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能探讨

2024-09-18

技能探讨(精选12篇)

技能探讨 篇1

音乐课堂结束技能是音乐教师必备的教学技能之一。显然, 音乐教师必须加强对结束技能的研究, 以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此, 笔者拟就音乐课堂结束技能作一系统研究, 以供教学参考。

一、结束技能概述

结束技能是指在完成一个教学内容或活动时, 教师对所学内容进行归纳总结, 使学生所学知识形成系统, 转化升华的行为方式 (1) 。

一堂课的结尾, 就像名剧的落幕、名著的结尾一样, 是一种艺术和创造。好的课堂结尾, 可通过内容概括、规律揭示、画龙点睛、提炼升华、诱发兴趣、引导探索等形式, 把所学的知识完整而系统地交给学生, 并给学生留下一个深刻的印象;好的课堂结尾, 还可以帮助学生理清脉络, 抓住学习重点, 巩固知识, 活跃思维, 培养归纳概括能力, 促进学生智力的开发, 保持并激发学生探求新知的兴趣;好的课堂结尾, 是巩固课堂教学内容的最佳时机, 是衔接新旧知识、贯通前后内容的纽带, 是将学生从课内引到课外, 由知识向能力转化的金桥, 是启迪思考, 开发智力的良机, 能收到余音绕梁、回味无穷之效 (2) 。简言之, 结束承担着复习知识, 总结要点, 归纳结构, 建立体系, 反馈信息, 传授方法, 陶冶情操, 升华思想, 设置悬疑, 拓展延伸等作用 (3) 。可见, 在课堂教学中, 掌握和运用课堂教学结束技能是非常重要的。

二、结束技能类型

在教学中, 结束的类型归纳起来主要有总结式、对比式、表演式等 (4) 。

1. 总结式

就是用总结性的语言把一节课的内容在最后进行归纳, 使学生有条理清晰的完整印象, 以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此类结束方式往往用于欣赏课、知识技能新授课。如:

【案例1】北京市八一中学张亚红老师在给“交响素描《大海》”的教学设计时是这样的: (用德彪西的一段话) “我非常热爱音乐。正因为我热爱音乐, 我试图让它脱离使它受到抑制的贫乏的传统。音乐是热情洋溢的自由艺术, 是室外的艺术, 像自然那样无边无际, 像风, 像天空, 像海洋。绝不能把音乐关在屋子里, 成为学院派的艺术”。总之, 印象主义的音乐就是打破传统的束缚, 在艺术手法上追求更新的东西。模糊的轮廓, 朦胧的色彩, 不易分辨的色调变化, 不连贯的短小动机的瞬息飘浮, 都是印象派音乐明显的标志。它反映了时代变化的初步迹象, 是现代音乐许多重要特点和精神意境的发端 (5) 。

2. 讲评式

教师对全班学生学习态度和学生课堂表现给予概括地评述, 提出优缺点, 以此作为结课。

3. 讨论式

【案例2】如:广东省广雅中学宋曼蕾老师在《爵士乐》中是这样设计的:1) 你们认为老师组织这次学习的目的是什么? (与学生交流学习的感受与收获) (2) 师:通过音乐我们了解一种文化, 而通过文化又让我们更好地了解了音乐。我很感谢大家, 是你们的作业给了我无数的灵感, 是你们让我了解了“什么是爵士乐”, 是你们又让我看到了“什么是爵士乐”, 让我真正领悟到了“什么是爵士乐”, 谢谢大家。

4. 布置任务式

教师要求学生课后收集有关信息, 准备下一节课用。如:下一节我们将学习作曲家舒伯特的艺术歌曲《魔王》, 请同学们收集一下有关舒伯特的资料。

5. 对比式

在一个教学内容结束时, 将教学中一些容易混淆的知识加以区分和对比, 能帮助学生加深记忆和理解。也可采取列表等形式对已学过的相关内容进行比较, 分辨事物的本质特征、区别及联系。

【案例3】江苏省南京杨雪莲在《命运》交响曲第一乐章的赏析课中就音乐和美术作品的的共性、个性特征作如下对比总结:共性:作为艺术门类的音乐和美术都能给人以美的享受, 陶冶人的情操;同一时期的艺术形态-音乐和美术有着相似的时代背景, 相似的风格, 体现这一时期的社会形态。个性:美术作品是直接对事物的具体描绘, 以视觉来感知其表达的内容。而音乐作品首先是通过听觉或视觉的感官来表达艺术的美, 更重要的一点就是它是通过欣赏主体的联想过程达到的, 是可感可知的, 也就是音乐与美术最不同的一点, 既音乐不仅仅是视觉的艺术, 听觉的艺术, 更是情感的艺术!使学生对三个不同时期的音乐与美术作品的特点加以概括总结;对音乐和美术相互关系、审美作用进一步理解。达到本课的教学目的!

6. 表演式

表演式结束可以用向学生提出表演的新形式, 要求学生利用当堂所学技能来解决表演中遇到的的问题, 达到学以致用、活学活用的目的。如长沙育才学校刘灿老师在《小鸟狮王》一课中是这样结尾的, 让学生扮演不同的动物随着乐声离开教室。

7. 启发式结束

教学中上下章节之间的联系有时候是非常密切的, 在前一部分完成时可以把下一内容的重点或学生感兴趣的内容提示出来, 然后告诉大家“欲知后事如何, 请听下回分解。”也可以顺着本节课的总结提出几个问题让同学思考, 这样承上启下的结束, 往往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

8. 拓展式结束

拓展延伸是将教学内容向社会实际、生活实际、学科发展前沿开拓延伸, 以使学生了解学习的价值, 引发学习的间接兴趣。有的学生树立终生发展志向往往是从了解这些问题开始的。

9. 游戏式

把学生喜欢做游戏的特点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 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兴趣, 从而产生学习的欲望。课尾, 学生感到疲倦, 注意力难以集中, 用游戏或比赛的方式收尾, 以游戏检验学生理解和掌握新知的效果, 动静交替调节心态, 使学生重振精神, 是不错的方法。在课堂上对于学生不易掌握, 难度较大的并在歌曲中常出现的节奏类型、音程等知识点时, 亦可通过游戏的方式来加深学生的理解, 此种结课方式多适用于低幼年级教学。

结束的方法除了上面所提到的外还有许多方法。在实际教学中具体采用什么方法, 要根据教学内容的性质和要求来决定。在设计一堂课时就要考虑怎样来结束一个课题是教学设计的重要内容。只有这样一堂课的教学才有了清楚的目标和方向。假如教师自己都不知道一节课的要点是什么, 怎样归纳到一起或最后把学生引导到什么方向, 那么, 又怎能把课教好呢?

