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课题

2024-09-17

音乐课题(共4篇)

音乐课题 篇1

高中研究性学习具有开放性、探究性和实践性的特点,是师生共同探索新知识的学习过程。研究性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注重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科学态度。高中新课程音乐研究性学习的开展,为发挥音乐的审美功能,拓展学生自主寻求知识、完善知识结构、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等方面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平台。

开展研究性学习对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教师教学方式的变化,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高中学生的年龄处于十六岁至十九岁之间,这一阶段的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并形成了较稳定的兴趣取向。笔者所教的学生属于广州市高中第六批录取的生源,学生的整体素质不高。经调查:在音乐兴趣方面,92%的学生特别喜爱流行曲,30%的学生喜爱器乐曲,23%的学生喜爱声乐曲,19%的学生喜爱民族舞蹈,有音乐特长的学生仅占3%。针对学生兴趣的差异,笔者从不同的角度设置了研究性学习的课题,而且特别注重设置了可进行对比研究的课题,并在实践中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反思。下面以《周杰伦与肖邦》课题为例进行阐述。

关注学生的兴趣,分层设置课题

研究性学习的内容不是特定的知识体系,而是来源于学生的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立足于研究、解决学生关注的一些社会问题或其他问题。笔者所在高中的学生,其兴趣取向是多方面的,音乐素养也有高低之分。在选题阶段,笔者针对学生的兴趣、生活及社会的热点话题提供了多层面、多角度的课题近20个,同时笔者也鼓励学生超出老师的设题范围自己设置课题。

笔者设置的课题如:1.奥运会开幕式及2008随想。2.《千手观音》的创作精神及美感。3.我与动漫一起成长。4.中国民歌的研究。5.广东音乐。6.《周杰伦与肖邦》。7.竖笛研究。学生自设的课题如:1.街舞为何流行?2.吉他有感。3.广告音乐。这些课题都很受学生欢迎。同学们的参与热情非常高,仅高一的研究性学习小组就有13个,人数达70余人。特别是选择《周杰伦与肖邦》研究小组的同学达四个之多,人数约有20余人。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学生如果对课题感兴趣,就会产生极大的探索欲乃至创造热情。《周杰伦与肖邦》这一课题之所以受到学生的欢迎,主要在于设置课题时,笔者紧紧抓住了周杰伦的最新专辑《十一月的肖邦》正在社会风靡这一契机,巧妙地加入了同样以小夜曲及钢琴而闻名的肖邦。由于这一课题在加入对比元素的同时,还关注了学生、关注了时代、关注了知识的传承,所以特别受学生的青睐。

加强指导,提高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

在研究的过程中,为了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让教师更有效地参与到研究当中,笔者除了多和学生当面沟通、共同探讨外,还特别设置了个人博客,制定了《师生研究交流簿》。以下是笔者的博客记录:

姜莹:老师,今天我们小组查到了周杰伦的简介,您要了解吗?

回复:好呀!

姜莹:本名:周杰伦

本籍:台湾

英文名:Jay Chou

生日:1979-01-18

出生地:台湾

身高:173cm

体重:60kg

血型:O

星座:摩羯座

学历:淡江中学音乐科,最大心愿:走遍世界每一个角落(后略)。

回复:你们查找的资料很好,能否对周杰伦的成长历程和音乐创作方面做进一步了解?

姜莹:他成长在一个单亲家庭,在妈妈的棍棒教育下,弹了一手好钢琴。他从小就对欧洲的流行音乐及古典音乐很感兴趣,他最喜爱的音乐家有肖邦等。

回复:能了解一下肖邦吗?(后略)

这一操作过程使师生有了更多的体验与收获,同时也缓解了指导教师、指导时间紧缺的矛盾,拓宽了师生沟通的渠道,为适时引导学生提供了更大的可能。

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围绕研究主题主动搜集、加工处理信息,利用信息进行探索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和教材再也不是学生知识的唯一来源,学生可以通过上网查找资料,查阅书刊,外出采访等多种途径进行学习。笔者所在学校的各个研究性小组都建立了详细记录研究过程的档案袋,它记录了一份份鲜活的体验,也记下了学生成长的过程。高一(3)班的一个《周杰伦与肖邦》研究性小组的记录如下:

