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型农民

2024-10-02

技术型农民(通用12篇)

技术型农民 篇1

自2007年起, 辽宁省科技厅联合省委组织部、省农委等八部门共同组织实施了辽宁省农民技术员培养工程, 采取政府出资的方式, 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截至目前, 累计在沈阳农业大学、大连海洋大学等10所培训学校举办培训班15期, 开设了水稻、玉米、蔬菜、果树、家禽等20多个专业, 培养农民技术员16000多人。

目前, 第15期培训班正在进行中, 部分学校尚有一些免费名额, 希望符合条件的农民朋友尽快报名参加。

一、培训对象及条件

辽宁省内各地从事农业及相关产业两年以上的农民, 年龄18~55周岁, 身体健康, 有强烈学习愿望, 初中以上文化程度。

二、培训时间及方式

每期2个月, 脱产学习。

三、下半年开班学校、专业及报到时间

——沈阳农业大学:开设水稻1个专业, 10月27日报到。

——大连海洋大学:开设淡水养殖、海水养殖2个专业。分两期培训, 第一期9月8日报到, 第二期11月17日报到。

——辽宁医学院:开设家禽1个专业, 8月26日报到。

四、报名方式

学员到当地县 (市、区) 科技局或培训学校报名。

培训学校的联系方式:

——沈阳农业大学:高峰024-88487369 13704020567 (沈阳农业大学老校门北走800米, 东转, 沿北山科研基地东走400米, 雷达站南侧)

——大连海洋大学:仲君竹0411-84762782 0411-8476319115940949693 (大连市甘井子区营萍路288号, 大连海洋大学大黑石校区)

——辽宁医学院:田玉民0416-2625616 15941628591 (锦州市古塔区人民街五段48号)

五、学员待遇及要求

1. 学员学费、住宿费、教材费由省里统一承担, 伙食费自理, 行李及生活用品自备。

2. 学员修完全部课程, 考核合格, 可获得结业证书、农民科技经纪人证书、国家职业资格证书。

3. 学员需携带身份证报到注册。

4. 逾期一周不报到者, 取消入学资格。

5. 缺课一周以上者, 不准许结业, 并通报当地科技局。

技术型农民 篇2

一、培训组织落实,成立领导小组

新年伊始,我村就清醒的认识到,要搞好今年的培训工作,必须建立起一个坚强的领导班子和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在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和指挥下,加上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才能有序的高效率的开展培训工作,为此,经过我村党支部的充分酝酿,成立了以颜为聪同志为组长的哈班岔村农民实用技术培训领导小组。聘请了相关的技术员。这样为我村的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工程的有效正常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培训方案、计划、任务落实,确定培训内容、培训人员

为了确保培训工作的有序开展和确保培训质量和效果,在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通过快宣传,快发动,快落实的三快措施把培训任务分解到各社队,各社队参训人员在一周内完成登记报名造册,根据我村当前农业结构具体情况,制定了全年的培训方案,同时结合我村的实际情况,商定了培训计划和培训内容,为培训工作的有序进行确定了可靠依据。

三、培训措施落实

任何措施的制定关键还要靠落实,我村培训措施的落实,实际上是按照方案和计划的实施过程。从5月份起,启动了培训方案,6月17日在我村举办了的首场培训,参加培训人数原定14人,而实际到场人数超过24人,培训内容为养鸡,技术员介绍了新品种的特征和栽培技术要点,参加人员大多数是农村党员干部,养殖能手。

8月20日技术员对鸡的新品种在生产上的应用作了深入浅出的宣传讲解,同时还放映了其应用方法和效果的多媒体录像深受广大学员的欢迎和一致好评,有的参培人员散会后还在缠着技术员问这问那,通过技术员的耐心细致的讲解,真正使参训人员高兴而来,满意而归。 依据培训计划,全年我村培训6次。我们的培训形式多样化,采用集中培训与入户培训相结合,室内讲课与深入养殖场指导相结合,请进来与派下去相结合,理论授课与示范操作相结合,现代教学与传统教学相结合,培训内容主要是家禽家畜的饲养管理技术,通过上下共同努力和灵活多变的培训方式及丰富多彩的培训内容,确保了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我们也清楚地认识到农民对新技术的渴望,农业对技术是多么的需要,农民称我们的实用技术培训是给农业生产播洒了及时雨,农业技术只有为广大农民所应用,才能转化为强大的生产力。

增强农民技术培训的实效性 篇3

一、农民技术培训中存在的问题

1农民对技术培训的认识不到住

农民对科技培训的认识还不到位,导致其主动参与的积极性还不够高,“人员难凑齐”成为举办培训班存在的最大难题,通常是村上“硬性”通知每家必须有一人要参加培训任务时,农民才能勉强到场,个别家庭以“完成任务”的态度。让一些年龄偏大的老年人参加以凑人数;而部分地区采取发放洗衣粉、农药,甚至误餐费等来“诱惑”农民前来培训。

2农民技术培训的教师不稳定,教学内容不对路

培训老师的随意调配让培训流于形式,大多数培训老师是职校的兼职教师或是从各业务单位临时抽来的专业技术人员。没有什么参考性的讲义,都是以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问题为主,再查阅或下载一些资料“现学现卖”,对整个技能培训没有总的统筹和规划,想到哪儿就讲到哪儿的现象非常突出。另外,个别老师在培训中的教学内容过于抽象,也是影响农民认真听课的一个主要因素,许多农民因为听不懂专业名词而不太愿意接受培训。而老师培训完又回到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很少到生产现场与农民交流。

