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范专业

2024-08-20

示范专业(精选12篇)

示范专业 篇1

示范性高中是各县、市教育的窗口,是各县、市政府资金投入最大、师资、校园环境、教学设施最好的高级中学,是各县市向国家、社会、高校培养输送各类优秀人才的教育基地。本着国家教育部提出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育人方针,体育专业考生在这类高中中作为“体”方面的一个代表,他们的生存现状如何,是一个值得社会及教育行政部门关注的问题。下面就笔者看到的、感受到的、经历过的情况对广西示范性高中体育专业考生现状做个分析:

一、广西示范性高中在体育考生方面已渐渐失去了应有的示范作用

这类学校体育专业考生近几年来呈现越来越少的趋势,甚至部分示范性高中出现“0”体育考生现象,原因分析如下:

1. 由于社会、政府对示范性高中必须培养出北大、清华生的外在压力的影响,示范性高中已把培养出北大、清华生作为自己办学的第一目标,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学校不得不花很大的人力、物力、财力去培养尖子生,但由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在广西省不招体育专业的考生,导致体育专业考生无法在示范高中生存与立足。

2. 示范性高中办学的第二个目标是多培养一本考生,但由于广西招生考试院在每年的高考录取分数线的划分中在体育高考方面只划分了一个普通二本线(每年的体育生二本线大约在文化分260分,体育术科分84分左右),而没有划分体育专业的一本线,导致学校认为培养体育生最多也是考个二本, 与学校培养北大、清华一本生的目标不一致,这是导致示范性高中体育生无法生存的又一个原因。

二、体育考生在示范性高中中存在的价值与必要性分析

1. 体育考生是促进示范性高中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一个重要杠杆:体育考生能活跃校园文化生活,使学校各类体育活动及比赛(如篮球赛、拔河比赛、校运会等)更有闪光点,他们在运动场上的突出表现往往能带动更多的同学积极锻炼身体, 从而间接提高了同学们的学习效率,学习文化知识同样需要运动场上的顽强拼搏、沉着冷静,更高、更快、更强的体育运动精神去感染。

2. 体育生能代表学校参加县、市、省等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每年组织的篮球赛、田径运动会等,他们同样为学校争得了荣誉,提高了学校的办学知名度。比赛中发现的好苗子还可以代表省市参加更高级别的比赛。

3. 广西体育考生人数与质量的分析:广西全区每年报考体育专业的考生大约有6000~7000人左右,全区每个县报考的体育考生大约在200~300人之间,像北京体育大学、中央民族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武汉体育学院等全国36所重点大学每年在广西所招体育专业考生约80~100人左右,根据以上数据,如果每个县的示范性高中能从每个县200~300名报考体育专业的考生中招其中文化及体育双线比较优秀的5~10名考生进入这些学校培养,凭借示范高中的办学优势,每年在高考中多出5~10个体育一本生是完全有可能实现的,如果这小部分体育优秀生不能进入示范高中就读,被分流到各县的普通高中就读,由于受师资、教学环境、运动场地、教学设施,教学管理等多方面影响, 这部分体育基础比较好的学生有可能无法进入一本院校深造,这也是人才流失的一个原因。所以示范性高中每年招一小部分体育特长生是极有培养价值的。示范性高中的体育专业考生更容易考上全国体育重点大学。从培养人才及提高学校 升学率角度方面看具有同等培养价值。同时,随着我国体育高考制度的逐年改革,体育专业考生除了在体育方面要最大限度地开发自身潜能外,还要在育人文化基础上有扎实的基础,高中报考体育专业考生要考上重点大学,良好的教学条件是保障,高素质的教练员是关键,具体必须做到体育专业课成绩与文化课上成双上线,这方面示范性高中比普通高中在各种条件上都占有绝对优势。普通高中由于受训练场地、师资等因素影响,他们的体育生中往往出现一小部分体育术科成绩非常优秀但文化成绩却非常差的失衡现象,他们当中要考个重点体育大学是非常困难的。

未来社会需要的人才是多规格化的,这就决定了人才培养模式的多样化,并有一技之长。因此, 希望国家教育部门像招艺术考生一样在每年的高考招生中,北大、清华两所名校也在广西省招一定数量的体育专业考生,希望广西招生考试院在每年高考录取分数线的各批次录取线的划分时也能划一条体育专业考生录取的一本分数线,这样我们高中一线的体育教师、教练员所学的体育知识及体育技术技能也能学有所用,让我们在为国家为社会培养体育杰出人才方面也能做出一点应有贡献,让示范性高中能真正成为为国家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育才摇篮,起到示范性高中应有的示范带头作用,这既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我国切实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需要。

示范专业 篇2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令

第 4 号

《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章程》已经2007年6月29日农业部第9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发布,自2007年7月1日起施行。2006年1月23日《农业部关于印发〈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示范章程〉(试行)的通知》(农经发〔2006〕1号)同时废止。

部 长 孙政才

二○○七年六月二十九日 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章程

本示范章程中的楷体文字部分为解释性规定,其他字体部分为示范性规定。农民专业合作社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参照本示范章程制订和修正本社章程。

_______专业合作社章程

【____年___月___日召开设立大会,由全体设立人一致通过。】 编辑本段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保护成员的合法权益,增加成员收入,促进本社发展,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和有关法律、法规、政策,制定本章程。

第二条 本社由_金惠江___等6_人发起,于__2009__年__8_月__6_日召开设立大会。

本社名称:____靖远惠民__合作社,成员出资总额__2万__元。

本社法定代表人:___金惠江________【注:理事长姓名】。

本社住所:__靖远县乌兰镇东关村沙河沿小学__,邮政编码:__730600__。

第三条 本社以服务成员、谋求全体成员的共同利益为宗旨。成员入社自愿,退社自由,地位平等,民主管理,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盈余主要按照成员与本社的交易量(额)比例返还。

第四条 本社以成员为主要服务对象,依法为成员提供农业生产资料的购买,农产品的销售、加工、运输、贮藏以及与农业生产经营有关的技术、信息等服务。主要业务范围如下:【注:根据实际情况填写。如:

(一)组织采购、供应成员所需的生产资料;

(二)组织收购、销售成员生产的产品;

(三)开展成员所需的运输、贮藏、加工、包装等服务;

(四)引进新技术、新品种,开展技术培训、技术交流和咨询服务;……等。

上述内容应与工商行政管理部门颁发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人营业执照》中规定的主要业务内容相符。】

第五条 本社对由成员出资、公积金、国家财政直接补助、他人捐赠以及合法取得的其他资产所形成的财产,享有占有、使用和处分的权利,并以上述财产对债务承担责任。

第六条 本社每年提取的公积金,按照成员与本社业务交易量(额)【注:或者出资额,也可以二者相结合】依比例量化为每个成员所有的份额。由国家财政直接补助和他人捐赠形成的财产平均量化为每个成员的份额,作为可分配盈余分配的依据之一。

本社为每个成员设立个人账户,主要记载该成员的出资额、量化为该成员的公积金份额以及该成员与本社的业务交易量(额)。

本社成员以其个人账户内记载的出资额和公积金份额为限对本社承担责任。

第七条 经成员大会讨论通过,本社投资兴办与本社业务内容相关的经济实体;接受与本社业务有关的单位委托,办理代购代销等中介服务;向政府有关部门申请或者接受政府有关部门委托,组织实施国家支持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建设项目;按决定的数额和方式参加社会公益捐赠。【注:上述业务农民专业合作社可选择进行。】

第八条 本社及全体成员遵守社会公德和商业道德,依法开展生产经营活动。

第二章 成员

第九条 具有民事行为能力的公民,从事______【注:业务范围内的主业农副产品名称】生产经营,能够利用并接受本社提供的服务,承认并遵守本章程,履行本章程规定的入社手续的,可申请成为本社成员。本社吸收从事与本社业务直接有关的生产经营活动的企业、事业单位或者社会团体为团体成员【注:农民专业合作社可以根据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决定是否吸收团体成员】。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单位不得加入本社。本社成员中,农民成员至少占成员总数的80%。

【注:农民专业合作社章程还可以规定入社成员的其他条件,如:具有一定的生产经营规模或经营服务能力等。具体可表述为:养殖规模达到____以上或者种植规模达到____以上,……等。】

第十条 凡符合前条规定,向本社理事会【注:或者理事长】提交书面入社申请,经成员大会【注:或者理事会】审核并讨论通过者,即成为本社成员。

第十一条 本社成员的权利:

(一)参加成员大会,并享有表决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二)利用本社提供的服务和生产经营设施;

(三)按照本章程规定或者成员大会决议分享本社盈余;

(四)查阅本社章程、成员名册、成员大会记录、理事会会议决议、监事会会议决议、财务会计报告和会计账簿;

(五)对本社的工作提出质询、批评和建议;

(六)提议召开临时成员大会;

(七)自由提出退社声明,依照本章程规定退出本社;

(八)成员共同议决的其他权利。【注:如不作具体规定此项可删除】

第十二条 本社成员大会选举和表决,实行一人一票制,成员各享有一票基本表决权。

出资额占本社成员出资总额百分之___以上或者与本社业务交易量(额)占本社总交易量(额)百分之____以上的成员,在本社________等事项【注:如,重大财产处置、投资兴办经济实体、对外担保和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其他事项】决策方面,最多享有____票的附加表决权【注:附加表决权总票数,依法不得超过本社成员基本表决权总票数的20%】。享有附加表决权的成员及其享有的附加表决权数,在每次成员大会召开时告知出席会议的成员。

