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监管(精选12篇)
卫生监管 篇1
近年来, 各地民间佛事活动逐年增加, 佛事聚餐也有增无减。由于佛事聚餐场所不固定, 卫生设施不完善, 卫生条件差, 加之从业人员卫生意识淡薄, 缺乏针对性餐饮卫生管理要求, 食品卫生隐患日益突出, 也给卫生监督部门监管工作带来一定困难。近年, 萧山区民间佛事聚餐造成的食物中毒事件也时有发生[1]。因此, 如何加强民间佛事聚餐食品卫生管理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新课题。
1 材料与方法
1.1 聚餐人数
萧山区自2002—2007年共举办佛事聚餐活动84起, 平均每年12起, 就餐人数最少100~200人, 最多可达5 000~6 000人, 供餐种类一般以热菜为主, 但也有冷菜。
1.2 卫生条件
大部分佛事聚餐用餐时间短、人数多, 菜品加工多在临时搭建的露天场所进行, 无固定的熟菜存放场所, 布局不合理, 缺乏防尘、防蝇、清洗、消毒、生熟分装容器及冷菜加工等必备的卫生设备和设施, 环境卫生普遍不清洁, 缺乏温度控制和消毒设备, 极易造成食品污染或变质。
1.3 原辅料采购
原辅料采购基本上无采购协议和索证登记, 蔬菜使用前未进行农药残留量测试;原料使用量大, 操作人员少, 缺乏固定的清洗场所。同时, 使用香客 (教徒) 捐献的食品原辅料, 卫生质量难以保证。
1.4 体检与培训
主理佛事聚餐的厨师大多为当地的“土厨师” (无健康证) , 洗菜、切菜的人员为自愿的香客, 未经健康体检和卫生知识培训上岗, 给佛事聚餐带来很大的食品安全隐患。
1.5 监管现状
目前缺乏佛事餐饮的相应卫生监管法规, 同时涉及国家宗教信仰政策, 监管无法律依据, 有一定的难度。
2 讨论
2.1 制定标准
尽快制定民间佛事聚餐卫生标准, 目前各地缺乏与民间佛事相关的聚餐卫生标准和要求, 由于民间佛事聚餐的非商业性, 无法按照食品安全的相关法规进行监管。而佛事聚餐又区别于群众一般聚餐, 我们认为, 应当尽快制定切实可行的民间佛事聚餐食品卫生标准或要求, 规范民间佛事聚餐卫生工作, 根据其聚餐性质, 应以建筑工地等临时食堂的卫生标准做参考比较恰当。
2.2 加强监管
加强民间佛事聚餐卫生监管力度, 分析萧山区近5年来食物中毒的原因, 主要是细菌性食物中毒, 引起食物中毒的环节主要是采购验收把关不严、加热不彻底、操作中交叉污染以及冷菜供应等的环节不符合卫生要求。应当将加强民间佛事聚餐卫生的监管, 特别是对其食品采购验收、熟菜存放、冷菜供应和从业人员的管理作为监管重点。
2.3 申报制度
建立民间佛事聚餐申报制度, 由于民间佛事聚餐都是自发的, 且涉及到国家宗教政策等原因, 卫生行政监督部门一般在聚餐临近或事后才知道, 聚餐发起人和责任人也很难确定, 造成卫生监管困难。因此, 我们认为各地应利用基层公共卫生网络, 建立民间佛事聚餐申报制度。由村 (社区) 级负责申报辖区内民间佛事聚餐情况, 应包括举办地点、就餐人数、餐次、菜单、食品加工场所布置、卫生设施、从业人员健康状况等内容。萧山区2007年下发了关于民间聚餐规定, 明确50人以上的聚餐应向当地政府和卫生监督部门申报, 这样卫生监督人员能事前及时介入, 对相应环节进行卫生监管, 能有效减少和杜绝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
2.4 宣传教育
加强辖区内宗教负责人和村干部的法律与食品卫生知识的宣传教育, 其他省市经验证明, 只有树立了聚餐卫生安全意识, 了解食品卫生知识, 才能使其自觉守法、按卫生要求规范自己的行为, 从根本上影响其他人, 做好佛事聚餐卫生的宣教工作, 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1]。所以, 卫生监督部门应加强对辖区内庙观等宗教负责人和村干部法律和食品卫生知识的培训及宣传教育, 并能使这种培训制度化。
参考文献
[1]付春锋, 方坚.杭州市萧山区1982-2003年农村家庭食物中毒情况分析[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06, 18 (9) :62-63.
卫生监管 篇2
一、评价内容
根据2013年的监管情况看,全院的清洁卫生总体较好,但也有少数科室较差,内
三、外三、五官科等较差。主要原因是内三、五官科员工,年龄太大,动作太慢,不能完成工作任务;外三科员工是因为惰性而不愿工作;另外有部分员工在细节上做得不仔细,不到位;其他科室的清洁卫生都能达标。
二、整改措施
三、1、对年龄太大的员工进行更换,在以后的招聘中,保洁工女性不能超过55岁,男性不能超过60岁。
2、对懒惰的员工进行思想教育,如不能改正将进行更换。
3.、对清洁工作做得不到位的员工,要加强监管力度,使每一位员工的工作能力得到提高。
4、以后将每月进行一次清洁卫生考评,对清洁做得好的员工进行奖励,提高员工的积极性。
卫生监管 篇3
关键词:食品卫生监测 食品卫生与安全 监管制度
中图分类号:F407.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09-044-01
《食品卫生法》实施以来,我国的食品卫生监管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不容忽视的是社会上还是存在着不少危害人们身体健康甚至是危及人们生命安全的食品卫生与安全问题,究其主要原因,在笔者看来主要是卫生监管部门监管工作不到位。
一、现阶段卫生监管部门的工作主要存在的问题
1.食品监管轻预防,重事后处理。从最近几年发生的所有重大的食品安全事故中不难看出,我们国家的食品监管,更多的精力放在事后处理上,对安全隐患的排除,事前的预防则相对关注较少,食品卫生监管没有形成“长效监管机制”,更多的是运动式、突击式的监管方式,这种食品监管的方式忽视预防,往往是在重大安全事故已经发生才采取措施,这样必然使相当一部分居民的健康受损。
2.监测工作职责定位不准,工作不规范。食品卫生监测的最终目的是保证食品的安全,监测只是一种手段,但在现实中,很多地方政府将食品合格率量化,甚至有些考核标准明确要求食品卫生质量监测合格率要逐年上升。在这种导向下,基层卫生监督机构在采样过程中,专门到一些管理规范、进货把关严格的超市采样,而对交易量更大的农贸市场则很少关注。这样严重影响了监测数据的真实性、客观性和代表性,监测数据不能反映食品卫生的整体水平。
3.食品生产企业缺乏诚信自律意识。食品生产经营企业是食品安全的第一责任人,但在现实中,很多企业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相反地,企业有意的违法行为是不少食品安全事件的根源。当然,不可否认,也有许多自律性很好的企业,但问题是,我们现行的监管制度没有区分开这些企业,所有企业的监管力度是相同的,这样,必然使一些不法企业有机可趁。
4.食品监管各部门之间缺少统一协调。食品安全牵涉到农业、卫生、工商、质检、交通运输等十多个部门,食品监管“各管一段”,比如,农产品是农业管,生产过程是质检管,市场是工商管,这种监管涉及很多部门,只要有一个环节监管不到位,就有可能给消费者造成损害。事实上,监管过程中往往要花很多时间来协调各部门,监管效果也不理想。如果一个品种由一个部门来管,效率可能会相对较高。
5.卫生监督人员专业素质的欠缺影响监测工作的有效开展。由于责任意识和专业素质的欠缺,不熟悉食品工艺流程、加工工艺、原料配方的审查知识,一些食品卫生监督执法人员在执法实践中还仅限于对卫生许可证、健康证、食品原料的索证和加工过程的监督上,不能在工作实践中发现食品安全隐患并选择性地开展监测工作。
二、针对食品卫生监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建议及措施
