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社会教育

2024-05-26

幼儿园社会教育(精选12篇)

幼儿园社会教育 篇1

所谓社会性, 一般可以理解为一个作为特定的社会关系、社会群体、社会机构以及社会制度下的人, 在社会生活中所形成的比较稳定的对人、对己、对社会 (包括其中的事物) 的认识和情感态度, 以及行为等方面的特征。

幼儿社会教育是指以发展幼儿的社会性为目标, 以增进幼儿的社会认知、激发幼儿的社会情感、引导幼儿的社会行为为主要内容的教育。社会教育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由社会认知、社会情感及社会行为技能三方面构成的有机整体。

幼儿期是人的社会性行为、情绪情感、性格和认知等方面发展的关键时期, 也是一个人一生中发展速度最快、可塑性最强的时期。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和扩大, 国际间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 社会整体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 要求年轻一代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 要对新事物有敏锐感, 讲究质量和效率, 惜时守信, 有勇于进取和开拓的精神。因此, 作为幼教工作者, 我们要将自己的本职工作放眼于未来, 将对幼儿社会教育渗透到幼儿园的一日工作中, 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下较好的基础。

一、坚持正面教育的原则

幼儿因为年龄小, 知识经验少, 理解能力差, 容易混淆正确与错误, 常常各种教育都容易接受。但是, 幼儿虽然年龄小, 但他们是独立的人, 有自己的需要和愿望, 因此, 对幼儿进行社会教育, 要坚持正面教育的原则。作为教育者, 我们要以热爱幼儿、尊重幼儿为前提, 为幼儿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树立正面的榜样, 以鼓励表扬为主, 用积极的因素调动幼儿自觉接受教育的内部动力, 提高认识, 分辨是非, 引导幼儿积极向上, 逐步培养良好的社会品质。

二、注重一日生活的渗透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指出“生活即教育”。《纲要》 (试行) 指出:幼儿社会态度和社会情感的培养尤应渗透多种活动和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之中, 幼儿的社会教育是跟社会紧密相关的, 渗透在一日生活中。因此, 我们必须在大量的生活细节中, 在不改变生活原有的特质的前提下, 将与某种生活内容或生活方式相应的社会教育目标结合起来。

(一) 通过主题活动进行社会教育

主题活动, 是在一段时间内围绕一个中心内容 (即主题) 来组织的教育教学活动。我们应依据幼儿的特点和社会性发展的水平, 制定与之相应的主题教育活动内容, 围绕一系列主题活动的开展, 让幼儿在活动中接受社会教育, 养成优良的社会品质。

(二) 注重一日生活中开展社会教育

幼儿优良的社会品质, 应该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加以练习, 进行强化训练, 使良好的社会品质得以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和标准。因此, 教师要注重幼儿的养成教育。在养成教育中, 我们要注意以下几点:要求和规则是否切合孩子实际?师生关系是否平等?是否给予孩子充分的实践机会?是否让孩子充分参与常规的制定, 调动孩子的积极性?

(三) 通过家园共育进行幼儿社会教育

《纲要》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幼儿家长与孩子间特有的血缘关系、亲情关系、经济关系的强烈感染性、长期性和针对性, 教育方法的机制灵活性在幼儿社会教育中有着极大的优势。因此, 我们应充分利用家庭的教育资源, 发挥其作用, 与幼儿园教育形成合力, 促进幼儿健康发展。

综上所述, 幼儿的社会教育是一个长期而复杂工作。因此, 我们幼儿教师应依据幼儿的身心特点, 长期一贯的用心坚持, 努力创设适合幼儿成长的优良环境, 并提供机会, 让幼儿在不断的、长期的、重复性的活动中习得优良的社会品质。

参考文献

[1]黄人颂.学前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2]《幼儿园教育指导刚要 (试行) 》解读.教育部基础, 凤凰出版传媒集团.

[3]陈帼眉.学前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幼儿园社会教育 篇2

社会性发展是幼儿心发展的重要方面,它对一个人的人格、心理健康、学习、智力发展等具有重要影响。现代社会所需要的人才,不仅应当具有健康的身体、聪明的智慧、丰富的社会经验,而且更应具有良好的人格、个性品质和社会适应能力。

一、问题的提出:

社会性发展是幼儿心里发展的重要方面,它对一个人的人格、心理健康、学习、智力发展等具有重要影响。然而,很多孩子在社会性发展方面存在肴严重的问题,例如:没有同情心、缺乏责任感,只看到别人短处、同伴之间协商能力较差。要解决这些问题,主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家长要更新观念,加强对幼儿的品德教育;另一方面要努力促进对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因此只有家、园共同努力,才能使幼儿全面发展,健康成长。本学期,我们采用家长家长调查问卷方式来了解中班幼儿的社会性学习发展情况。

二.结果与分析:

本次家长问卷共发了40份,收回有效问卷31份,回收率77%,与往常家长参与其他的任何家园联系方式效果对比,本次问卷家长所持的态度积极,填写问卷认真,回收时间短而快,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家长对幼儿社会性学习发展情况的关注程度,本次问卷只要氛围两大块: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每一块都有设置相应的子问题。

(一)人际交往

1、喜欢和小朋友一起玩的与经常一起玩的小伙伴占96%;

2、喜欢和长辈交谈,有事愿意告诉长辈的占64%;

3、61%幼儿在平时,会运用介绍自己,交换玩具等简单技巧加入同伴游戏;

4、35%幼儿对大家喜欢的东西能轮流,分享;

5、67%幼儿与同伴发生冲突时,能在他人帮助下和平解决。、6、45%幼儿孩子在活动时能接受同伴的一件;

7、80.6%幼儿能做到不欺负弱小;

8、77.4%幼儿能按自己的想法进行游戏或其他活动;9、32、2%幼儿能知道自己的一些长处并感到满意的;

10、6%幼儿自己事情能尽量自己做的,不愿依赖别人的;

11、16%幼儿敢于尝试有一定难度的活动和任务;

12、6%幼儿会用礼貌的方式向长辈表达自己的要求和想法;

13、48%幼儿能注意到别人的情绪,并有关心。体贴的表现;

14、38%幼儿知道父母的职业,能体会到父母为养育足迹所付出的劳动.(二)社会适应 1、48%幼儿愿意并主动参加群体活动;

2、42%幼儿愿意与家长一起参加社区的一些群体活动;

3、幼儿45%感受规则的意义,并能基本遵守规则;

4、77%幼儿知道不私自那不属于自己的东西;

5、71%幼儿知道说谎时不对的;

6、38%幼儿知道接受了任务要努力完成的;

7、70%幼儿在提醒下,能节约粮食、水电等;

8、61%幼儿喜欢自己所在的幼儿园和班级,积极参加班级活动;

9、19%幼儿能说出自己的家所在的地的省、市、县(区)名称,知道当地有代表性的物产或景观;

10、68%幼儿知道自己是中国人;

11、29%幼儿奏国歌、升国旗时能站好。

以上信息表明:很多孩子在社会性发展方面存在着严重的问题。尤其是幼儿在同情心、责任感、自制力、交往主动性、自信心、独立自主性,以及面对困难和挫折的勇气等方面,问题相当普遍、突出。在看到别人摔倒时,大多数孩子只是旁观,或若无其事地走开;有的幼儿对教师和伙伴态度冷淡,不愿参加集体活动;有的幼儿以自我为中心,在集体活动中,事事按自己意愿办,不懂得谦让和与小朋友平等相处;很多孩子不知道自己的事情应当自己做,而认为应当父母帮他做;自己出了差错也把贵任往家长身上推;上幼儿园忘了带物品,怪爸爸、妈妈没帮他放在书包里,等等。问题表现在孩子身上,但根源却应当从环境、教育上找。

三、思考和建议

首先,家长要更新观念,加强对幼儿的品德教育。做为家长,不能满足于自己的孩子认识很多字,能计算复杂的数学题,会识谱、弹琴、唱歌、跳舞,在许多场合能给父母撑面子。而应告诉孩子,你可以少识字,但你不能撒谎;你可以不会吟诗作画,但你不能没有礼貌。

家长还应改变教育孩子的方法:

第一,对孩子不仅要关爱有加,还要加强行为要求,教育孩子学会调节控制自己的情绪。例如:对于刚刚学走路的孩子,当他对某件玩具感兴趣时,家长可用那件玩具引导他学习独立行走,让他在付出一定辛苦和努力后,才能得到喜欢的东西。

第二,不能一味地给孩子爱,更要教孩子主动去爱别人。例如:邻居家的小伙伴有了伤痛,要教育孩子在情感上、行动上表示关心与同情。家长还应鼓励孩子多与同伴交往,在交往中引导孩子从“自我中心”的“壳”中解脱出来。了解自己与同伴的差距,学习同伴的长处。与同伴分享玩具和食品,建立良好的朋友关系,体验交往的乐趣,培养互相精神,增强团结友爱的意识。