第十三条 本社成员的义务:

(一)遵守本社章程和各项规章制度,执行成员大会和理事会的决议。

(二)按照章程规定向本社出资。

(三)积极参加本社各项业务活动,接受本社提供的技术指导,按照本社规定的质量标准和生产技术规程从事生产,履行与本社签订的业务合同,发扬互助协作精神,谋求共同发展。

(四)维护本社利益,爱护生产经营设施,保护本社成员共有财产。

(五)不从事损害本社成员共同利益的活动。

(六)不得以其对本社或者本社其他成员所拥有的债权,抵销已认购或已认购但尚未缴清的出资额;不得以已缴纳的出资额,抵销其对本社或者本社其他成员的债务。

(七)承担本社的亏损。

(八)成员共同议决的其他义务。【注:如不作具体规定此项可删除】

第十四条 成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终止其成员资格:

(一)主动要求退社的;

(二)丧失民事行为能力的;

(三)死亡的;

(四)团体成员所属企业或组织破产、解散的;

(五)被本社除名的。

第十五条 成员要求退社的,须在会计终了的3个月前向理事会提出书面声明,方可办理退社手续;其中,团体成员退社的,须在会计终了的6个月前提出。退社成员的成员资格于该会计结束时终止。资格终止的成员须分摊资格终止前本社的亏损及债务。

成员资格终止的,在该会计决算后___个月内【注:不应超过3个月】,退还记载在该成员账户内的出资额和公积金份额。如本社经营盈余,按照本章程规定返还其相应的盈余所得;如经营亏损,扣除其应分摊的亏损金额。

成员在其资格终止前与本社已订立的业务合同应当继续履行【注:也可以依照退社时与本社的约定确定】。

第十六条 成员死亡的,其法定继承人符合法律及本章程规定的条件的,在___个月内提出入社申请,经成员大会【注:或者理事会】讨论通过后办理入社手续,并承继被继承人与本社的债权债务。否则,按照第十五条的规定办理退社手续。

第十七条 成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经成员大会【注:或者理事会】讨论通过予以除名:

(一)不履行成员义务,经教育无效的;

(二)给本社名誉或者利益带来严重损害的;

(三)成员共同议决的其他情形【注:如不作具体规定此项可删除】。

本社对被除名成员,退还记载在该成员账户内的出资额和公积金份额,结清其应承担的债务,返还其相应的盈余所得。因前款第二项被除名的,须对本社作出相应赔偿。编辑本段第三章 组织机构

第十八条 成员大会是本社的最高权力机构,由全体成员组成。

成员大会行使下列职权:

(一)审议、修改本社章程和各项规章制度;

(二)选举和罢免理事长、理事、执行监事或者监事会成员;

(三)决定成员入社、退社、继承、除名、奖励、处分等事项【注:如设立理事会此项可删除】;

(四)决定成员出资标准及增加或者减少出资;

(五)审议本社的发展规划和业务经营计划;

(六)审议批准财务预算和决算方案;

(七)审议批准盈余分配方案和亏损处理方案;

(八)审议批准理事会、执行监事或者监事会提交的业务报告;

(九)决定重大财产处置、对外投资、对外担保和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其他重大事项;

(十)对合并、分立、解散、清算和对外联合等作出决议;

(十一)决定聘用经营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的数量、资格、报酬和任期;

(十二)听取理事长或者理事会关于成员变动情况的报告;

(十三)决定其他重大事项【注:如不作具体规定此项可删除】。

第十九条 本社成员超过150人时,每___名成员选举产生1名成员代表,组成成员代表大会。成员代表大会履行成员大会的______、______等【注:部分或者全部】职权。成员代表任期___年,可以连选连任。

【注:成员总数达到150人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可以根据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决定是否设立成员代表大会。如不设立,此条可删除】

第二十条 本社每年召开___次成员大会【注:至少于会计末召开1次成员大会。】成员大会由____【注:理事长或者理事会】负责召集,并提前15日向全体成员通报会议内容。

第二十一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本社在20日内召开临时成员大会:

(一)30%以上的成员提议;

(二)执行监事或者监事会提议;【注:如不设立执行监事或监事会,此项可删除】

(三)理事会提议;

(四)成员共同议决的其他情形【注:如不作具体规定此项可删除】。

理事长【注:或者理事会】不能履行或者在规定期限内没有正当理由不履行职责召集临时成员大会的,执行监事或者监事会在___日内召集并主持临时成员大会。【注:如不设立执行监事或监事会,此款可删除】

第二十二条 成员大会须有本社成员总数的2/3以上出席方可召开。成员因故不能参加成员大会,可以书面委托其他成员代理。1名成员最多只能代理___名成员表决。

成员大会选举或者做出决议,须经本社成员表决权总数过半数通过;对修改本社章程,改变成员出资标准,增加或者减少成员出资,合并、分立、解散、清算和对外联合等重大事项做出决议的,须经成员表决权总数2/3以上的票数通过。成员代表大会的代表以其受成员书面委托的意见及表决权数,在成员代表大会上行使表决权。

第二十三条 本社设理事长1名,为本社的法定代表人。理事长任期___年,可连选连任。

理事长行使下列职权:

(一)主持成员大会,召集并主持理事会会议;

(二)签署本社成员出资证明;

(三)签署聘任或者解聘本社经理、财务会计人员和其他专业技术人员聘书;

(四)组织实施成员大会和理事会决议,检查决议实施情况;

(五)代表本社签订合同等;

(六)履行成员大会授予的其他职权【注:如不作具体规定此项可删除】。

第二十四条 本社设理事会,对成员大会负责,由___名成员组成,设副理事长___人。理事会成员任期___年,可连选连任。

理事会【注:或者理事长】行使下列职权:

(一)组织召开成员大会并报告工作,执行成员大会决议;

(二)制订本社发展规划、业务经营计划、内部管理规章制度等,提交成员大会审议;

(三)制定财务预决算、盈余分配和亏损弥补等方案,提交成员大会审议;

(四)组织开展成员培训和各种协作活动;

(五)管理本社的资产和财务,保障本社的财产安全;

(六)接受、答复、处理执行监事或者监事会提出的有关质询和建议;

(七)决定成员入社、退社、继承、除名、奖励、处分等事项【注:如不设立理事会此项可删除】;

(八)决定聘任或者解聘本社经理、财务会计人员和其他专业技术人员;

(九)履行成员大会授予的其他职权【注:如不作具体规定此项可删除】。

第二十五条 理事会会议的表决,实行1人1票。重大事项集体讨论,并经2/3以上理事同意方可形成决定。理事个人对某项决议有不同意见时,其意见记入会议记录并签名。理事会会议邀请执行监事或者监事长、经理和___名成员代表列席,列席者无表决权。

【注:农民专业合作社可以根据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决定是否设立理事会。如不设立理事会,第二十四条第一款、第二十五条中的相关内容可删除。】

第二十六条 本社设执行监事1名,代表全体成员监督检查理事会和工作人员的工作。执行监事列席理事会会议。

第二十七条 本社设监事会,由___名监事组成,设监事长1人,监事长和监事会成员任期___年,可连选连任。监事长列席理事会会议。

监事会【注:或者执行监事】行使下列职权:

(一)监督理事会对成员大会决议和本社章程的执行情况;

(二)监督检查本社的生产经营业务情况,负责本社财务审核监察工作;

(三)监督理事长或者理事会成员和经理履行职责情况;

(四)向成员大会提出监察报告;

(五)向理事长或者理事会提出工作质询和改进工作的建议;

(六)提议召开临时成员大会;

(七)代表本社负责记录理事与本社发生业务交易时的业务交易量(额)情况;

(八)履行成员大会授予的其他职责【注:如不作具体规定此项可删除】。

卸任理事须待卸任___年后【注:填写本章程第二十三条规定的理事长任期】方能当选监事。

第二十八条 监事会会议由监事长召集,会议决议以书面形式通知理事会。理事会在接到通知后___日内就有关质询作出答复。

第二十九条 监事会会议的表决实行1人1票。监事会会议须有2/3以上的监事出席方能召开。重大事项的决议须经2/3以上监事同意方能生效。监事个人对某项决议有不同意见时,其意见记入会议记录并签名。

【注:农民专业合作社可以根据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决定是否设执行监事和监事会。如不设立,第二十七条、第二十八条、第二十九条相关内容可删除。】

第三十条 本社经理由理事会【注:或者理事长】聘任或者解聘,对理事会【注:或者理事长】负责,行使下列职权:

(一)主持本社的生产经营工作,组织实施理事会决议;

(二)组织实施生产经营计划和投资方案;

(三)拟订经营管理制度;

(四)提请聘任或者解聘财务会计人员和其他经营管理人员;

(五)聘任或者解聘除应由理事会聘任或者解聘之外的经营管理人员和其他工作人员;

(六)理事会授予的其他职权【注:如不作具体规定此项可删除】。

本社理事长或者理事可以兼任经理。

第三十一条 本社现任理事长、理事、经理和财务会计人员不得兼任监事。

第三十二条 本社理事长、理事和管理人员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侵占、挪用或者私分本社资产;

(二)违反章程规定或者未经成员大会同意,将本社资金借贷给他人或者以本社资产为他人提供担保;

(三)接受他人与本社交易的佣金归为己有;

(四)从事损害本社经济利益的其他活动;

