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范高中

2024-06-25

示范高中(共12篇)

示范高中 篇1

1.引言

为认真落实2013年贵州省教育工作会议的精神, 经遵义市教育局经研究决定, 于2013年5月至7月举办遵义市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足球比赛 (以下简称示范高中足球赛) , 并于每年举办一次, 旨在提高遵义市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和足球运动竞技水平, 推动校园足球运动的开展[1]。数据显示, 从近年来全国中学生体质健康测试调查数据中可以看到, 在校中学生的体质呈明显下滑态势。校园足球比赛的开展对越来越缺少户外运动和身体锻炼的中学生来说是一个相当必要的重大举措, 让更多中学生在户外的阳光下展现属于他们的年轻的激情。

2.足球运动是青少年最佳的体育锻炼形式

足球运动是第一大体育运动项目, 不仅因为参与的人数最多, 比赛场地大, 更因为它集快速奔跑、力量协调、身体对抗、随机应变、协同合作等特点于一身, 能充分体现运动员的综合能力。一个经常参加足球运动的人, 在运动过程中, 要多次甚至不间断地进行有球和无球运动, 可以有效发展人的心肺耐力、肌肉力量、耐力、柔韧性、协调性、灵敏性、平衡和反应等身体能力;比赛时激烈对抗, 攻守转换, 局变莫测, 则可以提高人的感知力、观察力、想象力、思维能力和创造力。同时, 还可以培养人勇敢顽强、坚忍不拔、团结协作、敢于竞争等优良品质[2]。这些都是青少年在健康成长道路上不可或缺的品质。

3.示范高中足球比赛的正面效应

3.1推动我市校园足球的开展, 在青少年中普及足球运动。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 为全面实现小康社会、民族复兴的“中国梦”, 国家提出要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 从举国体制到全民体育转变, 提高全民族素质。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下, 我国足球运动的发展迎来了历史最好时机。2009年4月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的通知》 (体群字[2009]54号) , 2009年6月10日又召开了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工作会议, 正式启动了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 打算用十年时间, 计划在全国46个城市逐步付诸实施。

长期以来由于受到教育体制的约束, 刚刚迈入校园的学生就面临学习和考试的压力。校园足球运动和校园阳光体育活动的推出旨在让广大青少年有更多时间进行多姿多彩的户外体育活动。从对近两年遵义市各中小学校开展体育活动和体育场地设施情况的调查来看, 许多数据显示都没有达到相关规定的指标, 许多学校在推广活动中只是在走形式, 并没有延续性;有些学校甚至根本没有实施。示范高中足球赛的开展为遵义市各中小学开展校园足球, 推动阳光体育活动起到了示范和带动作用。

3.2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青少年时期身体素质的发展是保证一个人一生体质健康的基础时期。同时, 也是智力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要培育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祖国接班人, 就不能只重视课堂文化知识教育, 而要让他们走出课堂, 在户外呼吸新鲜空气沐浴温暖阳光。足球运动是一项复杂的高智商体育运动, 不仅可以全面发展身体能力, 加强新陈代谢, 改善身体成分改善, 促进身体健康[3], 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判断反应能力和许多优良品质, 促进心理健康。不要顾虑学生因户外活动时间的增多, 而影响文化知识的学习, 我国古代文学家苏轼曾讲道:“厚自养炼多少妙, 养生有术文思涌。”就很好地阐述了身体锻炼与智力发展相互促进的道理。

3.3促进我国足球后备力量的培养。

观察我国许多传统体育强项, 如乒乓球、羽毛球、跳水等项目, 可以看出都是属于个人参与较多的运动项目, 这些项目的最大特点是充分集中人力、物力和国家的大力支持, 可以通培养两三代运动员的时间就能取得良好比赛成绩。相对于足球运动就大不一样, 此说并无贬低这些运动项目之意。一个优秀足球运动员的诞生除去自身良好条件外, 从培养的角度讲, 首先要有竞争生存环境, 也就是良好的群众基础和社会取向, 优胜劣汰是自然法则。巴西、阿根廷等国家的足球巨星许多是这样产生的;其次要有优良的民族素质。德国人与足球运动是最好的搭配, 曾经有一位世界级足球名将说:“足球运动就是为德国人诞生的。”良好的群众基础和优良的民族素质这两个大要件的形成是社会良性发展的产物, 不是一朝一夕两代人能完成的。

现阶段, 在国家大力发展校园足球工程规划的背景下, 已有48个全国布局城市 (4个直辖市, 22个省会城市, 21个其他城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 3个试点县或县级市, 5个省级校园足球单位, 约3000所中小学, 110万在校学生参与到校园足球中[5]。青少年足球运动的发展过程肩负着具有历史意义的两项任务:一是抓好普及, 扩大规模;二是在普及的基础上选拔和培养人才, 提高我国足球运动水平[4]。

3.4丰富校园阳光体育活动内容。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提出要“广泛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 鼓励学生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 形成青少年体育锻炼的热潮”。在实施过程中, 许多学校在制订阳光体育活动实施方案和活动计划时, 为便于管理, 大多根据学校现有的设备设施等辅助条件因地制宜地制定活动内容和活动形式, 而忽视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开展阳光体育的宗旨, 导致活动方案整齐划一, 形式和内容单调, 学生只能按照规定的场地和项目开展活动, 活动开展之初还能吸引学生参与, 时间长了, 学生便会觉得单调和枯燥无味, 从而使得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和热情日趋淡化。校园足球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阳光体育活动形式单调、学生兴趣不高的现状[8]。

4.需要关注的不利因素及建议

4.1现时高中生的体质状况。

由于现阶段高中教育制度改革的不完善, 遵义市所有高中学生仍然面临高考的压力。绝大多数高中生几乎每天都要面对源源不断的作业和测试题, 体育锻炼或户外运动已经成为奢侈品。另外, 网络游戏是占用学生课余时间的重要因素。由于不能长期进行有效的身体锻炼, 学生的体质呈下滑趋势, 短期内的强化训练不能使整体身体素质得到提高, 不适宜进行激烈的足球比赛。据2013年首届示范高中足球赛的整个比赛过程的不完全统计:因身体力量不足造成摔伤、扭伤的占到运动员伤病的第一位; 因身体体力透资出现腿部抽筋的占到第二位。每支参赛队的受伤人数基本达到本队运动员总数的四分之一以上, 伤病情况较为严重。不过这种现象只是暂时的, 如果每年一次的示范高中足球赛具有良好的延续性和发展趋势, 那么通过长期有效合理的训练, 学生的身体素质一定会呈现质的提升。

4.2教练员的专业水平。

从首届示范高中足球赛的比赛过程和结果来看: 各代表队呈现的水平差异很大, 小组赛比分大起大落。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其中教练员的足球专业素质偏低是主要原因之一, 许多带队教练员本身是高中体育教师, 对足球的竞赛规则和一些专业知识概念不清, 出现许多本不该发生的事情。这一状况在赛后工作总结会上, 得到了老师和教练员的一致认可。同时, 他们非常有进修培训提高专业水平的意愿。长期以来, 遵义市各中小学校足球运动的开展一度被打入禁宫, 许多小学明令禁止学生在校踢球。因此, 在体育教师人员的聘用上, 足球专业的教师受到制约, 出现体育教师足球专业水平的短板现象。要想在中小学推广和普及足球运动, 专业的体育教师队伍作为运动的辅导者和执行者是不可或缺的主要力量。希望学校有关领导重视对体育教师专业素质和专业水平的培养和提升, 通过制定激励和竞争机制, 挖掘教师潜力。

4.3学校领导的执行态度。

按照2012年贵州省教育厅下发的有关文件的精神, 要求全省各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成立常态的校足球队, 制定常态化训练比赛机制。通过近一年对遵义市各对口学校的走访调查发现: 许多学校都是在临近比赛的前两个月时才进行组队训练。这种迫于文件“临时抱佛脚”的表面形式不利于培养学生身体素质的全面提高, 不利于校园足球运动的推广, 不利于培养学生对足球运动的兴趣。这一现象的出现教师是无能为力的, 主要是学校领导的态度。追根溯源还是当今教育体制的问题。长期以来, 应试教育观念根深蒂固, 使得各中小学都把升学率作为学校的第一要务。体育课一直以来都是各中小学的“副科”, 体育教师不受重视。“十年树木, 百年树人”。一线教育的领导者要把眼光放远一点, 切实为青少年的全面发展考虑———以生为本。当今最炙手可热的西班牙拉玛西亚青训营培养了大批优秀足球运动员。它的办学理念让许多国内专业教练员和管理层惊讶:“不管是青训营, 还是足球学校, 要想成功, 首先保证没有任何盈利思想。15岁以前学习足球的孩童, 培养他们有一个正确的足球思想观是至关重要的。”[7]从中可以看出国外培养青少年的教育理念。

