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制作内容模式(共8篇)
专业制作内容模式 篇1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规定“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学习、 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1]要求还提到,“鉴于全国高等学校的教学资源、学生入学水平以及面临的社会需求等不尽相同,各高等学校可参照要求,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系统、个性化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指导本校的大学英语教学。”[1]该要求旨在培养社会各行业所需的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实际运用能力。目前,各高校根据课程要求为非英语专业学生开设两年的大学英语课程,有些学校根据自身专业特征还开设了专业英语,然而选取市面上已有的教材其实并不适合自己学院的学生水平,致使学生实际英语水平与课程要求或社会、学生需求的英语能力相距甚远。本研究旨在以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需求分析为理论指导,尝试构建艺术传媒类专业英语课堂教学新模式, 创设“专业教师+英语教师”有机结合的新情境,探讨专业知识与英语语言有效融合的新方法,以期为各高校非英语专业课堂内容构建提供一些启示。
一、理论依据及前人研究
作为术语,需求分析由在印度工作的英语教师Michael West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首次在文献中提出[2],但是到七十年代才逐步受到国外学者的关注。1972年Richterich谈到需求分析模式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指出外语学习者在未来语言使用环境中的交际需求如何得到满足;之后Richards在1984年提出“客观需求和主观需求” 即客观需求是社会的需要,主观需求是学生的想要[3];基于实证研究和理论研究,1987年Hutchinson& Waters将需求分为“目标需求和学习需求”。具体来说,目标需求是分析学习者未来工作岗位和环境的要求;学习需求是分析学习者目前的学习背景、语言水平、 专业知识、学习观念和动机及对下一阶段学习的要求和期待[4]。随后,国内的束定芳认为需求可概括为社会需求和个人需求,社会需求指社会和用人单位对学习者外语能力的需求,个人需求指学习者现有的外语水平与其期望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距[5]。
虽然各位学者对需求分析做了不同的诠释,却都体现了学习者外在环境所需要求和自身想要学习和提升的需求。在目标环境需求给出的教学要求下,学习者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现实需求会直接影响到整个大学英语课堂的有效运作及学习者个人达到目标需求所要求的水平。所以,笔者尝试对自己所在学院的所代专业就学习者学习过程中的现实需求进行具体的调查和研究,以便为深入各专业甚至全国各高校艺术传媒类专业研究奠定良好的基础。
近年来,好多学者探讨了不少需求分析方面的问题,笔者进入中国知网的中文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以“需求分析+英语”为检索条件,搜索到2005年到现在共有1864条结果,但是只有3篇有关传媒类的,分别是“ESP理论下英语播音主持专业的教师发展研究, 李艳”,“教育国际化背景下传媒类专业的外语需求及教学对策,王恒”及“英语播音与主持专业ESP课程建设探索,李艳”。其中两篇是针对教师发展研究的,一篇是针对有国外学习经历的教师和学生对外语需求度的文章。因此,分析艺术传媒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真实需求变得迫在眉睫:他们没有国外学习的经历,却在面对专业实践中遇到的国外最新软件变得束手无策。
二、研究设计和结果
本研究以需求分析理论为指导,结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需求对学校大一大二352名影视摄影与制作专业的学生做了问卷调查,有效问卷320份,回收率为90.9%;并对一年级不同英语基础的10名学生进行了访谈。问卷参照蔡基刚老师的“学术英语”课程需求分析[6],结合学院学生现实状况而设置,主要形式为开放式问卷。
最受学生关注的问题是影视制作软件,如eduis, AE原版是英文,98.4%学生直接从网上搜索各类中文译版,但不清楚其是否正确反应原版信息,只能在实践中去尝试。就此问题,笔者访谈了班里英语拔尖的学生,出乎意料的是,只有两名学生反馈说只要给出较难专业性词汇的指导基本能看懂软件的指示并进行操作,其余学生直接下载中文译版软件。其中一位专业实践较多,英语基础较好且计算机运用相对熟练的学生反映到:要学的话,还是要学英文版的,能掌握一手资料,但是快速理解英文版并实际操作有困难。
第二个问题是了解学生对目前英语课堂内容的吸收及消化情况。31%学生基本能消化当堂所讲,但是由于课后没有归纳、复习而导致讲第二节课忘第一节课知识点的局面;62%学生只能记住个别印象深刻的单词,因为自己对课堂所讲文章不感兴趣而开小差;剩余7%学生基本没听过课,只是迫于严格的考勤而到场。访谈个性开朗、善于言谈的学生发现:其实大部分学生想学好英语,只是因为自己基础薄弱到无法弥补而索性放弃。
对第三个问题做出回应的是课堂讲解CET4/6考试的相关内容。 94%学生要求讲解四六级考试、各题型应对方法;6%学生觉得无所谓,如果学位证和四六级不挂钩的话并不打算参加考试。课堂上及课后和学生交谈,有学生提出对艺术传媒类专业参加四六级考试的疑问和顾虑。首先,他们疑惑四六级证是否会影响他们的就业;其次,他们觉得很难通过四六级考试。
问题四是回顾一堂印象最深的大学英语课。54%学生写到一堂话剧的演出,Father Knows Better;有些学生还饶有兴致地写了几句台词。43%学生回忆起和搭档改编的有趣对话,个别学生把对话原文附在问卷上。只有3%学生没有印象很深的一节课,他们认为每一节课都没什么区别。随后访谈了10名学生,大家一致认为自己参与的与内容表现形式生动有趣的课堂记忆犹新。
最后一个问题设置的是学生期望的课堂内容。96%学生希望帮他们认识并识别目前使用的各种国外摄像机或照相机上的英语标识, 然后带他们学习主要的后期制作课程和剪辑课程英文视频,并和他们一起探讨调色或剪辑等英文原版软件;其中58%学生提到一起学习经典欧美影片,在理解英语台词的基础上分析影片、镜头等。4%学生没有特别的想法,跟着老师的步伐就行。
三、结果讨论和课堂内容构建思路
对于需求分析的作用内涵,束定芳老师说过四点,其中一点是:为外语课程的内容、设计和实施提供依据[7]。所以,就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需求调查结果笔者提出几点艺术传媒类专业英语课堂内容建构思路。
(一)分层次分阶段构建课堂内容
从问题二的结果可以得出结论:两年大学英语结业后,多数学生仍然处于原地踏步的阶段。尽管31%学生在课堂上认真听讲、笔记、做作业,可是课后不复习,考试后就把书撂一边的学习态度注定是学着忘着的结局,而且对于他们所需专业软件还帮不上很大的忙。
基于此,可分层次分阶段规划学生两年的大学英语课堂内容: 第一学年,由于学生不熟悉所学专业课程设置及实践要求,可讲授目前使用的《全新版大学英语》,在巩固基础知识的同时逐步引导他们学会自己分类归纳基本词汇,为下一阶段的专业英语做准备。 第二学年,在学生经过一年的专业学习和实践后加入AE视频课程, Eduis软件应用内容,学生会有着极大的热情和动力,有的放矢地学习英语,而不是单纯地为了凑考勤分而来。分阶段安排课堂内容时应考虑到学生的英语基础,采取优带差的方法,分层次提高每个人的英语水平。
(二)按计划设置好学期各堂课内容
大学英语时数少,课堂时间有限,从问题一、三、五来看却是内容所需多样化。多数学生期望讲授后期制作或调色等软件内容及CET4/6考试的内容;部分学生希望讲解摄像机英文标识;部分学生渴望分析欧美影片及片中镜头;个别学生想让辅导考研。
本着多数原则,每学期初按计划安排好课堂内容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问题一的结果得知走进学科前沿,学好英语很重要,因为好多先进软件最早都是英文版。那么,adobe系列的讲解就成为一种必要。此外,CET4/6考试针对大学非英语专业教学而设计,影响面广,而且成绩被社会及用人单位接受,与大学生就业相关联,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充当起了大学英语教学的指挥棒[8]。作为课堂内容设置的一部分,改革后的CET4/6题型、大纲要求、评分标准和各种题型解题思路就要考虑进来。问卷中最后一个问题结果显示一半以上的学生想学英语分析欧美影片,所以挑选一些经典影片作为课堂内容供大家一起学习和探讨也是很不错的提高英语听说及专业分析能力的教学方式。对于考研或出国辅导可作为备用,因时间而定。
(三)课堂内容输出中充分发挥学生自主能动性
问题四的数据表明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是大学英语教学期间应该树立的思想观念,将课堂教学内容与学生的专业相结合, 与学生的兴趣爱好相联系,通过任务驱动、小组合作、成果展示等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特长和优势,促使学生主动参与进教学活动中来[9]。此外,学生可依意愿自行携带摄像机、笔记本电脑作为学习辅助工具,学生和老师共同探讨摄像机的英语按键,互相学习,取长补短。问卷中之所以54%学生迅速回忆起印象最深的一堂课是话剧Father Knows Better,是因为笔者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摄像、后期推荐选定,以宿舍为单位熟悉剧本,班干部负责根据剧本选拔演员,演员利用课余脱稿排练,非演员观察指导。整个过程尽量做到全班总动员,让大家感受到自己会在整个剧中出一份微薄之力的快乐,而且还能将专业所学和英语恰当融合。