1.建立食品监管的长效机制,注重日常监管。质检部门要建立长效监管机制,尤其是重点食品,对于重点食品可以每月抽检1次,一般食品每季度抽检1次,热点食品不定期抽检。对于与居民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豆制品、乳制品、肉制品、面粉等食品每季度开展一次专项整治行动。同时,加强落实区县—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监管网络”的实施,构筑“横到边、纵到底”食品安全网络。
2.分区域、分层次开展监测工作。食品卫生质量合格率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不能笼统地将食品卫生质量监测合格率作为监督机构工作的衡量指标,更不能硬性要求食品卫生合格率逐年上升,而应制定科学的考核指标。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根据各地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食品卫生监测计划,考虑到季节性以及当地的饮食习惯、当地的食品企业的特点等完成相关监测。这样更能真实地、全面地反映出该地区的食品卫生状况。
3.加快实施量化分级管理模式。所谓量化分级管理指对食品生产经营单位进行风险度和信誉度量化评价和分级,以此确定监管重点,对高风险、低信誉的企业重点监管的监管模式。这种模式强化了企业的责任,明确食品生产经营单位是食品生产的第一责任人,加强了企业的自律,而企业的自律既能有效保证食品卫生安全,有能大大降低监管成本。要保证食品的安全,政府监管和企业自律缺一不可。
4.相关监管部门合理分工、明确职责。2004年,《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中提出,食品监管采取“分段管理为主,品种管理为辅”的方式。但是,在之后几年的实践中,很少开展相关“品种管理为辅”的改革试点。实际上,品种管理是当今比较先进的模式,许多发达国家管理的主要模式即品种管理为主,事实证明,这样效果很好。我们应该积极探索品种监管模式,争取做到“无缝监管”。
5.强化食品卫生监督人员的责任意识并提高其业务素质。要求食品卫生监督人员加强学习食品工艺流程、加工工艺、原料配方的审查知识,在工作中确保监测的科学性的同时,不仅要严格规范样品采集行为,科学地采集样品,保证采集样品的代表性。而且项目的选择既要重视国家卫生标准的规定,又要考虑群众最关心的食品安全隐患。
归根结底,只有改变现行监测制度带来的弊端,建立和完善一套科学、先进、新型的食品卫生监测制度,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和保障人民健康的需要,才能充分发挥监管部门的作用,才能有效的保证食品卫生与安全。
参考文献:
1.严召彬.基层食品卫生监测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Z].职业与健康,2003(3).
2.谢阳.中国食品卫生监督管理概况[Z].卫生部卫生监督中心杂志,2005(10)
3.马宁宁,张新若.现行食品卫生监测制度的弊端分析[Z].医学动物防制,2006(7)
4.王旭明.论食品卫生与安全[Z].中华卫生监督与健康,2005(1)
5.黄志权.食品卫生监测在食品安全监管中的作用[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05(3)
6.高文和,林促坪.卫生监督监测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公共卫生,2002(2)
(作者单位:山西东山煤矿煤炭销售公司 山西太原 030001)
浅谈如何加强乡镇学校卫生监管 篇4
1 要健全学校卫生管理责任制, 建立卫生应急事件报告机制和卫生监督长效机制
学校一把手负责学校食品卫生安全领导小组, 全面负责学校卫生与食品卫生工作, 建立健全学校食品安全准入、培训, 通报与奖惩等管理制度, 明确管理要求和管理职责, 结合学校实际建立学校--卫生监督机构--卫生行政部门应急事件报告通道。
2 加强学校卫生的监督, 做好经常性卫生监督工作
对食堂、小卖部进行经常性卫生监督、检测, 防止食品交叉污染, 查处劣质小定型包装食品, 以提高食品安全质量。尤其要加强对食品摊贩、加工点的综合整治, 积极做好宣传, 使学生不买无证摊贩及油炸类不健康小吃以及"三无"小食品, 确保小学校内、校外的食品安全。
3 加强学校内部食堂及小卖部的监管
加强对食堂从业人员的管理与教育, 对其品行及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解;食品从业人员要有卫生部门确定的健康证;食堂采购员要严格遵循食品采购的卫生要求, 严格食品索证索票制度, 对食品的标识状态进行严格的确认;要科学合理地贮存食品, 分类、分架、隔墙、离地存放, 学校共设的食品小卖部, 只能经营符合卫生要求标准定型包装食品。
4 突出重点, 强化饮用水卫生管理
要健全学校生活用水管理制度, 进一步落实生活饮用水管理责任, 加强学校生活饮用水源防护管理, 确保水源不受污染, 向师生提供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饮用水。
5 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
良好的卫生习惯是人健康成长, 实现人的全面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也是学校和家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更是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的前提。由于目前农村现状、家长重视程度等原因, 小学生卫生习惯较差, 卫生习惯方面存在很多问题 (如:乱丢纸屑、果皮、乱吃零食等) , 这就要求学校教师充分发挥卫生管理作用和生活管理作用, 通过各种方式培养少年儿童良好的卫生习惯, 提倡指甲、手、脸、衣服、宿舍的清洁, 饭前便后洗手, 严禁共同使用饮水用具, 提供饮用热水, 以良好的卫生习惯防止各种传染病的发生。
动物卫生监管工作开展情况汇报 篇5
报
动物卫生监督是政府兽医工作的重要组织部分。近年来,我局高度重视,严格执行国家动物卫生法律法规,依法开展动物、动物产品的检疫和有关动物防疫活动的监督管理执法,严厉打击饲养生产、屠宰加工等环节的违法行为,为我县有效防控重大动物疫病,保障动物产品安全,做出一定贡献,现就近年来动物卫生监督工作开展情况作如下汇报。
一、动物防疫机构队伍进一步完善
XXXX年,我县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全面完成。县畜牧兽医局为县人民政府负责全县畜牧兽医和水产管理工作的正科级事业单位,保留XX县动物防疫监督所,为县畜牧兽医局直属单位,编制X名,经费列入财政预算。XX个镇均单独设立镇畜牧水产站,总编制XX名,在编人员全部列入财政供给,同时,为进一步加强动物卫生监督工作,在全县XX个镇畜牧水产站加挂动物防疫监督分所牌子(请示方案已送县编委,待批),为县动物防疫监督所派出机构,负责本辖区动物、动物产品的检疫及其他有关动物防疫活动的监督管理工作执法,承担动物产品安全监管相关工作,机构队伍进一步完善。
二、监督工作夯实开展
(一)严格动物养殖等场所动物防疫条件审查,切实抓2-
其产品无害化处理率均达100%。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建议
(一)监督执法体系建设有待加强。动物防疫监督所是动物防疫监督执法工作的法定主体,但从现有基础设施,尚不能适应日益重要的执法工作的需要,建议省、市加大对监督执法体系建设的投入,确保基础设施能适应现代动物卫生执法体系建设的投入,确保基础设施能适应现代动物卫生执法工作的需要。
(二)动物卫生监督技术力量有待进一步加强,技术手段有待改善,尤其是实验室检测方面有急需提高。
卫生监管 篇6
[关键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监管
