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量比较论文

2024-06-03

产量比较论文(共8篇)

产量比较论文 篇1

谷子, 是典型的耐旱耐贫瘠作物, 现今北方水资源贫乏, 更突出谷子在北方粮食生产中的重要意义。谷子脱壳称为小米, 近年来小米越来越受人们的重视, 其丰富的营养是失乳婴儿、产妇、老弱病人上好的营养食品。在此新形势下, 通过对谷子材料的分析、筛选, 对目标性状的观察研究, 从1996年开始选育出性状稳定的10个新品系 (11K1、11K2、11K6、11K8、11K12、11K13、11K14、11K16、11K17、11K19) , 经过产量比较试验, 从而筛选出适合本区域种植的优良谷子新品种, 现将试验情况初报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设在公主岭市本所试验田内, 公主岭市属中温带湿润地区大陆性季风气候, 冬冷夏热, 四季分明, 年平均气温5.6℃, 年平均降水量594.8mm, 无霜期144天, 土壤为淋溶黑钙土, 前茬大豆。

1.2试材

参试材料共11份, 分别为:11K1、11K2、11K6、11K8、11K12、11K13、11K14、11K16、11K17、11K19、公谷60。

1.3试验方法

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 设3次重复, 小区面积10.8m2, 行长4.5m, 垄宽0.6m, 4行区。

1.4试验田栽培管理

1.4.1播种

播种期为5月11日, 播种机开沟, 人工条播, 播种时随犁施入复合肥 (N、P、K) 亩施肥量15kg。

1.4.2田间管理

6 月7日第一次除草, 6 月9日间苗, 6 月25日第二次除草。7 月2日趟二遍地。7 月2日追肥, 结合中耕随犁每亩施入尿素1 0 kg。6月27日喷5%高氯氟氰菊酯, 防治粘虫, 用超低喷雾器25倍液, 每公顷0.35kg原液。

2结果分析

2.1生育性状

部分农艺性状、经济性状见田间调查记载表1。

2.2产量结果分析

产量结果见表2, 从表2的结果可以看出, 在同一试验条件下, 11K16、11K17、11K12产量分别居参试品种前三位, 次位为11K16>11K17>11K12>11K2>11K19>11K13>11K6>公谷60 11K8>11K14>11K1。其中11K16生育期较对照晚三天左右, 株高141.7cm, 穗长22.3cm, 单穗重21.86g, 千粒重3.0g, 亩产524.1kg, 较对照增产11.9%, 居参试品种第一位;11K17生育期较对照晚两天左右, 株高154.0cm, 穗长24.1cm, 单穗重21.24g, 千粒重3.0g, 亩产522.2kg, 较对照增产11.5%, 居参试品种第二位;11K12生育期较对照早一天左右, 株高124.5cm, 穗长21.5cm, 单穗重19.32g, 千粒重3.3g, 亩产490.8kg, 较对照增产4.8%, 居参试品种第三位。具体产量结果见表2。

3结论

经过产量比较分析, 见表3, 11K16产量极显著高于11K14、11K1;11K17产量极显著高于11K1。11K16、11K17、11K12均照对照增产4.8%以上, 其中11K16、11K17照对照增产11%以上, 且熟相好, 抗倒伏, 有较强的抗病性, 已经送往黑龙江省谷物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测定其粗蛋白、粗脂肪、赖氨酸等指标含量, 正等待结果。11K17已经参加2011年吉林省区域试验, 表现较好, 适合吉林省大部分地区种植, 2012年将筛选好的新品系继续参加吉林省区域试验, 继续鉴定其抗逆性, 增产潜力及适应区域, 为生产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摘要:采用改良的系统选育法, 用已有品种与引进品种或中间材料进行人工杂交, 经过多代选择淘汰, 选育出生育性状相对稳定的10个谷子新品系, 2011年以公谷60作为对照, 进行谷子新品系产量比较试验。

关键词:谷子,产量比较,试验

参考文献

[1]李荫梅.谷子育种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1997

[2]李淑杰, 胡喜连, 高鸣.谷子优质高产栽培技术[J].河北农业科学, 2010, 14 (11) :33-34

[3]李淑杰, 胡喜连, 王阳, 等.优质、高产、多抗春谷新品种公矮5号选育及栽培技术[J].2009, 4:3-4

[4]盖钧镒.试验统计方法[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6

产量比较论文 篇2

摘 要:在大田条件下,研究秸秆腐熟剂对水稻生长及其产量、小麦秸秆腐解速率、土壤微生物以及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还田时施用秸秆腐熟剂对提高水稻产量具有明显的增产效果;秸秆切碎翻耕还田配秸秆腐熟剂显著,秸秆腐熟剂能够提高土壤中微生物数量、促进秸秆较快腐解,能够增加有机质,提高土壤保肥性。

关键词:秸秆腐熟剂;改土培肥;水稻产量

中图分类号:S511 文献标识码:A DOI 编码:10.3969/j.issn.1006-6500.2015.10.025

Abstract: In field conditions, the effects of straw decomposition agent on seedling growth and rice yield and wheat straw solution rate, soil microorganisms and soil fertility were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when the straw returning straw decomposition additive could improve the rice yield obviously; chopped straw plowing and mulching with straw decomposition agent can be significantly, straw decomposition additive can improve soil microbial quantity, promote straw rapidly decomposing, can increase the organic matter, improve the ability of soil and fertilizer.

Key words: straw decomposition agent;modified soil fertility;rice yield

目前,连云港市小麦种植面积在24.2 万hm2左右,小麦秸秆量达到1.5×106 t以上,由于以煤、电、气等商品能源代替了秸秆燃料等原因,小麦秸秆出现了阶段性过剩,为切实做好秸秆还田工作,促进有机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减少秸秆焚烧,减少对大气环境的影响,秸秆直接还田是培肥农田、解决焚烧的有效途径[1]。然而,由于秸秆进入土壤后的有机酸积累[2]、腐解缓慢以及对耕作、农艺操作等的不利影响,限制了其大面积推广应用。秸秆腐熟剂富含高效微生物菌,可以有效促进秸秆快速腐解[3],能够增加有机质,从而提高土壤的保肥性[4-7]。传统耕作、耕地、耙地次数多,削弱了土壤的粘结性和凝聚力,破坏了土壤结构[8-9]。为了验证腐熟剂在小麦秸秆还田中的适用性,促进植物根系生长,抑制土壤养分失调和植株生理性障碍[10],选取4种秸秆腐熟剂进行田间试验,研究其在秸秆切碎翻耕还田模式下的腐解效果,为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和方法

