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庭系统

2024-06-28

前庭系统(共10篇)

前庭系统 篇1

摘要:目的:探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对鉴别前庭周围性眩晕和中枢性眩晕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89例前庭系统性眩晕的患者进行了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的检查。结果: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异常的有151例,异常率为79.9%。其中表现为内耳型30例,占19.9%,脑干型97例,占64.2%,混合型24例,占15.9%。结论:BAEP可作为前庭系统性眩晕患者辅助诊断的一个敏感指标,对前庭系统性眩晕的临床诊断有重要的定位价值。

关键词: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前庭系统,眩晕

眩晕是神经科常见症状之一,是一种对自身或外界物体的位置性幻觉,分为前庭系统性眩晕与非前庭系统性眩晕两大类。而以前庭系统性眩晕较多见,根据病变部位不同分为周围性眩晕与中枢性眩晕,其临床症状多、体征少,患者往往在间歇期或发作后就诊。二者临床诊断缺乏客观的影像学检查依据,鉴别较困难。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是一项常用的神经科电生理的检查手段,它反映了声刺激后,听神经传导通路上10~15ms内的电位变化[1],常用于检测听神经功能或听神经传导径路。现通过对我院2009年7月-2012年7月189例前庭系统性眩晕患者进行BAEP检测分析,认为BAEP对前庭系统性眩晕具有重要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7月-2012年7月六安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1病区收治的189例前庭系统性眩晕患者,男77例,女112例,年龄32~86岁,平均年龄61岁。所有病例均符合前庭系统性眩晕诊断标准[2],即有位置性幻觉,伴有植物神经紊乱症状,伴或不伴眼球震颤。排除眼部疾病、血液病、贫血、感染、中毒等其他非前庭系统性眩晕,头颅CT/MRI正常。

1.2 方法

BAEP检查采用丹麦的Dantec公司Keypoint型肌电图诱发电位仪。在25℃安静屏蔽室内进行检测。被检者取坐位,全身放松。按国际10/20系统头皮安装法放置电极,记录电极置于颅顶中央(Cz),地线接置于前额正中(FPz),参考电极置于同侧耳垂(A1或者A2),皮肤电极阻抗<5kΩ。单耳短声刺激,刺激强度采用感觉级(主观感觉级+60dB),对侧耳用白噪声掩蔽,平均叠加1 000次,每耳测试至少重复2次,分析时间为10ms。两侧分别检测,每侧至少重复2轮以观察其重复性并确保准确性。观察记录Ⅰ、Ⅲ、Ⅴ波峰潜伏期(PL)和各峰间潜伏期(IPL)。

1.3 BAEP异常判断标准

(1)主波Ⅰ、Ⅱ、Ⅲ、Ⅳ、Ⅴ波消失或波重复性差;(2)各波潜伏期(PL)及波峰间潜伏期(IPL)>实验室标准值加3个标准差;(3)Ⅲ~Ⅴ/Ⅰ~Ⅲ IPL比值>1;(4)同侧Ⅴ/Ⅰ波幅比<0.5;(5)各波PL及IPL侧差值(ILD)>0.4ms[3]。

2 结果

检查的189例前庭系统性眩晕患者中,BAEP异常者有151例,总异常率达79.9%。根据BAEP各波形的发生源[4]:Ⅰ波源于听神经;Ⅱ波于耳蜗核,部分为听神经颅内段;Ⅲ波源于上橄榄体;Ⅳ波源于外侧丘系及其核团(脑桥中上部);Ⅴ波源于中脑下丘。BAEP异常主要表现为三种类型:(1)内耳型:占19.9%(30/151),表现为Ⅰ波分化不良或波形消失,波幅降低或Ⅰ波及其后各波均消失或Ⅰ波PL延迟及其后各波相应延迟,ILD相应增大,表示听觉传导通路外周部分受损。(2)脑干型:占64.2%(97/151),表现为Ⅰ波正常,Ⅲ波或Ⅴ波分化不良或消失,Ⅲ波或Ⅴ波PL延迟,Ⅲ~Ⅴ、Ⅰ~Ⅴ的IPL延迟,相应ILD值增大,Ⅲ~Ⅴ/Ⅰ~Ⅲ>1,提示脑干上橄榄核以上的听觉传导通路功能受损。(3)混合型:占15.9%(24/151),BAEP既有Ⅰ波PL延迟又有Ⅲ、Ⅴ 波PL延迟或Ⅰ~Ⅲ、Ⅲ~Ⅴ、Ⅰ~Ⅴ IPL的延迟或Ⅲ~Ⅴ/Ⅰ~Ⅲ>1。表现以脑干型为主,说明损害以高位脑干为主,同时对内耳也有一定损害,因内耳的主要供血动脉来源于基底动脉。

3 讨论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的各波起源于脑干听觉通路的不同神经结构。在BAEP中,Ⅰ、Ⅲ、Ⅴ波的出现率为100%,其潜伏期稳定,波形清晰,参考价值较大,也是笔者观察评价的3个主要指标。BAEP能够敏感而客观地反映听觉传导通路中不同结构,特别是脑干相应核团的生物电活动[5]。

当听觉通路缺血和发生水肿时,一方面可导致部分纤维传导阻滞,另一方面可导致部分纤维脱髓鞘,二者均可使BAEP的PL及IPL延长。根据受累区域不同,可分为脑干型、内耳型及混合型。本组病例检测结果显示,内耳型BAEP异常30例(19.9%),考虑听觉通路外周部分受累,提示前庭周围眩晕,即前庭器官病变,包括前庭感受器及前庭神经颅外段(未出内听道)的病变引起,见于迷路炎、中耳炎、前庭神经元炎和内耳眩晕症等;脑干型BAEP异常97例(64.2%),考虑听觉通路中枢部分受累,提示前庭中枢性眩晕,即脑干内的前庭神经核和与之相连的脑干网状结构及其传导系统,包括前庭神经颅内段、前庭神经核、核上纤维、内侧纵束、皮质及小脑的前庭代表区病变所致,多见于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小脑、脑干梗死、出血及肿瘤等。混合型BAEP异常24例(15.9%),指内耳和脑干均有病变。内耳型表现为Ⅰ波分化不良或波形消失,波幅降低或Ⅰ波及其后各波均消失或Ⅰ波PL延迟及其后各波相应延迟,ILD相应增大。脑干型表现为Ⅰ波正常,Ⅲ波或Ⅴ波分化不良或消失,Ⅲ波或Ⅴ波PL延迟,Ⅲ~Ⅴ、Ⅰ~Ⅴ 的IPL延迟,相应ILD值增大,Ⅲ~Ⅴ/Ⅰ~Ⅲ>1。混合型表现为既有Ⅰ波PL延迟又有Ⅲ、Ⅴ 波PL延迟或Ⅰ~Ⅲ、Ⅲ~Ⅴ、Ⅰ~Ⅴ IPL的延迟或Ⅲ~Ⅴ/Ⅰ~Ⅲ>1。而Ⅰ~Ⅲ、Ⅲ~Ⅴ、Ⅰ~Ⅴ的波间期延长,分别代表了内耳-低位脑干、中位脑于及高位脑干的缺血,对周围性与中枢性眩晕的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周围性眩晕患者BAEP多内耳型改变,而中枢性眩晕患者多脑干型改变[6]。本组病例检查结果的异常率及脑干型比例与周玲报道[7]结果接近,较洗珊等相关文献报道[8]的高,可能与神经内科就诊患者的病例选择及选择时间上均有眩晕发作有关。

综上所述,任何直接、间接影响脑干听觉传导通路功能的因素都可使BAEP发生相应的改变,BAEP能客观反映外周听觉通路及脑干的功能状态,对前庭周围性眩晕、中枢性眩晕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而且BAEP检查简便易行、无创伤、价格低,无需患者配合。眩晕患者往往无解剖学的异常,却有功能上的受损。故BAEP检查能为眩晕临床定位诊断提供客观、有效的依据。

参考文献

[1]Petrova LD.Brainstem Auditory Evoked Potentials(J).Am JElectroneurodiagnostic Technol,2009,49(4):317-332.

[2]史玉泉.实用神经病学(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1067-1071.

[3]肖岚,叶玉琴,肖波,等.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对前庭系统性眩晕定位价值的研究(J).中国临床神经科学,2006,14(4):394-397.

[4]潘映福.临床诱发电位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350-351.

[5]Moreno-Aguirre AJ,Santiago-Rodriguez E,Harmony T,et al.Analysis of auditory function using brainstem auditory evokedpotentials and auditory steady state responses in infants withporinatal brain injury(J).Int J Audiol,2010,49(2):110-115.

[6]肖潇,王为珍.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对眩晕的诊断价值(J).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2011,11(4):429-430.

[7]周玲.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对前庭系统性眩晕的临床诊断价值(J).癫癎与神经电生理学杂志,2010,19(2):99-104.

