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低误差

2024-10-24

降低误差(共8篇)

降低误差 篇1

一、引言

统计误差大致可分为两种, 一种是抽样误差, 一种是非抽样误差。其中, 抽样误差是由抽样的随机性引起的, 可采用概率抽样的方式进行计算, 并可通过调整样本容量、改变抽样方式等加以控制;非抽样误差是由抽样误差以外的其他原因引起的, 不能对其进行准确计算。在统计实践中, 非抽样误差在总误差中占很大比重, 所以通过减少非抽样误差来降低总误差, 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

二、非抽样误差的主要类型

非抽样误差可归为三类:抽样框误差, 无回答误差和计量误差。以下就这三类误差分别进行讨论:

1.抽样框误差:理想的抽样框是使目标总体和被抽样总体一致, 但在实践中, 难免存在目标单位和样本单位不完全对应的情况, 从而使得目标总体与被抽样总体不一致, 产生误差。这种误差不是来自于抽样的随机性, 而是产生于不完善的抽样框, 称之为抽样框误差。抽样框误差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丢失目标总体单位、包含非目标总体单位、复合联接、不正确的辅助信息以及抽样框老化等。

当某些目标单位没有在抽样框中出现时, 这些目标单位就构成丢失单位, 对于这种情况, 我们可通过其他途径将其纳入到抽样框中, 或对抽样框的数据进行调整;若抽样框包含某些非目标总体单位, 应利用其他相关信息对抽样框进行调整, 以此修正抽样框误差;对于复合联接问题, 可通过先验信息进行调整;对于老化的抽样框, 则需要对抽样框进行及时更新。

2.无回答误差是指在调查过程中, 由于各种原因没有能够对被选出的样本单位进行计量, 因而无法获得所需要的信息。无回答可分为有意不回答和无意不回答, 主要表现为:遗漏、无法查找、社会参与意识薄弱、拒绝回答, 前两种都属于无意不回答, 后两种则属于有意不回答。根据无回答的表现原因, 我们可以采取相应的处理方法, 比如:对无意不回答, 就要求调查人员在调查过程中认真仔细, 对工作抱有负责的态度;对有意不回答, 则要求调查单位事先做好宣传, 尽量取得被调查者的支持和理解, 同时也要尊重被调查者的隐私和自由。

3.计量误差产生的原因主要有: (1) 调查问卷的设计不合理引起的误差, 这就需要调查单位在设计调查问卷时考虑全面; (2) 调查人员个人导致的误差, 每个调查员的业务素质和能力相差很大, 对调查项目中某些细节的理解也可能与问题的设计初衷有所出入; (3) 被调查者引起的误差, 被调查者可能因为某些顾虑而给出不符合自身实际的答案。

最后, 某些利益相关群体可能会影响调查结果, 使其向他们所希望的方向发展, 这就使得数据结果完全背离事实, 对实际毫无意义。

三、降低非抽样误差的措施

由于非抽样误差在统计调查中具有重大影响, 我们可以考虑从以下方面出发, 降低非抽样误差:

1.在主观上充分认识到非抽样误差的重要性, 重视非抽样误差, 树立减少甚至避免非抽样误差的信念。在很多统计调查中, 很多调查员和调查问卷的设计者都忽视了非抽样误差, 甚至数据分析者都只考虑抽样误差, 而不考虑非抽样误差, 这种对待非抽样误差的态度显然不利于降低总误差。

2.提高调查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敬业精神。统计调查是一项细致的工作, 而且基层调查员的报酬也不高, 这就使得调查员工作责任感不足, 没有认真对待调查工作, 进而导致一手资料的误差。对于这种情况, 基层领导一方面要进行督促, 另一方面也要采取各种方式调动调查员的工作热情。另外, 虽然一些调查员对待工作很负责, 但由于能力欠缺, 可能他们自己对问卷内容都没能完全吃透, 就无法回答好被调查者提出的某些问题, 这样不仅不利于调查工作的开展, 而且会导致调查误差的增大。因此, 在开展一项调查项目前, 一定要先对调查员进行相应的培训, 同时平时也要注意定期开展培训工作, 提高调查员相应的业务素质。

3.加强统计调查在社会上的宣传, 使人们认识到积极参与其中的重要性, 消除他们对统计调查的偏见, 以此降低由被调查者引起的非抽样误差。我们也可以看到, 每次国家统计局公布宏观经济统计数据, 大众一方面怀疑统计数据作假, 另一方面却是抽样调查时不合作, 或者提供虚假信息, 而这些虚假信息直接导致了统计数据可能不符合他们的预期。这种矛盾的产生, 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大众对统计调查的认识不足, 而这又使得他们不支持、不配合调查工作。因此, 纠正大众对统计调查的错误认识, 不仅有利于统计工作的开展, 更有利于得到真实的统计结论。

4.树立客观的第三方精神。这就要求统计调查项目要有独立的经费来源, 独立的、相对封闭的人员组织以及透明的统计调查实施过程。另外, 甚至可以考虑建立独立的统计监督部门, 对统计单位的统计数据进行审查。

此外, 我们可以考虑从制度层面控制非抽样误差。制度层面可以分为以下几个角度:

1.政府的角度。目前由政府出台的统计方面的正式激励和约束制度主要有统计法、统计制度和统计调查管理条例等, 但这些制度在市场研究中的约束力及其对推动市场研究行业的力度尚不明确。因此, 在这方面, 政府可以明确市场研究机构的权利和义务, 同时制定相应的奖励和惩罚规则, 以此达到激励和约束的真正效果。

2.市场研究机构的角度。一方面, 市场研究机构应对被调查者采取一定的激励措施;另一方面市场研究机构应加强对市场调查员的培训, 使其明确调查目标, 调查内容, 并且在薪酬方面可采取收益与工作量直接挂钩的策略。

3.社会非正式激励和约束机制的角度。首先, 要消除大众对统计工作的偏见, 使其配合提供信息;同时统计工作者也要努力拿出高质量的数据, 从而证明自身存在的价值, 使其成为一个良性的互动循环。

统计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可以发挥重要作用, 真实的统计数据可以指导企业生产布置、国家宏观政策制定等。但如果统计数据本身就有很大的误差, 不仅不能起到正面作用, 还有可能误导领导层作出不利于实际的决定。试想某企业在制定生产计划时, 若统计调查数据显示市场对该企业产品的需求大于真实需求, 就会使得企业多生产, 最终可能导致产品积压, 利润下降;反之则导致供不应求, 使生产者不能获得全部利润, 还使消费者不能得到足够的效用。因此, 降低非调查误差, 从而降低总体误差, 是统计调查中一个不容忽视的内容。

摘要:在统计实践中, 非抽样误差在总误差中占很大比重, 其对整个抽样调查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文章对非抽样误差的三种主要类型分别进行介绍,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防范和降低非抽样误差的措施。

关键词:抽样调查,非抽样误差,降低

参考文献

[1].金勇进, 蒋妍, 李序颍.抽样技术[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2.