课题:《周杰伦与肖邦》

组长:何桂娴

组员:黎眉微、区建萍、叶展涛、葛正、张彦

研究背景:时代的不断发展,催生了音乐的多元化发展。在流行音乐已是我们至爱的今天,我们是否对其他的音乐文化完全摒弃呢?我们希望通过研究周杰伦与肖邦、流行曲与小夜曲甚至古典音乐,从中得到启示、有所发现。

研究目标:1.较深入地了解周杰伦、肖邦的成长历程及创作风格。2.对比周杰伦、肖邦的创作风格的相同与不同之处。3.探索周杰伦、肖邦的人格魅力与精神所在。

研究程序:

1.分组。

2.选定主题。

3.设置目标。

4.寻找、分析资料。

5.制作powerpoint。

6.排练节目。

7.写论文。

8.结题展示。

在同学们的成长记录袋中,笔者特别注意到学生的一些感言。张彦说:“经过对我们小组所搜集资料的分析,我发现周杰伦与肖邦的音乐确实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经过多次的对比聆听,现在我觉得肖邦的音乐更美些。嘻嘻,在小组中我是负责电脑编辑的,看我怎样大展拳脚!哈哈!”。黎眉微说:“原来周杰伦的成长是那么的不容易!我们应该从他身上学到自强不息和敢于创新的精神。”组长何桂娴说:“我们小组在研究的过程中是分工合作、团结奋进的,同学们在探究中获取知识的同时,相互间还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你有什么新发现?’是我们每天谈论的热们话题,在周杰伦与肖邦的音乐哪个更有特色这一问题上,我们还展开了唇枪舌剑的‘大辩论’,区建萍与葛正直争得面红耳赤。真希望这次研究的时间能延长些,我真舍不得悉心指导我们的老师!也舍不得研究小组的同学们!”从这些感言中,我感觉到同学们探究着、思考着并快乐着,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不知不觉地明白了许多道理。

师生在研究性学习中所获取的信息,采用的方法策略,得到的体验和取得的成果,对于本人和他人,对于以后的各届学生,都具有宝贵的启示、借鉴作用。将这些资料积累起来,成为广大师生共享并能加以利用的学习资源是研究性小组的又一成功经验。

在展示中成就自我

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为每个成员提供了展示自我才华的平台,这是提高学生整体素质、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这个平台可以是集展示、表演、论坛为一体的,赋予生命力与时代气息的大舞台。结题汇报时,音乐研究性小组的同学又跳又弹,汇报会完全成了同学们才华的现场展示会。特别是《周杰伦与肖邦》研究小组,他们不仅对比介绍了周杰伦与肖邦的生平、创作特点,还现场演唱了周杰伦的《夜曲》,弹奏了肖邦的《小夜曲》,并在课件及论文中提出了不少建设性的建议。他们的建议如下:

同学们,时代的发展要求我们具有多样化的知识结构。长期以来,很多同学只喜欢流行歌曲,对古典音乐、民族音乐不屑一顾。我们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发现:古典音乐和民族音乐都是流行音乐创作的源泉,是世界音乐的宝库。周杰伦的专辑《十一月的肖邦》中《夜曲》等歌曲的创作灵感就是来自于肖邦的《小夜曲》,你们不信的话请现场欣赏我们的表演吧!

演唱《夜曲》,作曲:周杰伦。

弹奏《小夜曲》,作曲:肖邦。

希望大家喜欢我们的表演并和我们一样:喜欢周杰伦的同时也喜欢肖邦,谢谢!

当时,周杰伦的《夜曲》正在社会上热播,葛正同学演唱的《夜曲》产生了轰动效应,叶展涛同学更是因为弹奏肖邦的《小夜曲》被同学们誉为学校的“钢琴诗人”。

成功的研究型展示会应该体现成果的展现、知识的交流和来自于不同角度的呼声,它对教师的大脑、特别是学生的大脑有着极强的冲击力,它会影响学生的学习习惯,甚至会影响学生的一生,这正是研究性学习的目的所在。