财务监管是当前管理医疗机构管理环节中的重要环节,而随着现代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入,财务监管对医疗卫生机构的运行能力的产生重要影响。同时,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推进也增加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财务监管提出更高的要求。而从当前医疗卫生机构的财务管理现状来看,长期存在管理混乱、人员不足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整体运行能力。本文将以此为背景,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监管的相关内容进行简单分析。
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监管中存在的问题
1.会计信息失真
会计信息失真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监管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
(1)原始凭证财务手续不齐全。原始凭证财务手续不齐全主要至在财务信息管理中,存在的原始凭证填写方法不规范、审批手续不科学等问题[1]。例如,在原始凭证审核中,原始凭证中并没有相关领导的签字,也没有证明人签字,整个资金支出行为不规范。除此之外,部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还存在原始凭证数字填写不科学,甚至胡乱涂抹账单等情况。
(2)记账凭证填写内容不全面。包括会计科目内容不全面,例如在一级科目账务管理中,账务表格数据并没有明确科目的具体内容或二级科目的信息;也包括记账凭证无附件账务数目、审计结果等内容。
(3)成本核算管理存在漏洞。成本核算管理不科学严重影响了基层医疗机构财务质量,是医疗机构在财务管理中需要重点处理的问题。例如,在账务管理中,医疗机构并没有明确公共卫生支出与传统医疗支出间的差异,两者被归纳到传统医疗机构支出范围内向上申报,导致上级单位不能准确了解当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具体公共卫生支出情况,造成了严重的信息失真现象。
2.债务管理混乱
资料指出,地方医疗卫生机构在债务管理中,呆账、死账约占债务总数的60%,甚至部分医疗机构出现的债务红字现象,严重影响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整体运行[2]。除此之外,部分医疗机构在债权管理中也存在债务催缴不及时现象,更不能及时的与上级单位核对。长期受该现象影响,医疗机构中的债务越来越多,死账在整体债务中的所占的比例增加,导致医疗机构流动资金严重不足。更有甚者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擅自分红,更增加了医疗机构的流动资金负担,应该引起相关人员的重视。
3.固定资产管理松懈
与大城市相比,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普遍存在固定资产管理问题,发现很多机构的固定资产明细账还是传统格式,固定资产账单上的内容根本不能真实反映医疗机构固定资产状况。再加之新老人员交替,很多新购设备也不能及时的在固定资产账务中更新,降低了固定资产账务的整体真实度。
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监管策略分析
1.完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
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而言,为保证财务监管策略的有效性,在工作中首先应该重视对内部控制问题的分析,为财务监管提供必要的支撑。本文认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完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需要重视以下几方面工作:
(1)需要根据我国的相关法律,结合本机构的实际情况,推出新的内部控制制度,保证内控制度能反应企业发展要求。在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制度的背景下,所有医疗卫生机构均设置了相应的财务核算人员,并且当地的卫生局也能及时处理基层医疗机构的资产划拨情况。在这一背景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工作中可以将财务数据管理作为重点,例如,如何强化与卫生局的财务信息联系、如何保证财务信息质量等,通过卫生局指导,有效开展有关财务监管工作,保证工作效果。
(2)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根据单位的实际情况,进一步确定财务管理控制制度与规定。例如,在财务管理审批环节中,要针对所涉及的会计工作人员提出相应的审批要点,包括资金审批权限、明确资金审批的流程等,要求全体工作人员能严格按照自己的权利范围展开工作,并依据授权内容提供会计业务服务。
2.制定科学的货币资金控制制度
对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而言,资金控制是财务监管的重要环节,因此要制定科学的货币资金控制制度,依法获取合理收入。当前,常见的医疗机构货币资金控制制度主要包括:(1)严格遵照国家的物价政策,实施全透明的收费管理,条件允许情况下,可借助机构内部的电子设备全透明公开各项医疗服务的具体收费标准,并借助本机构的网站,向全社会公开具体的药物价格,做到透明服务。(2)重视原始凭证管理,所有医疗服务均使用财政部门规定的统一收费票据,并成立相应的收费稽查小组,专门核实不同收费项目的票据管理问题,并定期核查结算药物、门诊等方面的资金情况。(3)实施双向财务管理制度,执行严格的预算与支出审批制度,严格审查本机构中的每笔经济业务,避免出现严重的资金管理问题。
3.全面实现财务会计电算化
新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会计制度》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预算管理、收支分类核算、资产管理、绩效工资管理等方面都有新的规定要求,特别对财政补助收入和出分类核算要求更加细化,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补助资金支出进行明细备查账管理,会计核算要求更加复杂、细化。为达到这一目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管理环节中要尽可能的实现财务会计电算化,以进一步提高财务管理能力。
结束语
总体而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监管是一项系统化工程,在管理环节中需要综合考虑多种情况,并要求相关人员在工作重要要立足于本机构的实际情况,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在掌握多种财务风险的基础上进行改进,为保证基层医疗机构财务监管工作顺利开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罗晓琴,张媚,何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会计核算问题探讨及建议[J].卫生软科学(卫生经济),2014,28(12):757-758.
