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仔猪成活率的方法

2024-08-09

提高仔猪成活率的方法(共9篇)

提高仔猪成活率的方法 篇1

1 科学的饲养管理

孕期应根据母猪不同妊娠阶段的特点, 保证母猪获得充足的营养物质, 满足胎儿生长发育需要, 但不要使母猪过于肥胖, 并注意适当运动, 增强母猪体质。哺乳期应着力提高母猪泌乳量, 在给泌乳母猪调配日粮时, 注意适宜的能量和蛋白质水平。原料选择上要重点考虑富含钙质、蛋白质及脂肪的饲料, 如熟制大豆是母猪饲粮成分的最佳选择, 既是优质蛋白质的来源, 又是脂肪供给的途径。母猪日粮中添加脂肪, 可提高其血浆中生酮物质的水平, 并以葡萄糖分配效应的方式增加胎儿的能量储备, 能有效提高母猪的泌乳力, 从而提高仔猪的生长速度和成活率。哺乳仔猪冻死、压死、弱死和饿死的占整个哺乳期死亡猪只的80%以上, 死亡的根本原因是管理的疏忽和不当所造成的。因此要加强出生后哺乳仔猪的饲养管理, 实行专人看护分娩, 及时将刚产下的仔猪用柔软的抹布抹干身体的水分。新生仔猪的组织器官和机能尚未发育完全, 皮下脂肪薄, 被毛稀少, 抗寒能力弱。特别在低温环境里, 仔猪易患低血糖、感冒和肺炎等疾病, 严重时会大批死亡。仔猪生长的适宜温度是:初生6小时内为35℃、1~3日龄为30~34℃、4~7日龄为28~30℃、8~15日龄为25~28℃。因此, 冬天猪舍要堵塞风洞, 勤换垫草, 保持干燥, 产圈内一角修建保温室, 顶端悬吊150~250W红外线灯泡, 灯泡距床面40~50cm, 随着仔猪长大, 加高灯泡距床面的距离。

2 及时固定乳头和吃到初乳

固定乳头是提高仔猪成活率的主要措施之一。全窝仔猪降生后, 即可训练其固定乳头, 保证每头仔猪及时吃到母乳。固定乳头的方法是:可先让仔猪自行选择, 再按体重大小强弱适当调整, 使弱小仔猪吃中、前部乳头, 强壮仔猪吃后部乳头。人工辅助两三天, 便可固定仔猪吃乳位置, 保证仔猪较均衡生长。由于仔猪出生时没有先天免疫力, 初乳中蛋白质含量很高, 只有吃到初乳后才能获得免疫力。仔猪出生时, 肠道上皮处于原始状态, 具有吸收大分子免疫球蛋白的机能, 6小时后开始下降, 12小时后几乎失去此项功能。所以, 早吃初乳、吃足初乳, 是提高仔猪抗病力的有效措施。

3 仔猪的断奶进食

母猪从产后5天开始泌乳量逐渐上升, 20天达到泌乳高峰, 30天后逐渐下降, 而此时仔猪的发育却处于逐渐加快时期, 单吃母乳已不能满足其生长发育需要。早补料能促进消化道和消化腺体的发育, 可避免仔猪乱啃脏物, 减少下痢病患, 减少死亡。仔猪生后第7天, 要开始给仔猪添料, 10天后逐渐补充高能量、高蛋白、适口性好和易消化的全价混合料。可选购优质教槽颗粒料或炒焦的大麦、玉米放在仔猪经常出入的场所让其拱咬、舔食, 争取12~15天补上料。还有一种添料方法是:先把2/3乳猪全价料与1/3白糖混合, 再用凉开水拌成糊状, 涂在仔猪的舌头上, 仔猪感到味甜就会细嚼咽下。第一天添料按早、午、晚各1次, 3天后会自动吃食。经添料的仔猪比未添料的仔猪要提前半个月吃混合饲料, 在40日龄断奶时体重均在10kg以上。补料时一定要保证充足的饮水, 没有水是补不上料的。补上料后, 适当控制采食量, 防止过食引起消化不良。

4 及时使用微量元素和初生疫苗

对新生仔猪补铁, 是一项重要的保健措施。初生仔猪每天平均需要铁7~11mg, 但是100g猪乳中含镁量不足0.2mg, 不足仔猪需铁量的5%。缺铁仔猪会表现出贫血症状, 生长快的仔猪常因缺氧而突然死亡, 有的精神不振, 生长缓慢, 还易并发白痢、肺炎等疾病。因此, 新生仔猪必须及时补充铁盐, 即出生后2~3日龄在仔猪颈部肌注100mg铁复合制剂, 如“血丰”, 以防止仔猪因贫血引起下痢。为了提高刚出生仔猪的抵抗力, 可采用在仔猪出生后注射长效抗菌剂的方法预防, 如出生后第2、7、21天各肌注“加康”注射液0.5~1m L/头。仔猪出生后一周左右和20日龄前后是仔猪发病的高峰期, 主要是仔猪白痢。在母猪分娩前3周, 用K88-K99双价基因工程苗进行预防注射。

提高仔猪成活率的技术措施 篇2

【关键词】仔猪;成活率;技术措施;提高

仔猪出生后的生存环境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从恒温到常温,从被动获取氧气和营养到主动吮乳和呼吸来维持生命,生理上发育不完善,导致哺乳期死亡率明显高于其他生理阶段。因此,这一阶段是幼猪培育的关键环节,而减少仔猪死亡率和增加仔猪体重就成为养好哺乳仔猪的重中之重。

1.加强母猪管理

1.1产仔时间的管理

实践证明,母猪最好在每年4-5月和10~11月配种,次年2-3月和8-9月产仔是最佳配种和产仔时期,这样可以降低因寒冷和炎热造成的成活率下降。母猪配种时不要局限于“老配早,少配晚,不老不少配中间”的所谓配种原则,应注意观察最佳配种时的特征,即母猪性欲比较高,手压母猪臀部不动,外阴部有较粘稠分泌物排出,阴部外翻内呈桃红色,初配后8-12h再复配一次,这是提高母猪受胎率和仔猪成活率的重要环节。

1.2产前护理

产前准备,首先是按预产期提前一周进入产房,在进入产房前应将母猪全身消毒,以便将体表病菌和寄生虫消灭在怀孕舍,以免仔猪感染。产房要消毒预热,搞好防寒保暖的前期准备。

1.3产后护理

提高仔猪的成活率必须重视对哺乳母猪的管理,使母猪分泌更多的乳汁,以保证仔猪生长发育需要。具体对策一是在分娩前后2天按照母猪膘势而定,对膘势好的适当控料。以免乳汁过多过浓仔猪吃后出现消化不良和母猪乳汁过剩出现乳腺炎,二是到哺乳中后期,随着乳猪的增长要求奶量增加,母猪应不限量饲养。三是夏季搞好防暑降温。冬季和早春搞好保温,保持母猪安静舒适。

1.4哺乳管理

产后如遇母猪产仔多、有效乳头少或个别母猪泌乳不足时,一般对前后3--4d内产出舶仔猪可寄养其他母猪,如在长时间没有分娩母猪,可采用仔猪分组轮流哺乳或人工喂养等方式来提高仔猪成活率。