(五)兼任业务性质相同的其他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理事长、理事、监事、经理。

理事长、理事和管理人员违反前款第(一)项至第(四)项规定所得的收入,归本社所有;给本社造成损失的,须承担赔偿责任。编辑本段第四章 财务管理

第三十三条 本社实行独立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严格按照国务院财政部门制定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制度和会计制度核定生产经营和管理服务过程中的成本与费用。

第三十四条 本社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政府有关主管部门的规定,建立健全财务和会计制度,实行每月___日【注:或者每季度第___月___日】财务定期公开制度。

本社财会人员应持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会计和出纳互不兼任。理事会、监事会成员及其直系亲属不得担任本社的财会人员。

第三十五条 成员与本社的所有业务交易,实名记载于各该成员的个人账户中,作为按交易量(额)进行可分配盈余返还分配的依据。利用本社提供服务的非成员与本社的所有业务交易,实行单独记账,分别核算。

第三十六条 会计终了时,由理事长【注:或者理事会】按照本章程规定,组织编制本社业务报告、盈余分配方案、亏损处理方案以及财务会计报告,经执行监事或者监事会审核后,于成员大会召开15日前,置备于办公地点,供成员查阅并接受成员的质询。

第三十七条 本社资金来源包括以下几项:

(一)成员出资;

(二)每个会计从盈余中提取的公积金、公益金;

(三)未分配收益;

(四)国家扶持补助资金;

(五)他人捐赠款;

(六)其他资金。

第三十八条 本社成员可以用货币出资,也可以用库房、加工设备、运输设备、农机具、农产品等实物、技术、知识产权或者其他财产权利作价出资,但不得以劳务、信用、自然人姓名、商誉、特许经营权或者设定担保的财产等作价出资。成员以非货币方式出资的,由全体成员评估作价。

第三十九条 本社成员认缴的出资额,须在___个月内缴清。

第四十条 以非货币方式作价出资的成员与以货币方式出资的成员享受同等权利,承担相同义务。

经理事长【注:或者理事会】审核,成员大会讨论通过,成员出资可以转让给本社其他成员。

第四十一条 为实现本社及全体成员的发展目标需要调整成员出资时,经成员大会讨论通过,形成决议,每个成员须按照成员大会决议的方式和金额调整成员出资。

第四十二条 本社向成员颁发成员证书,并载明成员的出资额。成员证书同时加盖本社财务印章和理事长印鉴。

第四十三条 本社从当年盈余中提取百分之___的公积金,用于扩大生产经营、弥补亏损或者转为成员出资。

【注:农民专业合作社可以根据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决定是否提取公积金。】

第四十四条 本社从当年盈余中提取百分之___的公益金,用于成员的技术培训、合作社知识教育以及文化、福利事业和生活上的互助互济。其中,用于成员技术培训与合作社知识教育的比例不少于公益金数额的百分之___。

【注:农民专业合作社可以根据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决定是否提取公益金。】

第四十五条 本社接受的国家财政直接补助和他人捐赠,均按本章程规定的方法确定的金额入账,作为本社的资金(产),按照规定用途和捐赠者意愿用于本社的发展。在解散、破产清算时,由国家财政直接补助形成的财产,不得作为可分配剩余资产分配给成员,处置办法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接受他人的捐赠,与捐赠者另有约定的,按约定办法处置。

第四十六条 当年扣除生产经营和管理服务成本,弥补亏损、提取公积金和公益金后的可分配盈余,经成员大会决议,按照下列顺序分配:

(一)按成员与本社的业务交易量(额)比例返还,返还总额不低于可分配盈余的百分之___【注:依法不低于60%,具体比例由成员大会讨论决定】;

(二)按前项规定返还后的剩余部分,以成员账户中记载的出资额和公积金份额,以及本社接受国家财政直接补助和他人捐赠形成的财产平均量化到成员的份额,按比例分配给本社成员,并记载在成员个人账户中。

第四十七条 本社如有亏损,经成员大会讨论通过,用公积金弥补,不足部分也可以用以后盈余弥补。

本社的债务用本社公积金或者盈余清偿,不足部分依照成员个人账户中记载的财产份额,按比例分担,但不超过成员账户中记载的出资额和公积金份额。

第四十八条 执行监事或者监事会负责本社的日常财务审核监督。根据成员大会【注:或者理事会】的决定【注:或者监事会的要求】,本社委托___审计机构对本社财务进行审计、专项审计和换届、离任审计。编辑本段第五章 合并、分立、解散和清算

第四十九条 本社与他社合并,须经成员大会决议,自合并决议作出之日起10日内通知债权人。合并后的债权、债务由合并后存续或者新设的组织承继。

第五十条 经成员大会决议分立时,本社的财产作相应分割,并自分立决议作出之日起10日内通知债权人。分立前的债务由分立后的组织承担连带责任。但是,在分立前与债权人就债务清偿达成的书面协议另有约定的除外。

第五十一条 本社有下列情形之一,经成员大会决议,报登记机关核准后解散:

(一)本社成员人数少于5人;

(二)成员大会决议解散;

(三)本社分立或者与其他农民专业合作社合并后需要解散;

(四)因不可抗力因素致使本社无法继续经营;

(五)依法被吊销营业执照或者被撤销;

(六)成员共同议决的其他情形。【注:如不作具体规定此项可删除】

第五十二条 本社因前条第一项、第二项、第四项、第五项、第六项情形解散的,在解散情形发生之日起15日内,由成员大会推举___名成员组成清算组接管本社,开始解散清算。逾期未能组成清算组时,成员、债权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指定成员组成清算组进行清算。

第五十三条 清算组负责处理与清算有关未了结业务,清理本社的财产和债权、债务,制定清偿方案,分配清偿债务后的剩余财产,代表本社参与诉讼、仲裁或者其他法律程序,并在清算结束后,于___日内向成员公布清算情况,向原登记机关办理注销登记。

第五十四条 清算组自成立起10日内通知成员和债权人,并于60日内在报纸上公告。

第五十五条 本社财产优先支付清算费用和共益债务后,按下列顺序清偿:

(一)与农民成员已发生交易所欠款项;

(二)所欠员工的工资及社会保险费用;

(三)所欠税款;

(四)所欠其他债务;

(五)归还成员出资、公积金;

(六)按清算方案分配剩余财产。

清算方案须经成员大会通过或者申请人民法院确认后实施。本社财产不足以清偿债务时,依法向人民法院申请破产。编辑本段第六章 附则

第五十六条 本社需要向成员公告的事项,采取______方式发布,需要向社会公告的事项,采取______方式发布。

第五十七条 本章程由设立大会表决通过,全体设立人签字后生效。

第五十八条 修改本章程,须经半数以上成员或者理事会提出,理事长【注:或者理事会】负责修订,成员大会讨论通过后实施。

第五十九条 本章程由本社理事会【注:或者理事长】负责解释。

创建示范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篇3

【摘要】以广东药科大学中药制药应用型示范专业为例,阐述了示范专业建设的可行性,探讨了示范专业建设的内容,为示范专业的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示范专业 中药制药专业 培养模式

【基金项目】广东省创新强校项目。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1-0237-01

我国已明确提出“中医走向世界”的口号,而中药产品作为我国在医药出口的主力军,亦肩负着夺回被日韩侵占的国际市场份额的重任[1]。国家将中药制药专业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一大批中成药制药企业发展壮大起来,因而本专业具有良好的就业前景因而更新办学模式,加强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对我国中药制药行业创新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1.中药制药应用型示范专业建设的可行性分析

我省中医药事业整体实力位于全国前列,中药产业发展同样名列前茅,拥有一批有影响力的中药企业以及较为完善的中药产业链[2]。我校积极参与中药类相关专业建设,进一步完善了中药类专业和研究平台建设,为现代中药的研究奠定了良好基础。中药制药专业师资队伍建设一直是我校重点,现已形成一支知识结构合理、业务水平高的教师队伍。学院通过委派教师出国学习,参加各种专业学术活动和培训班,进企业学习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通过现有的青年教师培训机制,通过以老带新的培养模式,提高青年教师的整体水平。

与企业合作创立“康美创新班”, 采用“工学交替”的校企合作模式,培养中药学专业应用型、具有创新性的高素质人才。采用全程培养实践能力不间断,并在实践中培养创新能力的方法,即“理论课—企业进课堂;实验课—模拟实战;见习实习—进入企业”。通过 “康美创新班”的培养模式的探索改进,已经取得初步成效,与同专业学生相比在学习能力、综合素质以及就业各个方面具有明显优势。这为进一步探索对“中药制药”“中药资源与开发”两个专业进行“三加一”的全新教学模式改革奠定了基础,也为培养应用型创新性人才积累了经验。

2.中药制药应用型示范专业建设的主要内容

(1)优化人才培养模式

围绕培养高水平应用型中药人才的目标和定位,结合中药制药行业人才需求特点,通过校企合作、校企共建等模式,从多学科、多元化交叉渗透的角度,以市场为导向,不断探索、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和完善人才培养体系,满足社会对中药学人才多样化需求。结合企业要求,优化课程体系,提高实验课及企业实践的时间和课程比例,进一步突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课程特点,完善“三加一”人才培养模式[3]。

(2)培养一支专兼结合、双师结构的教学团队

教师队伍是教育、教学中的核心资源,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中发挥着基础及主导作用。按“内部培养+外部引进+企业聘请”的方式构建专兼结合的双师素质教学团队[4],形成有效的校企合作的师资培训机制。通过使教师到企业实践,参加行业学术研讨会、派教师到海外高水平大学短期学习、聘请企业精英进课堂等手段,不断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这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基础和保障

(3)凝练教学成果,推进教学改革

改变以系统知识传授为核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在专业课程上,大力提倡和推广启发式、互动式、任务式等互动模式教学,鼓励案例教学,模拟实训等。构建从单纯重视知识传授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专研能力的引导式教学模式。形成具有“宽基础,精专业”的特点,并建立学生的知识综合应用能力训练的教学方法,从而构建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的教育教学方法体系。

(4)加强产学研一体的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

与企业合作,建立健全各项学生实训管理制度[5],包括校内外实习基地管理规章制度、校外实习(训)管理办法、校外实习(训)管理职责、质量考核评价标准、安全管理、设备管理及各种协议文本。加强实训教师的培训,提高实训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技能水平。在专业建设委员会的指导下,进行实训教学内容改革,建立基本技能实训模块,增加生产性实训项目,逐步使仿真生产性实训比例超过50%。按照“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的原则,依据行业标准编写实训指导书。

参考文献:

[1]陈柏林.让中医走向世界 让世界了解中医[J]. 中医药学刊, 2003, 21(8): 1403.

