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艺术

2024-11-07

计算机艺术(共12篇)

计算机艺术 篇1

设计, 有“人为设定, 先行计算, 预估达成”的含意, 设计就是具有美感、使用与纪念功能的造形活动。网页设计是一门新兴的设计类和网络的交叉学科。随着时代的发展, 网站建设越来越接近于一门艺术而不仅仅是一项技术。在这样大的背景之下, 逐步产生了对于网页的审美需求。网页不光是把各种东西放上去, 能看就行, 还要考虑如何让浏览者能更多的和更有效率的接收网页上的信息, 从而使他们对网站留下很好的印象, 那就更能促进自己网站的发展。

本文将网页艺术设计与其他艺术设计形式进行比较, 尝试从网页艺术设计的内容、原则和特点等方面对这个新的艺术设计领域进行初步的归纳总结和理论探讨。

一、网页艺术设计的内容

设计活动中包含着主观和客观两方面的因素, 可以概括为视听元素和版式设计两个方面。

(一) 视听元素

这里所说的视听元素, 主要包括:文本、背景、图像、表格、背景音乐、动态影像等。无论是文字、图形、动画, 还是音频、视频, 网页设计者所要考虑的是如何以感人的形式把它们放进页面这个“大画布”里。这些视听元素大多数浏览器本身都可以显示或收听, 无需任何外部程序或模块支持。另外, 在浏览器使用插件 (Plug-in) 可以播放更多格式的多媒体文件。还有一种播放多媒体的技术是Java Applet。相比于插件和Active X, Java Applet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良好的跨平台能力, 因此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总之, 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多媒体元素在网页艺术设计中的综合运用越来越广泛, 使浏览者可以享受到更加完美的视听效果。这对网页的艺术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 版式设计

网页的版式设计同报刊杂志等平面媒体的版式设计有很多共同之处, 但网页的排版与书籍杂志的排版又有很多差异。印刷品都有固定的规格尺寸, 网页的尺寸则是由读者来控制的。这使网页设计者不能精确控制页面上每个元素的尺寸和位置。而且, 网页的组织结构不像印刷品那样为线性组合, 这给网页的版式设计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二、网页艺术设计的原则

网页作为传播信息的一种载体, 要遵循一般设计的基本原则, 但它还有其自身的特殊规律, 所以设计者必须掌握以下三个主要原则。

(一) 主题鲜明

视觉设计要表达一定的意图和要求, 有明确的主题, 并按照视觉心理规律和形式将主题主动地传达给观赏者。这就要求视觉设计不但要单纯、简练、清晰和精确, 而且在强调艺术性的同时, 更应该注重通过独特的风格和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以鲜明地突出设计主题。例如, 设计个人站点与商业站点性质不同, 目的也不同, 所以评论的标准也不同。首先, 设计是为主题服务的;其次, 设计是艺术和技术结合的产物, 就是说, 既要“美”, 又要实现“功能”;最后, “美”和“功能”都是为了更好地表达主题。

(二) 形式与内容统一

任何设计都有一定的内容和形式。内容是构成设计的一切内在要素的总和, 是设计的基础, 被称为“设计的灵魂”;形式是构成内容诸要素的内部结构或内容的外部表现方式。一个优秀的设计必定是形式对内容的完美表现。据有关资料所做的保守估计, 目前在WWW上网页数据传输平均以每秒1.5k的速度到达客户端。假设某个网页为了丰富其艺术性而追赶时髦大量地使用图像或其它多媒体元素等, 虽然达到了其静态形式美的效果, 却造成多达几十K甚至更大的网页数据, 使浏览者必须等待很长时间才能看到“庐山真面目”, 这样的网页就不是一个优秀的网页, 因为它不符合网页传播信息的突出特性之一———快捷性, 使网页内容不能很快地到达访问者, 影响了访问效果和质量, 损害了访问者的情趣和积极性, 这种技术要素影响了传达信息的效果, 因而不是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统一。

(三) 强调整体

网页是传播信息的载体, 设计时强调其整体性, 可以使浏览者更快捷、更准确、更全面地认识它、掌握它, 并给人一种内部有机联系、外部和谐完整的美感。整体性也是体现一个站点独特风格的重要手段之一。

这主要从版式、色彩、风格等方面入手。例如:在版式上, 将页面中各视觉要素作通盘考虑, 以周密的组织和精确的定位来获得页面的秩序感, 即使运用“散”的结构, 也是经过深思熟虑之后的决定;一个站点通常只使用两到三种标准色, 并注意色彩搭配的和谐;对于分屏的长页面, 不可设计完第一屏再考虑下一屏。同样, 整个网页内部的页面, 都应统一规划, 统一风格, 让浏览者体会到设计者完整的设计思想。

三、网页艺术设计的特点

(一) 交互性与持续性

网页不同于传统媒体之处, 就在于信息的动态更新和即时交互性。这种持续的交互, 使网页艺术设计不像印刷品设计那样, 发表之后就意味着设计的结束。网页设计人员必须根据网站各个阶段的经营目标, 配合网站不同时期的经营策略, 以及用户的反馈信息, 经常地对网页进行调整和修改。

(二) 多维性

多维性源于超级链接, 主要体现在网页设计中对导航的设计上。由于超级链接的出现, 网页的组织结构更加丰富, 浏览者可以在各种主题之间自由跳转, 从而打破了以前人们接收信息的线性方式。

(三) 多种媒体的综合性

目前国内网页已经出现了模拟三维的操作界面, 在数据压缩技术的改进和流 (Stream) 技术的推动下, Internet网上出现实时的音频和视频服务, 典型的有在线音乐、在线广播、网上电影、网上直播等。因此, 多种媒体的综合运用是网页艺术设计的特点之一, 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四) 版式的不可控性

网页版式设计与传统印刷版式设计有着极大的差异:

1. 印刷品设计者可以指定使用的纸张和油墨, 而网页设计者却不能要求浏览者使用什么样的电脑或浏览器;

2. 网络正处于不断发展之中, 不像印刷那样基本具备了成熟的印刷标准;

3. 网页设计过程中有关Web的每一件事都可能随时发生变化。

这些说明, 网络应用尚处在发展之中, 关于网络应用也很难在各个方面都制订出统一的标准, 这必然导致网页版式设计的不可控制性。其具体表现为:

(1) 网页页面会根据当前浏览器窗口大小自动格式化输出; (2) 网页的浏览者可以控制网页页面在浏览器中的显示方式; (3) 不同种类、版本的浏览器观察同一个网页页面, 效果会有所不同。

把所有这些问题归结为一点, 即网页设计者无法控制页面在用户端的最终显示效果, 但这也正是网页设计的吸引人之处。

(五) 技术与艺术结合的紧密性

网络技术主要表现为客观因素, 艺术创意主要表现为主观因素, 网页设计者应该积极主动地掌握现有的各种网络技术规律, 注重技术和艺术紧密结合, 这样才能穷尽技术之长, 实现艺术想象, 满足浏览者对网页信息的高质量需求。

网络技术与艺术创意的紧密结合, 使网页的艺术设计由平面设计扩展到立体设计, 由纯粹的视觉艺术扩展到空间视听艺术, 网页效果不再近似于书籍或报刊杂志等印刷媒体, 而更接近于电影或电视的观赏效果。技术发展促进了技术与艺术的紧密结合, 把浏览者带入一个真正现实中的虚拟世界。

所以说, 网页设计表面上看, 不过是关于网页版式编排的技巧与方法, 而实际上, 它不仅是一种技能, 更是艺术与技术的高度统一。将一些平面设计中美的基本形式运用到网页中去就能使网页更加富有美感, 要想将页面做的更漂亮, 要求设计师有较好的审美方面的素质, 同时要有丰富的平面设计的经验。这样才能在设计时驾轻就熟。

计算机艺术 篇2

个人基本简历
姓名:应届毕业生求职网国籍:中国无照片

目前所在地:广州民族:汉族
户口所在地:黑龙江身材:175 cm?80 kg
婚姻状况:未婚年龄:26 岁
培训认证: 诚信徽章: 
求职意向及工作经历
人才类型:普通求职?
应聘职位:市场/营销推广经理/主管:销售 电话销售 销售助理
工作年限:4职称:无职称
求职类型:均可可到职-随时
月薪要求:1500--2000希望工作地区:广州 广州 广州
个人工作经历:2004~2006年     哈尔滨惠天力食品有限公司  经理助理      寻求个人发展

2006~2007.9年     广州袁企商贸有限公司      区域销售经理   个人原因

2007.9~2008.2     广州麦科尔科技有限公司    招商经理

 
教育背景
毕业院校:黑龙江省齐齐哈尔职业学院
最高学历:大专毕业-2004-07-01
所学专业一:计算机艺术设计所学专业二:市场营销
受教育培训经历:~     齐齐哈尔职业学院      计算机艺术设计