1.5饲养配合

哺育母猪的饲料蛋白质应占15%一17%(适当考虑动物蛋白质的比例)能量在日粮中保证3200大卡、维生素A300IU、维生素D220IU,维生素 E,维生素B族、还有骨粉、食盐、硫酸亚铁、硫酸铜、都应保证一定比例。

2.仔猪的饲养管理

2.1产后仔猪的管理

首先是要断脐洗胎,断脐的长度与乳猪站立高度基本相等。过长会被踩伤或影响乳猪运动,并在断脐前先结扎再剪断,以免流血过多。同时用稀释好的温高锰酸钾溶液将乳猪身上的胎膜,污渍洗净擦干。其次是进行超免注射和拔牙,再次就是固定乳头,补充初乳,在固定乳头的同时应注意将体弱仔猪固定前排乳头,体质健壮的固定在后排乳头。

2.2早期补料

一般在产后4~7d可以用颗粒料、 311或者青菜等诱食,待学会采食后用稀料逗喂与此同时可将母仔隔离,定时哺乳让乳猪有饥饿感,多接触诱料。这样对促进胃肠发育,提早分泌盐酸,增强消化吸收功能和抑制细菌繁殖提高抗病力有好处。

2.3哺乳仔猪体温调节机制不完善

防寒能力差,且体温较成年猪高1—2℃,需要的能量亦比成年猪多。因此,应为仔猪创造一个温暖舒适的小气候环境,以满足仔猪对环境温度的特殊要求。因小猪怕冷、大猪怕热,仔猪日龄越低,要求的温度越高;母猪的适应环境温度为15℃。因此,生产中产房温度常控制在15℃,而要用特殊的保温材料或设备来保持仔猪周围的局部环境。

2.4 由于初生仔猪有成对的上下门齿和犬齿(俗称獠牙)共8枚

犬齿对仔猪吮乳没有影响,但若窝产仔数较多,为防止仔猪抢食母乳而咬伤乳头或其他仔猪颊部,避免母猪踩死仔猪事故发生,可在仔猪出生后3天内剪去犬齿。去犬齿的钳子要锐利,用前消毒,从根部剪去,断面要平整,不要弄伤仔猪牙龈。

用作育肥的仔猪,为防止育肥期间的咬尾现象,可在去犬齿的同时断尾。方法是用钳子剪去仔猪尾巴的 1/3,后涂上碘酒以防感染。

2.5防治下痢

首先是要注意防寒保暖和防暑降温。保证乳猪有一个舒适安静的环境,其次保持临床卫生。三是喂自配料应加适当比例的抗生素或者每天加少量炭末让其自由舔食。

2.6饲料配合

应保证日粮的蛋白质比例不低于 20%,能量不低于3100大卡,也就是说混合料中80%一 90%应为多种粮饼和动物性饲料,动物蛋白的比例应占 5%~8%,单用植物蛋白效果不好,还要掺入复合维生素和微量元素,以保证生长需要。

2.7加强饲养管理

喂料要定时定量,少给勤添,看槽喂料,少吃多餐。保持栏内卫生,保证仔猪饮水卫生。加强户外运动多晒太阳。

2.8寄养并窝

在多头母猪同期产仔的大场,若母猪产仔数过多,无奶或少奶,或母猪死亡,对其所生仔猪可进行寄养或并窝。寄养是指母猪分娩后因疾病或死亡造成缺乳或无乳的仔猪,或超过母猪正常哺育能力的过多的仔猪寄养给一头或几头同期分娩的母猪哺育。并窝则是指将同窝仔猪数较少的两窝或几窝仔猪,合并起来由一头泌乳能力好、母性强的母猪集中哺育,其余的母猪则可以提前催情配种。寄养和并窝是提高哺乳仔猪成活率,充分发挥母猪繁殖潜力的重要措施。

寄养与并窝时应注意:①寄养和并窝仔猪的母猪产仔时间接近,时间相隔在2~ 3天内为宜。②寄養和并窝仔猪之前仔猪吃过初乳为佳,否则不易成活。③仔猪寄养和并窝之前,使仔猪处于饥饿状态,在养母放乳时引入或并入。④所有寄养和并窝仔猪均用养母的乳汁或尿液涂抹,混淆母猪嗅觉,使养母接纳其他仔猪吸乳。⑤寄养于同一母猪的仔猪数可视具体情况而定,最好控制在2头以内。并窝后仔猪总数不可过多,以免养母带仔过多,影响仔猪的生长发育。

2.9适时断奶

提高哺乳仔猪成活率的方法 篇3

1 产前准备

母猪临产时须由专业护理员护理, 分娩前一定要注意母猪乳房、乳头及外阴部附近的清洁和消毒 (用1‰高锰酸钾溶液清洗) , 并对分娩圈舍或产床和保育箱消毒。分娩当天对母猪饲喂少量饲料或不喂料, 以免母猪过饱而影响仔猪的产出。

2 精心接产

仔猪出生后及时用毛巾擦去口腔、鼻内外粘液, 使其能正常呼吸, 再擦净全身, 然后在距仔猪脐部4~5cm处剪断脐带, 并涂抹碘酊。断脐后放人装有保温物 (如干布块、稻草、麦秸等) 的木箱或纸箱内保温。对于假死的仔猪, 可采取用一只手托住肩部另一只手托住臀部来回对折或用鼻部涂擦酒精等刺激方法进行急救或用一只手提起仔猪后腿用另一只手拍打仔猪背部。同时, 接产人员可轻揉母猪的乳房, 使之适应授乳, 且利于分娩。

3 增加母猪泌乳量

仔猪出生重既影响成活率又影响断奶重及断奶后仔猪的生长发育。因此, 提高仔猪初生重具有重要的意义。加强妊娠母猪后期管理, 是提高母猪泌乳量和获得适宜初生重仔猪的关键。如在分娩前10d至哺乳期, 给母猪饲料中添加油脂可提高仔猪初生重, 也可促进母猪在断奶后尽早发情。

4 保证足够的初乳

初乳对仔猪的抗病防病和成活发育非常关健, 应让仔猪尽早吃足初乳, 对弱小仔猪应采取人工辅助措施进行饲喂, 以增加体力、恢复体温、补充水分等, 仔猪吃完初乳应断牙, 防止咬破母猪乳头, 母猪拒绝哺乳, 对初产母猪防止受到惊吓出现咬仔猪现象。在此基础上, 还要注意做好二点, 及时补铁、补硒, 防止缺硒和贫血;产后的仔猪, 3d、7d、21d注射得米先, 对预防下痢及其他疾病很有好处。

5 固定乳头

先让仔猪自行选择乳头, 再按体重大小, 体格强弱进行调整, 通常弱小仔猪圈定在母猪中前乳头, 强壮的固定在后面, 这样可使同窝仔猪生长整齐良好, 不出现僵猪, 也可避免仔猪咬破乳头。

