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虫综防

2024-08-11

病虫综防(精选3篇)

病虫综防 篇1

冬季对果园病虫害进行综合防治,可有效地控制下年病虫危害,提高果品产量和质量,是生产“无公害”果品的一项重要措施。长期来,在果园栽培管理中,人们只重视生产期的病虫害防治,而忽视冬季及早春的防治,其实,果树进入冬季及早春的休眠期防治,是全年防治的重要一环,因越冬场所和早春初发期均较集中,虫情一致,便于集中歼灭;而且病虫在越冬期是一年中最弱的时期,便于集中彻底消灭,开展冬季和早春防治,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清理果园

要把果园中的杂草、落叶和枯枝、病果、病蕾全部清理干净,集中烧毁和深埋处理,这样可消灭大量的越冬病源和虫源。如苹果的早期落叶病、炭疽病、黑星病、轮纹病,桃褐腐病等病菌,以及山楂的红蜘蛛、梨花网蝽、葡萄二星叶蝉、梨小食心虫、苹果小食心虫、梨星毛虫以及一些卷叶蛾类害虫,它们都是在果树上的一些树叶、干叶和枯枝上过冬,冬季及早春及时清理果园,然后喷药杀灭,可有效地降低病虫害的发生率。

2 耕翻土壤

果树的一些害虫很多都是在土壤中越冬,如桃小食心虫、苹果梢夜蛾、舟形毛虫、柑桔花蕾蛆、梨形蜂、柿蒂虫、葡萄夜蛾、枣步曲等害虫,多半分布在树冠下3~12cm深处土壤中,利用耕翻果园土壤,可将土壤中的虫源翻于土表,通过低温、干旱及鸟类啄食将其杀死,一般耕翻果园深度为30~40cm,时间以越接近土壤封冻效果最好。同时翻耕还可将地表大量带病虫的杂草、落叶、病果翻到土壤深层,即提供了肥源,又减少了病果、落叶和杂草中越冬多种果树病害和虫害等,进入早春期还可采取培土镇压,或在害虫出土前期每亩用3%辛硫磷粉剂1~2kg与15~20kg干细土混匀制成毒土,撒于树冠下,撒前对树冠下的土壤进行浅耕,使毒土与泥土均匀,也可在刨松的土壤中喷施75%辛硫磷乳剂1000倍液,喷后浅耕几次混匀,灭虫效果更好。

3 剪除病虫枝

在冬季休眠期及早春树液流动之前,进行果园修剪,剪除干枯枝、病虫枝、过密枝,摘除僵果等,剪下的病虫枝要及时带出园外集中烧毁处理,修剪时要注意断面平整,以防病虫感染,剪口可用酒精、石硫合剂、波尔多液、接蜡等药剂进行涂抹保护,这对柑桔潜叶蛾、吹绵蚧、矢尖蚧、红蜡蚧、梨潜皮蛾、梨黄蜂、梨瘤蛾、葡萄透翅蛾、大青叶蝉以及白粉病、炭疽病、腐烂病,轮纹病等多种果树病害都有良好的效果。

4 刮皮涂白

在落叶封冻前,为保护树干免受冻害及兼治树干病虫害,可在树干上涂白。涂白前,先将树干老树皮刮掉,果区有句农谚:“要想吃好梨,年年刮老皮”,因为果树的粗皮、翘皮以及裂缝中常常隐藏着多种病虫害。红蜘蛛、木虱、食心虫、卷叶蛾、梨星毛虫、蚧壳虫、柑桔褐天牛的虫卵;干腐病、腐烂病、轮纹病、板栗胴枯病等。另外,刮树皮对梨树干枯病、轮纹病的防治有特效。刮掉老皮及时将其部位涂白,涂白剂的配制比例为:生石灰0.5kg,水4~5kg,粘着剂0.25kg,食盐150克,也可加入石硫合剂药渣;还可单独用843康复剂或402抗菌剂加适量的水涂抹。若树皮内有越冬虫卵,可加入少量杀虫剂。涂白的时间以2次为好。第1次在落叶后至土壤冻结前,第2次在早春。

5 封堵虫洞

对天牛类、吉丁虫等蛀干害虫,可用细铁丝沿虫孔插入,刺死幼虫;也可用80%的敌敌畏或40%的乐果5~10倍液,然后用黄泥封堵洞口,可毒死躲藏在枝干孔洞内的害虫。对吉丁虫类害虫,还可用80%敌敌畏或40%乐果涂刷果树枝。值得注意的是:只涂刷有虫孔的果枝,涂药面积不宜过大,以免产生药害。