结课教学确实也是一门艺术, 需要好好的总结。音乐课结课更是有其特殊性, 音乐课堂教学的结尾应当是一个开放式结尾 (6) 。因为, 首先, 教材中的音乐作品多是极有分量、有代表性、有价值的精品, 即使一个教师对它们能深透地理解和研究, 但由于教学时间和教学目标的制约, 也不可能讲授完音乐作品里面极其丰富而深刻的内涵。音乐是一种听觉的艺术, 对于同一首歌曲或乐曲, 由于所处角度不同, 所具有的阅历、修养不同, 尤其是欣赏音乐作品, “横看成岭侧成峰”, 不同的欣赏者所领悟到的意味、所捕捉到的信息也必然有异。其次, 由于种种客观原因, 同一个班级的学生对同一音乐作品, 他们的能力、智力、接受信息的水平千差万别。对于教师输送的信息, “吃不饱”、“吃不了”的状况必然是客观存在的。

参考文献

①1994年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师范学校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大纲》 (试行) 的通知.

②黄兆明等主编.课堂结尾艺术[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3.

③肖锋.学会教学[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

④常锐伦.美术学科教育学[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⑤本节案例均选自洪啸音乐教育工作站, 网址:http://www.hongxiao.com/dy/Article/jiaoan/gaozhongjiaoan/200509/826.html

⑥赵翠霞.音乐课堂教学的结尾应是“省略号”[J].山东教育.2002.6月中旬

技能探讨 篇2

调解,由于其与生俱来的修复性、柔和性,日渐受到实务界的推崇。在诉求激增的现代社会,人们往往对调解制度寄予厚望,基于此,创设宽松、和谐的调解氛围是顺利实现调解目的的外在条件和现实土壤。阜阳市道路交通事故调解委员会在近年来调解3000多起事故中进行了总结,具体做法如下:

一、把握规律:分析案件的特点及共性

通过总结各类案件的特点,找出共性和规律是做好道路交通事故调解的前提。由于道路交通事故的复杂性,造成了调解难度的增大。此类案件的共同特点是:(1)当事人众多,案件复杂。道路交通事故引发的损坏赔偿案件中单就驾驶员与车主之间,就有雇佣、租赁、借用、挂靠等不同的法律关系,加上保险公司、事故对方,当事人之间矛盾交叉,关系复杂。(2)赔偿项目众多,标准不一。城镇赔偿标准与农村赔偿标准不同,年龄阶段不同,赔偿标准、数额也有较大的差异。各行业的标准悬殊较大,往往造成肇事车主、保险公司与受害人的纷争较为突出,因此,要根据个案性质的不同使用不同的赔偿标准。(3)有关法律法规、司法解释、行业标准等,近年来变化较大,适用法律处于交叉过渡阶段,争议较多,如《侵权责任法》没有规定被抚养人生活费的赔偿,而最高法院的司法解释规定应赔偿被抚养人生活费;“在城镇连续居住一年以上”应以城镇标准赔偿,但对“镇”的理解等。(4)事故双方都因事故受到损害,一方伤亡,而另一方可

能因事故遭受较大的经济损失,没有受益者,双方均寄希望于调解来救济自己,往往受害人的期望值较大且超过法律法规规定的标准,增加了调解的难度。(5)受害人情绪激动,当事人见面吵、骂,也增加了调解的难度。但同时道路交通事故案件也存在一些有利于调解的特点:(1)侵权多是因偶然事件产生,比较其他类型案件,如婚姻案件、继承案件、宅基地争议等案件来说,双方在调解前没有太深的积怨,而且侵权人的心理状态大都是意外或过失,不是侵权人故意造成的,且大部分都有悔意,受害一方怨恨也不会那么深。(2)双方都是受害人,容易就此引导当事人换位思考,双方当事人大部分都能理解对方的心情,拉近双方对事故调解赔偿的距离。(3)交通事故中的侵权行为的最终解决归结于损害赔偿,即以金钱的现场给付来解决,不会涉及到其他因素,比如诉讼中的执行难等。(4)程序简单,处理及时,减少了当事人的时间、精力。事故发生经交通警察划定责任后,双方当事人到调解委员会调解员就可以调解,不拘形式,不受时间、地点等因素的影响,半天甚至两个小时就可以解决,很受当事人的欢迎。

解析道路交通事故案件的这些特点,就可以在调解这类案件时心中有数,充分发挥和利用道路交通事故案件的有利特点促进调解工作的完成。

二、解析个案:了解个案的案情及背景

解析个案案情是做好调解工作的基础。除了明确案件的争议焦点外,还需要在调解前了解一些案件相关的事实以及与调解相关的情况,比如:(1)交通警察下发的责任认定书双方当事人是否认可及对

此起事故交警是否进行过调解,为什么没有达成调解协议。(2)双方当事人是否委托代理人,如有委托,应了解委托的代理人是律师、法律工作者还是当事人的亲属等。(3)本起交通事故是否引发其他案件,处理情况如何?比如受害人是否打过肇事者,派出所是否处理,是否因医疗费问题发生过纠纷等。(4)是否因本起交通事故到各级有关部门上访过,有关部门是否批示或倾向性意见等。(5)受害人是否治愈,是否需要后期医药费等等。总之,充分掌握案件纠纷情节,案件的由来及前期的调解情况,不仅更有把握有针对性地运用多种多样的调解方案,而且更能明白当事人的心理状态,同时赢得当事人的信任和配合,继而使当事人双方心服口服,使纠纷顺利得到解决。

三、“南风法则”:温暖的言行赢得当事人的信任。

“南风法则”,也叫做“温暖法则”,它源自法国作家拉·封丹的一则寓言:北风和南风比威力,看谁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脱掉。北风首先来一个冷风凛冽寒冷刺骨,结果行人为了防御北风的侵袭,便把大衣裹得紧紧的。南风则徐徐吹动。顿时风和日丽,行人因为觉得春暖上身,始而解开纽扣,随而脱掉大衣,南风获得了胜利。该则寓言的寓意是:温暖胜于寒冷。该法则应用到道路交通事故案件的调解中,就是要求调解员为当事人进行调解时,要学会用温暖去感化当时人,用魅力去折服当事人,从而取得当事人的信任,为调解工作争取主动。“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调解员的一言一行形成当事人对调解委员会的印象,而且直接影响当事人对调解员的信任度。或对当事人的接待、案件的受理及调解过程中,调解员应当讲究自己一