在实施中探索、在反思中成长

反思,能让人学会思考,也只有在反思中,才能更准确、更深入地把握好高中研究性学习的方向。在研究性学习的探索中,广大教师有欣喜也有遗憾,教师应该善于把点滴的感受及时加以保存和沉淀,从而为研究性学习的理性升华提供素材和可能。反思,可以自我反思也可以通过师生之间的交流、教师之间的交流进行集体反思。反思重在分析总结,不仅要记下探索中的成功与失败,还要写进自己的分析、感想、体会,记录新的认识和改进意见,使其成为今后研究性学习的有益借鉴。笔者每一次翻阅自己撰写的《研究反思录》时,都会想起当时的情景:有时,为自己能准确地把握指导契机,激发起学生研究的热情而兴奋不已;有时,为自己对学生没有充分信任或充分考虑又懊恼不已。“精彩回顾”让精彩永恒,“弥补追述”让问题、遗憾越来越少。笔者还把有代表性的研究性小组的精彩画面拍摄下来,便于以后和老师、学生反复研讨。笔者在《周杰伦与肖邦》课题反思录里的一段反思是这样写的:

《周杰伦与肖邦》课题的设置是成功的,它激起了学生探索的热情。但在一开始,同学们还是把大量的精力放在研究流行曲与周杰伦的身上,好在我能够经常和同学们沟通,适时将同学们带入肖邦及古典音乐的全新天地里。通过对比探究,最终同学们认同了肖邦并喜欢上古典音乐了。这让我认识到:开展研究性学习,针对现在独生子女任性这一特点,教师指导时要疏导而不能盲目地阻止。

在研究过程中,同学们初步达到了增强技能、团结合作、展示自我的目的,也初步达到了预设目标,在研究感言和结题展示会上,笔者感觉到同学们真的投入了、成长了,这使笔者很欣慰。

在这次研究性学习小组的研究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是有待改进的:

1.研究的层面不够深。比如:针对周杰伦的创作特点与肖邦的创作特点的研究不够深入。

2.研究的层面不够广,小组研究仅仅局限于音乐学科,没有达成与其他学科的结合。

3.在挖掘学生的创造性潜能方面有待改进。

在今后的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开展过程中,我应针对以上的问题加强指导。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方面,可以在同学们通过研究有了一定的专项知识技能基础后,让小组成员尝试着改编或创作有周杰伦或肖邦风格的新曲子。

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研究性学习对于实施以德育为核心、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研究性学习在帮助学生开展接受性学习的同时,强调通过让学生自主参与、积极参与教学探索活动,并获得体验,逐步形成一种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喜爱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心理倾向。在实践中,笔者体会到,只要处理得当,原有的课程内容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支持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展开。而研究性学习的有效开展,又对学生在课程内容的学习中打好基础、掌握方法、提高能力、培养积极性等方面大有好处。

音乐课题 篇2

一、选题评估

(一)研究对象

中小学音乐课

(二)研究目的

钢琴即兴伴奏是一门独立的音乐表演艺术,由于它的重要性不容易被理解,往往得不到应有的重视,而中小学音乐课上的即兴伴奏是调动学生对音乐爱好的一种手段,所以对大学师范类的音乐学生应该注重高音伴奏的培养。随着初、高中《音乐课程标准》的颁布执行,对对教师的综合能力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而钢琴伴奏又恰恰具有实用性与艺术性的高度综合特点,搜易我认为此题具有很多值得探讨的地方。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本人发现已有一部分学者对其进行了研究,如徐向黎于2003年发表在辽宁教育研究中的《关于高师音乐教育专业键盘乐器教学改革的初探》王月萍参与编写的全国教师培训教材《音乐教学基本功训练》

(三)研究意义

目前我省中小学音乐教师钢琴即兴伴奏的能力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音乐基础较差的教师问题(一)钢琴弹奏技巧不扎实,或者说没有经过正规的训练,伴奏的最基本音型如和弦及转位的弹奏指法和触键方法都不明确,因此连完成正常的教学任务都成问题,更谈不上伴奏音型的丰富多彩。(二)缺乏键盘和声及曲式等理论知识,在和弦序进方面没有规范的设计,甚至调性都不准确,在键盘上每个大小调最基本的Ⅰ、Ⅳ、Ⅴ级还不熟,在伴奏中左手只是跟着旋律音弹八度论文发表球球2315126918或单音,没有用和声来衬托丰富旋律的效果。(三)伴奏音型掌握的少,或不能适当地应用。对于不同体裁风格的歌曲所应使用的音型分辨和使用的能力差,千篇一律所以应该重视中小学音乐课上的钢琴伴奏的的重要性。