6 保护益虫

不管采用哪种方法消灭害虫,都要注意保护螳螂、大蜘蛛等益虫的卵块。例如:螳螂卵块粗糙坚硬,牢固地粘附在树丫的拐弯外或其它隐蔽处,刮皮时不要损伤,对其它益虫了要加以保护。在树干周围地下铺上塑料布等特,将刮下的粗皮、虫卵、幼虫、蛹等集中起来带回室内,把益虫(如小黑瓢虫、小花蝽、扑食螨等)与害虫分别清理,集中装在养虫笼内,待春季害虫出蛰时,再将所收集的益虫放回果园内,让益虫尽快繁殖,及时消灭害虫。为防剩下的树皮夹有害虫,要把剩下的树皮全部烧掉。

7药剂防治

在果树休眠后期,用3-5波美度的石硫合剂间隔15天左右喷1次,连喷2次,可明显压低柑桔的红蜘蛛、炭疽病、葡萄的白粉病、黑痘病等害虫的基数。对于蛀干害虫天牛等,用触杀剂农药稀释成有效浓度往蛀孔内灌注。早春气温逐渐上升,果树逐步解除休眠,各种病虫都随着开始初次侵染,此期必须根据具体的病虫种类,喷布相应的药剂,以集中杀灭。在果芽萌动期杀虫:危害果树嫩芽、幼芽、新芽的病虫,如桃缩叶病、葡萄毛毡病、梨大食心虫、蚜虫等,一般在果芽萌动时开始活动,此时是一年中防治效果最佳的时机。对缩叶病和毛毡病可在芽动但还未萌发时,喷洒波美4~5度的石硫合剂,一次喷药即可抑制病虫的发生;对梨大食心虫等害虫可在果芽膨大尚未展开时喷洒50%马拉硫磷或80%敌敌畏1000~1500倍液。治疗枝干病害:一些果树的病害往往是在果树越冬后发生的,如苹果腐烂病、柑桔树脂病、桃树流胶病等枝干病害,尤其是在树体遭受冻害后发病更严重,开春后如不及时治疗,轻则降低树势和当年产量,重则导致死树。治疗方法是:用利刀刮去病变组织,然后用酒精或福尔马林消毒,再涂上接蜡或者沥清、波尔多液、石硫合剂残渣等任何一种。

病虫综防 篇2

1 主要病害及其防治

1.1 葡萄霜霉病 (Plaamopara viticola)

1.1.1 发生危害。

主要感染葡萄的幼嫩部分, 新梢顶端的幼叶最先发病[1]。受害叶片开始呈现油浸状的淡褐色病斑, 然后叶正面病斑逐渐增大并失绿变成黄褐色, 在叶背面形成一层灰白色霜层。霜霉病在烟台地区多在7月下旬多雨时发病。新梢、卷须、穗轴、叶柄和幼果等均会受侵染, 形成黄褐色凹陷斑, 上面有白色霜层。

1.1.2 防治措施。

发病初期及时喷药, 可选择使用1∶0.7∶200波尔多液或30%王铜悬浮剂800倍液或50%烯酰吗啉可湿性粉剂2 500倍液或80%三乙膦酸铝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25%凯润乳油3 000倍液、25%阿米西达悬浮剂1 000倍液, 间隔10~15 d喷1次。交替使用, 保护叶片和枝蔓。

1.2 葡萄黑痘病 (Elsinoe ampelina (de Bary) Shear)

1.2.1 发生危害。

又称疮痂病, 主要侵染绿色果实、叶片、叶柄、新梢和果梗的幼嫩部分。幼果受侵染后, 最初在果面发生近圆形褐色小斑, 逐渐扩大成中央凹陷灰白色、边缘带深褐色, 看似“鸟眼”。后期病斑硬化龟裂, 病果不再长大, 味酸, 不能食用[2]。叶柄、嫩梢受害严重时病斑连成大斑, 病梢枯死。病叶逐渐干枯穿孔, 叶脉感病部分停止生长, 造成幼叶皱缩畸形。该病菌喜高温多湿气候, 春季萌芽展叶后, 雨水多时即可发生。烟台地区一般6月下旬为发病高峰期。

