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示范

2024-05-28

行为示范(精选6篇)

行为示范 篇1

作文是中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 然而却长期处于颓势。这种局面的出现, 除了语文教学程式化、课堂教学套路化、作文教学无序化这种教学运作机制的因素外, 从学生个体来讲, 关键还在于他们对作文缺乏足够的兴趣。孔子早有“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的精辟总结, 千百年来启迪着无数的人们。

对学生的写作兴趣的培养, 我们做得很不够。一方面, 语文教学中大量的课文篇目阅读占据了绝大部分的教学时间, 自然减少了作文训练的强度和频率, 使得语文教学基础知识、阅读欣赏、作文训练三大板块间的时间分配严重失衡。另一方面, 学科间的时间争夺, 特别是目前中学数、理、化、外语的高强度作业量, 更是对文科科目的挤压和削弱, 语文的受害首当其冲。据调查, 初、高中阶段学生的语文学习已基本以课堂时间为主了, 课外几乎排不上。再一方面, 师生双方对作文认识存在偏见, 以为作文难教难写, 费时费力, 出力不讨好, 不如数理化捞分快。而更为突出的一个方面是, 目前作文评价的要求过高、过严, 把学生作文与文人写作和文学创作混同, 而且评卷者个性好恶倾向性明显, 使得不少学生觉得作文高不可攀, 有的学生则模仿拼凑、求新求怪, 迎合评卷者的口味, 以期获得高分, 使作文教学的路子发生偏移。还有一个方面的原因是, 语文教学中阅读与作文各自为政, 互动结合不紧, 没有形成很好的联动机制, 阅读没能促成作文的顺向延伸与提升, 作文也未能从阅读中更好地汲取营养等等。这些都不同程度地挫伤了学生作文的积极性和兴趣。

窃以为, 运用好示范引导策略, 不失为培养学生作文兴趣, 激活学生自主写作行为, 提高作文教学效率的一项有效措施。

一、运用教材的示范功能, 读写结合, 引导学生积极写作

教材本来就是古今中外经典文章的集萃, 其文采与章法、思想与内容的示范作用是不言而喻的。然而, 我们长期以来的阅读教学, 重点讲读文章的思想与内容、背景与作者、结构与艺术, 虽然几乎每篇文章都要涉及写作特点, 但也几乎没有落实到学生的作文实践上来, 使读与写脱节, 二者未能达到相互支持与渗透。因此, 面对新课程观念的转变与作文现状的剖析, 我们不仅应当学会课程间的整合, 而且还应运用好课程内的板块整合, 在语文教学中强化阅读与作文的交叉整合, 通过阅读这个途径, 用课文的示范功能, 引导学生进行作文训练。

教材篇目在作文教学中的示范作用是多方面的, 既有文章写作技法上独到新颖的示范性, 又有语言文辞锤炼推敲的个性化特点;既有结构组织安排上的个性特色, 又有选材视角的新颖别致;既有常态物景中独特的自我情感融注, 又有心灵意境的哲理意趣锻造。这些都是我们作文教学中值得学习借鉴的重要内容, 更是阅读教学内化为写作能力的目标追求。

二、借助周围佳作示范, 相互交流, 引导学生练习

周围佳作既可以是同校、同班学生的成功习作, 又可以是教师成功的“下水作文”, 还可以是各地同龄段学生的上乘习作。这方面习作的来源除了本校、本班可以近距离交流外, 其余的可以借助各类报纸杂志学生版中的文章以及各类作文图书来阅读借鉴。这些文章虽没有课本篇目的经典性, 然而其时代性、贴近性, 特别是与同龄人的生活相似性, 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心灵共鸣, 激发他们的生活体验, 引发作文欲望。如果再能够伴之以教师的及时引导、辅导、点拨, 组织师生、生生相互交流感想、体会, 培养感悟能力, 就会更加适合学生的写作口味, 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近年来, 语文教材改革成效显著。课文中选入了不少“无名”作家的文章, 也选入了不少学生同龄人的作品, 特别是中学阶段《语文读本》的出现, 更富有这一特点。这些范例对于引导、激发、培养、支持学生的写作兴趣, 推进作文教学具有更积极而深远的意义, 给阅读与作文教学带来了一股新风。教学中只要利用好这些资源, 就能为作文教学服务。

三、重视自我示范, 激发写作自信, 促进作文实践

在教学实践中, 我们经常会发现, 对作文有兴趣的学生, 其作文质量每次都比较稳定, 能较好地写出符合要求的文章来。即使作文中等水平或一般水平的学生, 每次作文也并不是一无是处, 往往在某一方面也会有闪光点, 如好的开头、好的过渡、好的人物描写、好的词句等等。这些都是学生自身作文值得肯定的方面。如果教师能有效把握和捕捉每一个学生的作文特点, 运用自我示范法, 强化作文赏识教学, 就能激发每一个学生的作文自信和写作兴趣, 激活每个学生的自主写作行为, 这必然会对扭转作文被动局面带来积极效果。

