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用和收费

2024-07-10

费用和收费(精选4篇)

费用和收费 篇1

1 政策性质的比较

理论上讲,排污收费的实施前提是生产者无权力向环境排放污染,如果要获得这种权力,就必须向国家购买,其所付费用表现为使用环境容量的一种租金。而一旦在使用这种权力时造成了环境损失,还必须支付污染损失费。

对超标收费而言,只有当生产者超过环境标准后才开始收费,所以它更像是一种罚款性收费。我国在1982年提出的超标收费,其功能是促进企业达标,对资金的使用主要考虑的是补助缴费企业的污染治理,并没有强调对环境损害的补偿。因此在某种意义上,超标收费是违背了排污收费的实施前提。

而排污即收费则是明确了排污租金和一部分环境损失费用,通过最优排污费率来弥补私人成本和社会外部成本的差距,使两者相等。但由于环境经济手段的目标并不在于完全消除污染,因此排污即收费是合理的。

2 污染控制效果、环保资金筹措的比较

2.1 理想状态下的比较

排污收费标准的制定必须以对边际私人纯收益MNPB和边际外部成本MEC的测算为条件。图1中,MNPBMEC相交于E,对应的最优污染水平和环境标准均为QE,最优排污费率和超标费用均为PE。当政府实行超标收费,企业根据其对利润最大化的追求,同样会将生产规模控制在QE,其污染控制效果与排污即收费是一样的。但是,由于此时企业无需支付排污费,其私人纯收益会比较多,而对环保部门而言,却筹集不到相应的环保资金OPEEQE

2.2 信息偏差情况下的比较

1)环境标准过严、收费标准过低。

图2中,MNPB′和MEC′代表政府认为的边际私人纯收益和边际外部成本,两者交于E′,政府据此制定排污即收费和超标收费标准Ps,制定的环境标准Qs小于最优污染水平QE。当实行超标收费时,Ps与企业真实的MNPB相交于B点,企业在生产规模达到Q′以前,宁可缴纳超标排污费,也不愿意放弃边际私人纯收益。此时,相比于政府想达到的污染水平Qs,外部成本多支出了AFQsQ′。当实行排污即收费时,收费标准同样与MNPB交于B,此时尽管企业生产规模仍会是Q′而造成环境损失,但环保部门至少筹集到了OPsBQ′的排污费,比超标收费多收了OPsEQs

2)环境标准过松、收费标准过低。

图3中,E′为政府认为的边际私人纯收益与边际外部成本的交点。此时情况与第一种类似,当实行超标收费时,企业宁可缴纳排污费而把生产规模定在Q′。当实行排污即收费时,企业同样把生产规模定在Q′。尽管两者造成的环境损失相同,但实行排污即收费时环保部门能收到多出很多的排污费,可用于治理污染。

3)环境标准过松、收费标准较低。

图4中,E′为政府认为的边际私人纯收益与边际外部成本的交点。当实行超标收费时,尽管收费标准PsMNPB交于A点,但由于不超过标准企业就不用缴纳排污费,因此企业会将生产规模控制在Qs,从表面上看环境标准仿佛起到了作用。但是,当实行排污即收费时,企业根据A点确定生产规模为Q′,小于Qs,更接近于最优污染水平。同时,环保部门还收到了OPsAQ′的排污费。

3 交易成本的比较

1)政策制定成本。对排污即收费而言,政府需要根据边际私人纯收益和边际外部成本来确定收费标准;而对于超标收费,政府不仅要确定收费标准,还必须根据环境污染物质和人身健康损失来确定环境标准,增加了成本。2)政策执行成本。实行排污即收费,政府只要确定企业是否排污,就可以征收排污费。而实行超标收费,政府首先需要确定企业是否排污,其次还要测定企业的排污是否超过了环境标准,然后才能采取相应的措施。因此,超标收费的交易成本要高于排污即收费。