[2]黄尤江, 郑利荣, 黄卓泳.中医药查新项目统计分析与广东省中医药科研现状浅析[J]. 现代化纵论, 2013, 13(8): 5-7.

[3]苏世彬,陈坚民,李广培等.“三加一”创业教育模式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探究——以福州大学为例[J]. 创新与创业教育, 2016, 7(1): 62-66.

[4]王新星.高职院校中“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及对策[J]. 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3, 7(2): 185-186.

示范专业 篇4

一、将技能大赛项目与专业建设有机融合,促进专业群建设的不断完善

通过进行技能大赛项目的内涵分析,并按照人社部专业设置与就业岗位有机结合的原则,将“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对接“电气安装与维修”和“机电一体化设备组装与调试”两个项目;“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对接“电子产品装配与调试”和“单片机控制装置安装与调试”两个项目。通过一个或多个专业与一个或多个技能大赛项目实现精准对接,推动以电工电子技术为核心的专业群的形成。

二、将技能大赛项目与基地建设有机融合,促进基地实践教学设备的不断更新

经过近年来的不断努力,学院电气工程系实践教学设备实现了普通学生四到五人一组的水平,增加了很多新的设备,其中包括电气安装与维修实训考核装置、单片机控制装置、安装与调试实训装置、机电一体化设备组装与调试装置等。学院电气工程系实训室不仅完成了技能大赛项目课程的教学任务,而且组织重点培养学生在集训室完成强化训练,技能大赛的积极作用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三、将技能大赛项目与课程改革有机融合,促进模块化课程的不断迭代

(一)根据技能大赛项目任务综合性的特点,合理分解形成单项技能

秉承单一技能训练到综合技能的规律,合理形成技能模块,并将其融入相关课程,重新设计、组织和序化相关教学内容,实现技能大赛成果向本专业教学领域转化。如机电一体化设备组装与调试项目涉及机械部件的安装、电气的安装与调试、气动系统的装调、PLC编程与调试、机电设备的联调等技能,通过开设钳工训练—电拖训练—气动技术—PLC应用技术—机电一体化设备装调等模块,构建课程体系,实现了技能大赛项目课程和日常教学的有机融合。

(二)以技能大赛项目课程相关的内容为重点,开展课程和资源建设

如将《学院人才培养方案》和《大赛项目课程标准》相结合,分析整理多年来积累的“电气安装与维修”以及“单片机控制装置安装与调试”大赛项目的各类题型与解题方案,按照“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原则,整合相关知识与技能,精心设计项目任务书,应用于“电气控制工艺与技术训练”与“单片机应用技术”等课程;以技能大赛项目设备为载体,以技能大赛核心技能依据、技能大赛系列丛书为参考,开发出版基于项目的《电子产品装配与调试》《机电一体化设备组装与调试》《单片机控制装置安装与调试》《电气安装与维修》4本一体化教材;开发一体化教学资源建设,选取优秀教学资源参加全国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教学示范课、专业课微型课教学比赛。《色环电阻识别》《空气阻尼式时间继电器结构》获得专业课微型课教学一等奖,《时间继电器结构与原理》获得一体化课程教学示范课三等奖,不断促进教学模式的创新,促进教学内容和教学组织形式的创新。

(三)引入技能大赛的评价方式,完善多元评价体系

电工电子类项目技能大赛的最后均有学生对所完成作品的自我分析过程,根据这一特点,目前学校的技能训练类课程实施时均增加了一个学生自我表达任务完成情况的环节,并将任务书的阅读等内容融入评价指标,完善了多元评价体系。

四、将技能大赛项目与校级技能竞赛有机融合,促进学生的多元化发展

将校级技能大赛项目与国家、省级技能大赛项目有机对接,通过每年举办的校级技能大赛,为学生打造了展现自我、相互学习、共同进步的校园文化平台;通过企业联办,将技能大赛与校企合作办学相结合,加强了与行业的联系,强化了专业教学服务社会需求的力度;各专业通过建立多层次专业技能社团,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促进学生的多元化发展。

以技能大赛为抓手,把大赛项目结合省级专业群内涵建设的方方面面,分解、融合专业教学的全过程,使技能大赛这一制度设计和重要形式,惠及全体学生,对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产生更实在的作用,产生更积极的影响。

参考文献

[1]余立强,陈厚桥,徐浒,等.基于高职院校职业技能竞赛的职业素能培训实践与研究[J].教育教育教学论坛,2013(22).

制定教师专业发展规划示范 篇5

2.要分析专业发展的需要。教师发展归根结底是为同学发展服务的。因此,教师在哪些方面去发展,必需了解同学的发展需要,从自身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不适应的地方去寻找发展的目标。比方:有的教师在教学中感到对同学的心理和想法难以掌握,就提出了学习心理学,掌握同学心、理的发展目标。

教师发展的重点,应放在教育教学能力、科研能力的提升,放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的改善上,而不是单纯围绕自身的知识结构而读书、学习、培训。

此外,教师制定规划时,还应该考虑学校的发展规划。不同的学校在发展阶段、任务、特色、问题等许多方面都是有差别的,这就决定教师在不同学校的发展重点也有差别。

3.要有动态计划观。根据形势和要求的变化,不时调整和修改自身的发展规划。

4.学校和教研组在制定计划中可以发挥集体的作用。同一学校或教研室的教师的.发展是有共性的,因此在制定计划的过程中,也应该发挥集体的作用。具体说,学校领导可以介绍学校的发展规划和思路、对教师的希望,可以对规划的内容和制定的方法提供一定的指导;教研组可以通过研讨的形式,相互启发,深化对发展中的一些问题(比方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等)的认识,把大家相似的发展活动提炼成教研组一起的活动,这样可以大大减少教师规划与学校规划、教研室规划之间的矛盾和抵触。

5.制定的计划要在指导行动、指导实践上下工夫。计划重在落实,也难在落实。计划的实现,一靠教师自身的努力,二靠学校的支持。学校要根据教师的发展规划,从中发现教师的需要,发明条件,协助教师实现发展目标,进而也实现学校的发展目标和同学的发展目标。比方:给教师有针对性地布置协助者,邀请专家指导教师,留出一定的自由发展时间,组织一些有意义的专业发展活动(作课、研讨等)。

如何评价教师专业发展规划

从内容上评价一个发展规划做得如何,可以通过下面8个方面去考虑。假如对这些问题的回答是清楚的,则说明计划是有深度的,是可行的。

1.自我认识的结果:对自身的优点和短处特别是缺乏是否有准确的认识?对自身的人格、智能等特点是否有清楚的认识?对自身成为优秀教师的可能性做了什么样的估计?对自身的教学情况,反思出了什么问题没有?

2.自我认识的方法:在对自身进行认识与分析的过程中,借助了什么手段(比方心理丈量、作品分析等)?借助了哪些人的协助(特别是是否参考了同学的意见),还是仅仅是自我评价?

3.对发展环境的分析:对当前教育发展的需要是否清楚?自身在教育发展中可以做点什么对学校的特点和需要是否清楚?对同学的发展需要是否清楚?如何正确对待自身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4.目标定位:对现代教师应该扮演的角色是否清楚?对教师发展的目标、类型、水准等是否有比较清楚的认识?自身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教师?这样的教师具有哪些特点?

5.发展阶段:计划是否包括有关发展阶段的认识?是否明确自身所处的阶段?是否明确今后一个阶段自身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和矛盾是什么?

6.发展模式:是否有发展模式的思想?自身依照什么样的轨道、模式来实现自身的发展?是纵深发展,还是横向发展?是“串行”,还是“并行”?等等。

7.发展活动:采取的措施中,包括有哪些专业发展的活动(参与培训、读书、网络、观摩、考察等)?这些活动(内容、形式等)对于解决自身的发展问题是否有效?采取了什么有效的发展战略?

