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属性

2024-10-25

旅游属性(精选4篇)

旅游属性 篇1

1 展览会旅游属性之争论

展览是一种具有一定规模, 定期在固定场所举办, 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商人聚集在一起, 旨在向受邀观众展示产品或服务项目, 并以销售或向来访者提供信息为目的的活动。尽管什么叫展览?无论是学界还是业界, 国内外已基本达成共识, 但关于览会是否具有旅游之属性, 目前仍然是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

在国外, 自1994年戴维森出版《商务旅游》[1]一书以来, 关于展览的旅游属性的争论就一直未间断过。一些学者认定展览具有旅游的属性, 并将它归于商务旅游的范畴, 如约翰·斯瓦布鲁克和苏珊·霍纳合著的《商务旅游》一书, 把展览视为商务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 并分析认为展览之所以被视为是商务旅游的一部分, 是因为“它们促使展览商和参观者旅行, 并由此对旅行服务、餐饮和住宿等方面产生了更大的需求”[2];卡林·韦伯等人则在《会展旅游管理与案例》中, 也把展览视作会展旅游的主要内容[3], 但卡尔森[4]等人则对此持反对态度, 他们在论及“MICE”即会奖旅游时, 往往将展览排除在外。尤其需要指出的是, 笔者通过大量查阅文献资料发现, 在国外, 大部分学者倾向于认定会议旅游、奖励旅游是商务旅游的构成要素, 而展览则与旅游没有多大关系。

国内有关商务会展旅游的研究较之国外要晚, 直到2001年高爱民先生主编的《中国商务旅游》[5]一书问世才真正迈开步伐。与国外一样, 商务会展旅游研究一经兴起, 展览的旅游属性如何?它是否属于商务旅游的范畴?学界和业界一直存在着截然不同的看法。吴必虎在《商务旅游的概念及其营销管理策略》一文中, 在论及商务旅游的类别时, 涉及到了会议旅游、奖励旅游、大型活动与节事旅游、乃至政务旅游和购物旅游, 唯独缺少展览旅游[6]。这表明, 国内一些学者既不认为展览具有旅游的属性, 也不认定它属于商务旅游的范畴。然而, 在探讨展览的旅游属性, 与国外不同的是, 国内绝大部分学者倾向于认定展览与旅游关系密切, 是商务旅游重要的、必不可少的构成要素。丁平在《商务旅游是经济发展的推动器》一文中, 认为:“当今世界各国举办大型展览会, 大型运动会或庆祝活动都带有浓厚的商业旅游色彩”[7]。此外, 在几乎为国内学者和业界同仁所接受并经常采用的“MICE” (集会、奖励旅游、会议和展览) 或“MECE” (集会、活动、会议和展览) “CEMI” (会议、展览、集会和奖励旅游) 等术语中, 都包含有“展览”一词, 这也表明, 绝大多数国内学者和业界同仁都接受展览属于商务旅游范畴之观点。

可见, 无论国外还是国内, 关于展览会是否具有旅游属性都存在着争议。只不过有一点不同, 那就是国外认为展览不属于商务旅游之观点占主导, 而国内之反之, 即认为展览具有旅游属性的观点是主流。

2 展览会旅游属性之理论探讨

要想揭示展览会的旅游属性, 从而确定它是否属于商务旅游的范畴。笔者认为, 首先应该从“商务展览活动与旅游交融之大背景”、“商务旅游概念之内涵与外延是否涉及到展览”以及“展览活动是否具有旅游必备之六要素”等方面进行理论探讨, 层层深入, 拔丝抽茧, 才能达到目的。

