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示范

2024-09-21

推广示范(精选12篇)

推广示范 篇1

“自加入合作社以来,合作社为我们统一供应种子、农药、肥料、农膜等农资,还负责统一种植、统一指导田间管理、统一收获小麦、统一收购种子等,实现了标准化、规模化生产,每667平方米小麦增收300元左右。”7月15日,谈起合作社“七统一”的运作模式给自己带来的好处,滑县滑裕良种繁育农民专业合作社部分社员高兴地说。

滑县滑裕良种繁育农民专业合作社是目前豫北最大的良种繁育农民专业合作社,也是该县实施“11331”良种化工程的重要一环。

为优化农业种植结构、加快推进良种化进程、提高良种覆盖率,滑县实施了“11331”良种化工程,即依托一个龙头企业,带动一个合作社,开展三级示范,构筑三层网络,打造一个品牌,推进良种、肥料、农药等放心农资入户。

该县依托河南滑丰种业公司,设立占地13.3万平方米的科技示范园,每个乡镇供种站设立展示田,村级设立示范点,引进、试验、示范农作物新品种等,开展三级示范,加快良种推广步伐。同时,构筑以滑丰种业为龙头的县、乡、村三层种子、肥料、农药等农资供应服务网络,满足农民群众就近购买要求,并实行统一购进、统一检验、统一价格、统一调剂。

目前,该县已建立了22个供种站和900多个村级服务网点。通过合作社带动,该县建立稳固成方连片的种子基地1万公顷,辐射带动种植户5万余户,每年为社员和农户增加经济收入4 050万元,节省投资3 975万元。●

来源:《安阳日报》崔晓利

推广示范 篇2

“IBM刚提出SmartEarth的概念不久,国内便跟风而起,其结果就是走向中国普遍的发展模式――一哄而起,一哄而上,出了问题再一哄而散。就我国来说,面上的事情大家都跟得比较快,但实际营养的东西却没有真正吸收。”西安交通大学信息与通信技术研究院院长、智慧城市与社会计算研究中心主任曲桦在接受《经济》记者采访时表示,较之前,智慧城市的很多事情开始落地,管理设计也好了很多,值得做下去。

《经济》:请您谈一下对智慧城市的理解。

曲桦:智慧城市不是一个项目,而是用智慧的方法解决城市建设中面临的各种问题,使城市能够健康、有序、节能、环保、绿色发展,体现城市服务的价值。智慧城市既是一个方法论,也是一个近期、中期乃至长期的目标,要分阶段建设。因为各个城市的环境不一样,建设上不能千篇一律,加上资金短缺,智慧城市不可能一下子全面建成,城市应该选择适合本地发展的项目先期进行投入,建一批示范性工程,让人们真切地感受到智慧。

目前我国正在进行工业改造和产业转型升级,这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和科学问题,需要多方配合。智慧城市为四化融合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切入点,它的建设一定要由政府引导,市场参与,制定好科学体系,协调好政府各部门之间的关系,看准方向重点投资,以此推动智慧产业的发展和运营。

《经济》:之前我们去城市调研,在数字中心体验时发现系统根本不反应,工作人员的回复是“该升级了”,这说明什么问题?

曲桦:这里有一个问题,就是城市为什么要申请智慧城市试点,因为它要戴一个合适的帽子,没有帽子,产业、资金是不能聚集的。不同的人、不同的城市、不同的环境对智慧城市的理解是不一样的。有些城市急于做亮点当示范,就花些钱引进设备和系统,或者城市要搞什么项目,但是没有具体由头,就将其包装到智慧城市里,变成一种概念性而非体系的东西。当下,我们应该理智地去做一些比较实在的事情。

《经济》:国外的智慧城市建设目标一般比较单

一、明确,比如英国的目标就是环境保护、绿色建筑,但是我国的就比较泛、乱,原因是什么?

曲桦:此前,多个部委都在搞智慧城市,科技部从技术进步角度入手进行立项研究;发改委以产业促进为主,支持相关项目发展;住建部制定发布标准体系,持续推出3批试点城市。住建部的优势是住房规划,工信部的强项是信息化,而智慧城市讲的更多的是深度融合,部委应该把各自的强项融合到一起,这样才能提升城市发展的空间和速度。

现在各国都在建智慧城市,虽然目前没有对比,但发展到一定程度还是会有比较的。中国的力度最强,参与的城市数量也最多,我们应该建设出几个样板城市,或者把整个国家的模式提炼出来,各地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地调整、修正,按照提炼出来的路线往前推进。同时,我们也可以把经验推广到世界各国,为他们提供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

智慧城市不能一蹴而就,要一边研究一边往前走。一方面研究它本身是什么,如何与本地结合;另一方面研究未来的发展方向。就全国来看,宁波的智慧城市建设比较超前,不同于其他对智慧城市还不甚了解的城市,他们已经进入了融合操作阶段。

《经济》:调研中我们发现,多数城市的任务书和年度发展报告都存在虚假内容,有的数据甚至互相矛盾,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曲桦:报告里都是面上的解释。从我们的角度理解,这些应该是政府计划要做但是全部落实难度又很大的项目,因此汇报时只能采用这种形式。项目之所以难以落实,最重要的原因是资金问题,城市有多少钱,钱从哪里来,类似PPP模式到底能吸引多少社会资本,这都与项目进程息息相关。

此外,一个项目是要分派给不同部门实施的,这个部门管什么,那个部门管什么,职责不一样,实施的结果也会有差别,这种现象很正常。从局部不断推进,就不能拿结果来衡量,只能从初衷、出发点和中间的过程来看待这种情况。

《经济》:调研时有个奇怪的现象:城市说没有钱,融资难;企业说有钱,但没有好的投资项目。对此,您如何看待?

曲桦:城市如果没有一个很好的运营和盈利环境,钱怎么会往那里流动。这说明实际的物质性的东西并不缺乏,缺乏的是人的智慧,这也是智慧城市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公司方、供应商能够为城市提供什么,城市管理者应该如何去配合产业发展,在城市发展中很少有人去想去做。哪怕只想到了30%,最终落实了5%―6%,也至少说明是做了,如果不想不做,那么连5%的结果都不会有。

人在认识过程中会消耗大量的精力和资源,这是正常现象,包括发展得不正常也都正常。各个部委做顶层设计、方案、标准时应该遍地开花,只要最终拿出中国特色的模式,这个钱就没有白花。也就是说既要有敲锣打鼓的,又要有卖鼓的,还得有鼓厂。抓住本质问题,把握好内在规律。

推广示范 篇3

1.试验示范基地的作用

1.1试验示范是农机化技术推广的关键环节 农业靠科技、科技靠农机、农机靠推广,而推广就要抓住试验示范这个关键环节。实践证明:试验示范是农机化技术推广的基础性工作,贯穿于农机推广工作的始终,只有在试验示范成功的基础上,才能进行大面积推广应用,才会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益,促进社会进步,从而实现科技兴农的战略方针。