艺术院校计算机教学的开展 篇3

关键词:艺术院校;计算机教学

中图分类号:TP3-4

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国内艺术院校相继开设了计算机课程,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应用技能。近几年来,艺术院校计算机教学得到迅速发展。由于艺术院校在教育环境和教育对象上与普通院校不同,因此,我们要根据艺术院校学生的特点,结合艺术院校学生的培养目标,因材施教,有针对性地开展计算机教学工作。

1 艺术院校学生的特点

1.1 表现欲望强。艺术类学生从小接受艺术教育,且所从事的专业多为表演方向,学业的好坏直接通过演出的形式表现,因此其表现欲望极强。

1.2 形象思维活跃。所谓学习风格“就是学习者持续一贯的带有个性特征的学习方式,是学习策略和学习倾向的总和”相对而言,艺术类的学生学习风格较为随性,他们对于较为形象的事物感知度较高,对于如何在肢体、形态、技能等方面进行表现,比较容易提出有建设性的意见。

1.3 个人意识强。艺术类学生有较为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但个人主义倾向较为明显,喜欢在学习、工作和社会生活中成为焦点和核心,让周围的人为他服务,个人意识极强。

1.4 艺术素养高,文化水平偏低。艺术类学生由于从小受到艺术教育,比普通院校的学生艺术素养更高,艺术智力更强,对节奏、音调、音质的欣赏水平较高。而对于文化类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造成文化水平偏低。

2 教学设计

艺术院校的计算机教学应根据艺术类学生的特点开展,要求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和教学评价等各个方面突出自己的特色,培养学生善于独立思考和富于挑战的精神。

2.1 教学目标

艺术类学生思维活跃,擅于创新,相对其他专业的学生而言,个性更为鲜明,在行为上具有更大的随意性,但在计算机课程的学习上又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因此,在制定教学目标前应进行充分调研,掌握学生现有的计算机水平,针对学生现有水平和实际能力设定合理的教学目标。由于艺术院校学生的计算机能力水平差异较大,故制定教学目标时就不能以普通院校的学生标准进行要求。例如,艺术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要求可设定为“在一定程度上掌握计算机基本技能,能应用计算机进行文字处理及信息管理,能满足日常工作需求”。某些需要有计算机支持并将计算机课程定位为专业基础课程的专业,其计算机课程的教学目标应有所提高,设定为“能熟练操作计算机,将计算机知识与专业知识有机结合并有效解决工作学习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这样按照不同专业的不同需求设置课程目标,会更有利于学生的专业发展。

2.2 教学内容

由教育部高等学校文科基础教学指导委员会编写的《高等学校文科类专业计算机课程基本要求》中将计算机课程体系分为大公共课程、小公共课程和计算机背景的专业课程。在进行课程内容选择时应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专业特点因材施教,把培养创造能力、发展学生个性化特征作为主要标准,要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和所学专业对计算机课程的不同需求制定不同的教学内容。一般而言,艺术类院校的计算机课程主要分为两大类即: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

(1)公共基础课程

公共基础课程主要以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和办公自动化软件的讲解为主,主要解决的是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常遇到的计算机基础操作类问题。具体内容应包括windows操作系统的基础操作、利用Internet进行信息查找、使用电子邮件、办公自动化软件word、excel、powerpoint的操作。

(2)专业基础课程

专业基础课程开设在公共基础课程之后,需要结合专业特点和学生的知识结构与思维特点,有偏向的讲授有助于学生专业学习的教学内容,使学生能够应用计算机技术解决本专业学习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如音乐制作专业学生应掌握MIDI技术原理和常用的音乐制作软件如CubaseSX、CakewalkProfessionalSonar等音序软件;影视制作专业学生应掌握视频编辑软件原理和Premiere、AfterEffect等软件。

上述两类课程在内容的编排上不宜向综合类或理工类计算机课程看齐,过多的安排计算机理论知识和编程技巧,而应根据艺术类学生的特点,有偏向的安排学生感兴趣、符合学生学习特点和专业特色的内容,提高学生在计算机艺术方面的修养。

2.3 教学组织

所谓教学组织,就是对教学活动的各种因素的安排、组合或者“联结”作为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对教学活动中的各种因素进行合理的安排,寻求学生个性中的闪光点,注重激发学生的潜能,结合不同专业学生的差异,针对不同专业的需求安排教学要素,以使课堂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从而全面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良好个性素质、全面和谐发展的艺术人才。

(1)结合学生学习特点,因材施教

艺术院校学生的计算机能力水平差异较大,因此应采用分层次、模块化的教学方式来满足学生的需求。在教学过程的组织中,采用案例式教学方式,根据学生的兴趣点选择难度适宜的例子。比如笔者在讲授Dreamweaver软件时,以正在热播的《甄嬛传》为主题,讲授主题网页的制作,极大的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同时音画结合、多种要素的应用激发了学生对于网页制作的兴趣,收到了良好的课堂效果。布置课后作业时,根据学生的能力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进行自定义主题网站的制作,将学习的主动性交给学生,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巩固了课堂所学知识点,锻炼了学生的操作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2)课堂形式多样,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

叶澜教授曾经说过:“课堂教学是师生在学校共同度过的时光,是他们共同创造的只有在学校中才存在的活动方式,他是师生生命中重要而有意义的组成部分。”课堂的主人不只是教师,还有学生。艺术类学生表演欲和个人意识较强,因此,应注意结合其外放的特点开展教学。比如,讲授音频编辑软件时,涉及到音乐专业知识的部分,计算机教师应适当“示弱”,让学生发挥其专业特长、自己“做老师”来讲解相关专业知识或进行演示,以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3)适时强化,及时巩固知识点

艺术类学生对文化课的重视程度普遍不够,课上注意力不够集中,曾经讲过的知识点也容易忘记。因此,在进行课程设计时应注意适时强化,除课堂练习外还要及时带领学生复习上节课内容,随时考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通过反复操作,强化学生长时记忆。

2.4 教学评价

艺术院校计算机类课程主要以软件操作为主,因此其考核要求也不同于其他专业。考核由日常考核与期末考核两种方式组成。日常考核除随堂测试外,应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和学校的多样化活动灵活开展。如笔者所在学校每学期都有艺术实践周,即留给学生进行社会实践的专门时间。笔者便将日常考核与实践周相结合,要求学生将计算机课程中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比如要求学生利用所学的设计软件为表演类专业学生的演出制作宣传海报,即巩固了学生的知识,也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行了考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3 结语

对于从事艺术院校计算机课程教学的教师而言,既要紧跟计算机的发展,又要结合院校特色和学生的特点,充分发挥教师的能动作用,确立计算机课程在艺术类学生培养中的定位,推动教学更好的开展。

参考文献:

[1]袁剑.音乐类艺术院校计算机教学问题与对策[J].电脑学习,2010(04).

[2]任红梅.计算机与艺术相融合的教学模式探索[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1(06).

[3]孙唯特.浅谈艺术院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几点思考[J].无线互联科技,2012(10).

计算机艺术 篇4

一、精讲多练, 夯实基础

计算机教学要在理论的支持下进行实践操作, 因此在教学时我们要让学生先弄懂基本的操作理论, 然后进行具体的操作练习巩固理论。当前对于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的开发比较多, 在教学时我们可以借助于一些教学软件, 让学生熟悉所学内容的操作流程, 让学生轻而易举地掌握所学知识的操作, 应用于实践中。由此可见, 教师的精讲、学生的多练是提高中职生计算机操作水平的关键, 也是夯实基础、为下一步学习打下良好基础的必要措施。如在教学《制作WORD表格》时, 我只给学生讲解了WORD表格的构成, 讲解了单元格和单元格的编辑, 包括插入、删除、合并、拆分, 并讲解了绘制斜线表头及打印设置。在讲解后, 主要就是学生的练习, 先是让学生完成教材中给出的练习题, 然后给学生提出, 你能设计一个我们班的课程表吗?如果我想将周二和周三的课程整体调换又该怎么操作?学生通过操作巩固了本节课所学的知识, 对于这一实用性很强的知识在一节课中就成功完成了, 为下一步学习打好了基础。

