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服务企业论文(精选12篇)
公共服务企业论文 篇1
企业并购重组通过产权流通整合调整企业组织形式, 改善经营状况, 获得资产最大利益, 实现规模扩张。但从企业并购的历史中, 真正实现预期目标的案例却不多。在科尔尼管理顾问公司对欧美和亚洲115个并购案例的调查结果中显示, 在导致并购案失败的因素中, 文化差异高居榜首。消除文化障碍, 建立并购双方共同接受的企业文化, 成为企业重组和兼并成败的关键。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和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 城市公共服务行业中并购重组的浪潮随即涌现, 如何消除来自于不同背景的文化冲突, 建立新的企业文化成为关注的重点。
1 我国国有城市公共服务企业的文化特征
企业文化的形成是一个不断累积和固化的过程, 在此过程中要受到企业内外各种环境的影响, 包括企业所处的国家文化、企业
出路, 改变现状, 企业人才在无形中丧失;再次, 企业总体经营困难也会让企业采取不仅仅是裁员降薪, 甚至降低福利、减少奖励机制的方式进行成本的最大化压缩。面对金融危机的冲击, 更多中小企业选择把人力资源简单的当做成本缩减, 裁员粗放无序, 在人员的评价评估、心理安慰辅导、社会公关方面管理混乱, 打击了高素质人才的积极性, 也使得大量人才流向大型企业, 中小企业“难求一将”, 空有兵马却毫无建树。面对即将到来的经济复苏和经营模式转型, 中小企业人才困境越发严重, 很多企业只能匆忙招聘培训, 但很难马上适应工作的环境而贻误战机。缺乏良好的管理和创新能力, 仅靠简单的“薄利多销”策略无法在经济回暖的机遇下站稳脚跟, 反而加大了培训周期和成本也找不到需要的人才。如何应对金融危机带来的人才困难, 把握员工忠诚度, 加强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建立成为中国中小企业在当前发展道路上的一个必须面对的难题。
中小企业在人才困境的解决上存在其机动性的优势, 适时改变策略、完善体制, 就能逐步缓解因管理问题所带来的人才流失和缺乏。 (1) 改进完善治理机制, 规范激励约束机制。建立健全董事会, 重新构筑一个良好的治理机制, 才能提高高层计划决策运营的效率和合理化程度, 避免个人行为的增多、家族式管理的观念缺陷。强化员工的激励与约束, 形成规范化的运作体系, 使整个企业有序、稳定。 (2) 重视人才规划, 合理配置资源。对人才能力的甄别和配置进行系统化, 一方面要支持经营模式逐步转型, 一方面还要量力而传统和性质、企业管理者的价值观等。但是, 企业文化一旦形成, 便具有一定的刚性, 所形成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及行为准则就很难改变。
我国城市公共基础服务企业涉及到水、电、气等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基础性事业。由于公共产品的经济特征, 长期以来, 我国的公共服务一直由代表公民利益的市政府、国家政府拥有和经营。企业的管理者往往由政府委派, 存在所有者缺位。企业的产品大多为政府定价, 具有行业垄断性。企业的发展与城市的市政建设、城市的规模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 由于缺乏竞争和政府的过度管制, 企业往往呈现经营效率低下, 发展动力不足。行业中普遍存在着官本位思想、大锅饭思想、市场危机淡薄。其文化特征主要表现在:
1.1 企业中人情关系色彩浓重
东方文化受儒家文化影响较大, 重伦理、重人际关系、重人情和面子, 情感色彩较浓, 具有明显的非理性特征, 这种文化放大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淡化了人与物之间的关系, 尤其是在公共服务企业, 这种现象相当严重。
1.2 创新和竞争意识薄弱
企业文化的形成要受到企业传统和性质的影响。企业现在的文化特征很大程度上都会受到企业过去的行为风范、道德风气及行, 针对自身情况和能力实施, 严格控制成本。 (3) 吸引人才多元化, 培训开发专业化。人才短缺的主要原因就是信息的错位导致大量人才闲置或者是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 这就导致双方的不平衡。中小企业利用其灵活性的特点, 不仅要对内部员工进行专业化的培训, 打造专业化人才, 同时也要重视外部人员的选聘, 对于不同方面有能力的人进行招揽和任用, 拓宽人力资源的获取道路, 缓解人才资源的短缺现状。 (4) 增强员工认同感, 打造自身企业文化。中小企业在利润成本方面竞争激烈, 平均寿命较短, 很少有企业有着长远的规划, 企业文化的打造更无从谈起。中小企业应摆脱其家族式的文化, 树立具有稳定性、吸附性和包容性的企业文化, 以人为本, 更多地承担社会责任, 树立优秀的企业形象, 增强员工对于企业的认同感、满足感, 也通过企业文化吸引人才, 留住人才, 打造人才。
金融危机是灾难也是重生, “乱世出英豪”, 正是全球经济的乱世才给更多的中小企业带来了无法想象的机遇。危机缩小了很多企业的差距, 提升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地位, 给很多中小企业做大做强提供了道路。合理分析局势, 把握住恢复时期的潮流, 针对自身不足进行迅速调整以迎合金融危机后的特点, 抓住机遇就能成就辉煌。
参考文献
[1]阮兢青, 陈文标.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小企业的机会和生存发展策略
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 2010, (4) .规章制度的影响。由于公共服务企业的垄断性, 员工都信奉“大锅饭”的思想, 进取心差, 创新意识淡薄。
1.3 行政管理特征明显
国有公共服务企业一般为地方市政部门管理, 企业的许多行为均是按照政府的行政意愿完成, 行政管理的特征比较明显, 用人制度缺乏灵活性、薪酬制度缺乏激励。
2 国有公共服务企业并购重组中企业文化建设的三阶段策略
企业并购重组的过程不仅仅是企业间有形资源的优化组合, 更重要的是企业文化等无形资源的优化组合。建立并购各方认可的优秀的企业文化, 不但可以弥补企业并购重组中书面合约失败的不足, 大大降低并购双方交易成本, 减少企业并购重组过程中的阻碍, 使双方并购企业真正实现一体化, 并且对内可以形成强大的凝聚力, 起到教化、维系和激励的功能, 对外将形成独特的企业形象定位, 产生品牌效应, 从而达到1+1>2的协同效应。
由于国有企业与民营及外资企业在企业性质、市场环境、价值观念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 因此, 在并购重组过程中, 涉及到对原有文化的改进和新文化的建设和认同。本文认为, 在国有公共服务型企业重组过程中新的企业文化建设应该分成解冻阶段、构建阶段和深化阶段进行, 但是各阶段工作内容和重点有所不同, 并且可以相互交叉。
2.1 解冻阶段:对已有文化进行诊断, 消除员工对变革企业文化的障碍
并购各方文化往往存在较大差异, 因此, 在并购初期, 必须对各方文化的差异进行分析对比, 诊断评估各家企业文化的优秀和糟粕部分, 对呈现出的差异按照新成立公司的性质进行调整和补充。在分析诊断企业文化的差异时, 应该从企业所处的社会文化背景的差异、企业文化个性特点、企业家的个性及员工素质、精神文化、制度文化、非制度文化等方面。并在此基础上, 展开对现行企业文化进行评估和诊断, 明确现存问题, 以及这些问题造成的影响, 为确定新的并购企业的企业文化的内容提供基础。
由于各方文化的差异, 因此需要多方位向员工灌输新的企业文化理念, 消除员工对变革的阻碍。可采取的主要做法有:一是加强高层领导及企业家的倡导和重视。企业文化首先是企业家的文化。一方面, 高层领导在变革中要发挥身体力行与表率作用, 另一方面领导者应通过自己及其员工的洞察力和想象力, 发展公司的愿景, 挑选、训练能够实现这一愿景的员工, 激励他们并使之认可。二是将企业文化变革贯穿于企业各层次, 倡导全员参与意识。企业必须创造一种氛围, 鼓励管理者对现行作法提出挑战, 不必担心被打击报复, 激励人们去思考、改进和实施新概念、新想法。三是通过集中培训, 问卷调查, 领导深入现场, 第三方咨询公司等广泛的宣传和多方面的培训, 让员工认识变革企业文化必要性以及认同新的企业文化。
2.2 构建阶段:建立新的企业文化体系并实施
在对并购各方的企业文化差异进行有效分析诊断之后, 根据企业发展目标和企业愿景确定适合构建新的企业文化。公共服务企业并购重组过程中会存在一系列的矛盾冲突, 因此制定一个有利于并购双方共同发展的企业新文化, 对于减少企业并购过程中的障碍, 促使并购双方迅速融合具有重要意义。在制定企业新文化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到并购重组后企业的愿景, 以及企业未来的发展战略和目标, 企业的文化建设是以为实现企业目标和企业增值而服务的。同时还要根据并购企业双方的文化特点, 遵守“兼收并融”的原则, 吸收并购企业双方的文化优点, 取长补短。同时, 还要抓住企业并购重组的好时机对先前并购企业中的不合理的企业文化现象进行革新。
由于企业文化的刚性以及累积性的存在, 企业新文化在组织中的完全确立统治地位需要相当常的时间, 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新文化刚实施的过程中会遇到相当大的困难, 新旧文化的不断交锋, 使得企业的内部管理成本大大增加。这里我们可以将企业新文化以制度的形式确立下来, 形成一种正式约束, 要求全体员工遵守。同时将企业文化实施的效果在某种程度上与企业绩效挂钩。并选取一些具有变革精神, 能体现企业新文化特征的代表组成新文化执行团队。用以保证企业文化新制度的有效执行, 随时监督企业新文化的执行状况, 定时上交执行状况报告书。
2.3 深化企业新文化:将企业文化融入到企业的生产经营
企业文化的构建与优化是一个不断循环的过程, 企业新文化贯彻实施之后需要根据实施的效果对新建的企业文化不断的进行调整, 得到员工广泛认同的, 能给企业带来较高经济效益的文化才是适合企业发展的, 同时一个适合企业发展的优秀的企业文化一旦为员工接受, 将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规模经济效应, 增强企业的软实力。
在对企业新文化进行优化的过程中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首先, 需要评价企业新文化的实施效果。企业可以成立专门的企业文化评估小组, 对企业文化执行效果进行评估, 也可以请专门的评估专家进行评估。在评估过程中, 主要是从企业效益、企业精神、企业形象等几个方面进行, 可制定专门的评估指标, 然后按各项指标对实施效果进行打分。其次, 需要调整企业新文化。管理者根据评估的结果及详细的报告, 察觉企业新文化实施过程中的问题, 然后再对原先制定的文化进行调整。当然调整的过程只是对一开始制定的新文化的一种小修小补, 变动幅度不可过大, 否则不利于文化建设的进行。因为企业文化的形成与发挥作用是一种长期的过程, 频繁变更企业的核心文化将不利于企业文化的建立。
摘要:企业文化在企业并购重组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处理好企业并购重组过程中的文化冲突, 搞好企业文化建设工作, 对提高企业并购绩效, 实现企业有效整合具有重要性的意义。本文通过三阶段策略, 即解冻阶段, 构建阶段, 深化阶段, 提出我国城市公共服务企业中企业文化建设的相应对策。同时强调构建新文化与优化新文化需要形成一个循环系统, 促使企业新文化不断完善。
关键词:公共服务企业,并购重组,企业文化,建设
参考文献
[1]李建军.企业文化与制度创新[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4.
[2]定雄武.企业文化[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6.
[3]殷国强.企业兼并中的企业文化重塑[J].中外企业文化, 2000, (23) .
[4]王丽娟.企业兼并中的文化冲突及整合[J].无锡轻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0, (01) .
公共服务企业论文 篇2
尊敬的王主席,各位领导:
上午好!