6 寄养

6.1 寄养方法

母猪辨认仔猪的能力主要是嗅觉, 为了防止“奶妈”拒绝哺乳, 或咬死寄养的仔猪, 可采取以下几种寄养方法。

(1) 将预先寄养的小猪和母猪自己所生的小猪混在一起, 用代养母猪的尿液, 遍洒小猪身上使它分辨不出来。

(2) 如果在分娩时, 可用胎衣上的粘液擦在寄养小猪身上, 使其都具有同样气味让母猪分辨不出来。

(3) 可用少量白酒或酒精喷到母猪鼻端和小猪身上, 来扰乱母猪嗅觉能力。

6.2 寄养注意事项

为了使寄养容易成功, 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 两窝小猪的产期要尽量接近, 最好是前后相差不超过2~3d, 以免仔猪日龄相差太大, 发生大欺小的现象。

(2) 要挑选性情温顺、泌乳充足的母猪来寄养, 从而提高成活率和断乳体重。

(3) 寄养小猪一定要让它吃到初乳, 否则不易成活。

(4) 后产的仔猪往先产的窝里寄养时, 要寄养体大的, 而先产的仔猪往后产的窝里寄养时, 则要寄养体小的, 以免仔猪体重相差较大, 影响体小仔猪的发育。

7 哺乳仔猪的人工哺乳

在没有寄养的条件下, 应对仔猪人工哺乳。人工哺乳可用羊奶或牛奶, 装入婴儿用的奶瓶, 也同样装上橡皮奶嘴, 奶温维持在37℃的温度。每天7~17时, 喂给40m L/1h;夜间每2h喂给40m L。经过5d以后, 每天8~16时, 每3h喂给250m L;夜间每4h喂给250m L。经过22d以后, 不分昼夜, 每4h喂给500m L直至断乳。要经常注意。甫乳容器的消毒和清洁, 并提早补料。

8 保温防寒

新生仔猪的最适宜的温度为。1~3日龄, 30~32℃;4~7日龄, 28~30℃;8~14日龄, 25~28℃;15~0日龄, 22~25℃31日龄至分窝维持在22℃入秋后可通过以下措施确保温度适宜:及早完善圈舍的保温设施建设, 寒冬时将破漏处和缝隙加以严盖堵塞, 严防贼风侵入。供给充足的清洁饮水, 寒冬时还要注意加热, 防止饮水过凉。

9 及早补料

补料需多样配合, 营养丰富, 一般要求饲料消化吸收能在3300大卡, 粗蛋白质18%, 赖氨酸占粗蛋白4%。可购买优质商品乳猪料, 有条件也可自配乳猪料, 每天补饲5次, 包括夜间1次, 每次食量不宜过多。

1 0 剪犬齿与断尾

初生仔猪有成对的上下门齿和犬齿 (俗称獠牙) 共8枚。犬齿对仔猪吮乳没有影响, 但若窝产仔数较多, 为防止仔猪抢食母乳而咬伤乳头或其他仔猪颊部, 避免母猪踩死仔猪事故发生, 可在仔猪出生后3d内剪去犬齿。去犬齿的钳子要锐利, 用前消毒, 从根部剪去, 断面要平整, 不要弄伤仔猪牙龈。

1 1 防治疾病

应当选用能在肠道中保持较高浓度而很少被吸收的药物, 如链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等;其次是保持圈舍清洁卫生, 经常消毒, 不让仔猪乱饮脏水。经常观察母猪的呼吸体温、粪便及乳房情况, 以防患产后疾病, 影响泌乳和仔猪生长发育。勤消毒, 每月用消毒药交叉使用, 消毒猪舍和用具等。

1 2 减少应激

提高仔猪存活率的技术要点 篇4

关键词 仔猪;存活率;技术;措施

中图分类号:S828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6.18.111

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促进了我国养殖技术的进一步优化和完善,使我国养殖户的数量越来越多;同时,也使养殖市场的竞争逐渐激烈,在这样的环境背景下,养殖户要不断提高养殖技术,进而进一步拓展养殖市场,实现长久发展。提高仔猪存活率是养殖户最大的养殖目标,可以有效实现养殖户的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因此,本文主要探究提高仔猪存活率的技术措施及要点。

1 影响仔猪存活率的重要因素

1.1 消化系统

一般情况下,仔猪的生长速度很快,刚出生的仔猪在10 d后体质量就可以增加2倍以上,30 d后体质量就可以达到6倍以上,在这一层面上看,仔猪的物质代谢相对比较旺盛,尽管如此,仔猪的消化系统还没有发育完全,各项消化机能尚未完善,这时对仔猪进行饲喂要非常谨慎,若饲喂不当很容易会造成仔猪腹泻,甚至会严重阻碍仔猪的迅速发育,从而降低仔猪的存活率[1]。

1.2 免疫能力

新生仔猪的皮毛相对稀疏,在保温抗寒方面就相对较差,对自身体温起到调节作用的调温中枢还没有发育完全,仔猪自身没有保温调温的作用,就需要养猪户进行一定的措施,对仔猪进行保温御寒。相较于成年猪来说,仔猪自身的免疫能力很低,很容易受到病毒和病菌的侵袭进而患病,甚至是死亡。母乳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质及免疫球蛋白,仔猪出生要依赖母乳来增加免疫力,养殖户要在仔猪出生后吃初乳,提高仔猪的免疫力,尽可能避免仔猪因免疫力低而造成的患病或死亡。

1.3 仔猪应激

仔猪刚出生的阶段属于仔猪的应急时期,其主要原因是刚出生的仔猪在呼吸方式和体感温度变化等方面发生了很大变化。仔猪在母体中是通过血液进行呼吸的,而出生后要通过肺部进行呼吸,环境也从恒温转变成变化、从无菌转变成有菌状态,吸收营养是原有的被动吸转化成出生后的主动吸收,这些变化对于仔猪来说都是很大的挑战。因此,面对仔猪的应激时期,饲养人员要注重对仔猪进行保护,保证仔猪的存活率,提高仔猪的养殖技术,使养殖户进一步拓展养殖市场,实现长久发展。

2 提高仔猪存活率的技术措施以及要点研究

2.1 仔猪的防寒保暖措施

仔猪无论是组织器官还是身体机能方面都还不完善,具体表现在皮下脂肪、被毛,以及防寒能力都比较薄弱,因此,饲养人员要做好仔猪的防寒保暖措施,特别是在冬季,饲养人员要将猪舍的通风口堵住,定期为仔猪换垫草,保证猪舍环境和空气处于干燥状态。在猪舍的产圈内设置保温室,红外线灯泡在150~250 W,灯泡与床面的实际距离要保持在40~50 cm [2]。

2.2 固定母猪乳头

固定母猪乳头对于提升仔猪存活率具有关键性的作用,是提高仔猪存活率技术措施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仔猪出生以后,饲养人员就可以训练仔猪固定乳头,这样主要是保证每一个仔猪都可以及时地吸取初乳,提高仔猪的免疫力,尽可能避免仔猪因免疫力低而造成的患病或死亡,从而有效提升仔猪的存活率。在进行固定母猪乳头的过程中,饲养人员可以让仔猪自主选择乳头的位置,然后根据仔猪的实际体质量和大小及身体综合素质方面进行合理地调整乳头的位置,相对弱小的仔猪要食用中前位置的乳头,强壮一些的仔猪则可以安排到后面的乳头,人工辅助要持续3 d左右,让仔猪形成饮食习惯,促进仔猪的生长均衡[3]。