笔者曾在作文教学实践中尝试对每一篇作文进行课堂讲评, 不拘篇、段、句、词, 并鼓励学生反复修改, 直至成功。这样, 每个学生都会在赏识中获得自信与激励, 看到亮点, 认清差距, 经过坚持和努力, 作文水平会得到明显提高。

总之, 示范的作用是巨大的, 只要策略对路, 多管齐下, 一旦激活了学生自主写作的意识和行为, 作文教学的境况就会大大改善。

行为示范 篇2

一个优秀的班集应该具备良好的班风班貌,才能给学生营造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氛围。7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我牢牢抓住教育、管理、感化几个方面,密切关注学生的思想动向。注重感情投入,循序渐进,做到对学生进行各方面的素质培养,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下面就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谈一下自己的心得。

一、注重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班级是学生参加学习活动的主要阵地,常规管理得好,不仅能够培养优良的学风,还能促进学习质量的提高。因此,我将工作的重点放在对学生良好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上。

1、点滴行为规范到位。

我班学生智力水平参差不齐,学困生不少。班级学生由于都是独生子女,家长对子女的成就期望值过高而造成了学生做事浮华的倾向。我从点点滴滴的小事入手,让学生时时刻刻以《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来严格要求自己。并确立“奋力拼搏,超越自我”、“脚踏实地做事,顶天立地做人”的班训。要求学生无论做任何事情,必须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引导学生学习做一个高尚的人。要求学生“听课要专心,不能乱打岔;发言要响亮,不说半截话;作业要认真,不要总拖拉„„”因此,同学们的内在精神力量被激发了起来,从而进行自我认识、自我教育与自我完善。

2、用一言一行感化学生。

教育是一门艺术,需要讲究方法,才能取得成效。学生的心灵在极具敏锐地触摸着老师内心的情感,老师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着孩子的行为。要在学生面前塑造良好的形象,自己必须具有较高的威信。学生对什么都好奇,具有较强的模仿性。我时刻注意用自己的思想、行为、作风一步步地潜移默化地感染和引导着学生。要求学生做到的,我先做到,给学生树立榜样。在担任班主任工作期间,我始终坚持提前到校,不定时的上班看看、转转,与学生打成一片。这样我能及时、准确的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以便针对情况,适时改变工作方法。学生年龄小,自我管理能力较差,所以在很多事情上我都给予示范。从如何扫地到拖地,从如何擦玻璃到如何摆放卫生用具,使学生明确在劳动中应该怎样做,从而养成了良好的劳动习惯。工作中我狠抓学生的养成教育,给所带的班级带来了勃勃生机。近几年来,我接任的班级学生劳动习惯好,室内天天被打扫得干干净净,东西摆放有序。比学赶帮的精神蔚然成风„„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让各个任课老师交口称赞。

二、建立健全的自我管理组织。

尊重学生的人格,珍视学生的个性,只有当学生们真正在集体中享受民主、平等的权利,才可能真正唤起和激发他们参与民主管理的责任感、使命感和义务感。

1、民主选举班委会,培养学生自主意识。

集体的民主管理,对解放儿童,发展其个性是必不可少的。我采取了一些较好的方式方法。例如:选干部采用无计名投票方式,让孩子有充分的发言权。建立了班委会后,每人根据自己的特点,选择自己的管理范围,最后再给每个班委会成员明确工作职责。

我鼓励班干部工作要积极,肯动脑筋,大胆地想点子。记得在组织一次保护环境重要性的班队活动时,一名小干部来找我,说:“老师,我有一个建议,我们建一个环保小组,为保护环境尽一份力。”我当即表示赞同,并建议这个活动由他们自己搞。

2、建立班干部“值日”制,发挥个人潜能。

班干部不是天生的,集体中的每一个成员都有潜在的能力,必须一视同仁地给每个学生提供参与的机会,使他们在班级中找到自己满意的位置,担当成功的角色。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班队活动。

每学期开学后我都要组织召开题为“妈妈爱我,我爱妈妈”的中队会。会上学生们回忆妈妈是怎样爱自己的,有的同学说:“我生病的时候,妈妈一直守在我身边,给我喂药,一直到我病好。”还有的同学说:“妈妈上班很辛苦,可下班回家还要做饭、洗衣服,有时晚上还要帮我盖被子”„„这时,我给大家提了个问题:“妈妈这么爱我们,我们为妈妈做过什么?”教室里一片寂静,同学们都低下了头,经过一番讨论,同学们做出决议:我们每人每天帮妈妈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情,表达对妈妈的一片爱心。

另外,我还开展了“尊重别人就等于尊重自己”、“零钱用处大”、“我们的昨天、今天、明天”、“自信、奋进、成功”、“畅想未来”、“好书,我们的朋友”、“学会欣赏和赞美别人”等一系列活动,对学生进行各方面的思想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行为示范 篇3