4 对企业革新治污技术的影响

图5为企业革新治污技术,边际治理成本由MAC1下降到MAC2,此时政府制定的排污标准、超标费用和排污即收费用不变。当实行排污即收费时,企业在革新治污技术前所承担的费用为:治污费AW1Wm+排污费OtAW1=OtAWm;革新后,企业为使承担的排污费用最小会自动把排污水平降为W2,此时承担的费用为:治污费BW2Wm+排污费OtBW2=OtBWm。可见,革新治污技术使企业承担的总费用减少了ABWm。当实行超标收费时,由于不超标就不用承担排污费用,企业革新技术后仍会将排污量控制在W1,此时承担的治污费用为CW1Wm,相比革新技术前,承担的总费用减少了ACWm

5 对当前双收费制度的简单评价

从以上分析可见,超标排污收费存在着诸多弊端。但是,目前国家《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并没有取消超标收费,而是实行了“排污即收费、超过标准加倍缴纳排污费”的双收费政策。笔者认为,两者的结合不仅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超标收费的不足,而且比单一的排污即收费起到了更好的效果,主要表现在政策性质、污染控制效果等方面。

政策性质。双收费制度向社会明确了这样一种观念:排放污染不是免费的,造成环境损失必须进行补偿,超过一定限度的环境损失企业还必须接受惩罚。当企业生产规模超过标准Qs后,加倍收费标准Ps′高于MEC线,不仅补偿了环境损失,而且相当于是一种罚款。

污染控制效果。现实状态下即存在信息偏差时,即使政府制定的收费标准过低,但由于超标加倍缴纳排污费的存在,也能起到弥补一部分损失的作用。当实行双收费制度后,企业生产规模由原来的Q′减少到Qs,外部成本减少了ABQQs

6 结语

由于排污权交易在我国实行还存在一定困难,因此,如何让排污收费政策充分发挥其有效性就非常重要。尽管排污即收费政策在实践中还存在许多问题,但它无疑能更好地促进城市环境管理的科学化、有利于污染的有效控制。

摘要:从经济学角度分析了国家环境经济政策由超标收费转向排污即收费的原因,从几个方面构建研究框架,比较两者的差异,着重讨论了在信息偏差情况下政府判断失误对它们的影响,指出超标收费存在诸多弊端,并对当前的双收费制度作简要评价,以促进城市环境管理更加科学化。

关键词:超标收费,排污即收费,城市环境,经济学分析

参考文献

[1]马中.环境与资源经济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杨金田,王金南.中国排污收费制度改革与设计[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8.

[3]白千文.超标排污费的经济学批判[J].湖州师范学院院报,2005(6):80-83.

[4]严法善.环境经济学概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5]厉以宁,章铮.环境经济学[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1995.

[6]赵民,陶小马.城市发展和城市规划的经济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费用和收费 篇2

关键词:高校学生收费管理系统,高校财务账务处理系统,高校财务管理

随着教育种类多元化的不断发展,高校收费工作量不断加大,收费工作的难度、复杂度逐渐增加。目前,大多数部属高校财务处主要使用天大天财开发的高校学生收费管理系统和高校财务账务处理系统来管理高校的收费工作。这两大系统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会计电算化,提高了工作效率,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其部分功能仍无法有效满足高校的财务管理需求。

一、系统功能定义

天大天财高校学生收费管理系统和高校财务账务处理系统主要包括学生基本信息、收费与退费管理、收据打印管理、查询与报表、系统设置、账务处理等几大功能模块。主要有浏览功能、查看学基本信息功能、查询功能、修改和增加及删除功能、统计功能、自动生成报表功能、数据分析功能、收入分成功能、数据导入导出功能、对账功能、两个系统的对接功能、密码管理和身份验证功能、帮助功能等。

二、系统目标改进

系统改进完善后,让计算机完全代替手工操作,所有师生的财务信息能够快速准确地显示;方便用户,让不同性质、不同级别的用户在使用过程中能达到他们所想要的需求;在设计本系统时一定要有清晰、完整、一致、可测试的性质;实现数据共享,避免重复劳动,规范数据管理行为,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和水平;以计算机为工具,通过对该系统的管理,把使用者从烦琐的查询、统计、分析、账务处理中解脱出来,优化整个高校的财务管理体系,使其高效化、简易化、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

