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调配合方法

2024-10-22

协调配合方法(通用7篇)

协调配合方法 篇1

0 引言

220kV及以上电网普遍存在环网[1],其三段式保护均具有方向性,保护整定必须同时考虑多条相邻前向线路和背侧线路保护之间的主/后备配合约束,当同一环路中方向保护配合关系为同段之间互相配合时,整定将出现“死锁”现象[2],各级保护整定值间难以实现协调配合。

为解决环网方向保护整定配合的“死锁”问题,要求选取一组整定起始点(称为断点),将所有“死锁”解开。由于整定起始点处保护定值不按配合整定,保护动作选择性难以得到保证[3],因此,希望整定起始点数目尽可能少,并将数目最少的整定起始点集合称为最小断点集。传统最小断点集搜索方法主要有:1)基于图论的研究方法[4,5],在获取全部简单回路基础上,通过布尔代数等方法获得可行的最小断点集;2)基于保护依赖函数的研究方法[6,7],根据主/后备配合依赖关系搜索可行的最小断点集;3)基于人工智能的研究方法[8,9],将最小断点集搜索描述为一个0-1整数规划问题进行求解。

最小断点集问题通常具有多组可行解,如何从中筛选出一个最优或较优的可行解是一个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从降低断点处保护无选择性动作对电网安全影响的角度出发,文献[10,11,12]提出将断点位置分布于重要保护[13,14]或枢纽变电站[15,16]的劣质可行解进行排除。实际上,保护整定配合起始点位置分布的不同还决定着其它位于非起始点处的各级保护间整定配合关系的优劣[17]。因此,本文在文献[10,11,12]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以110kV及以上电压等级环网中广泛使用的阶段式方向保护[18,19](距离保护和零序电流保护)间协调配合性能最佳为目标,给出一种最小断电集问题多组可行解的优选方法。

1 基本原理及实现方法

1.1 图的基本概念

(1)有向图

有向图是抽象的有向边和顶点的集合,可以用一个二元组G=(V,E)来描述。其中,G表示一个有向图,V={v1,v2,…,vn}表示有向图G中顶点的集合,E={e1,e2,…,em}表示有向图G中有向边的集合。

(2)邻接矩阵

用邻接矩阵A=(aij)n×n表示和存储有向图G。其中,对于任意顶点vi,vj∈V,若存在一条由顶点vi指向顶点vj的有向边,则aij取值为1,反之,aij取值为0。

(3)最长基本路径

在有向图G={V,E}中,由一组首尾相接的有向边组成的序列{e1,e2,…,ep},如果ek(k=1,2,…,p)是由顶点vk-1指向顶点vk的有向边,则称该序列为从起点v0到终点vp的一条路径。顶点不重复的路径称为基本路径。

一条基本路径所含有向边的数目,称为这条基本路径的长度。在顶点vi到顶点vj的全部基本路径中,长度最长的基本路径称为最长基本路径。

(4)有向无环图

在有向图中,一条起点和终点相同的路径称为回路,若一个有向图中没有回路,则该有向图称为有向无环图。对于一个有向无环图,可通过仿强Dijkstra搜索方法[20],搜索任意两个顶点间的最长基本路径。

1.2 概测度指标

设最小断点集问题有n组可行解,将其中的第k组可行解记为Bk={d1,d2,…,dm},k=1,2,...,n,dh表示该Bk的m个断点中的第h个断点,h=1,2,…,m。将最小断点集问题任一组可行解Bk选为最小断点集,并将该Bk中断点添加为保护整定配合的起始点,可解开环网方向保护整定配合的“死锁”,实现环网方向保护的整定计算。为评价最小断点集Bk条件下电网各级线路方向保护整体协调配合性能,如下定义测度指标T(Bk)。

其中,

式中:w表示电网中同段间相互配合的线路方向保护(距离III段或零序电流III段)的个数,其中位于保护整定配合起始点(最小断点和终端线路系统侧)处保护为w1个,位于非保护整定配合起始点处保护为(w-w1)个;L(i,j)表示与第j个起始点处保护按阶梯原则沿全部可能路径均实现逐级配合时,第i个非起点处同段方向保护动作时限包含的整定配合级差数,若该两个保护在动作时限上不存在逐级整定配合关系,则L(i,j)取值为0,L(i)表示与全部起始点处保护按阶梯原则沿全部可能路径均实现逐级配合时,第i个非起点处同段方向保护动作时限包含的整定配合级差数,i=1,2,…,w-w1,j=1,2,…,w1。

测度指标T(Bk)在通过阶梯原则保证电网各级方向保护选择性和灵敏性逐级配合的基础上,通过考察环网各级方向保护动作时限包含的整定配合级差数的总和,量化评价电网各级保护间的整体协调配合性能。即测度指标T(Bk)值越小,则该可行解Bk越有利于避免环网方向保护整定配合中可能出现的配合级数过多和动作时限过长问题,使电网各级方向保护获得更佳的速动性,因此,将测度指标T(Bk)最小的可行解Bk选为最小断点集。

1.3 算法步骤

本文基于环网方向保护协调配合的最小断点集选取方法实现步骤如下。

步骤一:电网各级保护间整定配合关系可用有向图进行描述[6]。以电网中同段间相互配合的线路方向保护(距离III段或零序电流III段)为顶点,以相邻保护间的整定配合关系为有向边,将上述方向保护间整定配合关系抽象为一个有向图G=(V,E),并用邻接矩阵A=(aij)w×w进行描述,w为方向保护的数量。当保护i是相邻线路保护j的远后备保护时,G中存在一条由顶点i指向顶点j的有向边,则A中元素aij取值为1,否则aij取值为0。

步骤二:设最小断点集问题有n组可行解,将其中第k组可行解Bk选为最小断点集时,评价电网各级线路方向保护整体协调配合性能的测度指标T(Bk)如下计算。

(1)将有向图G中的顶点分为起始点和非起始点两类。可行解Bk内断点以及终端线路系统侧方向保护对应的顶点均称为起始点,第j个起始点记为uj,j=1,2,...,w1,电网其余方向保护对应的顶点称为非起始点,第i个非起点记为vi,i=1,2,…,w-w1。

