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质量检测论文

2024-08-02

马铃薯质量检测论文(精选9篇)

马铃薯质量检测论文 篇1

目前, 马铃薯打秧机械已被广泛应用到生产实践当中, 打秧机种类繁多, 生产厂家也是以小厂家居多。为了规范马铃薯打秧机的作业质量, 并为评价马铃薯打秧机作业性能提供技术参考, 研究了马铃薯打秧机作业质量指标及其检测方法和判定规则。

1 马铃薯打秧机的作业质量指标

马铃薯打秧机是机械化收获马铃薯的配套机械, 用于在马铃薯收获前进行秧秆粉碎, 以保证马铃薯挖掘机的顺利作业。

马铃薯打秧机各项作业指标的确定是在地方有关标准基础上, 结合我国马铃薯秧秆治理的实际情况确定的。各项检测指标是在征求农业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和有关专家意见基础上, 对马铃薯打秧机的作业条件, 及检测方法提出了具体要求。各项指标参照了国内外现有标准, 又结合我国实际情况, 使其具有较强的应用性和科学性。作业质量指标值是在下列作业条件下确定的:打秧机作业地块地表应基本平整, 有少量杂草, 秧秆含水率小于30%或大于70%, 打秧机在使用说明书规定作业速度下作业。具体指标如下。

合格打碎长度:≤20cm

合格留秧长度:≤15cm

打碎长度合格率:≥80%

抛撒不均匀率:≤20%

漏打率:≤1%

带薯率:≤0.8%

伤薯率:≤1%

2 取样方法及检测点位置的确定

沿地块长宽方向对边的中点, 连十字线, 把地块划分成4块, 随机选取对角的2块作为检测样本。从样本地块4个角线长的范围内选定一个比例数后, 算出距离, 确定出4个检测点的位置, 再加上某一对角线的中点。

3 马铃薯打秧机作业质量检测方法及判定规则

3.1 作业质量指标的测算

3.1.1 秧秆打碎长度合格率的测算

按2的规定在测区内取5点, 每点取1m2, 捡起所有秧秆称其质量, 再从中挑出打碎长度不合格的秧秆称其质量。按式 (1) 计算打碎长度合格率, 并求出5点的平均值。

undefined×100% (1)

式中:Dh——秧秆打碎长度合格率, %

my——测点秧秆质量, g

mb——测点内打碎长度不合格秧秆质量, g

3.1.2 抛撒不均匀率的测算

取样方法同3.1.1, 按式 (2) 、 (3) 计算抛撒不均匀率。

undefined

式中:mp——测区内各点秧秆平均质量, g

myi——第i个测点秧秆质量, g

Nj——每个测区的测定点数

undefined×100% (3)

式中:Pb——抛撒不均匀率, %;

mmax——测区内测点秧秆质量最大值, g

mmin——测区内测点秧秆质量最小值, g

3.1.3 漏打率的测算

按2的规定取5点, 每点在宽为打秧机作业幅宽, 长为2m的面积内, 捡拾漏打的秧秆, 称其质量, 换算成每平方米秧秆漏打量。按式 (4) 计算漏打率, 并求出5点的平均值。

undefined×100% (4)

式中:Ld——漏打率, %

ml——每平方米漏打秧秆质量, g

mz——每平方米应还田秧秆总质量, g

3.1.4 带薯率的测算

取样方法同3.1.1, 在测点内捡起秧秆带出的马铃薯称其质量, 再将测点内埋在地面以下的马铃薯挖出并称其质量。按式 (5) 计算带薯率, 并求出5点的平均值。

undefined×100% (5)

式中:D——带薯率, %

md——测点内秧秆带出的马铃薯质量, kg

mw——测点内埋在地下的马铃薯质量, kg

3.1.5 伤薯率的测算

取样方法同3.1.1, 捡拾测点内的马铃薯称其质量, 再挑出其中的伤薯称其质量。按式 (6) 计算伤薯率, 并求出5点的平均值。

undefined×100% (6)

式中:S——伤薯率, %

ms——测点内伤薯的质量, kg

mz——测点内马铃薯总质量, kg

3.1.6 留秧长度的测算

按2的规定取5点, 在每点内随机测10个留秧长度, 其平均值为该点的留秧长度, 并求出5点的平均值。

3.2 判定规则

按对马铃薯打秧机作业质量的影响程度将判定项目分为A类和B类, A类项目有伤薯率、打碎长度合格率, B类项目有漏打率、带薯率、留秧长度和抛撒不均匀率。

被检测项目中A类项目应全部合格, B类项目允许有一项不合格, 综合判定为合格。

4 结束语

通过对马铃薯打秧机作业质量指标的检测及验证表明, 作业质量指标量化合理, 数据准确可靠, 检测方法简便、易于操作, 能规范指导马铃薯打秧机实际作业, 为评价马铃薯打秧机的作业性能提供了技术参考。

参考文献

[1]袁玉龙, 赵举文, 梁晓军, 等.4J M-1500B型马铃薯打秧机[J].现代化农业, 2009 (03) :36-37.

[2]柳春柱, 熊文江, 杨柏松, 等.4 UL1型牵引式马铃薯联合收获机的打秧装置[J].现代化农业, 2010 (11) :35-36.

[3]李东涛.北方寒地马铃薯机械简介[J].现代化农业, 2011 (04) :37-38.

马铃薯质量检测论文 篇2

马铃薯正文:

马铃薯马铃薯

第二实验小学 三年七班 吴泽欣

今天,老师让我们写一篇探究小论文。我选择了写马铃薯。经过探究和观察,我收集许多资料,其中有一则故事。

1785年,法国闹粮荒。一位叫法尔孟契那的药剂师把马铃薯引入到法国,想以此来解决饥荒问题。但当时许多法国人以为它有毒,不愿栽种。于是国王路易十六就让皇后把马铃薯的花插在头上装饰。在皇宫花园里也栽种马铃薯。霎那间,栽种马铃薯风靡全国。马铃薯竟然成了最时髦、最高贵的标志。马铃薯也因此得到了一个漂亮的名字――“地下苹果”。

读了这个资料,我感觉很奇怪,马铃薯这个土头土脑的东西怎么能称最时髦、最高贵的标志和地下苹果呢?

