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奖补项目(共12篇)
财政奖补项目 篇1
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的实施, 从根本上解决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遇到的资金投入不足问题。山西省平陆县自2011年开始实施财政奖补政策以来, 取得了显著成效。为了进一步完善“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办法, 做好新形势下减轻农民负担的工作, 平陆县农经局全面检查全县各乡镇、村组所有工程项目, 对村级公益事业建设财政奖补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
1“一事一议”财政奖补的作用和发展现状
“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制度的推行, 完善了“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制度, 调动了广大农民参与村级公益事业建设的积极性, 发挥了财政资金的带动作用, 增加了农村投入, 引导社会资金流向农村, 形成“政府补助、部门扶持、社会捐赠、集体自筹”的村级公益事业建设新机制, 激发和调动了广大农民议事、定事、办事、管事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奖补制度的推行有力地推进了村级各项公益事业建设的快速发展, 成为破解农村公益事业建设难题的一把钥匙, 丰富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内涵。
平陆县2011年至2013年共开展“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工程建设项目587个, 工程项目总投资11 940万元, 争取财政奖补资金2 359万元, 受益人口21.5万人, 受益农户5.1万户。其中, 农民筹资总额88.4万元, 人均筹资4.1元, 筹劳总工 (日数) 94.8万个, 折资1 896万元, 劳均4.85个标准工日。项目主要包括农村道路硬化、小型水利设施、人畜饮水工程、村内美化亮化、公共环卫设施、公共服务中心等村级公益事业等方面。
2 完善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的建议
2.1 加大宣传力度, 调动农民参与公益事业的积极性
要加大宣传力度, 引导和发动农民参与民主管理工作, 充分调动农民筹资筹劳的积极性, 营造广大群众投入农村公益事业建设的良好氛围。同时, 农经、财政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 搞好服务和管理, 确保最大限度地发挥财政奖补资金的引导作用。在确定奖补资金额度方面, 坚持“普惠制”和“特惠制”相结合的原则, 既要考虑新农村建设规划的需求, 支持重点村的建设, 又要保证具有一定带动性项目工程的进行, 让更多村集体经济基层组织尽快受益。
2.2 强化项目带动, 真正发挥财政奖补资金的引导作用
“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应主要解决农民需求最迫切、反映最强烈、受益最直接的公益项目, 因此在实行奖补普惠制的情况下, 主要对具有较大带动性的项目进行重点奖补, 以调动农民筹资筹劳的积极性, 激发农民建设农村公益事业的热情, 使财政奖补资金发挥出最大的效益。
2.3 实行全程监控, 公开“一事一议”项目建设的全过程
在实施“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的过程中, 必须保证从提出申请、村民议事、项目申报、筹资筹劳、工程建设、资金管理、项目验收等程序的阳光操作, 进行民主管理, 保证项目质量, 增加透明度和信任度, 确保将所筹资金和劳务的使用情况在事前、事中、事后三个环节及时向村民张榜公布, 接受群众监督。
2.4 提高奖补额度, 增加村级投入资金为奖补计算基数
县级财政部门要提高财政奖补资金的预拨比例, 尽量在上半年拨付到项目村, 便于项目村顺利实施“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在计算奖补资金额度时, 除村民筹资筹劳金额外, 应把村集体经济组织投入的资金也纳入奖补资金计算基数, 最大程度地争取财政奖补资金。
2.5 完善奖补制度, 规范“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验收
村级“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政策性强、环节多、程序复杂, 项目村要依照程序按章办事, 做到资金投到明处、用到实处、见到好处, 使村级公益事业项目在工程质量上经得起历史的检验。首先乡镇人民政府组织要对已经竣工的项目进行初步验收, 县级奖补领导组办公室会同项目有关单位最终验收。工程验收合格后, 要及时拨付财政奖补资金。
2.6 强化项目管护, 确保财政奖补工程项目的长效性
农民筹资筹劳和财政奖补资金要实行“专户管理、专账核算、直接支付、公开公示”的管理方式, 确保专款专用、规范透明、阳光操作。各村应成立项目质量监管小组, 全程监督项目工程, 确保工程质量。按照“谁投资、谁受益、谁所有、谁管护”的原则, 明确项目工程所有权, 确定管护责任, 真正发挥项目工程效益。
财政奖补项目 篇2
XX区XX镇XX村
(以下简称甲方)管护责任人:姚奋勇
(以下简称乙方)
为了保证一事一议财政奖补竣工验收项目正常运转,长期发挥效益,使管护责任落到实处,根据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有关文件规定,经甲、乙双方协商,签订如下合同。
1、乙方承担甲方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的工程管护责任。
2、乙方必须经常对所管护设施进行检查,清淤疏浚,保证设施完整并发挥长期畅通。
3、甲方每年须付给管护人员维修费及工资,因自然灾害造成的损毁工程,其修复所需将资金由村里解决。
4、甲方每年对管护人所管护的工程进行检查评比,并视管护结果给予奖励和惩治处理。本合同一式三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区农改办一份。
甲方(签章):
乙方(签章):
年 月
财政奖补项目 篇3
关键词: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
近年来,贵州省丹寨县紧紧围绕“道路硬化、卫生净化、环境美化、村寨亮化、生活乐化”的目标要求,全力抓好抓实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建设,各项工作均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还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需要采取相应措施加以解决。
一、丹寨县“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建设的做法及成效
(一)现状。
1.项目投资情况。全县共实施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1106个,项目总投资18459.15万元。其中:申请中央财政奖补资金7853万元,省财政奖补资金3668.58万元,州级预算安排300万元,县级财政预算安排3334万元,群众投劳折资3303.57万元。
2.项目完成情况。共完成通组公路硬化355331米、步道硬化289131米、垃圾池2口、果皮箱1801个、排污沟46503米、修建公厕19座、候车亭12个、寨门27个、文化长廊11个、休闲凉亭56个、消防池28个、文化活动场所2个、灌溉水渠12360米、庭院硬化2376户、安装太阳能路灯3404盏。
3.项目覆盖情况。全县现有行政村161个,其中大村9个(400户以上)、中村69个(200—400户)、小村83个(200户以下)。全县共有自然寨659个155747人,其中:20户以下有101个自然寨5720人,20—30户103个自然寨10317人,30—40户85个自然寨12376人,40—50户82个自然寨15834人,50户以上288个111500人。自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实施以来,通组、步道硬化项目共覆盖丹寨县行政村161个,达100%;自然寨570个,达86%;卫生净化、环境美化、村寨亮化、生活乐化覆盖自然寨85个(50户以上),达12%。
(二)措施。
1.落实组织机构,抓好宣传发动。调整充实工作领导小组,以县委主要领导为组长、县政府主要领导为第一副组长,县委分管宣传、纪检、组织工作的领导,县政府分管财税审计、公建交、农林水、文体卫的领导为副组长,其他部门为成员。负责对项目的前期征求意见、项目申报、项目实施和项目竣工的全程宣传、监督,确保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的顺利推进。同时,各乡镇也成立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本乡镇项目建设的宣传发动、组织实施等各项工作的落实,确保项目在实施中不打折扣。
2.广泛征求意见,制定实施方案。为确保项目得到有效实施,在项目实施申报前,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带队深入村寨调研,与群众座谈、召开会议听取群众意见,并制定《丹寨县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方案》,明确试点工作的目标、原则、要求,“晒出”财政奖补的对象、范围、标准、程序,让乡镇干部、群众了解掌握,主动参与,使试点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有规可守。
3.严格申报制度,做好项目申请实施。坚持“先规划、后申报,先评审、后批复,先开会、后开工”的原则,从项目效益、投资规模、建设标准、筹劳额度的合理性、合规性进行严格细致的审核,将“非遗”村寨、旅游村寨、特色产业村寨、公路沿线村寨作为示范亮点打造;对其他村寨实施普惠制项目,对不在奖补范围的项目一律不予审核通过。同时,坚持“实际需要、群众受益,量力而行、上限控制,事前预算、民主管理,群众监督、透明公开”的原则,组织开展项目实施工作,坚持做到不超出奖补范围、不搞集资摊派、不发包工程、不补助现金,确保项目建设实现“民主议事100%、投工投劳100%、公示公开100%”。
4.加强监督检查,强化资金管理。为确保项目保质实施,该县农村综合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带领成员单位,深入项目实施地跟踪监督检查,采取到财政所查阅资料、到实施地看项目、分别找村干部和乡镇分管领导座谈等办法,全面了解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进展情况。同时,采取“专户管理、专账核算、县级报账”的方式,加强奖补资金管理。本着“符合规定、降低成本”的原则,实行县级采购与乡镇采购相结合的办法,就近就低采购,降低建设成本。
5.强化奖补项目监管,严把项目实施关。建立和完善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制度,严格按制度办事,对没有召开村民大会或议事质量不高的,不批准开工;对组织管理、土地、人力、管护等落实不到位的,不调拨奖补资金或物资,严格监督,严防物资浪费等问题发生。
(三)成效。
1.科学规划,深入挖掘村寨特色。按照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的具体目标、基本原则、建设类别、实施步骤等,以突出民族特色为抓手,狠抓规划设计,确保项目建设达到预期目的。该县借助龙泉镇卡拉村80%以上农户生产鸟笼为主要经济来源的优势,将卡拉列入州级“一事一议”示范村寨实施打造,注重抓好项目建设的同时,注重引导抓好该村民族文化旅游的开发。先后投入奖补资金1741.73万元,不仅完成入村干道硬化、环境美化、路灯安装等,完成了第一片集中饲养圈舍、第一批31栋房屋风貌整治工作,同时建成荷花池1个、完成11户农家乐提升改造。财政奖补资金“四两拨千斤”作用得到充分发挥,经济效益凸显,该村仅制作鸟笼收入年创汇650万元。