第三,改变事无巨细,为孩子包办代替的作法。家长要创造一些条件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使其从中体会成功的快乐,增强成就感、自信心,逐步形成“我行”、“我能做到”的心理意识。有意识地在孩子成长的路上设置一定的障碍,让孩子做一些有困难的事情,过一段艰苦的生活,受一点失败或挫折,并教育孩子学会正视困难、失败等挫折,勇敢地承担一切后果,并迅速地从沮丧、低落的情绪中走出来,帮助孩子分析失败的原因,总结经验教训,鼓励孩子振作精神再尝试一次,并给予方法上的指导,让孩子明白失败一次并不要紧,只要能吃苦耐劳,具有坚强的意志、克服困难的精神,方法适当,总会取得成功的。其次,教师要重视幼儿的社会性发展。长期以来,我们更多进行的是认知教育,在幼儿能力培养、智力开发上投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对如何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却重视不够。要改变这种现状: 第一,教师要从自身做起,成为幼儿学习的榜样。

从家庭到幼儿园是幼儿生活中第一次大转折。幼儿离开自己的父母来到陌生的环境,难免有一种不安全感,不知这个新环境对自己意味着什么,不知自己该如何行事。如果教师能以父母般的爱心和态度对待他们,及时提供各种帮助,使他们很快习惯并喜欢上幼儿园的集体生活,那么,这次转折就会给幼儿一个十分有益的经验:“原来家庭之外的世界也是美好的!原来我有能力应付新局面!”这种自信将使幼二儿勇敢地面对今后的各种挑战。教师是幼儿心目中的权威,我们希望教育出来的孩子有礼貌,懂得尊重和关心他人,那我们自己首先要做到满怀热情和爱心对待每一个孩子、每一位家长和身边所有的人;如果我们想引起幼儿对社会生活的关注,自己就应对此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来。

第二,密切结合幼儿的生活实际对幼儿进行教育

教师所选的教育内容要贴近幼儿的生活,更重要的是要把握好现实生活中的教育时机,为他们提供获得真情实感的机会和实际锻炼的机会。例如:在“学雷锋活动日”这一天,带孩子到学雷锋一条街上去走走看看,去体验那种爱心,那种助人为乐的情感。幼儿在认识四季美景时,在品尝各种水果的香甜时,在欣赏民族歌舞时,在初步感受汉语丰富的表现力时,可适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在排队练操时,在学习走过“独木桥”时,可培养幼儿的组织纪律性和进行勇敢精神的教育。

第三,积极争取家长的配合,保持家、园教育的一致性

社会行为的学习是一个长时间的连续过程。只有教师和家长一致要求,共同培养,才能取得较好的教育效果。教师可通过“家长园地”向家长介绍一些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的方法。使家长了解到用正确方法适时地强化幼儿的良好行为,有效地促进幼儿积极行为的巩固。同时,也可通过“家长园地”沟通家园联系,使幼儿在幼儿园学习的内容得以在家庭活动中延伸。例如:“3·8”妇女节,在幼儿园开展了一系列夸妈妈、爱妈妈活动,教师可通过“家长园地”,使家长了解幼儿的当日活动内容,并进行活动延伸:回家后让幼儿帮助妈妈做力所能及的事情,用实际行动回报妈妈。

农村幼儿园社会教育的有效实施 篇3

关键词:社会教育;师幼关系;品质培养;健康成长

当前,随着幼儿园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指南》的颁布,幼儿园社会领域的教育有了很大的变化,很多教师在此方面的教学不断尝试和创新,探索出许多有借鉴意义和值得推广的教学经验。但是,仍有为数不少的老师在此方面的教育教学存在着一些问题,尤其是偏远山区的农村幼儿园,这种“假、大、空”的教育状况更令人担忧,这一系列的原因造成幼儿园社会教育存在的问题之多,亟待需要广大教师深入研究和探索。那么,如何保证当前偏远地区或农村幼儿园社会领域的教育教学能扎实开展,从而保证农村或偏远地区的孩子们能接受良好的亲社会行为教育,是每一位教师都应深刻思考的问题。

一、上下齐动员,从根本上重视幼儿园的社会教育

幼儿并非生来就知道如何适应社会生活,需要教师帮助幼儿学习如何与同伴、与他人沟通、接触、交往,逐渐掌握符合社会要求的行为方式,并能初步根据社会规范调节自己的行为,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因此,一个幼儿园要上下齐动员提高认识,从思想上重视此社会领域的教育,加强幼儿教师的培训和要求,重视社会领域的教育教学工作,让社会教育根植于幼儿的灵魂深处,让优秀品质和良好习惯丰富儿童的内心世界,触摸他们的心灵之门。作为一名幼儿教师要关注以下几点:

1.建立平等和谐的师幼关系,帮助孩子解决实际问题

平等和谐的师幼关系,不仅能让幼儿感受到教师的温暖和关怀,也会使幼儿愿意亲近老师,喜欢与教师平等的交流,教师则可以在恰当时机帮助幼儿解决他们在生活中遇到的一些问题。作为教师,可及时引导孩子去交流如何做通家长的思想工作,争取一些让自己进行生活实践的好机会。

有的孩子说:“遇到这种情况,我就跟爸爸妈妈尽量以商量的口吻与他们沟通,表明我的想法和态度。”

有的孩子这样分享:“小时候,我就很爱掉眼泪,每当遇见什么事情,我一掉眼泪,爸爸妈妈就慌了,我就可以有求必应。所以,每次我想帮他们做家务父母不同意时,我就假装哭鼻子,爸爸妈妈就同意了。”

还有的孩子说:“有时我看到爸爸妈妈工作很辛苦,回来后还要做家务,我就偷偷地帮大人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帮他们擦擦鞋、浇浇花、摆摆碗筷,让父母知道我长大了,也能帮父母做一些简单的家务了。”

……

这时,教师可以引导孩子们知道:在生活中,每个人都会遇到一些困难,但是只要我们不逃避、不退缩,勇敢地面对现实,动脑筋想办法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任何困难都不是什么难事。再回到家里时,孩子们可以选择适当的方式去试一试,事情就会有好的转机。老师相信大家有办法、有能力去解决这个小问题。老师这样去鼓励、支持孩子,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2.给孩子机会,放手让孩子去尝试

孩子良好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对社会的认识。只有建立在孩子生活实际经验基础上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深处的共鸣,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体验。作为一名专业的幼儿教师,增强幼儿的自尊、自信,培养幼儿关心、友好的态度和行为,促进幼儿个性健康发展,给孩子机会,放手让孩子去尝试,鼓励孩子积极融入社会、对生活充满好奇和热情、引导孩子学习如何做人,是幼儿园社会教育的核心价值和理念。

二、躬身践行,在实践中落实幼儿园社会教育

我国地大物博,农村面积辽阔,人口众多,因此偏远地区和农村幼儿园的社会教育应面向实际,扎根本土,紧密结合农村实际,突出农村特色,使幼儿亲社会教育去浮华、接地气,在实践中落实幼儿园的社会教育。

1.充分利用社会领域教育活动加强对孩子爱农村、爱劳动的思想品德教育

农村幼儿园孩子的家有的在幼儿园附近,有的离幼儿园很远,也有的住在离幼儿园不远的出租房里,将近一半的孩子是外来孩子。需要教师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结合实践生活采取多种多样的方法来培养孩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教师在社会领域教学活动时也要想方法,创思路,接地气,不仅要积极利用周围有限的资源,发动家长的积极性,还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争取上好每一堂社会教学活动。

2.充分结合社会教育活动,加强对孩子的农业科技教育

作为教师,我们有责任让孩子们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的第一生产力,它在农村农业生产和发展中的价值正日益提高。例如,在教授与春天种植有关的教学活动时,教师可先给孩子播放多媒体课件,设计“身边农业科技新闻”发布会,引导孩子关注身边的农业科技,组织孩子展开“种子发芽”的条件讨论,萌发幼儿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引导孩子认识现代科技在农业生产发展中的重要性,激发他们树立用科技改变家乡、改变世界的理想。

三、尝试新思路,多元化开展社会领域教育

农村幼儿园社会教育很多时候流于形式,功在表面,使社会教育以说教形式为主,徒有虚名。如何改变这种教育的现状?教师可尝试以下几种教学模式:

1.道德好公民模式

这是在颠覆传统讲解模式基础上衍生而来,适用于社会领域活动中的各种类型。它是以师幼共同监督、评价为主,通过同伴的分享、直观的演示、口头的讲解、图画的阅读、评价其行为、激发其情感等手段传递好公民信息,使孩子们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社会规则、道德知识或某一方面的行为方式。选用这种教学模式的时候,要注意发挥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

2.百家论坛模式

虽然农村孩子眼界没有城里孩子开阔,但这不能成为农村孩子不能有良好思维和敢于质疑态度的借口。百家论坛模式鼓励农村孩子善于从不同角度和途径,分享自己对一件事情的认识、理解和分析。这种教学模式着眼于儿童个体潜能的开发和完整人格的发展,可以给农村孩子提供充分思考和辨析的机会,从小培养孩子“悟其理—讲其理—用其理”的素质和能力,这种模式比较适用于哲理性较强的教学,也往往最受孩子们的喜爱和欢迎。

3.情境表演模式

善于模仿、喜欢表演是孩子的天性。这种模式通过创设与现实生活中相似的情境,让孩子们自选角色进行表演,使孩子们向生活学习,使教学来源于生活,又回归生活。这种教学模式比较适合以行为训练为主的教学或者故事性较强的活动。很多孩子都非常喜欢这种教学模式,常常在活动结束后还自主、自发、自愿地组成不同角色或小团体进行表演,孩子们对此兴趣颇浓,教学效果也非常好。