(2)取消Bk内断点处保护作为下一级线路保护远后备的整定配合关系。在邻接矩阵为A=(aij)w×w中,将起始点v1,v2,…,vm对应行的非0元素全部置0,即得到以最小断点集Bk为电网保护整定配合起点,解开环网方向保护整定配合的“死锁”时,描述电网各级方向保护间整定配合关系的有向图G'的邻接矩阵A'。

解开“死锁”后,有向图G'成为一个有向无环图。

(3)计算式(2)中的整定配合级差数L(i,j)和L(i),i=1,2,…,w-w1,j=1,2,…,w1。

当第i个非起点处保护与第j个起始点处的同段方向保护在动作时限上存在逐级整定配合关系时,该两个保护在动作时限上的整定配合级差数即为有向无环图G'中由非起始点vi到起始点uj的最长基本路径长度。因此,针对邻接矩阵A'对应的有向无环图G',采用仿强Dijkstra搜索方法,获取由非起始点vi到起始点uj的最长基本路径,将该最长基本路径的长度赋值给L(i,j)。当由非起始点vi到起始点uj的最长基本路径长度为∞时,表明该两个保护在动作时限上不存在逐级整定配合关系,则将L(i,j)取值为0。

获得某个非起始点vi到全部起始点uj(j=1,2,...,w1)的整定配合级差数L(i,j)后,按式(2)计算得到整定配合级差数L(i)。

(4)按式(1)计算测度指标T(Bk)。

步骤三:针对最小断点集问题的n组可行解,分别如上计算其测度指标T(Bk),k=1,2,…,n。若可行解Bk的测度指标T(Bk),k{1,2,...,n}满足下列条件,将其选择为最小断点集。

2 算例分析

系统接线及保护分布如图1所示。该环网共有14个同段间相互配合的保护(距离III段或零序电流III段),保护序号分别用阿拉伯数字1,2,…,14表示。以文献[8]给出最小断点集问题的6组可行解为例,验证本文方法的有效性。该6组可行解分别为:B1={1,4,9,12},B2={2,5,8,11},B3={1,3,9,12},B4={1,7,9,12},B5={2,5,8,10},B6={2,5,8,14}。

根据电网各级方向保护间整定配合关系,如下形成有向图G的邻接矩阵A=(aij)w×w,w=14。在图1中,保护1是下级线路保护5和6的远后备,a15和a16均取值为1,其余类同。

以第5组可行解B5={2,5,8,10}为例,计算其相应测度指标T(B5)。图1中没有终端线路,保护整定配合的起始点对应着该B5内断点处保护{2,5,8,10},非起始点对应着电网其余方向保护{1,3,4,6,7,9,11,1213,14}。

在邻接矩阵为A中,将上述起始点对应行的非0元素全部置为0,即得到当B5为最小断点集时,描述电网保护整定配合关系的有向图G'的邻接矩阵A'。

根据邻接矩阵A',计算式(2)中的整定配合级差数L(i,j)和L(i),i=1,3,4,6,7,9,11,12,13,14,j=2,5,8,10,进而按式(1)得到测度指标T(B5),结果如表1所示。

分别针对最小断点集问题的6组可行解,计算其测度指标T(Bk),k=1,2,…,n,结果如表2所示。

表2中,将测度指标最小的可行解B1选为最小断点集。与评价指标最高的可行解B2相比,可行解B1的评价指标降低22.7%,表明在最小断点集问题的多组可行解中,将测度指标最小的可行解B1选为保护整定配合的起始点,能有效避免环网方向保护整定计算中可能出现的保护配合级数过多和动作时限过长问题。

3 结论

针对最小断点集问题多组可行解的合理选取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保护协调配合性能的最小断点集选取方法,并给出了方法的基本原理和算法步骤。算例仿真表明,所提方法能够避免最小断点集选取不当引起的保护配合级数过多和动作时限过长问题,对快速切除电网短路故障和提高并列运行系统稳定性具有实际意义。

摘要:为实现环网方向保护整定配合起始点的合理选择,给出一种基于保护协调配合性能的最小断点集选取方法。该方法基于继电保护整定配合的阶梯原则,定义了评价环网各级阶段式方向保护整体协调配合性能的测度指标,通过测度指标定量评价最小断点集问题各组可行解的优劣性,进而实现最小断点集问题多组可行解的合理选取;同时给出了基于图论中最长基本路径概念的测度指标计算方法。算例仿真表明,所提方法能够避免最小断点集选取不当引起的保护配合级数过多和动作时限过长问题。

关键词:最小断点集,方向保护,协调配合,测度指标,环网

协调配合方法 篇2

关键词: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协调配合

一、注重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协调配合的意义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 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 其中,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相互配合, 协调的运用无疑在这一成果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因此, 重视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同性, 在实施中注意二者的共性成为了当今社会的一大热点。

从根本上来说,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最终目的都是通过使供给与需求在变动中保持在一个最优的结构进而使社会经济维持在一个长期稳定的状态。从实施手段上来说, 无论是财政政策还是货币政策, 二者通过政策来达到调控的过程中, 往往需要相互配合才能使效果达到最好, 任意一方都不可能完全凭一己之力使问题得到完美解决, 而是需要相互弥补分别利用双方的优势来实现政策效益的最大化。以08年金融危机为例, 在危机初期, 为了扩大需求, 我们选择积极的财政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 在金融危机的中后期,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中心就由扩大需求转移到需求平衡方向上, 力图使供给需求的结构达到最理想的状态。

虽然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在经济发展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然而在相互配合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 这些问题不仅使二者在协调中起到了制约还为经济发展设置了阻碍,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提高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契合度, 已然成为当今社会的焦点之一。