1.2.2 防治措施。

。一是冬季清园, 休眠期喷铲除剂, 以消除越冬病原。二是从展叶后至果实开始成熟以前, 每隔10~15d喷药保护。关键时期为展叶后、花前7 d和幼果期。保护药剂有200~240倍石灰半量式波尔多液, 50%多菌灵1000倍或70%代森锰锌1 000倍液以及75%百菌清800~1 000倍液。对生长旺盛的品种, 比如红地球, 夏季和秋季出现很多新梢, 在雨季容易发生黑痘病, 可喷布12.5%烯唑醇3000倍液 (或10%苯醚甲环唑2 000倍液) +80%必备400倍液。

1.3 葡萄白腐病 (Coniothyriurm diplodiella (Speg.) Sacc.)

1.3.1 发生危害。

该病是危害果穗的重要病害, 新梢和叶片也可感病。通常植株基部离地面较近的果穗最先感病。首先在小穗轴或果梗上出现浅褐色的水浸状不规则病斑, 逐渐向果粒蔓延。果粒基部成淡褐色并软腐, 直至全部变褐腐烂。此时果面密生灰白色小粒点, 即为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器。最后果穗甚至全部果粒因失水干枯皱缩, 变成深褐色的僵果, 悬挂于枝条上不易脱落。枝条发病严重时, 韧皮部腐烂后会发生裂皮成麻丝状, 有时病斑上下两端产生愈伤组织而形成瘤状突起, 上部叶片变红似秋叶, 很显眼, 会造成早期落叶、枝梢不能成熟或枯死, 对树势和第2年的生长发育影响极大。叶片受害后叶缘出现近圆形或不规则形水渍状大块斑, 逐渐扩展, 出现深浅不一的同心轮纹, 干枯后破裂。该病菌喜高温高湿, 7月初开始发病, 果实着色期进入发病高峰。通风透光不良, 结果部位过低易发病。

1.3.2 防治措施。

一是植株基部40 cm以下, 不留果穗, 同时及时彻底清园, 加强生长季树体和地面管理, 保证通风透光。二是喷药保护。萌芽前喷5°Bé石硫合剂, 展叶以后前期喷200倍石灰半量式波尔多液保护, 中后期可选择喷施60%百泰水分散粒剂1 500倍液或80%大生M-45可湿性粉 (喷克、美生等其他代森锰锌类) 800倍液或50%新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1∶0.7∶200波尔多液, 根据降雨情况间隔10d左右使用1次。要尽量使用对果实和叶片没有污染的药剂。

1.4 葡萄炭疽病 (Glomerella cingulata (Stonem.) Spauld.etSchrenk)

1.4.1 发生危害。

该病开始在果面生出针头大小的褐点, 以后扩大为圆斑, 病处稍凹陷, 表面长出轮纹状的小黑点。空气潮湿时, 小粒点上生出粉红色黏液。最后病果软腐或慢慢干缩成僵果, 易脱落。

1.4.2 防治措施。

一是清园, 减少菌源。二是防止果实日灼。三是果穗套袋。四是喷药保护。选用80%大生M-45可湿性粉剂 (喷克、美生等其他代森锰锌类) 800倍液、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80%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78%科博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80%必备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内吸性杀菌剂:10%苯醚甲环唑2 000倍液、25%戊唑醇悬浮剂2 500倍液、50%新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30%福连悬浮剂800~1 000倍液、25%凯润乳油3 000倍液、60%百泰水分散粒剂1 500倍液。上述药剂可同时防治葡萄白腐病。

1.5 葡萄灰霉病 (Botrytis cinerea Pers.)

1.5.1 发生危害。

危害花序和果实。春季花序感病后, 初呈淡褐色水浸状, 后变暗褐色软腐, 最后萎缩、干枯、脱落[3]。病果初生凹陷小斑, 后扩大蔓延, 全果腐烂, 并产生鼠灰色霉层。新梢、叶片感病后产生不规则褐色病斑, 在叶片上有时带不规则轮纹。