1.2搞好试验示范和推广先进实用技术是农机推广的必由之路 农机推广人都懂得农业机械具有独特的区域适应性特点,好与坏的标准是在实践中得来的,只有广大推广技术人员在试验示范基地的反复试验、对比,才能优胜劣汰,优选出适应本地的农机新技术。要建立有一定规模的试验示范基地,必须具有一定的技术装备和实际操作能力的专业技术人员,这样既可提高试验示范效果,又可以点带面,一举多得。

1.3试验示范基地是农机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的重要阵地 试验示范基地建设就是农机新技术展示、引领、吸引、带动的窗口,是为农民树立的样板,从科技成果研发到应用于农业生产需要这个过程。农民是朴实的,讲究眼见为实,也只有让农民从看得见、摸得着、信得过、学得起的试验示范所取得的增产增收的实效中得到启发、教育,让农民认可,他们才能消除疑虑,放下戒心,才能克服传统观念的束缚,自愿主动地接受新技术。由技术推广部门请求农民干到农民自觉自愿地干,这是内心思想的一个完全的转变,从而能够心情舒畅的和推广部门一起干,这为新技术的推广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也是推广工作成功的重要条件。

2.搞好试验示范基地建设的根本保证是农机农艺联动

要建设高质量的试验示范基地,必须是农机农艺专业人员亲亲操作,目的是能够及时、准确地掌握详实的试验数据,也只有拿出准确、详实的数据,才能有理有据地论证新技术的适应性,为推广下结论。这是个严肃的问题,关系到新技术推广的成败,关系到广大农民增收与否的问题。

农机农艺专业技术人员有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再通过亲身的一系列操作,必定是有所体会和感悟,而且掌握了可贵的第一手数据材料,为试验示范后的总结论证提供了真实准确的数據。农机农艺专业技术人员只有在试验示范中亲历亲为,才能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中找出正确的结论,指导以后的大面积推广应用,才能有据可依,为成功推广消除了疑惑。

3.搞好试验示范基地建设的前提是农机农艺的真正融合

农机农艺要融合。首先,农机农艺技术推广部门要融合,就是农机农艺行政管理机构要合并,变成一家,一个政令,共同建立试验示范基地,才能解决上述的矛盾和问题,消除障碍,使农机农艺两部门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保证农机农艺新技术的示范推广走上康庄大道,使农机农艺新技术快速的应用于农业生产,使科技成果快速的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为农民的增产增收服务。

大力推广环保创新示范项目 篇4

今年4月出台的国家《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简称《水十条》)明确要求, 制革行业要在2017年底前实施铬减量化和封闭循环利用技术改造。与之呼应的《制革行业节水减排技术路线图》制定了制革行业未来5~10年的节水减排目标以及配套的技术路线。也就是说,制革企业在今后的发展中,是不是增强环境守法意识,能不能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将成为检验一个企业能不能立于市场不败之地的关键。

近年来,倡导生态皮革一直是皮革行业的重头戏,自《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十二五”规划》对汞、铬、镉、铅和类金属砷5种重金属实施总量控制以来, 铬减量化力度已大大加强。为了更加有效的推进节能减排工作进程,《制革行业节水减排技术路线图》更是从推动我国由制革大国向制革强国迈进的战略高度,为制革行业技术革新与技术投资提供了科学依据。强化绿色环保,倡导生态皮革,重在大力推广节能新技术,制定行业清洁生产技术评价指标体系, 开展清洁生产先进企业的认定,研发推广重金属污染防治技术,大度提高行业清洁水平,加强废弃物综合利用的推广应用。所有这一切,均离不开大力推广环保创新示范项目,将一些优秀的环保创新项示范目切实落地,以此帮助企业提升、解决发展中面临的问题,从而引导整个行业健康发展。

推广示范 篇5

南通村位于石壁镇正西面,是少数民族村落(苗族村),距镇政府所在地25公里,毗邻琼中、屯昌两县,与会山镇和东太农场相邻,辖有4个自然村(村小组),共259户,总人口1343人。南通村村民居住较为分散,最远的两个村落之间间隔6—7公里,属于典型的山区村落。属地面积12290亩,其中水旱田面积325亩,橡胶3995亩,槟榔2890亩,椰子185亩。2014年该村建档立卡贫困户49户,贫困人口224人。2015年11月开展精准扶贫进村入户核查,已脱贫36户161人,未脱贫13户62人。2015年村民人均收入为8100元,低于全镇农村人口10600元的平均水平,且贫富差距大。该村于2014年被琼海市列为软弱涣散党支部和十三五脱贫村,南通村也是省农业厅挂点帮扶党组织软弱涣散的少数民族村。

南通村位于琼海市石壁镇西面,是苗族同胞聚居地,距镇政府所在地25公里,属于典型的边远山区少数民族村落,是琼海市“十三五”扶贫攻坚整村推进的贫困村,同时也是省农业厅挂点帮扶党组织软弱涣散的少数民族村。

石壁镇委、镇政府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关于大抓基层、推动基层建设全面进步、全面过硬和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等重要指示精神,结合南通实际,充分发挥南通插花尖蜂蜜专业合作社的优势,在省派驻村第一书记的指导下,于2016年4月在该村委会的加东村小组建设林下蜜蜂健康养殖的示范点,以养殖海南中蜂为主,采取“党支部+学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把抓党建和抓生产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其中南通村党支部作为监督管理单位,“南通村插花尖蜂蜜专业合作社”作为组织实施单位,负责日常运营管理;海南省蜂业学会以技术入股,负责技术培训和业务指导;贫困户以省农业厅发放的扶贫蜂箱入股,参与日常劳作和管理;各方在年终按一定比例分成,示范点生产出来的蜂蜜产品由镇农产品展销中心按每斤90元的保底价格回收,确保贫困户养殖增收,这样既保证了农民养殖的积极性,又解决贫困户实现就地就近就业的问题,同时还培育了新的经济增长点,通过健康养殖示范推广,逐步辐射带动到以南通村为中心的周边村庄进行蜂蜜产业化养殖发展,达到促进少数民族尽快脱贫致富,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目的。

推广示范 篇6

本刊讯记者从西藏自治区质监局获悉,该局今年将继续发挥在质量兴藏工作整体格局中的基础保障作用,大力开展农业标准化工作的示范推广。

据西藏自治区质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的标准化工作将大力开展农业标准化示范推广,持续抓好在建和已建的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自治区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的综合管理,积极开展服务业标准化试点工作;重点围绕旅游、政务服务、商贸、餐饮、社区服务、交通服务等行业,组织开展西藏第一批自治区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项目申报和立项工作;选择基础条件好、有代表性和有申报意愿的单位逐步开展标准化示范试点工作,开展地理标志产品申报工作。