言一行,避免因为自己的言行引发当事人的合理怀疑。调解中的语言既要符合法律,又要有很强的亲和力、感染力,有理有据,有法有情,与当事人的感情有沟通,关系更融洽,才能使当事人对调解员的信任,对调解的信任。实践使我们认识到,以适当的温暖的言行来赢得当事人的信任是做好调解工作的基本保障。

四、辨法析理:帮助当事人调整赔偿期望值

调解中,含糊其辞的说法和糊里糊涂的方案是无法奏效的,和人民法院的判决一样,调解也离不开辨法析理。辨法析理是所有案件调解中都不可或缺的关键,尤其对于一些因当事人不了解法律规定,只以世俗情理作为判断依据或是对法定

原则有误解的案件特别有效。首先要了解当事人要什么?表面要求的背后隐藏着什么?因为很多时候,他们要“利”也要“理”,失“利”的同时也失“理”。但法制的健全和公民的法律素质,决定了所有的案件不可能二者兼得,所以就会在自己的观点与调解不一致的时候,容易产生误解或怨恨,因此,调解员要善于体察,善于发现,善于运用法律、政策、公德来讲理,有针对性地说深说透,让当事人有一个心理接受对方、省察自己的过程,明确自己在“利”、“义” “法”中的位置,明确对方的权力和义务,从精神上、心理上有一个安慰。道路交通事故赔偿调解中,受害方出于对肇事驾驶员的怨气及对自己的保护,赔偿期望值往往很高,张口就是要求赔偿几万甚至几十万,无论什么案情都要精神抚慰金等。对于这些当事人,应当从其所提供的有效证据入手,分析对方在案件中的责任以及因受害方自己造成的过错应当进行过失相抵的

比例,同时还应让其了解相关的赔偿标准及法定原则,使其能理智地调整赔偿期望值。而从肇事方而言,往往同意赔偿,但对自己的责任及对方关于损失的主张总带有怀疑,总认为我赔偿了受害方多,到保险公司赔偿少,自己亏损太大。针对此种情况,调解员重点针对其所造成侵权的性质,双方法律关系以及应适用的归责原则等进行分析,对交通安全法、交强险的有关规定及行政法规的解释进行详细、具体的释明,使双方当事人明确自己的过错和责任,理解法定标准和法定原则,拉近了双方赔偿数额近距离,最后促成了调解成功。实践中我们体会到,辨法析理,只有清晰地让当事人明了自己的权力和义务,理解了赔偿标准和原则,才能更好地促进调解案件的成功。

五、巧借外力:争取外力帮助促进调解

古语云:智者当借力而行。化解道路交通事故纠纷,化解社会矛盾,不能仅仅靠调解委员会一家孤军作战,在调解实践中必须探索激活各种调解机制和多方面力量,积极创新调解机制,努力提高调解能力,充分发挥街道、乡镇、工会,妇联等单位和部门在解决纠纷方面的重要作用,努力构建多元化解决机制。调解不能单靠调解员一个人的力量。虽然我们规定对案件必须是两人调解但也要根据案件件具体情况应当巧取外力,充分争取相关人员的帮助。调解实践中,要赢得当事人、当事人亲友、代理人的理解和支持,通过各种渠道、各类人员的协调来促进调解的成功。有于当事人对他委托的代理人比较信任,且代理人一般都是律师或法律工作者,我们就首先与代理人沟通,由代理人给当事人分辨是非,解释法律,阐明利害,往往事半功倍,较容易说服当事人。如果当事人亲友积极参与和关心案件的,我们就选择知识水平或法律素养较当事人高,或者对案件调解结果能拍板的人,先做通他们的工作,再通过他们与当事人的亲情、友情很好地促成调解。对一些重大、疑难、复杂的案件,我们还邀请当事人信得过的行政村干部参与调解。比如,我们调解的交通事故造成受害人死亡的,有7起就请受害人亲属信得过、在当地有一定影响的行政村支部书记参与调解,都获得了圆满的成功。如果受害人有单位的,我们就到单位调解,通过领导或同事做说服工作;在校学生受伤的,我们就到学校去调解,通过班主任和授课老师做家长工作;有的驾驶员对保险公司的索赔有疑虑的,我们就到保险公司去调解,让其解释保险法规及理赔程序。同时在调解委员会的建议下,平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阜阳中心支公司还在调解委员会设立了“平安调解室”,每天都有人参与本公司案件的调解工作。尤其是当前在调解过程中经常面临“关系”、“人性”的困扰,调解员经常借助当事人对“人情”的信赖来促成调解,简单地说就是“谁来找我说请,我就找谁去做工作”。通过调解人员的走出去、请进来,巧借外力,充分发挥社会各界能参与调解人员的力量,这些人员都是协助我们作好调解工作的有效重要资源。

六、引入案例:宣传典型案例促进调解进程。

2011年调解委员会受理1839件,达成协议1721件,调解成功率达96.3%,当事人共送锦旗63面,尤其是双方当事人共同送锦旗的21面,同时创造了许多典型的案例,在当时引起较大的社会影响,这些案例仍然影响着同类案件的调解并给调解员予以启发和指导。调解中适时运用一些与案件相类似的案例来解释一些争议问题,更能取得事半功倍的作用。因为这样的做法既能避免对当前的案件的一些争议过早地下结论,引起当事人的怀疑,又能通过案例中对类似问题的处理将可能的风险告知当事人,使调解工作更为生动、更有说服力。比如一起双方当事人在一面锦旗上同时署名的案例:肇事车驾驶员负此次事故的主要责任,受害人负此次事故的次要责任,受害人的伤情经鉴定为九级伤残,驾驶员的代理人经咨询业内人士和查找有关资料认为不构成九级伤残只构成十级伤残,对此双方互不相让,但双方都不愿意走诉讼程序,在这种情况下,调解员对九级伤残与十级伤残的标准进行了分别计算相差10570元,并又背靠背的做工作,最后调解员拿出一个大胆的调解方案,即既不按九级也不按十级,按十级半调解,相差10570元双方各承担一半。经双方协商最终达成了协议且都较为满意。调解方案也得到保险公司的赞同。后来发生类似的,调解人员就多次引入此类案例,对双方当事人进行解释,收到了较为明显的效果。