3农民技术培训的体制不顺

目前各地的农民工培训有多个部门管理,有着大同小异的管理模式。其中比较大的“阳光工程”项目由农业部门主管,启动于2004年,是由政府财政支持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项目。以“阳光工程”为例,国家每年对各省市下达培训人数指标和项目,省市归口部门再层层分解到区县及乡镇。各级劳动社保部门负责审批职业培训学校,下拨培训指标并认定培训合格后的实际人数,培训学校据此向财政部门申请补贴。但各地在农民培训中,普遍存在农民参与不积极、生源不足的现象;而基层政府也表示,上一级政府在拨款的同时,要下达相应的指标任务,如果不能完成,年终考核很难过关。个别基层政府为完成培训任务,便不惜做假,而做假也给学校带来好处。

二、加强农民技术培训实效对策与建议

1加强宣传、建立机制,引导农民重视培训

各级政府要通过广播电台、报刊等媒介大力宣传农民培训工作的重要性。要下大力气鼓励广大农民群众积极主动参与培训。

首先,要建立公平的原则,并长期坚持。其次,要和考核制度结合起来。农民进行技术培训后,合格的发放合格证书。合格证书要分为不同等级,并直接与以后的工资待遇挂钩,培养农民的竞争意识。以激发农民自身学习知识和技能的积极性。再次,要配以合理的奖励机制,其中包括物质奖励和非物质奖励。如对培训成果较好的农民典型代表授予“先进称号”,并发放一定的奖金或者给予其他的非物质性奖励。另外,要加强农民在培训中的主动地位。农民是接受培训的主体,在进行职业培训时要尊重农民的选择,加强农民培训过程中的主动参与程度。

2加强师资培养,注重培训内容和方法的改进

要提高新型农民培训质量,当务之急就是加强师资培养。首先要求教师加强自我学习,不断更新专业知识,不断更新教育观念,积极探索和实践农民培训的新方法、新形式、新机制、新模式,提高教学水平。其次培训人员要认真参与农业科研活动,密切关注农业技术发展新动态、产业结构发展新动向、市场变化新趋势,把自己培养成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第三培训者要积极参加农业生产实践活动,经常深入田间与农民交流,让自己真正融入农民群体中去。第四是要建立和完善师资培养机制,加强师资继续教育,培养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坚持方便农民、就近培训的原则。在农闲时节和农事关键季节,在农民方便的地点设置课堂,进行生动形象的培训,再配合教师的答疑。不仅使农民更容易理解和掌握技术,而且还能方便农民,解决工学矛盾,受训面大,培训效果更好、更持久。

3推进体制改革,政府加强监管

目前,涉及农民培训工作的部门有农业、科技、教育、劳动、财政、妇联、共青团等20多家,出现各自为政、多头管理、互不连通的管理体制。政府应对农民技术培训工作统一规划,使农民培训工作有序进行,教育资源配置更加合理。

农民培训应更加公开透明,政府及职校应制定评价标准,定期对开展农民培训的各类职校、培训机构的专业设置、培训内容、课程安排、收费标准、招生情况、学员结业率、结业学员鉴定通过率、就业率、工资水平等状况进行评估,并及时向社会公布。

(作者单位:常熟市滨江职业技术学校)

编后:

制作这个策划,从前期的选题调研、中期的问题研讨、后期的专题写作,带给我的心理感觉都是不轻松。尽管“国以农为本”,“民以食为天”,但我们国家的农民、农业、农村还是问题重重,困难多多,第一产业的生产力还很大程度停留在农耕社会的水平土,这与我国要走的新型工业化、现代化道路是不相吻合的,甚至。拖了后腿。

然而,就是这么一个极其需要进行发展方式转变、需要大量技术人才充实的产业,就是这么一个国家真金白银地大力支持、推动的专业类型,职业教育的服务与教育能力、服务与教育方式乃至服务与教育的积极性都难尽人意。这有着深层次的历史原因,也有着多因素的社会背景,更有着职业教育自身主观能动性和发展创造性的缺失。爱“农”不容易。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们还没有足够努力。

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从搞好职业教育的涉农专业建设做起。我刊推出这个专题,正是想为这个“冷门”专业烧一把火、助一把力、尽一分心,因为或远或近,我们都离不开“三农”,它就是个“本”、

对这个问题来说,我们的研讨只是个开端,对涉农职教发展、涉农专业建设的研究还有很大的探讨空闭,我们希望能有更多的有识之士加入到关注农“本”、关注农村职业教育的行列中来,希望能有更多的具备实践价值和可操作性的措施和途径归纳、总结出来,提供给现在仍在这条战线上艰苦奋斗着的人们,因为,相较于那些热门、焦点而言,他们更需要声援,他们更需要关注。

精准施药技术备受农民喜爱 篇4

三夏抢收抢种, 小麦收割后在茬地里及时播种打药, 驾驶员凭借经验进行对行作业, 难免存在接行处宽窄不一, 给后期收获带来不便, 尤其是打药作业, 喷雾机喷幅宽在下一行程时存在漏喷和重喷的问题。为解决这个问题, 近期, 北京市农业机械试验鉴定推广站与北京市农科院联合实施“京郊农业安全生产智能化装备研发与示范”项目, 分别在密云和顺义开展精准施药技术及播种作业GPS辅助导航技术示范。

