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成果管理系统

2024-08-21

科研成果管理系统(精选12篇)

科研成果管理系统 篇1

随着网络科技的发展, 科研管理也逐渐信息化, 而目前许多高职院校科研管理还处于手工管理层面, 极不适应信息化发展要求。为此, 运用现代网络技术对高校科研信息平台的远程管理、访问、交流和共享, 已在中国教育部门和高校引起了注意, 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本设计基于WEB, 采用ASP和Aceess技术作为主要开发工具, 实现了用户快速检索, 便捷查找, 实时录入等功能, 方便了信息的管理以及教师的申报, 提高了工作的效率, 教师只需联网就能管理和登记自己的项目, 为学校的管理节省了开支, 提高了科研管理水平。

一系统的需求分析

通过对用户的使用范围、使用功能以及安全需求等目标进行详细地调查分析。本系统需设计系统管理、用户管理、论文管理、著作管理、课题管理、课件管理等功能, 管理人员还可对系统进行数据备份、数据恢复、数据压缩等操作, 必要时能够进行数据恢复, 实现数据的存储和保护。需分层设计使用权限, 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独立性。开发前对该系统在适应性、经济性、技术性等方面进行研究, 保证用最短时间、最低成本实现客户所需要的产品。

二系统设计

1. 系统设计方法

采用模块化设计方法, 使用户了解系统的功能, 从而提高使用效率和水平, 采用B/S结构, 力求给用户最好的体验度。采用模块化的设计, 对可能出现的各种新需求, 只要增加一个链接就可实现。增加一些冗余数据来编写程序, 增加数据的简洁、可操作性。采用先进、安全的保密技术, 对用户进行分级授权管理, 以此来防止非正常途径访问数据库和非法侵入系统。

2. 系统架构

操作平台为联网的计算机, 安装Windows XP或更新版本、Access 2003等软件。

3. 总体技术路线

通过调查了解国内外同类系统研究成果, 并根据科研管理要求, 利用面向对象的软件开发方法, 以互联网为传输平台, 采用B/S模式和Access 2003数据库设计系统。设计出样品后, 按照要求进行系统测试, 达到预期的功能要求和性能要求。

三数据库设计

规范设计方法可分为手工设计和计算机辅助数据库设计等, 在当前技术条件下规范设计法最为实用。根据用户的实际需求, 基于不同情况和需求, 采用如下设计方法:

1. 概念结构设计

合理的数据库结构将会提高数据库访问的效率。本系统主要研究网络管理应用, 具体为信息的录入、添加、修改、查询和其他操作。通过对科研信息系统需求进行收集、分析和处理, 可以得出科研系统中数据库所涉及的数据表间的信息关系, 然后根据这些信息对数据表中的实体进行设计, 确定系统的关系模式, 然后进行科研系统中的数据库表结构设计。

2. 数据库表结构设计

数据库表结构设计主要是对提交的材料收集和分析及科研管理人员对申报的文档归档处理, 需确定数据库中数据表。本系统中主要包括:部门 (bumen) 、获奖等级 (huojiangdj) 、级别 (jibie) 、结题类别 (jtleibie) 、课程类别 (kclb) 、课件 (kejian) 、课题 (keti) 、课题类别 (leibie) 、论文 (lunwen) 、年份 (nianfen) 、学科 (xueke) 、管理员 (XZW1982_Admin) 、职称类别 (zclb) 、著作 (zhuzuo) 、教师表 (教师表_teacher) 等。使用Access 2003建立名为kygl的数据库。然后定义数据表中的实体, 从收集的材料中找出实体, 找到他们共同的特征和属性值, 从而形成初步的实体表, 在设计过程中可根据需要不断完善。

3. 安全保密设计

数据信息的安全和保密是系统设计中重要的环节。在设计过程中, 要求使用该系统的教师都要通过身份验证才能登录。不同教师有不同的操作权限, 信息是互相保密的。同时, 为了防止服务器瘫痪造成的数据丢失, 设计了数据库备份、恢复以及压缩等功能。

四系统测试

系统完成后, 就是对系统进行测试, 主要有功能测试、性能测试、可用性测试、安全性测试等。根据设计要求和指标、测试方案对系统进行全面测试, 各指标满足了要求才能算是一个合格的系统。测试的思路是:先测试单一模块功能, 如对注册、登录、信息修改等模块测试, 再将各模块进行融合起来测试。

五结束语

本设计运用ASP技术、Access数据库技术和FSO技术, 完成了需求分析中的功能要求, 设计了论文管理、课题管理、课件管理和著作管理以及管理员中系统管理、用户管理、打印预览、Excel导出等功能, 实现了网络管理, 使用简单, 为教师、管理人员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管理平台。信息登记、查询、报表生成等繁重而复杂的统计工作全部由系统来完成, 解决了管理工作上的瓶颈, 减轻了科研管理人员的工作量, 提高了管理效率。

摘要:科研管理是高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设计基于B/S模式, 采用ASP技术开发, 方便了科研管理和教师申报, 优化了科研管理工作进程, 实现了科研工作的科学管理, 将科研工作者从繁重的工作中解放出来, 为学校科研管理工作信息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高职,WEB,ASP,科研管理,系统设计

参考文献

[1]李广臣、刘宁.ASP技术在高校数字化资源建设中的应用[J].图书情报论坛, 2006 (3)

[2]张辉华.浅谈高校教学管理信息系统[J].集美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 2003 (1)

[3]王樵民.Access 2007数据库开发全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8

[4]蔡向阳.浅谈在ASP中调用SQL SERVER中的存储过程[J].科技资讯, 2007 (26)

科研成果管理系统 篇2

摘要:阐述了高职院校科研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方法及期实现的关键技术,系统能够适应科研成果统计、课题在线申报等管理的要求,满足当前科研管理工作的需要。

关键词:科研信息;管理人员;审核

一、系统需求描述

当前高校教师的科研信息越来越多,如果继续采用传统的人工方式管理,会给学校的科研管理人员和教师带来工作效率低下、信息丢失等一系列问题。随着校园网络信息化的建设,我们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和数据库技术实现高校科研管理的信息化,整合相关的工作流程,形成一个动态的科研数据中心和科研管理平台,服务于高校科研管理人员和教师,全面、实时、准确地给为他们提供相关的科研信息。

1.系统角色需求分类。

1.1教科研管理人员。此类人员主要职责是对所有教师提交的`科研信息进行审核并正式入档,同时对所有院系的科研信息进行分类统计,查询和打印报表等服务。

1.2院系科研秘书。此类人员主要职责是对所在院系教师提交的科研信息进行审核并上报教科研管理部门,同时对所在院系的科研信息进行分类统计,查询和打印报表等服务。

1.3普通教师。教师使用系统进行个人教科研信息的上报和校级课题的申请,对个人上报的教科研信息(未完成审核的)进行修改,教师可以对个人的科研信息按照查询条件查询和打印。

2.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科研管理系统采用.Net技术构建,采用B/S模式,其功能模块如图1所示

2.1科研成果登记。科研成果登记模块主要设计用于教师登记个人科研成果,主要包括论文、著作、专利、课题等个人科研信息的申报登记。

2.2科研成果审核。科研成果审核模块主要设计用于科研秘书和教科研管理人员对教师个人申报的各项科研成果进行审核,对于审核通过的成果的计入学校的教科研科研统计基本数据。

2.3校级科研申报。校级科研申报模块用于校内教师申报校级教科研课题,主要记录包括课题名称,参与人员,课题背景,课题意义,应用前景、申报经费和课题的起止时间等课题信息,上述信息可以导出成Word格式,作为科研评审组审核课题的依据。

2.4人员信息管理。人员信息管理模块主要包括个人信息的基本维护,包括个人基本信息、密码修改和人员权限分配等功能。

2.5信息统计与查询。信息统计与查询模块用于对历史信息的查询和统计,主要包括论文、著作和专利等科研信息的统计,并且可以对统计结果进行导出和打印服务。

2.6系统管理。系统管理模块主要实现对系统数据的备份与还原和系统用户的创建与权限分配。

二、系统实现及其特点

1.报表打印。报表打印是科研管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所有查询检索出来的科研信息都可以按照一定的格式打印并附上相关的统计结果。本系统中利用.Net自带的RDLC(ReportDefinitionLanguageClient)生成报表。它具有以下特点:①简单易用的控件,特别是表格控件,非常方便实现字段在报表上的排列;②灵活的可定制性,RDLC使用XML来描述报表的相关信息;③高度可编程性,报表的预览和打印等一系列操作通过代码就可以实现;④支持数据钻取功能;⑤可以将数据导出Excel文件格式,而且可以不需要安装Excel。2.2生成申报书。在校级教科研课题的申报过程中,教师通过系统填写相关信息,这些申报信息虽然已经记录进入数据库,但是在审核过程中,评委不可能人手一台计算机进行查阅,因此有必要将将上述信息生成Word格式并打印留存,便于评委审核使用。

三、结语

教科研系统采用了B/S模式的系统结构,便于系统的升级和维护,所有的后续升级和维护工作只需在服务器端进行,客户端就能及时刷新,避免了传统客户端软件的安装和配置。系统运行一年来,实现了学校科研管理工作的信息化,提高高职院校科研管理工作的效率,加强学院在科研方面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张磊,陈建华.谈高校科研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J].兰台世界,(6):26-27.

[2]何杰,张剑平,王刚,梁殿超.基于Internet的高校科研管理系统的实现[J].大连水产学院学报,,(8):34.

[3]陈巧玲.高校科研管理创新探析.商业时代[J],2008(17):71-73.

[4]李斌.高职院校科研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7(13):3283-3285.

科研成果管理系统 篇3

让所有教师利用扫描仪或数码相机将自己的科研成果变成图片和电子文本,发布于校园网内相应的栏目上,让全校师生都能读到它们的内容,而不仅仅是其目录。

科研成果必须变成图片的有:(1)获奖证书,发布时另附电子文本;(2)报刊发表稿,除论文正文外,还包括当期报刊的封面和目录,如果原件页面太大,变成图片无法阅读,则发布时另附电子文本;(3)编著书籍,包括封面、版权页和目录,发布时附正文的电子文本;(4)实物成果,如实验仪器、教学用具等等,除该物图片外,还包括获奖证书、鉴定汪书、使用手册等等的图片,并且发布时另附相关的电子文本。

全校师生通过校园网阅读图片及相关文本,就是对教育科研成果的公示和共享;只有经历了如此公示和共享过程的教育科研成果,学校才正式承认其为学校的教育科研成果,从而按照有关规定颁发奖金,或者派作别的用场(主要的是专业技术职称评定和先进的评选等)。

共享功能

教育科研成果通过校园网进行管理的过程,就是使其“伪教育科研成果”露馅而起公示功能的过程,同时也是使其“真教育科研成果”传播而起共享功能的过程。教育科研成果的共享过程,能给学校管理带来怎样的效应呢?