二、选题研究现状评述

(一)与中小学钢琴伴奏直接相关的文献资料有龚耀年的《小学-音乐教材歌曲钢

琴伴奏集》。辛笛.编配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简谱钢琴即兴伴奏儿歌68首》李万军的《偏远地区小学音乐即兴伴奏水平急待提高》王燕如的《论音乐专科学生钢琴即兴伴奏》

(二)分析原因

钢琴即兴伴奏能力是真正衡量一个人整体音乐能力的重要标准之一,这种能力的普遍不足是乌兰察布市音乐水平(即包括中小学音乐教师,也包括高师音乐教育)参差不齐、整体偏低的表现之一。通过调查分析发现,我区目前中小学音乐教师钢琴伴奏能力在音乐课内的发展,存在以下问题:

1、观念问题多数教师大都赞成音乐教师必须掌握钢琴即兴伴奏能力,同时也认识到钢琴伴奏能力的教师必备的一项教学基本功,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10%的教师认为操作起来很困难,此项效果会不会都不会影响教学效果。这就涉及到了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学方法、教学效果都有待于提高。

2、师资问题(1)教师工作量大。学校教师与在校学生不成正比。每位教师每周上课节数为20--25节,这就还不包括每周的课外辅导。(2)教师学历职称不尽如人意。(3)由于教师队伍的整体教学水平参差不齐,大部分教师的专业基本功出现偏科现象严重,有的教师能弹不会唱,有的教师能唱不能弹,而有别的教师既能弹又能跳。大部分老师即兴伴奏能力差有待与提于高。

三、研究方法

(一)文献分析法 通过中国知网、以及其他途径查阅了大量有关本研究的文献资料,并对这些资料进行整理、加工、汇总,使其成为论证研究最为有力的依据。(二)调查研究法通过对学校教师及其团队成员等面对面的采访调查,获得最直观的研究资料。(三)比较研究法

以中小学音乐课为主体,使之与其他不同地区的音乐课程活动作比较,从而得出钢琴即兴伴奏有待于提高的原因。

(四)个案研究法

对西岗小学的音乐课进行调查研究

四、研究过程

(一)问卷调查,调查开始之前先设计问卷

(二)访谈

(三)交流听课

五、研究条件和可能存在的问题

(一)钢琴弹奏技巧不扎实,或者说没有经过正规的训练。

(二)缺乏键盘和声及曲式等理论知识。

调查中了解到教师在高校学校期间往往不喜欢学习理论,学校的教学理论也不高,教学质量有待提高。而部分中学教师在把毕业前在校期间没有好好的学习理论知识,所以在理论上缺乏,从而影响伴奏是的旋律效果。

(三)学习钢琴起步晚

大部分教师当初学习的时候都错过了学钢琴的大好时机,对于不同的伴奏音型不能正确的运用,然而在现在的教师岗位上如何利用好自己的时间去提高钢琴伴奏能力,是我们要探讨的一个重要的问题。

六、论文进度安排

20xx年3月7日——20xx年4月24日,确定选题,查阅资料,撰写提纲;

20xx年4月25日——20xx年5月15日,撰写开题报告,答辩;

20xx年5月16日——20xx年6月30日,修改开题报告,答辩;

20xx年7月1日——20xx年8月30日,撰写论文初稿,交予指导老师进行修改;

20xx年9月1日——20xx年11月30日,对初稿进行修改,完成第二稿,交予指导老师进行修改;

20xx年2月——20xx年5月30日,完成定稿,论文答辩。

七、参考文献

[1] 约·霍夫曼:《论钢琴演奏》【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

[2] 代百生:《钢琴教学法》【M】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3] 魏厅格:《钢琴学习指南》【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4.[4] 《即兴伴奏使用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4

