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管设计

2024-09-24

监管设计(精选12篇)

监管设计 篇1

0引言

有线电视网络是广播电视舆论宣传的传输主渠道,是通达千家万户最普及的信息工具和最便捷的信息载体,是我国广播电视、文化、信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有线电视网络双向化、宽带化、智能化水平的不断提升,网内可承载的业务类型也越来越多。用户可以看到全国各地广播电视播出机构直播的广播电视节目和各主流媒体播放的视音频资讯,也可以根据需要对想看的视音频节目进行点播和回放,还可以通过多镜头/视窗、内容/频道关联、投票、跨屏转移、跨网递送、搜索等技术,参与广播电视互动问答、投票打分、查阅资料、订购有关产品。

按照业务形态分类,有线电视网内承载的业务主要可分为传统广播类业务、交互类业务和信息服务类业务三种。随着时间的推移,有线电视网将是一个互联互通的网络,将大大提高信息传播效率,增强服务效果,促进广播电视业态的发展,同时催生出多种接收终端、多种业务形态,会产生新的需求、新的服务、新的模式,对信息传播理念、生产方式、业务形态、服务方式以及体制机制带来革命性的影响,对现有传统广播电视管理模式提出了挑战,大大增加了有线电视监管的层次、维度和深度,提高了有线电视监管体系的复杂性。

面对这样一个大规模、复杂和异构的多业务网络,如何对其加以有效的管理和监测,强化有线电视舆论引导能力,提升新闻舆论工作正面宣传的影响力,为有线电视产业运营创造一个健康良好的外部环境,是广电人需要思考的一个问题,本文主要从有线电视业务监管框架设计方面进行了研究探讨。

1设计原则

为确保监管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在系统设计时应遵循如下原则:

1.标准化原则

监管系统的设计、开发、实施遵循已有的国家和行业标准。

2.统一设计原则

监管系统的设计应采取统筹规划和统一设计的原则,软件平台架构、数据模型、存储系统以及可扩展设计等内容,均需从全局出发,统筹考虑。

3.先进性原则

监管系统必须采用成熟、具有国内先进水平,并符合国际发展趋势的产品和技术,以保证系统有更长的生命力。

4.高安全性原则

监管系统设计要充分考虑系统的安全性,建立可靠、完善的系统访问和传输机制,同时要充分考虑系统的可靠性,确保系统平台运行稳定。

5.成熟性原则

监管系统要采用主流、成熟的体系架构来构建,在保证系统先进性的同时,把建设风险降到最低。

6.适用性原则

监管系统建设必须兼顾好已有的现状,保护已有资源,在满足应用需求的前提下,尽量降低建设成本。

7.可扩展性原则

监管系统设计要考虑到业务未来发展的需要,设计简明,降低功能模块耦合度,充分考虑兼容性和跨平台迁移的可能性。

2总体设计

2.1架构设计

目前,我国的广播电视监测监管主体主要由中央级、省级和地市级三级监测监管机构组成,各级监测监管机构依据监测监管政策分工协作,形成全国广播电视监测监管管理体系。为了与现有的三级监测监管体制相适应,有线电视业务监管框架应依托于现有的组织架构进行设计,监管框架应具有分布式和可扩展的特点,在系统设计上应充分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先进技术,有效提升监测监管系统的智能化水平,以适应未来业务形态的多变。

有线电视业务监管可以与分级管理的架构相适应,采用总中心、分中心、监测站、采集点的监管框架,总中心部署在承担有线电视监测监管任务的管理部门,负责全局把控。分中心可根据需要设立,按照不同的区域,承担本区域的有线电视监测监管任务。监测站部署在被监测播出机构的相应业务端,负责对有线电视业务数据的分析和采集。采集点可以部署在不同区域的用户端,对有线电视业务的播出情况进行验证。

有线电视业务监管系统架构如图1所示。

2.2功能实体说明

2.2.1总中心

总中心的功能如下:

1.具备全部分中心、监测站、采集点的智能发现和智能调度的能力,可以监测所有监管节点的运行状态,获取其监测数据,对分中心下发监测任务指令和监测策略;

2.具备对分中心、监测站、采集点的监管数据进行统一调度的能力,对经过分中心预处理的监测数据信息进行大数据挖掘及相关处理,及时准确地进行分析研判,发现潜在风险,制定监测策略,生成告警信息,进行有效处置;

3.及时接收处理分中心的报警信息;

4.记录相关操作的日志信息,保证安全溯源;

5.具备为各级广播电视管理部门提供监测、分析报告的能力。

总中心可以由策略管理模块、统计分析模块、通信适配模块、操作平台、信息库和策略库组成,结构如图2所示。

1.策略管理模块

负责策略的制定、同步、更新。定时或及时通过通信适配模块进行全网的策略同步;由管理员通过实际要求制定、删除和更新策略;根据信息库的信息分析自动生成新的策略;手动或自动触发策略的执行,通过通信适配模块下发信令。

2.统计分析模块

负责根据策略库的分析策略进行业务信息分析、网络信息分析和用户行为信息分析,如果分析结果有异常,生成合理的建议方案,生成必要的告警,通过反馈接口通知给相关单位。同时,全程记录所有操作的日志。

3.执行模块

负责任务的处理、资源管理、分中心的接入认证以及包括分中心、监测站和采集点等系统资源的管理。

4.通信适配模块

负责总中心与分中心、相关单位之间的信令交互和策略同步等。

5.操作平台

操作平台完成监测业务的集中配置和管理。总中心操作平台实现对不同分中心的统一配置和管理,从地域、时间、业务等不同维度分析及展现业务的提供情况和服务质量。负责提供管理员操作界面,可以进行信息查询、策略制定、系统管理等操作。为管理员提供手动下发信令的界面;对所有节点设备进行状态监测,包括网络状态、业务状态、策略状态等信息的呈现;提供日志查询接口。

6.信息库

负责存储一段时间之内的网络信息、业务信息和用户行为信息,信息由监测站、采集点设备采集或播出平台、承载网提供。

7.策略库

负责存储策略信息,包括非法信息控制策略、异常处理策略、统计分析策略等,生成方式包括管理员手动指定、策略自升级模块根据分析结果生成等。

8.内容库

负责使用存储阵列存储录制的音视频节目内容。

2.2.2分中心

分中心的系统方案和总中心基本一致,根据权限区别,其功能设计如下:

1.具备属地内监测站和采集点的智能发现和智能调度的能力,可以监测所有监测站、采集点的运行状态,获取其监测数据,对监测站、采集点下发监测任务指令和监测策略;

2.具备对属地内监测站、采集点的监管数据进行统一调度的能力,对监测数据信息进行大数据挖掘及相关处理,及时准确地进行分析研判,发现潜在风险,制定监测策略,生成告警信息,进行有效处置;

3.接收属地内监测站、采集点的报警信息,并进行及时处理;

4.接受总中心发送的监管任务和监管策略;

5.记录操作的日志信息,保证安全溯源;

6.具备为辖区内广播电视管理部门提供监测、分析报告的能力。

分中心和总中心的功能差别如下:

1.总中心可以管理全部分中心的状态,通过分中心查看全部监测站、采集点的工作状态;而分中心可直接管理辖区内的监测站和采集点;

2.分中心承担辖区内监测信息的统计、分析、数据挖掘,形成监测报告上报总中心,总中心搜集全部分中心的数据和报告进行汇总、存储,根据需要进行必要的数据挖掘,因此在信息库、内容库等数据库的选择方面,总中心和分中心的存储重心和量级有所区别。

2.2.3监测站

监测站负责接收分中心下发的监测策略,根据监测策略完成对接入信号的采集上报;对播出平台和承载网信息的采集回传;对异常业务信息、网络信息或用户行为信息的发现上报。监测站对其状态信息和日志信息进行保存,为事故回溯提供依据。

监测站可由通信适配模块、分策略库、信息库、内容库和执行模块组成,如图3所示。

通信适配模块负责封装网络通信协议,执行上级中心下发的各种信令,保持策略分库和策略库的同步,并负责向上级中心上传状态信息以及日志信息等。通信适配模块是多设备之间通信的隔离层,该层提供传输层以上的通信需求,封装基本的和私有的交互协议,为系统中不同业务功能模块提供交互接口调用。

执行模块包括业务识别、数据处理、视频转码、视频摘要生成模块。业务识别和数据处理用于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视频转码模块用于对采集到的视音频数据进行降码率处理或转码处理;视频摘要生成模块负责根据业务需要对特定节目文件进行处理,获取视频摘要文件提供给上级中心,以提高监管效率。

对于不同种类的业务形态,监测站采取的处理方式不同:

1.监测站通过业务识别模块识别业务类型,并根据不同业务的监管策略进行信息采集;

2.对于信息类业务根据监管策略进行信息数据采集和上传;

3.对于视频类业务进行转码处理或视频摘要生成处理,上传给上级中心进一步研判;

4.对于应用类业务根据监管策略采集应用类业务的主要信息并上传给上级中心;

5.对于新业务形态,则应根据需求更新或扩展新业务的采集策略和监管策略,由监测站根据策略完成采集上传,监测站也需要根据采集对象的格式扩展通信适配接口。

2.2.4采集点

采集点部署在用户端,模拟用户接入方式,根据分中心指令执行监测任务,采集点应能执行正常用户的所有操作,并可根据指令执行自动任务,录制任务内容,并上传至上级中心。采集点应设计为小尺寸、封闭式硬件,具备稳定性高、噪音低、可远程控制、远程升级等功能。

3软硬件设计

3.1软件设计

有线电视业务监管需获取有线电视播出系统状态、指标参数、业务信息等内容,具备综合分析、故障定位、报警等功能,实现“一点发现,全网联动”的监管效果。

系统软件可采用“二维分层”软件体系结构,横向维度为系统功能,可分为系统联动层、智能识别层和监管处理层。纵向维度是将若干功能横向切割成不同的模块,对每一个模块进行统一的分层架构,这样模块化设计偶合度低、扩展性好(图4)。

1.监管操作层的功能包括:数据采集、视频处理、数据匹配、分析研判等功能,是软件平台功能的支撑区,负责对监测站和采集点上报的信息和媒体内容进行基础的处理和分析,为进一步的信息展示和视频监看提供支撑。

2.智能识别层的功能主要包括:策略匹配和结果统计功能,通过业务标识识别和终端标识识别、关键字匹配识别等方式实现。DPI中包括固定关键词匹配、范围关键词匹配、浮动关键词匹配;DFI中包括基于用户行为特征的业务类型识别和基于统计特征的行为识别。智能识别层的完成度决定了整个平台的自动化程度,通过不同的策略来实现对海量监测数据的分析和挖掘。

相似分析技术是实现关键词匹配识别的一种重要技术手段,通过关键词分词和词频统计,提取特征词,并计算特征词的特征值。以文本为例,构成文本的特征向量V{v1,v2,v3,...,vn},它对应的模|v|=sqrt(v1×v1+v2×v2+...+vn×vn),两个文本的特征向量内积m×n=n1×m1+n2×m2+......+nn×mn,那么这两个文本的特征向量的夹角的余弦(相似度)等于(m×n)/(|m|×|n|)。当两个文本特征向量夹角的余弦等于1时,这两文本完全重复(用这个办法也可以删除重复的数据);当夹角的余弦接近于1时,两文本相似,夹角的余弦越小,两文本就越不相关。

3.系统联动层的功能包括系统管理、策略维护、系统联动和信息展示等功能。系统管理主要包括日志管理、站点管理、用户管理、配置管理、业务流管理等内容。策略维护完成有线电视业务监管策略定制功能。系统联动通过相应的接口实现与子平台或其他业务平台之间的数据联动。信息展示则根据用户的需求定制展示界面,直观的展示业务数据。

3.2监测站设计

监测站是有线电视业务监管系统的核心部分,承担着采集有线电视播出信息并分析回传的重要作用,监测站的设计要点如下:

1.标准化成熟化

采用成熟、开放的工业标准与结构,坚固耐用的封装结构,应具有良好的抗冲击性和耐震动性,良好的散热通风性能。

2.低耦合高内聚

对不同的功能模块定义不同的板卡,定义统一的通讯接口协议,各板块功能相对独立,每个监测站可以根据实际要求配置板卡数量。

3.高性能的编转码技术

为实现在有限的带宽资源上,回传更多的视音频数据,监测站应该具备高性能的编码能力,具备将原始节目流转码为低码率节目流回传至上级平台的能力。目前主流为H.264编码,随着计算机处理能力的加强,AVS2.0和H.265将成为更优的选择。

4.易维护

硬件具备自检测、可管理的特点,板卡运行异常能及时通过接口程序上报,同时通过声光报警进行提醒,板卡均为热插拔设计,易于远程和本地维护。

5.高扩展性

监测站设备具备高扩展性的特点,在架构设计上,不仅支持已有业务新增板卡的插入识别,硬件框架的堆叠,还应考虑对新业务的支持,预留扩展设计空间。

3.3采集点设计

采集点主要部署在用户端,用于对有线电视业务数据的辅助监测,采集点由于安装在用户端,需要充分考虑对环境的适应性,具备以下特点:封闭式设计,对外接口简单化,具备防水、防尘设计;功能简单,具备一定的存储能力;低噪声、低功耗产品,具备高稳定性;支持远程管理,可以远程进行重启、固件升级。

4设计要点

上述有线电视业务监管框架在充分利用现有监管资源的基础上,重点加强有线电视业务监管系统的网络化和智能化水平,设计要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高可靠的分布式监管框架

按照多级组织架构,将监测中心设计为灵活配置分布式架构,不同层级的监测中心根据系统运算量和监测范围大小等因素会出现硬件指标的差异。在软件方面,总中心定制为管理中心使用;分中心可根据监管需求进行分布式部署,具备部署模式和权限的配置功能。

监管系统根据需要在有线网络运营商业务侧或播出机构部署监测站,在小区用户端部署采集点,底层监测结果向上层传送以便进行综合分析处理。网络通道采用专网,并实现备份机制,一个通道发生故障中断时,可采用另外的网络通道传输。保证监管框架的高可靠性。

2.高可用的监测数据存储结构

从业务呈现来讲,监管系统的分析对象就是监测数据,而提升对海量监测数据分析处理能力的前提是对数据的合理分类和存储。监管系统的存储部分设计为可扩展的分布式存储结构,利用多台存储服务器分担存储负荷,利用位置服务器定位存储信息,支持多个终端多个进程并发存取,提供统一的目录空间和访问名称,不但可以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可用性和存取效率,还易于扩展。总中心和分中心都配置监管数据或节目文件的存储模块。总中心可以根据需要调取分中心的数据或文件,分中心可以根据需要调取辖区内监测节点存储的数据或文件,整体形成高可靠的存储架构。

监管系统可以根据结构化数据、非结构化数据和半结构化数据的数据特征,采用不同的技术手段实现数据存储。结构化数据是用户定义的数据类型,它包含了一系列的属性,每一个属性都有一个数据类型,可以存储在Oracle或MySQL等关系数据库里,当系统规模大到单一节点的数据库无法支撑时,采用垂直扩展与水平扩展;非结构化数据包括所有格式的办公文档、文本、图片、XML、HTML、各类报表、图像和音频/视频信息等等。非结构化数据的存储采用“Sharding”技术,设计为分布式文件系统访问框架,可以做到对分布式文件系统做垂直与水平切分。这样就最大限度的保证了系统的可扩展性与稳定性;半结构化数据没有严格的schema定义,所以不适合用传统的关系型数据库进行存储,可以采用具有非关系型,分布式,轻量级,支持水平扩展且一般不保证遵循ACID原则的存储系统。使用松耦合类型、可扩展的数据模式来对数据进行逻辑建模(Map、列、文档、图表等),而不是使用固定的关系模式元组来构建数据模型。

3.高智能的监测数据挖掘能力

在各级监测中心配置数据统计分析模块,分中心负责对采集数据进行预处理并提交给总中心,总中心和分中心通过对数据的分析研判,获取节目热度、用户兴趣、安全风险点等信息,基于此信息生成新的监管策略和监管方法。如果出现新的业务形态,只需扩展监管数据采集模块,适当增加数据处理算法,即可逐渐完善新业态的监管方法。系统平台可以利用分类、回归分析、聚类、关联规则、特征、变化和偏差分析等数据分析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对监测数据进行挖掘。