[8]洗珊,陈健梅.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在前庭系统性眩晕中的临床应用(J).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2005,32(7):315-316.

不可小看的前庭大腺 篇2

前庭大腺炎通常起病较急,致病菌首先侵犯管径狭窄的腺管口,继而腺管口肿胀,炎性渗出物积聚,管口阻塞,致使腺体内脓液不能外流,形成脓肿。脓肿表面可见皮肤发红、变薄、水肿,有时脓肿可以发展到如鸡蛋甚至苹果一样大小。同时患者发热,腹股沟淋巴结肿大、疼痛。脓肿可自行破溃,脓液流出污染内裤。未破的脓肿表面发红,触之有热感、波动感,患者感到脓肿处疼痛而不敢触碰,当取坐位、行走和骑自行车时,脓肿疼痛更为剧烈。脓肿破溃时,若破孔大,脓液排出,则炎症不久即消退;若破孔很小,引流不畅,积聚的脓液常可使炎症反复发作。

前庭大腺炎在急性期以后,常会造成腺管口阻塞,腺体内的液体不能排出而潴留,形成巴氏腺囊肿。还有的患者炎症很轻,腺管阻塞后,有轻微的阴部坠胀感。此外,一些非特异性炎症也可引起腺管阻塞导致巴氏腺囊肿。这些患者并没有急性炎症病史,往往在一个较长的阶段,一年甚至数年没有自觉症状,巴氏腺囊肿增长也很缓慢,不会恶变,不会变成瘤。

治疗前庭大腺炎和巴氏腺囊肿,可在医生指导下选用抗生素口服或注射,必要时应切开囊肿引流或行囊肿切除术,并配合1:1000高锰酸钾液坐浴。中药对前庭大腺炎也有一定疗效,可用金银花、败酱草、大青叶、薏苡仁各12克,水煎内服,每日1剂;同时用该方煎剂熏洗患处,消炎效果更好。

前庭大腺炎急性期绝对不能性交。该病转为慢性时病程较长,如果外阴疼痛轻微,不限制性交,但每月不超过两次。病情经常发作者,不要穿化纤内裤和紧身裤,内裤应透气、宽松,睡眠时被窝内不要过热,保持外阴部卫生,每日清洗外阴,勤换内裤,不用脏手摸外阴等。尤其房事前要注意清洗阴茎和外阴,避免婚外恋和不洁的性生活。

前庭系统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7例 (唇龈沟组) 中, 男10例, 女, 女17例;左侧17例, 右侧10例;年龄20~52岁, 平均37岁。鼻前庭囊肿揭盖术27例 (揭盖组) 中, 男8例, 女19例;左侧20例, 右侧7例;年龄25~50岁, 平均42岁。囊肿均为单侧, 最大直径约3 cm, 最小直径约1 cm。

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 每组27例, 分别采用鼻前庭揭盖术和唇龈沟切口径路鼻前庭囊肿切除术治疗。各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传统唇龈沟鼻前庭囊肿切除术

(1) 鼻前庭揭盖术患者均采用患者取卧位, 1%利多卡因加0.1%肾上腺素少许作患侧鼻前庭局部浸润麻醉及做鼻腔表面麻醉后, 于患侧鼻前庭囊肿周围局部浸润麻醉。在鼻内镜监视下, 用小尖刀在鼻腔内囊肿最隆起处 (下壁或侧壁) 弧形切开囊肿, 切口不超过囊肿, 用鼻窦电动切割器吸净囊内液体后, 沿切口将切口扩大, 尽量保留鼻前庭皮肤, 向外可达鼻腔外侧壁, 向前或向后可达囊肿前后径长, 向内不超过鼻中隔, 囊肿和鼻前庭底壁皮肤交界处修复平整, 要求囊肿顶盖约1/3~1/2揭除, 完整保留囊肿其他囊壁, 使囊肿呈袋状与鼻前庭融合成一个腔, 囊腔向鼻前庭充分开放。囊腔内放入膨胀海绵填塞。手术后给予抗炎治疗2~5 d;1~2 d后抽出鼻腔填塞物, 鼻腔滴0.02%呋喃西林液及涂红霉素软膏, 定期行鼻前庭术腔清理。 (2) 唇龈沟切口径路鼻前庭囊肿切除术患者卧位, 消毒铺巾后用利多卡因 (1%利多卡因10 m L内加入0.1%肾上腺素3滴) 于患侧唇龈沟向囊肿方向于囊肿周围浸润麻醉。于囊肿一侧上唇系带的外侧0.5 cm作一横切口, 朝梨状孔方向分离软组织, 暴露囊壁后仔细分离并完整切除。清洗、搔刮术腔后间断缝合唇龈切口, 患侧鼻前庭凡士林纱条填塞。2 d后取出油纱条, 5 d后拆线。手术后抗炎治疗3~7 d。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0.0统计软件包进行分析。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 两两比较采用SNK-q检验, P值<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鼻前庭揭盖术组和唇龈沟切口径路鼻前庭囊肿切除术组的治疗时间分别为 (20.51±0.23) 、 (65.04±0.78) min, 出血量分别为 (25.03±0.35) 、 (96.00±4.54) m L, 伤口愈合时间分别为 (3.9±0.5) min、 (6.5±0.3) d;2组间治疗时间和出血量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手术后3发生感染, 分别为鼻前庭揭盖术组1例 (3.7%) 、唇龈沟切口径路鼻前庭囊肿切除术组2例 (7.4%) , 经过静脉抗感染治疗和换药后治愈。54例患者手术后均随访1年, 仅唇龈沟切口径路鼻前庭囊肿切除术组有1例 (3.7%) 复发, 考虑系囊壁切除残留所致, 再次行鼻内镜下揭盖术治疗, 手术后随访6个月~1年未再复发。

根据问卷调查手术患者的不适感, 鼻前庭揭盖术组不适感较小, 可以忍受;唇龈沟切口径路鼻前庭囊肿切除术组则认为手术较痛苦, 手术后面部麻木肿胀等不适最难忍受。

3 讨论

鼻前庭囊肿是鼻科常见病, 其发生原因多认为胚胎发育期上颌突、球状突和鼻外侧突相互联合处, 胚性上皮残余或迷走发展而成, 因此属于胚性裂隙囊肿。也有人认为由鼻底黏液腺管口堵塞, 引起分泌物潴留而形成[2]。其发病机制还有其他解释: (1) 鼻软骨炎, 认为鼻前庭囊肿是鼻软骨炎造成的; (2) 鼻泪管退化不全, 认为鼻前庭囊肿的发病机制在于鼻泪管退化所导致的鼻腔底残留所致; (3) 面裂囊肿, 认为该病症是面部裂隙囊肿的一种类型, 是胚胎颌面发育融合过程中上皮组织残留所致[4]。部分鼻前庭囊肿在鼻翼的软组织的下部, 表现为球形肿块。如果囊肿进一步向前发展或者进入梨状孔中, 势必引起面部畸形。肿块向下扩张进入唇龈沟者向外波及面部软组织, 会引发鼻前庭变宽, 上唇肿大膨胀, 鼻底向上抬高, 鼻和口腔肿胀变形。下鼻甲的上抬或内移可引起鼻塞[3]。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 传统手术方法为经唇龈沟切口径路行鼻前庭囊肿切除术。经唇龈沟径路行手术切除, 其优点是视野宽、暴露充分、手术方便、效果良好。缺点是若术中囊壁切除不彻底易致术后复发, 因切口离囊肿稍远, 手术操作复杂、损伤相对较大, 术后局部反应重, 可造成局部麻木感和短时间进食不便。如囊肿感染者, 术后由于引流差, 伤口感染机会增多, 本组病例中术后感染2例中有1例就是术前有感染症状。为了克服经唇龈沟径路手术的缺点, 近年来, 国内外许多学者采用鼻前庭径路治疗鼻前庭囊肿, 鼻前庭囊肿揭盖术得到推广。王卫红等[4]报道经鼻内径路鼻前庭囊肿揭盖术,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韩德民等[5]认为对于鼻前庭囊肿, 只做造袋术就足够了, 而不必做根治性切除术。鼻前庭囊肿揭盖术其关键是囊肿残缘与窗状皮肤创缘吻合, 即形成向鼻腔内开放之囊腔, 随着伤口的痊愈及组织的修复, 囊腔渐渐变浅甚至消失。由于囊壁与鼻腔黏膜相似, 故术后囊壁形成鼻前庭及鼻腔黏膜的一部分, 术中虽然切除囊壁即皮肤与鼻黏膜, 术后观察未造成鼻腔结构改变, 对鼻腔功能也无影响, 患者鼻部无不适感觉。揭盖法治疗鼻前庭囊肿的优点: (1) 鼻前庭囊肿常突起于鼻前庭, 切开外侧壁即见囊壁, 经此进路最易找到囊肿。 (2) 手术操作简单, 可一人操作, 切口小, 创伤轻, 出血少, 不需缝合。 (3) 手术时间短, 一般20~25 min左右即可完成。 (4) 切口不与唾液接触, 避免其对伤口的不良影响。 (5) 术后反应轻, 患者痛苦小, 术后康复快。 (6) 手术自始至终在直视下操作, 手术的准确性高。 (7) 复发率与传统术式无明显差异, 对于复发者再次手术时, 仍可选择揭盖术或者是传统术式 (也没有粘连的忧虑) 。总之, 鼻前庭囊肿揭盖术较传统唇龈沟鼻前庭囊肿切除术有具有手术时间短、手术损伤小、术后恢复快、患者痛苦轻等优点[6], 复发率与传统术式无明显差异, 可以成为鼻前庭囊肿治疗的首选治疗方式。