减轻负效应。首先是减轻经济负担。因为剔除了“伪教育科研成果”,学校就能减掉相当大一部分所谓“科研奖金”的支出:因为科研成果发布于校园网上,科研成果就形成了“无纸化”使用,学校就能减相当大一部分所谓“办公经费”的支出。而教师方面。雇用“枪手”给自己炮制论文,到网络上购买论文,缴纳版面费发表论文,拉关系走后门参加论文评审,如此等等,也都需要不菲的经费支出。

其次是减轻工作负担。例如碰到什么评估工作的时候,教师就要提供科研成果的原件或复印件,学校管理者则要费尽心机地把它们整理得能不被评估者看出破绽(如故意不按成果目录顺序排列复印件,让评估者无法“对号入座”),从而让学校顺利通过相关评估。而现在通过校园网管理教育科研成果,即可随时调阅相关成果。

最后是减轻精神负担。在教育科研成果中弄虚作假,总会有这样或那样的精神负担。教育科研成果通过校园网进行管理,弄虚作假行不通了,对大家反而都是解脱。

增强正效应。首先,是做好教育科研论文的写作、宣传、推广等工作。教育科研课题在重视文献综述、选题、申报、研究、结题等工作的同时,还需要重视论文写作、宣传、推广工作,这样教育科研工作才算完整,也才可能真正有价值。这既是教育科研工作的需要,也是实现教育科研社会价值的需要。

其次,是引领教师建立专业发展理念。经常有教育科研成果发表的一线教师,往往“墙内开花墙外香”,同事只知其有成果发表,而不知其有何成果发表。现在,教育科研成果通过校园网进行管理,他们在外面报刊上发表的科研成果就可以通过校园网而让同事看到,让其他教師经常读一读身边同事的教育科研成果,可以引领他们确立通过教育科研来促进专业发展的理念,汲取把教育教学困惑转化为教育科研成果的智慧和方法。

逻辑要求

真正想要通过校园网来进行教育科研成果管理,对学校管理提出至少如下四种要求:

遵循真实原则。“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教育上的“真”和“假”之间是一种水火不容的对立关系。立于“真”,方有“善”,也才会有真正意义上的“美”。但我国的教育正在面临“假”的侵蚀,教育科研作假之风尤为盛行。如果说教学作假、考试作假是个人行为的话,那么教育科研作假却往往是集体作弊,是倚仗形成共同利益圈子来巩固各自的地位,是学术腐败。长此以往,教师学风如此,必将贻害教风和校风,最终危害学子。

稳定奖励制度。真心“坚持教科研创特色,依靠教科研求质量,深化教科研促发展”,学校自然要对教育科研取得成果的教师加以奖励。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因为教师普遍不重视也不参与教育科研工作,所以极个别的教师即使取得了丰硕的教育科研成果,也往往因为众人的反对而难以取得相应的奖励。教育科研奖励制度缺乏稳定性。有鉴于此,稳定教育科研奖励制度,就必须做到:制订之前,必须充分听取全体教师的意见;制订之后,更要通过校园网等途径让全体教师都知晓其条例,从而一旦教育科研成果摆在眼前,人人都可以根据条例计算出奖金多少,并坚决依照条例规定给相关教师颁发奖金!

建构倒查机制。对“真教育科研成果”奖,必须同时对“伪教育科研成果”罚。自2008年开始,金华市教育局引进高科技手段对申报高级职称者提供的教学论文进行考核,发现“剽窃”或“抄袭”之作,其作者三年内不得申报高级职称。此事对我们学校的教师有很大的震动。我们认为,还应该在此基础上建构倒查机制,即在金华市教育局裁定职称论文存在“剽窃”或“抄袭”问题之后,追查一下其作者通过这些论文获得过哪些名和利,不仅要按规定收回或取消这些名和利,而且要对他们此前的弄虚作假行为作出处分。一般来说。学风表征着教风,甚至表征着人品。教学论文弄虚作假之人,其教风甚至人品也或多或少地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例如《中学英语教师课堂有效性控制研究》作者,同一篇论文换个题目送来评去的,其问题就在参加县2008年度高中各科教学论文评选时露出马脚。她之所以上交论文《剖析英语新课堂中教学设计的调控行为》,是因为教务处主任曾经召集全体备课组长开会,规定他们必须撰写一篇论文参加县2008年度各科教学论文评选。所以,更严重的问题是:教务处主任下的命令是让她“撰写”一篇论文,她却用“剪切”一篇论文的方式来糊弄……对这样的行为不作出严肃处理,就不能起到“警示”作用,让每一个“沉痛的代价”以“案例”的形式警示我们所有教师,警钟长鸣,引以为戒。

科研成果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篇4

科研成果管理是高校学术活动及行政管理的重要环节, 电子化科研成果管理方式成为现实需要。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数据库技术的快速发展, 为电子化的学术成果提交及管理提供了充分的技术条件及运行环境。高校作为科技发展的前沿, 如何利用已有技术和条件, 提升工作效率, 规范科研管理工作, 可以说成为衡量科研管理水平的标志。根据高校科研成果管理工作的模式、要求及方法, 科研成果管理系统需要实现如下功能:

科研人员可申请注册成为系统帐号,经系统管理员审批通过后成为系统普通用户,即可在系统中申报、修改及删除科研成果信息,包括专著出版、成果鉴定、专利授权、科研项目、论文发表及收录情况。

系统管理员可审核及删除系统内的注册科研用户,并可发布相关通知公告。

系统管理员可审核科研用户提交的学术成果资料。

系统管理员可从系统外部导入各种科研成果汇总信息,格式为E x c e l电子表格;系统也可将审核通过的科研成果信息,以Excel文件格式的形式,导出到磁盘等外部存储器中。

本文将论述基于互联网的科研成果管理系统的设计方案,以实现学术成果收集、管理及统计等系统功能,并介绍系统实现过程中的关键环节。

二.系统功能设计

根据系统需求和功能分析,科研成果管理系统将分为如图1三个子系统:

其中:1.登陆与注册子系统处理系统用户登录及注册功能,并对登录及注册信息进行验证,防止非法登录。2.内部管理系统供系统管理员使用,管理员可查看现有的普通用户并按实际情况删除某普通用户,向全体普通用户发布信息公告,审批各种科研成果申报,并对科研成果进行汇总统计,以Excel格式进行发布。3.科研系统申报系统供系统普通用户使用,在系统中注册成功的科研人员成为系统普通用户,可编辑及提交科研成果,并查看审批情况。

三.系统总体结构设计

目前软件开发的体系结构模式主要为C/S (C l i e n t/S e r v e r)模式和B/S (Browse/Server)模式。在C/S结构的网络中,所有的客户机与数据库服务器相连,Client端执行前台任务,管理用户接口、采集数据以及格式化数据的输入输出;Server端负责数据处理,执行任务,控制访问共享数据库,接受并处理客户端的要求。B/S模型在传统的C/S模型中加入新的一层——Web服务器层。Internet客户端不再与数据库服务器直接相连,而是通过W e b服务器再与数据库服务器相连。B/S架构如图2。

与传统的C/S方式相比,这种三层结构的优点在于:

1. 简化了客户端,无需像C/S模式

那样在不同的客户机上安装不同的客户应用程序,而只需安装通用的浏览器软件。这样不但可以节省客户机的硬盘空间与内存,而且使安装过程更加简便、网络结构更加灵活。且Web浏览器的使用相当简单方便,可以减少用户的培训。

2. 标准统一,维护相对简单。

使用B/S方式, 可将开发工作集中到服务器端, 只需开发和维护服务器端的应用程序, 极大减轻了软件维护和升级的费用。

3. 由于采用统一的通讯协议,且浏览器及Web服务器软件可以支持多种平台,所以可跨平台操作。

为适应不同客户端操作系统环境,减低系统安装及培训的工作量,科研成果管理系统将采用B/S结构进行开发。

4.系统实现中的关键技术

科研成果管理系统采用J2EE架构进行开发,使用Apache Web Server+Tomcat架构作为程序运行环境,Microsoft SQL Server 2000作为数据库服务器,并将系统部署到Windows Server 2000(或Windows Server 2003)操作系统之上。下面讨论部分关键技术及实现。

4.1 数据连接池的使用

基于数据库的传统应用,在访问数据库时需要申请一个数据库连接,处理完毕后需要释放连接以释放资源。这种数据库连接方法存在着比较明显的不足:网页页面在连接数据库时,每次都需要创建一个数据库连接,查询完毕后又需要关闭连接。对于访问量较大或并发访问次数比较频繁的系统应用,频繁地建立、关闭连接将会极大地降低系统性能,造成系统性能瓶颈。

为提供系统查询性能,科研成果管理系统系统将使用数据库连接池技术作为数据库连接手段。数据库连接池的技术思路非常清晰:将预先创建好的数据库连接作为对象存储在一个Vector对象中,不同的数据库访问请求可以共享这些连接。当应用程序请求一个连接时,连接池为该应用程序分配一个连接而不是重新建立一个连接;当应用程序使用完连接后,该连接被归还给连接池而不是直接释放。对比直接创建数据库连接,连接池技术省缺了大量创建和销毁连接的操作,无疑具有明显的性能优势[3]。连接池的基本工作原理见图3。

4.2 Excel文档格式转换

由于Microsoft的专有文件格式并不开放,因此基于J2EE的应用在与Excel文档进行交互时,需要借助额外的第三方工具库。科研成果管理系统引用POI工具库读取和转换Excel文档。

POI (Poor Obfuscation Implementation, 不良模糊化实现) 是Apache Software Foundation下属的一个子项目, 旨在提供一组Java API使得基于Microsoft OLE 2 Compound Document格式的Microsoft Office文件易于操作。POI是一个开放源代码项目, 并且得到了数百名志愿者的不断更新, 并且得到了广泛的使用。

POI-HSSF API是专门为操作Excel文档而开发的API集,利用其提供的方法,J2EE程序可方便地实现Excel文档的访问、修改及格式转换操作,示例代码如[4]:

四.系统运行情况

科研成果管理系统已经投入使用阶段,运行情况良好。图4是管理员审核学术论文摘要信息的功能界面。管理员可从外部外部以指定的格式上传包含论文摘要信息的Excel文档,以将外部资源纳入系统以作统计;也可将系统内的论文摘要信息以Excel文档格式保存到磁盘等外部存储器。管理员对其他科研成果的操作与此类似。

图5为内部管理子系统的系统信息管理模块。管理员可向系统普通用户发布系统信息。同时在本页面管理员可将科研成果系统内的所有成果信息以Excel形式保存到磁盘等外部存储器中。

五.结束语

科研成果管理系统已投入实际使用,运行效果表明,系统运行状况良好,有效减低了信息收集和统计工作量,达到了系统设计的预期目标。

摘要:根据科研成果统计的实际需求, 设计并实现了科研成果管理系统。本文讨论了系统总体设计结构、功能划分、系统实现的关键技术, 并介绍了系统运行情况。

关键词:科研成果管理,浏览器/服务器结构,连接池技术,POI项目

参考文献

[1]Rod Johnson, Juergen Hoeller.Spring-Java/J2EE Application Framework Reference Documentation.h ttp://static.springframework.org/spring/docs/1.2.x/reference/index.html

[2]Pierre Delisle, Jan Luehe, Mark Roth.JavaServerP agesTMS pecificationV ersion2.1.http://java.sun.com/products/jsp/index.jsp

[3]Amy Roh, Bill Barker, etc.Documentation for the Apache Jakarta Tomcat5Servlet/JSP Container.http://tomcat.apache.org/tomcat-5.0-doc/jndi-resources-howto.h tml

科研成果管理系统 篇5

浙江机电工业职业学院◎胡幸鸣 郭 琳 熊文波

培养人才、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是高校的三大基本职能。高职院校积极开展科研工作不仅是加快发展科技应用推广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也是高职自身发展的需要。高职院校科研管理部门,要对上做好校领导的参谋作用,对下做好教师投身科研的引导服务作用。近年来我院从制订出台科研管理工作办法到科研业绩奖励政策的制订,从校内课题到省、厅级课题的立项研究,从校内练兵到承接企事业单位的产品研发、技术改造等技术项目,搭建了一个有利于教师开展科研工作的平台,使我院的科研工作有了质的飞跃。

一、建立定位合理的科研管理制度

为了制定鼓励学院教职工开展科研工作的科研管理制度,我们走访了省内的技术应用型本科院校和多所高职院校,了解有关科研管理的政策或制度,然后根据我院的实际情况,拟订了学院科研工作管理办法、科研业绩奖励办法、科研经费使用和管理办法等科研管理制度。这些科研政策、制度的出台,奠定了学院科研管理的基础,使教职工开展科研工作有了政策保证。在这些制度的实施过程中,出现了我们当时未考虑到的一些不尽适宜的条款,因此在以上制度实施三年后,科研管理职能部门在广泛调研和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修订了以上三个文件,同时又增补了“科研工作量计算和考核办法”、“科研成果奖评选办法”,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科研管理制度。本着最大限度地调动积极性的想法,在国家政策允许的条件下对产学研结合的横向课题给予了最为宽松的政策,鼓励成立科技公司、研究所,放水养鱼。同时对纵向课题立项研究的奖励力度加大,省市级科研课题的经费予以1∶1配套。当然在加大奖励力度的同时也加大了对系部、教师的科研考核力度。