(四)课堂内容前期准备要充分、完善
课堂内容不论是基础知识,CET4/6,考研英语,还是欧美影片分析或专业英语,都应做好充分的准备,包含可预测的课堂突发事件。一节内容要实现的目标,学生应掌握的程度及各节内容的内在关系都要体现在备课中。首先,英语教师根据学生的真实需求寻找专业资料和文献研读,主动走进专业老师课堂听讲并在课余找专业老师答疑,创设出“专业教师+英语教师”的新情境;其次,教学过程中挑选专业知识过硬、实践能力较强及英语基础扎实的学生和老师一起帮助其他学生理解英语原版并辨别网络中出现的可信度较高的中文译版。在实践过程中继续发现问题,课内和学生讨论,课外和专业教师探究,最终解决问题。
四、结语
本次调研是帮助艺术传媒类专业的学生找到有效学习专业英语软件却不觉大学英语课堂枯燥的新方法,从而为传媒类院校及其他高校艺术传媒类专业学生的英语课堂内容构建提供新思路。但是本次研究有其局限性,第一,选取研究对象覆盖面窄,仅限于影视摄影与制作专业;第二,问卷调查没有客观题,只设置了五个开放式问答题,访谈人数少,难免会出现调查不全面或遗漏现象。所以在之后的研究中,笔者会继续沿着这个主题探讨,扩展到学院别的专业甚至其他高校的艺术传媒类各专业,让学生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的新境界。
专业制作内容模式 篇2
关键词:多媒体设计与制作专业,教学模式改革
【分类号】J063-4;G712
一、数字媒体产业蓬勃发展环境下多媒体制作专业人才需求
数字媒体产业是文化产业和信息产业交叉融合的新兴产业,有着广阔市场前景与蓬勃发展态势。广东省文化产业振兴规划(2011—2015年)中明确提出,大力发展数字出版、流媒体、动漫网游、网络音乐、多媒体广播影视、高清互动电视、数字娱乐等新兴文化业态。这不仅促进了媒体产业的转型和升级,也令企业对人才的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然而,在用人市场上却出现“找工难、求才难”的困境。一方面,学生到了社会发现自己掌握的东西落后于或者完全落后于时代,无法胜任工作岗位,不能实现专业教育与就业的无缝链接,不得不重新寻求职业培训。另一方面,文化媒体产业人才需求缺口巨大,企业无法找到合适的人才,往往要通过入职后半年的职业培训来加强实习生的专业技能,教育的“滞后”现象突显。因此,适应市场需求与产业接轨成为我们亟须解决的问题,新的教育模式亟待引进。
通过走访多家数字媒体企业和我校毕业的多媒体制作专业学生,我们了解到广州地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对高职媒体人才的需求,呈现以下特点:第一,岗位类别多,总体数量多;第二,从媒介层面看,影视和网络媒体对高职人才需求较多,纸质媒体人才需求少;第三,需求单位主要集中于中小民营企业;第四,需求岗位层次较高,如婚礼摄制、活动策划、影视后期制作等,不仅需要过硬技术,而且对文化内涵要求较高;第五,职业素养是用人单位择人的首要条件,十分看重动手能力和综合的影视制作能力。
二、多媒体制作专业人才培养难以适应媒体产业需求的原因
1、硬件设施不足,设备更新慢
随着人们对媒体产业的认识,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多媒体制作专业,学校实训设备不足,学生不能保证充分的练习,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的项目实训,有时也会因为分工的不同导致一部分学生无法熟练的掌握设备的使用。应用软件还停留在旧版本的教学,学校教学平台与企业实际使用的平台不一致或更新不及时,加之学生缺乏知识的迁移能力,让毕业的学生无法达到企业的用人需求。
2、课程设置较为简单
多媒体专业课程设置基本是计算机专业、动画专业、设计专业、网络工程专业等各专业课程的简单拼凑。虽然多媒体制作已成为艺术与信息科技高度融合,以高科技、跨媒体、多学科、新文化为特色的新型专业,但课程覆盖面广,反而产生了散而不精的局面,如此很容易导致课程之间的体系结构不清晰,层级设计不明确,最终无法完成学习目标与职业目标。
3、课程设置没有对接岗位技能
在教学过程中出现学科之间“各自为营”,仅仅盯住一门课程的操作技能教学,选取的案例陈旧且与实际工作差距较大。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往往出现学习兴趣不高,在课堂上只学会了老师讲授的案例,但是不知在具体工作中该如何使用该技能,甚至不知道学这门课程对于以后的工作有什么用途。
4、评价机制单一,缺乏科学性
传统的教学评价机制还是主要依靠任课教师对学生一个学期的表现,利用理论考试或者项目制作、综合作业等方式给出一个综合的得分,学生还是围绕考试内容来进行学习,难以正确引导学生提升实训的制作水平,难以对学生适应职业岗位的技能做出科学客观的评价。
三、我校多媒体制作专业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
(一)全员参与的PBL教学模式的实践
PBL( Project-based Learning)基于项目的学习。PBL 教学法的特点是让学生在真实的项目环境中进行学习的教学方式,在教学中实际上就是“任务驱动”或称“项目驱动”,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能把课堂里的理论学习与现实生活中的项目联系起来,增强了学习的目的性和实用性。它所“基于的项目”一般都源自真实生活,项目内容贴近社会,项目应具有的能力和素质贴近学生未来的就业岗位,学生在执行项目的过程中会感受学习是为了就业和从业,是为了适应快速发展的社会,基于项目的学习比传统的学习生动、深刻也实用。
PBL的实施包括确定项目、提出要求、实施项目、检查项目成果四个阶段。项目的确定是实施 PBL 的重要基础。选择真实的、难度适宜学生实际操作的项目,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以制作教师技能大赛教学展示视频为例,我们选择了高职二年级《影视项目制作》课程进行PBL教学模式实践,其教学指导策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是成立项目小组,分类指导。即根据行业工作机制和项目的实际需求,将全班或参与对象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由体现工作环节的策划撰稿、编导、摄像、后期剪辑等 4-5 人组成。
二是确定项目并制定项目要求,为每个小组分配需要制作教学展示视频的老师(兼任教师)和辅导老师(专任教师)。项目小组与兼任教师沟通制定好每组的项目要求,学生通过编写设计方案,进行影视作品设计,然后按照工作计划工作。专任教师利用课上时间指导学生学习和训练项目需要的基本能力,两方教师共同监督项目完成进度。
三是引进多元评价机制,每个项目小组把完成好的影视作品在班级公开放映,同时,项目组人员介绍创作过程和创作体验,其他同学对作品进行評价,专任老师进行点评。然后在系部召开评片会,所有的老师参与评价,并对所提出的意见进行视频作品的修改。
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不仅学生了解掌握工作流程,对策划、导演、摄像、采访、布光、后期剪辑、与客户沟通等各环节有个比较全面的了解,实现在校学习与实际工作岗位无缝对接。而且各小组所完成的项目作品真实的应用于比赛和教学,体现了媒体专业的应用性和服务性。
(二)工作室教学模式的实践
工作室教学模式是以工作室为空间依托,将课程、教学与生产实践融为一体,由传统的封闭式教学转变成面向生产实际的开放式教学,以课本知识为基础,以专业技术的应用为核心,以承接技术项目为主要任务,由教师带领学生在承接和完成生产技术项目的过程中实现综合专业技术的训练。
我校多媒体专业成立了“潮影工作室”,由热爱数字媒体、具有一定的专业技能的学生自愿参加。工作室采用社团的形式开展,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和拓展,指导老师搜集如系部招生宣传片、学校活动剪辑、创新设计大赛、科普视频大赛等真实课题和参赛项目,组建团队,完成技术项目。同时工作室还是校企合作的联动窗口,定期请企业技术人才走进课堂授课,并组织学生到企业参观学习,承接校企合作项目,在真实的工作任务引领下带动专业学习,锻炼学生的专业技能,营造了良好的专业学习氛围。
从教学效果来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了很大提高,学生积极参与社团活动,拍摄微电影、拍摄学校体育、文艺活动,拍摄社会公益活动等等。且多次参加各种比赛,并取得良好的成绩。进入工作室培训的学生中80%的学生在毕业后进入专业对口单位工作。通过工作室教学模式,学生练就了扎实的操作基本功,具备了良好的业务水平和能力,真正地实现零距离就业。
(三)CDIO教学模式的实践
CDIO(Conceive、Design、Implement、Operate)教学模式以“构思-设计-实施-运作”全过程为载体来培养学生的工作能力,它强调设计思维应始终贯穿一种产品从设计研发到销售运行的整个周期,它提倡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知识跨界与广泛参与实践。CDIO培养的能力分为基础知识、个人能力、人际团队能力和系统能力四个层面。数字媒体产业属于一个综合的工程体系,可以借鉴CDIO教学模式。
我校三年制高职多媒体制作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具备摄影、摄像、音视频数字化制作技术与摄制电视节目策划与编辑等基础,能够完成影视节目摄录、剪辑、包装和合成等。为了提高学生策划、编剧(文案)、导演、表演、播音主持、后期剪辑、特效制作等全流程各个工种技能训练,我们利用举办校园微电影大赛为平台,以多媒体制作专业高职二年级学生为样本,进行了两年的CDIO教学模式实践,希望达成的效果是多媒体专业学生改编或编写某一主题的剧本,完成微电影的拍摄、剪辑、宣传,并以大赛主办方的角色,策划微电影颁奖典礼活动,且获得较好的反响。具体的措施是:
1、强化专业认识,夯实专业基础。从学生入学起就培养专业兴趣,二年级前完成基础课程学习。组建剧组,为微电影大赛搜集素材。在此过程中,教师更多的会选择传统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构建专业学习框架。