2.1 商务会展活动与旅游日趋交融, 为展览活动呈现出放在旅游属性提供了可能

在人类旅游发展史上, 商务旅行是最早产生的原生旅游形态。在古代、乃至近现代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 人们从事商务旅行只是为了生存, 虽有观光、休闲等与旅游有关的现象发生, 但却因偶尔为之而非活动的主流, 因而包括会议、展览在内的商务活动一直未被人们视为商务旅游。此种状况直到上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才得到彻底改变。随着休闲时代的到来, 尤其是世界大众旅游向纵深发展, 商务活动开始呈现出与休闲、与旅游相结合的特征。比如, 在休闲与旅游的观念支配下, 人们在商务活动期间, 常常免不了利用闲暇时间在商务活动目的地从事一些休闲、旅游或与休闲、旅游相关的活动, 抑或在商务活动结束之后, 抽出一定的时间进行市内游或郊游。进入新世纪之后,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无国界化进程的加速, 国与国之间的经济活动、跨国技术合作等与旅游日益融为一体;加之一些缺乏人文景观的大中城市大力发展依托产业基础的商务会展旅游, 所有这些都促进了现代商务旅游在世界范围内飞速发展。据统计, 2000年全球商务旅游者约占旅游者总数的l/3。商务旅游在各国所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也越来越大:德国60.3%, 日本44.5%, 美国38.9%, 英国37.6%, 韩国35.8%。在此种大背景下, 在世界范围内出现了一个将商务活动、休闲与与旅游三者融合在一起的新兴旅游市场, 这就是所谓“商务休闲旅游”。

“商务休闲旅游”的出现, 既表明商务活动与旅游的深层交融, 也为展览活动呈现出旅游属性提供了可能。因为一则在当今世界, 展览是最具活力和发展前景的商务活动, 它与会议一样, 都是MICE内容中最为重要的构成要素;既然如此, 商务会议、新产品发布会等商务活动与旅游融合, 展览也理所当然在其中之列;二则商务休闲旅游的到来, 会促使展览与会议一样, 举办方都会提供或安排一些满足客商需求的旅游活动, 这就为展览客商参与旅游活动提供了可能与方便;三则展览会客商作为活动主体, 与其它商务活动客商一样, 在商务休闲旅游理念影响下, 闲暇之余也会自觉与不自觉地从事旅游活动, 从而使展览会的旅游特征更加鲜明。

2.2 展览与商务旅游的特征一致, 证明展览属于商务旅游的范畴

何谓商务旅游?由于种种原因, 人们对这一概念的界定尚存分歧。但无论国外还是国内, 人们在界定商务旅游概念时, 尽管角度不同, 定义也不一样, 但不少学者, 尤其是国内学者, 在涉及商务旅游的内涵时, 大多把展览归于商务旅游的范畴。因为从理论上讲, 展览当属商务旅游之重要组成部分。这可从展览活动之特征完全与商务旅游特征一致得到证实 (参见表1) 。

从表1可知, 展览作为一种特殊的旅游形式, 无论在出行目的与属性、出行决定者、谁付费、旅行目的地之选择, 还是在客商的消费能力强弱、时间观念强弱以及旅行设施的要求方面, 都存在着高度的吻合。由此, 不难得出展览属于商务旅游范畴之结论。

2.3 展览具有旅游“六要素”, 旅游特征显而易见

要想从理论上证实展览活动具有旅游之属性, 还必须看它是否具有旅游必备之“六要素”。“行、住、食、游、娱、购”是旅游之必备要素。作为特殊的人类活动形式, 任何一种活动, 如缺少其中任何一个要素, 都不能视之为旅游活动。那么, 展览是否具备这六个要素呢?从理论上说, 展览完全具备这六个要素。

其一, 参加展览会的客商必须有空间的移动, 即我们通常所说的“行”, 借助旅游交通工具, 离开自己贯常居住之地, 到达举办展览会的地方, 且在展会期间、甚至离开时, 都会使用旅游交通工具。

其二, 参加展览会的客商到达展览会目的地之后, 不可避免地要使用旅游住宿设施, 如宾馆、旅店等, 并在展会期间、甚至展会结束留下来从事旅游以及与旅游相关活动时, 都会继续使用旅游住宿设施。

其三, 人不可能不食, 参加展览会的客商与其它游客一样, 到达展览会目的地之后, 都会根据自己的生活习性、宗教信仰, 甚至自己的口味, 决定使用什么样的旅游餐饮设施, 饭店、酒吧还是咖啡馆?吃什么样的食物, 粤菜、川菜还是湘菜?