于是,我便跑到厨房,认真地观察着马铃薯。可不管我怎么看,都是普普通通。正当我束手无策的时候,我突然想到,马铃薯在一本书上好像有记载。我就走到了书柜,终于找到了这本书。在书中,我明白了为什么马铃薯会变成时髦、高贵的标志。

原来马铃薯也叫土豆,它是一种价廉的.减肥“良药”,具有和胃调中、益气健脾,强身益肾、消炎、活血消肿的功效,可辅助治疗消化不良、习惯性便秘、神疲乏力、慢性胃痛、关节疼痛、皮肤湿疹等症;现代医学研究认为,它是高蛋白、低脂肪的营养食品,能为婴儿提供多种维生素和生长所必需的微量元素,可预防中老年营养不良、便秘、肥胖等症,是理想的健康食品。

看!生活的知识可不少,只要认真观察就能发现。

指导老师:施丽雪

(投稿:xszw 于 -6-4 11:51:02 编审: )

马铃薯质量检测论文 篇3

1 种薯基地标准化生产技术

1.1 选地

种薯基地应选择无检疫性有害生物发生的地区或非疫生产点。

1.1.1 自然条件

应选择高海拔、高纬度、气候冷凉、风速大的地区作为种薯繁育基地。原种开放式生产基地海拔高程应在1 300 m以上, 低海拔地区应选择网棚进行生产;一级种薯基地海拔要求在1 100 m以上。

1.1.2 隔离条件

基地5 km范围内没有马铃薯和其他茄科作物, 或自然隔离条件好。

1.1.3 土壤条件

要求3年以上未种植过马铃薯和茄科作物、排水良好的沙壤土或壤土。

1.2 整地

尤其对于原种基地栽培中, 土壤要求疏松、无大块, 播种时要求土壤湿度好。通常情况, 秋整地强于春整地, 而且秋起垄效果更佳, 可避免因春季降雨过多影响整地, 同时秋起垄对于春季地温的提升效果更为明显, 整地时应深耕土壤30~50 cm。播种前应进行最后一次整地, 达到地平、土细、上虚下实。

1.3 种薯的准备

1.3.1 种源的确定

应从繁种技术力量强、种薯质量可靠的企业购种, 购种时质量应符合GB18133-2012规定的相关指标, 以保证种薯质量。

1.3.2 种薯切块

原种基地是利用微型薯作为播种材料的, 应采取整薯播种的方式;一级种薯基地利用原种进行播种, 应进行切块处理。在对原种进行切块处理时, 掌握以下原则:

(1) 切块大小:标准薯块大小为30~50 g, 因小于30 g的薯块在田间长势弱, 大于60 g则会造成浪费。

(2) 消毒处理:切到腐烂的薯块要整薯剔除, 绝不能留作种用, 并对切刀进行消毒处理。消毒液一般为75%的酒精、1%的漂白粉或0.1%的高锰酸钾。

(3) 贮藏标准:有贮藏条件的, 切薯可以在播种前10 d左右进行, 将切好的种薯存入库中, 每天通风5 h左右, 温度保持在12℃左右, 湿度维持在80%以上;没有贮藏条件的, 切薯可在播种前3 d左右进行。

(4) 药剂拌种:选择适宜的药剂和用量进行拌种, 然后将种薯摊薄放在通风阴凉处3~5 d, 温度保持在17~18℃, 相对湿度在80%~85%。

1.4 播种时应掌握的事项

1.4.1 土壤条件

当10 cm地温稳定在8℃以上时, 即可播种。

1.4.2 土壤湿度

土壤墒情要适中, 秋起垄的地块通常湿度较好, 春整地的可能墒情欠佳, 需要造底墒, 沙土地的播种前的2~3 d造底墒, 黏土地需要略早些。

1.4.3 肥料施用

平衡施肥, 以基肥为主, 追肥为辅;多施有机肥, 少施化肥, 农家肥和化肥混合施用;适当补充微量元素。

1.4.4 播种时间

根据气候条件和品种特性确定, 应晚于商品薯的播种。晚熟品种在5月上旬播种, 中熟品种可适期晚播, 早熟品种可适当早播或晚播。

1.4.5 种薯用量

原种基地:微型薯小于3 g, 每667 m2播8 000粒;3~5 g, 每667 m2需播6 000粒;5.1~10 g, 每667 m2需播5 000粒;10 g以上的, 每667 m2播4 000粒。一级种薯基地:根据品种、薯块大小、种植密度确定用量, 早熟品种5 000~6 000株/667 m2, 中晚熟品种4 500~5 000株/667 m2, 晚熟品种4 000~4 500株/667 m2。一般每667 m2用种150 kg左右。

1.5 田间管理措施

1.5.1 中耕培土及除草

一般进行两次, 分苗前、齐苗后进行。苗前中耕培土根据种薯发芽情况确定培土时间, 一般在出苗前一周进行, 培土的深度要根据播种深度而定, 培土后从种薯到垄顶的距离为15 cm左右, 垄顶至少30 cm宽;当苗长到10~15 cm时, 进行第二次培土, 培到垄边, 主要作用是使土壤松动, 增加土壤的通透性, 利于提高土壤温度。除草与培土同时进行。

1.5.2 病虫害防治经验

不同级别的种薯要使用不同的打药设备, 用安泰生70%可湿性粉剂可有效防治早疫病;银法利防治晚疫病;在拌种期使用高巧拌种控制蚜虫、二十八星瓢虫。

1.5.3 灌溉

根据种薯不同生长阶段调节土壤的湿度。苗期要保持在70%~80%, 收获前保持在65%~75%为宜;块茎形成至块茎增长阶段必须保持在80%~85%。

1.6 田间去杂

现蕾期后, 技术人员根据品种的特征特性对种薯田进行全面检查, 拔除病、杂、劣及疑似株, 将拔除株的茎叶和块茎全部放入袋中, 带出田间处理。全生育期进行2~3次。

1.7 收获

当种薯基地70%的植株茎叶由绿转黄, 逐渐枯黄时为最佳收获期。

2 种薯质量检测

分田间、块茎检验2个环节。

2.1 田间检测

采用目测的方式进行检查。种薯基地小于1 hm2时随机抽检5点, 每点100株;基地面积介于1~40 hm2之间, 设检测点6~10个 (每增加10 hm2增设1个检测点) ;基地面积大于40 hm2时, 设检测点10个 (每增加40 hm2增设2个检测点) 。