2、按流程分解项目,以课程推动项目。微电影制作流程包括了选题策划、脚本撰写、拍摄、剪辑、合成等几个部分,将这几个部分微调后进入相应的课程当中,作为课程的核心任务进行学习和训练。运用项目驱动教学,掌握专业技能,重在个人能力的提升。
3、选取关键课程,将CDIO教学模式的四个过程有机的串连起来。在第三学期《媒体策划》课程的指导下,把制作微电影这个项目升华为媒体行业一个完整且全面的工作任务。学生按会务组、秘书组、礼仪组、摄像组、宣传组等分工协作,大到活动策划、主持稿、灯光音响机位设置,小到场地布置、邀请嘉宾、购买礼物等均由学生组长协调安排,指导老师则作为幕后军师,掌控节奏和方向。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的调动起来,良好的沟通能力、工作全局观、创新工作能力等多方面得到了锻炼。
4、多课联动,互相配合。一门课实施CDIO教学模式无法解决工作流程上的每个环节的知识和技能,必须有多门课的参与。首先要调整教学实施计划,根据行企工作流程合理设置平行课程;其次相关的任课老师要清晰了解所任课程在工作流程所处环节,注意专业培养的连贯性,帮助学生建立整合专业技能体系。
5、四个能力的多元评价。CDIO教学模式注重学生全面、综合素质的提升,因此一方面要将教学评价融入教学活动,分阶段进行,针对学习情景采取过程性考核,针对学习领域采取学期教学评价,综合考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水平和能力。另一方面对具体的教学成果(如策划书、剧本、影片等)引入市場机制进行考核,邀请企业专家、学校教师、本专业其他学年学生及影视爱好者参与影片展映会活动,把作品发布到网上通过投票和统计观看率评选优秀作品,在充分展示学生作品的同时树立学生的专业自豪感。
从实施CDIO教学模式的效果来看,不仅加强了各课程之间的连贯性,全面对接岗位技能,还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设计思维,专业技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四、结束语
多媒体制作专业的发展需要我们更新教育理念,明晰培养目标,创新教学模式,建立学生的专业知识与社会需求接轨的完整体系。为了学生未来工作实际需要改革创新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坚持以项目任务来驱动学生学习,用工作室教学模式,加强真实工作任务练习,加强工作岗位的训练,提高实际工作能力,用CDIO教学模式训练学生创新思维、主动学习,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专业性应用人才。
参考文献:
[1]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东省文化产业振兴规划(2011—2015年)的通知(粤府办[2012]79号)[Z].2012-07-30.
[2]王 刚- JKR9 工程教育模式的解读与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9(4) : 12-16
[3]王天宝,程卫东- 基于CDIO 的创新型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 高等工业教育,2010(3):26-28
[4]曾晓娟.项目教学法在《影视后期制作》实训教学中的应用.办公自动化(综合版),2011(5).
专业制作内容模式 篇3
图形图像制作专业是注重实践能力培养的专业。该专业所面向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 所涉及的专业知识的发展速度也非常快。因此, 该专业急需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 用创新的思路来设计更加新颖灵活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
任务导向教学模式要求在教学过程中以具体的工作任务为导向, 把教学内容巧妙地包含在每个教学任务之中, 改变了以前那种教师一言堂的传统的教学模式, 让学生能真正参与到教学中来, 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 让学生在玩中学, 在学中玩, 在学习的过程中能不断地学到知识。这种模式如果能应用于图形图像制作专业的课程中, 相比传统教学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以及自主学习的能力。
2 任务的设计要求
任务导向教学模式的核心在于任务的设计。因此, 教学中任务的设定是非常重要的, 任务设计的选择、综合性、难易程度等都会影响到整个课程的学习效果。
首先, 任课教师在设计任务时必须围绕教学目标, 让任务既能基于学生已学的知识和技能, 又能涵盖将要学习的新知识和技能。任务的选题可以来源于真实的网络客户, 比如在一些威客网上有很多客户提交的设计案例要求, 是设计者可以实际接收的任务, 任课教师可以选择性的用来作为教学任务, 这样就体现了社会的实际需求, 学生在设计时也会觉得实用性比较强, 从而可以激发他们的热情。教师也可参考各类比赛的题目来设计任务。就图形图像制作专业而言, 可以选择电子信息职业技能大赛等比赛的题目作为任务, 任务设计完成后也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比赛, 培养他们的竞争意识。
其次, 任务设计的难易程度一定要适中, 让学生感兴趣, 愿意做, 同时又要通过一定努力才能完成, 这样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从而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和效果[1]。
最后, 任务的设计应该注重对其所涉及知识的横向及纵向融合。横向的融合主要是指任务设计时, 要注重相关知识所在不同学科间的相互配合与协调, 纵向融合则主要是指任务设计时, 同一学科不同时期知识间的相互借鉴与传承。图形图像制作专业到大二下学期能学到Photoshop、Autocad、Illustrator等设计类软件, 如果这时能设计一个综合性的任务, 能同时覆盖上述多个软件主要功能的使用, 就能使学生的知识体系系统化, 加强了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同时还可以加强各门课程之间的联系, 让学生体会所学知识的连贯性。
3 任务的教学组织实施
任务导向教学模式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 以任务的实施过程为主线, 进行任务驱动, 在课堂上把理论和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 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 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2]。
3.1 分组设计
在组织课堂教学过程中, 可以采用将学生分组的方式, 来进行相关的任务活动。这种形式对于任务导向教学模式的实施有着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具体实施时, 可以将三到五个学生分为一组, 让小组成员针对所布置的任务进行讨论分析、资料查询、定制设计方案等。这样能更好地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 让他们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设计。
3.2 任务的实施
应用任务导向教学模式的课程都是按照“接受任务→剖析任务→提炼任务要点→进行任务分工→设计任务→完成任务→评价任务”的过程来实施的。各小组讨论分析最后的目标是制定出能够完成设计任务的详细计划, 各小组再根据制定的详细计划进行具体的分工, 大家分别进行设计, 最后完成最终任务。
课程的教学原来以课堂为中心, 使用了任务导向模式之后则以设计实战为中心, 整个设计过程模拟了设计公司设计团队的任务开发模式, 学生之间有了更多的互动, 这也激发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积极性, 增强了团队协作精神和竞争意识, 让学生经历了从学生角色到职业人的过渡[3]。在任务实施的过程中, 任课教师的作用也发生了重大改变, 他们不再只是在课堂上讲解了, 现在发挥的是监督指导的作用, 能随时解决学生在任务设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督促他们及时完成任务。通过这样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4]。
3.3 评价与考核
全体同学的任务完成之后, 以任务小组为单位来展示作品, 每组向大家说明自己任务作品的设计思路、设计过程及全程设计感受。各小组展示完毕后小组之间再进行互评。最后由指导老师来进行整体总结, 对各个小组的设计情况进行点评, 对任务完成过程中小组成员的协作和创新精神方面进行点评。最后对每组和组员分别进行打分。以此分数作为相应课程考核的一部分。
4 需要解决的问题
这种以任务为导向的教学模式能提高学 (下转第123页) 生的设计能力, 符合高校教育的教学目标, 但是在应用时也存在一些问题, 只有解决了这些问题, 课程改革才会更系统、更完善。
4.1 教材的建设
新的教学模式要求编写与任务课程相配套的教材, 可以结合课程模式改革的要求和社会应用的各种需求, 编写以任务为单元的任务化教材来指导教学。
4.2 教学文档的建设
教学计划和大纲是教学顺利完成的重要基础, 其中教学计划是课程设置的整体规划, 教学大纲是根据学科内容及其体系和教学计划的要求编写的教学指导文件, 主要规定了课程的教学目的、任务、知识、技能的范围等;要在实际教学环节中应用任务导向教学模式, 就必须修订适合该教学模式的教学计划和大纲, 从而在教学中起到指导的作用。
4.3 教学团队的建设