二、现阶段我国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在配合方面存在哪些问题

(一)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在协调配合方面存在限制

首先, 在货币政策方面的操作空间有限, 货币政策不仅要使人民币的币值稳定还要使外币币值稳定, 这就让货币政策陷入一个两难的选择, 既要治理通货紧缩同时又要防止经济过度膨胀, 然而对于这个选择, 货币政策的操作空间有限。比如, 央行通过操作外汇市场来保持人民币的币值稳定, 不断地购进美元却减少人民币的发行, 使外币成为货币增加的重要来源, 又比如说, 央行通常发行短期国债来进行市场操纵而财政部却倾向于发行中长期债券, 这就使央行在市场操作方面受到很大限制。

其次, 财存款的日益增长趋势, 导致货币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受到阻碍, 从最近几年的数据上来看, 各级政府在央行的比例逐渐增长, 而且在一年内的不同季度中呈现不同的波动。在一个年度内, 往往前11个月内央行财政存款余额会上升, 这是由于发行国债和税收入库导致的, 从而商业银行的存款就会相应的递减, 而在第12个月, 由于财政支出加大, 央行的财政存款就会减少, 同时商业银行的存款会相应增长, 这在一定程度上对货币政策的实施造成了抵触, 使货币政策更难进行。

(二) 两大政策的协调配合机制不健全难以在实施中发挥最大效力

首先, 两大政策存在内部的不协调因素。通过财政政策能够使财政支出增加, 可是同时却忽视了税收在相等时间内的减少, 而货币政策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就解决物价和就业二者之间的矛盾, 因为很难再短期内满足物价稳定的同时又使就业量也随之提高, 而这二者之间的矛盾进而又会演变成经济增长与物价稳定之间的矛盾, 最后导致国内经济无法持续平稳的上升。

另外, 由于财政部与银行缺乏沟通机制导致在拟定和实施政策的过程中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不仅无法充分的相互协调还相互抵触, 这可以体现在1.当通货紧缩时, 财政政策通过增发国债等积极地财政政策来扩大内需而货币政策则采用通货紧缩政策加重了财政风险。2.财政部与金融部的步调不一致, 这一方面体现在财政部发行的国债利率与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的上升下调步调不一致。例如, 当国债发行未结束时, 金融机构贷款利率却下调, 致使财政部压力增大, 造成短时间内债券市场的混乱。

(三) 两大政策的市场定位不准确并且财政投资与融资体系不健全

先从第一个方面来说, 财政政策在市场中的功能侧重于经济结构的调节, 而货币政策则更注重于经济总量的调控, 但是由于我国目前财政投资与融资体系的不健全, 致使两大政策在调节过程中应把握的重点、调控实施的方法以及各自的功能定位不准确最终导致两大政策的实施效果不佳, 对经济结构和市场结构的调整缓慢, 核心问题仍未得到有效率的解决 (核心问题主要是指近年来我国的社会资金总量持续增长导致社会资金结构失衡, 大量的资金盲目的流失现象) 。

再说第二个方面, 如前述, 财政投融资体系不健全是导致两大政策定位不准确的一个重大因素, 那么, 它的不健全主要体现在哪个方面呢?在一个标准的市场经济体系中, 财政投资与政策融资应该将大部分额度投向于农业领域, 基础性产业领域以及经济领域。可是当前我国的金融机构讲财政投融资大量运用于大型的商业和金融领域, 这就使货币政策实施起来倍加艰难, 同时也为两大政策的协调配合设置了障碍。

三、加强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协调配合的建议

(一) 在两大政策稳定的前提下发挥各自在调控过程中的功能

第一, 要在财政政策稳定的前提下加强货币政策在稳定市场需求方面的功能, 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就要重新为货币政策制定新的目标, 使之更加科学化并合理运用与货币有关的各种金融工具来作为辅助手段, 我们可以相对的降缓货币在供应量方面的增长幅度, 控制货币投放的总量, 完善货币的信贷结构, 我们还可以重视汇率变动在社会总需求方面的作用, 对汇率变动的区间适当的放宽, 提高人民币的升值空间, 降低社会总需求的操作难度。

第二, 在货币政策稳定的前提下发挥财政政策在总量调节方面的功能。首先要改变对货币政策的“过度有用性”观点, 放弃企图完全通过货币政策来改变现存问题的看法, 因为货币政策是通过稳定总需求来为市场经济创造货币环境, 而财政政策则是在优质的货币环境中通过对市场经济结构的调整来达到对总量的调节, 所以既要保证货币政策的稳定施行又要加强财政政策在总量调节方面的至关作用。

(二) 加强国债管理, 完善国债的市场结构

首先, 在国债管理方面要做到三点。第一, 应该发行多种国债, 增加国债发行的类型和涉及的领域, 还要扩大国债的发行量。第二, 应该逐步降低商业银行购买国债的门槛, 解除商业银行进入国债市场的限制。因为, 只有商业银行持有国债的量达到一定程度才能使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进行协调配合。第三, 对国债利率进行调整, 一直以来国债利率都普遍高于银行存储利率及其他金融产品利率, 这不利于形成市场化利率。

其次, 完善国债市场结构。1.要改变国债的投资方向, 减少政府性投资将更多的资金用于农业, 基础建设, 教育, 环境建设领域2.在发行长期国债的同时适当增加一年期以下的短期国债发行量, 中央银行调控经济的工具之一就是短期国债, 只有在现有基础上增加短期国债才能更加利于央行对宏观经济的把控使两大政策在操纵起来更加的容易。

(三)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必须适应我国当前的经济发展

在各个时期, 无论是财政政策还是货币政策都必须适应那个时期的市场经济的发展趋势, 实现国家在宏观层面上调控的目标, 因此在不同的时期,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选择方式也不一样。比如, 在经济膨胀时期, 财政政策通常是利用增加收入减少支出来降低社会需求, 货币政策利用紧缩性的货币政策使经济降温, 并且这一时期是以货币为主导, 财政政策为辅的理念, 而在经济低迷时期, 货币政策通过对资金投放量的控制来调整产业结构, 财政政策通过扩张性财政政策来刺激经济的增长。所以, 要特别注意在不同时期采用不同的方式来协调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既要相互区别又要相互拟合。

四、结语

本文先从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在协调配合方面的意义开始, 强调在新时期加强二者协调配合在调整经济结构和促进市场经济发展方面的重要性, 接着提出二者在配合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 比如,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在协调配合方面存在限制, 两大政策的协调配合机制不健全难以在实施中发挥最大效力以及两大政策的市场定位不准确等, 最后根据这些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首先要在两大政策稳定的前提下发挥各自在调控过程中的功能加强国债管理, 然后完善国债的市场结构, 最后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必须适应我国当前的经济发展, 在新时期注重两大政策的协调配合, 在实施中把握协同性, 才能使经济更加繁荣。

参考文献

[1]蔺怀国.当前我国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协调配合—现状、制约因素与对策[J].天津经济, 2012 (4) .