尽管目前农村和偏远地区的社会教育尚存在一定的问题,但只要我们重视这些问题、分析问题的原因、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那么农村幼儿园的社会教育就会慢慢卓有成效。同时作为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专业素养,加强自身专业水平,认真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尝试创新社会教育新思路,就能使农村幼儿园社会教育达到《纲要》《指南》中提到的目的和要求,从而让农村小学的品德与的社会教育做到实处。

幼儿园社会教育 篇4

一、生命教育在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中的缺失

生命教育与幼儿园社会课程内容中的“生命教育”不同, 其意义更为宽泛, 它是立足于生命对教育本质的一种重新理解和界定。生命教育不仅关注生命本身, 而且关注对个体生存能力的培养和生命价值的提升。在生命教育理念下来实施幼儿园社会领域课程, 其实质是要求教育者关注幼儿的现实生活, 来引导幼儿发现生活意义、体验生命价值和提升生活质量的过程, 这过程是一个教育者追寻教育本源的过程, 更是一个创新的过程, 使幼儿园的社会领域教育散发出熠熠生辉的生命力。基于生命教育理念, 教育者应充分关注幼儿的现有的生存状态, 通过创设有教育意义的活动和环境等途径, 来帮助幼儿建构生活经验, 提升幼儿的生命品质。但现行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中不乏存在生命教育的缺失现象:

(一) 偏离生命现实性的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

生活即教育, 教育即当下。幼儿在生活中生活, 在生活中成长, 在生活中享受生命过程。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应以现实生活为基准, 教育更多要关注当下, 在他们最为熟悉、最为真切的一日现在生活开展教育。但许多教育者在实践时, 重正规活动的组织轻现实生活中的引导, 如教师在开展主题《生病以后》时, 只是仅仅关注几个正规的活动, 对《我的朋友生病了》等正规活动较为认真的去组织, 但忽略平时班上小朋友生病时如何引导幼儿去关注朋友生病, 同伴应持什么样的态度和行为, 如何学会去关心他人等等。在日常生活中教师没有时时处处地引导幼儿去关注周遭发生的事件, 那么要发展幼儿的社会性也只是空中楼阁了。杜威曾提出“学校要呈现现在的生活”。幼儿的学习应是现实生活的一部分, 带领幼儿探寻生活和生命的真谛, 而不是未来某种预设生活的机械准备。

(二) 忽视生命体验性的传统社会领域教育模式

社会领域教育的方法很多, 有角色扮演法、调查法、讲解法、谈话法、讨论法、观察法、移情训练法、实践练习法等。然而, 现实中的社会领域教学中, 教师多以语言性教学法为主, 即空口说白话的“填鸭式”教学。一些适合采用参观式教学的可让幼儿获得社会环境和社会文化方面的直接经验, 会使幼儿身临其境, 加深学习了解的内容都自然改成出示图片或者语言教学了。究其原因, 很多幼儿园因担心幼儿外出的安全问题的考虑, 因噎废食, 将适合用参观法实施的教学活动进行替换或改变教育模式, 活动自然缺少了生命在现实情境中的体悟。又如, 面对幼儿的“冲突”, 许多教师持着说教的态度, 教幼儿如何谦让等, 没有更多地把幼儿置身于“冲突的情境”中, 让幼儿进行切身的体悟, 让幼儿学会解决冲突。因为, 在这样一个真实情境中, 幼儿要解决的不仅是与人交往的问题, 也是包括情感, 态度, 个性品质等多种综合素质培养的良好契机。社会领域的培养包括知、情、意、行四个方面, 在当前的教育中, 则过于注重知识的教育而忽视现实的真实的生命体验。

(三) 忽视生命生成性的幼儿园社会领域课程

一套科学的幼儿园教材是决定着课程教学的质量的, 课程的理念和目标是导向, 它所秉持的理念直接影响着教师对课程实践的理念, 因为有什么样的课程理念就有什么样的课程目标, 也就有什么样的课程内容和相应的课程设计。笔者所在幼儿园先后使用过不同的社会领域课程文本, 有些版本的教材预设很具体, 甚至包括教师的一个动作、一个表情等都有设计, 预设性太强, 缺乏给教师和幼儿预留生成的空间。其次是实践中教师较少地关注幼儿的特点和兴趣, 无视幼儿的主体性, 可以说是对幼儿个体生命的一种漠视, 即使在活动中有很多由幼儿生发的值得研究的话题, 但教师通常是忽略和不予理睬, 只想一味地把话题“拉回”授课的主题上来, 一味照本宣科, 致使丧失了许多课程内容的生成点和生长点。满足不了幼儿自发学习的愿望, 更严重是抹杀了孩子的好奇心, 忽视了生命的生成性。

二、在生命教育理念下重新审视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

生命教育是以生命为教育的基点, 它是对为了“未来”而牺牲现在及当下漠视个体生命的观念和行为的一种挑战, 是针对现实教育无视生命现象而提出的一种召唤。生命教育认为教育应该是要遵循生命的特性, 在教育过程中应体现生命的主体性, 赋予个体生命发展的自主权、主动权, 不断地为生命的成长创造条件, 促进生命的完善, 提升生命价值的过程。将此理论引入幼儿园的社会教育领域, 就是凸显幼儿在教育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彰显和提升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的生命意义。生命教育理念下幼儿园社会教育应体现以下特点:

(一) 生活性

生活是人生命的基本存在状态, 生命的意义就在生活之中体现。生活是教育的起点, 也是教育的归宿。生命教育关注生活, 回归幼儿的生活世界, 是教育对生命的呼唤。幼儿园社会教育充分利用现实生活, 在生活事件、生活活动中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 让幼儿认知、实践、感悟, 让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真正走入幼儿的现实生活世界, 从关照现实生活世界中的幼儿出发, 全面关照幼儿的认知和体悟。只有这种结合现实生活的社会教育才能真正取得成效, 才会真正具有生命的活力和价值意义。因此, 生活是幼儿最适合的学习资源和背景, 也是最有效的学习途径和方式。

(二) 主体性

主体性是生命教育的基本特点。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 与幼儿生活世界紧密相连, 是一个以幼儿为主体的动态的教育体系, 它与幼儿的生活息息相关。如果丧失了对幼儿主体的关照, 将教育与现实剥离, 那么教育也没有丝毫意义可言。其实, 从生命教育意义上讲, 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是最能实现幼儿的发展, 提高幼儿的情感和道德情操, 健全幼儿人格, 提升生命意义的一个教育领域。因此, 在实践中, 教育者要关注幼儿不同的个体差异, 从幼儿的个性特点出发, 培养其社会认知、社会情感和社会行为, 真正体现教育的主体性。 (三) 体验性

体验是幼儿最本真的感受生命存在的方式。生命教育实质上是一种情感教育, 而情感教育的关键在于体验。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是一种生动的生命体验过程, 它不是教育与幼儿的简单的, 唯有认知和技能成分的授受过程, 而是通过幼儿与其社会环境相互作用而实现认知和发展情感的建构过程, 因此, 在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应注重幼儿的亲身体验, 如体验快乐与忧伤、合作与竞争、成功与失败、善与恶、美与丑等等不同的生命感受, 从而感悟生命价值的意义。

(四) 发展性

教育要面对的是一个动态发展和不断更新的世界。幼儿教育是终身教育的基础, 幼儿园课程不仅要着眼于幼儿现实的生活, 更要为幼儿未来生活做准备。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绝不仅仅是一个社会认知的过程, 而应该是关系到幼儿的社会情感和社会行为的发展过程, 更是一个促成完整的人的成长与发展的生命不断丰富和充盈的过程。在实践中, 教育者的关注点应将从知识层面上升到生命层面, 对幼儿实施整体的、长远的、创造性的教育, 将幼儿置于自然、社会情境中, 产生对自我的悦纳和关怀, 对自然的热爱和敬畏, 对社会的认同和关注, 为他们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生命教育理念下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的实施要点

生命教育是现代哲学的一个核心概念, 它代表着一种生命世界观, 体现着一种积极的生活思维观念, 凸显着一种回归教育本源的理念。生命教育理论注重人在生活中的地位与作用, 主张将人的各种活动看成是生命的组成部分, 并以个体的幸福生活, 个体的发展作为最终目标。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的实施要点不外乎以下两个方面:

(一) 以人为本, 回归教育本源

“以人为本”已成为教育人所奉行的理念和追求的目标。生命教育应当是以幼儿生命为本的活动, 在教育过程中应体现幼儿的主体性, 赋予个体生命发展的自主权、主动权, 为幼儿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教育所面对的是一个个有生命的、有主体性和差异性的个体, 是各个有着生命理想和追求的活生生的人。生命教育首先是“人”的教育, 在教育过程中, 必须把人当成“人”, 即依据生命的特征, 尊重生命发展的内在逻辑和规律, 创造适合生命发展需要的教育, 树立生命整体观。一方面, 要顺应幼儿年龄的身心发展规律, 运用科学的方法, 努力促进幼儿生命的发育和成长;另一方面, 要重视幼儿爱好、兴趣、动机、态度等非智力个性因素, 依据生命的特征来激发生命的灵动, 张扬生命的个性。因此, 生命教育理念下的幼儿园社会领域课程是致力于更深切的关注幼儿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关注幼儿与自己、幼儿与他人、幼儿与周围世界的互动, 关切幼儿的自主活动、探索活动。在探索时留给幼儿更多的空间和时间, 允许幼儿有互动的过程、有思考的过程, 有疑惑的过程。