[2]苏勤,周雪梅.乡镇卫生院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4(03):24-25.
[3]高光银,倪世树.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会计制度的几点建议[J].中国卫生经济,2013,31(11):77-79.
规模养殖场动物卫生的监管措施 篇7
1 落实动物防疫监管责任制
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 即不同规模的养殖场由不同级别的人员实行监管, 建立健全畜禽规模养殖场“一对一”监管制度, 明确规模场防疫责任人、监管责任人和行政责任人, 并以动物防疫监管责任公示牌进行公示, 接收社会监督。建立监管人员工作记录制度, 监管责任人每周到场巡查监管不少于1次。制定监管责任, 实行责任追究, 加强对防疫责任制、监管责任制和各项防疫措施落实考核, 确保各项工作责任有效落实。
2 加强防疫监管及监督检查
通过动物防疫条件审查和监督, 推进规模养殖场内布局合理、人畜分离、生产区与生活区分离、具备必要的消毒设施设备、无害化处理设施及病畜禽隔离圈舍等标准化建设, 建立免疫、用药、检疫申报、疫情报告、消毒、无害化处理、畜禽标识使用等制度, 健全养殖档案、免疫记录、诊疗记录、畜牧投入品使用记录等, 制定规模养殖场各项人员岗位职责, 实施封闭管理, 提高规模养殖场管理水平。
3 做好规模养殖场免疫监管
监督规模养殖场每个强制免疫项目确保做全做到位, 不漏一畜一禽, 不留空挡, 不留死角。对自行免疫的规模场要实行备案制度, 加强对自免记录、档案等的监管, 以确保免疫工作真实有效。加强免疫抗体监测, 有条件的规模养殖场应定期开展免疫抗体监测, 对不按规定实施强制免疫、多次抽检不合格、不配合开展监督抽检及不接受免疫监管的场, 要依据法律法规实行责任追究。对拒绝、阻碍动物防疫监督机构进行重大动物疫情监测的, 依照《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的规定从严处理。
4 加强动物检疫监管
要监督和指导养殖场做好相关工作:一是严格实行封闭管理。闲杂人员、车辆、用具不得随意进入养殖区, 实行全进全出的饲养管理模式, 确保“外病”不传入;二是严格产地检疫。官方兽医严格按规程实施临栏检疫, 经检疫合格的出具产地检疫证明, 不合格的依法进行无害化处理。三是严格无害化处理。对病死畜禽严格做到“四不准一处理”, 即不准宰杀、不准食用、不准出售、不准转运, 严格按照规定实施无害化处理, 并做好无害化处理登记。四是严格动物隔离制度。对新调进的动物要进行隔离观察处理, 隔离场所要远离养殖区, 隔离期间要专人定时观察, 一旦发现异常, 要立即上报, 并做好无害化处理的准备;五是严格养殖场消毒制度。建立日常消毒、集中消毒和突击消毒制度, 科学规范使用消毒药品, 切实做好防疫消毒工作。
5 加强规模养殖场兽医人员管理
要通过结合实施《动物防疫条件审查办法》, 监督、指导畜禽规模场配备与其养殖规模相适应的执业兽医或者乡村兽医, 组织规模场做好执业兽医资格考试、乡村兽医登记、从业人员体检和人员信息档案建立等工作, 确保兽医从业人员条件符合动物防疫条件审查要求。组织规模场兽医人员积极参加畜牧兽医管理部门的各类培训, 切实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和养殖水平。
6 强化外引动物的监管
规模养殖场跨省引进种用、乳用动物必须按规定申报, 经省级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审批同意后方可引进, 经批准引入的必须向当地动物防疫监督机构申请报验, 引进的动物需隔离观察45d, 经检疫人员检疫合格后方可混群饲养, 从源头上控制, 实现健康养殖。凡擅自引入畜禽的将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从严处理, 造成疫情发生传播的依法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当事人的刑事责任。
7 加强监督执法力度
南通市游泳场所卫生监管策略探讨 篇8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10-2013年南通市辖区范围内31家游泳场所 (含星级酒店及住宅小区配套游泳场馆) 现状及池水不定期抽样的样品。
1.2 方法
按照“南通市游泳场所卫生状况调查表”调查南通市游泳场所的基本卫生状况, 按GB/TB18204-2000《公共场所卫生标准检验方法》对游泳池水质进行检验, 按GB9667-1996《游泳场所卫生标准》对检验结果进行评价, 每份水样的6项指标中有1项不合格则判断为不合格, 采用SAS9.1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南通市共有31家游泳场 (馆) , 其中住宅小区配套泳池12家, 宾馆配套泳池5家, 这17家单位卫生许可证、从业人员健康证、卫生许可证“三证”齐全, 有专职或兼职卫生管理人员, 能够认真落实卫生管理制度, 设置了性病及传染病禁泳标牌, 配备了医护人员及若干救生员。12家提供公用拖鞋的游泳场所均设置了清洗消毒池, 有6家住宅小区配套泳池使用池边机循环净化池水, 采用人工投加消毒药, 其余25家游泳场馆设有循环净化专用设备机房, 以自动投加消毒药为主。
2.2 游泳池水水样检测结果