[2]王旭祥, 汪圣明.国债市场发展与财政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J].浙江金融, 2010 (4) .

[3]巴曙松, 刘孝红.中国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协调问题研究[J].福建金融, 2006 (9) .

[4]任碧云.中国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协调配合的技术路径[J].中国财经问题, 2009 (3)

[5]聂晴.新形势下我国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路径选择[J].商业时代, 2010, (21) .

抄核收工作环节的配合及协调 篇3

1 电力抄核收工作的内容与特点

抄表工作是电费抄核收的一个重要环节, 对于配合与协调抄核收工作而言是相当重要的。事实上, 所谓的抄表工作就是电力企业定时定期对电力用户的电表进行准确的读数, 并计算出实际用量与费用, 而抄、核、收三道工序都属于电费抄收管理中最基础、最核心的工序。针对各类普通用电需求的用户的抄核收工作可以进行准确的定量计算, 但对于用电量大、用电质量要求高的生产企业或者矿工业等用户, 其电费的抄核收工作必须要能反映出企业在各个时期的供电量变化情况、线损情况以及售电量。这些参数的整合能为企业提高合理收入、进一步提高经济效益提供有力的参数依据, 同时, 也能真实反映我国国民经济计划执行情况以及各行各业的市场发展情况。

电力企业的营销业务抄核收工作不仅可以提供缴费回收依据, 而且可以考核供电部门业务发展情况以及计算线路损耗, 以便供电单位对业务规划以及供电模式进行调整与改善, 对用电量与供电量适当地进行分配与协调。因此, 控制好定期抄表的质量是非常重要的, 这也就对抄核收工作的专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电费核算工作是管理中的一环, 是保证企业经济效益的关键服务。电费的核算工作必须保证及时的抄表、准确的读数以及收回, 清晰的账务与准确的数据统计, 以保证其质量, 从而保障电力企业准确地掌握电力使用情况与自身经济效益, 并根据参数准确地执行电价政策。

2 电费抄核收环节的各项协调与配合分析

电费核算是电力内勤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该项工作的开展与质量控制显得非常关键。通常, 电力企业对电费抄核收工作实行“三率”考核, 分别为电费实抄率、差错率以及回收率, 这些考核有助于促进抄收工作的质量控制, 更是协调电费抄收各个环节的重要工作。在实际的工作中, 电费抄核收需要抄表员与复审核人员的相互配合与支持, 应保持两者之间的沟通与交流, 通过搭建远程交流平台等促进两者之间相互沟通, 以及时解决工作中的各种难点与问题, 防止信息不通导致推诿、纠纷等现象, 从而提供优质的服务, 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

电费审核与核算算得上是抄核收工作环节中最关键的步骤, 可以认为是同时进行的。但就两者的性质来讲, 并不能混为一谈, 因其工作岗位不同, 工作性质不同, 一旦混淆, 很有可能造成电力企业的业务风险, 使得审核失去监督功能, 最终影响到电力业务的工作质量, 造成损失。因此, 应将电费审核作为抄核收环节的中心环节, 充分发挥审核的监督与检查作用, 对电费的及时抄表、准确收回以及账务、统计数据等准确地审核把关, 确保电费抄核收各环节的质量, 从而促使员工的行为规范化、企业的管理合理化, 创造更大的效益。

此外, 作为电费抄核收环节的最后一环, 电费回收是直接影响电力部门的经济活动与经济效益的关键环节。电费回收是用电营业管理中的抄、核、收工作中的最后一步, 其实施质量将直接影响国家的财政收入与企业资金周转, 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所以, 就要求电费回收人员必须拥有清晰的意识与高水平的业务能力, 能够及时做好本职工作, 积极与客户配合, 提供好的服务, 增强用户的支持, 及时地回收电费, 确保电费的准确性与合理化回收, 保证企业的经济效益。

面对电网的智能化发展趋势, 电费回收的方式也逐渐走向了自动化与智能化, 电费的回收除了采用传统的收费人员上门收费方式外, 还可以通过委托银行代收的方式来收取电费。这样一来不仅解放了电力企业的劳动力, 而且使用户缴费更方便。在实际的电费回收过程中, 如果出现差错, 则需要审核人员进行审核, 这也同样需要抄表员与审核员及时沟通交流, 便于及时采取补救措施, 及时向用户解释, 获得用户的支持, 以减少企业的损失, 维护用户的利益。抄表人员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 发现了自己职责范围之外的问题, 也应该及时向上级部门反映, 及时进行妥善处理, 进一步提高企业的服务质量。

3 结语

总而言之, 电费抄核收工作管理必须按照企业的拟定工作方案与规划来进行, 为确保抄核收工作的质量, 保证企业的服务与效益, 抄核收各环节的各因素要相互配合。一方面, 要求抄表人员有责任心, 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职责, 积极配合管理人员, 提高自身的服务品质。另一方面, 电费审核人员必须针对抄表人员的实际情况与企业的要求, 严格对抄核收各环节进行监督与审核, 积极配合管理人员对工作进行适当调整。三者之间互相配合、协调统一、为同一个目标奋斗, 才能真正实现电费抄核收工作的质量控制。

摘要:伴随着电力事业的飞速发展, 电力系统也得到了较大的完善与优化。作为电力业务中最关键的工作, 电费抄核收工作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为做好电费抄核收管理工作, 必须有合理的工作方案与计划安排, 合理地协调, 与相关环节配合, 在统一指挥下与当前飞速发展的电力事业相适应, 这是当前电力企业管理部门的重要任务。

关键词:抄核收,配合协调,电力工作,营销业务

参考文献

[1]李新荣.抄核收工作环节的配合及协调[J].价值工程, 2010 (06) :104.