(二) 生活为源, 回归真实世界

生活即教育, 生命教育理念下的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是以现实生活为基准, 生活是教学内容的基础、条件和价值源泉。教学内容贴近生活有利于人的本体意识和生命意识的确立, 有利于培养幼儿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综合实践能力。一方面, 生命教育理念下的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主张回归生活, 让幼儿在生活中学习, 在生活中成长, 在真实的生活环境中“亲历”接受和体悟教育的意图。如在中班《交朋友》的内容中, 就是让幼儿通过具体、真实的情景来学习如何与同伴交往, 从而掌握必要的交往技能和方法, 体验与人交往产生的快乐情绪。在实践中教师应时刻树立一日活动皆课程的理念, 用当下的教育让幼儿去学习, 去体悟, 让幼儿聆听生命拔节的声音。另一方面, 生命教育理念下的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不仅仅只局限幼儿的生活, 而是超越生活, 将关注点延伸到幼儿与家长, 幼儿与环境, 幼儿与职业的生活中去。如在区角活动中, 我们依据年龄段的特点和要求设置了娃娃家、医院、超市、银行等, 将诸多社会生活规则融合在游戏中, 让幼儿在这些模拟生活世界的场景中去“亲历”, 从而提高认知水平, 发展了社会性。回归生活世界其实就是用生成性和发展性的眼光看待幼儿及幼儿的世界, 把幼儿的生活和成长看作是一个可以不断创造属于他们的有趣生活的过程。

幼儿园的社会领域教育必须要回归本源, 回归生活, 必须去关注幼儿园当中的每一个生命和个体, 改变教育教学的内容和方式, 改变课程的理念, 由课程内容的预设向课程内容的生成转变, 由单一的认知性向多元的体验性教学转变;由注重正规活动向关注一日生活的转变, 促进幼儿社会性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岳亚军.生命教育:幼儿教育的思考原点.幼儿教育, 2006.

[2]冯建军.关注生命, 促进生命的和谐发展——《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试行) 的核心理念.学期教育研究, 2003.

[3]牛琀.生命化幼儿园体育活动及实施研究.硕士学位论文.

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设计方案 篇5

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设计方案

一、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设计的基本要求

(一)教育目标与内容

说明:

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主题,大、中、小班三个年龄段分别设计一个社会教育活动。

根据主题确定教育目标(注意层次性:直接目标与间接目标;主导目标与次要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与情感目标),精选内容(基于主导目标筛选教育内容),收集素材(根据幼儿的发展水平,贴近幼儿生活经验选择适宜的教育材料)。

1.幼儿的多元文化生活。通过分享不同的文化背景,如家庭习俗、语言、食物、音乐、价值观、家庭关系、生活类型、文化庆祝和民族遗产等,提供给幼儿必要的技能、知识,发展他们对自己的良好接纳以及对别人的积极认识,理解在快速变化的、复杂的、独立的社会中生活的丰富与合作。

2.幼儿的心理和价值观。社会和物质环境以尊重为关键特征,为幼儿提供一个属于他们的位置。特别关注幼儿独立

意识的发展;如何处理嫉妒、害怕、攻击性的情感、与别人玩的能方和友谊的发展;如何控制他们生活中的想象角色的发展等方-面;同时,也关注幼儿道德发展的三个方面:对道德的思考、自我评估及抵抗偏差想法和行为的意识,从而促进幼儿的道德行为。

3.对历史的感知。幼儿的过去(个人历史或生命历程)、遗传、家庭历史及其他幼儿的家庭历史都是幼儿历史教育有效的手段。幼儿在活动中建立起对历史理解的同时也建立起对时间的理解。

4.地理。在幼儿园阶段,地理学习主要把焦点放在三个方-面:解释不同区域(地区、国家、世界)的人和地方有什么不同;描述和评价物质和文化世界的关系(人类大陆的关系,包括环境保护和守恒);确定由物理和经济因素造成的问题(包括人口的分布和密度)。

5.幼儿作为消费者。社会科学课程选择了10个经济概念用于学前儿童学习:消费欲与需要、缺乏、区别资源(人类资源、自然资源和资本财力)、计划、目标排序、购买的先后、主次)、商品(我们买的东西)和服务(别人为我做的事)、买者和卖者、生产者和消费者、钱(知道钱的作用,认识和命名钱)、选择(消费教育的目的是帮助每个人能用他们有限的资源做出最可能的选择)。

6.幼儿对年龄、衰老和死亡的认识。幼儿缺乏对这三个

概念的清楚和正确的认识。社会科学课程给予幼儿情感支持;对幼儿关于年龄、衰老和死亡的问题给予正确的事实回答;帮助幼儿鉴别关于年龄、衰老和死亡的公式化的人物与神话;让幼儿知道死亡是生命循环的一部分;增加幼儿关于老龄的信息;促进幼儿对所有年龄的人的尊重;给幼儿提供训练倾听、自我表达、同情和价值判断的机会。

(二)教育模式与方法

说明:

基于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选择最匹配的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

每个教育活动确定一个教育活动模式,但同一种模式下可以采取多种方法,构成教育过程的不同环节。

1.教育模式

主题教育模式、方案教育模式、区域教育模式、旅行教育模式

2.学前社会教育的一般方法

实践练习法、社会调查法、参观法、表演法、讲解法、谈话法、讨论法

3.学前社会教育的特殊方法

价值澄清法、移情训练法、观察学习法、角色扮演法

二、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设计的基本格式

(一)活动名称

(二)设计思路(教育模式与方法的选择依据与实施活动的教育意义)

(三)教育目标

(四)活动准备(材料准备、经验准备)

(五)活动过程(基于教育内容及其进度划分若干环节或步骤,包括每个环节或步骤的教育指导方法;文字描述困难时可以配合情景图)

(六)参考资料

(七)附件

三、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设计的撰文要求

(一)以小组为单位,明确责任、分工合作,集体讨论,组长负责整理文稿并且注明每个成员在设计中的任务及其贡献。

(二)每个小组在指定范围内选择一个主题(不得重复),设计一个系列活动(大中小班各一个)。整个系列活动的字数控制在4,000-5,000字之间。

(三)注明教育活动设计过程中的参考资料及其出处。

(四)教育活动中设计的辅助材料一律作为附件,附在正文 的后面。

幼儿园教育和小学教育的区别 篇6

经过这些年的教学经验总结,我觉得要杜绝学前教育小学化,开展区别于小学教学的幼儿园教育。首先要了解以下几个方面的区别,才能有效开展好幼儿园的教育工作。

一、学习时间不同

幼儿园每天有1小时左右的集中教学活动时间,其它全是游戏、户外活动、劳动、生活时间小学每天3到4小时的集体教学时间,较幼儿园多出3倍多。因此幼儿园应严格按照《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确立好一日保教活动各环节,有序开展好各环节的活动(附一日活动安排表)。认真组织教师学习幼儿园一日活动细则指导和检查。

二、对象不同

幼儿园的教育对象是3—6岁的幼儿,这个阶段的幼儿的认知水平处于前运算阶段,以直觉思维为主,并且他们的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相对的比较短。幼儿园以尊重幼儿年龄特点出发,以幼儿兴趣爱好为重点,注重对幼儿自控能力、自理能力、理解能力的培养,虽然也很重视幼儿行为规范的要求,力求为幼儿跨入小学更能适应小学生活学习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但纪律的约束度没有小学那么高。小学的教育对象是7—13岁的儿童,这一阶段的儿童的认知水平及自我控制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升,有进行系统学习的能力。他们不仅要学习自己感兴趣的东西,还要学习他虽不感兴趣但又必须掌握的知识。

三、教学目标不同

幼儿园的教育目标确立是建立在幼儿教育工作规律的基础上。幼儿园教育目标是促进幼儿素质全面、和谐发展的目标。“全面”指体、智、德、美发展的整体性,缺一不可;“和谐”指体、智、德、美的有机性,不可分割。说明在实施幼儿教育目标的教育过程中,“五大领域”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又相互融合的有机结合体。

四、教学课程不同

幼儿园课程是综合性的,将各领域内容有机整合起来,以主题方式呈现。小学课程则以分科为主,如语文、英语、数学、自然、体育与健身、唱游、美术等,还有各类兴趣活动和探究活动等。