其四, 对参加展览会的绝大多数客商、尤其是外国外地客商而言, 无论是展览会目的地之丰富绚丽的人文景观, 还是吸人眼球的自然景观, 都会对天性具有求奇求新求异的他们产生巨大的旅游吸引力, 促使他们在展会期间利用闲暇时间, 甚至在展会结束留下来从事旅游活动。

其五, 娱乐是游客在旅游活动中必不可少的活动项目, 它体现了现代人喜爱娱乐生活之特点。展览会繁忙、紧张、压力大等特点, 使得客商们需要在娱乐的氛围中放松, 作为展览会目的地之城市, 往往具有丰富的娱乐设施, 所有这些都会促使展览会客商一有机会和时间, 就会参加一些自己所喜爱的娱乐活动。

其六, 购物往往是游客、尤其是女性游客在旅行中最喜爱的活动之一。展览会自身琳琅满目的交易商品, 展览会目的地、尤其是象穗港这样的国际大都市目地, “购物天堂”的美誉, 都会吸引展会客商从事购物活动。

可见, 从理论上看, 展览具有之旅游“六要素”是显而易见的。它不仅促使展览客商游、娱、购, 并且还对由此对旅行服务、餐饮和住宿等方面产生了更大的需求。

3 结语

综述上述, 从理论上看, 展览与旅游紧密联系、相互渗透, 完全可以对接或互动。展览与商务旅游特征的高度吻合与一致性, 以及展览所具有的旅游“六要素”, 都可从理论上证明展览具有旅游属性。

摘要:现代商务旅游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在世界范围内已经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然而, 人们对构成商务旅游主要内容的展览旅游却存有异议。本文从分析展览活动与旅游相互交融之大背景入手, 探讨了展览与商务旅游特征之一致性, 分析了展览具有的旅游“六要素”特质, 从理论上得出了现代展览活动具有非常鲜明的旅游属性, 且当属于商务旅游范畴之结论。

关键词:展览,旅游属性,商务旅游

参考文献

[1]S.Medlik.Dictionary of Travel, Touris mandospitality[M].Great Britain:Butterworth Heinemann, 1993.

[2]约翰·斯瓦布鲁克, 苏珊·霍纳.商务旅游[M].程尽能, 鲁涤非译.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 2004.

[3]卡林·韦伯.会展旅游管理与案例[M].杨洋等译.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5.

[4]Karlsen, J.Gathering informationg:Meeting and convention sector research in Australia[J].Journal of Tourism Studies, 1996.

[5]高爱民.中国商务旅游[M].中国对外翻译出版社, 2001.

[6]吴必虎, 张伟.商务旅游的概念及其营销管理策略[M].高爱民 (主编) 中国商务旅游.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1.

[7]丁平.商务旅游是经济发展的推动器[M].高爱民 (主编) 中国商务旅游.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1.

旅游属性 篇2

关键词:体育旅游;功能属性;传媒

我国西南边疆与东南亚和南亚次大陆的结合部,周边与缅甸、老挝、越南三国接壤,并与泰国、柬埔寨、印度、孟加拉等国相邻,国境线长4061公里,是我国陆地边界最长、毗邻国家也最多的省区之一。在体育旅游方面,充分利用地理区位优势和丰富的民族体育文化资源,我国面向东南亚、南亚周边国家重要的体育运动交流与合作基地,在区域国际合作日益成为世界潮流的今天,不仅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且具有不乏深入发掘的理论价值。但是在体育旅游中,南亚、东南亚体育旅游传媒功能属性依然模糊,为理清南亚,东南亚国家体育旅游的新思路,促进体育旅游的合作,进行外交,本文从传媒功能的属性出发,分析体育旅游发展中的传媒功能属性,为研究南亚、东南亚区域体育产业、体育旅游,民族体育、各国之间建立合作关系奠定理论基础。

