过整合后的地域可以在不同年份以统一的地域单位进行比较, 以便更好地反映江苏省经济空间结构的演变过程。

2 江苏省域经济空间结构的演变及问题分析

经济空间结构是区域经济客体在空间中相互作用及所形成的空间集聚程度和集聚形态, 是经济活动在空间上的表现。通过对区域经济空间结构演变的分析, 可以更直观地了解区域经济活动在空间上的变化过程, 更合理地实现经济发展过程中要素、资源在空间上的优化配置, 最大程度上克服空间距离对经济活动的约束。

2.1 江苏省经济空间结构的演变

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的驱动力就是导致区域呈现不同空间集聚状态的影响因素。各种经济空间集聚状态的形成有其影响因素, 不同的经济空间集聚状态的影响因素不同, 这就导致了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的形成和演化, 江苏省经济空间结构的演变也是多方面因素影响的结果。

从历史发展基础来看, 任何区域经济发展的格局特征都有其历史的必然性, 经济格局的演变同样都有其内在的历史基础, 新的格局脱胎于老的格局。改革开放初始时苏南的发展起点明显高于苏中和苏北, 这使得苏南可以依靠良好的物质基础, 经济得到迅速发展, 而苏中、苏北由于其本身的基础问题, 发展速度相对缓慢。经过一段时间后, 区域的非均衡问题很明显已经影响到江苏省的可持续发展, 进入90年代以后, 人们开始认识到区域均衡发展的重要性, “区域共同发展”等战略也应运而生, 人们一直在探索着江苏经济空间结构的演变过程, 并试图找到解决缩小苏中苏北与苏南差距的方法。

关于江苏经济空间结构的演变, 笔者主要选取江苏省近20年国内生产总值 (GDP) 为分析基础, 并选取2000年、2004年、2008年、2012年的数据来进行作图分析。首先将各个年份的行政区域按照2012年的标准进行组合, 将各地级市所辖县及县级市除去作为一个单独的区域单位, 以此将GDP从高到低进行排序, 并累计相加。然后分别列出达到约前50%和前80%的地区, 再用arcgis软件在江苏省域地图上显示出来。各地区GDP之和占全省的百分的公式是:, 其中i=1, 2;P1=50%, P1=80%;gj为排名第j位地区的GDP, j取值为1至61, G为全省当年GDP总额。

图1显示的是几个阶段性年份江苏省的经济空间结构, 黑色区域代表GDP累加到达全省GDP总额约50%的地区, 灰色区域代表累积值在全省50%-80%之间的地区。由此可以分析出, 在非均衡发展战略的影响下, 在2000年及早些的20世纪90年代, 江苏省就已经出现各地区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了, 苏南地区经济实力明显高于其他地区, 但是苏中的扬州、南通以及苏北的徐州此阶段仍属于全省GDP前50%的地区, 在前全省GDP前80%的地区中也有不少苏中的泰州、苏北的盐城、连云港及其他属于苏中苏北的县域地区。然而经过21世纪初几年的快速发展, 江苏省南北差距的问题愈加严重, 经济重心进一步向苏南倾斜, 甚至进入全省GDP前50%的地区几乎全位于苏南, 只有苏北的徐州市区位于前50%的地区, 至2008年, 苏北进入全省GDP前50%的只有徐州市区, 进入前80%的区域只有连云港市区、淮安市区和盐城市区, 苏北剩余所有地区都属于后20%区域, 只占全省GDP的11.32%, 进入到2012年, 这种情况依然没有明显的改善。

通过省内核心城市的空间分布也可以找到江苏省的经济重心所在。江苏省是典型的多核型省份, 所谓多核型省份即省域内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经济地位突出、经济规模相当的大城市共同组成该省域的经济核心。多核型省份的具体标准是g2/g1>0.60, g3/g1>0.50, g4/g1>0.40且 (g1+g2+g3+g4) /G>0.25, 其中g1、g2、g3、g4分别代表在全省排名前四位的市辖区GDP, 分别是南京市市辖区、苏州市市辖区、无锡市市辖区以及常州市市辖区, G即全省GDP。

数据来源:江苏省统计年鉴。

从表1可以看出, 江苏省几个核心城市符合多核型省份的标准, 整体上进入较为合理的多核发展阶段。然而, 其核心城市在省域内部的空间分布却不尽合理, 都位于苏南地区, 其中苏锡常三市彼此相连, 发展成片, 在很小的空间内集中了大量经济资源, 是江苏省乃至全国的经济增长极。而苏中的南通和苏北的徐州虽然都是相应地区经济实力较强的城市, 但是其对周边区域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尚且不足, 更不能作为全省的核心城市之一。