4.4学生家长的支持度。

处理好踢足球与学习的关系是保障校园足球活动持续开展的关键。学习和踢球之间的矛盾是学生家长十分困扰和担心的问题。大多数学生家长不支持自己的小孩踢足球, 概括起来原因有三:其一, 踢足球占用时间, 影响学习;其二, 国内足球大环境不好, 造成家长对足球运动的扭曲认识。认为从事足球运动的人素质低、修养差, 不利于培养孩子优良健康的品格, 从长远看是一项不被看好的职业;其三, 担心身体受伤或使别人受伤。因此, 要取得家长的支持, 不仅学生自己要努力, 还要校方与家长长期保持沟通, 通过有效机制和方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查阅相关资料, 国内许多学校在这方面有着很多成功经验: 北京人大附中“三高”训练基地 (与国家体育总局在足球、棋牌等项目的合作训练基地) , 孩子们10%进了职业队伍, 其他90%的学生通过体育招生政策, 几乎全部进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名牌大学, 为这些学生解决后顾之忧。在北京人大附中的“三高”训练基地, 孩子们的第一身份永远是学生, 运动成绩再优秀, 两门成绩不及格也不允许出国比赛[6]。尽管范例有特殊之处, 但不妨取其方法和思路, 因地制宜地借为己用。

5.结语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 “少年强, 则国强”, 在当前迎来我国足球运动发展的大好形势下, 为促进青少年德、智、体、美全面健康发展, 培育足球后备力量, 希望教育决策者树立正确的大局观和教育观, 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足球环境;体育教师能积极自觉地提高自身专业水平; 家长能充分理解和支持学生参与足球这项运动。长期有效地开展示范高中足球赛, 一定会大大增强我市中学生的体质, 带动全市中小学校园足球运动的发展。

摘要:通过对遵义市开展的示范性高中足球比赛的跟踪调查发现:足球运动对青少年具有很强的吸引力, 同时是促进青少年体质健康、全面发展的最佳运动方式。但由于高中生缺乏长期体育锻炼, 短期内的强化训练达不到足球比赛需要的体质要求, 出现多方面问题。本文通过对出现问题的分析研究, 提出建议, 为今后这一活动长期健康地开展提供支持。

关键词:足球联系,示范性高中,可行性研究

参考文献

[1]遵义市教育局遵教基[2013]15号文件.

[2][3]王崇喜.球类运动——足球[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19-20.

[4]刘华楠, 季浏.青少年校园足球工程聚集效应与辐射效应[J].体育文化导刊, 2012, 2:118.

[5]李季霞等.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发展瓶颈级突破策略[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2012, 36 (3) :83.

[6]詹新平.影响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开展的因素分析[J].赤峰学院学报, 2012, 5 (28) :168-169.

[7]http://baike.sogou.com/v10885575.htm.

[8]曹卫华.高中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新课程, 2013, 4:181-182.

示范高中 篇2

重点中学是过去的提法,北京市原有市重点校25所。示范性高中从2002年开始评定,前后共4批68所。

■首批示范校(14所):2001年12月认定

北京市汇文中学、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北京市第四中学、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北京市第十二中学、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北京市第十五中学、通州区潞河中学、顺义区牛栏山第一中学、大兴区黄村第一中学、北京市陈经纶中学、清华大学附属中学。

■第二批高中示范校(12所):2002年11月认定

北京二中、景山学校、北京八中、回民学校、八十中、一О一中学、八一中学、顺义区杨镇一中、平谷中学、北大附中、北京师范大学附属良乡中学、北京九中。

■第三批高中示范校(18所):2003年11月认定

北京市第五中学、北京市育才学校、北京工业大学附属中学、北京理工大学附属中学、北京市十一学校、北方交通大学附属中学、北京市第二十中学、北京市中关村中学、北京市第十中学、北京市大峪中学、北京市昌平区第一中学、北京市昌平区第二中学、北京市通州区运河中学、北京市顺义区第一中学、北京市怀柔区第一中学、北京市密云县第二中学、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平谷中学、延庆县第一中学。

■第四批高中示范校(24所): 2005年12月认定

北京市第五十五中学、北京市第一六六中学、北京市第一七一中学、北京市东直门中学、北京市第十三中学、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北京市第一六一中学、北京铁路分局职工子弟第二中学、北京市西城外国语学校、北京市第十四中学、北京市第六十六中学、北京市广渠门中学、北京市第十一中学、北京市第五十中学、北京市第一O九中学、北京市第十七中学、北京市第九十四中学、北京市和平街第一中学、北京市日坛中学、北京市第十八中学、北京市丰台第二中学、北京市通州区永乐店中学、北京市大兴区兴华中学、北京师范大学燕化附属中学.1978年北京市确定了25所中学为市重点中学,具体名单是:

西城5所:北京四中、北师大实验中学、北师大二附中、北京八中、北京161中; 海淀5所:北大附中、清华附中、RDF中、首师大附中、北京101中学;

东城4所:北京二中、北京五中、北京景山学校、北京55中;

宣武3所:北师大附中、北京回民学校、北京15中;

示范性高中生物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篇3

【关键词】示范性高中 课堂教学 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4-0276-01

示范性高中在教学中坚持着全面贯彻教育教学方针,模范执行教育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办学思想端正,加强德育,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改革,教师素质与办学条件好,办学有特色,学生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社会和高等院校对学生的评价好,学校的管理水平高。示范性高中优势突出,但是在高中生物的课堂教学中,仍面临着难题,比如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课堂教学效率不高等。新课程标准强调的是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那么,在示范性高中,如何提高生物课堂教学策略呢?

一、结合学生实际水平,合理设计教学方案

设计教学方案是进行课堂教学的前期准备工作,教学方案的设计围绕的是教学目标,以教学过程的设计为主要内容。教师设计的教学方案,不能是依靠课本知识,围绕课本知识的结构和框架来设计教学过程。相反,合理的教学方案设计应该是进行全方位的准备,针对具体的教学方案设计,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能力水平,充分考虑学情,围绕学生的实际水平进行教学设计,提高教学方案的操作性。

例如,在讲述《细胞的增值》时,教材中有一个难点。即“细胞的体积越大,其相对表面积越小,细胞的物质运输的效率就越低”,课本内容中对于这一难点并没有给出解释,但是教师在讲述过程中,要将知识解释给学生,消除学生的疑虑。设计教学方案时,我发现课后练习1的几幅图片就是最有说服力的事例,于是,教学过程中,我将练习拿到课堂中来应用,利用课后练习的素材调动学生的学习情趣,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教材知识。

总之,教学方案的设计不是循规蹈矩的按课本内容来安排,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学习实际,敢于大胆的重组教材内容,让教材辅助我们的教学,而不是牵着我们的鼻子走。提高生物课堂教学效率,教学方案的设计必须包括教具的准备、教法的设计和学法的指导以及课堂的评价体系等内容,只有教师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才能保障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

二、巧妙设置问题情境,导入课题,让学生快速进入活动状态

课堂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阵地,新课标倡导的探究式教学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已经落实。生物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主的学科,在教学中,更适合进行探究学习,在课堂现有的45分钟内,教师在课堂导入环节的问题设计尤为重要,教师设置的问题情境,要符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水平,让学生快速进入活动状态。例如,在讲述《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一课,以陈佩斯父子的漫画像导入,亲代与子代之间相似的现象就是遗传现象,生命之所以连绵不断延续,是因为有遗产物质将遗传信息从亲代传递给了子代,那么遗传取值究竟是什么物质呢?科学家是如何发现的?由此引出遗传物质的发现。

三、实现课堂的有效提问

有效提问是实现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途径。教师要认识到学生之间的差异,因材施教,既让学生吃的好,又让学生吃的饱。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避免为了提问而提问,杜绝简单的不必要的提问和过于困难的提问,避免判断是的提问和没有思考价值的提问。教学中教师的提问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教学内容的特点设置问题的梯度性和逻辑性,明确问题的指向性,提高问题的综合性,借助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从而真正实现高效率的课堂教学。

例如,《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试验》的问题设置(1)、为什么子一代都是高茎而没有矮茎呢?(得出显隐性性状的概念)(2)、为什么子二代中矮茎性状又出现了呢?(得出性状分离概念),补充问题:为什么子一代没有不高不矮的?隐性基因如何才能与显性基因分离开,独立存在?这样的梯度问题设计,指引着学生的思考方向,激发着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高效率的进行着探究学习。

四、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课堂生动效果

生物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教学过程中,由于条件的限制,许多实验我们用无法让学生真是的操作,有些实验我们用肉眼是无法观测的。但是技术的进步,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为生物课的教学提供了很多资源。多媒体可以将抽象变具体、变静态为动态、将微观的世界加以宏观的模拟,增强了学生对抽象知识的感性认识,教学中,多媒体的合理运用,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课堂教学有效性。

例如,“减数分裂和有性生殖细胞的形成”既是生物教学的重点也是生物教学的难点,传统教学中,由于条件的限制,教师多数是以挂图展示辅助教学,传统教学并不能展示减分裂的过程,学生很难理解。但是多媒体的应用,教师可以在课件中将减数分裂过程以动画的形式表现出来,动态演示可以让学生一目了然,增加学生对知识的感性认识,快速掌握知识,从而很好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贯穿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合作者,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知识,培养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最终指导自己的实践,学以致用。

五、创新记忆,提高学生课堂识记效率

高中阶段的生物学理论性很强。学生对生物的学习,要识记大量的理论知识。兴趣是做好的老师,提高学生的识记效率,前提是教师要引导学生喜欢生物,爱上生物,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减轻学生的学习負担。教学中,我青睐于让学生在轻松诙谐的氛围中识记生物知识。例如,在讲述遗传病时,让学生记忆:仙单不够吃软饼。仙即显性致基因遗传,单即单基因,不够即佝偻病,软即软骨发育不全,饼即并指。

言而总之,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主体意识,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转变教学方式,引领学生创新学习方式,在有限的时间,创造最大的价值,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落实素质教育观,让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变主动,提高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刘久成,探究式学习的教学策略,《现代中小学教育》2004.1

[2]赵万泉,课堂教学中问题情景的创设,《生物学教学》2004.12

高中英语优质课示范作用的研究 篇4

一、促进和推动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1、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的改变

山东省普通高中于2004年走进新课程, 持续对教师进行暑期远程培训, 各种新奇的词汇和理念令人目不暇接之余, 也带来诸多疑惑。而优质课执教教师扎实的教学功底、娴熟的教学技能、精心的教学设计和各具特色的教学风格让我们豁然开朗:原来英语课可以这样上!那我们怎么才能上出自己的“优质课”?