以自动分类技术为例,根据预先定义的类别主题词可以自动地对监测数据进行分类,无需人工干预。一层词典分析模式:词典只分为一层,根据监测数据文档中出现词典中的词和词频情况进行计算相关度。二层词典分析模式:词典分为二层,一个句子首先根据查找出现第一层的词,再根据出现第一层词的前后几个词判断是否是第二层的词,这样根据第一层的词前后识别第二层的词的情况计算该句相关度,最后对所有句子进行汇总分析得到文档相关度。三层词典分析模式:词典分为三层,一个句子首先根据查找出现第一层的词,再根据出现第一层词的前后几个词判断是否是第二层的词,再根据第二层词的前后判断第三层的词,这样根据第一层的词前后识别第二层的词,再根据第二层词识别第三层词的情况计算该句相关度,最后对所有句子进行汇总分析得到文档相关度。

5结束语

随着三网融合工作的深入推进,广播电视行业将面临一系列的调整和重新布局,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有线电视业务必然要在保有自身的核心资源优势的基础上,重新构建适应三网融合发展的业务体系。业务模式的变化会对广播电视监测监管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如何充分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切实提高监测监管工作水平是每一个广播电视监测工作者面临的问题,本文中关于监管框架的相关思考希望能为大家提供一些借鉴。

监管设计 篇2

一、重要意义

(一)改革市场监管体系,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举措。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行政体制改革采取了一种渗透性部署,虽然没有将行政体制改革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并列,但是将行政体制改革的部署渗透于五位一体的体制改革之中。行政体制改革作为五项体制改革的公因子,既是五项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五个建设的重要支撑与保障。

1.改革市场监管体系,是行政体制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的统一,有助于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而经济体制改革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行政体制改革的进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能否起决定性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府向市场简政放权的深度与科学发挥政府管理作用的方式。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诚信守法、监管有力的现代市场体系,迫切需要改革市场监管体系,实行统一的市场监管,促进企业自主经营、公平竞争、消费者自由选择、自主消费,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基于此,《意见》中的顶层设计与具体改革措施,没有将“管”字当头,而是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着力解决市场体系不完善、政府干预过多和监管不到位的问题,将“简政放权”作为促进市场公平竞争维护市场正常秩序的首要原则。坚持放管并重,以管促放,实行宽进严管,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平等保护各类市场主体合法权益,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2.改革市场监管体系,是行政体制与政治体制改革统一,有助于促使政治体制改革的相关部署落实生根。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必然要求坚持“依法监管”原则,强调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履行市场监管职能,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推进市场监管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法治市场环境。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必然要求坚持“权责一致”原则,落实市场主体行为规范责任、部门市场监管责任和属地政府领导责任,建立权责统一、权威高效的行政执法体呼伦贝尔人事考试信息 制。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必然要求坚持“公正透明”原则,明确各类市场主体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政府监管标准公开、程序公开、结果公开,保证市场主体和公众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

3.改革市场监管体系,是行政体制改革与社会体制改革的统一,有助于推动社会治理创新。政府“跳独杆舞”,“唱独角戏”是做不好市场监管的。政府与社会协同协作、互动互补、相辅相成。“适合由社会组组织提供的公共服务和解决的事项,交由社会组织承担。”因此,《意见》将“社会共治”作为改革与完善市场监管体系的基本原则,要求充分发挥法律法规的规范作用、行业组织的自律作用、舆论和社会公众的监督作用,实现社会共同治理,推动市场主体自我约束、诚信经营。

因此,政府、市场、社会三驾马车并驾齐驱、共同治理,是完善市场监管体系大方略,是设计所有具体监管措施的总思路。

(二)改革市场监管体系,是继续简政放权的客观要求。

转变政府职能是新一届政府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核心,进一步简政放权是转变政府职能的重点,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则是简政放权的突破口。理论上讲,放与管应是同样大小的两个轮子,同时按同速率运转,政府职能转变这辆车才能运行良好。实践上看,简政放权先于加强市场监管,加强市场监管必须跟进协同简政放权。2013年新一届政府成立以来,共计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等事项479项,2014年总理又下达了取消和下放200项以上的任务,继续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俨然已经成为国务院各部门的刚性改革任务,但各部门对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普遍存有畏难情绪,管用的实招、新招不多。甚至出现中央等地方创新、地方等中央政策的局面。极而言之,若再不出台加强市场监管的顶层设计与具体措施,继续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将面临新的问题。如有的部门提出“你取消本部门的行政审批事项是可以的,但由此引起的一切监管责任由改革部门负责!”“谁审批,谁监管,你取消本部门的该项行政审批,我们再也不履行监管责任了。”

因此,着眼于解决市场监管的共性问题,提出适应于市场监管各领域、各监管部门通用的原则性要求与改革措施,在简政放权的同时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已刻不容缓。《意见》的出台可谓恰逢其时。

(三)改革市场监管体系,是提升监管能力的内在要求。

多年来,各级政府及其部门在监管方面付出了艰辛的努力,成果有目共睹,但食品药品、生态环境、安全生产、金融服务、网络信息、电子商务、房地产等领域的市场监管仍存在不呼伦贝尔人事考试信息 少问题。主客观原因都有,回过头来看,重要原因在于监管理念与监管方式陈旧落后,以计划经济的手段管理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市场主体。长期以来,重审批轻监管,重市场主体资格轻市场主体行为,重事后处罚轻事前预防,重他律轻自律,重政府单方监管轻社会共治,导致监管着力错位,监管能力不足,监管效果欠佳。

监管者、市场主体、监管方式是现代市场监管体系的三大基本元素,监管方式是联结监管者与市场主体的纽带。《意见》提出的27条改革措施可以说是抓住了“两头”,突出了“中间”,监管者与市场主体是两头,监管方式属于中间。对市场主体,“法无禁止即可为”,落实市场主体行为规范责任;对监管者,“法无授权不可为”、“法有规定必须为”,落实部门市场监管责任和属地政府责任;对中间,首次创新了风险监管、信用监管、平台监管等监管方式,对提升政府的市场监管能力可谓雪中送炭。

因此,完善“监管者、监管主体、监管方式”三位一体的市场监管体系,已经成为提升市场监管能力的关键所在。

二、重要措施

《意见》作为完善市场监管体系的顶层设计,必须清晰定位其价值、目的、目标,才能增强具体市场监管措施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

通观《意见》,促进市场公平竞争、维护市场正常秩序,是改革市场监管体系的目的定位;立足于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诚信守法、监督有力的现代市场体系,加快形成权责明确、公平公正、透明高效、法治保障的市场监管格局,到2020年建成体制比较成熟、制度更加定型的市场监管体系,是改革市场监管体系的目标定位。目的与目标定位都是由改革市场监管体系的价值定位统帅的。

(一)放管结合,以管促放。

加强市场监管,归根结底要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关系,突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加强市场监管当然是《意见》主题,但绝不能视市场为“万恶之源”。《意见》响亮地举起“放”的大旗:“凡是市场主体基于自愿的投资经营和民事行为,只要不属于法律法规禁止进入的领域,不损害第三方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和国家安全,政府不得限制进入。”当然,放不是放任,管不是管死;放管并重,都是为了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

对此,《意见》提出了改革市场准入制度、大力减少行政审批事项、禁止变相审批、打破地区封锁和行业垄断、完善市场退出机制五条措施,意在促进统一大市场的形成。

呼伦贝尔人事考试信息

(二)进一步强化市场行为监管。

加强市场监管,首要是落实市场主体的第一责任,否则监管者对市场主体的监管就像唐吉珂德大战风车。就对市场主体监管而言,只有市场行为对社会产生直接影响,行为是本,资格是表,因此强化市场行为监管要优先于市场主体资格监管,加强事中事后市场行为监管。要“依法规范生产、经营、交易等市场行为,创新监管方式,保障公平竞争,促进诚信守法,维护市场秩序”。

对此,《意见》部署了强化生产经营者主体责任、强化依据标准监管、严厉惩处垄断行为和不正当竞争行为、强化风险管理、广泛运用科技手段实施监管五条措施,创新监管方式和手段,推动形成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

(三)更加注重促进市场主体自律。

医生的医术再高,也不如自己不生病、少生病、不生大病。如其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促进市场主体强身健体、诚实守信,是市场监管的首要目标。

对此,《意见》部署了信用监管的三条措施:加快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平台建设、建立健全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积极促进信用信息的社会运用。特别是通过建立经营异常名录、“黑名单”、市场禁入等制度,让守信者一路畅通,失信者寸步难行。

(四)着力加强改进市场监管执法。

市场监管执法是市场监管体系的基础,是监管者作用于市场主体的显性行为,是百姓感知执法形象好坏、政府公信力高低的重要方面。监管执法体制是监管职权、监管资源、监管队伍配置的结构框架,是提高监管能力的组织保障,而监管执法体制归根结底是通过市场监管执法行为发挥作用,改革监管执法体制的目标是为了做到依法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

对此,《意见》首先部署了严格依法履行职责、规范市场执法行为、公开市场监管执法信息、强化执法考核和行政问责四条措施,把监管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让监管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让人民监督监管权力。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改革市场监管执法体制的四条措施,明确了改革的路线图:解决多头执法、消除多层重复执法、规范和完善监管执法协调配合机制、做好市场监管执法与司法的衔接,从而整合优化执法资源、减少执法层级,健全协作机制,提高监管效能。这可以说是对多年来各方诟病的多头执法、重复执法开出了断根的“良方”!

呼伦贝尔人事考试信息 《意见》不限于此,还同步提出了健全监管执法的三条保障措施:及时完善相关法律规范、健全法律责任制度、加强执法队伍建设,通过加强制度建设,强化执法能力保障,确保市场监管执法有法可依、执法必严、清正廉洁、公正为民。

(五)更加注重加强社会治理。

各国经验表明,政府监管者是市场监管的主力军,社会力量是市场监管的重要依托。面对巨量的市场主体、海量的市场行为,有限的政府监管资源具有先天性缺陷。试想,全国有限的十几万食品安全监管队伍,如何有效监管量大、面广、点散的千百万市场主体?政府监管部门汇聚共享社会资源已是必然选择,政府监管部门与组织化的社会(社会组织)与没有组织化的社会(即公民)协商、协调、协作、协同,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有效加强监管的共同选择。简言之,政府与社会在市场监管领域共同治理已是大势所趋。

对此,《意见》部署了发挥行业协会的自律作用、发挥市场专业化服务组织的监督作用、发挥公众和舆论的监督作用三条措施,从而更好地发挥社会力量在市场监管中的作用,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促进市场自我管理、自我规范、自我净化。

三、创新市场监管方式方法

《意见》提出的27项改革措施,既总结重申原来的有效做法,也适应新情况新要求提出了新措施。在新措施中有若干值得关注的创新点。

(一)在放宽市场准入方面。

1.明确了监管理念。强调凡是市场主体自愿的投资经营和民事行为,只要不属于法律法规禁止进入的领域,不损害第三方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和国家安全,政府不得限制进入。

2.要求制定市场准入负面清单。明确国务院以负面清单方式列出禁止和限制投资经营的行业、领域、业务等,各类市场主体皆可依法平等进入;地方政府需要个别调整的,由省级政府报经国务院批准。

3.鼓励探索实行工商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和税务登记证“三证合一”登记制度,方便企业办事。

4.探索实行简易破产程序,试行简易注销程序等,健全优胜劣汰市场退出机制。5.抓紧制订试行儿童老年用品及交通运输、建筑工程等领域违法人员从业禁止规定。

(二)在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方面。

呼伦贝尔人事考试信息 1.试行扩大食品药品、生态环境、安全生产等领域的责任保险,发挥保险救济机制作用。这本身就是在市场监管领域引入市场机制,寻求市场主体、社会公众、政府监管者三者利益最大公约数,提高监管规则的执行力。

2.强调依据标准加强监管。如果监管标准不统一,就相当于称杆上的准星没准了,称什么物品都不准确。《意见》提出了强制性标准体系的改革方向,加快推动修订标准化法,强化国家强制性标准管理,既保障科学执法、执法有据,又有利于破除地区封锁和行业分割,加快全国统一市场建设。

3.加强服务平台建设。不但再次强调加快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平台建设,而且要求各地整合各职能部门的投诉举报平台功能,建设统一便民高效的消费申诉、经济违法行为举报和行政效能投诉平台。

4.建立科学监管的规则和方法。完善以随机抽查为重点的日常监督检查制度,切实解决人情执法、不执法、乱执法、执法扰民等问题。

5.在市场监管领域全面推行依法公开执法案件。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外,市场监管部门适用一般程序作出行政处罚决定或者决定变更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公开执法案件主体信息、案由、处罚依据及处罚结果,提高执法透明度和公信力。

6.系统提出深化监管执法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路线图。无论是解决多头执法,还是消除多层重复执法,《意见》针对不同的改革任务提出了系统的而不是零敲碎打的、具体的而不是原则性的、明确的而不是模棱两可的改革路径。

关于解决多头执法,《意见》针对四种情形分别提出了改革举措:整合规范市场监管执法主体,推进城市管理、文化等领域跨部门、跨行业综合执法,相对集中执法权。市场监管部门直接承担执法职责,原则上不另设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执法队伍。一个部门设有多支执法队伍的,业务相近的应当整合为一支队伍;不同部门下设的职责任务相近或相似的执法队伍,逐步整合为一支执法队伍。清理取消没有法律依据、违反机构编制管理规定的执法队伍。

关于消除多层重复执法,《意见》针对七种情形厘清了五级政府间市场监管职责与执法队伍设置:对反垄断、商品进出口、外资国家安全审查等关系全国统一市场规则和管理的事项,实行中央政府统一监管。对食品安全、商贸服务等实行分级管理的事项,要厘清不同层级政府及其部门监管职责,原则上实行属地管理,由市县政府负责监管。要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生产、环境保护、劳动保障、海域海岛等重点领域基层执法力量。由基层监管的事项,中央政府和省、自治区政府市场监管部门,主要行使市场执法监督指导、协调跨区域执法和呼伦贝尔人事考试信息 重大案件查处职责,原则上不设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执法队伍。设区的市,市级部门承担执法职责并设立执法队伍的,区本级不设执法队伍;区级部门承担执法职责并设立执法队伍的,市本级不设执法队伍。加快县级政府市场监管体制改革,探索综合设置市场监管机构,原则上不另设执法队伍。乡镇政府(街道)在没有市场执法权的领域,发现市场违法违规行为应及时向上级报告。经济发达、城镇化水平较高的乡镇,根据需要和条件可通过法定程序行使部分市场执法权。

总的看,《意见》是一个好文件,思想领先,措施得当,步骤合理,下一步的生命力在于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地准确执行,切实解决问题。从当前来看,落实《意见》还要关注以下四个难点问题。一是,切实禁止变相审批,完成放宽市场准入之“最后一公里”。二是,强化生产经营者主体责任,提高市场细胞免疫力。三是,严格依法履行职责,落实政府特别是落实部门监管责任,管住管好监管者。四是,限期实现行业协会商会与机关在人员、财务资产、职能、办公场所等方面真正脱钩,这是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在市场监管中作用的首要前提。(国家行政学院宋世明教授 博士生导师)

网络出版监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篇3

网络出版监管平台的分析与设计

要建设网络出版监管平台,必须充分研究和分析网络出版监管业务需求,结合为社会服务、为行业服务的建设目标,才能真正实现网络出版监管平台建设的意义。笔者认为,网络出版监管平台应包括内容监管系统、舆情监测系统、网站综合评价系统和网站审核系统四部分,至少包括以下功能:

1.网站发现。网络出版网站与监管平台实现对接有两种途径:一是网站与平台自主对接,提供登陆账号、密码、网站规模、主办单位等网站基本信息,便于平台实现网站基本信息的著录和管理,对网站违规内容进行实时监管;二是未对接网站的收集和监管,对于未能自主对接的网站,平台要通过设定搜索规则,实现自动收集网站的域名和基本情况,并纳入网络监管平台的监管范围,实现全网全业务监管。

2.网站信息著录。依托监管平台,完善对网络出版网站基本情况的著录和整理,建立网络出版单位基本信息数据库,便于行业主管部门摸清家底,提高公共服务能力。

3.信息采集。信息采集是指利用计算机软件技术对网站的任意网页进行目标分析,分析出网页的各种属性信息,并根据采集规则进行分类存储,除采集网站基本情况信息外,还采集出版物的一些基本信息。

4.文本挖掘。依靠文本挖掘引擎技术实现对文本的深度解析,把需要的信息进行分类细化提取,实现文本自动归类和自动梳理。

5.全文检索。监测网站出版物是否存在违规内容是监管平台的主要功能之一,要实现这项功能必须进行全文检索。一般的检索系统只是基于标题或关键词的检索,而全文检索细化了检索的颗粒度,让文本内容全部参与检索,并且能够对检索结果进行排序,极大提高了检索精确性。