摘要:目的 比较2种方法治疗鼻前庭囊肿的优缺点, 探讨鼻前庭囊肿的最佳治疗方法。方法 2007年1月至20013年4月收治鼻前庭囊肿患者54分为2组, 分别采用鼻前庭揭盖术和唇龈沟切口径路鼻前庭囊肿切除术治疗。结果 唇龈沟组有1例复发, 揭盖组无复发, 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揭盖组在手术时间、出血量、伤口愈合时间明显优于唇龈沟组, 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鼻前庭囊肿揭盖术具有精确、微创、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患者痛苦轻等优点, 故可作为鼻前庭囊肿治疗的首选方法。

关键词:鼻前庭囊肿揭盖术,唇龈沟径路

参考文献

[1]Hill M, Todd MD.Pathology quiz case[J].Head Neck Surg, 2001, 128:452-455.

[2]樊忠, 王天铎.实用耳鼻咽喉科学[M].济南:山东科技出版社, 1997:308.

[3]李福军, 杨蓓蓓, 王海军.鼻前庭囊肿发生气制的探讨[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07, 21 (2) :82-83.

[4]王卫红, 白国荣.经鼻内进路行鼻前庭囊肿揭盖术[J].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 2002, 16 (8) :436-437.

[5]韩德民, 周兵.鼻内镜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146-151.

前庭系统 篇4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08年6月-2009年12月,我院共收治后经手术证实的38例前庭大腺囊肿患者,均为已婚妇女,年龄23-56岁,平均年龄38.64±3.17岁;病程2d-19d,平均病程10.25±1.74d。所有患者在进行妇科检查时,发现阴唇后下方和阴唇系带之间的前庭大腺所在处有明显的圆形、椭圆形囊肿,囊肿直径为0.5-6cm,平均直径为3.42±0.76cm;其中合并感染者17例;单侧囊肿27例,双侧囊肿11例。其中13例患者因感不同程度地外阴有坠胀感、膨胀感和性交不适而入院,另25例患者无自觉症状,由于妇科查体时被发现。

1.2 仪器和设备 采用DWY-IV妇科炎症微波治疗仪,微波功率调至50-60W,一般不超过70W。

1.3 治疗方法 在进行手术前,应为患者做血常规、凝血酶原活动度及心电图等检查排出手术禁忌症。本组38例患者均无手术禁忌,可以进行手术治疗。手术时间一般安排在月经干净后的3-7天进行。患者取膀胱截石位。常规消毒铺巾后,用0.5%利多卡因作局部浸润麻醉后,用左手持钳将前庭大腺囊肿固定,并使囊肿贴近小阴唇后端内侧的粘膜,在小阴唇内侧囊肿皮肤与黏膜交界处做纵行切口,切口应与囊肿等长,使囊液引流通畅。待囊液内的液体流出后,然后用生理盐水冲洗囊腔,并用0.5%甲硝唑和8万U的庆大霉素溶液冲洗囊腔,将囊腔内的脓液冲洗干净后,用干净棉球擦净囊壁上及囊壁周围未被冲掉的脓液后,然后用2%的碘酒烧灼囊腔,用微波探头凝固切缘出血点,并在囊腔内多点烧灼,充分止血的同时并使整个囊腔黏膜凝固呈灰白色,检查切缘及囊腔无出血后,并为患者换上干净的敷料后,结束手术。手术结束后,应告知患者注意保持外阴干燥清洁,并每日用1:5000的高锰酸钾溶液坐浴,并且于2w内禁止性生活。术前3天及术后3天预防性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2 结果

本组38例患者,其中伴发感染的17例患者术后2-3h内疼痛缓解,11-13h内炎症得到控制,术后3-6d局部痊愈;另外不伴感染的21例患者术后外阴肿块立即消失,局部无红肿及疼痛不适,2-3d局部痊愈,因此本组38例患者的治愈率为100%。随访观察1年后,本组38例患者均无复发,复发率为0%;仅有2例患者由轻微瘢痕形成,其余患者无瘢痕形成。

3 结论

前庭大腺囊肿是由于各种原因如炎症、损伤等导致前庭大腺管阻塞,分泌物聚积而成,在急性炎症消退后腺管堵塞,分泌物不能排出,脓液逐渐转为清液而形成囊肿,有时腺腔内的粘液浓稠或先天性腺管狭窄排液不畅,也可形成囊肿。若有继发感染而形成脓肿反复发作[3]。通过囊肿的所在部位、外观形态及局部触诊等对于前庭大腺囊肿的诊断并不困难,必要时还可进行局部穿刺,其内容物有助于鉴别诊断,也可取部分囊壁组织作病理学活检是诊断的就“金标准”[4]。

前庭大腺囊肿的大小不等,多由小逐渐增大,生长缓慢,有时可持续数年不变。前庭大腺囊肿如不及时进行处理,可向后侧方向播散,形成直肠周围囊肿,有时甚至向直肠溃破。脓肿切开排脓后,多数脓肿可完全闭合而痊愈,但也可以形成瘘管,不断有少量分泌物排出。触诊时可扪到小而硬的硬结,有时可有轻微压痛,挤压时有时可从瘘口流出脓液,有时瘘口自行封闭或狭窄,又可储积脓液而再次形成脓肿,也可反复发作,经久不愈。既往常选用囊肿切除术进行前庭大腺囊肿的治疗,但是囊肿切除术只适用于囊肿未继发感染的状态,而当囊肿较大、囊肿壁较薄或者囊肿感染及破裂出血时,进行囊肿切除术会引起尿道、直肠等得损伤,同时,手术过程中需要进行缝合,当切口愈合后,还需将当初的缝线拆除,造成腺体功能的丧失,又有复发的可能。严重瘢痕者可致性交困囊。因此目前手术切除的方式已很少使用,仅应用于疑有恶性病变者[5]。

随着微创医疗技术的发展和术者手术操作技术的改进,微波治疗在前庭大腺囊肿的治疗中越来越受到重视。微波为高频电磁波,其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微波探头直接接触囊壁组织,激发病变组织进行等离子震荡,离子在相互撞击摩擦中产生生物热效应,使前庭大腺囊肿组织脱水凝固,改善囊肿的血液循环和组织代谢,增强白细胞的吞噬作用,而后被机体自然吸收、排除,使腺体恢复正常功能,术后不易发生感染。使用微波治疗的另一优点是用探头手术的深度容易控制,可准确限定治疗部位,不易损伤周围组织,操作简单方便,止血效果好及手术时间短的优点。

通过我们的临床观察可以发现,微波治疗对于前庭大腺囊肿的疗效好,治愈率达100%,对于操作者而言,操作简单方便,手术持续时间短;患者术中出血少,痛苦小,术后无感染,愈合后瘢痕较小,术后复发率低,最重要的是手术后无腺体功能障碍,且该治疗方法经济实惠,值得基层医院大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乐杰.妇产科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282-283

[2] 刘胜,刘其芬.微波刀治疗前庭大腺囊肿与脓肿40例临床分析[J].中国美国妇科与产科杂志,2003,19:124-125.

[3] 周艳,明祖谦.微波治疗前庭大腺囊肿34例报告[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04,26(5):732.

[4] 臧桂彦.微波治疗前庭大腺囊肿32例分析[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07,24(4):419.