抄核收工作环节的配合及协调 篇4

关键词:电费工作,抄核收管理,配合,协调

营销工作的经营成果,基本上是以电费回收来衡量,因此电费管理是电力营销部门乃至供电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而抄核收工作环节的配合及协调又是电费管理中的重中之重。

首先,抄表工作是电费抄核收工作环节的第一道工序,对配合和协调电费管理十分重要。抄表就是定期逐户抄录电能表读数并计算出用户的实用电量。抄表工作是抄核收三道工序中的基础工序。准确地抄录各类用户的用电量,不但不能使各工矿企业准确地计算电费额,正确地核算企业本身较准确在反映每个时期的供电量、售电量以及线路损失率,有利于增加合理的收入,提高经济效益。还可通过营业统计真实在反映国民经济计划执行情况和各行各业的生产发展情况。由此可见,抄表工作是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

抄表员每月抄录的用户电量不仅是电力企业按时将电费回收并及时上缴的依据,也是考核供电部门的售电量,线路损失率,供电单位成本等经济指标和用户的单位产品耗电量,计划分配用电量等指标的依据,同时也是各行各业用电量统计分析的原始资料,因此保证定期抄表质量是十分重要的。抄表员应热爱本职工作,提高实秒率,减少差错,与核算,审核和收费共同配合做好电费管理工作。

其次,电费核算是电费管理的中枢环节,是为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服务的。电费是否能按照规定及时、准确地收回,帐务是否清楚,统计数字是否准确,关键在于电费核算的质量,在于核算工作能否正确掌握和执行电价政策。

电费核算是电费内勤管理的重要环节。电费的“三率”考核(即电费实抄率,差错率和回收率),对促进抄收工作质量,协调电费各个环节工作十分重要。抄表员与复核人员相互配合、支持互通情况,发现问题不推诿、不扯皮,才能实现优质服务,确保电费100%回收。

电费审核和电费核算是同步进行的一道工序。虽然它们是属于同一道工序,但它们是不同岗位之间的工作,因此审核与核算不能混岗,混岗的风险会造成电费业务失去监督,最终影响电费业务工作质量、影响电费及时回收,造成电费损失的风险。因此电费“审核”是电费管理工作中的中心环节,电费是否按照规定及时、准确地收回,账务是否清楚,统计报表是否准确,关键是在于电费审核的把关,工作质量高低,必须全力做好此项工作。

电费回收工作是用电营业管理抄、核、收工作中最后一个环节。电费能否及时回收将直接影响国家财政收入和电力部门生产资金的周转,为此收费人员应努力做好本职工作,取得用户的配合和支持,及时全部地收回应收电费,不拖欠、不挪用,千方百计完成电费回收任务。

收费人员通过上门走收,委托银行代收等方式收取电费,在回收过程中发现差错要再次复核,并同抄表员、复核员及时联系,采取相应措施,向用户耐心解释,减少损失,对国家和用户都要认真负责。即使是自己职责范围外的事项,也可向上级汇报,妥善处理。

浅谈建筑安装的施工协调与配合 篇5

建筑产品的显著特性是需要参与施工的各工种之间的密切配合才能完成, 从而显现出许多不同于其它产品的特性。

现在, 结合我参与施工实践和体会, 简要地谈一谈建筑安装的施工协调与配合工作在整体施工中的不可或缺的作用。

1 建筑类型及施工特点

1.1 一般建筑的施工特点

建筑工程一般由土建施工、装修施工、安装施工几大项目组成, 其中安装施工主要由管道工程施工、电气工程施工、空调通风工程施工、设备工程施工所组成。

建筑工程有许多不同于其它产品生产过程的特点, 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施工场地及作业面狭小; (2) 专业工种多, 作业交叉频繁; (3) 预埋、预留的作业量较多; (4) 有些工程还要在吊顶及管井内施工; (5) 所用材料、设备需要吊运。

1.2 承建建筑的类型及施工特点

我们所承建的全现浇剪力墙住宅楼, 包括建筑主体结构、建筑装修、安装工程等几大施工项目。工程中的安装项目主要为水、电安装工程, 但其中水又可划分为给排水、暖气、卫生器具等几个分项;电气安装工程又划分为动力、照明、弱电等项目, 而弱电又包括电视系统、电话系统、网络系统、水表远传系统、智能对讲系统等分项, 每一分项的工作内容又有总进户、总箱、分箱、干管线、支管线、器具安装、系统调试等不同的具体工作。

实际施工过程中, 这些繁杂的安装管线工程, 不仅仅需要较强的技术业务水平, 更要搞好本专业内部、安装专业之间、安装与建筑之间的有机配合, 才能使整体工程顺利地完成, 保证工期和质量。

2 建筑安装施工的协调与配合

建筑是一个复杂的有机整体, 离开各专业、各部门周密有效的协调与配合是不行的。对于安装工程来说, 其协调与配合主要包括本专业内部各项工作的协调与配合、各安装工种间的协调与配合、安装工程与建筑、装修工程间的协调与配合以及前后方的协调与配合。下面我就施工实际, 从技术、进度等方面谈一谈建筑安装的施工协调与配合。

2.1 本专业工种内部的协调与配合

本工程的电气安装内容包括:动力、照明、弱电等。其中动力、照明部分的工作是主、干、支路的配管、配线, 配电箱、柜、盘的安装、接线, 开关、插座、灯具的安装、接线, 以及系统试运行等。弱电系统包括了电视、电话、网络、智能对讲等不同的系统内容。这些工作间的协调与配合既表现在技术上, 又体现在进度上。