二、提高教师的科研素养和能力

高职院校教师的科研素养应包括:了解社会发展动态、关注科技前沿,不断将新知识、新技术应用于教学的素养;进行高职专业建设、课程改革、教法研究等的教育科研的素养;产学研结合,技术开发与应用的科技素养。如何提高广大教师的科研素养,尽快形成较为浓厚的科研氛围,为了尽快培养一支科研队伍,我院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学习提高,转变观念 为克服高职教师认为科研是高不可攀的畏难情绪,通过对高职院校功能、定位的文件学习,通过高校专家学者宣讲开展科研工作的报告,通过对学院各类科研管理制度和政策的学习和了解,使广大教师逐步提高了科研意识,认识到:提升自身的科研素养和科技能力,形成学院的良好科研氛围,对推动高职教育教学改革、推动师资队伍建设、推动产、学、研结合,进而实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扎扎实实地推动高职院校的科研工作的开展,才能真正促进高职教育健康、稳定的发展,提高高职教育的质量目标才能真正得以实现,高职教育才能生存、发展、壮大。

2.引进培养,建立队伍

学院在师资队伍建设中,注重引进有科技开发能力的高职称教师或博士研究生,如在计算机软件开发上颇有建树的、在电气自动化设备研制和技术开发上技高一筹的高工们。在引进人才的同时,学院也非常重视对学院教师的培养,鼓励教师在职读硕、读博,他们就读于名牌高校,师从名师,通过与导师共同申请各类研究课题,进行研究,科研能力迅速提高。学院还选送教师作为访问学者、教授工程培养人员去高校进修学习,跟着导师做课题,从而提高了科研能力。学院还进行了专业(学科)带头人的遴选和培育;教师下厂与工程技术人员共同为企业研发产品,进行技术服务。通过引进人才和学院本土教师培养相结合的办法,以点带面,建立一支科研素养和能力较高的队伍。

三、做好科研引导服务工作

高职院校的科研工作底子薄,科研项目渠道不畅。因此高职院校,科研管理部门对学院科研工作要起到催化剂或助推器作用,要在各类项目的申报立项或签订合同方面要做好牵线搭桥,拓宽渠道的工作,全过程做好引导和服务工作。

1.牵线搭桥,拓宽渠道

纵向科研课题的研究,是提高学院科研层次、学术水平的重要途径。我院积极与省科技厅、省哲学社科规划办、省教育厅、省教育规划办等的有关部门,加强联络。通过申请,现已成为省自然科学基金申报项目的依托单位,成为省自然科学基金、省社科规划办的项目联合共建单位。我们聘请相关领导到学院进行项目申报的程序及注意事项的辅导。争取在省自然科学基金、省社科基金、省科技厅科研计划、省哲学社科规划等省级科研课题的立项上有所突破;提高教育厅高校科技计划、省教育科研规划课题、各类省级学术学会的厅局级课题的申报成功率。我们还与各高职院校互相交流各校相关各类依托单位的信息,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扩大学校科研工作中申报院级以上纵向科研课题的渠道和门类。

横向科研课题的研究,是提高学院产学研紧密结合,提高教师新技术应用与开发的工程能力的有效途径,是工科类高职院校进行科技工作的主流。因此学院鼓励科技公司、研究所利用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中企业专家的关系,企业调入的教师与原单位的关系等,拓宽横向课题的渠道。同时学院也积极与学院所在的区工业局、高新管委会等单位联系,并以学院名义聘请科技顾问,为学院的科技服务定位、方向等把脉指导,争取更多的横向课题。

2.服务引导,培育提高

科研管理部门,除了还按学院的科研管理制度进行科研工作管理外,很重要的是做好服务引导工作,培育和提高一般教师的科研能力。具体做法是;第一,在校内设立科研课题,规范课题的申报、实施与结题,这样就促进了学校的基础、应用技术、人文社科等科研工作,还锻炼了教师课题申报、实施与总结的能力。第二,对申报校级以上的纵向课题,科研处与申报教师一起修改课题的申报书,必要时,科研处还需聘请高校教授专家予以指导。对课题的目的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步骤、技术路线、创新特色等反复推敲,提高申报书的质量,加大申报成功率。第三,在课题实施过程中,进行指导;在课题鉴定或结题时,帮助提炼升华,使成果或论文具有推广和应用价值。第四,论文的写作方面,在教师实际参与了科研课题,有了一定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再聘请有关不同学科的专家进行讲座等辅导形式,探讨应如何提高学术论文的理论水平和技术含量,以提高教师的论文撰写水平。第五,对横向课题,学院专门设立了孵化基金,对有前景的技术开发项目,由教师提出申请,学术委员会讨论批准后给予以1~3万的孵化基金资助,经开发待技术成熟后推向市场或企业。

五、收获校本特色的科研成果

通过几年的努力,在学校领导重视,教师努力,科研管理部门的积极工作下,学院的科研实力不断提高,收获了具有机电特色的科研成果。主要有:

1.省部、市科技项目

①双液双金属复合鄂板的技术研究(省科技攻关项目、杭州市科技局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合作单位为杭州瓶窑合金钢铸造厂。)

②农垦通用数据处理系统的计算机软件开发(农业部农垦总局科研项目)③热流道技术应用研究、软件设计(省科技攻关重点项目、杭州市科技局项目,合作单位为浙江大学、杭州娃哈哈集团)2.厅级科技项目

水泥窑风机节能装置的研制、基于工业PC机的卷簧机数控系统研发、数控设备的组网通讯等教育厅十余项各类科技项目。

3.新技术推广与培训项目

学院与杭州市科技局协作的项目:杭州市CAD推广应用培训基地、杭州市制造业信息化应用培训基地;西门子技术应用与培训中心、日本欧姆龙(中国)有限公司大学生联合培训基地、美国西蒙PDS布线实训基地等,作好高新技术的培训、推广与应用。

4.先进的教学仪器开发项目

①自动控制综合实训系统(获省高校教学成果一等奖)②实验实训远程教学系统开发(省教育厅科技项目)

③基于DeviceNet的机电一体化系统(PLC网络,教育厅科技项目)④PLC实验仪研制(已在多个高职院使用)5.各类横向课题项目

①工控项目(海洋二所的水处理工程、宁波矿泉水厂的生产线控制系统、江阴奥呈公司的变频器及能量回馈项目、浙江玻璃股份公司的余热锅炉控制系统等)

②电子产品开发(杭开集团的电动车控制系统、杭州无线电厂的校园音响控制系统、大路实业的无线数据传送系统、杭州鸿鹄电子公司的智能热能表开发等)

③PLC应用(德清市政污水处理工程的各类PLC控制站的工控网络开发、石梁啤酒厂废水处理工程控制系统开发、富阳飞鹰船舰有限公司的船用烘箱电气控制系统的开发)

④数控系统及改造(宁波北仑的加工中心项目、浙江天工机床厂的龙门铣床改造、杭州百川机电有限公司的弹簧负荷测试系统)

⑤模具设计与制造项目(杭州好时来公司、杭州劲宝电子通讯设备有限公司等)

⑥数控各类加工技术研究与应用(杭州大和热磁电子有限公司、杭州娃哈哈集团等)

⑦制造业信息化、图书馆管理信息化等项目(杭州娃哈哈集团、省图书馆学会等)

⑧各类计算机软件开发(山东农科院的会计信息管理系统、中软杭州公司的红塔集团烟草流通综合系统数据处理等、本院的教务软件、学生收费管理系统等研发)

通过这些项目的研发,不仅使教师团队的科研能力和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提高了我校在社会上的知名度,但最大的受益者是学院的学生。因为教师通过课题项目的形式,吸引优秀学生参与,并把这些作为案例,在专业课中讲授,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水平。

学生在各类技能大赛和毕业设计等实践环节中,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如:2003、2005年的全国大学生电子竞赛中均获得全国二等奖的佳绩;在2004年、2005年的浙江省大学生机械设计大赛中均获一等奖;在2005年的全国东部地区模具制作大赛中获得两金一银的佳绩;在2006年首届“全国高职高专‘发明杯’大学生创新大赛”中获三金,一银,一铜的佳绩。

科研成果管理系统 篇6

关键词:科研生态系统 校企科研合作 模式

0 引言

自1992年国家经贸委、国家教委和中国科学院联合发起“产学研联合开发工程”后,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积极合作,通过技术开发、技术服务、技术咨询、技术转让以及共建企业技术中心等多种形式,开展产学研联合,逐步在校企双方形成了优势互补、互惠互利、联合开发、共求发展的产学研模式,推动了企业和高等学校的发展, 对促进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起到重要作用。国家“十一五”规划强调,加快建设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体系,形成国家自主创新的基本体系架构。通过校企科研合作,有利于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提高科技对经济生产和社会发展的进一步推动作用,同时也让大学面向社会、面向市场提供了良好的机会和条件。

高等院校是科学研究的一支重要力量,它不仅拥有众多高层次的人才和完备的实验设施,而且了解最新的国际科技动态,是培育“专利技术”的肥沃土壤。在我国,约有80%的专利产生于高校和科研院所,而科研成果转化率却不到10%,这不得不引人深思。与此截然相反的是,由于受资金和条件的限制,我国企业大多缺乏自主创新能力,企业急需高新技术来实现产品的升级换代却举步维艰。

高校和企业,一个有专利但无处推广,一个期盼着高新技术却无从获取,如何解决专利与市场脱节的矛盾?国外企业给了我们一些提示:建立诸如专利服务机构这样的技术经纪人去构架专利与市场的桥梁,从而提升知识产权的转化率。搭建校企合作的技术平台,既能满足企业需求,又要利于高校研发,该如何实现这一有效链接呢?夹在企业与高校之间的技术平台,又该如何运作呢?

1 校企科研合作模式

校企科研合作是指学校与企业在技术创新过程中,在利益趋动下,运用各自资源相互协作所进行的优势互补的经济和社会活动。通常企业为技术需求方,学校为技术供给方,校企科研合作是科技经济结合的基本形式,对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促进产业技术升级,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有着积极的作用。

1.1 高校科研的现状 正如文献[1]报道,尽管国家的自主创新战略已开始向“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的方向转移,但高校科研“三多三少”问题依然值得高度重视。“三多三少”指的是:“假花多、真花少”,指在高校科研中造假、抄袭、剽窃、注水现象非常严重;“未结果的多、结果的少”,是指许多高校科研成果虽不是“假花”,却对推动科技进步和生产力发展没实际意义,没有“结果”。这里的“果”不是指一般的科研成果,而是特指在科研和生产实践中实现其固有价值的“有效成果”;“结小果的多,结大果的少”则是指在高校有效的科研成果中,真正领先世界的成果很少。

1.2 高校科研面临的问题 当前,普通高校在科研上存在许多现实难题:科技成果转化周期长、难以转化,使得这些成果未能及时地转化成真正的生产力;高校科研与成果产业化脱节严重,使得在前期技术上取得了突破的成果,但因没有必要和充足的中试资金和中试条件,不得不中途夭折;一些科技成果在进行中试以后因为找不到合适的接产方,发展十分困难;对于有些高校因科研起步比较晚或其它原因,在设备、人才梯队、资金等各方面因素都比较短缺或结构不尽合理,科研发展只能步履蹒跚,难于做出较高水平的创新成果。关于高校科研成果难以转化的原因,最重要一个就是科研人员在‘象牙塔’里做作业,没有真正走入生产中;而企业在情境比较好的时候,开足马力,不太关心产品的更新换代、创新性研究。作为科研主体的高校,主要的挑战不是怎样完成课题,而是考虑如何把技术成果顺利地盘活,把技术资本与企业资本相融合。作为科研主体,要溯源而上,立项时就考虑到生产,才是技术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先决条件。

我们不可否认高校在科技进步过程的作用,“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邓小平进一步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高校是科技人员培养的主要基地,不少高校教师学生团队积极投入到科技产品的研发与技术改造,也有不少教师作为技术顾问参与到企业高新产品的开发与应[2]。高校在从事科研的过程中,取得的成果是显著的,但取得成果的同时,也存在许多问题,如文献[3]指出,高校科研主要存在六个方面的问题,即缺乏与实际需求紧密结合、缺乏甲方角色、缺乏科技成果载体、将成果用于教学不够、校企沟通渠道不够和陷入事务性工作。