三、两大系统对高校收费工作的影响

天大天财高校学生收费管理系统和高校财务账务处理系统基本上能够满足高校的日常工作需要,但某些个别模块的功能还没有达到高校财务电算化的要求。如果对这些不足之处加以改进完善,势必能满足高校收费信息使用者的需求,大幅度地提高工作效率,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信息化。

(一)学生基本信息模块

目前的学生基本信息主要反映了学生的学号、姓名、身份证号、班级名称、院系名称、学生性质、学生来源等信息,但没有反映学生的联系方式、住宿信息以及贷款情况。系统中缺少学生联系方式、住宿信息和贷款信息给财务处的收费管理工作带来极大的不便。因此,在学生基本信息模块下添加学生的联系方式、住宿情况、贷款情况等信息。一旦学生的基本信息如发生休学、退学等学籍变动,或宿舍发生变更,相关部门通过校园网平台能够及时更新学生信息后,该模块能在“信息更新”菜单下快速显示变动信息,收费管理部门工作人员便能够根据显示的变动信息及时更新学生的信息,该模块完善后的工作流程图(见下页图1)。

(二)查询与报表模块

天大天财高校学生收费管理系统的查询与报表模块基本上能满足一般性的工作需求,但其数据分析功能仍显不足,较为欠缺。查询与报表模块下功能主要包括学生(班级、部门)交费、退费查询、学生(班级、部门)交费、退费明细查询、学生(班级、部门)欠费查询、收费日报表、学生人数汇总查询、综合查询等等。但该模块无法反映欠费率,查询所得到的数据也不能原样导出。故在该模块下应增加报表分析功能,并使数据能够原样导出,该模块完善后的工作流程图(见图2)。

(三)收入统计和分成模块

目前,天大天财的系统中没有收入分成模块,收入统计也只限于最简单的统计,收入统计和分成工作是通过收费账务处理、收入统计、计算打印分成表、分成账务处理、登记分成数据这几个步骤,依赖手工操作逐步完成的。这种工作模式费时费力,不能够实现收入分成一体化,根据需求条件自动完成收入统计、分成测算、账务处理、登记数据的工作。在进行收费账务处理后,收入能自动按记账科目、部门号进行分类,输入部门号和记账科目直接进行收入统计,在达到事先设定的收入分成金额(即收入上限)后,结合《事业收入分配办法》自动生成分成表,工作人员根据分成表进行账务处理,分成明细直接进入各部门的经费卡上,各部门可以凭账户名和密码随时查询自身的财务状况。该模块应该为每个部门的每个收入科目设置一个金额上限,若超过该上限,系统自动提醒工作人员进行分成账务处理,该模块改进后的工作流程图(见图3)。

(四)收费系统和账务系统的对接模块

目前,收费管理部门的业务都是在收费系统和账务系统中同时进行的,但有时存在着账务系统中的凭单号无法在收费系统中保存的问题。改进后的系统应能够解决该问题,并实现每日、每月、每年的自动对账,如果出现账账不符的情况,显示差异原因,工作人员据此进行调整,该模块的工作流程图(见下页图4)。

诚然,高校收费管理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与高校各个部门都有着密切联系,需要各部门的共同合作。如何利用系统在高校收费管理工作中开创新局面,需要我们在实践中锲而不舍、积极探索,不断完善,勇于实践,使高校收费管理工作从繁杂走向简单、从单一走向多元、从手工走向智能,实现高校收费管理工作的信息化、便捷化、高效化。

参考文献

[1]裴静.高校建立三位一体信息化管理模式探讨[J].财会通讯,2006,(8).

[2]明文聿.高等学校收费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J].教育财会研究,2007,(4).

[3]周晓岚.关于加强高校学费收缴工作相关问题的探讨[J].甘肃科技纵横,2010,(2).