整个田间检验过程必须在40 d内完成。第一次检查在现蕾期至盛花期进行, 第二次在收获前30 d左右进行。检测结果以第二次为最终结果 (田间质量检测指标见表1) 。

2.2 块茎检测

2.2.1 收获后检测

种薯收获和入库期, 根据检验面积在收获田随机取样, 或者在库房随机抽取一定数量的块茎用于实验室检测。原种实验室检测数量为:基地面积小于40 hm2, 取200个块茎 (每增加10~40 hm2增加40个块茎) 。一级种薯实验室检测数量为:基地面积小于40 hm2, 取100个块茎 (每增加10~40 hm2增加20个块茎) 。收获后质量检测指标如下 (见表2) 。

2.2.2 库房检测

原种和一级种薯根据每批次总产量确定扦样点数, 每点取块茎25 kg, 样品须能代表被抽检批次。具体扦样量如下∶每批次小于40 t, 块茎取样点为4个, 检测100 kg;介于40~100 t, 取样点为5~10个 (每增加200 t, 增设1个检测点) , 检测125~200 kg;大于1 000 t, 取样点为10个 (每增加1 000 t, 增设2个检测点) , 检测量应大于250 kg (库房质量检测指标见表3) 。

检验数据任何一项达不到拟生产级别种薯质量要求的, 降到与检测结果相对应的质量指标的种薯级别, 达不到最低级别的种薯质量指标的不能用作种薯。

摘要:从种薯基地的准备、播种、田间管理、田间检测等方面, 对马铃薯脱毒种薯原种和一级种薯标准化生产技术及质量检测作了详细介绍, 对马铃薯质检工作有一定借鉴。

马铃薯美容方法 篇4

2.熟马铃薯面膜制法:马铃薯中加入少量牛奶煮熟,再碎成泥,待冷却之后涂敷在脸上20~25分钟即可。操作时可在一茶缸马铃薯泥挤入一只柠檬的汁液,调和之后涂敷于面部和颈部,之后再用纱布遮盖,涂敷大约30分钟,最后用冷水清洗掉。

3.如果你属于油性皮肤,不妨将熟马铃薯去皮捣烂后混入少量燕麦粉,将此混合物敷脸15~20分钟,然后再用温水洗掉。想让干性皮肤柔软并富有弹性的话,可以将熟马铃薯去皮捣烂,加入一匙酸奶油,涂敷面部10~15分钟,然后再用40~50℃的温水清洗掉。

注意事项:

敷的时间不易太久

马铃薯质量检测论文 篇5

1 影响马铃薯产量质量产生的现象及原因

1.1 种性退化现象

马铃薯连续种植几年后, 常会出现植株矮化、丛生、长势衰退, 块茎长得越来越小, 特别是在马铃薯生长季节气温较高的地方, 更容易出现这样的问题。人们把马铃薯种植中自然出现长势衰退、茎叶病态、产量质量降低的现象, 叫做马铃薯种性退化现象。

马铃薯种性退化的主要原因, 是多种传染性病毒病对马铃薯的侵染所造成的。健康植株受感染后, 病毒会在植株体内繁殖, 增加数量, 并在体内活动, 引起不同症状。病毒也会积累在块茎中, 经过块茎的无性繁殖, 世代传递, 并且数量越积累越多, 病毒种类也随之增加。所以, 危害逐年加重, 使马铃薯的种性丧失。这就是为什么马铃薯种植时间越长退化越厉害, 减产越严重的原因。

1.2 品种混杂现象

在有自留种薯习惯的地方, 连续使用几年后的种薯, 常常出现不同于原品种的植株, 从而导致马铃薯产量下降、品质不理想、商品率下降, 产值降低。品种混杂的主要原因是种薯的机械混杂, 在收获和贮藏过程中混进不同品种的马铃薯, 下一年种植时又不认真去杂, 这样就越种越混, 几年过后就成了混杂的品种。

要解决品种混杂问题, 一是定期选用种薯生产部门专门生产的种薯, 更替旧种薯;二是自己留种时必须在有隔离条件的地块单独建立留种田, 在生育期中认真去杂去劣去病株, 方可保证种薯的纯度。

1.3 块茎畸形现象

在收获马铃薯时, 经常可以看到与正常块茎不一样的奇形怪状的薯块, 如有的薯块顶端或侧面长出一个小脑袋, 有的呈哑铃状, 也有的在原块茎上长出几个小块茎呈瘤状, 还有的在块茎上长出裂沟。人们把这些奇形怪状的块茎叫畸形薯。

畸形薯主要是块茎的生长条件发生变化造成的, 形成了明显的二次生长, 出现了畸形块茎。不均衡的营养或水分, 极端的温度, 以及冰雹、霜冻等灾害, 都可导致块茎的二次生长, 形成畸形薯。所以, 在生产管理上, 要特别注意尽量保持生产条件的稳定, 同时注意不选用二次生长严重的品种。

1.4 块茎青头现象

在收获的马铃薯块茎中, 经常发现有一端变成绿色的块茎, 俗称青头。青头现象使块茎完全丧失了食用价值, 从而降低了商品率和经济效益。

出现青头的原因是播种深度不够, 垄小, 培土薄或是有的品种结薯接近地面, 阳光直接照射或散射到块茎上, 使块茎的白色体变成了叶绿体, 组织变成绿色。为了减少这种现象, 种植时应当加大行距和播种深度。另外, 在贮藏过程中, 块茎较长时间见到阳光或灯光也会使表面变绿, 与上述青头有同样的毒害作用, 所以食用薯一定要避光贮藏。

1.5 块茎空心现象

把马铃薯块茎切开, 有时会见到在块茎中心附近有一个空腔, 腔的边缘角状, 整个空腔呈放射的星状, 空腔壁为白色或浅棕色。空腔附近淀粉含量少, 煮熟吃时会感到发硬发脆, 这种现象就叫空心。

块茎空心主要是其生长条件突然过于优越造成的。在马铃薯生长期, 突然遇到极其优越的生长条件, 使块茎极度快速地膨大, 内部营养转化再利用, 逐步使中间干物质越来越少, 组织被吸收, 从而在中间形成了空洞。钾肥供应不足也是导致空心率增高的一个因素, 另外也与品种的特性有一定关系。为防止马铃薯空心的发生, 应选择空心发生率低的品种;适当调整密度, 缩小株距, 减少缺苗率, 使植株营养面积均匀, 保证群体结构的良好状态;在管理上, 保持田间水肥条件平稳, 增施钾肥等。