6.违规内容鉴别。违规内容鉴别要根据出版物的不同载体有所区别,对于文本型内容,基于敏感关键词库,通过预定义的敏感关键词或通过语义规则模型,实现对文本型正文的自动匹配;而对于音视频类出版物,则自动检索已采集的音视频出版物,通过语音识别、镜头划分、关键帧提取等音视频语义分析手段,实现对全媒体出版物内容违法违规情况的智能预判。

7.出版物内容审核与处理。该功能是平台的主要功能之一,对平台预警出来的涉嫌违规出版物进行审读和处理。该功能通过监管网站权重、违规主题、采集时间、发布时间等指标,实现出版内容违规信息的分类分级优先审读,导航区可支持监管主题、出版物类型、出版物形态等分类方式,对预警案件审读后在平台中完成撰写审读意见报告。

8.网络出版舆情分析。通过对互联网海量信息自动获取、自动聚类、主题检测、专题聚焦,实现对互联网信息的舆情监测、信息监控及专题追踪等功能,形成监测简报、分析报告等结果报告,为用户全面掌握舆情动态,进而做出正确舆论引导提供分析依据。

9.导航主题分类与管理。监管平台导航主题应实现多维度的管理模式,通过出版物的违规主题、出版形态、学科进行分类分级显示,违规内容主题可根据《出版管理条例》中的禁载规定设置监管主题。

10.知识库管理。知识库管理是对监管平台基础数据的管理,包括语料库、语义规则库、敏感词库、网站基本信息库、主题数据库、违规案件库、舆情信息库等。

11.取证管理。对于网站违规内容等电子证据的固化和保全,在监管平台中也是一大亮点。通过自动化取证管理模块,模拟进行多线程的网页快照抓取,提高了进行大量网页快照取证的工作效率,对不同网站、案件进行多级目录存取,对页面地址栏、首页内容、页面ICP等信息进行标准化取证。

12.网站评价体系。基于监管平台的基础数据,以数据采掘技术和人工整理分析相结合的模式,建立一套可行可用的网站评价体系,评价指标包括:网站规模、出版物种类、出版物数量、网站友好性、公益型、赢利型、违规情况等。

13.查询、统计分析。对网络监管平台中的采集数据、预警数案件、网站信息等各类监管数据的查询、综合统计、分析、报表功能。

14.系统运行管理。运行管理实现对系统业务参数和运行参数的配置和管理,分配用户权限,监控平台运行网络、软硬件等运行状态,出现异常进行报警。

15.系统安全。为防止网络用户攻击机反向定位,在网络层将所有访问互联网的终端地址加以隐藏,并在应用层设置访问黑/白IP地址,保证系统的安全。

监管平台开发关键技术分析

1.海量非结构化数据库管理技术

传统的数据库管理系统是针对关系型结构化数据的管理,对于非结构化数据没有有效的管理方式。目前网络上80%是非结构化数据,因此,网络出版监管平台亟需研发海量非结构化数据库管理技术,从而高效管理和利用这些数据。

2.文本挖掘技术

文本挖掘是从大量文本的集合和语料中抽取事先未知、可理解的、有潜在实用价值的模式和知识,面对海量的互联网数据,要求文本挖掘系统提供智能检索、自动分类、自动聚类、关键词自动标引、自动文摘、信息过滤、关联规则挖掘等多种实用功能,以其为基础可方便地开发应用系统,快速实现智能信息挖掘,有效地进行知识管理。

3.互联网信息采集技术

互联网信息采集技术是指利用计算机软件技术,针对定制的目标数据源,实时进行信息采集、抽取、挖掘、处理,将非结构化的信息从大量的网页中抽取出来保存到结构化的数据库中,从而为各种信息服务系统提供数据输入的整个过程。

4.多媒体信息的智能识别技术

目前,多媒体信息的智能识别技术可以为图、音、视等内容分析提供解决方案。比如色情图像和视频识别中可通过对肤色检测,对颜色、形状、脸部等进行特征标识和特征提取,并实行多维度的索引,对图像的内容作出识别,达到监测不良信息的目的。语音识别系统则通过连续语音识别,把语音信号转化成计算机信号进行识别处理。我们同样可以利用这项技术对网上传输的声音数据进行处理,把其中的语音信息转化为文字信息以实行内容安全处理。

发展应与管理相辅相成,有效的管理是保障网络出版取得健康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条件。而仅通过人工手段进行监管显然已经满足不了管理的要求,必须通过技术手段实现网络出版的监管。同时,通过立法明确负面清单,监督限定网络出版行为,做到有法可依,有规定可遵守。在网络出版内容的管理方面,笔者还建议国家放低对网站网络出版业务资质的准入门槛,实行宽进严出的原则,实现网络化在线审核。随着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智能语义分析技术的发展,加上我国政府对网上信息监管的重视程度不断加强,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网络出版必将保持健康有序发展。

(作者单位系新闻出版总署信息中心)

城乡电网综合监管系统的设计 篇4

1 系统总体结构

城乡电网综合监管系统可由3层物理结构组成,如图1所示。第1层为主站,负责整个系统的电能信息采集、用电管理以及数据管理和数据应用等。第2层为数据采集层,负责对各采集点电能信息的采集和监控,包括各种应用场所的电能信息采集终端。第3层是具体的采集点监控设备,即电能信息采集源和监控对象,如电能表和相关测量设备、客户配电开关、无功补偿装置以及其他现场智能设备等。通信网络完成系统各层之间的数据传输,可以是专用或公共无线、有线通信网络以及电力线载波通信网络。

系统可由监管中心、配变综合监控终端、光纤以太网或者GPRS无线网络、双绞线或电力载波LonWorks[1]控制网络、多功能电力监控终端、变压器下游侧采集终端、智能表计、配变终端及采集终端、现场抄表器等组成。其中,配变综合监控终端具有变压器监控、无功补偿控制和抄表集中器等多项功能。多功能电力监控终端对10 kV供电回路实现遥测、遥信与遥控。变压器下游侧由采集终端、单相或三相LonWorks电力线载波接口电能表及常规RS485接口电能表组成[2]。现场抄表器的使用,则能方便配变终端和采集终端的现场安装、调试以及故障监测和设备维护。

系统的远程通信网络可采用多种无线、有线数据传输网络,例如GPRS无线网络、CDMA无线网络、宽带、光纤等,实现主站和数据采集层设备间的数据传输。系统的本地通信网络用于数据采集层的采集终端之间以及采集终端与电能表之间的通信,可采用LonWorks电力线载波、RS485总线以及各种其他有线网络。

主站与配变终端间、主站与直接通信的电能表通信单元间的数据传输协议均采用DL/T 698.41。低压集中抄表终端与电能表的数据传输协议采用DL/T 698.42。其他电能信息采集终端与电能表的数据传输协议应支持DL/T645。

2 系统实现的主要功能

2.1 丰富的数据采集功能

系统通过配变终端采集负荷和电能量实时数据和历史数据,监视电能表和相关设备的运行状况以及供电电能质量等。可采用定时自动采集、典型日数据采集、随机召测数据、主动上报数据等方式。

电能数据有:当前和冻结电能示值、最大需量等;交直流模拟量有:电压、电流、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功率因数、谐波等;状态量有:开关状态、终端及计量设备工况信息;电能质量数据统计有:电压、功率因数、谐波、频率等越限统计数据;事件记录数据有:终端和表计记录的事件记录数据。

2.2 多种数据管理功能

2.2.1 数据合理性管理方面

可提供采集数据完整性、正确性的检查和分析手段,发现异常数据或数据不完整自动进行补采。提供数据修正手段对错误数据、不可补采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处理和事件记录,保证原始数据的唯一性和真实性。主站发现异常数据可按设置要求告警和提示。

2.2.2 数据的分析和计算方面

根据应用功能需求,用户可通过配置或公式编写,对采集的原始数据进行加工和处理,包括:按区域、行业、线路、自定义群组、单客户等类别,按日、月、季、年或自定义时间段,进行负荷、电能量的分类统计分析;电能质量统计分析,对监测点的电压、电流、功率因数、谐波等电能质量数据进行越限、合格率等统计分析;计算线损、母线不平衡、变损等。

2.2.3 一体化数据存储管理方面

采用统一的数据存储管理技术,对采集的各类原始数据和应用数据进行分类存储和管理,为数据应用提供一体化数据平台。对外提供统一的数据服务接口,为其他系统开放有权限的数据共享服务。

2.2.4 数据的综合查询和应用

系统支持数据综合查询功能,并提供组合条件方式查询相应的数据页面信息。

按应用需求,支持有序用电管理、异常用电分析、电能质量数据统计、报表管理、线损分析、增值服务等应用功能。实现了用电异常监测、重点客户监测、事件处理和查询。还可以进行电压越限统计、功率因数越限统计、谐波数据统计、线损和母线不平衡及变损分析。此外,还能WEB信息发布及综合数据查询等。提供了网络化的接口,数据随时发布,提升电力监督管理能力。

2.3 系统总体技术和性能指标

可靠性指标:低压集抄终端的MTBF≥7.6×104h;其他终端的MTBF≥2×104 h。系统可用性指标:主站和终端的年可用率应≥99.5%。

系统的响应速度指标:遥控操作响应时间<5 s;重要信息(如重要状态信息及总功率和电能量)巡检时间<15 min;常规数据召测和设置响应时间(主站发送召测命令到主站显示数据的时间)<15 s;历史数据召测响应时间<30 s;客户事件响应时间<30min。数据库常规数据查询响应时间<10 s;数据库模糊查询响应时间<15 s。

3 配变终端实现的主要功能

配变终端由开关电源单元、信号采集单元、数字信号处理单元、系统管理单元以及输入输出以及通信接口单元等部分组成。采用AT9200为核心处理器进行采集数据的处理、存储、显示和通信,并对报警节点进行实时监测;为保证采样精度,选择ADI公司出产的16位6通道同步ADC芯片AD73360,选择ADI的BF531作为采样处理芯片;为保证系统时钟的精确、稳定,选择8025t时钟芯片。此外,为断电状态保存数据和设备报警通信,选用12 V的可充电锂电池作为后备电源。配变终端原理如图2所示。

3.1 在测量方面的功能

为保证数据采集的密度和精度,选用ADI的BF531数字信号处理器进行电压、电流的采样,可在400 MHz主频下工作,配有NOR FLASH、SDRM,配置外部看门狗和掉电监控,能在停电时及时保存必要的数据,保存在FLASH中。

测量功能主要包括:相电压、线电压;相电流和零序电流;三相分相的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及总有功、无功功率;三相功率因数和总功率因数;状态量当前状态的变位去抖和采集;能够计算0~19次谐波以及波形畸变系数(THD)[3];温度传感器接入的温度测量;0~5 V或4~20 mA输入量测量。

3.2 在计量方面的功能

主控制板以Atmel的ARM9单片机AT9200为核心,CPU、NAND FLASH、NOR FLASH、SDRM设计在一块核心板上,用两排80芯的接插件与底板连接。并且尽量将所有资源引出。

计量功能主要包括:计量多时段总的及分相的正向有功电能、正反向无功电能,并存储其数据。要求至少存储最近12个月或最近12个抄表周期的数据,数据转存分界时间为每月月末24时(月初零时)或其他抄表日的任意时刻;可以定义其他抄表日及时刻;转存的同时,当月最大需量值应自动复零,对非指定的抄表日,抄表时数据不转存,最大需量也不复零。抄表日及时刻设定可就地设置,允许远方设置时,应当有相应权限的密码保护。还能够在指定的时间区间内,测量最大需量、分时段最大需量及其出现的日期和时间。需量周期可在5,10,15,30,60 min中选择,滑差(窗)式[4]需量周期的滑差时间可在1,2,3,4,5 min中选择,需量周期应为滑差(窗)时间的整数倍5倍以上。需量周期选择和滑差时间就地和远方均可设置。能接受远方冻结命令进行数据冻结或根据预设周期进行数据冻结。已经具备二路LED显示脉冲及四路光耦电度脉冲输出,脉冲输出时间间隔必须保证在输入1%额定电流。cosφ=1时每个脉冲间隔<1.5 min。最大需量值应能在就地和远方清零。

3.3 报警功能

按照设定的阈值、允许持续时间、告警功能等,实时计算出配变电压、负荷电流的三相不平衡率、过负荷、零序电流等,超限时产生报警记录。

3.4 无功补偿功能

具备RS485通信接口和无功补偿装置通信。

3.5 数据安全防护功能

(1)功率设置、电量清零、需量清零、误差调整(除广播校时外)按参数分类有硬件的写保护措施。

(2)参数的修改可产生操作记录,该记录无法删除,可以远方召唤。

(3)失去工作电源时,终端能保持断电前数据及保证实时时钟计时正常,数据可无电保存3年以上,实时时钟能持续计时3个月以上。

(4)终端停电来电时间和终端复位次数等操作记录。

(5)软件升级设置密码保护,密码位数不少于6位,可区分本地版本升级和远程版本升级各自允许的内容和等级;版本升级的操作产生操作记录。

(6)能够记录停电时间和停电次数,产生操作记录。

(7)记录终端内部异常事件(如自检错、硬件错等)发生的事件及当前电量。

(8)终端具备各被测量误差调整功能,其误差允许范围正负5 s。为防止曲线记录的非连续,在时差不超过曲线记录2个时间间隔点的情况下,应采用渐进式校时,超过则重新开始新的曲线记录,同时产生告警和操作记录。

(9)操作记录不可删除。

(10)告警、操作、事件等记录记忆容量每个类型不少于64条,记录个数超过容量时,覆盖时标最早的记录。

(11)终端记忆的任何数据都自带数据完整性效验功能,具有有效/无效校验和指示功能。

3.6 遥控和遥信功能

能够实现一路以上的超功率跳闸控制,可根据配变协议进行远程遥控和终端设备本地闭环控制;同时,可对遥控动作后的动作节点进行遥信,查询其状态。

3.7 电表数据集中器功能

为提高系统运行效率,充分利用配变终端的功能,提高系统抄收电表数据的速度,可在配变终端上附加电表数据集中器功能,自动抄收所属采集器内保存的电表运行信息并保存在该设备中。集中器或所属采集终端及电表故障主动报警上传。

4 采集终端实现的功能

电表采集终端采用通用的FT5000单片机作为主CPU,具有成本低且硬件结构简单的特点。接有一片铁电FM24CL64作为在线可电擦除存储器,保存采集到的各电表数据。还包括复位电路、时钟电路、外部RAM扩展、485通信电路、电源电路等。

FT5000串口可与RS232或RS485进行有线通信;通过硬件跳选选择,FT5000串口可与Mbus进行通信;FT5000具有LonWorks网络通信接口,可方便接入网络。

4.1 对时功能

在综合考虑可实现性和经济性的基础之上,采用广播对时的形式。在采集终端还对下属的电能表进行对时。如发现电能表有故障,则及时上报。采集终端内有状态字,状态字的定义符合《自动抄表系统通信规约》[5]要求。

4.2 通信功能

上行采用LonWorks、RS485及红外通信;下行通信采用RS485,还有在线编程接口。

4.3 数据传送功能

能实时采集所接表位的设备实时参数和日、月参数;能按自动抄表周期采集并保存采集的数据;每个采集终端整点过10 min自动抄收其归属内电表数据。并能保存其前2个月的数据。当下一次抄表时自动刷新。采集终端最多可下挂32个电能表。实时参数从电表采集后主动直接上传,也可以通过终端上接集中器或掌机被动式上传数据。

5 结束语

城乡电网综合监管系统的应用,适应国家坚强智能电网建设战略的信息化、数字化、自动化、互动化的要求,有效地解决了电力部门在配变管理方面缺乏有效监测、分析手段的问题。在生产管理方面:利用系统提供的数据支持,可以解决电压合格率、功率因素等方面的问题,满足生产指标管理的需要。在经营管理方面:对配网变压器的实时监控,使计量回路PT断线、表计故障等造成电量少计、漏计的问题能得以及时发现,通过实时线损分析,最大程度减少供电损耗,为防窃电工作提供技术支持,提高了供电企业的直接经济效益。城乡电网综合监管系统的建立,在实现自动监视变压器的运行状况的同时,还能通过多种技术措施及时、可靠地采集线路上电能表的运行参数和电量数据,提高电力设备的利用率及工作效率,为更加全面、科学地进行线损统计、负荷分析预测、电压合格率统计、城区配变网规划、优化供电方案、城网建设与改造项目决策等提供科学的依据。

参考文献

[1]岳姝.Lonworks现场总线简介[J].电工技术,2000(8):13-15.