[2].方匡南, 王斌会.抽样框误差测量及其控制[J].统计与决策, 2007 (3)

[3].郑霞, 刘光珍, 陈建阁.市场调查中非抽样误差的成因及对策[J].市场研究, 2004 (11)

[4].梁芬莲.非抽样误差的种类及产生原因.财会通讯, 2005 (3)

降低误差 篇2

中铁二十局集团电气化工程有限公司 刘洁

【摘 要】:我国电气化区铁路里程已经达到17000km,随着新建铁路和既有线路改造电气化铁路里程还将大范围提升,电气化铁路的运行速度和运载能力除了对机车型号、线路规格有一定要求外,接触网的供电能力也是影响其速度的主要原因,在施工过程中我们总结出了影响其供电能力除外界的电能之外,主要的还是接触网导线的高度误差是其主要原因。本文针对施工过程的人、机、料、法、环几个环节进行了归纳总结,提出了解决的办法和措施,在现场有很实用的推广价值。

【关键词】:接触网 导线高度 误差 施工方法 1.前言

随着经济和铁路的跨越式发展,全国大范围内的复线电气化改造工程全面展开,逐步实现机车牵引方式由内燃机车向电力机车牵引的转型,为节约能源,减少环境污染,降低运输成本,提高列车的牵引重量和列车的运行速度提供了可靠的保障。截止2015年我国已有电气化铁路48000km,占铁路运营总里程的50%以上,随着既有线改造和新线建设的开展,电气化铁路运营里程还将大幅度增加。

电气化铁路是由电力机车和牵引供电装置组成,牵引供电装置又分为牵引变电所和接触网两部分,所以人们又称电力机车、牵引变电所和接触网为电气化铁路的“三大元件”。在“三大元件”中接触网的质量主要是在施工过程中形成的,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对接触网施工误差的控制是保证接触网质量的重要途径。2.工程概况

中铁二十局集团电气化工程有限公司承担着黄韩侯铁路北塬站(不含)—芝阳站(含)82.958km的四站(白水站、澄城站、合阳北站、芝阳站)四区间(北塬站-白水站、白水站-澄城站、澄城站-合阳北站、合阳北站-芝阳站)的站后“四电”工程,其中架设接触网导线216.3条公里,为了确保接触网施工质量,尤其是接触网导线架设质量,确保导线高度的误差在控制范围之内±30mm,我们从材料、施工方法、施工环境等等都采取了一些列行之有效的措施。3.技术原理

电气化铁路的接触网—受电弓系统的基本要求是:在所规定的行驶速度和工作状态下正常向机车提供电能且无电弧、电耗少,在投资及维护费用尽可能少的情况下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这两项基本要求是与接触悬挂和受电弓的震动状态密切相关的,接触线和受电弓的震动导致二者之间的接触压力围绕着由静态抬升力和空气动态抬升力形成的平均值上下波动,行车速度越高其波动越大。良好的受流取决于接触压力。接触压力小,接触电阻增大,产生电弧,导致电腐蚀;接触压力过大会使接触线磨耗加剧,减少使用寿命。接触网的施工安装精度越高,受流质量越好,接触线和受电弓的使用寿命越长,因此,对接触网的施工误差的控制是保证接触网质量的基础。

虽然目前国内接触网采用了国外发达国家的程序化、数据化施工和“四个一次到位”国家级工法。但由于接触网施工工序和所用的材料繁多、安装或加工工艺、机具及环境不尽相同(即每道工序施工的人、机、料、法、环五大要素的控制程度不同),在每个施工工序中仍会伴随有误差,如施工测量与定位的误差、支柱的埋深、侧面限界及倾斜度的误差、腕臂和吊弦的测量、计算、预配加工及安装的误差等。因此,产生原因主要来自施工人员、采用的机具、进场的材料、施工方法和施工环境。要保证施工质量施工过程中就必须对这五方面加以严格的控制。4.施工方法

4.1施工过程中对技术人员的控制方法

4.1.1实行岗前培训、持证上岗制度。对参与施工的所有技术人员进行岗前培训,并进行考核,考核通过后方能上岗作业;

4.1.2执行技术“三级交底”制度,即项目部对工程部进行技术交底,工程部对专业工程师进行技术交底,专业工程师对施工队进行技术交底,三极技术交底的侧重点不同。项目部对工程部进行技术交底时主要是执行的标准、线路的等级、甲方的统一要求等等;工程部对专业工程师的交底主要是专业技术标准、设备材料的规格型号、施工工艺方法等;专业工程师对施工技术交底的主要内容是工艺标准、材料、设备的规格型号、施工方法、试验标准等等。

4.1.3项目必须配备各级专业技术人员,项目部设总工,工程部设专业技术人员,施工队设技术员。4.1.4技术人员必须对施工方案进行优化,施工方案必须结合现场的实际情况,方法可行; 4.1.5对关键程序施工技术人员要进行全程旁站;

4.1.6加强设计文件、图纸的审核,结合施工图优化、现场核对进行,对上级各部门所发文件、图纸、变更和有关通知的要求,认真做好核对记录,及时做好施工过程中对基层具体管理和作业人员的技术交底工作。

4.1.7所有图纸、技术交底、测量放样资料做到及时、准确、无误,并由技术主管审核签字后交付使用。坚持“先批准,后变更,再施工”的原则,做到变更有通知,施工有依据;认真审核设计图纸,对施工设计图存在的问题及时与设计部门联系,获取相应的解决方案。4.2施工过程中对机械的控制方法

机械控制包括施工机械设备、工具和检测器具等控制。开工前,要对进场的施工机械设备、工具和检测器具等进行报验,专业工程师要根据不同工艺和技术要求选用合适的、先进的施工机械设备、工具和检测器具,并正确使用、管理和保养,确保处于校正状态。如用经纬仪取代线坠、接触线多功能激光测量仪取代普通的测量杆,可使施工测量精度大幅度提高。对同一检测项目如不采用同一检测仪器其测量结果也是不一致的,并不同程度地存在正负偏差,因此,对同一单位或单项工程,其测量器具也应相对固定,方可使施工误差控制在设计和规范规定的范围之内。4.3施工过程中对材料的控制方法