这种教学模式对教学团队也有更高的要求, 一方面, 校内的教师要达到双师素质, 有些老师对社会应用中的实际需求并不了解, 设计的任务大多与实际需求脱节, 学校应该鼓励这类教师到相关设计类单位进行顶岗学习, 或者可以参加一些正规的培训, 不断吸收新知识, 积累实际的经验, 从而可以进行更好的教学工作。另一方面, 可以聘请一定数量的企业实际岗位的设计师担任实践教学指导教师。这样, 就能形成专兼结合、结构优化的教师队伍[5]。
5 结语
基于任务为导向的教学模式, 为图形图像制作专业的学生模拟出了一个真实的设计应用环境, 这种教学模式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种教学模式能有效地培养适应未来工作需要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为学生以后的就业奠定了更坚实的基础。
摘要:任务导向教学模式是借助于任务的实施来完成教学内容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本文阐述了在图形图像制作专业课程教学改革中, 运用任务导向教学模式的具体实施步骤。针对任务的设计、任务的教学组织实施以及任务完成的质量评价等几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
关键词:任务导向,课程改革,图形图像,教学体系
参考文献
[1]孙敬平.高职会计专业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应用构想[J].财会教育, 2012, (15) :118-119.
[2]倪铉珣.基于”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办公自动化》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14, (24) :285-286.
[3]鲁娟.项目导向模式下的高职图形图像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科教文汇, 2012, (3) :162-163.
[4]罗伟兵.基于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工程制图教学模式改革研究[J].科学教育, 2015, (9) :215-216.
专业制作内容模式 篇4
2000年1月,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归纳了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特征: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 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提出及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 要求高职院校图形图像专业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在人才培养类型和层次上满足社会需求, 在图形图像专业实行“师生工作室”是对满足这些需求的一种教学模式探究。
1. 图像图像专业师生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的背景
“工作室制”的人才培养模式最早出现在欧洲, “师生工作室”把这种培养模式的对象限定在教师和学生。1919年在德国魏玛建立的国立包豪斯学院, 开创了现代设计教育的先河, 其“知识与技术并重, 理论与实践同步”的教育体系至今都影响着世界设计教育。在欧洲的设计艺术院校“工作室制”教学中非常注重与现实的实践项目相结合, 在教学过程中由专门的技术人员负责学生技术方面的教学, 学生有相对独立的工作室。欧洲的设计艺术水一直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这和他们的“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应用和推广是分不开的。在我国, 由于硬件条件的限制或者教学观念的落后等种种原因, 在高职图形图像专业中采用该人才培养模式并不是很多见。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 长春工业大学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图形图像专业“师生工作室”人才培养模式已建立, 形成以学生为本, 以专业教师为主导, 以工作室为依托, 以项目驱动的形式在工作室内完成人才培养任务。该人才培养模式突出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 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一个开放与发展的教育教学环境, 促进高职教学与就业的自然衔接, 使学生的就业能力和专业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在当前社会发展与竞争的形势下, 能够培养出适应现实社会的人才, 有效解决学生的就业与社会适应能力问题。
2. 师生工作室的建立与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的设计
2.1 工作室的师资要过硬。
教师不仅要有能力承接项目, 承担起工作室的各项任务, 带领学生顺利的完成各种教学和科研任务, 还要有责任心和奉献精神, 对工作室学生进行各项能力的培养。师生工作室融入企业化的运营机制, 主要以项目为核心, 完全按照企业规程, 对学生的行为 (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 和产出 (学习目标和学习业绩) 进行管理。
2.2 工作室运行。
将工作室的学习任务分为两个方面, 一个方面是教师自拟的课题任务, 另一个方面是来自于外面企业的项目。工作室将学生在专业学习阶段所涉及的学科知识进行整合训练, 由教师根据工作室设计风格制定项目课题, 对学生进行训练, 让学生在设计制作过程中能够将知识与材料、工艺手段整合起来进行运用。对课堂知识进行深入研究, 使学生了解设计生产全过程。教师自拟的课题来代替以前的课堂教学中的设计基础课程, 而以前的职业技能课例如标志设计, 字体设计, 包装设计、VI设计课程被来自于企业的实际课题所代替。当然除了工作室的任务以外, 学生们必须参加社会上的各类招标活动, 参加各个类型的设计比赛, 同时在毕业之前必须完成相关课程的考试。学生们在工作室的二年里完成设计项目, 参加设计比赛, 在顺利毕业的同时, 他们还具有团队协作能力, 沟通能力, 因此具有了直接上岗的社会工作能力, 使就业“零距离”。该人才培养模式完全从社会需要的人才来进行培养, 达到“知识与技术并重, 理论与实践同步”的人才培养目标。
2.3 参加比赛作为工作室教学的一
项实践活动, 针对某些图形图像设计大赛, 由工作室教师制定出一系列参赛方案, 结合工作室及相关实践教学基地的设施条件, 根据各个学生的专业特点进行相关辅导, 考验学生所学知识, 增强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 带动学习积极性。
2.4 有效管理是“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成功的关键。
通过建立项目责任制, 在规定时间内按照项目要求完成项目。
2.5 激励制度的构建。
通过三种途径完成激励制度的构建。第一种奖惩制度与工作室管理目标制度连接起来, 第二种行为规范将学生制度与工作室教学目标制度连接起来, 第三种信息交流将学生学习能力与项目实施连接起来。因此, 我们把奖惩制度、行为规范和信息交流称为激励机制内容模型的三条道路。
3. 在工作室的教学与实践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3.1 教师队伍的建设要有创新思维和责任感。
良好的师资配置及学风, 高水准的学术水平和教学水平都是依师资的素质而定。目前, 我国的设计教育还相当年轻, 教育水平与发达国
家相比差距很大。因此利用现有的条件, 多渠道地培训和提高师资队伍的素质是各院校迫切的工作。
3.2 教师的教学观念及个人业务水平是影响学生技能水平的关键因素。
教师应主动适应企业工艺及技术的变化, 及时吸收新知识, 确立现代教育观念, 自觉的转换角色, 由知识的传授者, 灌输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指导者、帮助者。如何提高教师的素质是一篇大文章, 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我们将为之做出进一步的研究和实践, 以找准结合点和载体。
3.3 工作室教学与实践要合理结合。
在完成正常的教学任务的同时, 教学为研究和创造服务;研究为教学和创造提供理论指导;创造为教学和研究提供实验基地, 同时也为现代设计教育提供可能的经济支持。
3.4 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尚需完善。
教育教学评价的目的是检查教与学, 了解培养方案、培养过程、培养效果及存在问题, 为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和过程的修正工作提供依据, 从而保证培养目标的实现。实行“工作室制”的教学模式, 需要重新设计制定质量评价考核方法, 将过程评价融入到考核评价中来, 由双方导师乃至于学生一起参加考核评价, 使考核评价更贴近于实际。
高职院校图形图像专业“师生工作室”教学模式是一种积极的尝试, 它改善了学生的实习条件, 提高了设备的利用率, 保证人才培养质量, 提高学生就业率。高职院校图形图像专业师生工作室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 为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应用型专门人才提供了最大可能。
参考文献
[1]陈海燕, 张海燕, 骆小婷.国内外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状、问题及对策[J].科技管理研究, 2007, 27 (12) :63-64.