2.强化筹资,充分调动群众筹资投劳。按照“统一规划、集中使用、性质不变、渠道不乱、各负其责、各记其功”的原则,捆绑各方资金。引导企业资金、民间筹资投劳,较好地缓解县级财政压力。如兴仁镇王家村,先后投工投劳11000个,完成寨内步道、通组路、庭院硬化3880平方米,完成“民房亮丽”工程118栋、文化墙2处、美化绿化3处,王家村被列为第三届都匀国际摄影博览会苗族采風创作基地。
nlc202309090512
3.硬化美化,群眾居住环境得到改善。紧紧围绕“家园绿化美化、改善人居环境、提升群众生活幸福指数”为着力点,扎实稳妥推进项目建设。如兴仁镇在实施“一事一议”项目建设中,先后完成道路硬化12.37万米、庭前院后改造8.7万平方米,改善群众的出行、居住环境;安装太阳能路灯866盏,亮化了村庄;修建寨门8个、休闲长廊5座、休闲凉亭34个;依托帮扶单位帮扶种植玫瑰、芙蓉花4万余棵,进一步美化了生活环境。
4.项目带动,提升产业增效。坚持以建设项目推进与构建产业发展“两不误”。如龙泉镇展良村先后兴建了蔬菜生产大棚12个、食用菌生产大棚20个,以“合作+农户”的模式种植脱毒马铃薯500亩,建成蛋鸡养殖场1个、饲养黑毛猪340头。该村产业结构呈现多元化,群众收入不断提高。
5.后续管护,确保项目长期发挥效益。一是确定专人管护,做到建管同步。坚持“谁投资、谁受益,谁所有、谁养护”的原则,由村委会具体落实管护责任人,并签订管护合同,做到建管结合,使建成项目长远发挥效益。二是针对不同项目,分类管护。对于道路工程,做到路面清洁、无杂草,保持畅通;对其他公益性设施,做到适时维修维护,保持清洁,确保正常运行和使用。三是强化管护宣传。充分利用墙报、村务公开栏等形式,对项目管护的重要性进行宣传,提高群众管护意识,最大限度地提高公益设施的利用率。
6.推进民主促和谐。充分发挥财政奖补资金的引导作用,正确引导村民参事议事,通过共议、共建、共管,构建和谐社会。如王家村采取“寨内联动、亲戚互助”和“五户联保”模式,解决了项目建设中劳动力不足的问题。为提高建设质量,部分在外经商村民或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主动参与投劳赞助、租赁设备等,确保项目按量保质实施。
二、丹寨县“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是有些项目村申报项目考虑不充分,群众“议”出的项目与村级经济和群众的实际能力有差距,导致项目实施有变动。
二是深入开展规划调研力度不够,缺乏规划技术人员,规划文本不够全面,项目申报与规划存在差距,项目建设亮点不多。
三是各建设项目点群众素质和技术力量参差不齐,实施项目效果不佳。少数项目村群众存在“不脏鞋”意识,致使一些通组路和步道硬化建设标准不高。
四是财力不足,村一级基本是“空壳村”,几乎没有集体经济,农民收入低,资金筹集难。加之县级财政困难,投入不足。
五是资金整合难度大,一些部门项目资金存在不明确或资金不到位的问题,整合难度大。
三、做好“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建设工作的对策
(一)整合资源,突出重点,扎实抓好“小康寨”建设。
1.建设重点村寨。将“一事一议”建设重点村寨的范围扩大到全县6个乡镇30户以上的自然寨;在乡(镇)、村两级推荐的基础上,选择基础条件好、群众积极性高、议事能力强、寨管委工作服务到位的自然寨作为“一事一议”小康寨试点,在中央和省财政给予适当补助(每个点不少于100万元)的基础上,通过特惠制办法,在试点村寨重点扶持形成1个以上的主导产业。
2.突出重点工程。在村寨建设工程方面,要按照人口集中优先的原则,到2018年计划完成80个小康寨建设试点,实现道路硬化、卫生净化、村庄亮化、环境美化、生活乐化的“五化”目标。在环境综合治理工程方面,从2014年5月起,用2年时间,按照“示范带动、整体推进”的方式,对全县农村环境进行综合整治,重点整治垃圾、粪便、污水、乱搭乱建,建立村寨保洁制度机制,逐步提升农村绿化美化和环境长效管理水平,使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农民素质明显提高,农村文明风尚有效提升。在管理创新工程方面,健全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村务公开、村民议事、村级财务管理等制度,加强农民理事会,村务监督委员会等组织建设,保障农民在“一事一议”建设中的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和监督权,同步建立公共设施管护机制,坚持建管并重,积极探索农村基础设施的运行和管护机制。在产业富民工程方面,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着力抓好“一村一品”工程。充分利用丰富的乡村旅游资源,发展休闲度假、生态观光、民俗风情等不同类型乡村旅游。进一步加强农村集体资产资源管理,支持和引导中心村开发集体资源、盘活集体资产、经营集体资金,鼓励以入股、租赁等形式发展符合农村实际的产业,壮大集体经济;鼓励有条件的村建立现代公司组织,探索推进村企一体化建设;在农民自愿的前提下,通过土地整理、整治等新增的耕地,用于发展村集体经济。加强农村商品配送中心和连锁店建设,推进农批对接、农超对接、直接配送等多种形式的农产品营销模式。
(二)抓实财政奖补项目,推进农村公益事业建设。
1.继续完善项目规划。结合各乡镇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按照要求继续搞好总体规划的完善,防止出现一哄而上、只要数量不要质量的现象发生。在对经济基础较好、农民居住相对集中、积极性高的村优先实施奖补的同时,对偏远和条件差的村也要给予照顾,促进农村公益事业全面健康发展。
2.整合资金,集中投放。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管理规范,各负其责,各记其功”的原则,加大整合资金力度,集中投放,充分发挥财政奖补资金“四两拨千斤”的杠杆作用。
3.加快推进项目建设进度,确保项目惠及于民。通过工作推进调度,加强与乡镇部门沟通,督促检查,统一时间表,齐头并进,共同作业,加快项目实施进度,确保项目尽早完成,发挥效益。
4.加强业务培训。加强对从事“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人员的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保证工程质量,提高工作效率。
财政奖补项目 篇4
针对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工作的新特点、新要求, 宝鸡市陈仓区以问题为导向, 认真回应基层关切, 采取五项措施, 积极创新一事一议项目管理方式, 促使项目优质高效。一是推行责任包抓。针对项目数量多、区域分散、监管任务重的实际状况, 综改办安排4个业务股室分别包抓14个镇街, 跟踪督促项目进展, 层层传导责任压力。二是建立领导联系点制度。选择3个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村作为综改办领导工作联系点, 指导项目实施, 总结工作经验, 努力把联系点建设成为项目示范点。三是改进项目验收方式。改变过去项目整镇捆绑、年底统一验收、统一拨款的方式, 采取随完工、随验收、随报账、随拨款的办法, 促使项目早日建成、早日见效。四是强化项目督查督导。随时跟踪项目进展, 对进展缓慢、质量存在问题的项目, 向镇街下发《项目整改通知书》, 约谈财政所长, 并将项目实施情况纳入季度检查、年终综合考核内容, 作为评优评先的重要考量, 防止出现烂尾工程、劣质项目。五是开展示范村评选工作。围绕“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打造一事一议品牌”目标, 以落实一事一议规范化要求、精细化管理为标尺, 坚持“好中选优、优中选强”, 通过典型示范、辐射带动, 引导各镇村在财政奖补工作中形成重实绩、创先进、争一流的良好导向, 促进一事一议向高水平深入发展。
镇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工作总结 篇5
为认真贯彻落实“一事一议”财政奖补相关精神,扎实做好我镇“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镇党委、镇政府高度重视,制定了详细的实施方案,认真组织各有关部门实施“一事一议”项目建设,现将我镇项目建设工作总结如下:
2011年,我镇共实施了5个财政奖补建设项目,分布在XXXX等五个村。在“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中,我镇坚持民主决策、奖补结合的原则,多次派机关干部深入基层会同各村村委会一起进行实地考察,经过精心筛选,最终决定在群众要求最为强烈、投工投劳积极性很高的五个村开展道路改造项目。
我镇“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村路改造项目在7月初完成了前期筹备工作,10月份道路改造项目全面竣工,历时3个月,保质保量的完成了目标任务。完成的情况是:修水泥村路工程项目5个,总投资约400万元,共计铺设水泥村路9.3公里。其中村民筹资46.9万元,村民筹劳195.3万元,财政奖补157.4万元,村民投入劳动力4279人次,直接受益群众6708人。
为保证项目工作的健康有序进行,让广大群众满意,在项目进行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从各村实际出发,创造性的
开展工作。一是加强组织领导,落实责任到人,严格做到干部到位、组织保障到位。二是加强政策舆论宣传,充分利用“一事一议”会议、村务公开栏、干部进村入户等多种形式,营造良好氛围。三是坚持公示制度,规范项目管理,切实加强了对项目建设的质量监督。四是按照“谁投资、谁受益、谁所有、谁养护”的原则,创新管护机制,提高使用效益。
财政奖补建设项目是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村域经济加速发展的重要举措。按照“谁积极、支持谁”的原则,首先解决群众生产、生活急需,群众愿望最为迫切的道路等村级公益事业建设项目,发扬了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实现了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一个良好效果。我镇通过“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村路改造项目的实施,拉动了所在项目村的村域经济发展,改善了群众的出行条件,达到了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惠民利民的目的。
总之,我镇“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村路改造项目的开展,得到了广大群众的热烈欢迎和拥护,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今后,我们将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指导下,进一步将此项工作切实落到实处,努力把“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实施成群众满意的惠民工程。
XXXX镇经营管理站
财政奖补项目 篇6
关键词: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路径
中图分类号:F8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4)35-0142-02
1 政策概述:背景与内涵
1.1 政策背景