我是金牛物流产业集聚区金润国际家居建材物流园负责人周金,我公司物流园项目于2012年入驻金牛物流产业集聚区,总占地面积500亩,总投资11.8亿元,计划建设面积43万平方米,项目涵盖电子商务区、交易服务区、仓储物流区及综合配套服务区,项目建成后可入驻企业1500余家,年交易量可达300万吨,年交易额200多亿元,创税5000多万元,可解决6000余人就业。
项目签约后,浉河区和金牛产业集聚区管委会对项目落地建设给予了大力支持,项目建设进展顺利,目前,项目已完成投资4.22亿元,一期16栋12万平方米交易展示区主体已经全部封顶,年内可投入运营,二期工程已经开工建设。
在此感谢各级领导对我公司的支持和帮助,公司项目的建设运营和企业的发展还需要各级领导给予大力支持,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问题需要解决:一是土地手续办理问题,浉河区和集聚区土地部门也正在与市有关部门积极协调这方面的事情,希望能更快的办理,有了土地证,可以为项目后续建设和建成后的运营提供融资保障,解决我公司建设融资难问题;二是集聚区用电用水价格方面是否可以有优惠政策,据我了解咱们河南省对入驻产业集聚区的企业用电有些优惠,现在其它地区的产业集聚区用电是省网直供电价;三是需要解决员工工作生活配套附属设施,集聚区建有公租房,但数量有限,希望能有更多更完善的职工周转房等生活设施,以解决员工生活居住需要,同时员工子女上学问题也急需解决,希望集聚区内能有一所学校,解决员工子女就近就学问题;四是现在公司员工有部分是在市区居住,每天往返于园区和市区,同时又有大部分的客户前来园区商谈业务和购物,市区与园区的距离较远,是否能将公交车路线延伸到园区来,以方便客户来往园区,扩大集聚区人流量;五是鉴于集聚距市区较远,希望能有较完善的医疗卫生设施,就近服务园区就业人员;六是员工的社会保障问题,随着集聚区不断发展,快速膨胀,从业人员越来越多,集聚区是否可以在员工社会保障方面建立健全机制;七是公司在专业人才招聘方面存在困难,特别是我公司要在电子商务、现代物流方面发展,这都急需相关方面的人才,我也了解到了咱们信阳对于引进人才有一些优惠政策,但由于集聚区是新建区域,没有完善配套的生产生活设施,对人才的引进也就存在困难。
创新金融服务 服务中小企业 篇3
一、把好市场定位,明确支持方向
中小企业在港城经济发展中发挥重要的支撑作用,作为本土银行,我行根据业务规模、信贷行业分布等实际情况,准确把握自身定位,积极适应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的新变化,把服务中小企业作为重要的市场定位,提出打造“民营企业的银行”,着力建立以微小客户、小客户并重的客户结构,同时加大对优质客户及成长型客户支持力度,培育一批核心、优质的客户群体。积极依托专业市场、特色经济园区、区域性优势等中小企业集群,根据中小企业的生命周期及融资需求“短、小、频、急”的特点,我行利用管理层次少、点多面广、信息沟通快、机制灵活等优势,实行差异化竞争,开展特色化营销,细分客户市场,因客而异,加大对中小企业、微小企业、沿海开发信贷投入。2009年,我行新增中小企业贷款达15.81亿元,增长105%,累计投放中小企业38.96亿元,中小企业贷款占全部贷款的比重66.62%。新增中小企业银行承兑汇票7.16亿元,增长47.45%。中小企业不良贷款占比1.32%,较2009年初下降3.29个百分点。截至2010年5月末,新增中小企业贷款5.6亿元,增幅18.13%。
二、推出特色服务,增强辐射能力
我行积极创新中小企业服务方式、金融品种,在提升服务档次,减少信贷环节,着力提高服务效率上想办法、谋思路,切实为中小企业解难题、办实事。止5月末,全行中小企业711户,中小企业贷款余额36.5亿元,已授信110户,授信额8.33亿元。主要抓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抓部门的专业化管理。为提高服务中小企业的效能,我行特设小企业信贷中心,专司中小企业授信业务和信贷支持工作,制定全行中小企业客户业务总体发展规划并组织实施,做好对全辖中小企业客户的营销、授信和维护工作,对中小企业客户业务的运行进行分析,对中小企业客户用信方式、用信种类实施调整,为中小企业量身打造服务方式。
二是抓针对性的特色服务。我行与地方政府、行业协会、经济组织等建立信贷合作机制,明确各方的工作职责与工作任务,对中小企业信贷实行“三个单独”营销,即单独安排规模,单独管理统计,单独定价管理,确保中小企业信贷投放增速不低于全部贷款增速、增量不低于上年。具体是突出落实好“三个方面”工作:
1、突出与政府部门的对接。我行成立中小企业信贷调研组,由行长任组长,深入政府部门,与市发改委、经贸委、农业局、海洋局以及新浦、连云、海州三区加强对接联系,建立信息共享机制,收集全市经济发展部署和产业结构调整项目,对中小企业的基本情况、产业布局、贷款需求等情况进行深入调查,及时掌握项目、企业进驻信息,集中资金投向优势区域和优势产业。与锦屏镇政府积极对接,对锦屏工业园区内的300户加工企业进行信贷准入的可行性调查研究,对其中镇政府推荐的10余家纳税大户企业出具了集中授信方案;2、突出与行业协会的对接。实行“银行+协会+公司”的信贷模式,力促农业实现产业化经营。通过与市农产品出口协会沟通合作,发挥协会牵线搭桥作用,及时锁定目标客户,实行捆绑式管理,三方结成利益共同体。顺福食品有限公司是省级农业龙头企业,对其与另两家农业企业进行捆绑,分别发放贷款3500万元,2009年该公司出口创汇3850万美元,实现销售收入4.3亿元,利润2330万元;实行“政府+银行+公司”的信贷模式,力助农业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创新推出新浦区政府财政专项担保基金,发挥其杠杆作用,支持农村种养殖大户及高效农业产业为贷款投放着力点,重点支持涉农中小企业;3、突出与园区企业的对接。建立以专业市场园区、行业协会及商务楼整体拓展为主线,其他分散中小企业为补充的中小企业业务拓展整体框架。2009年先后为宁海工业区,浦南工业区与徐圩新区投入近9亿元的信贷资金。今年上半年主要对钢贸企业、农资销售企业、家电销售企业、工业园区加工企业、浙江商会会员单位、兴隆装饰城商户等六类市场客户群进行调研,以“全面进入、分批梳理”的方式,拓展储备了一批优质客户资源,以灵活多样的金融服务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如以联保授信的方式,为国库化肥市场授信7户,提供资金2160万元。对徐圩新区国际钢材城开展严密细致调查,科学把握贷款投向,对钢材城客户实现专门的授信和评级标准,执行优惠利率、增加业务品种,拓展信贷市场。目前,国际钢材城内267家商户中有186家已在我行开立基本账户,有176家发生信贷关系,贷款余额达6.2亿元。
三是抓多样化需求的产品创新。针对中小企业生产周期内不同阶段的现金流特点,我们推出了整贷零偿贷款、仓单质押贷款、应收账款质押贷款、联保贷款、银票贴现等融资产品。通过与区政府、各类行业协会签订合作协议、与银行同业及担保公司合作等方式,开办了“银协贷款”、“银政合作贷款”、“银团贷款”等信贷品种,有效解决信息分散,授信调查难、贷后管理难及企业担保难等难题。大力发展中小企业运用贸易融资、票据融资业务,有效解决临时性经营周转资金需求,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我们以浙江商会为平台,对180余家有信贷资金需求的会员单位,以5户联保追加商会内部担保公司担保的方式分批实施整体授信。
四是抓信贷“绿色通道”提高效率。我们发挥行业、机制、体制优势,主动与市场接轨,依托机制灵活、服务效率高平台,锁定服务范围,规范贷款流程,简化贷款手续,打造贷款“绿色通道”,创新推出“一日贷”、“三日贷”限时服务,为中小企业提供短、平、快的信贷支持。在各支行设立信贷服务专柜,配备专人,凡已完成授信审批的中小企业贷款,在限定工作日内发放到位。通过“绿色通道”的建立,发挥了速度、效能优势,大幅提高贷款发放效率,客户满意度显著增强。我行通过以点带面的方式,促进我市家电销售行业的发展,为美的、海尔、九阳等家电销售龙头企业每户300万元的集中授信。
五是抓物流企业的信贷服务。目前,连云港的进出口贸易类中小企业发展迅速,我行积极寻求突破口,推广仓单质押贷款,扩大商品质押的品种和范围,对经常性货品贸易、销售量大、流动资产占比高、现金流量大等企业提供便捷高效信贷服务,向从事货代、贸易、物流、出口加工、港口建设、机械维修等服务业发放贷款。先后为方略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国扬实业发展有限公司、九得隆工贸有限公司等38家企业累计发放仓单质押贷款7亿元,为推动港口仓储业发展、促进商品贸易流通、加快港口物流发展注入生机活力。
三、打造支持亮点,实现共赢目标
在我行优质的信贷服务的推动下,本地经济亮点纷呈,促进了农业经济、城市经济、海洋经济规模化经营、产业化发展,推动了经济、金融协调发展,达到了共赢的目标。
一是打造农业经济亮点。抓住海港城市的优势,加强与农业协会、外贸公司合作,创新农业信贷模式,着力打造“花卉园”、“生态园”、“蔬菜园”的三大特色贷款,支持具有竞争优势的特色农产品、科技含量高的高效农业、创汇农业。重点支持生态农业、观光农业、高效农业17.8亿元,其中三大园贷款累计投放达10.6亿元。二是打造城市经济亮点。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行抓住新城区城市基础建设等新的机遇,积极参与新城区建设和老城区改造。三是打造海洋经济亮点。近年来,我行通过优化办贷手续,缩短办贷流程,实行优惠利率,采取紫菜加工企业联保+设备抵押贷款等方式,支持紫菜加工企业68家,发放贷款余额5.1亿元,占全市紫菜行业贷款的75%。
四、明确支持思路,加大信贷投入
一要在把握信贷投向投量方面下功夫。在充分满足“三农”发展需求的基础上,重点把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节能环保、低碳经济等战略性新型产业作为贷款投放新的突破口和效益增长点,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临港基础工业等特色支柱产业的资金投入。同时,按照“区别对待,有保有压”的原则,控制“两高一剩”贷款,制定退出计划,逐步实施。
二要在加大集中授信力度方面下功夫。结合中小企业服务年,我们将紧紧围绕国家的产业政策,进一步加强信贷调研,与市有关政府部门、行业协会、农业新型合作组织等展开深度对接合作。培育一批优质客户群,对中小企业实行集中授信,实施授信额度内周转用信,放宽差异化贷款期限,灵活定价利率标准,满足中小企业多样化的资金需求。我们针对小企业客户专门研究制订了分类、分层次的授信评价体系、贷款政策和策略,即将研究出台《小企业信用等级评定管理办法》,制定可行性较强的评级指标体系,以信用评级为平台对小企业客户分批次地全面授信。
三要在提高信贷审批效能方面下功夫。在坚持“三个办法一个指引”要求的前提下,提高贷前调查效率,加强部门之间的协调运作,高效运转信贷审批流程,将“三日贷”、“五日贷”落到实处,切实提高审批效率。
公共服务企业论文 篇4
工信部党组成员、总工程师朱宏任为四川省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揭牌。参加揭牌仪式的有国家工信部中小企业司郑昕司长、工信部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秦志辉主任、四川省经信委党组副书记、副主任伍丕光。30余家中小企业服务机构及企业家代表, 共计80余人参加了此次揭牌仪式。仪式由四川省经信委党组成员、副主任张国斌主持。
朱宏任总工程师在致辞时指出, 大力发展中小企业是我国的一项长期战略任务, 建立健全中小企业服务体系是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措施。他希望四川在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中要做到三个“更加注重”:更加注重全省服务资源的统筹;更加注重公共服务平台网络的资源共享和服务协同;更加注重对社会服务的引导和带动。
伍丕光副主任代表四川省经信委向省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的圆满落成表示热烈的祝贺, 向国家工信部的领导莅临揭牌仪式和检查指导工作表示欢迎和感谢。要求省平台一定要搭建好中小企业与社会化服务机构交流合作的平台, 实现政府、企业和服务机构三方互动共赢的长效机制, 为推动我省中小企业的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四川省中小企业发展中心主任廖禄华代表省平台和平台服务机构作出承诺, 要加强队伍建设, 创新服务形式, 集聚服务资源, 增强服务功能, 规范服务行为, 提升服务水平, 通过创立服务品牌, 把省平台建设成为全国一流的综合性服务平台。
深化创新创效,服务企业服务 篇5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动员和引导分公司广大员工进一步增强创新意识,提升创新能力,投身创新实践,为此根据集团要求,10月17日组织各分公司骨干赴采油四厂参观学习创新创效活动。