直肠前庭瘘围手术期的护理 篇5

1 一般资料

我院自2000—2007年共应用经直肠前治疗女童后天性直肠前庭瘘50例, 年龄1~12岁, 平均3.9岁, 全部患儿均有会阴部感染史, 先有阴唇红肿, 破溃流脓, 继而自破溃处漏气或漏粪。瘘管外口多位于前庭部, 内口均位于齿状线以上1.5 cm以内, 内口直径0.5~0.8 cm, 外口直径0.3~0.7 cm。无一例合并肛门狭窄或肛门其他畸形。

2 术前护理

2.1 心理护理

护理人员应向患儿家属介绍此病的危害性、手术的重要性及配合好治疗与护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为减轻年长患儿的心理负担, 对她们应侧重于健康引导, 尤其是对青春期发育有关的疾病, 讲同龄患儿如何战胜疾病, 鼓励她们战胜病痛, 消除紧张、恐惧及怕羞心理, 树立信心, 配合治疗[3]。

2.2 会阴部准备

保持会阴部清洁、卫生, 术前3 d用2%~4%硼酸液坐浴, 水温38~40 ℃之间, 每日二三次, 每次20~30 min, 坐浴前测水温, 防止烫伤, 经常更换干净衣裤, 术日更换床单, 病床用紫外线照射30 min后备用, 可减少病菌, 预防术后切口感染。

2.3 肠道准备

清洁肠道是手术成功的条件之一, 我们采取的方法是术前2 d口服甲硝唑片10 mg/次, 1天3次;术前1 d开始禁食不禁水, 给予补液支持;术前4 h禁水, 术前晚上清洁灌肠1次, 避免术中排便污染手术。

3 术后护理

3.1 会阴部切口的护理

严密观察会阴部切口情况, 术后一二天, 观察切口有无渗血及红肿现象, 如渗血较多, 应报告医生及时处理。术后第1天应去除切口沙布, 暴露切口, 用碘伏溶液涂擦切口, 每日三四次, 切口处如有血痂及分泌物应及时处理, 为经常保持切口清洁干燥, 会阴部用烤灯照射, 每日三四次, 每次20~30 min, 距离切口30~40 cm, 注意保持温度适宜, 避免灼伤。

3.2 尿管的护理

妥善固定导尿管, 严防脱出, 保持导尿管通畅, 防止尿液漫湿切口, 影响切口愈合。每日用碘伏棉球涂擦尿道口周围, 如发现尿液引流不畅, 而导尿管无阻塞时, 可调整导尿管位置, 使尿管保持通畅。我们采用的是一次性密闭式引流袋接尿, 每日更换尿袋1次, 减少感染途径。

3.3 控制过早排便

术后禁食72 h, 待肠蠕动恢复后给少渣流质饮食, 避免腹胀及过早排便, 为防止大便干洁, 并口服四磨汤, 每日3次, 便后清洗干净, 局部消毒, 防止污染切口。

参考文献

[1]李跃荣, 张金哲.女婴后天性直肠前庭瘘手术方式的探讨.中级医刊, 1998, 33 (4) :34-35

[2]王俊, 余世耀, 施诚仁, 等.后天性肛周感染和瘘管形成的病因探讨.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1996, 17 (1) :28-30

前庭系统 篇6

太极柔力球运动是一项不同于传统打击球方式的, 它是以缓冲接球为特点的, 具有一定民族特殊的新型体育运动项目。从太极柔力球创编来看, 这项运动与人的前庭功能有着很大的关系。太极柔力球从它的旋转与摆动、判断与承接、体力与技术等方面的特征都体现了人体的前庭功能, 并与前庭功能有着密切的联系。自太极柔力球开展以来, 在理论方面的研究还不深入, 尤其是在生理生化方面, 还未形成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本文运用文献资料、访谈、查阅资料等研究方法, 分别阐述了太极柔力球运动对人体重心水平位移中的稳定性、旋转运动中的控制能力和升降运动中的感知能力对前庭功能的影响并对其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在一定程度上为人们认识太极柔力球运动对前庭功能的影响和指导柔力球运动提供了理论依据。

1 太极柔力球的产生与发展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人们对健身运动的项目需求日益丰富, 为了使广大人们更加有兴趣的通过参加体育锻炼来健身, “太极柔力球”由此而诞生。太极柔力球运动起源于我国山西省, 由山西晋中卫校教师白榕副教授在日常的体育教学中尝试把太极拳的一些动作与网球、羽毛球的技术相结合, 形成的一种太极式的球类运动———太极柔力球。太极柔力球又称为太极白龙球。

1992年正式向社会推出此项目。1994年太极柔力球运动通过了国家教委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学改革指导小组和全国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公共体育的评审和肯定。1999年, 湖北省第9届省运动会上将其列为正式比赛项目, 并将其列入今后比赛规划中。2000年中国老年人体育协会郑重做出了在全国老年人中大力普及和推广太极柔力球运动的决定。据不完全统计, 现在全国大约有30多万人参加这项体育锻炼。从全国比赛人数上看参加此项运动的人还在逐年增加。2002年11月成功举办了全国首届中老年太极柔力球比赛[1]。2006年5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北京菖蒲河公园向正在进行正式访问的德国总理克尔介绍了太极柔力球的运行方法, 这说明该项目已引起了我国领导人的重视。截止到2008年, 我国已举办了7次全国性比赛。

对于一项新兴的民族体育项目而言, 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因此这项运动也吸引了世界上很多国家浓厚的兴趣。在国外, 2006年9月和2007年10月在日本分别举办了两届全国性比赛, 德国和奥地利也举办了两届欧洲太极柔力球锦标赛。到目前为止:已经有日本、匈牙利、德国、墨西哥、新加坡、俄罗斯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了这项运动, 成立了相应的专业协会。

2 太极柔力球运动的特征

太极柔力球运动与竞技运动的区别在于, 太极柔力球运动有很强的适应性, 便于在任何一块平整的场地开展。由于太极柔力球运动有单人套路、双人花样、三人及多人的不同练习方法, 又可进行规则约束下的正式比赛, 所以能适应不同大小的场地和不同人数的练习者对练习方法的选择, 而不同体质的练习者还可以有针对性的选择练习方法[2]。

太极柔力球运动中的头上平线、身后抛接、平侧旋转、正反绕翻等动作对人体的前庭功能有着积极影响。当练习者在做头上平线的动作时, 要求练习者要在头上完成一个水平方向的环绕, 这一动作过程中人体的头位置部不断的发生改变与位觉机制的理论相符合, 也就可以调节人的姿势, 以保持身体姿势的平衡。然而, 练习者做旋转动作时, 会引起躯干和四肢的紧张, 以维持身体的平衡。长期做这些运动不仅可以增强人体的身体素质, 还可以提高人体的前庭功能。

2.1 旋转与摆动

旋转是把一个图形绕着某一点O转动一个角度的图形变换叫做旋转。在教师教学用书中提到物体以一个点或一个轴为中心进行圆周运动就可以近似的看作是旋转现象。而太极柔力球运动从入球到出球的整个过程的组成部分都有旋转运动。练习者在练习时双膝基本处于半屈姿势, 重心在两腿间不断的转换, 下肢有节奏的做屈、伸运动, 期间一条腿作为轴做1800或360°的转体以及单足站立等动作。抛球过程是将身体的运动力与“引”球过程导入的来球力合为一体, 并将这个力在抛球过程的最初阶段作用于球拍和球, 使它们沿抛球的弧线旋转, 在离心力和向心力的作用下, 球与球拍合为一体。当球拍挥旋停止或减速时, 在旋转惯性的作用下, 球克服了摩擦力和离心力, 从球拍引化方向的边缘沿着引化圆弧的切线方向飞出[3]。

摆动是指从一个基点或枢轴点摇摆, 也指绕一定轴线在一定角度范围内的往复运动。在做柔力球运动的练习时, 球被抛出之后, 身体要马上恢复重心平稳, 上体保持正直, 使全身之力上下相随, 准备接球。在接球之前身体左右摆动过程中, 要求持拍的手臂微曲, 以肩为轴在体前左右摆动, 在体前划一个向上的开放半圆形, 无形的圆心引化在体前两臂水平高中间。运动中的拍面要始终对准圆心, 球飞来时, 手持球拍对着来球的方向主动的滑动步伐, 伸拍迎球。在球快入球拍时, 球拍应顺来球的运动方向和轨迹做相向运动。 (以右手为例) 右手持拍在体前向右侧上方伸拍迎球, 在身体的右前上方将球切入球拍后, 随球的速度迅速的带球经身体的右侧下方向左划弧, 使弧线经体前下方向左上方划一个流畅完整的弧线, 最后沿划线的切线方向将球抛出。

2.2 判断与承接

判断是指肯定或否定事物的存在, 或指明某一对象是否具有某种属性的思维过程。而承接具有连接、衔接的意思。在太极柔力球运动中是以“退”作为战略思想的开端和基础。柔力球每一个动作的完成都是以退为前提的, 只有退的时机、方向、力量恰到好处, 才可以顺利的完成技术动作。太极柔力球运动中有了合理的后退, 才能储蓄更大的力量, 获得更全面的观察角度, 从而更加理性、巧妙、准确的向前进攻[4]。由于太柔力球的抛球方向和力度是在入球的瞬间决定的, 而且接抛球过程是划一个圆弧, 有一定时间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 划弧所拥有的时间可以使出球动作不断随意的创新, 练习者可以有目的地在划弧的不同阶段选择由不同的方向和角度出球, 其中的真真假假、虚虚实实, 使对方难以判断。因此, 当看到对方将球抛出之后, 根据对方做出的抛球动作来判断抛球的方向。当球被对方抛出之后要依据球来的方向, 找准接球动作的旋转轴、中心点和支撑点, 然后加强步伐的移动的速度, 使身体反旋, 拧起劲力使身体的对抗肌尽量放松, 主动肌最大限度地增加初长度, 从而加大身体的弹性势能。这样当球入拍后就可以获得好的旋转初速度, 使出球的速度加快, 切忌各种弯腰、探身等动作。