[5] 张丽君 陆志成:《钢琴即兴伴奏教程》【M】河南大学出版社1997

[6] 高天康:《使用钢琴即兴伴奏编配法》【M】人民音乐出版社1996年6月

[7] 王安国:《从实际到决策我国名校音乐教育发展》【M】花城出版社2005年5月

[8]孙伟权 巢志钰:《键盘即兴伴奏指南》【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2年1月

音乐课题 篇3

在学校的美育方面, 笔者和课题组以及其他音乐老师分析了目前学生的情况, 全校900余名学生中, 有32.6%的学生学习过至少一样乐器, 或接触过与音乐相关的活动, 如舞蹈、声乐;有28.7%的学生学习乐器, 或者舞蹈超过一年以上。针对这一情况, 笔者将自学乐器定为———口风琴。口风琴是一种小型键盘乐器, 其主要特点就是携带方便, 入门、操作简单, 便于在课堂中进行普及教学。

在一周两次的音乐课上, 音乐老师专门利用其中一节课来教学生学习口风琴, 由于口风琴的演奏只需要用右手, 学生可以在入门后单手弹奏一些简单的儿歌, 这将会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习口风琴的初始阶段, 由于课堂时间的限制, 不允许老师进行一对一的辅导, 小组学习和汇报的方式让音乐老师的教学变得轻松很多。在每个班级中, 约有13.8%的学生学习过钢琴或电子琴, 这些学生对于口风琴的学习, 可以说不用老师教就可以直接上手弹奏, 音乐老师可以请这些学生担任组长或者小老师, 组织小组成员进行学习、讨论、提问、练习、汇报, “自育自学”中提倡“在教师引导下, 学生成立互学互帮小组, 快者快学, 慢者慢学, 能者为师, 后进有助, 组内合作, 互相促进, 组间竞争, 共同提高。”一般来说, 音乐课上的学习, 学生都会积极地参与, 即使是平时比较“调皮”的男孩子, 也会一边打着节奏一边弹奏, 也许他的手型不那么标准, 也许他的节奏不那么准确, 也许他的出错率比别人高, 但是看到每个学生都在认真吹奏的表情时, 无疑证明了音乐课堂中的口风琴教学实验是成功的。

开展这项实验的根本目的, 不求个个成为专门人才, 但求学生提高艺术素养。《音乐新课程标准》将音乐教育的目的定为:“通过各种音乐活动, 让每个学生感受到音乐的美, 从而提高其审美情趣, 为其终身学习音乐奠定基础。”学习过乐器或者键盘的人都知道, 要想把键盘练好、练熟, 除了课上的学习, 最重要的就是课后的重复练习。在普通学生家里, 如果不是长期的学习, 家长一般不会花钱去购置钢琴、电子琴这样的乐器, 即便是价格平民的口风琴, 如果孩子不是强烈要求, 家长也不会去购买, 并且家长看到外形如同“玩具”一样的口风琴, 更觉得没有钢琴、电子琴这样的乐器有发展前途, 这样一来, 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演奏技术回家后无法得到练习和巩固, 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教学进度变慢。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学校成立了口风琴兴趣小组, 目的是吸引没有琴的学生前来练习和巩固。同时, 也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学校里的合唱团、舞蹈队的训练, 无论是合唱、舞蹈, 对于学生掌握音乐的节奏、互相合作方面都能起到积极的作用。在平时的教学中, 音乐老师经过集体的教研, 在教学中开展“视唱开火车”、“三分钟音乐小故事”等相关的音乐活动, 目的是引导学生进行技术性练习的同时, 注重视唱练耳、音乐史等知识的自学, 在学生没有琴练习的情况下, 自己去寻找一些与音乐、键盘相关的音乐知识, 只要学生能体会到音乐的美, 用他们的话来说就是“好听”、“我喜欢音乐课 (口风琴) ”, 那么即使学生的口风琴演奏技术不高, 或者唱歌水平不高, 相信“自育自学”的美育目的已经达到了。目前, 我校的口风琴教学是全员学习, 通过一个学期的实验教学, 普及率达到100%, 入门程度占61.8%, 一到三年级的学生可以自己单独演奏一个八度内的简单曲目, 四到六年级的学生可以自己单独演奏两个八度的曲目。在曲目的选择上, 我们也是经过精心挑选, 以循序渐进、从简到难的原则, 如《马丽有只小羊羔》、《老麦克唐娜》等, 既好听又符合学生的情况。