宁夏固原打造西部最大农资超市

本刊讯6月9日,宁夏固原农资城开工奠基仪式在固原举行,此项目分三期建设,总体完工后,可容纳800家商户,近万人就业,年交易量预计可达到5至15亿元。

固原农资城项目是固原原州区重点招商引资项目,由宁夏金凯信置业有限公司等区内5家大型农资经销企业联合兴建,规划占地450亩,计划总投资3.2亿元。

固原农资城项目是宁夏第三届园博会24个签约项目之一,建成后的固原农资城集农机展示、购买、培训、办证、年检和年审,农用车辆、农用工程机械、农用生产物资等购买为一体,成为宁夏农民生产资料的“大超市”,也标志着固原农机经营由过去分散型向规模化、集约化经营迈进。

天津滨海新区鼓励农业科技创新

本刊讯为促进滨海新区农业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日前,天津滨海新区发布《2011年农业新品种新技术引进推广项目指南》。择优扶持有区域资源优势,符合市场需求、优质、高效、生态、节约型的农业优良新品种和先进技术,最高将扶持30万元。

据介绍,天津滨海新区对从市外引进科技含量高、具有较高推广价值,经试验、示范适合农业生产应用的新品种,按引进直接成本40%给予扶持,最高不超过30万元;对引进科技含量高、发展前景好、适用范围广,经试验、示范适合农业生产应用的国内外新技术、新设备,按引进直接成本的30%给予扶持,最高不超过30万元;对从市外引进,非本市首次引进的名、特、优品种,并形成产品集聚优势的,按引进直接成本的20%给予扶持,最高不超过10万元。

新疆特色农产品京城青睐

本刊讯 眼下正是库车小白杏上市的季节,记者在位于北京市裕民中路的新疆特色农产品北京展销中心看到,前来购买新疆瓜果的顾客络绎不绝。

展销中心负责人王尚武告诉记者,2009年,在北京市农业局和自治区农业厅对口援疆项目的全力推动下,新疆在北京建立了特色农产品展销中心。目前,展销中心经营从新疆各地空运过来的410多种干鲜果品和深加工农产品:“小白杏儿第一批拿过来了百十件,两三天就销售一空了。尤其是这些水果都是空运、干果都是拿的最好的,最顶峰日营业额十几万。”

良种示范推广的现状与对策 篇7

当前, 太原市农作物良种推广工作经过多年发展, 效果显著, 良种推广能力显著增强, 品种更新换代速度明显加快, 良种覆盖率大幅度提高, 良种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更加突出。但是, 与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相比, 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 需要进一步改进完善。

1.1 宣传片面, 标注介绍不详细、不真实、不规范

1.1.1 片面宣传

主要表现在某些种子私有经营者从自身经济利益出发, 在经营过程中片面宣传, 把品种的优点详细化、夸大化, 却对其品种最基本的栽培技术、适合栽培的地区及环境条件、生长的主要性状、田间管理技术、主要栽培措施等没有向购种者和用种者详细说明介绍, 更有一些种子经营者只宣传推广返现、利润高的品种, 对利润低但生产表现优良的品种不宣传、不经销, 造成一些好的品种难以推广。

1.1.2种子包装标签标注不规范

按照国家标准《农作物种子标签通则》要求, 农作物包装标签应标注农作物种子的作物种类、种子类别、种子批号、认证标志、品种名称、品种说明、纯度、净度、发芽率、生产商、生产地址、生产商的联系方式、生产年月、种子经营许可证编号和检疫证明编号等, 大多标注、规范到位。但对购种者和用种者需要了解的病虫害防治和栽培技术、田间管理等信息却没给予标注说明介绍。

1.1.3 农民普遍缺乏购种须知

各种报刊杂志, 新闻媒体宣传力度不强。种子管理部门由于经费不足, 没有加强《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的宣传, 不能经常送科技、送服务下乡。致使好多农民朋友缺乏正确的购种常识, 不到证件齐全的正当购种渠道购种, 从而买到假冒伪劣的种子, 导致种子质量事故发生的频率上升, 坑农害农的事件频发不断。

1.1.4 经营网点密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规定:“种子经营者专门经营不再分装的包装种子的, 或者受具有种子经营许可证的种子经营者以书面委托代销其种子的, 可以不办理种子经营许可证”。这样就造成了一个乡 (镇) 往往有几十家种子销售店并存, 任何人在任何地点都可以开办种子销售店, 有的种子销售点一个经营许可证多个点共用, 还有的店无证经营, 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监督指导机构, 或者监督指导机构在宣传方面不给力、不到位, 从而导致农民不知道从哪个渠道买种子, 买什么样的种子, 哪一家的种子正规。常常是凭借种子销售店人员的口头宣传, 就盲目的购买, 导致由用种者变成了试种者。

1.2 品种“多、乱、杂”

“多”主要表现在所经营的各种农作物的种子品种数量上, 品种繁多且数量大, 有时同一种农作物的品种就有好多个, 就是单一的改变一下名称而已, 甚至一些早该被淘汰的低劣种子品种继续在市场上流通;“乱”主要表现在品种种类多了, 自然而然在生态适应上就会表现出杂乱无章;“杂”主要表现为新老品种间、不同品牌间质量差异比较大。面对如此众多的品种, 就连售种者也无法说清楚该种子的习性, 购种者看得眼花缭乱, 很难做出准确判断, 轻信经销商介绍说明的夸大化, 从而上当受骗。

1.3 技术培训不到位

由于对广大农民技术培训不普及, 在建立新型良种示范体系时, 引进的品种受限, 往往无从选择, 不少农民由于盲目听信商家误导, 将不同的品种按照统一的栽培技术种在相同的生态环境、土壤、肥力条件下, 结果导致良种示范推广失败。

1.4 种子经销人员普遍素质不高

好多经营销售网点的经销人员没有从业资格证, 也没经过正规的培训, 大多数没有专业知识, 为了追求更高的经济利益、赚取利润最大化, 基本不顾良种推广。再加上无固定试验场地和必要试验设施, 新品种试验示范推广技术工作难度较大, 业务工作效率不高。

1.5 农作物新品种观摩会宣传不普及

由于受经济基础、经营观念和人员素质等的影响, 一部分种子企业仍只满足于种子买进卖出, 试验示范和技术指导跟不上, 对优良品种和新品种的观摩会开得很少, 良种示范的作用远远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1.6 市场拉动力不强, 种粮面积下滑

有的地方农民受经济状况的影响, 对良种认识不全面, 上年的种子留作下年用, 自繁自留自用, 从而影响了良种的推广。还有的地方种粮积极性不高, 把属于种植农作物的土地进行商业投资, 搞工程开发, 种粮面积逐年下滑, 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良种推广技术。

1.7 缺乏制种经费和试验仪器设备

良种示范推广体系在乡 (镇) 一级出现了断层, 良种试验示范无法正常开展。原因是经费缺乏, 设备跟不上, 信息收集滞后, 管理松散, 品种检测能力不足, 品种区试和审定管理无法按严格要求进行, 不能保证审定品种的科学性和公正性, 极大地阻碍了良种的推广。