[2]吴苗凤.现场总线技术在±500kV枫泾换流站的应用[J].上海电力,2011(2):30-34.

[3]王现军,姬波.电力系统谐波功率分量的快速估算[J].现代电子技术,2003,26(11):27-31.

[4]潘文诚.基于DDS技术的工频频率滑差源[J].电力自动化设备,2005,25(1):37-39.

创新监管方式 全面加强监管 篇5

全面加强监管

——垫江县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资料

学校、托幼机构食品安全关乎广大师生及儿童的身体健康,保障学校、托幼机构饮食安全作为监管工作的重中之重,在全县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之际,县食药监分局切实担负起应有的职责,全面落实各项监管措施,做到依法履职,科学监管,切实消除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监管中存在的一些安全隐患;全面落实学校、托幼机构食堂食品安全责任,规范从业人员行为,提高食堂管理能力,确保学校、托幼机构的食品安全。

我县共有中小学、托幼机构食堂

所,共有就餐师生15万多人,聘请了食品安全管理员268名,从2011年1月份接管餐饮监管起,分局领导和全体监管执法人员就高度重视学校食堂食品安监管工作,三年多来,全县学校食堂从未发生过食品安全事故。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领导重视,建章立制,管理有序

(一)转变角色,勇挑重担。分局自承担全县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后,在工作量成倍增加的情况下,全局干部职工不等不靠,迅速转变角色,勇挑重担,克服全县餐饮服务单位监管面宽、量广、点多、人少等重重困难,认真履职,积极探索和创新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模式。

(二)健全机构,明确责任。为了加强学校食堂监督管理,分局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分管副局长为副组长,相关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结合工作实际,制定《垫江县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方案》和《垫江县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方案》,将学校、托幼机构食堂纳入餐饮食品安全监管重点,对全县所有学校食堂的日常监督、执法检查、行政许可等全面实行网格化管理,划片包干,责任到人,明确任务,狠抓落实,严格考核,将有限的监管力量充分利用,全县餐饮监管工作有序开展,扎实推进,开拓创新,成效明显。

(三)健全制度,规范管理。一是进一步完善了《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管理办法》和《学校食堂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等,聘请了268名学校食品安全管理员,具体负责监督检查学校食堂食品原辅材料的来源、食品操作加工管理、餐具清洁消毒及从业人员卫生等,将管理责任落实到人头,形成了校长亲自抓、分管副校长具体抓、管理人员直接抓的食堂管理责任机制。二是建立健全了《食堂食品安全管理制度》、《食品采购索证索票管理制度》、《食堂从业人员管理制度》等10项管理制度,做到制度上墙,熟记于心,照章落实。三是加强食堂从业人员的业务培训。紧紧围绕打造一支思想素质过硬、业务技能一流的从业人员队伍的目标,坚持每年由县食药监局集中组织一次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培训和每学期由各学校组织对食堂食品从业人员进行不少于10次的思想政治教育和食品生产加工业务技能培训。今年上半年共培训了学校食品安全管理员268人次,食品从业人员860人次。

二、强化监管,明确重点,狠抓落实

我们按照日常监管与专项整治相结合的工作、联合执法和分段监管相结合的方式,明确整治重点,综合监管力度,取得工作实效。

(一)规范学校食堂许可,确保经营合法。加强对学校食堂、新建、改建、扩建的技术指导,落实专人现场指导设计布局流程情况。对于已设立的食堂定期检查布局流程状况,对不符合许可要求的食堂当场下达整改意见书,要求限期整改,保障食堂烹饪及就餐环境卫生。同时,加大了对无《餐饮服务许可证》食堂的查处力度,对未办理许可证经营的,依法进行处理。去年秋期开学后,分局迅速组织对持有《餐饮服务许可证》超过有效期的7所学校食堂和未取得《餐饮服务许可证》的3所私立幼儿园食堂进行了立案查处。今年春期开学后,又对未取得《餐饮服务许可证》的3所私立幼儿园进行了查处。目前,全县

所学校、托幼机构食堂中除1所新办的私立幼儿园食堂未取得《餐饮服务许可证》外,其余全部学校托幼机构食堂全部取得有《《餐饮服务许可证》。

(二)严把食品采购验收,确保采购安全。全县食品药品监管执法人员及时深入学校食堂监督检查,指导学校食堂建立进货台帐和索证索票制度,督查制度落实情况,并将米、面、油、肉、调味品等主要食品原料做为重点,认真查验食品原料有无“三无”产品和过期、腐烂、变质情况,认真检查食品储存是否与有毒有害及其他再无混放现象。通过完善的进货台账和索证索票制度,确保了学校食堂从正规途径采购合格食品,保护合法经营者的权益。

(三)从业人员持证上岗,确保餐饮安全。各所学校建立了食堂食品从业人员健康管理档案,要求从业人员必须按要求体检并持有有效《健康证明》上岗,确保从业人员身体素质符合食堂食品安全从业要求。同时,认真检查从业人员工作时衣帽穿戴情况、个人卫生情况及操作规范执行情况等,保证食品加工过程安全。

(四)明确日常监管重点,实施量化考核。日常监督检查中,认真检查防尘、防蝇、防鼠设施、冷藏冷冻设施、垃圾存放设施配备情况,查验防尘、防蝇、防鼠、冷藏冷冻效果和餐厨垃圾运转情况,确保学校食堂操作安全。认真检查学校食堂消毒设施配备情况、从业人员消毒知识掌握情况、消毒池与水池混用情况、餐具消毒效果等各个环节的安全。同时,建立了学校食堂食品安全工作实行量化分级考核制度,每年末,根据检查结果将全县学校食堂食品安全进行等级分类,对考核中级别较高的学校食堂降低监管频率,对考核级别较低的学校食堂实施重点监管,从而节省监管力量,取得了良好效果。

(五)抓住重点时段监管,确保开学安全。今年2月春季开学之初,根据县政府分管领导的工作要求,县食药监局于2014年2月15日至2月20日,组织56名执法人员,对全县中小学校、幼儿园食堂食品安全进行了专项检查。共出动执法268人次,车辆56台次,检查学校及幼儿园食堂174家。高考前,从6月 4日起开展高中考期间食品安全专项监督检查,分局组建了4个食品安全保障小组,根据责任划分,分别对4个考点学校食堂、小卖部、医务室及校园周边餐饮服务单位、食品超市上、药店进行了拉网式排查,详细了解学校食堂及供餐单位的供餐计划安排,组织对考点学校食堂食品从业人员业务知识培训;重点检查考点学校食堂采购食品及原料索证索票和查验登记,食品添加剂的使用等9个方面进行全面细致的检查,对检查中存在的问题下达限期整改意见通知书,对整改情况不定期复查。同时,蹲点驻守,实行全程监管,6月6日~6月8日,4个食品安全保障小组16名执法人员,分别对垫江中学、垫江一中、实验中学、职教中心4个考点学校进行蹲点全程监督检查,落实专人现场对考点食堂从食品原材料采购、保存、清洗、烹调、备餐、食品留样等进行全程监督。

三、管理规范,责任明确,亮点突出

(一)全面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全县所有学校均建立了学校食堂食品安全“校长负责制”,明确学校校长是学校食品安全的第一责任人,分管校长和食堂团长是直接责任人,学校与食堂负责人签订目标责任书,明确各类人员的责任,做到目标明确、责任到人,着重强化了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的主体责任。

(二)全面落实食品安全管理制度。通过建立健全食品采购验收索证索票、环境卫生、餐饮具清洗消毒、从业人员健康体检、食堂食品留样、食品安全知识培训等制度,全县绝大多数的学校食堂经营管理各种资料、记录完善,食品安全管理工作走上了制 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的轨道。

(三)加大资金投入食堂硬件良好。对布局及操作流程不合理、设施陈旧的学校食堂督促重新改造,对设计合理的功能间,学校添置匹配的卫生设施,保障学校食堂硬件改造达标。最近3年,全县有46所学校食堂进行了新建或者改扩建,共投入建设资金8900万元,80%以上的学校投入资金改善了食堂的一些设施设备。

四、示范引领,成效显著,管理规范

从2011年起,县食药监局每年联合县教委,开展了示范学校食堂创建活动,印发了创建工作方案,成立创建机构,确定创建单位,落实创建任务。采取动员部署,现场指导,观摩学习等措施,共创建命名了18所学校食堂为县级示范学校食堂。

总之,通过共同努力,全县学校、托幼机构食堂食品安全工作有了较大的改进,学校食堂经营更加规范合理,学校主体责任意识明显增强,从业人员食品安全意识明显改善,学生食品安全知识和自我安全防范意识明显提高,健康的饮食和卫生习惯已初步形成,广大师生的饮食安全得到有力保障。

监管设计 篇6

摘要:依据深基坑施工质量安全监管的信息化研究的现状,为提高深基坑施工质量安全监管系统,需要应用相应的信息技术来加强深基坑施工质量安全监管的途径。在现代管理学原理、信息理论指导下,设计与构建深基坑施工质量的安全监管平台系统。本文就深基坑施工质量安全监管系统的设计进行简单的分析,并对其具体的应用进行简单的概括,以期能够进一步了解深基坑施工。

关键词:深基坑施工;质量安全;监管系统

深基坑工程是指开挖的深度超过5m,其中也包括5m,或者是地下室三层以上含三层,或者是深度虽然没有超过5m,但是其地质条件与会走位环境以及地下管线极其复杂的工程。深基坑工程在建设的过程中关系社会公共安全,属于城市工程质量安全与和谐社会的系统性工程,市城市建设领域中的质量监控的关键点。在城市建设步伐不断加快的过程中,城市建设中高层以及超高层建筑大批涌现出来。使得城市深基坑工程建设数量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工程建设的技术也变得越来越复杂。在这样的环境下,工程建设的期限也越来紧张。以我国中发达城市武汉为例。近年来深基坑工程建设的数量逐年增加。直至2012年,就已经达到了600多项。深基坑开挖的区域是与地下结构施工的区域,甚至有时深基坑的支护结构属于地下永久结构的一部分。因此,在工程建设中就应当保证深基坑工程的质量,唯有如此才能够保证地下结构与深部结构工程建设的质量,为后期施工安全提供重要的保证。

1.动力机制分析

在深基坑工程建设中,安全事故的出现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当然,在存在内因的情况下,外因也是存在的。在我国经济建设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工程建设将变得越来越多,深基坑工程从最初的5-7m已经发展到目前20m[1]。在施工过程中,土体性状、邻近建筑物、环境以及地下监测已经成为工程建设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如今,每年工程监测的项目可以高达数千项,其中产生的数居是非常庞大的。同时,施工技术方案与工艺流程具有一定的复杂性,不同的工艺方法存在不同的使用条件,在施工中对施工方案不经过谨慎的评选,就会产生巨大的风险。另外工程所在区域的水文条件是经过漫长的年代形成的,这种介质的变化具有一定的随机性。为保证深基坑施工的质量安全,应建立明确的、科学、合理的安全责任体系。在深基坑工程施工中,需要进行事前、事中、事后的监控管理。因此,在深基坑施工中应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中所包含的信息处理工具,将传统的深基坑工程质量监管工作进行改造,实现质量监管与信息技术的相互结合,构建深基坑施工的质量安全监管系统。如图1所示。

图1 深基坑施工质量安全监管系统动力机制

2.系统结构的设计

深基坑施工质量安全监管系统主要服务与政府相关的监管机构。该系统的设计的理念为以现有的深基坑质量安全监管流程体系为基础,利用GIS技术、工作流程、数据集成分析互联网以及可视化决策支持技术,研究相应的监管系统[2]。所研究出来的监管系统主要遵循的是深基坑监管流程,将相关监管部门机构所得的数据收集起来,对其中相关的数据进行分析,进而提供决策依据。据此,该系统则可分为两个部分:基于传感器的自动监测系统和质量安全管理系统。这两个组成部分可以为深基坑各参与方提供一个交流平台,在对工程实时监测的过程中,实现安全监管。

2.1基于传感器的自动监测系统

在深基坑工地上将传感器布置于其中,在传感器变形、位移等变化中,可以进行数据自动实时采集并将其传输到施工现场中,检测工程施工的转矿。该种设备主要通过GPRS网络将数据同步发送到远程数据库中,并将该数据存储好,为深基坑工程安全建设提供有效的数据,实现玩定的基础数据监测。

2.2质量安全管理系统

质量安全管理系统主要部署在政府监管的机构部门,可以从多方参建中自动收集监测系统采集数据。在互联网的基础上进行信息填报平台,以确保现场检测人员填报数据的准确性,为施工的安全提供有效的数据。

3.系统功能的设计与应用

3.1系统功能的设计

在建筑工程建设系统功能的设计主要包括这么几个方面的内容,自动监测管理、监测预警管理、质安风险管理、应急预案管理、质安事故管理、政府监督管理、质安总控中心等。在该系统设计的过程中,为实现对深基坑工程个还能够实时监测,需要依据各功能的具體应用进行设计,并且各个不见得设计的要求也各不相同。例如,政府监督管理中,行政监管机构对日常巡视中的监督情况和发现的问题进行记录,根据深基坑工程施工情况,对有重大隐患的下发整改单、停工令,对改正合格下发复工令,参建方通过系统第一时间接收并及时整改。以此来保证各参见单位实时监督互动,进行全记录跟踪检查。

3.2系统的应用

针对多城市建筑深基坑工程数量多、分布广,控制力度大,数据结构复杂,使用主体要求各异等特点,系统开发采用JAVA语言,并采用稳定的SQLServer数据库技术,基于J2EE、Web Services等技术构建分布式多层结构;运用于平台无关的JSON数据和Socket通讯接口进行传输和交互工作,实现业务模型资源与系统实现技术的分离,保证系统的技术无关性;同时采用webGIS(地理信息系统)、视频监控技术、传感器技术等,实践了系统既定的设计和构建思路,从应用层面解决了如何有效加强深基坑工程施工中的质量安全监管问题[3]。

4.结语

总而言之,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我国工程建设行政监管逐渐趋于网络化、信息化。在行政监管改变时,行政监督管理机构已经将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覆盖于多项业务管理中,利用信息技术能够强化政府的监管,提高监管的力度。

参考文献:

[1]郭海燕,李胜林,张云,等.深基坑开挖与支护的有限元模拟[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12(01):267-268.

[2]邓文龙,蒋曙杰,席金虎,等.闹市区深基坑逆作法施工的环境控制[J].建筑施工.2013,9(06):598-599.