2 影响马铃薯产量质量存在的技术问题

2.1 品种选择不当

品种的选择应根据当地气候条件、生产用途、耕作制度、生产条件等因素综合考虑。如果品种不对路, 价格也不会很高, 单位面积的产值肯定要低于适销对路的品种。有的人没按当地的气候条件选择马铃薯品种, 结果使自己的产品卖不上好价钱, 还耽误了下一茬作物种植。所以说, 品种选择得当, 收获期、产量和效益才会令人满意。

2.2 品种更换不及时

由于交通闭塞, 信息不灵, 不知道别的地方还有产量更高、质量更好的品种, 一直用着老辈子流传下来的马铃薯品种;还有的墨守陈规, 对新品种挑三拣四, 总抱着老品种不放, 品种得不到更换;有的农户舍不得花钱购买新品种;还有的种子经营户, 没有搞好试验、示范和组织好马铃薯新品种的推广工作, 造成个别地方马铃薯品种更换不及时, 产量停滞不前, 影响着马铃薯增产潜力的发挥及马铃薯生产的发展。

2.3 轮作倒茬做得不好

马铃薯是忌连作的作物, 喜欢轮作倒茬。有报道说, 连作8年的马铃薯地块, 疮痂病发病率为96%, 青枯病和黑胫病也是土传病害, 连作田发病显著高于换茬的地块。另外, 连作的马铃薯由于营养吸收单一, 可使土壤中钾肥含量很快下降, 影响土壤肥力和下一茬产量。最好不用茄科作物作前茬, 如番茄、茄子、辣椒等, 因为它们与马铃薯有相同的病害。

2.4 播种芽块太小

国内外的试验结果一致表明, 大芽块要比小芽块抗旱能力强, 出苗整齐, 出苗壮。大芽块平均每块可长出l.8~2.4个芽条, 而小芽块平均每块只有1.0~1.1个芽条。国外产量统计表明, 大芽块播种的产量与小芽块播种的产量显著不同, 芽块重14 g的, 亩产1440.1 kg;而芽块重56 g的, 亩产达2144.7 kg, 播种大芽块比播种小芽块每亩增产704.6 kg, 即增产48.9%。国内试验也表明, 大芽块比小芽块播种增产32.6%。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母大儿肥”的道理。

2.5 营养面积不足

为了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有些农户片面采用增加单位面积棵数的办法, 依靠群体优势提高产量。这种办法在农业生产水平不高、投入较少的情况下, 一时可以取得些效果, 所以有些人就产生了种得越密、棵数越多产量越高的片面认识。由于密度过大, 地上植株非常拥挤, 节间长, 茎秆高而细弱, 枝叶互相交错, 遮挡阳光, 影响叶片营养的制造;地下部分由于垄小棵密, 营养面积太小, 也会出现营养不足和块茎生长空间不够的问题, 致使植株上部容易出现倒伏, 下部枝叶死亡腐烂, 引起病害, 导致小薯块和青头薯增多, 产量下降, 商品率不高。

2.6 播种深度不足

有的农民只图在播种和收获时省事, 开沟只有6~7 cm深, 芽块只能播种在距地面5 cm左右的地方。由于马铃薯的营养贮存器官—块茎直接生长在地下, 主要着生在地下茎中部节的匍匐茎上, 如播种太浅, 地下茎的深度不够, 节数减少, 对匍匐茎的形成和块茎形成及膨大都不利, 结的块茎也容易露出地面见光形成青头薯等。播种浅, 根系扎得浅, 不但抗旱能力差, 营养吸收也受到限制, 不利于产量质量的提高。

2.7 中耕培土既晚又浅

有的农户在马铃薯田间管理上注意不够, 特别是中耕培土进行得晚, 培土又浅, 不但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还对马铃薯生长产生一定的不良影响:一是块茎膨大期地下温度易升高, 水分散失快, 对生长不利。二是块茎生长易顶出地表, 见光形成青头, 降低品质。三是由于土薄, 晚疫病菌易随雨水渗到薯块上, 使块茎感病率增加而降低产量, 同时也不利于贮藏。

2.8 氮肥施用过多

氮肥在马铃薯生长中确实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施用氮肥后茎叶生长繁茂, 颜色墨绿, 增产作用非常明显。所以有些人对氮肥就产生了偏爱, 一提到增加肥料就是增加氮肥。结果把秧子催得很高, 上部叶片很大, 头重脚轻, 倒伏严重, 茎叶铺到地上30多cm厚, 下部叶片不见阳光不透气, 出现腐烂, 地下茎结薯很晚, 块茎很嫩, 淀粉含量低, 总产量也不高。

2.9 投入不够

种植马铃薯舍不得投入, 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一是不愿意花钱买种性好的健康的脱毒种薯, 而使用自己种植多年的种性退化、品种混杂的病杂薯。如果选用脱毒种薯, 其单位面积产量会比用普通种薯增加30%~60%。二是舍不得肥料的投入。马铃薯生长时需要吸收许多无机营养, 才能制造出有机营养来, 最后获得较高的产量。所以, 种植马铃薯不仅要施用大量农家肥, 还要购买含有氮磷钾各种成分的化肥给予补充, 才能满足其生长发育需要, 保证高产。三是发生病虫害舍不得花钱买农药。

3 提高马铃薯产量质量的技术措施

3.1 选用优良品种

首先, 应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品种的特性特征、市场需要、生产用途和产业发展的需要选择相应的品种进行种植。结合当地马铃薯病害发生情况及病害流行特点, 选择抗病性强、市场效率潜力大的品种。

其次, 应按照农业产业结构的要求, 优化品种特性, 同时考虑到当地的农事特点, 前后茬作物收获时期, 做到早、中、晚品合理搭配。

再次, 选择质量达标的马铃薯种薯。一定要选用脱毒种薯。最好选用一级脱毒种薯。选择具有本品种特征、无混杂品种现象、没有机械创伤、具备种薯要求的大小规格、外观良好、水分含量适中的薯块, 一般种薯大小应为40~150 g之间, 切块不低于25 g。