1.8 良种示范推广体系不健全

大多数农作物的优良新品种, 在同一地块、同等栽培条件下对照种植, 新品种推广状况并不理想, 推广速度缓慢, 品种老化严重, 品种更新换代速度慢。

1.9科研、教育、推广、生产严重脱节

由于当前的良种推广技术处于政府直接领导之下, 行政倾向过强, 市场导向性差, 致使科研成果与市场需求严重脱节, 成果转化率低, 良种推广技术、推广体制受固有观念的制约, 往往使农科研究所和农业高等院校的科研行为与市场需求和农民需要存在相当大的差距。

2 强化良种推广工作对策

2.1 明确良种推广体系的创新目标

改革创新良种推广技术体系, 是为了使良种推广技术工作更好的向前发展, 必须在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 明确创新的目标, 以便把握发展方向。具体的创新目标是:建设壮大良种推广技术队伍, 巩固健全各级良种推广体制和机制。

2.2 建立种子信息体系

2.2.1 创新种子信息体系

良种推广工作靠的是先进的信息资源, 这就要求农业部门及种业单位建立农业信息网路体系和交流平台, 以信息化带动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2.2.2增加信息体系投入

种子信息体系作为种子部门的一项职责, 近几年才得到重视发展。信息需要收集、传输储存、处理发布, 和专业技术人员管理服务, 需要经费支持, 所以地方政府应把这笔支出列为财政预算, 以政府投资为主体, 自筹资金为补充, 专人负责, 专款专用, 促进种子信息体系这个高科技、高投入、高效益的产业健康发展, 逐渐壮大。

2.2.3 提高信息体系管理水平

种子信息是一项体系工程, 要求信息管理者具有计算机网络知识, 依法管理信息, 规范信息服务方式, 确保信息及时、准确、全面的发布。

2.2.4 增加信息体系服务项目

当前的信息体系平台, 还局限在单一向农业工作者和用种者提供农业信息, 今后应逐渐由信息服务转向社会化办公服务, 在信息体系网络上办公, 网上种子质量管理、监督管理、新品种新技术推广, 通过信息体系这个网络平台向用户提供最直接、最先进、最真实的信息。

2.3 加强种子生产基地管理

种子育种部门和个人, 在基地进行繁育制种时, 做好育种田间管理, 明确育种负责人, 做好田间记录, 建立田间育种档案, 严查超范围制种, 对隔离条件不够的一定要责令停止育种, 杜绝不合格的种子流入市场, 减少坑农害农事件的发生, 降低种子质量纠纷案件的发生率, 确保农业用种安全, 农民用种放心。

2.4 加强良种栽培技术指导

农业部门应组织科技下乡服务, 走进田间地头, 手把手教农民科学种田。通过新闻媒体、广播、宣传手册等宣传科技知识, 真正做到科技下乡, 服务三农。

2.5 保证品种择优选择

各级农业部门要公开向社会发布性能好、适合产地、市场前景好的品种, 杜绝未审先推, 引导农民使用主推品种, 提高良种推广速度。

2.6 严格区试审定标准和程序

通过对参试品种DNA指纹检测和转基因检测, 参照对照标准, 严格试验程序, 加强检测能力建设, 规范品种描述, 确保审定品种的科学性、准确性、公开性。

2.7 增加良种补贴

同里镇平衡施肥技术示范推广 篇8

1 平衡施肥技术提出背景

平衡施肥是我国施肥技术上一项重大改革, 是当前施肥技术上一项富有成就的革新, 其目标明确、方法可行, 对显著提高化肥利用率、促进生态平衡、农业增产增收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具有重要意义[1]。平衡施肥技术主要指通过作物必须的各种营养元素的供应和协调, 满足作物生长、发育的需要, 以提高肥料利用率, 减少肥料浪费, 从而提高作物产量和改善农产品品质, 同时也可防止环境污染。现阶段开展的土壤测试、肥料试验、施肥推荐配方、专用肥配制、施肥技术指导的平衡施肥技术, 其提出时具有一定的时代背景。20世纪80年代至21世纪初, 大多数农户在肥料利用上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一是肥料施用重化肥、轻有机肥, 重氮磷肥、轻钾肥, 重大量无素肥、轻微量元素肥;二是化肥表施和撒施现象较为普遍;三是相当部分农户过量施肥现象严重, 化肥利用率降低, 增加了生产成本, 这不仅造成农产品品质下降, 而且还造成肥料流失[2];四是导致严重的面源污染, 2007年太湖“蓝藻事件”给太湖地区的农业面源污染问题敲响了警钟。无论从增加农民收入、减少化肥施用量, 还是以保护环境角度出发, 均需平衡施肥。

2005年中央1号文件指出, 要努力培肥地力, 搞好“沃土工程”, 推广平衡施肥技术, 增加土壤有机质。中央领导多次强调, 要指导和帮助农民合理施用化肥, 切实解决农业和农村面源污染[3]。认真贯落实科学发展观, 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 从2005年起, 同里镇以水稻、油菜作物为重点, 全面启动和实施平衡施肥技术, 帮助农户以科学施肥为手段, 提高农产品品质和促进农业增产增收为目标, 同时也防止和削减了农业面源污染问题, 是一项一举多得的划时代技术创新。平均施肥技术有较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有广阔的推广前景。

2 平衡施肥技术的目标任务

(1) 增产增收[4]。平衡施肥不是片面地理解为少施肥或采用该技术后农作物产量会降低, 它是在测土配方的基础上实现平衡施肥技术, 促进农作物对养分的最佳吸收, 使作物能够增加产量5%~10%。

(2) 减少浪费、节约成本、保护环境。在测土配方平衡施肥技术的条件下, 由于肥料品种、配比、施肥用量是根据土壤供肥状况和作物需肥特点确定, 这样既可以保持土壤均衡供肥, 又可以提高化肥利用率, 降低化肥使用量, 同时由于作物生长健壮, 抗逆性增强, 减少农药施用量, 从而亦降低了化肥农药对农产品及环境的污染。

(3) 改善农作物品质, 提高了人类生活质量水平。使农民和消费者同时获益。

(4) 改善土壤地力。农业生产中施肥不合理, 主要表现在偏施和滥施氮素肥料、少施和不施钾肥, 养分失衡, 加上有机肥料施用减少, 导致土壤肥力下降, 土壤团粒结构每况愈下。平衡施肥技术, 能使农户根据需要进行配方施肥, 使土壤缺失的养分及时获得补充, 以维持土壤养分平衡, 改善土壤理化性状。使得农业生产具有可持续发展性, 不单能产生短期经济效益, 而且符合长远利益发展目标。

(5) 优化农作物布局, 发展区域性优势农产品。在对土壤养分进行分析的基础上, 根据土壤以及气候等因素合理布局适合当地生产的农作物种植区域, 进行科学施肥管理, 是发展“化质、高产、高效”农业, 增加农户收入的有效途径[5,6]。

