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商务类实验

2025-01-04

国际商务类实验(精选12篇)

国际商务类实验 篇1

一、引言

近年来, 我国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连年攀升, 2014年更是达到创纪录的4.3万亿美元, 同比增长3.4%, 其中出口同比增长达到6.1%。外贸行业的迅猛发展也催生了企业对国际商务人才的大量需求。与此同时, 随着国际竞争的日益加剧, 企业对国际商务人才也提出了更高的标准, 更加重视其交流沟通能力、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这也给高校国际商务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

目前, 国内高校实验教学在培养高素质人才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是国际商务人才的培养, 由于国际贸易业务流程的复杂性, 相关国际商务类模拟实验的开设, 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国际贸易业务流程, 并熟知国际贸易业务各环节的实践操作。而只是单纯进行理论教学, 学生很难理解各环节的相互关联, 不能形成一个全面的了解。更为关键的是所培养的学生往往缺乏实践技能, 无法适应现代国际商务企业对高素质国际商务人才的需要。目前, 国内高校针对国际商务类专业学生普遍开设了各类国际商务类实验, 通过模拟国际商务沟通、签订合同、制作全套进出口文件,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强化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 培养学生实际解决问题能力和实践操作技能。[1]当然, 除了模拟实验教学, 校外实习也是培养和提升学生实践技能的重要手段。但由于现代社会市场竞争激烈, 企业比较看重利润和效益, 不愿意为在校学生尤其是毫无实践操作经验的人员提供实习和实践场所。即使有的企业可以接受学生, 往往也是走马观花似的参观方式。这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校外实习教学的效果。因此, 国际商务类实验教学则成为高校培养国际商务领域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主要手段。国际商务类实验的改进和创新对提升高校国际商务人才培养水平, 培养适应现代市场竞争环境的高素质商务人才有重要意义。

二、高校国际商务类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 实验教学目标不明确。

目前, 高校国际商务类实验教学一般是在指导教师引导下, 借助模拟实验教学软件, 由学生对相关国际贸易业务流程进行动态模拟, 并进行相关外贸单证的缮制和审核。这种方式可以在短时间内使学生建立起对国际贸易流程的框架性认识, 同时培养学生在国际贸易各环节中的动手操作技能。但在现代国际商务竞争中, 企业需要的不仅仅是单证员和业务员, 而是能为企业开拓国际市场、进行跨文化商务谈判以及国际化经营环境分析的高端复合型人才。这与现有实验教学目标有较大的出入, 也为高校国际商务类实验教学目标提出了更高要求。

(二) 实验师资队伍薄弱。

近年来, 随着国家对高等教育投入的持续增加, 高校在实验教学硬件建设方面力度逐渐加大, 建设了大量高规格的实验室, 购置了大量高性能实验设备和软件。与此相反, 在软件方面则重视不够, 尤其是实验师资队伍建设尤为薄弱。目前, 高校国际商务类实验指导教师一般是由国际贸易实务类课程教师兼任, 而这部分老师多是从学校毕业后直接任教, 没有任何国际贸易从业经验。在学生进行模拟实验时, 只能单纯利用书本上的理论知识指导学生, 对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无法给予满意的回答, 或者存在对学生的指导与现实业务脱节现象。[2]

(三) 实验教学效果较差。

紧跟国家高等教育改革步伐, 国内高校对实践教学越来越重视, 体现在高校国际商务类专业培养方案中实践教学课时越来越多, 高校也逐渐改变传统的填充式教学方式, 增加学生实践动手操作能力培养。但实验教学课时的增加, 并没有带来实验效果的明显改善。比如, 多数国际商务类实验都是指导教师根据实验需要人为设定数据, 学生只能在预置的环境中进行模拟实验。[3]这一做法确实能方便实验教学, 能加深巩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 但由于模拟实验与真实商务环境的隔离, 造成学生无法把模拟实验环节与现实商务连系起来, 导致实验效果较差, 使得学生在毕业后面临重新学习的窘境。

三、高校国际商务类实验创新探索

(一) 明确高标准的实验教学目标。

高校应把国际商务类实验教学目标落实在培养“高水平、实践能力强的具有跨文化管理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上, [4]避免单纯培养学生在国际商务中的制单水平和业务能力。通过开设大量基于不同国际商务环境以及跨文化管理方面的国际商务类实验, 重点培养学生在不同商务环境中的商务谈判、合作与沟通能力以及对国际市场环境的分析能力等。

(二) 培养“双师型”实验师资队伍。

针对国际商务类实验实践性和应用性较强的特征, 需要培养具备“双师型”素质的实验师资队伍。这是因为“双师型”实验师资, 能更好地了解国际商务动态信息, 对国际商务环境和业务流程更为熟悉, 在指导学生时能提供更为实用性的指导。高校可以聘请国际商务类企业业务主管人员兼任实验指导教师, 并参与实验教学大纲的制定。针对校内师资, 可以鼓励专业教师利用培训、项目研究的机会去所合作外向型企业进行交流学习, 不断提升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 拓宽其对动态国际商务环境的获取渠道。

(三) 引入真实商务环境。

国际商务类实验课程的开设, 最好让学生处于一个真实的外贸环境中。指导教师可以从外贸公司中获取真实的业务资料, 包括订单、合同及相关后续单据, 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基于真实业务中的合同信息进行后续合同履行的模拟实验, 填写相关单据, 最后与外贸公司真实业务单据进行比对, 找出其中的差距, 锻炼学生实践操作能力。此外, 实践教学基地是培养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重要场所。[5]实验指导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实践教学基地的真实商务环境中进行参观学习, 建立学生对国际贸易实际业务的观感, 这样学生在进行模拟实验的相关步骤时, 能和现实情况建立联系,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 实施国际化实验教学。

伴随高校国际化办学的步伐, 参与国际交流、与国外院校进行合作的高校越来越多。在获取先进教学方法和理念的同时, 针对国际商务类专业学生实验教学方面, 高校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与国外合作院校建立国际商务模拟教学平台。在仿真模拟软件中, 国外院校师生可以进行“进口商”、“进口银行”等外方机构角色的扮演与校方学生进行国际商务模拟磋商练习。通过这种方式的模拟实验, 使学生不仅可以掌握国际贸易业务流程操作的基本技能, 还可以获得跨文化交流的实践机会, 有利于在不同商务环境下的国际商务谈判能力的锻炼和提升, 提高其对动态国际商务环境的适应性。

摘要:基于现代国际商务环境下企业对国际商务人才的需要, 剖析国际商务类实验教学是国际商务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其次在调研基础上识别出现有实验教学中存在实验目标不明确、师资队伍薄弱以及实验效果差等问题;最后针对现有问题提出相应改进措施, 特别在引入真实商务环境和国际化实验教学方面的创新探索。

关键词:国际商务类实验,双师型师资,国际化实验教学

参考文献

[1]杨宏华, 李晓钟, 胡瑞平.对高校国际贸易模拟实验教学的思考[J].科教文汇, 2011, 11:40~41

[2]原玲玲.国际贸易实务模拟实验课教学改革的思考[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1, 4:127~129

[3]黄璐, 王月, 兰山等.基于“真实环境”的经管开放式实验教学改革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5, 2:26~28

[4]赵秀丽.国际贸易专业实验教学课程体系建立及教学方法改革[J].商场现代化, 2013, 12:116~117

[5]马媛, 林俐.基于外向型企业资源的国际贸易综合实验构建[J].科教文汇, 2014, 12:86~87

国际商务类实验 篇2

1传统电子信息类实验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1)教学模式陈旧,不适宜时代的要求。传统电子信息类实验教学仍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活动,学生是被动的实践者,绝大多数实验还必须严格按照规定好的操作步骤进行,这样的实验教学模式严重束缚了学生创新思维扩展的空间,抑制了他们实验的主动积极性和创造性。

(2)实验教学内容单一,以验证理论内容为主。传统电子类实验教学项目大多为验证性实验,实验完全围绕课堂理论内容进行,主要用来验证理论教学中的定律、公式和结论,设计性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很少。这样做,实际上就失去了实验教学的主要作用。

(3)实验经费缺少,实验教学得不到重视。传统的教学模式,只注重课堂理论知识的传授,忽略了实验教学环节,由于教学经费缺少和教学理念的落后等诸多方面的因素,得不到应用的重视,因而实验教学的重点不在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上,而实验只是为了加深理论课程的掌握和理解,实验教学就成了理论教学的延续,没有充分体现出实验实践的教学含义和目的。

(4)实验教学的评估考核方法不够科学。与其他许多课程相同,电子信息类实验课程的考核成绩评定主要是以实验结果数据为依据,对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体现出的创新性、创造性思维以及实践应用能力无法进行正确、有效合理的评价,缺乏科学的考查实验设计和操作能力的评价考核指标。

2实验教学改革思路与方法

(1)坚持“以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实验教学观念,要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树立创新教育教学的方式和方法,建立符合受教育者全面发展规律、激发教育者创造性的新型教育模式,努力创造有利于创新人才成长的良好教育环境。构建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有机结合的实验教学体系,优化实验教学内容,改革实验教学方法和手段。在注重基本型实验的基础上,加强综合性、设计性、研究创新性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2)构建先进的实践教学体系、内容和方法。从人才培养体系整体出发,建立以能力培养为主线,分层次、多模块、相互衔接、科学系统的实践教学体系,与理论教学有机结合,与科研、工程、社会应用密切联系,形成良性互动,实现基础与前沿的有机结合。引入现代技术,改造传统的实践教学内容和技术方法,加强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内容。建立新型的适应学生能力培养的考核方法和教学模式。原则上,每门实验课程的教学内容都包含了基本(必做)+拓宽与提高(选做)两大部分,具体体现为:在一些实验课中,既设置了一部分基本的必做的实验项目,以满足基本的教学要求,同时还设置了一部分拓宽与提高的选做的实验项目,为学生的自主研究与发挥留有足够的空间,以满足部分学生兴趣特长和个性发展的需求,促进创新人才的成长,总之需进一步优化实验项目,减少重复的验证性实验,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坚持因材施教,提供选做的实习实验项目,扩大学生选做实验项目的自由度;在另一方面,开展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内容和实践技术、方法、手段改革研究,拟定实验课程教学规范,编写实验教材和实习、设计指导书。重视实践教学过程,抓好教师课前试讲、试做,学生课前预习、实验操作、仪器设备使用、实验数据和结果的处理、教师实习实验指导、学生实习实验报告、教师教学效果分析等环节,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努力提高实习实验教学质量;在高年级综合性的实验实践项目中,已全部以选做项目为实验内容,即从一开始就要求学生自主选择项目,而其中既有基本的必做内容,又有可以自主拓宽和提高的选做内容,学生研究和创新的余地更大。

(3)建设先进的实践教学队伍管理模式和管理体制。重视教学队伍建设,制定相应政策,采取有效措施,鼓励高水平教师投入实践教学工作。建设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队伍互通,教学、科研兼容、结构合理的实践教学团队。建立实践教师知识、技术不断更新的科学有效的教育培训制度,形成一支由学术带头人或高水平教授负责,教学理念先进,学术水平高,教学科研能力强,实践经验丰富,勇于创新的实践教学队伍。依据学院和电子学科的特点,整合实践教学资源,建设面向多学科、多专业的实践训练中心。实行中心主任负责制,统筹计划、调配、使用实践教学资源和相关教育资源,广泛实现资源共享。建立实践教学的科学评价机制,引导教师积极改革创新。建立实践教学开放运行的政策、经费、人事等保障机制,完善实践教学质量保证体系,创建学生自主、开放的实践教学环境。