从整体上来说可以总结以下几点:1.江苏省经济空间结构近十几年来整体上并没有发生大的变化, 以经济重心“南倾”现象为主。2.从2000年以来, 江苏省经济发展向南集中的问题不但没有改善反而愈加严重, 苏中和苏北与苏南的差距被继续拉大。3.苏南、苏中、苏北三大区域分别处于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 具有不同的区域经济发展特征。4.核心城市分布不合理, 空间上过于集中于苏南地区。

2.2 江苏省经济空间结构的特征及问题

无论是通过对江苏省各县市单位经济总量的排序叠加分析, 还是对核心城市空间分布的观察, 都能得出江苏省经济重心南倾的结论, 这是从总体上对江苏省经济空间结构进行分析的结果。另一方面, 通过对各局部地区的具体分析可以对江苏省经济空间结构有更深入的了解。

首先, 苏南地区经济空间结构正处于轴线模式向网络化模式发展阶段, 但其内部存在差异, 部分地区发展相对落后, 经济空间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苏南地区整体上进入了工业化后期的发展阶段, 区内形成了沿沪宁线开发轴及沿江开发轴为一级开发轴, 以205国道、锡澄公路、环太湖公路等为二级开发轴, 以318国道、104国道、昆太公路、锡张公路等为三级开发轴的多级网络式空间结构。沿沪宁线和沿江开发轴分别是全国著名的高新技术产业带和制造业基地, 二、三级轴线上各县市也充分利用交通等区位优势以及较好的工业基础, 将各级核心城市及发展轴联系起来, 逐步形成网络化的空间结构。

数据来源:江苏省统计年鉴。

从图2可以看出, 近几年来江苏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较快, 2012年的产值是2008年的近2.5倍, 达到45041.48亿元。其中, 高端设备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以及新材料制造业是主要的三大产业, 2012年, 这三大主要产业产值占江苏省整个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的79%。从地区分布上来看, 苏南地区是江苏省主要的高新技术产业产区, 从图3可以看出, 其产值占全省的64%, 其中, 仅苏州市的产值就高达全省的26%, 苏州和南京两市的高新技术产业之和甚至多于苏中和苏北八市之和。因此, 从数据可以看出, 苏南地区的高新技术产业在江苏省内乃至全国都处于领先地位, 沿沪宁线地区更是高新技术产业的集聚带, 继续推动苏南地区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是该地区实现经济发展新跨越的必然选择, 有助于网络式经济空间结构的构建。

数据来源:江苏省统计年鉴。

然而, 苏南部分地区也存在着发展相对滞后的问题, 苏南的经济在这些地区出现洼地, 而这些“洼地”阻隔了整个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的网络化进程。从图1中江苏省2012年经济空间结构可以看出, 南京市作为全省经济总量前50%区域与其他地区隔离开来, 中间的区域主要是南京下辖的高淳县与溧水县, 以及镇江和常州的部分地区, 这些地区成为苏南网络化空间结构中薄弱的一环。

其次, 苏中地区经济空间结构以轴线模式为主, 沿江开发轴是其主要轴线, 但沿海及内部地区发展缺乏动力。苏中与苏南基本以长江为界, 沿江开发轴包括江南和江北, 苏中地区在这一轴线上基本形成了以化工、能源、建材、汽车等为主的基础加工业, 是苏中地区经济实力最强的轴线。从图1中苏中地区历年经济空间结构可以看出, 其主要经济相对发达地区集中在沿江区域。然而, 虽然与苏南只有一江之隔, 但苏中的江北开发还不够完善, 没有突破长江天堑和行政区划的约束, 基础设施、产业结构等也不足以支撑其与苏南地区的联动开发。另外, 其沿海轴线模式尚不稳固, 苏中的沿海地区产业结构层次低, 以传统的海洋养殖业等为主, 产业配套能力差, 基础设施不够健全, 投资环境差。苏中的内部部分地区既不沿江也不临海, 没有明显的经济开发轴, 仍以节点成长为主, 经济实力较弱。

再次, 苏北地区经济空间结构仍以节点为主, 整体经济发展水平低, 缺乏强有力的经济增长极。通过图1苏北历年的经济空间结构图可以看出, 徐州、连云港、盐城等是苏北地区发展相对较好的地区, 是经济空间结构中的节点, 其中以徐州和连云港为核心的东陇海线开发轴是苏北的主要相对发达地区, 然而该轴线实力较弱, 带动和辐射作用不强, 轴线空间结构不够明显。包括这些空间结构中的节点在内的苏北大部分地区仍以初级加工业等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 这些点的经济实力还不足以成为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经济增长极。寻找和支持经济相对发达的点, 加快经济资源向这些点的集聚, 从而充分发挥经济增长极对周围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 成为苏北地区目前发展急需解决的问题。