2013年共采集水样318份, 经检测合格水样290份, 合格率91.2%。回顾2010年池水合格率93.7%, 2011年91.8%, 2012年93.6%, 四年平均合格率92.6%, 各年总体合格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2.2290, P>0.05) , 见表1。四年项目合格率分别为PH值99.7%、浑浊度99.9%、尿素97.6%、游离余氯97.2%、细菌总数97.4%、大肠菌群99.6%, 四年项目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75.8843, P<0.01) 。见表2。
3 讨论
3.1 尿素超标原因
游泳池水尿素来源主要来自游泳者的汗水和尿液。尿素合格率偏低的主观原因是经营单位游泳池补水量、补水频率不够, 没有按规定正常运转, 或者是游泳场所接纳游泳人数远远超过其接纳能力, 补充新水跟不上;客观原因是一些泳者进池前未经淋浴直接下水, 汗液内的尿素排入泳池, 同时不排除少数小朋友在泳池内小便造成尿素升高的可能。
3.2 游离性余氯与细菌总数超标原因
检测结果显示, 游离性余氯不合格以偏低为主。我们认为个别游泳场所未正常运行游泳池水循环净水和消毒设施, 而是采取每日不定时人工抛撒式投放消毒药的不科学方法, 无法确保投放了足量的消毒药, 使消毒药不能均匀分布在游泳池水中。部分游泳场所未按照国家卫生标准的要求对浸脚消毒池水每日定时更换、重新投放消毒药或投放的消毒药量不足。游离性余氯未达标, 低于0.3mg/L, 直接导致细菌总数超标。
4 监管策略
4.1 执行预防性卫生监督
卫生部门对游泳场所的管理应从预防性卫生监督审核开始, 凡是新建、改建、扩建的人工游泳场所, 在设计之初即提前介入, 给予技术指导, 竣工验收时严格执行《游泳场所卫生规范》和《游泳场 (馆) 卫生标准》, 对不符合条件和要求的游泳场所, 一律不予办理“卫生许可证”。对无证经营的游泳场所, 坚决予以查处。
4.2 对游泳场所技术指导
帮助各经营单位完善卫生管理制度和基础设施建设, 配备余氯自检设备, 指导他们科学投放消毒剂, 督促经营者认真落实池水循环、净化、补充、消毒操作规程、浸脚消毒池水更换操作规程、池水循环净化设备维护操作规程, 做到有专人负责水循环处理, 定人、定时不间断的进行水质监测和处理, 水质自检结果每日一公布, 切实防止介水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
4.3 加强游泳池水监督监测工作
南通市游泳场馆从2008年起实施量化分级管理, 2010年起游泳池水抽检也采取类似分级检测, 抽检频次、时间不固定, 凡池水抽检不合格者, 加大抽检频次, 而水质连续两次合格可减少检测频次, 每次抽检报告必须张贴在游泳场所入口处醒目的位置, 同时多途径公示结果, 促其自觉做好游泳池水净化消毒工作。
5 建议
5.1 游泳场所标准有待修订
5.1.1 室内游泳馆空气卫生标准增加新风量指标
我国《游泳场所卫生标准》 (GB9667-1996) 所规定的游泳馆空气指标包括室温、湿度、风速、二氧化碳、空气细菌总数5个指标, 风速规定小于0.5m/s, 对新风量没有具体要求。室内游泳场馆装修过程中会产生甲醛、总挥发性有机物 (TVOC) 等有害气体, 池水氯消毒空气中易产生氯气、氯化氢等刺激性气体, 若不加控制, 轻者影响游泳者舒适感, 严重的会危害人体健康。建议游泳场所空气指标中增加新风量, 促进这些有害物质的排放。
5.1.2 池水卫生指标中规定三氯甲烷、四氯化碳限值
游泳场馆池水消毒大多采用氯消毒, 池水中易生成三氯甲烷、四氯化碳、氰尿酸等。在2013年5月份随机抽检的18份室内游泳池水样, 经检测三氯甲烷含量为54~93μg/L, 四氯化碳含量为1~4.6μg/L, 18份水样按照《游泳场所卫生标准》判定, 6个指标全部合格。加检的三氯甲烷、四氯化碳指标18份水样仅1份水样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5749-2006) 。游泳池水中有毒物质暴露途径主要通过吞咽、吸入和经皮肤吸收[1], 虽然泳客不会故意去喝池水, 但因换气、潜水甚至意外呛水等情形, 泳客会自觉不自觉地咽下一些泳池水。一些国家已对游泳池水中三氯甲烷规定了相关标准, 其中德国明确规定为≤20μg/L[2], 日本暂定为200μg/L[3], 而我国没有相关标准。德国标准要求有些偏严, 但控制三氯甲烷浓度对滥用氯制剂有一定的遏制作用, 且该物质为可疑致癌物质[4], 在游泳池水中和空气中均有产生。因此, 建议池水中规定三氯甲烷等氯化消毒副产物的限值, 控制三氯甲烷等氯化副产物的浓度, 从而保护游泳者的健康。
5.1.3 浑浊度标准不严格
每到夏季游泳旺季, 卫生部门经常会接到投诉电话, 泳客抱怨游泳池水浑浊, 我们及时采样检测, 浑浊度并没有超过国家标准规定的5度。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泳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追求感官舒适, 我们建议浑浊度标准可以提高到3度。
5.2 加强自检, 逐步推进在线实时监测
建议有条件的游泳馆可以使用自动水质监测设备, 同时配合计量泵等自动投药计量设备, 实现自动报警、调整和控制相关设备, 达到实时掌握控制水质卫生状况的目的。
5.3 保证强制喷淋及浸脚消毒池常年运行
游泳场所设置强制喷淋及浸脚消毒池的目的是为了使游泳者在进入游泳池之前强制接受身体清洗和脚部消毒。一些常年开放的室内游泳场所因为水温原因, 每到秋冬季就停止了强制喷淋及浸脚消毒池正常运行, 这也会影响游泳池水质。建议秋冬季采用温水强制喷淋, 并适当提高浸脚池的水温。
关键词:游泳场所,卫生监管,抽检
参考文献
[1]孙波, 朱文玲, 耿莉, 等.游泳场所卫生标准的初步探讨[J].环境与健康杂志, 2012, 29 (1) :85-87.
[2]DIN19643-1.1997Treatment of Swimming Pool and Baths[S].1997.
[3]日本厚生劳动省.游泳池水质卫生标准 (2001) [S].2001.