1.1 试验地点和土壤条件

试验设在连云港市赣榆区沙河镇,种植模式为小麦水稻轮作。土壤类型为粘壤土,土壤有机质含量为17.6 mg·kg-1,全氮1.19 mg·kg-1,碱解氮203.78 mg·kg-1,有效磷28.9 mg·kg-1,速效钾171 mg·kg-1,pH值为8.1。

1.2 供试腐熟剂种类

有机废物发酵菌曲(北京市圃园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生产);腐秆剂(佛山金葵子科技有限公司生产);酵素菌速腐剂(淮安市大华生物制品厂生产);宝育肥—酵素菌扩培剂(扬州森源生物制品有限公司生产)。

1.3 试验设计

本试验采用小麦秸秆全量还田方式,秸秆经切碎翻耕还田深度7 cm。试验设5个处理(表1),3次重复,随机排列。每个小区面积30 m2,小区间筑埂且塑料薄膜包裹,单灌单排,相互独立。

腐熟菌剂使用方法:2、3、4、5腐熟菌剂处理区,秸秆还田时腐熟菌剂与适量氮肥混匀(用尿素75 kg·hm-2,折算成小区用量),撒于田面,调节碳氮比。

1.4 稻作方式与田间管理

水稻品种为淮稻5号,采用塑盘育秧、人式移栽的栽培方式。田间稻秧规格为26 cm×11 cm。

施纯N2O为300 kg·hm-2,P2O5为84 kg·hm-2,K2O为73.5 kg·hm-2,磷钾肥均为一次性基施,氮肥施肥运筹方式为基肥∶蘖肥∶穗肥=35∶25∶40,其它田间管理均按照高产栽培技术进行。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处理小麦秸秆腐熟程度差异

2.1.1 不同处理小麦秸秆的颜色变化 试验过程中每隔5 d观测1次秸秆颜色。从表2可看出,水稻栽后第10天,施用腐熟菌剂的处理与对照相比,B、C、D、E处理均呈微黄色,A处理(对照)未变色;20 d观测时,E处理秸秆转变为褐黄色;30 d时考查,所有秸秆颜色均呈黑黄色。调查显示,水稻栽插10 d后,施用秸秆腐熟菌剂的处理秸秆颜色已经开始转变。

2.1.2 不同处理小麦秸秆软化程度的变色 调查结果如表3所示,不同腐熟菌剂对小麦秸秆的软化作用在水稻栽后25 d开始显现,25 d时表现为施用腐熟剂的处理手捏时感觉已明显软化,而对照捏于手中略带点硬。第30天时观察,秸秆已全部软化。4种不同腐熟菌剂,对小麦秸秆的腐熟进度存在差异。D、E处理比其它3种腐熟菌剂快,到第30天时秸秆已经开始腐烂。

2.1.3 不同处理小麦秸秆腐熟气味的变化 通过小麦秸秆腐熟气味的考查如表4所示,水稻栽后第10天闻到霉味,第25天时表现为氨味,30 d时所有秸秆开始软化腐烂,散发出腐烂味。而E处理在水稻栽插后20 d就呈现氨味。

小麦秸秆施用腐熟菌剂后,腐烂程度均比对照提高。对照秸秆在水稻栽后20 d开始慢慢变色,而施用腐熟菌剂的处理栽后10 d秸秆颜色就发生变化;对照的秸秆软化速度也比其它4个处合理滞后。4种腐熟菌剂秸秆还田方式,E处理(腐秆剂)的秸秆腐烂速度比其它处理明显快。

2.2 不同处理水稻生育进程及产量变化

2.2.1 不同处理水稻茎蘖动态变化 从表5可以看出,试验中各处理的基本苗差异性不大。随着水稻的生长,在出现高峰苗的前期,处理A的分蘖速度较处理B、C、D、E快,但后期差异不明显;处理C高峰苗数为有效穗数1.38倍,在适宜的比例之内(1.3~1.4倍),成穗率较高。

根据水稻茎蘖动态可以看出:秸秆全量还田处理(对照)前期出叶速度较快,高峰苗较高;而配施秸秆腐熟菌剂的处理由于秸秆腐熟速度加快,消耗氮素养分,生育前期发苗较迟缓。但是随着秸秆腐熟后养分的释放,促进了水稻中后期的灌浆结实,提高了水稻的成穗率。

2.2.2 不同处理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由表6可知,配施腐熟菌剂的处理,每穗实粒数比秸秆直接全量还田的处理高;与对照相比,处理B、C、D、E实际产量分别增加1.12%,1.34%,2.59%和3.91%;不同秸秆腐熟剂品种中,处理E分别比处理B、C、D高2.77%,2.55%,1.29%。从表6中可以看出,配施腐熟菌剂的处理比对照产量高,说明在小麦秸秆上施用上述4种腐熟剂,对水稻产量有一定的影响,其中腐秆剂增产效果明显。

3 结论与讨论

(1)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小麦秸秆还田配合施用腐熟剂腐熟秸秆处理,能在相同时间内使秸秆的腐熟程度较未使用腐熟剂的高,且能提高水稻产量,其增产原因主要是由于每穗粒数、实粒数及千粒质量的增加。

(2)4种不同品种秸秆腐熟菌剂中,酵素菌速腐剂成穗率最高;腐秆剂对秸秆的腐烂效果最佳,对水稻后期产量影响也最大。

小麦秸秆切碎还田配用腐熟剂对改土培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不仅充分利用了秸秆资源,禁止了秸秆焚烧,减少了对环境的影响,还提高土壤有机质,提高产量,具有较好的社会、生态、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段佐亮.我国作物秸秆燃烧甲烷、氧化亚氮排放量变化趋势预测(1990—2020)[J].农业环境保护,1995,14(3):111-116.

[2] 单玉华,蔡祖聪,韩勇,等.淹水土壤有机酸积累与秸秆碳氮比及氮供应的关系[J].土壤学报,2006,43(6):941-947.

[3] 刘更另,金维续.中国有机肥料[M].北京:农业出版社,1991:136-138.

[4] 徐阳春,沈其荣,冉炜.长期免耕与施用不同有机肥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磷的影响[J].土壤学报,2002,39(1):89-951.

[5] 张娟,沈其荣,冉炜,等.施用预处理秸秆对土壤供氮特征及菠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土壤,2004,36(1):37-42.

[6] 刘海军,谭抻,罗尊长.论湖南耕地资源的保养与可持续利用[J].土壤,2004,36(3):232-234.