[4]白冰.关于加强学生收费管理的探讨[J].经济师,2008,(10).

费用和收费 篇3

关键词:新会计准则,待摊费用,预提费用

财政部于2006年1月1日颁布实施的《企业会计准则》中不再使用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科目, 并且在会计科目表及资产负债表中也取消了这两个项目。这两个科目取消后, 其相关业务应怎样进行会计核算与披露?本文就此问题作些探讨。

一、旧准则下关于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的核算与披露

1. 待摊费用的核算与披露

待摊费用, 是指企业已经支出, 但应当由本期和以后各期分别负担的、分摊期在1年以内 (含1年) 的各项费用, 如低值易耗品和出租出借包装物的摊销、预付财产保险费、预付报刊订阅费、待摊固定资产修理费用、购买印花税票和一次缴纳税额较多且需要分月摊销的税金等。

当企业发生各项待摊费用时, 借记“待摊费用”, 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按受益期限分期平均摊销时, 借记“制造费用”、“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等科目, 贷记“待摊费用”。

“待摊费用”科目列示于资产负债表中流动资产项目中。“预提费用”科目期末如有借方余额, 以及“长期待摊费用”科目中将于1年内到期的部分, 也在本项目内反映。

2. 预提费用的核算与披露

预提费用是指企业从成本费用中预先列支但尚未实际支付的各项费用, 具体包括:短期借款的利息费用、预提的固定资产修理费用等。

当企业发生按规定预提计入本期成本费用的各项支出时, 借记“制造费用”、“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等科目, 贷记“预提费用”;实际支出时, 借记本科目, 贷记“银行存款”等。实际发生的支出大于已经预提的数额, 应当视同待摊费用, 分期摊入成本。

“预提费用”科目列示于资产负债表中流动负债项目中。

二、新准则下关于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的核算与披露

1. 新准则下原待摊费用科目核算业务的核算 (1) 直接计入当期费用科目

原待摊费用中包含的那些已经实际发生的、没有明确期限的、原来通过估计和判断在一年内分期承担的费用, 按照新准则的精神不再进行区分资本化还是费用化处理, 应该于发生时一次性核销处理。如固定资产的日常修理及大修理费用, 在发生当期按照固定资产的用途和部分的不同直接计入当期费用科目。 (看准则的规定, 固定资产的费用需要分别论述, 有的可以计入资产价值中)

(2) 如果符合资产定义, 可以计入“预付账款”科目

原待摊费用中有预付性质的款项, 如预付保险费、预付经营租赁固定资产租金、预付的报刊订阅费等, 这三类费用支出均是企业按相应合同预付给服务提供方的款项, 与购买商品、采购材料时预付账款的性质相同, 符合资产的定义, 因此通过“预付账款”科目核算比较合理。同时为了与采购材料、购进商品所预付的款项区别开来, 可以通过相应的明细账予以区分。

(3) 一次购买印花税票和一次缴纳税额较多且需要分月摊销的税金

对于此类原准则下需要进行摊销的费用, 新准则及准则指南均没有明确规定。可以根据“谁受益, 谁分摊”的原则, 也可以通过“预付账款”科目核算, 具体在每一受益期分摊时借记“管理费用”, 贷记“应交税费”, 同时借记“应交税费”, 贷记“预付账款”。

2. 新准则下原预提费用科目核算业务的核算 (1) 计入“应付利息”科目

在新准则规定:企业借入的各种短期借款, 借记“银行存款”科目, 贷记“应付利息” (短期借款) ;归还借款做相反的会计分录。资产负债表日 (季度末) , 应按计算确定的短期借款利息费用, 借记“财务费用”、“利息支出” (在建工程) 等科目, 贷记“银行存款”、“应付利息”等科目。

(2) 如果符合负债定义, 可以计入“预收账款”科目

对于原准则中预先列支但尚未实际支付的各项款项, 如当期应付而未付的租金和保险费, 其性质是一种应付的款项, 类似房地产的分期付款。符合企业按相应合同规定预收的款项, 与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向购货单位预收时预收账款的性质相同, 符合负债的定义, 因此通过“预收账款”科目核算比较合理。同时为了与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所预收的款项区别开来, 可以通过相应的明细账予以区分。