卫生监管 篇9
但与此同时, 也给安全监管工作尤其是职业健康监督管理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因为职能划转时间不长, 专业人员缺乏等问题短期内难以得到根本解决, 加之企业人员流动性大等多重原因, 使得通州区安全监管局身感责任重大。
刚进入2010年的时候, 通州区安全监管局便出台了两份文件, 一份是《北京市通州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通州区2010年职业卫生监管工作意见》, 另一份是《关于印发通州区粉尘与高毒物品危害治理专项行动工作方案的通知》。这也是通州区安全监管局职业卫生监管工作以“安全发展”科学理念为统领, 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 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及有关法律法规, 稳步推进各项职业卫生监管工作的一种具体体现。
理清思路明确任务
随着通州区新城区建设和产业结构布局调整步伐加快, 企业职业卫生相关信息变化较大, 对职业病危害申报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而职业卫生工作事关劳动者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 是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 通州区安全监管局对于职业卫生工作高度重视, 多次召开各层级会议, 宣贯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 加强了对企业领导及相关负责人的培训工作, 使政府相关部门及企业领导对于职业卫生工作的重要性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为落实相关工作打下了基础。
通州区安全监管局副局长纪福民介绍, 近年来, 区安全监管局、区卫生局、区人力社保局和区总工会密切配合, 团结协作, 认真履职, 充分发挥职业卫生协调机制作用, 使通州区的职业卫生监管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在2009年初, 便制定了《2009年通州区职业卫生监管工作安排意见》, 明确全年职业卫生工作目标, 细化各项工作任务, 对各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安全科职业卫生工作提出具体要求, 使职业卫生监管工作得以一步步落到实处。
紧抓重点严格执法
结合通州区的行业特点, 安全监管局联合相关部门2009年重点开展了家具、印刷行业的专项整治工作, 制发了《2009年职业卫生专项整治工作的方案》。以完善制度、建立机构、强化管理和持续改进作业场所工作环境为重点, 加强了对家具、印刷企业的监督检查和指导督促, 跟踪检查问题和隐患整改结果, 有力提高了企业职业卫生管理水平。
为配合专项整治工作开展, 印制《北京市家具行业作业场所职业卫生规范》3 000册、《北京市印刷行业作业场所职业卫生规范》1 000册, 下发到企业, 指导企业开展工作。
同时, 为进一步推动企业职业卫生主体责任的落实, 鼓励企业争优创先, 在总结上一年示范企业创建活动经验的基础上, 查找工作不足, 不断改进创建活动方法, 对2009年示范企业创建活动提出了具体要求。目前, 通州区安全监管局已基本完成了第2批12家职业卫生示范企业的考评验收。
在以示范典型带动行业发展的同时, 通州区安全监管局也对职业卫生相关法律法规执行不力的企业开展了严格执法工作。据统计, 2009年全区共开展职业卫生监督检查515户次, 下达执法文书256份, 处罚13起, 罚款10.2万元。
加强培训提升素质
众所周知, 职业卫生监管工作划转安监部门后, 由于安监系统缺乏相关的专业人员及编制, 所以相关工作开展起来有一定难度。有些地方依靠当地政府力量, 整建制地划转了相关工作部门, 但有些地方只能与卫生、工会等相关部门协同工作, 而逐步建立起自己的具有监管能力的队伍是一个必然要做的工作。
为此, 通州区安全监管局做了不少工作, 在加强自身的队伍建设中, 通州区安全监管局对全区70名乡镇安全科人员、新招聘的204名专职安全员, 进行了职业卫生法律法规和相关知识的培训。
除此之外, 他们还以提高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的主体责任意识和法制意识为目标, 充分利用乡镇安全生产例会的机会, 举办了3期职业卫生培训班, 共培训企业负责人280人。
与此同时, 根据北京市安全监管局职业健康监督员岗位建设试点工作要求, 制订了《通州区职业健康监督员岗位建设试点工作方案》, 成立了以主管副局长为组长的职业健康监督员岗位建设试点工作领导小组, 确定了监督员岗位建设工作的5个试点乡镇, 推选出了55名职业健康监督员。
2009年底, 配合北京市安全监管局对其中的30名职业健康监督员进行了系统的授课和培训, 系统学习了《职业健康监督员培训教程》和《职业健康监督管理实用手册》。下一步, 将积极推进此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为职业健康监督员岗位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展望未来充满信心
纪福民副局长告诉记者, 虽然我们在过去几年中做了一些工作, 但与实际要求还有很大差距, 所以在2010年, 我们要继续努力, 总体的工作思路就是, 强化基础、完善机制、固化成果, 推进生产经营单位职业卫生主体责任意识的落实。
据介绍, 在这一年中, 通州区安全监管局将有效开展粉尘与高毒物品危害治理专项行动, 要求各单位要把此次专项行动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抓实、抓细、抓出成效。除了要扎实推进落实工作外, 还要重点提高企业职业危害的告知和申报率、培训率和作业场所检测率, 完善强化企业的职业卫生管理的组织机构和管理制度建设, 完善企业职业卫生管理的自我约束机制, 顺利完成此次专项行动的目标。
要通过开展《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 (以下简称《规定》) 的宣传培训, 提高企业的职业卫生主体责任意识。在职业卫生监管工作中, 认真执行《规定》的有关要求, 确保《规定》的落实效果。
卫生监管 篇10
近几年, 食品卫生安全事故的发生, 牵动着亿万同胞的性。同时, 食品卫生安全问题再一次被推上了风口浪尖, 成为了社会、公民关注的焦点问题。面对我国社会市场经济中存在的大量食品卫生安全问题, 只有合理的分析干预监管机制存在的弊端, 提出相关的完善措施, 才有可能解决食品卫生安全问题的发生。
食品卫生安全干预监管机制中的一些问题
随着国家开始着力重视食品卫生安全的相关问题, 政府部门经过严谨的研究后, 制定了一套新的食品安全法。通过对新食品安全法与老食品安全法的对比可以发现, 新出版的食品安全法亮点颇多。首先, 他建立了食品召回制度、食品安全统一标准等。并通过建立相关法律法规的方式, 对食品进出口、食品进营、食品加工、监督管理等出台了一系列的管理及规范措施。不过, 面对我国食品安全问题在长时间积累下来的问题, 这些制度中的漏洞依旧为他们提供了生存的空间。
首先, 我国食品安全体系中各职能部门的角色扮演混乱。所谓的职能部门, 就是在社会经济市场的管理中制定及解释相关法律法规、标准权限, 又可以进行执法的一种立法执法均行的部门。但是, 他们之间缺乏严谨的权利划分以及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并且, 由于相关部门都处于独立的地位, 权利又比较分散, 难以在当前的监督制度下被有效的监督控制, 这就导致国家各级干预监管部门滥用职权, 以权谋私, 徇私枉法, 为所欲为, 最终导致职能部门内部滋生腐败, 严重的情况下还会发生内部权利结构集体腐败, 一旦严查就会造成领导班子坍塌, 这直接影响了食品卫生安全工作的开展, 也导致上级政府部门制定的食品安全管理政策得不到有效的落实、监管。