二、任务驱动, 循序渐进

让学生带着任务去学习, 以完成任务为目的, 是提高学生参与积极性、增强学生上进心的有效方法。任务驱动教学法就是激发学生动起来, 在完成任务的同时获得成功的体验, 树立学习的自信心, 从而更好地投入到学习中的一种教学设计方法。在教学时, 教师可以根据学习内容和学生实际给学生布置一定的任务, 并将主任务进行分解, 变成一个个相互关联的小任务, 然后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完成任务。其主要流程为教师设计任务、展示任务、分解任务、引导完成、综合提高等几个环节, 学生通过明确任务、思考交流、完成任务、形成技能、拓展提高等几个步骤进行实施。在整个过程中都要体现出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循序渐进的思想, 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让学生进行创新, 实现“要我学”为“我要学”的转变, 实现教学目标, 提高教学效率。如在教学《电子邮件》时, 我先问学生你写过信吗?好多学生都说没写过, 现在都打电话了, 写信回信又那么慢谁还写信。我说这就对了, 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 原有的通信方式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但是电话也不是万能的, 如果你在过年过节的时候想给你远在外地的亲友寄去贺卡, 写上祝福那该怎么办呢?这就是我们要学习的电子邮件。然后我给学生布置了如下任务:申请邮箱, 交换邮箱地址, 编写邮件, 发送邮件, 回复邮件。学生通过自己对知识的掌握, 很快完成任务, 并在这一过程中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学生积极性很高, 有好几个学生还给我发了几张贺卡。

三、分层教学, 因材施教

中职生的个体差异相当大, 有的是因为初中时不认真学习导致成绩差而选择了中职学校;也有的是理解能力差, 先天基础不太好而进入了中职学校;还有的就是根本没有学习动力, 被家长送入了中职学校。所以每一个班的学生都是基础水平不同、能力水平各异、学习积极性参差不齐。因此在教学时要落实好因材施教的原则, 将学生合理分层, 提出不同的要求, 让学生在现有基础上能有更大的提高。在进行分层教学时需要把握的原则是既要考虑他的思维能力和学习水平, 还要考虑他的动手能力和学习态度, 将学生分成A、B、C三层。A层学生要求在掌握基本理论的基础上能够对所学内容进行熟练的操作, 并完善自己的理论素养,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发展创新思维的能力;B层学生要求掌握理论并会熟练操作, 在操作中丰富理论知识, 解决实际问题, 能够有一定的创新;C层学生要求初步了解理论, 但会操作, 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中。通过分层, 可以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 让不同学生都获得成功的体验, 由此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树立学习自信心, 使每一名学生在经过一段时间学习后都有进步, 提高原有的层次。如在教学《Flash制作》时, 我给各层学生安排了不同的学习目标:C层学生学会各种绘图工具的使用;B层学生掌握Flash动画制作方法;A层学生自主按要求利用Flash进行简单的动画创作。这样, 对学生要求不同, 学习的积极性也就提高了, 在要求目标的基础上都上了一个层次。

计算机艺术 篇5

摘要:通过分析艺术类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的现状,提出一些相应措施。首先,通过展示计算机在各方面的应用实例体现计算机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其次,实际教学中,采用演示教学法、分层教学法、项目教学法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最后,科学制定考核办法,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学相长。

关键词:艺术类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演示教学法;分层教学法;项目教学法;考核办法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计算机应用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正在改变着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方式。熟练掌握计算机技能,不但可以提高工作和学习效率,更是信息时代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合适的教学方法,有助于学生利用有限的课时学到更多更实用的计算机知识,增强就业竞争力,更好地适应当前社会信息技术的发展现状。

1艺术类高职计算机教学现状

1.1艺术类高职学生特点

由于所在学校的师资、对信息技术重视程度不同,再加上学生个人家庭经济、爱好等不同原因,学生刚入学时所具备的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艺术类学生平时重视个人在专业方面的学习,而对于公共基础课,尤其是计算机基础课,大多存在无所谓的态度,导致学生对计算机课的学习热情不高,重视程度不够。

1.2教学内容与专业课结合不够

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一般分为计算机基础、计算机操作系统、办公软件、网络应用基础几大块,这些内容理论性强、且实际操作多,对于逻辑思维能力较弱的艺术类学生来说,无形中增加了压力,导致学生兴趣降低、主动性不强。另外,艺术类学校的学生多是表演类专业,平时学习中较少用到计算机,计算机基础课程与学生专业课衔接不够,一定程度上也会造成学生积极性不高。

2合理运用教学方法,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教师首先要明确计算机基础课的教学目标。教师要注意结合学生的计算机基础掌握能力和学生的认知特点,明确制定教学的三维目标。即为知识与能力(Knowledge&skills);过程与方法(Process&steps);情感态度和价值观(emotionalattitude&values)[1]。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的理解和计算机操作的掌握能力,同时也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发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2.1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

在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计算机已经融入我们生活的点点滴滴,计算机与各行各业都有紧密的联系,计算机的广泛使用使现代社会要求各个专业的大学生都应该具备计算机基础知识,计算机能力作为一项基本能力越来越被用人单位重视,所以计算机能力的重要性不容忽视。第一堂课,用多媒体展示并讲解计算机在各个行业的应用,尤其是在学生所学专业的`应用,通过刺激学生感观,告诉学生计算机的重要性以及与自身专业的相关性,激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2.2运用多媒体网络系统进行“广播”演示教学

在课堂教学中,如果仅仅通过“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开展教学活动,会使计算机教学活动毫无生气,显示不出计算机基础课程的特点,起不到好的教学效果。计算机基础课程偏重于操作能力的培养,所以,最好的教学法就是演示教学。利用多媒体网络系统教学软件进行“广播”演示,每一步操作都清晰明了,使学生能够快速、直观地理解和掌握知识。讲解完毕后,通过网络系统可以将操作任务及相关素材快速地发送到学生电脑供学生练习,极大地节约了传送文件的时间。利用多媒体网络系统教学软件,可以实现教师机对学生机的监督、演示、操控等操作。教师可以对个别有问题的同学进行辅导,使问题及时得到解决,提高了教学效率。另外,教师可以将某个学生机上的内容展示给其他学生,通过让学生来示范讲解,增加课堂互动,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通过展示好的作业,让学生看到自身差距,激励学生做得更好。最后,课程结束前,利用网络系统收取学生作业,可以及时地掌握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

2.3实行分层教学

由于新生入学时的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基础好的学生在中学时代已经掌握了计算机的基础知识,而来源于经济不发达地区的学生,几乎没有接触过计算机,对于高强度的教学内容难以接受。针对学生客观存在差异,采用分层教学。分层教学不但符合因材施教的原则,而且可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在新生入学时做一次摸底测试,根据考试结果对学生进行分组,同组学生座位靠近,便于集中指导。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重点讲解基础,由教师带领学习,完成每次课的基本操作任务,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而对于基础好的学生,除了完成课堂基础操作任务外,提高任务难度,多给他们创造独立学习思考的机会,注重培养他们运用计算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4采用项目教学法

只进行单纯的演示教学,学生没有压力和动力,很难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所以要运用项目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是近年来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上得到广泛应用的方法,采用学生工作和生活有关的项目,利用任务驱动式的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通过完成任务得到清晰的思路和方法,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巩固了课堂所学知识。在讲授新的内容时,可以展示一些与专业相关的好作品,让学生了解计算机在当前所学专业的应用领域,还可以让学生事先预习,寻找一些优秀作品上交给老师进行展示,然后让学生自己进行制作并演示,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吸引学生认真学习,还可以帮助学生快速地掌握所学到的理论知识[2]。要开展任务驱动式教学,要考虑基于什么样的载体,即选具有职业特征的典型工作任务[3]。在选择项目案例时,考虑与学生专业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不同专业布置不同的任务,比如,在布置“PowerPoint2010”项目作业时,要求旅游管理系的学生以“介绍一个旅游胜地”为主题完成PPT制作,而对于舞蹈系的学生,要求学生以“舞蹈”为主题完成PPT制作。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每个人的思路、方法不尽相同,对于学生在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教师指导学生分组讨论解决问题,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学生在讨论中通过对比不同方法的优劣,取长补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高了问题解决能力。

3合理制定考核办法

考核评价对老师和学生都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一方面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一方面检验教师的教学目标是否达到,还有哪些方面需要改进。根据学生特点和课程特点,科学合理地安排教学方法和考核办法,有助于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对学生计算机课程的考核,以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和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为主,采用考勤、平时作业、和机试三项计算期末成绩,其中考勤和平时作业占30%,期末成绩占70%。考勤制是避免学生自由散漫,首先从形式上引起学生对计算机基础课程的重视,平时作业主要是每一部分知识对应的项目案例练习,检测学生对所学知识点的掌握情况,针对计算机基础知识课程独有的操作性强的特点,期末考试采用上机形式,重点考查学生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考试时采用计算机考试系统,学生随机抽题,系统自动评分。一方面避免抄袭现象,一方面避免评分过程中出现人为误差,体现公平公正。

4结束语

艺术类高职院校的计算机基础课程与艺术类专业融合进行创新教学还有待于进一步探究,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特点和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通过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运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丁林婷.JITT教学模式及其在高职计算机教学中应用研究――以《C语言程序设计》为例[D].福建师范大学,(6):1-64.