1.3 校企科研合作模式现状

目前,我国理论界对校企合作的研究一直都是把它融合在产学研中共同来研究的,研究人员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了制约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原因,提出了转化过程的制度环境建设等问题。把校企合作创新单独作为研究对象的比较少,相对理论观点较为分散,尚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

文献[4]指出校企科研合作要经历三个阶段,即积蓄研究基础阶段、研究阶段、研究成果阶段,在这每个阶段又有其具体的模式;文献[5]指出校企科研合作有着广泛的形式,不同的形式适应不同的需要,形式是为合作目标服务的,面对广泛的合作需要,就必须不断进行科研合作模式的创新,校企科研合作模式可分为四种:虚拟人才合作模式、项目合资模式、研究中心合作模式、创新网络模式。

高校与企业合作是应该大力提倡的一种合作形式,高校可以发挥人才和技术优势,企业可以发挥需求和服务优势。加强校企科研合作,必须根据校企双方的资源和需要,采取灵活的方式。较具代表性的企业与高校研发合作模式主要有技术协作、合作开发、共建研发实体、共建联合实验室、研究基金合作等,其中,技术协作、合作开发是企业与高校研发合作最基本的合作方式。企业与高校基于各自的组织目标和组织特征,对研发合作模式的态度并不相同。企业与高校合作模式决定了利益的分配方式和风险的承担比例,只有在双方做出一致的模式选择的情况下,研发合作才能找到结合点,因此合作模式选择是决定合作成功的关键[6]。

2 基于科研生态系统的校企科研合作模式

生态系统是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范围内,在各种生物之间以及生物群落与其无机环境之间,通过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而相互作用的一个统一整体。科研生态系统分为四个环节,即原材料生产单位、科研创新机构/成果、成果转化单位、产品消费者。其中科研机构即目前的高校和研究所,主要承担对原材料进行创新性改进或结构、功能改造,把自己的知识、技术等智力要素附加到原材料中去,形成创新性成果,这些创新性成果正是消费者需要的,因此很容易在成果转化单位(一般是企业)得到转化,使创新性成果转化为消费品。通过上述各个环节的有序进行则形成一个良性的产业链,各个环节各尽其能、各取所需,使得科研生态系统和谐发展,克服了科研成果转化难、科研与产业化脱节严重、资源短缺、重复投入等等弊端。

科研生态系统的建立不是一蹴而就的,和自然生态系统的形成一样,要经过不断的选择,各主体之间要不断协调各个层面的相互关系,这是建立科研生态系统的难点所在。从价值论、本体论、方法论等角度来探讨科研生态各个环节的信息反馈、利益分配、责任分担方式以及相互间的反馈手段、利益分配方法和责任分担机制等,逐步建立起人才合作,资源、利益共享、权责明确的良好发展模式,提出适合科研生态系统建立、发展的一般规则和标准,有效指导科研生态系统和谐发展。科研生态系统的各个环节间的信息交流、知识产权分配、权责关系、资源配置等诸多问题的解决,需要系统的方法进行指导。科研生态系统四个环节的关系如图1所示:

科研生态链条可以从任何一个环节开始,如以科研机构为出发点来探讨建立科研生态系统的框架及框架下的诸多如信息、数据、资源、权责处理问题。组建一个系统,关键是信息的反馈要及时可靠,否则会造成信息不对称而影响合作的效果,影响系统的功能的发挥。因此我们提出在这种科研生态系统建立的过程中要由发起单位在前期组建一个对各环节开放的平台,来共同处理合作过程中的各种关系。平台中的成员结构随着合作的需要和成熟要不断完善,进而能够处理合作过程中的主要问题。

在科研生态系统的建设过程中,为了评估各单位在产品开发阶段、生产阶段的贡献或投入,将建立相应的投入比例与利益分配对称模型。在开发阶段,根据某一成果的研究成本进行量化,其中的成本以脑力劳动、体力劳动、资源、物料等形式体现,按着投入比例、贡献大小在科研成果中享有相应的产权。生产阶段这种资源、物料、劳动的贡献形式会发生比例和结构上的变化,各主体单位组成的小组(平台)要根据利益对称模型重新协定权责关系和利益分配方式。

3 结语

科研生态系统的建立不仅有利于提高科研项目的成功率,加速产业化进程,而且能提高科研机构的社会声誉,为科研工作的持续协调发展提供良好的经济环境和政治环境。通过相应的投入比例与利益分配对称模型的应用,生态系统中的各个环节可以达到共赢。

参考文献:

[1]杨曾宪.“三多三少”:中国高校科研成果价值评析.社会科学论坛.2008(3):46-58.

[2]刘淑珍.论科技进步在商业现代化过程中的作用.商场现代化[J].2007(6):64.

[3]罗宇.高校科研问题及校企合作的思路.科技咨询导报[J].2007(16):216.

[4]胡延华.论高职院校校企科研合作的模式.职业教育[J].2005(22):39-41.

[5]周峥,叶岗.加强校企科研合作提高高校R&D活动产出.中国科技产业[J].2004(11):39-40.

科研成果管理系统 篇7

1.1 功能模块设计

科研管理系统主要为学校领导、科研管理人员提供学校所有教职员工的科研信息, 实现对教职工科研信息的动态化管理、查询统计以及各种报表的灵活输出。

查询统计模块:提供系统的各种查询方式, 包括个人查询、部门查询、年度查询。根据用户的权限, 查询相应的数据范围。教师角色只能查询个人的科研项目和科研成果等, 部门管理人员可查询本部门的科研数据, 科研处管理人员与校领导可查询全校的所有科研数据。

科研信息模块:该模块主要完成科技著作、刊物论文、艺术作品、会议论文、专利成果、获奖成果等科研成果的录入、审核、修改, 以及附件的上传与管理。个人对自己的成果录入, 由部门秘书一级审核, 科研秘书二级审核。

学术交流模块:对科研处组织的学术交流活动进行管理, 包括录入学术交流活动计划、修改学术交流活动以及针对学术交流活动日期的提醒等。学术交流的信息包括主讲人、主讲人所在单位或者部门、主讲人职称职务、报告题目、计划时间、面向何系、何专业学生或者教师、计划人数、项目类型、备注、实际完成时间、讲座状态。讲座状态包括计划和已做2个状态。

项目管理模块:该模块提供科研处对项目的电子化管理。包括项目管理和经费管理。教师对科研处已经立项的项目进行录入、修改、删除。项目信息包括项目名称、负责人、项目性质、项目类别、项目状态、批准文号、项目来源、承担单位排名、立项日期、开始时间、计划完成时间、结项日期、成果形式、合同经费、项目组成员。经费管理提供对科研项目经费的预览、经费的录入、修改。科研处管理人员对通过中检和结项项目的经费进行录入、修改。项目负责人在此可以浏览自己项目经费的使用情况。

1.2 系统的角色设计

在本系统中, 根据使用者的权限和功能不同, 将用户分为以下几类:教师、科研处管理人员、科研处秘书、院系/部门负责人、系部秘书、校领导、系统管理员。

教师:负责本人科研成果以及科研项目的申报、编辑;本人科研信息的查询。

科研处管理人员:对全校, 各院系的科研信息、学术交流、科研项目等进行查询统计。

科研处秘书:负责全校科研信息的申报、编辑、二级审核;

院系/部门负责人:负责本系部/部门科研信息 (科技著作、刊物论文、会议论文、获奖成果等) 的查询统计。

系部秘书:负责本系部科研信息的申报、编辑、一级审核;

校领导:对全校, 各院系的科研信息、学术交流、科研项目等进行查询统计。

系统管理员:实现对本系统中人员权限的管理, 科研首页通知的管理。

2 Ajax技术在系统中的应用

2.1 Ajax技术

Ajax的全称为“Asynchronous JavaScript and XML”, 中文一般称作异步JavaScript和XML, 是一种由多种传统技术组成的技术组合, Ajax包含:客户端脚本语言JavaScript、异步数据获取技术XMLHttpRequest对象、数据互换和操作技术XML和XSLT、动态显示和交互技术DOM及基于标准的表示技术XHTML和美好页面的层叠样式表CSS。

Ajax的主要功能是将浏览器客户端和服务器端传统的同步交互通信方式改变为异步通信交互方式, 这就使得在服务器处理用户请求的时间内, 用户还可以继续浏览原来的页面, 或者进行其他的操作, 而不是面对空白的浏览器, 一方面避免了用户无聊的等待, 另一方面采用Ajax进行请求, 服务器返回的不是网页的整个新页面, 仅仅是用户所需的数据, 避免了浏览器重复发送和重新加载页面的数据传输问题, 节省了带宽和时间, 丰富了浏览器客户端功能, 改善了Web应用程序的用户体验。

2.2 学科输入的二级级联下拉列表

科研成果管理系统中, 科技著作、刊物论文、学术会议、艺术作品等模块的数据都需要记录学科信息。本系统中以学科代码来记录学科的信息, 学科代码则采用中国学科分类国家标准, 分类限制为2级, 学科的所有信息存储在数据库中。利用Ajax技术实现3级级联下拉列表, 在用户选择一级学科的时候, 系统运用Ajax异步刷新技术在后台查询数据库, 获取跟一级分类相关的二级学科分类, 并将结果返回页面, 实现页面局部刷新。

在刊物论文数据录入页面, 通过Ajax中的XmlHttpRequest, 读取后台数据库, 用JavaScript+DOM处理事务逻辑, 最后用innerHTML属性实现内容显示。

2.3 Ajax的自动提示功能

本系统中所有的科研成果的数据在填写作者时, 为了保证作者的唯一性, 采用作者的id号来存储。一般情况下, 用户都习惯于填写的是自己的姓名, 并不会记得自己的id号, 所以本系统根据此需求, 采用类似google的自动提示功能, 当用户输入“姓”的时候, Ajax就根据用户的输入, 查询数据库, 进行左匹配, 在下拉框中显示所有带有此姓的教师, 也支持输入2个字, 3个字, 最后, 用户从下拉框中选择跟自己匹配的姓名。这样的设计杜绝了教师因为输错自己的名字而产生的数据错误, 另外也节省了网络传输的时间, 增强了界面的友好性, 使用户的体验更加愉快。

前台HTML页面使用文本框

onkeydown="if (GetKeyCode (event) ==13) form_submit () "onkeyup="GetSuggest (this.value,

bxd.value, event) ; updown (event) " autocomplete="off" id="txtKeyword" />来触发JavaScript中的函数,

来显示服务器返回的数据,

前台JavaScript代码如下:

function GetSuggest (keyword, para, e) {

……..

var _url="Search.ashx?keyword="+escape (keyword) +"¶="+escape (para) ;

CreateXMLHttpRequest () ;

XMLHttp.onreadystatechange=function () {

if (XMLHttp.readystate==4) {

if (XMLHttp.status==200) {

$ ("dSuggest") .innerHTML=XMLHttp.responseText;

} } }

XMLHttp.open ("get", _url, true) ;

XMLHttp.setRequestHeader ("Content-type", "application/x-www-form-urlencoded") ;

XMLHttp.send (null) ;

}

服务器端的主要事务逻辑代码:

SqlCommand cmd=new SqlCommand ("select id, Name, BornTime from shizi where Unit='" + bxd + "' and Name like '" + sKeyword + "%';", conn) ;

SqlDataReader dr=cmd.ExecuteReader () ;

if (dr.HasRows)

{

……

context.Response.Write (string.Format ("

  • {1}{2}{3}
  • ", i, dr["Name"], string.Format ("{0:yyyyMM}", dr["BornTime"]) , dr["id"]) ) ;

    i++;

    ………

    }

    context.Response.Write ("") ;

    3 结束语

    科研成果管理系统实现了科技著作、刊物论文、会议论文、获奖成果、专利成果、艺术作品等科研成果、学术交流活动、项目及项目经费的信息化管理, 节省了科研处管理人员的大量时间和精力, 促进高校的科研管理工作进一步科学化、网络化、信息化, 为领导决策提供可靠依据。系统采用Ajax技术改变了传统Web应用, 进一步丰富了客户端应用, 在性能和用户可操作性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

摘要:信息技术的发展为高校的科研成果管理赋予了许多崭新的特征。系统运用asp.net技术、Ajax技术等信息化手段来动态管理学校的各项科研成果、科研项目以及学校的学术交流活动, 整合科研工作流程, 提高了科研管理的自动化程度, 使科研工作的管理更加准确、高效、规范。对此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asp.netajax,科研成果

参考文献

[1]张银鹤, 梁文新, 李新磊.Ajax完全学习手册[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9.