球入球拍后, 练习者要以两脚为支撑, 同时双腿发力, 使力集中于腰部, 由腰来带动躯干、手臂、手握的球拍和拍内的球, 进行均匀的加速或减速的圆弧运动。出球的快慢和力量的大小都来自于腿和腰带动的全身合力, 在此过程中, 手臂的肌肉和关节并不单独发力, 这样可以起到出球方向的控制作用。

2.3 体力与技术

为进一步增强人民的体质, 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我国推行了全民健身计划, 全面发展群众体育, 要求到2015年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进一步增加, 城乡居民体育健身意识和科学健身素养普遍增强, 使体育健身成为更多人的基本生活方式。同时还要求全民每周参加体育锻炼活动不少于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锻炼强度中等以上的人数比例要达到32%以上。依据全民健身计划对群众身体素质的要求, 太极柔力球运动受到广大人民的喜爱。柔力球是一种运动量可以灵活调节体力的运动。生理学中认为体力应该是指一个人的身体在最大力量连续作功的情况下不断提供能量所能持续的量。而在柔力球运动中体力差的可以以逸待劳, 以不变应万变;体力好的可以前后变幻, 左击右突;初学者可以高接低抛, 平和过渡;熟练者可以四处封杀一展雄风。练习者运动时的圆灵舒展, 人拍合一、心球合一、轻如燕子抄水、重如狮子摇头, 可以使人精神振奋心情愉悦, 而运动量是完全由锻炼者自己掌握的[5]。柔力球运动也可以作为一项隔网的竞赛项目。为了比赛的公平, 参赛者要在遵守柔力球的比赛规则的前提下, 拼搏进取、不断创新。

动作技术是指符合人体运动科学原理。能充分发挥身体潜在能力, 有效的完成动作的合理方法。太极柔力球运动的练习负荷可大可小, 但对其技术要求不减。其中包括起势绕环、跨步绕环、左右绕环、四方绕环、绕环抛接、水平绕环、侧旋绕环、绕环组合、绕环收势这十个方面的基本技术。只有掌握好基本技术才能进行更高难度的动作并在太极柔力球运动中获得更多的乐趣。柔力球运动是一种全身性的运动, 可以使练习者的颈、肩、腰、腿得到均衡而全面的发展。学会正确的太极柔力球运动技术有助于人体静脉血的回流, 以保护了心脏的安全。

3 太极柔力球运动对前庭功能的影响

太极柔力球运动中包含了很多动作, 其中柔、圆、退、整是太极柔力球运动的四大特点。迎———引———抛是太极柔力球运动的三大要素。在四大特点中, 由于圆形动作的变化比较复杂, 随机多样, 对训练前庭功能功能和发展多向思维都具有良好的作用。练习太极柔力球中的迎球、引球和抛球所作出的直线变速运动的开始、停止或突然变速时, 会使耳石膜因直线加速度或减速度的惯性而发生位置偏移, 使毛细胞的纤毛弯曲, 毛细胞兴奋, 通过姿势反射来调整有关骨骼肌的张力, 以维持身体的平衡。而太极柔力球运动中作出旋转运动后还可以维持身体平衡主要是因为内耳迷路中两侧水平半规管是感受绕垂直轴左右旋转的变速运动, 其他两对前、后半规管形成前后轴和横轴45°角排列是感受绕前后轴和横轴旋转的变速运动[6]。因此, 人体可以感受任何平面上不同方向旋转变速运动的刺激, 并做出准确的反应。

3.1 增强身体重心水平位移中的稳定性

维持身体姿势和平衡的位觉 (位觉又称为前庭觉) 感受装置是内耳迷路中的前庭器。前庭器包括椭圆囊、球囊和三个半规管。由于前庭器官是膜质管道, 而管道中充满内淋巴, 其外面的骨迷路和外淋巴起着保护作用。过渡刺激前庭感受器会引起机体各种前庭反应的程度称为前庭功能稳定性。当人体前庭器官受到过度刺激时, 会反射性地引起骨骼肌紧张性的改变、眼震颤以及自主功能反应, 比如:脉搏、血压、呼吸频率发生变化;出现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心悸、唾液增加、出汗等, 这些改变统称为前庭反应, 有的出现躯体运动性反应, 如眩晕、平衡失调、倾倒等[7]。经常参加太极柔力球运动, 尤其是太极柔力球运动中的正手接抛球技术, 它要求在整个迎、引、抛过程中, 身体要重心平稳, 持拍臂舒展, 所划圆弧饱满连续。接抛球时, 根据来球的方向、速度及时调整站位, 将接球点置于身体右侧前上方, 持拍臂以肩为轴, 向右前方主动伸出迎球, 身体重心也落在左腿上, 当球触及球拍后, 持拍臂迅速顺势向后经右后上方、右后方、向右后下方做弧形引化, 重心也相映做出变化, 从身体的右前下方将球抛出。因为椭圆囊、球囊的囊斑是感受水平或垂直的直线加 (减) 速度的变化, 所以在这一连贯的动作当中起作用的是人体前庭器官中椭圆囊和球囊, 而在这些运动中人体的头部位置也发生了改变, 引起耳石与毛细胞相对位置的改变, 刺激毛细胞兴奋, 向中枢发送运动方向和速度变化的信息, 中枢发出调整指令, 通过运动神经调节姿势和肌肉张力。

3.2 发展旋转运动中的身体控制能力

太极柔力球是一种全身性的有氧运动, 一般是在空气清新的室外进行, 这能促进全身的有氧代谢, 提高脑血流量, 有利于大、小脑和前庭的供血、供氧, 使大脑的前庭器官功能得到提高[8]。

太极柔力球运动中的右侧旋运动要求持拍时身体正直基本站位, 重心降低右手正握球拍, 将球拍置于右侧前下方45度, 球拍侧框斜对前方。左臂向持拍臂的对侧打开, 左脚蹬地, 以右脚支撑使身体向右后旋转, 持拍臂和球拍由右侧下45度向后旋转至身体左侧上方45度, 再经体前旋转回右侧下方45度起点处。由于人体旋转加速度的感受器是半规管壶腹嵴。壶腹嵴毛细胞适宜的刺激是角加速度, 即旋转变速运动。当练习者做右侧旋转运动时, 角加速度作用于两侧内耳相应的半规管, 当一侧半规管壶腹内毛细胞受刺激弯曲形变产生正电位同时, 对侧毛细胞则弯曲形变产生相反的电位 (负电) , 这些神经末稍的兴奋或抑制性电信号通过神经传向前庭中枢并感知此运动状态, 以维持运动时身体的平衡, 当人体失衡时, 半规管便产生平衡脉冲, 通过延脑的平衡中枢激发相应的反射动作, 以使人体恢复平衡, 并避免可能的伤害。通过对柔力球运动的练习者调查中得知经常参加柔力球运动, 可以改善日常生活中爬楼梯、跨越障碍等腿力不足的问题。这些改变主要是因为练习者在柔力球运动中经常做右侧旋转运动和平侧旋转动作等。

3.3 提高升降运动中的身体感知能力

运动是掌握环境情况、产生空间感觉、控制自身动作等是很重要的。经常参加球类运动的练习, 可以提高人的视野、立体视觉、眼肌的抗疲劳能力等功能的改善有时能影响相应的组织结构[9]。

根据太极柔力球的左右绕翻、头上平线、身后抛接、平侧旋转、正反抛翻、正反绕翻、弓步绕翻、八字绕环这八个基本套路中的动作, 可以看出这些动作不仅锻炼了下肢髋、膝、踝关节的屈、伸肌的力量与耐力, 其中头上平线与平侧旋转等动作还不断给予前庭、视觉、本体感觉器官系统以刺激, 长期练习可以提高本体感觉的敏感性及神经系统对感觉刺激的综合处理能力。练习者在运动中眼睛时刻跟随球走, 根据来球的高度、方向、速度及自己的战术意图进行判断、回应, 视觉的充分运用维持了其身体在升降运动中的感知能力。