3. 新准则下关于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的披露

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不符合资产、负债的定义, 本质上属于企业的费用, 作为以后会计期间“本年利润”的减项, 最终反映企业投资者对企业未来净资产所有权的减少。为了更加合理、真实地披露会计信息, 实务中应当将尚未摊销完毕的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确认为所有者权益, 将其列入“未分配利润”项目。

三、总结

新准则下的资产负债观要求不符合资产定义及其确认条件的资产、负债项目不能够在资产负债表中体现。“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不符合资产、负债的定义, 因此, “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不再在资产负债表中体现。

由于会计处理中一般遵循的原则是, 准则或制度没有规定应该怎样处理交易或者事项, 会计人员可以根参考类似的交易或事项进行相应的处理。因此, 对新准则中具有待摊性质和预提性质的费用支出的分析, 新准则中没有说明, 理论界也存在争议, 也只能是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了。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署法制司:2001企业会计准则及指南.北京:中国审计出版社, 2001.8

[2]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6.2

费用和收费 篇4

1.1 待摊费用的涵义及会计处理

待摊费用的涵义。待摊费用是指企业已经支出, 但应当由本期和以后各期分别负担的、分摊期在1年以内 (含1年) 的各项费用。具体包括:低值易耗品和出租出借包装物的摊销、预付财产保险费、预付经营租赁固定资产租金、预付报刊订阅费、摊销期在一年 (含一年) 以内的待摊固定资产修理费用、一次购买印花税票和一次缴纳税额较多且需要分月摊销的税金等。

待摊费用的特点是支付在前, 受益、摊销在后。待摊费用应按费用项目的受益期限分期摊销, 如果其所应摊销的费用项目不能再为企业带来利益, 应将尚未摊销的待摊费用的摊余价值, 全部转入当期成本、费用。

待摊费用的会计处理。对于企业当期支出的需要在本期及以后期间分期摊销的费用, 在发生时应借记“待摊费用”科目, 贷记相关科目。在每期摊销时, 借记相关成本费用科目, 贷记“待摊费用”科目。

1.2 预提费用的涵义及会计处理

预提费用的涵义。预提费用是指企业从成本费用中预先列支但尚未实际支付的各项费用, 具体包括:短期借款的利息费用、预提的固定资产修理费用、预提的租金和保险费等。

预提费用的特点是受益、预提在前, 支付在后。

预提费用的会计处理。根据预提费用的涵义, 企业对于应当归属于本期但暂时不用支付的费用, 应当在义务形成时借记相关费用科目, 贷记“预提费用”。在实际支出时, 借记“预提费用”, 贷记相关资产科目。

1.3 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科目在实际核算中存在的问题

在实际工作中, 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这两个科目常被企业作为调节生产经营利润的“蓄水池”,

特别是待摊费用科目, 更是被众多会计学者称为企业会计核算的垃圾桶。此外, 由于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分别具有预付和应付的性质, 与预付款项和应付款项的核算容易产生混淆, 对于众多非会计专业的报表使用者来说不易理解。因此为了避免这些问题, 同时使会计核算更具有可理解性, 有必要对待摊性质和预提性质的支出的会计处理进行必要的修改。

2 新会计准则对待摊和预提性质的费用的处理

由于旧准则中通过待摊和预提科目进行会计处理的业务的经济性质并不完全相同, 据此, 笔者根据它们的经济性质分别对这些不同业务在新准则中的会计处理方法分别进行分析。

2.1 原准则中具有待摊性质的费用支出在新准则中的会计处理

低值易耗品和出租出借包装物。对于旧准则中的低值易耗品和包装物在新准则中归类到“周转材料”科目核算。在指南关于“周转材料”的解释规定:本科目核算企业周转材料的计划成本或实际成本, 包括包装物、低值易耗品, 以及企业 (建造承包商) 的钢模板、木模板、脚手架等。企业的包装物、低值易耗品, 也可以单独设置“包装物”、“低值易耗品”科目;本科目可按周转材料的种类, 分别“在库”、“在用”和“摊销”进行明细核算。