3 依据技术方案确立工作步骤

(1) 收集整理地力养分数据。根据土壤肥力、作物需肥规律及肥料效应状况, 划分施肥区域, 制定平衡施肥区域, 建立不同土壤肥力水平的施肥数据体系, 打破以往农业生产中粗放型施肥方式。

(2) 建立测土配方施肥参数表。根据地力养分状况, 制定配方施肥方案, 确定地块在不同作物和品种在一定目标产量肥料利用率水平下的肥料品种结构、施肥数量、施肥时间和施肥方法。与肥料企业挂钩定制测土配方肥料。选择信誉好、技术条件优的企业作为测土配方施肥的供肥企业[7]。

(3) 与农户肥料企业紧密联系交流。根据地块养分状况, 建立地力养分档案卡并分发到农户。

(4) 开展技术培训。对镇、村、粮油专业合作组织、种植大户、示范户开展技术培训, 同时派技术人员深入村户、田间, 一方面大力宣传平衡施肥技术的知识, 另一方面作实时指导。在示范推广平衡施肥技术过程中, 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媒介, 以广播、电视、黑板报、分发技术资料等多种形式, 向农户通俗易懂地讲解知识, 使平衡施肥技术知识被广泛接受和使用。使测土配方平衡施肥技术走出实验室, 真正为农民服务。

(5) 建立示范方。项目启动阶段, 同里镇在主流农作物水稻和油菜上首先建立平衡施肥技术示范方, 通过宣传和培训, 召开现场会和展示示范方窗口, 强化实际的示范功能, 使农户易于接受。示范方应将相关参数明确标识出, 如土壤类型、地力数据、作物品种、测土配方肥料品种、施肥数量、施肥方式、施肥时间和目标产量等参数, 以起到为农民示范带头的作用。

(6) 加强考核。把示范推广平衡施肥技术作为镇村二级领导为农服务实事工程来落实, 做好各项台账记录, 对照目标任务进行阶段性考核。

4 建立耕地地力信息管理系统

2003—2004年吴江市被农业部列为耕地地力调查示范试点, 在市农林局的组织下, 通过对同里全镇GPS精确定位合理布点、剖面分析、取样和土壤养分测定, 建立耕地养分数据库和耕地地力信息管理系统。目前已建立起测土配方采样地块GPS共44点, 为正确指导平衡施肥技术示范推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5 同里镇平衡施肥技术实施方案

(1) 土壤概况。通过2003—2004年对全镇土壤的取样调查及化验分析, 同里镇土壤地力现状是: (1) 中壤土, 容重:1.25 g/cm3, 毛管孔隙度在45%左右。物理状况较好。 (2) p H值平均为6.4, 属偏酸状态。 (3) 阳离子及换量8~10 cmo L/kg。 (4) 有机质平均含量3.02%, 氮适中、磷偏少、钾极缺。

(2) 土壤类型。土壤类型与肥力密切相关, 根据吴江市土壤普查以来的各种试验表明, 土壤质地对土壤生产性能影响最为明显。同里镇所属吴江市区域的东北部, 为壤质黄泥土。

(3) 以支定入。根据土壤肥料支出确定肥料投入, 肥料支出与肥料投入相平衡, 以土壤肥料支出为前提, 确保稳定地力。在具体实施过程中, 以土壤肥料支出量作为肥料投入量的基数, 按肥料转化利用率 (用总肥料量减去损失、不能利用部分) 进行换算, 并用土壤库容量进行校正。其公式为:

式中, 各种参数见表1~3。

(kg)

注:根据试验与大面积生产实践确定。

(4) 确定平衡施肥技术参数。根据吴江市农林局土肥站耕地养分数据库和耕地地力信息管理系统, 从而制定同里镇水稻和油菜作物的平衡施肥技术参数, 并印发建议卡发放到农户。针对同里镇壤黄泥土类型, 确定水稻平衡施肥技术方案为:目标产量9 000 kg/hm2, 底施秸秆4 500~6 000kg/hm2、猪羊灰11 250~15 000 kg/hm2, 或商品有机肥4 500~6 000 kg/hm2, 在栽前施复合肥 (N∶P∶K=15∶10∶15) 525 kg/hm2作基肥, 栽后5~6 d追施尿素150 kg/hm2作分蘖肥, 于7月底8月初施尿素195 kg/hm2作穗肥。

在同里镇推荐种植油菜品种史力丰、史力佳, 目标产量2 250~3 000 kg/hm2, 确定平衡施肥技术方案为:底施农家肥11 250~15 000 kg/hm2, 基施复合肥 (N∶P∶K=15∶10∶15) 375~450kg/hm2, 施尿素 (含N 46%) 120~135、105~120、150~165 kg/hm2分别作苗肥、腊肥、薹肥;生长中后期施硼肥3.75 kg/hm2对水喷雾。

6 小结

2004—2009年通过建立和完善领导组织体系以及技术支撑体系, 以及同里镇镇村二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农业技术人员的共同努力工作, 平衡施肥技术示范推广在水稻和油菜种植中得到了全面推广应用, 并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平均节本增效600元/hm2, 深受广大农户的欢迎。

参考文献

[1]曹晶, 郭文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研究与探讨[J].吉林农业:下半月, 2010 (4) :74-75.

[2]吕军强, 刘小刚.测土配方施肥物化技术推广的探索与实践[J].植物医生, 2010 (1) :44-46.

[3]郭小军, 王晓燕, 白志荣.对测土配方施肥工程的思考[J].内蒙古农业科技, 2007 (5) :9-10.

[4]赵丽新.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促进农业增产增效[J].现代农业, 2010 (1) :20-21.

[5]阴小刚, 余增钢, 吴晓芳, 等.水稻测土配方施肥效果分析[J].江西农业学报, 2006, 18 (4) :52-53.

[6]王升.测土配方施肥在江苏农垦的推广应用[J].中国农垦, 2009 (12) :72-73.