[2]曾军宏, 张会安.高等艺术设计教育综合化模式探索[J].中国成人教育, 2007.9
专业制作内容模式 篇5
自2015年1月起, 至今9个月的时间, 根据云南省教育厅云教函[2014]489号《云南省教育厅关于开展行业职业教育调研及制定专业群人才培养方案指导意见工作的通知》和《云南体育运动职业技术学院关于开展行业职业教育调研及制定专业群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方案》, 体育传媒与艺术学院组织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带头人、负责人等有关人员到有关报社、电视台、广播电台、网站等新闻媒体等, 以及有关企事业单位等就需要的人才规格、媒体行业的发展前景需求等进行调研。并与全国体育类高职高专院校中唯一两所开设新闻采编与制作 (体育方向) 专业的广西体育高等专科学校、内蒙古体职院等进行联系, 就以下七个方面开展调研工作: (1) 本专业相关行业的发展趋势、人才需求与专业发展方向是。 (2) 相同类型兄弟院校的人才培养改革趋势。 (3) 本专业定位与特色。 (4) 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 (5) 课程体系设置、实践教学及相应的学时学分分配。 (6) 本专业现行人才培养方案的基本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7) 本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教学组织管理及人才培养方案执行的情况等。同时对本专业两届, 即2011级41名、2012级17名毕业生进行问卷、座谈等方式多样的调研。
通过调研, 了解当前新闻采编与制作产业的发展现状和就业前景, 找出本专业毕业生所掌握的专业技能与市场需求之间的差距, 对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的课程体系建设和教学特色进行挖掘和修正。
一、课程体系建设
课程体系建设应遵循学生学习、成长的客观规律, 培养“宽基础、高素质、专业精、适应广”的综合人才。大学一年级是学生的入门级塑性期, 该阶段学生需要定位自己的自我擅长能力, 此阶段安排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入门级课程如大众传播学、新闻采访与写作、新闻编辑、新闻评论、平面设计、报刊业务。大学二年级时学生的初级成型期, 该阶段学生要对本专业的专业知识进行提升, 此阶段安排课程如新闻专题制作、平面设计、传播心理学、新媒体传播、新闻摄影、广告策划、图形制作、影视制作。大学三年级是学生的中高级成才期, 该阶段学生要开始结合本专业选择社会岗位, 此阶段安排课程如出版业务、纪录片制作、文学欣赏、社交礼仪、文秘基础。
课程的设置同时也分为三个架构:职业基础教育、职业专业教育、职业专长教育。职业基础教育以培养高职院校学生基本的综合素质, 使他们掌握基础课程的基本理论和通用能力、新闻采编与制作的应用能力为目标。职业专业教育致力于培养学生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 使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技能, 培养学生较强的岗位适应能力和社会求职能力。职业专长教育旨在为学生创造更加具有竞争力的个性能力发展空间, 培养有专长的复合型人才, 以培养学生专业文化运用能力为目标。
总之, 在课程建设上, 注重科学性、突出职业性、重视实践性。专业核心课程在教学手段上借助多媒体网络资源等;在教学方法上在做中学, 在学中做引入实训项目, 以真实工作过程来整合序化教学内容, 开展情境教学;在教学模式上实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课堂与实训地点一体化等行为导向的教学模式。
二、教学特色
通过实际教学, 形成了本专业的自己的特色即培养就业为导向的复合型人才。
第一, 工学结合——通过校内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的构建, 为学生搭建平台并让学生学有所用, 为社会培养适用人才。
第二, 体育特色——依托体育行业学校的特色, 开设运动项目特征分析作为本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 体现体育方向。该课程共计开设12个项目, 每个项目均有学院该体育项目领域最优秀最专业的老师或教练员予以授课。授课内容分实战技术训练和专业欣赏两部分, 通过学习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的学生同时具备了体育人才的基本素质。
第三, 并行教育——每学年轮换开设社交礼仪、演讲与口才、文学欣赏等课程。二到三个年级同时上课, 让高年级学生的专业素养熏陶低年级学生, 让低年级学生的新鲜激情影响高年级学生。
总之, 在教学培养上, 根据学生的职业成长规律实施工学结合, 由专职教师带领学生打牢基础, 双师型教师带领学生走入社会工作情景, 客座的专家教授对学生进行能力提升, 让学生从新手到进步的初学者到内行的行动者到熟练的专业人才向专家靠拢。
在当今这个复杂多变的信息化时代, 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开设新闻采编与制作 (体育方向) 专业极具操作性与前瞻性。新闻采编与专业 (体育方向) 专业人才培养规格的需要是, 以“培养综合能力型新闻从业人员”为目标, 依靠“采、写、编、制、摄”为能力教育这一主线, 实现学生“坐下来能写, 站起来能说, 扛机器能拍, 进机房能做”的职业化教学目标。为了实现这一培养目标, 建立技术型教学体系, 合理安排课程中不同性质和不同教学内容要素的各科目在纵向的排列组合结构, 在突出能力本位的同时, 兼顾人文素质、艺术素质和专业素养;利用行业背景,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职业能力为导向, 构建了综合职业能力模式课程体系;在教学上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综合素质、实践能力和继续学习能力的培养, 使学生获得从事新闻采编工作的基本技能, 为其成为一专多能的新闻人才打下基础。
摘要:在当今这个复杂多变的信息化时代, 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开设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极具操作性与前瞻性。本文笔者通过对相关行业、企业、院校等为期9个月的深入调研, 对该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教学特色等发展模式进行挖掘和修正。
专业制作内容模式 篇6
1 高职目前教学内容难以满足“汽车+英语”复合型人才的要求
高职2009年制定的公共英语教学要求将英语教学的总目标确定为:打好语言基础, 提高应用能力的同时更要联系工作岗位, 反映职业发展的需求, 并明确指出采纳基础英语+行业英语的双层教学模式[1]。因此, 我院近年和其他高职院校一样普遍采用的公共英语教学安排是1、2学期选用高职公共英语教材进行基础英语课程, 3、4学期使用职业英语教材进行行业英语的教学。这种双层英语教学模式使教学由原来单纯学习英语变成英语和职业相联的创新, 为高职外语教学注入活力和生机。
在实施双层教学过程中, 基础英语教学阶段, 教学内容关注了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 学生无论什么专业都选用目标相同、要求一致的统一教材。教学内容上题材和体裁多种多样, 教材设计的难点和重点往往并不是从事汽车行业者使用的知识或技能。基础英语阶段的教学内容明显缺乏汽车技能和英语水平培养的深度融合, 尤其是对学生从事汽车行业的英语技能针对性训练严重不足, 难以保证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目标的实现。
此外, 行业英语体现了“工学结合、能力为本”职业教育理念, 侧重语言知识的意义与功能, 重点是要提高英语交际能力和综合职业素质。“在用中学, 在做中学”成为学生获取知识和提高能力的主要途径, 这就要求行业英语阶段的技能性输出训练要运用职业性、实践性和实用性高的任务型教学内容。而全真型的训练内容如何设计、如何实施也是制约复合型人才培养成功的因素。