阜阳市道路交通事故人民调解委员会供稿

模具技能大赛与教学探讨 篇3

【关键词】模具专业;技能赛;教学改革;探讨

衡阳技师学院作为湖南第一所技师学院,多年来为湖南及广东地区模具行业培养了上万名专业人才,在湖南地区模具行业已经有一定的影响力。近年来,我院模具专业学生参加省市各类模具技能赛每年达五次以上,学生比赛成绩一年比一年好。学院通过技能大赛促进专业改革,促进师资建设,取得了不错的效果,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下面笔者就这些问题,谈几点自己的体会。

一、模具专业技能竞赛技术文件分析

近几年,模具专业技能竞赛可以分为两大类:模具设计和模具制造技术。

模具设计任务:根据产品图,利用软件建立产品三维模型,对模具进行初始方案设计,应用分析软件分析设计方案,并对初始方案进行优化,完成整套模具的三维设计,最后绘制模具总装二维图及主要零件二维图。模具制造技术任务:根据给定的部分零件二维图,利用指定的加工设备,将零件加工后装配模具并调试。有的模具制造技术竞赛也包括模具设计的部分任务。各类模具技能竞赛中,竞赛任务实质都是基于模具生产工作过程的部分环节进行考核,其目的是检验模具专业学生对先进模具设计方法的掌握和设计工具的应用能力、模具零件制造方法和工艺的应用能力、先进制造设备的操作使用能力、现场问题的分析与处理能力、组织管理与团队协作能力。

二、技能大赛促使了我校模具专业教学改革

学生要在模具技能大赛中取得好的成绩,必须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掌握计算机辅助设计制造以及数控加工技术,还要有综合职业能力。老式重视理论教学的模式已经落伍,我们学院在最近几年进行了大量的教学改革,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总结如下:

(一)课程体系模块化。我校原采用的是单一的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体系,以专业导向设置课程,形成了“基础课、专业课、实践技能课”的“三段式”课程体系。其特点是充分考虑了专业课与基础课、专业课与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与专业课之间的系统性和逻辑性,易于教师组织教学和学生系统的获取知识,但课程一成不变,教学内容滞后,且与不断变化的人才培养规格相比,适应性差,缺乏弹性和灵活性,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不足,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差。因此,新的课程体系突破了原有的“三段式”模式,采用模块化。整个学习阶段分为以下几个模块:文化基础模块、绘图模块、零件检测模块、模具结构模块、模具零件加工模块、模具综合模块。其中,绘图模块包括了机械制图及软件绘图,零件检测模块包括了公差及模具拆装,模具零件加工模块贯穿整个学习阶段,最后的综合模块根据技能赛的特点,基于模具生产工作过程部分环节,分多个专门化方向:冷冲压设计方向、塑料模设计方向、冷冲压模具制造方向、塑料模具制造方向,学生在第三学年根据自己特长选择方向进行专业化学习。这样使学生竞赛有专长、就业有特长。这种新的模块式教学要求教学组织形式多样,贯彻因材施教,更有利于发掘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通过这种模块化的学习,锻炼了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强化了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了创造思维能力和竞争意识。

(二)教学内容项目化。最近几年的全国模具技能赛都是组合赛,由几个学生分工完成,职业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协作都是考核的方面,而项目教学可以对以上方面进行训练。它具有的特点:把整个学习过程分解为一个个具体的工程或事件,设计出一个个项目教学方案,按行动回路设计教学思路,不仅传授给学生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职业能力,这里的能力已不仅是知识能力或者是专业能力,而是涵盖了如何解决问题的能力:方法能力、与人协作和进行项目动作的社会能力等几个方面。我们根据各模块知识要求,按项目编写了所有模块的校本教材,以《模具综合模块》为例,我们学习注射模设计方向项目时,以手机外壳作为载体,使用pro/e进行设计、然后用CAE软件进行模拟分析、用MasterCAM进行仿真加工,让学生熟练掌握该项目的学习过程,通过该项目的训练,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同时,可以增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学生考核过程化。职业教育的特点决定了其考核体系要区别于“高考模式”。闭卷考试让学生仅仅满足于对书本知识的死记硬背,目的是过关,这样只能检测学生的知识掌握,无法全面了解学生的实践能力。所以,我们应该以考核能力为核心,以岗位需要为出发点,进行考核方式的改革,以引导学生侧重对基本概念的牢固掌握和知识的灵活运用。课程考核采用过程性考核方式,包括出勤情况、课堂纪律、作业情况、学习态度和项目成绩,而项目成绩考核又与技能大赛的评分标准一致,包括安全文明生产及规范操作扣分。这种考核方式突出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和基本技能的掌握和应用,技术规范,突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技能大赛促使了我校教师队伍建设

模具技能竞赛考核的是基于模具生产工作过程的部分环节,不是某单个技能,因此要求学生应掌握多个技能。这要求必须配备双师型教师指导。传统的模具理论教师实践能力差,不能胜任实践指导;而模具实习教师理论水平不高,只能应付普通的机加工、钳工等指导,不能胜任CAD/CAE等先进技术的实践指导。为此需要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来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模具技能大赛就是一个很好的教师培训平台,参加技能大赛的学生选手经过层层选拔和专业集训,使得教师既是教练员,又是陪练员。现在学校技能竞赛已经常规化,每次竞赛我们的专业教师都必须参与指导,教师从原来完成教学任务转向研读职业标准、参与工作过程、通晓竞赛规程,并对学生“手把手”地教。教师也可以亲自参加技能大赛,从而形成了“师生同赛、教学相长”的教学格局,不断提高教师的实践操作能力和技能水平,促进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使职业技能大赛成为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平台,学生每参与一次比赛,老师就进行了一次互相培训学习,使教师队伍建设进入常规化。

四、结语

模具是工业生产的重要工艺装备,模具工业是基础工业。近年来我国模具行业发展迅速,对模具专业人才知识与能力结构提出了新的要求,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输出什么样的毕业生才能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睞,我认为,每年的模具技能竞赛就是人才需求的一个方向标,并对技能人才培养起到示范指导作用。通过积极参与各项模具技能大赛,大胆进行教学改革,通过技能大赛逐步形成了“以赛促改、以赛促学、以赛促教”的良好的局面,这样学校才能实现可持续性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景黎.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课程改革﹝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4,(01)

[2]梁国一、刘锴.关于中职学校模具专业教学改革的初探.出国与就业.2011,(16).