观念一旦发生变化, 行为就会有所不同。优秀教师的课例无疑起到了“样板”的示范作用, 让我们有例可循。通过对优秀课例的观摩学习和自己的反思, 逐渐将以教为主的满堂灌变为教师主导、学生学习的教学模式;变受制于教材为根据教学实际对教材进行取舍;教学活动注重实效;变单一性评价为多元化评价等。

2、教师个人专业的发展和成长

执教优质课的教师有许多共同点, 如教态自然大方、口语流利、知识扎实、善用多媒体等多种辅助手段、应变能力强、富有教学艺术性等。我们向榜样学习的同时, 对自己有了更明确具体的要求。我校的老教师示范课、结对子青年教师达标课、年级树标公开课和学校优质观摩课活动, 对提高我校英语教师的专业水平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并结出了丰硕的果实。

二、激励和启发了学生的英语学习

1、激发并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育家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 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浓厚的学习兴趣, 能使学习者的心理活动处于最佳状态, 效率很高。

传统的英语课堂, 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极为普遍, 教师往往强调语言的精准, 不停地纠错, 使学生在想学、怕学、难学中挣扎。优质课上教师往往使用现代化设备, 通过生动直观的教学课件, 使教学内容变得丰富有趣, 学生们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完成学习任务。一项针对我校高一高二学生的问卷调查显示, 在传统授课方式的英语课堂上, 56%的学生感觉提不起精神, 18%的学生承认对英语学习和英语教师有负面抵触情绪;而在优质课上, 超过90%的学生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并愿意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去, 对比明显。

2、促进了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效果的优化与提升

兴趣的力量是巨大的, 曾有一项对上海市500多名小学五年级学生进行的研究表明: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方式会影响他们的学习效果。学生们一旦真正参与课堂上老师组织的活动, 就会进行深入思考, 而这必将带来学习方式的巨大变化, 教师教学方式的改变与学生学习方式的优化最终带来了人人乐见的教学效果。通过对各自所教班级学生的访谈, 我们了解到83%的学生认为自己已经或即将找到有效的英语学习途径, 英语学习中的畏难情绪和困惑感大幅下降, 成绩也在稳步提升。

三、丰富和完善了学校的校本资源

各种优质课、公开课的日常化开展淡化了比赛, 突出了研讨, 增强了实效。课堂讲课与课下说课的结合使授课教师的素质得以更全面的展示, 同课异构的展示方式成为听课教师与专家共同评课时很好的研究主题。教师能够不断反思, 取人之长, 补己之短, 潜心研究教学策略, 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些举措和相关材料都成了很好的校本课程。

优质课获奖教师的成长离不开学校的支持和同事们的帮助, 他们与大家共享进步, 并在教学中继续发挥带头作用, 与处于起步阶段的青年教师结对子, 成为学校教学骨干和校本教研的主力军。

四、研究反思

优质课活动对广大教师具有较强的导向和带动作用, 所以更应引起我们的重视, 笔者认为现在的优质课评比活动尚有一些不足之处:

1. 大赛课型单一, 难以满足实际教学需求

在省市优质课评比活动中, 我们所看到听到的几乎全是阅读课。而实际课堂教学中, 各种课型都会涉及, 也都同等重要, 因此, 建议在以后的大赛中逐渐丰富如写作、语法、听力等各种课型。

2. 优质课评价标准有待进一步完善

示范高中建设汇报材料 篇5

一、全社会共同努力,为建设高中示范校创造条件。

1、高标准普九工作率先实现。尽管平谷区地处北京远郊,经济文化基础相对落后。但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在全区人民的努力下,我们从满足最广大人民群众接受义务教育的需求出发,全力推进农村地区义务教育普及工作。1991年我区在北京地区首批率先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成为全国普九达标先进县之一。

2、稳定教师队伍,确保教师安居乐业。1997年,我区采取政府补贴与个人集资相结合的方式,全面解决了教职工住房问题,创建了“园丁”小区。李岚清副总理在全国住房现场会上,视察了“园丁”小区,并对我区的做法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3、全区统筹,立足各级各类教育均衡发展。自九十年代初期至今,我们圆满结束了全区完全小学的市级达标验收工作和所有中学的市级规范化达标验收工作。

4、在职业教育处于发展期的1994年,我们顺利迎接了市专家评估组对我区第一职高的市级骨干示范校的评估验收。使我区的职业教育的规模和质量都有了大幅度的发展,为我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显著的贡献。

5、调整布局,整合教育资源。我们遵循“适度集中、适度规模、适当地点设校、集中资金办大事,在资源整合基础上举办高水平学校”的原则,从1992年起到20xx年,我们全面完成了中小学的布局调整工作,已逐步形成了布局合理,资源整合的新格局。

6、调整高中布局,优化资源配置。1999年区委区、政府从整合教育资源,扩大优质高中办学规模和提高办学水平,为振兴平谷经济发展的战略高度,将平谷中学调整为纯高中,北师大平谷附中调整为大高中、小初中的完中校,同时又新建了一所纯高中校,平谷六中。使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质高中教育的需求得到了满足。同时学校本身发展也加快了向示范校发展的步伐。

二、加快高中示范校建设的推进力度,逐步完善与高中示范校要求相适应的硬、软件建设。

1、为迎接高中示范校评估验收,彻底改善学校的办学条件。平谷中学:⑴筹建了电子阅览室投资150万元。⑵筹建了体育、艺术、科技综合馆,建筑面积为5444.1平方米,20xx投入使用,投资1500万元。平中综合馆的建成,不仅为普教系统的资源共享做出了贡献,真正成为了全区综合活动资源基地。⑶筹建了教育信息校园网,总计投资450万元。20xx年底投入运行,为现代信息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⑷教学楼、办公楼、阶梯教室的改造共计投资380万元,满足了高中示范校建设要求的标准。⑸校门及环境改善共计投资390万元。综上2870万元的办学条件投资使平谷中学真正成为平谷区环境建设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2、北师大平谷附中的建设情况。⑴教室装多媒体建校园网,累计投资392万元。⑵建校舍、装修礼堂、餐厅、图书馆,装修了电视台共计投资132.8万元。⑶修人工草坪运动场、篮球场、甬路等共计投资350万元。⑷更新办公桌椅、购图书、实验室设备,更新校园及楼内橱窗投资累计78万元。综上近期投资共计952.8万元。

3、着眼示范校建设的安全,强化队伍示范高中建设汇报材料第2页建设。高中示范校建设,硬件达标是基础。软件过硬是目的。在此思想的指导下,我们以推进学习型学校建设为主线,首先强化干部、教师的队伍建设,立足建立一支数量充足,业务精良的高素质的干部教师队伍。⑴从学习教育理论,转变教育观念入手,使干部、队伍逐渐树立适应素质教育要求,满足创建适合学生的教育的宽松环境的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使之不断为培养更多的创新型的教育人才服务。⑵加大教学改革的力度,走科研兴校之路。20xx年后,我们提出实施“四名工程”(名校、名校长、名教师、名学生),目的在于让更多创新型的校长、教师涌现出来,以新的教育理念引导学校教育的发展。以校内人事改革制度为突破口,按照“按需设岗、平等竞争,择优选聘、严格考核,科学管理的原则,在两所学校公开推进了教师竞争上岗,择优聘任制度,确保人力资源的合理组合,有效利用。为了确保两所学校的人才支持,平谷区委、区政府还专门出台了政策,允许两校面向全区、乃至全国各类学校招聘紧缺学科的优秀毕业生到示范高中任教,以改善师源结构,提高两校师资队伍的水平。为了实现学校高水平、可持续发展,在师资培训方面,我们坚持把教师继续教育放在重中之重地位,积极推进骨干教师队伍建设。截至20xx年,我区普通高中教师继续教育的全员培训率达到100%,已经通过研究生班课程学习结业132人,还有一批教师正在参加研究生课程班学习。“十五”期间我区还将拨专款,集中用于骨干教师、校长的培训工作。

三、继续推进的示范校建设工程为了进一步推进学校的示范校建设,力争做好、做实,经区委、区政府研究决定:将于20xx年继续完成两项后续工程:

1、平谷中学的操场改造已投资到位,550万元。

2、北师大平谷附中的校园扩建工程资金已到位,共需3000万元。各位专家、各位领导:示范高中校建设给我们带来了动力,也为我区教育,尤其是平谷中学、北师大平谷附中的高水平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契机。我们将以争创活动为起点,外树形象,内强素质,努力提高我区高中教育的整体水平,使我区教育在“科教兴国”中发挥更大作用![示范高中建设汇报材料(共2篇)]篇一:创建二级示范高中汇报材料

优化管理 发展特色

探索农村高中教育发展新路

一、基本情况 ——四川省射洪县金华中学迎接四川省二级示范性普通高中验收的汇报材料

金华中学地处川中古镇金华(公元554年至1950年为射洪县治所在地),位于唐代诗人陈子昂少年读书的金华山南麓。校舍所在,宋时为儒学,元明为县学,清末为书院,1906年改为县立高等学堂,后相继为高等小学、国民师范、简易师范、师范。解放后,与县立初级中学、县女中合并,改为射洪县

悠悠,子昂不再怆世”。

至2005年,学校先后成为“四川省文明单位”、“四川省校风示范校”、“四川省卫生先进单位”、“四川省实验教学示范学校”、“四川省信息技术教育示范校”、“四川省体育传统项目示范校”、“四川省创新知识与技能实验学校”、“遂宁市示范性普通高中”、“遂宁市最佳文明单位”、“遂宁市绿化示范学校”、“四川省普通性示范高中”。

2007年以来,学校办学规模逐步稳定,教育质量和办学品位持续提升,教育实力日渐走强,形成了“低进高出”的教育质量发展态势。学校现占地69990平方米,教学班69个,学生人数4256人,其中高中教学班51个,在校学生2885人。学校现有教师296人,其中本科学历258人。

二、办学思想

学校有着悠久的办学历史,深厚的文化积淀,通过数代人的努力,提出“生命至上,和谐发展”的办学思想。

“生命至上”是充分体现“关怀生命的学校教育”价值取向,从历史文化和现实实践中寻找养料,汲取平民教育思想精华,志在矫正应试教育偏向,回归学校教育的人本走向,打造学校特色和核心竞争力。

“和谐发展”是办学思想的核心。“和谐发展”的主要目标是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几个方面全面的协调的生动活泼发展,使教师成为“爱生敬业,严谨求实,敢于拼搏,勇于创新,乐于奉献,专业发展”的和谐教师团队。

消耗高效益”老百姓满意的实实在在的农村高中教育。

育人宗旨:打造出路就是打造每个学生的未来,关注生命就是关注每个学生成才。

培养目标:习惯良好、品质优良、思维活跃、个性张扬、发展充分。

师生风尚:不比阔气比志气,不比聪明比勤奋,不比基础比进步,不比眼前比长远。

育人思想:像关爱自己子女一样教育学生。

发展战略:实施平民教育,打造特色金中。

办学目标:特色鲜明、个性凸显、实力强劲,充分彰显农村优质高中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的优势,办成四川丘陵地区农村普通高中示范校。

发展策略:质量立校、科研兴校、安全稳校、依法治校。

校训:求真,求实,求高。

学风:厚德健行、勤学善思。

教风:敬业笃行,博学垂范,求实创新。

三、办学特色

——“重心下移”的“人本管理”,彰显

农村优质高中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的优势

近年来,农村高中教育遇到了不少难题,与城市教育差距日益扩

大。我们认识到:阻碍农村高中步伐的有观念滞后、投入不足的问题,有资源匮乏和有限资源利用不足的问题,也有管理水平偏低的问题。

随着办学规模的扩大,高中学校管理矛盾更为突出。我们意识到:重机构、重权力、重章法的传统管理,强调严密的组织结构、完善的规章制度、明确的责任分工等,但教师的积极性、创造性并未因此而提高。根源在于忽视和弱化了人的能动性发掘和调动,忽视了促进教师发展这个根本。过去行之有效的直线式管理,因班级和中间层增多,导致了管理信息丢失和时间、精力的高耗低效。

1999年以来,我们进行“超大规模农村中学下移管理重心模式探索”的新课程教学改革研究,缩短层级管理链,扩大扁平管理面,通过教育管理重心向年级组、班级和教研组、备课组的两次下移,向学校教育的基层组织单元要育人效益,构建扁平多元、科学人文、精细化的教育教学“人本管理”模式,形成了“‘重心下移’的‘人本管理’,彰显农村优质高中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的优势”的办学特色。

学校以校长负责制为基础,分线放权、分层管理、分级负责。按工作内容分德育、教学、后勤三条线,按决策能力分决策层(校长和校委会)、管理层(教研组和年级组)、执行层(备课组、班级)三个管理层次,实行目标管理,定岗、定人、定责,完善激励和制约机制。

1、实行年级负责制和教研组负责制

我们把教育教学管理重心下移到年级组和教研组,建立“年级目

[示范高中建设汇报材料(共2篇)] 下页篇二:示范高中汇报材料 示范高中汇报材料

为了贯彻落实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县委、县教育系统关于夯实工作责任的要求精神,我校从校长做起,领导[示范高中建设汇报材料(共2篇)]带头,教职工全员参与,着力夯实责任,转变作风,全面加强校风、教风、学风、领导作风建设,弘扬新风正气,抵制歪风邪气,切实排除影响我校教育教学发展的制约因素,提升学校品位,实现了学校各项工作的新发展。

一、强化管理责任制,建立有序的运行机制,起到“先导”作用。

一个农村示范性高中的教学模式 篇6

关键词:农村示范性高中;三案五段;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27-0230-54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27.087

一、三案是指“教案、学案、练案”

先由部分教师编写学案、练案,编好后由全体教师集体研讨,然后每个教师再根据集体研讨后的学案、练案备课形成自己个性化的教案、学案、练案。教师依据学案、练案设计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活动方案等形成教案,是解决怎么教的问题,学案是解决了学生怎么学的问题。“三案”按照五个方面三个度编写:五个方面是:1.学习目标2.预习案3.探究案4.总结提升5.检测与反馈。 三个度是:1.深度。编写应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充分体现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基本题型的设计,不要随意加大深度。2.坡度。学案所编写的内容要难易适中,适合有坡度,力争使80%的学生通过自学能够完成学案上85%以上的知识。3.量度。编写时应充分考虑学情,把握好学生课前自主学习的量度,一般来说每节课课前自主学习时间不超过40分钟。练案则解决了学生的课堂检测和课后作业的问题,编写的原则是:五个形式、六个特点。五个形式是:1.意趣型作业2.学生自主型作业3.反思性作业 4.探究性做业5.课题作业。六个特点是:1.融入情境,让作业回归生活;2.分层设计,让作业满足差异;3.增强趣味,让作业丰富多彩;4.注重典型,让作业收到实效;5.鼓励研究,让作业促进发展;6.关注总结,让作业成为小论文。

二、五段的内容

(一)自主学习阶段,在自主学习中感知教学内容

教师将编写好的学案提前一天发给学生,学生根据学案中的学习目标提前自学第二天的教学内容,自学时要求学生做到:1.必须在第二天上课前自学完成。2.完成学案上80%以上的内容。3.不懂或似懂非懂问题要作出标注,以便在课堂上和其他同学或老师讨论完成。4.课代表及时收交学案上交老师, 教师通过检查收交的学案,根据学生完成的情况及时了解学情,为课堂上的学生高效学习,教师精讲点拨作准备。

(二)课堂讨论、帮扶阶段,在开放探究中构建知识框架

将学生根据成绩合理搭配分成几个学习小组,每个小组分为三层,第一层为优秀学生,第二层为中等生,第三层为后进生,每层选一个小组长和一个记录人。首先学生将自主学习过程中记录的问题和学案上教师设计的重点问题在课堂上按小组进行探讨。探讨前老师根据自己掌握的情况,讲清探讨的要求,特别是探讨的时间和探讨的进程控制,以及记录好探讨的结果,便于后面的展示。在组内探讨时,先分别在本组内的三个层次内讨论,将自主学习时存在的问题拿出来共同研究解决,经过讨论仍不能解决的问题记下来。然后由第二层的同学向第一层的同学请教不懂的问题,二、三层的同学听讲,最后再由第二层的同学帮助第三层的同学解决不懂的问题,此时第一层的同学进行自主学习;同时,教师要提醒学生控制好讨论的速度及进度,并做好记录。讨论要确实做到高质量、高效率,不能在低效或无效中耽误学习时间。各个小组还要将本组好的解题方法和规律做好记录,便于展示和其他同学分享成果。若小组讨论仍有未解决的问题,小组长做好总结以书面的形式交给教师。 同时老师根据观察也要积极参与部分小组的讨论,收集学生讨论中仍然解决不了的问题,及时掌握学生出现问题的第一手资料,以便针对性讲解。