2000年以前,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主要依靠村提留、乡统筹及农村劳动积累工、义务工来解决劳资投入问题;2000年3月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了关于进行农村税费改革试点的工作通知,村提留、乡统筹和义务工也随之被取消,村级公益事业建设所需的资金和劳务则主要通过村民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的方式加以解决。但就总体而言,村民民主议事工作开展效率并不高,尤其是在社会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中西部一些民族贫困地区,形势则更为严峻,村级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处于停滞的状态,严重制约了当地农村经济社会的向前发展。在此前提背景下,为破解后农业税时代村级公益事业建设投入机制失灵的问题,2008年,国务院农村综合改革工作小组、财政部和农业部联合启动了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工作。
1.2 政策内涵
一事一议财政奖补作为新时期党中央推出的又一项民生政策,对我国惠民政策体系完善性建设起到必要的补充作用。其内涵体系主要包括五个部分:①奖补原则。为确保财政奖补工作的规范性和民主性,财政奖补试点工作必须坚持量力而行,民主决策,因地制宜和规范操作等工作原则;②奖补条件。公共财政只对依照有关程序开展一事一议筹资筹劳,且未进入现有支农政策覆盖范围的村级公益事业建设项目进行奖补。其中民众筹资筹劳是前提、未进入现有支农政策覆盖范围是关键;③奖补程序。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采取先建后补方式,主要分为村申请、乡镇初审、县审核拨付三个基本环节;④奖补范围。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采取与其他支农项目资金相结合的方式,具体补助范围包括村内道路、村内小型水利(支渠以下的斗渠、毛渠、堰塘、桥涵、机电井、小型堤灌及排灌等)、村内公共卫生设施、村内公共绿化四个大类;⑤奖补标准。根据有关政策规定,公共财政按筹资筹劳(按每个工日20元进行折算)总额的三分之一给予奖补,但国家级和省级贫困县原则上不准向民众筹资。另外,对投入大、成本高、效果好的建设项目和老、少、边、穷地区给予适当倾斜和照顾。
2 政策实践回顾:试点及成效
经过几年的试点推进,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在推动村级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基层民主发展、以及探索公共财政直接投资农村经济建设等方面发挥了积极地作用,得到了广大干部群众的一致认可。
具体可将政策试点过程划为两个阶段进行分析。
①2008年,为启动政策试点阶段。2008年,国务院农村综合改革工作小组、财政部及农业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工作的通知》(国农改[2008]2号)文件,并把黑龙江、河北、云南3个省纳入第一批一事一议财政将补试点范围,标志着试点工作的正式启动。
②从2009年至2012年,为扩大试点探索阶段。根据《关于扩大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的通知》国农改[2009]3号文件规定,除已开展试点的3个省份外,再选择江苏、内蒙古、湖南、安徽等7个省份在全省范围内开展试点,选择湖北、广西、甘肃、福建等7个省份在局部扩大试点。
在此期间,一些省区县已开始主动探索财政奖补的新方式,着手开展一事一议财政奖集中连村建设试点。
比如,湖南省凤凰县根据《省综改办关于开展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集中连村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于2010年将该县的腊尔山、两林、禾库、柳薄及米粮共5个乡镇列为“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集中连片”试点区,进行整体推进。2014年,凤凰县又把麻冲乡的扭仁、翻身、老洞、竹山、下麻、上麻等10个分布相对集中的行政村纳入“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集中连村”建设试点,统一规划、统一申报、统一推进。
至此,经过几年的政策宣传、整章建制和试点推进,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步入了制度化和规范化轨道,逐渐从分散建设向整体推进过渡,取得了巨大的成效。
据统计,2008~2012年,全国共完工建成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135.9万个,其中道路类项目66.24个,小型水利类33.98万个,垃圾处理类项目6.25万个,环境治理类项目10.46万个,累计投入财政奖补资金1 697.8亿元。
3 新形势下的路径探讨:突破三大基础性难题
伴随建设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和新型城镇化等新战略提出实施,给农村经济社会的未来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和理念。鉴于此,在新的形式下要想把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抓实抓出成效,当务之急应着力解决好以下三个基础性问题:
3.1 重点抓实投入长效机制建设,着力破解资金供给稀
缺性难题
政策试点改革能否顺利推进,关键还是要看有没有充裕的物质资金作为前提基础,有没有建立一个稳定和可持续的资金供给保障机制,否则就会成为无根之木和无米之炊。而这恰恰也是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试点过程中亟待突破的一个基础性难题,究其原因主要有如下两方面:
①县级财政资金配套能力弱化。农村税费改革后,多数地区的县乡财政运行处于一个困难的境地。特别是在一些贫困县市,乡(镇)村集体经济发展基本处于空白状态,当地民众经济承受能力相当有限。由此可知,县市级财政在巨大的支出压力之下,其资金配套的及时性和稳定性也将大打折扣。
②财政奖补标准偏低。根据有关政策规定,一般情况下都以10万元作为奖补标准线实行限额控制,显然难以满足村级公益事业建设的现实需求。特别是在我国的中西部高原、高山及高寒地区,民众居住分散,一个行政村往往由3~5个自然寨组成,这就意味着每个自然寨都要修建通组公路,兴建垃圾处理场等。因此,这些地区的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就凸现出建设任务重、项目数量多、施工难度大、费用成本高及资金需求量大等特点,与现行的财政奖补标准不协调。
面对资金稀缺性瓶颈束缚,首先,地方政府要主动把握机遇,推动现县域经济的内生型发展,提高市县级财政对村级公益事业建设投入的保障能力。其次,建议中央和省级财政适度增加财政奖补的出资比重,着实减轻市县级财政的配套压力。最后,要重点抓好资金投入机制建设,这也是能否成功破解村级公益事业建设资金供给稀缺性难题的关键所在。即通过发挥财政奖补资金的引导作用,鼓励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投资村级公益事业建设,逐步构建一个科学、稳定、可持续的资金供给长效保障机制。
3.2 进一步完善项目后期管护机制,着实保障资产效益
发挥的长期性
项目后期管护工作是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工作过程中面临的一个难题,同时也是村级资产效益发挥长期性的重要保证。就村级公益事业建设而言,前期的投入固然重要,但要确保项目建一个、成一个、出效益一个、并保持资产服务功效发挥的长期性,那么项目后期管护工作机制建设就成为了重中之重。根据国家相关政策规定,对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形成的村级资产后期管护工作,主要分为三种类型进行落实:
①对于小型公益设施的管护工作,可按照“谁投资、谁受益、谁所有、谁养护”的原则,明确其所有权,由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来承担日常管理养护责任。也可通过承包、租赁、拍卖等形式实行市场化运作,提高使用效率和养护水平。
②对于农村公路的日常养护问题,要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05]49号)规定,逐步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的稳定农村公路养护资金渠道,落实后期管护工作。
③对于农村小型水利的运行维护,要不断增加国家的投入力度,努力探索农村小型水利设施日常维护的新机制。
综上所述,关于项目的后期管护问题,虽然在既有政策中已作出了相关规定,但纵观这几年村级公益资产后期管护工作的落实情况,形式不容乐观,管护效率整体偏低,重建设、轻管理,重使用、轻养护的现象在一些地区仍然存在。
鉴于村级项目后期管护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考虑到村级公益事业项目的准公共产品属性和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客观实际,主要应抓好下面几项工作:
①要不断健全管理体制,在坚持因地制宜和分类指导原则的前提下,逐步形成一个政府投入为主,其他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资产后期管护长效机制。
②乡镇财政、经管等有关部门要定期对村级资产的新建、毁损、管护等情况进行清查评估,并把其纳入村账的核算范围,实现项目资产管护工作的制度化和信息化。
③建议把村级资产后期管护工作纳为一事一议财政奖补的范畴,继续通过民主议事筹资筹劳和公共财政奖补的方式来解决好项目后期的管护工作,着实保障资产效益发挥的长期性。
3.3 抓住机遇、把准方向,全力助推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
作转型升级
党的十八大工作报告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和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并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这就要求把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融入到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中,把财政奖补工作的开展摆放到实现农村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长远历史视角中去统筹谋划,抓实顶层设计,促进项目规划科学化,同时牢牢把准美丽乡村建设这个趋势和主攻方向,加快推动财政奖补工作升级转型。而在实际工作中,很多地区只是把一事一议财政奖补仅仅放在推动村级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狭隘视野中去考虑,缺乏大局眼光,造成少数地区出现了随意占田、占地、毁林、堵河等不和谐现象。因而,政策执行者必须具有全局观念,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主动把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和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乡村构建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新战略理念进行对接,以加快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转型升级为契机,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自然生态文明三个层面着实推动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发展,切实提高农村民众的生活幸福指数。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农村综合改革小组办公室.农村税费改革十年历程[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2.