材料控制包括原材料、成品、半成品、构配件等的控制。监理工程师对材料的控制方法:审查进场材料、构配件和设备生产厂家提供的质量证明文件和相关资料;进口材料和设备应提交国家商检部门出具的商检证明;新材料、新产品的鉴定证明和确认文件;督促承包单位对进场材料、构配件和设备按规定进行检验、测试;承包单位自检合格后向项目监理机构提交进场材料、构配件、设备报验单由专业监理工程师予以审核并签认;项目监理机构按施工单位

抽样试验数量按照《铁路电力牵引供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1-2003要求的比例进行见证试验以及进行平行试验,避免不合格材料使用到工程上。材料在生产制造过程中不可避免的有公差存在,因此必须考虑其影响。如支柱装配所用的绝缘子制造的公差,应在预配时将其消除,避免误差叠加。4.4施工过程中对施工工艺工法的控制

方法控制是指施工所采用的方案、施工工艺、技术措施的控制。在工程项目开工前,项目总工程师组织工程部、安质部、专业工程师对施工方案、施工方法、施工工艺是否满足设计文件的要求(即施工方案的可行性和技术的先进性)进行会审。切实可行的施工组织设计有利于保证工程质量、加速进度、提高效益。为了避免先架设承力索、接触线,后架设附加悬挂引起支柱倾斜值的变化,造成接触悬挂安装调整超标返工,采用先架设附加悬挂,再测量(用于腕臂和吊弦计算的)支柱的有关参数,以保证后续的支柱装配、架设承力索、接触线及悬挂安装一次到位达标;不考虑承力索和接触线的新线蠕变,在架设后就安装吊弦和定位装置,过一段时间后,吊弦和定位装置的位置因线索的新线延伸而超出施工允许偏差。因此,必须采取相应的超拉技术措施,使新线初伸长一次基本出尽后,再进行吊弦和定位装置安装,使安装一次到位达标。如新建铁路一次电化施工时利用两台架线车对承力索和接触线进行超拉。既有线电气化改造施工时,为了减少对运输的干扰影响,采用坠砣加重超拉工艺对承力索、接触线进行超拉;也可采用额定张力超拉工艺,即在额定张力下,张拉一段时间。4.5施工过程中对环境的控制方法

环境的控制是指对工程技术环境(即地质、气象等)、工程管理环境(即质量管理制度)的控制。环境因素对工程质量的影响是复杂多变的,施工队要严格按照批准的施工组织设计进行施工,特别在昼夜温差较大的地区施工,现场技术人员必须加强日常巡视和现场的监督检查,保证测量值和计算值的准确性,如补偿装置坠砣b值及吊弦、定位偏移均应根据当时的环境温度来控制施工。环境温度测不准,将影响施工质量。又如,在接触网施工中使用超声波式测量仪,由于超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与环境温度存在一定的函数关系,仪器从存放环境到测量现场至少要有10min以上适应环境温度的过程,否则测量值不够准确。另外,前一工序是后一工序的环境,前一检验批、分项、分部工程也是后一检验批、分项、分部工程的环境(即前一检验批达标,后一检验批的环境良好)。因此,专业工程师应根据工程的特点和具体条件,对影响质量的环境因素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措施并加以控制。5.技术总结

降低误差 篇3

【关键词】浅谈;降低;电能计量装置;综合误差

0.引言

电能计量装置的综合误差是追补电量的重要依据,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商业化运营的管理,内部模拟市场的推广,对电能计量准确性越来越重视,各计量点的电能计量装置的综合误差就显得尤为重要。

1.电能计量的现状

电能计量的准确性一般主要涉及到计量的盲点、计量设备的准确性、抄表以及反窃电等一系列问题,其主要的现状如下:

(1)关口电能表在结构和功能上存在缺陷,普遍采用国产三相两元件感应式电能表。

(2)高压出线侧不具备电能计量的条件。这是主要由于电力单位的供电量是按发电机出口电量减去厂用电量来综合考核的,但是考虑到实际情况如不少电厂的高压出线侧没有电能计量装置,而主要的计量点设在发电机出口,最终就不能很好地准确计量关口电量。

(3)关口表现场校验方法不合理,并且电压互感器的二次导线压降引起的计量误差较大。

2.电能计量装置的综合误差分析

2.1电能表选型及使用不当引起的误差

电能表选型不当极易引起误差,为了保证电能计量装置准确地测量电能,必须按照《电能计量装置技术管理规程》的要求,合理选择电能表的型式、基本电流、最大额定电流以及准确度等级。

2.2电能表产品误差

产品质量是保证误差的关键。

2.3电压互感器二次导线压降引起的误差

电压互感器的负载电流通过二次连接导线及串接点的接触电阻时会产生电压降,这样加在电能表上的电压不等于电压互感器二次线圈电压,因此会产生计量误差。

2.4电流互感器选用不当引起的误差

由于一次电流通过电流互感器一次绕组时,要使二次绕组产生感应电动势,必须消耗磁,使铁芯产生磁通。电流互感器的误差是由铁芯所消耗的励磁安匝引起的。电流互感器误差取决于互感器的比差、角差,而比差、角差又与外接负载阻抗Zb、铁芯抗角α,铁芯损耗电量角?有关。由互感器电流特性曲线、负荷特性曲线和误差特性,二次负荷要控制在25%~100%之间,一次电流为其额定值60%左右,至少不得低于30%,才能使其在最优状态,从而降低电流互感器误差。

接入电流互感器的二次负荷包括电能表阻抗、接触电阻。现在电子表的大量使用,其二次负荷远低于机械表,多数不到1VA,互感器实际二次负荷小于额定二次负荷的1/4,这样就会发生运行中的电流互感器超差的情况。

3.降低电能计量装置综合误差的措施

3.1采用复合变比电流互感器自动转换计量装置

对负荷电流长期运行在电能表额定负荷20%以下的线路,可安装复合变比电流互感器自动转换计量装置,与复合变比电流互感器配套使用,通过在线检测,确定线路运行电流的大小,经识别比较后,发出指令,命令计量装置在大变比运行还是在小变比运行,以提高电能表的计量准确度。

