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熟系选育

2024-05-26

早熟系选育(精选3篇)

早熟系选育 篇1

海玉12 (海4091) 是海伦东升种业有限责任公司科研所于2001年以自育自交系H1为母本, 自育自交系H17为父本杂交育成。2008年3月通过黑龙江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属于极早熟品种, 需有效活动积温2 000℃左右, 种植密度一般以7.0万~7.5万株·hm-2为宜, 产量在9 000 kg·hm-2左右, 是抗病、耐密、优质、生产潜力大的玉米新品种, 在黑龙江省第四、五积温带有着广泛的推广前景。

1 亲本来源及选育经过

母本H1是以自选早熟系79综与美国晚熟自交系B73杂交, 从其分离后代中选择早熟优良单株, 经过系谱选择6代而成。生育日数108 d左右, 需有效活动积温2 100℃。幼苗黄绿色, 发苗快。株高150 cm, 穗位70 cm, 叶片较窄, 上举, 株型收敛。雄穗分枝中等, 花粉量充足。花丝白色, 果穗圆柱型, 穗长13 cm, 穗粗3.5 cm, 穗行数14行, 穗轴白色。籽粒黄色, 中齿类型, 百粒重28 g。

父本H17是由法国极早熟玉米杂交种CP170经多代连续自交选育而成的极早熟玉米自交系。生育日数100 d左右, 需有效活动积温1 900℃。幼苗绿色, 叶鞘紫色。株高130 cm, 穗位40 cm, 株型平展。雄穗分枝数较少, 散粉通畅, 花粉量大。花丝淡粉色, 果穗长柱型, 穗长16 cm, 粗2.8 cm, 穗行数10~12行, 穗轴白色。籽粒白黄色, 硬粒型, 百粒重26 g。

2 产量表现

2002~2003年所内品比试验, 平均产量8 327.5 kg·hm-2, 比对照品种卡皮托尔平均增产17.5%。2004~2005年参加黑龙江省玉米品种区域试验, 13点次全部增产, 平均产量9 283.4kg·hm-2, 比对照品种卡皮托尔平均增产12.7% (见表1) 。2006~2007年参加黑龙江省玉米品种生产试验, 10点次全部增产, 平均产量8 837.4 kg·hm-2, 比对照品种卡皮托尔增产17.5% (见表2) 。

3 品种特征特性

3.1 植株性状

幼苗拱土能力强, 发苗快, 株高230 cm, 穗位80 cm。穗下叶较平展, 穗上叶较收敛, 植株清秀。花丝白色, 雄穗分枝适中, 雌雄协调, 结实性好。

3.2 果穗性状

果穗圆锥型, 穗长21 cm, 穗粗4.2 cm, 穗行数12~14行, 穗轴白色。籽粒为硬粒型, 黄色, 百粒重37 g, 商品品质好。

3.3 品质分析结果

农业部谷物中心 (哈尔滨) 2 a检验平均结果:粗蛋白10.26%, 粗脂肪5.40%, 粗淀粉71.3%, 赖氨酸0.33%。粗蛋白、赖氨酸含量都接近高蛋白、高赖氨酸标准。

3.4 抗病抗逆性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两年病害接种鉴定结果:玉米大斑病1~3级, 丝黑穗病5.9%~19.2%, 抗病性强。抗旱、耐涝、抗倒伏, 植株保绿度好, 活秆成熟。

3.5 生育期及适应区域

适宜区生育日数为110 d左右, 需有效活动积温2 000℃。适宜在黑龙江省第四、第五积温带种植。

4 栽培要点

适宜区5月中旬播种, 栽培密度为7.0万~7.5万株·hm-2。选择中等以上肥力地块, 基肥及种肥施磷酸二铵225 kg·hm-2、硫酸锌15 kg·hm-2, 有条件加施硫酸钾40 kg·hm-2;拔节期追施尿素300 kg·hm-2。3叶间苗, 5叶定苗, 在玉米生长期间三铲三趟。海玉12生长健壮, 发苗快, 应及时进行田间管理, 适时早追肥。

杂交种制种时, 先播母本, 当母本种子接近拱土时, 播父本种子, 父母本比例为1∶4为宜, 母本密度6.0万~6.5万株·hm-2。分别在苗期、拔节期及大喇叭口期进行3次除杂。待母本授粉结束后将父本砍除, 提高杂交种产量及质量。玉米完全成熟后收获, 剔除杂穗和不典型穗, 水分降到20%以下时脱粒, 经晾晒, 待水分降到15%以下时清选、包装。

参考文献

[1]李波, 陈喜昌, 张宇, 等.玉米新品种江单4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J].黑龙江农业科学, 2009 (1) :154-155.