国际商务类实验 篇3

一、当前省内国际商务专业呈现的特点

在项目的调研阶段,通过进行大量学生问卷调查,通过走访相关院校的同类专业,通过相关企业的访谈,我们较好了解了企业和学生的现状,对学生的岗位情况、同类专业的办学情况、企业的要求等有了更多更深的了解,应该说对我们而言是一次不可多得的深入了解和学习的机会。

经过大量的调研和相关数据的分析,发现国际商务类专业呈现以下特点:

(一)专业国际化成为趋势,学生就业前景看好

在当今全球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国际商务专业相关对口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种类繁多,主要集中在外贸类人才、营销类人才与物流货代类人才。随着我国出口贸易额稳步提高,加之国家对于跨境电商的扶持力度加大,大量岗位虚位以待。这些业务的开展很大程度依赖于中外合作往来,从而对于毕业生的国际化程度与跨文化交流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为了顺应时代潮流,高职院校必须加强国际化程度,培养出适合企业需求的人才。

调研组发现,国际商务相关企业最倾向于聘用高职、本科的学生,尤其愿意招聘专业对口的学生。由于高职学生在校内接触大量实际、应用知识,步入工作岗位以后可以较快地适应工作岗位,使得他们在就业市场中有着良好的前景。另一方面,国际商务专业毕业生由于接受较多外语方面教育,同时也掌握大量商务专业知识,对于进入国际化企业有先天的优势,也有很强烈的意愿。鉴于企业、学生需求强烈,相关高职院校更应该加大力加强专业的国际化建设,以顺应市场需求。然而,调研组也发现,当前企业对于国际商务高职毕业生的评价并不理想,大部分企业认为毕业生的实操能力、沟通能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仍需大力提升。

(二)广东省内各城市国际商务发展水平参差,业态繁多,人才培养难度较大

广东省内分布着大大小小众多国际商务相关企业,其中大部分集中在深圳、广州、东莞等地,粤东、粤北等地区则较少。这些企业从事的业务也各不相同,其中最常见的包括外贸类、营销类、物流货代类、财务类、电子商务类。不同业务的企业所设置岗位千差万别,对于毕业生的需求也大相径庭,导致学生技能培养难度大大提升。如何总结、归纳不同岗位群的工作内容与能力要求,从而加强毕业生的竞争力,是国际商务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制定中亟需解决的课题。

(三)当前高职院校国际商务专业的国际化程度总体不高

虽然地域特色、行业的变化与发展对高职毕业生与相关院校的国际化水平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但是通过在校生与毕业生的调查,本课题组发现,当前高职院校中开办国际商务专业的部门国际化程度尚不理想。离学生满意、企业满意的目标还有较大的距离。虽然国际商务专业冠以“国际”之名,但是如何体现国际性并不明确。专业国际化与否关系着学生的切身利益,是提升学生软实力的重要因素。然而,大部分院校当前只停留在开设外语课、国际贸易、国际营销等理论课程,没有真正实现学生国际化交流、国际化贸易实务能力的落地。如何提升专业的国际化水平还需要相关院校进一步探索。

(四)部分院校积极探索国际化建设道路,取得突破

虽然相关院校的总体国际化水平还差强人意,但是有部分院校已经在探索国际化建设的道路中迈出了不小的步伐。例如,在当前产业与互联网深度融合的背景下,一些学院都在跨境电商方面加大投入,与大型网络平台如敦煌网、阿里巴巴等加强合作,开展实际贸易业务,开设了国际电子商务平台操作、在线国际贸易实战、网络营销实务、电子商务实务等有关课程。有些院校依托行业、校企合作的专业优势,将校企合作落实到专业的国际化建设,如与企业共建在线国际贸易实战中心、网络营销中心等。还有一些院校与国外大学、教育机构合作,探索中外合作办学,引入原版教材等。这些举措都为国际化教学标准与课程标准建设坚定了良好的基础。

(五)国际商务企业对于外语能力、沟通能力有较高的要求

通过调研发现,由于岗位需要,国际商务企业不仅对于毕业生的英语听说能力有较高的要求,对于学生的沟通能力也要求较高。然而相关企业普遍反映,当前的毕业生外语能力、沟通能力很多尚不能满足企业需求。毕业生也反映,现在高职院校的外语教育仍然不能显著提高他们的外语水平。而且他们也提出,外语水平的提高对于他们的长期发展极为有利。另外,在沟通能力方面,纵观各大院校的课程设置,针对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设置的课程与实训基本空白。因此,高职院校极有必要对于当前课程进行改革,强调外语课程的应用性以及沟通交流能力的培养。

(六)学生认为高职院校的教学过于理论化

高职院校的教育目标是培养生产一线的工作人员,因而课程设计需要以实践为导向,而通过对国际商务学生的调研发现,大部分学生仍然认为学校的教学过于理论化,同时,企业也反应学生的动手能力、实操教育仍然较为缺乏。由此可见,高职院校对于课程的改革、校企合作进一步深入势在必行。

(七)国际商务学生对于高职院校认可度欠佳,但对专业兴趣强烈

通过对在校生的调研,本调研组发现,大部分学生选择高职院校是出于考不上本科的无奈之举,这对于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是较大的打击。然而值得欣喜的是,学生对于专业的选择,大部分是出于自己的爱好与选择,说明学生对于专业有较高的认可度。这与国际商务专业较高的就业率、薪酬水平不无关系。

二、针对上述特点在制定专业标准时应关注的问题

针对上述的问题,课题组建议在未来制定专业标准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关注行业趋势,及时调整课程体系

对一个专业来说,专业标准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基础,而课程体系则是核心,通过调研,我们发现国际商务类专业的学生普遍在外贸行业、货代行业、国际营销行业就业,而随着信息化的发展,跨境电商逐渐补充或者取代传统的外贸方式,国际结算的方式和物流的形式也发生变化,国际营销中新媒体营销、整合营销、直复营销也日益广泛,这些产业变化应该及时反映在专业课程体系的调整中,以保证我们培养的人才能顺应产业的变化。

此外,信息化对于教育行业也同样带来变化和影响,慕课、微课的发展渐渐成为一种趋势,学分互认、弹性学分制将会成为必然,如何针对这种趋势,在课程体系中进行体现也应该是专业标准应该考虑的问题。

(二)联合企业,制定分层的专业标准

通过调研,我们发现广东省内的国际商务类的专业发展参差不齐,建议在未来联合一些优秀国际化企业参与专业标准的制定,针对国际商务相关行业业态繁多、岗位繁多且差异大的情况,根据每个学校具体的情况,进行分层专业标准的设计,比如说对于典型行业能力需求中的共性,例如学生沟通能力、外语能力、实操能力等能力,可以设计通识课统一培养,在专业拓展课上,可以根据学校不同的差异,根据用人单位岗位的差异,进行分层设计,以满足各个层面学校的需求。

(三)引进行业标准和国际标准,提升国际商务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在未来,把行业标准引进专业标准,同时借鉴国际标准将是有价值的探索与实践,建议深入了解行业、企业的要求,引进行业标准;同时多方比较国际商务类专业在职业教育发达区域的做法与实践,尤其是职业教育发达程度较高国家,如德国、澳洲等国相关行业标准和专业标准,取长补短,进行必要的借鉴与创新。

同时,结合广东省的对国际类人才的需求现状,加强课程设置及内容的适用性、实用性、应用性,探索新的校企合作模式,利用信息化的契机,进行“厂中校”“校中厂”的探索,例如,利用国家对于跨境电商大力扶持的契机,加大在跨境电商方面的投入,具体可以与大型跨境电商如敦煌网、速卖通等合作,将网络营销实务、国际电子商务等课程的设置与跨境电商的实操高度融合,真正让课程的设置和内容和要求落地,在校企共育中提升人才的培养质量。

(四)鼓励部分中外合作办学专业进行“本土化”与“国际化”融合的探索与实践

此次调研中发现中外合作办学是一些国际商务类专业国际化的途径,学校采用全部或者部分的国外专业标准培养学生,学生全部或者部分学习外方课程,该部分课程全部是英文教材,学生较好地提升了英语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并且成绩合格可以获得双文凭,为学生就业及出国升学带来了更多机会。应该说,这种模式对于提升学生与专业的国际化水平都有重要意义,这类学校的国际商务类专业的国际化本身也走在全省前列。但是这些专业依然面临问题,因为按照外方体系进行人才培养,“国际化”的同时忽略了“本土化”的课程改造,因为有些外方课程并不适应国内学生的学习和培养,而毕业后国内就业的学生仍然是多数,对于这类走在前面的专业,建议未来在专业标准的调整中能根据学生就业的岗位能力,对外方课程进行适度整合,进行本土化改造,增加本土化的教学资源;同时在专业标准中适度增加本土化的课程,让学生提升本土化的就业能力,通过“国际化”和“本土化”课程的融合,为国际商务类专业的国际化人才培养提供经验。

(五)加大英语课的教学,提高对国际商务类专业英语水平的要求

从调研可以看出,学生普遍对国际化的专业有浓厚兴趣,这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也和广东地区国际化的程度及较好的就业市场都分不开,但是学生普遍感觉在校期间课程的国际化程度和应用性都不够,说明我们的课程体系在国际化和应用性方面亟待提高。

作为国际化,首先英语是个重要工具。首先,在必要时可以在录取时增加对英语的要求;其次,建议国际商务类专业要加大英语课程的学时,提高对专业英语水平的要求,促进该专业的学生更好掌握国际化的工具;最后,在专业课上在有条件的学校建议采用双语教学,适度选用英文教材,让英语进一步和专业课有机结合,通过这种融合,能进一步提升英语水平。

(六)培养一支双师型、专兼结合的国际化教学队伍

对于国际商务类专业的国际化而言,离不开国际化的一支队伍,一批合格优秀的双师型的、国际化的教师队伍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因此,专业标准设置中,应设置有效机制,促进高职教师与企业、行业的有效互动,例如,对于教师下企业制定一定的激励机制,让教师了解熟悉企业的要求,可以在教学中贴近企业实际,同时通过校企合作,提升专业在行业中的影响力,为行业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

同时,要和合作企业建立有效机制,通过“订单培养”“企业进校”等方式促进企业专家走进课堂,实现校企共育的人才培养模式。

再者,专业国际化的建设有赖于教师队伍国际化水平的提高,因而相关院校需要提高专业教师的国际化程度,可以通过聘用有留学经历的教师或者外教、派遣教师去国外院校交流访学等提升团队国际化的水平,以保证专业国际化教学的实施。

三、对后期研制相关专业标准的建议与思考

在后期研制最后的专业标准中,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关于课程体系

在职业能力分析完成的基础上,再组织研讨专业的课程体系,讨论如何实现课程和职业能力的呼应,总之这个课程体系应该体现和核心岗位的对接,和核心职业能力的对接,在课程上要进行大胆的解构和重构,构建以学生为中心、以实践为中心的课程体系;同时探索如何进一步压缩学时学分,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和课堂外的学习。

(二)关于专业标准

在后续研制专业标准中,要关注国际上同类专业的建设情况,争取把国际借鉴在专业标准中进行体现,通过一些国际比较,增加这个专业的“国际特色”。

同时,针对前面调研省内相关院校和专业发展不均衡的现状,能进行分类、分层的专业标准设计,以让研制的标准有更大的适用性,同时在可能的情况下,能和职业标准或者技能考证进行一个关联。

(三)关于课程标准

在前期调研中,已经反映出课程内容的实用性欠缺,和企业的要求有较多的距离,主要问题还是在于课程改革还没有深化,大多数老师还停留在传统教学的思路里。因此,省标准的制定要起到引领作用,因此,在研制课程标准时,能进行大的突破和改革,能拿出体现工学结合特色的标准,能体现课程的发展趋势,能把好的模式和设计在课程标准里面体现,要体现先进性和方向性,争取在省内给予示范与引领。