3.2减小电压互感器二次回路压降

(1)设置计量专用的二次回路。

(2)对10kV侧计量可将电能表装在靠近PT的开关室这样可大大缩短二次导线长度。

(3)加粗电压互感器二次导线截面,减少接点接触电阻。

(4)减小负载,以减小回路电流,从而减小回路压降。

3.3对接入中性点绝缘系统的电能计量装置

应采用三相三线制电能表,其2台电流互感器二次绕组宜采用四线连线;对三相四线制的电能计量装置。其3台电流互感器二次绕组与电能表之间宜采用六边线。如采用四线连接。若公共线断开或一相电流互感器极性相反,会影响计量。且进行现场检验时,采用单相法每相电流互感器二次负载电流与实际负载电流不一致,给测试工作带来困难。且造成测量误差。

3.4开展计量装置综合误差分析

把投运前电流、电压互感器合成误差、电压互感器二次回路压降误差通过计算形成数据表。在每次的周期校验时,都可以对照各项数据配合电能表进行调整,使计量综合误差达到最小。同时,按规程规定做好电能表、电流互感器、电压互感器进行周期检验和轮换工作。

3.5对互感器误差进行调整

电能计量综合误差的大小主要决定于电能表本身的误差、互感器的合成误差和二次回路的压降误差引起的整体误差,由于综合误差是这三者的代数和,因此通过它们大小、符号的配合可使整体综合误差减小;而且互感器的合成误差还与选用的互感器的比差、角差的大小、符号有关,即互感器的选用也存在合理组合问题。现场的具体情况,对运行中的电流互感器、电压互感器进行误差补偿,使其误差尽可能地减小,甚至小到可以忽略。

3.6经常检测电流互感器倍率和计量回路

有些窃电户为了少交电费,往往私自将原装的电流互感器更换为较大倍率的电流互感器,甚至仍装上原来电流互感器的铭牌。在检查时,应注意电流互感器的实际倍率是否与铭牌相一致。检查电流互感器的一次回路或二次回路是否短接、二次回路是否伪接或开路、二次端子的极性或换相是否错接;对于多变比的穿心互感器,还应注意穿心匝数等。对电压互感器,应检查其接线的正确与否,防止虚接、伪接与二次回路的开断以及换相错接等。

3.7合理确定电流互感器额定一次电流及其二次负荷

电流互感器额定一次电流的确定,应保证其在正常运行中的实际负荷电流达到额定值的60%左右,至少应不小于30%,否则应选用高动热稳定电流互感器以减小变比。通过合理选择电流互感器额定一次电流,使电流互感器运行在最优状态,从而降低电流互感器误差。

3.8完善计量装置

选择专业大厂生产的高精度、稳定性好的多功能电能表。由于电子技术的发展,现在多功能电子表已日趋完善,其误差较为稳定,且基本呈线性。一只多功能电子表可同时兼有正、反向有功,正、反向无功四种电能计量和脉冲输出、失压记录、追补电量等辅助功能,且过载能力强、功耗小。对Ⅰ、Ⅱ类用户应采用全电子式电能表。专业大厂生产的多功能电能表在元器件材料、设计技术水平、质量检验均有较高要求,是实际使用的首选。然而,在选择时应注意电能表标注的使用条件。

4.结束语

电能计量装置作为考核主网线损的重要依据,是电力系统走向市场的重要保证。因此必须认真做好电能计量工作,提高电能计量装置的准确性,真正做到电能计量公平合理,为发供用电各方提供可靠依据。 [科]

【参考文献】

[1]蔡春球,张有顺.关于电能计量误差的管理分析.宁夏电力,2008(11).

[2]付秀华.电能计量装置误差原因分析.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01).

[3]戴军.电能计量装置的综合误差分析及改进措施.内蒙古电力技术江,2008(02).

降低管道输送原油计量误差的对策 篇4

1 原油在管道输送中交接计量误差的原因

要想降低管道输送原油计量的误差, 关键是要对造成误差的原因进行分析。虽然管道输送原油中的交接计量是有相应的国家标准的, 但是在实际的计量中结果永远无法完全真实的反映真值, 只能尽量的使计量结果接近真值, 目前国家对贸易交接用计量误差的规定是不得超过0.2%。从目前的计量实际情况来看, 影响计量误差的因素主要有如下几种因素:

1.1 计量人员因素的影响

根据目前采用的两种原油质量计量公式, 受到如含水率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计量的工作人员要对数据进行收集、记录, 然后运用公式进行计算, 计量中, 不考虑温度变化和压力等因素的影响, 所需的主要两项数据就是时间和含水率, 因为这两项数据在公式中较大程度的影响着计量值。

1.2 仪器设备的影响

即使计量人员在记录数据时没有误差, 在实际测定是, 测试所用仪器设备也会影响计量值的准确性, 测量机器设备的准确性越高, 所得出的数据和结果页就越接近真值。

首先流量计在计量运行中, 机器本身的运转以及外界物质对机器的影响都会影响计量数据的准确性;原油中含有的颗粒以及原油的粘稠度也会对流量计产生影响, 严重的还会导致泄漏, 产生误差。

其次, 计量所以的体积管对数量值也产生着影响, 体积管的计量标准和准确度对计量误差有直接影响;体积管自身的结蜡和管身的腐蚀更是在运行中影响在计量误差, 切这种影响还非常大。因为在原油输送中, 各种原油其含量有杂质, 在运输中外界环境和温度压力变化使得原油会有部分附着在体积管的管壁上, 这一体积管的容积就会有相应的变化, 但是在统计记录数据时还是按照体积管的标准体积进行计算, 所以测量所得数据就会有误差。

1.3 原油自身和外界温度的影响

首先来看原油本身的物理性质对计量误差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原油的粘稠性和原油的温度。原油的粘稠度与泄漏量呈现负相关的关系, 计量结果受此因素影响较大;而原油的粘度又受到温度的影响, 此外温度还影响体积管的容积和泄露量等因素, 这些都将影响计量误差。

其次环境因素也对计量的准确度和结果有影响, 如上文所述温度对原油粘稠度、泄漏量等影响, 使得计量结果出现不同程度的误差。

1.4 取样的方法影响误差

因为国家有规范规定原油贸易交接点标准, 但是在实际检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其中在取样上采用的多是人工取样方法, 这样就无法反映原油的性质变化, 根据取样所检测的数据时不能全面准确反映整体原油的性质特点和平均值的。一定时间内通过输送管道的原油在粘稠度以及密度和含水率方面都有差异, 如果根据规范进行整点取样, 所造成的结果是存在较大误差的, 所以在取样上一定要在整点取样基础上再多加取样, 尽量减小误差。目前已经有针对该问题的自动取样器, 不但减省了人工的劳动, 还能大幅提高取样的次数和检测结果, 但是因为适用上没有相应的标准等问题, 这一技术目前还没有得到广泛的应用。