其次, 食品安全管理部门权责不清, 监管程序混乱无章。在食品打假和安全监督工作上, 卫生、质监和工商等部门都负有相应职能, 但同时又因条块分割难于形成合力, 往往给制假者以可乘之机, 而“运动式”的部门联合执法活动又不能形成长效的监管机制, 比如《食品安全法》第七十九条规定:县级以上质量监督、工商行政管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建立食品生产经营者食品安全信用档案, 记录许可颁发、日常监督检查结果、违法行为查处等情况;通过对食品安全信用档案记录进行查询, 将存在违反法律法规存在多次不良行为的产品生产商的质检次数以及频率进行增加。由于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质监部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三者权限存在交叉, 造成了权限使用不明确, 当问题发生的时候, 相关部门就会互相推脱责任, 致使监管职责不能得到有效的发挥, 相关责任不能被有效的认领。或者三部门之间争抢权限, 对权利的实施权利进行争夺, 导致一个企业在出现问题的时候需要面临多个部门的重复出发或者处理, 这引起了企业的极大不满情绪。基于此中现象的出现, 当前法律就必须对各部门的职责进行详细、准确的划分。
国家干预监管部门监督职责的调整及提高措施
第一, 应将国家食品质量安全监管结构进行科学的建设。基于我国社会发展现状以及食品卫生安全管理的基本形式, 对国家食品质量安全监管机制进行科学、统一的建设, 将是使食品安全干预监管部门监管控制职能提高的首要条件。一般来说, 国家可以通过建立并统一纵向的食品卫生安全监管机制的方式进行目标的实现;第二是从横向的角度出发, 对各级食品监管部门进行针对性的权利、权限、职责的明确划分。从纵横两个方向对当前食品卫生安全监管机制进行科学的建立及完善。
第二, 将督促立法机制设立在监管部门当中。监管部门往往是法律的直接执行者, 他了解法律法规的相关标准以及当前社会经济市场内部食品卫生安全监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弊端。因此, 在监管部门的内部建立督促立法机制, 将有效的为食品卫生监管各方面工作的开展提供实质性的建议, 从而对市场及监管部门内部存在的障碍及不合理因素进行处理, 帮助食品卫生监管部门的内部权限以及职能得到科学有效的划分, 使食品卫生安全领域中涉及的各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效果得到提升, 将各部门职责进行有效划分及明确。
第三, 加大对监管人员监管能力的培养。在监管活动的开展中, 监管人员是法律的执行者与实施者, 只有提高监管人员的综合能力, 才能提高监督管理的效果。具体来说, 应该定期对监管人员进行法律知识传授, 培养其坚定的法律意识, 增强其为人民服务的责任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并通过纠正其职业道德观念等方式积极提高其个人品行及综合能力。另一方面, 各部门应积极展开合作、交流, 增进彼此的了解, 让职工视野得到拓宽, 使监督管理部门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及能力得到提升。
第四, 对监管部门及人员的责任机制进行建立。权利赋予同时也伴随着责任与义务, 所以在监管部门中建立健全一套完善的责任机制, 将有效提高执法的效果, 为国家流通食品的卫生安全提供保障。
结语
卫生监管 篇11
摘要:近年来,动物饲养场在动物品种、质量上的要求越来越高,需要到省外引种的次数也越来越多,非乳用、非种用动物跨省调运比较频繁。由于跨省调运动物造成的动物疫病传播时有发生,给当地畜牧业健康发展带来一定的影响。按照动物防疫部门规定,非乳用、非种用动物跨省调运动物在到达目的地以后24小时内要报告当地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然而大部分养殖场(户)并未严格遵守此项规定,给各级动物卫生监督监管带来困难,也给动物疫病的发生提供了潜在的机会。笔者认为,应切实加强这方面的监管工作。
关键词:动物;跨省调运;监管问题
中图分类号: S851.3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6.06.028
1 西安市动物检疫的基本情况
据初步统计,截至2015年10月,西安市产地检疫生猪38.95万头、牛1.866万头、羊0.2614万头、禽类464.549万羽;屠宰检疫猪108.206万头,牛羊3.4694万头,禽类21.401万羽;交易市场共检疫畜类40.6393万头,禽类217.7724万羽,动物产品26313.25吨。无害化处理(染病動物)猪0.6704万头、牛羊0.0409万头、禽类3.0894万羽;肉类35.317吨。而每年跨省调运动物调入西安市的非乳用、非种用动物据不完全统计有几千头(只)。
2 动物检疫监管存在的问题
这些年,国内外动物疫情形势复杂,随着西安市畜牧业扶持政策的实施,很多养殖户由于不懂相关调运知识,导致从外省调运来的种畜禽不适应当地环境,造成畜禽死亡,甚至将疫病引入,造成疫病的发生和传播,给养殖户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非乳用、非种用动物需求量不断增加,不按规定申报跨省调运动物,尤其是非乳用、种用动物的现象在个别地区时有发生,有些地区调入落地报告甚至为零,而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监管发现某某养殖场(户)调入非种用动物已经饲养很长时间,基层防疫人员由于养殖场(户)不报告也只是在春秋季防疫及补针时才发现该场户存栏的数量发生变化。这些疫病隐患问题的存在阻碍了养殖场监管工作的开展。如何完善监管机制是摆在动物卫生监督监管中的一大问题,同时也是对动物监管执法队伍能力的考验,要在养殖环节做好管控,从源头上切断病源污染传播。给各级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在新时期监督执法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
3 解决方案
根据《动物检疫管理办法》(农业部令2010年第6号)第十九条:跨省、自治区、直辖市引进用于饲养的非乳用、非种用动物到达目的地后,货主或者承运人应当在24小时内向所在地县级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报告,并接受监督检查。要让单位养殖场(户)的货主或者承运人自觉履行落实规定的报告制度,降低因动物跨省调运引起疫病传播的风险。具体解决的方案如下:一是认真做好辖区养殖场(户)的调查工作,建立动物贩运经纪人备案制度,建立动物贩运经纪人登记台账。对登记建档的重点场所实行划片包干,责任到人,定场定人定责,明确监管责任,摸清底子。对养殖品种、数量、地点、法人代表、联系方式逐一进行登记造册,建立健全养殖场养殖档案,对新增养殖场(户)随时进行补充,做到对每个养殖场(户)底子清、情况明;二是强化培训,提高素质。定期组织执法人员、监管人员进行动物防疫、检疫等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培训学习,提高队伍素质。同时加强对养殖场(户)进行法律法规培训;三是广泛宣传,营造氛围。采取多种形式,广泛深入宣传动物防疫和畜产品安全的重要性,明确养殖场户的主体责任和包联官方兽医的职责,增强养殖者安全生产意识和官方兽医监管责任意识;四是认真履职,严格执行农业部关于畜牧兽医行政执法六条禁令,严格监管。监管人员对饲养场畜禽的强制免疫、用药、无害化处理、消毒等执行情况要进行全面监管,认真填写监管记录做到“痕迹化”管理;五是指导养殖场建立健全无害化处理设施,完善无害化处理档案制度,对随意丢弃病死畜禽的养殖场户要依法进行严厉查处,从源头上控制传染源;六是村级防疫人员要充分做好信息收集,充分发挥哨兵的作用,发现跨省调运非乳用、种用动物,要及时向当地动物卫生监督报告,动物卫生监督接到报告以后派员及时调查处置;七是引导跨省调入非种用乳用动物者履行落地申报义务,降低疫病引入传播风险。要加大对辖区内养殖场的监督检查力度,设立公布举报电话,发现跨省调入动物未按规定报告或者未办理检疫审批手续的,严格按照《动物防疫法》、《动物检疫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进行依法立案查处。