[2]周之诚, 江峰.Ajax在图书馆网站中的应用与实践[J].图书馆杂志, 2009 (11) .

[3]柯自聪.Ajax开发精要—概念、案例与框架[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6.

高职院校科研成果管理创新初探 篇8

高职院校科研成果管理内容主要包括:对学校教职工公开发表的科研论文、专业出版社出版的专著、取得的专利、在研或结题的各类科研项目 (课题) , 软件著作权及艺术作品等进行登记、申报、评审、鉴定 (验收) 、建档、奖励等管理基本工作, 同时, 还要加强对科研成果的统计分析和成果推广。科研成果管理工作要做到:评审、鉴定 (验收) 科学严格;登记、建档完整规范;申报明确, 奖励公平合理;推广有实效等。当今, 高职教育迅猛发展, 各个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入, 因此, 探究科研成果管理工作的新方法、新途径具有重要的意义。

1.有利于为学校领导班子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目前, 衡量一所高职院校科研实力的重要标准之一, 就是该校科研的质量和数量。科研成果的统计、分析、鉴定、奖励申报和推广应用等工作, 有利于促进学校科研工作上水平、出效益。准确地做好科研成果统计资料、数据, 可及时对科研人员的成果、各专业的科研水平及特点有所了解, 对学校专业建设及科研管理的侧重点有清楚的认识, 及时为校领导提供学校整体科研现况的第一手资料, 为校领导制定合理的发展规划, 促进学校教改和科研协调发展, 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促进学校发展目标的实现。

2.有利于提高学校科研水平

科研成果是各种科研项目的终极成果, 它的水平的高低, 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科研管理工作水平的高低。通过加强对科研项目立项、中期检查、结题等环节的管理, 既能为既定项目进行阶段总结, 又能为新的科研立项提供有效信息。

3.有利于调动教师从事科研工作的积极性

做好科研成果信息、开发、鉴定、奖励、报奖等管理工作, 加大科研成果转化力度, 有利于调动学校教师开展科研工作的积极性。

4.为科技统计和科研人员职称晋级提供依据

科研成果是科研人员辛勤劳动的结晶和宝贵财富, 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其在专业领域的学术水平, 反映出专业素养及对某一问题的创新性认识乃至创新性成果, 故而, 它能为科研人员职称晋级提供成果依据。

二、做好高职院校科研成果管理工作的作用

1.引导学校科研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

随着高职教育的发展, 高职院校教师的创新意识增强, 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 把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 正确地引导到应用于地方经济需要解决的科研项目上, 对学校科研走上良性循环轨道, 创造更好的社会效益起到积极的作用。

2.纽带作用

从科研项目鉴定到成果推广, 科研管理部门与社会有着广泛的联系, 应加强信息交流, 发挥管理纽带作用, 以避免盲目开发项目, 促进成果转化, 为学校和相关部门进行科研规划和决策提供参考。

3.咨询作用

科研成果管理工作者应为学校科研人员进行新的科技法规、专利政策等积极开展咨询, 避免由于项目开发或转让合同 (协议) 签订时条款不明确引发的纠纷, 当好科研人员的参谋, 保护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

4.奖励和举荐作用

学校对科研成果应及时进行奖励, 在优秀科研成果报奖阶段, 科研成果管理部门的举荐直接影响申请质量和批准数量, 在对所有申报项目成果充分了解的基础上, 还应广泛搜集专家对各个项目成果的评价, 减少工作中的主观倾向, 提高成果报奖获奖率。

三、做好高职院校科研成果管理的措施

1.做好科研成果的登记、核查与报奖等基础性工作

第一, 利用科研信息管理系统做好科研成果的登记。科研成果管理的关键是做好科研成果的登记与积累, 以便对科研成果的统计和查询。目前, 大多高职院校的科研成果管理已采用科研信息管理系统。以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为例, 该校已建立完善的科研管理平台, 对科研信息系统实行分级、分权限管理。教师在规定的期限内, 按照要求进行科研成果的上报、登记, 二级学院科研管理者负责初审, 科技处负责终审。

第二, 积极组织, 认真核查, 严格认定。科研业绩登记首先要保证质量。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的要求如下:著作是由专业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的学术著作、工具书、译著、教材;论文是在公开学术期刊上发表的论文, 学术会议论文是在国际学术会议、全国性学术会议上交流并收录会议论文集的论文 (具有相关检索证明) 。同时, 考虑到学校各个专业的不同特点, 科研业绩登记范围对于专利、软件著作权、横向课题、纵向课题、在正式学术期刊上发表或在省级以上展览会上展出的艺术摄影作品等, 都收入到科研业绩登记范围之内。本校教职工可随时进行科研业绩的网上登记, 每学期以二级学院 (部) 为单位进行分院、学校两级逐级审核和认定, 分院的科研管理人员对采集的科研业绩信息进行认真核查后给予预通过, 科技处的科研管理人员审核通过后才予以认定, 宁缺毋滥, 如果遇到有争议的问题, 由学校学术委员会认定。

第三, 协助学校教师申报科研成果奖励。一是要通过各种渠道全面及时地了解每年相关上级部门的评奖或鉴定信息, 筛选符合评奖条件科研成果及时通知报奖人员。二是要协助报奖人员整理报奖材料。

2.注重发挥相关制度政策的导向作用

目前, 高职院校普遍存在教师教学工作量偏多, 教师需在紧张的教学之余挤出时间做科研。同时, 教师的科研工作量收益和其付出不成正比。这些情况极大地影响了教师们进行科研的热情, 破解这一瓶颈是高职科研出成果和鼓励科研创新的关键。

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采用了以下做法:第一, 制定相应优惠政策, 对获奖成果及完成人给予充分肯定。目前, 该校的科研成果大多数还不具备与企业社会对接、向社会推广应用的基础与条件, 但科技处在政策上、资金上给予大力支持, 意在积极鼓励科研成果完成并向应用技术转化的研究, 避免出现科研成果鉴定后只停留在存档的阶段。

第二, 在职称评定中, 加大获奖科研成果所占比例。高职院校在职称评定中多以项目为主, 比较看重申请者的在研项目的数量, 而对获奖的科研成果不够重视, 这种政策导向, 容易造成科研人员重视项目申请, 忽视科研成果质量的现象。尤其是有的课题批准后延期数次都不能完成, 却又去申请新项目。因此, 在制定职称评定的政策中应注重正确的导向性, 对于获奖的科研成果或取得显著经济社会效益的成果, 应增大在职称评定中的比重, 积极引导教师提高科研项目完成的质量。

第三, 设立校内科研成果奖励机制, 鼓励教师积极开展科研工作。目前, 该校教师获得国家、部等部门的科研奖励数目少, 资金有限, 因此, 学校设立校内成果奖励机制, 使教师既得到精神奖励, 又得到物质回报。

第四, 激发科研成果管理人员的积极性。科研成果管理人员参与科研成果奖励申报、课题申报和科研成果转化和推广等工作, 其待遇可以与之挂钩, 激励其认真搞好成果管理和服务工作。这样利于提高科研成果管理工作质量和管理人员自身的水平。

3.加强科研成果管理与创新工作

第一, 加强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课题研究, 提高科研成果的质量与水平。强化学校科研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服务观念, 应认识到做好社会服务工作的必要性, 树立为经济实体即企业服务的观念, 积极寻找地方经济实体 (企业) , 建立科技合作伙伴。学校科研如果能实现社会服务, 有助于合作双方的优势互补、强强联合。学校可以在和企业合作的过程中, 寻找到具有针对性的合作研究课题, 促进学校科研工作的开展。

第二, 学校专业设置与建设应适应和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高职院校培养的是应用型人才, 毕业生主要是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只有当毕业生所学的专业符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才能满足地方企事业单位的需要, 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因此, 学校要重视设置新兴专业, 做到专业对口, 学以致用。学校应增加经费投入, 抓好重点专业建设, 加强专业设置的预测和调研, 拓宽专业口径, 提高人才的适应性。

第三, 高职院校要提高科研服务社会的实力。近年, 职业教育有了长足的发展, 越来越受到国家和各级管理部门重视和支持, 学校的科研经费不断增加。因此, 学校必须不断提高教职工的科研能力。首先, 学校领导要高度重视, 不仅要在人财物等方面加大投入, 还要加快科研人才的培养, 建立科研团队, 培养学术带头人, 对重点项目进行重点扶持, 也要积极引进人才, 以提高学校自身的科研实力。学校领导要调整思路, 站在战略发展的高度, 制订新的发展策略, 实施重点培养和普遍提高的人才培养计划, 尽快提高学校的教学和科研实力。其次, 制定激励机制和奖励政策, 通过机制创新, 营造良好的科研环境, 做好教职工科研协调和服务工作, 解决好科研人员的后顾之忧, 提高他们开展科研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再次, 在产学研合作项目上不断突破, 提高应用型科研成果的数量和质量。

第四, 制定激励政策, 鼓励科研课题研究与市场需求接轨。高职院校的教师多数本科或研究生毕业就直接来学校任教, 在学校有大量的教学工作, 普遍缺乏企业实践经验, 长期局限于在专业理论范围内的研究, 习惯通过网络从已有的资料文献中寻找科研项目的选题, 虽然有一定的学术价值, 但多数项目选题脱离生产实践, 滞后于市场需求, 不能在科研成果转化上有所突破。因此, 面向市场、重视市场调查研究应该是当前高职院校科研工作的重点, 引导和鼓励教师和科研人员积极下企业实践, 到企业去寻求实用性、创新性、有市场潜力的科研课题。

第五, 制定激励政策, 鼓励教师立“应用型”研究项目。高职院校要引导教师深入到生活和工作的实际中去, 多调研, 多立市场前景良好, 能够产生经济效益的应用型科研项目。同时, 在技术职称评定政策上激励教师从事成果转让工作, 并充分尊重教师对自主知识产权的拥有权。

第六, 建立激励科研成果推广的保障机制。当今, 科学技术飞速发展, 对于高职院校来说, 依靠一两个人完成好跨领域、跨学科的科研课题有一定难度, 科研成果转化的研究更是难上加难。针对这种情况, 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实施遴选学术带头人、建设高水平的“科研团队”、加强校企合作等措施, 对从事科研的教师给予场地和资金的支持, 通过政策保障, 进一步促进了科技成果的转化。

参考文献

[1]李新荣.高等院校科研管理研究[M].北京:北京经济出版社, 2008.

[2]白波.科研项目管理评价[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 2010.