此外有的油井间歇生产情况严重, 花费在计量上的时间较长, 所以时间上的不规律使得计量误差随之增大;有时计量工序还会面临没有气体压液面的状况, 这样计量也无法正常进行, 即使计量也会出现大的误差值。

2 降低管道输送原油计量误差的对策分析

上文已经对造成计量误差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这也为我们指明了实施对策的方向, 据此笔者提出了降低管道输送原油计量误差的几项措施:

2.1 提高计量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水平和责任意识

通过对计量工作人员进行专业技能培训, 能够有效降低误差, 强化计量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也能提高记录数据的准确性, 减小误差。原油管道输送交接的计量工作人员经过专业的技能培训和责任意识的强化, 才能对计量工作规范熟练的掌握和执行, 才能降低计量误差。

2.2 对计量仪器设备加强检查, 确保其运行的准确性

在计量仪器设备的选取上首先就要选用精准度高, 准确稳定性好的仪器设备;其次在计量仪器设备的日常维护和保养上, 要定期对仪器设备进行检测清理和维修, 使仪器设备富恶化生产所需的规范标准, 对堵塞、磨损的仪器部件进行及时的修复, 对体积管的结蜡更要时刻注意, 增加检查的次数, 确保正常的计量工作顺利进行。

2.3 确保稳定的计量环境

减小环境所造成的计量误差就要加强对流量计的运行和检查管理, 笔者提出将流量计安装在室内, 从而减小温度等环境因素变化, 减小计量误差。在防止原油物理性质变化的问题上, 可以实施在线检测, 保证得到一个均衡的测量值。

在解决取样方法造成的误差问题时, 可以引进使用自动取样器, 提高取样的密度, 提高取样的代表性来减小误差;计量时还要尽量延长计量时间, 降低因时间不规律所带来的误差。

3 结语

综上所述, 造成管道输送中原油交接计量误差的原因多种多样, 而在不同的企业中面对的原油品质也有很大不同, 随着原油的重质化趋势增强, 原油自身物理特性的不同, 以及外界环境温度的变化因素影响都影响着计量误差。所以在降低管道输送原油计量误差的对策上, 需要根据原因有针对性的提出和执行, 按照国家的有关规范标准, 提高计量技术水平, 加强计量工作人员的培训的责任意识, 确保计量仪器设备的正常运行, 营造良好的计量工作环境, 从而有效提高计量的准确性, 为企业降低成本做好各项管理工作。

摘要:原油在管道输送过程中有诸多因素影响着交接计量的准确性, 本文影响因素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分析。并且在这一基础上对如何降低管道输送中原油交接计量误差提出了改进的措施建议, 旨在提高炼油厂的工作效率, 降低生产工作成本, 提高经济效益。

关键词:管道输送,计量误差,原因,对策

参考文献

[1]汤先梅.原油计量中的影响因素探讨[J].江汉石油职工大学学报, 2008 (04) [1]汤先梅.原油计量中的影响因素探讨[J].江汉石油职工大学学报, 2008 (04)

降低误差 篇5

一、目前我国统计工作的不足之处

现行的统计报表、统计指标体系以及统计调查方法, 都是经过理论和实践总结出来, 在统计学的指导下建立和制定的, 具有一定的科学性、规范性、合理性和严谨性。但是, 在统计工作中, 因为人为因素使统计工作中的调查、整理、资料汇总等阶段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在统计调查阶段, 被调查者因为利益的驱使存在着虚报、瞒报、漏报等现象;在统计整理阶段, 一些统计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不强, 不熟悉业务流程等, 出现了“数据误差”等一系列问题;在统计资料汇总阶段, 由于工作人员的责任心不强等原因, 直接导致了数据统计工作效率和质量水平低下。另外, 统计工作中还存在领导不够重视的问题, 这直接导致统计工作的工作效率难以提高。

二、目前我国统计工作中存在“数据误差”的原因分析

“数据误差”是指实际统计数据值与客观事物之间存在误差。产生“数据误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1) 行政部门的领导干预。领导干预是统计工作中出现“数据误差”的主要影响因素。由于受行政部门领导业绩考核指标的影响, 基层干部或者是统计工作人员在统计数据整理阶段不得不虚报数据, 夸大“业绩”, 致使统计数据严重失真。

(2) 数据信息的采集不准确。确保数据信息的可靠性和真实性是统计工作的基础条件, 但是在目前统计工作中存在数据信息不真实的现象, 究其原因是:统计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及工作责任心不强, 导致数据采集严重失真;还有就是某些地区和部门单位因自身利益的驱使, 对真实的统计数据故意隐瞒, 企图达到少缴或者不缴国家规定的税费的目的, 以此来获取不正当的收益, 导致统计数据出现误差[2]。

(3) 由于我国正处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渡时期, 统计工作中的统计指标体系、统计调查方法等还不尽完善, 因此在数据采集阶段容易产生误差, 造成统计数据质量下降, 影响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3]。

三、有效降低统计工作中“数据误差”的具体措施

确保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是统计工作的重要环节, 统计数据的质量也是统计工作的核心内容, 因此广大统计干部要加强统计数据采集的水平, 保证统计数据的质量。针对统计工作中存在的“数据误差”, 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对其进行有效地降低:

(1) 加强对统计工作的宣传。加强对统计工作的宣传力度, 使人们尤其是党政领导干部以及统计干部深刻的认识到统计工作的重要意义, 明确的认识到统计工作对经济发展的重要影响力, 使领导能够对统计工作重视起来并且起带头模范作用, 对统计工作进行一定的支持和鼓励, 使统计干部能够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从思想上提高对统计工作的认识, 并在统计工作中尽心尽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2) 建立和完善统计工作的工作机制。可以利用《统计法》, 对统计干部进行法制教育, 明确统计工作的目标, 并且制定相关的考核标准。建立和完善统计报表制度以及统计数据指标体系, 并且对落后的统计方法和手段及时的进行改革创新, 以保证统计方法的时效性。建立统计工作的监督考核体系, 落实统计工作的相关制度, 提升统计数据的精准度, 进一步促进统计数据质量的提高。

(3) 改革领导干部片面强调“业绩”的考核制度。统计工作中出现“数据误差”的一项重要影响因素就是领导干部的考核标准, 常常“以数字论英雄”, 片面的强调GDP增长而忽视了实际客观因素, 直接造成了统计数据失真。因此, 要对领导干部片面强调业绩的考核制度进行改革, 从根本上抑制和消除“数据误差”的产生。