最后, 高职“汽车+英语”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培养目标并不是锻造既掌握汽车专业知识又具有较高的英语知识和技能人才的这种简单的叠加, 而是旨在培养能够用英语作为交流工具从事汽车销售或汽车维修工作的技能型人才。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并不单纯是英语教学改革就可以实现的, 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强调的是英语技能和汽车专业知识的巧妙融合, 强调的是语言教学的开放性和多样性, 这也对汽车专业相关学科的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
2 高职“汽车+英语”复合型人才教学内容改革思路和措施
2.1 英语教学贴近工作岗位, 根据不同汽车岗位设计内容
汽车英语, 作为一门特殊用途英语学科, 根据功能语言学的定义, 语言教学内容是汽车行业的语域变体, 教学内容的改革首要问题是“进行学习者的需要分析, 然后确定学习者需要达到的水平或能力, 最后确定教学材料和方法”[2]。
在需求分析过程中, 实地调查和研究的基础上, 我院明确了岗位所要求的英语专业知识、基本操作技能和综合能力。以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为例, 学生的将来的岗位职责是运用汽车英语向外国客户推销汽车, 交流媒介是面对面的英语口语, 语言类型是普通英语和汽车专业英语相结合, 既要求从业者能熟练运用营销技巧和营销用语, 也要求能够流利准确表达汽车专业词汇, 使用英语的目的是运用详细热情的讲解赢得客户的信任, 以销售代理的汽车品牌或零部件。而汽车维修与检测专业的职业方向是从事汽车检修的高级技工, 他们更多的是在工作中进行书面英文资料的阅读来获得进口汽车构造资料和零部件说明, 尤其是维修保养的方法, 这就要求从业者有较强的英语阅读能力, 能在熟悉专业词汇和表达的基础上运用阅读技巧来获取书面信息。由此可见, 不同的专业对英语技能提出不同的要求, 教学内容的重点存在巨大差异。
汽车销售专业学生需要提高的英语技能主要是口语表达, 汽车销售专业的学生在基础英语阶段和职业英语阶段, 教学的主要内容都应以对话的学习和操练为主, 口语涉及的语料是销售各环节所应掌握的基本词汇、常用句型和技巧。在基础英语阶段可以学习致谢和告别等内容, 教学内容的重点是如何表达自己的看法, 如何进行产品介绍等与销售相关的功能性口语技能。在职业英语教学阶段, 因学生已完成一年的专业学习, 对专业知识有一定的了解, 教学内容以汽车营销英语口语为主, 聚焦专业词汇和术语, 教学内容重点练习客户接洽、了解客户需求、介绍汽车产品、价格商洽等环节的口语表达, 帮助学生形成完成工作岗位要求的典型工作任务的口语能力。
维修与检测专业学生职场的话语方式主要是书面语, 针对他们制定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其阅读方法, 提高其书面语言的理解能力。基础英语教材中有很多属于专门为英语学习创造的英语文字作品, 多是故事性文章或议论文体。而汽车维修检测专业的学生则需要掌握阅读说明文体的技巧, 尤其是发展学生能够阅读英语母语人士写成的阅读材料的能力。因此, 职业为取向的高职教学要及早进入说明文的学习, 尤其是汽车相关的说明文的阅读, 既符合阅读教学的“内容适用原则”, 也符合“语言真实性原则”[3], 更能适合学生将来的岗位需要。高职英语教学主要任务是提高语言应用能力, 内容上避免运用英语来讲授汽车行业的专业知识, 而重在说明文阅读水平的提高上, 实现语言技能与汽车专业的巧妙融合, 培养学生从事汽车职业岗位的能力。
2.2 英语课堂利用实习车间, 重视语言输出技能的操练
语言学习全过程不仅包括语言的输入和语言的加工, 也包含语言产出这一重要过程, 因此以说为主或阅读领先的英语教学中, 课堂实践环节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高职院校职业的办学优势不仅是现代化多媒体教学的广泛使用, 而且是为学生提供了实习和实训场所。高职的汽车英语教学环境因教学内容的需要和所练习的语言项目不同, 可以不再局限在教室中, 充分利用实训基地来进行输出为主的教学内容的教学。
汽车英语说和读的技能不是“学懂”为止, 而是“记住会用”。英语工具性的角色使得教学内容上不再以填空、单项选择或翻译等传统形式来训练学生的语言输出技能。“做中学”“学中做”的高职教学理念倡导输出教学内容以任务型练习为主, 并遵循能级递进的体系, 如口语训练可以在实训车间, 从简单地看实物说话过渡到某一短语或句型的单项能力操练, 之后跟进回答问题和综合能力的训练 (如编对话、角色扮演等) 。
实训场所为学生提供了任务型练习中使用语言解决问题的场所, 适合学生运用英语口语来进行面对面营销或产品推广的练习。在现场教学中进行输出教学内容时, 学生身临其境, 会将身体语和体态语等非言语交流与口语交流相结合运用, 提高口语交流的质量, 起到促进口语技能掌握的作用。在实际店面中模拟进行的口语交流和营销, 使得交流工具与交流场合相联系, 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又能与语言使用的情景结合在一起, 隐形地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营销知识和策略。
在以阅读为主的教学中, 学生的输出训练不需要是口语的表达或者书写的练习, 例如选词填空、翻译或者单选题, 这些输出项目并不是学生工作岗位将进行的工作任务。维修岗位的汽修人员在阅读完汽车零部件英文说明之后要进行的是根据英语指示进行的动手操作。因此, 阅读教学的输出内容上可以运用英语任务教学法所采用的任务类型——依言行事的活动, 在实训车间中, 在实训专门教师的指点和英语老师的配合下, 学生阅读完某些汽车装配有关的材料, 对仪器、设备、部件直接进行操作。这种全真型的现场教学突出了语言职业化和工具化的特征, 体现了语言的应用性, 更是促进学生将知识转化为技能的重要过程。
2.3 汽车专业课程渗入英语专业词汇
英语词汇量的多少, 标志着英语水平的高低和英语应用能力的强弱。就业者所使用的英语词汇包含两大类:一是普通词汇的运用, 包括词汇的搭配、语法、语用等方面;二是汽车专业用途英语词汇的运用。教学内容中, 一些词汇在汽车行业中使用频率较低, 即使教材界定为重点单词, 也可以不做特殊介绍。而某些普通词汇和常见表达结构, 因其在汽车行业中的广泛使用, 也就成为汽车英语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语言习得理论, 影响学生词汇学习的决定因素是语言接触的频率, 也就是暴露在专业词汇影响下的时间的长短。这给我们的启示是在高职教学无论是英语教学还是专业课程的各个角度、各个渠道, 都可以进行词汇教学, 实现词汇教学的开放性和多样性。针对高职汽车行业学生要求掌握的一些与专业有关的单词, 教学内容上需要教师对词汇的语义、语音、结构、用法进行讲解和操练。
针对专业词汇的教学, 除了采用传统英语课堂的主要方法外, 还可以通过专业课程日常教学的渠道, 增加专业词汇接触频率, 攻克专业词汇教学的难关。词的词义和单词的拼写, 只要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呈现在板书上, 就提供了词义学习的重要途径—通过语境和上下文来学习的渠道, 能够帮助学生掌握到需要而又不会遗忘的专业词汇!Summers强调“只有通过反复地接触一个单词, 这个单词才可能进入你的积极词汇表中。[4]”
3 结束语
高职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 这种“专业+英语”的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强调的是英语技能和专业知识的巧妙融合。针对不同的专业设计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注重实习场地的英语职业技能的任务型教学、专业课程引入英语词汇的教改措施, 并随之改革相应的教学手段和评价措施, 定会在培养社会紧缺的技能型和应用型人才的目标中取得新的突破。
摘要:高职“专业+英语”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迫使英语教学内容进行改革, 以汽车专业为例, 教学以认知语言学和语言习得规律为依据, 设计贴近工作岗位的教学内容, 利用实习车间进行任务型教学, 汽车专业课程渗入英语专业词汇, 多角度多渠道实现专业和英语的巧妙融合, 从而培养能满足汽车产业蓬勃发展需要的汽车行业的就业者。
关键词:岗位技能,输出教学,词汇教学
参考文献
[1]高职高专英语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教学要求 (试行) [Z].2008.
[2]张德禄.功能语言学与外语教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5:67.
[3]肖礼全.英语教学方法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6:161.