柔力球运动中的正手接抛低球和反手正握接抛低球是特别可以反应出参加柔力球运动能提高升降运动中的身体感知能力。主要是因为正手接抛低球要求接球队员正握拍, 接抛球时, 根据来球的方向、速度及时调整站位, 将接球点置于身体右侧前下方, 持拍臂以肩为轴, 向右前下方伸出迎球, 当球触及球拍后, 迅速顺势向右侧后45度方向做弧形引化, 经右前上方将球抛出。在弧形引化过程中动作要连惯, 入球时全身协调拉上力量, 在球出球拍的瞬间, 球拍的侧框对向出球方向。反手正握接抛低球是根据来球的方向、速度及时调整站位, 将接球点置于身体左侧前下方, 持拍臂以肩为轴, 向左侧前下方伸出迎球, 持拍手母指在上四指在下, 当球触及球拍后, 使全身的力集中在腰部, 以腰带动持拍臂向左后上方做弧形引化后, 将球由左前上方向前抛出。这两种动作中的升降运动都会引起耳石不同的刺激螺旋器毛细胞而发生兴奋, 进而引起姿势的调节, 长期这样会产生适应性, 从而提高对垂直速度的感知和调节姿势的能力。

4 结论

前庭功能稳定性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 而经常参加太极柔力球运动不仅可以使锻炼者的颈、肩、腰、腿得到均衡全面的发展, 保持良好的身体形态;还可以促进全身的有氧代谢, 提高脑血流量, 有利于大、小脑和前庭的供血、供养, 使大脑的前庭器官功能得到提高, 尤其是在增强身体重心在水平位移中的稳定性、发展旋转运动中身体控制能力和提高人体在升降运动中的感知能力这三个方面效果较为显著。太极柔力球运动作为一种健身手段可在一定程度上增进练习者的平衡能力, 提高生活质量, 因而是值得推广的。

参考文献

[1]刘占锋.论太极柔力球运动的产生、发展及健身作用[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 2007, 21 (6) :54-55.[1]刘占锋.论太极柔力球运动的产生、发展及健身作用[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 2007, 21 (6) :54-55.

[2]白榕.太极柔力球教学与研究[J].山西农业大学期刊社, 2004, 12 (4) :19.[2]白榕.太极柔力球教学与研究[J].山西农业大学期刊社, 2004, 12 (4) :19.

[3]石健东, 梁风, 陶意敏.浅谈普通高校开展太极柔力球运动的价值[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08, 16 (5) :51.[3]石健东, 梁风, 陶意敏.浅谈普通高校开展太极柔力球运动的价值[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08, 16 (5) :51.

[4]孙明和.太极柔力球运动在武汉市中老年人中开展现状的调查分析[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 2009, 69 (4) :47.[4]孙明和.太极柔力球运动在武汉市中老年人中开展现状的调查分析[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 2009, 69 (4) :47.

[5]李风琴.浅析太极柔力球运动[J].搏击 (武术科学) , 2009, 6 (11) :43.[5]李风琴.浅析太极柔力球运动[J].搏击 (武术科学) , 2009, 6 (11) :43.

[6]邓树勋.运动生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6]邓树勋.运动生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

[7]陈秀.对体育专业学生前庭功能的稳定性测试分析[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 2009, S2:135.[7]陈秀.对体育专业学生前庭功能的稳定性测试分析[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 2009, S2:135.

[8]姚远.6个月太极柔力球练习对老人静态平衡能力的影响[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2008, 27 (5) :613.[8]姚远.6个月太极柔力球练习对老人静态平衡能力的影响[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2008, 27 (5) :613.

前庭系统 篇7

关键词:前庭大腺囊肿,护理干预,追踪护理,效果

前庭大腺位于两侧大阴唇下1/3深部, 其直径为0.5 cm~1.0 cm, 出口管长1.5 cm~2.0 cm, 左右各一。腺体开口处位于小阴唇内侧近处女膜处。在性交、流产、分娩或其他情况污染外阴部时, 病原体侵入引起炎症, 一旦未采取科学有效的处理措施, 很可能引起感染使腺管闭塞形成囊肿[1]。医学上称之为前庭大腺囊肿, 其是一种多发于育龄期妇女的常见病, 症状为局部红肿、疼痛, 影响患者正常的工作、生活。且采取一般治疗后, 容易反复发作。追踪护理是一种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方法, 将护理行为贯穿于患者诊疗过程以及术前、术中和术后的各个环节中, 以从根本上提高护理质量, 提高患者满意度, 最终使患者获得优质的医疗护理服务。追踪护理强调在护理过程中根据患者的病情而采取不同的护理对策, 使护理服务流程更加个体化和人性化, 以便及时满足患者的各种需求。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5月—2014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前庭大腺囊肿或脓肿患者66例,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3例。年龄24岁~45岁, 平均年龄 (34.5±10.5) 岁。症状主要有异物感、触痛明显, 偶尔伴有发热, 其中3例有反复发作情况。2组患者在年龄、囊肿大小和手术方法 (改良式造口术) 等一般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 介绍手术前、术后的注意事项, 对于患者的疑问给予详细解答, 并在术后向患者讲解手术后生活、饮食、衣着上的注意事项[2], 保持外阴清洁干燥, 适宜穿宽松衣服, 禁辛辣食物, 禁止性生活等。术后给予抗生素口服3 d~5 d, 24 h后用1∶5 000高锰酸钾液坐浴, 每次15 min~20 min, 并保持引流口通畅, 排出脓液, 促进切口愈合。6 d后复诊。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 分阶段进行追踪护理, 可分为术前、术中、术后和术后跟踪。 (1) 术前护理:手术前医护人员与患者进行交流, 对患者心理、病情等进行评估, 提供具有针对性的指导。向患者讲解发病机制、手术方案, 并介绍其他患者术后的康复情况, 使其消除紧张心理, 顺利接受手术。 (2) 术中护理:先让患者熟悉手术环境, 以缓解术中的紧张情绪。 (3) 术后护理:术后24 h用1∶5 000高锰酸钾液坐浴, 每日2次, 每次15 min, 连续10 d。每日用1∶20碘伏原液擦洗外阴。连续3 d后观察伤口渗出及愈合情况并做记录。针对患者担心切口愈合、复发情况和性生活是否影响等给予耐心解答[3]。并开展一定的健康教育工作, 消除对前庭大腺囊肿的不正确认知, 加强经期及性生活卫生, 防止复发。叮嘱患者日常生活中的注意事项, 包括衣着、饮食方面的注意事项以及月经期、产褥期禁止过性生活, 经期使用消毒卫生巾预防感染等。 (4) 术后追踪:护理人员针对每名患者的手术情况制订追踪护理对策, 6 d、1、3、6个月等时间点对患者进行追踪回访, 详细了解病患情况, 观察伤口愈合情况和有无复发。根据患者的康复情况提出针对性的复诊和护理对策。

1.3 判定标准

(1) 患者满意度判定:采用自主设计的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 让患者根据护理情况给予打分, 分为满意、较满意、不满意3个级别。 (2) 护理质量判定:该项需要通过患者在治疗效果、术后恢复和术后1年内的复发情况统计, 进而判定护理质量。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9%,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7.9%。观察组术后恢复情况良好的患者也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复发例数1例, 复发率3%;对照组3例, 复发率9%, 观察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2.2观察组满意率为84.9%, 回访显示不满意患者由于术后复发, 增加了紧张情绪引起对护理的不满。对照组满意率为75.8%。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观察组高于对照组 (P<0.05) 。见表2

3 讨论

前庭大腺囊肿是常见的妇科疾病, 其疼痛和易复发的特点不仅影响了女性患者的正常工作、生活, 而且对患者的心理健康也产生十分消极的影响。治疗中采用造口引流术, 需要每天自行用药并注意外阴清洁。由于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往往对于病情、病理知识的认识不足, 导致反复发作。通过追踪护理, 对不同病情的患者制订具有针对性的护理对策, 并在关键时间点对患者进行回访, 时刻了解患者的恢复情况。能够及早发现患者恢复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并提出下一步的治疗对策。该方法对于减少前庭大腺囊肿术后复发具有良好的效果, 进而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缓解医患关系紧张。因此, 追踪护理在前庭大腺囊肿或脓肿术后护理中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高丽丽.护理干预在前庭大腺脓肿及囊肿改良式造口术中的应用效果[J].齐鲁护理杂志, 2014, 20 (18) :42-43.

[2]李春晗.探析护理干预在真菌性阴道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实用医药, 2014, 9 (26) :221-223.