最后, 江苏三大区域分别处于区域发展的不同阶段, 具有不同的经济空间结构类型。苏南、苏中和苏北分别处于网络开发、轴线开发和节点开发阶段, 经济发展水平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差距。江苏经济发展的差异性主要体现在南北走向上, 东西差异并不明显, 然而省内的主要经济开发轴却以东西走向为主, 且东西走向的各轴线也存在着较大差异, 省内缺乏连接南北的开发轴线, 南北之间的经济融合与联动较少。各区域内部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 没有形成有效的区域经济一体化。

3 江苏省经济空间结构优化措施

区域经济空间结构优化是指一定地区在现有资源、社会经济和技术条件下, 综合考虑资源环境承载能力, 选择为使空间经济系统达到最佳运行状态而采取的措施。其目的是把经济发展策略切实落实到空间经济实体上, 通过最佳的空间配置使个体要素充分发挥作用, 整体效益达到最优, 以促进该地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江苏省经济实力呈现自南向北递减的态势, 三大区域有着不同的经济空间结构类型, 各区域内部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因此, 经济空间结构的优化需要针对不同区域实施不同区域经济开发策略, 对区域内部的差异性也需要引起重视, 同时需要打破行政区划等限制, 真正意义上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进行区域开发。

通过对江苏省近些年经济空间结构演变及其问题的分析, 笔者提出“三横两纵”的大网络开发及各轴线交点重点开发的策略, 三横即沿沪宁线轴线、沿江开发轴线、沿东陇海线轴线, 两纵即沿海开发轴线和沿大运河的内陆开发轴线, 各个轴线交点分别有南京、南通、徐州和连云港。由此, 全省既有东西走向的开发轴线, 也不乏南北走向的轴线, 同时重点发挥各个轴线相交节点的作用, 促进不同类型轴线及区域的融合与联动, 在全省范围内形成网络化的开发结构。这种网络化的开发模式能够更好地促进商品、技术、劳动力、资本等资源的流动, 实现经济要素在空间上的有效整合, 缩小区域发展差距, 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第一, 继续推动沿沪宁线开发轴及沿江开发轴的发展, 构建有效的网络化经济空间结构。沿沪宁线开发轴及沿江开发轴分别是江苏省乃至全国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带及基础工业带, 沿轴线地区经济实力强大, 区域内各级轴线纵横交错, 有向网络化发展的趋势。网络开发是指依据空间一体化的一般规律, 网络布局必须注意加强节点与节点之间及节点与域面之间广泛的经济技术交流, 通过节点的发展促进域面的发展, 带动区域经济一体化, 特别是城乡一体化。综合网由点轴体系向外伸展, 可将发展机会传播到更多的地区, 生产要素的利用更加充分, 空间结构域产业结构将更趋合理, 网络开发是区域经济发展走向成熟阶段的标志。根据前面的分析, 以沪宁线和沿江为一级轴线, 且包含多条二、三级轴线的苏南地区符合网络开发的条件。应该继续坚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提高以沿江地区为主的基础工业的效益, 解决各地区之间产业同构问题, 加强合作, 减少竞争, 形成高效率的高新技术产业链, 覆盖点轴之间的腹地, 推动网络式经济空间结构的进程。

第二, 重点发挥南京作为交点城市的辐射作用, 带动周边地区发展, 填补经济洼地。南京位于江苏省西南部, 省内与扬州、镇江、常州的部分县市接壤, 省外毗邻安徽的滁州、马鞍山。然而南京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对南京来说出现了经济上的洼地, 南京与省内经济发达的苏锡地区及上海相隔离, 这对于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来说是一个障碍。同时, 南京是省内沿沪宁线、沿江等轴线的交点城市, 地理位置重要。因此, 应该发挥南京作为大城市的辐射作用, 加强南京与周边地区的经济联系, 高淳县与溧水县撤县改区后, 南京作为单一行政单位的地理范围更大, 此举除了可以带动原本较为落后的高淳与溧水地区的经济发展, 还能更好地带动更大地理范围其他地区的发展, 辐射镇江、扬州及常州的溧阳等地, 甚至是安徽的滁州、马鞍山及苏北的淮安等地。南京及其周边地区的发展对于其所处的各条轴线至关重要, 对于苏南地区主要是带动轴线之间的腹地发展, 推动网络化进程, 对于苏中地区主要是增强沿江地区的经济实力, 发挥轴线的带动作用。