精准施药技术采用GPS导航和速度遥感监测、电子流量控制阀集成应用技术, 通过精确接行和随行进速度调节喷药量来实现地表药量的均匀, 保证了作业精度, 提高了作业效率, 大大提高农药利用率。播种作业GPS辅助导航技术示范中, 将GPS导航和变量施药技术应用于农业生产中, 机手通过可视化屏幕的指导操作拖拉机, 保证了机组准确的行进方向。机手们操作后连连赞叹到:“这些技术太实用了, 只要看着屏幕上的导航红线就可轻松作业, 不用再担心接行的重和漏。”他们都希望自己的机子上都能安装这套先进的设备。

农民技术培训目标规划 篇5

1党十七大指出,促进农业科技进步,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发挥亿万农民建设新农村的主体作用。当前我镇农业和农村经济跨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农业产业化取得了新进展。但是我镇农村劳动力普遍存在“择优流失”现象,青壮劳动力转向二、三产业,为了保证农业生产不受影响,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必须提高农业生产力。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农民是发展现代农业的主体力量,其科技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农业现代化进程,因此必须加强农民科技培训,增强农民对现代农业生产技术的承接、应用和转化能力,实现我县农业素质、效益和竞争力的新提高。特制定农民科技术培训目标规划。

一、围绕产业,开展培训

近年来,在镇政府及有关部门的重视和支持下,农民科技培训坚持面向农业、农村和农民的方针,紧紧围绕我镇主导产业,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开展科技培训,推广了一大批农业新技术、新成果、新品种和新方法,培养了一大批农民技术骨干。

二、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㈠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科教兴国战略,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紧紧围绕我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要求以及我县特色农业产业化经营需要,动员利用各种科技培训资源,加强农民科技培

训和职业教育,不断提高广大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迅速扩大农村实用人才队伍,进一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增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坚强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三、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

㈠总体目标

1、培训任务目标,通过新型农民广泛的科技培训,择优加强农村实用人才培养。

2、培训效果目标:通过实施新型农民科技培训计划,培养一大批有知识、懂科技、善经营、会管理,能从事专业化农业生产和产业化经营的新型农民,从中不断培育一大批农村实用人才,使在主导产业和特色区域从事农业生产的新型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在整体上有一个明显的大提升。使受训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与我县农业发展需求相适应。

㈡主要任务

1、对我镇农业主导产业及特色农业分布区域生产水平及区域内农户劳动力情况进行摸底调查,确定培训人员,落实培训机构。

2、针对不同主导产业和区域特色经济设置不同培训内容和培训方式。

3、按照产业发展要求及受训人员不同职业,设置不同水平的培训内容。

4、根据农民意愿和选择,主要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和职业教育培训,提高农民生产技能,促进转移就业。

5、建立健全农村各类人才的培训、服务、评价和使用机制,不断优化受训农民成长和发挥作用的就业环境,积极引导和扶持农村实用人才运用先进实用技术和经营管理知识带头致富,带领周边群众致富。

6、加强培训体系建设,配备培训设施,优选培训教材,充分满足农村各类实用人才及管理人员的培训需要。

四、培训内容

1.提高农民生产技术水平的农业新知识、新品种、新技术;

2.提高农民环保和食品安全意识的农业环境保护、无公害农产品、食品安全、标准化生产等知识;

3.提高农民经营管理水平和适应市场经济能力、经营管理、市场经济等知识;

4.提高农民职业道德和基本常识的法律知识、维权意识和农业、农村有关政策等;

技术型农民 篇6

该技术能最大限度地保持产品原有的色、香、味、形,有效保持物料的营养成分,食用方便,长期保存不变质。(广东)

有机乌龙茶生产加工技术通过鉴定

由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邮码:100094,电话:010-62893113)杜相革副教授主持的“有机乌龙茶生产、加工关键技术研究和质量管理”项目,前不久通过了农业部委托中国农大科技处主持的鉴定。

他们阐明了茶园生态系统中害虫、天敌和茶树之间的生态规律,提出了有机乌龙茶生产的关键技术和配套技术,形成了有机乌龙茶生产和加工全过程的质量控制体系。(北京成义)

日本培育出补铁水稻新品种

日本科学家最近利用基因技术培育成功含铁量高和铁利用率高的水稻新品种。该品种含铁量比普通大米高2倍左右,食用这种稻米,能满足人体每天需铁量的30%~50%。(北京周秀琴)

羊草育种及扩繁栽培方法获专利

吉林省生物研究所羊草研究中心暨吉林省吉生羊草良种站(邮码:130012,电话:0431-5178647)王克平等人发明的“羊草育种及扩繁栽培方法”,前不久获得国家发明专利(专利号为:ZL97123366.7)。

他们创造出羊草新品种“三元扩繁法”及其高产栽培方法,培育的“吉生1、2、3、4号”羊草新品种的产草量、产种量、出苗率均比野生羊草提高50%以上。(吉林刘群力)

美国研制成功水果去核素

美国科技人员最近研制了一种新型水果去核素,当果树开花后开始结实时,喷施一次水果去核素,即能抑制果核生长而只加速果肉的生长,成熟后的水果即为无核水果。这种无核水果不仅可以增加产量,而且也省去了水果深加工过程中去核这道工序。(北京辛波)

“重盐碱地耐盐植物筛选及种植应用研究”通过鉴定

天津农学院园艺系(邮码:300381,电话:022-23781301)苏卫国副教授承担的“重盐碱地耐盐植物筛选及种植应用研究”项目,前不久通过了天津市科委组织的专家鉴定。