同时,对于专业一些特色课程,争取在这次项目研制中,尝试进行项目化课程、翻转课堂、移动学习的探索与实践,争取把这些能反映进课程标准里,能为兄弟院校的课程建设提供一个有价值的参考。

总之,经过调研与反思,在研制项目的过程中,专业老师都在不断学习和成长,为未来的专业发展带来了一个新的契机。

[本文系广东省课题“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构建国际商务类专业教学标准”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国际商务类实验 篇4

随着网络经济的快速发展,有越来越多的学校开设了电子商务专业,同时电子商务课程也成为很多其他专业的学生了解网络经济、掌握必备的网络应用知识的选修课。因此,电子商务实验教学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开设这一课程的专业也日益增加。而对于经济管理类学生,电子商务概论已经成为一门专业基础课。对于他们而言,具备必要的电子商务操作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将对其未来的工作和学习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而电子商务实验教学则是培养学生上述能力的一种有效的途径。电子商务实验教学在电子商务课程的教学中发挥了以下重要作用:

(1)电子商务实验教学是课堂教学的有益的补充,对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起到了阐释、延伸、补充的作用。电子商务实验教学扩展了教学空间,有利于学生形象的理解书本上的知识,促使学生进一步拓展应用相关理论知识。

(2)电子商务实验是培养学生电子商务实践操作技能和良好的应用能力的有效途径,并有利于进一步培养学生用符合实际的网络经济思维方式去分析解决复杂的经济管理问题的能力。

(3)电子商务实验课程是学生理解掌握电子商务应用技能的重要渠道。它有利于学生开拓思路,激发探索和创新精神,对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具有重要作用。

1 目前电子商务实验教学设置存在的主要问题

根据电子商务实验教学实践,发现目前电子商务实验内容设置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实验内容设置过于单一,仅重视电子商务概论教学中基础性实验内容,却忽视了一些专业性较强的实验。如对于外贸专业的学生,利用电子商务平台进行外贸业务操作是与其专业发展紧密相关的,但这些内容在电子商务实验中却不是主要内容,因此老师往往只是泛泛介绍,或者忽视这一部分内容。因此,电子商务实验课程设计时有必要考虑到不同专业学生发展的需要,有针对性的设置相关专业性实验。

实验内容设置不够紧密,未考虑不同实验内容之间的衔接。电子商务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课程,实验内容之间存在紧密联系,一个实验往往涉及多个知识点的结合。如在国际贸易中需要综合应用电子商务实验教学中所讲授的网络营销、网上询价与报价,国际物流等实验教学内容。但实验课程的设置未考虑到这一要求,只是局限要求学生完成不同的实验内容,导致学生对真实的业务流程把握不够全面,无法适应以后工作的需要。

过多依赖模拟软件,忽视现实电子商务环境。电子商务实验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对真实的网络经济和管理行为了解掌握和熟练应用,但目前的电子商务实验教学主要的是依赖于各种实验模拟软件,但由于模拟软件开发内容简单,与现实中复杂的电子商务环境不相符合,导致学生得不到较为全面和真实的实验教学训练,在实验教学中往往出现教学效果不够理想等问题。

综上,有必要对经济管理类电子商务实验内容设置进行研究,通过优化实验内容使之具有先进性和科学性,满足不同经济管理类专业电子商务实验教学的需要。

2 经济管理类电子商务实验内容设置的考虑因素

经济管理类电子商务实验内容的设置主要考虑以下因素:

按照电子商务专业的教学内容设置基础性电子商务实验。对于电子商务概论学习中基础性的知识,如基本的互联网操作,B2B、B2C电子商务平台的应用是所有专业的学生都应掌握的基础知识,因此上述试验内容设置为基础性实验内容,要求经济管理类学生均应掌握。

按照不同专业的实际需要,结合学生未来的工作方向有针对性地设置专业性电子商务实验内容。不同专业的学生对于电子商务实验教学内容有所偏重。对于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网络营销则是其应该重点掌握的实验内容,而对于国际贸易的学生,则有必要加强对电子商务国际贸易相关实验内容的教学。因此,有必要根据学生未来工作的实际需要设置专业性电子商务实验内容,有利于学生更好适应未来工作环境。

按照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水平和高等院校的实验条件,发挥互联网的作用。在利用模拟软件的同时,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对于能在网络上实际操作的内容要求学生进行实际操作,鼓励学生在网上进行实际的电子商务业务,如网上开店,博客推广等。使学生在实际应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激发探索和创新精神。

按照教学规律合理安排实验教学,在12个课时内完成电子商务实验教学。因此,设置基础性电子商务实验教学6课时,专业性电子商务实验教学6课时。

3 电子商务实验教学内容设置

根据以上原则,将电子商务实验教学内容分为基础性实验教学和专业性实验教学内容两部分,各部分组成如表1,2所示。

对于电子商务专业的实验,根据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电子商务专业实验应该包括基础性电子商务实验和专业性基本实验、综合性设计性实验三部分内容。而上述实验内容可以较好的满足培养目标中要求。通过基础性实验,学生可以有效掌握电子商务应用基本技能。而专业性实验,可以有效训练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并培养学生思考创新能力。

对于经管类非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在完成基础性实验的基础上,可以根据各自专业的需要,在专业性实验中选取与其将来工作联系紧密的实验内容学习,如市场营销专业可选网上市场调研,网站推广等内容,信息管理专业可增加电子商务系统设计方面的内容。外贸企业可以增加EDI电子报关内容等。实现电子商务理论和实际的有机结合,在这个过程中逐步适应现实工作环境,为将来能快速适应工作打好基础。

4 小结

电子商务实验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让学生在体验中加深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对于经济管理类学生,通过电子商务实验教学可以使学生可以有效掌握电子商务应用基本技能,训练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并培养学生思考创新能力,更有助于培养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经济管理类人才。

摘要:电子商务实验教学已经成为各经济管理类专业普遍开设的课程,不同的专业对于电子商务实验教学内容有所偏重。文章分析了目前电子商务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将电子商务实验教学内容分为基础性实验和专业性实验两部分,其中基础性实验是所有学习电子商务概论的学生均应掌握的实验内容,而专业性实验则是根据不同专业的学生兴趣和发展的需要有针对性的设置的。并详细讨论了上述实验内容的设置。

关键词:电子商务,基础性实验,专业性实验,课程设置

参考文献

[1]刘浩.电子商务开放式实验教学浅析[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18(7):7-12.

[2]邱燕,宋艳.基于建构主义的电子商务实验教学改革[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29(11):31-32.

[3]姜凌.电子商务实验教学的误区及对策研究[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29(12):25-28.

[4]周华兰,张珺.经管类专业电子商务实践教学探讨[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0,13(21):31-33.

实验类实习报告 篇5

班 级: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022班

指 导 教 师: 鲍建波

张胜光 报 告 人 :张潮

学号:024631239

时 间:XX年3月6日—XX年4月30日

实习主要内容:计算机的组装与维护、中小型网络的安装与调试主要收获与体会:XX年3月,我来到克拉玛依市天勤电子实习工作。

转眼间,2个月的实习期即将过去,回想自己这段时间的经历与收获,我深深的感到在我今后的发展,天勤电子给予我的是一笔多么宝贵的人生财富!

公司给我的工作定位是从事技术部基础工作以及销售工作,同时我还承担了公司网络的维护等基础工作,从学校的理论知识到过去两个月的实践工作,其中的角色转变离不开公司各级领导以及同事们的帮助和指导。技术方面,通过和公司其他技术人员的学习与交流,使我现在能够独立处理计算机出现的软硬件故障,同时在实践过程中我还学会了网络的安装以及调试技能,这些是在书本上所不能学到的,对于我今后的发展将起到巨大的帮助。积极参加公司组织的各种活动,包括保龄球、乒乓球等各项文艺活动。

经过过去两个月的实习,我对未来充满了美好的憧憬,在未来的日子,我将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一、继续学习,不断提升理论素养。在信息时代,学习是不断地汲取新信息,获得事业进步的动力。作为一名年轻同志更应该把学习作为保持工作积极性的重要途径。走上工作岗位后,我积极响应公司号召,结合工作实际,不断学习理论、业务知识和社会知识,用先进的理论武装头脑,用精良的业务知识提升能力,以广博的社会知识拓展视野。

二、努力实践,自觉进行角色转化。“理论是灰色的,生活之树常青”,只有将理论付诸于实践才能实现理论自身的价值,也只有将理论付诸于实践才能使理论得以检验。同样,一个人的价值也是通过实践活动来实现的,也只有通过实践才能锻炼人的品质,彰现人的意志。从学校走向社会,首要面临的问题便是角色转换的问题。

从一个学生转化为一个单位人,在思想的层面上,必须认识到二者的社会角色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学生时代只是单纯的学习知识,而社会实践则意味着继续学习,并将知识应用于实践,学生时代可以自己选择交往的对象,而在社会则更多地被他人所选择。种种的差异。不胜枚举。但仅仅在思想的层面上认识到这一点还是不够的,而是必须在实际的工作和生活中潜心体会,并自觉的进行这种角色的转换。

三、提高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两个月的实习期很快过去了,是开端也是结束。展现在自己面前的是一片任自己驰骋的沃土,也分明感受到了沉甸甸的责任。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我将继续学习,深入实践,不断提升自我,努力创造业绩,继续为中心创造更多的价值。指导教师批阅意见:该同学自3月开始实习以来,工作认真负责、勤学好问、能够与同事和睦相处,对其工作表示肯定,望今后走上工作岗位能够继续发挥其优点及特长。

成绩评定:优秀

指导教师签字:鲍建波

经管类实验教学改革探索 篇6

摘要:经管类专业本科实验教学是经管类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通过对武汉工商学院经管类专业实验教学的调查和研究,结合学校实验室建设与实验教学的现状,就进一步做好实验教学改革工作提出一些方案和建议。

关键词:经管类专业;实验教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6.07.086

2014年11月3日,我校实验教学中心经济管理实验教学分中心被评为2014年湖北高校省级重点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这是对我校办学实力和水平的肯定,同时对进一步推进学校实验教学改革与创新,提高大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实验中心提出将继续以省级重点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为契机,加大学校实验室投入和建设力度,用先进的实验教学理念优化实验教学体系和实验课程体系,建立优质的实验教学资源,为培养新时期应用型人才搭建优质、创新、共享的实验教学平台。为了配合学校实现对经管类实验教学的目标,我们课题组就我校实验室建设以及实验教学工作开展了调研工作。现根据我校实验室建设与实验教学的现状,结合调研情况就进一步做好实验教学改革工作提出一些方案和建议。

1 我校经管类实验室建设与实验教学的现状

1.1 现有实验室较好地满足了我校人才培养的需要

学校的经济管理实验教学分中心始建于2006年,是学校重点建设的校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现有20个专业实验室和1个中心机房。为了配合经济与商务外语学院、管理学院、电子商务学院有关专业的人才培养和实验教学的需要,按照学校“统一规划、分期建设、集中管理、资源共享、高效开放”的原则,依照学科专业实验教学的要求,将经济管理实验教学分中心按功能设立为经济学、管理学、电子商务三个实验教学区,拥有1159台设备精良、设施功能齐全的硬件平台,其中包括经济学综合实验室、金融实验室、国际商务实验室、进出口综合业务实验室、投资仿真交易与数据分析实验室、企业经营实战演练实验室、ERP实验室、会计手工实验室、酒店模拟实验室、旅游情景规划实验室、职业规划实验室、电子商务综合模拟实验室、网络营销实验室、电子商务物流实验室、电子商务交易中心、网络银行与电子支付实验室等20个实验室和一个中心机房,同时先后投入近103.45万元购置了一批实验教学软件,支持了经管类实验教学与专业实习任务,基本满足了目前人才培养的要求。现有实验室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大力加强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特别是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等方面起到了较好的作用。