音乐课题 篇4

件课题:音乐与电影电视 辽宁省大连市开发区第十高级中学杜爽

教学理念:本课旨在通过引起兴趣——体验——探讨——创作等教学方法与手段,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探索欲望和参与意识,体现新课标“在实践中感受音乐、体验音乐、创作音乐,在做中学、在学中做”的思想。通过教学,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美好的情操和良好的合作意识,使学生不仅得到知识,更得到学习能力,从而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长远发展奠定学习的基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电影音乐的特点、功能。

2、能根据情节为影片配乐,并有参与的愿望。

3、在无形中接受情感道德教育。

教学重难点:根据了解的影视音乐的特点、功能为影片简单配乐。

教具:多媒体、教科书。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频道:播放电影《平原游击队》中“鬼子进村”片段。

[教学设想]:此情节学生非常熟悉且津津乐道,一下抓住了他们的注意力,用这个办法来组织教学事半功倍。

二、导入

师:同学们一定在奇怪,怎么大屏幕变成电视了?先别着急,我们换个频道看看。

[教学设想]:含而不露,引起学生兴趣,使其跟着教者的思路走。

2频道:A播放电视专题片《百年恩来》片段。(无音乐)

师:(提示学生看书)阅读完课本提示后,请同学们相互交流事先上网查找的相关资料,进一步了解周总理的情况。

B再次播放《百年恩来》片段(配主题歌《你是这样的人》)

师:同一片段看了两遍,但给我们的感觉相同吗?生:不同。

师:请大家讨论一下不同在哪?是什么原因让你有这种不同的感觉?

生:A没有配乐而B有。虽然画面内容相同,但在音乐的衬托下B更能表现出人民对周总理的爱戴和深情怀念。

师:大家总结的很好,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研究一下音乐与电影电视。

c出示课题:音乐与电影电视

[教学设想]做成电视频道,在心理上让学生觉得是在看电视,既新鲜又可让课程轻松进行;学生在亲身体验感受后,自己找出问题的关键,既增强了他们音乐表现的自信心也锻炼了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新课

结合自己的听赏感受,小组讨论:、音乐在电影电视中的功能(作用)是什么?

2、电影电视音乐的特点?

功能:烘托气氛、深化主题、推动剧情发展。

特点:要求视听统一,侧重与影视画面结合,注重与故事情节匹配。

3、师:同学们想不想用你们了解的电影音乐知识试试身手,自己为影片配乐?

[教学设想]变“师为主体”为“生为主体”,让学生学会学习。教者具有煽动性的提议让学生的兴趣陡增。

四、实战演习

A指定乐曲配乐难度系数﹡﹡﹡

[教学设想]从心理学的角度讲,此题目设置富有挑战性,符合中学生心理特征,易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电影《红河谷》、师:请看过此电影的学生概述故事内容:

生:主要讲述了藏族人民在面对英国侵略者的肆意践踏时,英勇顽强、不屈不挠的抗争,最终和侵略者同归于尽的故事。

2、播放“格桑和雪儿与英国侵略者同归于尽”片段。

师:小组讨论:【听】音乐,在电影《红河谷》的三首插曲中选一首为这一片段配乐。

a战争b雪儿达娃c活祭

[教学设想]这里教者强调让学生去听音乐,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听觉体验是学习音乐的基础,只有听之后,才能感受才能达到新课标中“让学生享受鉴赏音乐的乐趣,养成鉴赏音乐的习惯”的目的。

3、各小组表明自己的观点:

4、请各方代表表述自己的见解:

选a——影片是反映战争的,故选用表现战场上的音乐。

选b——音乐比较宁静、安详,但正是这样才更能表现出中国人那种不屈不挠、视死如归的精神来。

教师评价:赞同选b的同学的意见,提示学生注意电影电视音乐的特点——侧重与影视画面结合,注重与故事情节匹配,b段音乐更符合这些特点,用在这里能更好地表现中国人民的民族气节。

[教学设想]新课标指出:让学生在扎实的听觉基础上,结合个人的感受,探索音乐风格及思维的发展方式,讨论其表现意义,这种讨论不是在表面泛泛而谈是深入到音乐材料内部的;同时也指出“高中音乐鉴赏教学只有上升到音乐文化——人文史观的高度,才算上升到了较高的层次。”这也是教者选择这段影片的目的之一;目的之二是让学生感受爱国主义情节。教者让学生当众表述自己的观点,锻炼了学生的心理素质和语言表达能力。