首先,全体员工来到采油四厂第一油矿的海波培训室进行参观。讲解员详细地介绍了创新创效的典范---杨海波同志,杨海波毕业于大庆技校,26岁时就已经是一名采油高级技师,同时也是当时全油田最年轻的高级技师,是这里的首席培训师。之后员工随着讲解员来到资料室和教学室,墙上的“知识从学习中获取,技能从苦练中提升”、“苦练才能熟练,熟练才能精通”等字样随处可见。这里主要负责协助矿工技能培训工作。随后全体员工又来到采油四厂第二油矿进行参观学习,采油四厂第二油矿劳模工作室刚刚成立不久,但两位劳模何登龙和段福海的名字早有耳闻。在上楼的墙壁上有“劳模引领创新,创新成就劳模”的字样,两位劳模亲自作为讲解员为员工一一介绍他们的创新创效工作室。首先来到劳模何登龙的工作室,何登龙讲述了自己在生产实践中技术革新经历,并介绍手里的工具说:“任何工具在生产出来都不完善,需要工人师傅们在生产实践中进行改良,经过改良的工具便于生产,更加方便和安全,还有不少工具是在生产实践中创造发明出来的,如:新型测试防喷管等。”就像墙上写到的那样“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小革新才彰显大智慧。之后全体员工来到劳模何登龙的荣誉室,荣誉室介绍了何登龙参加工作的经历,他工作40多年来,始终坚持干一行,爱一行,学一行,钻一行,坚持刻苦学习技能,发明创造,传授技能,从一名普通的学徒成长成为大庆油田采油一线的蓝领专家,获奖无数,其中最引人注意的是2009年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和2010年获全国劳动模范的荣誉。随着讲解员的指引又来到劳模段福海的工作室,段福海详细介绍了他的的“283”工作法。
公共服务企业论文 篇6
一、公共服务体系的包容性。在美国,商务部下属的全国标准技术研究所实施的“制造业扩大伙伴关系”计划,专门向小制造商提供急需的技术和服务。在日本,全国设有250个创业私塾,专门向创业人员传授经营企业所必须掌握的实践能力。法国和意大利,则采用多层次中介机构方式构建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包括五个层次。一是各级政府设立的专门为中小企业服务的咨询机构、融资机构,国家和大学为中小企业技术开发提供服务的科研机构。二是行业组织及商会设立的中小企业服务机构。如法国中小企业联合会、意大利中小企业联合会等。三是跨行业的专门服务机构。如专门为中小企业提供创新服务、出口服务、税务服务的咨询机构,融资机构和设立在国外的有关服务机构。四是多家中小企业联营自办的服务机构和以分散生产、集中销售模式为主的联合服务机构。五是民办中小企业促进机构。这些机构由私人创办,帮助中小企业解决困难,提供咨询服务。如帮助企业寻找信贷机构,参与银行对企业的资信评估,在一定情况下为企业做贷款担保。
二、政府采购服务体系。发达国家十分注重构建中小企业参与政府采购的支撑服务体系。一是利用政府采购的购买力创造一个超出现有技术水平的产品市场,这是政府采购最直接的影响。二是政府采购可以为新技术创造一个需求上的“拉动力”。三是政府采购可以为创新性产品提供一个具备一定规模的测试环境。如美国小企业管理局在提供中小企业商业机会方面,大量运用政府采购政策鼓励小企业进行创新,使其对地区经济发展、解决失业发挥作用。
三、各类中介组织服务体系。作为中小企业最重要的服务机构,商会和协会为其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服务支撑。在德国,大约有150多个不同的商会协会围绕中小企业的需求开展各类服务活动。据悉,德国工商大会有82个分会、350万个企业会员。德国中小企业联合会包括了德国小商业和手工业等商会和协会,代表着德国小商业及手工业企业的整体利益,财政上由德国经济合作和发展部提供资助。以政府部门为龙头,半官方服务机构为骨架,各类商会、协会为桥梁,社会服务中介为依托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反映了德国公共服务体系的特征。
公共服务企业论文 篇7
一、浙江省企业“走出去”发展概况
浙江省的境外投资始于1982年。到国外建立营销网络、研发中心、生产基地, 利用国际资金、市场、人才、资源等, 进一步壮大企业是浙江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重要途径。浙江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 鼓励本地企业向外拓展, 取得了明显成效。据商务部统计, 浙江境外投资的境内主体数量和境外机构数量连续多年居全国第一。截止到2007年底, 全省经政府部门核准的境外企业和机构累计已达3039家, 投资总额20.9亿美元, 中方投资17.4亿美元, 遍布6大洲、121个国家和地区。随着“走出去”企业不断增加和发展壮大, 产生的各种纠纷与问题也势必增多, 这就在客观上要求为企业走出去提供及时、必要的公共服务。
二、浙江省企业对公共服务的需求
浙江省“走出去”公共服务体系已经初具雏形, 但与该省企业“走出去”发展速度相比, “走出去”公共服务相对零散, 未能形成有效的公共服务平台, 企业对提供公共服务的需求迫切。
1. 政策支持的需求
在“走出去”方面, 企业希望能够得到“走出去”各项专项资金的支持, 希望能够得到在财政、金融、保险、税收等方面较为完善的、有针对性的政策扶持。
2. 信息和投资促进服务的需求
企业对“走出去”公共服务有着较大的需求, 针对中小企业走出去的援助平台和提供“走出去”信息是需求的重点。
3. 风险应急和防范服务的需求
境外投资的风险防范以及遇到风险时的应急处理服务也是企业需求的重点内容之一。企业较为关心在境外投资政治经济风险所带来的企业家人生和财政的安全。如何规避风险的服务是公共服务应该考虑和提供的重点服务内容。
4. 国际经营人才培训服务需求
国际化的人才是走出去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 缺乏那些国际化的人才, 企业家寸步难行。缺乏熟悉法律、精通业务、懂管理、会外语的复合型人才, 是制约民营企业“走出去”重要因素。
三、浙江省企业“走出去”公共服务对策
“走出去”公共服务主体的建设、服务内容的不断丰富、信息资源的有效整合、境外投资政策体系的不断健全等方面是提供优质服务的必要保障条件。
1. 加强公共服务主体建设, 增强公共服务能力
建议挂牌成立浙江境外投资服务机构。由政府牵头, 在境外设立若干办事机构。在机构设置上, 境外办事机构可单独设立, 也可挂靠我驻外使馆经商处或与浙江现有境外机构合署办公, 旨在为企业提供有关境内外投资信息情报、拟投资地区政治、经济、社会环境等的咨询服务;代办有关投资手续, 帮助企业进行项目的可行性研究与评估;对已开业的境外投资项目跟踪研究, 比较投资项目的经营业绩, 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并以一定的方式反馈给企业。
2. 加强企业主体建设, 强化服务网络建设
在政府的支持下, 由浙江境外投资服务机构牵头, 加强与“走出去”成功企业的合作与交流, 选择若干具备条件的企业, 建立浙江省海外“联络站”, 并以“联络站”为载体, 有效整合华人商会、企业协会等境外华人团体, 以及浙商团体的资源, 建立能够与省内进行有效信息交互的境外服务网络, 使网络服务进一步功能化。
3. 加大财政支持力度, 拓宽公共服务资助内容
一是“走出去”公共服务机构要着力积极推动银企融合。加强企业与银行合作, 为企业提供资金支持;二是设立创业投资基金。根据2007年省政府出台的《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浙江金融业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的若干意见》的要求, 通过公共服务机构, 加强与发改委、金融办等部门的协作, 推动创业投资基金、产业投资引导基金和股权投资基金的设立和运作, 尽快设立浙江产业投资基金。通过创业投资基金的桥梁, 将浙江省雄厚的民间资金集聚, 支持企业“走出去”投资发展。
4. 丰富公共服务内容, 提供优质“走出去”公共信息服务
坚持优先支持重点工作, 特别是重要民营企业“走出去”项目信息的提供、国际经济情报的搜集、民营企业境外投资服务等。收集国际市场行情和世界各地的投资环境信息, 及时向企业提供境外国家政局情况、政策、宗教信仰、消费习惯、市场容量、外汇管理、法律环境、竞争对手和合作伙伴等准确真实的情况, 提供经营有关项目的必要信息, 为对外投资企业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务。如:帮助企业了解我国和东道国的税务、法律、法规、各项政策、市场现状与发展前景等多方面的信息;帮助企业了解竞争对手、合作伙伴的准确翔实情况;为企业提供国内外各行业跨国公司的典型案例, 使之从中得到经验教训, 减少境外投资的失误等。
5. 加快“走出去”的人才培养步伐, 完善人才交流平台
以提高国际市场开拓能力和现代化经营管理水平为核心, 推进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做好“高级经营管理人员出国培训”工作, 加大对中小企业和非公经济组织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力度, 支持民营企业家出国培训, 培养造就一批具有世界眼光、战略思维和现代经营管理能力的企业家。在适当的时候, 探索在香港和欧美发达国家, 与国外知名高等院校、研究机构、专业培训机构合作, 建立国际化人才培养基地。其次, 建立和完善国际人才交流平台。逐步丰富国外高层次人才库与用人单位需求库信息, 实现信息和资源共享机制, 促进国际人才交流。第三, 拓宽海外人才引进渠道。定期赴国外举办海外人才招聘活动, 宣传浙江省引进海外人才的各项优惠政策, 发布需求信息。探索在主要发达国家建立引进海外人才联络站, 更好地为我省民营企业“走出去”投资发展提供人才服务。鼓励和引进国际知名猎头公司通过合资、合作等方式来我省开拓业务, 进一步疏通、拓宽人才流动渠道, 发展人才中介业务, 以满足民营企业发展旺盛的高层人才需要。
参考文献
[1]王丽云:构筑面向中小企业的服务体系[J].南方经济, 2007, (07)
[2]马元:美国中小企业的服务体系[J].全球科技经济望, 1994, (01)
[3]韦昌鑫:浙江中小企业国际化成长探讨[J].合作经济与科技, 2008, (14)
[4]彭静:关于浙江省中小企业“走出去”的思考[J].特区经济, 2008, (07)
公共服务企业论文 篇8
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总量的主体及吸纳城镇就业的主要载体。但由于资本规模较小、技术人才较少、管理水平较低,中小企业往往面临着诸多问题和多重困境。中小企业为了摆脱困境,急需各种资源,其中大量的、高质量的公共服务必不可少。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正是为中小企业提供公共服务资源所做的一种有益的尝试。2010年,工信部等联合出台《关于促进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指导意见》(工信部联企业[2010]175号),旨在在全国范围内推动各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的搭建培育工作。2015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9号)中明确提出重点任务之一 ——支持创新创业公共服务。具体包括:综合运用政府购买服务、无偿资助、业务奖励等方式,支持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和服务机构建设,为中小企业提供全方位专业化优质服务,支持服务机构为初创企业提供法律、知识产权、财务、咨询、检验检测认证和技术转移等服务,促进科技基础条件平台的开放共享。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已经逐渐形成国家级、省级、地市级三种层次以及两大主要模式:以政府为主导的服务平台和以市场为主导的服务平台。国家首批和第二批公布的“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名单中已经分别批准99家和108家平台的建设,涉及全国大多数省市,服务内容包括技术服务、培训服务、创业服务等。
在当前国家倡导“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环境下,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将承载更重大的任务,它将是众多创业者了解创业政策、寻找共创空间、获取融资服务、寻求技术合作、招揽优秀人才的重要窗口。因此,需要重点关注以下问题:1现有公共服务平台的应用情况怎样?2创业者或中小企业对公共服务平台需求的关注点在哪些方面?2014年笔者通过在北京地区发放问卷和访谈的方式,针对中小企业对公共服务平台的需要度、满意度、需要平台解决的问题、最看重的功能等维度进行了调查分析。
二、问卷的设计与数据分析
实施问卷调查的主要目的是摸清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的应用状况,包括企业常用公共服务平台、使用频率、满意度、需要平台解决的问题、最看重的功能,以及企业的基本情况等。调查对象是北京市中关村科技园、中关村软件园、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朝阳区产业园的中小企业,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的方式。此次调查共发放问卷260份,回收有效问卷253份,另外还访问了10家中小企业。被调查企业涉及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零售业、文化服务业、租赁业和商务服务业等多个行业。采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和关联分析,用SQL server 2005数据库软件中的决策树方法对部分数据进行整理和具体分析。
1.被调查企业的基本情况。