科研成果管理系统 篇9

关键词:科研院所,科研项目,项目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1 引言

1.1 背景

科研活动和科研能力一直是反映科研院所的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 而通过信息化的手段对日常科研工作进行管理, 整合科研工作流程, 为决策层提供真实有效的依据, 是提升科研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 也是当今科研管理的大势所趋。

目前我区科研院所的科研管理工作, 很大程度上还要依赖人工进行, 需要通过Excel、Word等办公软件来处理大量的数据, 这种采用传统的手工办法, 难以及时有效地掌握最新的科研情况, 而且每次查询统计工作量巨大。此外, 科研院所科研人员在项目执行和管理过程中, 也常会因人员变动特别是管理人员的变动造成管理程序的脱节或遗漏, 在项目动态监测、资金审计和成果管理中也存在工作量大、管理不规范和监督不及时等状况与现象[1]。因此, 开发和应用一套适用于我区科研院所管理方式的科研项目管理系统, 对于提高科研院所的科研项目管理效率和成效都有着重大意义。

1.2 系统建设目标

科研院所科研项目管理系统是通过信息技术, 结合科研项目的管理规范, 建成一个数据及时更新的科研项目数据中心和科研工作沟通平台, 实现分级管理、项目实施和经费使用全流程跟踪、数据汇总分析、考核评定、交流服务等全方位项目管理的的科研管理系统。该系统将为促进科研项目管理工作的流程化、标准化管理, 提供行之有效的方法。

2 系统总体设计

2.1 总体设计目标

平台功能架构图1所示。

科研项目管理系统共由10个子系统构成:计划管理、项目管理、经费管理、成果管理、考核管理、科研机构、人员管理、综合平台管理、综合统计汇总、系统管理。

2.2 功能设计

(1) 计划管理子系统承担着发布申报计划指南、项目申报、项目审批流程、申报计划查询及统计功能;其中, 项目审批流程包括形式审查和内容审查, 形式审查是在项目提交后由业务科室对项目材料进行填写、审核、提交, 一般内容审查由科研院所学术委员会的专家在线对通过形式审查的项目进行内容审核。 (2) 项目管理子系统是对立项后的项目进行流程管理的, 承担着合同分类维护、合同签订、合同审核、经费预算、任务细化、阶段评审和中期检查、项目结题和验收、项目各环节预警提醒、项目查询及统计功能; (3) 经费管理子系统一般与财务管理系统相连, 获取项目实施过程中经费执行的情况, 承担着经费划拨和拆分、经费执行情况、经费预警提醒、经费查询及统计功能; (4) 成果管理子系统是项目科技产出信息的管理, 承担着成果登记、成果审核、成果分类、成果库 (内含专利库、论文库、著作库等多个子项) 、成果评奖、成果查询和统计功能; (5) 考核管理子系统跟踪项目的执行情况, 为后期各类考核、评定提供数据支撑, 它承担着职称评定、科研考核、科研奖励、考核查询和统计功能; (6) 科研机构子系统承担着管理各研究所、各所组织机构情况的功能; (7) 人员管理子系统承担着各所属机构科研人员、专家信息的管理功能; (8) 综合平台管理子系统是连通项目管理人员与科研人员的桥梁, 协调完成上传下达、沟通服务的作用, 承担着管理学术活动、文件下载、个人信息、通知、公告、新闻、手机短信、邮件等功能; (9) 综合统计汇总子系统主要服务于项目管理部门, 可以提供多种多样的统计数据, 为领导决策提供帮助。它承担着从不同角度、用不同的方式对系统中的数据进行汇总、统计、分析, 并生成各种统计表格。如定式统计 (常用统计报表) 、自定义统计报表、统计报表的图形展示、统计数据的导出的功能; (10) 系统管理子系统承担着系统设置管理、数据字典管理、用户管理、权限管理 (权限元素、角色、授权、赋权) 、日志管理的功能。

2.3 系统架构设计

科研项目管理系统的整体架构是由基础设施、数据系统、基础系统软件、服务层、应用层、展示层、运行管理体系、安全保障体系多个部分构架而成。基础设施由服务器群、路由器、台式机、笔记本、手机等为系统服务的设备、设施组成, 是系统应用的硬件条件;数据系统由系统的各类数据库组成, 包括项目数据库、专家数据库、成果数据库、用户数据库、机构数据库等;基础系统软件由操作系统、数据库工具软件、数据迁移、数据接口等组成数据管理软件组成, 是系统应用的软件条件;服务层由系统管理、综合平台管理、综合统计汇总组成;应用层由计划管理、项目管理、经费管理、成果管理、考核管理、机构管理、人员管理七个项目数据流程管理组成;展示层由科研项目管理界面和统一身份认证登录组成, 主要服务于系统用户。其中, 服务层、应用层、展示层为本系统的核心层。而运行管理体系是规范和约束系统运行的保障, 安全保障体系是包括内外网的整个系统正常运行的基础, 详见图2所示。

2.4 系统流程设计

整个系统从开始到结束, 由下发申报通知、项目审批、上报、立项、签订合同、中期检查、经费监管、项目验收、成果产出等步骤组成, 其中还包括未立项项目、未验收项目、经费未执行项目等不能完成全流程的项目管理, 详见图3所示。

2.5 系统详细设计示例

标准的系统开发会为用户和程序编写人员提供系统详细设计说明书, 该说明书是沟通需求方与程序开发人员的报告, 从人机界面、信息显示、数据输入到用户帮助信息等进行详细的设计描述, 用以确定怎样具体实现用户需求的设计过程, 也是编程可读性好、易理解、易测试、易修改和维护的保证, 以下以项目成果管理模块设计说明和专家数据库详细设计说明为例, 详见表1-表2所示[2]。

3 系统环境

3.1 运行环境

管理。在系统运行中应制定信息安全管理制度, 实现项目过程管理、人员管理、组织管理、风险管理[3], 并严格执行、责任到人, 通过确保系统各类用户帐号的安全、系统管理员的管理行为规范等, 从外部管理制度上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

3.2 网络环境

将系统配置在科研院所适合的网络安全环境中, 如有网络机房条件的, 还可配置入侵检测、入侵防御等系统;如基础条件不够, 为了减少基础设施投入, 也可考虑依托各类云服务平台开展系统运行工作。

3.3 软硬件

系统使用微软SQL Server 2000或更高版本数据库, 关系型数据库管理工具和结构化数据提供了更安全可靠的存储功能, 可以构建和管理用于业务的高可用和高性能的数据应用程序。服务端使用tomcat提供应用服务, 其运行时占用的系统资源小, 扩展性好, 支持负载平衡与邮件服务等开发应用系统常用的功能。

本系统采用的开发平台是一个以业务对象为核心基础的业务中间件。内含四大功能部件:业务对象引擎, 工作流引擎, 报表引擎与门户引擎, 分别负责业务信息的表达与数据处理, 业务流程的调度与控制, 报表的生成与用户界面门户的实现。

采用J2EE的B/S结构, 结合Ajax、Xml、workflow等技术, 以先进性和实用性为原则, 采用数字证书与SSL等安全协议, 开发针对科研院所信息化管理的办事流程, 系统采用“互联网登录、实名制操作、互动式参与、规范化运行、动态式督查”的方式, 实现了网上项目申报、审核、管理、查询、分类、统计等功能。

4 测试

系统在专业机构的进行了软件测试, 测试依据GB/T 25000.51-2010《软件工程软件产品质量要求与评价 (SQua RE) 商业现货 (COTS) 软件产品的质量要求和测试细则》开展。测试硬件为两台2颗12核英特尔CPU, 16G内存, 550G硬盘的服务器, 一台软件环境为Windows Server2003 (SP2) SQL Server2000, 做为数据库服务器和应用服务器;另一台软件环境为Windows7旗舰版32位, 浏览器为Internet Explorer8, 做为客户端设备;测试网络环境为1G局域网。经测试确认系统可以完成项目填报、项目审核、合同签订、项目经费、项目管理、成果库、专家库、考核信息、项目查询、字典维护、财务数据查看、系统管理的功能。

5 结语

本文设计实现了基于J2EE的B/S结构的科研院所项目管理系统, 为科研院所的信息化管理决策提供了技术支持, 对减少科研院所的管理成本, 提高管理效率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该系统已在部分科研院所得以应用, 其功能也在实际应用中不断地升级完善, 目前已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参考文献

[1]温希军, 陈新文, 王琼, 李天斗, 贺斯莱提, 王田田.基于B/S模式的科研院所科研项目信息管理系统[J].农业网络信息, 2014 (5) :57-59.

[2]郭超, 陆璇.新疆林科院科研管理信息化平台详细设计说明书[R].2013:16-19.

科研成果管理系统 篇10

科技创新是推动一个国家和民族向前发展的不竭的动力,也是推动整个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最大动力和支撑。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先后设立了一批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并对科技事业投入了大量资源,为增强国家科技实力、提高核心竞争力、支撑引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作用更加显著。高校是国家科技投入,尤其是财政科技投入的主体。根据科学技术部2015年3月发布的《科技统计报告》显示,一方面高校R&D经费占全国比重较大。2013 年我国R&D经费总量为11846.6 亿元,高等学校R&D经费856.7 亿元,占全国R&D经费总量7.2%。其中,全国基础研究经费中,高等学校占55.4%;应用研究经费中,高等学校占34.8%。另一方面高等学校R&D经费主要来源于政府资金。从2005 至2013 年,高等学校R&D经费中政府资金的占比均在54%以上。2013 年,高等学校R&D经费中,政府资金为516.9 亿元,占比60.3%;企业资金为289.3 亿元,占比33.8%;国外资金和其他资金共50.6 亿元,占比5.9%。 高校科研作为高校主要业务活动,其支出比重很大。根据2014年各高校公布的决算报表显示,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等年度收入位于教育部部属高校前列的学校,其项目支出占总学校总支出比例分别为52%、51%、45%、53%、50%,大约占比一半;而科研支出占项目支出比例约70%左右。由此可见,高校科研经费支出占学校总体经费支出比例巨大。与科研其他有关资金、资产、资源是高校资源体系重要组成部分。

二、高校科研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科研管理是指高校对其承担的全部科研活动的管理,包括对上级科技主管部门或机构批准立项的各类科研项目(纵向科研项目)的管理和企事业单位等委托的各类科研项目(横向科研项目)的管理等。具体包括科研项目、科研机构、科技人才支持计划及其他有关经营性服务管理等四方面,每类科研管理均涉及到申请立项管理、合同管理、经费管理、过程监控、验收管理、成果管理等事项。当前高校科研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科研管理观念较落后

目前,有些高校存在对科研经费监管上重视不够,认识不正确的现象,长期以来,人们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重学术、轻应用的倾向还很严重。高等院校缺乏从事科研管理这方面的专门人才。封闭观念小私有的“小而全”思想造成科研资源共享难。高校科研资源不集中,加上片面采取“小而全”组织模式,导致高校仪器设备选型不合理、重复购置,投资效益低下。大型仪器设备对外开放程度不够,设备的利用率不高,造成浪费。在我国高校看来,如何通过共享平台面向校内外实现共享成为我国科研界的一个难题。同时,管理过程中,知识产权保护观念薄弱,正是因为我国知识产权方面的政策起步较晚,大部分高校知识产权意识不高,知识产权保护制度较落后。高校科研工作者和管理人员工作中重科研成果鉴定而轻知识产权保护的观念严重,对本该属于高校的无形资产忽视申请商标注册,造成知识产权的任意侵害和严重流失,并推行科研成果产业化成效低。

(二)科研管理机制不健全

第一,高校评估机制和教师业绩评价制度有待改进。现阶段,高校对评估、硕士点和博士点申报工作的进行,都需要科研项目的级别和科研经费的投入来计算,科研项目和课题经费越多,基本可以代表一个学校科研实力,学术水平和师资力量所具备的素质越高,高校的“排名”也依赖于此。高校对教师考核和评价也以科研经费到位额度以及论著或论文的发表数量、成果鉴定数、专利数、获奖数等作为衡量指标,并成为高校教师提职、提升的有力保障,这就导致许多教师尽可能多的争取项目,甚至出现“拉关系”、“走后门”和“跑项目”的反常行为,严重阻碍了学术进步。

第二,科研课题立项评审不透明,科研机会不平等。在课题立项评审阶段,公平机制的建立应保持以下特点:课题申报者在公平的机会均等的条件下向所有人开放,任何人不得采行使何职权或取任便利条件,以优先得到课题申报。但事实上,此种公平机制在现实中不容易得到维护。当前,我国很多科研基金的评审流程应遵循三个步骤逐层递进模式:初审、同行专家评议、学科评审组评审。但具体评委的情况、评审流程、评审标准及评审过程却不涉及合理的公开,课题申报成功或失败,也没有公开说明具体的原因。课题以隐秘的关系评审形式下,将必不可少地掺杂人为因素,更有甚者一些课题评审专家同时兼具课题的申报者或参与者,科研立项评审机制透明性、公平性难以保证。