(三)成果展示阶段,在自主交流中完善知识结构

教师根据学生递交的问题进行分类,限于时间的原因,每类问题选一名代表在黑板上展示,不可能让学生一一展示,一般是由第二层的学生展示汇报,第一层的学生讲解,第三层的学生认真听讲,搞清不懂的问题,有时简单问题也可由第三层学生讲解,以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其他学生在听讲过程中负责提出质疑,或提问或补充或修改。未参加黑板展示的同学将自己的成果写在学案上,由相邻两个小组成员之间互相交换并给对方修改和批阅,这样学生在批阅的过程中既学习了其他同学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又及时弥补了自己的不足。

(四)教师分析成果阶段,在精讲点拨中提升思维能力

通过展示阶段,学生将自己提炼的典型解题思路或解决问题的办法,已展示到黑板上,教师也结合自己在巡视的过程中记录的问题进行点拨:1.依据学生的展示情况进行点拨,充分肯定好的展示,同时也对展示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指出。2.对展示中存在的问题及时纠正,模棱两可的问题给予准确的答复,错误的问题给予修正。3.对本节教学内容的重难点问题进行重点讲解,总结方法、规律,讲解时要语言精炼,思维清晰,直奔问题,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力求做到“三讲三不讲”。4.教师针对各组的展示情况,科学公正的评价各小组,激励到位。

(五)自我反思、完善阶段,在自主反思中形成知识网络

在经过了学生激烈的讨论,教师的精讲点拨之后,学生思维比较活跃,此时及时总结归纳,会受到事半功倍之效果,从而使知识掌握更加完善,更加扎实。此阶段需做以下几点:一是让学生梳理本节的知识点,典型问题的解决方法和规律,纠正错误的展示,使学生学会概括、归纳和总结,将零散的知识点串成线,形成面,树立主干,形成网络。二是课堂检测。将编写好的练案发给学生,让学生完成练案中的第一部分检查和反馈,确保达到巩固所学,拓展知识,形成应用能力,起到限时训练,当堂达标,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同时教师也能及时了解学生对本节课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便于后期查漏补缺。三是课后作业。课后作业为练案上的第二部分内容,作业量控制在半小时左右。四是教师要及时批阅作业,存在问题及时反馈,同时对问题较多的个别学生进行面批和谈话,进一步抓好落实工作。

示范性高中课程体系的规划与设计 篇7

一、示范性高中课程整体规划的出发点

当前,高中阶段教育任务与高中生发展需求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当今社会发展促进现代人以“学习为主”的时间延长,带来高中教育任务的变化。学生在未来发展中面临着多次分流选择,高中升大学的分流主要标准是学习成绩与能力,以及志、趣、能的认识与开发的不同水平,大学毕业之后还将有多次发展方向的分流选择。因此,丰富性与选择性应是高中多样发展的重要内涵,为不同潜质、不同兴趣与爱好的学生创设成长的平台。

现代科技发展与学习领域的认识深化对学校课程的影响,也是示范性高中进行整体规划的重要立足点。

首先,应关注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对学校课程改革的挑战与推进。某些原来的核心知识可能成为新体系中的下位概念,课程教材要适度地反映现代科技发展最新成果与前沿内容,如对“熵”的概念与作用的认识等。科技进步引发的另一个核心问题是数字技术的应用及与教育的深度融合,这一代的学生在数字技术学习与应用上比以往更有优势,往往会在数字技术与感兴趣领域的整合上迸发出创新的火花。如学生会借助原子吸收光谱仪等现代数字仪器,分析出茶内的重金属含量,从而对中国传统的“洗茶”行为做出科学解释等。

其次,对学习领域认识的深化也将带来课程体系的巨大变化。如数学领域对空间的认识从二维、三维一直到多维甚至无穷;对实验科学的认识关注从宏观到微观的紧密结合,从天体到原子、核子、质子、介子等;对语言与文学中特定环境下“人”的认识;对人文与社会科学的新认识,包括人类学和地理中的地理信息科学、全球定位系统等;对艺术的认识,将艺术看成自身修养、审美情感陶冶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体育的认识更多地显现个体化项目需求;对技术的认识进一步深化,包括工程领域拓展到海洋技术、能源开发等。

第三,要充分关注社会主义育人体系对这批有潜质的学生核心价值的树立以及培育,使这批学生的德育课程具有更强的针对性与实效性,促进他们志存高远、意志磨砺。对这批学生实施学校德育课程,应关注认知、实践、体验、反思的结合。

二、示范性高中课程体系的建构框架

1. 学校课程体系建构的发展阶段

学校课程体系的建构不是一蹴而就的,是需要经历一定发展阶段的。

我校从2002年至2005年之间是处在系统建构准备阶段,认识到不同的学生应当有不同的知识基础,让课程选择性逐步深入到基础型课程,在语文、数学等12门学科必修课中推进“核心+选择”模式,认识到基础型课程也应具有一定的选择性;发展型课程主要立足于教师能开设怎样的课程科目、模块让学生选学,有130个科目与模块可供选学,逐渐形成现代、动态、开放的格局。

从2005年至2008年为系统建构初步尝试与规划阶段,立足学生可持续发展建构课程期望图谱。学校课程期望图谱不只是着眼于现在,更立足于学生将来的可持续发展,从学生、学科、学校、社会发展四个角度分析,架构有利于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的学校课程体系;学校课程图谱由注重立志的资优生德育课程子图谱、注重激趣的学习领域课程子图谱与注重挖潜的优势潜能开发课程图谱组成,开发了七百多个科目与模块供选学。

从2008年至2011年为课程图谱的初步实施阶段,我校将课程图谱实施作为高中阶段推进创新人才早期培育实验的重要载体,将发展课程定位于学生志趣开发的专门课程,至2012年已开发和实施专门课程370门,探究课程模块303个。这些实践是在面上的学生选择学习基础上对趣能探索的深化与聚焦,专门课程与基于一定领域的课题探究已成为高中阶段推进不同类型、不同领域创新人才早期培育的重要切入点与主要途径。

2012年之后,我校将对已基本成型的学校课程体系进行进一步调整与完善,促进专门课程的深化与超越。课程选择性的深化与课程探究性的升华将是未来学校课程纵深发展的两大走向。我们认为高中专门课程不同于大学专业课程,不需要完整的学术性阐述,但高于现行的高中课程,视野更宽,在某些点上有相当的深度,适合在某一方面感兴趣与有潜质的高中生学习;部分学生在某一或某些领域有超出寻常的优势潜能,需要学习超越现有学校能够提供的课程内容,获得更好的发展。

2. 学校课程图谱构建的系统分析

我校的“学校课程图谱”由三大部分组成:资优生德育课程子图谱、学习领域课程子图谱和优势潜能开发课程子图谱,以下分别进行介绍。

重立志的资优生德育课程子图谱。

总体导向是重在立志,强调将认知、实践、体验、反思融为一体,分基础型与发展型两部分,前者强调国家规定科目的深化与我校开发的资优生必修课(CPS、双I、LO、48小时适应性生存训练等)结合,后者开发了39个科目供选学,认知类占18%,实践类占37%,体验类占25%,反思类占20%。主要特点有关注培育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与社会活动能力;关注学生的意志磨炼与抗挫折力;关注学生提升自我意识基础上对兴趣、潜能的认识;关注学生的团结协作与志存高远。

重激趣的学习领域课程子图谱。

基础型关注核心知识基础上的因材施教,强调上海标准与我校学习纲要的结合;发展型共涉及七个学习领域和十四个学科范畴的专门课程与探究模块,分以下四个类型:知识拓展类,注重学科知识的延伸;视野开阔类,注重了解该学科的现代发展前沿;解析探究类,注重学科以及学科交叉领域的模块探究;应用实践类,注重引导学生对知识的实践应用与生活运用。主要特点是关注学生学科领域的兴趣激活与初步的潜能识别,促进志趣聚焦与潜能的匹配。

重潜能开发的优势潜能开发课程子图谱。

由数学班、科技班拓展到数学、科学、工程三个实验班专门课程构建(科技班设置了五个专门方向:物理、化学、生命科学、计算机科学、医学;工程班设置了工程、通讯与传媒、能源、环境、海洋等五个方向,关注学生在科技、工程方面创新素养提升;数学班设置了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科技五个侧重于学科竞赛的学科潜能开发小组),大力推进基于专门课程学习上的课题探究;点上设置了节能汽车、人体医学、金融、法学、主持与演讲、微电影等多个创新实验组。专门课程内容从总体上相当于或略高于国外大学预科水平,探究课程注重基于专门领域知识学习与导师引领的探究。重在给学生知识铺垫、方法指导、信息储存、思维训练和志向引导。

在学校图谱的编制中,我校强调分领域、分学科进行编制,在教学处引领下,以教研组为单位,发动全体教师参与编制,充分考虑教师水平,考虑学生可接受性,考虑学科特点与可操作性。每一个科目的编制要求科目名称、科目描述、教材与教学对象、课程目标、学时安排、具体内容、评价方式、参考资料都完整。

学校课程图谱的实施要做到五个匹配。第一,与教材的匹配。推进每个课程科目的教材选编与自编,强调更新观念、注重鲜活、关注现代、鼓励创新,目前已形成现编与自编教材八百余本。第二,与人力资源的匹配。我校具有硕士、博士学位的教师比例已超过52%,教师平均年龄在32岁。第三,与教育教学设置的匹配,包括29个现代创新实验室的构建、丰富的图书信息资源与技术资源等。第四,与教学管理的匹配,我校建立了数字化校园管理平台,推进基于网络平台的教务排课与选课、考勤系统。第五,与学习评价方式的匹配,在评价时强调综合、分级和多样评价。