城市公共资源监管设计新思维 篇7

关键词:智慧城管,物联网,GIS,移动互联网,监控管理系统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公共资源管理方法也在不断的变革,传统的管理方法已经不适应城市化发展趋势,城市公共资源管理不仅涉及市容环境、园林绿化、市政道路、公共交通、供水供气供热等市政部件,还需要统筹协调和管理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国土资源、房地产开发、城市交通、林业水利、民政、环保、电力等许多部门。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未来城市公共资源管理内容的外延也将继续扩大,凡是为经营城市或保证城市正常运行、提供服务或可能影响城市运行的部门和行业,比如公安、消防、工商、旅游、经济、商贸、文化、宣传、电信、邮政、无线通讯等都将成为城市公共资源管理的范围和内容之一,这使得城市管理部门对城市公共资源的管理和监控难度越来越大。城市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服务的质量和要求也越来越高,城市管理部门面临着如何利用有限的人力、物力等资源,实现对不断增长的城市公共资源的有效管理的问题。

利用物联网全面透彻感知,赋予城市部件一定的生命力,实现对部分城市公共资源信息的自动采集和远程监控,并结合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将分布范围广泛的城市公共资源和地理位置有机地融合为一体,通过宽带泛在互联,实现城市管理者、市民、企业多方的协同,可以有效地提高城市公共资源管理的自动化水平和服务质量。

1 系统功能设计

城市公共资源监管系统主要由基础资源管理、地理编码、信息采集、监督受理和协同工作六大业务模块组成,其系统功能结构如图1所示。

城市公共资源监管系统可以通过浏览器和手机APP进行人机交互,实现对系统的操作和使用。它的运行环境主要由系统主机、通信网络、移动终端和前端设备组成。其中系统主机包括服务器和存储;通信网络主要由局域网、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组成;终端设备包括PC终端和手机、IPAD等移动终端设备;前端设备主要包括摄像机、二维码和各种传感器(如压力、温度、红外等传感器)等设备。通过摄像机、二维码和各种传感器,可以实现一些信息的自动采集,对公共资源进行远程监控和管理,再结合地理信息系统,将公共资源的分布情况进行可视化显现,从而有效提高城市公共资源管理的效率和水平。

城市公共资源监管系统功能主包括系统管理、基础数据资源管理、地量编码管理、信息采集、监督受理、协同工作和外部接口几部分组成。

基础数据资源管理主要实现对资源的分类管理、信息维护和查询统计等功能。资源分类管理可以满足树状结构的分级管理,其分级层数不受限制。信息维护可以实现对公共资源的增加、修改、删除等操作,并可以实现对名称、类型、安装信息、维护信息、品牌型号信息等属性进行维护。查询统计可以按分类、时间等各种维度对资源信息进行统计分析,以表、柱状图、饼图等图形化界面进行显示。地理编码系统包括地图引擎、地图维护和编码维护等功能。在基于城市公共GIS地图基础上,对城市公共资源数据图层中的信息进行维护,并对实现对各资源的地理编码的维护,并在GIS地图上可以进行漫游、放大、缩小、隐藏/显示、标记、定位、搜索等操作。

信息采集包括信息上报、自动采集和过虑分析等功能。信息上报包括两类信息,一类是核查信息,一类是案件信息。核查信息一般由专门的城市管理人员定期对公共资源进行核查、维护的一些信息,确保各公共资源正常运行。案件信息是指公共资源信息遭到破坏、损毁、盗窃等事件而上报的信息,市民和城市管理人员都可以通过电话和手机APP上报案件信息。自动采集是指通过摄像头、传感器等前端设备采集各种信息自动上报。过虑分析主要是针对自动采集的信息根据一定的模型进行分析和过虑,去除重复和各种干扰信息后,呈现给监控人员。通过信息自动采集和过虑分析,可以大大提高管理效率。同时,利用GPS技术,通过手机APP上报信息或自动采集的信息,可以非常准确地采集地理位置信息,迅速准确地进行定位,给合GIS地图直观地显现给用户,从而提高管理的效率。

监督受理主要是对上报的案件信息进行处理,其处理流程包括案件受理、案件分配、案件处理置和案件核实等环节。案件受理是对上报的各种案件信息进行登记,并转发给案件分配中心。案件分配是指确定案件的执法部门,由案件分配中心值班人员根据案件的类型,指派给不同的城市管理部门进行处理;案件处置是指记录案件执法部门处理情况,并把执行结果反馈给案件分配中心。案件分配中心收到处理反馈后,可以利用摄像机等前端设备进行核实或通知督察人员去现场进行核实。协同工作主要是为系统提供工作流引擎功能,可以实现流程定义、流程跟踪和催办督办等功能,从而可以让系统非常容易适应管理流程的变更。系统管理包括组织机构管理、人员管理、角色管理和权限管理等功能。外部接口系统主要以WEBSERVICE协议方式对外提供接口功能,从而实现跨平台系统的应用集成。

2 系统设计

2.1 系统设计原则

为确保系统的建设成功与可持续发展,在系统的建设与技术方案设计时将遵循如下的原则:

(1)标准化原则:系统各项技术遵循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和相关规范。

(2)成熟性原则:系统各项技术采用国际主流、成熟的体系架构来构建,实现跨平台的应用。

(3)可扩展性原则:系统设计考虑到业务未来发展的需要,尽可能设计得简明,降低各功能模块耦合度,并充分考虑兼容性。

(4)高可靠/高安全性原则:系统设计和数据架构设计中充分考虑系统的安全和可靠。

(5)简单性:在达到预定的目标、具备所需要的功能前提下,系统应尽量简单,这样可减少处理费用,提高系统效益,便于实现和管理。

2.2 系统架构设计

城市公共资源监管系统采用B/S结构,基于J2EE平台,采用SSH(Struts2,Spring,Hibernate)开源框架软件搭建MVC框架,SSH架构是当前最流行、最成熟的J2EE平台架构之一,具有组件的模块化,灵活性和重用性的优点,对数据库访问进行了轻量级的对象封装,简化了基于MVC的web应用程序的开发。整个系统由表示层、控制层、业务层和数据采集层组成,如图2所示。

用户可以通过PC终端和手机、IPAD等移动设备对系统进行各种操作,可以随时随地了解城市公共资源的状况。所有用户访问系统时,控制层都会对用户身份和权限的合法性进行验证,只有验证通过后,才转发到对应的业务层模块进行处理,防止非法用户入侵。业务层收到用户请求后或数据采集层的请求后,进行分析处理,并将用户请求的处理结果信息经控制层返回表示层,呈现给用户。数据采集层主要收集摄像机、传感器等前端设备自动采集的数据,并进行过虑分析后,把信息发送给业务层进行处理和存储。

2.3 系统网络结构

城市公共资源监管系统由WEB应用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采集服务器、流媒体服务器、管理终端、应用终端和摄像头、传感器等前设备组成。WEB应用服务器部署满足J2EE JSP容器规范的WEB中间件(如:Tomcat、Resin、weblogic等中间件),为各种终端访问提供HTTP WEB服务,在用户访问量比较大时,可以配合Apache采用负载均衡提升系统的访问能力;数据库服务器部署Oracle关系数据库,可以通过Oracle实现负载均衡提升系统数据处理能力;采集服务器主要负责采集、过虑和分析传感器等前设备采集的各种信息;流媒体服务器部署视频存储、视频转发、视频分析和视频管理等视频平台软件,系统可以根据视频数量配置流媒体服务器数量,视频存储、视频转发和视频分析可以在多台机器上进行部署,视频管理软件一般只部署在一台服务器上,从而满足大量视频监控的要求;管理终端主要负责系统配置管理和告警管理,以便及时对系统进行维护;应用终端数量根据用户数量进行配置。系统网络架构图如图3所示。

WEB应用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采集服务器、存储和管理终端部署在数据中心机房,它们通过局域网进行连接。当前端设像机数量比较大时,考虑带宽问题,流媒体服务器及存储一般分二级,在分区机房的流媒体服务器上部署视频存储、视频转发服务和视频分析服务,视频信息存储在分区机房,在中心机房部署视频管理服务,中心机房存储只负责存储告警等重要视频。分区机房和中心机房之间通过VPN专网连接。手机等移动终端通过无线3G/4G网络与中心WEB应用服务器进行通讯。摄像头通过VPN专网与流媒体服务器进行通讯。传感器等前端设备通过VPN专网与采集服务器进行通讯。应用终端通过办公室局域网与中心机房WEB应用服务器进行通讯。

3 结语

城市公共资源管理系统充分利用物联网的全面感知技术,并给GIS平台,将分布范围广泛的公共资源和地理位置有机地结合,进行信息的自动采集和资源的远程监控,不仅提高了城市的管理水平,而且提升了城市的服务能力。因此,该系统研究具有现实意义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杨正洪.智慧城市:大数据、物联网和云计算之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

[2]Jean-Philippe Vasseur,Adam Dunkels,田辉.基于IP的物联网架构,技术与应用[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1.

[3]梁笃国.网络视频监控技术及应用[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9.

[4]王敬波,何毅亭.城市管理与行政执法:理论·实务·案例[M].北京:研究出版社,2011(5).

水文基建财务监管平台设计与实现 篇8

在水利信息化的推进下,水文基建项目一直以来都是政府工作的重点,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正式发布[1],随后水利部、各省市也先后发布了一系列文件,加大了水文水资源工程建设力度,配套资金的投入也越来越多[2]。因此,项目财务的监督管理需要有更高的要求,以信息化带动财务监督管理能力的不断提高已经是大势所趋[3,4]。经过广泛的调研,水文基建项目涉及的地域范围广,建设内容复杂,项目差异性大,投入资金多[5],如何实现中央对项目的统一管理,具体选择什么管理模式,如何深化应用财务基础数据,领导如何将所有的项目资金使用和管理情况一目了然,将成为建设水文基建财务监管平台的业务重点和难点[6]。

目前已有的类似财务监管平台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1)部分省和流域自建了财务监管系统,但在中央层面还未能实现统一管理,而且各地的系统均是独立建设,很难从纵向上实现统一管理;2)各地数据上报的随意性强,数据质量偏低,且数据格式存在一定的差异,不便于汇总分析;3)数据上报过程繁琐,领导无法及时获得支持决策的财务数据;4)缺少信息化监督手段。综上所述,建立水文基建财务监管平台是很有必要的。

1 水文基建财务监管平台目标

《水利部水文基本建设投资计划管理办法》中明确规定了水利基本建设项目按功能和作用分为公益性、准公益性和经营性3类,公益性项目指具有防洪、排涝、抗旱和水资源管理等社会公益性管理和服务功能,自身无法得到相应经济回报的水利项目,如堤防工程、河道整治工程、蓄滞洪区安全建设、除涝、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水资源保护、贫困地区人畜饮水、防汛通信、水文设施等;准公益性项目指既有社会效益,又有经济效益的水利项目,其中大部分以社会效益为主,如综合利用的水利枢纽(水库)、大型灌区节水改造工程等;经营性项目指以经济效益为主的水利项目,如城市供水、水力发电、水库养殖、水上旅游及水利综合经营等[7]。项目干系人主要有水利部水文局,流域机构计划部门、水文和建设单位等。项目的资金来源包括国家预算内非经营性、专项、单位自筹及其它用于水文基本建设的资金。

以《水利部水文基本建设投资计划管理办法》为主要业务需求,项目财务监管平台最终目的是实现水文基本建设项目及财务信息的信息化,对项目建设前、中、后资金使用和管理情况的监督。选择分级负责、管理的模式,考虑到项目规模和范围的扩展性[8],保证采集的基础数据真实、可靠,并对基础数据深化应用,支持领导决策分析,支持业务管理者实时全面监管财务信息。

2 水文基建财务监管平台设计

2.1 设计思路

财务监督管理工作在水利水文基建管理中越来越重要,因此要在现有经营环境下选择最佳的财务管理模式,使用最优的财务管理系统,实现水文基建财务管理目标[9]。以水文基建项目为信息平台的核心业务,从财务监管平台的需求分析、架构和功能设计、业务流程等方面,分析财务监管平台的总体设计。

经过调研目前财务监管系统的实际运行状况,整合专家提出的财务监管需求,兼顾系统自身的特色,总结出水文基建财务监管平台实现的主要功能,具体如图1所示。本设计方案以构件化、柔性化、平台化为核心,采用B/S架构,oracle数据库,Java开发语言。

项目财务管理子系统使水行政主管部门能够实时准确地掌握政府投资水利建设项目的审批立项、投资概算、建设实施、资金拨付、资金使用、竣工验收等动态信息;统计上报管理子系统实现分级管理,分级汇总项目财务数据;财务预警监督管理子系统实现对建设进度、资金拨付时限、投资完成等在线预警的功能。

2.2 设计内容

2.2.1 项目财务管理子系统

项目财务管理子系统主要记录各个基建项目产生的财务数据,实现项目全过程的财务信息的管理,包括资金来源、年度下达计划、项目进度等信息。主要功能模块如下:

1)项目管理模块。根据不同用户所在的区域,添加该用户所需填报的项目列表,选择具体某一项目,可展开需要填报的信息,主要包括:项目基本情况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或扩大初步设计)、施工准备、项目实施、生产准备(或生产试运行)、竣工验收、投入运行等。

2)项目预算管理模块。提供项目年度计划录入、维护管理功能,手工录入项目年度投资计划数,项目计划开工、完工时间等数据信息,以有效地支撑后续项目投资进度里程碑的管理。

3)项目进度管理模块。用于管理项目的开工完工信息、进度基线和变更、不同进度资金的使用情况、项目进度的查询,并对项目进度信息进行分析。

4)项目成本管理模块。管理每月发生的项目物资成本信息及明细,按项目发生情况记录到项目管控系统。系统提供标准导入功能,导入的项目物资成本信息数据,包括成本计划、成本动态控制、项目款收回、项目成本分析和考核,从而形成反映项目整体业务体系的内容。

5)项目资金管理模块。录入的和实际的项目月度资金计划执行信息,可以通过计划与实际对比形成有力的财务分析依据,从而形成完整的项目执行整体分析记录,以便于项目的及时管控和决策分析。

6)综合查询模块。任何建设项目都要及时准确地查询统计财务报表,系统可提供全面综合的查询统计分析功能,如项目可行性论证到立项、实施、竣工验收、全套批件、设计、图表、合同、契约等文件都应保存完整,整理归档,对项目的投资和资金计划、进度等内容进行整体分析;对项目成本及资金支付进行整体分析。

2.2.2 统计上报管理子系统

1)管理模式。单位层次从上到下依次是水利部水文局、二级单位、三级单位、……、基层填报单位。其中,基层填报单位主要负责本单位的填报工作,根据上报任务进行本单位统计信息录入工作;向上级单位报送本单位的统计上报数据。二级、三级单位……,既需要填报数据又需要汇总下级单位数据,这里简称为“汇总单位”,负责本级统计工作,研究拟定传达相关政策、法规和技术标准、规程规范,并监督实施;接收上级单位下发的统计任务,制定、布置本级的统计任务;接收和审核下级单位上报的统计数据;承担本级资产统计数据的汇总、审核,并上报上级管理单位;对统计成果进行发布;最后,各管理单位将数据上报水利部。目前的数据上报方式如图2所示。管理单位在确定数据无误后,对下级数据汇总统计,否则退回重报,不管是逐层上报还是直接上报,最终汇总单位是水利部水文局,在进行数据审核及汇总后可进行数据的深化应用。

统计上报管理子系统支持对上报报表的自动取数、计算的功能,减少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10]。

2)业务模块。统计上报的业务模块主要实现以下功能:a.任务下发。上级单位设计并制定表样,供下级单位填报。接收上级单位下发的统计任务,制定、布置、下发本级的统计任务;统计系统在满足固定统计任务需求的同时要能满足临时性、应急性统计任务的需求。此外,统计系统还可以实现省级自行定制的统计任务,包括增加统计任务、指标等个性化需求。b.填报准备。主要负责填报单位的数据录入、单位分级和用户管理,具体功能包括数据录入和浏览、单位管理、报告期设置、常用设置和数据结转;统计系统提供批量导入(如先保存至Excel,再将Excel中数据导入系统)、浏览器缓存等功能,支持离线填报。此外,为解决数据重复填报问题,统计上报管理系统支持数据自动生成功能。c.审核报送。对填报的任务进行数据审核,包括表内、表间、跨期审核等,分析其相关数据源,审核过程中错误数据能够提示并且能够自动定位到表单,便于用户修改;同时,对于数据填报迟缓、质量不高的单位,可直接定位至相应的工作责任人。d.综合查询。包括报表、综合、名录等查询,能对本级及下级所填写的基础数据进行分析、汇总、导出Excel文件和打印等操作;还包括固定、月报资料、年报资料、模糊等查询。

2.2.3 财务预警监督管理子系统

财务预警监督管理子系统借助信息技术对所有的项目财务管理和使用情况进行实时监督和评估,结合行业要求、专家判断等方法设定预警阀值,当满足预警条件时,系统将自动弹出预警信息。预警条件包括建设进度、资金拨付时限、投资完成等。预警监督管理子系统主要包括以下预警管理功能模块:

1)概估算变幅预警模块。对估算、概算、实际等投资变幅超过预设定比率的项目进行预警。据年度既定水利建设和实际投资,建立概估算变幅预警提醒功能,对可研与初步设计投资变幅超过15%,或初步设计投资与实际投资变幅超过15%的项目进行预警。

2)建设进度预警模块。根据项目的计划完工时间或建设工期与实际完成情况进行对比,对进度滞后达到预设定阀值的项目进行预警。

3)资金支付预警模块。根据项目支付的资金与下达资金进行对比,对超出预设定阀值的项目进行预警。

4)投资完成预警模块。根据完成投资与下达资金进行对比,对超出预设定阀值的项目进行预警。

5)招投标预警模块。对需要进行招投标但没有填报招投标信息、没有上传中标通知书的项目合同进行预警,对合同超过一定资金而没有进行招投标的项目进行预警。

2.2.4 其他功能

在日常管理过程中,水文基建财务监管平台提供了一些其他的辅助功能,包括项目进度填报、前期工作完成情况提醒,数据自动汇总,系统及配置管理。水文基建财务监管平台应能够自动给下一环节的办理人员发送任务提醒,以便及时处理。主要有以下几种其他功能模块:

1)项目进度填报提醒模块。填报提醒即通过系统消息或短信等方式通知填报人员及时对数据进行填报或通知审核人员及时对数据进行审核。如在上报截止期前,对尚未进行数据填报的基层单位进行填报提醒。在规定填报时间前进行提醒,对超过填报时间尚未填报的,进行催报。

2)前期工作完成情况提醒模块。根据年度既定水文建设目标和时间节点,建立前期工作提醒功能,如年度计划项目前期工作要求在6月底前完成,可在5月底进行提醒,督促按时完成项目前期工作,确保资金按计划拨付,切实提高年度水文投资计划执行力。

3)数据汇总模块。针对基础数据采集系统中填报的数据信息,定期(每周、月等)汇总,经过审核后提供数据汇总、报表导出和打印及统计成果信息发布等功能。

4)系统管理及配置模块。涉及多层级管理人员,需具备人员、多级权限、日志、数据管理工具等基础管理模块,同时还需具备良好的自更新管理能力。

3 结语

基于项目财务、统计上报、财务预警监督等管理功能的水文基建财务监管平台整合了财务的基础数据,统一了数据标准,加强了对财务数据汇总分析,深化了财务基础数据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对水文基建项目建设前、中、后资金使用和管理情况的监督,实现中央层面的统一管理,促进了水文基建财务监管的信息化建设。在系统应用过程中还需根据业务需求不断完善功能,总结系统建设和部署使用经验,为其他类似智能化财务监督管理平台建设提供指导。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A/OL].(2010-12-31)[2016-06-10].http://www.gov.cn/gongbao/content/2011/content_1803158.htm

[2]黄秀如.水利工程施工项目财务管理探究[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2(18):179-180.