一、以制度规范行为,以制度引领行动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学校以教育部颁布的新《中小学生守则》、《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准绳,规范学生言行,增强学生的规范意识,《守则》从大处着眼,对学生思想品德和习惯养成提出了基木要求:而《规范》则从小处着手,对学生提出了具体的操作性较强的要求,二者都体现了对高中生思想品德和日常行为的基本要求,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时代精神。它们将对学生养成教育、信念教育、身心教育发挥重要作用。为了贯彻《守则》和《规范》,我校结合实际,提出了“敬教 、乐学 育人 、报国”的办学理念。结合有关文件精神,出台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政策、方案、计划、准则。在新生入学8天内,以军训、体操表演、运动会、《守则》、《规范》等为内容对新生进行入学教育,然后开展个人仪表大检查。同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由学生会提出“革除陋习,树安乡一中新形象”、“树立正确消费观,少花父母血汗钱”等倡议,各班主动报名成立文明督查小组,轮流值日督查。学生在愉悦中自觉增强了规范意识,文明了行为习惯,这样做效果很明显。三干多学生的大学校,违纪学生数直线下降,违法学生几年来保持了零的记录,取而代之是“垃圾不再流浪”、“钱物准能失而复得”,同时培养了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为良好习惯的养成起到了很好的引导作用。

二、重视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

着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能够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自我教育能力的增强。是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有力保障。要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能力,就要以学生为本,体现新德育论的“以学生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以情境为中心”,转变德育教育观念,完善德育方法,改变德育途径。在实验过程中,我校要从各个方而入手:

首先是以活动为载体,让学生在活动中增强自我教育的能力。一是让学生通过参加县、校、班级组织的多种多样的活动受到教育。好玩,爱动是孩予的天性,在活动中引导他们自我教育。各班将原来说教式、训话式、宣布式等让人厌烦的班会课改为演讲式、演戏式、辩论式、调查报告式的主题班会,让学生在创设的情景中、在形式多样的活动中体验到受教育的乐趣,在德育事件中形成道德规范,提高思想素质,丰富人生阅历。在生活中,老师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尊重学生,让学生在生活中真正展现自我、完善自我,逐渐健全自己的人格。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达到对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目的。

其次,多认可学生、赞美学生,能促进学生进行自我教育。曾听说陶行知老先生用四块糖教育了学生,改变了学生。我们也试着用四块糖的方法教育学生,学生毕竟是学生,他需要老师、家长的认同、赞美,他们更需要榜样,示范力量的引領,这样养成教育才会持久稳定地深化下去。一个人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是一天就能养成的,必须反复抓、抓反复,尤其是那些自我控制能力较差的学生就更要反反复复教育。运动健儿通过反复重复一个动作,能拿金牌,我想我们的潜能生通过反复教育也会变得优秀。只要教师善用激励机制,多鼓励,多用正面事例引导,将会促进他更加努力,因为老师的一丁点认同、赞美,学生都会认为是一种骄傲、一种荣耀。为此,学校制定了《文明班级评比细则》、《文明寝室评比细则》、《星星评比细则》(包括“卫生之星”、“学习进步之星”、“好人好事之星”、“勤奋之星”等),采用月评选制,公布在学校宣传栏中,对先进集体颁发流动红旗。竞争这些荣誉的过程,就是自我反思,自我发展,自我教育的过程。

最后,培养自我管理的能力,是养成教育的归宿点,是养成教育的升华。他人教育,不如自我教育。教育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不教。在育人过程中,学生能积极主动参与到教育常规管理中来,让学生自助管理、自我管理,班主任就能从繁锁的常规事务中解脱出来,而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增强了,自我教育的机会增多,行为习惯的养成就有了保障,校园环境就有了根本性的改变。因此,在常规管理中,充分发挥学生会、团委会的作用,让他们参与到学校的常规管理中来,自主成立文明、卫生督企小组,轮流值班、到岗督查,定时走进社区(村),体验感悟生活。通过近几年的自我管理,校容校貌有了很大变化,学生们的精神风貌也焕然一新。自我管理改变了自我,改变了学校。

三、环境熏陶,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作用

近墨者黑,近朱者赤。首先要重视老师的示范作用。蔡元培说:“什么叫师范?范就是模范,可为人榜样,自己的行为要作别人的模范。”为此学校领导对老师加强了师德教育:在教师中开展师德演讲赛;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工躬身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工躬身共学:要学生遵守的规则,教师躬身共遵守(陶行知语)。要求教师用正确的思想引导人,用高尚的情操感染人,用渊博的知识培养人,端正教育思想,自觉抵制经济浪潮的冲击,每半学期由学生评一次教师之星,每年在教师节时举行“夸夸我的好老师”演讲赛,这种方法,促进了教师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其次,学习生活中的榜样。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学生把教育看成是自我需要而乐于接受时,才能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为此,我要求在我班每人用实际行动学习一位自己身边值得学习的人。要求学生首先要口述学习谁,为什么学他,怎样学,然后督促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要落到实处。第三,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各种制度虽有约束性,但学生毕竟是学生,因制度生硬而易忘记。突出以人为本的提示语、标示牌是必不可少的,学校努力营造育人环境,布置教室文化,创建走廊文化,建设花园文化。

最后,纯净的社会环境是养成教育的保障。呼吁有关部门,要加强对社会大环境的治理,几千年前的孟母为了教育好孩子,都要再三选择育人环境,难道新世纪的我们,不该重视社会环境对孩子的影响吗?