专业制作内容模式 篇7
一、概述
校企共创是职业教育发展的方向和重要的特色并具实际操作性。拓展校企共创, 共建实训平台是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培养的根本措施, 是促进五年制高职转变人才培养模式的根本动力。所谓校企共创, 是指校企双方提供各自有利资源, 共创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实训基地等, 达到有利培养学生的要求;共创良好效益、社会影响力、优秀团队等, 达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企业人才储备, 校企双方共同培养动漫人才。企业为学校提供真实项目作为学生实习实训的平台, 学校则为企业解决技术和创意的支持, 并优先考虑人才的供给, 从而形成校企之间一种互动和协作的关系。
在对学生进行培养过程中, 坚持以项目为核心, 产学结合, 摆脱传统线性的知识体系, 让学生真正的能“在做中学”, 然后“学后能做”, 引入“质”和“量”的二维评价体系, 既符合企业要求, 也适合学校对学生的评价。在具体操作过程中, 要基本上做到:投资少、效率高、见效快、就业准, 能达到学校、企业和学生三方共赢。
二、专业课程设置的新框架
结合市场需求, 更新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采用“一体两翼三支撑”的专业设置体系, 即以原创动画片为主体、以传统画和数字动画为两翼、以职业道德培养、身体素质培养、情感心理培养为三个支撑。如下图所示:
结合五年制高职的教育模式的特点以及该年龄阶段学生的特点, 为了能让学生毕业后能真正地实现和行业无缝对接, 将课程进行了重新的整合, 该调整不是对课程设置的细枝末节的修改, 而是采用基于项目流程的课程设置方案。其中, 不调整在一、二年级的基础文化课, 只是对部分原由的基础文化课的内容做了调整, 具体如下:
1、对基础文化课内容进行了重新定位。
比如:语文课调整为剧本写作、文学欣赏、应用文写作等。英语课调整为口语、专业英语等。
2、设置专业前导课程。
比如:动画概论、动画运动规律、制作工具基础应用、网络信息基础等。
3、项目实训。
这部分是整个课程体系的核心。在掌握专业前导课程的基础上, 学生即可进入项目实训, 从简单到复杂的项目, 将所有的专业知识穿插在其中。实现真正的“做中教、做中学、做中练”, 不仅让学生掌握技术, 还要让学生掌握技能。
4、专业辅助课程。
比如:影视欣赏、中外优秀动画片欣赏、中外动画史等。
5、专业拓展课程及专业提升课程。
如原画创作、音频编辑、特效等, 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 部分学生参加的课外学习内容。采用讲座、课外辅导等方式进行。
6、增设体能拓展训练, 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团队合作能力。
7、职业指导及情感培养。
这部分课程主要以讲座为主, 让学生了解行业的发展前景, 让学生能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让学生树立积极的人生观、正确的价值观。
三、产学结合的新模式
产学结合的模式贯穿在五年的教学实践过程中, 以产带学、以学促产。在教学过程中, 始终围绕真实的工作项目开展, 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场景中锻炼。对学生进行整体的开展方式如下:
(1) 组织一年级学生到动画公司观摩, 了解动画制作的流程, 利用课余时间让学生简单参与各个流程的制作, 体会动画行业的艰辛, 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对动画有宏观的了解, 并能根据自己的兴趣点确定未来的发展方向。
(2) 二年级的学生则以短学期实践的形式, 通常2~3周, 时间可以延伸至整个暑假 (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而定) , 组织这些学生进入产业基地实习, 参与一些具体的部门工作。如编剧、造型、场景、声效、后期等, 实践的具体部门可以在学生和公司之间进行双向选择。
(3) 三年级学生可以直接参与动漫的生产环节。以产业基地项目驱动的方式, 尝试组织学生协助完成公司的具体生产项目, 譬如参与具体动画片的制作环节。
(4) 四年级学生以通过团队合作的方式完成一部动画短片作品, 将在课堂上和企业里学到的各种理论和技术运用到创作中。当然每个学生在其中必须有独立承担的环节, 能够真正做到独当一面。
(5) 五年级学生进入岗位实习阶段, 直接参与公司的项目开发和制作, 这一过程主要培养学生提高工作的“质”和“量”, 直接以企业经济收益为学生的实习评价标准。
四、师资队伍建设的新方案
动漫专业的师资队伍建设主要是师资技能水平培养方面。有效的企业实践是职业学校师资培训的有效形式, 是提高专业教师技能水平和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 对于促进学校“双师型+名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推动学校教育教学改革, 提高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学校和企业制定了全面严格的师资培训体系, 包括产品、技术的培训, 教学方法、实践能力、职业教育理念等, 以完善教师知识体系, 提高教师专业技能水平和实践教学能力, 全面提升职业教育办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
在项目实训中, 坚持校企业双方共创, 双方参与。企业给不同年级的学生带来不同的、真实的、有价值的、动画项目, 结合项目技术需求, 学校组织相关专业教师进基地进行带项目实践。专业课教师参与到实际项目中去。培养前期可能处于学习阶段, 需要不断提升技能水平, 逐渐地成为团队的领导者和指导者。
五、实训基地建立的新渠道
对于职业学校来说, 实训基地建设在整个专业建设中起这极其重要的作用。在实训基地建立的过程中, 我们坚持循序渐进、自力更生、多方合作的方式。以校企共创为平台, 以培养学生为根本, 通过项目开发和制作, 逐步积累资金, 通过学校和企业之间、企业和企业之间的相互协作, 实现实训基地“从无到有、从有到精”。在不断加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同时, 还要加强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 让学生内在不容的真实工作环境中得到充分的锻炼。
六、质量评价监控的新举措
质量评价监控也就是校企合作效果的评价, 归根结底是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是否提高的评价。学生在此培养模式下, 能符合行业的要求, 那么该校企合作培养模式就是成功的, 反之, 则失败。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 学校和企业共同对学生进行评价, 采用新型的二维评价模式, 即:质和量。使用项目评价体系来代替考试考查的考核体系。
前期主要是进行“质”这方面的考核, 鼓励学生打好基础。该阶段, 我们通过作业、作品、考试等方式综合考评学生。
后期主要采用“质”和“量”两方面的综合评价。在固定时间内, 学生完成的产值是最好的表现。使用公司的薪酬模式, 每月给学生发放工资——“动画币”, 按学期给学生进行企业奖学金评定, 按每位同学的“动画币”的多少来评定学习成绩的优良。
当然, 在整个质量评价体系中, 对学生专业技能水平的高低的评价只是整个评价体系中的一个方面, 还需要评价学生的整体综合素质以及业务发展前景, 而不能局限于眼前的状态。因此, 在整个实训过程中, 按岗位、职位对学生进行划分, 有些同学是制作岗位, 有的同学是管理岗位, 每个岗位都有不同的训练科目, 当然也就有了不同的评价标准, 所获得的每月“动画币”也就不同。这样也可以激励学生不端提高, 获取更多知识, 担任更高一级别的工作。
七、结束语
以校企共创为平台, 建立有效的校企合作, 采用团队合作项目探究的教学模式, 实现教学过程现场化, 教学内容随时纳入最新的适应人才市场需求的技术、规范、标准、方法, 实现了教学与生产同步、实训与就业联体, 以项目为载体, 实现以项目推动教学, 教学研究服务于项目技术的应用, 有效的推进“产学研”的无缝对接, 提升学生的实战动手能力和项目的运作能力, 为行业内提供更多的项目制作与运作的技术人员, 保障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
参考文献
[1]、吴宜阗, 我国动漫教育研究现状综述[J], 浙江传媒学院学报, 2009 (3) .
[2]、张丽香.王海, 高职高专院校动漫专业建设探索[J], 职业教育研究, 2008, (12) .
[3]、吴雪萍, 国际职业技术教育研究,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8.