2.3 补料措施

在母猪生产后的第5天开始,母猪的泌乳量也越来越大,在20 d左右母猪的泌乳量已达到高峰阶段,30 d后泌乳量开始慢慢下降,这时正是仔猪发育得最快阶段,但母猪的泌乳量已经无法满足仔猪的生长需求。因此,饲养人员要在此时对仔猪进行补料,早补料有助于加快仔猪消化系统的发育,有效防止仔猪因乱啃脏物而造成的消化疾病或者是肠道疾病,有效提升仔猪的存活率。在仔猪出生后的第7天左右,饲养人员就要对仔猪进行补料,这种诱导仔猪补料要持续3 d左右,之后饲养人员就可以对仔猪生补充高蛋白和易消化的混合饲养料。另外,在母猪生产后的阶段是母猪身体最脆弱的时期,在母猪生产后4 d左右,饲养人员要对母猪进行加料,要在母猪的饲料中适当增加一些青绿饲料,提高母猪的食欲,使母猪可以快速恢复身体机能。

2.4 重视铁盐的补充

在仔猪出生后,饲养人员要对仔猪进行适当的补充铁盐,这对仔猪的健康成长和快速发育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和作用,而在实际的仔猪喂养过程中,补充铁盐很容易被饲养人员所忽视,这给仔猪的成长发育带来了很大的威胁,严重影响仔猪存活率。因此,饲养人员要重视对仔猪进行铁盐补充,并将铁盐补充纳入到仔猪饲养的实施战略中,促进仔猪的健康成长以及快速发育。在仔猪出生后,针对仔猪的成长情况和身体情况,每天需要10 mg的铁盐,但是在100 g的母乳中铁盐的含量不大于0.2 mg,还没有达到仔猪对鐵盐需求量的5%,因此,依靠母乳对仔猪进行铁盐的补充是远远不够的,在这样的环境背景下,饲养人员要在仔猪出生3 d左右,在仔猪的颈部位置肌注约100 mg的铁复合制剂,为仔猪补充铁盐,进而防止仔猪由于贫血而造成下痢,促进仔猪的健康成长与发育,进而有效提升仔猪的存活率。

2.5 预防踏压措施

母猪在生产后一般体型比较大而且笨重,行动也相对比较迟缓,在产圈进行活动的过程中,很容易发生踩伤和压伤仔猪的情况,尤其是在仔猪出生不到3 d的时期。在这样的情况下,饲养人员要做好防踏压措施,为仔猪的生命安全提供重要保证。首先,饲养人员可以设置安全的保护栏或者是保育网,利用保护栏和保育网将仔猪和母猪进行有效的隔离,防止母猪踩伤或者是压伤仔猪的情况发生。其次,饲养人员可以对仔猪和母猪采用分开睡的方式,在歇息时将仔猪和母猪分开,进而实现产圈中对踏压事件的有效预防,以达到提高仔猪存活率的饲养目标。

2.6 营造良好的生长环境

良好的生长环境对仔猪的健康生长和发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可以有效减少病菌和病毒,进而降低仔猪的患病概率。因此,饲养人员要保证仔猪生长环境的卫生程度,对猪舍进行定期清理和消毒,保证猪舍的洁净和卫生,及时清理仔猪的粪便,在进行卫生清理后还要大规模的消毒,为仔猪营造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进而提高仔猪的存活率。

3 结语

本文通过对提升仔猪存活率技术措施和要点研究的分析,让我们知道了提高仔猪存活率是养殖户最大的养殖目标,可以有效实现养殖户的经济效益的最大化,有利于我国养殖业的健康发展。本文主要提出仔猪的防寒保暖措施、固定母猪乳头、补料措施、重视铁盐的补充、预防踏压措施及营造良好的生长环境等措施来提升仔猪的存活率,进而不断提高仔猪养殖技术水平,促进我国养殖业的可持续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赵晓明,卫金良,顾新忠,等.提高仔猪存活率的技术措施[J].上海畜牧兽医通讯,2013(1):72.

[2]赵豫旭,龚应高,打三.提高仔猪存活率的技术措施[J].当代畜牧,2013(21):4.

[3]彭小波.提高仔猪存活率的技术保健措施[J].湖南畜牧兽医,2005(5):26

提高仔猪成活率的方法 篇5

仔猪自身机制尚未发育完善, 体温调节能力和免疫抵抗力都较低下, 发病率、死亡率也较高。仔猪是养猪行业成败的关键, 仔猪是整个猪群体中生长最快, 对饲料的吸收转化率最高, 耗用成本最少的, 仔猪发展的水平决定着整个养猪场的经济效益。因此, 在饲养过程中, 必须做到勤观察, 掌握仔猪生长和成活的技术要点, 完善饲养管理制度, 最终提高仔猪的成活率。

1 掌握提高仔猪成活率的技术要点

要想提高仔猪的成活率, 必须熟练掌握提高仔猪成活率的重要方法, 做到勤观察、勤动手, 一切以仔猪的有利成长为前提。由于仔猪的生长能力较弱, 因此, 提高仔猪成活率的工作任务显得较繁重, 但是熟悉这几项饲养仔猪的关键技术后, 可以从很大程度上提高仔猪的成活率。

1.1 加强初生仔猪的护理

初生仔猪的生长意识较差, 需要饲养员的重点管理和护理, 尤其是初生时重量较小的仔猪。初生仔猪重量越小, 死亡率越高, 因此在饲养时必须加强护理。

1.2 合理搭配膳食, 增强母猪分泌母乳的能力

母乳是初生仔猪获取营养的主要途径, 仔猪通过汲取母乳获得抵抗疾病的特应性抗体, 增强自身的抵抗能力, 只有保证母猪的母乳充足且营养丰富, 才能有效的提高仔猪的成活率。为了提高母猪的泌乳能力, 必须注重母猪饲养时科学的营养搭配, 完善饲养管理制度。

1.3 做好哺乳期仔猪的及时补料

随着哺乳期仔猪的成长, 日龄越来越大, 单纯的母乳已不能满足仔猪的营养需求, 此时, 如果不及时补料, 将会导致仔猪由于营养缺乏, 抵抗力差, 加上饲养环境疾病防治措施较差, 最终导致仔猪死亡率增高。因此, 5 日龄的仔猪就应该进行适时诱食, 逐步补料, 并进行科学引导。

2 提高仔猪成活率的管理方法

2.1 做好怀孕期母猪的护理工作

仔猪的成活不仅与产后有关, 同样重要的是, 要注重怀孕期母猪的膳食营养, 提高其健康状况, 同时减少怀孕期母猪的疾病, 从而降低初生仔猪的应激反应。最后, 还要做好孕期母猪的免疫接种工作和卫生护理工作, 为待产分娩做好准备。

2.2 加强哺乳期仔猪的管理

仔猪不同于其他牲畜, 一般一头仔猪通常认定一个乳头, 因此, 在仔猪初生几个小时内, 要尽快帮助仔猪吃上初乳并固定乳头, 避免后期出现仔猪共吃一个乳头, 导致摄入营养不足的现象。再者, 必须注意的就是, 7 日龄后的仔猪单纯靠母乳已不能满足生长需求, 技术员要做到及时补料, 合理诱食, 并合理搭配营养, 为其提供优质蛋白质。不可忽视的是, 所补料必须定期更换, 保持补料槽的干净卫生, 避免外来微生物的感染。