行为示范 篇4

模仿是儿童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从视觉、听觉等角度, 儿童通过简单模仿进行了知识的原始积累, 实现了能力的不断提升。与之相应的教育过程中示范的环节便能有效引领儿童获取较高的学习效益。于是作为一种有益的尝试, 示范成为教育教学过程中时隐时现的重要方式。

然而, 随着年龄的上升, 儿童的学习过程发生了变化, 获取知识、锻炼能力的渠道开始拓宽, 知识的复杂性、能力要求高度的攀升决定了简单模仿、依赖示范已经不能满足个体学习的需求。学习效益与示范之间的矛盾便逐渐显现, 尤其是在语文教学实践中的示范, 如果不加辨别、简单操作, 就会带来事倍功半的结果。

二、示范的概念与实践表现

示范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意思是“做出某种可供大家学习的典范”。从其本质意义上说, 示范更强调模仿。在语文教学实践中, 具体体现在听说读写各个环节中。教师对美文的范读、在学习过程中为配合文章的学习而呈现的图片、画面及与之相关的影像资料、为指导学生写作而提供的范文、在典型的阅读题中为对学生进行有效训练而出示的格式化答题思路与方法, 这些都是典型的示范。这些看似有益于学生理解、直观鲜明的素材, 常常出现在语文课堂上, 并被作为一些教者视为教学过程中的亮点。这样的观念与行为直接作用于此刻的学习者或者通过教者之间的传递间接作用于彼时的学习者。因为教者对示范的度的把握不能做到拿捏有度、游刃有余, 在某种程度上, 从长远看, 这样的教学观念与行为起到了负面作用, 异化了语文教学的本质, 悄无声息地贻误学生、耽误学生成长。

三、原因分析

无度示范的本质在于不把学习者作为学习的主体和最终落实者, 而只把学习者作为实现教者意图的被动对象, 把学习者看做简单接受的固定呆板的静止物体。这样示范的效益便大打折扣, 与实现学习者语文素养提升的目标相去甚远。其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 剥夺学生联想想象的权利。

文字的无限张力与美感在于它的无限联想想象的空间。它给每个阅读者一个独有的阅读世界, 读者自由翱翔, 任意驰骋, 持续获得“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个体体验与阅读快感。这样我们就有了无数绺关羽的长髯, 无数个宝玉的脸庞, 无数只八戒的耳朵, 无数个李逵的形象, 每一个读者都在自己的阅读世界里尽情享受着文字带来的无穷无尽的想象空间与独特魅力。

而无度示范是置于学习者思维活动之前的简单规定。它要求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消极等待, 简单模仿, 沿着教者预设的轨道、成型的版块、呆板的程式有序前行, 阅读、学习成了单一的复制, 学习者成了被先入为主的牺牲品。一张张图片让我们失却了鲁迅百草园的神秘感, 弱化了毛泽东《沁园春》词中北国风光的大气磅礴, 异化了《与朱元思书》厌弃官场俗务、向往自然朴质的灵韵, 冲淡了《童年》里外祖母慈爱亲切、善良温柔。联想想象的空间被无限挤压, 学习者的能力不能得到有效训练与提升。

(二) 虐杀个性, 塑造模型, 使得学习者被训练成为缺乏鲜活血肉的躯壳。

语文学科的重要特点之一就是问题的开放性。这种开放性为学习者留有个性思考与表达的余地, 体现在口语表达、观点评价、行为判断、作文等环节中。教者希望听到不同的声音, 不同的表述, 感受到观点的碰撞, 行文风格的差异, 并呈现出语文学科特有的韵味与魅力。于是我们便能看到, 对同一件事从不同角度切入可以得出不同的观点, 对同一个人物从不同侧面表现出的不同性格。我们也能看到同一个题目下, 娓娓动听的叙述, 生动细致的描绘, 深入浅出的议论, 简明平实的说明。

无度示范提供了模型, 并据此塑造了同样的模型。学习者感到简单易学, 机械操作便可。在同一个模具下, 学习者渐渐习惯于简单的、不具个性色彩的行为, 其负面效应是, 独特性被消磨, 学习者成了缺乏鲜活血肉的躯壳。拓展开来, 学生群体, 我们民族的未来缺乏了独特性, 失去了鲜明的个性, 更有害于国家与民族的发展。