一、体育旅游与传媒概述

传媒的功能是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也不同,但就其本质来看,不难发现,传媒的基本功能是提供各类信息。首先要为公众提供丰富的有关体育旅游休闲的国家政策信息、体育旅游新闻报道和各种相关的知识等,以满足人们在体育旅游方面的基本需求。这是传媒固有的功能,其他的功能则是在传媒固有功能的基础上派生出来的。体育旅游业是典型的信息密集型和信息依托型产业。体育旅游资源的最大特点在于它的吸引力,以及它基于吸引力而产生的社会效益。但是体育旅游资源也有自身的局限性,就是它的不可移动性以及体育旅游资源的可进入性。体育旅游产业要发展,除了要有体育旅游资源作为基础,更离不开市场的营销。市场营销中最有效的路径就是作为信息传播媒介的传媒,毫无疑问,在体育旅游市场日渐走向国际化的大趋势下,体育旅游信息的传播也离不开传媒的辅助。在媒体传播中获得旅游产业发展的成功案例在我国比比皆是,如借助一些影视剧作品推动体育旅游目的地知名度,进而助推当地体育旅游产业的发展;再如通过专题片推介旅游目的地,将文化注入其中,从而带来体育旅游产业的“第二春”等等。同时体育旅游者出游行为以体育旅游信息的收集和比较为前提;体育旅游产品的预订、各类旅游机构之间的协作、体育旅游服务过程的实施都伴随有信息传递的过程。传媒是连接体育旅游企业和体育旅游者的重要纽带。在体育旅游业中,体育旅游信息的传递首先依赖于信息传播媒介——比如报纸、杂志、户外媒体、电视、互联网络、旅游信息中心,以及新兴的手机等移动终端。

同时,传媒还发挥了一种重要的市场启蒙和教育的功能,即引导公众形成现代的体育旅游观念和意识。休闲是人的生命的一种状态,是一种回归人本性的过程。休闲不仅是寻找快乐,更重要的是回归人性、寻找生命名义的过程。随着社会物质财富的不断丰富,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闲暇时间的增多与消费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人不再为生存而担忧,更多的是把精力转向探寻人生的意义和价值,而越来越重视体育旅游休闲生活,通过体育旅游可以获得精神上的愉悦和满足,旅游变得越来越大众化,这也促使旅游业正在由观光参与体验性旅游。但是,由于我国旅游业起步较晚,各方面发展正在逐步完善,向更高层面的提升,不可避免地要借助各类媒体,特别是以传播旅游信息为主的传媒。

同其他商品消费不一样的是,体育旅游业产品具有不可储存性、不可异地消费和不可试用性的特点,而且体育旅游消费是一种心理感受的消费,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感性认识,这就决定旅游产品在市场主要表现信息形态,比如体育旅游景点的宣传介绍、风景名胜区的文化阐述等。消费者做出某个旅游决策时,需要足够的信息支持。一般公众的旅游行为并不是常规的、经常性的消费行为,而是花费较多、比较大宗的消费活动,而由于体育旅游产品在消费之前的不可直接接触性,因此这种决策更需要充分的、必要的信息获取和认知,以支持做出正确、合适的决策行为。

二、体育旅游发展中传媒的功能及属性

传媒对体育旅游发展的整合功能。整合功能是指在社会生活中组织、协调、监督等方面的功能。一个社会形态要想不被打破,就必须不断对其各个组成部分、各个方面进行组织、协调与监督,这样才能保持整体的统一,才能有效地发挥作用。在现代社会,大众媒介对体育旅游的整合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体育旅游业从构成上有“六要素”之说,即吃、住、行、游、购、娱。当代传媒将六要素有机结合,不断辅之以新的内容,将六要素整合完善,从而使得体育旅游产业得到持续、有序地发展。当前,游客的需求正呈现出纷繁多样化的趋势,这种纷繁的需求,既要求对旅游六要素之间做到优化组合,同时也要求对其中任一要素进行不断完善。近几年,体育旅游发达地区都在努力为地方旅游生产力的和谐发展出谋划策。体育旅游传媒配合旅游企业的开发与整合,将最新的信息传递给游客,以满足游客多样的旅游需求,达到各体育旅游要素的优化组合,从而为体育旅游产业搭建桥梁与沟通媒介。

传媒对体育旅游发展的协调功能。自然灾害、流行疾病、武装冲突及火灾、交通事故等突发事件影响面广、关注度高、传播速度快、和老百姓日常生活休戚相关,这些都会给旅游者带来安全风险,同时也会抑制潜在旅游消费动机。传媒具备将社会的各个部分、各种环节、各类因素整合为一个有机整体,形成应对环境变化和挑战的社会协调功能,充分发挥传媒的这种功能,对于应对体育旅游突发事件尤显重要。一是预防警示:利用传媒发现危机信息,及时告诉公众,实现危机预警;二是传播告知:利用传媒把尽可能多的准确信息及时传递给社会公众,满足公众对信息的强烈需求,安抚民心;三是沟通协调:通过传媒把旅游部门的应急行为、具体措施等传达到社会公众当中,把社会公众的反应反馈给旅游部门,提供有效借鉴和参考,形成良性互动。