3.2 普及和推广脱毒种薯

脱毒种薯解决了马铃薯种植的病害感染问题, 防止品中退化, 增强品种抗逆性, 促进根系发达, 叶面积增大, 光合作用增强的作用, 是提高马铃薯产量和品质的有效手段。农技推广部门加大脱毒种薯种植技术的宣传力度, 正确引导种植农户选购脱毒种薯的积极性, 充分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作用, 集中到脱毒种薯生产单位和生产基地统一购种, 解决以次充好, 以商品薯冒充脱毒种薯的问题。根据脱毒马铃薯种薯生产气候条件, 可在海拔1500 m以上区域建立脱毒马铃薯种薯繁殖生产基地, 以满足马铃薯生产用种需求。

3.3 掌握正确的引种方法

引种方法简单易行, 见效快, 是弥补当地品种单一, 加快品种更新换代的有效手段, 也是把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生产力的有效办法。但要克服盲目引种问题, 否则一旦给农业生产造成巨大损失, 供种者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因此, 引种要遵循以下原则:

3.3.1 掌握气候相似的原则。

主要看两地生长季节气候条件是否接近, 只有引种地的气候与原产地的气候相似, 引种才易成功。

3.3.2 满足光和温度的要求。

马铃薯是喜光并对光敏感的作物, 由长日照地方引到短日照地方往往不开花, 但对地下块茎的生长影响不大。而短日照品种引到长日照地方后有时则只开花不结薯。特别是北方向南方引种, 一定要引早熟品种。而由南方向北方引种, 早熟或晚熟品种均可。

3.3.3 掌握由高到低的原则。

由高海拔向低海拔、高纬度向低纬度引种容易成功, 主要是高海拔、高纬度的地方病毒病感染轻, 种性退化就轻, 有利于达到丰产优质的目的。

3.3.4 按照试验、示范、推广的程序引种。

3.3.5 严格植物检疫程序。

引种和调种要有植物检疫部门开据的病虫检疫证书, 防止引进危险病虫杂草, 危害当地生产。

3.4 科学的种薯处理

在播种前将精选的种薯置于15~20℃散光下晒种催芽, 并每隔七八天翻动一次, 以保证出芽均匀。切块应不低于25 g, 30 g以下的种薯可整薯播种, 50~100 g的种薯从薯顶到薯尾纵深切成2~4块, 确保每块种薯有一个顶芽。在切块时如发现病薯要及时去除, 并用5%高锰酸钾溶液侵泡切刀1~2 min进行消毒。将切好的薯块放在通风阴凉的地方摊开, 待切口愈合后即可播种;也可用草木灰或干细土加入多菌灵、甲霜灵錳锌等药剂拌种后播种。

3.5 规范的栽培技术

3.5.1 适期播种。

对于地膜覆盖种植的马铃薯, 我县的播种时间在12月中下旬为宜, 露地春播在2月上中旬。

3.5.2 合理密植。

提倡起垄栽培, 宽窄行种植, 宽行行距65~70 cm, 窄行行距30~35 cm, 株距25~28 cm, 亩种植4800~5300株, 亩播种量120~150 kg。

3.5.3 轮作倒茬, 避免连作。

由于马铃薯是茄科作物, 不但马铃薯不宜连作, 还不能与其它茄科作物连作, 如茄子、辣椒、西红柿等, 以避免土传病害的传染, 影响马铃薯的产量和品质。

3.5.4 科学配比施肥。

马铃薯是喜钾作物, 对氮、磷、钾的需求是5:2:9。试验表明, 一般亩产3000 kg鲜薯的田块, 需亩施有机肥3000~4000 kg, 尿素10 kg, 磷酸二胺12.5 kg, 硫酸钾15 kg。底肥一次施足, 特别地膜覆盖的马铃薯一般不追肥。在现蕾即薯块膨大期结合长势情况, 可进行叶面喷肥 (磷酸二氢钾) 。同时, 在这个时期可进行人工打蕾, 可用多效挫喷施叶面, 人为抑制地上部分生长, 促进地下块茎的膨大。

3.6 病虫防治

3.6.1 病害的防治:

马铃薯质量检测论文 篇6

(1)水果品质检测。国外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将近红外光谱检测技术应用到了水果品质检测中。国内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接触此项技术,20世纪90年代,该技术在水果品质检测中的应用进入高潮。通过采用近红外光谱,可以在不破坏水果外形的前提下,进行水果的外形、着色度、糖度、酸度、水分、坚实度、可溶性固形物以及农药残留度等参数的测量,分析时间仅为数秒钟。最初采用此技术进行检测的主要是苹果,因为在众多的水果中,苹果产量最大,市场需求量也最大。随着近红外光谱检测技术在水果行业应用的不断深入,该技术被逐步应用到梨、桃、柑橘、草莓和胡柚等水果的品质检测中,标志着近红外光谱技术,在水果检测行业中的发展已进入到一个新阶段。

(2)牧草饲料营养成分检测。饲草是畜牧业生产的物质基础,饲草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畜产品质量的好坏。控制饲草质量、检测饲草原料的常规成分是饲草生产中非常重要的一环。近红外光谱检测技术可以快速、简便和准确地评定不同品种、不同生育期及不同茬次饲草的常规营养成分,这个营养成分主要指水分、干物质、粗蛋白、粗脂肪、粗灰分、粗纤维、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木质素等指标。

(3)粮食成分检测。粮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原料,粮食的营养成分含量和品质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人类的正常生活。在小麦等主要粮食作物的近红外光谱检测技术中,淀粉、蛋白质、脂肪、水分、颜色、纤维和硬度等已经属于成熟的测定内容,大豆的蛋白质、脂肪和水等也是近红外光谱检测的主要指标。