(三) 混淆训练与教学的内涵, 使教学的过程降格为低水平的机械训练的过程。

在语文学科做题实践中, 格式化答题思路与方法的呈现是在进行习题训练过程中的另一种示范。这种示范, 很多时候对于应试是有直接作用的。这可以看做受到了理科习题训练方法的启发, 应该有其积极意义与价值。只是, 我们的语文习题, 不只是作为一个单独的问题出现的, 它在文章的大背景下, 它有语境, 有内涵, 记录着时代的烙印, 流露着作者的情感。它首先需要有对文章的细读、赏读、研读的过程, 有“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 望尽天涯路”的踌躇惆怅, 有“衣带渐宽终不悔, 为伊消得人憔悴”的奋进执著, 有“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意外惊喜, 有感受美、体悟文字力量的经历与成果。

想获得这样的读与悟的学习体验, 需要教者有艺术化的教学过程。教者既要有丰厚的文学功底, 又要有扎实的教育理论根基, 更要有高超的教育艺术水平。这些显然不是简单的模式训练所能达成的效果。无度示范混淆了简单训练与教学艺术之间的内涵, 将集艺术性与教育性于一身的教学过程降格为机械训练, 无益于教学实践与学习者的长远学习效益。

(四) 缺乏研究揣摩的机会, 使学生逐渐成为不敢思考、不善思考、不敢思考的动物。

思考表达环节是学生进行语文学习最直接有效的方式。去除无度示范因素的学习过程不但为学生提供了问题解决的过程与结果, 而且为学生创设了敢于思考、善于思考的氛围, 最终养成思考的习惯, 进而受益终身。

教学实践中, 教者在示范思维的指引下常常根据自己的认识水平、能力层次去设定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梯度, 并把在这一过程中形成的自己认为行之有效的方法投放给学生。貌似给予了学生解决问题的工具, 比直接传递答案高了一个层次, 而事实上忘却了学生还应该有研究揣摩的空间, 结果更应该由学习者自己在思考、问难、辩论、碰撞的过程中不断明晰, 不断接近, 不断完善, 不断优化。这种思维训练的大跃进剥夺了学生思考的权利, 使学生逐渐成为不敢思考、不善思考、不敢思考的动物, 背离了教育教学的初衷, 危害很大。

四、做法探讨

需要追问的是, 语文教学实践中不需要示范吗?答案是否定的。我们不需要的是无度示范、有害示范、简单机械的示范。处理好学过程中的程序关系, 关注注意点, 适度示范, 事半功倍。

(一) 可以后示范, 进而与前期的学习所得相互映衬, 互为补充, 强化印象, 优化效果。

所谓后示范, 是指在在学习者经历阅读、体验、思考、质疑、讨论等主动学习的环节后, 教者呈示的一系列素材, 可以是图片、声音、视频等。先入为主的简单示范贻害不浅, 但后呈现的素材于学习者而言是大有裨益的, 它避免了对学习者思维的简单定势, 没有窄化学习者的思考空间。学习者在自主学习后已经获得了独特的学习体验的过程, 这些已经占据了学习者的思维空间, 后呈现的素材不会取代学习者已有的印象与体悟, 相反, 它会给学习者一种新的视觉冲击、深入感悟, 引发其进一步思考, 带动思维延伸至更广的区域。

(二) 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关键节点进行示范。

孔子说:“不愤不启, 不悱不发。”学生如果不经过思考并有所体会, 想说却说不出来时, 就不去开导他;如果不是经过冥思苦想而又想不通时, 就不去启发他。孔子强调学习者一定要有积极思考的过程, 同时这里也暗含这样的内容, 在经历思考后的某个节点应该给予学习者一定的点拨, 以帮助他打通思路, 拓宽视界, 有所收获。示范在这个环节中就能起到同样的效果, 学习者有了前期思考的过程, 在特别需要提示、引导的时候, 一份精选过的素材示范就可以起到醍醐灌顶的作用。

(三) 语文学科中的习题训练示范与语文素养的生成相辅相成, 可相互促进。

训练的过度实践会弱化语文性, 但语文学习也不能简单理解为不需要训练。阅读与作文就是典型的例证, 在长期积淀的基础上, 经过系统的有针对性的训练, 语文习题实践就能得到有效优化。因为这是基于科学的指导、经过实践检验的方法总结。只要这种习题训练的示范与学习者的主动学习过程相互协调, 不妨碍学习者的主动思维的生成, 甚至, 学习者在习题实践中不断揣摩、相互比较、理论升华, 借鉴教者示范的思路与方法, 主动实现从简单做题到自行总结思路与方法的跳跃, 更是使得两者相得益彰。在这样的过程中, 学习者获得的不只是习题训练的实践、思路与方法, 更有语文能力的积淀。语文学习过程中的习题训练的示范与语文素养的生成形成了互相促进的良性循环。