[2]魏国才.早熟春玉米新品种绥育17的选育研究[J].作物杂志, 2008 (2) :15-17.

[3]吴方勇, 吴方义, 刘亚凤, 等.高产赖氨酸玉米新品种丰禾2号的选育[J].黑龙江农业科学, 2008 (1) :156-157.

[4]谢孝颐, 蔡志飞, 薛林, 等.早熟高产玉米杂交种苏玉10选育报告[J].玉米科学, 2001, 9 (3) :29-31.

[4]陈刚, 孙义, 吴纪昌, 等.玉米杂交种丹玉26选育报告[J].玉米科学, 2001, 9 (4) :49-52.

[5]孙发明, 焦仁海, 李凤任, 等.高产、优质、抗逆玉米新品种吉单198的选育研究[J].农业与技术, 2001, 25 (1) :56-57.

[6]苏俊, 李春霞, 龚士琛, 等.早熟春玉米新品种龙单13的选育及利用[J].玉米科学, 2000, 8 (4) :15-17.

早熟高产玉米杂交种海玉11选育 篇2

海玉11是海伦东升种业有限责任公司科研所2001年以自育自交系1合6为母本, 自育自交系MO17187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1合6是79综 (海玉7号的母本) 与B73的二环系, 父本MO17187是以MO17与MO113 (海玉6号父本) 杂交, 经南北连续多代自交选育而成的自交系。

2001~2002年在所内试验地品比试验产量突出。2003年参加黑龙江省玉米杂交种预备试验, 2004~2005年参加黑龙江省玉米杂交种区域试验, 2006年参加黑龙江省玉米杂交种生产试验, 表现出较好的高产稳产性, 还表现出抗病性强, 抗倒伏等优良特征特性。2007年2月通过黑龙江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

2 产量表现

2.1 所内及省预备试验结果

2001~2002年所内品比试验, 平均产量9 037.8 kg·hm-2, 比对照的品种绥玉7号平均增产15.7%;2003年参加黑龙江省玉米杂交种预备试验, 平均产量9 714.6 kg·hm-2, 比对照品种绥玉7号增产16.4%。

2.2 省区域试验结果

2004~2005年参加黑龙江省玉米杂交种区域试验, 12点次全部增产, 平均产量9 451.0 kg·hm-2, 比对照品种绥玉7号平均增产16.2% (见表1) 。

2.3 省生产试验结果

2006年参加黑龙江省玉米杂交种生产试验, 5点次全部增产, 平均产量9 200.9 kg·hm-2, 比对照品种绥玉7号增产14.3% (见表2) 。

3 品种的主要特征特性

3.1 形态学特性

幼苗第一叶鞘紫色, 叶片绿色, 茎绿色。株高250 cm, 穗位95 cm, 叶片数14~16片, 株型收敛, 叶片保绿度好;花丝白色, 雄花序发达, 雌雄发育协调, 结实性好。

3.2 生物学特性

该品种抗旱耐低温, 幼苗拱土能力强, 早发性好。在适宜区从出苗至成熟120 d, 需有效活动积温2 350℃左右, 属中早熟品种。

3.3 经济学特性

海玉11果穗圆锥型, 穗长24 cm, 穗粗5.0 cm, 穗行数14~16行, 穗轴红色。籽粒为黄色, 马齿型, 百粒重35 g。2005~2006年农业部谷物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 (哈尔滨分中心) 检测结果, 海玉11籽粒含粗蛋白9.99%~10.22%, 粗脂肪3.67%~4.59%, 粗淀粉73.90%~74.32%, 赖氨酸0.30%~0.30%。

3.4 抗病及抗逆性

2005~2006年经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病害田间接种鉴定:大斑病3级, 中感;丝黑穗发病率11.1%~17.4%。海玉11根系发达, 抗倒伏能力强, 耐旱, 对适应区的生态条件适应性强。

4 适宜种植区域及栽培要点

4.1 适宜种植区域

海玉11属中早熟玉米杂交种, 适宜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下限, 第三积温带上限种植。