对职业农民技术培育的思考 篇7

1 职业农民技术培育的指导思想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在不同的时期有效地发挥教育的功能。毛泽东主席早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指出,严重的问题是教育农民的问题。当时的教育是为了动员全体农民团结起来,打土豪分田地,解决农民种地无粮吃的问题。在进入科技信息发展的21世纪,教育的对象仍然农民,但是,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解决农民种地吃饭的问题,而是要全力推进职业农民技术培育。所谓职业技术培育就是“传授某种职业或劳动知识和技能”。或者说职业技术培育就是“主要是为了引导人们掌握在某一特定的职业或行业或某类职业中从业所需的实用技能、专门知识和认识而设计的”。他的主要任务就是促使人实践能力的提高和岗位工作能力的形成,完成一个人的初始职业化或再度职业化。因此,依据职业技术教育的定义和任务,结合当前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职业农民技术培育的指导思想,应当是坚持“教育与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职业培育与其他各类教育协调发展相适应”。首先,应保证受教育者学习知识技能、形成一定职业能力的要求。要真正摒弃传统的教育观,切实把培养职业农民技术能力放在教学的首要位置。如果职业农民技术培育和普通教育没有区别,没有专业技术训练和培养人的职业技术能力的职能,则就没有存在的必要。其次,职业农民技术培育必须满足受教育者不断追求人生完善和实现人生真正价值的终极性教育条件。不仅要培养受教育者的职业技术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受教育者的职业道德素质,充分发挥职业农民技术培育为农村经济和社会服务的强大功能。再次,职业农民技术培育必须适应未来经济和社会发展对职业培育所提出的新的更高的要求。不但要使受教育者适应目前的岗位竞争,更要适应未来职业竞争和生存竞争,使职业农民技术培育不断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加快职业农民技术培育的步伐。

2 职业农民技术培育的主要目标

职业农民技术培育,必须结合当地实际,综合考虑经济发展水平对职业农民技术培育财力和物力的投入、人力资源、产业结构及产业进步水平对农业劳动力的要求等多种因素,来确定职业农民技术培育的培养目标。一是,要立足“三农”,切实开展农业基础专业技术知识的培育,努力使职业农民实实在在掌握农业生产实用技术,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和农村进步。二是,要瞄准特色农业,积极开创规模农业、效益农业、有机农业、绿色农业、节本农业、创汇农业的技术培育,培植农村专业农户、中坚农民和新型农民,满足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需求,适应农业新产品、新技术、新标准、新规范的推广应用,为农村未来社会经济发展服务。三是,要围绕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大力开展服务业、建筑业、制造业、加工业等方面的职业技能培育,由原来的“体力型”转向“技能型”,适应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生活和第二、三产业转移的需求,推动城市化建设。四是要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大力开展职业农民创业培育。职业农民创业培育是21世纪社会对职业农民技术培育提出的新要求,也是职业农民技术培育追寻的目标。

3 职业农民技术培育的基本途径

3.1 增强市场意识,找准目标位置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职业农民技术教培育要把自己推向市场,建立与市场联系广泛的渠道,成为整个市场的一部分。要以农业市场的导向为核心,调整职业农民技术培育的发展思路,把满足农业市场需求作为职业农民技术教培育的宗旨,把接受农业市场检验作为职业农民技术培育的标准,在快速变化的农业市场中把握培养目标的主要素,保证合乎农业市场需求,切实增强吸引力和竞争力。在教学形式上向市场经济模式转变,按照经济规律,市场规律教学,不仅要面向市场,融入市场,更要借鉴企业经营的市场理念、法则、机制,指导教学服务活动,确立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以取得市场的信任和满意,打造职业农民技术培育的新模式,确保职业农民技术培育周而复始的顺利进行。

3.2 整合教育资源,构建区域体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民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已具有相当的规模。但是,随着区域教育市场和劳动力市场的逐步形成,原来以县、乡为主的农村职业技术教育体系和管理体系既不能适应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发展的需要,又不利于提高有限的人力、财力和物力教育资源整体使用效益,也不利于提高职业农民技术培育学校自身整体竞争力。所以,职业农民技术培育必须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突破行政区域界限、区域分割、自成体系的格局,构建以市级为基础的大区域职业农民技术培育体系,实行职业农民技术培育县际、城乡一体化,优化资源配置,开展跨地域、跨行业、跨部门的整合,搞活存量,扩大增量,合理分工,各施其长,提高职业农民技术培育教学水平,促进职业农民技术培育向一体化、规模化、集约化的方向发展。

3.3 调整专业结构,服务农业转型

随着农业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职业农民技术培育的专业结构,应结合当地实际,及时进行调整,以适应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社会转型的需求。我们认为,职业农民技术培育的专业结构应该调整为“五个结合”与“五个为主”。即:农业专业与非农专业结合,以农专业为主;综合专业与特定专业结合,以综合专业为主;特色专业与普通专业结合,以特色专业为主;定向培养专业与非定向专业结合,以定向培养专业为主;学历教育专业与职业资格证书培训结合,以职业资格证书培训为主。通过上述专业结构调整,使职业农民技术培育尽快适应新形势,迎接新挑战,抓住新机遇,在发展中取得新的突破,为农村社会转型做出积极的贡献。