(四) 与题型有关, 当示范成为解决问题的主要甚至是唯一方法时, 有效发挥示范的正面作用。

如语文学科中的句子仿写题, 这是一种提供范例并且要细究范例中的组成部分的习题类型。示范成为解决问题的核心方法, 这时便要从实例出发, 研究示范的效能, 凸显示范的成果。抓住相关句子内容的相关性、同一位置词性的相同性、句式结构的一致性方面, 提供范例, 并在研究的基础上, 激发学习者联想、想象的潜力, 仿写出文质兼美的句子。

五、结语

语文学科中的示范思维与行为, 是学科教学中的重要方法, 但不是放之四海皆准的。在学习实践中, 只有明确示范教学的落脚点无碍于学习者的联想想象能力的培养, 无碍于学习者个性的发挥, 无碍于语文教学内涵的展现, 无碍于学习者思考习惯的养成, 并且抓住合适的时机, 示而适宜, 范而有度, 充分发挥示范的正面作用, 方能在实践中推进教者准确施教, 带动学习者高效学习, 实现语文教学过程的优化。

摘要:语文教学实践中的示范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思维与行为, 在一定阶段与一定程度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儿童学习内容的复杂性、获取信息渠道的多样性、儿童生理心理发育到特定阶段呈现出的学习方式的选择性, 以及教育者示范行为的艺术性与合理程度, 都直接影响到示范这种方式的学习效益。把握好示范的度, 适度操作, 已经成为语文教学过程中亟待关注的问题。

关键词:语文教学,示范思维,行为

参考文献

[1]论语.

[2]王国维.人间词话.

[3]巢宗祺, 雷实, 陆志平主编.语文课程标准解读.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2.

五年级行为示范班申请材料 篇5

—————行为习惯示范班申报材料

大安镇前官小学五年级 2012年12月30号

以理论促实践,塑造良好行为习惯

前官小学五年级行为习惯示范班申报材料

前官小学五年级以“双十条”为理论基础,以校园、班级为成长基地,以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为目标,依托课堂、班会等载体,认真有序地开展了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工作。

一、以“双十条”为理论基础,加强思想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渗透在方方面面,如果只停留在平时的说教与灌输,行为规范的养成也可能只停留在表面。紧紧抓住教育阵地(晨会、班会),对班级近期方方面面常规工作进行及时的布置和总结。通过直观地、互动的、有趣的活动、有意义的小故事等对学生进行教育。依托学校周一晨会、班会,组织学生爱国知识、法律知识、安全知识,强化日常生活中良好行为习惯的训练,加强了国情教育,法制教育和纪律教育,进行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教育,同时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心理健康活动。抓学生的行为规范,要充分利用课堂教学、班队活动,渗透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言传身教,规范学生的言行。针对部分特殊学生,抓住一切机会,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与家长紧密联系,在家校协作中,帮助学生完善自我,这样下来,学生的行为习惯有了较大转变,班风班貌积极向上。

二、以学校、班级为实践基地,加强活动组织,推进行为习惯教育展开

1、加强班级管理,培养学生能力。

学期初我通过学生自荐及民主投票的方式,选出了几个小干部,明确每个班干部的职责,对工作进行细化分工,做到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并提出相应的工作要求,鼓励班干部敢想,敢做,完全放权给学生,我只是定期对班干部工作进行检查和评价。鼓励优点,调动了班干部的积极性;指出不足,对班干部后面的工作给予合理的建议和指导。班内工作形成了程序化和制度化,各项工作都能顺利的得到开展。每天的清洁卫生工作、晨读、发放报刊杂志等工作开展的井然有序。

让班级干部具有明确而又先进的管理思想,是管理好班级重要保证。他们的管理理念:管理是一种引领,是一种帮助,是一种促进,是一种解放,是一种心灵的交流。正是由于拥有这样的理念,所以他们从来没有在管理班级的过程,使用污言秽语,更没有使用一些武力,而是采取建议的形式并充分利用集体舆论的力量的来管理班级。每当出现一些问题的时候,班级干部总是勇敢地站出来主动协调解决问题。他们总是自己的率先垂范来管理大家,因为他们都知道拿着旗子走在前面要求学生跟着走,要远比跟在学生背后用鞭子赶同学好更有实效、更有意义。也正是因为如此,班级干部都把自己定位在班级的服务员的层面上。班级干部分工明确、各负其责,但又相互支持、相互配合,他们在工作过程中不是独立或独立的,而是形成一个目标一致的管理共同体。班级干部找同学谈心解决问题是常有的事情,也是这个班所独有的一个特点。

教育培养出来的不是被人管的人,而是自我管理的人。这个班干部具有比较强的管理能力,而每一个同学也是班级的管理者,每天的值日班长是班级管理的主要责任人。其他班级干部都是他们的助手。每天的值日班长有两个人,全面负责班级各个方面的事情,并与班主任保持着密切的关系。所以说,这个班的每一个人都是班级的管理者,同时也都是被管理者。每一个同学都能体验管理过程。因此,同学之间相互配合相互支持的非常正常、非常普遍的事情,这更促进了班主任和班级干部更好地为班级服务。