2.1.1 技术方面

首先, 从书面资料入手, 对涉及本专业的施工图纸、会审纪要、工艺标准、质量要求等加以熟悉, 做到心中有数。

其次, 针对电气工程施工系统性较强而阶段性较弱的特点, 将所有施工内容分为若干阶段, 确定合理的施工顺序和工艺流程, 在实际施工前尽可能把可能发生的问题预想到, 制定出可行的施工技术方案, 用以指导实际施工。

再次, 我们还分别对主要工序进行及时、有效而详细的技术交底, 并将交底内容落实到每个施工人员, 避免影响施工进度和质量。

2.1.2 进度方面

由于小区数栋楼同时开工, 我们也面临场地狭小、主体施工阶段加工使用材料数量较多、规格复杂、工作面狭小、隐蔽工程多且工程进度要求较紧等问题。经过意见汇总, 确定了合理的施工顺序和材料加工顺序, 保证了本专业工程的顺利进行。

2.2 各安装工种之间的协调与配合

本工程的建筑安装施工涉及到管道、电气、设备等几大专业工种, 要做好各专业之间的协调与配合, 就要了解各专业的阶段特性, 以便合理、有序地安排施工。搞好安装工程内部的协调与配合, 是处理好各专业内部之间矛盾, 及各专业与总体要求之间的矛盾, 保证工程顺利进行的重要一环。

2.2.1 技术方面

首先, 我们还是先从书面资料入手, 熟悉本专业施工图纸、会审纪要、工艺标准、质量要求, 了解与本专业相关且交叉密集工种的施工对象布局、工艺等。

电气安装施工中, 最多打交道的就是水、暖、卫的管道安装工程了, 施工中常常出现频繁的管路交叉。解决此类问题不仅需要认真进行图纸会审, 还需要在施工前结合现场情况组织内部各专业交叉会审, 对于专业交叉密集区域绘制施工综合布置图。

其次, 从技术方面讲, 搞好各专业协调与配合, 一定要把好熟悉图纸、认真会审、内部会审、内部技术协调的关键点, 务必保持解决问题的渠道畅通无阻。

2.2.2 进度方面

目前建筑工程场地狭窄、专业交叉施工密度大是比较常见的问题。要达到施工的进度要求, 必须合理、有序地安排各专业进入作业面施工。也就是说一定要注意专业特性与工程的阶段特性相结合, 局部作业面的施工特性与整体施工特性相结合。

2.3 安装工程与建筑工程之间的协调与配合

安装工程与建筑工程之间的协调与配合主要指安装工程与土建单位、装修单位之间的专业协调与配合, 即外部的协调与配合。

(1) 从技术角度讲, 土建、装修专业对安装专业形成了空间限制, 各专业必须准确的知道自身专业所处建筑位置及范围, 并搞清楚各种井洞尺寸、轴线、标高、层高以及墙体厚度、顶板厚度、梁的大小等情况, 从而避免不必要的麻烦。

(2) 从进度方面看, 由于各专业密切的联系, 形成在实际施工中缺一不可的关系。必须了解其各自的规律及其内在联系, 从而有理、有序、有效地搞好各专业之间的协调与配合。

从整体看, 安装工程的成品依附于土建的成品或半成品之上, 其间的交叉配合贯穿于整个施工过程, 而且他们的交叉密集处主要集中在结构“暗”处, 在结构施工阶段, 安装的主要任务是电气、管道的插入配合, 其他工程均处于准备阶段。此时电气、管道专业与土建专业的配合最为密切和频繁, 应作为重点搞好其间的协调与配合。而装修工程与安装施工的交叉配合主要集中在墙面等“明“处。相对而言, 此时安装工程与装修工程之间的矛盾就不太突出了。

3 结语

建筑安装施工的协调与配合, 本身就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搞好这项工程, 必须通过了解工程对象, 掌握工程特点, 采取相应措施, 保持施工中的相互的协调与密切配合, 确保整体工程的进度和质量。

参考文献

[1]GB50303—2010, 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S].建设部, 2010.

[2]GB50300—2010,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S].建设部, 2010.

[3]92DQ1-13, 建筑电气通用图集[S].华北地区建筑设计标准化办公室, 1992~2003.

试述高层建筑空间的协调与配合 篇6

近十余年来我国的高层建筑建设可谓突飞猛进, 其建设速度和建造数量在世界建筑史上都是少有的。我国的理论研究多偏重于介绍国外的思潮流派, 或是探讨文化、艺术、美学等与外在形式相关的东西, 而对于功能组织和空间构成模式的研究却较少有人问津。然而, 当今的建筑学早已超越了工程和艺术范畴, 需要我们从更多方面对其进行的研究。

1 高层建筑空间构成模式演化

1.1 内核的形成高层建筑与其它建筑之间的最大区别, 就在于

它有一个垂直交通和管道设备集中在一起的、在结构体系中又起着重要作用的“核” (Core) 。而这个“核”也恰恰在形态构成上举足轻重, 决定着高层建筑的空间构成模式。

在建筑的中央部分, 有意识地利用那些功能较为固定的服务用房的围护结构, 形成中央核心筒, 而筒体处于几何位置中心, 还可以使建筑的质量重心、刚度中心和型体核心三心重合, 更加有利于结构受力和抗震。

1.2 核的分散与分离然而, 随着时代的发展、技术的进步, 人们

对建筑需求的变化和设计侧重点的不同, 以中央核心筒为主流的高层建筑“内核”空间构成模式开始受到了挑战。

对于结构专业来说, 加强建筑周边的刚度也会有效地抵抗地震对高层建筑的破坏, 所以如果将垂直交通和设备用房等分散地布置在周边, 则无疑也会对结构抗震有利。同时, 这种分散的多个外核的空间构成模式, 也正好适用于新兴的巨型框架结构, 使这种结构体系中的巨型支撑柱具有了使用功能。