在被调查的253家中小企业中,拥有自己网站的企业占78.3%。被调查企业所属行业包括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零售业等,详细的行业分布情况见表1,企业人数规模见表2。
2.现有服务平台的使用满意度。
在企业常用的服务平台中,排在前三位的是:所属园区的服务平台、北京市中小企业网和本行业网站。使用这三类平台的企业比率分别为:50.2%、 40.7%和35.6%。在对即将建设的综合度更高的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的态度的调查中,回答“需要”和“比较需要”的比率合计为84.4%,显然绝大多数企业需要这样的服务平台。
企业对目前应用的服务平台的态度大多为“比较满意” 和“一般”,认为“很满意”和“很不满意”的比率较低,详见表3。中小企业对各类服务平台的评分均值虽有一定差别,但差别不是很大。评分均值都高于3,表示对各类服务平台的满意度属于中等偏上的水平。企业对中国中小企业网的满意程度相对较高,回答“比较满意”和“很满意”的比率合计为61.9%。 尽管使用该网站的企业仅占17.6%,但是由于满意度相对较高,故该网站的优点值得借鉴。
3.中小企业需要解决的问题与最看重的功能。
在调查企业最希望解决的问题时,企业选择最多的是“政策服务”和 “专业咨询服务”,比率分别为83.0%和60.5%。
根据日常经验,对某事物需求的人数与需求的强度不一定一致,图1说明了需求的广度,即普遍程度。同时还需要分析企业对各个项目需求的强度。对需要程度的评分采取5分制,1分代表“非常不需要”,5分代表“非常需要”,分析结果见图2。将图1和图2对照,即可从广度和强度两个方面了解企业对服务平台所要解决问题的需求。不论是从广度还是强度来看,排在前三位的项目没有变化,即:政策服务、专业咨询服务和融资服务。从两个角度看,只是“收集经营信息”和“寻求合作”发生了顺序变化,其余项目都没有变化,也说明调查数据基本可靠。
在调查企业最看重的功能时,设定了包括26项功能的多项选择题进行调查,结果如下页表4所示。排在前五位的功能需求很明显,余下的功能需求比率都小于30%。排在前五位的功能分别是:培训系统(56.1%)、政策法规发布(49.0%)、管理咨询(47.4%)、财务管理(47.4%)、政府办事流程(39.1%)。
4.需要解决的问题与看重的功能的关联分析。
为了进一步了解中小企业需要解决的问题与其最看重的功能之间是否有紧密的关联性,我们利用SQL Server 2005对“中小企业对信息平台建设需要解决的问题与最看重的功能”进行了关联分析。现将前20项统计结果列出,详见表5。
表5中,所需解决问题中的“政策服务”、“专业咨询服务” 以及最看重功能中的“培训服务”占比最大,分别为83%、 60.47%、56.13%。此三项同时出现的次数也较多,占总数的34.39%。但是在三项集中,比率最大的不是这三项,而是所需解决问题中的“专业咨询服务”、“政策服务”以及最看重功能中的“政策法规发布”,占比35.18%。所占比率大于30%的还有最看重功能中的“政府办事流程”、“政策法规发布”和所需解决问题中的“政策服务”以及最看重功能中的“管理咨询” 和所需解决问题中的“专业咨询服务”、“政策服务”。在两项集中,选择“专业咨询服务”、“政策服务”的人数较多,占总数的54.55%;其次是“培训服务”、“政策服务”,占总数的46.64%。
5.所需解决的问题对服务平台需求的拉动分析。
因为中小企业的需求很多,有些需求可以通过服务平台满足,也可能通过其他途径满足。但是服务平台要想提高满意度,除了提供一些公用服务,最好能够有自己的独特之处,譬如能提供一些企业只有通过服务平台才能获得的服务,这样就可以更大限度地吸引并留住中小企业。因此,本文采用决策树分类方法研究不同专业需要对服务平台需求的拉动效应。
首先,对服务平台的需要性与需要解决的问题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经过卡方检验,Pearson卡方的相伴概率为0.001, 说明企业对服务平台的需要性与需要解决的问题差异极其显著。然后,为了更好地研究二者之间的关系,构建需要性与需要解决问题的决策树模型。因变量是服务平台需要性,自变量包括政策服务、融资服务、电子商务、应用管理软件、寻求合作、帮助研发、收集经营信息和专业咨询服务。决策树模型结果见图3。
通过分析发现,在企业需要解决的诸多问题中,包括政策服务、融资服务、电子商务、应用管理软件、寻求合作、帮助研发、收集经营信息、专业咨询服务等,“是否需要专业咨询” 这个问题决定了模型的分类,即专业咨询需要与否的两类企业,对服务平台的需求态度明显不同。需要专业咨询的企业中,需要服务平台的企业比率为88.9%,明显高于不需要专业咨询的企业需要服务平台的比率(69%),同时也高于总体上需要服务平台的企业比率(81%)。其他问题的需求在决策树中没有得到体现,可以解释为,企业尽管也有其他需要,但是由于可以从多种途径获得满足,所以这些需要对服务平台的拉动作用不明显。由于对专业咨询服务的需要,使得对服务平台的需求比率被拉高了8个百分点。因此,专业咨询应该是服务平台重点建设的内容。
6.企业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对服务平台的希望。
中小企业由于自身规模小,在发展中会遇到各种问题。本次调查显示, 企业面临的问题包括:税费负担重、市场/客户拓展困难、用人成本太高、融资困难、人才短缺、管理效率低、技术力量薄弱。详情见图4。
同时我们还调查了企业对服务平台的希望,以此了解企业希望平台为其解决的问题。共有139家企业回答此问题,整理后归结为六组内容,按照需要程度从高到低分别为: 政策发布更新与咨询培训、信息服务与共享、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减免税收与扶持企业、使用方便和开拓市场。详情见图5。
综合上述分析,在调查企业面临的困难时,市场/客户拓展困难(37.4%)排在第二位,仅次于第一位的税费负担重(42.8%),但是在调查企业对服务平台的希望时,“开拓市场” 的需求排序比较靠后,这就产生了矛盾。显然不是企业不希望解决此困难,可能的原因是企业根据其自身的经验,对于服务平台解决这个问题不抱太大希望。因此,如果服务平台能够在开拓市场和增加客户方面发挥作用,一定会吸引更多的中小企业应用平台。综观美国小企业管理平台、欧盟SMEs平台和日本中小企业平台,它们都有“电子商务”模块,可帮助中小企业在线销售商品或推荐服务。所以,服务平台可以考虑增加类似电子商务等在线交易模块,以帮助中小企业进行市场拓展。
7.服务平台主页布局方式分析。
通过对现有服务平台网站的浏览,可以将其主页布局方式分类为:按照行业划分、按照系统功能划分、按照行政区划分三种形式。进而征求企业对主页面布局风格的偏好,选择“按照行业划分”和“按照系统功能划分”的比率最大,分别为42%和34%,远多于“按照行政区划分”的比率(5%)。详情见图6。
三、结论与建议
通过对现有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的调研分析,发现中小企业对各类服务平台的满意度评价总体上居于中等偏上, 满意度得分均值是3.4,折算为68分,得分不是很高,说明服务平台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目前,大多数公共服务平台都能够提供诸如政策法规发布、培训服务、管理咨询、财务管理、政府办事流程等一系列服务,但是服务内容大同小异,没有形成各自的特色。同时,部分服务平台的功能以信息展示为主,在平台的互动性方面较弱。因此,结合本次调查数据并借鉴国外相关服务平台建设经验,笔者认为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应做好以下几点:
1.服务对象方面。
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应惠及所有中小企业。2010年,工信部等部委联合出台的《关于促进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指导意见》中,将公共服务平台定位为:按照开放性和资源共享性原则,为区域和行业中小企业提供信息查询、技术创新、质量检测、法规标准、管理咨询、创业辅导、市场开拓、人员培训、设备共享等服务的法人实体。 它是中小企业服务体系中的重要网络结点和政府创新公共服务供给的重要载体,直接为中小企业提供多样化、便利实惠的公共服务,以弥补中小企业自主创新的“市场失灵”。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是一个开放式平台,政府部门、各类服务资源和服务机构可以基于其进行跨界合作,为中小企业提供整合性服务。因此,服务平台应该在解决中小企业共性需求、畅通信息渠道、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发展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实现创新发展等方面发挥重要的支撑作用。作为一种公共产品,即政府提供的非竞争性、非排他性的公共物品, 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应以尽可能服务更多的中小企业为目标。所以,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在使用方面不应设置太多限制或准入制度,应以最大限度地方便中小企业使用为原则。
2.服务内容方面。
应以中小企业需求为导向,加大各种服务内容的落实力度。服务平台的最终使用者是中小企业或创业者,只有关注他们的切实需求,提供针对性的服务项目, 才能够提高他们对服务平台的满意度。根据调查数据,中小企业需要服务平台解决的首要问题包括政策服务、专业咨询服务和融资服务,而专业咨询服务对服务平台需求的拉动效应最大。因此,服务平台除了满足中小企业的基本服务需求, 还应该考虑提供一些个性化服务。譬如加大专业咨询服务力度,提供企业创业咨询、财税咨询、技术咨询等服务。除了提供单个环节的服务内容,还应该重视服务内容之间的衔接, 根据企业需求的连贯性提供“一站式”服务。譬如整合工商、 税务审批流程,为中小企业提供绿色服务通道,帮助中小企业快速完成注册、信息变更等审批流程。同时,最好能够融合政府部门、各类中介机构的网上办事端口,建立中小企业网上办事大厅,使中小企业在办事大厅即可方便地得到融资担保、信用评价、人才培训、信息服务、技术支持、管理咨询、法律服务、创业辅导、市场开拓、行业协会等信息支持。
3.服务方式方面。
应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加强个性化信息推荐和互动交流。目前很多服务平台提供的服务内容以信息展示为主,需要访问者主动访问浏览,而平台主动推荐服务的功能不足。同时,服务平台提供的互动性交流也很弱, 因此造成用户的黏度不够。
建议服务平台创新服务模式,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增加信息的主动推荐和互动交流。可考虑采用以下方式加强信息的推荐和互动:1采取主题推送服务模式,将培训预告、新政策发布等信息主动推荐给企业。进一步地,还可以采取数据挖掘和分析的方法,根据企业的历史浏览行为,向企业推荐其所属领域内的热点问题,推荐其习惯性关注的信息,推荐其可能需要浏览的网页等。2建立网上在线咨询服务系统,通过配备400平台呼叫中心及在线客服,提供即时互动项目。3建立群组交互服务,整合邮件提醒、实时通讯、语音对接、手机短信、视频会议、群组交流等功能模块,构成一套完整的综合通信工具,并通过强大的成员管理、数据同步等增强功能,达到企业、平台、中介机构三方互动。用户可动态地创建管理多个群组,组织协作内容,自主决定成员结构。群组内的团队成员可以动态变化,用户可以随时随地召开网络会议,共享文档资料,安排小组日程,查看资料,交流信息,实现远程登录等,从而实现与团队成员、业务伙伴之间灵活高效的业务协同与群组互动。
4.服务平台展示方面。
主页面宜按行业或系统功能进行布局。弱化行政区域分割,分行业满足不同领域企业的需求。 同时,以按照企业的生命周期提供满足中小企业的基本服务需求和个性化服务需求为主线的界面也是一种很好的方案。 中小企业所需的服务因其所处阶段不同而有所差异,以中小企业生命周期为主线,服务项目应覆盖创业、成长、成熟和衰退各个生命周期阶段,则其所需服务内容可分阶段总结如图7所示。
参考文献
刘畅,肖丕楚.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理论解释与政策含义[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8(1).
梁春梅,肖卫东.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研究述评及其引申[J].山东社会科学,2011(10).
王清晓.基于知识协同的中小企业集群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构建[J].科技管理研究,2009(10).
肖卫东.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的功能定位与组织创新[J].学习与探索,2014(2).
赛迪智库中小企业研究所.美国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的成功经验及启示[J].现代产业经济,2013(5).
付鲜凤,梅强.基于DEA的我国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效率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12(22).