4.2 栽培要点

适应区5月初播种, 栽培密度5.0万株·hm-2。3叶间苗, 5叶定苗, 在玉米生长期间三铲三趟。海玉11较喜肥水, 一般基肥及种肥施225 kg·hm-2磷酸二铵, 15 kg·hm-2硫酸锌, 有条件加施40 kg·hm-2硫酸钾, 拔节期追施尿素150~225 kg·hm-2。海玉11生育前期发苗较快, 应及时进行田间管理, 适时早追肥[1]。

4.3 制种技术

亲本繁殖容易, 自身产量高。杂交种制种时父母本同期播种, 比例1∶6[2,3], 母本密度5.5~6.0万株·hm-2, 制种产量3 000 kg·hm-2左右。

参考文献

[1]陈刚, 孙义, 吴纪昌, 等.玉米杂交种丹玉26选育报告[J].玉米科学, 2001, 9 (4) :49-52.

[2]苏俊, 李春霞, 龚士琛, 等.早熟春玉米新品种龙单13的选育及利用[J].玉米科学, 2000, 8 (4) :15-17.

早熟桃新品种‘仙桃1号’的选育 篇3

1 选育过程

1.1 母本品种的由来

1979年1月, 原江北县仙桃乡花石村农民杨智能在重庆烟厂打工时, 从一江津黄姓工友口中得知, 工友家中有“六·一”儿童节成熟的桃子品种, 杨智能十分感兴趣, 因为他们那里种植的白花香桃和本地酸桃成熟期晚, 一般要7月初才成熟, 杨智能便对工友说:你能不能给我采一根枝条来, 让我回家试试。不久, 工友便给杨智能带来一桃枝条, 杨智能回家后, 由于其妻子不准杨智能将枝条嫁接到自家的白花香桃树上, 杨智能就将枝条嫁接到本乡黄山村其老表谢广伦的5株本地酸桃树上, 由于技术原因, 后来只成活了3株。据谢广伦回忆, 嫁接后第二年没有挂果, 第三年结果也不多, 但第四年3株树结了很多果, 他发现其中1株果子比另2株要大许多, 成熟期好象也要早几天, 但当时没有过多注意, 后来几年每年都如此, 这便引起了谢广伦和周围农民注意。于是, 从1988年开始便有少量当地农民到谢广伦家采枝条, 而且专门采果子大的那株的枝条。

1.2 初选

1991年5月26日, 原江北县果经技术推广站高级农艺师刘仲君在市场上发现一果贩在卖一挑果型很大的桃子, 在得知桃子来自仙桃乡黄山村1社谢广伦家后, 刘仲君、邓中禹和原两路镇果技员龚吕亮等人急忙来到谢广伦家, 果然看到谢广伦家房侧有3株桃树, 上面都结了很多果, 但其中1株树上的桃子明显比另2株桃树上的果子要大很多, 已开始成熟, 另2株估计要等3到5天才能成熟, 在向谢广伦了解情况后, 得知3株桃树来自同一枝条, 并且自结果以来, 其中一株桃树果子年年都大, 年年都早几天。当时便引起刘仲君、邓中禹等人的重视, 认为这株大果桃树可能是一株自然芽变单株, 于是现场对其进行观察鉴定:此株桃树栽植于房侧的红色石骨子土上, 海拔高度325 m, 当时 (1991年) 树龄12 a, 系1979年嫁接在原酸桃树上, 树势强, 树姿半开张, 果实近圆形, 向阳面着深玫瑰红色晕和斑, 果肉绿白色, 部分果裂核, 肉质脆甜、口感好。据实测:着果286个, 平均单果重194 g, 最大果重370 g, 折合株产55.48 kg。5月30日又来到谢广伦家对另2株桃树进行实测, 共着果576个, 平均单果重139 g, 折合株产40.3 kg。大家认为:这株大果桃树成熟期早、外观漂亮、品质好, 极有发展潜力, 如果加强肥水管理和疏果, 单果重将进一步增加, 于是将其作为母树标记 (现已于1998年死亡) , 另2株作为对照标记 (对照树于1997年死亡) , 母树沿用仙桃乡地名, 暂定名‘仙桃1号’, 作进一步观察。