[2] 国务院农村综合改革小组办公室.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工作手册[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0.
[3] 湘财综改[2009]3号,湖南省财政厅、湖南省人民政府农村工作办公室湖南省农村综合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开展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工作的通知[S].
财政奖补项目 篇7
1 认真筛选项目, 及时申报立项
根据苏财农174号文的指示精神, 2008年东海县牛山镇获得江苏省脱贫攻坚财政奖补资金39.16万元, 2009年获得财政奖补资金320万元, 2年共计获得奖补资金359.16万元。获此项目资金后, 针对牛山镇属县城镇, 人多地少的实际情况, 为使项目启动后产生最佳社会和经济效益, 引领更多农户致富奔小康[1]。镇党委政府根据全镇17个行政村的现有情况, 从发展现代优质高效农业出发, 立足全镇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 经过反复调研与仔细论证, 最后确立2008年建设高效种植、养殖示范基地4个, 分别为:2008投资10.88万元的“张谷生猪养殖小区”、投资9.23万元的“湖西高效蔬菜种植小区”、投资9.3万元的“郇圩养殖小区”、投资9.75万元的“河西养殖小区”;2009年建设蛋鸡养殖基地1个、生态观光农业项目1个, 分别为:2009年投资200万元的“郇圩绿生园蛋鸡养殖基地”、投资120万元的“旺东湖滨休闲农庄”等。以上各项目一经确立, 牛山镇便以最快的速度进行立项申报, 以期达到尽快开工、尽快运营、尽快收益的目的。
2 加强领导, 倒排工期
项目获批后, 为将这一惠民工程搞实搞好, 牛山镇党委政府给予高度重视, 成立由镇长为组长、分管镇长为副组长、相关部门负责同志为成员的“牛山镇脱贫攻坚财政奖补资金项目领导小组”, 并及时制定项目实施方案、项目序时推进表, 对各标段施工进度予以倒排工期, 确保按时间节点竣工。
3 专人跟踪服务, 确保建设进度
在项目建设过程中, 明确由牛山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站为技术总负责[2], 为此专门成立“牛山镇脱贫攻坚财政奖补资金项目技术攻关小组”, 确立由李耀立、刘福久同志为项目主持, 由李耀立、刘福久、王守兵、宋超、王明玉等同志为项目主要完成人。2008、2009年东海县牛山镇所实施的6个财政奖补资金项目均为高效农业项目, 技术含量要求高, 为保进度、保质量, 项目完成人分工负责, 跟踪服务, 及时解决建设中所遇到的相关技术难题, 真正做到跟踪服务在现场、技术指导手把手、保质保量抢进度、环环相扣稳推进。
4 加强资金管理, 做到专款专用
2008、2009年牛山镇财政奖补资金项目是报经江苏省财政厅、江苏省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批准的省级脱贫攻坚项目, 省里对项目资金使用范围及用途、资金安排与拨付、资金管理、资金使用的监督与检查等都有明确规定[3,4]。要求专项用于扶持农户发展高效农业, 重点围绕农村产业结构调整需要, 帮助农户发展蔬菜、林果、畜禽等种植 (养殖) 项目;奖补标准东海县按1 000元/人执行, 先按脱贫人口600元/人安排, 其余奖补资金待项目建成运营后予以奖励;在资金管理上要求严格执行财经纪律, 做到专款专用, 杜绝挪做他用;在资金的监督与检查上要求各级财政、扶贫部门要依法加强资金使用的监督检查, 做好审计工作, 严明资金使用纪律。针对上级的相关要求, 牛山镇党委政府加大执行力度, 采取项目立项公示制度、项目招标公开制度、项目建设跟踪制度、项目竣工验收制度、资金使用透明制度, 确保公开、公平、公正, 受到农户、建设单位、省市县领导的多方好评。
5 搞好产业结构调整, 兴办优质高效农业示范基地
牛山镇财政奖补资金项目的实施, 顺应了当前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 切合牛山镇人多地少的实际情况, 为引领全镇农民发展现代农业起到了良好的借鉴示范作用[5]。牛山镇是东海县城所在地, 随着西双湖风景区的开发建设, 发展现代观光农业对牛山镇来说是大势所趋。2年来, 随着全镇6个财政奖补资金项目的陆续建成和投入运营, 既使项目区的农户尝到增收致富的甜头, 也为全镇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起到了助推作用。
摘要:从认真筛选项目、加强领导、专人跟踪服务、加强资金管理、搞好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对东海县牛山镇实施省脱贫攻坚财政奖补资金项目进行报告, 以为拓宽牛山镇农民致富渠道提供参考。
关键词:脱贫,奖补资金,效益,江苏东海,牛山镇
注释
1[1]黄维健.发挥财政奖补资金作用促进村级公益事业健康发展[J].中国财政, 2009 (13) :32-34.
2[2]杨洪榜, 李冲, 杨庆忠, 等.农村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公共支出与采购, 2009 (7) :34-35.
3[3]孙福磊.农村“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实施的难点与对策[J].公共支出与采购, 2009 (7) :36.
4[4]于燕.“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需细化[J].农业知识:科技与三农, 2009 (6) :38-39.
财政奖补项目 篇8
关键词:村级公益,一事一议,财政奖补
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是以农民自愿出资出劳为基础, 政府给予奖励补助的一项财政支农新制度, 是推进村级公益事业建设的一项强农惠农新政策。在财政奖补工作启动初期, 由于缺乏项目管理经验, 中央和地方规章制度把重点和精力都放在了项目的宣传动员、筛选确定及审批程序等工作上。对一事一议奖补项目的实施主体—村民委员会如何进行会计核算没有明确规定。随着奖补金额的不断增大, 项目资金构成呈多样性, 资金管理方面又有特殊的要求。为规范管理项目资金, 让一事一议资金的核算更符合会计核算的要求, 符合《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的规定, 保证其安全、完整、高效、快捷的运行。经过几年的实践探索, 结合尧都区一事一议奖补项目的实施方案和审批程序, 现对村级一事一议奖补项目从资金的筹集、使用、到形成固定资产转入村集体账户的账务处理作以下探讨。
1科目设置
根据一事一议项目建设过程中资金的筹集、使用、群众筹劳、捐赠或赞助物资、往来款项、形成固定资产等相关业务发生的实际情况, 核算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建设项目需要设置“现金”、“内部往来”、“银行存款”、“库存物资”、“应收款”、“在建工程”、“固定资产”、“林木资产”、“一事一议资金”、“应付款”、“公积公益金”等一级科目。
对已明确属于一事一议奖补项目的各种来源资金 (村集体积累除外) , 均通过“一事一议资金”科目来核算, 在“一事一议资金”下按照资金的筹集来源, 设置“村民筹资”、“村民筹劳”、“社会捐赠”、“财政奖补”等二级科目。
2核算方法
按照《尧都区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工作的实施方案》, 一事一议项目资金的核算要求分村设帐, 按项目单独核算;奖补项目实行先批后建, 先建后补的原则, 具体的业务处理如下:
(一) 项目资金筹集时的账务处理
1、村集体经济组织的一事一议筹资方案经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通过并经农经减负部门批准同意后,
2、收到村民交来的一事一议专项筹资时,
(以上也可合成一步, 借:现金;贷:一事一议资金—筹资)
3、收到社会捐赠及部门帮扶时:
4、将以上资金存入一事一议资金专户时, 分录如下:
5、一事一议资金筹集不足, 经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 由村集体积累直接投入一事一议资金专户时,
(1) 一事一议项目专账做如下处理:
(2) 村帐做如下处理:
(二) 一事一议项目资金使用时的账务处理:
1、村集体进行专项公益项目工程建设, 发生购买原材料、设备、工程款等费用时, 通过“在建工程”账户归集有关费用及产生的短期负债, 会计分录如下:
2、发生不需要支付报酬的劳务投入, 即:村民以义务工方式进行公益项目建设时, 应按当地正常劳务价格标准作价, 会计分录如下:
3、“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竣工决算, 并由县、乡两级逐级验收合格后, 区财政局将奖补资金拨付到乡镇一事一议资金专户, 项目村按“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拨付程序收到款项后, 记账如下:
(1) 收到财政奖补资金时
(2) 用奖补资金偿还负债时
(三) 项目工程完工转固定资产
同时, 按一事一议资金的明细科目一一结转“公积公益金”,
注意:转公积公益金时, 只转“筹资”、“筹劳”、“社会捐赠”、“部门帮扶”、“财政奖补”等资金, 村集体转入资金不结转“公积公益金”, 避免造成重复计算。
项目完工后, 如果一事一议资金有结余, 需要及时提出处理意见。是“一事一结”退还给村民, 还是用于村内其他公益事业项目, 或是结转到下一年的议事项目中使用, 应当根据多数村民的意见确定, 不能随意挪作他用。
(四) 该项固定资产交村集体使用时的账务处理
1、项目专账将形成的固定资产转入集体账面时作如下处理:
2、村集体账面收到转入的固定资产时作如下账务处理:
“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制度探讨 篇9
目前, 我国城乡经济发展水平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比较明显的一方面表现为城乡公共品供给量和结构上都存在较为严重的失衡。农村公共品供给总量不足、结构失衡、效率较低, 已成为新农村建设失业发展的瓶颈, 阻碍了城乡一体化的形成。2000年起, 我国全面推行农村财政支出和税费改革, 为了统筹城乡发展、缩小城乡差距, 国家加大了对农业农村的支出, 特别是增加了农业农村基础设施等公共品的投入。并且农村公共品的供给制度也发生了重大改变, 村级的供给决策机制由原来的“自上而下”变成了村民民主决定的“自下而上”式的供给方式——“一事一议”。资金主要来源于三个部分:一是上级的转移支付;二是村级需要的公共开支;三是村级公共事业建设, 但是“一事一议”的农村公共品供给机制往往出现“事难议, 议难决, 决难行”的困境。为了解决这一问题, 2008年中央下发了《农业部关于积极做好“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工作的通知》, 并率先在黑龙江、河北、云南三省开展“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工作。由此, “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制度提出。“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制度将“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耦合在一起, 增加了公共品建设的资金渠道, 提高了农民参与村级公益事业建设的积极性。但“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制度在运行中也还存在一些问题, 在目前还没有更有效的供给制度提出的前提下, 完善现有供给制度是必要的。本文主要从理论上来研究“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制度的运行机制以及各种主要因素对该制度运行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1 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制度运行机理