3.4 加强教师队伍,提高教学质量

教育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也是学校的立校之本。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和教学效益的基本保证。因此,职业农民技术培育的教师队伍建设,一方面要引进吸收有实践经验的教师,另一方面要加强对现有教师的职业技能培训。抓住职业农民技术培育突出实践性的特点,培养一批优秀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不断提高现有教师的学历水平和实践能力,确保教学质量,迅速走出“重数量、轻培训;重讲课、轻技能”的教学误区,坚持“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使职业农民技术教育走向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

3.5 健全运行机制,促进持续发展

技术型农民 篇8

据介绍, 智能化母猪饲喂系统首先改变了传统的限位栏、小圈封闭饲养对猪群的束缚, 给猪群创造了良好的生产环境, 显著改善动物福利。系统通过一个无线射频识别, 确定个体母猪的饲料量, 通过精准饲喂, 杜绝了浪费饲料和水的现象, 每头猪日节省饲料0.5 kg。通过科学饲喂, 每头母猪平均年产仔猪由以前15头增加到20头, 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采用这套系统后, 也提高了饲养人员工作效率, 每名饲养员从以前管理100头母猪, 增加到300头。母猪的使用年限也得到增长, 降低了淘汰率。吉

(新闻来源:东北饲料信息网)

新型猪蓝耳病病毒疫苗呼之欲出

湖南农业大学和郴州市苏仙区山河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协议, 二者将携手攻关, 研究新型猪蓝耳病病毒疫苗。专家预测, 大约一年左右, 新型猪蓝耳病病毒疫苗将在我国诞生。

猪蓝耳病, 也称“神秘猪病”、“新猪病”、“猪流行性流产和呼吸综合征”、“猪生殖与呼吸综合征”、“蓝耳病”、“猪瘟疫”等, 是一种流行性疾病, 患病猪的死亡率相当高, 每年给我国的养猪业带来的经济损失超过亿万元。为限公司与日本近戟农产资财株式会社合资建设。

养殖场建有现代化的牛舍9栋。牛舍屋顶铺设滤光材料, 墙体采用夹心技术建造, 保证保温、防风、隔音效果;引进国外先进的肉牛自动饮水、自动给料设备。

同时牛舍内还安装臭氧发生消毒器、风机, 达到理想的消毒效果;建设4 500 m3的青贮饲料池, 为3 000头肉牛储备充足的饲料;牛舍地面采用有益于肉牛生长的新型材料, 及时分解牛的排泄物, 保持舍内整洁。

据悉, 此养殖场占地面积260亩, 现代化肉投资900万元, 肉牛养殖规模达3 000头。吉

(新闻来源:和讯网)

延边开展畜产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

为保障延边州畜产品质量安全, 严防州庆期间发生畜产品安全事故, 日前, 州畜牧业管理局全面启动畜产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 检查各类场所185家, 出执法人员136人次, 查处违法案件14起。

此次专项行动, 州畜牧业管理局采取州县市联动方式, 集中力量对八县市开展“地毯式”检查, 将饲料及饲料添加剂、兽药生产和经营单位、规模养殖场 (户) 和定点屠宰厂 (场) 作为主要检查对象, 并将辖区内规模养殖场 (户) 、定点屠宰厂 (场) 、饲料兽药经营场所纳入本次整治范围, 开展全面排查和专项检查。重点打击在饲料中添加有害物质的违法行为和流通领域违法违规经营、贮藏、运输等行为;重点检查养殖场所是否有非法添加“瘦肉精”行为;饲料兽药经营场所是否出售含有“瘦肉精”等违法添加剂的行为, 以及定点屠宰厂 (场) 检疫检测档案是否有检测出“瘦肉精”的案例。吉

农民的农业技术选择行为分析 篇9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 我们国家将农业生产放在第一位, 当然也是世界上农业生产投资占总比重较高的国家之一。我们国家的领导者和政策制者也充分认识到农业技术对农业生产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就目前而言, 我国的农业正处在传统向现代化转变的关口, 虽然很多优秀的新技术被农民群众广泛使用, 并且取得一定的成绩, 但是, 仍然有一部分科技成果不能成熟的运用到实践当中, 从而阻碍了农业的进一步发展。

1 影响农民技术选择行为的因素分析

因为影响农民做出农业技术选择的因素多种多样, 因此在这里主要从微观和宏观2个大的方向进行分析。

1.1 宏观因素

宏观因素也包含很多大的方面, 比如政治、经济、文化, 以及一些社会环境状况。在这里将一些与农民做出技术选择息息相关的因素来进行分析。

政策因素:国家颁布的一些政策往往最能引起农民的关注, 从而产生选择行为。例如:国家对农民颁布的一些惠农信贷政策, 当农民得知国家为农民开启绿色通道, 提供无息贷款或低息贷款时, 农民的积极性大大提高, 开始尝试一些新的农业技术, 来改善生活现状;财政补贴政策, 为了使农业生产快速转型成功, 农民减轻生活压力, 国家制定了各种补贴政策, 同时, 鼓励农民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 采用新品种, 使用先进的农具;创新奖励政策, 在我们国家占人口比重最大的就是农民群众, 所以, 只要每个农民能够发挥自己的想象及实践, 一定能够在农业上取得创新成果, 国家对做出这类贡献的人, 进行激励, 并且为其推广提供资金支持, 引发广大群众的积极性, 诱导创新创意的涌出。

经济因素:在国家大的经济背景下, 农村的经济发展水平表现的尤为重要, 而表现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便是农作物交易的流通性, 这个地方的货物流通速度越快及货物品种越多, 说明这个地方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越强, 那么, 农民的选择也会跟着时代的步伐, 使得农业生产越来越现代化, 从而又对当地的经济起到一个促进作用。