2 马铃薯品质检测

作为粮蔬兼用的马铃薯块茎水分多、脂肪少、单位体积的热量相当低,而所含的维生素C是苹果的10倍,B族维生素是苹果的4倍,各种矿物质是苹果的几倍至几十倍不等。马铃薯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一般新鲜薯中所含成分为:淀粉9%~20%,蛋白质1.5%~2.3%,脂肪0.1%~1.1%和粗纤维0.6%~0.8%。100 g马铃薯中所含的营养成分为:热量66~113J,钙11~60 mg,磷15~68 mg,铁0.4~4.8mg,硫胺素0.03~0.07 mg,核黄素0.03~0.11 mg和尼克酸0.4~1.1 mg。除此以外,马铃薯还含有禾谷类粮食所没有的胡萝卜素和抗坏血酸。从营养角度来看,它比大米、面粉具有更多的优点,能供给人体大量的热能。从马铃薯的用途看,用于淀粉加工的品种,一般淀粉含量均在18%以上,而淀粉含量低于18%的品种多用于加工薯条和薯片或者鲜食,因此,马铃薯营养成分的检测也是马铃薯产业发展的关键环节。2004年6月,浙江大学的应义斌和王剑平课题组,利用光纤漫反射近红外光谱技术,开发了我国第1套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水果品质智能化实时检测与分级生产线,除了用于水果产品的成分检测外,也可用马铃薯的实时检测与分级。但是,由于该检测系统体积庞大、价格昂贵,未能在实际生产中推广应用,目前还没有专门用于马铃薯营养成分检测的装置。

3 存在的问题

(1)近红外光谱技术虽然在水果行业应用较多,但将其用于马铃薯的品质检测,还属于初期研究阶段,还没有前期的任何研究技术和数学模型做参考。但在大多数情况下,近红外光谱需要参考相关的研究技术以建立校正模型,研究难度较大。

(2)由于马铃薯受外部环境的影响较大,如收获时间、储藏时间、环境温度、土壤养分和湿度等,所以马铃薯内部品质会发生相应的改变,导致检测结果准确性降低。

(3)马铃薯外形比较复杂,导致不同测试部位的检测结果有较大差异,另外,检测样品的数量也对检测结果有较大影响。

(4)目前,国内用于近红外光谱检测的仪器很少,且检测结果的准确性较低。

4 结论

马铃薯质量检测论文 篇7

1 马铃薯种薯的相关定义及分级

1.1 脱毒苗

应用茎尖组织培养技术获得的再生试管苗, 经检测确认不带马铃薯X病毒 (PVX) 、马铃薯Y病毒 (PVY) 、马铃薯S病毒 (PVS) 、马铃薯卷叶病毒 (PLRV) 等病毒和马铃薯纺锤块茎类病毒 (PSTVd) , 才确认是脱毒苗。

1.2 脱毒种薯

从繁殖脱毒苗开始, 经逐代繁殖增加种薯数量的种薯生产体系生产出来的为脱毒种薯。脱毒种薯分为基础种薯和合格种薯两类。基础种薯是指用于生产合格种薯的原原种和原种;合格种薯是指用于生产商品薯的种薯。

1.3 基础种薯

基础种薯分为三级。 (1) 原原种:用脱毒苗在容器内生产的微形薯 (Microtuber) 和在防虫网、温室条件下生产的符合质量标准的种薯或小薯 (Minituber) 。 (2) 一级原种:用原原种作种薯, 在良好隔离条件下生产出的符合质量标准的种薯。 (3) 二级原种:一级原种作种薯, 在良好隔离条件下生产出的符合质量标准的种薯。

1.4 合格种薯

合格种薯分为二级。 (1) 一级种薯:用二级原种作种薯, 在隔离条件下生产出的符合质量标准的种薯。 (2) 二级种薯:用一级种薯作种薯, 在隔离条件下生产出的符合质量标准的种薯。

1.5 病毒病株允许率

脱毒种薯繁殖田中病毒病株的允许比率。

1.6 细菌病株允许率

脱毒种薯繁殖田中细菌病株的允许比率。

1.7 混杂植株允许率

脱毒种薯繁殖田中混杂的其他马铃薯品种植株的比率。

1.8 有缺陷薯

畸形、次生、龟裂、虫害、冻伤、黑心和机械损伤的薯块。

2 质量要求

2.1 各级别脱毒种薯田的植株带病指标

各级别脱毒种薯田的植株带病指标应符合表1要求。

2.2 一、二级种薯的块茎质量指标

一、二级种薯的块茎质量指标应符合表2要求。

参考文献

[1]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18133-2000马铃薯脱毒种薯[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0.

[2]孙慧生, 杨元军.中国马铃薯种薯生产[C]//陈伊里, 屈冬玉.中国马铃薯学术研讨会与第五届世界马铃薯大会论文集.昆明:中国作物学会马铃薯专业委员会, 2004.

[3]王梅春, 连荣芳, 胡西萍, 等.马铃薯脱毒试管苗优质高效低成本生产技术体系[J].中国马铃薯, 2004 (4) :240-242.

[4]沈清景, 叶贻勋.马铃薯脱毒原原种高产低耗快繁技术研究[J].中国马铃薯, 1999 (4) :209-213.

马铃薯质量检测论文 篇8

农业部、黑龙江省科技厅、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及哈尔滨市农委的领导在主席台就座, 来自广东、新疆、四川、青海、甘肃、山西、吉林、湖南、内蒙等23个省市, 有关种子管理、技术推广、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种薯生产、质检部门及基层技术人员等行业300余人参加了此次培训会。开幕式由黑龙江省农科院副院长刘娣主持。黑龙江省农委副主任、黑龙江省农科院院长、党组书记, 农业部脱毒马铃薯种薯质量监督检验测试哈尔滨中心主任韩贵清做重要讲话, 他指出, 近年来, 黑龙江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大力扶持马铃薯产业发展, 马铃薯种植面积逐年增加, 深加工不断推进, 带动了全省马铃薯产业的发展。农业部脱毒马铃薯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 黑龙江省马铃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建立, 加强了脱毒马铃薯种薯质量检测体系建设力度, 规范种薯市场、提高种薯质量、更好地为马铃薯的科技成果转化搭建了平台, 为进一步推动马铃薯产业又好又快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开幕式上黑龙江省马铃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向哈尔滨市8区农委和双城市农委各无偿赠送1万粒原原种, 共计9万粒。并与农业部创新体系平台岗位专家和试验站进行对接, 免费赠送马铃薯病毒检测试剂盒、马铃薯类病毒检测试剂盒、马铃薯环腐病检测试剂盒。

马铃薯质量检测论文 篇9

马铃薯S病毒是马铃薯重要病毒之一,1948首次发现和报道于荷兰,在许多种植马铃薯的地区皆有发现,并且分布广,曾是荷兰马铃薯生产病毒防治对象之一。其危害程度因品种和株系不同而异,一般减产10%~20%,患病植株常形成小块茎。马铃薯S病毒是单链RNA病毒,质粒形态为弯曲纤维状,正常长度为650 nm,直径12~13 nm。马铃薯S病毒易通过汁液传毒。