公共服务企业论文 篇9
一、我国中小企业发展情况及面临的主要困难
截至今年5月底, 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中小企业40.8万户, 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的99.3%;从业人员6238.9万人, 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的77.5%;上缴税金4564亿元, 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的53.2%;实现利润5696.8亿元, 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的67%。加上规模以下和个体工商户, 中小企业数量达3660万户, 分布在各个行业和地区, 量大面广, 且与民生密切相关。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是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基础, 也是关系民生和社会稳定的重大工程和重大战略。
去年以来, 国际金融危机给我国实体经济带来冲击, 尤其是外向度高的沿海地区和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影响严重。对此,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 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及时出台了“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惠民生”一揽子计划, 加大投资支持力度, 多次下调银行金融机构贷款利率、多次提高部分商品出口退税率、实施增值税转型、取消100多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加大企业技术改造等。特别是针对中小企业融资难担保难, 增加了金融机构中小企业贷款规模, 加大了财税扶持, 采取了鼓励增加就业等多项措施。鼓励支持企业技术改造, 中央财政今年安排中小企业专项资金96亿元, 并在200亿企业技术改造资金中切出30亿元专项用于中小企业特别是小企业技术改造。
这些政策措施对缓解中小企业生产经营困难起到了重要作用。但由于金融危机影响尚未消除, 国内经济企稳的基础还不稳固, 中小企业生产经营依然困难, 形势依然严峻。突出表现在:
一是经济效益下滑, 亏损企业面增大。上半年, 规模以上工业中小企业实现利润5696.5亿元, 同比下降8.9%, 较上年同期回落39.7个百分点;亏损93377户, 同比增长28.8%;亏损总额1614.2亿元, 同比增长40.5%。
二是市场需求回升缓慢, 产销衔接形势仍未好转。上半年, 规模以上工业中小企业产销率96.7%, 较上年同期下降0.7个百分点。出口继续减少, 上半年, 非国有企业 (不含外商投资企业) 进出口总值2187.5亿美元, 同比下降12.7%, 降幅比一季度扩大0.53个百分点。
三是结构调整难度大, 自身问题较突出。产能过剩、资源利用率低、环境污染重、安全隐患多及生产工艺落后等问题在中小企业较为突出。像钢铁、有色金属、建材等行业的落后工艺80%以上集中在中小企业。
四是发展环境尚待改善。融资难担保难问题依然突出, 满足率低, 加上担保费、评估费、中介服务费等, 融资成本高。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的惠及面窄, 国家取消的一些行政事业性收费在一些地方落实难, 甚至以其它名目出现。中小企业为保证正常经营, 往往需缴纳名目繁多的社会中介机构以各种名目确定的收费, 让中小企业不堪重负。
二、国发[2009]36号文件的出台背景
为应对金融危机, 缓解中小企业困难, 今年以来, 温家宝总理等国务院领导多次批示, 明确要求扶持中小企业发展。5月15日在我部上报的《关于当前中小企业发展情况的报告》上批示:“可考虑专门研究一下中小企业的问题, 要做好准备”, 要求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牵头。李克强、张德江副总理也都多次做出重要批示, 要求抓紧研究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相关政策措施, 提出意见。为落实国务院领导同志的批示, 我部迅即成立了“中小企业工作组”, 与国家发改委等有关部门组织开展了《关于当前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意见》起草的相关工作。
一是组织开展调研。从5月初开始, 先后组织了十多个调研组, 围绕当前中小企业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 在全国部分省市, 特别是中小企业众多的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 如广东、江苏、浙江、上海等地调研, 组织召开了多次中小企业工作座谈会, 听取地方和企业意见, 提出政策建议。
二是召开政策专题座谈会。组织召开了由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劳动保障部、人民银行、国资委、商务部、统计局、银监会、工商总局、税务总局、国家开发银行等部门和单位参加的中小企业发展政策部门座谈会, 以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科院、社科院、全国工商联、发改委宏观研究院、江苏大学等专家参加的中小企业发展政策专家座谈会, 广泛听取和采纳各部门及社会各方面的合理意见和建议。在调查研究基础上形成了《意见》初稿。
三是加强与有关部门协调和沟通。《意见》涉及投资、财税和金融等方面的内容较多, 我们分别与国家发改委、银监会、人民银行、财政部、税务总局等进行了沟通和协调。对《意见》反复修改, 7月份再次征求了17个部门和单位的意见, 形成《意见 (代拟稿) 》。
三、国发[2009]36号文件的起草原则及主要亮点
我们在起草中坚持了几个基本原则:一是坚持着眼全面与突出重点相结合的原则, 全力保持中小企业生产经营正常运行;二是坚持保持平稳较快发展与推进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相结合的原则, 以调整促增长;三是坚持改善中小企业外部环境与引导企业加强管理相结合的原则;四是坚持应对当前危机与建立长效机制相结合的原则。
《意见》包括8部分29条。主要从营造良好发展环境、缓解融资困难、加大财税扶持力度、加快技术进步和结构调整、支持开拓市场、努力改进对中小企业的服务等八个方面, 提出了29条政策措施。我们认为, 36号文件29条每条都是政策, 条条都有含金量。主要体现了“三大亮点”:第一, 是显现的含金量, 文件有许多减轻企业税费负担、加大金融支持、鼓励拓展市场的规定, 政策清楚明确, 一目了然;第二, 是吹沙见金, 有些政策看起来是工作要求, 但进一步细化落实就是很具体的政策、很好的亮点;第三, 是“点石成金”的亮点, 有些政策现在是初步规定或工作方向, 但下一步文件将逐条逐项制定具体操作办法和配套文件, 还有16个工作重点细化到有关部门的具体办法中, 这样政策点会越来越具体, 越来越细化, 就会变成机制, 成为可具体操作的政策亮点。
具体来讲, 文件主要突出了以下政策点:
一是依法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和对困难企业给予特殊政策。中小企业是一个群体, 需要有个良好的、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 如果要创造平等竞争的环境, 法制环境和政策环境的建设是很重要的。我们看到, 29条的第一方面就是要完善中小企业的政策法律体系, 这是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基本保障。文件提出了加快制订融资性担保管理办法, 修订中小企业划型标准。文件明确提出, 要制订政府采购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具体办法, 这将进一步引导中小企业提高产品质量, 生产更优质产品和优质服务, 现有关部门正在抓紧研究政府采购中小企业货物和服务等办法。
文件中, 突出了对困难企业的相应政策, 如中小企业吸纳困难人员就业、签订劳动合同并缴纳社会保险费的, 在相应期限内给予基本养老保险补贴、基本医疗保险补贴和失业保险补贴。对受金融危机影响较大的困难中小企业, 将阶段性缓缴社会保险费或降低费率政策执行期延长至2010年底, 并按规定给予一定期限的社会保险补贴或岗位补贴。
二是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这次29条把切实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贷款难作为重要的内容, 有几点具体的含金量高的政策和亮点。第一, 就是要加强对中小企业融资的支持力度, 要对银行实行差异化的监管政策, 对中小企业特别是对小企业的贷款监管能够与大企业不同。第二, 就是在政策上要求各级政府财政, 要积极建立小企业的贷款风险补偿机制, 对小型企业贷款的增长给予一定的奖励。第三, 要
营营造造良良好好的的发发展展环环境境, , 搭搭建建公公共共服服务务平平台台
积极完善目前金融体制机制, 大力发展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等中小金融机构, 文件还明确要积极支持民间资本以投资入股的方式, 投入到中小金融机构的改革中, 如参与农村信用社改制为农村商业 (合作) 银行等。还有, 要稳步扩大中小企业的集合发债和短期融资券的发行规模, 加强信用制度建设等。
三是加大必要的财税扶持力度。主要是逐步扩大中央财政预算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专项资金规模;加快设立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完善税收优惠政策, 对年应纳税所得额低于3万元的小型微利企业, 鉴于其是就业的主体, 29条中特别提出了, 从2010年1月1日到12月31日这一年, 其所得减半征收应纳税所得额, 按20%缴纳企业所得税不变, 应纳税所得额减半, 这是一个非常重大的政策。
四是推动技术进步和结构调整。主要是结合落实重点行业调整规划, 加大中小企业技术改造, 如“中央预算内技术改造专项资金中, 要安排专项用于中小企业技术改造, 并逐年增加”, 引导和支持中小企业创新自主品牌。提高专业协作与配套, 发展产业集群, 推进信息化、推广电子商务和支持节能减排等。
五是支持中小企业开拓市场。支持有条件的中小企业参与家电、农机、汽车摩托车下乡和家电、汽车“以旧换新”等业务。支持中小企业参加各类展览展销活动, 办好“中博会”, 支持建立各类中小企业产品技术展示中心等, 帮助中小企业开拓国内外市场。同时, 要引导中小企业加强市场分析预测, 把握市场机遇, 增强质量、品牌和营销意识, 不断提高自身市场开拓能力。
六是努力改进服务, 提高中小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完善中小企业服务是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又一重要途径。主要是加快推进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 加快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政府服务等。同时, 将引导企业加强管理、大力开展针对各类人员的培训、加快推进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等。文件最后, 明确提出将成立国务院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 加强对中小企业工作的统筹规划、组织领导和政策协调。
四、贯彻落实国发[2009]36号文件的初步考虑
36号文件是国务院根据当前中小企业发展形势的需要制定的政策措施, 既有利于帮助中小企业克服当前困难, 积极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影响, 又有利于引导中小企业转变发展方式, 实现又好又快发展。这个文件对于做好当前和今后较长时期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各项工作, 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必须宣传好、贯彻好、落实好。关于文件的宣传贯彻和落实, 我们初步考虑:
1.做好文件的学习宣传解读。加大36号文件的学习宣传力度, 把各方面的思想行动统一到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目标和方向上。我们准备通过署名文章、在线访谈、政策解读、新闻发布等方式, 充分利用报纸、电视、网络等新闻媒体, 宣传文件主要内容和政策点, 切实将文件重点让社会了解, 政策亮点让企业明确, 存在难点让部门清楚, 以便形成合力, 使36号文件真正落到实处。
2.抓紧成立并召开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目前, 我们正在抓紧并报请并尽快下发成立“国务院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的文件, 同时, 着手筹备召开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 细化贯彻落实36号文件的各项任务分工, 部署有关部门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工作。文件明确“各地可根据工作需要, 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和工作机制”, 我们希望各地抓住机遇, 积极推动这方面的工作。
3.加强组织领导, 协调配合有关部门落实36号文件的工作分工。文件提出了8方面29条政策, 明确了近期16项主要工作的分工。其中, 我部主要牵头的8项, 参与牵头的4项, 配合其他部门的4项。我们将积极推动、加强沟通、协调配合, 使各项分工取得积极进展。各地可依据需要, 抓紧与有关部门沟通, 落实文件, 把政策亮点体现到中小企业和中小企业工作中。
4.适时召开全国中小企业工作会议。领导小组会后, 我们即筹备召开全国中小企业工作会, 全面贯彻落实36号文件精神, 交流各地促进中小企业平稳较快发展的主要做法和工作经验, 介绍中小企业应对金融危机的典型案例, 研究部署各项工作。
5.认真做好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汇报的准备工作。今年1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将安排听取国务院贯彻落实《中小企业促进法》有关情况的汇报。我们正在着手有关准备工作, 9月16日部办公厅专门下发了文件, 通知各地开展中小企业情况的调研。搞好调研, 是年底汇报促进法实施七年来情况的基础性工作, 对于了解中小企业面临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研究提出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各项工作, 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大家高度重视, 认真准备。