文化因素:因为农村的信息通道较为闭塞, 不利信息的及时传播, 再加上一些农民的文化程度较低, 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较为落后, 对新事物不易接受, 所以在新的农业技术推广过程中需找到有效的宣传方式, 使其真心接受。

1.2 微观因素

一些微观因素对农民做出农业技术的选择影响也相当大, 根据不同专家的观点将影响因素主要分以下2个方面:农民自身的层面, 因为不同的农民家庭组成方式不同, 所以家庭各成员的年龄、职务、受教育程度不同, 因此做出的决策也就不同, 从而家庭收入和消费观念不同, 进而这个家庭的发展方向也就不同;负责推广的人员这一层面的因素, 在我们国家的不同区域, 农民的生活环境不同, 劳作习惯不同, 从而要求推广人员需具备多种特质, 能随机应变, 做出合理恰当的推广方案, 并且为群众提供因地制宜的培训操作, 使得群众能够得心应手的使用新技术进行农业生产。

2 提高农民有效决策的建议

增设农业相关的培训课程, 以及一些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基础课程。要加快我国农业成功转型的进程, 需先改变我国农村人口的文化水平, 让他们能成功接收一些最新的讯息, 并且运用在实践过程中, 从而实现新型农业技术的效益;抓住有效信息, 借用有效政策, 在大的经济背景下, 大胆使用新时代的科技成果, 使得每一项技术都能发挥最大的效益, 从而现代化农业生产更近一步;抓实践, 重创新, 广大农民群众不仅要积累生产经验, 运用新技术, 更要努力发现不足之处, 进行改正, 转变成为自己的一套操作方案, 实现新的突破。

3 结束语

农业作为我国国民收入的一项重要来源, 它的生产改革和现代化尤为重要。要保证农业发展的越来越好, 必须秉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原则, 做出有效决策, 合理利用每一项生产技术, 提高农产品产量和经济效益。同时, 成为一个新时代的农民去迎接更多的挑战。

摘要:本文就针对全国农民的农业技术选择调查问卷做出分析, 将全国范围内的农民分成几个大区, 就极具代表性区域的农民选择行为进行研究。农业的发展离不开经济的带动, 而农民是农业的主体, 因此农民所做出的选择与经济的发展更是息息相关, 此篇文章将提出影响农民选择的主要因素以及合理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农业技术,技术选择,行为分析,农民

参考文献

[1]张萍.中国农业推广体系改革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 2014 (8) :33-34.

[2]黄天柱.我国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创新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5 (6) :33-35.

技术型农民 篇10

落后的推广思想及意识为影响农机技术推广创新的最大障碍。若无推广思路的创新, 则无行动的创新。若要做好推广思路创新, 关键即需做好日常农机推广工作的四勤, 即“眼勤、脑勤、腿勤、嘴勤”。完全摆脱过去的“推广项目等传达、成果验收等着查 (上级检验) 、推广经费等着拿 (上级拨款) ”的传统方法, 需主动联系项目, 通过政企联合获得经费, 并认真总结, 了解现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等法律法规制度, 增强与市场的深入联系, 确保市场需要什么技术, 就为农民推广什么技术, 想方设法主动为农民提供服务。

2 实现农机推广方式创新

一直以来, 农机技术推广都是“技术人员教, 农民学;技术人员讲, 农民听”的模式, 农民由始至终都处于被动接受信息状态, 这对农机技术推广工作来讲十分不利。因此, 农机技术推广的创新重点就是方式方法上的创新。首先, 需定期调查分析农民需求, 使传统推广模式与农民需求的技术推广相结合;其次, 需展现农机技术推广队伍专业化能力优势, 定期与不定期给予指导、巡视和培训, 使农民掌握农技设备维修、保养与操作技术[1];再次, 创新农机推广宣传途径。开通技术咨询电话, 使农民能够及时将与农机技术相关问题反馈至农机推广部门。也可增设业务网站, 在网站上发布与农机技术推广相关的信息, 农民还可自主登录网站查询或咨询需要的机械技术问题, 展现网站便捷性, 搭建部门与农民交互平台, 增强农机技术推广效率。最后, 依托示范基础带动作用。在农机技术推广中, 结合当地农业产业机构调整状况, 建设专门的技术推广示范基地, 进行新农具、技术的推广与试验, 实现农机、农艺、农业的彼此结合, 拓宽辐射带动范围。

3 实现农机、农艺融合深度的创新

农艺技术若要得到规模化的、标准化的应用推广, 需与农机化技术彼此融合, 方可转变成现实生产力。实现农机与农艺的深度融合, 为农机技术推广的重要研究方向。各级农机技术推广部门需强化与农业推广机构的联系, 了解需求, 增进合作, 主要研究以油茶、玉米、水稻、小麦和马铃薯等为主要农作物的机械化生产、收割技术模式, 从农艺模式、作物品种、种植方法着手, 探究农技与农艺融合新机制, 给出工作方案, 协作开展技术培训、理论研讨等多项活动, 寻求更多农机、农艺融合新路子。