1.2 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实验教学规范

现有实验室的管理与运行适应了我校教学、科研改革的需要,保障了教学、科学研究的正常进行。教务部门与实验教学中心以及各学院进行实验教学的规划、建设、评估检查以及宏观管理等工作,负责监督各学院制定实验教学计划并统一安排教学任务,统一调度实验室的使用。各学院负责组织和开展实验教学,实验教学中心负责实验室管理与维护,分工明确,责任清楚。我校经管类学科所涉及的17个专业都设置了独立的实验课程及非独立的实验课程(课程内实验),从健全实验教学大纲,选择实验教材,规范实验教学体系和实验项目的构建,组织实验教学,完善实验课程考核标准和考核办法等方面有了明显的改善,实验教学对提高我校经管类专业人才质量的作用越来越明显。

1.3 形成了一支专兼结合的实验教师队伍。基本满足实验教学任务

目前学校经济管理实验教学分中心现有工作人员5人,专门从事实验教学以及实验室工作,管理着三个实验教学区,面向全校经管类17个专业。经管类专业的专职教师大部分在从事理论教学的同时承担着实验教学任务,另有少量的兼职教师也在进行实验教学工作,这样一支专兼结合的实验教师队伍基本能够完成实验教学规划。

2 我校经管类实验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近年来我校经管类的实验室建设及实验教学水平有较大改善,但同时实验室及实验教学内涵建设仍然发展较慢,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实验课程体系设置不完善

我校经管类专业实验课程设置比较全面,但是大部分实验课程是基于单一基础理论课程的教学需要而设置,实验教学的内容与安排都是从各门专业理论课程自身需要的角度出发,各实验教学课程之间缺乏有机联系与相互协调,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之间缺乏统筹考虑。实验教学内容或相互重复,或存在遗漏现象,整个经管类实验教学课程尚未形成独立的教学体系,仅仅作为传统理论教学的一个附属品而存在。

2.2 实验教学内容单一,实验教学手段滞后

目前经管类专业的实验教学主要以验证性实验为主,缺乏综合性、设计性和研究性实验内容,实验教学的水平和层次还比较低。我校的经管类实验教学模式是传统的教师讲解加学生操作模式,学生只是按部就班的完成实验步骤,实验教学手段也仅仅局限于验证专业知识和简单的模拟操作,很少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内容,也没有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进行独立思考、相互讨论和交流,对学生参与实验教学的要求仅限于实验报告的完成,整个实验教学过程过于程式化、固定化。学生作为实验教学主体,无法提高实验项目设计能力和文献检索能力,更无法提高实践创新能力,学生通过实验课的学习也无法获得自我表现的机会和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2.3 实验教学师资力量匮乏

我校实验教学师资力量比较薄弱,具有综合能力的实验教学人员比较欠缺。大部分实验教学人员都是理论课的任课教师,而且教师偏年轻化,自身实验经历不足,也缺乏相应的实验教学培训,高水平教师自愿承担实验教学任务的较少,师资力量在职称结构、学历层次和年龄结构方面都欠缺合理性,导致实验教学师资队伍出现断层。由于没有科学、合理的实验教学师资梯队,导致整个实验教学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不高。由于实验教学教师培训不足,部分实验教学教师对于现有实验教学软件系统和新配备设备了解不充分,无法对实验教学软件系统进行充分有效地利用,也不能结合教学软件系统的特点采取先进、灵活的教学方式开展实验教学活动,严重地影响了经管类专业实验教学的教学效果,制约了实验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

2.4 实验教学教材欠缺

由于经济管理专业理论知识的变化发展速度很快,与此对应,实验教学的要求和具体内容也应该随之进行不断的变化,这就增加了实验教学的实施难度。目前,经济管理专业课程的实验教学缺乏一些相应的实验教学教材或讲义,实验教学教师结合相关理论课程自行编写的实验讲义起点较低,实验教学内容和实验教学方法过于陈旧,极大地制约了实验教学效果的提高。

2.5 实验经费不足。实验设备软件配备不齐

实验经费是保证高校进行正常实验教学、科研和实验室建设的财力支撑,是推动学校素质教育的经济基础,实验经费不足将严重地影响实验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阻碍素质教育的进程。我校在实验设备的购置、实验软件的购置以及实验环境的日常维护方面都投入了大量的实验经费,但是也存在一些实验设备老化,实验软件配备不齐,实验软件没有及时更新的问题。实验设备太过陈旧导致无法使用较新的教学软件,约束了实验教学内容的更新,限制了实验教师教学水平的发挥,影响了实验教学效果。

3 提高我校经管类专业实验教学水平的建议

3.1 完善实验教学课程体系的建设

实验教学课程体系的设置要打破实验教学依附于理论教学的传统模式,围绕经管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着力进行实验课程体系整合和实验室整合,建立以能力培养为主线,与理论课程既有机结合又相对独立的实验课程体系。要充分考虑经管类各专业实验教学课程之间的内在联系,摒弃原有的各门理论专业课程之间的界限,按照实验教学自身的系统性独立设课,科学地设计实验教学课程体系。在这一思想指导下,应统筹安排实验教学课程,注意实验教学课程之间的前后联系,前导课程中已经完成的实验内容,后续课程可以去掉,基础性实验课程的实验内容选择一些简单的基础性的实验项目,专业性的实验课程设置一些具有一定难度的专业性质的实验项目,学生可以在循序渐进的学习中有一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认识过程,整个教学过程是一个具有内在联系的有机整体。这样一体化、多层次,有机衔接的实验教学课程体系,才能够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经管类人才。

3.2 优化实验教学内容

经管类实验教学内容除了应该体现经管类学科相应的理论知识,还应该体现其综合性、设计性和实际应用性,优秀的实验教学内容、精心设计的实验项目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拓宽学生思维,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目的。这就要求实验教师在准备实验教学内容的时候,及时更新陈旧、过时的实验教学内容,不断添加具有现实应用性的新颖实验教学内容来激励和吸引学生积极参与。此外,在实验教学项目的设计上还应注意以下3个方面:(1)重视基础性实验教学。主要是以演示验证性、模拟操作性实验为主,通过此类实验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基础实验的方法步骤,熟悉常规实验设备的使用,能在教师的指导下较熟练的独立完成各项实验,并能掌握数据处理的方法,完成实验报告。(2)丰富综合性、设计性、应用性实验内容。通过此类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设计能力。实验教师只确定好实验项目,而实验的方案、步骤和所需的设备软件让学生自己进行选择,使学生能够更加主动的参与到实验中来,提高学生实验的积极性,丰富学生的实验经验。(3)增设研究与创新型实验教学内容。实验教师可以设置一些难度较大的实验项目让学生进行选择,或者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与特长设计开发实验项目,也可以从自己承担的科研项目中挑选适当的子课题,鼓励感兴趣的学生参与其中。通过积极参与这类创新型实验,不仅能够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而且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探索精神。

3.3 创新实验教学方式

在实验教学过程中,能否激发学生对实验产生兴趣是整个教学成功的关键。实验教师要不断地对实验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和创新,创造机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才能引导学生上好实验课,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方式的改革上要注意两个方面:(1)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法,是由学生按照实验教师的实验项目要求独立查阅资料、确定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步骤、完成实验过程和完成实验报告等各个环节。在这一系列的实验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自主地位,而实验教师仅负责对实验方案的可行性予以审查,给予必要的启发与引导,实验完成以后对实验结果和报告进行评价。学生在这样的实验过程中自主发挥的空间余地较大,有利于培养他们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达到较好的实验效果。(2)加强课堂互动。根据实验课的教学内容及要求,实验指导教师可以事先准备好相关的讨论话题,结合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启发引导学生共同分析讨论,实验结束后再次开展互动讨论进行总结。在讨论中可以促进学生开动脑筋,积极参加发表意见,在宽松的环境中完成实验任务,加深对实验理论的理解和认识。

3.4 加强高水平的应用型实验师资队伍建设

实验教学队伍是实验教学工作中不可缺少的实施主体,要提高实验教学效果,必须配备较高综合素质的实验教师。实验指导教师应具备长期从事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经历,要具有创新意识、乐于获取新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实验教学队伍在知识结构和年龄结构要保持合理。在长期从事实验教学、参与实验室建设的教师中选拔聘任实验教学教师,并建立严格科学的考评制度;完善激励机制,建立实验教学与实验管理人员培训制度和奖励制度;鼓励高水平教师从事实验教学工作,担当实验课程主持人,建立实验课教学团队,开展实验教学研究;鼓励实验教师进行广泛的经验交流,如选派骨干实验教学教师到实验力量雄厚、教学效果良好的高校甚至国外高校学习交流或深造,开阔学科视野,了解学科最新发展动向,及时更新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等方式,不断地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3.5 加大实验经费投入力度。规范经费管理

关于“纸带类”实验的复习 篇7

1. 实验方案的设计及步骤的完善;

2. 实验器材的选择和迁移运用;

3. 实验数据的处理及误差分析;

4. 对问题的可能答案进行猜测, 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想法对实验进行解释并通过理性分析形成结论.

鉴于以上几点, 我们可以把打点计时器及纸带类实验做如下总结

一、计算加速度及速度

1. 某学生用打点计时器研究小车的匀变速直线运动. 他将打点计时器接到频率为50 Hz的交流电源上, 实验时得到一条纸带. 他在纸带上便于测量的地方选取第一个计时点, 在这个点下标明A, 第六个点下标明B.

第十一个点下标明C, 第十六个点下标明D, 第二十一个点下标明E. 测量时发现B点已模糊不清, 于是他测得AC长为1456 cm、CD长为11. 15 cm, DE长为13. 73 cm, 则打C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大 小为m/s, 小车运动 的加速大 小为m / s2, AB的距离应为cm. ( 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解析: 该题利用打点计时器与纸带结合, 考察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两个知识点, 一是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相邻相同时间内位移之差为恒量a T2‘再是考察了匀变速直线运动中间时刻的速度等于平均速度.

答案: 09862. 585. 9

二、与气垫导轨相联系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 用纸带处理匀速运动)

下面的例题2要求学生对碰撞的物理过程要清晰, 而且要清楚纸带上点的间隔与物体运动之间的关系, 会根据点的间隔判断哪段纸带与哪个物理过程对应.

2. 某同学设计了一个用打点计时器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 在小车A的前端粘有橡皮泥, 推动小车A使之做匀速运动, 然后与原来静止在前方的小车B相碰并粘合成一体, 继续做匀速运动, 他设计的具体装置如图2所示. 在小车A后连着纸带, 电磁打点计时器电源频率为50 Hz, 长木板下垫着小木片用以平衡摩擦力.

( 1) 若已得到打点纸带如图3所示, 并测得各计数点间距标在图上, A为运动起始的第一点, 则应选____段起计算A的碰前速度; 应选______段来计算A和B碰后的共同速度.

( 2) 已测得小车A的质量m1= 0. 40 kg, 小车B的质量m2= 0. 20 kg, 由以上测量结果可得: 碰前总动量 =______kg·m / s, 碰后总动量 =_________kg·m / s.