[2]李华,李春杰,王锐.《计算机文化基础》课堂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科技咨询导报,,11(8):89-90.

浅谈中职艺术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 篇6

【关键词】计算机基础教学 多媒体技术 任务驱动

【中图分类号】G633.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1-0150-01

一、引言

目前中等艺术学校招生对象面向应届初中、小学毕业生,学生的特点可以概括为:大多学生入校年龄大多在12-15周岁,学生文化基础一般很差,理解能力较弱,知识水平参差不齐,对新知识、新技术的学习有恐惧心理。加上农村生源占多数,大部分学生入校前没使用过电脑,操作能力为零。那么,怎样才能较好这些学生、较好的达到教学目的呢?笔者根据几年来的教学实践,就这个问题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二、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不断丰富教学手段

(1)重视理论教学,丰富教学手段。

理论是先導,丰富的理论知识将引导学生步入科学的殿堂,为学生进一步学好这门科学技术做好铺垫。目前,教师在教学中更多的是强调计算机课程是一门实践课,在理论授课的过程中往往一带而过,学生不爱学,老师教着也费劲。教师在利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也往往是演示多,而缺乏对计算机课程知识点的讲解。学生最终的学习结果只是会了一些简单的操作,而失去继续学习的勇气和兴趣。在实践教学中学生往往要从头开始,老师要一步一步地教,这势必造成学生机械的学习,学习的积极性势必下降。如何把理论知识讲的和实践操作一样好,这是每一位计算机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在传统粉笔加黑板的教学模式不能胜任的情况下,教师都在利用多媒体技术开展教学,如何用好多媒体技术将是开展好理论教学的关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和教学内容的研究:如讲计算机发展阶段,教师可以采用表格形式将四个阶段的时期、主要采用的原件、存储设备、存储容量、运算速度、编程语言进行对比讲解,讲解过程中给展示学生逻辑元件、存储器、电脑图片,更直观的是不同时期的电脑,通过体积的对比、速度的对比、耗能的对比等等给学生视觉和思维的冲击,使学生产生联想,势必调动学生的兴趣。而在计算机硬件组成的时候,将计算机的组成部件和工作原理通过动画的方式给学生展示出来,引发学生探索的兴趣。

诚然,计算机多媒技术是一种很好的学手段,但我们要清楚地认识到,教师才是关键,多媒体技术只是一种辅助的工具,它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任课教师必须在对自己授课的内容要有完整、透彻的理解,自己动手设计与教案匹配的电子课件,要切实结合学生实际,不断更新计算机与信息技术的最新知识。

(2)理论指导实践,任务驱动操作。

计算机实践课程的目的就是让学生验证和理解教师所授的计算机理论知识,学习和熟悉计算机的使用和各种操作技术,通过上机实践可以使学生消除对计算机的神秘感和距离感,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习的信心,巩固教学效果,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实践教学:一是为加深学生对计算机的了解,教师可以在第一次上机之前,通过对计算机硬件的拆解和组装,使学生对计算机硬件组成有一个更加直观的了解。给学生演示操作系统、相关驱动的安装,使学生认识到学习计算机并不难,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二是根据教学的进程和所授课程内容,有针对性地布置上机实习内容,并要求学生独立完成。教学分三步走,第一步,按照理论授课内容和实验教程,学生独立完成相关操作知识点,教师耐心辅导学生完成基本的上机操作,学生在完成实验内容经老师检查合格后,教师根据学生的情况布置一些课外的学习,如美术学生可以学习Photoshop平面制作、音乐专业的学生可以学习一些音乐类软件,程度差的学生学习打字等,不断丰富实践课程内容,始终让学生处于一种我要学、我想学的良好氛围。第二步,小综合操作题练习,让学生通过做习题,把前期掌握的操作知识点融合掌握,并作为学生平时计算机上机成绩的一部分,使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掌握知识的认可,不断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自信性。第三步,综合练习,将手抄报、明信片作为学生上机操作的内容,学生通过收集资料,课堂上将背景、表格、文字、图画融入一炉,亲自排版并打印出来,达到对应用软件的综合应用。使学生养成了自主学习的习惯,更为今后的实际工作铺平了道路。通过三步走的实践教学模式,循序渐进的引导学生掌握学习内容,达到了良好的学习效果。三是注重对学生学习成功的检验,把参加自治区计算机一级考试作为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有效手段,通过让学生做考试考级模拟题,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积极引导,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教学中总会存在少部分学生反映比较慢,胆子小,不会也不问,如果老师不能及时地加以辅导,造成的可能不仅仅是这门课学不好,也可能造成他对学习失去信心。因此,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对他们多家关注,教一次不会,教两次,反复的指导,直到掌握为止,这次学会了,势必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多加关注,这个学生会慢慢变被动为主动,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老师在个别指导不过来的时候,可以让学习好的学生参与指导,这样既可以保证教学不留误区,让学生感受教师上课的辛苦,增强对教师的认可感,同时也给学生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交流平台,增加学生相互之间的感情。更重要的是教师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要正确引导学生认识网络,现在,利用计算机进行网络行骗、犯罪不乏其人。对于在校学生来说,生活及学习环境单纯,年龄较小,是非分辨能力差,很容易被网络上的虚拟世界所迷惑,以致发生一些受骗、上当的事情,使学生在精神和物质上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教师在授课的同时,可以通过网络上发生典型案例,提醒学生加强自我防护和自我约束意识。

三、结束语

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这将对计算机基础教学提出更高的要求,如何适应新形势,推动计算机教学向着“培养全面高素质艺术人才”的方向发展,为学生今后更好的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我们教师要不断更新专业知识,通过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思路、不断总结经验,更好的服务学生。

参考文献:

刍议计算机课堂教学的艺术性 篇7

关键词:计算机,课堂教学,艺术性

曾几何时, 和一个有多年教学经验、资深的教师谈论教学, 他说教学上课就是艺术, 整个课堂就象一件艺术品, 我们应该力求完美无瑕。

1 教学内容的艺术性

从传统的教学来看, 任何一堂课, 其教学内容都来源于课本, 教师跟着课本, 从第一页到最后一页, 第一章到最后章, 规规矩矩, 不越雷池, 从一而终。事实上我们都知道, 任何教材都不是面面俱到, 十全十美的, 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认识到教材的局限性, 认识到学生的个体性, 努力挖掘教学内容的艺术性, 使整节课情节跌宕起伏、环环紧扣, 让所授内容符合学生实际, 满足社会需求, 紧跟时代发展, 最终实现教学目标。而所谓挖掘教学内容艺术性就是要求教师懂得根据教学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补充和删除的艺术、替换教学内容和活动的艺术、调整教学顺序的艺术、扩展教学内容和活动步骤的艺术、调整教学方法, 更新教与学的艺术。

教材是可变的、发展的、开放的, 教师应该是在用教材而不是在教教材, 在使用教材时, 应根据学情、教情、校情等对教材进行合理调整, 如果学生基础好, 教材喂不饱就应进行内容补充。否则, 如果学生基础差, 教学任务过重, 就应删减教学内容。例如:在进行Flash动画教学时, 如果学生是基础相对薄弱的初中毕业生, 那么教材中的Actionscript内容就可以少讲或略讲, 完全不必执着于函数、语法等的详解。又如在进行C程序设计教学时, 如果对象是高职学生, 那么象链表、文件操作等内容就必须进行详细讲解, 而不可忽略。

教学内容的艺术性还包括教师应当根据学生实际情况, 适时、适当地调整教学顺序, 而不必拘泥于教材的原有顺序。如:目前, 计算机教学中, 理论课时与实践课时的比例通常是1:1, 而在讲授计算机应用课程时, 开始部分通常是计算机基础知识, 这样一来就有可能导致学生上机时无所事事, 所以这时老师就可以根据具体情况把一些内容调整到前面讲解, 如文字的录入、IE的操作等, 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教学内容的艺术性包括教学语言材料的描写形象逼真, 情感观点爱憎分明, 语言表达幽默诙谐、生动活泼, 故事情节跌宕起伏、环环紧扣。作为教师, 应尽最大可能将教材内容形象化、情节化。

2 教学过程的艺术性

理论来源于实践, 同样也指导着实践, 理论教学为学生的实践操作打基础, 作准备, 实践教学就是教会学生做什么、怎么做, 从而最终满足社会需要, 达到教学要求, 所以实践教学是整个教学过程中重要的、不可或缺的环节, 这在计算机教学中表现得尤为明显。我们在进行计算机课程的上机教学时, 同样也要注意教学过程的完整性、艺术性, 这个时候老师的教学过程应当包括:理论知识的回顾, 教师现场演示, 讲解要点、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布置学生任务, 穿梭于学生之中及时发现问题、当场解决问题, 逐一检查学生任务完成情况, 最后总结本堂实验课, 下课。当然在实际的教学中, 通常可能会受到多种因素 (如教学方法) 的影响, 并非一成不变的按这些过程走下去。