我国防治马铃薯病毒病的主要方法是选育抗病品种 ,或采用组织培养方法生产脱毒种薯等, 快速、灵敏、特异性好的病毒检测技术是杜绝马铃薯 S病毒的关键。目前主要采用指示植物和血清法等方法进行检测。指示植物法耗时长,占用空间大,灵敏度低,且对症状的观察需要很多经验的积累,因此一般不作为最终鉴定。在血清学鉴定中以ELISA应用最广,ELISA虽然可以在短时间内检测大量样品,但对浓度极低的病毒(如韧皮部病毒和休眠未出芽或自然老的块茎的病毒却不足以做出可靠的病毒判断,同时季节性的变化常阻碍阳性与阴性样品的区分[3],存在着假阳性或假阴性现象,而且只是检测了病毒的外壳蛋白(CP),其遗传信息量只占整个病毒遗传信息量的 5%~10%,无法区分因 CP基因有一定同源性的病毒类型[4] 。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 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得到了迅速而广泛的应用。应用此项技术检测植物病毒具有快速、灵敏、简便、特异性强等优点,而且可检测出植物组织中含量极低的病毒RNA[5], 能检测到休眠种薯或含量极少的韧皮部病毒,其灵敏度是ELISA的104倍[6],适用于快速早期鉴定马铃薯脱毒种薯的质量以及从国外引种时种薯种质量检测,为马铃薯病毒检测提供了更有效的手段。本文开展了马铃薯S病毒的RT-PCR检测技术的研究,旨在建立检测PVS快速、准确、灵敏、有效的方法。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感染有PVS病毒的马铃薯试管苗由华中农业大学园艺林学院提供。脱毒试管苗由湖北恩施中国南方马铃薯研究中心提供。

1.2 主要试剂与耗材

TRIZOL提取试剂盒,M-MLV Reverse Transcriptase,Oligo(dT) primer购自Promega公司;TaqDNA聚合酶,dNTP Mixture,100bp DNA ladder,Ribonuclease Inhibitor等购自博大泰克;其它试剂均为国产分析纯。试验过程中所用的试剂、枪头、离心管等须经高压蒸汽[5]灭菌,但不用DEPC处理。

1.3 方法

1.3.1 RNA的提取

采用TRIZOL试剂法提取总RNA。TRIZOL试剂法提取总RNA参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具体方法如下:称取100 mg马铃薯样品组织直接放入高温高压消毒过的1.5 mL的离心管中,加入少量液氮,迅速用研磨棒研磨成粉末,然后按50~100 mg组织加入1 mL TRIZOL,室温放置5 min,使其充分裂解, 彻底分离核蛋白复合体。12000 r·min-1, 4℃离心5 min,弃沉淀。小心吸取上清液,移入新的离心管中。匀浆裂解液中按200 μL氯仿/mL TRIZOL加入氯仿,盖紧离心管盖,用力震荡待充分乳化溶液呈乳白状(无分相现象)后,室温静置15 min。12000 r·min-1,4℃离心15 min。吸取上清液转移至另一新的离心管中,向上清中加入等体积的异丙醇或2倍体积乙醇,上下颠倒离心管充分混匀后,室温下静置10 min。12000 r·min-1, 4℃离心10 min。小心弃去上清,RNA沉于管底。缓慢地沿离心管壁加入75%的乙醇1 mL,轻轻上下颠倒洗涤离心管管壁,8000 r·min-1,4℃离心5 min后小心弃去乙醇,室温晾干或真空干燥5~10 min,加入20 μL灭菌双蒸水溶解沉淀,分装备用,-20℃保存。

1.3.2 引物设计与合成

根据已报道[5]的 PVS的外壳蛋白基因序列,设计一对PCR引物。5′端引物:5′-GCCGCATTTGACACATTCGAT-3′,3′端引物:5′-CAATCTCAGCGCCAAGCAT-3',由上海生物工程公司合成。预计 PVS两引物间序列长199 bp。

1.3.3 DNA的合成

以总RNA为模板,合成cDNA第一链。将反应混合物各组分放置冰上,离心管中依次加入总RNA 3 μL,Oligo(dT) primer 1 μL,再加入ddH2O至12 μL,轻轻混匀,振荡3~5 s。然后将混合物在70℃放置5 min,再置冰上冷却30 s,离心5 s。将离心管置于冰上,依次加入以下成分:5×反转录酶Buffer 5 μL, RNA酶抑制剂(20U)1 μL, dNTP混合物1 μL,反转录酶1 μL,再用无Rnase的灭菌双蒸水调至总体积25 μL,瞬时离心混匀,37℃温育1 h,置70℃ 10 min灭活,合成PVS的cDNA第一链。

1.3.4 PCR扩增

采用50 μL体系,以cDNA第一链为模板,PVSF、PVSR为引物进行PCR扩增,在200 μL薄壁PCR管中分别依次加入各反应物,反应体系具体为: 10×Taq Buffer 5 μL, 10 mmol·L-1dNTP 1 μL, cDNA模板2 μL,10 pmol/μL引物PVSF 1 μL,10 pmol/μL 引物 PVSR 1 μL, (5U)TaqDNA聚合酶1.2 μL,灭菌双蒸水38.8 μL。轻弹离心管底部使所加试剂充分混匀,稍稍离心将管壁液滴收集到离心管底部,PCR自动扩增仪进行扩增。反应条件为:94℃预变性5 min;94℃变性1 min, 60℃复性1 min,72℃延伸1.5 min,35个循环;72℃延伸10 min,4℃保存。