[3]殷增桂.中职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探讨.湖南农机,2008,(5).

增强网络排错技能的探讨 篇4

我们每个人都有适合自己的网络领域, 如果喜欢硬件, 你可能会花很多时间在网络连线和交换机上, 但如果只是喜欢软件, 你可能在两个小时焦头烂额地机器指令检查之后, 才发现问题原来是网络连线松了。这可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要试着将导致故障的原因定位更广一点, 要确定你不会忽视任何一个故障原因。

二、查明出故障的时间

多数情况下, 网络从正常到不正常有一小段时间。弄清这个时间, 或者查明故障发生的时间, 能让你排除和故障原因无关的症状, 这对重新明确有关的症状是很重要的。

三、使用书写板

对排除网络故障来说一块大的白色书写板非常有用。开始排除故障时, 你可以将所有故障和症状写在上面, 缩小问题范围之后可以删掉或略过那些无用信息, 这样摆在你面前的就只有与故障有关的因素了。书写板也有助于向同事们阐明当前的问题。

四、在排除故障的时候首先检查硬件

开始排除故障的第一步是详细分析故障症状, 决定它主要是由软件故障还是由硬件故障造成的。由于用机器指令检测故障比伸手、曲膝或者爬上爬下摆弄机器更轻松原因, 大部分人都会忽略首先检查硬件这一重要规则, 都认为修复硬件故障所需成本更高, 花费时间更长, 因此你可能将其视为最后的手段。但是硬件故障最易排除, 所以应该首先检查它。

五、解决网络故障要遵循以下步骤

1、排除硬件故障

(1) 检查网线及网线与机器的连接。

(2) 运行硬件测试分析工具, 察看它们是否存在细微错误。

(3) 如果可以的话, 重新启动服务器, 路由器或硬件设备。

2、排除软件故障

如果所有硬件都工作正常, 那就应该开始研究软件故障了。谈到网络时, 与此相关的软件故障通常有三类。下面一一列出。

(1) 主机上的故障

如果机器上某个网络应用锁上了或者出故障了, 那你必须确定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个故障。如果此应用你最近升级过 (或者该应用在你升级过的操作系统上) , 则你可能不得不到应用开发商网站去查找是否有相应补丁。

当机器上某个用户在使用浏览器, 某个应用或进行网络连接时出了故障, 在另一个用户或另一台机器上重现故障可以缩小故障原因的查找范围。这种方法也可用于排除桌面电脑和服务器的网络故障。

同时, 你还必须注意系统配置错误。例如, Windows 2000有非常强大的本地安全策略和组策略, 新手对这些策略的错误配置可能导致严重问题。因此, 确定问题是由用户配置引起的还是由计算机引起的也非常重要。

(2) 局域网上的故障

当出现网络连接故障时, 你应该做的第一件事是:如果是Windows系统, 使用IPConfig/all命令 (如果是Linux, 使用IFConfig) 。若得出的结果是你的机器拥有固定IP地址、子网掩码、网关, 那么接着应该使用ping命令, 首先, ping localhost或者ping 127.0.0.1 (在DOS命令行下) , 然后, ping故障主机的IP地址以确定你的网络适配器正常工作。

如果上述ping命令的结果都是连接不通畅, 那么在确信机器的TCP/IP网络配置与网络适配器已进行了正确绑定, 而且网络适配器正常工作之前, 你不必ping更远的地址。

但如果上述两个ping命令都显示连接通畅, 那你接着就应该ping默认网关, 以确信你的主机能与它正常连接。若这也连接通畅, 就ping网关以外的IP地址 (连在你广域网或互联网上的IP) 。如果结果仍然正常, ping一个互联网上拥有正式域名 (FQDN) 的服务器进行再次检查, 如ping yahoo.com, 从而确信DNS服务器正常工作。

如果以上所有的ping命令结果都是正常, 而你仍然连不上互联网或广域网, 那就应该检查软件配置了。

(3) 广域网上的故障

有时你碰到的故障是在本地无法解决的。如租用的线路和广域网连接断开了, 远程办公网因为该地的路由器故障而断线了。如果你找不到自己的硬件和软件故障, 而且你认为广域网可能存在问题, 就或许要求助于电信供应商, 或者另一个办公网的同事。

最后, 如何通过以上的方法暂时还没有排除故障, 可以与本部门的同事分享你的观点和思考过程或使用互联网或求助于另一位技术人员, 你可能会找到一位碰到过相同问题的人, 这是寻求建议的最佳时机, 或者暂时不去排除故障, 理清所有思路, 给自己一段回顾所有要素, 探寻开始时被忽略的其它可能解决办法的时间。

参考文献

[1]陈琳:《网络故障诊断关键技术的研究》[J].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2005[1]陈琳:《网络故障诊断关键技术的研究》[J].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2005

关于电子技能实习教学模式的探讨 篇5

早期的电子技能实习教学,通常是以教师为主导,教师要花费相当多时间向学生讲清楚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实验原理、操作步骤以及注意事项等,学生往往疏于思维,“照方抓药”,难以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这样就容易造成理论与实践脱节,甚至做完了实习还不知所云,实习效果不理想。其次,一般开设的实习缺乏综合性与设计性,虽然基本能达到“分解培养”的目的,但对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就远远达不到技能课的要求了。

近年来我国大力进行“以创新精神为核心”和“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改革,打破陈旧的教学模式的束缚,倡导在教学中根据专业的特点,采取“启发研究式实习”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有效的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和研究能力。关于启发式实习的教学模式,本人从以下三方面进行探讨:

1、注重基本技能训练课的教学

电子技能课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电子实习的基本技术和技能,为使学生“学以致用”,基本技术训练课的教学重点应放在电子元器件的认识、测量和应用、简易电路的制作以及常用仪器的使用方法等训练上。在基本技能训练课中,将以往主要由教师来讲授的方法改为主要由学生自己动手来操作,教师只起指导