1.1 制度运行中各主体的相互关系
在“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制度的运行过程中存在着三个主体, 他们分别是政府、村民集体组织、村民。其中政府是制度的供给者, 村民是制度的需求者, 而村民集体组织则是制度的具体实施者。制度运行中各参与主体的角色及其相互关系如图1所示。
政府。首先, 政府在制度变迁过程中是制度的供给者, 政府将原“一事一议”制度与“财政奖补制度”相结合, 实现二者的耦合。政府通过政策法规实施“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制度。但是这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自上而下”的强制性制度变迁, 而是设计与自发演进共同作用的结果。这是因为政府是为了更有效满足村民对公共品的需求, 改变原已经存在“一事一议”制度, 存在一定的路径依赖。其次, 政府不只是制度的供给者, 他也参与到制度运行的过程中。当将“财政奖补制度”引入到农村公共品供给制度中时, 政府一方面为农村公共品项目提供财政补助, 另一方面给予对工作成效显著的行政村和村民实行奖励。为农村公共品项目提供财政补助是因为公共品存在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 致使其存在正的外部性, 在交易费用大于零时, 无法将公共品的外部性内部化。这时就需要财政补贴来实现私人收益接近社会收益, 一定程度上实现正外部性内部化。对行政村和村民给予奖励是为了起到激励作用:给予工作成效显著的村民奖励是为了鼓励村民提出其对公共品的需求并积极参与项目的建设。给予工作成效显著的行政村奖励一方面可以鼓励村集体组织积极用“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制度为所在村供给公共品, 而不是认为那是村民自己的事。另一方面还可以鼓励其他行政村效仿这种制度并积极的运用这项制度解决农村公共品供给的问题。这是为了解决原“一事一议”制度的“事难议”问题。
村民。首先, 村民是农村公共产品的需求者, 也是农村公共品供给制度的需求者。“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制度的建立就是为了满足村民的需求。一方面是满足村民对公共品量上的需求, “财政奖补制度”的引入使原“一事一议”制度无法实现公共品正外部性的内部化得以实现, 这样就可以满足村民对公共品的需求。另一方面满足村民对公共品多元化的需求,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村民对公共品的需求趋于多元化。“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制度的建立, 村民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来为自己供给公共品, 可以真正的实现公共品的供给满足村民的需求, 解决了农村公共品供求结构失衡的问题。其次, 村民也是公共品项目建设的直接参与者, “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制度中项目建设不是政府全部出资出劳, 也不是村民全部出资出劳, 而是各占一部分。村民出资出劳可以使通过“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制度建设的项目的所有权、使用权属于村民集体所有, 这样就使这些“公共物品”变成了“俱乐部物品”, 这样就使这些项目具有了排他性, 减少了“搭便车”的出现, 这就进一步的促进村民建设和维护这些项目。另外, 村民在各项目建设过程中还有一个很重要的角色——监督者。村民参加到项目建设的各个流程中, 并监督各个流程的运行。一方面监督项目的资金使用, 这使资金使用透明化, 基本杜绝了“寻租”行为。另一方面监督项目的质量安全, 基本杜绝了原来项目建设中出现的“偷工减料”等现象。
村民集体经济组织。村民集体组织在其中扮演着双重角色, 一方面他是政府制定的制度实施的代理机构, 另一方面他又是由村民选举出来的代理人, 代表村民的利益和需求建设农村公共品。正是因为其具有这种双重角色, 在制度的运行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首先, 村民集体经济组织要能真正实施政府的制度安排, 当制度创新使原制度可以为其带来的利益受损时, 制度变迁的阻力就会增加, 可能会出现部分村民集体组织不实施新的制度安排。“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制度一方面给予工作成效显著的行政村和村民实行奖励, 激励其施行新制度。另一方面新制度的实行可以提高农村的经济发展, 集体组织也是收益者, 同样可以激励其施行新制度。其次, 村民集体经济组织还要能真正代表村民的集体利益有效的组织项目的建设。集体组织是村民选举出来的, 但他们并不一定能代表村民的利益。一方面是由于村民选举过程中由于不重视或其他原因并没有真正能代表其利益的组织, 另一方面是因为在这个委托——代理机制中存在代理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而不是委托人利益最大化的现象。这就要求加强村民对集体组织的监督或促使集体组织的利用与村民的利益趋于一致。
其他社会团体。其他社会团体对农村公共品项目的投资也不能忽视, 因为其他社会团体的加入具有其特殊的作用:一是其他社会团体的投资可以为解决项目资金欠缺的问题, 加快农村公共品的建设。二是其他社会团体的加入可以为农村公共品的供给带来新方式, 并且可以为农村的发展带来新的组织形式或新的发展思路。三是其他社会团体投资农村公共品的建设会带来新的监督机制, 为了保证能获取其自身利益, 参与的各社会团体也会加入到对项目的监督中来, 这就进一步促进了项目透明的、保质保量的完成。这就要求政府、村民集体经济组织努力吸引其他社会团体加入到农村公共品项目建设中来。
各主体的运行机制可以总结为:政府供给制度, 村民与村民集体组织实行, 政府、村民、其他社会团体出资出劳建设, 村民、其他社会团体监督, 集体组织、社会团体、村民共同使用和维护。
1.2 投入环节与基本方式
村民出资出劳。对村民筹资筹劳之前首先要建立一个有效的村级“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的管理制度, 明确筹资筹劳的范围, 确定议事议程并且制定出合理的筹资筹劳上限控制标准。筹集的资金实行村务公开、民主监督和上级审计。要坚持量力而行的原则, 充分考虑农民的经济承受能力, 有多少钱办多少事;充分尊重农民的民主权利, 多数农民同意的事就办, 不同意的就不办;决不能把“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变成农民负担的固定项目。经批准的筹资筹劳项目、标准, 由乡镇农村经营管理部门负责在省级农民负担监督管理部门统一监制的农民负担监督卡上登记, 并由村民委员会分发到户, 予以公布。村民委员会不得擅自立项或者提高标准, 向农民筹资筹劳。消费者的需求偏好表达与其出资出劳的自愿程度具有高度的相关性。因此, 需要在完善需求偏好表达机制和“利益共享、责任共担、民主议事”原则的基础上, 解决资金的筹集问题。政府对农民自愿提供的基础设施给予一定的配套补助和激励措施。由于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具有正外部性, 政府的补贴可以弥补外部性造成的农民利益的损失, 另一方面, 政府的补贴还可抵消部分交易费用, 从而可增加其产出量, 提高基础设施的供给水平。
财政奖补资金的投入。奖补资金的申报实行自下而上、先建后补, 由开展“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的村申请, 乡镇人民政府对村级申报奖补项目的合规性、可行性和有效性进行初审, 县级财政、农业部门按职责复审并汇总上报省级农村综合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财政、农业部门审核确定奖补项目。中央根据试点范围和工作进度拨付奖补资金, 省级财政部门接到中央奖补资金后, 按照省级审定的奖补资金申请汇总表, 连同省级奖补资金, 拨付到县, 由县级人民政府统一负责管理, 专项用于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项目奖补。政府奖补资金列入地方各级财政决算“对村级‘一事一议’的补助”科目中反映。乡镇依据项目竣工验收报告、出资人交款凭证、经公示群众认可的奖补资金明细表, 直接发放给该项目筹资筹劳的议事主体。政府对农民自愿提供的基础设施给予一定的配套补助和激励措施。由于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具有正外部性, 政府的补贴可以弥补外部性造成的农民利益的损失, 另一方面, 政府的补贴还可抵消部分交易费用, 从而可增加其产出量, 提高基础设施的供给水平。
2 主要影响因素及作用机制
对“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制度的运行的影响因素有很多, 本文主要介绍“委托—代理机制”、意识形态、其他制度安排这三种主要的影响因素对“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制度影响及其作用机理。
2.1 “委托—代理机制”对“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制度运行的影响
“委托—代理机制”是指村民委托村民集体经济组织代理其实行“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制度为其生产、管理、维护公共品。首先, 在“代理人”的选举上就存在问题:一是由于农村内部利益集团 (如宗族势力) 的存在可能会在“一事一议”中达成临时性的联盟来左右公共决策, 最后得到一个低效率的“多数人暴政”的均衡。二是农村流动人口过大, 一方面参与人数不一定到法定数量, 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一事一议”的实施。更重要的一方面, 农村大多数青壮年流向城市, “精英阶层”的流失致使项目带头人的质量的下降, 决策能力的下降。其次, 当公选出“代理人”——村集体经济组织后, “代理人”不一定能代表“委托人”——村民的利益有效实行“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制度为村民供给公共品。有可能出现“委托人”为了达到自己利益最大化而损害村民的利益。村干部的选举结果受乡镇党委和政府的影响很大, 这样就造成村干部更重视乡镇政府分派的任务, 而对村民的利益不太重视。当这种双重角色的利益发生冲突时, 村干部往往会倾向于乡镇党委和政府的一方。
2.2意识形态因素对“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制度运行的影响
首先是村民的意识形态对“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制度运行的影响, 村民民主意识淡薄, 习惯于服从基层干部发号施令。参与积极性较低, 即使有需求也不一定表达出来。还存在决策随大流, 在一定程度上使民主议事与决策变成了“少数人的意见”。还有许多农民错误的认为, 基础设施建设, 发展公益事业是各级政府应该为农民做的事情。因此, 固然是“一事一议”通过了, 形成了决议, 由于思想上的抵触情绪, 而不积极交款的情况时有发生。