大前庭导水管综合征的MRI诊断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1年5月-2014年12月期间来笔者所在医院就诊的LVAS患者15例, 年龄35 d~25岁, 中位年龄13岁, 其中男9例, 女6例;双侧者12例 (24耳) , 单侧者3例, 突发性听力下降并加重者11例, 7例患者有眩晕症状, 年龄最小者35 d患儿因脑干听力诱发电位异常而行MRI检查。临床测听:轻-中度感音性神经性耳聋者6耳, 重度17耳, 全聋4耳。并除外合并有其他内耳畸形的患者。

1.2 仪器与方法

使用西门子公司Siemens Trio 3.0T超导磁共振, 8通道头部相控阵线圈, 患者均取仰卧位。使用扫描序列包括横轴位快速自旋回波TSE T1WI, 横轴位及冠状位TSE FS T2WI, FOV24 cm×24 cm, 层厚3 mm, 层间距1 mm, 采集次数2~4次。对于不能合作的患儿, 给予口服6.5%水合氯醛10~15 ml后扫描。

1.3 判断标准

以内淋巴管外口与半规管总脚连线的中点处直径>1.5 mm为诊断标准, 并观察内淋巴囊的形态及信号改变。

1.4 图像分析

由两名高年资主治医师以上职称的专业人员分别观察患者的MRI影像资料, 测量前庭导水管的直径, 并记录内淋巴囊的MRI表现, 意见不统一时共同协商取得一致。

2 结果

15例患者共27耳的内淋巴管及内淋巴囊均不同程度扩大, 直径2.5~8.2 mm不等, 扩大的内淋巴管及内淋巴囊均呈长T2信号, T2Flair上仍呈高信号;有25耳呈稍长T1信号, 2耳呈稍短T1信号。详见图1、图2和图3。

图1大前庭导水管综合征横轴位Fs T2WI (粗箭) 及内淋巴管 (细注:内淋巴囊箭) 扩大, 呈长T2信号

图2大前庭导水管综合征横轴位T1WI注:略短T1信号

图3大前庭导水管综合征冠状位Fs T2WI注:扩大的内淋巴囊为长T2信号

3讨论

大前庭导水管综合征是内耳迷路发育畸形中多见的一种类型, 属于先天性感音性神经聋 (sensorineural hearing loss, SNHL) [4]。最初由Valvassori等[[55]]于1978年首先发现并命名, 其本质上是脑脊液与外淋巴囊间异常交通的表现。前庭导水管 (vestibular aqueduct, VA) 是一个骨性管道, 其内包含着多种成分和组织, 主要有内淋巴管、内淋巴囊、小静脉, 除此之外还包一部分结蹄组织及外淋巴和硬脑膜。前庭导水管起始于前庭内侧壁, 位于前庭和内淋巴囊之间, 向后外延伸开口于颞骨岩锥的表面, 半规管和椭圆囊的回流静脉均通过前庭导水管后汇入乙状窦。

VA扩大的原因可能是由于内淋巴管在胚胎发育时期停止或紊乱所致。在胚胎时期VA较短而直, 并且比较宽大, 随着胎龄的增长, 逐渐变成狭长, 并呈典型的倒“J”形。如果在胚胎早期发生影响内耳发育的不良因素, 则可促使VA停滞在胚胎时期较为宽大的状态。有研究表明前庭导水管扩大的根本因素是内淋巴管和内淋巴囊的扩大。耳蜗产生的内淋巴液流经内淋巴管和内淋巴囊, 并能传导膜迷路内的压力[2,3]。在正常的情况下, 狭窄的前庭导水管和耳蜗导水管内的膜迷路可以缓解颅内压迅速升高对内耳的冲击, 但当前庭导水管扩大后而耳蜗导水管正常时, 即便是较轻的颅脑外伤, 也可导致脑脊液波动的压力, 经明显扩大的内淋巴管和内淋巴囊传导至内耳使膜迷路发生破裂, 使内外淋巴液混合, 表现为突发性耳聋和眩晕。这种突发性耳聋可以自行恢复或者经过治疗后好转, 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波动性听力改变, 反复的发作可导致全聋[6]。本组15例患者出现的听力障碍均是于出生后逐渐发生的, 并多于突然加重后前来就诊, 与其结论相一致。

VA宽度应<1.5 mm, 超过1.5 mm则视为LVA。MRI可以很清晰的显示出前庭导水管内扩大的内淋巴管和骨外的内淋巴囊[3,7]。在测量时与CT的方法相一致, 在MRI图像上应测量内淋巴管外口与半规管总脚连线的中点处直径, 直径>1.5 mm属于扩大。横轴位显示扩大的淋巴囊呈类扁椭圆形或条弧形高信号影贴近于颞骨岩锥的表面, 与其前内侧相连的内淋巴管增宽, 本组观察的15例患者中27耳的内淋巴管及内淋巴囊均表现为不同程度扩大, 呈长T2信号影, 高于脑脊液信号, 在T2Flair上不被抑制呈明显的高信号, 在T1WI上也略高于脑脊液信号影, 并有1例 (2耳) 呈短T1信号, 说明其内的淋巴液中含有一定的蛋白成分, 与既往研究的结果相一致[8]。

既往研究认为在MRI上不能显示正常的内淋巴囊的骨外部分, CT在诊断骨性病变是有明显优势[3,7,8,9]。当前庭导水管扩大或增宽时, MRI则可明显显示扩大的内淋巴囊特别是骨外部分的内淋巴囊。因此, 内淋巴囊的出现和扩大是诊断前庭导水管扩大的一个重要征象。MRI在显示内淋巴囊上具有明显的优势, 可以作为LVAS诊断中首选的检查方法。

参考文献

[1]Vincenzo M, Gabriella S, Giovanni C, et al.Relationship between Multidetector CT Imaging of the Vestibular Aqueduct and Inner Ear Pathologies[J].Neuroradiol J, 2013, 26 (6) :683–692.

[2]Dahlen R T, Harsberger H R, Gray S D, et al.Overlapping thin section fast spin-echo MR of the large vestibular aqueduct syndrome[J].AJNR, 1997, 18 (1) :67-75.

[3]张骥, 黄文虎, 潘雨辰, 等.前庭导水管扩大的CT和MRI的诊断 (附14例报告) [J].实用放射学杂志, 2001, 17 (11) :823-826.

[4]Karuna D, Franz J W, Judith E C, et al.Enlarged vestibular aqueduct in pediatric SNHL[J].Otolaryngol Head Neck Surg, 2009, 140 (4) :552-558.

[5]Valvassori G E, Clemis J D.The large vest ibular aqueduct syndrome[J].Laryngoscope, 1978, 88 (5) :723-728.

[6]Shilton H, Hodgson M, Burgess G.Hyperbaric oxygen therapy for sudden sensorineural hearing loss in large vestibular aqueduct syndrome[J].J Laryngol Otol, 2014, 128 (Suppl 1) :S50-54.

[7]鲜军舫, 王振常, 燕飞, 等.MRI快速自旋回波T2WI三维重建技术在内耳病变中的应用[J].中华放射学杂志, 1999, 33 (7) :473.

[8]沈新平, 齐旭红, 沈比先, 等.大前庭导水管综合征的影像诊断[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01, 17 (6) :511-513.

前庭系统 篇9

关键词:前庭大腺脓肿;治疗;新方法;临床

【中图分类号】R2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4)09-0037-01

前庭大腺(即巴氏腺)位于两侧大阴唇的下方,腺管开口在小阴唇内侧靠近处女膜。当在进行分娩、性交或是其他情况污染到外阴部的时候,病原体非常容易侵入,从而引起炎症。当腺管堵塞,腺体分泌受阻,腺体形成了单纯性的囊肿,但并无症状出现,前庭腺脓肿为其主要表现的一种形式,主要是因为前庭大腺管开口的部分被阻塞,分泌物积在了腺腔而形成的,有可能会引起继发感染,形成大脓肿,多数见于20~40岁女性。一般情况下,前庭腺囊肿的大小是不一样的,多数是由小逐渐变大,生长的速度不快,有的甚至可以持续数年不会改变。多数为单发,一般也不会超过鸡蛋大小,很少产生双侧同生的情况。其治疗方法一般是以手术引流为主。近些年,笔者对于前庭大腺中小脓肿切开引流方法进行了改进,同时也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院在2012年6月到2013年6月,一共诊治了前庭大腺脓肿共16例。其中,中小脓肿10例采用已改进的切开引流法,年龄在22~33岁,其未婚者4例,已婚者12例。

1.2 症状和相应体征

有12例患者都是以外阴一侧疼痛、肿胀而前来就诊,其中,脓肿行径最小的在4厘米,最大的达到直径8厘米,其中还有2例患者合并淋病性阴道炎。一般的临床表现为囊性肿物,患者基本是没有太大的感觉,肿物增大之后外阴患侧也会肿大,在检查的时候可见到外阴患侧有肿大的现象,可触及到囊性的肿物,和皮肤有一些粘连,该侧小阴唇被展平,阴道口被挤向健侧,囊肿较大的时候可伴有局部的肿胀感,同时在性交的时候会出现不适的情况。前庭大腺囊肿一直持续感染就会形成脓肿,如果反复的感染,则囊肿会不断增大。在检查中囊肿一般为单侧,检查表皮外观正常,囊肿位于阴唇后下方和阴唇系带间的前庭大腺所在处,呈半月形、圆形、卵圆形,囊肿大阴唇外侧明显有隆起。

1.3 操作方法

用品:无菌盒,内置洞巾,手术刀一把,蚊式钳1把;无菌手套剪成长10厘米,宽1厘米的长条引流用;消毒用的棉球若干;20毫升注射器1支,5毫升注射器1支;250毫升的甲硝唑注射液。