2.3 加强产房的环境管理和疾病防疫工作

产房是母猪和仔猪共同生存的空间, 必须保持干燥通风, 温湿度适宜, 为母猪的采食及泌乳提供良好的环境。同时, 要建立完善的消毒管理制度, 做到定期消毒, 减少外来人员的随意出入, 减少外来病菌的感染。做好产房乃至整个养殖场的疾病防控工作是提高仔猪成活率的关键举措, 做到疫苗接种, 疾病提前预防, 可以保证仔猪的成活率。

3 总论

提高仔猪成活率的方法 篇6

1 防寒保温

仔猪皮薄毛稀,皮下脂肪少,保温能力差,刚生下来的仔猪皮肤湿,散热较多,最好在产房内设置红外线保温箱,地面铺干燥柔软垫草,并经常更换。

2 早吃初乳

早吃初乳可以及早获得免疫力,获得丰富的营养,能尽快产生体热,增加抗寒抗病能力。同时,还应将弱小仔猪固定在前中部乳头,以弥补先天不足。

3 及时补铁

铁是造血原料,仔猪每天需铁量约7mg,而每天仅能从母猪乳中获得1mg,若得不到及时补充,一般10日龄左右会因缺铁患贫血症,出现食欲不振、被毛粗乱、皮肤苍白、生长停滞等症状,严重的会发生死亡。因此,在仔猪出生后两天内就应补充铁制剂,以保证仔猪正常生长发育。

4 早补精料

仔猪出生6-7天开始诱导补料,10天就应该逐渐补充优质全价混合料。哺乳仔猪料的细度以直径1.2-1.8mm为宜。

5 补充饮水

出生后3-5天就应供给适量温水,并加少量食盐和麦麸。

6 预防仔猪白痢

仔猪出生后一周左右和20日龄前后是仔猪发病的高峰期,要保持仔猪圈内清洁卫生,不让仔猪乱饮脏水;科学地饲喂仔猪全价饲料,必要时添加复合维生素添加剂、生长刺激剂和抑菌药物。

7 预防注射

通常在1月龄左右进行猪瘟、猪肺疫、猪丹毒和仔猪伤寒的预防注射。

8 顺利断奶

仔猪多在30-35日龄断奶,应与预防注射、去势等时间错开,减少应激因素的影响。

提高仔猪成活率的措施 篇7

1 加强母猪的饲养管理

1.1 确定预产期

一般母猪妊娠期为114 d, 俗称“333”, 即3月3周零3 d。妊娠母猪预产期的推算方法为:在配种时间上加3个月3周零3 d。例如:一头母猪在5月10日配种, 那么5月+3月=8月、10日+3×7 d+3 d=34日, 以30 d为1月, 则预产期是9月4日。

1.2 注重饲喂管理

严禁喂给母猪发霉、变质、腐败、冰冻或带毒的饲料, 供给充足饮水, 单圈饲养, 并做好防暑防寒工作。应根据母猪大小和体况来确定饲喂量, 一般妊娠母猪的饲喂量为2.50~3.00 kg/d;产前1周饲喂量应开始逐渐减少, 产仔当日降至0.50~1.00 kg, 以防母猪泌乳高峰期采食量下降及初乳中脂肪含量过高而引起仔猪拉稀。

2 抓好仔猪的初生关

2.1 及早吃足初乳

要让仔猪尽早吃到初乳 (需注意的是, 要先用0.1%高锰酸钾溶液擦拭消毒乳房, 并挤掉少量初乳后, 再让仔猪吮吸) , 因为初乳中含有较多的免疫球蛋白。据测定, 100 mL初乳中含有510.5 mg免疫球蛋白, 而100 mL常乳中只含有0.1~0.6 mg免疫球蛋白。仔猪出生后, 每天每千克体重需摄入810.0 g免疫球蛋白才能有效预防病菌侵入, 所以让仔猪及早吃到初乳, 可获得防止饥饿和预防疫病的效果。另外, 初乳的蛋白质含量是常乳的4.0倍、乳脂率是常乳的2.0倍、干物质含量比常乳高1.5倍, 且富含矿物质和维生素, 其中大量镁可促使胎粪排出;初乳中还含有仔猪建立自身免疫的抗体, 所以及早吃足初乳能提高仔猪的抗病能力并保证其生长发育良好。

2.2 固定乳头吮乳

正常情况下, 仔猪靠触觉寻找乳头吮乳, 并具有固定乳头吮乳的习性, 但其自行固定需时较长;加之, 母猪的乳房没有乳池, 不能随时排乳, 且放乳时间很短, 而弱小仔猪常被健壮仔猪挤掉或仔猪因争抢乳头而影响吮乳。因此, 应于仔猪出生后让其自选并加以人工辅助, 尽快固定乳头吮乳。从吃初乳起, 就要人工辅助固定乳头, 使每个仔猪在母猪放乳时都能及时吃到母乳。

试验证明, 母猪前2对乳头的泌乳量约占7对乳头的47%, 后2对乳头的泌乳量约占13%。因此, 最好把弱小仔猪放在前边乳头吃奶, 让其吃到充足且营养丰富的母乳, 而强壮的仔猪可放在后边乳头吃奶, 每次吃奶时都坚持人工辅助固定, 2~3 d仔猪即可养成固定乳头吃奶的习惯。固定乳头吮乳, 可以保证每窝仔猪生长发育均衡, 是提高仔猪成活率最主要、最简单的措施之一。

2.3 防寒保温

由于仔猪较怕冷, 常挤在母猪身旁或身下取暖, 以致被压死;或由于温度不适宜而被冻死, 所以做好仔猪的保温工作是提高成活率的重要措施。初生仔猪的适宜温度是35 ℃左右, 出生至3日龄可控制在32 ℃左右, 4~7日龄可控制在28~30 ℃, 15~30日龄可控制在22~26 ℃。仔猪出生24 h内, 产房温度要保持在35 ℃左右;采用全年分娩制的猪场, 宜用封闭式产房, 以火炉、暖气供暖。适合母猪的环境温度, 并不符合仔猪的要求, 为此, 应给仔猪增加保暖设施 (如保温灯、暖床、电热板等) 。

2.4 提高母猪的泌乳力

仔猪主要靠母乳维持生存和增重, 提高母猪的泌乳力对促进仔猪生长发育和提高成活率起重要作用。产前3~4 d, 每天要用温水清洗、按摩母猪乳房, 以刺激乳腺, 促进产后乳汁分泌。饲料品质、营养成分以及饮用水数量和质量是影响母猪泌乳的重要因素, 因此要按母猪营养需求进行饲养。泌乳母猪应适当增加青绿多汁饲料的喂量, 同时蛋白质饲料种类要多, 必需氨基酸含量要高。泌乳母猪的管理要有条不紊, 以保证其正常泌乳;还要注意母猪乳房卫生, 经常供给清洁的饮水, 适当增加日喂次数, 切忌突然更换饲料;并且, 要为泌乳母猪创造安静的环境, 保持圈舍清洁、干燥。