[7] 劳秀荣,孙伟红,王真,等.秸秆还田与化肥配合施用对土壤肥力的影响[J].土壤学报,2003,40(4):618-623.

[8] 李小刚,崔志军,王玲英.施用秸秆对土壤有机碳组成和结构稳定性的影响[J].土壤学报,2002,39(3):421-428.

[9] 李德成,VELDE B,DELEVUE J F,等.免耕制度下耕作土壤结构演化的数字图像分析[J].土壤学报,2002,39(2):214-208.

不同油菜品种产量比较分析 篇3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在遵义县枫香镇土坝村胜利组张玉责任田进行。试验地块为抄泥土, 当地海拔高度900-950 m, 年平均气温18℃, 试验区域地势平坦, 交通方便, 地块土层深厚肥沃, 质地疏松, 通透性好, 保水保肥性能好。

1.2 试验材料

供试油菜品种为益油一号、黔黄油21号、黔油18号、绵油11号。

1.3 试验方法

试验设油菜品种益油一号、黔黄油21号、黔油18号、绵油11号4个处理, 采用随机区组排列设计, 3次重复。每区组包含4个小区 (即4个处理) , 小区面积30 m2 (长6 m×宽5 m) 。小区间走道宽50 cm, 区组间距50 cm, 以便田间作业和排灌。

油菜采用育苗移栽, 行距40 cm, 窝距24 cm, 每小区种植320株。4个油菜品种均于2010年9月15日育苗, 出苗后苗床管理一致, 移栽时严格按照“三一”移栽法移栽, 10月15日进行单株移栽。移栽前试验地翻犁, 施腐熟有机肥30000 kg/hm2+钙镁磷肥600 kg/hm2+钾肥150 kg/hm2作基肥。10月25日用150 kg/hm2尿素兑清粪水追施提苗肥。11月25日进行第二次追肥, 用尿素225 kg/hm2, 中耕除草。2011年1月施用尿素150 kg/hm2追施苔肥, 同时进行壅耕培土防倒伏, 2月3日喷施叶面肥1次。全生育期防治蚜虫2次, 粘虫1次。油菜完全成熟时田间测定产量、植株农艺性状、经济性状。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油菜品种的产量比较

试验结果表1可见:4个油菜品种的产量均超过了1 500 kg/hm2 (表1) 。说明这4个油菜品种在该区域种植产量均能获得较高产量, 适合该区域大面积推广种植。其中, 益油1号在4个油菜品种中产量最高, 其产量达3268.5公斤/hm2, 分别比黔黄油21号、黔油18号、绵油11号高400.5公斤/hm2、520.5公斤/hm2、784.5公斤/hm2, 差异达显著和极显著水平。

2.2 不同油菜品种的生物学性状比较分析

益油1号株高, 分枝部位中等, 单株有效角果数和结角密度最大, 一次有效分枝数和每角粒数也较多, 千粒重较大 (表2) , 有利于提高产量;黔黄油21号和黔油18号分枝部位、单株有效角果数、结角密度和每角粒数表现居中;绵油11分枝部位、单株有效角果数、结角密度、每角粒数都表现较差, 不利于产量的提高。可以看出, 4个品种中益油1号的经济性状最好, 有利用获得高产。

3 结论与讨论

4个油菜田间品种产量比较试验结果表明, 益油1号、黔黄油21号、黔油18号、绵油11号4个油菜品种在该区域内种植均能获得较高产量。其中, 益油1号的产量、生物学性状均表现最好, 产量高达3268.5 kg/hm2;黔黄油18号和黔油18号产量分别达2868 kg/hm2和2751 kg/hm2, 农艺性状均居中;绵油11号产量为2484 kg/hm2, 产量、生物学性状表现较差。但从整个试验来看, 4个油菜品种在该区域内总体表现还是较好的, 均适合在该区域种植。其中, 益油1号表现最好, 适合大面积推广种植。

参考文献

[1]禹玉德, 章文金.优质油菜新组合品比试验简报[J].耕作与栽培, 2000, (S1) :45-46.

[2]朱庭强, 王显安, 宋仁刚, 等.安康市“双低”油菜新品种品比试验[J].中国农技推广, 2005, 10 (12) :23-24.

[3]刘小三, 余喜初, 章彪雄, 等.红壤丘陵区不同油菜品种比较试验[J].江西农业学报, 2008, 20 (1) :116-117.

[4]曹流俭, 邢君, 陈浩.优质油菜新品系比较试验与经济性状综合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 2008, 36 (31) :13590-13591, 13609.

几种产量递减模型的分析和比较 篇4

1.1 Arps产量递减预测模型

1945年, J.J.Arps首次将油气田产量递减规律归纳为指数递减、双曲线递减和调和递减三种类型。目前, 在油田中运用最广泛的仍然是Arps递减理论。该公式给出的三类模型中, 指数递减和调和递减实际上是双曲线递减的特例[1]。

产量递减率定义为:

undefined

Arps给出产量和递减率的关系式, 如下表示:

undefined

其中b是递减指数, 取值范围是0≤b≤1。

当b=0时为指数递减, 有

undefined

undefined

当0

undefined

undefined

当b=1时为调和递减, 有

undefined

undefined

1.2 Arps模型存在的问题

因为油田现场生产数据显示大部分递减为双曲线递减, 所以在讨论Arps公式时主要讨论双曲线模型 (当0

虽然Arps公式是只与时间有关的达西公式, 但用该公式模拟滞后现象时, 自变量t与指数n没有直接关系, 而滞后反应在油藏中经常发生。Arps公式没有考虑这一点, 所以Arps公式不能真正地反映油田现场递减曲线。

同时, Arps公式能够适用的前提是油田的开采条件一直保持不变, 其中包括:①井有定压边界;②井底压力保持定值;③井以固定生产能力或接近某一固定生产能力生产。但是在很多情况下, 特别是在非稳定流中, 井的有效供油面积在不断增长, 因此用Arps公式不能准确预测井的未来产量, 有效供油面积必须保持一定或者达到了伪稳定流状态后产量递减分析才能开始。

根据现场油藏工程师的经验, Arps公式中的指数递减模型有低估产量而调和模型有高估产量的趋势[2]。而在一些现场实例中, 甚至出现了油田的递减产量数据根本就不符合这两种模型的情况[3]。