其次是基层干部的意识形态对“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制度运行的影响, 基层干部习惯于发号施令, 还存在部分基层干部官本位思想严重, 导致村民产生逆反心理。还有部分基层干部认为“一事一议”是农民群众自己的事, 自己过多干预会造成群众的反感。一些干部群众甚至把这种不作为、不谋事的反常现象看作是正常的事。再加上多数县乡级财政属于“吃饭”财政, 农村集体经济薄弱, 农田水利建设主要靠国家投资, 存在等、靠、要的思想。因此基层干部对“一事一议”思考的少, 研究的少, 参与的少。
2.3其他制度安排对“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制度运行的影响
制度结构中的各项制度安排是彼此相互依存的, 正如刘易斯所说的那样“一旦制度开始变迁, 他们会以一种自动强制实施方式发生变迁。老的信念和制度在变化, 新的信念和制度彼此之间, 以及新的信念和制度与相同方向上未来变迁之间都逐渐变得协调一致。”一种新的制度安排的出现往往会来动相关的制度安排发生相同方向的变迁, 即发生一种连锁效应。
首先是农村税费改革引起农村公共品供给制度的变迁。农村税费改革取消了原来的“村提留”, 农村公共品供给失去了原来的资金来源, 就引起供给制度由原来的政府垄断供给转变为通过“一事一议”的政府主导供给。但由于“一事一议”制度缺乏效率, 又将“财政奖补制度”引入耦合成“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制度。其次, 当“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制度成为农村公共品供给的主要制度时又要求为之服务的村集体经济组织的管理制度也要有所调整。不能是原来那样发号施令的组织, 应转变为正在为了满足村民需求, 代表村民利益的为村民服务的组织。还要求村集体组织在管理项目时更加的透明、民主, 接受村民的监督。另外, “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制度的有效运行还需要健全农村财政管理机制, 建立一套符合“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制度的财政管理机制。如果只是将“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制度强制性作为农村公共品供给制度, 而不去调整、改变制度结构中的其他制度安排, 无法实现新的制度与原制度有效耦合, 将无法有效实现新制度应有的作用。
3 政策建议
“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制度是一个民主的管理制度, 如果没有一个完善的基层民主自治体制, 这项制度中的民主就无法实现。财政制度的引入, 也要求完善目前的财政政策以符合制度的需求。
第一, 要完善村干部的选举制度。一方面使村干部能真正代表村集体的利益, 对村民负责;另一方面又可以很好的执行政府制定的各项政策。要改变原来的村干部绩效考核机制和培养选拔机制。干部考核绩效应更加重视干部为村集体的贡献程度。这样可以提高村干部为村集体争取建设公共设施的积极性, 为村民负责。
第二, 要建立一个能充分表达村民意愿的机制。满足村民对公共品量上和结构上的需求, 首先就要有一个村民可以表达其意愿的机制。村集体可以建立一个专门接受村民意见的部门或负责人, 并建立多种有效的渠道使村民能便捷、方便、无所顾及的反映其意愿和建议。
第三, 为了鼓励和提高村民参与公共建设的积极性, 转变村民的思想观念, 应该组织村民学习中央关于基层民主建设的各项方针政策, 向村民宣传《村委会组织法》等文件, 进一步提高农民对基层民主的认识。同时, 也要进一步提高村干部对基层民主的认识, 并要求他们有意识的实行、促进基层民主的建设。
第四, 还要完善监督管理机制。要保证村干部能正真的代表村民集体的利益, 还应有完善的监督管理机制。各项目的选取、议论、决策以及项目实施过程中资金的筹集、使用, 项目质量安全程度都应该透明化, 设立一个与此项目无利益关系的部门 (如财政部门) 专门负责监督管理, 并定期向村民公布各项事物的情况。若村民发现、提出项目中存在的问题, 应能及时解决。
第五, 健全财政管理体制。首先, 从宏观上看, 由于农业的收益率相对较低, 一方面政府应该制定一种长期稳定持续的农村公共品财政投入机制, 而不是分区域、分时段的投入。另一方面还应进一步扩大公共财政的覆盖面。其次, 要明确的划分县、乡镇政府的事权和财权, 明晰财政收入的归属, 避免财权与事权的混合出现“寻租”、“腐败”等行为。另外, 针对“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制度财务的管理, 要加大对其监管力度, 进一步提高资金使用的透明度。项目中的资金, 应独立设账, 加强对资金使用预算、资金筹集、政府财政投入、社会资金投入及其各项开支的审核。设立独立的理财小组, 实行民主管理、财务公开、上级审计三位一体的监督管理机制。
摘要:主要通过分析现行村级农村公共品供给制度——“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制度的各主体运行机理和资金投入机制来从理论上阐述其作用机制。并分析了“委托——代理”机制、意识形态、其他制度安排等主要因素对“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制度运行的影响及其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运行机制,影响因素
参考文献
[1]William Arthur Lewis.The theory of ecomomic growth, London[M].George Allen&Urwin, 1955:146.
[2]李郁芳.城乡一体化与农村公共品的边界匹配问题[J].广东社会科学, 2011, (2) .
财政奖补项目 篇10
关键词:农村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
2009年, 陕西省汉阴县被省、市确定为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县后, 以优先化解与农民利益直接相关、基层矛盾比较集中的村级公益事业发展为突破口, 积极在全县选择10个乡镇、70个村开展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 建设项目70个, 主要包括村级公共卫生保洁、公共绿化、公共照明等, 项目总投资3 000万元, 其中财政奖补资金725万元、村民通过一事一议筹资筹劳2 175万元, 其他投入100万元。所有项目验收完毕, 建成项目受益人口16.3万人。
一、取得成效
汉阴县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为惠农强农政策再添活力, 全县开展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态势良好, 农民群众从中真正受益, 得到了广大农民群众的普遍欢迎和拥护, 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一是调动了农民群众发展农村公益事业的积极性。通过采取一事一议形式筹资筹劳, 解决了农民群众最关注、最期盼、最现实的问题, 而且通过议事程序的规范管理, 保证农民群众有足够的能力承担村集体公益事业建设, 投工投劳都有明显的效果, 让农民群众从中得到了实惠, 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群众的积极性, 在农民群众的积极参与下, 月河川道、汉江流域、观音河水源、集镇街道群众实现了垃圾集中清运处理, 村风文明、村容整洁程度切实得到提高, 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极大改善, 有力地促进了新农村建设。
二是激发和带动了社会各方面出资捐款的热情。有的村民筹资以外还自愿捐资, 有的捐资额高于限额的数倍, 如漩涡镇一村为抢抓一事一议良好机遇, 有的户捐资达6 000元, 各级领导干部和本地能人也纷纷响应捐资号召, 田禾乡响洞河村一在深圳经商老板为本村修路一次性捐资9万元, 双乳镇三同村在浙江经商老板为本村亮化工程一次性捐赠4万元, 他们通过各种方式积极参与支持家乡的公益事业建设。
三是干群关系得到进一步改善。基层干部是直接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具体执行者, 通过广大干部的辛勤工作和人民群众的积极支持, 一件件人民群众期盼的公益事业工程的建成, 人民群众从中真正得到实惠和受益, 从而增进了干部和群众之间的团结和友谊。
四是促进了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进一步调动和规范了广大基层干部群众的民主议事程序, 运用民主方式解决涉及农民切身利益的问题, 完善民主议事机制, 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逐步形成村级公益事业多渠道投入的新机制, 使农民切身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
五是通过一事一议财政奖补, 真实体现了公共财政普惠民生、民生财政“小钱为民办大事”, 切实解决了农村村内户外农民受益的公益事业问题, 真正体现了群众利益无小事。
二、主要做法
(一) 加强组织领导, 健全工作机制
为了切实做好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 2009年4月经过充分调研, 印发了《汉阴县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暂行办法》, 同时成立了汉阴县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工作领导小组, 由县政府常务副县长任领导小组组长, 县政府办公室主任、县财政局长任副组长, 县综改办副主任任办公室主任, 纪检监察、财政、综改、农业、人事、审计、交通、水利、民政、城建等部门为成员的组织机构。建立了职责清晰, 分工负责, 协调互动的工作机制。明确由县综改办具体负责调查研究、制定方案、审核项目、核拨资金、监督检查、建立项目库等项工作。县财政局对综改工作实行人力、财力和办公设施三保障, 及时充实增加综改办专职工作人员, 由原3人增加到现5人, 对开展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所需奖补资金和工作经费足额安排, 同时进一步改善办公基础条件, 尤其对推行网络信息化管理和建立项目库提前启动相关工作。同时, 各乡镇也相应成立一事一议领导小组和办公室, 由乡镇财政所负责本乡镇的一事一议具体事务, 从而为顺利开展此项工作奠定了良好的组织基础。
(二) 切实制定方案, 精心组织试点
为做实做好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 汉阴县结合实际制定下发了《汉阴县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实施方案》, 各级按照方案要求积极组织抓落实。在开展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调查摸底和征求大多数村民利益、需求意愿的基础上, 按照“统筹规划财政奖补项目, 区分轻重缓急, 先建后补”的思路, 分三步实施, 第一步重点解决村内卫生环境保洁处理、公共厕所、村内公共绿化等问题;第二步重点解决村组道路硬化及安全饮水、农村文化公益事业、电力改造及公共亮化等问题;第三步重点解决村组库塘、堰渠维修和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等问题。坚持优先选择村两委班子团结、干事务实、群众热情高、基础较好的村;优先选择群众申报率高的自然村;优先选择投工投劳积极和投资比例大的自然村;优先选择村容村貌治理基础好的自然村;优先选择群众利益最直接、覆盖面宽、效益作用大的自然村的“五个优先”原则, 将月河川道、汉江流域、观音河水源地、集镇街道驻地的城关、平梁、涧池、蒲溪、永宁、双乳、漩涡、汉阳、铁佛寺、观音河10乡镇的70个自然村列为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首批试点乡村, 村级公共卫生保洁项目被确定为2009年一事一议建设重点。