农机深松技术试验示范与推广 篇9

1.1 技术可行性实验

2012年秋季, 肇源县农机总站在民意乡大庙村设置了对比实验, 土质为土壤偏沙, 总面积0.33hm2, 其中试验田0.2hm2, 采用联合深松方式, 耕深27cm, 对照田0.13hm2, 采用传统旋耕方式, 耕深16cm。两种方式, 小麦品种、播种时间、亩播种量、播种深度和化肥品种、亩施肥量统一, 地力基础条件和田间管理措施一致。小麦生育期气候条件干旱。2012年通过县农业中心测产, 对照田平均亩产461.7kg, 试验田平均亩产549.4kg, 亩增产87.7kg, 增产幅度19%, 增产效果显著。

2013年秋季, 县农机推广站又在高标准良田核心区的古恰镇姜岗村建立了农机深松百亩示范方, 示范方内设置了对比试验田土质为壤土偏黏, 面积1hm2, 其中对照田0.53hm2, 采用耕翻方式, 耕深17cm;试验田0.47hm2, 采用联合深松方式, 耕深25cm, 其他实验条件和管理措施相同。2013年通过县农业中心测产, 小麦对照田平均亩产526.9kg, 试验田平均亩产59.5.4kg, 亩增产68.5kg, 增产幅度13%, 增产效果明显。

对比实验结果表明, 采用深松技术措施, 小麦增产幅度为10~20%。同时, 通过对示范方和大田进行产量调查, 采用深松技术措施, 小麦、玉米平均增产都在10%以上。

分析总结农机深松出现不同增产效果的原因, 一是取决于技术要求落实到位程度。深度越深, 耕深超过25cm、能够彻底打破梨底层者, 增产效果越明显。二是取决于原有耕地质量基础。原有耕作层较浅, 实施农机深松后的增产幅度越高。

1.2 经济合理分析

种地农民方面:农机深松作业收费一般为每亩60~80 (壤土地偏低、黏土地偏高) 。农机深松不必年年进行, 一般2~3年一个周期, 如果按照隔年深松计算, 则两年中每年每亩分摊的费用30~4元。小麦、玉米亩增产均按照50kg、每kg均按照2元计算, 则每年每亩增收160~170元。农民增收效果明显。

农机经营户方面:农机深松作业亩燃烧成本17~25元 (耕深不小于25cm;柴油2~3升, 壤土地偏低、黏土地偏高) ;人工工资、燃油消耗、维修费用等计入亩作业成本约3元;拖拉机和深松机械折旧计入亩作业成本为35~43元。深松作业收费每亩60~80元, 则每亩利润约为25~37元, 平均亩利润为31元。与秸秆还田和浅耕浅旋作业相比, 农机深松亩利润偏低。如果每个机组、每季作业量在400~500亩, 那么净利润则可达到1.2~1.5万元, 农机户即可获得比较合理的投资经营效益, 这个目标在农机深松推广开来后容易达到。

2 如何开展农机深松示范的思考和建议

2.1 农机深松未能迅速推广开来的原因分析

通过宣传, 肇源县农民对农机深松这项新技术的先进实用性已经有了普遍认可和接受意愿, 尽快转化应用已经具备一定的群众认识基础。农机深松未能迅速推广开来的根本原因, 主要是政策部对路、措施不得力。下面以2012年农机深松项目的政策为例进行分析。

一是对种地农民和农机经营户的现实利益关切认识不到位。由于是大规模铺开, 耕地质量监督检查工作难以充分到位, 因此社会上产生了两种担心, 直接影响到使用和投资量方面积极性。种地农民的担心是, 耕作费用毕竟不低, 如果实际耕作深度不够, 则多花钱不见效, 产生惜本思想;农机经营户的担心是, 开展深入必须使大型拖拉机和专用深松机械, 投入大、成本高, 如果收费价格和作业规模没有保证, 势必造成投资浪费, 存在投资浪费, 存在投资浪费, 存在投资顾虑。

二是对开展大面积农机深松作业的实现困难性认识不到位。现实困难是:农机深松是对过去20多年土壤耕作历史欠账的偿还, 一次性破除积年形成的坚硬梨底层, 对拖拉机和深松机的损毁程度是极其严重的;而且农机经营户开展农机深松作业, 将投资更大、利润更低、风险更高。

三是对农户新技术推广规律不到位。任何一项农业新技术要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都必须经过“先试验、后示范”的过程, 在循序渐进中熟化技术、选配机型、完善方法制度, 进而普及应用。农机深松没有通过充分的试验示范就直接进入到了普及应用阶段, 而且实施规模之大、落实时间之紧, 给耕作质量监督检查工作核实面积核查工作造成极大困难, 甚至根本无法全面掌握。由于项目政策措施严重脱离客观实际, 因此不能够、也不可能达到应有的实施效果。

2.2 今后如何开展好农机深松示范的建议

一是做好政策引导。农机购置补贴政策重点向100马力以上拖拉机和专用深松机械倾斜;组织深松机械考核评比, 对适应性强、性能优越的机型的补贴力度货进行累加补贴, 补贴幅度不低于30%, 一充沛的动力和优越性能, 保障农机深松作业补贴标准, 每亩补贴不少于5元;切实改进资金补贴办法, 使开展农机深松作业的农机经营户直接享受到作业补贴, 用明显优惠政策, 调动和激发农机经营户开展农机深松的积极性。

二是搞好规范管理。对农机深松专题立项, 设立部省级以上农机深松技术示范推广项目, 实施周期至少5年以上, 本着积极稳妥的原则, 一逐年建设以一批一定规模的高标准样板示范方为阶段性目标, 以项目形式实行规范化管理, 全面掌控项目进度和实施效果, 为今后普及及应用奠定基础。

推广示范 篇10

1 示范推广措施严密

1.1 规范技术措施

1.1.1 充分利用组培育苗新技术, 培育优质种苗

以重楼品种为主, 通过一系列培养基配方筛选试验, 培养环境及方式研究, 建立组培无性系2个。利用自动温室调控大棚进行组培苗出瓶假植过渡试验和有性育苗试验研究, 找出适宜的育苗基质配方及适宜的大棚温、光、水、肥调控管理技术, 提高和缩短育苗周期率, 加快培育出健壮的优质种苗应用于大田生产。

1.1.2 合理规划、布局示范基地

中药材示范基地建设优先布局在交通条件好, 土壤、水利条件好, 环境无工业污染;干部、群众科技素质好, 药农种药积极性高, 气候条件优越的地方。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不同药材品种增产潜力为前提, 因地制宜, 择优布局, 力求做到规划科学、布局合理、种植规范。

1.1.3 科学种植、管理示范区中药材

(1) 选用良种。选用良种是高产、优质、高效栽培的基础。根据多年试验筛选, 附子选用川药6号;大黄选用南大黄;木香选用云木香;续断选用川续断;板蓝根选用北板蓝根;当归选用秦归、云归;川芎选用良种2号;秦艽选用粗茎秦艽;重楼选用滇重楼等品种。这些品种具有适应性强、性状好、药材产量高、质量好的特点, 适宜在大理州扶贫示范园区推广种植。并引种适宜园区种植品种重楼14.5千克, 当归12.5千克, 板蓝根110千克, 龙胆草3千克, 柴胡2千克。

(2) 选地整地。选择土层深厚、疏松、肥沃, PH值在5~8间的中性或微酸性土壤。要求精细整地、增施有机肥、开沟理墒, 使墒面表土疏松细碎, 做到墒平、土细、沟直, 以备播种和移栽。

(3) 适时播种 (移栽) 、合理密植。根据不同中药材品种播种 (移栽) 节令及对生长空间的需求, 适时播种 (移栽) 、合理密植, 是实现不同中药材品种高产、优质、高效的前提。

(4) 田间管理。根据各中药材生长习性的不同, 创造适宜的生长环境, 并及时开展补苗、中耕除草、追肥、培土和病虫害防治工作, 达到不同中药材高优栽培的目的, 优质、高效建好中药材示范基地。