1.3 Li-Horne产量递减预测模型

2005年, 李克文和Horne从达西渗流公式出发, 推导出自吸过程中产量和采收率的关系式[4]:

undefined

式中, Qw是体积产量;R为孔隙体积单位的采收率;a和b是常数, 分别与毛管力和重力有关。

李克文和Horne给出a和b的表达式如下:

undefined

式中, A是岩心的横截面积;Swf是油水前缘以后的含水饱和度;Swi是初始含水饱和度;P*c是饱和度为Swf时的毛管压力;L是岩心的长度;Δρ是润湿相和非润湿相的密度差;g是重力常数;M*e为全流度。其表达式为

同向流动情况:undefined

逆向流动情况:undefined

式中, M*w是润湿相在饱和度Swf时的流度;M*nw是非润湿相在饱和度为1-Swf时的流度。润湿相和非润湿相的流度表示如下:

undefined

如果确定了a和b, 就可以计算出P*c和M*e:

undefined

Qw与1/R应该呈线性关系, 因此在坐标纸上画出Qw关于1/R的点, 做线性拟合就可以确定a和b的值。

Li-Horne模型最早是在岩心尺度下推导出来的, 但后来发现该模型也可以用来拟合和预测水驱开发油田的产量。不过, 需要将有些参数的定义做适当调整, 如岩心的截面积应该变为油藏的面积等。

1.4 Li-Horne模型同传统Arps模型的比较

同单纯的经验公式——Arps模型相比, Li-Horne模型拥有严谨可靠的理论基础。两个模型虽然都有两个常数 (Li-Horne模型中的是a和b, Arps模型中的是qi和Di) , 这些常数控制着各模型中累计产量 (或采收率) 与产率关系的变化;但Li-Horne模型中的a和b有明显的物理意义, 同时还有相对应的数学表达式, 这些表达式只与岩石和流体的性质有关, 如黏度、毛管压力、相对渗透率、流度等。同时, 用Li-Horne模型计算最大采收率有一定的理论依据, 因为在油田实例中, 残余油饱和度值是很难得到的, 可以直接令式 (9) 里的Qw等于0, 此时的R即为最大采收率:Rmax=a/b。

综上所述, Li-Horne模型同Arps经验公式都存在着产率和累计产量之间的关系。若递减趋势是直线型, 可得出产率与累计产量之间的直线关系式;若递减趋势是调和的, 可得出产率的对数与累计产量时间的直线关系式;若递减趋势符合Li-Horne机理, 可得出产率与累计产量倒数之间的直线关系式, 通过各个关系式最终预测出未来产量和最大可开采储量。在李克文和Horne室内实验的基础上验证了Li-Horne模型对采收率 (产量) 有较准确的估算值;同时指数模型和调和模型分别有低估和高估的趋势, Li-Horne模型的预测产量始终居于指数模型和调和模型之间[5]。

2 不同模型在油气井产量递减上的应用和比较

2.1 在油井中的应用和比较

根据Li-Horne模型与Arps递减模型的原理, 分别对A油井的现场生产数据 (相关数据来自Hong’enDou的SPE文章[6]) 进行历史拟合和预测, 得到的模拟结果见图1和表1。

从表1可以看出, Li-Horne模型拟合结果的平均误差比Arps三种模型都要小, 这证明该模型具有较高的拟合精确度。同时从图1可以看出, Li-Horne模型预测出的未来年产量值介于Arps三种模型预测的结果之间, 其中指数模型预测产量最小, 调和模型预测产量最大。特别是调和模型, 模拟出的产量与实际产量之间误差过大, 导致最终的年产量平均误差比其他模型的结果大许多。这也证实了调和模型有时会出现最大采收率大于1的预测可能性[5], 因此调和模型对该油井无实用性。

另外, 利用各模型中的年产量与累计产量之间的关系式, 分别得出各模型拟合出的该油井最大可采储量的直线关系式, 结果见图2~图4。

从图2~图4可以看出, Li-Horne模型的拟合程度最高, 达到了0.957。原始数据点有规律地分散在直线的两边。根据上面的直线关系式, 可以预测A油田的最大可采储量, 结果见表2。

从上表可以看出, Li-Horne模型预测出的最大可采储量值介于指数模型和调和模型之间, 其中指数模型最小, 调和模型最大。这也符合指数模型低估而调和模型高估产量值的规律[2,3,5]。

2.2 在气井中的应用和比较

同样, Li-Horne模型在气井中仍然适用。用各种模型对B气井的生产数据 (数据出自李宝荣工程硕士学位论文[7]) 进行拟合预测, 结果见图5和表3。

从图5和表3可以看出, 指数模型和Li-Horne模型拟合出的年产量平均误差都很小而且很接近, 调和模型的误差最大。因为该气井的产量递减速度相对缓慢一些, 所以指数模型和Li-Horne模型模拟得到的年产量与实际产量非常接近, 以致整个阶段的拟合误差都很小。特别对于开发后期的产量预测, Li-Horne模型预测出的未来年产量值也同A油井一样, 大于指数模型而小于调和模型。所以, 可以得出结论:Li-Horne模型在模拟气井产量上也具有一定的实用性且精确度较高。

同理, 也求出各模型预测的该气井最大可采储量, 结果见表4。

同A油井一样, Li-Horne模型预测的B气井最大可采储量值也是介于指数模型和调和模型之间。

由上述对比可知, Li-Horne模型不管是在拟

合历史产量、预测未来产量还是在计算最大可采储量上, 都具有拟合精确度最高且产量值介于指数模型和调和模型之间的特点。

3 结论

(1) 传统经验公式Arps模型同Li-Horne模型相比, 在理论上有不足之处, 同时具有指数模型低估产量、调和模型高估产量的特点。

(2) 不管是油井还是气井, Li-Horne模型拟合历史产量时, 所得到的拟合平均误差值小于Arps公式的各个模型, 且具有较高的拟合精确度。

(3) Li-Horne模型无论是在预测油气井未来产量还是在计算最大可采储量上, 都具有产量值大于指数模型而小于调和模型的特点, 其值与真实产量更为接近, 具有较好的适用性。

参考文献

[1]Arps J J.Analysis of decline curves.Trans[J].AI ME (1945) , 160, 229:47.

[2]Agbi B, Ng MC.A numerical solution to two-parame-ter representation of production decline curve analy-sis:SPE16505[R].SPE Petroleum Industry Applica-tions of Microcomputers, Montgomery, Texas, 1987.

[3]Camacho V.Raghavan R.Boundary-dominated flow in solution-gas drive reservoirs[J].SPEREE1989, 11:503-512.

[4]Li K.Horne R N.An analytical model for production decline curve analysis in naturally fractured reservoir[J].SPEREE, 2005 (6) :197-204.