1.5.2 防治措施。

一是避免疯长、郁闭, 减少枝蔓上的枝条数量, 摘除果穗周围的叶片, 减少液态肥料喷淋, 对防治灰霉病效果显著。二是掌握防治关键时期。花序分离期、谢花后期至坐果期、封穗前、开始成熟、果实采收前的20 d左右是防治关键期。套袋栽培, 一般是花前、花后、套袋前3个时期。三是选择有效药剂。如50%乙烯菌核利可湿性粉剂或水分散粒剂500倍液;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600倍液、40%嘧霉胺800~1 000倍液、10%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600倍液, 或3%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200倍液、50%啶酰菌胺1 500倍液、50%已霉威+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喷防。开花前后对花序和幼果喷药保护, 常用800倍的70%甲基托布津或500~800倍的50%多菌灵。

1.6 穗轴褐枯病 (Alternaria viticda Brun)

1.6.1 发生危害。

主要发生在葡萄幼穗的穗轴上, 穗轴老化后一般不发病, 果粒发病较少。发病初期, 幼果穗的分枝穗轴上, 发生褐色、水渍状小斑点, 迅速向四周扩展, 使整个分枝穗轴变褐枯死, 不久失水干枯, 变为黑褐色, 果穗随之萎缩脱落。有时在病部表面产生黑色霉状物。发病后期干枯的分枝穗轴, 往往从分枝处被风吹断、脱落。幼果粒发病, 形成圆形、深褐色至黑色小斑点, 直径约2 mm, 病变仅限于果粒表皮, 随着果粒膨大病斑变成疮痂状, 当果粒长到中等大小时, 病痂脱落, 对果实发育无明显影响。

葡萄穗轴褐枯病仅发生在花期前后, 当果粒达到黄豆粒大小时, 病害则停止发展蔓延。春季花期低温多雨、穗轴幼嫩时, 助长病菌侵染发病。葡萄不同品种对葡萄穗轴褐枯病抗性有一定差异, 巨峰品种发病最重。

1.6.2 防治措施。

一是农业防治。认真清除病果、病蔓、病叶等, 集中烧毁或深埋;清除杂草, 及时合理地绑蔓、打杈、摘心, 疏散枝蔓, 保持通风透光。适当摘剪果穗, 控制新梢生长, 有利于恢复树势。避免风吹枝、蔓、叶、果穗相互摩擦折损。注意葡萄分枝、叶片不要与地面直接接触。二是药剂防治。葡萄芽萌动后, 喷铲除剂3°Bé石硫合剂+200倍五氯酚钠, 重点喷结果母枝, 消灭越冬菌源。在花期喷1次70%甲基硫菌灵500~600倍液, 或50%多菌灵800~1 000倍液预防。

1.7 葡萄病毒病 (Grapevine fanleaf virus, GFLV)

1.7.1 发生危害。

目前全世界已发现葡萄病毒病40多种。烟台地区发生最普遍、最严重的为卷叶病毒。感病叶片边缘向背面卷曲, 有色品种除主脉保持绿色外, 其他部分变红, 呈紫红色卷叶。白色品种叶片在叶脉间或边缘的颜色变浅, 呈铬黄色。也有不卷叶的如无核白为焦灼叶。果穗变小, 着色不良。烟台地区种植面积较大的赤霞珠、蛇龙珠都是感病品种。

1.7.2 防治措施。

一是农业防治。建立无病母园, 繁殖无病母本树, 生产无病无性繁殖材料。二是脱毒处理。葡萄病毒病的药物防治较困难, 其防治措施主要是葡萄脱毒与培育无病毒苗木。

2 主要虫害及其防治

2.1 绿盲蝽 (Lygus Lucorum Meyer-Dur)

2.1.1 发生规律。

每年发生4~5代, 以卵在园边蓖麻残茬内或附近苹果、海棠、桃树等果树的断枝上越冬。4月上、中旬温度达20℃以上, 相对湿度在60%以上时, 越冬卵孵化为若虫。以成虫或若虫为害葡萄嫩芽、幼叶, 随着芽的生长, 为害逐渐加重。5月底至6月初成虫从树上迁飞到园内外杂草或其他果树及棉花上为害繁殖, 8月下旬出现第4代或第5代成虫, 10月上旬产卵越冬。以若虫和成虫刺吸为害嫩叶和花序[4]。幼叶受害, 被害处形成红褐色、针头大小的坏死点。随叶片的伸展长大, 以小点为中心, 拉成圆形或不规则的孔洞。花蕾、花梗受害后则干枯脱落。