2.5 及时剪牙

仔猪出生时有成对上下门齿和犬齿 (俗称“獠牙”) 共8枚, 此牙有害无益。因为獠牙发痒时, 易使仔猪互相撕咬甚或伤及母猪的乳头。所以, 仔猪出生后在打耳号的同时用仔猪剪牙钳从牙根部切除獠牙, 以不伤其牙床为好。

2.6 适时补铁、补硒

1) 补铁。

仔猪出生后, 体内仅有约50 mg的铁且缺少造血元素, 加之母乳中含铁量很少, 而仔猪每日需要7 mg铁, 缺铁的仔猪常表现贫血症状且生长缓慢、诱食困难、易并发白痢或肺炎, 因此为仔猪补铁非常重要。可在仔猪出生后2~3 d, 为每头仔猪肌肉注射“血多素”1 mL或“补铁王”1 mL。

2) 补硒。

对于缺硒地区, 还应为每头仔猪肌肉注射0.1%亚硒酸钠溶液0.5 mL。

2.7 及早补料

在适宜的环境和温度下, 仔猪生长发育很快, 而随着日龄的增长, 单靠母乳是远远不够的;加之, 母猪产奶高峰在产后21 d左右, 以后产奶逐渐减少, 而仔猪生长较快、食量日增, 因此在栏中设置补料栏为仔猪提前补料至关重要。为使仔猪早日认料, 可于7日龄前后以全价料进行诱食。可购买营养丰富、易于消化吸收的仔猪颗粒料, 用手捏一些放入仔猪口中, 连续饲喂2~3 d;3 d后可把颗粒料 (也可将炒熟的大麦、玉米、大豆等粉碎成大颗粒加少量食盐) 放在补料栏内, 让仔猪自由采食。仔猪出生后5~7 d补料, 60日龄断奶重可达20 kg左右;而20日龄补料, 60日龄断奶重仅为15 kg。因此, 早期补料, 有利于仔猪生长, 对增强仔猪生命力、提高其成活率起很大作用。

2.8 重视补水

水是动物血液和体液的重要组成成分, 是运送、消化、吸收养分及排出废物的溶剂, 对调节体温和调节体液电解质平衡起着重要作用。由于仔猪体温高、呼吸快、生长发育快、代谢旺盛, 且母猪乳汁浓 (乳脂率7%左右) , 故仔猪需水量较大;如得不到补充, 会造成仔猪食欲下降、脱水、消化功能减弱, 且仔猪会因口渴而饮污水或尿液, 从而危害健康、引起下痢。

3 严把仔猪的断奶关

3.1 加强断奶仔猪的饲喂管理

仔猪断奶后, 最好保持原来的饲料半个月不变, 以免影响其食欲甚或引发疾病;半个月后, 逐渐更换饲料。断奶仔猪正处于迅速生长阶段, 需要高蛋白质、高能量且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日粮, 应限制饲喂含粗纤维过多的饲料, 注意添加剂的补充。同时, 仔猪断奶后半个月内, 每天饲喂的次数应比哺乳期多1~2次 (主要是加喂夜餐) , 以免仔猪因饥饿而不安;每次喂量不宜过多, 以7~8成饱为度, 以使仔猪保持旺盛的食欲。需注意的是, 仔猪采食大量饲料后, 应供给充足的清洁饮水, 以免供水不足或不及时, 致使仔猪饮用污水或尿液而造成下痢。

3.2 做好环境适应和调教工作

仔猪断奶的最初几天, 常表现为精神不安、嘶叫、寻找母猪。为了缓解仔猪的不安, 最好将仔猪留在原圈;待断奶半个月后仔猪的表现基本稳定时, 方可调圈并窝。在调圈并窝的前3~5 d, 让仔猪同槽吃食、一起运动, 促其相互熟悉;然后, 根据性别、大小、吃食情况等进行分群, 每群的数量视猪圈大小而定。另外, 要确保圈内清洁、干燥, 并对仔猪进行固定地点排泄粪尿的调教, 保证仔猪有充分的室外运动时间。

4 搞好母仔的疫病防治

近年来引起母猪繁殖障碍的疾病较多, 导致母猪受孕率低、流产率高、产死胎或弱胎等, 给养猪业造成巨大损失。因此, 要想提高仔猪的成活率, 搞好母猪和仔猪的疫病防治尤为重要。危及仔猪健康的早期疫病主要有黄、白痢, 因此初产母猪在产前1个月和半个月左右应分别注射相应疫苗 (经产母猪只在产前半个月左右注射1次即可) , 这样可有效防止黄、白痢的发生, 从而提高仔猪成活率。若仔猪缺硒等微量元素, 会严重影响其成活率, 因此适时给妊娠母猪补充微量元素十分重要, 可在产前1周内给妊娠母猪注射含硒制剂。另外, 要定期给母猪接种猪瘟疫苗、猪蓝耳病疫苗、猪丹毒疫苗、猪肺疫疫苗等;仔猪20~21日龄时进行猪瘟首免, 60日龄时进行猪瘟二免, 61~65日龄注射猪丹毒疫苗、猪肺疫疫苗等。

好的疫苗只有与良好的饲养管理相结合, 才能产生好的免疫应答、发挥较强的保护作用, 因此日常管理也很重要。如:做好母猪产后的临床检查工作, 防止母猪因发生无乳症、阴道炎、产褥热、产后瘫痪、子宫内膜炎、乳房炎等疾患而影响泌乳量或乳质, 进而使仔猪缺奶或因吃了变质奶而导致腹泻;发现仔猪排灰白色粪便时, 要及时找出原因, 若原因是母猪饲料营养水平过高, 应减少精料、加喂青绿料, 并供足饮水;保持舍内空气新鲜、干燥, 定期或不定期用1%~4%火碱对猪舍地面进行消毒, 防止病原微生物滋生;每隔3~4 d给仔猪喂1次0.05%的高锰酸钾溶液, 杀灭其肠道内的病原菌, 减少发病的机会。

5 小 结

提高仔猪成活率的对策 篇8

1 做好保温

仔猪对环境温度的要求:初生33~35℃;2~4日龄34℃;7日龄28~30℃;8~14日龄为26~28℃;28日龄为22~24℃, 60日龄断奶时为18~20℃。新生仔猪的组织器官及功能还不健全, 自身调节温度能力差, 一般初生仔猪所处的环境温度应不低于30℃。若仔猪体温在30℃以下时, 则处在似睡非睡的状态, 很像被冻死的样子;体温降到25℃以下时, 很容易死亡。特别是在寒冷的冬季, 必须做好猪舍的保温工作, 可以为仔猪设置保温箱并安装红外线保温灯或加热板, 做到保持恒温;或建立保温室, 前3 d仔猪吃饱后放进保温室, 以后仔猪就自己到保温室去。

2 固定乳头, 吃好初乳

母猪产后3 d内分泌的乳汁为初乳。初乳营养丰富, 含有比例较大的免疫球蛋白和镁盐, 能够增强仔猪免疫力和加快仔猪胎便的排出。初生仔猪能够及时吃上初乳, 是提高仔猪成活率的关键。仔猪出生后有吃固定乳头的习惯, 直到断奶都一直不变。为使仔猪整齐发育, 需要帮助仔猪进行人工乳头的固定, 分别将仔猪放在母猪固定的乳头旁, 帮助其吃固定的那个乳头。固定乳头时要将身体弱的仔猪固定在前l~2对出奶相对比较多的乳头上;把身体壮的仔猪固定在后几对乳头上吃奶:把身体状况中等的仔猪固定在中间几对乳头上。久而久之, 能够帮助仔猪养成固定乳头吃奶的习惯, 进而能提高仔猪的良好发育程度及成活率。