与组织技能训练的作用。同时教师所选的训练操作内容必须是在今后的基础实习中要经常用到和必须掌握的。训练时,教师可先向学生讲授有关测量原理,线路板的制作方法、元器件的焊接技巧以及介绍有关的使用,然后由学生自己动手练习,强化技能训练。如:晶体三极管测量的训练课教学中,教师先简单介绍三极管的内部结构以及三极管的类型、极性(e、b、c极)的判断和三极管质量好坏的鉴别后,由学生独立操作测量,教师提供的各种类型三极管,力求使学生达到熟练找出质量好的三极管(并能判别其类型及极性)和损坏的三极管(并能说出其损坏的情况)等训练要求。在实习课中学生可随时提出问题,师生双向交流,实习后要求学生谈心得体会。通过一系列的鉴别技术训练,学生已熟练掌握了相关的操作技能和方法。2、强化技能实习课的教学

实践是认识的第一源泉,只有坚持不懈地强化技能实习课的教学,才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在上技能实习课前必须要求学生认真预习实习内容,拟写实习提纲,逐步引导学生去思考实习要达到什么目的以及应解决什么问题,还要考虑应带着有关问题和设想去实习,这样才能达到教学的目的。然后要求学生写实习报告:实习的目的、实习的仪器,实习的步骤、测量的数据以及实习应注意的事项等内容,供教师审阅。在上基础实习课时,教师首先划分各实习小组,学生互相讲解和讨论本次实习的有关问题(如:目的、原理、步骤、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的方

法等等),这样既可以加深对实习原理的理解,也可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提高做实习的兴趣;然后组织学生进行实习操作,并将测量数据记录下来,再结合数据讨论实习现象,从而既能巩固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利于科学素质的训练和发展。实习任务都必须独立完成,学生应做到有问题时独立思考,发现问题时能互相讨论,学生减少了对教师的依赖,其实习经验以及实习技巧也能有较明显的提高。3、开展开放式实习课的教学

通过一段时间的基本技能训练和基础实验课的教学,使学生学会了独立操作掌握了一定的实习技巧后,教师就要提高实习教学的要求,从培养学生学会完整的实习研究方法入手,实现从知识技能向研究能力培养方面转化。因此在实习课中,要尽量多开展一些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的课题,由于开放式实习课带有综合性和设计型实习的特点,学生在教师启发下,掌握研究和探索问题的方法,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和求知能力。在开放式实习中,教师首先确定实习任务必须符合学生的实际,要具有综合性运用已学过的理论知识、仪器设备及实验方法的实习课题,而且实习还要具有研究性的设计型;根据布置的实习任务简单的介绍相关的实习方法,并指导学生制订实习计划和步骤;学生在开放式实习中要积极主动,加强合作,多动手脑方能顺利完成实习任务。如:在单管放大电路实习中,从元件的挑选、线路板的制作安装、静态工作点的调试、信号波形的测试、简单故障修理等都由学生自己操作,独立完成。实习时,教师只提供一包电子元件和一块敷铜板给学生,要求学生自己设计电路和制作线路板(用刀刻制),并从这包元件中选取出符合要求的元件安装在线路板上,进行焊接和调试(工作点自行设定,保证有尽可能大的动态范围即可),然后进行信号波形的测试(注意观察输入、输出信号的相关关系及失真程度)和电压放大倍数的估算(空载和负载两种情况加以对比),最后再进行简单故障的设置和维修。教师在开放式实习中应对学生在实习操作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给予指导,让他们自己得出结论,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

参加护理技能大赛的经验探讨 篇6

关键词:选手;技能大赛;探讨

一、备赛情况

1.指导思想

为贯彻全省卫生科教工作会议和《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职业教育攻坚计划的决定》(豫政〔2008〕64号)精神,深化卫生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促进“普通教育有高考、职业教育有技能大赛”的制度建设,推动我省卫生职业教育制度创新,积极探索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突出“做中学、做中教”的职业教育教学特色,形成“以赛促练,以练促改”的良好局面,促进学校与临床一线的合作,实现与岗位的零距离对接。

2.领导重视

校领导非常重视,把这次竞赛作为契机,以竞赛促教育,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此专门召开了参赛工作会议,成立了以校长任组长,主管校长和教务科长为副组长的领导小组。成立了实训教师、专业教师、临床实践专家和人文礼仪教师组成的考核、选拔及集训指导小组。小组就选手的选拔、指导老师的组建、实训器材、实训设备的配置、选手的日常生活和补助等进行全程监督和指导。

3.组建队伍

本次中职组大赛分为必赛项目(单人徒手心肺复苏术成人)、选赛项目(密闭式静脉输液法、无菌技术、铺麻醉床三选一)。同学们要在短时间内熟练完成四项操作,可谓是任务重、压力大。因此指导教师的组建显得非常重要。此次大赛的指导教师在护理专业教师中选拔了三位教学、临床经验丰富的教师。在此次培训中曾两次聘请二甲医院的多位护理专家对参赛选手的各项操作进行指导,使学生的操作与临床接轨。

4.选手选拔

本次中职组护理技能大赛只限2009级和2010级全日制在校生。我校2009级学生正准备全国护士资格考试的复习。所以本次大赛的选手则为10级全日制在校中职学生。选手通过自愿报名、班主任推荐的方式,首先在班集中选拔出学生参加全校组织的“卧有病人更换床单法”护理技能比赛,选出的优秀选手代表学校参加市级护理技能比赛。最后选出我校的三名学生代表参加全省护理技能大赛。

5.经验探讨及思考

(1)领悟竞赛要求

护理操作技能比赛,既讲究正确性和规范性,又讲究科学性和艺术性,作为指导教师要认真研究,把握每项操作的质量内涵,研究其中的每个细节,精心设计每一个动作,从而使操作正确、规范、流畅、紧凑、美观,、贴近临床。在平时的训练中指导教师要把每次训练当作真正的竞赛现场,认真记录训练中每位选手存在的问题和操作所需的时间,不断调整训练计划,增强培训效果。

(2)真人与模拟实训

“静脉输液”的训练是真人实操训练,训练中强调选手要严格地按照“三查七对”过程,严守操作规程。同时静脉输液要做到一次穿刺成功,对于还未进入临床实习的这同学来说,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因此,加强真人实操显得尤为重要。大批自愿充当模拟病人的自愿者,她们为这两位同学取得理想成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学校领导考虑到护理技能比赛易受到仪器设备、物品型号不同的影响,为确保训练用物和比赛用物的一致性,我校领导及时购置与比赛模型一致的心肺复苏仪等设备,从而提高了选手训练的有效性。