(三) 抓好建章立制, 实行规范管理
由于汉阴县是国定贫困县, 经济实力弱, 农村公益建设需实施的项目较多, 在奖补资金有限、而乡村上报项目较多的情况下, 按照“五个优先”和“以点带面, 分步实施”的办法, 凡上报的项目经过审核后, 均进入县级项目库, 对年度实施不力、公益效果不明显、管理不到位的, 实行退出机制;对实施效果好的, 从项目库里优先选择。为规范一事一议工作程序, 及时制定出台了《汉阴县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管理办法》;《汉阴县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办理程序》;《汉阴县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考核办法》;《汉阴县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规划编制要点》等工作流程及一系列规范性的文件、文书和表格资料, 为促进村级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规范管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 强势宣传动员, 营造良好氛围
对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 许多村民不了解, 甚至部分乡村干部也存在许多疑惑, 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 相继召开了乡镇、县直部门领导动员会;县委、人大、政府、政协、纪委等领导会;县政府组成部门会和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领导小组扩大会。县财政局又举办了乡镇财政所长和试点乡镇村负责人培训会, 明确任务, 落实专人负责。对起步早、管理规范、实施好的乡村, 及时预拨奖补资金, 并组织试点乡镇长、财政所长、村干部到双乳镇三同村、涧池镇栋梁村召开现场观摩会, 使试点乡村干部受到启迪, 观念有了根本性转变。对村级公益事业卫生保洁项目实施中的垃圾车、垃圾桶、果皮箱等设备, 实行政府统一采购, 公益设施正面统一印制“汉阴公益财政奖补”标志, 公益设备进行现场集中发放, 所有村级公益环卫垃圾车披红戴花, 并邀请电视台等新闻媒体现场转播。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分别在省市县等新闻媒体、报刊多次刊登播出, 县财政局开办综改一事一议财政奖补网页专栏, 进行工作动态宣传交流, 这些做法极大地提升了公益事业一事一议的影响力, 有力地促进了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的健康开展。。
(五) 强化督察指导, 确保政策到位
为进一步加强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项目管理, 严把项目规划、项目申报、项目审批、资金投入、资金管理、项目质量验收六个关口, 确保全县农村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发挥长效作用, 让人民群众满意。对村级兴办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的建设内容、筹资筹劳数量、奖补金额等作为村务财务公开的内容, 及时向村民公布, 全面接受社会和农民群众的监督。将村民一事一议筹资筹劳资金统一纳入“村财村用乡代管”, 使用县财政、减轻办监制的收款票据。对上级下拨的奖补资金和本级配套资金由综改办开设专户管理。建设质量接受相关技术部门检查, 建设资金接受纪检、审计等部门检查。
(六) 建立管护机制, 促进健康发展
按照“谁投资、谁受益, 谁所有、谁养护”的原则, 明确一事一议公益设施的所有权, 落实管护责任主体。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形成的资产, 归项目议事主体所有, 由村级组织负责管理和养护。指导村级组织立足自身实际建立健全村内公益设施管护机制, 做到建管结合, 确保村内公益设施长期发挥效益。
三、几点启示
在开展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实践中, 我们深刻认识到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有利于激活和完善农村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制度, 巩固和扩大农村综合改革成果, 调动农民参与公益事业建设的主动性;有利于拉动内需、深化农村综合改革、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有利于调动农民参与公益事业建设的积极性, 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和首创精神, 促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有利于探索建立新形势下财政支农的新机制, 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 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引导民间和社会资金投入农村, 加快农村公益事业建设, 促进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我们在工作中得到了以下启示:
(一) 领导重视支持是基础
汉阴县实施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得到了县委、县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 县委书记、县长、常务副县长多次听取试点情况汇报, 经常了解工作进展情况, 多次亲自到省市汇报我县工作, 积极争取省市的支持, 为搞好试点工作提供了坚强的组织领导保障。财政局长亲自上手抓落实, 综改办以此为抓手精心组织部署, 这些都为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领导和组织保证。
(二) 把握政策规定是根本
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涉及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政策性强, 在具体操作中必须把握好政策要求。在有关筹资出劳、村民会议决定等事项中, 一定要把握政策界限, 不能因为某一细节问题, 引起农民不满, 将“好事变坏事”。
(三) 顺应农村发展是关键
一事一议机制的建立, 必须结合当地实际, 特别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 部分村级公益事业出现“不知由谁管, 如何管”的问题, 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机制的建立, 有效解决了这些难题, 使公共财政普惠民生, 也提高了村民建设美好家园的热情, 促进了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
(四) 发动群众力量是前提
一些难度大的建设项目, 往往这些地方群众的积极性很高。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落实到群众最迫切需要解决的建设项目上, 实现了老百姓多年想干而未干成的事, 提高了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威望。只要真心为人民群众着想, 紧紧依靠群众、发动群众力量, 让人民群众从发展中得到实惠, 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和幸福指数, 各项决策部署就一定能得到广大老百姓的拥护和支持。
财政奖补项目 篇11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务局: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2013年中央1号文件精神,按照2013年全国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现场会要求,决定将美丽乡村建设作为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的主攻方向,从今年起启动美丽乡村建设试点。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充分认识开展美丽乡村建设试点的重要意义
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今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要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美丽乡村。开展美丽乡村建设试点,是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需要;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永续发展的需要;是强化农业基础、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需要; 是优化公共资源配置、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的需要。
二、美丽乡村建设试点目标和基本原则
美丽乡村建设试点目标是,适应城乡发展一体化新形势和广大农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注重发挥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自下而上民主决策、农村民生需求导向和以县为主统筹使用的制度优势,注重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引领撬动作用,通过局部试点,探索总结好的经验做法和有效模式,为在更大范围内开展美丽乡村建设积累经验,完善政策。
美丽乡村建设试点的基本原则:一是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农民主体地位。要始终坚持议字当先,严守一事一议民主议事程序,尊重农民主体作用,调动农民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的积极性,让美丽乡村建设成果惠及广大农民。二是坚持规划引导,突出地域特色。立足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实际,依托自然地理条件,适应资源禀赋和民俗文化差异,突出地域特色,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科学编制美丽乡村建设试点规划。三是坚持试点先行,重点突破。鼓励各地结合实际先行先试,突出重点,统筹协调,在局部地区取得重点突破和经验模式后再逐步推开。四是坚持多元投入,整合资源。充分发挥一事一议民办公助和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作用,加大资金整合力度,集中力量办大事。五是坚持以县为主,统筹推进。继续完善一事一议财政奖补“以县为主”的工作机制,发挥县级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的组织规划、指导协调和管理监督等责任,形成齐抓共管、协同配合的工作格局。六是坚持改革创新,完善制度机制。深化乡村治理和公共服务供给保障机制等改革,创新适应美丽乡村建设的体制机制。