3 及时补铁

新生仔猪及时补铁也是非常关键的。仔猪在生长过程中增重速度很快, 对铁元素的需要量很大, 如果哺乳母猪供给仔猪的铁元素不够5%, 很容易使仔猪发生缺铁性贫血。仔猪缺乏铁元素的症状为精神萎靡不振、生长发育缓慢、诱食困难、常伴有白痢、肺炎等病的发生, 唯一的解决方法就是补足铁元素。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在仔猪出生后3 d起肌肉注射补铁剂。同其它家畜比较发现, 仔猪铁补充不足的表现十分明显。在仔猪到30日龄左右, 体重将达到初生时体重的7倍左右, 这样的增重速度, 将需要大量的氧, 而运输氧的任务要由铁来完成, 这样就会需要有大量的铁才能完成氧的供给。根据测算, 仔猪每天需要补充铁元素10 mg左右才能维持, 而刚出生时体内贮存的铁大概在15 mg左右, 从初乳中一天大概只能获取1 mg左右的铁元素, 从而可以看出体内贮存的15 mg左右的铁, 还不够维持两日铁的需求量。由于仔猪铁的不足可造成贫血, 仔猪在21日龄后, 必须要通过饲料、饮水等有效方式补给铁元素, 以防止缺铁性贫血的发生。

4 及早补料

产后母猪在20~25 d时泌乳量将开始下降, 因此, 为了保证仔猪能够发育正常, 必须要及时补充饲料。尽早给仔猪补料可使仔猪生长快, 所以在断奶的时候产生的应激性小。应根据仔猪消化器官的发育状况及特点, 配制全价、营养、适口性好的饲料, 仔猪在5~7日龄时视生长状况进行补料;补料的同时, 也要注意进行适当补水, 水质要好、水量要充足, 当母猪泌乳量下降时, 仔猪已经能够正常吃饲料。训练仔猪补料的方法是将仔猪放在保温箱内, 进行仔细观察, 等仔猪饥饿时再放入配好的饲料, 训练仔猪被动觅食平均每天3次左右。仔猪早期觅食能够促进形成胃酸, 进而将激活胃蛋白酶对饲料进行消化, 这样为仔猪提早断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仔猪在5~10日龄时, 要采用“以老带小”的方式进行采食饲料, 即将黄豆、高梁、玉米等混合料煮熟后撒在母猪附近, 使母猪带领仔猪采食;仔猪在10~40日龄时, 以仔猪吃湿拌料为主, 期间再喂给一次颗粒饲料, 一天5次左右, 同时还可喂给一次少量的优质青绿多汁饲料;仔猪在40~60日龄时, 仔猪要每天喂4~6次湿拌料。

5 实行寄养

当母猪泌乳量不足时, 就要为仔猪寻找一头“保姆猪”, 这种方式就是“寄养”。方法是人工辅助仔猪吃“保姆猪”一至两天的初乳。首先, 要选择泌乳量大、温顺、产仔少、无病的保姆猪, 同时要保证保姆猪的产期与被寄养仔猪的初生期相差3 d左右;其次, 代哺母猪产的仔猪与被寄养仔猪的个体相差不大。同时要做到, 保姆猪身上的气味与被寄养仔猪身上的气味必须相同, 这是寄养成功的关键。方法是可用保姆猪的奶汁、粪尿或羊水等涂抹在被寄养仔猪身上, 或是在保姆猪和被寄养仔猪身上喷一些气味强烈的物质。同时, 在被寄养仔猪与保姆猪所产的仔猪并窝前, 也必须要将两者身上涂上强烈异味的同一物质, 否则保姆猪会根据气味识别出被寄养的仔猪, 会拒绝哺乳。

6 实行早期断奶

仔猪生长到50~60日龄时可断奶。早期断奶的好处是可以减少饲料消耗、缩短母猪繁殖周期、增加年产仔数和窝数, 还可以增加仔猪体重和提高生长均匀度, 进而可以降低仔猪死亡率。仔猪在30日龄左右食量将增加, 是个关键过渡期, 这是吃奶到独立生活、独立采食饲料的重要时期。早期断奶是提高母猪年产仔窝数的关键, 也可以进行更早断奶的方法, 在仔猪生长到21日龄或42日龄时进行断奶。断奶的方法主要有三种:彻底断奶法、分批断奶法和逐步断奶法。前两种方法容易诱发乳房炎, 在断奶前一天停止给母猪喂食喂水, 这样可以有效防止乳房炎的发生。最好的方法是逐步断奶法, 对母仔都有利, 但此方法比较麻烦, 不容易操作。断奶后要逐步增加饲料的饲喂量, 千万不能让仔猪暴饮暴食, 掌握好尺度确保仔猪能达到“八分饱”即可, 这是确保断奶仔猪健康生长的关键。

7 做好疾病的预防

7.1 母猪疾病的预防

首先要必须做好日常的圈舍卫生消毒、隔离及无害化处理等工作, 其次要做好疫病的预防工作, 定期给母猪进行口蹄疫、蓝耳病、猪瘟、猪丹毒及猪肺疫等疫苗的接种, 初产母猪配种前30天左右注射细小病毒疫苗, 经产母猪在产前二十天左右注射大肠杆菌三价苗等疫苗和产前30天左右注射伪狂犬病疫苗, 这样能有效降低仔猪发生疫病的几率, 显著提高仔猪的成活率。

7.2 仔猪疾病的预防

7.2.1 日常预防。

哺乳期的仔猪最容易患白痢、黄痢及缺铁性贫血这三种疾病。预防缺铁性贫血, 可以在仔猪出生后2~5 d注射补铁剂, 或者也可以让仔猪舔舐地下深处的红黏土或补食一些带根的草皮。给妊娠母猪注射疫苗可预防仔猪白痢和黄痢病, 一般常用的疫苗是仔猪大肠杆菌或大肠杆菌二价苗。若仔猪发现白痢或黄痢病发生时, 可采用以下几种方法治疗, 一是按体重用土霉素50 mg/kg, 加水灌服。二是服用呋喃唑酮每天0.1~0.3 g/头, 2次/d, 连服3 d。三是锅底灰60 g, 大蒜15 g, 将大蒜捣烂与锅底灰搅拌均匀, 加水搅成糊状, 69 g/次, 连服3 d。

7.2.2 离乳前预防。

如何提高仔猪的成活率 篇9

1 选择优良的品种及杂交组合

猪场要选择含有地方品种和国外品种的杂交猪, 因为地方品种和培育品种繁殖性能优势较引进品种明显。地方猪种性成熟早, 排卵数多、产仔数多, 泌乳性强, 乳头多、发情特征明显, 繁殖力也很高。而引进品种猪发情症状不很明显, 配种时间难以掌握, 因不发情、屡配不孕、产仔数少或头胎猪断奶后不易发情等原因引起的淘汰率较高, 泌乳力、护仔性等方面更不如国内地方猪种。而选用地方品种与国外品种的杂交猪适应性和抗病力都比较强, 成活率也高。