(4) 加强统计干部的业务素质的提高。一支精干的、专业的统计干部队伍是统计工作良好展开的基础条件和重要保证, 因此, 必须加强统计干部工作队伍的建设。加强对统计干部的业务素质的培训和提高, 首先是思想培训, 使其具有实事求是的精神;其次是对统计专业知识的培训和教育。统计干部必须熟悉统计的知识技能和工作流程, 以确保统计数据资料的准确和完整。

(5) 加强统计系统的网络建设。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人们已经进入一个信息化的时代。因此要提高企业的统计工作管理水平, 就必须加强统计系统的网络建设, 实现其自动化。加强网络建设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小人为因素造成的“数据误差”, 并且能够实现数据信息扩大化, 强化数据信息功能, 实现数据信息共享。

总之, 只有有效的降低“数据误差”, 才能够真正提高统计工作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才能有效的促进国民经济的健康、有序的发展, 从而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参考文献

[1]杨忠森.浅谈如何降低统计工作中的"数据误差"[J].中国科技博览.2011 (13) [1]杨忠森.浅谈如何降低统计工作中的"数据误差"[J].中国科技博览.2011 (13)

[2]于景伟.统计工作中的“数据误差”的原因及对策[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1 (22) [2]于景伟.统计工作中的“数据误差”的原因及对策[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1 (22)

降低误差 篇6

1.1 直线段定位放线

直线段定位放线在公路线型中应该说是最简单、最好放的。在地形平坦地段用经纬仪定向, 钢尺量距。起伏较大地段在直缓点或缓直点设站定向, 用测距仪量距完成。这里要讨论的是直接在导线控制点设站, 以相邻导线点为定向方向, 采用极坐标法放出中线的方法。图1 (a) 中我们在A点设站, 以B点为后视点定向, 以为指向角定出AP方向, 并量测出AP段的距离, 就确定了P点位置。角、DAP公式如下:

1.2 曲线定位放样 (见图2)

圆曲线与其它线型主要连接形式有:直线与圆曲线、回旋曲线与圆曲线、圆曲线和圆曲线。一般设计院提供逐桩坐标包括:ZY、YZ、GQ、QZ和20m整桩号坐标, 一般情况下可以满足中线控制要求, 有些情况下为了更好地控制填、挖方路基或构筑物, 施工时需要加密中线坐标。因此, 在放线中应用圆曲线公式计算坐标。

切线支距公式:

2 在放样工作中必须附有校核条件

施工放样的成果通常是即刻 (或数小时后) 交付使用, 往往不能等待再去检查成果的正确性。这就要求放样作业人员在作业中处处要有自我校核条件, 以便及时发现错误, 及时纠正。

现把校核条件归纳如下:

2.1 主要轴线点的放样

应用单三角形法 (有三角和的检查) 、三点前方交会法 (两组坐标校核) 、三边测距交会法等, 严禁用二点测角交会法测定轴线点位。

2.2 工程轮廓点的放样

2.2.1 用测角前方交会定点, 必须用三个方向, 第三方向作为校核。

2.2.2 用测角后方交会定点, 必须观测四个已知方向, 由四组坐标作为校核条件。

2.2.3 不论采用什么方法放样建筑物轮廓点, 都应在放样定点后, 在现场丈量相邻轮廓点的间距, 并与理论值比较, 以便发现粗差。

2.2.4 采用光电测距极坐标法放样定点时, 如现场只需放样一个点时, 亦应设计另一点的放样数据, 在现场同时测放第二点, 以便丈量两点间的设计间距以作校核。

2.2.5 如果是规则图形的精密放样点, 应该在施工现场检查放样点相互之间的几何关系。

2.2.6 当采用光电测距仪放样三角高程时, 必须进行往返观测。用水准仪放样高程时也应如此。

2.3 用方向法 (包括极坐标法) 放样

2.3.1 仪器在测站定向时, 必须后视两个已知方向, 以观察方位角的符合情况。

2.3.2 在比较简单、精度要求不高的放样中, 一般应做到:水平角观测一测回。在需要高程或作倾斜改正时, 天顶距应至少观测一测回, 杜绝在放样中只作半测回无校核条件的做法。

3 在放样工作中进行现场平差

一般工程放样的平差工作都是在现场进行的, 因此, 常将这类在现场消除测量误差的方法统称为现场平差。如在测放一个方向线时, 采用正、倒镜定点, 而后在现场取两方向线的中点作为最后方向值等方法。

在所有建筑领域中, 对测量放样的精度要求具有严密性和松散性两个方面的特性。严密性指工程建筑物必须保持其构件严密的相互关系, 即在放样中具有较大误差时, 则会有损于工程质量。松散性指松散的建筑部位, 彼此间联系松驰。这类工程部位, 虽在设计图纸上有三维尺寸的规定, 但在施工时, 可予以不同程度的伸缩, 因其放样后果对工程建设的影响远比严密性的部位要宽松得多。

以上特性为现场平差提供了有效方法:在放样工作中采取适当的措施, 使严密区段保证严密性, 以满足建筑标准要求, 而将由于控制测量所带来的误差平摊于工程部位松散的区段中, 使它对工程质量不产生任何影响, 从而达到现场平差的目的。它和一般平差任务不同之处是:误差并未消除, 不过是将其挤放于一个对工程质量不产生影响的区段, 而将其“吸收”罢了。可采用以下平差手段达到这一目的。第一, 对严密部位, 一般采用本身主轴线为基本控制去进行放样。即不论控制网布设的精度如何, 一旦利用其测设主轴线后, 该工程部位就以该轴线为基础了, 这样就保证了建筑物的相对严密性;第二, 所有轴线的测设, 应在主轴线的基准上进行, 以避免再由控制网测设, 而将控制网本身的测设误差带入严密区段;第三, 在施工过程中, 所有轴线的测设定位, 应具有一次性, 切忌反复变更造成轴系的混乱。这样做的结果是:严密区段保持了其相对严密关系, 而控制网的测设误差就被挤到松散区段了。

4 在放样后做好复测工作

测量复测 (检查测量) 是保证建筑工程质量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复测的目的是检查建筑物 (构筑物) 平面位置和高程数据是否符合设计要求。以往发生的施工测量事故, 大都是忽视复测工作所造成的。复测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4.1 设计图纸的复核

施工测量人员要对设计图纸上的尺寸进行全面的校核, 校对总平面上的建筑物坐标和相关数据, 检查平面图和基础图的轴线位置、标高尺寸和符号等是否相符, 分段长度是否等于各段长度的总和。矩形建筑物的两对边尺寸是否一致, 局部尺寸变更后, 是否给其他尺寸带来影响。