[5]Kewen Li, Roland N Horne.Comparison and verifica-tion of production prediction models.Jounrnal of Pe-troleum Science&Engineering, 2006.

[6]Hong’en Dou, Chanchun Chen, Yuwen Chang, et al.Analysis and comparision of decline models:a field case study for the intercampo oil field.SPE Reser-voir Evaluation&Engineering Journal, 2009 (2) .

产量比较论文 篇5

关键词:品种,青贮玉米,农艺性状,产量

引言

近年来,我国畜牧业发展迅速,尤其是奶牛业,以紫花苜蓿(Medicaga sativa L.)+全株玉米(Zea mays L.)青贮综合饲养奶牛的技术得到大力推广应用[1]。玉米青贮料保证了奶牛在一年四季中都可以得到青饲料的供给,对草食家畜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与去穗玉米秸秆青贮料相比,全株青贮玉米更好的保存了玉米蛋白质、糖分、维生素、微量元素等,提高了青贮玉米的营养价值,并改善其适口性,促进乳产量和乳品质的提高,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2,3,4]。近几年,内蒙古商都县畜牧业发展速度加快,饲草料需求也随之增加,为满足养殖业需求,种植饲用(青贮)玉米是发展牛、羊业的一条重要途径,与其他农作物(粮食)和饲料作物相比,种植青贮玉米效益最高[5]。为了筛选适合全县及周边区域种植推广的优良青贮玉米品种,开展本次新品种引种试验。通过示范辐射和典型引路,提高广大农民的认识,改变过去的种植方式,达到节水、节肥、高产、高效之目的。为养殖业提供优质高产的牧草,做好试验示范和技术指导工作,进而推动全县为养而种、为牧而农、种养结合、以种促养的农业发展步伐。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于2015年在内蒙古商都县小海子镇东坊子村试验示范区进行,北纬41°30′31″、西经113°39′51″。该区年均气温3.1℃,≧10℃积温2 100℃,年均降雨量350mm,2015年降雨量为236.7mm,无霜期134d,初霜期9月30日,终霜期5月20日。试验地为沙壤土,有机质含量为1.02%,碱解氮18.97mg/kg,有效磷为8.8mg/kg,有效钾203mg/kg,田间最大持水量为19.83%,土壤p H值8.1,肥力中等,前茬为马铃薯。

1.2 供试材料与试验设计

试验以中北410、金岭377、秦龙9号、垦单8号、沁单712、先正达201、方玉46、方玉24、蒙龙3号、鄂玉10号、种星618、包玉2号、康地5031、丰早303为参试材料,以当地主栽品种垦单8号为对照,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定5次重复,小区面积为667m2。采用机械全膜双垄沟播方式,大行距为80cm,小行距50cm,平均株距20cm,种植密度为5 558株/667m2,5月13日播种。全生育期共计浇水10次,在5月18日、5月22日、5月31日、7月10日、7月21日、7月28日、8月9日、8月16日、8月20日、8月26日。分别于大喇叭口期和抽雄期追尿素两次,每次5kg/667m2、抽雄期追施硝酸钾1次,3kg/667m2。6月20日喷施烟密磺隆和辛溴·滴丁酯除草,6月22日进行人工间苗。

1.3 观察项目及测定方法

玉米植株营养生长在抽雄期趋缓,进入以生殖生长为中心的阶段,故在8月20日进行田间调查,每个小区选取5株具有代表性的样株测定株高、茎粗、单株鲜重,采用烘干法测定干物质含量,然后根据种植密度折算其产量。

1.4 数据处理

采用Excel 2003进行数据整理,采用SAS 9.1软件DUNCAN法进行数据方差分析,SPSS 21软件PEAR-SON相关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品种玉米生育时期及生育期的比较

所有试验品种均在5月13日播种,最早出苗期5月24日(表1),最晚出苗期5月26日,出苗期差异不大;所有品种抽雄期从7月15日到8月15日,植株在进入抽雄期营养生长趋缓,转向生殖生长,故设定8月20日取样测定指标,9月10日统一收获。相关分析表明(表3),玉米生育期的时长与茎粗、株高、单株鲜重、干物质产量呈显著相关,说明生育期长的玉米品种表型更好,产量更高,试验表明,中北410(包衣)、中北410(不包衣)、秦龙9号、蒙龙3号、种星618生育期最长,大于120天。

2.2 不同品种玉米农艺性状及产量比较

由表2可知,同一种植密度条件下,紧凑型植株较半紧凑型和平展型植株的单株鲜重和产量高,说明紧凑株型玉米品种光能利用率较其他株型高;沁单712、中北410(包衣)、中北410(不包衣)、秦龙9号和蒙龙3号的茎粗和株高同时显著优于垦单8号,其他品种的株高和茎粗较垦单8号差异不明显,由表3相关分析表明:株高与茎粗呈显著正相关,且两者与单株鲜重和干物质产量呈显著正相关,说明茎秆粗壮高大的植株产量更高;沁单712、中北410(包衣)、中北410(不包衣)、秦龙9号的单株鲜重显著高于垦单8号及其他处理,垦单8号单株鲜重显著高于康地5031,与剩余品种的单株鲜重差异不显著,相关分析表明:单株鲜重与干物质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单株产量越高亩产越高;测产结果表明,沁单712、中北410(包衣)、中北410(不包衣)的产量最优,干物质含量大于23%,显著高于对照和其他品种。

3 结论与讨论

青贮玉米是指专门用于饲养家禽、家畜的玉米品种,在子粒蜡熟期将玉米果穗和茎叶进行青贮后,作为反刍动物的饲料,具有生长速度快、茎叶繁茂、生物产量高、营养成分含量高、养分均衡等特点[6]。青贮型玉米是以茎叶生长的生物学产量为种植目标,靠群体来实现的,合理密植是其实现高产的前提[7]。紧凑株型玉米属于空间高效型,耐密性强,通过增大叶面积指数提高了群体光合势,增加了干物质的积累。生育期长的品种延长了植株的营养生长期,有利于植株的营养器官形态建成和光合期的延长,从而提高产量。本试验研究结果与前人一致,生育期长的紧凑株型品种产量较高。最适于商都县及周边地区推广种植的品种有沁单712、中北410(包衣)、中北410(不包衣)、秦龙9号。

注:a,b,c,d,e表示在p<0.05的水平上差异显著。

注:*表示显著相关(p=0.05);**表示显著相关(p=0.01)。

参考文献

[1]陈天忠,李瑞群,王超群.紫花苜蓿和玉米青贮综合饲养奶牛技术推广与应用[J].湖南牧兽医,2006(6):42-43.