3 教学方式的艺术性

教学方式的艺术包括教学方法上的艺术性和教学手段上的艺术性, 作为教育者, 应该利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手段, 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来实现我们的教学目标, 达到教学相长的最高境界。

教学方法得当, 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对学生来说, 教师所讲内容就更容易让学生接受。常见的教学方法有:讨论式教学、推演性教学、案例分析法……。如在讲解网页制作的部分内容时, 就可以安排专题让学生先进行自学, 然后, 由一个学生在课堂上讲述, 大家再一起讨论和评价, 从而就可以调整学生的积极性, 活跃课堂的气氛, 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又如, 在讲解Excel中的图表内容时, 可以先拿一张有相应图表的报纸或杂志来, 让学生感受感受图表的形象性和直观性, 然后再告诉学生在Excel如何制作出相应类似的图表, 这样以一个案例作为教学的一个切入点, 就会充分提高学生的兴趣, 从而达到较好的效果。至于教学中到底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 前面讲的这些也只是抛砖引玉, 具体到每个班级、到每堂课, 就得靠教师视具体情况而定了。

在教学中, 除了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外, 我们还应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手段, 从而使教学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随着计算机产业的发展, 现在常用的教学手段有:

课件教学:制作并利用课件进行教学, 在目前来说, 是相当普遍了, 这种教学手段与传统的教学手段相比, 在教学内容的直观、形象性上有了很大的提高。

CAI辅助教学:现在软件产业的发展是一日千里, 辅助教学软件也是日新月异, 好的多媒体教学软件更是层出无穷。我们可以在机房里安装一些知名度高、有实际应用价值的CAI辅助教学软件, 让学生在上机时根据自身特点有选择地学习, 从而发挥计算机教学的优势。目前较好的辅助教学软件有:学习电脑的有《开天辟地》、《万事无忧》, 练习打字的有《五笔高手》、《打字高手》、《金山打字通》, 计算机硬件方面的有《计算机硬件演示》等。

网络答疑与教学:随着光纤的不断延伸与普及, 网络速度得到了极大的改善。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网络来进行教学。可能的话, 我们可以建立自己的聊天室或论坛什么的, 和学生在网上互动, 为学生答疑解惑。

4 教学语言的艺术性

在讲授计算机课程时, 很多情况下有的只是专业术语, 这些术语对学生来说通常是陌生、枯燥和乏味的, 采用什么样的语言才能提高学生的兴趣, 是教师必须解决的问题, 否则教学效果就不敢想象了。教师应尽可能做到谈吐幽默, 在提起学生兴趣的同时做到知识的同步传输。一个重要方法就是使专业术语生活化、日常化。

5 课堂板书的艺术性

首先, 写得工整。教师应写得一首好字, 字有如人的相貌, 是第一印象, 在一定程度上能吸引学生。但是, 我们也知道人人倾国倾城是不现实的, 同样要每个人都写得一手漂亮的好字也是很难做到的, 所以这时我们的文字就必须做到端正、工整、落落大方, 而不忸怩作态, 让人一看就认识, 一看就自然。

第二, 画得规范。作为教师不仅要能写, 还要能画, 不仅要写得工整, 还要能画得规范。如在讲解程序设计时, 时常画出程序流程图, 在讲Excel时, 时常要画各种表格, 在讲应用软件时, 时常要画种种对话框, 所以计算机教师虽然不需要比得上专业画师, 但也应画得规范, 画得工整, 画得快速。

第三, 排得漂亮。计算机教师要有一定的排版技能和技巧。你的字写得最漂亮, 图画得最规范, 最后却是乱七八糟堆砌在黑板上, 给人的将是一塌胡涂、一团糟的感觉, 相信也收不到好的教学效果。

结束语

总之, 在计算机教学中, 适宜的教学内容, 合理的教学过程, 独特的教学方法, 新颖的教学手段, 工整规范的板书, 风趣幽默的谈吐, 这些是没有最好, 只有更好的, 是我们教师所必须毕生追求的, 相信每一个教师都能领会这点, 同时, 在平时的教学生活中, 从点滴做起, 日积月累, 相信总有一日会让人刮目相看, 得到学生的爱戴和尊敬, 从而成为一个优秀的教育者。

参考文献

[1]刘玉凤.计算机教学中语言的艺术性[J].网络科技时代, 2005, 2.

[2]孙德钱.中学英语教学的艺术性[EB/OL].中基网, 2004, 12.

计算机课堂教学中的语言艺术 篇8

从事计算机教学十五年,我着重在课堂教学语言上下功夫,努力探索课堂教学语言艺术,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现结合实践,谈几点体会。

1. 科学与逻辑的统一

科学性主要是指语言的内容要符合科学原理,语言的措辞要严谨。知识内容是通过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与学生的思维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教师的教学语言越准确,学生的思维就越有系统性和逻辑性,因此教学语言表达必须清晰、准确,不能含糊其辞和模棱两可,否则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例如,“选定”和“选择”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但经常被混为一谈。两者的区别在于:“选定”是做标记,而“选择”则是指执行一个命令。如在Word中,“选定一段文字”不能说成“选择一段文字”,“选择复制命令”不能说成“选定复制命令”,等等。

逻辑性主要指准确地使用概念,恰当地进行判断,严密地进行推理的特点。但作为口头语言必须尖端明快,语气的舒缓或急促,语调的轻重缓急,都应受制于教材本身的逻辑性,依靠语言的逻辑力量。教师在讲授时一定要按照学生的理解水平进行逻辑推理。有些教师的讲授使学生感到高深莫测;而另一些教师的讲授又失之肤浅,叫人难以忍受。

2. 规范与通俗的结合

教师不是教材的传声器,不能简单地用书面语言贯穿课堂教学的始终,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把教学内容用自己的语言,生动形象、通俗地加以表述,善于运用本门学科的专门用语(简称学科用语),并注意与通俗语言巧妙结合,灵活选用。这是因为每门学科都有自己的概念、理论,并通过它们构成的理论体系来揭示其客观规律。如,“存储器”不能说成“储存器”;鼠标操作中的“单击”不能说成“点击”。因为“存储器”、“单击”都是计算机中的常用术语,而“储存器”、“点击”等词语都是生活化的语言。

3. 启发与趣味的体现

教学语言的启发性,是指教师的语言对学生能起到调动自觉性和积极性的作用。教师的语言是否具有启发性,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看他的语言是否拨动了学生的心弦,是否对学生产生了激励作用。启发性有三重意义,启发学生对学习目的的意义的认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热情和求知欲;启发学生联想、想象、分析、对比、归纳、演绎;启发学生的情感和审美情趣。例如,教师在讲“文件夹和文件”时,可以将“文件夹”比作“抽屉”、“书包”,“文件”比作抽屉(或书包)里摆放的“物品”、“书本”,或将“文件夹”比作“房间”,“文件”比作房间里的“人”或“物品”,既形象又贴近学生生活,易于学生理解。同时,人要居有定所、物品要归类摆放,这样就自然化解了学生心中“为什么要建立文件夹”的疑问,也让学生理解了文件夹与文件、文件夹与子文件夹的关系。

4. 教师的教学语言要优美动听、饱含深情

德国教育家斯多惠说过,“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的本身,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教师要以充满深情的语言抓住学生的心,激发学生的情感,唤起他们探究的欲望。例如,在讲“网页制作”一章时,有位教师是这样引入新课的:“前面通过对Internet知识的学习,我们只需点动鼠标,便可坐观世界风云变幻,尽览各地风情。当你在浏览这些精美而颇具风格的网页时,你是否也曾蠢蠢欲动,是否也想过在Internet上一展自己的风采?是否也想在互联网上营建一个属于自己的数字家园……从现在开始,我将和同学们一起步入一个激动人心的章节──网页制作的殿堂!我相信,经过我们的共同努力和同学们的不懈追求,你们一定会梦想成真!”