4 实现农机技术推广制度创新

新形势下, 做好农机技术推广工作还需建立新的体系制度 (包含人事、薪酬、奖励等多方面) , 保障农民利益。如相关部门可制定针对性的法律法规, 站在农民根本利益视角, 建构以农机技术为主, 农民专业合作联合发展, 农业生产、农技科研与培训彼此参与的农业体系, 在工作推进中给予对应的政策辅助与资金保障, 并将政策的执行落实到个人, 为农机技术推广创新提供更多法律保障, 增强可行性。

5 实现农机技术推广队伍建设的创新

目前, 基层农机技术推广专业性技术人员与真正掌握现代农机技术的人才缺乏, 不少农机推广人员年龄均已较大, 加上受知识视野限制与基层工作条件的影响, 也没有及时接触新知识, 不满足日新月异的农机技术推广变革要求。因此, 下一步工作重点即相关部门要借助待遇、政策与职称上的倾斜吸引更多优秀的专业性推广人才, 力求留住人才。此外, 还需定期对在岗工作人员实施新理论、新技术的学习与培训, 将培训的长期化、持续性纳入制度管束的范围稳定下来。并建构公正、公平的人员绩效考核制度, 使工作能力强、有积极性的推广人员得到肯定与表扬, 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

总之, 农机技术推广创新任重道远, 应在认清问题基础上, 主动参与到农机技术推广创新实践活动中, 强化宣传, 提高人员素质, 创新制度体系, 真正以维护农民利益为抓手, 为农民推广更多新技术、新成果, 实现农业增产增收, 为伟大中国梦的实现尽微薄之力。

参考文献

技术型农民 篇11

在甘肃“钢筋工”省级决赛进入名次的选手中,有40多位农民工从未获得任何技术职称,但是通过这次大赛,有21人因成绩突出可以申报技术能手、技术标兵等称号,并在申报高级技工和技师等专业职称上享受“直通车”待遇。从单纯依靠体力在建筑工地打工到成长为令人羡慕的高技能人才,许多农民工由此感叹,是甘肃省开展的职工技能素质提升活动点燃了他们钻研技术的热情。

甘肃省总工会负责人说:“工会组织就应该不拘一格、破除陈规,为农民工的职业成长搭建广阔的平台,让更多爱岗敬业、钻研技术,掌握了一手绝活的农民工脱颖而出,受到社会的尊重。”

甘肃省职工技能素质提升活动,是2004年年底由甘肃省总工会联合多家政府部门共同开展的一项品牌工程。活动伊始,在开展技术培训、技能比赛、技术创新、技术服务、劳动竞赛等活动时,在授予技术能手、技术标兵和评定技术职称时,对农民工一视同仁,彻底打破农民工在技能评定和技术职称问题上的“瓶颈”。

8年来,甘肃有近百万名农民工参加这项活动,12.5万农民工获得了技能鉴定或晋升了技术职称,500多位农民工从“零技术等级”起步,很快就成为省级“五一”劳动奖章和“省级技术能手”、“技术标兵”等荣誉称号获得者,成为各个岗位的拔尖技能型人才。

利用新媒体技术提高农民科技素质 篇12

美国《连线》杂志对新媒体的定义为:“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

中国传媒大学新媒体研究院院长赵子忠教授认为,“新媒体可以从三方面来理解:一是新出现的媒体形态,如互联网上的很多媒体业务都是新出现的媒体;二是非传统媒体由于新的技术手段而进入媒体,如手机从通信工具成为媒体;三是传统媒体领域新的机构、新的重组。传统媒体数字化后导致运营理念、运营方式和运营对象的改变,如广电的数字化。”

从以上的解析和定义中不难发现,新媒体在生活中无处不在,伴随着人的整个生活时空。利用新媒体是进行终身学习的较好方式。

三农问题,国家高度重视,并给予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农村、农民、农业,三农问题的关键之所在是人的因素,因此农民的问题解决的好,农村和农业自然会得到相应的促进和提升。农民朋友们已经意识到,好的政策只能解决客观问题,质的提升主要源于主观因素。科技素质的提高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农民要学习,要主动提高科技素质,这不再是以往的“培训班”、“科技支农服务”等形式的辅导与讲解能解决的。因此,新媒体环境下的农业科技信息媒介平台应用、农业科技信息资源库建立方式、农业科技信息资源的传播与应用等几个方面是当前提高农民科技素质的主要问题。

1 新媒体时代的农业科技信息的媒介平台应用

1.1 新媒体环境下适合农民学习的媒介平台

基于互联网技术的媒介,一般情况下可以是:计算机、平板电脑(PAD)等。基于移动通讯技术的媒介是手机媒体、无线对讲系统(负载扫描查询功能)等。基于广电数字化的媒介是移动电视、交互式网络电视(IPTV)等。

1.2 适合新媒体环境下搭建的学习平台

新媒体环境下搭建的学习平台一定要创造一个无处不在的学习环境。无论时空如何变化,都可以利用媒介进行信息查询与验证。农民在这样的环境下排除了知识信息传递的壁垒,势必会快速提高科技素质。

计算机搭载互联网技术,在自主学习上的优势已经不必赘述。平板电脑作为新的媒介形式出现,它实现了脱离固定点的计算机模式下的自主学习,其图文信息的传递能力相当强大。手机媒体作为通讯工具衍生的媒体形态,其已经可以达到让人随时随地进行信息查询和获取,在户外,有通讯信号之处即可。如果针对农民手机用户进行专门的开发或定制,可以为农民科技素质的提高带来更大的益处。在广电数字化条件下,移动电视和交互式网络电视无疑可以创造出一个全社会的学习氛围,为打造全方位的自主学习环境提高科技素质带来巨大益处[1]。