4.2 建筑物定位的复测

建筑物定位后, 要根据定位控制桩或龙门桩, 复测建筑物角点坐标、平面几何尺寸、标高与设计图纸上的数据是否吻合, 是否满足工程精度要求, 建筑物的方向是否正确, 有无颠倒现象, 有没有因现场运输车辆将桩碰动, 造成位置偏移等现象, 发现问题要及时纠正。

4.3 水准点高程的复测

施工现场引进水准点后, 要进行复测并应往返观测两次。测设±0水准点时, 一定要校核好图纸上每个数据, 防止用错高程而造成整栋建筑物高程降低或升高的严重后果。

4.4 原始观测记录的复核

对外业实测记录, 回到室内应换另外一名测量员进行全面复核。可用加法还原检查法, 利用校对公式或采取其他方法查原始计算项目, 发现错误及时解决。

施工测量是施工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因此, 在工程施工前和工程施工中必须高度重视施工测量工作;同时, 必须加强对施工测量的管理。在施工测量中只要做到有本身校核条件, 进行现场平差, 把测量的隐患事故消灭在施工之前, 使工程顺利进行。

摘要:建筑工程施工测量贯穿于整个建筑施工的全过程, 放样精度对建筑工程质量和施工进度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测量放样的成果, 必须做到准确无误。因为各施工部门都要依据所测量的点线去施工, 放线一旦有误, 必将使开挖、打桩、立模、钢筋绑扎以及混凝土等作业处于不正确的设计位置, 造成施工错误, 给甲乙双方带来重大经济损失。本文分析了在建筑工程定位放样过程中如何减少测量的误差。

降低误差 篇7

用流量计计量原油会因各种因素产生一定的误差, 现从误差的来源分析造成原油计量误差的原因有:人为误差、测量装置误差、环境误差和方法误差。

1.1 人为误差

根据GB9109.5-88《原油动态计量油量计算》计量原油纯油量的公式

M-原油空气中的质量t

Vi-流量计的累计体积量m3

ρ20–原油标准密度g/cm3

Cpi-原油的体积修正系数

C p i=1/ (1-F P) 其中P为油品压力 (Mpa)

F-为油品的压缩系数 (Mpa-1)

Cti—原油的体积修正系数, 无量纲

Fa-空气浮力修正系数, 无量纲

Cw-原油含水系数Cw=1-W W为原油含水质量百分数

计量人员需要记录以下数值用以计算原油纯油量:体积值、温度值、压力值、密度值和含水率。

1.1.1长输管道计量交接中, 体积量的计量是连续的, 存在的人为误差会随油品计量的累积无限趋向于0。

1.1.2温度值;温度测量值的准确度将影响到温度修正系数 (C t i) , C t i值可查GB1885-98表60A《原油体积修正系数》, 从表中可以看出温度相差1℃, Cti值约相差0.6-0.9%.

1.1.3压力值:压力值对流量计计量误差影响较小, 可忽略不计。

1.1.4密度值 (ρ20) 和含水率 (w) :从公式 (1) 中可看出密度和含水的示值误差将直接影响纯油量的计算, 所以ρ20和w的准确读数非常关键。

产生以上量值的人为示值误差除了人的因素, 主要还取决于计量这些值的计量器具的准确度等级, 准确度等级越高, 人为误差越小.

1.2 测量装置误差

1.2.1流量计:容积式流量计运动部件之间以及运动部件与壳体间的间隙极小, 流量计运行时, 微小的固体颗粒都会导致流量计磨损, 产生泄露量, 从而导致负误差。

式中q-流量计漏流量

xc-转子壳体之间的间隙长度m

Lc-转子壳体之间的间隙宽度m

△P-流量计前后压差MPa

K-常数0.0833

u-原油的动力粘度kg/m.s

根据公司 (2) 影响流量计示值误差的因素为流量计的磨损、前后压差和原油粘度。

1.2.2体积管:根据量值的朔源性, 作为流量计计量标准的体积管, 其准确度等级直接影响到流量计的误差。

1.2.3温度计、压力表、密度计和含水分析仪的准确度等级;根据国家标准GB9109.1-88《原油动态计量一般原则》要求, 原油贸易交接的综合装置计量误差允许在±0.35%, 既计量器具引起的综合计量误差允许在±0.35%之内, 当然需要采用各种手段使综合计量误差越小越好。

1.3 环境误差

1.3.1环境温度主要从以下两点影响流量计的计量误差

(1) 影响流量计的计量准确度, 温度变化将影响油品粘度、流量计运动件与壳体的变形, 进而影响到流量计的泄露量。

(2) 影响流量计的检定结果:标定时环境温度变化。环境温度对体积管和流量计产生一系列变化, 将会影响检定结果。

1.3.2原油物理特性对流量计计量误差的影响

(1) 原油粘度;根据公式 (2) , 原油粘度与原油的泄露量成反比, 对流量计误差的影响较大。

(2) 原油的温度:原油的温度将影响原油的粘度、体积管的标准容积、流量计计量腔容积和泄漏量, 是影响流量计计量误差的主要因素。

1.4 方法误差

目前原油贸易交接点均使用最新的国家标准。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如:在原油性质变化较大的交接点使用手工取样, 使所取油样的化验结果不能代表这段时间内原油性质的平均值。国家标准规定是整点取样 (间隔两小时) , 这样引入的方法误差较大, 增加取样次数可以减少方法误差, 但会增加工人的劳动强度, 较好的办法是用取样代表性较强的自动取样器, 但因国家没有使用标准, 所以得不到有效的推广。

2 降低计量误差的方法

根据以上分析, 可重点从以下几点加强管理, 以降低计量误差。

1.加强计量人员的培训和管理, 减小人为误差, 加强计量人员的责任心, 准确无误地计量参数。

2.加强计量器具和工作标准的管理, 减小测量装置误差, 首先要使用准确度等级较高、稳定性较好的计量器具, 其次要保养维护好计量器具, 经常清洗过滤器, 防止原油中的杂质对流量计的损坏, 以保证标准值准确。

3.加强流量计运行和检定过程中的管理, 减小环境误差, 在线检定是防止环境温度、原油的物理性质发生剧烈变化的有效方法。检定时, 尽量保证流量计检定时的环境温度, 原油物理性质与平时流量计运行时基本一致。