(5) 适时收获。根据不同中药材品种生育特点, 对已形成商品根茎的品种把握最佳收获期适时收获, 以免块根出芽影响产量和质量, 并导致加工晾晒药材时容易空秕。

1.2 组织措施扎实

1.2.1 成立领导组

为确保扶贫园区中药材种植示范推广工作的顺利实施, 在大理州农业局主管部门的指导下, 由大理州经作所和协作部门主要领导组成工作领导组, 由大理州农业局负责对工作实施情况的督促、检查、指导、考核, 大理州经作所负责组织实施。

1.2.2 成立技术实施组

大理州经作所组织培养研究室与协作部门专业技术人员, 分点具体负责实施。围绕工作的总体要求, 密切配合, 层层落实责任, 做到宣传发动到位、服务到位、人员到位、技术措施到位。

1.2.3 建立奖惩考核制度

以工作实施目标为考核内容, 签订工作实施合同, 认真组织落实, 按目标任务分片、分人、包村到户, 制定切实可行的考核方案, 分半年和年终两次考核, 根据考核结果实行奖惩。

1.2.4 加大科技培训力度, 确保各项技术措施到位

为使该项工作顺利实施, 各项目标任务圆满完成, 提高广大药农的科技种药水平, 增强农民对科技运用的自觉性, 要求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现场指导、示范, 采取集中培训与分散相结合, 组织召开规范种植现场培训会, 中耕培土, 施肥现场以及搭遮荫棚和后期产品收获晾晒现场培训会, 共开展专题培训会14场培训1 020人 (次) ;现场培训了4 330人 (次) 。

2 示范推广成效显著

依据实施方案, 设置高产攻关和核心样板, 带动大面积的优质丰产栽培。在平川镇计划种植示范中药材10 610亩, 实际全镇共种植药材10 624.7亩, 实现总产量13 152.8吨 (含鲜重或干重) , 产值7 693.9万元;在拉乌乡计划种植示范中药材6740亩, 实际全乡共种植药材6 907亩, 实现总产量6 408吨 (含鲜重或干重) , 产值4 554.9万元;在鸡足山镇计划种植示范中药材2 130亩, 计划在鸡足山镇示范推广附子2 000亩、当归130亩, 实际完成附子2 001.2亩, 实现附子单产1 408.98千克, 附子总产2 819.70吨, 实现亩产值8 594.78元, 总产值172.0万元, 实际完成当归59.8亩, 实现当归单产1 129.6千克, 当归总产67.55吨, 实现亩产值13 555.2元, 总产值81.1万元, 实际完成板蓝根105亩, 实现板蓝根根单产237.29千克, 板蓝根根总产24.92吨, 实现板蓝根根亩产值1 898.3元, 根总产值19 093万元。实现板蓝根叶单产184.81千克, 板蓝根叶总产19.4吨, 实现板蓝根叶亩产值739.24元, 叶总产值7.76万元, 实现板蓝根综合亩产值2 637.54元, 综合总产值27.69万元;在禾甸、米甸镇计划种植示范中药材520亩, 实际种植面积520亩, 其中示范推广附子150亩, 亩产1 687.26千克, 平均亩产1 253.5千克, 产值7 646.35元/亩, 板蓝根100亩, 分板蓝根与大青叶分别进行测产, 平均亩产279.7千克, 产值2 181.66元/亩, 大青叶实际采收两次, 平均亩产283.8千克, 产值1 021.68元/亩, 两项合计3 203.34元/亩, 重楼20亩, 五年生平均亩产752.71千克, 亩产值20322.9元, 金银花示范种植250亩, 因金银花属当年新植药材, 尚未形成有效产量。

2.1 经济效益显著

通过扶贫园区中药材种植示范推广工作的开展, 实际种植附子、当归、板蓝根、重楼等8种中药材20 217.5亩, 完成计划面积101.08%, 实现中药材根茎总产22 529.71吨, 综合总产23 222.28吨, 综合总产值14 357.5万元, 平均亩产值7 101.52元。实现单位面积增产值660.48元/亩、新增总产值达1 335.34万元、新增生产费用90.98万元、新增纯收益1 204.36万元、科技投资收益率1:9.19、实际科研投资收益率1:9.51、实际科研推广投资收益率1:30.11 (不含农民投工投劳经费) 、农民得益率1:14.68 (不含农民投工投劳经费) 、推广成效率67.39%、投入产出比1:9.47。

2.2. 社会效益明显

通过各中药材品种培育及种植示范, 能够有效保护药用植物资源, 并能够充分展示各品种的增产潜力。为中药材规范化、规模化种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为解决大理州中药材生产中存在的“散、乱”现象, 找到了一条有效捷径。药用植物品种展示和良繁基地建设是规范栽培、高产攻关样板, 为大面积规范栽培起到了积极的示范作用, 同时为中药材组培苗的应用推广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通过扶贫园区中药材种植示范推广工作的实施, 进一步加强对山区农民的科技培训, 做到良种和良法配套的无公害优化栽培, 提高山区农民的整体科技素质, 促进山区新技术的运用, 加速推进中药材产业化。通过扶贫园区中药材种植示范, 能带动大面积丰产栽培, 进一步提升全州中药材生产的科技含量, 提升科技对中医药产业的贡献率。通过此农业科技推广服务活动的开展, 更好地展示了农技推广人员的风采, 营造了“爱科技、学科技、用科技”的良好氛围, 为全面推进全州的科技入户工程奠定了坚实基础。

2.3 生态效益良好

在市场经济发展的新形势下, 通过扶贫园区中药材种植示范推广工作的实施, 深入开展优质中药材种苗培育试验研究及示范推广, 能有效保护药材资源, 缓解供求矛盾, 并充分发挥山区优势, 保持水土, 促进生态环境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 做到资源永续利用。

摘要:作者于2009~2010年在大理州扶贫示范园区种植示范推广2万亩中药材。通过认真组织实施, 与协作部门共同努力, 完成示范推广, 结果为:品种以附子为主搭配当归、重楼、板蓝根、大黄、木香、秦艽、川芎等8种中药材, 实际完成示范推广面积20217.7亩 (其中突出果药间套种示范面积11000亩) , 实现根茎总产量22529.71吨, 根茎总产值14038.75万元, 综合总产值14357.5万元, 平均亩产值7101.52元, 效果十分显著。其中果药间套种示范实现苹果 (幼龄核桃) 套种附子比单种苹果 (幼龄核桃) 附子亩产1796.3千克, 亩产值9700元, 该模式的示范成功为药农、果农增产、增收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推广示范 篇11

2009年,我省开始实施农技推广示范县建设项目,旨在通过理顺农技推广体制机制、培养科技示范户、建设科技示范基地、遴选与推广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开展农技人员培训等措施,全面提升农业公共服务能力,推进农业科技进村入户。2011年,我省有33个县被农业部确定为农技推广示范县。