五、教学内容不同

幼儿教育是启蒙教育。幼儿教育的任务是为入小学打好基础,为造就一代新人打好基础。这一启蒙性质的特点是第一,幼儿认识的内容应是幼儿周围生活环境中所常见的、有代表性的、具体形象的、浅显易懂的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初步培养幼儿数量、时空等概念,发展语言表达与审美能力等。例如让幼儿认识客观世界的具体事物,认知物体的形态、结构、色彩、气味、大小、长短、粗细等外部特征及其数量关系、时空关系;知道事物的名称、用途、与人们的关系;学会排序、比较异同和分类,了解事物之间或自然现象之间的相互联系、因果关系,而未要求幼儿掌握抽象的理论。第二,对幼儿认知要求虽是粗略、浅易的,但必须是科学的、唯物的、辩证的。第三,强调幼儿教育不以传授知识的多少为主要目标,重在发展幼儿素质,开发幼儿智能和创造性才干,培养良好个性品质,提高适应社会环境能力等。幼儿园除了对幼儿进行全面、和谐发展的启蒙教育外,还要给儿童以生活照料和养育等,因此幼儿园一个班教师是二教一保配备,每时每刻都有一位教师、一位保育员伴随左右,随时解决孩子的困难,强调幼儿发展寓于“保教结合”之中,“保教结合”,在幼儿园是一种教育思想,也是一条教育原则。而小学则以教为主,一个班5、6位课任教师,一节课一轮换,孩子遇到一些困难需要自己解决。不难看出幼儿园教育的基本任务是使幼儿获得基本的生活和学习经验,掌握与他们的生活和学习相关的学科的基本知识,促进幼儿身心等各方面得到充分而和谐的发展,以适应未来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因此,所选择的课程内容除了要考虑内容与目标的相关性外,还要考虑内容的科学性和有效性,考虑内容对幼儿和社会的实际意义以及是否与幼儿园教育的基本任务相关一致等问题。小学教学内容更倾向于知识方面的传授,对儿童的识字、阅读、计算、对事物的理解及知识的运用等方面进行教学。

六、教学方式不同

幼儿园的教学对象决定着幼儿园的教学方式,他们各方面的发展都处于不完善阶段,主要以直观印象为主,自我控制能力差,体质处于发育阶段,他们好动不好静,好奇难持续,分心不集中。因此,他们还不具备系统学习知识的能力。适合的教育形式是游戏教育,所以幼儿园的教学方式是以游戏为主,用玩游戏的方式把语言、科学、艺术、健康、社会这五门课的知识传授给幼儿,并且在幼儿的一日活动安排中融入日常行为习惯的培养、卫生习惯的培养、道德素质的培养及幼儿人格形成的培养。通过形象、具体、直观、生动活泼,合符幼儿年龄特征、幼儿喜欢的多种形式、手段、方法合理结合,综合运用,创设立体、开放的教育环境,动静交替的让幼儿在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各方面的能力,体验学习活动的愉悦。小学面对的儿童不论是智力发展水平还是认知水平都达到一个较高的水平,面对各学科的系统学习都能很好的掌握所学内容,所以小学的教学模式是以知识的学习为主。

七、家长意识不同

新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在组织与实施中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转变家长认为幼儿园只是一个吃吃、喝喝、玩玩、乐乐的地方,其他什么都不学。让家长深刻体会到孩子在游戏、生活、运动、学习中学会了交往、养成了好习惯,懂得了礼貌、有了爱护环境的意识,能关心他人,尊敬长辈等等,这些难道不比认识一个字,学会一道计算题来的更有意义、更为重要吗?而小学没有提高家长保育能力的义务。

目前,幼儿园小学化教学比较严重,让幼儿过早的被灌输幼儿无法理解的知识,让幼儿从小对学习产生厌恶情绪,形成不良的学习方法。所以我希望家长可以转变教育观念,还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不要过早的被学业所累。

正面教育在幼儿园教育中的应用 篇7

案例描述:

案例一:闹闹(化名)是班级里调皮的孩子,问题多多,在屡次教育成效不明显的情况下,我约来闹闹,进行了真诚的沟通。我心平气和地对闹闹说:“老师有很多疑问,今天就想问你几个为什么,好吗?”孩子看到我真诚的眼神说:“好呀!”我开始问了。“孩子,你为什么在上课的时候总是到处走动呢?户外活动时为什么总是在操场草坪上东捡西挑的呢?午睡时为什么总在床上跳来跳去呢?……我连续问了十几个为什么?语气很平和,孩子听了,也真诚地看着我,对我说:“老师,我知道错了。我一定改。”孩子的认错很真诚,很坚定。接下来的几天里,我真的看到了闹闹的变化,他在努力地改正自己的不足。

案例二:一天在区域活动中,彤彤(化名)在完成自己上节课的绘画作品,在巡视中彤彤告诉我,他画的是幼儿园的操场,上面有滑梯、秋千……说得特别起劲。活动结束后我满心期待地去美工区,想要欣赏彤彤的创作。可是当我拿起画的那一刻,欢喜全无。他将原本的画面,涂成一片黑。我当时就非常生气地说:“你都干了些什么?为什么把这幅画的底色都涂黑了。”彤彤吞吞吐吐地说:“老师你看看你右手边,那里没涂黑!”“那是什么?”“是一只猫咪的眼睛。”看到彤彤一脸委屈的样子,我就意识到了自己这样的行为是错误的。意识到错误后就要及时补救!我利用下午课间时间,约来了彤彤,心平气和地与他谈话,我说:“彤彤,你画的是什么呀?为什么底色都是黑色?那只猫咪又是什么?”孩子回答到:“老师,我这是晚上的幼儿园,幼儿园玩具很多,小朋友玩得很开心,但是小猫咪不能进来玩,所以……”“所以,猫咪趁晚上悄悄来到幼儿园,对吗?”彤彤听后,被理解地使劲地点点头。

案例分析:

当老师蹲下身来,尊重孩子,和孩子真诚地沟通的时候,孩子同样也能够感受到你的真诚,这时才能达到最好的教育效果。在与孩子接触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问题、不同状况,老师控制情绪是重要的,带着情绪处理问题一定是错误的,孩子也一定不会接受,不能从心底里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当老师的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解决措施:

在幼儿园科学有效地营造一个理想的班级氛围,并能科学有效地运用正面管教,首先要做到:

1.正面教育是一种鼓励模式

美国儿童心理学家鲁道夫·德雷克斯曾说过:“孩子们需要鼓励,就像植物需要水。鼓励对于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和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很多人认为孩子进入幼儿园就是学习不同领域功课的,而各种纪律规定应该以孩子取得优异成绩为目的。因此,老师普遍实行的以奖励和惩罚为基础的管教方法,其目的就是控制好自己班里的孩子。然而,研究表明,除非教给孩子们社会技能和情感技能,否则他们学习起来就会很困难,并且纪律问题会越来越多。

在幼儿犯错后或如果被误解,他们会把失败的原因归于自己不够聪明,长此以往,必会自信心下降;反之,当老师在不停地鼓励一个孩子努力时,可以让他有更大的动力去不断努力,哪怕在完成任务中失败了,他也会因为自己不够努力,而不是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鼓励,通常是针对过程和态度的,会给孩子一个可以自己掌控的感觉。所以,多鼓励、少表扬;多沟通、少评价,可以避免孩子被表扬“绑架”或输不起,为达目的而不择手段。

正面教育是一种旨在帮助孩子拥有快乐童年、幸福人生的社会情感教育课程,是一种帮助孩子建立“我能行”信念的过程,是一种思维模式转变的鼓励模式。

2.正面教育是一种思维模式的转变

现代自我心理学之父阿尔弗雷德·阿德勒称:“教育者最重要的任务,有人说是神圣的职责,就是确保没有一个孩子对学校丧失信心,并要确保入学前已经丧失信心的孩子,通过学校和老师重获自信。这与教育者的天职是一致的,因为只有孩子们对未来满怀希望和欣喜,教育才能成为可能。”

我们想象一下,你进入一个与你成长完全不同的世界会是什么样子的。或许你在成长过程中一直想取悦大人。你为了取得成绩而刻苦学习,以避免受到惩罚。你成了一个总是寻求别人认可的人。或许,你可能成了那些与制度对抗的孩子中的一员,你不在乎奖励。你竭尽全力避免受到惩罚。那么更可悲的是你成为一个反叛者,你更关注与别人想法对着干,而不是认真考虑你自己的想法。

品德教育在幼儿园教育中的渗透 篇8

在这个快速发展的社会里,品德问题越来越突出,已成为制约我国现代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纵观社会出现的品德问题来看,就是品德工作没有做到位,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以至于幼儿养成了一些不好的习性。随着我国素质教育改革的发展,对品德工作要求也越来越高。在小学阶段,为了更好地开展品德教育教学,就必须重视品德工作,积极地转变教学观念,从小培养幼儿良好的道德品德。

一、品德教育的重要性

在我国当前社会发展形势下,社会发展对全面型、复合型的人才需求日益膨胀,而品德教育作为反映人才的一个重要方面,品德教育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一个人今后的发展状况。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对全面型的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而品德教育在培养当代社会发展所需的人才方面有着积极的作用,在幼儿园教育中加强品德教育有助于培养幼儿各方面能力的发展,养成良好的生活作息习惯,促进幼儿全方面的发展。

二、幼儿园教育中品德教育现状

(一)教学活动中忽视品德教育。教学活动是幼儿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教学活动不是针对一个人,而是全班,甚至是全园的幼儿而进行的,然而就当前幼儿园教育来看,教育重心依然是在文化知识的教育,注重的是教导幼儿识字、数数,注重技能的教育,而对品德教育教育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错失了品德教育的好时机,