降低误差 篇8

并行的ADC系统结构也有多种, 包括全并行、 两步式、 折叠和插值等。 对于前述应用领域的高速ADC系统,应用最多的是折叠插值结构[2]。 在此结构中,对前端采样保持放大器的要求很高,因为前端采样保持放大器的带宽是整个ADC系统模拟带宽的决定因素。 为了降低前端采样保持放大器的设计复杂程度, 节省资源,可采用分布式采样保持(S/H)电路[3]。

在分布式采样保持电路模块中, 采样开关失配所造成的随机失调会影响采样时间的精度性,进而影响ADC线性度。 一般可以通过增大开关管尺寸来抑制这个现象,但这样又会引起功耗增大、寄生电容增大等不利因素。

本文提出了一种可有效提高INL的基于电容平均网络的失调平均技术。 电容平均网络利用分布式S/H电路的保持电容和一系列平均电容实现。 该技术可以抑制70 % 的INL误差, 并且对DNL误差也有很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比较电阻失调平均技术[4], 电容失调平均技术有极低的静态功耗,并且对INL误差的抑制优于电阻平均网络。

1 电阻失调平均技术

电阻失调平均技术的最初形式由Kattmann和Barrow提出, 应用于BJT工艺的典型Flash ADC结构[4]。 随着MOS工艺的发展, 电阻失调平均技术越来越多地应用于MOS工艺的Flash ADC中, 使ADC的DNL和INL指标都得到改善[5,6,7], 且DNL的改善更加明显。 通过改变平均电阻的大小, 可以调节DNL、INL的改善程度, 随着平均电阻阻值的减小,DNL、INL的改善情况更加明显[8,9,10]。

2 电容失调平均技术

本文中提出了一种电容平均网络的失调平均技术,即在分布式S/H电路的输入端加入电容平均网络。 图1是带电容平均网络的差分分布式S/H电路, 其中Ci是S / H电路中的电容, Cn是失调平均电容, 两者共同构成电容平均网络。

当开关S1从采样状态变为保持状态时,开关S3断开,由电荷注入,时钟馈通,采样时钟抖动等现象产生的失调将存储在Ci上,而跨接在相邻S/H电路输入端的Cn会起到失调平均的作用。

为了分析Cn平均失调电压的原理,画出上述状态的单边小信号模型,如图2所示。图中,Ci-1、Ci、Ci+1…是S/H电路的采样电容,其电容值都为Ci,Cn是平均电容。Qi-1、Qi、Qi+1…是由失调电压引起的相应电容存储的失调电荷。

当比较器较多时,Y点两边的电容网络可以用无限长网络等效。设Y点一侧的无限长电容网络可以等效为Cx,有:

解得Cx为:

根据叠加原理,任一电容上的电荷可看成各失调电荷独立影响的结果之和。 当只有Qi作用时,Ci上的电荷量为:

当只有Qi-1或Qi+1作用时, 的表达式分别为(设 表达为Cu||Cv):

令:

其中,Ja是任一节点的失调电荷对此节点相连电容上电荷的传递函数,Jb是任一节点的失调电荷对相邻节点的连接电容上电荷的传递函数,则在所有失调电荷的作用下, 的表达式为:

同理, 的表达式为:

因为失调电压呈正态分布, 可设所有的失调电荷的方差为 σ2Q0, 且互不相关。 则由电容失调平均网络得到的INL的抑制比可以表达为:

而由电容失调平均网络得到的DNL的抑制比可以表达为:

电容失调平均网络对INL和DNL的抑制比的结果如图3 所示。 可以看出随着Cn的增加,INL和DNL都迅速降低, 且INL的减小速度明显高于DNL的减小速度,几乎达到4 倍以上。

当分辨率为8 bit时,引入电容失调平均网络使平均电容Cn等于Ci, 图4 显示了此条件下DNL 、INL的变化情况。 可以看出DNL 、INL减小了70% 以上, 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随着Cn的增大,DNL 、INL的抑制会明显增加。

3 电容平均网络设计优化

在实际电路中,所采用的电容失调平均网络不可能是无限长的, 对于有限长的电容平均网络, 其两端边界一定会对电路产生影响。 针对这种情况,一般采取的方法是在两端增加足够的相同结构电路,使边界产生的影响在有限长的电路网络中变得很小,不影响其功能。 这些电路称为冗余(overrange)电路[4]。 在此电容平均网络中加入冗余放大器和相应的平均电容就可以减小边界的影响。 但是加入过多的冗余电路又会带来其他问题,比如功耗的增加、输入信号摆幅的降低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 需要对电容平均技术进行优化。建立电容平均网络的单边静态工作模型, 如图5 所示,电压U是比较器前端连接的参考电压,在无限长网络中,所有网孔电流都相等。 为了使有限长网络等效无限长电容平均网络, 只能改变电路中可以控制的平均电容Cn的值,使得每个网孔电流仍然相同,那么,除了边界以外的所有其他电路部分看起来就和无限长网络一样。 这样就优化了电容平均技术,减小边界的影响。 为改变边界处的平均电容值,设电容值为Cx, 建立网孔电流方程为:

令Ix= I1= I2, 联立式( 12 ) 、 ( 13 ) 求解Cx, 则其表达式为:

只要令边界的电容值为上式中的大小, 就可以把有限长的电容平均网络当作无限长网络来处理。

但是应注意的是,为了调节电容平均网络对非线性的抑制比,Cn的大小已是事先确定了, 如果Ci小于Cn的值, 则式(12) 表示的值就无法实现。 所以建立第二种优化模型如图6 所示。 此模型需要外加一些冗余电路,以保证Ux的可调性,比如外加一个参考电压使之为Ux,以及一个冗余比较器, 其前端等效电容为Ci, 则图6 的网孔电流方程如下:

令Ix= I1= I2, 联立式( 15 ) 、 ( 16 ) 求得Ux和U的关系为:

所以, 只要在电路中加入一个式(17) 所表达的参考电压值和两端相应的冗余电路就可以完成电容平均网络的优化。

当Flash ADC电路应用了电容平均网络后,其INL、DNL指标都得到了很大的改善。相对于电阻失调平均网络,它对INL的改善更加有力,在物理实现上也相对精确。随着对ADC电路的高速、高精度、低功耗特性越来越高的要求,电容误差平均电路将为它提供更好的性能。

摘要:提出了一种降低并行ADC中比较器失调的电容平均网络。该网络由比较器的输入失调存储电容和平均电容构成。通过理论推导和ADC系统级仿真,当平均电容与输入失调存储电容取值相等时,电容平均网络可以有效抑制70%以上的INL误差和DNL误差。

上一篇:财经形势下一篇:班主任的工作几点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