而从建筑设计的角度来看, 核的移动、垂直交通、服务性房间和管道井分散到建筑的周边, 对于高层建筑的空间构成模式和立面造型上的变化也是极具革命性的。它不但适应了其它专业的需求, 而且还有利于避难疏散, 创造更大的使用空间和使高层建筑的底部获得解放。这种空间构成模式所具有的灵活性和先进性, 很快便被推崇技术表现的欧洲建筑师们所发现, 并创造性地应用在他们的作品之中。

1.3 中庭空间的出现受高层旅馆的影响, 一些办公大楼为了追

求气派和空间变化, 便在入口处附设一个中庭, 实际上, 核心筒的分散和分离, 中庭空间的介入, 已使高层建筑的空间构成模式彻底发生了变化。新一代的高层建筑空间组织更为灵活多样, 由于空间设计的侧重点已由追求经济效率向营造宽松舒适的生活环境转变, 所以许多新建的高层建筑都以“景观空间”的概念, 将共享空间与功能空间相结合, 把核分散向四周, 垂直交通采用玻璃电梯, 直接采光, 给人们以开敞明亮、将动线视觉化的空间感受。空间构成模式也由封闭的“积层式”, 变为上下贯通的“动态流动空间”。

1.4 底部空间的变化早期的高层建筑多直接面对街道, 从街道

进入门厅, 再由门厅进入电梯厅, 垂座电梯至各楼层, 这是高层建筑中最为普遍的空间流线组织方式。建筑空间与城市空间之间缺乏过渡, 没有“中间领域”的概念, 在人流集散的高峰期, 对城市交通环境的影响也较大。尽管许多高层建筑都在门厅的艺术处理上颇费心机, 设计得非常富丽壮观, 但是由于空间组织方面的缺陷, 门厅内往往留不住人, 形不成公共活动空间, 而入口处也常出现人流拥塞的现象。

2 高层建筑安装施工内部协调与配合

怎样搞好内部协调与配合, 实际上是一个怎样处理好内部各专业之间的矛盾, 以及各专业与总体要求之间的矛盾。现从两个方面加以阐述:

2.1 技术方面首先, 应从书面资料入手, 对本专业图纸、会审纪

要、工艺标准、质量要求等加以熟悉, 做到心中有数。在此基础上, 还需对其他专业图纸、资料进行了解, 尤其对与本专业相关且交叉密集工种的施工对象布局、工艺等应有所了解。

其次, 从技术方面讲, 搞好各专业协调配合, 一定要把好熟悉图纸、认真会审、内部会审、内部技术协调的关口, 务必保持解决问题的渠道畅通无阻。前者主要是解决各专业内部问题, 而后者则是解决各专业交叉配合的问题。相互比较而言, 搞好内部协调配合更为重要。

2.2 进度配合方面高层建筑楼高、层数多、场地窄、专业交叉施

工密度大, 与工业建筑、一般民用建筑相比, 其作业面尤为狭窄, 难以满足在有限的作业面内各专业施工同步展开。要达到施工的进度要求, 必须根据工程的阶段特性, 合理、有序地安排各专业进入作业面施工, 即一定要注意专业特性与工程的阶段特性相结合、局部作业面的施工特性与整体施工特性相结合。

3 高层建筑安装施工外部协调与配合

外部协调与配合主要指土建单位、装修单位的专业之间的协调配合。

3.1 技术方面就高层建筑整体而言, 土建和安装构成了躯干和

内脏;装修则是为其着装打扮。根据高层建筑的特点, 土建、装修施工阶段划分为: (1) 砼结构施工; (2) 砌体建筑施工; (3) 初级装修施工; (4) 二次装修施工。

无论从整体还是从局部来看, 土建、装修、安装各专业都有着密切的联系。有联系难免有矛盾, 所以对于安装施工必须了解土建、装修专业图纸, 从中了解整个建筑构造特点及建筑装饰特点, 结合本专业的情况, 找出问题所在。从技术角度讲, 土建、装修专业对安装专业形成了空间限制, 各专业必须准确地知道自身专业所处建筑位置及范围, 并清楚各种专业井洞尺寸、轴线、标高、层高, 乃至砌体厚度、楼板厚度、梁的大小等, 在施工前和施工过程中, 及时准确地发现和解决各专业之间的问题。

3.2 进度方面既然土建、装修、安装均作为高层建筑的有机组

成部分, 故其彼此间必然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实际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关系。但作为一个独立项目, 又有各自的运行规律, 只有掌握了这些规律, 并了解其间的内在联系, 才能有理、有序、有效地搞好各项目之间的协调与配合。

对于安装施工来讲, 从整体看, 其成品可以说是依附于土建的半成品或成品之上, 它们之间的交叉配合贯穿于整个施工过程, 且配合密集处主要在“暗”处, 如砼结构、砌体内管井等;而装修与安装施工的交叉配合, 主要集中在“明”处, 如墙面、天花板等。

4 高层建筑安装施工前、后方协调与配合

前、后方协调与配合实际上是人、财、物、机各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问题。它对于各类建筑施工是一个带有共性的问题, 这个共性问题的关键所在是诸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决定权是在前方, 还是在后方?是在项目上, 还是在大本营里?“项目法施工”运用动态管理原理很好地回答和解决了这个问题, 使长期以来的前方与后方难以协调与配合的局面得到了根本转变。

有共性必有个性。在高层建筑安装施工中, 诸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必须紧紧围绕高层建筑安装施工的各项特性来进行。为此, 必须了解各专业施工形象进度计划, 以便及时、合理地调配人、财、物、机各生产要素。各专业总量、插入时间及在各阶段的工程量均不尽相同, 根据动态组合原理, 结合各专业阶段特点, 合理组合各生产要素, 达到前、后方的有理、有序协调与配合。

高层建筑安装施工的协调与配合涉及面十分广泛, 可以说, 它本身就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搞好这项工程, 必须通过了解工程对象, 掌握工程特点, 从而采取相应措施, 保证内外工种相互协调与配合, 确保质量与进度, 全面完成工程任务。