2.1.2 防治措施。

一是经常清除园内外杂草, 消灭虫源。二是葡萄展叶后, 发现若虫为害, 要立即喷药防治, 可选用10%吡虫啉2 000倍液+2.5%敌杀死2 500倍液, 或3%啶虫脒2 000倍液+2.5%三氟氯氰菊酯2 500倍液, 或35%硫丹1 500倍液+4.5%高氯1 500倍液, 交替使用, 最好在傍晚喷药。

2.2 葡萄天蛾 (Ampelophaga rubiginosa Bremer et Grey)

2.2.1 发生规律。

一年发生1~2代。以幼虫食害叶片, 低龄食成缺刻与孔洞, 稍大便将叶片食尽, 残留部分粗脉和叶柄, 严重时可将叶片吃光。

2.2.2 防治措施。

一是农业防治。结合葡萄冬季埋土和春季锄土挖除越冬蛹。结合夏季修剪等管理工作, 寻找被害叶和地面虫粪捕捉幼虫。二是药剂防治。用24%甲氧虫酰肼悬浮剂2 000倍液喷雾, 对幼虫均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参考文献

[1]钱昕, 王恒振.新疆石河子垦区葡萄病害的发生及防治[J].中外葡萄与葡萄酒, 2008 (6) :50-51.

[2]刘长兵.新疆葡萄病虫害发生现状与综合防治[J].新疆农业科技, 2009 (3) :31.

[3]侯国杰.葡萄白腐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J].农家顾问, 2010 (2) :40.

病虫综防 篇3

生姜属姜科姜属多年生宿根植物, 在乐业县多作为1a生作物栽培。近年来随着姜加工出口企业异军突起, 姜片出口原料需求量激增。乐业县近年每年栽培面积约333.3hm2, 主要品种为大肉姜, 产量高达5000kg/667m2, 一般产量3000kg/667m2。全县各乡镇均有种植, 但主要种植大户分布在同乐镇、新化镇、幼平乡等, 许多农户因种姜而实现了脱贫致富的目标, 建起了楼房。但是, 生姜的病虫害发生危害有着逐年加重的趋势, 许多姜农认识不够, 没能做好防治, 每年均有部分农户生姜产量减产甚至绝收, 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失, 经过2a的栽培试验, 其中病田率达7.8%~23.2%。一般病株率21%~63.4%, 为害严重的田块, 死株率达50%以上。一般病株不生子姜, 重病姜全部腐烂, 造成缺苗断垄, 病田受害减产, 病姜品质变劣。笔者经过生产实践, 逐渐探明乐业县生姜病虫害发生规律。

1 生姜的主要病害

1.1 姜瘟病

姜瘟病又称姜腐烂病、软腐病或青枯病, 是乐业县生姜生产上最为常见且危害最大的一种毁灭性细菌病害, 一般可造成20%~30%的损失, 严重的可毁种, 贮藏期继续危害致腐烂, 对生姜的生产构成严重威胁。

1.1.1 症状

生姜的根、茎、叶均可受害发病, 但以危害地下部根茎为主。病菌一般先在地上茎基部及根茎上侵染为害, 多在近地面的茎基部和在地下茎的上半部先发病, 病斑初为湿润状, 污褐色无光泽, 内部组织逐渐变软腐烂, 仅留外皮, 手压病部可挤出污白色带恶臭的籽液;根部被害亦造成黄褐色腐烂;根茎受害后地上部的茎呈暗紫色, 组织逐渐变褐腐烂, 叶片凋萎卷曲, 甚至造成全株萎蔫枯死, 茎秆基部折断倒伏。若将病茎或地下茎横切, 可见维管束呈环状变褐, 用手挤压会从维管束溢出污白色菌脓。

1.1.2 发病规律

姜瘟病为一种细菌性病害, 其病原菌为茄青枯拉尔氏菌, 菌体短杆形, 端生1~4根鞭毛, 革兰氏染色阴性反应, 病菌喜高湿高温, 病原菌的最适生长温度为27~37℃, 最适发病温度26~31℃, 寄主范围很广, 约44个科300多种植物, 茄科蔬菜最易受害;病原细菌主要随带病姜种和田间其他寄主及其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 带菌姜种是最主要的初侵染源, 若引种可造成新区发病。播种带菌姜或生长期其他寄主、病残体、土壤中的病原细菌可以通过姜表皮的自然或机械伤口侵入, 在适宜条件下发病。细菌又可通过灌溉水、雨水或害虫传播进行再侵染。高温多雨潮湿, 特别是暴雨后骤晴, 或久晴后暴雨, 姜瘟可能严重流行。此外, 地势低、大水漫灌, 与茄科蔬菜或花生等连作或邻作发病亦较重。