1.3 复选

从1992年开始, 江北县果经技术推广站在原高级农艺师刘仲君、邓中禹等人的提议下, 由方庆中负责, 组织推广站果树专业技术人员刘仲君、邓中禹、成映云、胡东明、顾维、曾祥美和原两路镇果技员龚吕亮等人, 有计划地开展对仙桃1号及其对照的栽培观察工作, 1992年春分别在原江北县两路镇卢山村、石船镇胆沟村、木耳镇白云山村等不同海拔高度地区的216株本地白花香桃树上用仙桃1号母树接穗和另一株对照树接穗进行高接换种 (其中高换仙桃1号116株, 对照100株) ;1994年, 3个高换试验点的仙桃1号和对照树都开始挂果, 对仙桃1号和对照树高换后代和无性一代的植物学特征、生物学特性及主要经济性状等进行了系统观察;1996年, 发现仙桃1号母树即将死亡, 于是又在卢山村9社用仙桃1号母树接穗和对照树接穗在毛桃砧木上培育了一批仙桃1号嫁接苗, 并于1996年12月在卢山村8社定植仙桃1号72株、对照55株;在石船镇胆沟村1社定植仙桃1号66株、对照55株, 在木耳镇白云山村4社定植仙桃1号54株、对照54株, 再次进行系统观察;1999年, 3个定植试验点的仙桃1号和对照开始挂果。其2次观察结果见表1、表2。

复选结果表明, 不论是高接树或是初结果树, 仙桃1号主要经济性状遗传稳定, 在单果重、品质和采摘期上仙桃1号都远优于对照, 在成熟期上仙桃1号比对照早3~5 d。

2 仙桃1号与对照物候期及主要性状比较

2.1 物候期

海拔400 m地区, 仙桃1号2月下旬萌芽, 3月10—12日始花, 3月14—16日盛花, 3月18—20日末花, 3月25日枝条开始生长, 4月上旬—20日果实进入第一次迅速生长期, 5月15—27日果实进入第二次迅速生长期, 5月28日左右果实开始成熟。对照2月下旬萌芽, 3月12—14日始花, 3月16—18日盛花, 3月20—23日末花, 3月29日枝条开始生长, 4月上旬—20日果实进入第一次迅速生长期, 5月17—31日果实进入第二次迅速生长期, 6月1日左右果实开始成熟。

2.2 主要性状

仙桃1号树势强健, 树姿开张, 萌芽力与成枝力均强, 幼树以中长果枝结果较多, 盛果期后中短果枝结果增多, 无枯花枯蕾现象, 果实近圆形, 两半部不对称, 果顶平、中间微凹入, 少量果微凸起, 缝合线较明显, 果顶及向阳面着深玫瑰红色晕和斑, 果肉绿白色, 粘核, 有裂核现象。始成熟时肉质脆、味甜, 完熟后肉质细软、味浓甜, 成熟期5月下旬, 采摘期最长可达15 d。

对照树势强健, 树姿半开张, 萌芽力与成枝力均强, 幼树以中长果枝结果为主, 无枯花枯蕾现象, 果实圆形, 两半部不对称, 缝合线明显, 果顶平, 中间微凹入, 果顶及向阳面着深玫瑰红色晕和斑, 果肉绿白色, 粘核, 有裂核现象。始成熟时肉质脆、味较甜, 完熟后肉质细软、味甜, 货架期较短, 成熟期5月下旬至6月上旬, 采摘时间集中。

3 主要优良性状

3.1 成熟期早, 上市时间长, 市场售价高

仙桃1号在海拔200 m左右地区5月24日开始成熟, 海拔400 m地区5月28日开始成熟, 海拔650 m地区6月4日开始成熟, 由于该品种果实在树上陆续成熟, 可分批采收, 采摘时间长达15 d, 可大大减轻销售压力, 先成熟的大果采收后, 在肥水充足的情况下, 未成熟的小果可迅速长成大果。

同时, 由于该品种上市时间正值极早熟桃、枇杷基本售完, 中熟桃未上市的空档期, 市场售价高, 产地批发价单果重150 g以上者常年维持在4.0~6.0元/kg。

3.2 果实大, 品质优良

仙桃1号进入盛果期后, 在一般管理条件下, 平均单果重190 g左右, 远大于对照和成熟期相近的庆丰、北京27号等早熟品种。始成熟时肉质脆甜, 完熟后肉质细软、味浓甜。经农业部柑桔及苗木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 (重庆) 分析检测, 果实性状:单果重190 g, 含可溶性固形物9.8%、总糖7.68 g/100 g、维生素C14 mg/100 g, 糖酸比29.54, 固酸比37.69, 可食率79.21%;综合评价:早熟, 果大, 圆形, 底色乳黄, 果面着深玫瑰红色斑和晕, 肉质脆, 汁液较多, 酸甜适口, 品质极优。