此外, 指南规定企业购入、自制、委托外单位加工完成并已验收入库的周转材料等, 比照“原材料”科目的相关规定进行处理。而周转材料的摊销可以采用一次转销法和其他摊销方法。至于其他摊销法具体包括哪些方法没有说明。笔者认为, 其他摊销方法应该和原来一样包括分期摊销和五五摊销。

此外, 由于指南仅对总账科目作了统一的规定, 对于明细账设置并没有统一要求, 因此, 笔者认为, 为了会计信息的可理解性及会计核算的方便, 对于出租出借包装物的核算可以通过“周转材料——包装物 (出租/出借) ”进行。具体摊销时分别借记“销售费用”、“其他业务成本”, 贷记“周转材料——包装物 (摊销) ”

而对于原准则中的低值易耗品则可以完全按新准则指南的规定进行核算。

预付财产保险费、预付经营租赁固定资产租金和预付报刊订阅费

对于预付财产保险费、预付经营租赁固定资产租金和预付的报刊费的处理, 在会计实务界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应通过“其他应收款”科目进行核算, 但是其他应收款核算的是除存出保证金、买入返售金融资产、应收票据、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应收股利、应收利息、应收代位追偿款、应收分保账款、应收分保合同准备金、长期应收款等以外的其他各种应收及暂付款项, 这与预付财产保险费、预付经营租赁固定资产租金和预付报刊订阅费的性质不同, 因此笔者认, 由于这三类费用支出均是企业按相应合同预付给服务提供方的款项, 与购买商品、采购材料时预付账款的性质相同, 因此通过“预付账款”科目核算比较合理, 同时为了与采购材料、购进商品所预付的款项区别开来, 可以通过相应的明细账予以区分。

摊销期在一年 (含一年) 以内的待摊固定资产修理费用

新准则规定, 对于固定资产的修理费用如不满足资本化条件应当直接计入当期费用。

一次购买印花税票和一次缴纳税额较多且需要分月摊销的税金。

对于一次购买印花税票和一次缴纳税额较多且需要分月摊销的税金的处理, 新准则及指南均没有明确规定。笔者认为根据哪一个期间受益, 哪一个期间承担的原则, 对于一次购买印花税票较多的可以通过“预付账款”科目核算, 具体在每一受益期分摊时借记“管理费用”, 贷记“应交税费”, 同时借记“应交税费”, 贷记“预付账款”。

而对一次缴纳税额较多的税金新准则中并没有提到是否可以分月摊销, 因此笔者认为也应按受益期限进行处理比较合理。

2.2 原准则中具有预提性质的费用支出在新准则中的会计处理

短期借款的利息费用。新准则指南规定:企业借入的各种短期借款, 借记“银行存款”科目, 贷记本科目;归还借款做相反的会计分录。资产负债表日, 应按计算确定的短期借款利息费用, 借记“财务费用”、“利息支出”等科目, 贷记“银行存款”、“应付利息”等科目。即对于短期借款的利息的预提是通过“应付利息”科目进行的。

预提的固定资产修理费用、预提的租金和保险费等。根据对待摊费用部分固定资产修理费用的分析可以得知, 新准则及相关指南不再对固定资产的修理费用进行预提, 而是在实际发生时根据支出能否资本化分别进行相应的处理。不能资本化的修理费用直接计入当期费用, 可以资本化的计入固定资产账面价值。

而对于当期应付未付的租金和保险费, 由于其性质是应付的款项, 但为了与购买商品和外购劳务所产生的应付款项区别, 通过“其他应付款”科目进行处理比较恰当。即每期根据本期应承担的义务借记相关成本费用科目, 贷记“其他应付款”科目。

总结

上一篇:实时行情下一篇:玉米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