示范专业 篇6

关键词:示范性高职;铁道类专业;内涵建设

为了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的文件精神,2006年11月开始,教育部和财政部启动了“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计划在2006年至2010年期间重点支持建设100所示范性高职院校。2009年11月,教育部组织召开了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三周年成果展示会。2010年,根据《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精神,教育部、财政部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推进“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扩大国家重点建设院校数量,在原有已建设100所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的基础上,新增100所左右国家骨干高职院校,2015年完成全部项目验收工作。经过国家级和省级示范校以及全国骨干校建设,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工作在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训条件建设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与发展,发挥了很好的导向作用。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

(1)示范性高职。所谓示范,是指做出可以作为他人效仿学习的标准或榜样。因此,示范性高职是指能够很好地实现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目标,在领导能力、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实训基地建设、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突破和创新的模范院校,能够对其他高职院校建设起到引领和示范作用。示范性高职应当具备的示范作用主要体现在:①发展定位和办学方向上起到模范带动作用;②在人才培养模式、课程建设、校内外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上成为改革的先锋;③在学生职业技能和素质的全面养成、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就业指导与服务上树立起标杆。(2)铁道类专业。铁道类专业不能算是一个学术性的分类,只能说是一个具有较鲜明行业背景的概念。从广义上讲,它可以是与铁路交通运输有关的车、机、工、电、辆所有专业的集合;从狭义上讲,按照教育部学科、专业目录分类,铁道类专业关联工学和管理学两大门类,涉及交通运输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土木工程、车辆工程、电气工程、工商管理等诸多专业门类。

二、示范性高职铁道类专业内涵建设的要求

(1)示范性高职铁道类专业内涵建设的特点。示范性高职铁道类专业内涵建设的特点有三。一是不再追求发展的数量和规模,转向追求专业整体利益。二是将铁路快速发展对高职院校的考验转化为学院发展的内在动力,追求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三是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创设一个持久、深入推动内涵建设的环境。(2)示范性高职铁道类专业内涵建设的要求。示范性高职铁道类专业内涵建设,应该以专业建设为核心,紧密依托铁路行业,深度融合铁路企业,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师资队伍建设和实训条件建设,形成办学更加开放,工学结合更加紧密的局面,从而实现社会认可度高、辐射能力强、行业特色鲜明的办学目标。具体需要把握以下几个方面:①突破传统的学科性,突出专业培养目标的职业性。②增加教学内容的实用性,突出专业教学的实践性。③依托行业企业的导向性,突出高职办学中的企业性。④加强教师培训,着力打造“双师型”的专业教学团队。⑤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基点,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⑥注重学院与生产岗位的融通性,建设具有生产性、开放性的实训室。

三、示范性高职铁道类专业内涵建设存在的问题

(1)专业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一是建设方案多是粗放型的建设模式。主要表现在专业建设的重点还放在专业数量的发展上、放在实训基地的建设数量上、放在建设资金的数量投入上,而在人才培养的改革、创新和特色方面体现不足。二是专业建设重规划轻实施。高职院校缺乏详细具体的实施措施,以及已开设专业因市场变化引起招生数量和规模锐减、导致教学资源过剩情况的调整和完善策略。(2)课程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铁道类专业的课程设置已经按照行业企业要求做过调整和改善,但是与真正融入工作过程还是有一定的距离。其次,课程内容不仅应该加强铁道类专业人才技术能力的培养,还应该突出铁路行业的服务属性,充分体现铁路行业先导性、综合性、科技性和服务性的要求。(3)师资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师资队伍结构不太合理。此外,师资队伍的教学力量还需要强化,存在多数青年教师不具有现场实际工作经验,兼职教师队伍稳定性较差等问题。

四、示范性高职铁道类专业内涵建设的途径

(1)加强铁道类重点专业及专业群建设。在专业开发、专业设置、专业建设上,紧跟铁路行业发展步伐,进行整合、优化和取舍。吉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目前已经开设30个专业涉及13个专业门类。在2010年吉林省省属普通高等学校学科专业结构调整中,所有专业都通过专家组审核。同时,各专业均成立了有行业企业人员加入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在它的指导和参与下,铁道交通运营管理、铁道工程技术、铁道机车车辆、电气化铁道技术四个专业被评为吉林省特色专业群建设的龙头专业,并于2013年通过了示范专业验收,2014年铁道交通运营管理、电气化铁道技术专业群通过了吉林省品牌专业群建设立项,形成了以铁道专业为主体,以示范专业、特色专业为品牌的办学格局。(2)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依托铁路行业企业,探索符合学生岗位面向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2012年被吉林省教育厅命名为创新实验区。铁道工程专业群推行校企合作框架下“工学交替”、“小订单”人才培养模式,分段组织教学,满足了顶岗实习与企业施工的同步性,实现了顶岗实习实效性和普及性。铁道机车车辆专业群构建并逐步完善了动态、快速、高质高效的“3S+3X人”才培养模式。电气化专业群逐步完善以能力培养为本位,模块式一体化教学与“职业资格证书”相融通的“2+1”“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3)深化校企合作。目前,以学院牵头组建的职教集团共有98个加盟单位,通过职教集团这个平台,坚持“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不断丰富校企合作内涵。①加大资金投入,建设以职业岗位作业流程为导向的实训基地和实训模式。学院建有国家、省级财政支持实训室23个,校企合作新建、改扩建校内实训室95个,可开展414个专业实训项目。校外实习实训基地85个,可提供262个实训项目,接纳实训学生5574人次。满足了实践教学需要,提高了学生动手实践能力。②加强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学院积极推行“双证书”制度,建有全国首批示范职业技能鉴定站。校内可进行37个工种的鉴定,提供258个实操鉴定工位。③依托职教集团,充分利用企业和社会资源,面向行业企业选聘大量的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和能工巧匠,承担专业课程以及铁路特有专业的实践教学任务,建立了数量稳定的兼职教师资源库。同时,根据实践教学需要对兼职教师实行动态管理,加强对兼职教师的岗位能力培训。

总之,通过内涵建设能够提高铁道类专业的教育教学质量,能够促进铁道类高职教育健康、科学、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毓.高职院校松散性专业群建设研究.继续教育研究,2010(6)

[2]叶鉴铭.示范性高职院校办学特色研究.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8)

做辅导员专业化发展的示范者 篇7

第一,转变工作思路,科学规划大学生涯,以核心能力构建引导学生全面成长。一名优秀的辅导员不能被琐碎的事务束缚住手脚,不能只满足于日常事务的管理,而应该做更有意义的事情——成为大学生成长的导师。绝大多数大学生并不清楚自己在大学里想干什么、能干什么,没有一个明确的奋斗目标,辅导员就要帮助他们认清发展方向,确定人生奋斗目标。这样,学生就会发现辅导员的魅力,辅导员也因此才能构建核心的职业能力。

第二,凸显专业特色,打造学生活动品牌,服务于学生的核心能力构建。辅导员要充分利用第二课堂,关键是要结合专业特点,打造学生活动品牌,最终服务于学生核心能力的构建。多年来,我指导学生开展了模拟金融市场、网络创业大赛、模拟商务谈判、职业生涯设计大赛、企业形象设计大赛、营销策划大赛等有强烈创新意识的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提高,促进了学风建设,巩固了学生的专业基础,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示范专业 篇8

1科技水平得到全面提升

小蚕共育专业化示范点以“科技兴蚕”为总路线, 技术依托如皋新丝路公司、如皋蚕桑站、高明民生桑蚕养殖专业合作社, 通过广播会、集中培训、科技入户、印发《蚕业科技》 等措施对示范区内蚕农进行技术培训, 重点抓好桑蚕品种优良化, 主推育71-1桑品种及苏豪×仲晔蚕品种, 全年参加共育农户324户, 共育小蚕1 452张, 其中春蚕634张, 中秋675张, 晚秋143张, 小蚕共育率达100%。聘请饲养技术过硬的养蚕大户参加共育, 使用稚蚕加温补湿器15台, 掌握标准温湿度, 推广纸包收蚁、活水贮桑、小蚕一日两回育等省力化养蚕新技术, 提高一日孵化率达98%以上。精选小蚕用叶, 发育齐一, 发病少, 头数足, 加强消毒防病及饲养管理。针对2015年秋蚕由于前期阴雨, 湿度大, 加上桑园虫害严重, 导致僵病普遍发生, 通过使用防僵粉进行蚕体消毒、 漂白粉叶面消毒、熏毒威烟熏、勤除沙等措施降低蚕座湿度, 杀灭僵病孢子, 控制了僵病的发生与蔓延, 把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 蚕农防灾减灾的意识和能力得到进一步加强。

2运行机制得到全面创新

按照自主经营、自担风险、自谋发展的宗旨, 围绕蚕农建基地, 围绕科技保质量, 围绕市场创效益, 积极探索“合作社+基地+农户”产业化经营模式, 为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和促进蚕业生产的健康发展发挥金桥作用, 得到领导重视和蚕农好评。动员示范区蚕农全部加入蚕业合作社, 对入社农户提供优质蚕品种, 实行小蚕集中共育, 共育到二眠分发到户饲养, 每张收费50元, 并与农户签订蚕茧销售协议, 缴纳每张50元押金。通过每张蚕种补贴28元, 建立质量利益共同体, 形成良性循环。合作社强化技物结合, 统一物资供应, 统一施肥标准, 统一培管措施, 实行全程社会化服务[4]。