4结语
综上所述,只有采取积极主动有效的监管解决方案,才能提高跨省调运非乳用、非种用动物监管的效果。落实报告制度是动物卫生监督机构依法行政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防控重大动物疫病的重要关键环节,也是保证辖区动物及动物产品和公共卫生安全的有效举措。切实把跨省调运非乳用、种用监管作为一项长期的重要的基础工作抓紧抓好,可有效防控动物调运环节动物疫病的传播和扩散,促进西安市养殖业健康发展。保护人畜健康,对保障畜牧产业发展及公共卫生安全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卫生监管 篇12
1 职业卫生监管力量配备理论研究
对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状况进行分级监管的目的之一就是在合理配备职业卫生监管力量的基础上对区域内不同职业危害级别的作业场所进行不同频次的监管。基于此, 我们可以反过来通过不同职业危害风险作业场所的监管频次来计算区域内职业卫生监管力量的配备。
我们研究提出的监管部门对不同等级职业危害风险作业场所监管频次 (F) 的计算公式为:
undefined万名工人监管人员数 (1)
式中:F—不同职业危害风险等级企业监管频次, 次/a;n—某区域企业的总量;n1—Ⅰ级职业危害风险企业的数量;n2—Ⅱ级职业危害风险企业的数量;n3—Ⅲ级职业危害风险企业的数量;I—作业场所职业危害风险等级对应值, 取值1, 2, 3;万名工人监管人员数undefined。
根据监管频次的计算公式 (式1) , 在确定监管频次的情况下则可以推算出万名工人监管人员数。通过问卷调查法确定的针对不同职业危害级别作业场所的监管频次分别为:Ⅰ级 (轻度风险) 企业, 1次/2 a;Ⅱ级 (中度风险) 企业, 1次/a;Ⅲ级 (重度风险) 企业, 2次/a。据此推算得到的万名工人监管人员数为:
undefined
根据不同职业危害风险等级企业的“金字塔”模型, 推算出万名工人职业卫生监管人员数为1.34。在我国万名工人监管人员数为1.34情况下, 区域监管力量配备水平的计算公式为:
undefined
式中, N—区域内企业的从业人员数;n—某区域企业的总量;n1—Ⅰ级职业危害风险企业的数量;n2—Ⅱ级职业危害风险企业的数量;n3—Ⅲ级职业危害风险企业的数量。
2 职业卫生监管力量配备试点应用
试点应用研究采用现场调查与问卷调查2种方式。通过到试点企业进行职业卫生现场模拟检查, 计算对企业进行监察的时间, 从而验证根据在确定的监管频次下计算得到的职业卫生监管力量的合理性和可行性。试点工作同时将计算得到的职业卫生监管力量配备情况在试点地区安监局中进行了问卷调查。
试点工作选取某市作为试点地区。试点单位包括该市及3个典型区县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试点企业。试点企业按照规模、行业类型, 以及职业卫生管理状况等综合考虑进行选取, 共有23家典型企业作为试点企业, 其中化工企业 7家、纺织企业4家、电力企业1家、建材企业4家、非煤矿山企业1家、冶金企业1家、机械制造企业5家。对23家试点企业进行了实地调研和职业卫生现场模拟监察。见表1。
试点企业在试点地区的分布示意图见图1。
图中:实心圆点和实心方框代表参与试点的市安监局及其监管企业, 空心圆点和空心方框代表参与试点的区县安监局及其监管企业;A、B、C代表3个典型区县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通过对试点地区安监局典型监察对象的试点监察, 可知2个执法人员联合执法监察1天能够监察2家规模以上企业 (包括现场监管和资料整理) 。根据试点地区现场模拟监察情况, 对相关试点地区安监部门的职业卫生监管力量配备等工作情况进行了推算, 见表2。
根据在试点地区安监局现场调查, 试点地区安监部门的现有监管力量、监管对象等情况见表3。
根据在试点地区相关安监局的调查了解, 试点地区安监局对企业进行安全生产监察的方法为:把监察的对象企业分3个级别, 级别轻微的企业由乡镇 (街道办事处) 监察中队 (监察中队的工作人员为兼职监察员) 负责监察, 一般的企业由区安监局监察大队负责监察, 监察频率一般是1年2次;对于严重级别的企业区安监大队, 一般要在1年中进行多次监察。除去这些例行的检查, 在重大节日或活动时还要进行不定期的检查。根据现场对监察人员的调查, 1天的监察任务中, 一般有半天的时间在现场监察, 回来进行资料、文书处理的时间大约也要占去半天的时间。
将职业卫生现场模拟监察情况与试点地区安监部门现在的安全生产监管工作相比较, 可以看出, 根据公式计算得到的专职职业卫生监管力量配备能够满足试点地区职业危害分级监管工作的需要。
从问卷调查结果看, 对于根据试点地区生产经营单位的职业危害情况计算得到的监管力量配备, 80%以上参与调查的人反馈计算结果基本合适。
3 讨论
本研究的试点应用工作是在先期摸底调研的基础上进行的, 因为当时参与摸底调研的企业都是试点地区规模以上的企业, 所以试点工作中各种主要数据的计算基本上反映了试点地区规模以上企业的情况。考虑到职业卫生工作的特点, 规模以上企业的情况基本上反映职业卫生工作的大体形势。
通过对试点地区安监部门的调查, 单就安全生产工作来说, 在试点地区目前实际做到有效监管的主要是规模以上企业, 对小型企业主要是选择性的监察。根据实地调查, 平均到试点地区的每个区县小型企业有几千家, 现有的监管能力下, 要把所有的企业走一遍1年时间都完不成, 甚至需要数年。这还是在只进行安全生产监管的情况下, 如果再加入职业卫生的监管工作, 那工作量将会是成倍的增加。所以要真正全面开展我国的职业卫生工作, 还需要不断的理论与实践探索。
摘要:在不同级别职业危害作业场所监管频次研究的基础上, 对监管部门职业卫生监管力量配备的计算方法进行理论研究, 并通过职业卫生现场模拟监察和问卷调查验证理论计算结果。同时将试点地区安监部门安全生产监察工作与职业卫生监管力量配备情况进行比较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计算得到的职业卫生监管力量配备基本能够满足职业危害分级监管的需求。
关键词:职业卫生监管,监管力量,监管频次,分级监管,试点应用
参考文献
[1]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中国职业安全卫生概况.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2004.
[2]于永中.劳动卫生工作发展动向.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 2000, 18 (3) :129-130.
[3]李涛, 张敏, 苏志, 等.我国职业卫生机构和队伍现状分析.工业卫生与职业病, 2003, 29 (4) :201-202.
[4]范维唐.我国安全生产形势、差距和对策.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 2003.
【卫生监管】推荐阅读:
职业卫生监管06-25
动物卫生监管09-12
职业卫生监管工作11-29
学校食堂食品卫生监管11-24
化妆品的卫生安全监管09-06
堪嘉镇卫生院医疗机构自查监管07-11
乡镇卫生局医政与医疗服务监管工作总结09-05
监管有效性监管目标11-01
转变监管方式,实施协同监管与综合执法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