1.3.5 PCR产物鉴定

反应结束后,取PCR产物5 μL进行1%的琼脂糖凝胶电泳, 经溴化乙锭染色5 min,然后在紫外灯下观察结果、照相,与DNA Marker比较,分析产物大小。

1.3.6 RT-PCR重复性鉴定

用引物 PVSF、 PVSR 对提取的各马铃薯病毒RNA 及脱毒试管苗 RNA 样品分别进行 3 次 RT-PCR 扩增。

2 结果分析

2.1 总RNA完整性

从植物组织中提取 RNA 是进行植物分子生物学研究的必要前提 ,要进行核酸分子杂交 、RT- PCR等分子生物学研究 ,都需要有高质量的RNA。用RT- PCR方法检测马铃薯病毒,第一步就是要得到病毒RNA模板,而病毒RNA的完整性无法用简单的方法加以直接判断,须通过总RNA 的质量来间接判断,单纯检测总RNA的完整性可以用非变性凝胶电泳。TRIZOL试剂提取得到的总RNA在琼脂糖凝胶上的电泳结果分别见图1。从图1可以看出,用TRIZOL试剂提取的总RNA电泳后可见3条较清晰的条带,它们分别是28S rRNA、18S rRNA和5S rRNA,这表明总RNA具有较好的完整性,说明本试验采用TRIZOL法成功地从感病马铃薯叶片中获得了质量较高的总RNA。

2.2 总RNA纯度

本实验中成功地从马铃薯病叶组织中提取到质量好 ,纯度高的总 RNA ,样品的 RNA 浓度和纯度结果见附表。纯度好的核酸其 A260 nm/A280 nm值应大于 1.7 。由表1中可以看出,TRIZOL试剂提取总RNA的A260/A230值介于2.0~2.4之间,说明盐类小分子的污染较少;A260/A280值介于1.8~2.0之间,说明所提取的总RNA中没有蛋白质及其他有机溶剂的污染;结果表明 ,植物组织中的酚类化合物、多糖和蛋白质等杂质抽提充分,说明提取的RNA样品质量好,纯度高。

注:1 ,2 ,3 ,4分别表示不同样品提取的 PVS RNA;核酸的浓度以OD260nm的读数计算, 公式如下: 总核酸质量浓度 =OD260nm×45×稀释倍数/1 000(g·L-1) ,核酸的纯度以OD260nm/OD280nm的值表示。

2.3 PVS扩增结果

以TRIZOL方法提取的病毒总RNA为模板,经RT-PCR扩增后,在琼脂糖凝胶电泳中呈现阳性反应条带,与理论片段长度199 bp相一致,而阴性对照未出现任何扩增条带图,(图2)这表明用RT-PCR检测PVS特异性强,能准确检测到目的片段的存在,从而建立了有效的PVS的RT-PCR检测体系。

M-DL 100bp Maeker;1-PVS阳性毒株;2-感染PVS马铃薯块茎;3-感染PVS马铃薯叶片;4-脱毒试管苗;

2.4 RT-PCR的重复性

将脱毒试管苗、PVS病毒苗RNA 经过 3 次重复的 RT-PCR 检测,结果均一致,表明该 RT-PCR 系统重复性好。

3 结论与讨论

RT-PCR技术以其灵敏度高、特异性能强、快速、简便等特点而深受分子生物学工作者的青睐,已被广泛应用于植物病毒的检测和诊断。但RT-PCR反应条件严格,反应体系中的诸多因素都会影响试验结果的稳定性。只有研究出适宜的反应程序、反应体系,才能获得稳定的试验结果。

本试验建立了一种适宜从马铃薯植物中直接提取植物病毒 RNA的有效方法。本试验采用TRIZOL 公司生产的植物病原RNA提取试剂,直接提取植物组织中的病毒RNA。与以前先提纯植物病毒粒体本身, 然后酶解植物病毒的外壳蛋白获得 RNA[7]方法相比,本方法操作简单,所需试剂少,适宜于小样品提取,而且试验结果稳定。该方法快速有效,不失为提取高等植物组织中病毒 RNA 的有效方法。试剂法提RNA时,能有效除去样品中蛋白质、酚、小分子及盐等物质,保证了RNA的生物学活性,而且能有效地防止酚类化合物的氧化,可特异性地沉淀出核酸中的mRNA,从而保证了PVS病毒mRNA的纯度和完整性。TRIZOL试剂法丰富了植物病毒 RNA的抽提技术 ,为进一步开展植物病毒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提供了前提和必要条件。

同时建立了PVS 的标准 RT- PCR 检测程序 ,在基因水平上为PVS的检测提供了更新手段 。试验证明所设计的引物特异性很强 ,在进行 PCR扩增时只扩增出了PVS病株199bp的特异 CP基因片段 , 而健康对照却没有任何特异 DNA 片段扩增出来;三次试验结果一致,表明该RT-PCR重复性好。随着各种生物学试剂的商品化, 此技术已不再昂贵,而且方法简单、快速 、重复性好[7], 整个检测不耗时, 并且克服了ELISA法灵敏度不高、易出现非特异性反应以及价格昂贵等缺点,是病毒检测中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一项分子检测技术。

快速、简单、有效的总RNA TRIZOL试剂提取方法与PVS病毒RT-PCR检测方法的应用,将为植物大田早期诊断提供技术支持, 同时为病毒病害的研究提供有价值的数据和手段, 也为脱毒种薯和种苗的检测和鉴定提供了更为快速灵敏简便的检测技术, 对马铃薯质量的提高以及马铃薯产业的健康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摘要:从感染PVS病毒的马铃薯病叶组织中提取出病毒的RNA,进行反转录cDNA的合成,用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扩增,得到一条长度约为199 bp的特异性PCR扩增产物,与理论设计的外壳蛋白基因大小一致。在基因水平上为PVS的检测提供了一种快速、灵敏、简便的新方法,为PVS的防治提供了有效手段。

关键词:马铃薯S病毒,RT-PCR,病毒检测

参考文献

[1]魏延安.世界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及特点[J].世界农业,2005(3):29~32.

[2]Hooker WJ.马铃薯病害及其防治[M].石家庄: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129~131.

[3]袁小环,李青.血清学方法和分子生物学方法检测植物病毒研究进展[J].热带农业科学,2001(6):63~68.

[4]Jelkmann W,Keimkonrad R.An im m uno-capturepolym erase chain reaction and plate-trapped ELISA forthe detection of ap-ple stem spitting virus[J].Phyto-pathology,1997,145:499~504.

[5]俞键祁骥杜荣骞一种马铃薯病毒诊断新方法-RT-PCR[J].南开大学学报,2005,38(5):40~43.

[6]Rudra P.Singh and Mathuresh Singh.Speeifie Deteetionof Potato Virus Ain Dormant Tu by Reverse TranacriptionPolmerase Chain Reaetion.Plant disease[J],1998(2):230.34.

上一篇:财务管理的十个层次下一篇:面向对象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