专业制作内容模式 篇8
20世纪90年代开始,CBI (content-based instruction)这种以内容为依托的教学模式逐渐受到加拿大、英国、美国等国家的外语教育专家和学者的认可,随后不久,国际上开始流行这种教学模式。这种“依托课程内容的语言教学模式”即通过使用目标语进行某门学科知识的教学。由于该教学模式被证明能大大提高外语教学效率而受到英语教师和研究人员的关注和探索,国内外学者对该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可行性和实际效果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但专门研究该模式下高校英语专业教师发展方向的比较罕见。因此,笔者尝试对该模式下的教师发展方向做初步的探究。
一、CBI外语教学模式概述
CBI模式源自于加拿大沉浸式教学法。依托式教学是将具体的内容与语言教学目标结合在一起,即将学科知识与语言技能同时进行教学。语言课程教学围绕学生需要学习的学科内容展开,学生学习的重点在于凭借所学的目标语获取信息,同时,也在此过程中提高他们的学术性语言能力[1]。它的主要理论观点为:基于某学科知识来进行语言教学,或者说将外语学习同内容有机地融合起来,教学效率比纯语言技能教学的效率高得多。这得到了来自二语习得、教育心理学和认知心理学等领域研究的验证和支持。CBI外语教学模式能同时促进外语习得和学业发展[2]。基于内容的教学提供了认知参与的机会,有趣且需要认知参与的任务可为第二语言习得带来更多更好的机会[3]。内容依托教学模式具有四个主要特征:以学科知识为核心,就是围绕学科知识而非语言形式或语言技能展开教学,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习得语言;使用真实的语言材料,是指教学使用的主要材料来自本族语所使用的材料;学习新信息,是指学习者借助已有的知识对新信息进行评价和学习;课程设置需符合不同学生群体的需要[4],即设置课程时要将目标学生群体的学习目的、学习兴趣、学习需求、语言基础、认知水平等因素综合考虑进来。
二、CBI外语教学模式下教师面临的挑战
显然这种以学科内容为依托的外语教学模式,与传统的以纯语言技能为依托的模式存在较大的区别,因而给英语专业教师带来了较大的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课程体系由以技能导向课程为主转变为以内容依托课程为主,因而在教学内容的专业化程度和深度上都大大增加。现行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所规定的课程设置中,用于培养学生各项基本英语技能的基础英语课程,占67%的课时,远远超过文学、语言学、文化这些专业知识课程,所以从比例上看,英语专业学生的大部分时间实际上用在技能导向课程上。而在CBI模式下,这一比例将要发生逆转,技能课程将被压缩,专业知识课程将大大增加。一些国内英语教学研究专家认为,本科英语专业应该走真正专业化道路,英语专业学科包括语言学、文化、文学三个方向[5][6],如果目标是培养以语言学为专业方向的学生,更系统的语言学核心基础课程应该加入课程体系中,如语言学导论、普通语言学、应用语言学等相关课程;如果以英语文学为专业的学生,他们应该学习的课程有英语小说、散文、戏剧、诗歌、文论方面的文学专业课程;如果是英语文化专业的学生,他们所需学习的课程有跨文化交际学、中国思想经典导读、西方经典思想导读、文化研究理论、中西方文化比较等[5]。
(二)教学中所使用的主要材料均为本族语所使用的材料,因为涉及更多惯用法的知识,所以在难度上要更大一些。
(三)如何把目标语言和内容有机结合起来,即如何将传统显性语言学习转变为隐形的语言学习?
(四)如何培养学生对新信息进行评价和学习的能力?传统的英语教学更注重传输知识,CBI模式则更注重培养学生学习和评价知识的能力。
综上所述,CBI模式下英语专业的学科内涵和专业性得到凸显,成为一个真正的专业,这就要求高校英语专业教师走专业化发展道路。
三、高校英语专业教师走专业化发展道路
依据CBI模式下高校英语专业教师面临的挑战,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努力实现英语教师的专业化。
(一)明确专业方向,完备这一方向的英语学科知识储备。
CBI模式下的英语专业课程体系更为专业化,这就要求教师要有更加明确的专业方向,是语言学、文学还是文化?教师的专业化水准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专业化水平。所以,高校英语教师应抓住各种机会在自己的专业方向上充足电。充分利用各种进修深造的学习机会,如赴主要英语国家进修学习的机会,既可以加深对英语语言文化内涵的认识,又可以使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和实际教学能力得到提升。同时,也要尽可能多地参加一些学术交流活动,以拓宽学术视野,提高科研能力。教学科研是相长的,是相互促进的,而且,教师的专业发展也离不开科研的进步。
(二)学会处理真实的语言材料。
真实的语言材料来自于英语国家,比起传统教材里经过改写和简化的语篇难度更大。但由于其的三个优点而得到广泛的推崇,三个优点分别为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及更符合学生的需要。支架式教学策略是有效处理真实语言材料的办法之一,即教师为学习者搭建向上发展的平台或者说支架,引导教学的进行。具体的手段有对核心生词进行注解,提供释义,用提纲或图表的方式提供相关信息等。通过这些手段可以降低材料的难度,同时也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增强学生阅读的信心。
(三)掌握隐性的语言教学手段。
CBI并不是要放弃语言教学, 而是将语言教学隐含于学科内容当中。教师可以通过输入流、输入强化等隐形输入手段来激发学习者对语言的注意。输入流即通过在语言输入中, 尤其是在书面文本中多次出现这个特定的语言特征, 使学习者注意到这个特征, 从而有可能实现对该语言形式的习得。再者, 教师可运用输入强化的教学手段, 通过粗体、斜体、下划线等一系列手段加强目标语言特征的视觉凸显性, 是一种不明显的吸引学习者对语言形式注意的手段。另外, 还可以通过任务设计策略设计结构型任务来引发或鼓励学习者对某个特定的语言形式的运用,也就是说学生在完成某一任务时,必须使用这一具体语言形式[7]。因而这些隐性的语言教学手段不同于传统的显性的手段,它们在真实语境中帮助学生获得对某个语言形式的习得。
(四)将培养英语专业学生的批评性思维能力融入教学中。
批判性思维是一种个性化的思维,它的基础是怀疑、观察、和实验。面对“思维定势”敢于“反向思维”,具有这种思维品质的人,不易受他人的暗示,敢于向传统沿说挑战[8]。批判性思维体现在解决问题的过程当中,没有问题需要解决就没有批判性思维[9]。批评性思维简而言之,即是对事物的质量和价值做出自己的判断。现代批判性思维之父杜威认为问题可以唤起学生天生的好奇心并激发求知欲和批判性思考。对问题投入得越多,所需的思考就越深入,越全面,知识掌握得越牢固,解决问题的能力越强。因此培养学生批评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精心设计课堂提问,即: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应多设计一些让学生的思维活动始终处于活跃状态的参考式问题,减少一些答案已经很明确的展示性问题。还有一个很有效的途径便是组织学生进行辩论。通过辩论可培养学生阐述观点的能力,逻辑分析和进行评价的能力,等等,这些都是批评性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
结语
以CBI教学模式为指导的高校英语专业教学改革已在大连外国语学院等一些高校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譬如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教学效率,英语学科的专业性得以显现出来。借着英语专业教学改革的东风,它势必会逐渐推广到其他的高校。高校英语专业教师应当积极主动地为这一模式带来的挑战做好准备,从而更好地服务于我国的本科英语专业教学。
摘要:为应对以内容为依托的教学模式所带来的挑战, 高校英语专业教师应该从四个方面做出努力, 走专业化发展道路, 这四个方面是:明确专业方向、运用真实材料、掌握隐性语言教学手段及培养学生的批评性思维能力。
关键词:内容依托,高校英语专业教师,专业化
参考文献
[1]Brinton, D., Snow, M.A., &Wesche, M.B. (1989) .Con-tent-based second language instruction.Boston:Heinle&Heinle Publishers.1988:1-4.
[2]Grabe, W., &Stoller, F.L..Content-based instruction:Re-search foundations.In M.A.Snow, &D.M.Brinton (Eds.) , The con-tent-based classroom:Perspectives on integrating language and content (pp.5-21) .NY:Longman, 1997.
[3]Byrnes, H..Languages across the curriculum—interde-partmental curriculum construction.In M-R.Kecht&K.von Ham-merstein (Eds.) , Languages across the curriculum:Interdisci-plinary structures and internationalized education.National East Asian Languages Resource Center.Columbus, OH:The Ohio State University, 2000.
[4]Leaver, B.&S.Stryker.Content-based instruction for for-eign language classrooms[J].Foreign Language Annals, 1989 (22) :269-275.
[5]孙有中, 李莉文.CBI和ESP与中国高校英语专业和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方向[J].外语研究, 2011 (5) :2-3.
[6]常俊跃.基于英语学科内容的课程体系建设及其影响[R].基于学科的外语教学新模式.西安石油大学, 2012-04-22.
[7]刘雪莲.内容依托英语教学中的语法教学策略研究[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2 (3) :84-86.
[8]黄华新, 濮方平.试论创新思维的基本构成与测试方法[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 2000 (3) :30-36.
【专业制作内容模式】推荐阅读:
《电脑知识与技术》---高职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CorelDRAW》教学内容与方法探讨11-07
模具制作专业论文10-14
服装专业制作工艺教学07-10
图形图像制作专业07-29
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10-13
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12-03
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11-17
中职动漫制作专业建设12-27
高中专业个人简历制作07-30
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规划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