6.形成合力, 共同促进工作。中小企业分布在各个领域, 中小企业工作涉及方方面面, 需要统筹和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彼此支持配合, 形成合力。在推进工作当中, 要处理好牵头部门和不同职能部门之间的关系, 从不同的角度出发, 朝着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共同目标努力;要逐步建立各级中小企业部门上下协调顺畅的工作体系, 发挥和利用各级政府及其相关部门的资源和优势, 帮助中小企业排忧解难, 又好又快发展。上海市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协调办公室主任陈沛霖
上海有中小型法人企业34.9万户, 占全市总数的99%以上;吸纳从业人员占全市总数的80%以上;实收资本总额占全市总额的70%左右;实现营业收入占全市总额近60%。中小企业也是上海产业结构调整、经济社会转型的主要力量。
国际金融危机带来外需萎缩、内需不足, 主要依靠市场调节的手段显然难以奏效, 政府宏观调控手段对于广大中小企业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上海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中小企业发展, 按照国家部署, 结合上海中小企业实际, 积极做好相关服务工作, 努力促进中小企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1.完善政策法规体系, 营造良好发
展环境
去年下半年以来发布了《关于加快促进上海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本市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工作的若干意见》、《上海市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关于加快推进上海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实施意见》等政策。目前正在研究制定《上海市政府采购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暂行办法》、《上海市推进中小企业知识产权工作若干意见》、《关于加快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和推进培育上市的若干意见》等政策。
2.健全工作服务体系, 完善工作服务机制
确立“联手委办、依托区县、支持中介、服务企业”的工作思路, 完善中小企业工作机制和服务网络。重点动态监测分析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中小企业月度运行情况、行业中小企业运行情况、百家和千家成长型中小企业运行情况, 开通中小企业运行情况网上报送平台。
3.加大融资服务力度, 缓解企业资金困难
一是推进中小企业改制上市培育工作, 支持中小企业在中小板、创业板上市。二是完善中小企业担保体系建设, 对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业务进行风险补偿、奖励, 组织落实担保机构免营业税申报工作, 实施担保机构信用评级。三是开展“融资巡回服务”等活动, 促进银企对接。四是推进中小企业债券融资和股权融资。五是推进中小企业征信体系建设工作。六是开展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工作。
4.推进“中小企业成长工程”, 加大专项资金扶持力度
“上海市中小企业百千万成长工程”重点培育成长型中小企业。上海市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规模增加到5000万元, 用于扶持产业升级、建设服务体系和改善中小企业发展环境。
5.支持企业科技创新, 推动提升竞争能力
开展“上海中小企业品牌建设”工作。2006~2008年连续三年组织开展品牌企业、品牌产品推荐活动, 提高中小企业的品牌意识和品牌知名度。实施“科技小巨人工程”, 组织高新技术企业认定, 鼓励中小企业使用各类技术研发公共服务平台。做好中小企业信息化规划, 促进中小企业工业化、信息化“两化融合”。
6.积极搭建服务平台, 帮助企业拓展市场
组织企业参加中博会等各类展会, 帮助开拓国内外市场。上海市即将推出《上海市政府采购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暂行办法》为中小企业参与政府采购提供优惠。
7.积极协调解决企业的困难和问题, 加强和完善对企业的服务
市政府成立了推进政策落地服务企业办公室, 网上设立了“企业呼声直通车”, 开通了“上海中小企业114服务热线”, 认真听取企业诉求和建议, 努力加强和完善对中小企业的指导和服务。
下一步, 我们将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 继续做好各项扶持、促进和服务工作, 在促进中小企业发展中发挥更大的和更重要的作用。
一、中小企业是推动天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天津市委、市政府多年来高度重视中小企业工作, 这次机构改革中, 将中小企业、乡镇企业、民营经济的管理职能整合在一起, 重新组建了天津市中小企业发展促进局。
中小企业是天津区县经济和全市经济的重要支撑, 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力军。改革开放以来, 天津经济发展中发展最快的是中小企业, 政府投入最少的是中小企业, 社会受益最大的是中小企业。中小企业创造了全市60%以上的利税、70%以上的增加值、80%以上的就业岗位, 在区县经济总量中占90%以上。中小企业是天津市城乡群众就业的主渠道, 促进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 经济繁荣的主要力量, 自主创业的主要载体。农村中小企业在城乡统筹、协调发展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 成为促进天津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农民就业增收的重要力量。
二、制定政策, 搞好服务, 应对挑战, 中小企业保持了平稳发展的良好态势
去年下半年受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影响, 中小企业生产出现明显下滑。我们组成三个调查组, 初步摸清了企业遇到的主要困难, 及时向市政府做了情况专报。市委、市政府决定, 集中3个月时间、组织3000名机关干部、成立300个工作组、出台30条支持企业渡难关的扶持政策, 在全市开展了以中小企业为重点“保增长、渡难关、上水平”活动, 使中小企业保持了平稳发展的良好态势。
上半年, 全市规模以上中小工业企业工业总产值和工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9.21%和27.91%, 高于全市工业增长幅度6.19和6.83个百分点, 成为拉动全市工业增长的主要力量。民营企业户数累计达12.09万户, 同比增加1.05万户;累计实现税收104亿元, 同比增长14%。
三、采取积极措施, 进一步加快中小企业发展
天津市重点在五个方面加大工作力度:
1.以全民创业为突破口, 扩大经济总量。大力推动全民创业, 激活民间投资, 加速总量扩张。
2.以载体建设为依托, 搭建发展平台。3l家乡镇工业区成为首批区县示范工业园区, 预计到2011年可实现销售收入2444亿元, 税收103亿元, 就业4l万人, 成为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平台。
3.以项目建设为基础, 做强产业支撑。从2008年起推出了四批495个区县重大建设项目, 计划总投资超过3800亿元。这批项目将形成一批中小企业产业集群。我局负责区县重大建设项目的推动工作, 预计今年投资额将达到1200亿元。
4.以创新发展为动力, 努力做大做强。推动中小企业向科技型、品牌型、规模型发展。坚持科技兴业战略, 加快科研成果向中小企业转化, 促进中小企业产业、产品结构调整。
5.以优化环境为关键, 完善服务体系。全面落实《中小企业促进法》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 从多方面加强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和帮助, 稳定生产, 稳定就业, 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大力推进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 完善融资担保体系, 加快中小企业融资平台建设。
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既是一项长期战略任务, 也是当前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促发展、惠民生的紧迫任务。作为天津中小企业的主管部门, 我们要借这次大会的东风, 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 继续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 搞好各种服务, 努力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使天津中小企业克服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困难, 实现持续健康发展, 为天津经济社会的平稳健康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改革开放以来, 辽宁省委、省政府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本着“积极扶持、加强引导、完善服务、依法规范、保障权益”的方针, 推进公平准入, 改善融资条件, 健全法规体系, 破除体制障碍, 加大支持力度, 有效地促进了中小企业的又好又快发展。到2008年底, 辽宁省中小企业实现营业收入30783亿元, 工业企业营业收入19053亿元, 增加值7407亿元。
对外开放全面拓展, 国际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2008年, 辽宁省中小企业出口企业发展到7637家, 实现出口交货值1304亿元, 占辽宁省出口总额的44.2%, 产品远销美、日、欧盟等87个国家和地区。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产业扩张能力明显增强。改革开放以后, 辽宁省的中小企业产业结构逐步呈现出多元化、全方位发展的新格局, 已经成为轻工纺织、日用家电、农产品加工、公路运输、建筑和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生活服务等行业的主要发展力量。特别是近几年来, 辽宁省中小企业在装备制造、原材料工业、高新技术产业中的比重也逐步增大, 装备制造业已经成为辽宁省中小企业的第一大产业。
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高, 核心竞争力明显增强。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 中小企业已经成为辽宁省科技创新的主要力量。辽宁省中小企业建立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05个, 占辽宁省的85%;研发新产品、新技术15.3万个, 获得技术专利14.5万个, 许多技术成果和产品达到了世界和国内的先进水平。
经营规模迅速扩大, 发展后劲明显增强。2008年辽宁省中小企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922亿元, 占辽宁省当年固定资产投资的49.2%;完成和开工建设的5000万元以上投资项目1306项。
中小企业的发展还解决了人员安置的问题, 为国有企业下岗职工重新就业、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提供了新的渠道, 并且已经成为新增就业的主渠道。2008年, 中小企业从业人员达到了1049万人, 占辽宁省就业人口的70%。中小企业的发展, 为增加地方财政收入提供了新来源, 2008年全省中小企业上交税金879亿元, 占辽宁省税收的43%, 已经成为地方财政和县域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一、机遇和挑战并存
中小企业、非公有制经济是贵州省创造社会财富、增加就业岗位、实现经济增长、推动自主创新、催生新兴产业、构建和谐社会的中坚力量。截至2008年末, 全省规模以上中小型工业企业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98.8%, 工业总产值、从业人员分别占60.3%、69.9%;规模以上非公有经济工业企业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82.2%, 其工业总产值、从业人员分别占39.9%、45.3%。2009年6月份以来, 贵州省工业增速回升, 重点监控行业开工率有所提高。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对我们从事中小企业工作的同志来讲, 条条都是亮点。《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推进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 提出了目标、任务和行动纲领, 对推动和促进贵州中小企业发展至关重要。
贵州中小企业企业数量少、规模小、创新能力弱、经济总量小。但辩证地看, 危机下潜伏着发展的机遇。贵州2008年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 按照经济发展规律, 人均GDP为1000~3000美元是经济发展的黄金期, 贵州将进入黄金期, 为中小企业、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带来大好机会。
二、加大创新, 提高服务
一是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创造良好发展环境。
《贵州省中小企业促进条例》即将颁布实施。我省建立了“全省推动非公有制经济、中小企业发展联席会议制度”, 大部分地区成立了中小企业局 (非公有制经济办公室) 和非公有制经济投诉中心。
二是创新专项资金工作, 培育扶持龙头企业。
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优强企业计划”、“百户优强中小企业扶持计划”等。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重点支持的民族医药、特色食品和旅游商品等轻工业, 在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下的表现明显好于重工业。下一步将着力实施全民创业计划、个体经济腾飞计划、私营企业倍增计划、骨干企业培育计划、重点领域支持计划、产业集聚计划。
三是搭建政、银、企、保融资服务平台, 加大金融服务力度。
全省已有5.7万户中小企业的信用信息进入人民银行企业征信系统, 911户中小企业获得银行授信, 其中376户企业得到银行支持, 信贷资金28.8亿元。截至2009年6月底, 我省中小企业贷款余额为1436.5亿元, 比年初增加208亿元, 其中小企业贷款余额656亿元, 增长32%, 小企业贷款高于全省整体贷款增长幅度10个百分点。
2005年以来, 我省信用担保机构注册资本年均增长38%以上, 实际担保资金年均增长25%以上。53户小额贷款试点公司已发放602笔贷款, 金额总计3.83亿元。
四是加大社会服务体系建设力度, 改善创业、创新环境。