2、落实学校活动,增强班级凝聚力。

对任何一个集体而言,团结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团结是一个集体生存的基础,是班级之所以成为整体的保障;团结是一种力量,是我们不断前进的动力。半年来,班级注重“团结协作”精神,为此也做了大量工作。同时班里也组织了一些有意义的班级集体活动。“全班一家人”活动,全班同学的参与使这个活动更加的赋有意义。刚来学校近三个月的时间里,大家就已经团结在了一起,举办这个活动是让同学之间能有更深的了解,增强班级的凝聚力。活动中最感人的是住宿的同学们在一起吃饭时畅所欲言的场面,大家就像亲兄弟、亲兄妹一样,其乐融融。这个场面是温馨的,因为有深厚的感情所以大家在一起觉得特别有意思,就是在星期天回到家里,也要找到一起去做作业。班级有了凝聚力,工作做起来就得心应手了。对于家庭特别困难的学生,有了营养午餐的补助,同学们纷纷把名额让给家庭困难的学生。关爱使班级的凝聚力更强,让全班所有的学生沐浴在爱的海洋里,团结的更加紧密。组织各种活动,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感恩、学会相处、学会管理。班级的同学之间关系特融洽,班级总在和谐的氛围中发展。

我借助每周卫生示范班级评选、钢笔字比赛等活动的契机,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通过一系列的主题教育,现在孩子们看到班级同学没有戴红领巾会主动互相提醒,班上有垃圾会主动拾起来,做清洁的学生来晚了他们也会主动帮忙,现在班级大部分学生都能做到互助互爱,班级学生更有凝聚力,连续数月被学校评为卫生合格班级。

3、以问促学,形成良好班风。

“班风正,学风浓”在这个班经常能看到学生们见缝插针、如饥似渴的学习景象,已经形成了良好的学习风气。这个班的学生在别人还没有学习的时候,最早的进入学习状态,在别人游戏嬉闹的时候,在坚持多学习:“教室里有他们苦读的身影,校园里有他们匆匆的脚步,实验室有他们专注的眼神”。在整个班级中,由于同学们的刻苦学习,在整个班级中形成了“勤学、好问、深思、笃行”的浓厚学习氛围,使得每位同学都为提高自己的个人素质而努力。同学们团结互助、热心助人的现象在学习中时常可见,学习优秀的同学督促较差的同学,帮助他们进步,同学之间互相交流,同学们被浓厚的学习气氛包围着、感染者。现在,班级里面形成一个共识:只有刻苦学习,练硬翅膀,将来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才能成就理想的人生。

行为示范 篇6

江苏省平潮高级中学位于通扬河畔、平潮镇东, 创办于抗日烽火连天的1941年, 至今已有70年的办学历史。学校占地200多亩, 建筑面积11万多平方米, 在校生6200多人, 108个班级 (含3个乒乓球班) , 教职工427人。学校2001年通过国家级示范高中的验收, 2004年被确认为江苏省首批四星级高中。学校师资力量雄厚, 有全国优秀教师、全国模范教师、各级各类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40余名。在70年的办学历程中, 一代又一代平中人求实创新, 不懈追求, 为国家培养了数以万计的各类人才。学校先后获得了全国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优秀学校、全国教育科研先进单位、江苏省文明单位、江苏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先进集体、江苏省德育工作先进学校等40多项殊荣。其改革和发展的经验已被《求是》、《人民日报》、新华网、中央电视台等多家权威媒体报道, 被誉为“平中现象”, 在省内外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二、创建工作概述

加强青少年的行为规范教育, 既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实施和贯彻新课标、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平潮中学长期以来始终把德育工作摆在实施素质教育工作的重要位置上, 学校成立了校长朱元祥挂帅的创建区“青少年行为规范示范学校”领导小组, 充分发挥校长室、政教处、团委、年级组、班主任为核心的德育管理机构的作用。做到认识到位, 规则到位, 措施配套, 为全校学生行为规范的实施提供了组织保障。学校通过中学生行为规范教育、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公共安全教育以及校园文化建设等活动来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学校的各项工作遵循学生生理和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 着力培养学生成长需要的基本能力和素养, 把促进学生养成作为一个现代社会人所必需具备的基本道德行为规范, 积极创建“青少年行为规范示范学校”, 取得了一定的实效。

(一) 加强领导, 全面落实规范养成教育

为了做好“青少年行为规范示范学校”创建工作, 学校专门成立了专项工作组, 由朱元祥校长担任组长、分管德育工作的凌绍纪副校长任副组长, 成员由政教主任、教务主任、总务主任、校办主任、团支部书记、法制校长、社区民警、年级组长、班主任等组成。政教主任负责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 总务主任负责创建工作经费的预算及落实, 做到创建经费专款专用。学校定期召开领导班子例会, 研讨学校在创建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 分析情况, 提出对策, 从而有效地推进创建工作全面深入地开展。为全面落实、规范养成教育, 学校统筹多方资源编撰《德育手册》, 让学生行为有规可依。同时, 学校大力加强德育队伍的建设, 配齐、配全德育工作的骨干队伍, 选派责任心强、教育经验足的骨干教师担任班主任;强化“文明监督岗”建设, 进一步凸显学生自主管理的德育特色。加强教职工队伍的师德师风建设, 强化全员育人意识, 促使各岗位、各学科都来重视青少年行为规范教育工作。此外, 学校还聘请公安、交警、法院的同志担任法制副校长, 调动一切积极因素, 齐抓共管, 形成合力。