(3)沟通技巧与人文关怀的培养

我国卫生部在全国护理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加强护士队伍建设,将人文关怀融入护理工作中,服务于细微之处,营造关心病人、爱护病人,尊重病人的氛围”。护理教育也要紧跟行业形势,贴近临床学科发展,把人文关怀融入护理教育和技能训练中。我们在培训学生核对患者姓名时,指导学生应应避免直呼其名和床

号,而是反向询问的形式,如:“我是您的责任护士……,请问您叫什么名字?”在和患者的交流中我们则根据患者的身份,采用“李叔叔或李老师”等称呼;在静脉输液选择血管时我们指导学生要用征求的口吻说:“李叔叔,今天输液您想输哪只手?”在准备穿刺时要告知患者:“我现在准备进针了,我会轻一点的,请您别紧

张……”输液结束,安置好病人后要询问:“您这样躺着行吗?有哪里不舒服请及时呼叫我”等,從而体现对患者的尊重,满足患者个性化的需求。

(4)微格教学的应用

微格教学是通过录像机将选手技能操作的全过程客观地记录下来,让选手观看自己的技能操作录像,选手对每项技能掌握、运用情况便一目了然。如:一些不良习惯、姿势,老师给选手指出时选手自己往往意识不到位。而通过观看录像,选手能够以一个旁观者、评委的身份来审视自己的技能操作,客观地发现问题,找出差距,找到改进的方法。然后,指导教师对选手操作的每个细节进行针对性地指导及强化训练。做到边讲解、边指导、边评价、边纠正。指导教师可将技能操作的录像拷贝到选手的手机上,供其随时观看,在宿舍、休息时都可以进行观摩学习,不受场地、器材的限制,方便灵活,提高效率。同时,选手之间还能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优化细节,完善提高。进行微格教学训练时,选手在他人注视下、在录像机前进行技能操作,有效锻炼了选手的心理素质,为应赛积累经验,做好了准备。

(5)强化心理素质,提高应变能力

在紧张的赛场上保持冷静的头脑是比赛取胜的关键。心理素质不好的参赛者在比赛中容易造成动作变形或技术失误。因此,在进行技能训练的同时,要加强对参赛选手心理素质的培养。

①苦练并且熟记操作步骤,将操作步骤细化,每个操作步骤力求简洁省力,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求速度;

②比赛前让选手做深呼吸,把整个操作流程在脑海里“过”一遍,检查是否备齐各种用物,检查物品的摆放顺序是否正确;

③操作中多与病人沟通和交流,以此来缓解紧张的心理。

④选手在操作前避免与评委的目光直接接触,禁低头看

地上。

⑤操作中注意力集中,不要想比赛的结果,专心投入比赛。

二、参赛情况

本次比赛评分标准及操作流程是以国家比赛标准为主,我校代表队获河南省中职组护理技术技能大赛团体二等奖;参赛的三名选手,分别获得两名二等奖和一名三等奖。

三、比赛后思考

1.参加比赛要取得好成绩选拔参赛选手非常重要

选拔选手的标准应综合考虑学生的形象、气质、身高和普通话水平、心理承受能力、沟通能力等综合素质,我们的选手在身高、心理素质等方面存在差距。

2.专家引领不够,应聘请一些具有护理技能大赛参赛经验或指导经验的人员来校指导

虽然教师都很努力,但在操作细节的把握上与高水平指导教师有一定的差距。

3.对比赛中有失误的同学应多鼓励

教师应避免不良情绪对学生造成影响。同时,合理安排比赛前选手的作息时间,切忌疲劳作战,影响比赛成绩。

护理技能竞赛,选手不仅要把精心设计的护理操作展示出来,同时要将护理职业的新理论、新规范体现在操作过程中,展现现代护理规范化、科学化、人性化、艺术化的新风貌,通过护理操作在减轻患者痛苦,促进患者健康的同时,还应使护理操作的执行者和接收者都获得美感而带来精神愉悦和美的享受。

参考文献:

[1]张宏,朱光君.护士礼仪人体语言的培养与作用[J].护士进修杂志,1995(3):16.

[2]裴水,苏翠娟.护理技能应试者心理紧张因素分析及对策.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5(10):6.

侧手翻技能教学的探讨 篇7

准备部分完成的动作包括助跑、节奏跳、跨跳等, 而本文的准备部分是从两臂侧举, 腿前举开始。做侧手翻时, 两臂侧举, 腿前举, 可以提高人体重心的位置, 增加位能, 但所获得的位能不多, 因此, 要完成侧手翻动作应主要靠“蹬地摆腿”来获得能量。

二、基本部分

(一) 蹬摆环节

由于髋关节的结构特点和对抗肌群的作用, 上摆到一定高度变成减速运动, 即制动阶段。这一阶段, 它的加速度方向朝向蹬地点, 而它的惯性力却背离蹬地点, 这时蹬地腿肌肉的负荷减少, 根据肌肉力学性质可知, 此时肌肉收缩速度提高了, 由于肌肉收缩速度提高, 能够额外提高踏跳最后阶段的速度, 缩短作用时间, 增加蹬地力量。

根据分析, 要求在平时的辅助练习中, 应加强髋关节柔韧性、摆动腿摆速以及蹬地力量的训练。训练方法:1.手扶单杠或双杆等器械的摆腿蹬地练习;2.两手撑地靠墙摆倒立, 熟练后, 两手上举开始的靠墙摆倒立。这些训练对不能完成侧手翻的学生或完成质量不高的学生尤为重要。当蹬摆的幅度、速度、力量和协调性等提高以后, 就可以进行侧手翻练习了, 直至练好侧手翻。

(二) 双手支撑和翻转环节

为了防止重力距的出现, 平时练习一定要按力学原理和体操的基本姿势严格要求。对于姿势不好的, 可以直立纠正, 也可以平躺在体操垫上纠正, 最好是靠墙倒立纠正错误动作。如, 动作过程出现“屈肩、塌腰、屈髋”现象, 其中, 针对屈肩, 要求肩关节完全顶直, 可以进行压肩、转肩的训练;针对塌腰, 要求腹部肌肉绷紧;针对屈髋, 要求臀部肌肉绷紧, 同时还要注意腿、臂、脚面都要绷直, 以便养成体操姿势的良好习惯。