(二)游戏活动中忽视品德教育。在幼儿园教育中,游戏活动是提高幼儿园教育的有效途径。对于幼儿来讲,他们的年龄较小,对事物的认知还处于初级阶段,开展游戏活动符合了幼儿的性格特点,能够更好地吸引幼儿投入到教学中来,让幼儿在游戏活动中获得快乐。然而就目前来看,游戏活动中根本就没有渗透品德教育,不利于幼儿良好品德的培养。

(三)生活中忽视品德教育。幼儿园作为幼儿生活、学习的主要地方,对于幼儿来讲,他们正处于成长的阶段,对任何事物都比较好奇,接受能力也较强,这个阶段也是渗透品德教育的最好阶段。然而就目前来看,在幼儿的日常生活中,教师大多是采用那种生硬的说教方式,教师没有及时的纠正并进行针对性的教育,不利于幼儿的成长。

三、品德教育在幼儿园教育中的渗透策略

(一)提高品德教育的认识。在教育体制改革背景下,对品德教育工作越来越重视,品德的好坏反应了一个人的综合素质,好的品德也是我国现代社会人才必须具备的。故此,教育工作者必须高度重视品德教育工作。在幼儿园教育中,教师必须结合幼儿园教育特点,全面渗透品德教育,提高品德教育的认识,除了要注重幼儿专业技能和知识的学习外,还要注重培养幼儿良好的品德,从小打好基础,进而促进幼儿健康的发展[1]。

(二)幼儿教学活动中品德教育的渗透。在幼儿园教育中,教学活动是幼儿园教育的基础性活动,也是渗透品德教育的有效手段。为了更好地在教学活动中渗透品德教育,首先,教育工作者必须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尤其是品德教育教学环境,要在幼儿园内张贴幼儿喜欢的图画,让幼儿感受到欢乐;其次,教师必须要与幼儿建立良好的关系,教师与幼儿之间要融洽消除,教师要主动打入幼儿内部,与幼儿交朋友。当幼儿遇到困难时,多给予幼儿帮助,要鼓励其他幼儿积极帮助[2]。

(三)游戏活动中品德教育的渗透。好动、爱玩是幼儿的天性,在游戏活动中渗透品德教育可以起到显著的效果。教师必须结合幼儿的特点组织合理、科学的游戏活动,要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地位,让幼儿成为游戏活动的主体。教师要将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方法和技巧告诉幼儿,让幼儿在游戏活动中懂得如何去进行沟通。如在游戏的过程中,当自己犯了错误,导致整个游戏失败时,要教导幼儿说对不起,争取他人的原谅,对于其他幼儿,则要教导他们增氧善待他人,要介绍别人的原谅[4]。

(四)生活中品德教育的渗透。日常生活是幼儿园教育的第二课堂,幼儿的日常生活占据了幼儿园教育的大部分时间,为了更好的培养幼儿良好的品德,就必须注重幼儿日常生活中的品德教育。要教导幼儿懂得和别人分享,要团结友爱。从日常生活中培养幼儿良好的品德,进而为幼儿今后的发展打好基础。

(五)加强教师的教育。教师作为品德教育的执行人,只有专业的教师才能够更好地在幼儿园教育中进行品德教育。为此,幼儿园必须注重专业教师的培养,对内,不仅要加强教师对品德教育的认识,同时还要加强教师专业能力的培养;对外,要聘请专业的幼儿教师,壮大幼儿园专业教师队伍,为幼儿园教育中品德教育的渗透提供保障。作为教师,更要认识到自身的职责所在,在执行教育工作时,要以身作则,为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对幼儿要有爱心,要让幼儿感受到教师的关爱和呵护,进而引起幼儿的共鸣,促进幼儿的发展。

结语

在现代社会里,对品德教育工作越来越重视,品德教育作为我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品德教育可以更好的培养幼儿优良的品格,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在幼儿园教育中,幼儿园的教学活动、游戏活动、日常生活都可以渗透品德教育,作为教育工作者就应当重视幼儿园教育的品德教育,在教学活动、游戏活动以及日常生活中有效地渗透品德教育,进而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

摘要:品德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体现,品德的好坏直接反映了一个人们的素质,故此必须高度重视品德教育。高尚的品德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获得的,是需要从小进行培养,在幼儿园教育中渗透品德教育可以培养幼儿优秀的品德,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为幼儿今后的发展打好基础。本文就品德教育在幼儿园教育中的渗透进行了相关的分析。

关键词:品德教育,幼儿园教育,渗透

参考文献

[1]张冬梅,姜珊珊.品德教育在幼儿园教育中的渗透[J].教育探索,2013,10:133-134.

[2]李盼.品德教育在幼儿园教育中的渗透[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5,24:108-109.

[3]张艳.试论品德教育在幼儿园教育中的渗透[J].初中生优秀作文,2015,21:92.

幼儿园社会教育 篇9

课堂上告诉孩子们,它们都是从哪里来。

从幼儿园中班开始,我们开设了农耕教育课,首先是一堂讨论课,让孩子自己说说,平常吃的大米、馒头、面条;蔬菜:青菜、毛豆、西红柿;水果:西瓜、桃子、肉类:鸡肉、猪肉都是从哪来的。孩子们的回答五花八门,有说是爷爷奶奶从乡下带的,有的说是从菜场买的,有的说是爸爸妈妈弄来的,有的说是天上来的,最统一答案就是从超市来的。针对这些答案,我们一一进行纠正,利用图片、幻灯片,视频等方式告诉孩子这些粮食、蔬菜、瓜果、肉类的生长、生产、加工、运输流程,让孩子们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并一一向他们展示这些粮食、蔬菜、瓜果的种子,然后号召孩子们和我们一起种植,让它们在土里发芽,长出来,得到了孩子们和积极响应。

开辟种植园,让孩子自己种菜。

我们在幼儿园中专门开辟种植园,让孩子自己种植,为了提高兴趣,我们组织了一个隆重的开园仪式,每班一块地,由老师带着孩子新手刨地,播种,并且记录种植日记。

每天都由老师带着孩子到种植园观察这些小麦、玉米、大豆、蔬菜和瓜果的生长情况,让孩子们为这些农作物进行除草、浇水、施肥。每一天都让孩子观察,小麦抽穗了,玉米长棒子了,大豆开花了,黄瓜藤上结出小黄瓜了。孩子们有了新发现,老师们都一一记录下来,还写上名子,是谁发现的,极大的提高了孩子们的兴趣。不少孩子早上到幼儿园第一件事,就是到种植园来看看他们的小伙伴,有没有长高,有没有开花,有没有结果。晚上回家后,还津津乐道地告诉爸爸妈妈幼儿园种植园里的故事,让不少年轻的家长都积极到种植园里来参观,有的,他们自己都搞不懂是怎么长出来的。

收获的季节到了,我们邀请家长进园和孩子们一起参加采摘活动,毛豆、玉米、花生、黄瓜、青菜、西红柿收获了一箩筐。家长和孩子们兴高采烈地抬到厨房。中午,我们就用这些蔬菜瓜果烹饪了一顿大餐,让家长和孩子一起享受劳动的果实,同时,也让孩子们给家长讲讲每一种植物的生长情况,孩子们讲得头头是道,赢得了家长的拍手欢迎。

对于幼儿园里没有能力进行的家禽饲养,我们则组织孩子们到专业的饲养场去参观,请那里的叔叔阿姨给大家讲解鸡、鱼、猪、羊等生长过程,让孩子们也都有一全面的了解。

通过这些农耕教育活动的开展,让孩子们明白了它们的来龙去脉,种植方法和生长规律,亲自动手,参加劳动,体验到农民伯伯的辛苦,劳动果实的来之不易,懂得要珍惜粮食,不浪费。同时,我们还顺势开展了干净小餐桌、小饭碗活动,看看谁的餐桌上干净,不掉饭粒,碗里不留饭粒活动,培养孩子良好的就餐习惯,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幼儿园社会教育 篇10

关键词:幼儿园,绿色教育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幼儿是祖国的未来, 人类的希望, 从他们“离开”家来到幼儿园的第一天起, 他们就义无反顾地加入了集体化的正规教育之中, 这种教育, 能起到潜移默化的特殊效果。因此, 对幼儿进行绿色教育, 用最大限度的“绿化”能量和手段, 去努力撑起所有幼儿的蔚蓝色心空也就变得意义深远。通过创造一种自然、自由、平衡、和谐、无污染的教育环境, 让幼儿活动和学习的环境充满生机、富有大自然的气息, 使孩子能积极主动、健康和谐地成长。

一、绿色教育简介

“绿色教育”一词是上世纪九十年代才开始运用的新名词, 是针对当前教育中存在的过早的知识灌输、过多的技能培训等种种问题提出的一种教育新话语。它是指在教育过程中, 遵循人的自然成长规律, 尊重幼儿的天性、个性和主体性, 通过创造一种自然、自由、平衡、和谐、无污染的教育环境, 使幼儿园充满生命的活力, 从而为孩子一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在幼儿园实施绿色教育具有必要性、科学性、合理性、可性性。《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是通过在环境中与他人共同生活来获得经验的, 他们在生活中发展, 在发展中生活。蒙台梭利也说过:“在教育上, 环境所扮演的角色相当重要, 因为孩子从环境中吸取所有的东西, 并将其融入自己的生命之中。”因此, 幼儿园应以呼唤幼儿精神活力为目标, 以开放的教育心态, 将绿色教育与幼儿生活紧密结合起来, 通过创设一个精品化的幼儿园生态环境, 引导幼儿在自然环境的互动中获得成长。