三、开展美丽乡村建设试点的主要内容
(一)继续抓好村级公益事业建设,逐步实现道路硬化、卫生净化、村庄绿化、村庄亮化、环境美化等目标,改善村容村貌和农民人居环境,为乡村生态农业、生态旅游、农家乐等发展创造良好条件,促进农村产业形态优化升级。
(二)加强中心村和农村新社区建设,推动有条件的行政村、自然村落归并整合,优化村庄布局,引导农村人口适度集中居住,节约集约土地。
(三)建立健全农村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的长效管护机制。
四、开展美丽乡村建设试点的有关要求
(一)抓紧制定美丽乡村建设试点方案。各地要尽快明确试点范围、支持重点、扶持政策、资金项目管理要求、绩效评价等内容,制定试点方案。以省为单位开展美丽乡村建设试点的省份要抓紧研究制定全省试点方案,并报工作小组审批后组织实施。局部试点省份可在中央财政重点支持2—3个县市的基础上,适当扩大试点范围,选择自然条件较好、领导重视、工作基础扎实、有资金整合意愿和能力的县市进行试点。试点方案于7月底前报送工作小组办公室同意备案后抓紧组织实施。
(二)科学编制美丽乡村建设试点规划。根据本地区域差异特征,综合考虑地理、文化、资源禀赋、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实行差别化美丽乡村建设路径。结合县域总体规划和城镇发展规划,加快供水、污水处理、垃圾收集处理等专项规划向周边农村延伸,按照生活宜居、环境优美、设施完善的要求,区分不同村庄类型,因地制宜探索相应的建设标准和模式。
(三)加大美丽乡村建设试点资金投入和整合力度。要调整支出结构,增加美丽乡村建设投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作用,引导农民、村集体和社会各方面资金共同投入美丽乡村建设。要适应公共资源加速向农村倾斜、延伸的新形势,发挥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平台作用,切实加大财政资金整合力度,推进进村建设性资金的统筹使用,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和合力。
(四)加强美丽乡村建设试点项目和资金监管,强化激励约束机制。在试点村的选择上,要综合考虑村庄规模、受益人口、自然经济条件等因素,遵循公平、公开、公正原则合理确定,严禁大拆大建和搞锦上添花和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样板工程;在立项过程中,要严格遵守一事一议民主议事程序,健全自下而上民主决策机制,严禁加重农民负担或违背农民意愿搞行政命令和“运动式”创建活动;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注重发挥综改、财政等部门牵头组织作用,注意发挥交通、水利、住建、文化等专业技术部门的协调配合作用,加强监督检查和竣工验收,提高建设质量和水平。严格资金使用管理,强化约束机制,试点地区实行美丽乡村建设资金专户管理和报账制,切实防止借整合之名改变资金性质及用途,或截留挪用美丽乡村建设试点资金。加强监督检查和绩效考评,严格问责制度,对资金使用管理中存在违规违纪行为的,依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国务院令第427号)等有关规定进行严肃处理。
(五)加强调查研究和跟踪指导。要充分估计美丽乡村建设的复杂性、艰巨性和长期性,深入基层开展调研和督导,及时掌握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进一步细化实施方案,明确建设重点,完善支持政策,健全工作机制,探索总结规律性经验和成熟模式,为扩大试点奠定基础。
(六)加强美丽乡村建设试点的组织领导。进一步发挥现有农村综合改革领导小组及办公室作用,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协调,指导推动美丽乡村建设试点工作。建立健全相关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加强资金和政策整合,形成工作合力和政策的积聚效应。各级农村综合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财政、农业等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加强沟通协调,精心组织实施,确保试点工作顺利推进。
财 政 部
2013年7月1日
让财政奖补小资金发挥大效益 篇12
始终将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放到全区工作的大盘子中来谋划, 放到农村工作的大背景下去布局, 工作中, 注重四个结合:与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相结合, 项目安排时把村班子是否团结有力、村干部扎实干事、村上是否和谐稳定作为重要的考量因素, 并将项目实施情况纳入区镇对村班子、村干部考核奖惩的主要指标, 树立了干好项目就是为民办好事、办实事的工作导向, 村干部在项目实施中转变了作风、提升了能力、刷新了形象;与推进全区重点工作相结合, 在新农村建设、突破西山、绿色陈仓、文明家园创建、扶贫开发等重点工作中, 把一事一议财政奖项目作为重要抓手, 全面提升水、电、路、桥等基础设施整体水平, 实现“净化、绿化、美化、亮化、优化”目标, 努力让农村得发展、农民得实惠;与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相结合, 坚持村级公益事业民议、民定、民建、民管, 让群众真正“当家作主”, 同时, 村班子每年将项目内容、投资、完成时限、责任人等情况进行公示, 向党员群众公开承诺, 接受监督, 并作为评议的主要内容, 真正使实施项目的过程成为了集民智、聚民力、赢民心的过程;与促进农村和谐稳定相结合。随着国家强农惠农政策的落实, 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财政支农力度的不断加大, 一事一议及其它一大批民生项目的陆续建成投用, 农村基础设施更好, 人居环境更优, 文化精神生活更丰富, 群众的幸福感更强, 社会也更加和谐。
二、着眼统筹发展, 雪中送炭与锦上添花并举
始终把统筹西山与川塬共同发展、协调发展作为实施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的一个重要出发点, 坚持面上整体推进、点上重点突破, 实现点面结合、统筹协调、持续发展, 努力让公共财政的阳光普照陈仓大地。几年来, 实施的536个财政奖补项目, 覆盖了全区18个镇街的所有村, 受益人口达75万多人次, 可以说, 村村有项目, 个个得受益。在项目内容的筛选上, 注重严把关口, 这几年所选定的项目含盖了道路硬化、街道亮化、村庄绿化、村容美化及文化广场、体育器材、人畜饮水、桥梁河堤等生产生活设施的方方面面, 都是群众要求强烈、愿望迫切, 急需办、必须办的, 因此优先给予了安排, 对条件不具备、可推后实施的, 暂时没有予以考虑。在项目村的选择上, 兼顾大村与小村、穷村与富村、川塬村与山区村、经济发展较好村与薄弱村、先进村与后进村, 既雪中送炭, 又锦上添花, 西部山区村重点夯实基础、突破发展, 在项目数量、资金安排上给予了一定倾斜, 川塬村对区委政府确定的领导包抓联系点、新农村建设样板村、班子建设示范村、经济发展先进村等一些重点村给予高度关注, 着力提升档次、打造亮点、形成特色。在项目管理中, 注重统筹力量, 上下协作、各方联动, 全面推行评审制、公示制、督查制, 接受社会监督;在工作方法上, 注重尊重基层意见, 尊重群众意愿, 议事大家商量, 实施大家参与, 成果大家共享。
三、着眼服务民生, 坚持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并重
始终把服务民生作为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的重中之重, 最大限度的发挥财政资金效益。据统计, 从2009-2012年, 累计投入财政奖补资金6 200多万元, 实施的536个项目中, 涉及道路硬化项目200个、小型水利建设项目69个、人饮项目39个, 涉及美化亮化、环卫、公共服务中心等项目228个。尽管在西部山区实施财政奖补项目投入大、见效慢, 而且实施难度大, 但从西山长远发展的高度出发, 积极响应市委突破西山战略的号召, 把财政奖补项目与主导产业开发、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发展、生态文明建设有机融合, 先后在西山7镇136个村实施项目224个, 投入财政奖补资金近2 200万元, 受益人口达24万多人次。这些民生项目的全面实施, 为农村协调发展、农民增收致富奠定了基础, 体现了全面发展、统筹发展的执政理念, 创新了财政投入新机制, 提供了公共财政直接投入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载体, 真正使财政奖补小资金发挥好大效益, 让广大人民群众感受到了发展带来的红利, 产生了极其广泛的社会影响力, 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双赢。
四、着眼机制保障, 坚持凝聚合力促进项目落实
始终把机制保障作为实施一事一议项目的有力保证, 努力让项目实施得好, 让人民群众满意。针对区域面积广、项目村数多、资金投入大, 农村公益事业建设任务重, 基层干部群众关注度高的实际, 全面推行四项机制, 切实促进项目落实。一是部门联动机制。区综改办充分发挥牵头组织、综合协调作用, 组织区级相关职能部门多方联动, 在项目的申报、勘验、审定、检查、报账、验收等各个环节全过程参与, 形成了推动工作的合力。二是承诺公示机制。村班子和村干部每年把实施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作为办实事的重要内容, 向党员群众进行承诺, 并将项目内容、投资、完成时限、责任人等情况进行公开公示, 接受监督。项目实施的情况也被区镇纳入对村班子、村干部年度工作考核的主要内容, 极大地强化了工作责任。三是督查评议机制。在镇街统一设立了项目信息管理员, 实行进度月报, 及时掌握项目情况;组成督查组, 分别深入项目现场, 查看进展, 对个别进展缓慢的项目, 予以通报批评, 并开展专项跟踪督查;项目实施中, 各村由监委会主任、党员群众代表作为质量监督员, 全程监督实施过程, 年终村班子、村干部还要将项目实施情况作为述职的重要方面, 接受党员群众公开评议。四是奖惩淘汰机制。对镇村领导重视、工作基础好、项目管理规范、群众满意度较高的, 由区上每年给予表彰奖励, 并在次年项目安排时予以适当倾斜;对项目质量高、标准高、整体效果好的, 树立为全区新农村建设样板村, 组织镇村干部参观学习;同时, 引入“黑名单”机制, 对个别质量把关不严、管理不规范的项目限期整改, 扣拨奖补资金, 甚至取消资格, 以后项目安排时不予考虑。先后取消了4个村的奖补项目, 极大地促进了项目责任的落实。四项机制的全面推行, 切实强化了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管理, 提升了项目质量, 确保了财政奖补资金的安全高效, 有力地推动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大大提高了农民群众对惠农政策的满意度。
五、着眼探索创新, 坚持多渠道多方式推进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