项目实施两年来,按照“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要求,示范县普遍构建了“专家组+技术指导员+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户”的农业科技成果快速转化通道,逐步建立起人、财、物直接进村入户、农民主动参与的农技推广机制。全省基层农技推广体系不断完善,农技推广队伍素质不断提升,有力地促进了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今年农技推广示范县建设项目要继续以满足农民科技需求为出发点,以服務农民的成效为检验标准,通过理顺农技推广体制机制、培养农业科技示范户、建设科技示范基地、遴选与推广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开展农技人员培训等措施,推进示范县构建职能、机构健全、队伍精干、保障有力、运转高效的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立农技推广责任、人员聘用、绩效考评制和知识更新等制度;完善“专家组+试验示范基地+农技人员+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户”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快捷机制。

今年我省农技推广示范县建设项目重点完成四项任务:一是加强农技推广制度和条件建设。进一步完善农技人员聘用制度、农技推广责任制度、绩效考评制度、农技人员培训制度和多元推广制度,并重点抓好20个县60个乡镇站建设试点。二是开展进村入户的科技服务。各示范县要普遍建立农技人员包村联户制度,明确基层农技人员的推广责任,每名农技指导员在指导10户农业科技示范户的同时,还要包保1~2个村,开展手把手、面对面的技术指导和服务,围绕粮食及特产业生产农民增收,开展1~2次示范性活动。三是建设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各示范县要围绕优势农产品和特色产业发展需要,重点建设2~3个试验示范基地,开展新品种、新技术、新机具引进、试验、示范和技术培训工作。四是探索创新农技推广方式方法。通过农民田间学校、农业科技网络书屋和现代通讯技术等开展技术指导和服务,构建农业科技服务的长效机制,不断提高服务质量与效果,提高农民的认可度和信任度。

吴晓光副主任强调,各示范县要切实加强对建设项目的组织领导,落实责任,明确分工。要强化对农技人员和科技示范户的培训,提高业务素质。要加强资金管理、项目日常管理及绩效考核工作,加大宣传力度,培育典型,推进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会上,农安县和梨树县做了典型发言,各示范县分别介绍了项目建设情况。来自全省农技推广示范县的主管农业局长和农技推广站长参加会议。

推广示范 篇12

1 油菜种植和机械化作业现状

王店镇是嘉兴市秀洲区的油菜主产区之一, 种植的油菜品种以“浙油18”“浙油50”等双低油菜为主, 平均产量在2 250 kg/hm2左右。由于受到上述因素的影响, 王店镇的油菜种植面积从2011年的929.8 hm2左右, 下降到2014年的349.7 hm2左右。但是油菜机械化收获和种植面积却保持稳中有升, 4年来, 油菜机收和机械直播面积分别达到428.4和97.4 hm2, 油菜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在全区领先, 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这主要是因为王店镇政府重视、良种覆盖、农民接受、种植连片、路渠配套, 另有完善的机械使用管理办法、机具作业质量标准、操作规程和安全作业规程。

2011-2014年王店镇油菜种植和机械化作业面积详见图1。

采用机械化作业可比人工作业提高工效30倍以上, 省工45~60工/hm2, 减少损失5%左右, 可省工节本3 000元/hm2以上, 4年全镇共计实现省工节本130万元以上。

2 推进油菜生产全程机械化的措施

2.1 培植和壮大油菜机械化服务组织

截至目前, 王店镇已有秀水农机专业合作社、同心农机专业合作社、国华农机专业合作社、勤禾粮油专业合作社、东兴生态农场等一批拥有油菜收割机、油菜直播机的服务组织, 全镇油菜收割机总量达17台, 油菜直播机3台。通过组建合作社, 王店镇在拥有先进装备和一支技术过硬的操作队伍的同时, 有效地解决以往农机作业“散兵游勇”的状况, 基本做到了统一调度、统一收费、统一作业标准、统一服装等, 有效地扩大了社会影响力。

2.2 积极举办培训班, 开好现场会和机具展示会

为扩大影响, 统一思想认识, 提高作业技术水平, 从2011年开始, 王店镇每年都召开油菜机播、机收培训班和现场会, 邀请市、区、镇三级农机、农业推广部门技术人员, 以及村干部、农机大户、油菜种植大户参加, 收到了较好的效果。4年来共培训农户500多户, 发放宣传资料1 800多份, 媒体宣传12次, 培训技术人员16人次。

2.3 大力推广油菜新品种和新型农机具, 建立油菜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基地和高产示范方

以农机服务组织的机械与技术为依托, 以油菜种植大户和科技示范户为突破口, 从解决油菜生产机械化技术瓶颈和关键制约因素入手, 在建南村、红联村、建设村和国庆村等油菜种植面积较大的村中建立油菜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基地。4年来, 共建立3个油菜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基地, 2个直播油菜优质高产6.7 hm2示范方, 重点推广“浙油50”等新型油菜品种和湖州星光、久保田PRO688等新型油菜收割机, 辐射带动周边农户采用油菜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

2.4 探索机械移栽, 开展配套技术研究

在浙江省农科院有关专家的指导下, 农机农艺联合开展了不同育苗方式、不同苗龄对移栽质量和产量的影响及苗床氮肥不同用量对秧苗素质的影响等试验, 同时还开展植物生长素对油菜性状影响等试验, 筛选出适合机械化移栽作业的品种和栽植方式。从试验中发现“浙油50”油菜品种比较适合机械移栽, 而且含油率高, 低硫甙、低芥酸, 品质较好, 已作为今后几年内大力推广的油菜品种。

3 影响油菜生产全程机械化和油菜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

当然, 油菜生产全程机械化发展进程中, 也存在着诸多制约因素, 阻碍着油菜产业的发展和油菜生产机械化水平的提高。

3.1 油菜籽价格不稳定

天气变化、国家托市政策出台情况、大豆产业的冲击、部分油菜主产区出现收购价格倒挂现象、油菜籽上市时间和收购进度等一系列因素都制约甚至阻碍着油菜籽价格的上升, 降低了农户尤其是大户种植油菜的积极性。

3.2 恶劣天气及与小麦收割时间重迭影响油菜机收

近年来, 油菜收割季节的天气越来越恶劣反常, 阴雨天气常常影响着油菜机收进度。同时, 由于王店镇油菜收割季节与小麦收割时间基本重迭, 在没有签订机收协议的情况下, 大量机手因为收割小麦效益较高而放弃收割油菜。

3.3 晚稻和油菜冬种茬口冲突

王店镇晚稻收割最迟要到12月中旬, 此时播种油菜已偏晚, 很容易遇到寒冷天气而冻坏。而人工移栽耗工量太大, 机械化移栽技术仍不成熟, 使得油菜种植户的积极性极大下降, 油菜产业的发展受到较大影响。

4 结束语

上一篇:立体化教学环境下一篇:注重积累厚积薄发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