取患者的膀胱截石位,冲洗消毒外阴后铺无菌治疗巾,之后再以碘酒、酒精消毒脓肿和周围皮肤的粘膜。同时,在处女膜的外侧和脓肿的上端、下端各作一个大概2毫米长的纵切口,然后再用空针自切口抽出这些脓液,最后,用血管钳穿破脓腔内的分隔,让上端、下端的切口相互贯通。

用甲硝唑(5‰),从上端的切口反复冲洗脓腔,直到下端的切口流出清亮的液体为止。最后再用消毒的皮条(橡皮手套膜,大约宽5毫米)从上端的切口穿入脓腔,下端穿出于皮肤外打结,引流条不能太过紧绑。

2 结果

手术10天之后,取下橡皮的引流条,病人并没有疼痛或是不适的感觉,而且局部并没有出现红肿的情况,同时也没有出现压痛的情况。随机访问了7例患者,都未见有复发的情况。

3 讨论

前庭大腺囊肿/脓肿,属于妇科的一种非常普遍的病症,在临床上治疗方法是非常多的,有囊液抽吸后注入相应的乙醇、碘酊、硬化剂,还有囊肿的剔除手术和脓肿切开的排脓手术,也包括原有的前庭腺脓肿切开引流的方法。在手术之后,还需要更换引流条,窦道变浅后切口容易闭合,让引流不能彻底而导致复发的情况出现。而对于中小脓肿采用小切口橡皮条引流,在手术之前是不需要进行麻醉处理的,在手术当中也不会造成出血的情况,操作起来非常方便、简单,不需要患者住院治疗,而且因为引流的时间比较长,小切口不容易闭合,这样脓腔上端、下端可以长期处于通畅的状态中,对引流是非常有利的,而且可以大大降低其复发率。但值得注意的是上面小口要尽量用蚊式钳挑开,不可以用刀切开,因为刀切的情况下,损伤会比较大,毛细血管切断易行成瘢痕;两个口之间的距离不可以太短,因炎症容易引起两口之间的皮肤黏膜豁开而失去了改良的意义。和传统的手术相比,其有以下优点:

⑴对于前庭囊肿/脓肿可以起到切开引流的作用,同时又可以达到造口的目的,在手术之后,对生活、工作都不会产生影响;⑵因为橡皮条贯穿在前庭囊肿/脓肿两个造口孔,而且缝合固定,没有引流条脱落的问题,同时也不用更换引流条,这就可以避免手术之后,反复更换引流条时的繁复复杂的操作,减少了病人的疼痛;⑶贯穿固定引流的时候比较长,其引流的程度更加充分而且通畅,造口孔持久存在,和自然腺管开口也相似,这样就大大降低了手术后的复发机率。由此可见,这一种做法和传统的脓肿处理方法对比,具有非常明显的优点,在临床上非常值得推广运用。

参考文献:

[1] 林振石.前庭大腺原发性癌肿[J].国际肿瘤学杂志,1985年03期.

[2] 秦国进.切开敷药为主治疗前庭大腺脓肿[J].四川中医,1989年05期.

[3] 陈景端.介绍一种前庭大腺脓肿及囊肿的非手术治疗法[J].贵州医药,1991年03期.

前庭系统 篇10

关键词:口腔前庭沟,缝合,颌骨骨折

在各类交通事故中, 口腔颌面部损伤发生率高达80%[1]。上下颌骨位置突出, 遭受外力易发生骨折,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是治疗颌骨骨折的主要方法[2]。经口腔前庭沟切口入路较为首选, 切口缝合常规有间断缝合法和连续缝合法。比较两种缝合法在口腔前庭切口的临床疗效报道较少。作者对颌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口腔前庭沟切口采用连续缝合法和间断缝合法, 临床疗效进行比较, 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09年11月至2012年12月, 颌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经口腔前庭沟切口患者103例, 其中单纯下颌前庭沟切口46例, 单纯上颌前庭沟切口30例, 上下颌前庭沟切口27例, 附加口外切口42例。所有病例中, 男性73例, 女性30例;年龄最小20岁, 最大46岁, 平均29.5岁。均排除糖尿病、牙周病, 女性无妊娠, 患者身体健康。

1.2 分组

103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其中连续缝合法55例即观察组, 间断缝合法48例即对照组。

1.3 方法

1.3.1 观察组

术前上下颌牙列安置带钩牙弓夹板。患者取仰卧位, 鼻腔插管全麻, 用含1/100000肾上腺素的生理盐水在前庭沟设计切口处局部注射, 切开粘骨膜, 骨折复位颌间牵引对位好咬合, 钛板固定, 冲洗伤口无明显出血后用中号圆针0号缝线进行缝合。从口腔前庭沟手术切口一侧的游离端进针, 再穿过对应的固定切口端, 打三重结, 剪断不带缝针一侧的单股线尾, 按针距0.5cm, 边距0.5cm, 连续缝合口腔黏骨膜层, 缝合最后一针时, 将留长的线尾与另一端的两股缝线打三重结并剪线。

1.3.2 对照组

麻醉、切开复位同前, 采用常规间断缝合法缝合伤口。

1.4 观察指标

术中记录缝合耗时, 术后7d观察伤口愈合情况、记录拆线耗时、拆线时患者感受。

1.5 评判标准

拆线时患者感受采用WHO (VRS) 分级标准[3]:0级, 无痛、安静、合作;Ⅰ级, 微痛、可忍受、能合作;Ⅱ级, 疼痛明显、呻吟、能忍受;Ⅲ级, 重痛、不能忍受、不合作。切口愈合情况采用分3级[4]:甲级愈合:愈合优良, 没有不良反应的初期愈合;乙级愈合:愈合欠佳, 愈合处有炎性反应, 如红肿、血肿、积液等, 但尚未化脓;丙级愈合:切口化脓, 需要作切开引流。

1.6 统计学处理

两组计数资料用构成比表示, 采用卡方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缝合及拆线耗时比较

观察组和对照组缝合和拆线耗时比较, 观察组患者缝合及拆线耗时均较对照组短,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和表2。

2.2 两组患者术后切口愈合情况比较

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后伤口愈合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手术切口愈合好, 感染率低,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3。

注:★表示与对照组比较P<0.05

注:★表示与对照组比较P<0.05

注:★表示与对照组比较P<0.05

2.3 两组患者术后拆线切口疼痛程度比较

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后拆线切口疼痛程度比较, 观察组切口疼痛程度轻于对照组, 舒适度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4。

注:★表示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论

口腔颌面部外伤发病率高, 上下颌骨位置突出, 遭受外力易发生骨折,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是治疗颌骨骨折的主要方法。手术入路有口腔前庭切口、冠状切口、下颌下切口、局部小切口等。经口腔前庭沟切口入路因不影响美观是首选, 缝合方法对伤口的愈合有一定的影响。

3.1 缝合方法、缝合技术的选择关系到手术的成败。

传统间断缝合法中由于存在较多线结, 缝合后组织反应大, 易发生切口疼痛、硬结、感染现象。我们通过间断统缝合方式与连续缝合方式的对照观察, 发现前庭沟切口连续缝合法具有如下几个优点: (1) 采用连续缝合方法减少了打结与剪线的次数, 简化了操作, 缝合时间比间断缝合短, 减少颌骨暴露的时间, 减少了感染概率。 (2) 连续缝合方法在口内遗留线结少, 患者的舒适度高, 基本不影响患者术后进食, 利于患者术后身心的康复。 (3) 连续缝合法的患者进食后食物残渣在局部不易滞留, 清洁方便, 不易导致切口感染。 (4) 采用连续缝合法的患者术后拆线时, 只需将缝合切口两端的线结解开即可去除整个缝线, 明显减轻患者的拆线痛苦。

3.2 通过临床效果比较发现口腔前庭沟切口采用连续缝合法, 能够较好地恢复手术切口的形态, 术后切口愈合佳、疼痛轻, 减少了患者的痛苦且拆线简单。

连续缝合时要求边缘对位整齐, 缝线必须拉紧, 否则容易造成切口暴露, 食物滞留, 切口内不良血凝块形成, 最终导致切口或者骨面感染, 故技术不熟练的医师不提倡前庭沟切口连续缝合, 但是对于有一定经验的口腔科医师来说, 连续缝合法可提高手术质量, 是较理想的关闭前庭沟切口的方法, 实用方便且安全。

参考文献

[1]邱蔚六.口腔颌面外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185-186.

[2]李祖兵, 张益, 刘彦普.口腔颌面创伤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1.

[3]邱海花, 钟玉旋, 蓝彩旋.会阴侧切口连续缝合术的临床观察[J].临床医学工程, 2011, 18 (12) :1935-1936.

上一篇:断指再植术下一篇:价格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