[2]李之富.全株玉米青贮技术与利用[J].四川畜牧兽医,2008(10):42-43.

[3]郭荣钗.发展全株玉米青贮技术提高饲草质量[J].河北农机,2009(1):19.

[4]马平安,陈春生,王聪.全株玉米青贮料与去穗玉米秸秆青贮料饲喂奶牛效果对比试验[J].现代农业科技,2008(18):240-241.

[5]马宏达,刘永昌.大力发展青贮玉米加快农业结构调整[J].农业经济,2003,(12):45-56.

[6]扈光辉.饲用玉米的育种进展与趋势[J].玉米科学,2003,11(2):46-49.

产量比较论文 篇6

目前,姬松茸在日本、美国、巴西等国已进行大面积种植,国内生产主要集中在福建、云南、浙江、四川等省份。贵州省安龙县气候适宜,黔西南州国家科技示范园区安龙核心区“一区八园”规划里其中就有一园是“食用菌种植园”。安龙县全县国土面积2 237.6 km2,年降水量为1 256 mm,年均气温15.4℃,无霜期288 d,≥10℃的年积温为4 557℃,近几年也有小规模种植。为了满足当地对这一珍稀高温食用菌最佳基质的需求,在黔西南州农委的高度重视和黔西南州经作站的安排指导下,安龙县农业局经济作物发展中心依托合作社引进福建农林院制作的姬松茸菌种,进行不同基质产量比较试验,以期筛选出适宜当地栽培推广的最佳基质[5,6]。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在黔西南州安龙县栖凤办事处平寨社区大棚内进行,大棚为层架式结构。

1.2 试验材料

试验用姬松茸品种为引自福建农科院的姬松茸A号。

1.3 试验设计

根据基质配方不同,试验共设3个处理,处理1:甘蔗渣+石膏+牛粪+石灰+过磷酸钙+碳铵;处理2:玉米秸秆+玉米芯+石膏+牛粪+石灰+过磷酸钙+碳铵;处理3:薏仁秸秆+石膏+牛粪+石灰+过磷酸钙+碳铵,以采用甘蔗渣为基质的处理作为对照(CK)。3次重复,试验小区位于2个大棚内的同层。

1.4 试验过程

2014年3月1日堆料,截至4月4日,共计进行4次翻料发酵;4月23日上料,大棚消毒;5月2日播种,播种量为2.5瓶/m2;6月18日至10月29日采菇结束,共计采菇5次。栽培管理措施参照双孢蘑菇的栽培管理模式进行,由驻点技术人员全程跟踪技术指导。

1.5 调查项目

试验调查项目包括发菌速度、子实体外观性状和产量。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处理姬松茸的发菌和出菇时间

处理1、2、3播种后22 d覆土,处理1、2试验小区发菌快,出菇最快,处理3最慢,但差异不显著。

2.2 不同处理姬松茸子实体的外观性状比较

处理1、2、3姬松茸子实体外观颜色和菇型基本一致。处理1子实体菌盖相对较大,菌柄粗,出菇均匀;处理2子实体菌盖厚,菌柄粗,外观品质较好,市场认可度高;处理3子实体菌盖较小,菌柄细长。

2.3 不同处理姬松茸产量比较

处理2总产量最高,处理3产量最低。处理1单位面积产量和小区试验产量显著高于处理3,子实体的单菇重量也高,外观性状较好。将小区产量进行折算后,处理1、2、3及CK的产量分别为74 800、107 700、57 800、103 000 kg/hm2。综合试验地的43个大棚整体产量平均来看,2014年主要是以甘蔗渣和玉米秸秆为主原料,甘蔗渣的产量为82.5 t/hm左右,玉米秸秆的产量为90.0 t/hm2左右。

注:单菇重量是10个菇的平均值,小区面积为2.6 m2。

2.4 经济效益

经测算,处理1平均投入312 165元/hm2。主要为甘蔗渣352.5 t/hm2,116 325元/hm2;石膏、牛粪、石灰、过磷酸钙、碳铵共51 015元/hm2;菌种投入为50 025元/hm2;大棚平均每年投入30 000元/hm2;劳动力投入64 800元/hm2。按7元/k销售,产值523 600元/hm2,投入产出比为1∶1.68。

处理2平均投入435 840元/hm2,主要为玉米秸秆240t/hm2,24万元/hm2;石膏、牛粪、石灰、过磷酸钙、碳铵共51 015元/hm2;菌种投入为50 025元/hm2;大棚平均每年投入30 000元/hm2;劳动力投入64 800元/hm2。按7元/kg销售,产值753 900元/hm2,投入产出比为1∶1.73。

处理3平均投入375 840元/hm2,主要为薏仁秸秆240t/hm2,18万元/hm2;石膏、牛粪、石灰、过磷酸钙、碳铵共51 015元/hm2;菌种投入为50 025元/hm2;大棚平均每年投入30 000元/hm2;劳动力投入64 800元/hm2。按7元/kg销售,产值404 600元/hm2,投入产出比为1∶1.08。

CK平均投入390 840元/hm2,主要为甘蔗390 t/hm219.5万元/hm2;石膏、牛粪、石灰、过磷酸钙、碳铵共51 015元/hm2;菌种投入为50 025元/hm2;大棚平均每年投入30 000元/hm2;劳动力投入64 800元/hm2。按7元/kg销售,产值721 000元/hm2,投入产出比为1∶1.84。

3 结论与讨论

在本试验条件下,对不同主料基质栽培的姬松茸的出菇情况进行初步比较,结果表明:以玉米秸秆为主料的基质出菇时间快,子实体大小均匀,单位面积产量和总产量高,是本试验表现最好的基质;以甘蔗渣为原料的基质出菇快、子实体虽大,但重量不及玉米秸秆,由于原料供应充足,成本略低于玉米秸秆,产量中等,是一种较好的基质;薏仁秸秆为原料的基质出菇慢,子实体小,虽然菌丝和出菇密度大但产量最低,与其他2种基质比较差异显著,不适宜在当地推广。

不同基质的姬松茸产量和生物学效率高低与菌丝的生长速度和密度有一定的相关性,但并不完全相关。由试验得知,菌丝长势好的产量和生物学效率不一定高。但产量和生物学特性好的,菌丝长势一定好。姬松茸的生物学效率只有40%,与其他菌类相比相对较低,这是该珍稀菌种未能得到较快推广利用的原因之一。因此,食用菌工作者应加强对优质品种、基质的筛选应用,并不断改进栽培技术以提高生物学效率,促进菌种的迅速推广[2]。该试验为初次引种栽培,对姬松茸在当地的生长发育规律不了解,栽培管理技术不到位,导致产量较低。为了推广这一基质,在基质品种比较的基础上,下一步将细化试验,对其栽培管理技术进行研究。

摘要:进行不同基质下姬松茸产量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以玉米秸秆为主料的基质出菇时间快、子实体大小均匀、单位面积产量和总产量高,是该试验表现最好的基质;以甘蔗渣为原料的基质出菇快、子实体虽大,但重量不及玉米秸秆,由于原料供应充足,成本略低于玉米秸秆,产量中等,是一种较好的基质。

关键词:基质,食用菌,姬松茸,产量

参考文献

[1]史刚荣.姬松茸研究的现状和展望[J].江苏食用菌,1995,16(3):22-23.