示范高中 篇8

一、广西示范性高中在体育考生方面已渐渐失去了应有的示范作用

这类学校体育专业考生近几年来呈现越来越少的趋势,甚至部分示范性高中出现“0”体育考生现象,原因分析如下:

1. 由于社会、政府对示范性高中必须培养出北大、清华生的外在压力的影响,示范性高中已把培养出北大、清华生作为自己办学的第一目标,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学校不得不花很大的人力、物力、财力去培养尖子生,但由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在广西省不招体育专业的考生,导致体育专业考生无法在示范高中生存与立足。

2. 示范性高中办学的第二个目标是多培养一本考生,但由于广西招生考试院在每年的高考录取分数线的划分中在体育高考方面只划分了一个普通二本线(每年的体育生二本线大约在文化分260分,体育术科分84分左右),而没有划分体育专业的一本线,导致学校认为培养体育生最多也是考个二本, 与学校培养北大、清华一本生的目标不一致,这是导致示范性高中体育生无法生存的又一个原因。

二、体育考生在示范性高中中存在的价值与必要性分析

1. 体育考生是促进示范性高中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一个重要杠杆:体育考生能活跃校园文化生活,使学校各类体育活动及比赛(如篮球赛、拔河比赛、校运会等)更有闪光点,他们在运动场上的突出表现往往能带动更多的同学积极锻炼身体, 从而间接提高了同学们的学习效率,学习文化知识同样需要运动场上的顽强拼搏、沉着冷静,更高、更快、更强的体育运动精神去感染。

2. 体育生能代表学校参加县、市、省等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每年组织的篮球赛、田径运动会等,他们同样为学校争得了荣誉,提高了学校的办学知名度。比赛中发现的好苗子还可以代表省市参加更高级别的比赛。

3. 广西体育考生人数与质量的分析:广西全区每年报考体育专业的考生大约有6000~7000人左右,全区每个县报考的体育考生大约在200~300人之间,像北京体育大学、中央民族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武汉体育学院等全国36所重点大学每年在广西所招体育专业考生约80~100人左右,根据以上数据,如果每个县的示范性高中能从每个县200~300名报考体育专业的考生中招其中文化及体育双线比较优秀的5~10名考生进入这些学校培养,凭借示范高中的办学优势,每年在高考中多出5~10个体育一本生是完全有可能实现的,如果这小部分体育优秀生不能进入示范高中就读,被分流到各县的普通高中就读,由于受师资、教学环境、运动场地、教学设施,教学管理等多方面影响, 这部分体育基础比较好的学生有可能无法进入一本院校深造,这也是人才流失的一个原因。所以示范性高中每年招一小部分体育特长生是极有培养价值的。示范性高中的体育专业考生更容易考上全国体育重点大学。从培养人才及提高学校 升学率角度方面看具有同等培养价值。同时,随着我国体育高考制度的逐年改革,体育专业考生除了在体育方面要最大限度地开发自身潜能外,还要在育人文化基础上有扎实的基础,高中报考体育专业考生要考上重点大学,良好的教学条件是保障,高素质的教练员是关键,具体必须做到体育专业课成绩与文化课上成双上线,这方面示范性高中比普通高中在各种条件上都占有绝对优势。普通高中由于受训练场地、师资等因素影响,他们的体育生中往往出现一小部分体育术科成绩非常优秀但文化成绩却非常差的失衡现象,他们当中要考个重点体育大学是非常困难的。

示范高中 篇9

关键词:省级示范高中,校园体育文化,环境建设

199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学校在加强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建设与管理的同时,应根据本校实际情况着力加强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使诸方面的教育相互渗透,协调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和健康成长。”

1 省级示范高中校园体育文化环境的重要性

省级示范高中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其教育的重点是要把追求知识、崇尚科学作为其宗旨,把培养全面发展符合高等学校要求的人才作为建设方向。而校园体育文化的产生和发展对学校教育、积极引导学生向着科学、健康、文明、快乐、向上的目标发展过程中起着积极的直接的作用。校园体育文化是校园文化的一部分,具有校园文化的特征,其价值核心与价值取向与校园文化所依托的价值体系相通。学生既是文化的受益者,又是文化的创造者,他们因受一定的文化所形成的精神氛围和物质环境的潜移默化的影响,而同化为群体的一分子,又再通过自己的言行参与文化的创造与传递。学生们对自己的校园文化的认同也表现在他们参与学校各项体育活动上,在校期间的学生运动会上,对学校的归属感转化为体育比赛中争夺名次的责任感和荣誉感,而产生巨大的凝聚力与向心力。

2 省级示范高中校园体育文化的内涵与结构

2.1 校园体育文化的定义与内涵

校园体育文化是在校园特定环境下的亚文化,是社会文化的一个分支。对校园体育文化概念的界定,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观点和看法。观点(1)认为校园体育文化是指在学校这一特定的范围和环境中,人们在历史实践过程中创造的体育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总和,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观点(2)认为校园体育文化是指在既定的现实社会的文化背景下,在校园这一特定的人文环境中,为校园体育群体公认、共有、共享的所有体育精神产品与物质产品的总和。它属于一种十分复杂而又特殊的亚文化形态。它既是学校教育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又是广义体育文化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方面,更是实施素质教育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2.2 省级示范高中校园体育文化的构成

体育文化是由体育物质文化、体育行为文化、体育制度文化和体育精神文化四种形态构成,它决定了省级示范高中校园体育文化分:表层、中层、深层三个层次,表层以物质或物化的形态表现;中层是以人的行为活动或行为的方式表现;深层是以人的意识形态表现。

3 省级示范高中校园体育文化的人文价值

3.1 省级示范高中校园体育文化的教育价值

校园体育文化在培养社会需用人才的总目标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任,主要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的教学、训练、竞赛以及课外活动等形成一种有意义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在这个活动中教师和学生形成一支稳定的校园体育文化主体,使“传道、授业、解惑”和“训练、健体、获知”向着健康有序的发展方向发展,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树立崇高理想和锻炼坚韧不拔的意志。

3.2 省级示范高中校园体育文化的凝聚价值

由学校体育精神所凝聚结成的极大的集体合力、奋发向上的群体意识和学校成员的主观能动性构成的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使人感到充满青春活力、令人振奋、催人上进。

3.3 省级示范高中校园体育文化的健身价值

人们在体育锻炼的过程中,能使自身血液循环加快,心脏功能提高,呼吸功能增强,对骨骼、肌肉的生长发育起到促进作用,能防治疾病,延缓衰老。

4 省级示范高中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发展对策

4.1 广泛进行调查研究,使省级示范高中体育文化建设具有超前性和预见性

一方面,省级示范高中校园体育文化的正确概括和设计,应立足现实,尽管现状有诸多不能令人满意之处,但它毕竟是我们借以提高的出发点和基础。另一方面,学校体育工作总是从过去走向现在,从现在走向未来。因此,仅仅回顾过去、确认现在是不够的,还必须展望未来。只有源于现实,才能取得全校师生的认同;只有高于现实,具有预见性和超前性,才具有指导作用和长久的生命力。

4.2 加强省级示范高中校园体育文化建设诸多要素间的协调配合

4.2.1 课堂教育与非课堂教育相协调

目前高中存在着两种体育,一个是体育课,其主要任务是“授业”,一个是校园生活的体育,有课间操、体育代表队、体育比赛、运动会和班集体体育活动等。校园生活的体育应以“娱乐”、“锻炼”和“陶冶”为主。课堂理论教育与非课堂的实践教育结合起来,两者能相互补充,相互促进。

4.2.2“硬件”建设与“软件”建设相协调

体育场地、设施、器材、体育师资等是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硬件”,而体育精神、体育制度、体育观念等则是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软件”。“硬件”建设是“软件”建设的基础,“软件”建设是“硬件”建设的条件。因此,省级示范高中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一定要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抓硬”的方针,不能偏废任何一方。

4.2.3 学生主体与教师引导相协调

学生是体育运动的主体,是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参与者和创造者,但是,校园体育文化决不等于“校园学生体育文化”。教师在校园体育文化活动中,既是一个积极的参与者,更重要的是在体育文化活动中起引导作用。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是为了更好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保证校园体育文化的正确方向。

4.3 确立明确的省级示范高中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具体目标

中学体育教学工作的主要目标是增进学生健康,因此,要使广大学生在参加体育锻炼和运动的过程中真正体验到运动的乐趣,充分认识到体育对社会及个人的作用,从而培养学生终生体育意识和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4.4 深化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校园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突破以竞技运动为主的教学思想和模式,以健康第一和素质教育为指导思想,并将这些思想贯穿教学的全过程,把增进学生的健康,提高学生的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放在首位。深化现行体育课程体系改革,将有力推动校园体育文化向健康化方向发展。首先,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积极组织体育教师在职培训,营造良好的科研氛围,加强体育科学研究,努力培养一支数量足、层次高、素质好、后劲大、复合型的教师队伍,其次,教学内容应为学生确立终身体育意识打基础。