5. 神态与形态的协调

据心理学家的研究,眼睛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较耳朵和其它感觉器官有着特殊的贡献,学生听课是耳闻而目睹。正如前苏联教育家加里宁所说:“事实上教师的一举一动都处于五十双眼睛的最严格的监督之下,世界上任何人也没有受过这样严格的监督。”假若教师冷若冰霜,缺乏活力,仅仅起一个发声体的作用,就会使学生恐惧、紧张、不安和讨厌,教学就会脱离为只教不学了,所以教师在应用有声语言艺术技巧的同时,还需辅之以必要的手势、表情和姿态,它既能增加有声语言的表达效果,又能起到活跃气氛,组织教学的作用。

(1)手势

在课堂教学中,手势是重要的体态语,它就像指挥家手里指挥棒有很强、很广泛的表达力。它有象形作用,可以用来临摹事物或人物的形貌;它有指示作用,可以向学生发指示、提要求或指明口语中所说的具体对象;它有情意作用,可用来表示教师的情感;它有象征作用,可用来象征某种意义。

(2)表情

面部表情是心灵的屏幕,是最集中表现教师情感的体态。通常情况下,教师和蔼可亲、热情开朗、面带微笑,可以使学生心理轻松,从而全身心投入学习。但随教学的发展,随内容的变化,教师的面部应适度发生喜怒哀乐的变化:时而宁静安详,时而凝神思虑,时而严肃不苟,时而故作糊涂,从而使教学生动感人。

眼神是表情的核心,教学中教师的目光要有神采,富于变化。同时,教师要善于环视全班,捕捉各方面的反馈信息,表达对每一个学生的关注,用眼神进行教学的组织管理工作。对认真的学生用眼神以示肯定,对思维活跃的学生暗示赞赏,对胆怯不敢发言的学生投以鼓励的目光,对违纪的学生则以凝视的目光予以制止。

(3)姿态

人与人空间的位置会影响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教师在课堂上站立的位置,走动接近学生的程度都会对师生情感交流产生积极强化的作用。学生在课堂上,有的需要认可,有的需要鼓励,有的需要提醒……教师的身姿变化,如,点头、摇头、侧头,身体的前倾、后仰、左侧、右侧等对不同的学生都能起到无声胜有声的作用。

6. 体现时代感

现代科学技术迅速发展,各种观念和现象层出不穷,教师应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面,通过崭新的时代语言向学生传播新思想,引导学生树立新观念,使他们健康成长为本世纪的社会栋梁。教师的语言缺乏时代感,就会使学生听了乏味。各科教学都有贴近时代的特点。在教学中,除了教给学生基本的概念和原理,教师可适当地画龙点睛地将教学内容与一些新技术、新现象联系一下,为教学增添风采。

总之,教学语言千姿百态,只有教师不囿于某一形式,努力训练并不断创新,才能使教学语言在教学中发挥更好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郑晓舜.教师实用语言艺术[J].华文出版社, 2000.6.

[2]马卡连柯.论共产主义教育[M].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0.

计算机艺术 篇9

1.1 音乐艺术类学生现状

首先,学生在认识上存在误区。艺术院校的学生普遍存在“重专业、轻文化”的现象,大部分艺术类学生从小就花费大量的时间在专业上。而对文化修养、学习方面花费的精力不多,以在自己专业领域有所成绩为目的。因此,不少学生,甚至部分学生和家长认为计算机属于理工科,不应投入太多精力学习,只要会用计算机上网、娱乐既可。然而,有很多音乐类的学生毕业后并非从事自己的专业,许多用人单位要求所招收的毕业生不仅在专业上达到相应的水平,而且对毕业生应用计算机的能力也有对应的考察。

其次,在学习计算机的过程中,学生对大学的学习方法不适应、没有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结构。随着计算机教育的普及,很多学生在中小学阶段就学习过计算机。由于受认知能力的限制,对计算机的学习主要是以案例的方式进行,这就使得多数学生没有形成完整的计算机知识体系结构。学生对计算机的认识是片段式、杂散并且不连续。没有知识架构,自然就不能很好的掌握和运用知识。大学阶段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大学应教会学生如何学,如何做。帮助学生构建计算机知识体系也是计算机教学的必然任务,因此,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就出现了许多矛盾,让学生适应教师协助搭架,自己填充内容的学习方式则需要花费教师更多的精力。

再次,客观上学生基础差异大,因排练、演出而耽误课时的情况多。由于经济、地区发展的不平衡[1],部分学生对计算机的操作已经很熟练,而有的学生则很少接触过计算机。学生的基础知识参差不齐,两级分化严重。不同专业学生的学习能力差异也很大,按照自然班组织进行授课,不仅难度大,且教学效果不理想。音乐类艺术院校演出是专业实践的方式,排练也是必不可少的,因为排练、演出而耽误课程的情况也是在所难免,这就造成了部分学生耽误课程,而跟不上进度的现象发生,给正常的教学带来了影响。

1.2 教学内容

目前,还没有专门针对音乐类艺术院校编写的教材,许多艺术院校使用的教材是专为文科类学生编写的,教学内容过于统一,不能很好的与学生所学专业结合。不同专业学生对计算机的应用要求也各不相同。比如,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需要学习有关多媒体音乐课件制作、音乐教学软件方面的知识。表演类专业则需要学习音视频的制作与编辑,各个与音乐相关的专业起码应掌握计算机绘谱。在音乐领域,计算机已经广泛的应用到音乐的创作、演奏、制作与传播中[2]。使用计算机制作自己的CD,MTV已不再是繁杂的事情,但是上述内容并没有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体现。由于各个专业对计算机的需求程度及内容不一致,因此,应根据专业对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进行调整,采取不同的教学手段,将课程渗透到专业的学习当中。

1.3 教学方法

目前在教学中采用的主要方法是教师通过广播系统或者是大屏幕投影带领学生完成知识点的练习[4]。这种教学方式易对学生造成被动学习的感觉,不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且不能很好的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由于音乐艺术类专业学生思想活跃,缺乏严谨性;比较强调自我意识,个性散漫;文化基础知识薄弱;形象思维能力发达,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欠佳,因此需要教师精心设计教学结构,引导和启迪学生的创造思维。

1.4 教学机制

艺术院校普遍存在对基础课程教学不够重视的现象,在课程和教学计划的设置与定制上很少参考计算机教师的建议。计算机课程体系设置不完善,往往没有足够的课时,在加之学生有很多的演出排练耽误课程的情况,教学任务完成的很紧张。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手段单一,仅限于课堂教学。学校没有提供一个有效的实践平台,教学内容不能很好的与专业和生活实践相联系。艺术类学生认知能力感性多于理性,课程的设置和教学机制的制定都应遵循学生的特点。

2 解决方法

2.1 教学内容

首先,教学内容应与学生的专业学习联系起来以深化学生解决本专业问题中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教学内容应根据音乐艺术类学生的特点设置实用性广的操作类课程。除了有必要的技术技能基础知识外还应增添与学生所学专业结合的内容。比如音视频的编辑制作、音乐教学课件制作,这一部分内容应做为专业选修课开设。其次,由于计算机技术发展的非常迅猛,改变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因此,在基础的教学内容中应及时补充新技术的使用方法,并且应帮助学生建立学习和应用新技术的理念。比如讲解网络的应用时可将三网合一、谷歌地球、网络云计算等与生活联系密切的技术加入到教学内容中,以使学生学以致用,让学生切实的感受到学习计算机的重要性。此外,教学内容应根据不同的授课对象在教学的深度和广度上作出相应的调整。

2.2 教学方法

由于音乐艺术类院校中学生应用计算机的能力水平差异较大,采用“模块化”的分层次教学能更好的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具体的实施办法是将教学内容分为多个独立的“模块”,在开始教学前有一个测试,凡是通过考试的学生可免学该模块的内容。根据《高等学校文科类专业计算机课程基本要求》,将计算机的教学体系分成了三个不同层次,第一个为大公共课,也就是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这一层次可采用“模块化”的分成方法,结合音乐艺术院校的特点可增加计算机绘谱相关内容。第二个层次是小公共课,也就是专业必修课,教学的内容应根据专业设置。第三个层次是计算机背景的专业课程,也就是选修课。第三个层次一方面是专门深化学生使用计算机解决本专业问题的能力,如开设非线性编辑课程,另一方面是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如开设Photoshop平面制作、Flash动画制作。

在教学过程的组织中,可采用案例式教学,将学习的主动性交给学生。小的案例由学生独立完成,大一些的案例由学生分组合作完成。教师对案例的制作进行引导和总结,学生则在案例的制作中巩固知识点。

2.3 教学手段

为了解决学生因演出排练耽误课程的情况,有必要为学生提供非正式的网络学习。将教学内容、课件、学习资料放置在网络上以方便学生学习。网络学习、移动学习已经成为实现终身学习的主要方式,结合音乐类艺术院校学生特点,在课堂教学之外将网络学习做为补充是很有必要的。网络教学平台不仅只是为学习者提供学习资源,更重要的是提供了一个师生之间的交流平台和非正式的学习平台,是课堂教学向外侧的一个延伸。

为了能更好的将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学院应大力支持教师组织开展一些竞赛活动,并将竞赛活动与社会接轨。如,音乐教学课件制作大赛、为某个公益活动创作主题曲、为学院或系制作宣传海报等活动。开展这类活动不但使学生学以致用,而且调动了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积极性。

音乐艺术类院校的学生的就业状况远远不如其它类型的大学,这其中的因素居多,鼓励学生参加计算机类的等级和认证考试,可以为学生就业增加砝码。应当注意的是,学院不应将等级考试或认证考试的结果做为评定教学效果的依据,再有教师应给予学生相应的指导,不能使学生盲目的参加考试。

3 结束语

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结合学校的教学环境,合理的改进计算机教学机制,教学内容、方法、手段上不断完善,才能使学生主动掌握更多的计算机知识、成为能满足社会需求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陈士磊.艺术类院校计算机基础分级教学的探讨[J].北京:科技资讯,2009(20).