3桑园素质得到全面改善

建立稚蚕用叶专用桑园10 hm2, 建立高效桑园管理模式, 增强了桑园抗击自然灾害的能力, 有利饲育小蚕, 为夺取大蚕丰收奠定基础。在施肥上多施有机肥、少施无机肥, 重施夏秋肥和冬肥, 配合施用磷、钾肥及微量元素, 以提高叶质;在沟系上做到防渗渠、防渗沟全覆盖, 沟沟相通、能灌能排、雨止田干;在治虫上组织治虫专业队, 根据桑病虫情报, 抓住防治适期治好虫;推广桑园覆草及秸秆禁烧等多种途径, 净化示范区生态环境。针对2015年春季气温异常、桑疫病偏重发生, 秋季由于前期高温多湿, 后期桑园虫害严重, 导致秋蚕僵病大面积发生。一是组织蚕农通过剪除病枝病叶、药物控制蔓延、根外追肥、摘芯增叶等方式管好桑园, 避免乱退蚕种现象的发生;二是动员蚕农利用雨隙, 疏通沟系, 排除积水, 保证桑树正常生长;三是组织桑园治虫专业化防治培训, 抓住适期, 选准药剂, 划片治虫;四是春蚕二眠至三眠期间适时摘芯, 提高叶质及产量, 保持了种叶平衡, 8月中旬结合桑园治虫施用1次叶面肥, 改善了叶质, 提高了产量。在此基础上, 辐射带动周围农户积极参与桑园管理, 做好抗旱排涝、虫害防治工作, 提升桑园整体素质。

4经济效益得到全面提高

实行小蚕共育专业化服务, 利于消毒防病和小蚕饲养管理, 能有效防止蚕病发生, 蚕体强健好养;同时可节省劳力、 房屋设施等, 蚕作安全, 降低生产成本, 提高养蚕效益。示范点建设实施1年来, 由于做到经营规模化、技术标准化、运作市场化, 实现效益双赢目标。全年育蚕1 452张, 产茧64.1 t, 产值237.2万元, 平均张产达44.1 kg, 比面上增加7.2 kg, 增产19.5%。同时, 满足了部分农户因中毒等原因而要补种的需要, 农户及时补到蚕种434.5张, 从而减少了蚕农损失。 另外, 引领作用十分明显, 示范辐射233.33 hm2, 带动周边农户增加效益9 000元/hm2以上。广大蚕农视示范点为领头羊, 无论是桑树培管、蚕前消毒, 还是新技术推广, “示范点一带头, 大家都跟上”。特别是2015年秋季僵病发生偏重, 在示范点蚕农正确引领下, 全镇上下积极应对, 群策群力, 群防群治, 僵病蔓延得到有效控制, 最大限度地降低了损失。

5结语

栽桑养蚕是搬经镇的传统产业, 更是优势产业, 将以小蚕共育专业化示范点服务建设为契机, 不断做大规模, 提升产业水平, 培育产业特色, 打造蚕业品牌, 为促进搬经镇蚕业经济转型升级顺利实现做出新贡献。

参考文献

[1]钱忠兵.如皋市加快小蚕专业化共育体系建设的思考[J].中国蚕业, 2012, 32 (4) :56-58.

[2]钱忠兵.关于加快小蚕专业化共育体系建设的思考[C]//中国蚕学会.广州:商品性小蚕饲养规程和蚕病防控学术研讨会, 2011.

[3]覃耀冠, 韦冠睦, 贝建设.广西小蚕共育发展现状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 2013 (10) :266-267.

示范专业 篇9

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一) 评价指标集的确定

广东省高职教育示范性专业验收方案的指标体系由4项一级指标、19项二级指标以及专业特色或创新项目构成, 其中两项为重要指标。指标体系中既有定量的又有定性的, 如“教学团队结构”、“毕业生就业与社会声誉”等属于定量指标, 能够根据相关数据准确判断;有些指标属于定性指标, 如“专业定位与办学思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等没有具体的量化, 具有一定的模糊性, 人们难以准确评价。

以第二大指标“教学基本条件”为例, 确定评价指标集, 具体见表1。

评价指标集是影响评价对象的各种因素组成的一个集合, 即U={U1, U2, …, Un}, 元素Ui (i=1, 2, …, n) 代表各指标因素, 这些因素可以是模糊的, 也可以是非模糊的。按表1, 评价指标集U={U1, U2, …, U6}。

(二) 权重集的确定

根据各评价因素对示范性专业建设水平评估影响的程度不同, 确定各因素的权重。对各因素Ui (i=1, 2, …, n) 应给予一个相应的权数ai (i=1, 2, …, n) , 由各权数组成权重集A={a1, a2, …, an}, 各权重应满足归一性和非负性, 即。

注:带※的为重要指标

权重集可视为指标因素集上的模糊子集, 各个权数一般根据实际经验来确定或根据专家打分计算得到。教学基本条件的6项二级指标的权重集为:A={0.3, 0.10, 0.12, 0.28, 0.11, 0.09}。

(三) 评价等级的确定

评价集是评价者对评价对象可能作出的各种总的评价结果所组成的集合, 用大写的V表示, 即V={V1, V2, …, Vm}, 各元素Vi代表各种可能的总评价结果, 模糊综合评价的目的就是在综合考虑所有影响因素的基础上, 从评价集中得出一个最佳的评价结果。

根据验收方案指标体系, 可知每个评价指标分为四个评价等级A、B、C、D, 即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这样, 就得到评价等级集为:V={V1, V2, …, V4}={A, B, C, D}。

(四) 评价矩阵的确定

根据专家对每个二级指标给出的评价等级, 确定每个指标对于各评价等级的隶属度, 即单因素模糊评价。单因素模糊评价是单独从一个因素出发进行评定, 以确定评判对象对评价集元素的隶属程度。设评判对象按指标因素集中第i个因素Ui进行评判, 对评价集中第j个元素的隶属度为rij, 则按第i个因素Ui评价的模糊集合为Ri= (ri1, ri2, …, rim) (i=1, 2, …, n) 。将各单因素评价集的隶属度为行组成单因素评价矩阵为:

rij为第i个因素第j个等级得票的百分数, 对于第二大指标的评价, i=1, 2, 3, 4, 5, 6;j=1, 2, 3, 4。

(五) 模糊综合评价

单因素模糊评价只反映了一个因素对评价对象的影响, 我们要得到正确而全面的评价结果, 必须考虑所有因素的综合影响, 进行模糊综合评价。单因素评价矩阵R的i行反映第i个因素影响评价对象取各个评价等级的程度, 因此, 可用每列元素之和来反映所有因素的综合影响。再考虑相应因素的权数ai (i=1, 2, …, n) , 则能合理地反映所有因素的综合影响。利用模糊变换的方法得出模糊综合评价集为:

其中, 运算符“莓”表示合成运算, 这里采用。

按最大隶属度原则, 选择最大评价指标maxbj所对应的评价等级Vj作为评价结果。

实例分析

假设在高职教育示范性专业验收工作中邀请了5名专家做评委, 对某高职院校“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专业”建设水平进行评价。各位专家对每项二级指标进行等级评定, 表2是专家对“教学基本条件”二级指标投票的统计结果。

通过计算各评价等级所占的百分比, 得评价矩阵为:

于是模糊综合评价集为:B=A莓R= (0.498, 0.238, 0.224, 0.04) 。

根据最大隶属度原则, maxbj=b1=0.498, 由此可知,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专业的“教学基本条件”评定等级为A。同理, 对其他各大指标, 也可运用模糊综合评价的方法得出相应的评定结果。“专业定位与人才培养模式”评定等级为A, “教学改革与教学管理”评定等级为A, “人才培养质量”评定等级为A, “专业特色或创新项目”评定等级为A。根据广东省高职教育示范性专业验收方案, 某高职院校“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专业”最终的评定结果为A, 即为优秀等级。

结语

专业建设的质量和水平是高职院校生存和发展的关键, 专业建设水平评估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将模糊理论应用于示范性专业建设水平的评价, 可解决评价过程中存在的一些模糊性和不确定性问题, 使专业建设水平评价更加趋于科学合理。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简单易行, 可用MATLAB软件编程实现, 这为高职院校专业建设水平评估提供了一种切实可行的评价方法。

参考文献

[1]赖兴余, 陈焕章.高职教师教学质量的模糊综合评判[J].职业技术教育, 2003, 24 (19) .

[2]周光明.基于模糊控制理论的高职院校专业评估[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 2009, 28 (3) .

示范专业 篇10

1 物流管理专业的示范创建工作必须要突破瓶颈、走出新路、形成特色

受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跟着铁路转、联合铁路办、帮助铁路干”, 和湖北职院“依托专业办企业, 兴办企业促专业”的思路启发, 物流管理专业的发展应坚持“依托行业, 面向社会, 以服务为宗旨, 以就业为导向, 走产学发展之路”的办学方针, 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 质量为本、技能为先, 以人为本、服务为先”的办学理念, 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 创新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 突出行业特色, 拓展社会服务能力。

具体来说, 物流专业的发展的基本思路应按照“突出重点、分步建设、创新机制、强化特色”的建设原则, 强化校企合作战略伙伴关系, 充分发挥“两个优势” (即学院在水利行业积累的综合资源优势和地处武汉的区位优势) , 抢抓“两个机遇” (即武汉建新港、做大做强物流支柱产业和建设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机遇) , 完善“双挂牌, 双基地”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以物流管理的重点专业建设为龙头, 带动相关专业群发展;利用行业优势, 深化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建立与示范性建设相适应的管理机制, 全面提高管理水平, 在省内发挥引领和辐射作用, 以培养特色突出的高技能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 更好地为湖北物流行业和经济建设发展服务。