成立了80个中小企业服务中心, 支持建立了21个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和11个小企业创业基地;免费培训人员37000人次。
五是创新产业培育工作, 推进特色优势产业。
旅游商品产业是推动中小企业发展的新增长点。贵州省旅游商品设计大赛、旅游商品能工巧匠选拔大赛和旅游商品展销大会已连续举办4年, 评选出“贵州名创”、“贵州名匠”。
六是加强对中小企业、非公有制经济运行情况的调度, 积极帮助解决油、煤、电、运的问题和困难。
我们将发扬“人一之我十之, 人十之我百之”的贵州精神, 破浪前行, 走出一条切合贵州实际的中小企业发展道路, 为实现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做出新贡献。
最后, 非常感谢大会给我们中小企业工作者提供了这么好的学习、交流机会, 获益良多。
一、陕西中小企业的发展态势
2008年, 陕西省中小企业 (含个体经营户) 110万个, 比上年新增2.3万个。其中年营业收入500万元以上企业4185个, 新增832个;亿元以上企业397个, 新增186个。全省中小企业实现增加值2813.1亿元, 占全省GDP的比重达41.05%, 比上年提高2.55个百分点;实缴税金307亿元, 同比增长20.89%, 新增从业人员16万人。中小企业支付农民农产品价款超过200亿元, 为农民提供的工资性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9%。陕西省中小企业的主要特点是:区域特色产业明显, 科技型企业发展水平跃居全国前列, 已形成高新技术、汽车零部件制造等规模较大的产业集群。
今年以来, 全省中小企业发展态势积极向好, 前三季度, 全省中小企业实现增加值2210亿元, 同比增长17%, 超过全省平均增长速度;实交税金203亿元, 同比增长20%;利润总额421亿元, 同比增长14%;支付劳动者报酬456亿元, 同比增长9.5%。对2030户企业的监测显示, 到9月底从业人员比上年增长8.8%, 其中非公控股企业从业人数增长10.2%, 县域园区企业从业人数增长l3.9%, 规模以上企业从业人数增长8.5%, 规模以下企业从业人数增长15.3%。
二、近年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主要措施
1.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 制定和采取一系列促进政策。省中小企业促进局在今年机构改革中调整为省政府直属行政机构, 明确和强化了职能和职责。《陕西省实施〈中小企业促进法〉办法》、《关于加快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指导意见》、《陕西省中小企业发展规划 (2008~2012年) 》、《陕西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业管理试行办法》、《关于加快推进县域工业园区发展的指导意见》、《县域工业化发展纲要》等一系列政策初步形成了我省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法规政策体系。
2.推进全民创业、家庭创业和自主创业。确定31个县为“发展中小企业、壮大县域经济示范县”, 28个县建立了中小企业创业基地和企业孵化器, 确定了211户“陕西省中小企业成长工程骨干企业”。
3.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 成立中小企业信贷中心和中小企业融资信息服务平台, 为中小企业新增授信额度130亿元。中小企业担保机构累计担保额超过126亿元。
4.促进产业集群发展。计划三年内重点建设100个工业园区, 加快县域经济发展, 已确定74个为重点园区。
5.建立中小企业统计监测制度, 率先出台中小企业、非公有制企业统计报表制度, 建立全省中小企业预警机制。
6.建立和完善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联席会议制度。
三、下一步工作的思路
认真贯彻国务院最近发出的《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 抓住实施《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的历史机遇, 全面落实国家、省有关政策和省政府《加快县域工业化发展纲要》, 主要抓好以下工作:
1.“百千万中小企业发展工程”。重点抓100户行业骨干龙头企业、1000户成长型中小企业、10000户规模以下企业和个体工商户, 每年催生培植20000户小企业。
2.结构调整。突出五个重点:农产品加工业、配套型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劳动密集型企业、生产性服务业。
3.工业园区建设。继续抓好100个工业园区建设。
4.扶持发展小企业。研究制定扶持规模以下小企业的政策措施, 鼓励创办小企业。认定第二批中小企业创业基地、企业“孵化器”。筹建陕西创业促进会。
5.继续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实现银企融资对接经常化、制度化。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 扶持重点中小企业上市融资。
6.推进企业制度改革。
零售企业的服务失误与服务补救 篇10
一、零售企业服务失误的类型分析
服务失误是指服务接触时的感受为负面的, 或消费者不满意的经验 (Bitner, Bernard, Tetreault, 1990;Bitner, Bernard, Mohr, 1994) 。中外学者对零售业服务领域的服务失误进行了一些研究, 并得出了一些结论。
中村卯一郎 (1992) 将自己曾经在百货公司工作, 实际上面对抱怨处理时, 顾客对百货公司的抱怨原因分为四类: (1) 由商品不良引起的抱怨, 包括品质不良、制造上的瑕疵、商品的安全性与商品标识不全等。 (2) 由服务方式引起的抱怨, 包括态度恶劣、用语不当、说明不足、运送不当、礼品包装不当与新兴推销或销售方式等。 (3) 使用不习惯的新产品、新材料产生的抱怨, 包括因为顾客对于新产品或新材料的特性不熟悉, 导致使用后产生问题。 (4) 顾客误会或错误时所产生的抱怨
Kelly, hoffman and davis (1993) 以零售业为研究对象, 对661件案例进行分析, 针对bitner et al (1990) 所提出的分类, 做进一步分析, 并增加产品失误之员工反应, 故将零售顾客抱怨原因归纳为三大类共15项。 (1) 服务传送系统或产品失误的员工反应, 包括服务政策失误、缓慢或未提供服务、系统定价、包装错误、缺货、产品缺陷、持有灾祸、产品送修错误、坏消息等。 (2) 顾客需求及要求之员工反应, 包括特殊订单或要求、顾客选购或使用错误等。 (3) 员工自身行为所造成的错误, 包括记帐错误、偷窃揭发、员工制造的窘境、员工注意力失误。
通过以往的研究, 可以总结出:服务失误归因的主体可以分为三大类, 一种是服务提供方原因造成的失误 (如产品缺陷, 服务态度不佳、服务政策等) , 一种是顾客原因造成的失误 (顾客选购或使用错误) , 第三种是不可控因素 (如自然灾害、电脑病毒等) 造成的失误。对于不同主体引发的服务失误, 顾客引起不满的程度可能是不同的, 一般而言, 服务提供放原因造成的失误会给顾客带来最大程度的不满, 而顾客原因和不可控原因造成的失误给顾客带来的不满程度相对较轻。在服务补救过程中, 对不同原因引发的失误, 应考虑到顾客的不同心理感受而采取不同的补救措施。
二、零售企业服务补救策略
从服务补救策略上, 服务补救可以分为有形补救和无形补救。有形补救主要指物质补偿手段, 如打折、更换、赠送商品等, 无形补救则指道歉、解释等。对此, 研究者们曾得出了一些研究结论。
Kelley, Hoffman和Davis (1993) 针对零售业考察了661个关键事件, 提出七种服务补救策略, 包括折扣、纠正、管理介入、额外补偿、更新、道歉以及退款。他们的研究还发现诸如折扣、纠正、管理介入和更新等策略要比道歉和退款更为有效;郑绍成 (1997) 以零售服务业为研究对象, 针对服务业顾客抱怨原因、顾客抱怨处理方式与顾客反应等进行研究, 发现顾客最满意的补救方式为免费取得产品或服务, 未做任何的处理则是最不满意的方式, 而若再加上实质物品的补偿则会使顾客更为满意。李宜玲 (2000) 以百货公司为研究对象, 发现顾客抱怨处理方式偏好顺序为:即时实质〉即时心理〉非即时实质〉非即时心理。
由以上研究结论可以看出, 在零售业服务补救过程中, 有多种补救方式可以采用, 但具体采用哪种补救方式, 要看服务失误的性质。多数研究者认为, 当服务失误为结果性失误时, 应主要采用物质补偿的形式, 而服务失误为程序性失误时, 应主要采用道歉、解释等补偿形式。当然, 如果仅从效果上来看, 越高水平的服务补救, 也会带来更好的补救结果, 但企业在采取服务补救措施时, 也要考虑到成本和企业的发展战略。
三、零售企业服务补救的效果评价
服务补救之所以受到理论界和实践界的高度重视, 最重要的原因是服务补救能够带来丰厚的回报。有不少研究者致力于考察服务补救能够给服务企业带来什么回报, 以及如何对服务补救效果进行评价。研究者把服务补救满意、顾客总体满意、顾客行为意向、以及顾客关系变量作为服务补救效果评价的最主要因素。
服务企业为了维持老顾客并发展新的顾客关系, 把顾客满意作为交换中非常重要的目标 (Oliver&Swan, 1989) 。在以往的研究中, 顾客的满意/不满意评价被认为是决定顾客购后行为重要决定因素。当消费者经过一次消费经历之后, 会对该经历进行评价。无论消费者对消费经历的评价结果如何, 他们都会对下一步的行为意向作出决策, 或者选择继续光顾, 或者选择不再光顾, 或者选择随遇而安。消费者满意与消费者的行为意向之间存在着直接关系, 满意与客户忠诚和转换之间的关系已经得到了大量研究的证明, 满意是导致消费者忠诚的原因之一, 而不满意则会使消费者选择转换行为 (Boulding etc., 1993;Datta, 2003) 。
顾客行为意向作为顾客满意或不满意的结果, 对未来的顾客-组织关系有重要影响, 并成为顾客行为研究的核心框架 (Weun, 1997) 。在不满意的服务接触情况下, 服务失误会促使不满意的顾客产生多种行为选择, 如退出, 表达 (抱怨, 负面口碑等) , 忠诚等。顾客会基于以往的评价与新信息来对他们目前的满意与行为意向进行调整与总结。而服务补救提供了一个对不满意顾客进行积极态度影响的机会。有效的服务补救努力可以很大程度上对补救满意产生积极影响 (Bitner等1990) 。甚至, 有效的服务补救努力还可以使一个不愉快的服务经验转化为好的服务经验, 接下来强化顾客的重购意愿与正向的口碑意向 (Spreng等, 1995) 。
与顾客关系有关的变量在服务补救效果评价体系中的重要作用也受到研究者的重视, 研究者们认为高水平的服务补救会改善零售企业与顾客的关系, 提高顾客的忠诚度, 从而给企业带来长期的收益。
四、结论
零售企业作为典型的服务性企业, 服务失误不可避免, 但作为众多服务行业中的一种具体业态, 其服务失误的表现形式也有自己的独特性。在把具有一般意义的服务补救理论应用到该行业中时, 要考虑到这种具体的管理情境下, 服务补救管理的特有规律。通过对国内外大量研究成果的总结, 结合国内零售企业服务补救管理的实践, 作者总结出以下几个零售企业在服务补救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1. 建立和完善服务质量管理体系是预防服务失误的最直接策略
即使是付出很高成本的服务补救, 也很难使得顾客的满意水平回复到未发生服务失误的情况下, 因此避免服务失误的发生是最好的服务补救管理方式。而零售企业完善的服务质量管理系统的运行会大大降低服务失误发生的几率。
2. 服务补救应具有针对性
服务失误的种类多种多样, 服务失误发生后, 管理人员需要判断服务失误的性质, 然后根据失误原因和顾客的损失情况, 制定具体的服务补救方案, 不能机械照搬现有的程序, 这样能够减少无效补救措施, 提高补救效率。
3. 重视内部补救
零售企业中, 一线服务人员是最主要的服务补救实施主体, 强化一线服务人员的培训, 增加服务人员的服务意识, 提高把握顾客心理的能力, 可以提高服务补救的水平。同时, 针对一线人员在服务补救过程中的心理失衡, 还要采取适当的内部补救, 使一线服务人员的心理长期保持积极的状态。
5. 以战略眼光看待服务补救的效益
服务补救不可避免的会产生成本, 但短期成本的付出会给零售企业带来长期的有效回报, 因此零售企业应该把服务补救管理提高到战略高度, 使之成为企业提高竞争能力, 增加企业长期收益的重要手段。
摘要:争取和维持顾客是零售企业竞争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 针对零售企业的服务特性, 分析其服务失误的类型, 探讨零售企业服务补救的策略和服务补救的效果评价。针对我国零售企业的现状提出服务补救管理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和对策。
关键词:零售企业,服务失误,服务补救
参考文献
[1]陈忠卫董晓波:服务补救理论述评[J].中外企业家, 2005, (4)
[2]何会文, 于渤.服务质量评价特征及服务补救策略[J].管理科学, 2004, (3)
[3]李业曾忻:顾客不满意的反应、影响及抱怨化解策略[J].中国流通经济, 2002, (6)
[4]李艺臧浩:服务失误及其补救措施.企业改革与管理, 2004, (12)
[5]韦福祥:对服务补救若干问题的探讨[J].天津商学院学报, 2002, (1)
[6]浅析我国零售企业的服务补救[J].黑龙江对外经贸, 2006, (7)
[7]Blodgett, J.G., Granbois, D.H., &Walters, R.G. (1993) .The effects of perceived justice on complainants'negative word-of-mouth behavior and repatronage intentions.Journal of Retailing, 69 (4) , 399-428
[8]Oliver, R.and G.Linda (1981) .Effects of Satisfaction and its Antecedents on Consumer Preferences and Intention.Advances in Consuer Research.8:88-93, 1981
[9]James G.Maxham III (2001) .Service recovery’s influence on consumer satisfaction, positive word-of-mouth, and purchase intentions.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54 (2001) 11-24
[10]Scott W.Kelley, K.Douglas Hoffman, and Mark A.Davis, (1993) , A typology of retail failures and recoveries, journal ofretailing, vol.69, no.4 (winter) pp.429-452)
公共服务企业论文 篇11
随着服务逐渐取代产品质量和价格成为市场竞争的焦点,保险产品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除了服务所具有的无形性、不可分离性、异质性、不可储存性等共同特性外,还需要具有补偿性,因此更应该认识到保险企业所存在的问题,分析所面临的形势,注意加强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更加注重企业服务创新的问题。
1 强化服务的必要性、紧迫性
保险企业服务现状。在这样一个人们越来越注重享受的服务时代,企业的成功往往取决于客户对它所提供的服务的满意程度。因此,企业要想获得更多的客户、要想成功,就不得不以提高顾客满意度为目标,加强自己的服务水平。但是,目前保险业在服务上才存在着很多问题本能满足客户的需求。首先,保险企业的服务意识还不够强,缺乏危机感,客户服务的积极性、主动性都不高。其次,保险企业的服务还是以一种传统的方式进行的,服务理念比较落后,缺乏一种系统的服务体系来指导。再次,保险企业的服务创新意识不强,服务手段、方式也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最后,由于保险行业的在管理上还是比较落后的,以至于一些员工的服务技能不能适应客户的需求。