传媒对体育旅游发展具有文化传递及娱乐功能,有利于推广体育旅游形象、旅游产品。文化传递功能是通过大众传播把共同积累的文化、价值观体系等传递给后来者,使社会文化传统永久延续;而娱乐功能则为公众提供消遣和乐趣。“好酒也怕巷子深”,丰富多彩的旅游产品、节庆活动需要传媒以人民群众乐于接受的方式传播到千家万户,让广大人民群众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宣传,由潜在的消费者变为快乐的体育旅游者。

体育旅游是一种跨文化的传播活动,即是两种或者两种以上不同文化的传播。旅游是人们为了休闲、娱乐和商务等目的,离开日常生活范围所进行的暂时性的地域空间移动。体育旅游文化更是在我国经济和文化事业双重发展的基础上进行细化的结果,是一个有特定的背景环境和特定经济基础的概念。体育旅游媒体对于旅游文化的传播主要表现在影响的深度和广度这两个维度上。深度上,体育旅游媒体影响的不仅仅是语言、服饰、行为方式等小概念,还有思想观念等大概念的东西;广度上,体育旅游者的影响仅仅会作用于同其接触的小群体,但是体育旅游媒体会有广泛的受众,或者是实际的体育旅游参与者,或者是有体育旅游意愿的人,或者是暂时同旅游毫无关系的人。

[1]刘琛.老挝电视传媒:历史,身份与意识形态[J].国际新闻界,2010,(3):123-126.

[2]钟美玲.老挝国际旅游市场开拓研究[D].南宁:广西大学,2007.

[3]梁大宗.老挝旅游业发展15年回顾与展望[J].东南亚纵横,2006,(10):35-40.

[4]贤淑.老挝旅游业发展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11.

[5]王以俊.老挝媒体业发展动态[J].东南亚之窗,2011,(11):61-62.

[6]蒋玉山.柬埔寨:2012-2013年回顾與展望[J].东南亚纵横,2013,(3):15-20.

[7]伍鹏.柬埔寨旅游业发展现状与拓展中国客源市场的对策[J].前沿,2014,(5):92-93.

[8]李異平.柬埔寨媒介:多党制下的新闻控制与争夺[J].东南亚研究,2011,(5):34-38.

旅游属性 篇3

大多数人对于旅游研究的看法都大致相同, 对旅游的产生时期有了非常大的兴趣, 然而大多数人都不知道中国的旅游产生在什么时期?而最早是怎样定义旅游的?旅游的基本形势是什么?等等问题, 因为最早的旅游是将其他活动混杂到旅游中, 不能将其他活动分离出来, 无论是从旅游的外部形势特征还是从心理活动的方式来讲很难从中判断出来。在加上当时对旅游研究的条件有限, 相关研究人员从不同的角度和思考方式对旅游的研究, 有着不同的观点, 所以关于旅游的起源的观点各有不同。有的学者认为要研究旅游的起源就要研究旅游的本质属性, 而旅游的本质就是判断旅游的唯一标准, 也是将其他活动分离出来的重要关键点。

一、旅游初步形态的研究

相关学者提出旅游的开始就是人类活动的开始, 自从人类的始祖从山洞中走出来, 旅游活动就正式开始了, 最早开始旅游活动的就是元谋人, 因此人们就开始研究旅游。这一种观点被相关学者称之为“人类活动轨迹起源说”。有的学者认为最开始人类进行的迁徙活动就是旅行活动, 最早的人们为了生存和生活不得不离开原本生活的地方向另一个地方开始迁徙, 这才被定为最原始的旅行活动, 这种说法被定义为“迁徙说”。有的学家则认为人们开始摆脱集体的活动开始从原始的地点出发到达想要的目的地再返回到原始地点的过程就被称为旅行活动的完整过程。这种旅游方式在现目前看来就是我国历史上最能反映旅游本质, 这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旅游的探索经验。但是有的认为旅游并不是度假和消遣的活动, 而是人们为了能够促进发展和贸易的扩大, 为了能够使更多的人了解到当地的资产和资源的产生的活动, 认为旅游的开展是由商人进行经济活动产生的。就现目前所拥有的文献来看, 对于旅游的起源的观点都大不相同, 各有各的观点。