1.3 在新媒体环境下的各种媒介形态要组合搭建

目前,新媒体的信息接入与输出都是基于互联网或者移动通讯信号或者数字广电系统,因此互联网及移动通讯基站等必须能遍布我国广大农村区域。在室内空间环境下,计算机搭载互联网技术,应用平板电脑等实现选择性学习;在室外环境移动状态下,使用手机媒体或无线对讲系统等可随时进行信息咨询与查询验证。运用数字移动电视或交互式网络电视的发展优势,可以促进在群体环境下的学习。

2 新媒体环境下农业科技信息资源库的建立方式

在新媒体环境下,农业科技信息资源库的建立要根据不同的媒介形态及不同的需要来建立,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媒介的作用,并有利于农民科技素质的提高。

2.1 基于互联网的农业数字信息库建立

互联网技术发展到今天,已经能较好地对图像、视频、音乐等信息进行处理和传播,因此利用其速度快、传输速率大的特点,进行普及型农业数字音像图书馆性质的数据库建立。

在资源库中可以分门别类地查询到各类农业相关科普信息,这样有利于学习的系统性及知识的选择性。还可以建立网络互动信息平台,针对当前时期比较集中的一些问题,让农民与农业专家在互动网络平台上进行沟通,结合电话现场沟通等形式,做到现场直接提问,直接解答,直接解决首要的关键性问题。这种方式对于农业生产中的阶段性病虫害等问题有非常大的益处。

2.2 基于平板电脑类媒介的信息库建立

结合新媒体形态中的平板电脑类媒介建立网络信息查询系统。该系统一方面可以实现与接入互联网的计算机一样,能实时查询及观看在线的农业科技信息,还能够进行信息的下载与存储以及知识更新。另一方面能将农业科技信息数据库绑定在平板电脑的本地内存中,数据库可以随时调整信息,充分发挥农业科研机构的作用,将农业科技信息整合到资源库中,可以实施一面开发,一面推广的方式。

2.3 基于移动通讯技术的信息库建立

针对移动通讯技术的媒介形态即手机媒体来建立的数据库资源,该类数据库资源应以文字和图像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建立。手机媒体的信息容量和网络速度都略低于目前的互联网技术,因此可以充分发挥其可以移动、随时随地提供信息的特点,随时提供给需求者文字信息及图像信息。

2.4 基于数字移动电视的信息库建立

数字移动电视及交互式网络电视的农业信息资源库是数字电视和互联网技术等共同整合的产物,其信息质量是比较高的,也可以进行选择性学习,但其资源库的建立比较困难,因为电视平台要求播出质量比较高,收集和整理能够达到播出质量标准的农业视频科技信息需要一定时间的积累。但这种方式有利于群体性学习,并可以促进营造全社会的学习氛围。

3 新媒体环境下的农业科技信息资源的传播与应用

农业科技信息的传播与应用要求媒介终端使用方便,媒介传输途径快捷、畅通、高效,媒介信息内容准确、易查询。

在农业科技信息传播过程中,要适应农业生产的特点,一定要具有时效性,并且要注意地域差异。不同季节、不同区域的科技信息资源库中的权重信息比例是要有区别的[2]。

针对农民的群体性、农业生产的时令及区域特点,在农业科技信息资源的传播与应用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农业科技信息的互联网数据平台应该是以区域形式划分的。地质形态较相似,空间距离较近的区域使用的平台资源是一致的。地质形态差距较大,距离较远的不同区域,运用的平台是有差别的。这样有针对性地将信息与当地实际情况相对接,有利于农民的实际生产。

2)部分农业科技信息资源应该绑定到新媒体终端的存储介质上。应该与新媒体终端的生产企业建立合作,将农业信息资源库中比较普及的知识信息以软件的形式直接绑定到新媒体终端上,农民使用的是定制的计算机或者是平板电脑,也可以是手机媒体,这种有针对性的定制产品会使信息的传递更直接有效。

3)建立局域农业信息查询系统并与新媒体终端进行绑定。对农药、化肥、种子、病虫害等农业相关辅助产品可以通过图片或二维码或其他编码方式进行扫描识别。农业的溯源查询是农民鉴别新产品和了解新方法的必然选择之一。

4)与区域通讯运营商合作,使用定制媒体终端可以及时接收并发送经过认证的信息,可以分享经验成果并建立经济信息对接,还可以提出种养殖问题,以及发布权威预警信息,通过的认证信息一旦发布,便具有普适价值。

5)根据时令季节气候特点,定时调整资源数据库,并及时与新媒体终端对接,将各类信息及时更新。这种更新不但及时为农民生产生活提供帮助,更是一种知识的更新,这样的模式农民们更乐于接受,让新媒体终端走近农民的生活,为提高科技文化素质提供可靠的环境保障。

利用新媒体技术提高农民科技素质,建立全社会的终身学习环境,这是必然的趋势[3]。新的时代,全方位打造现代化农村,建立现代化的农业、培养拥有现代科技知识的现代化农民,是完全可以实现的。

相信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广大农民朋友们在新的环境下,利用新的技术手段,会更快地提高科技文化素质,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贡献出更大力量。

参考文献

[1]朱天,唐俊.新农村建设中电视传播的观念转变[J].当代传播,2010(6):97-100.

[2]于德山.农村电视传播与中国当代电视文化[J].中国电视,2005(7):38-42.

上一篇:多条件查询下一篇:农民创业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