[3]肖兰.浅议水利基本建设项目财务管理[J].科技展望,2016,26(13):183-185.

[4]徐耀成.水利建设项目财务管理新模式研究[J].财经界(学术版),2011(8):198.

[5]李云佳.水利工程基本建设项目财务管理的优化[J].商,2015(24):13.

[6]高嵘.完善水文基建项目财务管理措施的一些建议[J].安徽水利财会,2012(4):10-11.

[7]水利部.水利基本建设投资计划管理暂行办法[A/OL].(2003-10-30)[2016-06-10].http://baike.baidu.com/link?url=E55cqr-qadmn Euk993SQ5m6w VKv-hax Jyq OP3.

[8]赵守高.水利财务精细化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与实践[J].水利信息化,2014(6):61-63,68.

[9]周广敬.商业财务结算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D].济南:山东大学,2009:6-20.

监管设计 篇9

金融危机的阴影逐渐消退, 化工品市场迅速复苏, 伴随而来的是化工品物流市场的高速发展, 而我们主流化工产品中很多属于危险化学品 (爆炸品、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易燃液体、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有毒品和腐蚀品等) 与易制毒化学品 (国家规定管制的可用于制造毒品的前体、原料和化学助剂等物质) 。庞大的物流量必然伴随着巨大的信息量, 对这些产品的物流监管不仅仅是公司业务发展的需要, 也是彰显社会责任的一个方面。对其进行监管, 必须依托高效的信息系统, 从产品运输、仓储、商检等各个业务环节的管理出发到对具体物流服务商, 进行全方位、多视角监控, 才能控制物流风险, 防范经营风险。

《中国物流与采购》杂志2013年第二期中发表文章《化工物流管理预警体系设计与应用》强调的是如何对物流运行的各个环节进行有效监管, 突出的是物流运行的各个节点的状态。前者突出的是物流运行监控, 本文突出的是信息采集和物流评价, 我们认为这三者合一才是对物流运行状态全方位的监管, 也是物流运行预警平台建立的初步模型。

物流预警平台建立突出以下几点:及时性原则:信息采集符合时点要求, 可度量, 能准确跟踪物流运行情况;准确性原则:信息采集真实可靠, 指标设计可追溯分析, 能对物流运行结果进行度量;可追溯性原则:物流评价准确, 物流动态可追溯, 能对物流运行的全过程服务水平回放, 能对完善和指导物流管理工作有效用。

指标的设定充分考虑到物流运行、信息采集和物流评价三个不同的维度, 前文重点强调了物流运行预警指标的建立, 本文突出的是后两者的指标设计。信息采集监管指标围绕着化工物流运行的主要活动内容设计, 分成运输、仓储和其他作业 (主要包括商检、报关报检、保险) 等三个主要部分。物流评价突出的是对全过程的满意度调查, 突出的是物流服务的评价。

物流过程信息采集有效性指标与信息采集准确性指标设置

物流运行过程是否得以有效的监控, 取决于信息采集的过程管理, 主要是信息采集的周期、信息录入的时效性和信息记录的准确性, 这直接决定了物流过程监控的有效性, 物流系统必须要准确、自动记录所有的操作环节获取信息的时间点和操作人, 这其中也包括系统自动实现的功能, 这样做的目的有两个, 一是有效监控系统运行, 信息集成的有效性;二是监督信息采集点是否符合要求完成信息记录, 只有及时、准确的信息记录才是有价值的信息, 才能用于监管整个物流体系的运行。

然后, 从商流的ERP订单创建开始, 逐一对各个时间节点设置控制参数, 有三个时间点概念, 一是业务实际发生的时间设定为A;二是系统记录的人员操作的时间或者系统自动操作的时间设定为B;三是需要连续完成的两个动作的时间差, 即A和B之间或者前后两道顺次工序B和B之间的差值用N来表示, 针对不同的操作建立N的取值范围。这里重点考虑的是系统操作设置, 业务环节预警指标已经在《化工物流管理预警体系设计与应用》文章中体现, 本文更加突出展示上下游之间连贯操作的时效性。

除了盘点管理以外, 以上所有的信息采集和比对工作都强调的是针对单一订单。相对运输、仓储过程信息采集而言, 报关、报检、商检和保险的业务复杂度较低, 而且不可控因素高, 所以监控管理抓住主要维度进行控制就可以了。

信息的真实性通过数据之间的平衡校验, 如我们可以将发运量与ERP的实际过账量进行比对, 对差异量进行突出标识。

这种比对包括跨系统之间的数据比对和内部数据逻辑关系的比对, 来自其他系统的数据来源定义为A, 来自物流系统的数据定义为B, 差值定义为N, 其中剔除全部损耗因素。以上除仓储部门的商检、保险以外, 强调的是对单一订单的每一个物料单独处理, 这样比对才有实际价值。

物流过程评价预警指标设置

通过物流供应链上下游之间的互相评价, 确定物流服务的满意度水平, 监控物流运作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隐患。主要的手段是两部分, 一是外部评价, 将物流过程通过接口传递给CRM平台, 客户、客户经理可以在CRM平台上对物流过程进行评价, 二是内部互评, 物流链上的上下游之间互评, 评价的维度主要有及时性、合理性、完好性、安全性、可操作性、服务水平以及建议。服务指标设置为1~5分, 分别对应非常不满意、不满意、一般、满意和非常满意。

根据满意度评价情况, 我们可以及时发现物流运行过程中的异常点, 实现调度运行的有效管理。

这种评价强调和突出的是全流程的评价, 根据各个岗位的交接界面进行评价, 评价遵循以下4个原则:同一岗位处理的业务, 对上下游评价的数量不得低于20%;评价指标低于2分的, 需列出理由, 填写建议字段;评价采取匿名统计;未评价的业务环节按照4分 (满意) 进行统计。

指标解释, 指标在不同的界面内涵不一致, 如及时性, 在运输委托单下达界面, 是订单下达的及时性, 在发运管理界面则是运输组织的及时性。

及时性:强调链条上下游之间的要求, 对上游而言, 是其要求的时点是否能得到下游业务组织满足;对下游而言, 是上游给出的时间要求, 是否能及时传递到是下游。

合理性:强调上游对下游提出的业务需求是否合理, 是否明确、完善, 比如是否考虑了足够的时间, 是否符合下游最优化的车辆配载。

完好性:强调产品送递下一个环节的完好程度, 比如产品包转, 损耗是否在约定的范围内等。

安全性:强调承运商、仓储商以及客户对产品安全性防护做的是否到位, 能否确保成产品安全。

可操作性:上下游之间的业务衔接, 是否具有可实施性, 产品出库是否有库存, 铁路是否有计划等等。

其他类似报关报检作业, 因为不可控因素高, 代理人存在广泛, 不作为物流业务评价的监控指标, 可以定期采取满意度测评形式进行分析, 将反响比较差的服务机构淘汰出局。

指标展示方式

在指标的展示上, 力求简洁、高效与醒目。对于同一层面、同一时点要求的不同预警点, 力争同步展现。最直观的展示方式可以选择指示灯的方式, 对于趋势型的数据, 采用折线图的方式。

监管设计 篇10

广州市地处珠江三角洲中心位置,在道路运输业蓬勃发展的同时不可避免的存在着营运车辆超范围经营、中途揽客、超员载客等影响安全运营的问题,部分企业为了加强对自己企业车辆的安全监管,建立了企业营运车辆安全监管平台,但是缺乏统一的平台对广州市所有的重点营运车辆进行统一的安全监管[1,2,3,4]。省安监局、省交通运输厅等8厅局在2009年下发了《关于强制推广应用带有卫星定位功能的汽车行驶记录仪的通知》,强制推广应用卫星定位汽车行驶记录仪,为建立广州市重点营运车辆安全监管服务平台提供了政策支持,以此为契机,广州市着手建设广州市营运车辆统一安全监管服务平台,并于2011年5月正式上线运行。

1 平台概述

广州市重点营运车辆安全监管服务平台是专门负责广州市重点车辆统一监管服务的平台,是广州市推广应用卫星定位汽车行驶记录仪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广州市行政辖区范围(10个区和从化市、增城市2个县级市)的交通运输行业所有新增、更新的重点车辆,已安装以及未安装卫星定位系统的重点车辆都需要接入平台。重点车辆具体包括广州市籍危险货物运输车、客运班车、旅游包车、重型货车和汽车列车、建设施工单位散装物料车、驾驶培训教练车等。

本平台搭建广州市重点营运车辆安全监管平台软硬件系统,开发安全监管和行业管理软件,满足行业管理和安全生产要求;建立统一的通信服务器,所有重点车辆车载终端与通信服务器直接互联互通,通信服务器再将车辆卫星定位信息分发到各自运输企业和其它管理职能部门系统中,供其管理应用[5,6]。

2 平台设计

2.1 平台架构设计

平台架构见图1。

1) 卫星定位系统。

在广东省制定了《卫星定位汽车行驶记录仪通用技术规范》(以下简称“规范”)的约束下,接入平台可以不需要考虑车载设备具体应用哪种卫星定位系统,可以是GPS或北斗卫星定位系统,只要车载设备按“规范”进行数据传输,即可实现接入。

2) 车载设备。

所有接入平台的车载设备必须符合广东省地方标准《卫星定位汽车行驶记录仪通用技术规范》(DB44/T 578—2009),且具备标识为已合格的《广东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检验报告》、《华南国家计量测试中心广东省计量科学研究院检定证书》。

3) 移动通信。

(1) 统一接入点方案。

对所有需要接入的车载设备,采用相对各通信服务商统一的APN(access point name接入点名称)进行拨号接入。APN接入方式可以有效保证数据准确安全、及时接入统一安全监管服务平台。

(2) 通信服务商路由方案。

各车载设备的无线通信完全由原运营商或企业自行维护管理,数据则通过移动、联通、电信在有线端进行路由,统一接入平台。

4) 应用系统。

现有应用系统数据来源将统一改为接入平台,而非直接接入车载设备。

5) 用户。

用户主要有运输企业和行业职能部门,根据职能的不同设置不通的功能权限。

2.2 平台功能设计

广州市重点营运车辆安全监管服务平台具有9大功能模块,见图2。

1) 基础资料管理。

企业以及行业管理部门通过本平台可对权限范围内的车辆及从业人员基本信息、车辆营运资质、经营范围、质量定检情况、准运证等的发放情况以及人员、货物运输稽查历史,车辆人员违章情况等基础资料信息进行管理,支持资料的写入、修改和查询。

2) 车辆监控。

车辆监控是指对车辆的一般监控,监控类型主要包括:车辆定位、车辆跟踪、轨迹回放、行驶线路监控等。

(1)车辆定位。

将车辆的实时位置在电子地图上显示,定位数据包括经度、纬度、速度、方向、车辆状态等。

(2)车辆跟踪。

将车辆各个时刻所在位置在电子地图上显示,形成一条轨迹线。

(3)轨迹回放。

根据客户端软件设定的日期、地点、地标和时间范围进行查询,将符合查询条件车辆的历史定位数据传送给客户端软件。

(4)行驶线路监控。

对指定的车辆,结合电子地图可设置行车线路,如果被监控车辆的行驶线路与预设线路不符,可以发出警告,并进行记录。

3) 行业管理。

行业管理主要是针对行业管理需要而设计的功能,通过监控中心后台逻辑判断识别车辆违规驾驶行为,管理类型包括车辆总监控、超速监控、电子围栏、停场管理、重点车辆监控、违章信息发布等。

(1) 车辆总监控。

全局性地监控系统内车辆的运行情况,可形成全市范围内的统一的协调和指挥,可按地址位置区域对车辆进行即时调度,也可向各个机构可以进行任务型调度。

(2) 超速监控。

监控中心可以预先设定速度阈值,当车辆的行驶速度超过阈值时,将自动发出报警信息,以便监控中心采取措施控,提醒驾驶员注意速度或者要求驾驶员汇报情况。

(3) 电子围栏。

对指定车辆进入或离开预先划定区域的事件进行监测报警,以便保证划定区域的安全。

(4) 停场管理。

将违章违规车辆强制停放在某一地点后,对车辆进行持续的监控,在规定的时间范围之内不得移动,如果发生移动将发出警告并记录在案。

(5) 重点车辆监控。

对具备某种特征的车辆,例如经常违章的车辆、未年检的车辆进行重点监控。

(6) 违章信息发布。

针对有显示功能的车载终端,监控中心可以将违章车辆的违章内容直接发送到车载终端,以便司机及时采取改正措施。

4) 通信监测管理。

本平台提供B/S系统,运输企业或卫星定位营运商可以通过Internet网络远程登录交费及查询费用使用情况。包括预付费管理、费用查询管理和余额报警提示功能。运输企业可以预交下个月、下半年或下一整年的卫星定位通信费用,随时查询本单位的卫星定位通信费用使用情况,当运输企业通信费用不足以支付下个月整月的费用时,系统自动向企业指定的手机、邮件等通信地址发送余额不足的信息。

5) 运维闭环管理。

对系统软硬件、网络状态进行监控,如出现故障自动报警。监控内容有:服务器、数据库、中间件、存储设备、卫星定位终端、网络性能、网络流量等。同时对运维服务流程实行电子化管理。如出现运维事件,可自动或人工建立事件工单,并对事件进行分类,指派给相应技术支持人员。系统会记录事件进行到什么程度,如:新建、已指派、待解决、已解决等,以便对事件进行跟踪管理,形成闭环管理流程。

6) 应急管理。

应急管理包括应急报警和应急调度。应急报警是指发生紧急事故时,例如危险品泄漏、长途客运事故,向相关政府职能部门报警。应急调度是指发生紧急事务时实行的调度。通过给车载终端发送调度指令,并强行要求被调度车辆执行调度指令。对于不执行指令的车辆,监测该车辆状态并记录在案。

7) 统计分析。

对接入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处理,根据各运输企业和行业管理部门的不同需求,自动生成各类统计报表。包括①行业管理报表:违章情况统计、运营车辆统计、运力统计、实载率统计、投诉统计等;②企业管理报表:油耗统计、运营里程统计、实载率统计、司机车辆违章情况统计等;③系统运行报表:设备建议维修单、子系统故障情况等。

8) 系统管理。

对整个数据环境和应用系统的运行实施监控,平衡各子系统或应用模块的性能,定义用户角色与功能权限授权,对系统中的基础资料进行增、删、改、查管理,系统数据的备份与恢复管理,帮助实现系统的稳定、安全可靠的运行。

9) 3级联动管理。

按照交通运输企业、区县交通主管部门、市交通主管部门3级部门的职责,建立3级动态安全监管流程,即“违规驾驶信息实时自动下发—区县交通主管部门督促整改—企业整改结果反馈 —市交通主管部门审核”。

3 平台特色

1) 兼容北斗和GPS技术。

平台对前端高度开放,符合广东省地标(DB44/T 578—2009)和最新的部标并通过检测的终端都可实现接入,不管采用的是北斗还是GPS定位技术,不管是北斗终端还是GPS终端,非标准终端理论上也可接入平台,只需遵守终端与平台之间的通信协议,因平台的通信服务器兼容地标和部标。