[2]杨淑云,刘有贵,朱凯.栽培姬松茸配方筛选试验[J].江西园艺,2002(4):23-24.

[3]江枝和,朱丹.姬松茸的栽培技术[J].食用菌学报,1999(1):33-38.

[4]王丽华,李元瑞,陈懿.姬松茸多糖脱蛋白方法的研究[J].食品科技,2003(1):18-19.

[5]黄大斌,李开本.姬松茸生物学特性研究初报[J].中国食用菌,1994(2):12-15.

产量比较论文 篇7

近年来, 随着国家油菜产业结构的调整及油菜“三高 (高产、高抗、高效) ”“五化 (机械化、轻简化、集成化、规模化、标准化) ”的产业发展要求, 对油菜品种选育提出了新的要求, 为此设计了本次优质双低油菜品种比较试验, 希望可以通过科学的试验, 筛选出适合当地的有利于“三高”“五化”的双低油菜品种, 为广大农户增产增收乃至张掖市油菜产业发展做出贡献。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地概况

试验设在民乐县永固镇南关村, 海拔2 430 m, 前茬作物为大麦, 试验田播种前旋耕、耙耱各1次, 镇压1次。土壤为耕灌栗钙土, 土层深厚, 土壤肥力中等, 地势平坦[3]。

1.2试验材料

供试油菜新组合13个, 具体如表1所示, 均由中国农科院油料作物研究所提供[4]。

1.3试验设计

试验设14个处理, 即每个品种为一个处理, 以生态区主栽品种青杂5号 (青杂305) 作对照 (CK) 。2次重复, 试验采用间比法排列, 小区面积15 m2 (6.0 m×2.5 m) , 行距20 cm, 株距10 cm, 小区走道0.8 m[5,6]。

1.4试验方法

试验播前施磷肥375 kg/hm2、磷二铵75 kg/hm2、碳铵600 kg/hm2、颗粒硼15 kg/hm2。4月29日开沟播种, 6月15日浇水。浇水前追施尿素225 kg/hm2, 其他管理按照试验设计和大田管理相结合进行。

2结果与分析

2.1生育期和抗逆性调查

由于油菜生长期内有效降水较往年偏多, 致使整个张掖油菜产区花期延长。9月中旬整个产区受到了冻害, 所有参试品种虽个别角果出现黄斑, 但由于低温过后气温回升较快, 试验区未受到影响。田间观察得知, 在参试材料中A8 (1801R×5A) 较其他材料偏早;B3 (25-3R×5A) 较其他品种偏晚;B4 (1584R×168A) 组合田间长势较差, 抗倒能力较差 (表1) 。

在收获前, 对各参试材料进行抗逆性调查, 随机选取100株的样本数进行油菜抗倒性及菌核病感染株观察统计 (表2) , 表明在所有材料中对抗倒能力较弱的有A3 (1801R×168A) 和B4 (1584R×168A) , 其余材料的抗倒性较好。在菌核病调查中, A2 (9-1R×98-2A) 和A8 (1801R×5A) 与CK的菌核病感染株数相同, 均为1%, 在所有材料中表现为相对高抗;B4 (1584R×168A) 有6%的感病株, 表现为相对低抗;其余材料均有不同程度的感染。

2.2性状分析

从表3可以看出, 所有材料中株高最高的是A6 (9-1R×10A) , 为183.3 cm, 较CK高0.1 cm, 株高最低的是B2 (105R×98-2A) 和B4 (1584R×168A) , 均为159.3 cm, 较CK低13.05%;有效分枝部位CK最高, 为116.2 cm, 其余均在100 cm以下, B3 (25-3R×5A) 最低, 为54.4 cm, 较CK偏低53.18%;单株有效角果数最多的是A6 (9-1R×10A) , 为228.4个, 最少的是A8 (1081R×5A) , 为119.4个。

2.3产量结果

通过对重复间小区产量比较发现, B1 (15R×5A) 小区产量最高, 为6.80 kg, 折合产量4 533.33 kg/hm2, 较CK增产2.56%;其次是A4 (104R×33A) 小区产量, 为6.78 kg, 折合产量4 520.00 kg/hm2, 较CK增产2.26%;产量最低的是B5 (27-1R×5A) , 为5.45 kg, 折合产量3 633.33 kg/hm2, 较CK减产17.80%。

3结论

本年度由于全生育期内有效降水较往年偏多, 所有参试材料产量表现较好, 通过田间观察, B1 (15R×5A) 其小区折合产量最高, 同时在收获时成熟度较对照青杂5号 (青杂305) 好, 拟推荐该品种参加省级油菜区域试验。

摘要:在张掖市开展双低油菜品种试验, 结果表明:全生育期内有效降水较往年偏多, 所有参试材料产量表现较好, 通过田间观察, B1 (15R×5A) 其小区折合产量最高, 同时在收获时成熟度较对照青杂5号 (青杂305) 好, 拟推荐该品种参加省级油菜区域试验。

关键词:油菜,品种试验,双低,优质,农艺性状,产量

参考文献

[1]施菊裕, 石超民, 郁建萍.我市双低油菜新品种 (系) 比较试验[J].种子世界, 2004 (11) :21-22.

[2]赵祥祥, 刘葛山.双低油菜淮油16号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J].农业科技通讯, 2000 (11) :9.

[3]双低油菜常规新品种:华油双3号[J].农村实用技术与信息, 2000 (9) :17.

[4]朱建方, 杨献中, 王云华, 等.双低油菜“沪油12”的产量表现及栽培技术[J].上海农业科技, 2000 (1) :48-49.

[5]聂丽群, 徐一兰, 高建彬, 等.南县油菜新品种引进及适应性试验初报[J].湖南农业科学, 2012 (17) :16-18.