第三,是科研管理的监控措施十分薄弱。历年来,科研经费一直实行项目负责人负责制,各项经费都是实行“带帽制”。从项目组层面来看,在意识上形成了科研有关的资源是自己的看法,在管理模式上形成了“小作坊”做法;从院系和学校层面来看,职责定位主要在取得科研项目,过程监控形同虚设。这一局面导致科研有关资源长期以来处于监控空白地带,存在问题也较多且较为严重。因此,加强科研管理控制机制,直接关乎着学校整体治理体系的完善,是深化高校综合改革的关键之处、突破之口。

鉴于此,为进一步完善高校科研管理控制机制,充分发挥内部审计机构建设性作用,高校通过对科研管理的审计来促进科研管理。

三、高校科研管理审计对科研管理的促进作用

科研管理的业务活动有以下内容:科研项目、科研机构、人才支持计划及其他有关经营性服务的管理。科研项目管理包括申报立项、过程监控、结题验收、成果管理等四个业务流程;科研机构管理包括立项成立、过程监控、撤销等三个业务流程。科研管理审计应基于各科研管理业务,以及其业务流程和相应的内部控制机制,以风险为导向,进行审查和评价。

(一)科研管理审计的目的

高校科研管理审计的目的是促进完善学校科研管理控制机制,明确管理责任主体,进一步提高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率,推动我国科技事业发展。

首先,高校科研管理审计目的应与高校内部审计一般职能定位相适应,是一种独立、客观的确认、咨询活动,通过运用系统、规范的方法,促进完善治理、增加价值和实现目标。科研管理的目标就是让科研活动从无序到有序,从无效到有效。

其次,由于科研管理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是对智力活动和成果的管理。科研管理审计应以建设性和服务性目标为基础,力争为科研创新、激发科研成果提供良好有序的环境;力争促进各管理部门、各有关单位和个人履行其应有职责,促进责任落实;力争防范科研管理中违法违纪风险,守住底线。

(二)科研管理审计的作用

根据高校科研管理模式,高校科研管理审计对象可以划分学校层面、学院(系、所、中心,下同)层面、项目(课题,下同)层面等三个级次。

1、对学校层面整体科研管理情况的审查和评价

一方面是对学校整体科研项目及其经费情况的审计调查,用既了解学校科研项目在研个数、各在研项目主要包括学校整体层面各类科研项目及其经费数据整体情况、科研管理内部控制情况包括学校整体科研管理体制机制建立健全情况、科研管理机构设置及其分工情况。审计对象包括各个科研管理部门和学校财务部门科研经费管理办公室。

促进学校层面科研经费内部控制落实。学校层面的科研经费管理内部控制,主要由学校财务管理部门、科研管理部门等筹划和监督实施,包括科研经费管理条例规定、对院系科研经费管理进行追踪、对科研项目经费管理情况进行专项检查、规范和严格把关科研经费的开支等。

促进学校层面的科研管理相关部门落实经济责任。内部审计部门在科研经费监管体系中应促进相关科研管理部门履行职责,落实管理责任,不能替代相关科研管理部门履行此类责任,这在科研经费过程审计中的显得越来越重要。内部审计部门应促进科研管理责任细化、落实,对科研管理的衔接部门应加以重视,并通过对管理责任的定期检查促进科研管理责任的落实。

2、学院层面科研管理情况审查和评价,促进学院领导加强对科研项目的管理和监督

促进学院层面科研经费内部控制落实。学院层面科研管理内部控制是关于科研经费的管理控制,包括合理设计本学院科研经费管理内部控制工作、贯彻实施国家和学校科研经费管理相关条例,对本学院科研项目经费管理情况进行专项检查、规范和严格把关本学院科研经费的开支等。

促进学院层面的科研管理相关单位落实经济责任。内部审计部门应推进学院级有力地实施和落实其应当承担的科研经费管理责任。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应采取必要的措施,帮助学院级建立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科研经费管理内部控制,充分发挥好承上启下的作用,提高资源利用程度和配置效率。内部审计部门在对学院级负责人做经济责任审计中应重点培养对科研经费管理责任的审计。

3、项目层面科研管理情况审查和评价,促进项目负责人对科研项目的管理

促进项目层面科研经费内部控制落实。项目层面科研经费的管理内部控制是项目组的自我控制,包括设计本项目科研经费管理内部控制、执行上级有关管理办法、对本项目科研经费支出进行管理控制等。

促进项目层面的科研负责人落实经济责任。内部审计部门可以通过各种方法手段促进项目负责人了解其所承担的直接经济责任,并通过对科研项目的审计促进项目负责人经济责任的落实。

参考文献

[1]文玉琼.高校科研管理工作的现状和建议[J].中国高校科技,2015年第11期

科研成果管理系统 篇11

科研项目管理是指课题从项目申请、立项论证、组织实施、检查评估、验收鉴定、成果申报、科技推广、档案入卷的全程管理。其目的是对科研活动项目进行制度化和科学化的管理,保证科研项目和计划圆满完成,把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使之服务社会、产生经济效益,提高科技竞争力。目前,我国关于科研项目管理的相关规定来自不同部委规章和规定,例如科技部 、财政部、国家计委 、国家经贸委2001年12月20日联合发布的《关于国家科研计划实施课题制管理的规定》《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2012年12月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令第2号公布的《国家民委科研项目管理办法》《国家科技计划和专项经费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国科发财字[2007]393号)、《财政部、科技部关于调整国家科技计划和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管理办法》《国防科技工业基础科研管理办法》等。这些办法在科研项目管理或科研经费管理等方面规定相当详尽,但由于是不同的部委颁布,在实施中受到一定的范围限制。非该部委所属的科研项目不一定就能适用该规定;而且这些部委发布的相关管理办法都没有规定科研造假应该承担何种责任、应该受到何种性质的处罚。因此,科技造假就不能得到有效的规制约束。

二、科研造假行为的深层次原因

(一)科研评价机制和奖励机制存在严重问题

我国现行的科学体制中,对科研成果缺乏科学、公正的评价机制,科研奖励机制长期以来也以论文量化作为考评标准。在这种“轻科研质量重论文数量”的评价奖励机制下,发表论文数量成为科研人员追求的现实目标,由此造成一些科研人员为了追求论文数量对科研内容和过程弄虚作假,抄袭剽窃他人学术论文,甚至以不正当手段骗取信誉,甚至部分科研人员重科研项目的申报,轻科研过程和科研结题。

(二)把科研造假定性为科研不端行为淡化了科研造假的性质

我国科技部的《国家科技计划实施中科研不端行为处理办法(试行)》和教育部《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学术规范(试行)》,两个《办法(试行)》的实施,对规范科研活动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对杜绝科研造假效果并不明显。究其原因如下。

科研活动在我国是指承担科学研究的单位或个人,包括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学术团体、专业机构等在科学研究过程中所实施的一系列过程或行为。科学研究的学科包括对社会和人文科学、自然科学、空间技术及生命科学的研究。由于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提供、能源的节约和环保的考虑,在自然科学领域,目前更多的是生物工程、生命科学、宇宙空间的研究投入。

我国科技部颁布的《国家科技计划实施中科研不端行为处理办法(试行)》第三条规定,本办法所称的科研不端行为,是指违反科学共同体公认的科研行为准则的行为,这一行为的本质就是科研造假。严格来说,把科研造假定性为科研不端行为或模糊了科研造假与科研不端行为的概念,淡化了科研造假的行为性质,使造假者误认为其造假行为既不承担民事责任,也不构成刑事犯罪,而仅仅是一种不端行为,无须承担法律责任。

(三)为获取科研经费实施科研造假

项目科研主体为了开展科研活动,需要一定的科研经费。多年以来我国的科研经费是依据科研项目的级别进行拨发,至于经费的实际需要是多少没有一个公开的标准,没有一个公开的审查制度。加之外界对于科研单位的科技力量不是很了解,有些科研单位为了承担课题项目的研究,特别是级别较高的课题,他们虚报高级科研人员的数量和科研力量,为获取科研经费先申报科研项目,至于科研结果那是以后再说。这种现象主要发生在国家拨发经费的科研项目上,上海交通大学的芯片开发科研造假就是属于这一类。

(四)借助科研搞政治资本运作,摄取社会效益

科研造假的另一个目的就是为了出名,也就是为了政治资本或社会效益。这一点是科研单位和科研造假人员的一个共同原因,从首尔大学人体干细胞科研造假,到江西某某科研所的科研人员造假,都是为了获取政治资本,前者获得了最高科学家称号,后者获得了高级职称。

三、杜绝科研造假的有效途径

(一)制订一部全国统一的科研管理条例

由于目前我国有关科研管理办法、规定由科技部 、财政部、国家计委(国家发改委)、国家经贸委、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等部委各自制定发布,且内容分散、效价又低,参照管理或科研机构执行起来比较凌乱。因此,出台一部全国性的科研管理条例尤为重要。一方面可以避免各个部委之间科研管理办法、规定的矛盾;另一方面有一个完整统一的科研管理标准和内容作为依据可以执行,使科研管理真正做到有法可依。

(二)建立完整的科研管理审批制度

针对科研造假这一现象和根源,选择科研项目的主体尤为重要。首先要对科研单位的人員结构、科研力量、科研方向及科研历史等进行全面了解,对同时具备科研条件的科研单位要实行招投标制度。

其次,在科研周期上应科学地确定期限,要长短适中,如果时间太紧就会出现科研过程造假;如果时间太长,又会出现科研结果滞后。

再次,科学技术部、行业科技主管部门和项目主持机关、项目承担单位在申请项目时应当签署科研诚信承诺书。

最后,对科研单位报批的科研经费要逐项分析、核算、查对,既保证了科研经费的支出需要,又防止了科研经费的浪费。所以,科研活动的开展必须要有完整的规章制度予以规范。

(三)完善科研项目的监督机制

首先,要成立专门的监督机构。例如美国的研究诚信办公室、丹麦的反科学欺诈委员会,它们的任务都是专门制定、宣传、执行有关学术规范,监督检查各种学术腐败防治情况,受理并调查学术违规举报,处理学术违规人员。我国也应该建立类似的专门机构,例如科研真实性稽查机构,还可将这一机构与教育部门的监察机构合并,扩大其职责和职权范围,使其能很好地履行学术监察之责。

nlc202309020526

其次,要走多渠道监督之路。对于有些科研单位承担课题项目的研究,可以将其项目申报、科研实施的情况向国家相关权威机构进行登记,对于不涉及国家机密的科研项目可以通过网络公示科研单位、参研人员、经费来源,让学术和科技界人士了解项目的真实情况,对科研项目的整个过程起到监督作用。

同时,还可通过专业的学术活动和媒体曝光单位和个人的科研造假行为,让全社会都来谴责科研造假的行为,形成全社会共同声讨、打击科研造假行为的氛围。

(四)形成严格、科学的学术评价和追责制度

国家应当针对不同项目成立专门的专家委员会,审查科研项目的整个过程,对项目的科技含量、可能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进行客观、科学的评估,彻底改变以论文的量化来评级科研项目,建立科研人员档案登记制度,对科研人员实行终身追责。一旦发现科研造假,除追回荣誉外,还要追究造假者的法律责任。

四、完善科研审查、审批制度

针对科研造假这一现象和根源,科研课题的研究或承担主体的确定尤为重要,首先要在制度上予以完善。因此,对科研单位的人员结构、科研力量、科研方向及科研历史等必须全面了解,对同时具备科研条件的科研单位要实行招投标制度。明确课题责任人与依托单位之间的关系。

课题责任人对完成课题任务承担法律责任,依托单位必须提供课题任务书或课题合同中确立的支持条件。属于自然人的课题责任人与课题依托单位之间可以根据课题实施的需要,打破单位、所有制界限进行优化组合。课题责任人与依托单位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以合同的形式确定

其次,在科研周期上应科学地确定期限,要长短适中,如果时间太紧就会出现科研过程造假;如果时间太长,又会出现科研结果滞后。

再其次,科学技术部、行业科技主管部门和项目主持机关、项目承担单位在申请项目时应当签署科研诚信承诺书。

最后,对科研单位报批的科研经费要逐项分析、核算、查对,既能保证科研经费的支出需要,又能防止科研经费的浪费。所以,科研活动的开展必须要有完整的规章制度予以规范,建立健全的学术监督机制。

五、在法律中明确规定科研造假行为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

(一)现有办法规定不足以震慑科研造假行为的发生

不难看出,《国家科技计划实施中科研不端行为处理办法(试行)》只提出了科研不端行为,而没有提到科研造假行为。因此,国家科技部的处理办法处罚措施第十条、第十一条也只规定,项目承担单位应当根据其权限和科研不端行为的情节轻重,对科研不端行为人做出警告、通报批评、记过、责令其接受项目承担单位的定期审查、禁止其一定期限内参与项目承担单位承担或组织的科研活动、降职、解职、解聘、辞退或开除等;同时,国家科技部的处理办法第十三条也规定科学技术部应当根据其权限和科研不端行为的情节轻重,对科研不端行为人做出如下处罚:1.警告;2.在一定范围内通报批评;3.中止项目,并责令限期改正;4.终止项目,收缴剩余项目经费,追缴已拨付项目经费;5.在一定期限内,不接受其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的申请。

显然,国家科技部的处理办法把科研造假归属于科研不端行为,并只规定了对不端行为的处罚。虽然该办法第十八条规定,科研不端行为涉嫌违纪、违法的,移交有关机关处理。但是,我国刑法没有关于科研造假的刑事處罚规定,司法机关依据什么来进行处罚科研造假单位和个人的造假行为呢?