摘要:近几十年来高层建筑在造型形式不断翻新、高度记录一再被打破的同时, 其空间构成模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于任何一个建筑工程施工来讲, 搞好各专业、各部门之间的协调与配合都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建筑产品的施工是由多工种、多系统互相渗透、密切配合、综合而成的有机整体。建筑产品的这种系统的密集性、交叉性及最终的整体性, 最主要的表现在高层建筑上。高层建筑的显著特性是“高”, 由于其“高”而引发出诸多不同于其它建筑的特点来。

协调配合方法 篇7

1 建筑施工多专业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 各专业施工管理过程中肯定会存在一些施工交叉问题, 那么下面我简单对建筑施工过程中多专业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并对其发生原因进行探讨, 从而不断地优化建筑施工管理。

1.1 从施工技术质量方面

随着我国科技技术的发展和进步, 科技技术不断地应用于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 建筑施工工艺也不断地提高和改善, 建筑行业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新规范的出现, 使得建筑产品越来越多、越来越人性化, 越来越智能化, 各个施工作业划分也越来越精细。各个施工作业之间一方面要确保自己的施工进度安排和施工质量控制;另一方面由于建筑施工不是一个一个独立的个体, 而是一个连续的施工过程, 因此在施工过程中, 各个施工专业之间可能会存在一些交叉过程, 比如在主体施工过程中, 建筑安装工程就绪配合土建施工完成, 而在土建施工过程中, 要避免对安装工程的预埋管线造成破坏, 因此在施工过程中, 就需要做好交叉作业施工管理。一旦没有全面考虑到各项施工作业的质量控制和进度安排, 那么就很容易产生返工、误工等问题, 因此, 一方面会延误了工期;另一方面也影响了工程质量, 增加了投资, 给建筑施工管理带来了很多问题。

1.2 从施工管理方面

当前建筑企业主要的施工形式是分包管理, 那么在进行专业分包划分时, 也很难实现名明确的划分, 主观上各单位在利益的驱使下, 希望相关单位承担更多的工作, 经常会造成工序之间的退让, 那么最终就会造成施工工作的模糊, 导致两个施工单位之间都没有进行这项工作的完成。

在施工管理过程中, 施工组织管理不健全, 施工人员之间的责任不明确, 或者是施工人员的质量控制意识较差, 在施工过程中, 即使发现了一些问题, 也认为这不会影响整体的工程建造, 或者认为这不是自己职责范围内的工作, 自己不需要操心, 施工人员的质量控制意识非常薄弱, 责任心也较差, 因此, 在施工过程中对于各个施工专业之间协调配合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在施工过程中, 通常由于各个专业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各有所长, 那么综合性技术人才缺乏, 因此对于各自的施工可以保证, 但是对于建筑整体的施工建造质量就不能够进行很好地施工管理和控制, 从而造成工序之间的施工管理混乱, 影响建筑施工的进度和质量控制。

2 加强建筑施工各个专业之间的协调配合管理

在建筑施工各专业协调配合施工管理过程中, 首先, 各单位应该对于各个专业施工之间的配合加强认识, 对各个专业施工配合管理的重要性充分认识, 在工程管理过程中, 对于施工人员中实行岗位责任制和奖惩制度。其次, 在进行责任划分时, 要明确的规定业务、监理以及施工单位之间的责任, 并且要求其严格执行, 通过奖惩制度来实现职责的履行。最后, 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模式, 做好相关施工质量的控制和监督, 对于施工过程中的材料也做好相应的保管, 确保各自负责的每一道施工工序都可以顺利完成。下面针对建筑施工专业在施工技术质量和施工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本文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来加强建筑施工各个专业之间的协调配合管理。

2.1 施工技术质量方面

在施工技术质量管理方面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有效低控制管理:第一, 提高设计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 确保设计图纸和实际施工图纸相吻合, 做好图纸审核工作;第二, 图纸审核的技术交底图样也是比较重要的工作, 可以不断地对图纸进行优化, 从而提高建筑工程项目的建造质量, 同时也可以避免后期的更改, 为各专业之间的交叉管理提供了安全保证。

2.2 管理协调方面

在管理协调方面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有效低控制管理:第一, 业主和监理单位之间必须要对项目管理人员进行统一, 方便日后的工作开展和实施有效地组织管理;第二, 在管理过程中, 必须建立岗位责任制度, 明确权责, 做好分工协作;第三, 要根据具体的施工管理过程, 建立适当的奖惩制度, 提高员工的工作性, 同时也可以有效地避免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3 组织协调方面

在组织协调方面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有效低控制管理:第一, 建立健全的协调会议制度;第二, 对于工程的施工工作做好落实管理, 加强监督检查;第三, 做好资料的保管, 同时对于各项工作严格按照流程, 相应负责人做好签字盖章处理, 在管理过程中要有理有据, 一旦出现问题可以追溯到责任人。

2.4 各细部工程协调施工管理

各个专业之间必须相互协调配合作业, 注重结构外表、功能和结构之间的关系, 从而确保各细部工程协调施工管理。

3 结语

在建筑施工各专业之间协调配合施工过程中, 企业以及项目的负责人必须加强重视, 通过在施工过程中建立完善的科学管理制度, 通过采取有效的管理手段, 从而不断地优化管理水平, 保证建筑施工质量。

摘要:随着我国建筑建造技术的发展, 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在建筑建造过程中, 对于建筑建造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各个专业分工也越来越明细, 那么对于建筑施工过程中, 各专业之间必须做好相应的协调配合管理, 从而实现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和进度的保证。下面本文通过对建筑施工多专业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 从而加强建筑施工各个专业之间的协调配合管理, 从而不断地提高我国建筑工程施工质量。

关键词:浅论,建筑施工,各专业协调配合,问题探讨,解决对策

参考文献

[1]秦晋卫.谈建筑施工各专业之间协调配合问题[J].山西建筑, 2012, 38 (34) :284-285.

[2]易思游.建筑施工各专业工种的协调与配合[J].陕西建筑, 2011 (4) :53-55.

上一篇:二元分析下一篇:心理危险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