3.3 货架期长

仙桃1号与对照及成熟期相近的源东大白桃、庆丰等早熟品种相比, 货架期长, 深受水果经销商欢迎。

3.4 早结、丰产、稳产

经品比试验, 在一般管理水平下, 栽后第三年试花挂果, 第四、五年进入丰产期, 平均667 m2产量1250 kg左右, 与对照及成熟期相近的源东大白桃、庆丰等早熟品种相当。

3.5 栽培适应性强

仙桃1号在渝北区海拔200~700 m地区及九龙坡区、江津区、北碚区等地种植, 多年观察未发现有枯花枯蕾现象, 均能表现本品种固有的品质。其在重庆不同地区的适应性见表3。

4 栽培技术要点

4.1 适宜范围

适宜在海拔高度200~700 m的地区种植。

4.2 适宜砧木

毛桃。

4.3 建园

选择土壤较深厚, 肥力水平较好的平地或坡地建园, 土层厚度不足60 cm的, 应扩穴, 改良熟化土壤后栽植。

4.4 种植密度

一般平地4 m×4 m, 坡地4 m×3 m为宜。

4.5 栽植时间

11月上旬—2月上旬。

4.6 幼树管理

栽后及时定干, 培养三主枝开心形, 生长季节加强拉枝, 多次摘心;肥水管理上坚持勤施薄施原则, 定植后第一年4—7月每月施肥1次, 以腐熟人畜粪配合尿素及磷肥施用;主枝开张角度以60~65°为宜, 每主枝配备2~3个侧枝;冬季修剪时轻剪为主;生长季节加强病虫害防治, 以防治桃蚜、梨小食心虫、流胶病为重点;冬季清园。

4.7 投产树管理

投产树按照桃无公害规范化技术进行管理, 重施基肥和壮果肥, 视树势和着果量巧施硬核肥, 基肥宜在10月上旬施入, 以腐熟人畜粪等有机肥为主, 配合施用硫酸钾型果树专用复合肥, 施肥量占全年的70%。

壮果肥在采果前20 d施入, 以钾肥为主, 配合施用P、N肥, 加强疏果, 将667 m2产量控制在1000~1500 kg。重视对流胶病、梨小食心虫、桃蚜、山楂红蜘蛛等病虫害的防治, 加强冬季清园力度, 减少越冬病虫基数。

修剪上坚持夏季修剪和冬季修剪并重的原则, 及时回缩衰弱结果技组, 防止结果部位外移。

4.8 采收期

果皮色泽由青转白时分批采摘。

5 繁育要点

以毛桃为砧木, 选用仙桃1号母本园枝条嫁接, 按常规管理方式, 即可表现出该品种早结、丰产、果大的固有特性。

6 推广应用情况

在仙桃1号选育研究期间, 通过试验、示范带动, 已为原产地农民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到2005年底, 渝北区共种植仙桃1号467 hm2, 其中投产面积200 hm2左右。

7 结论

‘仙桃1号’是渝北区果经技术推广站和渝北名优果茶开发公司选育的芽变早熟桃新品种, 该品种以果大、早熟、上市时间长、市场售价高而著称。该品种栽培十几年来, 主要遗传性状稳定, 丰产性和适应性强, 鲜果上市时正值市场空档期, 市场售价高, 果农种植经济效益显著, 市场潜力巨大。

摘要:‘仙桃1号’是重庆市渝北区果经技术推广站和渝北区名优果茶开发有限公司选育的芽变早熟桃新品种。该品种于2006年通过了重庆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品种鉴定, 鉴定编号:渝品审登2006011。其果大, 早熟, 遗传性状稳定, 丰产性和适应性强, 鲜果上市时正值市场空档期, 深受消费者喜爱, 市场售价高, 果农种植经济效益显著, 市场潜力大。

上一篇:奈替米星治疗泌尿系统下一篇:房屋拆迁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