2) 海量数据,高效处理。

目前接入车辆近5万台,规划监管重点营运车辆超过5万台,后续非重点营运车辆(普货)亦纳入监管范畴,平台预计将实现约10万台车辆的监管。目前平台平均每天接收并处理GPS数据达1.2亿条,高峰期达1.5亿条,后续预计每天将接收并处理5亿条GPS数据。在海量数据的分发和入库方面,采用Redis分发框架和内存服务器技术实现海量数据处理。

平台在接收和处理如此庞大数据的同时,总体上运行良好,保持了较高性能,可支撑至少100个并发用户查询、查询响应时间2 s以内、查询成功率98%以上,等等。

3)3级联动,落实监管。

平台开创了极具特色的信息化3级联动监管机制,清晰地界定了市、区县、企业3级部门的安全监管职责和任务,通过建立交通运输企业、区县交通主管部门、市交委主管联动监管流程,实现对违规驾驶行为的监管、处理,交通主管部门对违章的处理率上升到99%以上。

4) 平台高度开放。

所有通过广东省地方标准和平台接入测试的终端均可接入该平台(已通过平台接入测试的终端超过30种);所有符合要求的企业级运营商均可从事企业监控平台的运营服务(符合要求的企业级运营商超过80家);所有通信运营商(移动、联通、电信)的网络均可使用。运输企业可根据实际情况自由选择合格的终端厂家、企业级平台运营商、通信运营商,并由行业协会定期在其网站上予以公布名单。

5) 进退机制严格。

平台具有严格的进入退出机制,保证终端和企业级运营平台的服务水平。行业协会定期对终端提供商和企业级平台运营商的产品质量和服务进行考核,若不符合要求则在全行业进行通报。

6) 终端前端直接接入。

终端直接接入市级平台——统一采用行车记录仪直接接入后台的方式,确保数据真实有效,并由行业主管部门发布数据统一接入以及数据转发标准规范。

终端必须经过接入检测——根据已发布的法令法规以及接入标准规范,进行行车记录仪接入测试。所有通过DB44以及省产品质检中心和省计量研究院检测的行车记录仪型号均可接入平台。

统一采用无线接入方式——所有终端使用无线通信卡和平台进行数据连接。GPS运营商或终端厂商可以委托平台技术支持单位代其申购SIM卡,也可以自行购买。

7) 数据实时共享。

所有接入平台的运输企业(或个人)均可从平台获取本企业(或个人)所属车辆的原始数据信息。同时,该平台充分考虑了与其他系统的关系,通过数据接口,即可实现与其他平台的数据交互。

4 平台应用

截至2012年12月,广州市已接入GPS数据的重点营运车为38 798辆,其中接入部标车辆8 800辆,占接入车辆的23%,发布符合平台接入标准的企业级运营平台81家及GPS生产厂家30家,已基本实现广州市重点营运车辆安全监管的全覆盖。在亚运会期间接入3700多辆亚运专用大客车、小汽车、货车。平台已在市交通信息指挥中心、市城管局、市交警支队和市运管局、运输企业等多个相关单位应用。总平台设在市交通信息指挥中心,实现了营运车辆安全运输状况的自主申报,为各部门联合管理和执法提供了有力和有效的平台。平台界面见图3。

平台经过3年的完善和应用,企业和行业管理部门实时掌握已接入平台车辆的运行状态、线路、驾驶员、押运员及配货信息,利用平台的电子围栏、线路回放、速度监控以及行业数据管理等功能,达到对危险品、散体物料、普通货物等运输过程有效监管的目的,有效减少了营运车辆事故。例如根据重点营运车辆超速和疲劳驾驶的数据统计,超速车次从2011年初的4 000次/月以上,下降到11月约200次/月;疲劳驾驶从2011年初的5 000次/月以上,下降到11月少于100车次/月,违章发生率大幅下降。在亚运会期间,实现了对亚运会公务车、货物运输车、运政执法车、应急保障车、公交车等客货运车辆的实时安全监控,实现了对重要物资的实时跟踪,提高了亚运会物资运输的安全与效率,保障了亚运会客货运输的安全、高效和可控,见图4。

注:5月为平台正式上线时间。

5 结束语

本文结合广州市的实际情况,设计了广州市营运车辆统一安全监管服务平台,落实广州市推广应用卫星定位汽车行驶记录仪的同时,准确、及时掌握全市重点车辆的运行状况,实现对全市重点车辆的统一安全监控管理,并且在亚运会期间,接入亚运专用车辆,保障这些专用车辆亚运期间的安全。目前该平台运行状态良好,通过提供实时有效、准确统一的监管数据,变“被动管理”为“主动管理”,有效预防了交通事故的发生,得到国家安监总局以及省市有关部门的高度认可。

摘要:重点营运车辆的统一安全监管历来是各个城市交通运输安全保障的重点。采用信息化手段实时掌握车辆运行状况,全面记录和统计车辆的数据信息,实现对重点营运车辆的统一安全监管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文中基于广州市重点营运车辆安全监管工作的实际需要,提出了一种车辆安全监管平台的设计思路,进行了平台的架构设计、功能设计,并介绍了平台设计的特色之处。目前该平台在广州市运行状态良好,已接入重点营运车辆38 798辆,并在2010年广州亚运会期间接入亚运专用车辆,实践表明效果良好,有效预防了交通事故的发生。

关键词:智能交通系统,车辆安全监管,系统设计,重点营运车辆,平台应用

参考文献

[1]刘建.基于Struts+Ibatis的交通运输动态监管系统设计与实现[J].交通信息与安全,2012(3):127-132.

[2]郑卫源.中山市政府重点车辆管理平台项目报告[J].卫星导航产业,2009,15(12):58-65.

[3]刘江鸿,蔡果,胡鹏,等.浅谈重点车辆安全监管平台关键技术与系统构建[J].中国科技信息,2011(24):126-127.

[4]张悦,刘江鸿.重点车辆监管平台技术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价值工程,2012(11):162-164.

[5]陈良贵,徐鹏.营运车辆电子证照信息系统在城市交通安全监管中的应用[J].城市公用事业,2009(6):4-7.

[6]江斯琪.营运车辆卫星定位安全服务系统设计与实现[D].成都:电子科技大学,2012.

[7]虞明远,李世武,解晓玲,等.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监管过程分析及对策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2010(8):155-158.

监管设计 篇11

关键词:理财产品市场市场稳定投资者利益监管框架与制度

1、我国商业银行理财市场发展及监管现状

从2003年商业银行理财产品问世起,理财产品就以其突飞猛进的发展速度成为了银行中间业务的重要部分。在2003年到2006年的前期发展阶段,银行理财产品发行规模迅速扩大,种类趋于多样化,设计创新性有了明显突破。在次贷危机造成的不利外部环境下,中国银行业理财产品的发行速度并未减慢:2007年中国银行业理财产品的发行数量呈现出爆发性的增长:人民币产品发行1302只,外币产品发行1760只,其中以信用、股票产品居主导。2008年56家商业银行共发行银行理财产品4456款,2773款到期产品的平均到期收益率为4.52%,总体平均收益水平远高于定期存款利率。受2008年下半年理财产品零、负收益事件的影响,2009年银行理财市场经历巨大的萧条,各大银行推出的产品多以稳健为主,如涉股类的风险较大的理财产品发行则有较大幅度的下降。2009年共有6824款理财产品到期,平均年化收益率为3.26%,这比起2008年4.52%的平均年化收益率来讲有明显下降的趋势,下降幅度接近三成。

银行理财对于我国的金融市场来说是个新兴领域,一方面,在经历了前期的摸索试探阶段后,银行理财产品飞速发展,特别是在2007年和2008年迎来了高速发展期;另一方面,快速发展的背后也凸显出众多问题,如风险控制不到位,市场发展的巨大波动性,财富的流失,产品数量非正常速度的增长,设计不合理、趋同性高、信息披露不足,投资者利益得不到有效保护等。这些都说明构建一个强有力的监管体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而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理财市场的监管现状是:监管框架模糊,监管制度相对滞后,缺少应对风险的有效机制。

具体而言,首先,我国现行的政府部门监管体制仍旧是银行、证券和保险三个领域的严格分业监管格局,理财市场问题的频发,暴露出来的巨大风险,很大程度上可以归结于我国监管制度的不合理造成的巨大监管空白;同时政府监管主要放在了事后的监管补救上,缺乏事前监控,市场预见能力不足;在立法方面:虽然银监会在改善健全相应法律法规方面做出了巨大成果,但是由于缺少完善的相关立法,监管尺度时紧时松,导致了市场监管缺乏稳定性以及很多监管漏洞的存在,致使投机和违规操作现象的频发。其次,银行对于风险的控制是保证市场稳定实现整个市场监管目标的关键,需要贯穿产品生命的全过程,事前预警,事中监督,事后补救都是不可或缺的。但是目前银行在控制风险,以及业务操作中存在相当多不规范和不负责的行为,例如产品设计不严谨,产品信息纰漏不完善,在产品营销过程中存在着不实告知,售后服务缺失等。同时,在整个理财市场上各家商业银行始终处于一种相对独立分散的状态,缺乏一个立足于该市场的行业组织来协调市场的发展。

2、监管框架设计与制度探讨

建立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市场有效的监管框架与制度,应该着眼于维护这个市场的健康发展和投资者利益的保护,既考虑到国民财富的保护,对相应的风险进行预防、控制和化解,同时还应该实现财富在投资者与商业银行之间分配的公平性,对投资者的利益进行有效的保护。由于监管目标的艰巨性与目前理财市场发展的不规范性,一个有效的监管框架和制度的构建显得尤为紧迫。

2.1 三位一体的监管框架

鉴于我国目前理财市场上并没有形成一个多层次全方位的监管框架,我们在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三位一体的监管框架。如图所示,立足于整个理财市场的稳定发展与投资者利益的保护,整个监管框架由政府监管部门,商业银行,商业银行理财同业协会共同参与构建。其中政府监管部门致力于制定外部的监管法规和制度,而商业银行作为发行机构必须采取健全而有效的风险内控措施对整个市场业务进行管理,同时商业银行理财同业协会则作为一个非盈利性的组织,通过必要的技术支持和相应的救助机制为理财市场监管发挥作用。

本文试图通过对政府监管部门,商业银行以及商业银行理财同业协会三个主体的监管制度探讨,协调统一理财市场主要的三股监管力量,建立起既有政府监管部门的管制和同业协会的协调,又有银行自身风险控制措施保证的全面坚固的监管网,构建一个三位一体的监管框架模式。

2.2 监管制度探讨

在提出的三位一体的监管框架下,还需建立起实质有力、对应于各个主体的监管制度。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在经济生活中理性人假设下,市场参与主体的利益最大化。

第一,政府监管部门。

作为这个市场总的调度者和权力的拥有者,政府部门监管制度的制定是站在整个理财市场的高度,来实现市场的稳定和健康发展以及对投资者利益的保护。在结合理财产品市场现状对我国理财产品市场的政府监管制度进行分析之后,政府监管部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实现功能性监管。

目前我国金融体系实行的是分业监管制度,商业银行理财业务主要由银监会进行监管。但是众多理财产品特别是结构性理财产品运用金融衍生工具,致使理财产品涉及银行,证券,保险各个金融市场领域。仅依靠银监会对其进行规范与监管,一个方面,会让其他相关市场上暴露出来的问题得不到解决,出现重大的监管缺口。另一方面,三部门分业监管也会造成重复监管的出现。由于各个监管部门的独立性,监管的协调性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需要一个独立于三部门而立足于商业银行理财市场的机构来实现功能性监管,填补部门之间的监管空白,消除不必要的重复监管。同时,鉴于理财市场的特殊性,各个监管部门之间应该加强信息的沟通与共享,共同采取措施保证理财市场的稳定发展。

其次,完善法律规章制度。

通过搜集和分析近几年来理财市场的监管措施,我们发现,目前立足于整个市场监管的法律法规制度尚未建立起来,只有分散、有限的法令和规范性文件,这就造成了监管随意性和监管漏洞的产生。商业银行由于缺乏可供遵守和衡量的标准,在处理相关业务时易导致市场无序和市场混乱。广大投资者由于法律的不规范,在利益受损时缺乏畅通的权益诉求机制。因此,监管部门需要制定健全相应的法律规范,其是建立在对整个市场进行调研,构建对市场的发展状况和存在问题以及风险聚集领域的一个整体认识,在征求各方专业人士建议的基础上迅速制定相应的法律规范,为整个市场中的各个利益主体提供行为的准则。

再次,建立完备的风险管理机制和投资者利益保护机制。

政府监管部门不仅仅需要完善分业监管的制度和制定法律规范,还应该在市场中,从风险的源头做好监管工作,建立完备的风险和投资者利益保护的相关机制,使监管部门作用的发挥从被动变为主动,减少监管的滞后性,从事后的管理转变为更多的事前的预防。一个方面,建立政府监管部门与各商业银行之间建立迅速、全面的信息传达和反馈机制。各商业银行将产品的市场信息迅速、全面地反映给监管机构,作为信息接收终端,政府监管部门在对市场上最及时、全面的信息进行筛选、分析、处理后,对主要的风险领域和产品未来的发展趋势作出预测然后返还给各商业银行,并根据对整个市场环境的判断采取综合的监管措施。另一方面,抽调人力物力对投资者的信息进行搜集,建立基于投资者的信息资料库,使投资者在利益受损时有畅通的申述渠道和寻求保护的机制。

第二,商业银行。

商业银行在理财市场上的活动是立足于自身的经营范围,相应的风险管理制度的着眼点应该放在可能發生风险造成巨大损失的业务操作、机构管理和财务管理等方面。因此,除了遵守外部监管制度外,构建商业银行的风险内控制度,实现自我风险的监管和化解是商业银行的当务之急,也是实现整个市场监管目标的根本。

首先,规范产品设计,完善信息纰漏制度。

通过实际市场调查,我们发现理财产品的设计不合理,且趋同性高。很多产品的开发和投资组合选择没有充分地考虑资产配置,同时缺乏准确的收益风险计算。特别是有些产品过多的运用金融衍生工具,使其收益实现条件过于苛刻。同时,商业银行的信息纰漏制度还不完善。投资者对在投资前资金的投资方向和投资标的,在产品投资期间的实际运行状况等都不太了解。但作为投资主体,投资者有权知道产品的相关信息,要求必要的信息纰漏,以避免产品售后不必要的纠纷产生。

其次,优化机构设置,提高从业门槛。

在目前各商业银行的经营网点,理财业务仅仅作为一个服务窗口存在,但是在理财业务已经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市场后,需要给与相应的重视:成立独立的理财部门,对于产品从设计发行到实际运作特别是运行过程中的风险进行控制,实现专业化理财。其次就是要提高理财业务的从业门槛,因为一线销售人员素质的高低就直接关系到了投资者的利益。一旦放低了理财业务的从业门槛,必然会导致销售过程中的不实告知和误导,投资者无法获得与其各个方面情况相符合的理财服务,造成投资者利益受损,这也为理财市场的混乱埋下了隐患。

最后,建立和完善迅速有效的风险内控体系。

商业银行的风险内控体系主要是立足于产品运行过程中的风险监管。对理财产品在市场实际运行当中可能面临的风险进行内部控制管理,对重点领域进行重点防范。风险发生后使风险控制措施能及时地介入,对风险进行化解减少损失。根据市场环境的变化,定期对该管理体系进行效果评价和修正。

第三,商业银行理财同业协会。

除了政府监管部门的强制性监管外,要实现市场的有效监管,还需要第三方的力量——商业银行理财同业协会。同业协会是非直接参与者,但是相对于银监会,同业协会更容易直接接触到投资者,为其解忧。同时其在信息获得,专业精通方面的优势,为监管部门措施的制定,监管体系的构建能够提供有效的帮助,也有利于商业银行之间经验的交流借鉴,信息沟通,帮助各个银行建立符合自身状况的风险内控体系。但是作为社会服务机构,目前在我国理财市场还没有形成一个有效的组织机构。即使是已经存在的银行同业协会也由于缺少相应的权力,作用难以得到发挥。所以使广大理财产品发行机构和政府监管部门意识到同业协会的重要作用,成立一个机构全面,组织完善,执行有效的商业银行同业协会是当务之急。

2.3 动态监管和投资者利益的保护

在建立起整个理财市场的监管框架,对监管制度进行探讨之后,需要对市场的具体风险特征进行分析,综合三股监管力量对理财市场进行具体的监管,将监管措施应用于具体的操作之中。