2 物流管理专业的发展应坚持科学定位, 细化方向, 满足行业人才需求

2.1 适应现代物流业发展需要, 科学定位专业培养目标

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一个重要特色, 就是主动适应区域、行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而调整和设置专业。近年来, 中部地区社会物流业的快速发展, 拉动了对物流管理人才的巨大需求。为满足区域经济和现代物流业发展的需要, 应确定本专业对应的岗位群及相应岗位所需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 将物流管理专业培养目标确定为:立足物流、服务湖北、辐射中部及沿江区域的现代物流产业链相关的企事业单位, 旨在培养善于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精通物流业务, 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新精神, 既能胜任生产、服务一线的物流运输、仓储与配送等基层管理工作, 又具备较强的组织与协调能力, 熟练进行现代物流组织管理和市场开拓, 并组织实施物流方案, 具有职业生涯发展基础的复合型、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物流管理专业应坚持立足于中部地区物流业的发展实际, 不断调整专业定位与人才培养目标, 认真实施年度企业需求调研和毕业生跟踪调研;同时通过制度化的社会调研, 保证专业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条件与社会需求相适应, 使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形成动态反应机制。

2.2 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 推进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 创新并实施“三循环”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三循环”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指按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将学生的在校学习时间分为三个循环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在第一学年完成职业基础模块学习后, 安排一个月时间让学生到校外实习基地进行“职业角色体验”, 为后续专业课程学习打下良好基础;第二个阶段是第二学年完成职业通用能力模块、部分职业素质拓展模块学习后, 再安排一个月时间让学生到校外实习基地进行“轮岗实训”, 促使学生将学到的知识和技能通过轮岗实训加以运用, 为后续的毕业顶岗实习、实现预就业打下基础;第三个阶段是在第三学年完成职业核心能力模块和职业素质拓展模块学习后, 安排6个月顶岗实习, 突出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 接受实习单位的挑选, 实现顶岗实习与就业的结合。

在校内学习过程中, 应做到理实并重, 学做交融, 突出学生基本技能、专业知识和专业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 尤其是职业核心能力模块的学习, 一般应安排在校内的生产型实训基地进行。按照企业采购、仓储、配送、销售、盘点、补货等业务流程, 结合课程教学, 设计岗位工作任务, 合理安排岗位, 采用师傅带徒弟的方式进行轮岗实训, 将课程教学与生产性实习有机结合。近几年, 学院与九州通、中百物流等合作企业推行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真正实现了“做中教, 做中学”。

2.3 以岗位实际工作任务分析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构建课程体系

课程建设是实现专业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 物流管理专业必须要在课程建设上有所突破。物流管理专业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三循环”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要求, 将岗位能力、职业资格标准、从业者的任职要求和素质要求融入专业的能力体系、知识体系和素质体系, 按照“职业基础模块+职业通用能力模块+职业核心能力模块+职业素质拓展模块”的设计思路, 构建基于工作任务分析、与职业资格鉴定标准相融通的“专业平台+专门化方向”的课程体系, 在职业核心能力模块中分“运输管理方向”和“仓储与配送方向”两个专门化方向, 实现既满足学生的职业趋向差异, 又能满足用人单位用人需求。

2.4 以突出职业能力培养为着力点, 深化教学改革, 带动专业建设

我们应根据社会需求与职业岗位新要求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 以岗位能力的培养为目标, 分析岗位所需的技能和知识, 选择相应的课程内容;将课程内容与国家职业资格标准和岗位技能进行有效衔接;教学内容尽可能及时反映物流行业的最新发展, 如在配送管理实务、仓储管理实务等课程教学中, 吸纳行业新标准、新技术、新设备等相关内容, 同时通过企业专家参与课程内容改革, 吸收在实际工作中起关键作用的经验知识和技巧;另外注重人文与专业技术的结合, 将通识教育内容渗透到专业教育, 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岗位迁移能力, 满足行业多岗位的转换。

3 以项目教学法为主, 多种教学方法灵活运用的方式创新物流管理的教学模式

对于实践结合紧密的物流管理专业课, 应采用项目教学法。我们应以工作过程为主线, 按工作流程划分项目 (项目的划分以与职业岗位能力对应为原则) , 用几个项目囊括整个课程内容, 然后将与项目相关的知识与技能融合在项目中。每个项目按照项目分析、项目所需知识、项目所需技能、项目小结、知识与技能评价等几个方面进行编排。

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 灵活运用问题教学法、案例法、示范法、角色体验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如可在《配送管理实务》课程教学中, 设计大量的角色体验学习项目, 通过校内仿真实训室、生产型实训基地以及校外实习基地等职业场景, 让学生动手操作、轮岗实训, 亲身体验学习的内容, 产生直接的、直观的感受, 同时通过企业技术骨干的言传身教, 将职业道德、职业规范和职业技能进行有机结合, 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4 多方合作, 共育人才, 提升专业建设水平

在物流管理专业的建设过程中, 学校与九州通等知名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可聘请行业企业的知名专家成立专业指导委员会, 校企共同审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共建专业实训室、核心课程和校本教材, 共同研究解决专业人才培养中出现的问题。良好的校企合作, 为专业建设提供了师资、课程建设、项目案例和实战训练环境等关键资源, 提升了学校的专业建设水平。我们可通过与物流行业和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合作, 实施多种职业资格证书培训和认证, 使学生在取得毕业证书的同时, 能获取多个职业资格证书, 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学校应充分利用社会资源, 建设校内生产型实训基地和校外实习基地。根据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遵循“保持先进性, 突出实用性, 软硬件配套、仿真与企业实战环境相结合”的原则, 通过政策保障、优先投资的方式, 充实和完善实践教学条件。物流管理专业在建设过程中, 应大力推行“双师”结构教师队伍建设, 做到以培养为主, 培养与引进相结合;以专职为主, 专职和兼职相结合。定期安排专业教师在企业、行业协会兼职或做项目顾问, 通过参与企业方案设计、项目开发, 密切了校企合作关系, 提高教师的社会影响力和职业教育能力。团队中的兼职教师可来自九州通等校外实习基地, 作为行业专家和企业业务骨干, 可参与“三循环”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制定、实训基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专业建设项目, 同时可在课程建设中参与课程内容的设计、工学结合教材的开发和参与实践环节的教学等工作。

总之, 物流管理的专业建设和示范创建是涉及多方面、多环节的系统工程, 是一个不断建设、不断探索、不断完善的过程。物流管理专业的建设必须长期贯彻为区域现代物流业发展服务的教育思想, 围绕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深化专业教学改革, 完善课程体系, 提高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 从而使专业更具特色, 这样才能保持与其他同类院校的差异性, 进而更好地完成物流管理专业的示范创建工作。

摘要:高职院校的物流管理专业应培养复合型、应用型、技能型的中高级物流人才, 应综合考虑区域经济发展、物流专业的行业背景、需求岗位类型、办学特色等因素, 确定相应的专业培养方向, 走示范性和特色化的人才培养道路。我院物流管理专业的示范创建工作必须要突破瓶颈、走出新路、形成特色, 物流管理专业的发展应坚持科学定位, 细化方向, 满足行业人才需求, 同时应以项目教学法为主, 多种教学方法灵活运用的方式创新物流管理的教学模式, 多方合作, 共育人才, 提升专业建设水平。

关键词:高职院校,物流管理,示范创建

参考文献

[1]彭纯军, 关于高职院校物流管理示范性专业方向设置的思考,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年第4期.

[2]李肖夫, 关于高职院校现代物流管理人才培养问题的思考, 《物流科技》, 2006年第2期.

[3]李晓文、王积俭, 浅论我国高校物流教育现状与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江苏商论》, 2004年第7期.

[4]董大奎等, 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的立异和特色, 《辽宁高职学报》, 2006年第4期.

示范专业 篇11

近几年来,江苏省灌南中等专业学校的船舶制造与修理专业,作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重点支持建设的专业,全面落实教育部提出的人才培养的“五个对接”总体要求,紧密结合学校办学实际与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在实践中进行探索与创新,大力推进教产结合、校企一体和工学结合,实现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与行业、企业对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需求的有效对接,取得了明显的办学成效。

一、建设背景

1.区域产业结构升级对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出的新需求

当前,连云港市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东中西区域合作示范区,造船业成为连云港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与支柱产业,灌南将灌河半岛新区打造成为全国知名的中小船舶修造基地,需要一大批面向生产管理第一线、熟练掌握各种造船技术、符合船舶工业发展要求的中高级技术技能型人才。目前灌河半岛新区船舶工业园进驻企业47家,需要产业工人近1万人,这就要求船舶制造与修理专业要注重产业结构升级与人才培养规格吻合度的提高,重点服务于以船舶工业为主导的现代化临港产业基地,实现学校培养与企业培养的无缝对接,提高与企业、社区组织、培训机构之间的同盟融合,主动提供技术指导及各种职业服务。

2.区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对教学模式改革提出的新要求

当前,连云港正处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阶段,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实施重点产业振兴规划,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对培养船舶制造与修理专业技术技能型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即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密切与企业等用人单位的联系,突出船舶制造与修理专业“三共两合”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形成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理论与实践相融合、教学内容与岗位需求相适应的专业课程体系,促进知识学习、技能实训、工作实践和职业鉴定等功能的整合,推动教、学、做的统一。

3.校企共育人才对学校发展方式转变提出的新导向

当前,担负着技能型人才培养任务的中等职业教育仍然是教育事业的薄弱环节,学校在发展方式等关键环节还存在着诸多急需解决的突出问题。学校要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依据,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完善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学校主动的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创新船舶制造与修理专业的校企一体办学模式,校企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推进专业与产业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形成基于船舶行业和配套企业实际生产工作过程,集职业素质培养、专业能力训练和岗位综合能力实践为一体的课程体系,促进校园文化、企业文化和产业文化的融合。