4.5 建立新型的体育文化管理模式

4.5.1 充分发挥课外体育竞赛的优势

在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中,发挥竞技体育优势,建立有层次的梯队后备队伍,加强竞技体育的科学训练,培养高运动水平,不仅可以从对外体育交流中提高学校影响。而且可以刺激师生的进取精神和奋发向上的热情,激发师生的爱校意识和自豪感,从而引导师生主动加入校园体育文化活动中,促进校园体育文化活动的健康发展。

4.5.2 充分利用社会体育资源

在开展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坚持走出去、请进来,主动引进那些在当地备受师生喜欢,而本校师资缺乏的项目,利用社会体育场地、器材进一步充实和丰富校园体育文化内涵。

4.5.3 加强省级示范高中校园体育物质文化的建设

校园里的建筑物、体育雕塑、运动设施、场地、器材等,作为一种校园物质文化形态是人的智慧的结晶,对人起到一种潜移默化的陶冶作用;作为一种依托又承受着广大师生体育锻炼的实践,其地位至关重要,因此,努力创造条件,加强体育物质文化建设,并保护好现有场地设施和用品,为学校体育文化的建设提供必要的物质准备。

5 结论

在省级示范高中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中,要以校园体育精神为核心,营造高品位的校园体育文化,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精心组织文化活动,丰富文化的主体生活,使其在参与中完善自我,同时还需要重视校园体育文化物资环境和制度建设,为开展多种多样的体育文化,形成多种特色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提供必要的条件。省级示范高中应义不容辞地承担起普及体育文化的重任,为我国学校体育腾飞和民族的兴旺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王革, 张引, 卓莉.高校校园文化的内涵与构建[J].韩山师范学院学报.2001, 4 (4) :134-138

[2]刘一民等.略论体育运动团体文化[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1, 3 (1) :27-29

浅谈高中体育教学中的讲解与示范 篇10

体育课与其他学科的共同点是学生都是进行积极的思维, 去接受教师所传授的知识, 而其显著区别是学生在体育课上要进行大量的身体活动。根据这一特点, 教师在课堂上的讲解与示范, 不仅要符合人类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规律, 还应符合人体的活动规律。所以, 教师要通过自己的讲解与示范动作, 使学生了解体育课的教学任务, 了解动作名称、动作要领、练习方法和练习要求, 并通过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的一系列大量的身体操练, 掌握和巩固所学的知识技能, 达到增强体质的根本目的。

教师的讲解与示范在体育教学运用中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 两者之间的关系是非常紧密的, 它们在体育教学中有同等的地位, 因为有时教师为了让学生学会某一个动作, 不仅要讲解, 也需要必要的示范。因为只有教师的讲解没有示范, 学生也只能得到抽象的概念;而只有教师示范, 没有讲解, 学生只能得到一个具体的形象, 所以这两者是相互依存、相互补充、不可偏废的。教师的讲解与示范是否正确, 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和掌握动作的质量。如果教师讲解正确无误, 示范标准, 学生的学习效果好。相反, 教师的讲解抓不住要点, 示范动作差, 甚至是错误的, 学生的动作就会错误百出, 很难设想学生能学到多少知识和掌握多少技能。所以, 要根据教学的内容、动作的难易程度、学生的身体素质、年龄特征合理进行示范, 提高讲解与示范的效果, 处理好两者的关系, 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 本人对体育教学中讲解与示范两者有以下几点认识:

一、讲解要精练

在体育课中, 教师往往怕学生听不懂, 因而讲解很详细。其实讲得过多, 重点不突出, 学生更不易明白。因此要求教师讲解要精练。精练不等于不讲, 如果把主要的删掉, 该讲的不讲, 而不该讲的尽管讲得很精练, 也是错误的。教师要钻研教材, 反复加工提炼, 使其成为简明扼要, 一听就懂又容易记忆的知识, 这才能达到精讲的目的。

1. 我们教学的对象是十七、八岁的青少年, 他们的特

点是喜欢动不喜欢静, 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较强, 但他们思想不成熟, 不易接受理性知识, 而对感性知识接受较强。如果我们在课堂上只是一味地去讲, 哪怕教师对教材再熟, 讲得头头是道, 学生照样不爱听。相反, 语言简明扼要, 有时再加上生动的比喻, 学生就爱听, 效果就比较好。例如:学习前滚翻时, 开始学生做不好动作, 这时教师把完成的要领“团身要紧”讲成把身体抱紧成一个团, 像一个球。“包成一团”四个字比“团身要紧”四个字要好理解, 同时“球”的概念容易接受。

2. 语气、语调要富有弹性, 说话富有趣味, 朝气蓬勃, 能鼓舞人心。

如果在学生做动作时用“再坚持一下”、“用力”、“使劲”、“蹬直”、“坚持”等短语去鼓励学生, 会给他们带来巨大的力量。

3. 正确运用术语。

根据动作名称、技术以及动作内部的结构、性质特点运用专门性术语。

4. 正确运用口诀教学, 语言简练, 条理清楚, 韵律节奏感强, 这样教学就容易, 学生容易接受, 效果好。

5. 提问和讲解相结合。

教师通过提问和归纳学生回答问题, 比教师直接讲解效果好, 因为提问可以复习学生学过的知识, 使新旧知识紧密结合起来。

二、示范要正确、合理

在体育教学中, 一般情况下, 只有教师的讲解, 没有教师的示范是不行的;只有教师的示范, 没有教师的讲解, 也同样是搞不好教学的。因为教师的讲解所使用的语言, 再形象化也不能把语言变成直接的形象, 而教师的示范把教师的语言变成具体的动作, 所以示范在体育教学中是讲解的继续, 也是讲解的补充和深化。

1. 教师的示范要正确、合理, 符合学生的身体能力和实际水平。

2. 教师的示范位置必须使每一个学生都能看清, 对

不同的动作教师要不同对待, 站位要恰当, 能让全体学生看清楚。

3. 教师示范次数要恰当。

4. 教师示范和学生示范之间相联系。

示范高中 篇11

一、学生示范的形式

学生示范的运用,一般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教授新动作时,由于教师自身条件所限,如年龄较大等,某些动作示范有困难时,由学生代替教师示范。这种示范的运用,教师应于课前选好做示范的学生,经过认真准备后方可实施。另一种则是教师在组织练习过程中,根据不同教学阶段任务的需要,让那些掌握动作技术较好的学生给其他学生做示范。这种示范学生的选择具有动态与随机的特征,就是说示范者不是在练习前确定的,而是根据练习过程中,掌握动作技术情况而定的。

首先学生在初学新动作时,由于精神紧张,练习中会出现动作不协调或多余动作,这样必然会影响动作要领的掌握、同时,有些学生还会产生畏惧情绪和恐惧心理,如学习单杠支撑后回环时,部分学生由于害怕,不能按照动作要领做动作,出现到上体慢、屈臂、掉臀等动作,完不成回环动作。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有目的、有组织地让那些能按要领完成回环动作的学生做示范,这不仅是对示范者的肯定与表扬,也是对有害怕心理的学生的一种激励与鞭策,使他们学有榜样,从而增强学习的勇气与信心,特别是在身体素质与技术基础基本相同的学生中,示范所产生的效应会十分明显。

其次经过一段时间练习,多数学生基本掌握了动作技术,此时,有些学生便产生只满足于会做,不求进取的松劲情绪,练习中表现出不认真,如学习山羊分腿腾越,只满足能跳过去,忽视基本姿态以及推手、制动挺身、落地稳定等技术环节。教师应即时向学生提出改进与提高动作要求,并让完成质量较好的学生做示范,激发学生的热情,明确目标,以实现改进与提高动作质量的目的。

二、利用学生示范的积极效应

在课堂练习中,正确运用学生示范,可产生如下作用

1、能调动学生练习的积极性

练习中学生示范能激励和调动学生练习的积极性,由于示范者的选择是依据掌握动作是否正确决定的,每个学生都希望得到教师的表扬(示范就是一种表扬的形式),如能在同学面前做示范,成为学习的榜样,定会感到十分荣幸,那种示范后的成功感、满足感定会激励和鼓舞在以后的练习中,更加认真、刻苦。同时对于其他学生也是一种激励,相信示范者能做到的,自己也能做到,会更加激励练习热情,从而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

2、 是强化动作要领,纠正错误的有效途径。

运用学生示范的一个重要目的,是纠正在练习中普遍存在的技术问题,为了达到示范的良好效果,教师应在示范前后,做出精炼的讲解,并且对学生提出具体要求,把示范与讲解紧密的结合,使学生知道示范动作好在哪里,哪些技术环节正确,从此达到强化动作技术要领、纠正错误的目的。

3、 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练、看、想综合功效

教师在组织学生示范时,由于已明确指出示范者哪些技术正确,并提出具体要求,学生就会把注意力集中观看示范动作上,并且与自己所做的动作相联系,找出不足与差距。这种通过练习、看示范和自我反馈的思维过程,把练、看、想紧密而有机的结合,会不断的提高练习功效。