产量比较论文 篇8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设在江西省宁都县湖岭村干丘组曾还河的责任田中。试验田土壤为潴育型乌黄泥田, 肥力中等, 土壤质地为轻粘土, 地形部位为丘坡麓, 前作为水稻。

1.2 试验材料

供试品种:早杂淦鑫203。

供试肥料:干稻草、红花草、猪粪、九化尿素、加拿大产氯化钾、绿佳牌过磷酸钙。

1.3 试验设计

试验设3个处理, 处理1:施干稻草3 750 kg/hm2+红花草7 500 kg/hm2、N 150 kg/hm2、P2O575 kg/hm2、K2O 135 kg/hm2;处理2:施干稻草3 750.0 kg/hm2+湿猪粪15.0 t/hm2、N 75.0kg/hm2、P2O537.5 kg/hm2、K2O 67.5 kg/hm2;对照 (CK) :无稻草和有机肥还田, 只施纯N 150 kg/hm2、K2O 135 kg/hm2、P2O575kg/hm2。小区面积为300 m2, 不设重复。小区间设置宽0.3 m、高0.2 m的田埂, 田埂用塑料薄膜覆盖, 实行单灌单排, 以防肥料间相互渗透, 成熟后单收计产。

1.4 试验过程

水稻于2010年3月25日播种, 4月29日抛栽, 7月22日收获, 抛434孔塑盘975片/hm2, 保证抛秧30.0万~31.5万蔸/hm2。

1.4.1水分管理。坚持泥皮水抛栽、寸水返青、浅水勤灌、后期干湿交替、适时晒田的原则[1,2,3,4]。于5月18日和6月17日共晒2次田。

1.4.2肥料管理。有机肥、稻草、磷肥全部作基肥施下, 氮、钾肥按基肥∶分蘖肥∶穗肥=5∶3∶2的比例施用[5,6]。 (1) 处理1:4月24日施入干稻草、红花草, 经切碎后进田, 然后三耕三靶;4月28日施尿素163.5 kg/hm2、过磷酸钙625.5 kg/hm2、氯化钾112.5 kg/hm2作基肥;5月10日施尿素99.0 kg/hm2、氯化钾67.5 kg/hm2作分蘖肥;6月6日施尿素66.0 kg/hm2、氯化钾45.0 kg/hm2作穗肥。 (2) 处理2:4月24日施入干稻草、湿猪粪, 干稻草经切碎后入田, 并三耕三靶;4月28日施尿素81.75 kg/hm2、过磷酸钙312.75 kg/hm2、氯化钾56.25 kg/hm2作基肥;5月10日施尿素49.50 kg/hm2、氯化钾33.75 kg/hm2作分蘖肥;6月6日施尿素33.00 kg/hm2、氯化钾22.50 kg/hm2作穗肥。 (3) 对照 (CK) :4月28日施尿素163.5 kg/hm2、过磷酸钙625.5 kg/hm2、氯化钾112.5 kg/hm2作基肥;5月10日施尿素99.0 kg/hm2、氯化钾67.5 kg/hm2作分蘖肥;6月6日施尿素66.0 kg/hm2、氯化钾45.0 kg/hm2作穗肥。

1.4.3病虫害防治。整个大田共打药3次:第1次在5月12日, 用40%磷1 500 mL/hm2、氨基酸480 mL/hm2对水450kg/hm2喷雾, 防治1代二化螟和稻象甲;第2次防治二代卷叶虫、稻瘟病、稻飞虱和纹枯病, 6月3日用稻门神300mL/hm2, 75%三环唑600 g/hm2, 30%噻嗪·异丙威1 500mL/hm2和3%井冈·嘧甘素3 kg/hm2对水675 kg/hm2喷雾;第3次在6月24日, 用稻门神300 mL/hm2, 75%三环唑、30%苯甲·丙环唑300 mL/hm2, 30%混灭威·噻嗪酮2 250 mL/hm2和中华恒丰素240 mL/hm2对水675 kg/hm2喷雾, 防治卷叶虫、钻心虫、稻飞虱、稻瘟病和纹枯病。

2 结果与分析

2.1 水稻生育期调查

从表1可以看出, 处理1、2的成熟期较CK分别推迟2、5 d。处理1、2的功能叶比CK的颜色绿, 处理2的叶色又比处理1的绿。从稻子收割放在禾架子里来看, 处理1、2只见稻穗, 几乎看不到禾叶。

2.2 水稻农艺性状分析

从表2可以看出, 穗长、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结实率都是以处理2最高, 分别比处理1增加0.4 cm、2.7粒、4.8粒、2.43个百分点;比对照分别增加0.9 cm、5.5粒、9.7粒、5.01个百分点;而处理2的株高分别比处理1和对照矮2.7 cm、4.4 cm。

2.3 水稻产量分析

从表3可以看出, 处理2的产量最高, 为7 695.0 kg/hm2, 比处理1增产501.7 kg/hm2, 增幅为6.97%, 差异达显著水平;比对照增产815.0 kg/hm2, 增幅为11.85%, 产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处理1比对照增产313.3 kg/hm2, 增幅为4.55%。

注:按稻谷2元/kg、稻草0.4元/kg、红花草0.4元/kg、猪粪0.23元/kg、尿素2元/kg、氯化钾2元/kg、过磷酸钙0.6元/kg计。

2.4 经济效益分析

从表3可以看出, 对照处理的收益最高, 分别比处理1、2增加4 488.40、3 195.35元/hm2, 增幅分别为36.55%、26.02%, 均达极显著水平。处理1、2和对照的产出投入比分别为2.2∶1、2.4∶1、9.3∶1。

3 小结

综上所述, 农田采用养分内循环和养分大循环模式, 虽然能显著提高产量, 但成本过大, 投入产出比低。因此, 该技术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崔文华, 卢亚东.化肥和有机肥对作物产量、土壤养分影响的探讨[J].内蒙古农业科技, 1992 (6) :16-19.

[2]解美珍, 谢为民.赣东北红壤试验区土壤养分限制因子研究[J].江西农业学报, 1993, 5 (2) :123-132.

[3]李翠兰, 浅谈农业生态系统养分循环中的环境问题[J].农业技术与装备, 2009 (12) :17, 20.

[4]谭宏伟, 周柳强.广西农田养分循环与平衡分析[J].广西科学院学报, 2000, 16 (2) :82-86, 91.

[5]叶厚专, 万美莲.南昌县农田养分平衡和循环研究[J].江西农业科技, 1999 (3) :23-25.

上一篇:手写文字识别下一篇:高起专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