(二) 注重沟通, 着力构建三位一体网络

学校十分重视与家庭、社区的沟通与合作, 着力构建“学校、社区、家庭”三位一体的“青少年行为规范”教育网络。长期的实践经验告诉我们:家长学校在提高家长素质, 普及家教知识, 开展家校合作育人, 乃至促进学校、社区、家庭“三结合”教育发展等方面的巨大作用。所以我们始终发挥好这块阵地在育人中的巨大作用, 通过家长学校这个沟通、学习平台, 让家长懂得“好习惯是成功的基石”, 引导家长要注重对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同时, 我们建立了社区、家长参与行为规范实施的决策、监督制度。我们定期召开教育座谈会, 听取社区、家长代表的意见, 进一步改进学校的德育工作。我们还定期分年级召开“青少年行为规范教育”主题家长会, 与家长共同研讨教育子女问题, 从而形成“家校同步、共同做好学生行为养成教育工作”的良好局面。

(三) 强化教育, 积极引导学生自主管理

近几年来, 学校实施从规模发展向内涵发展的战略转变, 努力实践“让每一个走进平中的师生都成功”的办学理念, 积极推行素质教育, 努力打造特色品牌, 在德育、智育、体育等方面构建“三自”特色, 即在德育中实施自我管理, 智育中引导自主探究, 体育中强调自觉健身。学校为实现“培养学生自主发展能力”的发展目标, 建立并形成了具有简约、民主、开放特征的学生管理文化, 为学生的个性化、全面的、可持续的发展发挥重要作用。在建设“学生自主管理”特色过程中, 我们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 以学生主体参与学校德育管理为契机, 以行为规范教育为主题, 以道德教育为基础, 以自我管理为抓手, 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自主发展”意识, 使学生通过行为规范的养成, 逐渐向自主管理方向发展。

(四) 给力创新, 大胆探索系列德育活动

学校一直致力于探索德育活动的创新, 逐步摒弃过去那种以说教和灌输为主的德育模式, 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德育系列活动, 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主动参与道德体验, 着力培养学生文明的行为规范。三年来, 我校政教处、团委结合班、团会主渠道, 开展了“知荣知耻”学习社会主义荣辱观活动、结合建国60周年和建党90周年大力弘扬爱国主义教育主旋律、围绕2010年上海世博会开展形式多样的培育民族自豪感教育活动、举办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系列讲座、结合“学雷锋月”开展关爱社区孤寡老师活动、开展校园“崇尚科学、抵制邪教”活动、结合世界禁毒日、世界无烟日和世界艾滋病日开展生命教育主题活动、结合母亲节和教师节开展感恩教育活动、结合传统节日开展民俗教育、结合世界地球日开展环境教育、利用暑假开展“励志夏令营”活动等。此外, 我校在关注学生外在行为养成的同时, 更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学校心理咨询室通过开设健康教育课、举办心理讲座、义务开展心理咨询活动和定期发放“心理简报”的形式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这些创新德育系列活动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道德体验, 规范了学生的行为, 提升道德修养, 达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五) 创造条件, 充分发挥校园文化优势

校园文化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良好的校园文化能引导、鼓舞、凝聚、激励学生。三年来, 我校认真回顾七十年来的办学历史并从中提炼出“正德笃行”的文化精髓。“正德笃行”, 表达言简意赅, 寓意深远旷达, 传承着中国深厚的文化底蕴, 又凸显了现代进取精神, 既体现了平中的独有特质, 又阐释了平中的历来信仰。“正德”, 表达了个体对自我的最高要求, 充盈着人对自身严格要求的责任意识, 也是平中对学生行为责任规范和对社会责任的宣言。“正德”与“笃行”之间也有着“知”与“行”的关系。“笃”有忠贞不渝, 踏踏实实, 一心一意, 坚持不懈之意, “笃行”是为学的最后阶段, 就是既然学有所得, 就要努力践履所学, 使所学最终有所落实, 做到“知行合一”。为了让每一位平中人领悟、践行“正德笃行”的办学理念, 学校在办公楼前修建校园文化“景观石”, 请著名书法家丁芒题字“正德笃行”。此外, 我校还将“正德笃行”融入了我校校徽和各种校园文化标识的设计, 它必将时刻激励着一代代平中莘莘学子, 成为平中人永远的精神财富。

上一篇:无产阶级意识下一篇:幼儿教育及幼儿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