答案: ( 1) BC DE ( 2) 0. 42 0. 417

三、将纸带上计算得来的数据用图像处理

3. ( 2009年天津) 如图4所示, 将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铁架台上, 使重物带动纸带从静止开始自由下落, 利用此装置可以测定重力加速度.

1所需器材有打点计时器 ( 带导线) 、纸带、复写纸、带铁夹的铁架台和带夹子的重物, 此外还需____________ ( 填字母代号) 的器材. ( 用两种图像处理数据)

( A) 直流电源、天平及砝码

( B) 直流电源、毫米刻度尺

( C) 交流电源、天平及砝码

( D) 交流电源、毫米刻度尺

2通过作图象的方法可以剔除偶然误差较大的数据, 提高实验的准确程度. 为使图线的斜率等于重力加速度, 除作v - t图象外, 还可作___________图象, 其纵轴表示的是_________横轴表示的是,

经管类实验教学体系初探 篇8

社会迫切需要的是能够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具有较强综合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全面人才。而到企业实习一直是经管类专业实践性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目前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条件下, 某些接受学生实习的企业处于保障效益、减少不必要的商业成本以及保护商业机密等方面的考虑, 不让实习生接触核心业务, 使得学生每次的实习, 仅能停留在如推销、办公室文档处理等表层业务, 而企业的决策管理、财务活动、公关广告等更高层次的业务无法接触;而对新入职的毕业生来说, 由于企业自身受资源、场地、师资力量和经费等多方面的限制, 难以有全面深入培训的机会, 使其对企业的特点缺乏整体认知和理解。同时, 由于大学教育的普及, 更多大学生从事基层操作性工作, 这些工作需要实践基础。因此, 实验教学成为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效途径。高等学校经济管理类实验室建设和实验教学的建设与改革相对显得重要。

二、经管类实验教学现状

1、经管类实验教学特点

经管类实验课程的开设, 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经管类实验的可行性, 即是否能通过相关实验帮助学生掌握甚至发现经济规律, 通过实验获得管理技能。从经济类专业看, 德国大学的实验经济学研究与教学已从原先的国民经济学延伸到企业经济学领域, 涌现了若干在实验领域具有强大实力的大学、学科带头人与学术梯队, 并在经济学领域取得不少的研究成果。管理类实验课程目的是通过理论教学, 使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工作所需的各种能力, 了解管理运作过程及不同方案的差异。管理大师德鲁克曾经说过:“管理是一种实践, 其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其验证不在于逻辑, 而在于成果;其唯一权威就是成就”。而经济类与管理类专业从表面上看是分属于不同学科, 但是其中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对于经管类学生来说, 他们在学校就应该学会如何做出结果, 掌握做出结果所需要的基本技能, 包括如何思考, 如何确定可执行的目标, 如何规划做事流程或步骤, 如何解决问题, 如何提高做事效率以及如何检验作出结果的正确性。

2、我校经管类实验教学现状分析

我校是一所以经济、管理类学科为主的, 包含法、工、文、理、农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教学研究型大学, 拥有会计学、工商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经管类专业21个, 与其他高校一样, 在很长时间内, 实验教学被看作是理论教学的辅助手段, 在大学教育体系中从属于理论教学, 存在各学科实验课的教学内容彼此相互独立, 而且通常与相应理论课同步开设, 造成内容和方法的低水平同层次重复, 同时, 由于参与实验的学生大多来自同一个专业, 很难进行专业之间的交流与整合。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培养出来的大学生, 实验、实践技能相对薄弱, 在分析和解决问题尤其是涉及到了多个专业的问题时能力较差。目前的实验课程大多以课程为单位, 以基础性、专业基础类实验与专业综合类实验课程为主, 如会计电算化、商业银行管理等, 而跨学科的综合性实验与设计性实验由于课程自身的限制, 几乎没有。

三、经管类实验教学体系建设

高校实验室的建设好坏和使用率高低是评价高校整体建设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 而实验课程体系以及实验课程内容建设则体现该所高校在实验教学方面的建设水平。

我校经济管理与创业模拟实验中心, 自2007年被评为国家级经济管理实验示范中心以来, 除了在硬件上加强实验室建设, 还在实验教学上加大投入。在构建培养创业型信息化人才的实验教学体系时, 坚持必须有利于激发学生形成学习和探索未知世界的主观能动性, 有利于提高学生知识迁移、学用结合等实践活动的有效性, 有利于引导学生培养科学的工作和学习作风及创新能力, 有利于促进学生对整个学科体系全面而又深入的理解的原则, 按照经济与管理学科大类平台构建实验教学体系, 体现了与理论教学体系平行、渗透及互补的特点。在实验体系的设计上分为专业基本技能实验教学平台、专业基本技能协作实验教学平台、综合能力模拟实验平台、创业模拟实验平台和创业实践平台5个层次 (见下图) , 不同层次之间的演化关系体现了江西财大培养创业型信息化人才教育模式的核心理念。

其中: (1) 专业基本技能, 以1~2年级的本科学生为主, 以学科基础课程实验、专业基础课程那个实验为内容, 解决学生的对专业的感性认识和强化学生的专业意识问题, 培养学生掌握专业基本实验技能和方法为目的。主要在基础实验是完成。

(2) 专业基本技能协作实验。以2~4年级的本科生为主, 以本专业相关课程知识的综合而设置实验内容, 解决学生的理性认识和拓展学生的专业知识问题, 培养学生熟悉行业基本运作技巧和专业综合实践能力为目的。实验场所主要是基础实验是或专业实验室。

(3) 综合实验。以2~4年级的本科生为主。与专业基本技能协作实验不同, 综合实验主要强调是跨学科、跨专业的知识而设置的实验内容, 可以以专业及课程学习中的问题、企事业单位的实际问题、经济社会发展热点问题、甚至是教师的科研课题、学科研究的前沿问题等。其目的是拓展学生的专业知识面, 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与创新能力。实验场所主要是专业实验室。

(4) 创业模拟实验。主要以3~4年级本科生为主, 以专业或学科为平台, 设置综合性的项目, 模拟实际单位的业务流程和角色模拟进行校内实习, 或者通过电子沙盘、设置虚拟公司, 组织学生进行创业演练。实验目的是解决学生创业的认识问题, 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实验场所为专业实验室或者综合实验室。

(5) 创业实践。以3~4年级本科生为主。一般在创业孵化中心完成。主要内容是组织引导学生开设实体公司, 进行创业实践, 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这类创业实践, 可以看作是从平台到实际的校内演练, 为学生毕业后进行创业活动提供了很好的学习机会。

四、加强实验师资建设

高校是人才培养的最重要基地, 而高校能否培养出顺应时代要求的创新型人才, 能否在严峻的市场环境中创业成功, 实验教学是成败的关键。其中实验教学师资队伍建设又是关键中的关键。当前大多数高校忽视对实验教学建设, 不少高校的实验教师由理论教师兼任, 同时在技术上也不够重视, 我们认为, 应该根据实验教学的特点, 加大对实验教学队伍和实验技术队伍的建设。

(1) 建立结构合理的实验教学队伍。当前, 实验教学队伍的建设很大程度与对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两者之间的关系的认识相关。大多数高校并未对实验教学引起重视。虽然从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教学任务上分析, 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虽然是一致的, 但是两者承担的具体人物是各有侧重:理论教学着重为学生提供必须的文化知识与专业理论支撑, 实验教学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专业知识运用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所以, 实验教学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与理论教学一起构成教学活动统一的有机整体。对于实验教学老师来说, 除了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和教学经验外, 还需要具备科研、技术方面的能力。因此, 要搞好实验教学, 需要一支理论与实践兼备的核心骨干稳定、结构合理且素质高的队伍。

(2) 优化实验教学队伍。过去对实验教学不重视, 认为只要会开电, 懂点电脑就可以, 实际上要搞好实验教学, 一定要有高素质的教师来承担。所以, 要搞好实验教学, 必先优化实验教学队伍:○1吸引高素质的教师进入实验教学队伍。要在学校人才引进政策上吸引高学历的实验教学人才, 但是同时也要考虑到实验教师的特殊作用, 适当降低学历要求;○2将经验丰富的人才 (包括现有的理论教学教师) 充实到实验教学队伍;○3实现职称系列胡同, 实验系列的职称与教学系列的职称同等对待, 提高实验教学人员的待遇;○4构建实验教学团队。除了要求新引进的教师至少需要在实验室工作一年外, 还可以通过实验教学团队建设, 将学科领域的教授、副教授 (高级实验师) 、讲师 (实验师) 等纳入, 形成结构合理的实验教学团队。○5构建实验教学学生团队。有些综合实验, 要求多个专业的同学同时参与, 往往会造成师资不足, 难以全面指导的困局。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可以考虑将部分在实验方面较强的学生纳入到教学团队中, 协助教师进行实验教学, 缓解师资缺乏的矛盾。

聚类融合算法的实验评价方法 篇9

聚类融合算法被认为是数据分析的有效工具之一, 它通过把多个聚类决策进行融合, 得出更准确的、更壮健的决策[1,2,3,4,5]。然而, 除了研究优良的聚类融合算法, 怎么评价聚类的质量也被认为是难题之一。因为聚类属于无监督学习方法, 并不具备像监督学习方法那样的测试集进行评价。

然而, 在许多聚类融合算法文章的实验部分中[6,7,8,9,10], 先假装不知道数据集的分类标签, 然后在得出聚类决策后, 再用该数据集的基准进行评价。这种测定聚类质量的方法被称为外在方法, 它的基准通常由专家构建。现实中, 这种基准不但昂贵, 而且常常不容易得到。另外, 还有一种不依赖基准的方法, 被称为内在方法。这种方法基于聚类的定义进行评价, 即考察同一簇中的对象是否彼此相似, 不同簇的对象是否彼此分离。但由于这种方法需要利用数据集对象之间的相似度量, 因此需要用户来决定使用哪一种的相似度量, 而用户往往不具备这一方面的先验知识。

据此, 本文提出一种新颖的基于实验的聚类融合算法评价方法, 其基准不需要专家来构造, 也不需要用户去决定使用哪一种相似度量, 它的基准由所有参与评价的聚类融合算法折衷而来, 因此其得出来的聚类质量独立于其中任何一种聚类融合算法, 但又依赖于所有的聚类融合算法, 是一种基于参与评价的聚类融合算法的评价方法。

这篇文章的安排如下:第一部分简述聚类质量评价方法的相关工作;第二部分提出聚类融合算法的实验评价方法框架;第三部分, 基于这个框架, 具体描述如何使用这个方法来评价两种聚类融合算法;实验在第四部分;第五部分则是总结。

1 相关工作

基准是一种理想的聚类结果, 它能够完全反映数据集的结构。根据是否有基准可以参照, 聚类质量评价方法分为外在方法和内在方法。

外在方法使用基准, 它将算法所得出的聚类结果与基准进行对比, 得出评价结果。外在方法的评价依据是, 当聚类结果越接近基准, 它的评价越高。通常情况下, 基准是由专家来评定。

内在方法不使用基准, 它依据聚类的定义, 考察聚类结果中簇的分离情况和紧凑情况。内在方法的评价依据是, 同一簇的对象越紧凑, 不同簇的对象越分离, 那么聚类结果的评价越高。例如, 轮廓系数就是这样一类方法[11]。它结合簇的紧凑性和分类性, 度量出聚类结果的簇的拟合性。

内在方法需要用户设定数据集的对象之间的相似度量, 其聚类质量评价结果依赖于用户对数据集结构理解的先验知识。本文采用的是外在方法, 但其基准不由专家构造。它利用聚类融合算法的特点, 构造多个候选基准, 并在其中挑选优良的候选基准作为基准。这种基准不依赖与专家评价等先验知识, 是由参与评价的聚类融合算法折衷所得出。