第三, 大力发展沿江轴线北岸地区及沿海轴线, 充分发挥南通作为交点城市的作用。江苏省是个沿江临海的省份, 然而江苏省的重心却在长江以南地区, 沿江临海的区位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利用。沿江轴线的南北两岸无论在开发利用水平、产业总值等方面都有着一定的差距, 因此应该加强跨江联动, 突破行政区划的限制, 在产业园、基础设施、资源共享等方面实现区内无缝合作。同时, 调整区内各地区产业结构, 减少产业同构现象, 将沿江轴线打造成省内以至全国的具有代表性的协调性基础产业带。沿海轴线的开发对于江苏省经济空间结构具有重要意义, 该轴线连接南北, 包括连云港、盐城、南通3市及下属14个县及县级市, 应充分利用其沿海的区位优势, 发展沿海旅游、农产品加工等本土产业, 同时积极承接苏南及其他地区的产业转移。南通市作为沿江轴线和沿海轴线的交点城市, 地理位置优势明显, 同时临近上海, 近些年的发展较为迅速, 应充分利用其区位优势, 发挥其对沿江及沿海地区的带动作用。

第四, 加强沿东陇海线及大运河的轴线带动作用, 重点培养徐州及连云港作为苏北核心城市。沿东陇海线及沿大运河的内陆轴线一直以来轴线作用并不明显, 主要还是以各城市的节点模式为主, 因此在现阶段重点发展轴线上的核心节点徐州及连云港, 集聚经济资源达到一定规模后再期实现其辐射带动作用。徐州和连云港分别是沿东陇海线与沿大运河内陆轴线以及沿东陇海线与沿海轴线的交点城市, 一直是苏北地区经济较为发达地区, 是整个苏北经济空间结构中极为重要的两个节点, 实现沿东陇海线、沿大运河内陆轴线及沿海轴线的轴线开发必须以发展和壮大这两个节点地区为前提。

因此, 笔者认为, 江苏省经济空间结构的优化可以以两纵三横的开发为主, 同时重点发展各轴线的交点地区, 充分利用交点地区的区位优势, 扩大其辐射和带动作用, 从而实现各轴线之间的联动, 将各级轴线连接成整体上的网络式结构, 而在局部上针对各地区的经济空间结构类型形成不同的开发模式。

摘要:区域经济空间结构是区域经济社会活动在空间上的反映, 对区域的经济空间结构进行研究和分析, 有助于比较直观地观察区域发展的不平衡问题, 并根据不同发展阶段的区域提出合理的优化建议, 实现经济空间结构的优化。以江苏省县域和城市的各项经济指标为基础, 并辅以arcgis空间分析工具, 可以观察到江苏省域经济空间结构的演变及出现的问题。江苏省近些年区域发展差异相对扩大, 经济重心南倾现象明显, 核心城市分布不合理, 针对这种差异与不合理, 苏南和苏中地区宜分别进行网络开发和点轴开发, 苏北地区则应进行节点开发, 而在整体上江苏省则呈现两纵三横的大网络开发模式。

关键词:经济空间结构,演变,优化

参考文献

[1]高丽娜, 朱舜.泛长三角经济一体化视角下的安徽省域经济空间结构优化研究[J].上海经济研究, 2009 (2) :66-73.

[2]孟德友, 李小建, 陆玉麒等.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空间格局演变[J].经济地理, 2014 (2) :50-57.

[3]杨贺.中原经济区经济空间结构特征、演变及调控研究[D].徐州:中国矿业大学, 2012.

[4]靳诚, 陆玉麒.基于县域单元的江苏省经济空间格局演化[J].地理学报, 2009 (6) :713-724.

[5]攀新生, 李小健.河南省经济空间结构调控研究[J].经济经纬, 2007 (4) :48-51.

[6]徐秀玲.兰州都市圈经济空间结构优化研究[J].开发研究, 2009 (2) :149-152.

[7]栾贵勤.区域经济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8:168.

LIM结构域 篇7

学习重要极限后, 大多做过类似下面的习题:

这两个例题有以下共同点: (1) 其中 (-3x) 及kx都是x→0时的无穷小量, 而与又是x→0时的无穷大量. (2) 例1中与例2中正是答案中e的指数。

这就让我们猜想会有以下命题成立。

预备知识

定理若α是某个极限过程中的无穷小量, β是同一极限过程中的无穷大量, 且limβα⋅存在 (有限值或无穷) .则有

二、定理证明

(1) 当limβα∈=⋅Rm时, 显然有, 特别当m=0有,

由定理中的结论 (1) , 又可得

推论若α是某个极限过程中的无穷小量, β是同一极限过程中的无穷大量, 则的充分必要条件是α与是等价无穷小量。

三、定理的应用

参考文献

[1]陈传璋等:《数学分析》,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79年。

[2]华东师范大学数学系:《数学分析》,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81年。

[3]Б.П.吉米多维奇:《数学分析习题集题解》, 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9年。

[4]王景克:《高等数学解题方法与技巧》, 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1年。

上一篇:高考制度改革的新思考下一篇:新型的教育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