二、幼儿园教育中的“绿色教育”的实践

幼儿园教育必须植根于传统文化, 立足于时代新的理念, 延伸成具有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观教育, 通过创设天然的绿色环境, 促进幼儿的环保意识, 给幼儿心灵种下关于文化的“绿色种子”。

1. 融绿色教育于活动环境中

在人类社会跨入21世纪的今天, 科技在不断发展, 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 但环境污染问题却日趋严重。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创设优良的教育环境也就迫在眉睫, 只有首先为孩子们营造一个绿色的家园, 才能让孩子们呼吸着大自然清新的空气健康成长。例如可以利用幼儿园中多幢建筑间自然形成的空间设计设计小花圃、小花房, 小山坡等, 也可以在班级中设置自然角、绿色壁画等区域, 为孩子们开展一系列生态绿色活动。

同时, 融绿色教育于活动环境中, 也应营造和谐友爱温馨舒适的人文环境, 让孩子们的精神世界也酒满阳光, 充满绿色。例如, 一次课后, 有个小朋友急急忙忙地跑来对我说:“老师, 某某某小朋友在拿水管喷水呢!溅出来的水花把其它小朋友的衣服也弄湿了。”我利用这次事件, 组织小朋友讨论:“自来水是怎么来的?小朋友应该怎样用水?”通过讨论, 不仅让小朋友明白应该节约用水、不能随便玩水的道理, 也开展了绿色生活习惯的养成教育, 帮助孩子树立环保意识。

2. 融绿色教育于日常生活中

绿色教育需要我们幼儿教师做个有心人, 从孩子们熟悉的周围生活入手, 处处捕捉教育的契机, 从幼儿的生活中来, 到幼儿的生活中去, 引导幼儿在生活中发现环境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发现人们活动与环境变化的关系, 把他们对环境的认识和情感统一起来, 萌发绿色生活理念, 体验绿色生活。

例如我在班级中开展了“我和植物一起生长”的种植活动、“绿色美化生活”的体验活动, 通过在园中开辟“绿色家园”、“亲近绿色”等, 让幼儿在种植、栽培、收获和管理的真实生活情景中亲近绿色。再例如:幼儿天生喜欢亲近大自然, 能以自身的感受体验大自然的喜怒衣乐, 在他们眼中大自然中的一切均很亲切, 我们可充分利用幼儿的这一特点, 激发幼儿对周围世界、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特别是走进大自然的绿色实践探索, 如带孩子们挑马兰头、捉蜗牛、摘豆角、挖山芋……让孩子们在亲近自然的活动中体验到绿色环境的生态魅力。

3. 融绿色教育于游戏活动中

游戏是幼儿的主体性活动, 在游戏过程中, 孩子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得到了真正的发挥, 他们在享受自己成功的喜悦和满足的同时, 也获得了相应的知识。但正如英国列斯特大学教育学院资深教授莫尤斯﹒珍妮特女士所说:“游戏不只是游戏”。在幼儿园中, 游戏有着双重的目标。只有这样, 游戏才能获得最佳的发展效果, 才能让幼儿在玩玩、说说、做做的游戏中掌握环保知识。例如:每次一到游戏活动时间, 幼儿游戏材料随处可见。针对这种情况, 我们通过游戏评价时间, 向幼儿介绍了废物产生的途径、废物的种类, 了解废物的功用和危害, 让幼儿在游戏中懂得了如何减少垃圾, 如何变废为宝, 懂得了保护环境必须从我做起。与此同时, 我又给孩子们布置了一个观察作业, 要求孩子们放学后, 在家长的带领下观察河面上的垃圾, 被污染后的河水颜色、气味等, 培养幼儿保护环境的积极态度。

同时, 为了丰富幼儿的游戏生活, 教师还可充分利用本土资源进行各种游戏材料的制作活动。通过一物多玩、一物多用, 让孩子们在快乐的游戏中体验到变废为宝的乐趣, 了解节约资源的道理, 逐渐形成物尽其用的意识和行为。例如收集树根、草根、叶子、蔬菜、瓜果皮等摆一摆蔬果造型;利用绿豆、黄豆、赤豆、花生等自由创造组合成独特的画作, 如有趣的山芋小老师、土豆小金金、萝卜小猪等。

4. 融绿色教育于家园互动中

对幼儿来说, 除了同伴、最经常、最主要的接触者是家人, 特别是父母的生活方式以及他们待人处世的行为, 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幼儿。实践也证明, 绿色教育只有在家园的共同配合下, 使幼儿园与家庭、幼儿与教师、家长间产生互动的教育功能, , 才能使绿色教育达到最好的效果。因此, 以孩子为纽带, 带动家庭乃至社区的绿色活动, 是我们倡导绿色生活方式的有效举措。

例如:我园通过家访、家长园地、宣传栏等引导家长了解地球的环境状况, 宣传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同时, 为使家园教育达成一致, 我们通过召开家长会, 家长园地, 家长开放日、家长问卷等, 增强家长的环保意识, 采取家园共育的方式, 帮助幼儿将贴近生活的环保知识转化为自身行为。

三、幼儿园实施绿色教育应注意的事项

绿色教育的成功得益于高效的管理。幼儿年龄小, 理解水平低, 因此, 对幼儿进行绿色教育应注意如下事项, 才能使其从小就真正地喜欢这个世界, 从身边做起, 用自己力所能及的行动去关心这个世界。

1. 重视独立生活能力的培养。

在快速发展的独生子女社会时代里, 孩子的生活能力真的很差, 尤其是刚入园的幼儿。所以必须把幼儿生活能力的训练和培养作为幼工作的重要环节。同时, 也要注意在快乐心境下开展养成教育能够充分发挥事半功倍的作用。

2. 注重发掘孩子们的潜质和活泼元素。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都有先天性的潜能质地, 不过表现起来会有差异而已。而在现实的幼儿园教育中, 也不难发现这些孩子在“大字不识一个”的情形下, 却会表现出超人的模仿能力和记忆能力。因此, 幼儿园教师在组织教育教学活动中要注重孩子们的潜质和活泼元素, 对幼儿的良好潜质进行最大程度地挖掘开发, 并进行必要的保护和发挥, 促使他们在快乐学习的同时能够健康成长。

3. 加强与幼儿进行情感沟通的同时要努力发挥非权力因素的影响。

师幼之间要想进行正常有效的情感沟通, 最基本的前提就是教师要赢得孩子们发自内心的信任和喜欢, 而不是靠哄、套、骗。因为幼儿就是一块浑然天成的玉璞, 对其打磨的第一手应该是导向仪, 幼教人员需要足够的爱心和耐心, 甚至比后来的学校教育还要显示出更多的“良心成分”, 才能为幼儿的进步成长创设良好环境。

总之, 幼儿教育是人生走向教化和学化的第一级阶段。这对于承负孩子启蒙教化的幼儿园及其教师来说是任重而道远。教师应该从孩子们熟悉的周围生活入手, 把他们对环境的认识和情感统一起来, 构建美丽的绿色家园, 创设天然自然的绿色环境, 从而为孩子一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曹凌.努力施展绿色教育, 支撑幼儿蓝色心空—浅谈现代教育形势下的幼儿教育管理[J].快乐阅读, 2012, 12:24

[2]徐敏, 章彩萍.让绿色教育回归幼儿生活[J].幼教园地, 2010, 12:23-24

[3]刘秋芳.撒播生态教育, 收获绿色希望[J].新课程学习, 2011, 3:113-114

浅谈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 篇11

关键词 幼儿教育 家园合作 教育观念

一、幼儿园教育

幼儿园是对学前幼儿进行教育的机构,幼儿园教育属于学校教育体系,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幼儿的发展过程中肩负着重要的作用。幼儿园教育是根据国家的教育目标与任务,在教育行政部门的指导与监督下,结合社会需求,由幼儿园实施的有目、有计划、有组织、以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注重保教相结合的教育机构。幼儿园教育具有开放性、整体性、系统性、计划性等特点,在幼儿发展过程中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幼儿园教育体现了培养综合型人才的教育方针,符合社会的发展需要。幼儿园的教育是一个以幼儿身心特点为依据的教育,不但要求做到循序渐进,更要注重幼儿年龄特点和教育内容的连贯和有序,以及注重社会适应能力培养、良好个性养成、幼小衔接等,这些都是幼儿发展中不可忽视的影响因素。

二、幼儿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是贯穿在人一生发展过程中的教育实践,是在家庭互动过程中父母对子女的成长发展所产生的教育影响。幼儿阶段的家庭教育主要指在家庭生活中父母对年幼的孩子进行教育和影响。所以幼儿家庭教育更具有灵活性、针对性和连续性等优点。首先,父母对幼儿的教育并不受时间、地点等客观因素的限制,父母可灵活对其进行教育,并且教育的内容也是根据具体情况而定,这样幼儿掌握的知识更为牢固。父母是孩子最亲密的人,对幼儿有较深入和细致的了解,这使得父母能从幼儿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幼儿已有的知识经验、个性特征,有的放矢,因材施教,这是幼儿园的集体教育所无法比拟的。其次,幼儿的家庭生活条件在一般情况下不会有太大变化,教育者始终是父母,教育过程不会中断,有着特殊的连续性。在这个熟悉的环境中,幼儿与父母有较为稳定的亲子关系,幼儿并不需要特殊的适应期,在熟悉而稳定的环境中幼儿易于巩固已有的良好品德行为,形成良好习惯,可见幼儿家庭教育在幼儿教育中所起到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三、幼儿园与家庭合作,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为目的的教育形式