[2]常玉芳.艺术院校音乐类专业计算机课程设置的思考[J].沈阳:音乐生活,2008(12)

计算机艺术 篇10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技术在艺术设计领域中所占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在工业设计、广告、网页、动画、服装、织物图案等各个艺术设计领域无不有计算机辅助的功劳。就工业设计而言,传统的产品造型设计,一般在市场调研、制定需求表之后,先展开平面简图的构思,形成稍微完整的方案之后,开始绘制三维简图,完全定型后再根据需要绘制传统的效果图、三视图或制作简易的模型。在造型设计的过程中,需要工程技术人员、美工人员与工人的通力合作,用样品实物来表达设计师的构思。但对每一种方案都制作实物样品,就要付出大置的劳动,还存在着精度低、修改调整困难、设计周期长及成本费用高等问题。如今,由于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三维软件的不断涌现,设计人员可以方便地将他们的设想,用计算机来表现,大大缩短了设计时间,且设计质量较以往有了明显的提高。

而目前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发展日新月异,功能也越来越强大。不同艺术设计专业,由于行业不同,计算机辅助设计的水平及所用软件也各不相同。一般而言,可将计算机辅助艺术软件分为通用软件及专业软件两类。

常用的通用软件主要包括PHOTOSHOP、CORELDRAW、AUTOCAD、3DMAX等。这些软件适用于各个艺术设计专业,如字体设计、标志设计、包装设计、CI设计、广告设计、服装效果图设计、织物图案设计等。常用的专业软件主要有Flash、Painter、3D VIZ、服装CAD、纺织CAD等。如Flash图像由于采用了“流”技术,广泛用于网页特效、网上广告、动画设计等。设计人员应用这些软件可快速完成相关设计,大大提高了设计效率。

二、对计算机走进艺术设计领域的几点思考

1. 计算机技术为艺术设计注入新活力

计算机技术在整个艺术设计中的地位是不可估量的,它为设计学科带来了设计方法和观念上的变革,为设计、创作之路带来了新的趋势和动向。它的兴起,使设计工作更高效,实现了设计过程视觉化、设计结构精微化、设计成果现实化。

首先,计算机以势不可挡的力量进入设计的范畴后,代替了传统的手工操作,使复杂变为简单,大大降低了设计的劳动强度,迅速解决了传统绘制作品的速度和精度不够的问题。它精密的模块化程序使原来手工要花费很长时间的工作任务,只需要很短的时间就能轻松完成,并且制作完善、精确。

其次,计算机中储备的上万种颜色可供设计者选择和自由调和,大大丰富了图像的色彩效果,给艺术设计带来了全新的视觉效果;可逆向的操作方式、多样的修改方法尽可能弥补了设计师的缺憾;可以从立体多角度、多层面来反映设计的对象,调动设计师的创作灵感,确立新的设计观念,充分发挥了设计者的想像,为设计者提供了更加宽阔的展示空间,使绘画手法无法表现及不可能存在的想像形态变成现实。计算机为设计师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表现手法,创造出新的设计形式和审美趣味。

再次,计算机技术能使设计的成果被反复利用,对设计标准化和产业化起到一定的推进作用。这是计算机技术对大生产的重大贡献,它进一步拉近了设计与生产的距离,对设计的对象有可行性的分析,对生产的产品具有一定的成本预算。实践也证明了现代的艺术设计需要计算机技术来丰富、扩展自己的表现语言。

总之,计算机技术给传统的艺术设计带来了全新的艺术创作手法和艺术语言,注入了强劲的活力,影响是积极而革命性的。

2. 艺术设计教育中的认识误区

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师普遍有一个认识误区,那就是对电脑过分依赖和对电脑特效的喜爱,甚至认为只有在电脑上才能做设计。反映在具体的设计中即成为重“表现”轻“设计”。设计方案的最终实施变成了电脑特技竞赛,忽略了最根本的内容一创意。学生在设计时用于计算机效果表现上的时间大大超过了设计方案构思的时间。现在,计算机辅助设计已成为当今设计院校的必修课,学生们也对此课程热情高涨,同时这也是他们最感兴趣的课程。认为只要学好了电脑,掌握了设计软件便已成功一大半。诚然,电脑快捷、便利、逼真的优势,为设计师提供了充分的表现手段,它将人们从过去繁重的劳动中解脱出来,使人们有更多的精力,更准确、更有效地处理设计表现图示,实现以前难以达到的创意。但是电脑只是一个设计工具。教师应该让学生意识到在设计过程中,人是第一要素,电脑只能根据人们发现的有针对性的指令作出反应。并不像学生想的那样,有了电脑就能设计出好的作品。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学生激情高涨的在电脑前设计作品,但始终达不到好的效果。设计不是只学会了两三个设计应用软件,将收集到的图片资料简单地拼凑,甚至滥用各种计算机特效,玩弄制作技巧。一幅好的作品,所表现的是它的内涵,它所表达的信息以及文化底蕴。

作为教师,我们要让学生在观念上成为新技术的主人,而不是被新技术及其环境所控制,被动的去适应新技术。在与互联网相关软件的教学中,教师应着重培养学生搜集、整理、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而不是以学会如何使用软件为教学目的。当今西方的一些艺术院校对传统的专业技法训练也已经不如以往那么重视,而更重视观念的新颖和思想的创造,重视学生的人文素养的提高。

3. 辩证看待电脑设计与传统手绘设计的关系

电脑设计与传统手绘设计必须有机的结合起来,根据各自特点融入到设计过程中。

电脑设计的特点是设计精确,效率高,便于更改,还可以大量复制,操作非常便捷;但随之而来的缺憾是在进行某些方面的设计时,难免比较呆板、冰冷、缺少生气,不利于进行更好的交流。而手绘设计通常是作者设计思想初衷的体现,能及时捕捉作者内心瞬间的思想火花,并且能和作者的创意同步,在设计师创作的探索和初中过程中,手绘可以更加生动、形象地记录作者的创作激情,并把激情注入作品中。因此,手绘的特点是能够比较直接地传达作者的设计理念,使人感到生动、亲切,有一种回归自然的情感因素蕴涵其中。

因此,手绘设计与电脑设计并重,才是设计艺术的正常发展之路。现在对手绘的忽视已经在某种程度上导致了错误的认识,尤其是许多初学者和年轻的设计师认为电脑完全可以替代手绘进行所有的设计,甚至认为没有必要再去学习或研究手绘设计,这种观点显然对手绘设计的发展是不利的。正确认识手绘的作用,必须从研究传统设计开始,从重新审视设计艺术的发展历程开始。只有了解了设计艺术的精髓,才会认识到任何设计手段都是为设计观念进行服务的。无论是手绘设计,还是电脑设计,都必须从设计的需要出发。

三、结语

高新技术的确给设计及设计教学带来了许多帮助,电脑技术带给设计界的变革也毋庸置疑,但电脑不是一切,它无法替代我们的大脑,无法替代设计的创造性思维。教师必须对学生进行正确的设计观念的教育,正确认识计算机技术对艺术设计带来的全面影响。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现代设计的发展,电脑设计逐渐打破了一些传统设计方式方法,越来越表现出了它在现代设计中的优越性。计算机技术给艺术设计注入新的活力。计算机对艺术设计的影响不仅表现在它对艺术设计手段的改革,给艺术设计带来了新的风格和语言,更重要地是对传统的设计理念提出了挑战,实现着对艺术设计体系进一步的完善。

计算机技术对现代艺术设计的影响 篇11

关键词 计算机技术 现代艺术设计 影响

中图分类号:TP3 文献标识码:A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不断发展。在某些领域,借助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该领域的发展和更新换代时间大大缩短,用户的体验也越来也高。对于现代技术设计来说,首先,计算机技术是一种重要的工具和载体,运用计算机比起最早的传统的设计方法来说,节省了设计师的大量时间,也避免了过去设计图纸不方便携带、容易遗失的情况出现。可以说,艺术设计领域是对计算机技术最为依赖的行业和领域之一。不仅如此,计算机技术还在不断地发展,这也给艺术设计带来了更多未知的挑战,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广阔空间。