市场的需求。客户需求越来越高,市场竞争不断加剧,市场对保险企业的服务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客户的保险意识、权利意识、法律意识都越来越强。随着保险企业的不断增加,竞争的加剧,客户的谈判能力也在不断增强,客户的满意度越来越低,维权意识越来越高,这对保险企业的服务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保险企业要想满足客户的要求就必须重视服务创新,提高服务质量。
企业发展的要求。随着市场准入条件的降低,大型内资保险企业集团化不断加速,很多外资保险公司也参与到国内市场的竞争中来,保险行业竞争在不断加剧。因此,服务作为一种竞争力是不容忽视的问题,保险企业必须在服务上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使服务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行业竞争加剧,以至于利润越来越低,因此要想谋求企业发展,必须将服务创新提上日程。
2 服务创新的原则
在激烈的竞争、客户的需求、市场的召唤下,企业不得不进行服务创新,服务创新是为了提高客户的满意度,提高企业的信誉度,从而达到提高客户忠诚度、树立企业形象的目的。因此,服务创新必须遵循如下原则:
一定要适应客户的需求。服务本身就是为了客户,因此一定要在服务产品开发以及服务水平上使客户满意,适应他们的要求。在创新服务管理上,需要及时的关注到市场的反馈情况,在市场、客户的需求下进行不断调节,以便制定出适应需求、使客户满意的服务制度。
突出企业特色。在保证服务产品的开发能够与企业目标相一致的情况下,进行合理、有效的创新,要使企业推出的服务产品具有自己的特色与创意点,独特的服务可以形成独特的卖点,使企业形成独特的竞争优势,吸引客户参与。
成本收益原则。保险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的,因此企业在进行服务创新的过程中,要考虑到成本与收益的关系,暂时的低价可以帮助企业更好的开发服务,但不能以长期的价格战来换取客户。
3 服务创新的步骤和内容
步骤。服务创新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理论上是没有一套固定的模式的,但是在一定的基础模式的指导下,更容易去实行创新。一、了解企业服务理念。明确了本企业的理念、宗旨、目标,才能更好的指导创新。该文原载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主办的《环球市场信息导报》杂志http://www.ems86.com总第565期2014年第33期-----转载须注名来源二、建立创新战略。根据机构自身的理念、优势、计划进行战略性计划的制定。三、构思新服务。可以根据员工工作经验、客户反馈信息、竞争对手比较中形成新的构想。四、新产品定义、评估。在了解新服务的特征、推出理由、解决的问题的基础上,对新的服务提出一个定义,让员工、客户参与到新产品的评估中来。五、新产品服务的商业性分析及蓝图设计。要在可行性、盈利性等方面对新产品进行分析评判,然后以一种蓝图的形式来展示服务。六、新产品试销和市场导入。新产品是要进入市场的,只有接受了市场的检验,才能算是成功的,因此要将产品导入市场,并根据反馈来进行改进。
内容。服务理念的创新。 由于服务的对象是客户,因此保险企业要创新就是要以顾客的需求为基础,强化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意识。创新服务要区别于传统的服务模式,以一种全新的服务理念改变服务方式、经营模式,要积极主动的联系客户、提供服务,以争取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服务手段的创新。客户的对服务的期望值越来越高,保险公司要不断创新服务手段,为客户提供有效、及时、温馨的服务,通过电话、网络等多种方式为客户提供服务,使顾客得到更具特色、更加个性化的服务,以便提高创新能力,做到客户满意。
服务体制的创新。服务创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体制创新,企业应该加强职能设置,优化企业流程,来更好的管理服务,为客户提供满意的服务,因此,要在人员的分配、岗位的设置、流程的优化等方面进行不断改进。
4 服务体系构建
保险企业服务体系的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要有明確的服务策略,规范、可行的服务标准,相应的配套流程,再加上有效的考核机制,只有这样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服务体系。
服务策略。保险企业要想形成自己的服务特色,就需要形成自己独特的差异化的服务策略。一方面,要与竞争对手形成差异,找到本企业的独特优势,企业要善于发现本身的特色、优势,根据企业在网络、技术、人才等方面的特色,来制定区别于竞争对手的服务策略,将资源优势转化成服务能力、竞争能力,进而形成盈利能力。另一方面,企业要根据客户性质的不同,进行客户群的细分,进行差异化的服务。可以将客户分为团体客户和个人客户。对团体客户可以根据其规模、生产能力、经济效益来细分,对于个人客户可以根据收入水平、风险偏好、职业特性等来进行细分。根据各细分客户独特的特点来有针对性的提供服务。
服务标准。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没有一个服务标准,企业的服务便失去了原则,很难有效的进行实施。保险企业只有制定自己的服务标准,才能使服务效果稳定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企业员工在为客户提供服务时一定要遵循规范、准则,来避免一些人为因素造成的干扰。一套合理、有效的服务标准有助于保障保险企业服务质量的提高。
服务流程。高效、科学的服务流程可以使企业减少一些不必要的阻碍,减少不确定因素的干扰,对于提高服务效率、服务质量以及客户满意度有着积极作用。服务流程可以使企业更好的贯彻实施自身服务策略,提高服务策略的有效性和适用性。
服务的质量决定着保险企业的兴衰,决定着企业的发展前景,本文分析了保险企业面临的现状,阐述了创新服务的必要性,并对创新服务以及服务体系的构建提出了一定的指导性建议。提高企业服务质量,加大客户服务创新,保险企业任重而道远。
中小企业公共信息服务云平台设计 篇12
中小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加快构建具有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从目前情况看, 中小企业的发展总体良好。随着国内外竞争环境的日趋激烈, 企业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压力, 企业想进一步发展受到很大的约束和阻力, 据相关数据显示, 一半以上的企业信息化水平还处于低级水平, 两级分化比较严重, 民营中小企业大都集中在财务系统、简单办公软件、仓储管理等单个专用系统的应用上, 像ERP等这种全面整合的信息化软件使用率还很低, 更谈不上产业协作、组织协同、数据仓库、数据挖掘、商业智能等高级信息化应用。大多数中小企业的经营方式非常传统, 在品牌建设、网络营销以及电子商务应用方面认识严重不足, 市场拓展缓慢, 难以做大做强[1]。
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 对企业领导者的自身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一些中小企业的领导者对信息化建设的意义和重要性认识不足, 部分企业把信息化工作只是放在一个职能部门的地位, 并没有把信息化提升到企业战略层面, 甚至认为可有可无, 因此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投入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明显不足, 从而影响了信息化建设的进程[2]。
如何解决中小企业经营管理和发展中普遍存在的管理提升、融资贷款、人才提能、市场拓展、政企互动等难题, 提升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 有效促进中小企业又好又快发展, 是我们当下十分重要的课题[3]。
云计算是一种标准化的IT能力, 它是将软件、应用平台、基础设施整合建立起来一个体系, 通过Internet技术以按需和自助的方式提供服务。云计算也是虚拟化、效用计算 (Utility Computing) 、IaaS (基础设施即服务) 、PaaS (平台即服务) 、SaaS (软件即服务) 等XaaS (一切皆服务) 概念和技术混合演进的结果[4]。
1 总体架构
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采用先进的云计算技术。云计算主要有两大优势, 一是节省硬件投资, 通过虚拟化等技术使得IT资源的利用率得到提高, 而借助SaaS、IaaS、PaaS等服务, 企业用户无需投入资金建立自己的数据中心, 就可以灵活满足业务的变化。二是SaaS, 云计算和SaaS成为一对“黄金搭档”, 云计算托起SaaS, SaaS保持企业用户对云计算的粘性, SaaS服务是云计算当前最主要、最流行的应用。
基于云计算的中小微企业公共服务平台总体分为4个层次[5]:
最底层是云基础设施层 (IAAS) , 主要通过虚拟技术提供对所有设施的利用, 包括处理、存储、网络和其它基本的计算资源, 企业能够部署和运行任意软件, 包括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 不用管理或控制任何云计算基础设施, 但能控制企业权限范围内的操作系统、储存空间、部署的应用。
其次是云平台层 (PAAS) , 提供了满足各种服务的核心框架, 支撑着SaaS平台的核心应用。一方面平台运营商可以管理和维护各种SaaS应用, 同时也可对企业开放技术标准。企业按照标准可开发出个性化应用并完成部署和调用。
然后是云服务层 (SaaS) , 不仅提供了企业可以直接使用的包括企业管理、企业协同、辅助工具等多种SaaS应用, 还提供了运营管理系统, 可以让SaaS平台就像“插座”一样, 插入各种第三方开发的SaaS服务, 并能够管理在线销售过程、统计在线销售状况以及处理在线分成结算等业务, 实现运营商与SaaS服务提供商多赢的模式。
最后是平台门户, 是企业用户通过Internet访问的主页。在门户中, 企业可直接注册、登录, 并选择使用各项服务, 门户可按地市县各级平台设立子频道。
2 功能描述
基于云计算的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 从企业应用功能上划分主要由信息化服务、管理咨询服务、电子商务服务、融资贷款服务、人才培训服务、政务信息及政企互动服务、产学研服务、服务资源共享服务等子平台构成。该平台将采用国际先进的云计算架构, 通过成熟、稳定的SaaS交付模式, 以中小企业为核心, 为政府、民间团体、行业协会、金融服务机构、服务提供商、上下游产业链、企业内部管理应用之间搭建起高速通畅的信息交互系统平台, 是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线上服务体系。
下面分别就各个子平台功能和价值进行阐述:
(1) 信息化服务子平台。该子平台面向中小企业提供信息化管理服务, 帮助中小企业在不同创业阶段实现账务处理、报表分析、采购管理、仓存管理、在线订货、销售管理、应收应付、客户管理等在线管理应用, 强调“全程商务, 轻松管理”, 打通企业内部管理和外部商务管理流程, 将有限的能力扩展到具有无限能量的互联网信息平台上, 使企业的经营管理更便捷, 市场响应更快速, 提高管理效率。
(2) 管理咨询服务子平台。建立专家库和在线咨询交流服务, 为中小企业提供战略管理、IT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供应链管理、商业分析、融资上市等管理咨询服务, 有效提升中小企业管理水平。该子平台建成后, 预计每年为5 000家左右的中小企业提供在线或线下的各类管理咨询服务。
(3) 融资贷款服务子平台。为企业提供真实可靠的信用认证, 帮助企业更好地进行融资。通过与担保公司、金融机构 (银行、小贷公司) 的合作, 为企业提供融资贷款服务, 解决企业融资贷款难的问题, 改善企业融资环境。
(4) 人才培训服务子平台。通过人才招聘、在线培训、认证考试、人才推介等功能, 解决企业培训体系不全、培训机构分散、信息少成本高、不重视人才培养等难题。
(5) 政务信息及政企互动服务子平台。实现政府相关部门针对中小企业发布的各类扶持优惠政策措施的整合发布, 包括融资贷款、税收优惠、税费减免、补助申请、劳动保障等, 树立服务型政府形象。对各大产业及工业园区最新的新闻及活动进行及时报导, 方便中小企业获取最及时的信息, 促进企业间的互动交流。
(6) 电子商务服务子平台。通过名优商品展示、商机搜索、商机自动匹配、企业商铺展示、物流跟踪查询等功能扩展企业营销方法和手段, 帮助企业解决市场拓展难题。
(7) 产学研服务子平台。产学研联合服务子平台可建立省内外大学、科研院所与企业的紧密联系, 及时跟踪搜集科技专利与成果, 收集、展示高新技术产品、专利产品, 组织技术商品供需双方交流洽谈, 组织技术及产品交流交易会, 建立长期的技术交流交易的关系。
(8) 服务资源共享子平台。整合税务服务、工商服务、商标注册、专利申请及资质认证服务、法律及维权服务、创业辅导服务、物流及其它服务机构, 面向企业提供资源共享和中介服务。
3 网络拓扑
平台与外部采用100M双链路冗余设计, 通过2台防火墙和2台交换机与平台互通, 保障平台的安全。对该平台而言, 数据是重中之重, 平台采用云存储技术建立数据中心, 通过防火墙和交换机与平台的应用服务器群进行互通, 保障数据安全。网络拓扑如图3所示。
4 结语
本文探讨和分析了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建设现状, 在此基础上采用云计算技术设计了一种中小企业公共信息服务平台, 实际应用表明:该平台能提高为中小企业服务的水平, 完善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可以充分发挥云计算技术和互联网的快速计算和海量存储优势, 使中小企业服务工作与信息化紧密结合, 更好地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郑丹青.云计算环境下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策略[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 (5) .
[2]黄务兰.云计算在中小企业信息化中的应用[J].科技管理研究, 2012 (6) .
[3]彭位增, 蒋超.云计算助力中小企业信息化[J].网络与信息, 2012 (9) .
[4]罗军舟, 金嘉晖, 宋爱波.云计算:体系架构与关键技术[J].通信学报, 2011 (7) .
【公共服务企业论文】推荐阅读:
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09-06
公共图书馆延伸服务论文11-21
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论文07-30
图书馆公共服务理念论文08-17
广播电视公共服务现状及未来期待论文05-17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管理研究论文07-06
三馆合一模式下高职院校图书馆公共服务论文06-19
高校图书馆公共文化社会化服务路径的论文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