(一)教师要为人师表,幼儿教师本身就是幼儿学习的榜样

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启蒙教育,幼儿园是儿童走进社会的第一站。三到六岁是决定和影响人一生的发展、是道德观念、行为习惯形成的关键期,而幼儿教师是这个时期对其产生影响的关键人物。这个期间的孩子兴趣广泛好奇心强,活泼好动模仿力强是孩子们接受外界影响,形成性格特点的阶段,在这个阶段老师的语言行为,为人处事,时刻都对幼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甚至对幼儿今后的一生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教师在幼儿心目中有很高的威信,在他们心里教师的话比父母的话还重要,在他们眼里老师的一举一动都是效仿的偶像,老师的举止言谈如此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儿童,其作用是其他任何人替代不了的,也是幼儿教师一个有别于其他职业的突出特点,抓住利用儿童这种心理特点用自己良好的生活习惯,文明的言谈举止,端庄的形象仪表,得体的待人接物来影响和改变儿童入园以前不良习惯对幼儿是一种无声的教育,老師的言传身教对幼儿的教育起着事半功倍的作用。因此,幼儿教师要特别注意自身素养。在教育他人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完美自己,时刻谨记“为人师表”,教育好每一个天真活泼的孩子。

(二)幼儿园多让家长参与教育活动

亲子活动是促使家长直接参与幼儿园活动最为有效的活动形式。亲子活动有助于增强教师与家长,家长与幼儿进行情感交流沟通,并进一步加深相互理解,是幼儿园与家长进行交流的重要渠道之一。通过参与亲子活动,家长可以了解幼儿的发展情况,并对幼儿园的教育情况有所了解,这样可以让幼儿在家中所接受的教育与幼儿园教育保持一致,有助于保证幼儿知识和经验的系统、连贯。我园为家长提供了很多机会让家长积极参与。亲子活动可以加强家长与幼儿的情感交流,使家长从各方面对幼儿有所理解,要参与亲子活动就必须对幼儿园的教学情况有所了解,这为幼儿园与家长相互配合提供了重要的交流平台。同时,幼儿园也给家长带来更多关于正确教育幼儿的知识理论,使家长能做到用理论去指导自己的实践教育,以确保提高幼儿家庭教育的质量。

(三)幼儿园和家长应经常进行沟通,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

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教师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与家长沟通。家园合作成功与否,往往取决于家长的参与态度。家长的理解、支持、主动参与和相互信任,是保证家园共育顺利开展的前提条件,这样对幼儿各方面能力的发展能有全面而准确的认识,使教育更具有针对性和及时性,更加有利于幼儿的发展。家长与幼儿园进行沟通时,应该站在主动的位置上,不能只是单方面的被动接受教师的意见,对一些认为不合理的方面,家长可提出自己的想法,幼儿园也应该适当采取家长的合理建议,只有处于这样一个平等的关系中,家长与幼儿园才可能建立起相互信任感,从而让家园合作在幼儿教育中发挥出最大效用。

(四)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为幼儿能力的发展服务

教育幼儿不像解数学题,错了还可以纠正,还可以反复修改。在教育孩子上不允许出现这种错误。如果在教育孩子上出现失误,也许就埋没了孩子的天分,也许就抑制了孩子优良个性的形成,也许就阻碍了孩子求知的欲望,因此,家长的责任重于泰山。对家长教育工作的指导,也是实现家园合作的一种形式。许多家长在教育幼儿时常常会觉得束手无策,原因就是缺乏一些理论的指导,我园通过创建“父母课堂”、“亲子活动”、组织家教案例辨析活动,创设家长之间互动的氛围。在此过程中,我园还把自己园内的教育特色、教育理念传递给家长,让家长在教育幼儿的同时也配合幼儿园的教学工作,相互贯穿于幼儿的整个教育过程中。这一过程使教育真正做到是从幼儿自身发展需要出发,是为幼儿各方面能力发展而服务的。

幼儿园社会教育 篇12

关键词:游戏教育,幼儿园教育,信息技术

在中国传统幼儿教育理念与教育内容中, 游戏是可有可无的, 它的地位没有引起社会的足够关注与尊重。家长与社会一直注重幼儿的学习, 而忽视幼儿的游戏活动与游戏教育。在幼儿园教育中, 游戏通常充当了配角, 有的甚至被完全忽视。然而, 近现代教育科学的研究成果已经向人们证明游戏对于幼儿发展的重要价值。

一游戏教育在国内外幼儿园教育的历程

日本在创建幼儿教育初期, 其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主要受福禄倍尔教育思想的影响。但随着幼儿教育的不断深入发展, 日本教师在福禄倍尔的教育思想中“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 渐渐形成了自有的幼儿教育理念与培养体系, 也成了儿童游戏的“世界中心”, 它的游戏活动也是自成体系与独具一格的。

中国幼儿园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的研究, 起始于20世纪20年代。陈鹤琴先生, 中华民族的幼儿园教育科学研究的先驱者。陈鹤琴提出了儿童游戏的理论, 它奠定了我国游戏教育研究的框架与基础, 并在幼儿园的教育课程中逐渐融入了游戏。尽管自20世纪60年代起, 我国的幼儿教育法规就提出了游戏必须作为幼儿园的一种基本活动, 但在实际的幼儿教育中, 幼儿园更多地关注幼儿知识与技能的培养。游戏仍然没有引起足够的关注与重视。

二游戏教育在幼儿园教育中的积极作用

随着幼儿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内容不断丰富与实效, 社会、家长与幼儿教育工作者逐渐地认识到知识至上的教育理念与培养模式的局限, 从事幼儿教育研究的学者们纷纷提出了游戏的教育功能、游戏的认知功能等教育理论。游戏教育在幼儿园教育中的积极作用体现如下:

1. 寓教于乐的学习体验

从游戏化的教学方式中, 儿童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活动。它极大地激发了幼儿的学习与体验过程, 并在寓教于乐的活动中, 师幼之间的教学关系得以最大程度的发挥。

2. 自主学习的活动状态

幼儿天性喜欢游戏, 玩是幼儿发自于内心的一种自主活动。在幼儿的日常生活中, 通过游戏, 幼儿能在其中自主地进行活动与学习。

3. 生活体验的认知手段

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 通过不同的游戏内容和游戏方法, 给予幼儿不同的认知进程。受到幼儿家庭和周围社会生活环境的影响, 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 幼儿与周围同伴之间的交往和认知行为, 往往通过游戏的方式来实现。

三开展游戏教育的手段

教育工作者要适应新时期的变化, 转变幼儿教育的理念, 推行幼儿教育的新模式, 充分发挥游戏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主体地位, 促进幼儿教育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

首先,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与发展, 社会变化的日新月异, 使得教育资源越来越丰富了。它融合了家庭资源、社会资源、信息技术资源与人力资源, 在幼儿教育的过程中, 把游戏与教育有机结合, 创设游戏的良好氛围, 探索幼儿教育的游戏模式与方法。

其次, 信息化技术要逐步引入到幼儿园教育活动中。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在幼儿教育上的优势, 有利于拓展幼儿的活动情景, 有利于优化幼儿的教育内容, 有利于幼儿的健康发展。但是, 多媒体技术的使用必须合理与适度。它并不是幼儿教育的唯一手段, 应与其他的教育手段互为补充、相辅相成。

再次, 幼儿园游戏活动场地的规划与建设是幼儿教育中不可忽略的, 它肩负着幼儿园教学的重要职责。然而, 当前的幼儿园的游戏环境普遍存在区域狭窄、功能单一、私密性不足与防护设施简陋的弊端。游戏场地不能充分提供幼儿教育的吸引、刺激与激励的作用。

最后, 传统的游戏活动具有很强的互动性、知识性与趣味性, 所以才会经久不衰。传统玩具与幼儿的生活密切相关, 制作简单, 充满童趣。在幼儿园教育中, 幼儿教师需要发掘传统游戏与玩具各自的优点, 彼此有机结合, 促进儿童在游戏中快乐、健康与聪明的成长。然而, 任何事物具有正反两面性, 幼儿教师要引导儿童辨识游戏的积极与消极因素, 使得儿童能自觉抵制一些游戏所带来的不良后果。

四结论

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 游戏与教育的角色肩负着同等重要的责任, 任何一方都不可或缺。教育工作者应转变教育观念, 提高游戏教育在幼儿园教育中的地位, 实现游戏与教育的融合, 从而推动幼儿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小英、努尔沙拉.从历史角度看游戏在日本幼儿园教育中的地位[J].外国教育研究, 2004 (10)

[2]于邦辉.游戏:作为幼儿园教育的基本活动[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0 (1) :165~168

[3]刘建国.对信息技术教育背景下的幼儿教育管理探究[J].教师博览 (科研版) , 2012 (3) :14

上一篇:测量技术设计下一篇:简易呼吸器的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