二、建设目标

1.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发挥灌南船舶工业园行业资源优势,广泛吸纳船舶行业专家和企业技术能手进入专业指导委员会,充分发挥行业、企业和学校的作用,校企共同确立人才培养方向、岗位技能标准和素质要求、培养体系,构建融“基本岗位能力、核心岗位能力、综合岗位能力、职业素质能力”于一体的 “三共两合”人才培养方案,使实践教学按基础实训、专业实训、专业综合实训、产品生产型实训和顶岗实习五个步骤递进进行,实现学生从基本技能的训练到综合技能训练及职业素质训练再到生产岗位的平稳过渡。

2.创新专业设置

根据船舶制造与修理专业职业能力递进培养需要,充分发挥行业、企业和学校的作用,加快专业建设的整合、改造、创新、提升力度,组建船舶焊接技术、船舶电气控制、船舶机械(配件)加工三大实训生产区,打造省级特色专业,使本专业在省内同类学校专业办学的规范化、信息化和现代化水平中处于领先地位,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课程体系构建、教学内容改革、实训条件建设、社会服务等诸多方面起到示范引领作用,更好地为苏北沿海船舶工业的发展服务。

3.共建实训基地

构建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学校主动的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完成新增校内项目与改扩建专业实训室建设项目4个,将校内实训基地建成灌河区域乃至苏北地区船舶制造专业技能人才培养基地、省级高水平示范性实训基地。校企共建集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继续教育、技术研发、技术服务于一体的相对稳定的校外基地8个,拓展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深度与广度,与企业共同确立人才培养目标、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实施教学基本建设、共同进行实践教学管理。

4.打造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

建立校企共同培养培训教师的工作机制,建设由骨干教师和行业企业专家组成的名师(专家)工作室,着力建设一支以专业带头人为核心,以骨干教师为依托,以专项技能模块化课程建设小组为纽带,规模适中、素质精良、专兼结合、结构优化、教学与创新能力强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并使专业教学团队达到省级教学团队标准。

三、建设过程

1.培养模式的构建——以专业与产业(企业、岗位)对接为目标,实行校企一体化建设

学校积极探索“引企入校、校企共建、定向双元、订单培养”合作机制,实行船舶制造与修理专业“三共两合”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共同制订技能型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制订基于船舶建造过程的专业课程体系、共同建设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校企一体、教学做合一”。实现专业教师与工程技术人员相互融合,技能人才培养过程与企业生产活动的有机结合,推动企业文化进校园,使学生职业道德、职业素质及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有较大提升。

2.课程体系的开发——以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为目标,构建新的专业课程体系

通过对船舶制造企业用人意向、企业用人合同、学生调查反馈表、调研报告进行分析,完善以实践项目为主、教学与职业资格考证相结合、实践与职业岗位相关联的课程设置体系,建立基于工作过程分析,集职业素质培养、专业技能训练和岗位综合能力实践为一体的课程体系。

3.教学模式的改革——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为目标,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根据能力目标,形成四个课程模块。文化素质课程模块,通过文化基础课程教学与系列化素质拓展活动完成。岗位基本能力训练课程模块、岗位综合能力训练课程模块,根据船舶制造与修理专业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设计教学内容,以船体制造与维修项目和工作任务为载体,按照“项目教学、实境训练”的教学方式,在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训基地完成。拓展能力模块,着力于船舶制造的质检与营销,通过专项课程模块学习与校外顶岗实训完成。学习结束后,取得机修钳工、装配钳工、焊接、维修电工等职业资格证书,实现毕业证和职业资格证的融合。

4.评价模式的改革——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为目标,建立健全“双证书”制度

把毕业生的职业道德、职业能力、就业质量和用人单位满意度作为考核专业建设与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构建以能力为核心的学生评价模式,大力推行“双证书”制度,突出船舶制造与修理专业的船舶电工、焊工、装配钳工等职业资格考核,提升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到2014年,船舶制造与修理专业毕业生“双证率”达100%,就业率达95%以上,当年专业对口就业率达90%以上,学生就业满意度达95%以上,用人单位对职业学校毕业生综合素质满意度达92%以上。建立以学校为核心、第三方参与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机制,以教学效果评价教师、以素质能力评价学生、以社会贡献评价学校。建立教师到企业见习实践或挂职锻炼,企业技术专家、技术能手到学校任教的双向交流的常态机制,推进职业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多层次交流,实现教学质量评价方式多元化。

5.现代职教体系的构建 ——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为目标,构建人才培养立交桥

船舶制造与修理专业遵循技术技能型人才成长规律,面向社会,实行学校职业教育、企业职业教育和社会化职业教育并举,学历职业教育与非学历职业教育并重,全日制职业教育与非全日制职业教育共同发展,促进职业教育办学类型和学习形式的多样化。目前构建了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理论与实践相融合、教学内容与岗位需求相适应,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高职相衔接的课程体系,打通和拓宽了技术技能人才成长、成才通道。2013年与江苏开放大学实现“3+开放本科”试点分段培养,2014年又与淮海工学院、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试点中高职衔接,分别实现中职与普通本科“3+4”分段培养、中高等职业教育“3+3”分段培养。

四、条件保障

1.组织保障

学校构建“三级一委”质量管理体系。设学校专业建设创建领导小组,作为第一层级负责全面工作。下设第二层级的专业建设办公室,具体负责研究文件、制定政策、落实资金、统筹协调、督查考评工作。成立第三层级的系部专业建设项目小组,采取项目负责人负责制。全系师生参与建设,确保完成分解于各部门的建设项目。专家指导咨询委员会提供咨询与帮助。

2.制度保障

健全管理制度,加强设备选型,确保功能、质量和价格,提高资金利用效率,满足实际教学需要。严格执行学校项目建设管理规定,包括项目负责人管理制度、招投标管理制度、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等。确保按期完成建设任务。

3.经费保障

专业建设项目总投入442.75万元,其中中央财政投入资金266万元,地方政府与学校注入资金161.07万元,合作企业投入15.8万元。

五、建设成效

1.专业办学实力明显提升

学校建立了专业设置的动态调整机制,不断对船舶制造与修理专业课程体系和内容进行滚动修改,初步形成了船舶类、汽车维修类、果蔬花卉类、机电类、电子类、计算机类等6大专业群,其中,船舶制造与修理专业被认定为江苏省职业教育特色专业,该专业实训基地被认定为省级高水平示范性实训基地,推动了学校整体专业建设水平的提高。

2.人才培养方案不断完善

学校与企业共同制订了船舶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制订基于船舶建造过程的专业课程体系,共同建设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实现了校企一体、“教学做”合一的人才培养方案。初步打通和拓宽了技术技能人才成长成才通道,构建了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高职相衔接的课程体系。

3.教学团队水平明显提升

目前“双师型”教师达100%,建立了2个名师工作室。陆续聘请24名实践经验丰富的工程技术人员或高水平技术工人(技师、高级技师、技术能手)担任兼职教师。目前,已经培养了具有实践动手能力及专业教学能力、课程开发能力的专业教师共19人,编写了6本校本教材,发表论文50余篇。

4.校企合作取得显著成效

通过两年的努力,完善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改善了实习实训条件,校内实训基地增加投入117万元,建设了焊接实验室、船舶综合实训室(展示室)、船舶电站实训室,与恒成船业合作建成了船舶舾装实训工场。通过建设校内外实训基地,可以完成拉伸试验、焊缝检测、便携式X射线探伤检测、磁粉探伤船舶电器检测与故障排查等多项实训教学任务。

5.社会服务功能得到增强

近两年建立校外实训基地8家,合作攻克3项技术难题。为企业直接输送员工428人,其中班组长以上92人;为胜华、恒成船业岗前短期培训工人582人,为企业开展焊接等培训达2600人次,及时解决了企业用工问题。■

示范专业 篇12

经过近两年的发展, 合作社现有大中型拖拉机6台, 中拖配套机具8套, 收割机6台, 起垄机4台, 微耕地3台, 手扶机16台, 马铃薯收获机2台, 插秧机13台, 静电喷雾器11台, 水产养殖耕水机20台, 太阳能杀虫灯80盏。年度机耕面积5万亩, 带动发展60万亩 (包括水产养殖面积) 。

合作社采用“统一种子, 统一播种, 统一耕耙地, 统一机插, 统一收获”一条龙机械化服务, 实行整村推进的形式, 整村推进机械化的村庄, 农民享有机耕作业服务费的优惠, 每亩比常规收费少交20元, 优惠率达25%, 机耕作业达到了省时、省劳动力, 省成本, 产量高, 大大地提高农业机械化的水平。

依据章程, 合作社建立了相应的科学管理制度, 包括理事会职责、理事长岗位职责、监事会职责、执行监事职责、技术维修工岗位职责、仓库管理员岗位职责、会计员岗位职责、出纳员岗位职责、现金管理及开支审批制度、决算分配制度、秘书长岗位职责、财务管理制度, 合作社的一切活动都在制度内规范有序展开。

经过科学的经营运作, 入社的人员越来越多, 初时成立时只有成员7人, 至今社员人数已达到107人, 社员中92%是农民, 分布在8个自然村。目前固定资产达到200万元, 比上年增加75万元, 社员人均收入9400元, 比本地非成员农民年纯收入高出1倍以上, 得到当地政府和农业、农机部门的充分肯定, 2009年本社被评为“廉江市十大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全国农机专业合作示范社”。

上一篇:传统文化与园林建筑下一篇:腹膜后大出血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