2 作好消毒、免疫、驱虫工作

产房最好采取全进全出制度, 前批母猪仔猪转走后, 网床、栏杆、地面等要进行彻底清洗、严格消毒, 不留死角, 彻底消灭传染源;圈舍内要保持清洁干燥通风、温度适宜;粪便、垃圾及时清扫;经常性的仔细观察, 一旦发现病猪及时隔离治疗;死亡猪要进行深埋、焚烧等无害化处理;作好口蹄疫、猪瘟、细小病毒和伪狂犬等疫病的免疫工作;待各疫苗防疫结束, 猪一切正常, 应对猪进行体内外驱虫, 可选用虫克星阿维菌素、伊维菌素、肥猪散等, 使仔猪有一个健康的体质, 提高仔猪成活率。

3 养好怀孕母猪

要保证胎儿的正常生长发育, 产出体重大、体质好的仔猪, 并且母猪产后有良好的泌乳性能, 必须作好怀孕期母猪的饲养管理工作。营养水平要科学合理, 饲喂量根据情况适当增减。在母猪妊娠后第1个月, 胚胎容易受环境和饲养管理不善而导致脱落死亡, 这个时期要注意保证怀孕母猪安静, 尽量减少母猪应激, 防止死胎和流产;在母猪怀孕最后一个月, 要给母猪充分合理的营养, 来提高仔猪初生重和增强体质, 减少出生后的死胎、畸形和弱仔;分娩前3~5d母猪应开始减食, 分娩当天饲喂少量饲料或只喂少量稀食, 以免母猪吃得过饱而影响仔猪的产出, 这样可提高仔猪出生后的成活率。

4 集中分娩产仔

对于具有一定饲养规模的猪场, 应该按批相对集中进行分娩产仔。这样不但便于仔猪并窝和集中进行消毒等管理工作, 还可以在仔猪分群后让几头母猪带养, 有利于专人照看仔猪。这对提高仔猪成活率, 确保仔猪健壮成活很有好处。

5 做好仔猪的接生工作

母猪分娩前作好接生准备工作, 接产时先用0.2%高锰酸钾溶液擦洗外阴部和乳头, 以防病菌感染。一旦发现母猪努责一段时间后仔猪仍然不见娩出, 要及时用剪平了指甲并已消毒和涂有润滑剂的手伸入产道, 矫正仔猪胎位缓缓随母猪努责拉出仔猪。由于助产时间较长, 娩出的仔猪通常呼吸微弱甚至出现假死现象, 应立即除去仔猪口鼻内的粘液, 再将仔猪背部着地, 一手抓住仔猪两后腿, 另一手抓住两前腿, 有节奏地将仔猪前后端向中间合拢、分开, 动作不能太猛, 并且每做几次后再向仔猪口鼻内吹气, 一般经过2~3min便可恢复呼吸。对于刚刚娩出的仔猪, 要及时剪断脐带以防仔猪间因脐带较长在活动时相互缠绕, 拉伤脐部。及时将仔猪移到温暖干燥的保温箱或红外线灯下给仔猪保温。注意母猪产仔时, 不要离人, 要日夜兼守, 随时应付难产和防止母猪压伤压死仔猪。

6 吃好初乳

一般母猪从产出第一个仔猪至最后一个仔猪大约需3~4h, 不要等到母猪产完后才让仔猪哺乳, 最好在仔猪出生后2h内就让其吃上初乳。只有这样, 才能让仔猪尽早获得母源抗体, 提高抗病力, 增强仔猪体质。对于弱小仔猪要安排在前边乳汁多的乳头上, 尽管第二、三对乳房奶水多, 但因弱仔猪体型小、体质弱很难竞争过其他仔猪, 因此第四、五对乳房更适合弱仔猪, 一般经过1~3d训练, 仔猪就会固定好乳头。不要给刚刚出生后的弱小仔猪剪牙、断尾, 因为这样会给弱小仔猪带来巨大的痛苦和应激, 而应在出生当天肌肉注射1ml恒维康, 让其在体内直接转化成能量ATP, 提高抗应激、抗病能力, 提高弱小仔猪成活率。

7 防止母猪踩压仔猪

仔猪出生后, 母猪踩死、压死仔猪的情况经常发生, 一般要占死亡总数的10~30%, 有的高达50%。一是母猪体弱或肥胖, 反应迟钝。二是仔猪体弱无力、产圈窄小, 极易被踩压致死。防止措施:一是采用护仔箱, 将母猪、仔猪隔开。二是采用护仔栏, 在猪舍靠墙的地方, 使用圆木或铁管在离墙和地面各25cm处设置护仔栏, 母猪沿墙躺卧时避免将仔猪挤压死。三是采用护仔间, 在猪舍内用木板建一个四周封闭、一边留小门 (供仔猪出入) 的护仔间, 定时放出仔猪吃奶, 这样就大大减少仔猪被踩压的机会。并且要加强人工监护, 防止仔猪串圈、抢乳时被母猪踩死、压死, 减少仔猪死亡。

8 做好仔猪的寄养

当母猪产仔过多而无力全部哺育时, 应将多余仔猪寄养给其他母猪, 但多数母猪追咬别窝仔猪 (严重的可将仔猪咬死) , 不给哺乳, 而猪的嗅觉特别灵敏, 母仔相认主要靠嗅觉来识别。因此, 为了使仔猪顺利寄养, 最好将寄养仔猪与亲生仔猪在护仔箱内先混群一段时间使仔猪都气味一致, 或者在被寄养的仔猪身上和受寄母猪鼻孔周围涂擦些碘酒, 或者在被寄养的仔猪身上涂抹上养母猪奶水, 而且最好在夜间混群, 这样才有利于成功寄养, 减少被寄养仔猪咬死咬伤仔猪。寄养母猪要选择泌乳量高、性情温顺、哺育性能好的母猪, 特别应注意, 寄养仔猪时, 一定要让寄出的仔猪吮足初乳, 这样才能提高仔猪的免疫力, 减少仔猪的死亡。

9 过好断奶关, 减轻断奶应激

仔猪断奶时间一般应在出生后21~35d。如果提早断奶将会影响仔猪的健康和生长, 晚了将会影响母猪发情配种。一般夏秋季节断奶应适当提前, 冬春季节应适当延长。断奶时要选择易消化、适口性好、营养价值高的饲料, 适当添加些许消化酶、酸化剂, 可有效降低应激以及促进仔猪采食量。可在断奶前3~5d逐渐减少仔猪哺乳次数, 增加饲料喂量, 直到完全断奶。断奶时应将母猪由原圈赶出, 仔猪应采取“原栏、原料、原饲养”的方式饲养过渡一段时间, 一般5d左右时间完成断奶工作, 让仔猪缩小断奶后的环境差异。同时, 要保证清洁充足的饮水, 仔猪生长迅速, 代谢旺盛, 需水量较多。如果饮水不足, 仔猪就会喝脏水、尿液等从而引起下痢, 影响仔猪成活率。

1 0 防病

上一篇: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下一篇:中成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