1现代艺术设计的特点

首先,现代艺术设计具有经济实用性。艺术是艺术家审美的体现,也是现实化的审美理想的显示。但是近些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纯粹的艺术已经不能吸引绝多大数人的注意,即便是对艺术敏感的现代人,也更加注重艺术设计的实用性。并且随着时代的发展,实用性逐渐压到了艺术性成为二者中更为重要的部分。

其次,基于上面所述的经济实用性,现代艺术设计的社会性越来越凸显。从设计本身来说,设计决不能是孤芳自赏,除了设计师以外无人欣赏的设计不能够说是成功的设计。现代艺术设计也越来越考虑到以人为本,设计的服务对象不再局限,已经逐渐扩展到了社会大众。

最后,现代艺术设计与计算机高度结合。计算机不仅能够作为设计的工具为设计师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还能够帮助设计师实现以前只存在于构想中无法实现的一些画面。借助于计算机以及网络,更多的设计也能够呈现在相隔万里的人们眼前,拉近了设计与观众、消费者之间的距离。

2计算机技术对现代艺术设计的影响和发展趋势

计算机技术具备很多特点,具体在现代艺术设计中,其特点体现在以下的几个方面:

首先,快速便捷并且不容易出错。各种绘图软件和设计软件的方便快捷是在设计领域计算机代替人手的重要原因之一。人们花费跟之前手工相比少的多的时间,却能够完成更多的设计。并且相较于手工设计,其精度和准度都有保障,一般情况下根本不会出错,即便出错,也能够马上回复。

其次,是计算机中的色彩比设计师手工所用色彩要丰富得多。拘于每个设计师所购置的颜料的限制,很多设计师的色彩构想无法实现,而计算机中拥有数以万计的色彩可供设计师选择,这不仅能帮助设计师拓展思路,也满足了更多人的不同审美和需求。

再次,计算机网络中拥有海量的资源,可以极大地刺激设计师的灵感,也能够给设计师带来很多可以借鉴的地方。以往设计师只能凭经验和一闪而过的灵感来进行设计,在有了计算机和网络以后,其灵感来源有了很大的拓展。

最后,将设计的演示和互动变得更为简单。以往设计师只能通过平面的展示,现在利用计算机可以完美呈现出设计的立体情况,能够全方位最逼真地展现设计,这种全方位的展示能够让评价设计的人们更为直观也更为细致地发现设计中的细节问题,便于设计师的修改,这样就避免了因为对设计无法细致审核而造成的不必要的损失。

未来计算机技术在现代艺术设计中所起到的作用是两分的。一方面大部分的设计将会借助计算机和网络技术进行,更多优秀的设计也将伴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而诞生;另一方面,在人们欣赏了很多的机械的、精密的计算机技术影响下的艺术设计以后,对纯手工的设计也将更加渴望,也能够以保障手工设计不会衰亡。人们对计算机越以来,对设计师的要求也就越高,这也能够鞭策设计师不断学习,不断进步,从而创造出更多更优秀的艺术设计。

3结语

我们可以看出,艺术设计对于计算机技术十分依赖,可以说现代艺术设计的未来发展根本离不开计算机技术。但是我们必须注意到几个方面的问题:人脑才是设计灵感的源泉,而计算机充其量只是一个辅助工具,不能舍本逐末。没有了计算机,无非是设计中困难较多,但并非不能做出好的设计;但是离开了人,只有计算机,根本不可能做出任何一项设计。所以我们要充分利用计算机的同时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将人与计算机进行有机的结合,形成共同促进、共同发展的有机整体,只有这样,才能够推动艺术设计不断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 唐家路,潘鲁生.中国民间美术学导论[M].哈尔滨:黑龙江美术出版社,2000(3).

[2] 刘静,张丽敏.数字时代的艺术设计[J].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4).

计算机艺术 篇12

就本人从事艺术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教学多年来的经验, 来谈下目前高等艺术设计院校计算机辅助设计教学现状的几点问题和不合理性。

第一、课程设置的不合理性。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和飞速发展, 也为了满足社会需求, 许多院校在自身条件尚未成熟的情况下盲从的开设了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 往往会导致课程设置的不合理与培养目标的不明确。许多院校在专业课程设置中过分强调计算机的功能, 有些学生在大一上学期刚上完基础素描、色彩、三大构成后就进入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的教学, 导致的结果是, 学生学习盲目, 学习了计算机技术但是对设计理论和设计审美全然无知, 所做出来的东西不是抄袭就是自我臆造, 无法体现高校艺术专业学生的专业素质和水平, 同时也无法有效地结合自身的专业设计需要发挥计算机辅助设计在艺术设计创作中的作用。

我认为计算机辅助设计应该是在学生掌握一定设计理论及设计思维方法的基础上, 帮助更好的完善表达设计思维和表现形式的一种手段和工具。学生应该首先在修完基础设计理论课程, 掌握一定的设计原理及方法, 在没有计算机辅助的前提下能够动手设计表达自己的创意, 才能开始软件课程的教学。就好像我们现在经常用电脑打字了而不去用笔写字, 不能因有电脑的关系而将所有的设计都依靠电脑来完成。课程安排的不合理, 造成很多学生的错误认识及对计算机技术的掌握是艺术设计主要学习内容。同时也给教师在教学中带来很大的困惑。

第二、设备陈旧落后的不适应性。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目前, 所有的高等艺术院校都开设了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 比如以平面设计为专业的photoshop、illustrator、coreldraw, 室内专业的3DMAX, VRA渲染等软件课程。这些课程对于计算机的要求相对其他专业来说很高, 这就要求高校要有大量的资金投入到计算机硬件建设中去。但是目前很多高校存在的状况是计算机设备的陈旧落后, 无法跟上计算机软件的发展, 导致的后果是学生无法用到最新的软件系统, 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也会出现硬件跟不上, 有时候一节课就能讲完的内容由于计算机的原因无法按时按质完成。

第三、教学师资专业性选择。

由于艺术专业计算机辅助设计教师的资源缺失, 不少高等院校把计算机专业的老师拉过来担任艺术专业计算机辅助设计教学, 但我们需要知道高校艺术专业电脑辅助设计的任课教师有其特殊性。让计算机专业的老师来担任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会导致在教学中偏重于计算机本身的操作技能, 最终培养出来的仅仅是计算机操作能手。事实上高校艺术专业电脑辅助设计的任课教师应有其特殊的要求。艺术设计计算机辅助的老师应该来源于专业的艺术学校, 有着良好的艺术素养和设计功底, 同时又能擅长于利用计算机辅助完成设计创作, 在课程讲授的过程中要结合案例教学, 互动教学等方面向学生展示计算机辅助设计的功能和使用方式, 不仅仅是软件的操作功能, 通过从设计需要出发, 针对不同的设计创作需要进行案例讲解, 达到设计的目的。高校艺术设计专业计算机辅助教学不同于计算机专业的教学, 课程的目的在于更好的服务于艺术创作设计的实现和表现手段, 它既不是纯计算机技术的教学, 也不是纯艺术理论和观念的培养。教师应该教会学生学习如何在技术与艺术、软件功能与设计需要之间把握平衡。

如何在计算机辅助设计教学中正确处理技术与艺术的关系, 在我看来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 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态度, 理性看待计算机辅助技术在艺术设计中的作用。

计算机技术及应用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 随着软件的不断更新和硬件能力的提升, 计算机虚拟现实功能的凸显使得计算机技术在老师和学生中越来越受到推崇。但是作为一个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应让学生认识到, 熟练掌握软件操作并不意味着就一定能做好设计, 计算机是人创造的, 并不能代替人脑思维, 计算机技术也不是万能的, 在设计的前提一定是要在有一定的艺术理论知识和手上功夫才能进行创作, 如今网络资源的开发也大大的影响了学生的原创态度, 许多高校的学生在设计过程中过多的运用网络资源, 导致自我设计意识的淡泊。对于网络资源的多度依赖正在蚕食着学生们的设计思维。要让学生意识到真正的设计是要融入自己的思想和创意的。

第二, 创新教学方法。

教育教学创新一直是近年来所提倡的教学方式, 创新的教学方法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如何来提高创新方式方法也是大多数学者所讨论的内容。教师作为教学的主体其本身身应该具备较强的艺术素养及设计能力, 结合计算机辅助设计的优势发挥学生设计创作的潜能和兴趣。另外要做到的是, 应该兼顾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 例如, 运用案例教学的方式让学生在掌握计算机辅助设计基本技术的同时也能体会到计算机对其本身设计的帮助, 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去参与。同时可以通过鼓励学生参加设计大赛, 或者运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制作学校平时活动的展板海报等等。在参与的过程中学会软件与创意的发挥, 让学生能够把所学的软件知识和计算机辅助技术相互结合起来, 既提高了技术又锻炼了能力。

上一篇:社交数据下一篇:低压低功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