二、对于旅游起源时间的探究

相对于旅游起源的最初形态来讲, 旅游起源时间受到更多的学家的关注, 因此学家各持己见。有些认为旅游起源在中国几千年钱的神话传说时代, 有了人类的活动才会有旅游活动的存在, 两者是相互存在的统一体, 最早的元谋人从走出原始森林的那一刻开始, 就拉开了旅游的开端。但是有些认为旅游活动的起源是在原始社会最后时期, 旅游的产生是因为第三次分工产物;有些又说旅游是发生在春秋战国时期, 是中国文化的产物, 能够反映中国文化, 而在这个时期, 正好是中国文化起源的时期。总而言之, 旅游的产生时间说法都不一样。对于旅游产生时间的界定和研究除了要从旅游的性质和定义的方向之外, 还要从旅游词源学和旅游的目的这两个方向说起, 要正确把握好研究旅游活动的发展过程的目标, 这样研究出来的旅游起源时间才是最能让人信服的证据。

三、经过发展后的旅游与旅行的区分

因为各个学家研究的方向和角度不相同, 在研究过程中可能会偏移研究方向。例如最初研究的是旅游的起源到最后转变成研究审美起源。但是从整体来讲, 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 大多数人比较认可的观点就是, 现在我们所说的旅游都是最早由人类的旅行活动演变出来的, 由这样的观点看来可能有些人会认为是不是人类的活动开始产生了旅行活动, 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没有标准的答案, 是要从旅游的本质属性进行研究之后才能回答。所有的事物都是客观存在的并且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这就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这就引导我们在研究问题的时候要能够充分考虑事物是客观存在的条件, 每个客观存在的事物都有自身发展的规律, 事物的现象都是由事物的本质决定的, 只有深入研究事物的本质之后才能进一步研究事物的内涵, 对于旅游的起源研究也是相同的道理。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和总结来看, 旅游属性主要有审美、休闲、文化、社会经济属性等等, 因为要想到达完整的旅游和体现旅游的本质, 三个前提条件就是要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上或者具有充分的时间以及能够感受乐趣的方面, 因此要进行旅游活动的研究, 就必须要结合当时经济发展和历史背景来研究, 但是不管什么样的背景都好, 都必须要符合旅游的本质属性。例如在原始时代, 因为当时的人们渐渐开始了交换和生产活动, 这也属于人类活动流动的特点, 并且当时人们都能够保证自身的基本生存问题。随着生产力的进步和发展, 也为旅游活动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而在奴隶社会的中国在经济方面都得到了发展, 社会上就流出了许多比较空闲的人员, 人们就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和自由选择生活方式, 能够自由支配和消费多余的产品和物品, 当然也包含旅游等等, 所以人类旅游活动的开展跟当时的社会环境和经济基础有着莫大的关系。

结束语

综上所诉, 旅游活动不管是从时间方面还是从当时社会发展情况来研究起源, 都必须要从旅游的本质属性进行深入研究, 才能真正研究到旅游的丰富内涵和意义。

摘要:关于中国旅游起源问题的研究主要是建立在旅游属性的研究基础之上, 首先要对旅游的本质和属性研究旅游的最初状态, 旅游的最早兴起时间以及旅游的发展这三个主要方面进行研究和分析, 最早旅游在中国产生是在原始社会结束的时候, 在奴隶社会将旅游推向了高潮, 经过时间的推移和发展, 旅行的方式也逐渐发生着变化, 最能够体现旅游本质的时期是在魏晋南朝时期。这主要是因为人们的思想得到了解放, 所以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旅游的发展。

关键词:旅游,基本属性与本质,中国旅游起源

参考文献

[1]曹诗图, 郑宇飞, 黄其新等.基于旅游属性与本质的中国旅游起源探析[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2013, 29 (6) :95-99.

[2]王琼英.基于旅游属性的旅游资源评价体系探讨[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 17 (6) :677-680.