2 聚类融合算法的实验评价方法框架

聚类融合算法的实验评价方法分为2个步骤。

⑴生成基准的框架如图1所示。首先, 通过个基聚类算法分别作用于数据集, 得出个基聚类。然后, 对基聚类采样次, 得出个采样基聚类集。对每一个基聚类集采用参与评价的个聚类融合算法, 得出个融合聚类, 再对这些融合聚类采取聚类融合聚类算法, 得出基于这个采样基聚类集的基准。如此类推, 一共可以得出个基准。最后, 通过对这个基准进行筛选, 得出最终的基准。

⑵由于已经生成基准, 我们可以利用这个基准采取外在方法的评价方式。给定基准πb和K个由不同聚类融合算法所得的融合聚类, 对每一个融合聚类π={π1, π2, …, πk}, 对每一个融合聚类πi, 都可以得出一个质量评分Qi (πi, πb) 。评分越高, 代表该聚类融合算法得出来的融合结果越好。

聚类质量度量一般满足以下4项标准[11]: (1) 簇的同质性。属于不同的类别的对象应该分在不同的簇。 (2) 簇的完全性。属于同一的类别的对象应该分在同一的簇。 (3) 碎布袋。将异种对象引入碎布袋要比引入纯的簇危害小。 (4) 小簇的保持性。大类别划分成小片比小类别划分成小片危害大。

3 两种聚类融合算法的实验评价方法

本部分介绍参与评价的2种聚类融合算法, singlelinkage clustering (SLC) [2]和iterative voting clustering (IVC) [6], 然后根据第二部分提出的框架, 实现聚类融合算法的实验评价方法。

3.1 两种聚类融合算法

SLC的伪代码如算法一所示。这个算法由三个步骤组成。第一步, 计算每一个结果的co-association矩阵。然后, 把所有co-association矩阵加起来再除于结果的数目。最后, 用single-linkage聚类分层方法来得出聚类合成的结果。

算法一Single-linkage Clustering

输入:数据集X={X1, X2, …, XN}

聚类结果P={P1, P2, …, PL}

K是聚类融合结果的分类数

输出:有K类的聚类融合结果P*

初始化:N×N的co-association零矩阵M

for每一个聚类结果Pi∈P do

M是N×N矩阵, S=1, 2, …, L其中

end for

计算M的single-linkage聚类分层结果。聚类合成结果P*就是有K类的聚类分层结果。

IVC的伪代码如算法二所示。这个算法由2个步骤迭代组成。第1步, 计算聚类合成算法结果中的聚类中心。第2步, 把每一个数据点分配到它最近的聚类中心。

算法二Iterative Voting Clustering

输入:数据集X={X1, X2, …, XN}

聚类结果P={P1, P2, …, PL}

K是聚类合成结果的分类数

输出:有K类的聚类合成结果P*

初始化:P*

repeat

设Pi={y︳p* (y) =i}是第i类

计算每一组的聚类中心

其中 (Pi) j是聚类结果Pi所有数据点的第j个特征值

for y in Y do

分配p* (y) ←arg miniD (y, ypi)

其中D是汉明距离,

end for

untilp*不再变化

3.2 聚类融合算法的实验评价方法的实现

根据第2部分提出来的框架, 评价SLC和IVC的实现方法的第1步如图2所示。首先, 基聚类算法使用随机K-means算法, 得到N个基聚类Π={π1, π1…, πn}。

第2步, 采用赌轮盘方式随机选择采样基聚类, 然后分别使用SLC和IVC进行融合, 得到两个融合聚类。最后, 使用SLC把两个融合聚类进行融合, 得到候选基准。重复这个步骤M次, 得到M个候选基准。

其中, 在采用赌轮盘随机采样方式中, 基聚类被选入采样基聚类的概率依照该基聚类的多样性而定。基聚类的多样性越大, 它被选中的概率越大。这是为了确保多样性大的基聚类集能够生成不同的候选基准。

本文采用标准互信息 (Normalized Mutul Information, NMI) 来评价基聚类的正确性和多样性[12]。标准互信息可以计算两个聚类之间共享的统计信息。假设存在两个聚类πa和πb, 它们之间的标准互信息定义如下:

其中:k (a) 表示在聚类πa中簇的个数, k (b) 表示在πb中簇的个数。I表示数据的个数。Iia表示属于聚类πa中簇Cia的个数。Iib表示属于聚类πb中簇Cjb的个数。Iijab表示同时属于聚类πa中簇Cia和聚类πb中簇Cjb的个数。NMI的取值范围在[0, 1]之间。当NMI等于1时, 表示这两个聚类一致。当NMI等于0时, 表示这两个聚类不存在任何共享信息。

根据NMI的定义, 基聚类πp∈Π的多样性的定义[12]如下:

给定融合聚类π*, 基聚类πp的准确率的定义[12]如下:

根据多样性Div (πp) , 基聚类πp被采样选入基聚类集的概率的定义[12]如下:

第3, 对M个候选基准进行筛选评分。本文采取的基准筛选定义:两个融合聚类相似, 并且两个融合聚类的准确性相近。这样的定义是为了减少融合聚类算法SLC对两个融合聚类的影响, 使两个融合聚类更相近似, 并跟基准都具有近似的共享信息。假设两个融合聚类πu*和πv*, 候选基准πB*, 该基准的评分定义如下:

最终, 选取评分最高的候选基准作为基准。

第2步, 本文采用BCubed作为外在方法[11], 它满足第二部分提到外在方法的4个标准。

假设有对象集合X={X1, X2, …, Xn}, 是的一个聚类, C是X的基准。C (Xi) (1≤i≤n) 表示Xi在C的类别, B (Xi) (1≤i≤n) 表示Xi在B的类别。

对于两个对象Xi和Xj (1≤i, j≤n, i≠j) , Xi和Xj在聚类C的正确性的定义如下:

BCubed的精度定义如下:

BCubed的召回率定义如下:

结合Precision和Recall, 我们使用F度量方法, 其定义如下:

F越接近1, 表示聚类质量越好。

4 实验

4.1 实验数据

本文使用2个仿真数据集和3个UCI数据集。2个仿真数据分别是U02和SP01, 其分布如图3和图4所示。数据集的具体说明如表1所示。3个UCI数据集分别是Iris, Glass和Wine。

4.2 实验参数

在第一步中, 我们运行100次kmeans得到100个基聚类, 然后每次采样基聚类的个数为20, 共采用100次, 得到100个采样基聚类集。在候选基准的评价中, 我们设定α=0.1λ=0.9。在第二步中, 我们设定β=1, 即基聚类算法Kmeans和聚类融合算法SLC、IVC的设定类数均设为该数据集的实际类数。

4.3 实验结论与分析

本评价方法对每一个数据集运行100次, 结果取平均值。作为对比, 以专家评价作为基准, 也使用F方法作为评价, 同样运行100次, 结果取平均值。结果如表2所示。

*使用专家评价作为基准

从实验结果可得出以下结论:

⑴当F*SLC和F*IVC均高于0.8时, 本文的方法的评价与使用专家评价为基准的外在方法的评价一致。例如, 对于U02, 两种评价都认为两种方法的聚类质量一样;对于Iris, 两种评价都认为SLC的聚类质量比IVC好。

⑵当F*SLC和F*IVC均低于0.8时, 本文的方法的评价与使用专家评价作为基准的外在方法的评价不完全一致。例如, 对于SP01、Glass和Wine, 本文的方法认为IVC的聚类质量高于SLC, 但使用专家评价作为基准的外在方法评价相反。

这说明了, 当F*SLC和F*IVC均很高时, 从专家评价作为基准的外在方法看来, SLC和IVC都是强聚类融合算法, 他们都能很好地反映数据集的结构。此时, 它的评价与本文的方法的评价一致。这是因为本文的评价方法假定参与评价的数据融合算法都是强聚类方法。

5 结语

文章提出了一种的新颖的聚类融合算法的实验评价方法的框架, 并依据这个框架, 实现了对SLC和IVC两种聚类融合算法的评价。实验证明, 从传统外在方法看来, 当参与评价的算法是强聚类融合算法时, 本文方法的评价结果与传统方法的评价结果一致。

由于本文的评价方法不需要使用专家评价基准, 因此, 本文的评价方法可以作为外在方法应用到无类别号的数据集中。现实中, 大部分的数据集不具有类标号, 所以本方法比起传统的外在评价方法具有更广泛的应用前景。未来工作将在此方法框架上, 研究对于此方法与不同评价方法的关系, 并对不同类型的聚类融合算法实现本方法。

参考文献

[1]A.Strehl, J.Ghosh.Cluster ensembles-a knowledge reuse framework for combining multiple partitions[J].Journal of Machine Learning Research, 2002, 3 (1) :583-617.

[2]A.Fred, Anil K Jain.Combining multiple clusterings using evidence accumulation[J].Pattern Analysis and Machine Intelligence, 2005, 27 (6) :835-850.

[3]Alexander Topchy, Anil K Jain, William Punch.Clustering ensembles:models of consensus and weak partitions[J].Pattern Analysis and Machine Intelligence, 2005, 27 (12) :1866-1881.

[4]S.T.Hadjitodorov, L.Kuncheva, LP Todorova.Moderate diversity for better cluster ensembles[J].Information Fusion, 2006, 7 (3) :264-275.

[5]L.Kuncheva, D.Vetrov.Evaluation of stability of k-means cluster ensembles with respect to random initialization[J].Pattern Analysis and Machine Intelligence, 2006, 28 (11) :1798-1808.

[6]Nam Nguyen, Rich Caruana.Consensus clusterings[C]//Proceeding of IEEE 13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Data Mining, 2007:607-612.

[7]N.Iam-On, T.Boongoen, S.Garrett, et al.A link-based approach to the cluster ensemble problem[J].Pattern Analysis and Machine Intelligence, 2011, 33 (12) :2396-2409.

[8]Hongjun Wang, Hanhuai Shan, Arindam Banerjee.Bayesian cluster ensembles[J].Statistical Analysis and Data Mining:The ASA Data Science Journal, 2011, 4 (1) :5470-5471.

[9]N Li, L.J.Latecki.Clustering aggregation asmaximum-weightindependent set[C]\Proceedings of Neural Information Processing Systems, 2012:782-790.

[10]Andr Laurenco, Samuel Rota Bulo, Nicola Rebagliati, et al.Probabilistic consensus clustering using evidence accumulation[J].Machine Learning, 2013 (4) :331-357.

[11]Jiawei Han, Micheline Kamber, Jian Pei.Data mining concepts and techniques[M].3rd ed.Beijing:China Machine Press.2012, 483-491.