首先,实现对银行机构与产品的动态监管。

从商业银行发行机构的角度考虑,对其在信用风险水平,产品设计,产品创新,从业人员的素质,风险控制等各个方面建立一系列简易可操作的指标,从发行机构申请进入到产品运行结束、退出理财市场,对建立的各项指标进行动态地测评,建立相应的评级体系,并根据级别给与不同的监管措施。特别是,对于在实际参与过程中违规违法的发行机构给与不同程度的处罚,对于那些由于相关能力不足而被迫推出市场的商业银行应在事后帮助其进行相关问题的分析与改进,在资金和技术方面都给与相应的支持。

从理财产品的角度出发,基于产品的整个周期建立一个系统的产品风险度与收益指标的评价体系。在产品开发时,根据产品收益的高低对风险范围进行控制,同时对于产品的风险来源进行领域划分,按照不同性质产品的特点对其各种风险进行比例控制。对于不符合评价体系的产品进行重点分析,并给予谨慎发行的通告。比如信托类的理财产品属于收益稳定型,它的风险控制范围就应该很小,而且在各种风险的比例分配上,投资风险就应该分配很小的比重而利率风险则占据很大的比例。当产品投放到市场以后,根据产品已实现的收益率大小,对超过相应风险控制区间的产品进行重点监控,必要时候甚至可以叫停以避免投资者利益的更大损失和市场财富的流失;另一方面根据不同产品的性质,对产品的各种风险的权重进行实时观测,对于其风险结构特点与产品性质不相符的产品给与重点关注与防范。

其次,实现投资者利益的保护。

由于银行在产品设计,专业知识,信息获得,以及提前终止权方面都有绝对优势,广大分散的投资者处于相对的弱势地位。这种权益分配格局无疑会削弱投资者的利益,影响投资的积极性,不利于理财市场的持续繁荣发展。因此,监管力量应该站在实现整个理财市场稳定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实现财富在各主体之间分配的公平性,保护投资者利益。

政府监管部门应该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让投资者的利益维权有法可依,当利益受到侵害的时候可以寻求必要的保护。在与投资者进行利益分配时,银行可采取必要让渡措施。例如在产品设计上给与投资者一定的商讨余地,避免收益实现条件的过于苛刻,权益分配的偏向严重;在产品运行过程中,及时的发布运行公告,对已实现收益率进行及时披露;给与投资者在产品提前终止权上与商业银行的平等权利。同业协会可以建立一个针对于广大投资者救助性质的共同基金,特别是当发行机构破产倒闭而导致投资者利益受损时,可以利用该基金对投资者进行救助和必要的补偿。

商业银行理财市场作为一个新兴市场还没有建立起一个层次清晰的监管体系,本文在通过对市场现状的分析,提出了建立一个由政府监管部门,银行,银行同业协会共同参与的三位一体的监管机制。完善理财产品市场的监管框架与制度,对于稳定金融市场的发展,控制金融风险,保护投资者利益实现国民财富的保护和财富分配的公平性都具有重要作用。而且从长远来看,也有利于我国金融创新的发展和金融业实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胡云翔.商业银行理财产品性质与理财行为矛盾分析.[J]上海金融2006,(9):72-74

[2] 高娜.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监管问题研究.华东政法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3] 中国建设银行研究部专题组. 建行:《中国商业银行发展报告(2009)》(2009)》.2009.12.09

互联网舆情监管系统设计思路探索 篇12

近几年相应政策的出台, 大大促进了国内互联网的发展, 与原有传统互联网形态相比, 当今的互联网形态已经发生了巨变, 随身移动设备的不断推新, 人们已经脱离了老式台式机的传统有线上网模式, 移动设备已经成为互联网载体中一颗新星, 而且是在飞速的升起。移动设备的功能也层出不穷, 拍照、拍摄视频已经是最基本的功能。人们可以通过移动设备拍摄周围发生的事情, 并且可以直接上传到互联网中, 其信息的传播速度迅速之极, 短短几个小时就可以传播到世界任何地方, 这些数据信息的传播, 如果没有合理进行监测, 可能会出现煽动性的信息, 错误引导广大群众的判断, 导致舆论走向错误的方向, 导致危害到社会治安。故我们监测部门互联网舆情监测系统的建设十分重要切紧迫, 在系统建设中必须提前为不可估测的事情做好充分的准备。

1 舆情监测现况

舆情信息主要是由互联网中的大型网站传播, 大型门户网站也提供了一定的舆论导向, 信息发布页面下面都会提供用户评论功能, 对信息的评论已经成为大部分网民的生活习惯。

现在重庆舆情监测系统中正针对10家主流视听门户网站、13家论坛网站, 通过入口, 根据关键词检索网站中相关信息, 并提示监测人员进行审核。监测人员通过系统已获取关注的信息28万余条。

这些舆情信息对于舆情监管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监管人员需要对有效的舆情信息进行了解, 对网民间的舆论导向有所洞察, 就需要有更好的监管系统, 帮助监管人员更高效的完成监管工作, 保证在互联网环境的健康发展。

在舆情监管工作中, 信息检索功能尤为重要, 所有数据在采集后, 因为数据量极大, 人的能力是有限的, 根本无法在有限的时间内统揽所有数据, 我们需要借助技术手段, 在有限的时间内, 分析出有用的数据, 提供给监管人员进行审核。

信息检索有很多种思路, 但是我们在实际应用当中发现, 单一的检索方式只能满足某种特定的信息分析, 不能满足现在互联网中多元化信息分析的需求, 所以我们在信息检索的方式有很多不同的思路, 并且我们把这些思路综合在一起, 将其在舆情监管系统中实现。

考虑到对内容方面的监管, 我们还需要对内容中的敏感信息进行审核, 互联网中的大型网站提供很多热点词汇的推荐, 这些数据很有可能就是我们关心的敏感词汇, 即关键字, 这些数据我们也需要及时的采集下来, 并通过分析后提供给监管人员进行审核。

其次在监测工作中, 监测对象十分重要, 舆情监测中选择的对象, 我们上面也提到过, 就是互联网中大型的网站, 都提供相应的地区性专栏板块, 针对某一个地区的信息进行实时推送。

舆情监测系统现在就是按照我们配置的规则, 每日抓取我们关注的信息, 通过各种分析手段, 提示监测人员注意匹配上的数据信息进行节目审核。

2 系统整体设计思路

在舆情监测系统中, 系统分为四个层次, 自底向上依次为基础数据层、数据处理层、监管业务层、WEB表现层 (图1) 。

1.基础数据层

数据库管理功能, 需要对采集的数据有合理的存放规划;

分布式计算能力, 实现各个子系统内部和子系统之间的不同节点上的对象调用;

系统维护, 可以对各个子系统进行参数配置, 监控系统各个组成部分的运行情况, 管理监测人员及其权限等。

2.数据处理层

数据采集能力, 可以对重点网站的网页及音视频内容进行增量式抓取;

数据存储, 可以管理外部存储系统, 能够实现数据迁移、备份和清洗的功能;

数据管理功能, 可以对网站、网页、视音频节目等监管对象的基本信息和进一步分析出的信息进行管理, 如查询、修改、删除、添加。并支持手动导入音视频节目。

3.监管业务层

内容分析, 对采集到的文本、音频、视频数据进行分析, 抽取特征, 建立数据索引, 识别有害信息和跟踪热点、敏感话题等;

信息检索, 是基于关键词、样例图片、样例音频、样例视频, 来进行内容检索;

信息统计, 根据监测业务的需要, 对采集到的视音频网站、节目、和有害信息进行统计归类。

4.WEB表现层

人机界面, 提供各个管理功能友好的操作界面, 显示信息检索、信息统计、有害信息识别和舆情分析的结果, 进行系统维护等多项操作;

系统接口, 为相关系统提供统一的服务, 便于整合监测业务的其他系统, 提高各业务系统的集成性和扩展性。

3 信息检索设计思路

3.1 多维检索

3.1.1 视频检索

能够通过业务人员提交的关键词, 对视频节目进行内容检索, 返回包含指定关键词的视频文件, 以及相应文件内的时间信息。

能够通过业务人员提交的关键帧, 对视频节目进行内容检索, 返回包含指定关键帧的视频文件, 以及相应文件内的时间信息。

能够通过业务人员提交的特定视频片断, 在本地视频数据库中检索包含相似或者相同的视频片断的视频节目, 并进而发现该视频节目在网上的分布情况。找到的视频片断与查询样本的内容一致, 但是在形式上允许存在区别。

业务人员可以通过WEB界面, 查看检索到的结果视频的摘要及关键帧全景图, 关键帧可进行定位播放并且观看、转存结果视频。

可以在视频大屏上直接点击出现该视频片断的视频节目。

3.1.2 音频检索

对互联网语音/音频文件建立内容索引, 支持监测人员进行特定内容音频检索。通过对特定内容音频信息 (或者说敏感信息) 的检索, 实现对网络音频信息的监管。特定内容的语音/音频信息可以有多种形式, 可以是特定关键词, 或者特定说话人, 或者特定音频片段。

(中/英) 关键词检索:当监测人员提交关键词文本, 系统能够返回包含指定关键词的互联网音频文件, 并定位在文件内的时间信息。

特定说话人检索:当监测人员提交某个特定说话人的语音样本, 系统能够返回包含指定说话人的互联网音频文件, 并定位在文件内的时间信息。

特定音频片段检索:当监测人员提交某个特定音频片段, 系统能够返回包含指定音频片段的互联网音频文件, 并定位在文件内的时间信息。

3.1.3 文本检索

系统的核心部分之索引部分的实现不依赖现有的商业数据库, 特定的数据格式设计保证信息的安全性及实时检索处理的高效性。另外建立合理有效的索引系统, 设计优化的索引文件格式, 通过有效的索引压缩技术, 在保证不丢失信息的前提下降低索引的存储空间, 减小数据膨胀率。面向内容与结构的索引压缩方法。既能够对索引存储空间进行压缩, 又能保证在检索时, 解压缩所需的时间少于加载压缩后的索引所节省的时间, 从而在节省磁盘空间的同时提高系统的响应速度。

采用高效、智能的检索算法, 实时检索查询的响应时间短, 返回结果效果好, 综合考虑准确和全面两个指标。

3.1.4 新闻搜索

新闻搜索功能通过一组关键词定义专题, 利用语音搜索技术快速准确的从新闻类及访谈类的节目中发现该专题事件, 并且能够定位到关键词出现的位置, 从而快速找到监测人员所关心的舆情热点和其他相关视音频内容。

1.新闻频道

对收录的新闻栏目进行回放, 监测人员可以任意选择网络视频播放日期和类型。左侧是新闻的播放列表, 中间是播放窗口, 右侧是同步滚动的新闻口播字幕。登录的监测人员可以下载正在浏览的新闻节目。监测人员可点击新闻字幕及视频摘要中的关键帧, 直接跳至对应视频内容处进行播放。

2.系列报道

监测人员可浏览历史新闻系列报道以及正在进展的新闻系列报道。新闻系列报道可在后台通过系统自动搜索并结合人工审核的方式创建。预先设定一些主题, 如“重庆”、“朝天门”等, 监测人员通过搜索新闻内容, 可把有关重庆、朝天门相关的新闻起始时间锁定并添加入对应主题, 系统自动截取这些内容拼接为一个大视频。

3.1.5 专题任务搜索

对个别社会危害大、影响恶劣的视听节目采取的专项清理任务和行动, 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完成专项任务, 需要系统能够按照监测人员的监管要求制定专门的监控策略, 按照即时搜索、专项任务优先的原则, 灵活配置和调度专项搜索任务, 集中调拨系统资源对专项任务涉及的领域或节目进行搜索和识别, 从而达到对专项任务监控对象有效监管的目的, 可根据音频样本、视频样本、语音样本搜索。

3.2 敏感内容推荐

3.2.1 第三方敏感、热点话题搜集

根据监测业务需要对指定的网站进行流量访问量统计、采集排名位置等, 自动从第三方所公布的网页, 门户网站, 搜索引擎以及大网站微博等渠道获取相关数据。可以通过输入指定的网站名称、采集第三方公布排名信息的网页、自动从网页中分析出排名数据等获取监测业务需要的数据。

3.2.2 话题倾向性分析

目前, 分析网络舆情主要采用的是文本倾向性分析方法, 通过基于统计情感词倾向性值的方法, 对评论中关键词的所有情感词语义倾向性值的统计加权, 以通过对比和分析主帖回帖的倾向性向量而得到回帖对于主帖的态度完成对热点话题的倾向性分析。

3.2.3 多规则关键字匹配

通过关键字匹配, 检测节目中是否包含有害内容;根据监测业务的需要对关键字进行配置, 可以通过组合条件进行配置, 具备与、或、非的各种包含方式, 并根据关键字时效性考虑配置有效周期。

3.2.4 敏感视频内容匹配

我们可以配置视频指定采集源, 将视频片段数据录入到系统中, 也可以手工录制后上传到系统中, 当视频片段录入或上传后, 系统会自动检索节目库中的视音频文件内容, 通过匹配视频样本库, 对包含该视频样本的视音频文件进行准确定位。

3.2.5 敏感音频内容匹配

监测业务中的重点文本信息, 检索是否出现在视听节目中。向系统录入文本信息, 系统自动检索节目库中的视音频文件内容, 对包含该文本音频信息的视音频文件进行准确定位。

4 舆情监测与预警

4.1 语义分析

语义分析法是运用语义区分量表来研究事物的意义的一种方法, 我们的系统中, 语义分析是指可以根据系统既定设置的语义分析规则, 进行分析对象识别, 分析内容管理, 分析任务管理。中文分词速度可以达到200kb/s, F1值可以达到95%以上。词性标注整体准确率为95%以上, 未登录词准确率为80%以上, 处理速度达到20kb/s以上。

4.2 语义库

语义库主要是提供给监测人员进行词汇检索、样本录入、词汇管理等。系统通过爬虫程序可以自动抓取各大热门网站上面比较热门的词汇, 并且也可以收录现代汉语词汇, 系统支持收录量可以达到25万条以上, 其中中文倾向性词条可以达到2万条以上;英文倾向性词汇可以达到11万条以上。系统会提供一套统一接口, 方便数据交换和存储扩展。

4.3 语义数据库汇总

根据已设置的关键字, 互联网爬虫程序在深度扫描的过程中发现相关数据, 可以自动抓取并存入数据库, 而后通过分析系统对数据进行分门别类及其他处理;系统会对数据库进行周备份、月备份、季度备份、年备份, 留下备份以免数据丢失。

互联网爬虫可以对各大新闻网站、各大论坛网站以及各大微博网站进行深度扫描, 从而获取相关数据。

4.4 预警触发

在监测过程中, 根据预警发布的层次性和紧急性, 通过设置预警级别, 可以根据预警事件的紧急程度来发布预警级别, 系统配备了不同预警级别执行不同处理措施, 监测人员可以参考处理措施做出相应处理。

为了使预警发布更有针对性, 实现点对点的预警提示, 系统需要设置预警对象功能, 系统可以自动根据舆情分析系统判别预警对象并发布, 使监测人员可以一目了然的发现预警对象。

为了使预警的实时性, 系统支持最低两分钟一次对数据进行预警分析。

4.5 预警分析

监测人员指定规则给系统, 对抓取的内容关注度分析和褒贬度分析, 并可以进行预警信息查询与检索。

4.6 预警报告生成

系统通过预警汇总模块对采集数据进行每日、每周、每月进行统计分析, 起报表类型可以是word或者Excel, 图形可选择是曲线图、柱状图、饼图等, 为了提高工作效率, 系统支持报表一键下载打印功能。方便监管人员工作需要。

5 结束语

监测工作中, 一套全面高效的监测系统是需要我们监测人员不断探究新监测方式, 才能得以更好完成监测工作的, 面对不断推进, 变迁的新时代, 新的信息传播平台不断推出, 互联网监测人员的不断增长, 对我们监测工作的时效性提出了新的要求, 我们在技术领域的探究更显得尤为重要。如何从互联网中更高效的准确的发现问题, 与我们利用的技术手段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参考文献

[1]刘颖, 李欲晓.网络舆情传播特征分析[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1 (4) .

[2]谢海光, 陈中润.互联网内容及舆情深度分析模式[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06 (3) .

[3]范明珠.电子化政府背景下网络舆情监控工作机制的创新研究[J].法制与社会, 2012 (11) .

[4]戴霖.网络舆情信息挖掘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D].浙江工商大学, 2011.

【监管设计】推荐阅读:

评估监管07-14

属地监管07-15

监管视角07-17

工程监管07-20

联合监管05-08

监管安全05-18

预警监管05-24

国内监管05-29

监管法规06-05

监管环境06-08

上一篇:承包工程出口下一篇:朗读训练与语感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