B自由选曲配乐

难度系数﹡﹡﹡﹡﹡

卡通电影《狮子王》

[教学设想]此片深受学生喜爱,易于面向全体,参与热情进一步高涨。

1、播放“狮子王在土狼群中不顾生死营救儿子辛巴”的片段。

2、师:小组讨论:展开想象,此情此景,以儿子「辛巴」的身份,为影片配一段音乐。

要求:歌、曲、自己的即兴创作均可。

(教师此时在各小组中参与创作讨论)

3、各组选派代表表演:

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父亲》《母亲》等

乐曲:钢琴演奏《想你的365天》等

吉他演奏《真的爱你》

即兴创作:击打桌子模仿鼓声曲谱略(表现当时辛巴非常害怕)等。

4、小组互评:

学生甲组:本组的歌曲《父亲》较之其他两首歌曲更符合人物身份。

学生乙组:认同甲组的说法——要注意同故事情节、画面的配合。同时,认为丙组的即兴创作很有独到之处,甚是佩服。

学生丙组:认为甲组的说法虽有一定说服力,但其他两首歌曲也能表达对父母的感情。对乙组的吉他演奏《真的爱你》很喜欢,放在这里是否合适,有待商榷。

学生丁组:认为最适合的音乐是本组的钢琴演奏《想你的365天》。

[教学设想]新课标“引导学生进行以即兴式自由发挥为主要特点的探究与创造活动,重视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探究过程;普通高中音乐欣赏课的音乐创作,目的在于进一步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潜质。”另外,在培养学生的群体意识及合作精神方面,音乐课具有其他学科所不具备的优越条件,教者在备课时,充分考虑到新课标提倡的“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的思想,创作要求的提出让大多数学生都能选到适合情境的歌曲,而对于个别能力较强、有特长的学生来说也有了表演发挥的舞台。同时,学生受到了一次特别的情感教育。

五、总结:这节课,我们不仅了解了电影电视音乐的特点和功能,还通过努力自己动手为影片配了合适的音乐。将来,我们中的大部分人也许不会从事专业的音乐或美术创作,但是,我们都会参与各种类型的创造,愿我们都能带着创造的意识,去追求更宽泛、更高层面的美感。

六、活动:收集自己喜欢的影视音乐作品,下节课将举办“优秀影视歌曲评选”。

教学流程

引起兴趣——亲身体验——探索讨论——实战演习——总结引导

自评:

本课教学目标是教者根据所教高一学生的音乐基础制定的。根据新课标中“在实践中感受音乐、体验音乐、创作音乐”的思想,设计了引起兴趣——体验——探讨——创作的教学程序,采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目的在通过教学,让学生学会学习并有一定独立欣赏影视音乐的能力,同时受到情感道德的熏陶,效果较好。

在教学过程中,我始终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并以学生为主体。

一、兴趣方面:选用学生兴趣浓厚的题材。在题目的设置上,“实战演习”和“难度系数”的设计,一下击中学生“要害”;从课堂反映看,学生积极性高涨,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在的制作上,也充分考虑到这点,如“频道”的设置,“实战演习”中飞机、坦克对峙的画面,都让学生兴趣盎然。教学的重难点也在这个愉快的过程中得以解决。

二、学生为主体方面:从学生自己查找资料、体验出不同到找出原因解决问题,从学生的自评到互评,教师自始至终都站在引导者的位置,把课堂交给学生。

在选材方面注意到情感道德的教育。整节课都贯穿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特别是《狮子王》,几乎每个班都有被感动流泪的学生,这种效果和平时单纯的说教效果无法比拟的,音乐艺术的独特魅力也借此展现出来。

教学目标中第一和第二条是相辅相成的,学生只有掌握了第一条才有能力去为影片配乐,而只有为影片选择了合适音乐才能说明真正理解了第一条。学生在不同难度问题上的表现可以看出:第1、2条已达成,第3条基本达成。经课后反思本课不足之处在于:给学生探讨的时间安排太紧,以至有些小组的分析还流于浅表,某些内容之间的连接不够自然。

上一篇:中国山水画的写生下一篇:平等性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