高校会计类专业实验课程体系设计 篇10

关键词:会计类专业,实验,课程体系

一、引言

目前大部分高校会计类专业学科主要包括会计学、财务管理和审计。其教学指导思想和教学目标是学以致用, 理论联系实际, 而实验教学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手段和方法。实验教学是会计类专业教学的特色之一, 是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促使理论与实践全面迅速结合的有效方法。但近年来高校与用人单位在人才输送与吸收的衔接上存在很大问题, 主要原因是学校的实验课程内容单一、实验效果差、学生实际操作能力达不到企业的用人要求, 所以会计类实验教学内容安排的是否合理, 对培养会计人才的应用能力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这就对高校会计类专业实验课程体系的适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目前大部分高校会计类专业的实验教学过程还存在实验环境布置、实验指导方案以及组织实验教学实现形式等环节上还不够完善的问题。从实验设备上看, 无论是机器等硬件设施还是实验的软件水平都与理工科实验教学存在很大差距, 整个实验教学还都停留在照搬书上数据的低端水平。实验教学的实施过程作为整个实验的重点部分, 必须要建立实验教学过程的监督机制, 保障实施效果, 避免教师不在岗、学生实验自由散漫等现象出现, 并通过制定有效的考核标准和成绩评定标准来约束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行为。

二、高校会计类专业实验课程体系培养目标构建

(一) 增设跨专业实验项目, 培养复合型会计人才

会计类专业各学科之间知识交叉紧密, 这就要求无论在本科的理论课程设计上还是在实验课程的设计上都需要做好整体优化, 整合会计学、财务管理和审计三个学科知识。企业里很多岗位都需要学生具备跨专业的综合能力, 做核算的不仅要懂预算还要懂审计, 可以说一个岗位所需的知识几乎囊括了会计类的所有专业, 这就要求学校必须通过增设跨专业的实验项目来为学生提供认知这种复合型岗位的机会, 进而达到培养会计类复合型应用人才的目标。毕业前的综合实验项目设计要综合会计类各个专业的显著知识点, 允许学生跨专业选择实验项目。实验项目按照理论课程设计包含必选项目和可选项目两部分内容, 必选项目是为了满足学生的专业要求, 可选项目不仅可拓宽学生的个人知识领域, 而且其灵活性的选择还可避免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学生可以依据未来的岗位定位和自己的兴趣爱好来选择实验项目, 而非本人的专业。

(二) 模拟岗位工作环境, 培养学生岗位综合能力

一名会计类专业毕业生要想成为合格的会计人员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 还要熟悉经济法律和财经时政信息。当然, 扎实的专业知识只是表明了会计人员的理论水平, 而能否将这些知识有效的付诸应用并将工作做好, 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会计人员的综合能力。所以, 通过模拟实验环境, 设计岗位角色, 采用分岗实验的方式为学生构建岗位人员的操作平台和交流平台, 并与其他岗位的学生通力合作, 运用所掌握的知识解决现实问题。在实验考核阶段, 除考核实验结果外, 应重点关注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表现, 通过学生在实验中的工作陈述, 其他岗位学生的打分和教师的评定意见进行综合考核, 在实验成绩中体现个人岗位的综合能力。

(三) 体现学生学习主动性, 培养学生独立创新能力

在会计类实验课程中通常是学生完全遵照教师的指导进行实验操作, 每位学生的实验内容一样, 实验结果完全一致, 这就导致学生照搬实验指导手册, 过分追逐实验结果, 忽略了在实验中锻炼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验指导教师成为实验主角。针对这一现象, 实验指导中教师首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 不要过多地参与学生的实验过程, 只起点拨、引导、答疑的作用, 让学生自己灵活选择实验项目, 通过学习实验指导手册了解标准业务流程和实验模块操作步骤, 遇到问题先自己探索或进行小组讨论, 锻炼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验项目中可结合大学生创业大赛的内容来增加设计性实验, 使学生由被动实验变为主动学习, 运用学过的理论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四) 提高学生专业素养, 培养学生职业道德

目前高校对会计类专业实验内容的设计普遍是以巩固理论知识为导向, 过于注重专业技能的训练, 而忽略了职业道德和个人品质的培养。对于会计类专业的学生来说职业道德和个人品质恰恰是直接影响会计人员发展、能否坚守职责、客观、公正地提供会计信息的重要因素。所以在高校的会计类实验项目中增设职业道德训练是必然要求。实验指导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诚信为本”的职业人格, 要求学生在整个实验过程中严格执行操作流程, 遵守公司内部控制制度, 并将职业道德训练项目考核作为实验综合评定的重要部分。只有让学生体会到遵守职业道德在实务中的重要性, 才能使其会计职业生涯走得更远。

三、高校会计类专业实验课程体系实验项目设计

(一) 实验项目的内容

会计类专业实验项目的设计必须涵盖相关专业的基础知识, 体现实验课程贴近实务的特点, 能满足企业相关岗位的实际需求。在实验项目的设计上通过开拓实验种类、优化实验项目, 打破过去实验项目单一、实验方式单调的形式, 让学生在灵活、自由、开放的实验环境中主动学习, 真正掌握专业技能并能解决实际问题。专业技能培训作为学生实验的基础项目, 综合实验项目是对学生整体能力的一次全面提升。会计类专业实验课程的具体设计, 见 (表1) 。

(二) 实验时间和学时要求

高校会计类专业实验课程开设的时间要结合专业理论课程的完成进度有计划进行安排, 按工商管理大类招生的学生在二年级时才会学到跟专业相关的基础课程, 对于这一阶段的学生来讲理论课程逐渐增多、知识抽象, 理解起来比较困难, 如果这时开设基础实验很容易让学生产生厌学情绪, 所以在三年级第一学期开设基础实验, 让学生通过一些简单的实务操作和专业技能练习来消化前期的理论知识, 抓住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兴趣, 为专业选定后进一步学习理论知识打好基础。对于综合实验课程一般应在四年级第一学期开设, 这一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务操作能力和专业理论知识, 课余时间也较三年级充裕一些, 特别是即将面临就业的学生们都迫切需要通过全面的综合性实验来提升自己的实务水平。实验课程是连接高校与社会的桥梁, 推广实验教学逐渐成为高校教学改革的一种趋势, 这一理念打破了过去理论教学的主导地位, 通过学以致用, 能迅速提高学生工作适应能力, 所以现阶段高校的工作重点是努力提高实验课程质量, 加大实验课时比重, 确保学生拥有足够的实验时间。基础实验在本科教学计划中不少于80学时, 按照实验内容合理分配实验进度, 要采取集中、连续的方式进行实验。综合实验学时不少于280学时, 会计类专业学生均需完成全部的必修实验项目, 旨在强化学生的会计核算技能, 让学生深切体会实际工作的劳动强度。

(三) 实验种类和方式设计

高校会计类专业实验课程依据学生专业知识掌握程度划分为基础实验和综合实验两种类型。基础实验主要是以会计专业的基本技能和会计学原理为设计路线, 针对刚刚选定专业、初步掌握专业知识的学生开设。由于审计和财务管理专业都是以会计理论为基础, 所以基础实验对于这两个专业的学生也同样适用。综合实验具有专业性强、综合性高, 更接近实务操作的特点, 不仅包括按照专业细分的专项实验还包括融汇各专业基本原理的手工和电算化实验。主要针对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务操作能力和较高水平理论知识的学生开设。高校会计类专业实验项目按照实验种类和专业特点分类。基础实验阶段包含9个实验项目, 除会计电算化基础项目外, 其余8个实验项目可在手工模拟实验室完成, 其内容均为单项实验, 是会计人员必备的基本技能, 各项实验指标必须全部考核达标后才可视为通过。会计电算化基础实验在ERP实验室完成, 只模拟企业一个月的运营情况, 基础实验阶段只采用总账和报表模块进行的电算化操作, 旨在让学生了解会计核算的简单流程, 达到初步应用财务软件和熟悉各模块关联的目的。综合实验按照专业分成三部分, 包含8个实验项目, 各部分实验项目之间涉及多个知识交叉点。会计的手工和电算化高级实验从模拟企业的规模、核算流程以及业务处理的复杂程度较基础实验阶段都上升了一个层次, 同时也更贴近实际岗位操作。财务管理实验是按照财务管理的理论体系设计的实验项目, 主要对企业经营数据进行财务分析, 分为手工计算分析和EXCEL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两大部分。计算机审计实验项目能够较好地对审计理论进行实践, 虽然不能涵盖整个审计过程, 但通过实验可以给学生一个整体的审计理念。报税实验项目是根据企业岗位需要设计的, 实验内容虽然简单, 但实用性强, 能够迅速提升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ERP电子沙盘实验项目融会计类和企业管理类专业于一体, 能够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使学生能够独立、灵活地通过创新方法解决各种问题。企业会计制度设计实验完全交由学生独立完成, 从企业创立到正常运营, 从企业各项规章制度设立到业务往来流程都由学生自行设计, 可通过查阅相关资料进行自学, 并将知识应用到实验项目中, 最后通过学生讲演与学生评分的形式进行考核。高校会计类专业实验分为混岗实验和分岗实验两种方式。采取混岗形式目的是让学生系统地了解每个岗位的工作要求, 全面掌握实验内容, 一般应用与基础实验中。综合实验需要学生掌握更多的专业知识, 实验内容也较基础实验复杂, 故多采取分岗实验方式。综合实验中通过对电算化实验和手工实验进行分岗方式操作, 既能够强化学生岗位工作能力, 增强岗位责任心, 又有助于提高学生团队合作意识, 培养岗位间沟通能力。此外, 学生通过混岗实验后对各个岗位的要求有了一定认识, 再通过分岗实验对某一岗位进行强化训练, 能大大提升实验的效果。

(四) 实验课程性质和指导教师选择

高校会计类专业的实验项目很多, 如果要求修完全部项目可能会对学生和学校产生很大压力, 还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 也不利于知识的消化。参考理论课程的设计对于实验课同样采取必修和选修两种课程性质, 让学生对于自己感兴趣、有意向的实验进行选修, 让实验教学从被动教授变为自主学习的实验。由于会计学科作为会计类专业的基础学科, 所以会计类实验项目为会计类所有专业的必修项目。另外, 在手工模拟实验室和ERP实验室的非实验课开放时间可以让学生进行选修实验练习, 让学生对自己不擅长的项目反复学习, 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实验指导教师由专门进行实验教学的专职实验教师和具有实践经验丰富的企业兼职人员或由理论课程教师兼任的兼职实验教师组成。学生可根据该教师专业技术方向、资历等条件对指导老师进行网上公选, 这样既能促使教师在实验教学领域不断开拓创新, 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还能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能动性。

四、高校会计类专业实验课程实施

(一) 建立实验平台系统

在学院网页上建立会计类专业实验课程网络教学平台, 实验前通过该平台将实验时间、实验内容、实验指导老师等信息进行发布, 实验过程中公布实验进度, 实验结束后将成绩进行公布, 将实验过程全部内容进行全程记录和控制, 并开发师生交流空间。学生可通过该平台提前了解实验内容, 做好实验相关知识的准备, 通过观看视频资料了解指导老师的教学风格, 进行自由选择指导教师, 实验过程中可随时登陆交流空间提交疑难问题, 实验结束后查看实验成果、实验成绩及个人实验考评意见。实验指导教师可通过该平台提前了解实验的整体安排, 做好实验前的准备工作, 实验过程中审阅学生实验日志掌握实验进度, 并对交流空间的问题进行答疑, 实验后上传学生的实验成绩和实验评定。该实验教学平台披露的信息内容见 (表2) 。

(二) 实验的前期准备工作和实验环境布置

会计类专业的实验课程一般可在专用的手工模拟实验室和ERP实验室进行。对于混岗实验要为每一名学生准备实验所需的实验教材、实验工具和实验资料, 对于分岗实验只可按其岗位准备所需用具和资料。分岗实验还需要在实验室设置岗位标牌, 划定岗位工作区域, 并提供学生岗位间交流的空间。在实验时间要求上可安装指纹机进行考勤登记, 这样既能模拟企业的工作考勤制度, 也可以创造模拟实验的企业氛围, 增添学生的乐趣, 同时还可以掌握学生的实验出席情况。

(三) 实验组织形式和教师的指导方案

实验按照学生选择的实验项目采取固定地点、固定时间、集中实验的方式进行, 每50名学生至少配备一名实验指导教师。教师以企业领导角色指导整个实验过程, 不过多干涉学生实验过程, 给承担企业员工角色的学生以更大的发挥空间, 在实验中引导学生自学实验指导手册, 布置实验任务, 安排实验进度, 提示实验中重点难点和对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进行答疑, 分岗实验中还要组织学生按不同岗位组成实验小组, 模拟企业整个财务流程并定期轮岗。