[3]沈长智.刍议旅游的现象、属性与本质[J].旅游论坛, 2014, 3 (6) :12-17, 31.

[4]彭顺生.展览旅游属性之理论初探[J].中国商贸, 2015, 12 (14) :151-153.

旅游属性 篇4

旅游业本身作为信息高依赖产业, 消费者的消费趋向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旅游景区的信息获取, 当消费者获取一个旅游景区的信息后, 此景区才会对消费者产生吸引力, 进而形成消费者对此景区的消费趋向, 所以消费者对于旅游景区是否知晓就显得十分重要。因此, 消费者对于某一旅游景区的普遍知晓比例, 就成为旅游研究领域的重要参考, 我们在此称之为旅游景区知名度。

消费者获取信息的途径有多种多样, 可以来源于网络, 电视, 报纸等多种传媒方式, 而随着互联网在当今世界的飞速发展, 网络已经成为了人们获取信息, 了解世界的重要途径。网络链接的价值也在计算机、信息科学、社会学、统计学等很多方面得以体现。本文对旅游景区网站进行链接分析, 以确定景区网站入链分布情况与景区知名度是否相关。本文采用了景区网站入链分布的地理位置集中度分析, 从而分析景区网站入链分布与景区知名度之间的相关程度。

1 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论述选择北京从1A到5A不同等级的90个重要旅游景区作为我们研究的对象, 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 选择同一个城市的旅游景区作为研究对象能够减少误差, 而北京的A级旅游景区数量多, 北京的A级旅游景区数量超过全国任何一个其他城市; (2) 这些旅游景区的网站建设较好, 都有固定的官方网站或官方授权网站, 对链接分析的准确性有所保障。

1.2 旅游景区知名度

本论述中将消费者对于某一旅游景区的普遍知晓比例称为旅游景区知名度, 它对于旅游景区的信息普及是一个直接的参考标准, 而旅游景区的信息普及对于旅游景区本身十分重要。旅游景区知名度是一个难以度量的概念,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 对北京的90个旅游景区进行调查, 最后由问卷调查所得旅游景区的知晓程度, 从而反映景区的普遍知晓程度, 来确定旅游景区知名度。

本论述随即选择了59人进行了问卷调查, 采集了59人的性别以及对北京不同的旅游景区的知晓程度。问卷共有两个选项, 分别是性别和是否听说过该景区, 在是否听说过一栏, 可以选择听说过或者没有听说过。问卷被调查者要对90个旅游景区逐一进行判断, 对是否听说过该景区一栏中选项进行选择。问卷调查完成后, 对问卷进行整理统计, 得到所有景区知晓程度的具体数据 (见图1) :

1.3 网络链接及其数据统计

链接 (hyperlink) [2]的概念为:表示万维网上两个网页 (网站) 之间关系的指针。链接是具有方向性的, 一个链接的起始网页 (网站) 为链源网页 (网站) , 指向的网页 (网站) 为链宿网页 (网站) 。入链就是指在网站外部指向某一网页 (网站) 的链接[3]。

在本论述当中, 链接的采集面向整个网络世界, 所以需要商业搜索引擎对链接数据进行采集[4]。本论述采用了链接分析领域最常用的搜索引擎Altavista和All The Web[5], 以及目前全球最流行的搜索引擎Google进行数据采集。通过三种引擎综合使用, 来提高最后数据的准确性和全面性。本论述在一天之内通过常用的链接分析软件SEO Elite采集了研究对象中所有旅游景区的链接分析结果 (见表1) 。在数据统计过程中, 进行了以下的筛选过程: (1) 因为本文的研究只针对国内, 所以国外的链接不计入数据统计当中; (2) 在同一个网站的不同页面中可能创建了相同的链接, 去除这些重复链接; (3) 不同的搜索引擎可能会搜索到同一个链接, 去除这些重复链接。最后得到所调查网站链接的网址和IP地址等信息。