1.2 炭疽病

1.2.1 发病症状

此病可危害叶片、叶鞘和茎。染病叶片多从叶尖或叶缘开始出现近圆形或不规则形湿润状褪绿病斑, 可互相连结成不规则形大斑, 严重时可使叶片干枯, 潮湿时病斑上长出黑色略粗糙的小粒点。危害茎或叶鞘形成不定形或短条形病斑, 亦长有黑色小粒点, 严重时叶片下垂, 但仍保持绿色。

1.2.2 病菌传播

此病是由辣椒炭疽菌和胶孢炭疽菌侵染引起的。病部所见黑色小粒点是病菌的无性世代分生孢子盘和分生孢子, 孢子盘上有刚毛, 分生孢子单胞、无色, 长椭圆形。病菌还可侵染多种姜科和茄科植物。病菌以菌丝体、分生孢子盘和分生孢子随病残本或遗留在土壤中越冬, 成为第2年发病的初侵染来源, 分生孢子通过风雨溅散、灌溉水或昆虫传播进行初侵染, 发病后又长出大量新的分生孢子, 进行再侵染使病情逐渐加重。与茄科或姜科其他植物连作、土壤低洼、土质粘重或施速施氮肥偏多:平均温度24~28℃的高温、多雨潮温的天气均利于此病生发。

1.3 斑点病

1.3.1 发病症状

此病主要危害叶片, 染病叶片出现黄白色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 中间灰白色边缘褐色, 大小2~5mm。潮温时病斑上长出分散的黑色小粒点, 干燥时病部开裂或穿孔, 若许多病斑相连, 可使叶片部分或全叶干枯。

1.3.2 病菌传播

此病是由一种称为姜叶点霉的真菌侵染引起的, 病斑那所见黑色小粒点是病菌的子实体分生孢子器, 扁圆球状有孔口, 湿度大时会从孔口释放出大量椭圆形、单细胞的分生子孢子团, 似挤牙膏状。

病原菌以菌丝体、分生孢子器和分生孢子在病残体上或遗落在土壤中越冬。第2年姜苗生长期, 遇有适温和雨水的高温度, 分生孢子器释放出大量分生孢子, 通过风雨、昆虫传播进行初侵染。发病后又长出大量新的分生孢子在田间传播进行再侵染。在24~28℃的高温和多雨雾、露潮湿的天气, 或田间密度大, 通透性差, 都利于此病发生为害;连作地、地势低、土质粘重或过多施氮肥都利于此病发生。

2 生姜病害综合防治技术

2.1 轮作换茬

与水稻、十字花科、豆科作物等进行3~4a轮作, 特别注意种过茄科蔬菜且发生过青枯病的地不宜种姜。调查结果 (表1) 表明, 连作时间越长, 姜株发病越重。连作2a的病情指数已达到2.3, 连作4a的病情指数高达11.2。

2.2 严格选种

在无病姜田或无病株选留健壮姜种, 选用姜块肥大、丰满、皮色光亮、肉质新鲜不干缩的健康姜块作种。

2.3 选地整地

选择土质肥沃、地势高、排水良好的沙壤土种植。在进行冬耕的基础上, 春季及早进行精细整地, 使土壤达到无明暗坷垃, 上松下实。起高畦, 设排水沟。

2.4 种姜消毒

用硫酸链霉素、新植霉素、卞那霉素500mg/kg浸种48h, 或福尔马林100倍液浸、闷各6h, 或30%氧氯化铜800倍液侵种6h, 切口蘸新鲜、清洁的草木灰后排种。