(四) 实验过程中对学生的要求

首先学生要以一名合格的企业员工所具备的素质来要求自己, 不仅要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 还要有优秀的职业操行, 其次,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要积极思考、高效工作, 以认真、踏实的态度对待各项任务。在分岗形式的实验中, 不同岗位的实验任务不同, 需要学生相互之间传递和交流信息, 这就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学生在实验中不仅要完成既定的实验任务, 还要撰写实验日志、实验总结, 以此锻炼其搜集资料、总结分析、撰写报告的能力。

(五) 实验成绩考核模式

成绩考核模式的创新是实验教学研究的重点, 本课程体系采用专业技能、写作能力和职业道德考核三部分组成的综合考核模式, 不再以实验成果作为对学生能力高低的判定标准, 把考核重点从结果转移到过程中, 力求全面展现学生的各项能力。专业技能是针对学生的实验完成情况和完成质量进行考核, 写作能力考核主要通过审阅学生的实验日志和实验报告进行, 职业道德素质考核要结合学生之间的小组成员互评, 日常考勤情况和教师意见来评定。最后由教师加总三部分考核成绩来划分为优 (90-100分) 、良 (80-89分) 、中 (70-79分) 、及格 (60-69分) 、差 (60分以下) 五个等级。

五、结论

近年来高校会计类专业的学生数量猛增, 实验中生师比过大, 有的高校甚至达到120:1, 教师的指导任务相当繁重, 根本无法保证实验效果, 实验中存在学生实验空间不足, 实验用具短缺等一系列问题。其次, 实验指导教师的培训渠道狭窄, 缺少获取实务锻炼的机会, 导致实验内容和与实际岗位需求脱节, 在实验环境的布置上, 由于场地等因素限制还是跟实际工作环境有较大差异, 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实验积极性。以上通过对于会计类专业实验课程体系进行重新设计, 从实验培养目标、实验内容、实验形式和实验过程等方面均提出了新的教学思路, 为高校开展会计类实验教学活动提供了参考, 整个课程体系设计详细、可操作性强, 针对不同岗位需求设计不同实验内容, 提高了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在整个实验中学生占主导地位, 把教师从繁重的指导任务中解放出来的同时又带给学生更大的发挥空间, 最后凭借全面的成绩考核模式保证了学生的实验效果, 同时也凸显了培养学生职业道德在实验教学的地位。当然, 该课程体系还需要在高校的实验课程中不断进行实践, 在应用实施中寻找弊端, 不断完善高校会计类专业实验课程体系的实施过程。同时, 实验课程作为会计类专业实验教学的重点, 还需要不断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与发展, 同时更要结合学生的校外实习、毕业设计和论文来共同推进实践教学的改革。

参考文献

[1]于守华:《高校会计类专业会计实验教学研究的有效途径——行为实验方法在教学研究中的应用》, 《福建论坛》2009年第2期。

工程力学类实验的教学改革实践 篇11

关键词:工程力学实验 教学改革 实践

中图分类号:O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8(a)-0157-01

Abstract:The course of Engineering Mechanics is an important and elementary professional course.This teaching reform emphasizes the integration of theory with practice and the experiments,which can help arouse the students’interest in learning and promote students to form the habit of thinking and practicing. It also plays an irreplaceable role in cultivating students’engineering awareness, collaboration,innovation capability.

Key Words:Engineering Mechanics Experiment;Teaching Reform;Practice

工程力学课程是许多工科专业(如机械类、土建类、航天航空类、水利类等)的一门重要技术基础课,它不仅是力学学科的基础,而且也为有关专业学生学习后续相关课程和将来从事科学技术工作奠定必要的基础[1]。力学的认识遵循着“实践—理论—再实践”的法则,实践的最直接、最简单的手段就是实验室中的实验,因此,对工程力学类实验进行教学改革,对培养创新型人才具有重大意义。

1 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分析目前我院工程力学实验课程教学的现状,发现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

(1)工程力学是一门逻辑性较强的专业基础课,教学内容相对枯燥,教学方法单一呆板,没有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忽视了学生的创造性,使学生学习兴趣不高,从而导致不能很好的指导实验课程,即理论课程没有很好地支撑实验教学。

(2)在实验教学的环节中,虽然开设的实验为工程力学中的几个经典实验,但主要以传统的验证性实验为主,这对于理论教学的效果有一定的帮助,可以加深学生对基础理论的理解,掌握实验的基本技能,实现认识的飞跃[2]。但是不能使学生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思维,即实验课程没有很好地对理论课进行提升。

(3)创新环节落后,此环节是理论联系实际最直接有效的过程之一,此环节的丢失意味着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过程的丢失,更不要说培养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

因此,针对目前我院开设工程力学实验课程的现状,我们提出几点改革建议,希望通过改革创新与实践,探索出具有优质效果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业水平,同时对促进教学条件的改善,教师业务能力的提高及教学实力的提升都有深远而重大的意义。

2 教学改革方案

为了更好的实现工程力学实验的教学效果,提出改革初步方案如下。

第一,采用实验化教学的手段,力求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将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相结合,遵循“实践—理论—再实践”的原则,将课堂教学搬进实验室,使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相互渗透,交互进行,先实验演示,再理论讲解,再实验操作,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动手能力,使学生在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方面取得明显的进步。

第二,利用开放实验项目深化改革要求,提高学生的责任感、自信心,激发创造力[3]。在实验教学的基础上,利用开放实验项目将工程力学类实验的范围进行扩大、深化,不仅能够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主体性、创造性,而且可以激发学生初步的科研兴趣,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工作奠定一定的基础。

3 结语

针对目前我院开设工程力学实验课程的现状,我们提出几点改革建议,希望通过改革创新与实践,探索出具有优质效果的教学方法,促进学风建设,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业水平,适应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需要。同时对促进教学条件的改善,教师业务能力的提高及教学实力的提升都有深远而重大的意义,可以极大的促进我校相关专业的工程力学实验教学课程建设。

参考文献

[1] 梅凤翔.工程力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闫小青,张纯,黄模佳,等.卓越工程师培养目标下的“工程力学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30(9):177-180,184.

资源环境类实验平台体系的构建 篇12

一、实验室建设现状

浙江农林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前身是创办于1958年的林学系, 自2006年单独组建环境科技学院 (2011年3月更名为环境与资源学院) 以来, 实验室规模不断扩大, 建设水平不断提高。目前, 学院拥有浙江省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与固碳减排省级重点实验室、浙江农林大学—中国科学院土壤研究所森林土壤与环境联合实验室、环境工程实验室、资源监测与信息管理实验室等4个实验室。拥有各类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 955余万元, 实验用房总建筑面积7, 880m2, 2012~2013全年, 共开出实验教学课程567项, 实验人时数达75, 719人次。

学院现有教职工70人, 其中专任教师54人;高级职称34人, 博士生导师3人, 硕士生导师21人, 具有博士学位3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人, 全国优秀教师1人, 入选浙江省“151人才工程”重点资助培养1人、第二层次3人、第三层次3人等。

因为学院是2006年新成立学院, 加上近年来实验室的快速发展, 实验室规模和效益不断扩大。但由于缺少前期规划, 造成了实验室建设与管理脱节, 实验室布局结构分散等一系列问题逐步凸显。主要如下:实验室重建设、轻管理, 设备重购置、轻维护;实验室布局结构分散、难于统一集中管理;实验空间紧张和仪器设备资源结构性矛盾突出;实验室教研共用, 开放共享困难, 给实验室管理带来极大不便。实验室布局结构调整及管理体制转变急需实行。

二、实验平台体系建构

新形势下, 学院从实验室顶层设计着手, 通过实验室建设、发展和管理理念的更新, 按照功能大类构建本科实验教学中心、按照学科集群构建科研平台, 开展了一系列实验室布局结构调整及管理体制改革等工作, 实现了资源的优化配置, 开放共享, 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实验室向更深更广发展。

(一) 构建全方位、立体化实验平台体系。

1.打破学科壁垒, 建立院级本科实验教学中心, 统一管理、合理布局, 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与共享。打破以往各学科实验室分散承担实验教学任务的格局, 统筹规划, 建立院级本科实验教学中心, 承担学校部分和学院本科生的实验教学任务。本科中心实验室面积2, 888m2, 共有实验技术人员7人, 中心主任由分管副院长担任, 实验技术人员由中心根据实验课程统一调配, 中心教学仪器设备统筹购置, 实行分类管理和维护, 向全校开放共享。这样, 统筹了人力、物力、财力, 实现了资源优化配置与共享, 提高了本科实验教学中心的实验教学条件, 为本科生实验教学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2.彰显特色、突出优势, 建立院级科学研究中心。以浙江省森林固碳与减排重点实验室、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为基础, 2012年, 为了满足学院科学研究的需求, 建立了学院科学研究中心——碳汇大楼, 建筑面积约5, 000m2, 用于科学实验研究和研究生教学, 为科学研究创造了更好的空间场所。从而, 一方面解决了学院实验空间紧张的问题, 另一方面将研究生教学从本科教学中剥离出来, 实现了实验教学和科研分离, 大大减轻了原有本科实验室的压力, 优化了本科教学中心的实验教学环境, 同时, 理顺了实验室管理体制, 实现了资源分层分类优化配置, 促进了教学科研的共同发展。

3.融合对接、引导鼓励, 建立学科科研实验室。实行学科科研实验室建设与硕士学位点对接融合的方式, 鼓励科研经费建制一批承担学科、专业教师、研究生共享的学科科研实验室。形成研究生参与、学科内部集群、开放、共享的学科团队, 提升学科整体研究水平。

(二) 全面开放, 资源共享。

实验室实行资源共享、全面开放。遵循实验室开放与实践类公选课相结合、实验室开放与学生科技创新相结合、实验室开放与学生社团相结合、实验室开放与课外导师制相结合、实验室开放与学科竞赛相结合等的开放原则。包括学院内部各实验平台间互相开放、对外有偿开放、实验内容开放、设计开放创新实验项目等开放内容。采取大型仪器设备网上预约开放、实验研究中心、学科科研实验室全天候开放等开放形式, 有力支撑了实验室的开放共享。

(三) 努力提高实验技术队伍水平。

积极引导实验技术人员开展实验技术培训, 不断提升自身的仪器设备操作和管理水平, 鼓励实验技术人员开展基于岗位的学历提升。开展技能比赛, 加强业务交流, 不断提升实验技术人员的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实行工作业绩考核与年终考核相结合的考核方式, 建立激励机制, 积极创造条件建立实验技术人员的晋升通道和发展空间。

三、结语

总之, 在实验室布局结构调整的基础上对实验室进行改革和实践, 构建资源环境类实验平台体系可以有力促进实验室的快速融合与发展, 为实验教学和科研的有序开展创造有利条件。

摘要:本文从浙江农林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本科实验教学中心、科学研究平台、学科科研实验室的建设管理, 共享开放, 实验技术队伍建设管理等角度, 系统阐述了资源环境类实验平台体系的构建。

关键词:资源环境类,实验室,平台

参考文献

[1].张春平, 唐建华, 陈世童.新时期人才培养需要加强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1, 9:195~199

[2].袁馨, 陈勇, 何秋霖.构建多级实验室拓展开放型实验室内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1, 7:396~397

[3].綦明正, 杨立华, 徐淑华, 于海生, 夏东伟.科学建设实验教学大平台, 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9, 6:152~154

上一篇:复合式治理下一篇:治疗出血性脑卒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