(二)应当在刑法中增设科研造假罪

第一,无可否认,学术造假对个人、社会、国家将造成严重的威胁和损害,但同时科研造假本质上又是社会各种腐败现象在学术上的一种反映。由于我国刑法规定,承担资产评估、验资、验证、会计、审计等职责的中介组织的人员故意提供虚假证明文件,情节严重的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至于对出具虚假科研成果行为的刑事处罚我国刑法没有明文规定。

第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也只规定合同诈骗罪,有下列情形之一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的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科研造假骗取科研经费是否属于合同诈骗,我国刑法也未予明确定性或规定。因此,司法机关在处理骗取科研经费案件时缺乏法律依据。

第三,《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或者玩忽职守,致使公共财产、国家、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同时,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检察院直接立案侦查案件立案标准的规定(试行)》中规定,玩忽职守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严重不负责任,不履行或者不认真履行职责,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那么,科研经费被骗,科研项目的主持单位、申报单位、拨款单位是否构玩忽职守罪呢?

科研活动的目的是服务人类和社会,一旦科研造假,就会给人们带来一种认知上的危机,连科研都造假,还有什么事是真的呢?显然,科研造假是最大的不诚信行为,既损害了科研的至高尊严,也侵害了学术的权威,严重影响了科学在社会发展进程中的动力作用。

结 语

正是由于科研造假现象的出现和对社会的严重危害,要明确法律在科研造假中的处罚作用。目前我国对科研造假现象和行为的处置仅仅依靠规定、办法进行处理,而这些部门规章对科研造假的处罚是远远不够的,且缺乏法律依据。因此,对科研造假行为人入刑,完善科研造假刑事处罚立法迫在眉睫。

(肖进莲,民革重庆市永川区委委员,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教学部,从事医学教学和管理的研究。陈永标,民革重庆市委社会与法制委员会委员,重庆市法学会民法经济法研究会副会长,研究方向为民商法、经济法。)

科研成果管理系统 篇12

一、后勤测控系统典型科研成果概述

后勤测控系统是以感知和控制后勤设施设备为目标, 集成信息采集与自动控制硬件及软件于一体的自动化系统, 主要包括数字化油库、自动化立体仓库及数字营区等。随着智能传感、现代控制、物联通信、智能识别、三维实景与管理技术的迅猛发展及其在后勤测控系统领域中的应用, 现代后勤测控系统呈现出“信息采集自动化、信息传输网络化、信息资源可视化、安全管理智能化和供应保障精确化”的新局面, 在后勤保障减员增效、提高作业安全、改善作业环境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从测控实体对象和信息流动角度出发, 后勤测控系统分为现场仪表层、分散控制层、集中管理层和应用服务层, 各层间通过三层高效可靠的网络进行互联互通。现场仪表层主要由液位、压力、温度、流量、环境油气、泵、阀门及安防设备等感知和控制仪表组成;分散控制层主要由测控分机、网络交换机、路由器或集线器等组成;集中管理层主要由拼接大屏幕、服务器、工控机、客户电脑以及综合管理信息平台等组成;应用服务层主要由各级领导电脑及应用服务系统等组成。三层互联互通网络中, 工业控制网, 实现作业现场设施设备和控制器的互联;局域办公网, 实现办公区与管控中心之间信息互联互通;综合信息网实现远程通信。从系统软件角度出发, 后勤测控系统主要包括系统软件、组态软件及高级开发编程软件、应用软件及通信软件, 其中应用软件包括现场分散控制层及集中管理层应用软件, 现场控制站应用软件主要完成现场设施设备信息采集及控制, 集中管理层应用软件主要完成现场监控及管理。

二、科研成果案例化方法

后勤测控系统科研成果是科研工作取得成效的标志之一, 主要通过发表学术论文、申请专利、申报科研奖励及技术产品转化等形式体现, 具有科学性、创新性、学术性、先进性及实用性等特征。通过科研成果案例化, 一方面可拓展上述科研成果的应用服务范围, 另一方面可聚焦实际科研活动中存在的关键问题, 结合科研过程实践经验, 优化重组成果内容, 构建具有显明的实效性、实践性、完整性和典型性优势的鲜活教学案例。

(一) 构建步骤

首先根据学员对象及教学任务, 明确案例编写的宗旨及重点, 结合科研成果, 提出案例主题和问题。案例教学宗旨是为了促进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 在实践中验证理论、深化对理论的认识、发现新的规律, 又用理论指导实践、引导实践, 继而围绕教学目的展开案例研究工作。分三个阶段开展案例研究:第一阶段是科研成果、技术总结报告及相关文献资料的研究, 熟悉案例的背景情况;第二阶段是咨询研究, 通过现场调研、咨询及采访, 了解案例所需的真实可靠的细节;第三阶段是建立科研成果的全物理仿真教学模型。然后撰写案例正文, 过程可分为以下步骤:瞄准案例撰写的核心, 提出储油罐区监控系统构建面临的难题;写好案例的开头, 用有吸引力的背景和事件作案例的开头;呈现详实的背景材料, 让学生了解事件的来龙去脉;围绕主题及系列问题, 按时间顺序展开事件的全貌;留下一个思考和讨论的结尾空间;最后编写案例教学使用指南 (提问、讨论、应对) 等内容并做总结。

(二) 案例正文的基本结构

为便于教学使用, 案例正文的基本结构包括:标题, 以不带暗示性的中性标题为宜;首页注释, 简介编写者、案例涉及的知识点、案例的来源及使用要求等信息;中英文摘要及关键词;引言, 介绍时间、地点、决策者及关键问题等信息;背景介绍, 行业、单位、主要人物、事件等相关背景资料;内容, 要求层次分明、概念准确及客观地描述事件的构成要素和基本过程, 并反映客观存在的不同观点及其依据, 其中涉及的新名词或英文缩写应有解释;小结;附件, 与案例相关的图表、ppt等;思考题, 启发学生找准案例分析的切入点, 明确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

(三) 案例使用说明的基本结构

为了便于教学实施, 案例使用说明的基本结构包括:教学目的与用途;涉及知识点;配套教材;课件;启发思考题;分析思路;理论依据与分析;背景信息;关键要点;建议课堂计划。

三、科研成果案例化实例

(一) 确立案例主题

油库储油罐区监控系统涉及的技术问题主要有:如何实时、准确、可靠、经济地采集点多、面广的储油罐监控信息, 实现大范围的数据共享;如何基于多参数实时数据, 进行智能分析、处理, 进一步提高计量精度;如何基于监控信息及数据, 进行储油罐区油料平衡分析, 提高储油罐区安全管理的智能化水平等, 是后勤测控系统最具典型性及针对性的科研成果, 因此确立储油罐区监控系统构建为案例主题, 重点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熟悉案例背景

1.储油罐区概况。油库储油罐区是油料保障的重要基地, 具有分布范围广, 安全防爆要求高, 监控点多, 布线复杂, 自动化系统的水平和垂直集成难度大的特点。某油库现有洞库立式储油罐×个, 半地下立式储油罐×个, 中继卧式油罐××个, 放空罐×个, 储油区距办公区×公里, 收油作业区距储油区×公里, 距办公区××公里, 是一个储油罐类型较全、兼有储备库和供应库特点的油库。

2.监控系统结构与组成。针对上述油库储油罐的实际情况, 系统体系结构分为三层, 底层为油罐一次仪表, 包括液位计、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可燃气浓度传感器等, 通过测控分机接入中间层。中间层为分布式现场总线测控网络。上层为TCP/IP油库局域网。

3.监控系统功能。油罐自动计量;油罐状态实时监测与报警;系统参数设定与修改;油罐信息自动显示与管理;网络浏览与可视信息服务。

(三) 明确案例问题

围绕课程教学目标, 主要明确系统研究成果中关键技术处理中解决的核心问题。

1.储油罐液位计选型。储油罐液位计是油罐测量的主要仪表, 其技术性能直接影响油罐测量的精度和可靠性。针对不同油品和不同储油罐类型, 存在的问题是如何选择, 才能充分发挥液位计使用性能, 达到高性价比、高精度的液位测量。

2.测控分机设计。测控分机完成传感器数据采集与执行器自动控制等功能。针对不同测控信号, 存在的问题是如何进行硬件设计和软件开发。

3.混合测量模型建立。为实现多参数的实时监测和质量计量, 并保证计量精度系统采用混合法油罐自动计量, 主要设备包括:高精度液位计测量油高;安装于罐壁底部和罐顶部的高精度智能压力变送器测量油品压力和气相压力;多点温度传感器测量油品平均温度。针对多参数测量存在的问题是如何根据直接测量参数及储油罐容积表, 计算平均密度、视体积, 标准体积和质量, 即如何建立混合测量模型。

4.现场总线标准的选择。现场总线因其具有双向数字化、开放性、分散性以及对现场环境的适应性等特点而获得了非常广泛的应用。由于目前有影响力的现场总线标准有多种, 存在的问题是选择何种现场总线标准。

5.油量平衡分析模型建立。分析油料平衡, 控制油料泄漏和损耗, 是油罐监控系统的重要任务之一, 存在的问题是如何建立油量平衡分析模型。

(四) 撰写教学案例

撰写储油罐区监控系统构建案例的目的是使学员明确测控系统技术现状, 深入认识测控系统结构、功能及技术指标, 进一步掌握测控系统关键技术处理方法。为此, 围绕下述五大系列问题, 按时间顺序展开研究过程的全貌:问题一是罐区监控系统技术现状;问题二是罐区监控系统结构;问题三是罐区监控管理系统功能;问题四是罐区监控管理系统技术指标;问题五是罐区监控管理系统关键技术处理方法, 其中涵盖了案例的若干核心问题。

(五) 案例教学安排

后勤测控系统课程是我院自动化类本科的专业课, 也是自动化类任职教育的必选课, 由测控系统理论基础、技术基础及系统设计三大部分教学内容构成。在学生初步掌握有关后勤测控系统的理论与技术的基础上, 系统设计部分进行案例教学改革, 以期使学生进一步熟悉传感及控制技术的应用方法, 了解测控系统集成技术, 具备应用所学知识对测控系统进行构思、分析及创新设计的能力。

四、结论

储油罐区监控系统构建案例在我院本科及任职教学应用结果表明, 构建的案例涉及了国内外同类技术对比、技术原理、关键技术及创新点等研究内容, 涵盖了课程教学标准相关教学内容, 体现了监控系统的最新科技理论和实践成果, 充实、更新了理论与实践教学内容, 从系统调研、系统分析、方案设计、系统开发及运行维护的各个阶段, 促进了课程教学水平和学员创新实践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清华大学高等教育学会.清华大学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典型案例汇编[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

[2]王世练, 杨力斌, 张炜, 朱江.科研成果在案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 2014, 37 (3) :95-97.

上一篇:能源上市公司下一篇:盆腔疼痛与妇科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