2.5 加强栽培管理

土壤缺肥, 特别是缺磷, 钾肥的田块, 姜株生长弱, 抗病力差。偏施氮肥或缺微量素的土壤, 氮肥施得太迟, 后期植株恋青, 肥力不足, 出现早酸的田块, 姜瘟病一般发生均较严重 (见表2) 。所以, 用肥料应充分腐熟, 且应注意氮、钾肥配合施用, 不可偏施氮肥。每667m2施用经过沤制的腐熟有机肥150kg、磷肥30kg、钾肥15kg、素10kg、草木灰150kg、硼肥1.5kg。每667m2中1~2次撒施石灰粉150kg。苗期巧施追肥, 姜苗叶色泛黄, 竟杆变红时, 可追施1~2次氮肥, 中后期可分3~4次追施草木灰磷钾肥。灌溉水应清洁卫生, 宜用山间泉水、河流水, 不用有病田水流过的田沟水。尽量减少田间作业次数, 避免人为伤口。出现中心病株后, 杜绝大水漫灌、串灌, 以喷灌、浅水沟灌或泼浇。及时防治, 尤其腐烂病株, 应及时除掉, 然后将病株四周0.5m内健株一并拔除, 挖去带菌土壤, 在病穴周围施硝石灰1kg或漂白粉125g, 无菌土掩埋, 病株应拿到离种植田块远的低洼地集中深埋、烧毁。

2.6 化学防治

防治姜瘟应提倡预防为主, 每年在雨季到来之前或开始发现病株时, 即用药预防, 每隔10d左右连喷或灌施3~4次, 可用5%硫酸铜或5%漂白粉, 或72%农用链霉素可湿性粉剂3000~4000倍液、50%琥胶肥酸铜可湿性粉剂400倍液, 灌窝控制姜瘟病的发生蔓延。叶面喷雾20%叶枯宁1300倍液, 或30%氧氯化铜800倍液, 1:1:100波尔多液, 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对斑点病和炭疽病效果好。

3 大姜钻心虫

大姜钻心虫又名姜螟、王米螟, 是危害大姜的主要虫害之一。幼虫出后即蛀食姜茎, 虫孔处留有粪屑。幼虫主要集中在姜茎中上部蛀食, 造成姜茎空心, 被害茎秆枯黄凋萎, 很易折断。防治大姜钻心虫, 应以防为主, 抓“早”字, 综合防治。

3.1 搞好虫情预报

发现有成虫后, 选择具有代表性地两块, 每块取不少于3333.3m2, 对角线5点取样, 每点30株, 每3d调查1次, 统计卵块数, 并将卵块抹掉。当百株卵块量达到5块时, 即可进行防治。

3.2 农业防治

3.2.1 种植诱杀作物

大姜钻心虫食性杂, 除危害生姜外, 还危害玉米、高粱、甘蔗等作物。根据这个特点, 有目的的在姜田周围栽植诱杀作物, 待成虫产卵后, 可进行药剂防治或拔除沤肥。此法必须及时采取措施, 处理已产过卵的诱杀作物。

3.2.2 处理越冬寄主, 减少虫源基数

大姜收获后, 把姜秸清除干净, 带出园外深埋或集中烧毁;在越冬虫化蛹前, 因地制宜采用多种方法, 处理掉玉米、高梁等秸秆。

3.2.3 改革种植方式

传统的种植方式以大姜单种为主, 但大姜是比较喜荫的植物, 间作不仅可以满足生姜喜荫的特性, 而且还可以减少虫害, 调查证明, 现在采用的蒜、姜间作, 能有效减轻虫害。

3.2.4 化学防治

掌握在卵块孵化始盛期开始用药防治, 每隔5~7d连喷2~3次。药剂可选用Bt或阿维菌素或杀虫灵等。

摘要:生姜是人们常用的调味佳品, 又是健胃驱风的中药材, 生姜属姜科属多年生宿根植物, 在乐业县多作1a生作物栽培, 随着生姜加工产品的畅销, 生姜种植得到了长促发展, 乐业县从零星种植发展到规模种植, 种植面积逐年增长, 到2012年发展到333.3hm2, 主要品种为大肉姜, 产量高达5000kg/667m2, 一般产量3000/667m2, 许多农户也因此实现了脱贫致富的目标, 建起了楼房, 但是, 生姜的病虫害发生危害也呈现了逐年加重的趋势, 许多姜农对此认识不够, 没能做好防治, 每年均有部分姜农因为姜瘟和姜螟的危害, 而造成减产甚至绝收, 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失, 在生产实践中经过2a的调查, 逐渐探明本地生姜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及其防治方法, 在生产中指导农户, 并提供相应的防治技术措施, 促进农户增产增收。

上一篇:实现你的梦想下一篇:小学语文合作学习三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