4、可以提高整个群体的练习效果

课堂练习是有组织、有目的的而又有序的教学活动。在练习中,通过有有组织的看示范,积极的思维,会在整个群体中产生向示范者学习的心态。尽管身体素质、技术基础有差别,理解能力、接受能力、分析能力以及情绪、意志、自信心等心理素质不同,但是,向示范动作学习是一致的,练习气氛会更活跃,这无疑会促进整体练习效果的提高,加快动作掌握进程。

5、可以避免少数尖子生过多示范的弊端

教学中根据实际情况与需要,教师让少数尖子学生做动作示范是必要的,如前所述教授新动作时,由于教师条件所限等,让尖子生代替教师作示范是必要的。然而,在课堂练习中,如果教师将示范一味让少数尖子做,势必会忽视那些掌握动作较好而又进步较快的学生的心理,不利于调动学生练习的积极性。相反,如果教师有意识地扩大示范者范围,让那些进步较快,掌握动作要领正确或某一技术环节完成较好的学生做示范,要比尖子学生示范产生的心理效应明显得多,示范者如果是后进生,效果会更加显著,而且对于增进师生之间的信任感,以及学生的自信心、荣誉感无疑都是有益的。

示范高中 篇12

一、创建省级示范性高中对教师队伍建设的要求

《四川省示范性普通高中评估实施细则》 (以下简称《细则》) 中关于教职工队伍建设这一指标规定:四川省示范性普通高中在教职工配备、骨干教师培养、教师专业化发展几个方面必须达到规定指标。具体要求:一是教职工配备指标。按照《细则》规定, “四川省二级示范校师生比例达到省定指标, 专任教师及其它辅导人员按规定配备, 20%以上老师获得硕士学位或研究生进修或毕业。”还规定省一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必须有“30%以上老师获得硕士学位、研究生进修或毕业。”二是骨干教师培养指标。《细则》规定四川省二级示范性普通高中要求有省级骨干教师, 有一批市 (州) 级骨干教师, 部分学科有市级学科带头人。一级示范性普通高中要求“有一批省级骨干教师;部分学科有省级学科带头人或省级知名教师。三是教师专业化发展指标。《细则》规定, 一级示范性普通高中要求“全体教师有专业化发展计划和研修记录, 并取得明显成效。50%以上教师能够兼教一门以上选修课程;有一定数量的教师在省级以上教育教学比赛中获奖。”二级示范校要求“全体教师有专业化发展计划和研修记录, 并取得较好成效。40%以上教师能够兼教一门以上选修课程;有一定数量的教师在市级教育教学比赛中获奖。”这些规定对农村普通高中的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

二、农村普通高中面临教师队伍建设的困境

基于《细则》规定, 笔者对雅安市几所农村普通高中进行调查, 结合所在学校创办四川省省级示范性高中关于教师队伍建设的具体情况, 调查结果表明, 农村普通高中在创办省级示范校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存在较多困境,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教师配备不足

相当一部分农村普通高中教职工比例不达标, 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师生比例严重不达标, 师资严重缺乏, 班额过大。二是教师高学历比例小, 教师的学历尤其是研究生学历提升率进展缓慢。达不到省一级示范校对教师学历规定的要求。

农村高中教师配备比例不达标, 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 办学资金不足。我国传统的以县为主体的教育投资体制不完善, 县级财政所占份额很少, 涉及教育事业发展所需资金县级政府则无能为力, 加上我国城乡教育资源配置政策一直奉行重点配置取向。由于农村普通高中办学资金不足, 地方政府为了节约办学成本, 不愿意投入大量资金扩充教师编制, 在师生配备上就难以达到省定标准, 这是师生配备不足的最根本原因。第二, 就业观念的影响。由于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 农村经济不发达, 教育文化落后, 基础设施差, 教师待遇差, 相当一部分大学本科生、研究生毕业之后宁可留在一线城市打工, 也不愿意到农村公立普通高中任教。第三, 研究生教育规模相对较小。目前, 我国的研究生教育在相对数量上还不能适应我国经济和基础教育的需求。第四, 研究生在职培训力度不够。农村普通高中由于教育经费不足, 部分学校不重视研究生培养, 加上教师自身的经济压力, 工作压力, 也不愿意提升学历。

(二) 高层次教师严重缺乏

由于种种原因造成农村普通高中骨干教师和名师严重缺乏, 很难达到省级示范校的要求。一方面, 由于在很长一段时间内, 我国教育以城市为中心的不合理的教育政策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农村教育资源不足, 生活基础设施差, 经济待遇和社会地位低下, 教师得不到应有的人文关怀, 城乡差距越来越大, 造成农村教师尤其是优秀教师的大量流失。另一方面, 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评选政策指标又向城市中学教师倾斜, 农村普通高中教师缺乏自身发展目标和空间。

(三) 教师专业化内涵式发展任务艰巨

调查表明, 农村普通高中教师专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第一, 经济待遇差使青年教师专业发展失去了原动力。与城市普通高中相比, 农村高中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更加紧迫, 是发展的重点。农村高中新教师较多, 28岁以下的年轻教师约占四分之一。在教育改革的实践中, 部分农村青年教师在自身的发展上显得“无能为力”。部分农村教师对自身的发展“没兴趣”。当前经济收入“脑体倒挂”现象很严重, 加上房价、生活费用上涨, 农村物质生活水平日益提高, 面临家庭的种种困境, 教师们也难免“不患寡而患不均”, 很少有教师能“安贫乐教”, 对自己的专业发展就既无能也无趣了。

第二, 时间和机会短缺使教师失去内涵式发展的外在保障。由于农村高中教师负担过重, 大部分教师感觉自身的发展“没时间”。一方面, 当前大多数农村高中师生配备比例不够, 班额过大, 一人带多班、兼多职、跨年级上课等现象严重。另一方面, 高考压力大。学生的分数成了衡量老师工作业绩最主要甚至唯一的指标。尤其农村高中, 由于受各方面条件的限制, 与城里学校平等竞争, 要想取得好成绩, 教师就不得不付出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如此不堪重负的工作压力使大部分农村高中教师“心力交瘁”, 根本没时间和精力去搞教研。另一方面, 由于农村中学相对城市中学的诸多不足, 使农村高中教师的内涵式发展失去了机会保障。农村中学大多地处较为偏僻的地区, 信息相对闭塞。“春风难度玉门关。教师接受外界新思想、新观念的渠道相对有限, 使大部分农村教师的出成果、成名师的职业追求成为泡影。农村教师职称评定指标极少, 很多农村优秀教师的职业价值得不到认可, 自身发展的要求难以得到满足, 对自身专业发展的愿望便会淡漠, 时间和机会短缺使教师失去内涵式发展的外在保障, 很少有教师能够兼教一门以上选修课程;很少有教师在省、市级教育教学比赛中获奖。因此, 农村普通高中教师专业发展任务尤其艰巨。

三.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建议

(一) 提高教师思想道德素养, 转变教育观念

转变教育观念是教师队伍建设的首要问题。陶行知先生曾指出, “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 纵然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 也无甚用处。”爱因斯坦认为“使学生对教师尊敬的惟一源泉在于教师的德和才。”应让教师明白:教师应具有高超的德行、要持重、明达、和善。并搭建提高教师思想道德素养的平台, 使每一位教师的道德素养有较大提高, 让他们乐于奉献, 将自己的潜能和创造力充分发挥出来。同时, 学校领导应该努力转变教师教育理念, 树立现代教育观、教师观。让他们有紧迫感, 有强烈的职业发展愿望。让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孔子曰:“学而不已, 阖棺而止”。荀子也提出“一年之计, 莫如树谷;十年之计, 莫如树木;终身之计, 莫如树人”。那种一朝学成而受用终身的观点已经过时。布卢姆把教育看成一种永不完全停止的过程。《颜氏家训》中说“幼而学者, 如日出之光;老而学者, 如秉烛夜行, 犹贤乎瞑目而无见者也。”教师只有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有自我发展意识, 才能使自己的专业得到较快发展。

(二) 增加投入, 大力引进高学历、高层次教师, 扩充教师数量

教师资源是农村教育发展的基础, 教育财政资源是农村高中教师数量和质量配置的有力保障。教师资源的数量和质量问题是农村普通高中教师队伍建设的重中之重。为解决农村高中教师资源配额不足和高学历教师紧缺的问题, 教育主管部门应在政策上向农村高中倾斜, 积极推行教育人事制度改革, 并优先满足农村学校的教师需求。增加经济投入, 如积极运用财政、金融和税收政策, 鼓励社会、个人和企业投资办学和捐资助学, 不断完善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体制, 以提高教师待遇, 健全教师的绩效工资管理体制。对城乡结合处、山区学校进行特殊补助。加强推进城乡教师绩效评比的公平性, 体现农村高中教师的价值。足额配备结构合理的教师, 通过对教师数量、年龄、学历、学科等方面结构的优化来改善农村高中教师资源配置不足、配置不均的现状, 适当降低高学历教师的准入门槛, 制定高学历教师、骨干教师、名师引入的优惠政策, 同时在经费上适当向农村高中倾斜, 采取特殊措施, 来吸引优秀教师任教, 并留住这些教师, 以稳定和壮大农村高中的教师队伍。

(三) 创造良好的环境, 为教师专业发展搭建平台

上一篇:改性阳离子乳化沥青下一篇:WORD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