1.4 网络链接地理属性分析

在以往的网络链接分析中, 地理属性并没有特别多的得到注意[6]。本论述将地理属性应用于网络链接分析当中, 用于分析链接的地理分布集中度。旅游指标当中的地理集中度来源于Herfinddahl指数 (Michelini&Pickford;1985;Sjoeberg&Sjoeholm, 2004) [5,7], 其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 G为客源地的地理集中指数, Xi为客源地的游客数量, T为旅游地游客总量, n为客源地总数。G值越大, 客源地就越集中;G值越小, 客源地就越分散。本文利用Herfinddahl指数, 将公式应用于链接的地理集中度分析, 得到链接地理集中指数, 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 G1为链接的地理集中指数, Mi为某一地区的链接数, S为总链接数, n为有链接的地区总数。同样, G1值越大, 链接的地理位置就越集中;G1值越小, 链接的地理位置就越分散。链接的地理位置由采集的链接IP地址以省和直辖市为单位的行政区划给出[8], 统计出现的行政区划数量得出n值, 统计每个行政区划的链接数量得出Mi值。

2 研究结果

2.1 网络链接及其数据统计结果

如下结论: (1) 通过Herfinddahl指数的变换, 可以得到景区网站链接的地理集中度, 为链接的地理属性分析提供帮助; (2) 通过对景区链接地理集中度与问卷调查景区认知度进行相关性分析, 发现存在较显著的相关关系, 说明链接的覆盖范围越大, 对景区的信息传播越有利。景区客源来源广泛可能也是景区网站链接覆盖范围广的驱动力之一。但是问卷调查为抽样, 不能准确反应事实, 而且个别景区由于含有名人姓名或与特殊

通过SEO Elite软件采集到的链接数据, 进行地理行政区划分类统计, 得到每个旅游景点网站的链接数量, 并且给出了有链接存在的行政区划和存在的链接数量。因为数据量较大, 在此只给出北京香山公园 (4A) 和故宫博物院 (5A) 作为例子 (见表2) 。

从结果可以大致看出, 景区级别越高, 链接数量越多, 链接所在的行政区划越多, 覆盖面积越大。

2.2 网络链接数据与旅游景区知名度分析结果

旅游产业对信息十分依赖, 旅游景区网站链接的覆盖范围扩大, 对信息的传播就会起到一定作用。如果网站链接地理集中度低的景区, 有比较高的知名度, 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景区网站链接建设对旅游景区知名度有正面效果的影响。所以如果对景区网站链接的地理集中度和问卷调查所得的认知度进行相关性分析, 应该呈现一定程度的负相关。

建立链接地理集中度与问卷调查景区认知度的相关性分析, 通过相关性Pearson (变化的幅度上) 和Spearman (变化的方向上) 系数来分析两者的相关程度。相关性分析结果如下:

3 结束语

本论述利用链接分析的地理属性原理, 得出了北京不同等级的90个旅游景区进行了链接的地理分布, 并与问卷调查的认知程度进行相关性分析, 从而得出事件有关, 认知度会受到影响, 链接的数量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认知度, 这些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GB/T17775—2003.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 (修订) [OB/OL].2003.http://www.cnta.gov.cn/html/2008-6/2008-6-27-20-31-36-5.html.

[2]张洋, 赵容英.网络链接分析的基本术语及规范化[J].图书情报科学, 2007, 51 (9) :20-24.

[3]齐莉娜, 张毅, 等.基于指称理论的旅游景区网站链接动机分析[J].北京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10, 46 (3) :488.

[4]Li X M.A reviewofthe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the webimpact facto[rJ].Online Information Review, 2003, 27 (6) :407-417.

[5]Michelini C., Pickford M.Estimating the Herfindahl Index FromConcentration Ratio Data.Journal of tha American StatisticalAssociation, 1985, 80 (390) :301-305.

[6]Thelwall M.Link analysis:an information science approach.SanDiego, CA, USA:Elsevier Academic Press, 2004:71-72.

[7]SjoebergO, SjoeholmF.Trade Liberalization and the Geographyof Production:Agglomeration, Concentration, and Dispersal inIndonesia's Manufacturing Industry.Economic Geography, 2004, 80 (3) :287-310.

【旅游属性】推荐阅读:

大学属性07-17

心理属性10-21

法律属性05-12

景观属性05-28

分析属性06-12

道德属性06-19

属性知识06-25

属性处理06-28

属性特征08-07

技术属性08-20

上一篇:生活垃圾发电工程应用论文下一篇:PM2.5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