有部分教师认为, 靠墙倒立难度太高, 不适合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对于这个问题, 笔者认为这些教师对体操教学实践还不够深入。从运动解剖学结构来分析, 靠墙倒立, 主要是跟肩部的柔韧性有关, 与力量关系不是很大, 它主要训练双臂的支撑能力和稳定性。对于肩部柔韧性好的学生, 只要稍加训练, 也能达到目的。对于一进校门的小学生来说, 体育教师不能放任不管, 要对下一代的健康负起责任。体操训练对人体健康非常有效, 教师应该用科学的眼光对学生进行一些基本体操动作和身体素质的训练, 应做到教学方法科学, 安全措施和教育到位。

(三) 落地环节

摆动腿落地时应与地面垂直, 同时蹬地腿要在空中稍做“制动”动作, 其目的是:1.制动能给上体的抬起和推手创造良好的条件, 这个过程应注意腹部肌肉收紧, 做到挺胸收腹。如果腰部松软, 能量就会分解, 传不到上体, 造成推手和上体的抬起困难。2.制动能使腿的下落速度变慢, 为站稳创造良好的条件。侧手翻的“制动”动作主要是为最后站稳创造最佳条件, 和空翻、跳水等, 在落地或入水前的“打开时机”的道理是一样的。结束动作的好坏、成功与否, 全靠“制动”动作, 是侧手翻教学的“难点”。对髋关节幅度不大的学生, “制动”往往是最难做好的动作, 在这方面, 应加强髋关节的柔韧性训练, 采用左右劈腿和侧摆腿等训练手段, 辅助练习可采用一手扶器械一手扶腿的侧控腿练习, 或学生相互帮助下的侧控腿手触地练习等。

三、结束部分

技能探讨 篇8

一、班组培训存在的难点

自企业建立以后, 班组培训就一直穿插在业务工作之中, 不同的班组又不一样的培训方式, 不一样的培训方式产生了不同的培训效果, 不同的培训效果引发了共同的思考, 我们的培训究竟如何做, 开展培训存在哪些难点, 分析归纳, 本体提取了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1. 员工被动式参与培训, 得过且过, 参与热情不高。

分析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 一是班组成员个人职业发展规划缺失, 不能清晰的搞清楚自我的职业生涯需要哪些培训来支撑, 当培训部门制订培训年 (月) 计划时, 征求班组成员的培训意向时, 班组成员往往只根据个人喜好或者模糊判断可能需要怎样的培训, 这种情况导致的不良结果就是培训还未开始, 方向已经发生了偏离;二是组织的培训实用性差, 对于提高员工技能水平、改善生产工艺流程、提升安全工作质量没有多大益处, 久而久之, 造成员工对待班组培训有了“参与培训与不参与培训一个样”的思想认识;三是很多一线班组生产任务繁重, 工学矛盾突出, 当工作与培训“打架”时, 特别是夏秋两季生产检修任务重的时候, 班组抽生产间隙搞培训, 有时甚至牺牲掉员工个人休息时间, 直接导致员工参与培训的热情度降低。

2. 多种培训形式缺乏有效结合。

从供电公司整体来看, 班组培训多数情况下主要还是参加培训中心组织的集中式培训, 由于受制于课程设计、人员到位、场地设施等多种因素的制约, 集中培训的批次不宜过高, 这种培训模式的灵活度明显不足, 无法有效地满足员工个性化培训的需求, 亟需引入其他培训形式加以丰富。从班组小范围来看, 更多喜欢采用分散式培训模式, 诸如邀请厂家到生产现场培训、师带徒现场培训、班组范围问题讨论等形式, 这种培训模式的特点是灵活方便, 但是缺乏有效地监督管理手段进行的统一的管理, 难以对培训开展情况实现过程管控, 容易造成培训工作流于形式, 培训质量不易保证。

3. 班组培训信息管理缺失, 开展班组培训管理工作难度大、效率低, 无法及时掌握员工培训情况。

班组对于个人的培训档案建立不健全, 无法判定每一个人究竟经历过哪些培训, 单凭班长的个人记忆和群体记忆来判定, 不科学。员工培训管理包括了个人的培训需求、培训计划、已学和未学的培训课程、研究取得的培训效果等内容, 这些信息的管理缺失, 导致班组的培训管理工作繁杂量大, 培训质量不高, 一直停留在“人治”的时代, 难于掌握每一名班组成员的情况, 不利于班组整体培训工作的开展。

二、“四有”培训模式

本文总结提炼各类培训模式和优秀的培训经验, 以“闭环管理”和“简单实用”两个理念为基础, 针对技术技能类培训, 提出了“四有”培训模式, 即“月初有任务, 月底有竞赛, 竞赛有考核, 考核有反馈”

1. 月初有任务

这是“四有”培训模式的第一环节, 也是最关键的一个环节。进行月初工作任务布置时需要完成以下两项工作。

(1) 清单化。由部门或者班组中该专业的技术能手或者专家, 制订该专业需要掌握的技能清单和知识清单, 一定要细化, 不能笼统盖之;譬如电力运行专业, 不能只谈线路操作, 而要规范到线路停电, 线路送电, 甚至更加专业的细节。

(2) 简单化。布置月度工作任务的时候, 不能追求快速化、全面化, 一定要简单, 每月只训练一项基本技能或一个基本知识点即可, 这样即有利于后续员工的学习, 也有利于快速的完成测试。

2. 月底有竞赛

每月月底组织月初所安排技能或知识点的竞赛活动 (考试) , 考察当月培训学习情况, 需要注意以下两点:

(1) 实操类竞赛考核, 必须要做到月初谁报名, 月底必竞赛, 人人有机会, 人人来参与。

(2) 笔试考试安排时间不宜过长 (半小时为宜) , 重点内容重点考核, 题目抓住重点掌握即可。

3. 竞赛有考核

对于已经完成的月度考核-, 4-一定要在当月度绩效考核中要予以体现, 主要注意以下两点:

(1) 考核不仅要体现优劣的差别, 也要以月度不断递增。譬如人员甲, 当月度考核不及格, 下一月度再次不及格, 要加重处罚力度, 必要时待岗专项培训;

(2) 物质的考核大多数情况下只是保健因素, 必须要配合精神奖励达到激励效果。建议在班级醒目处设立专门的培训公示栏, 公示月度培训进展情况。

4. 考核有反馈

考核成绩反馈个人, 下一个月度的考核日, 不仅要完成当月度的考核任务, 同时要对上月度不合格人员再次考核, 直至达到工作要求。

三、“四有”培训模式的取得的效果和不足

1. 良好效果

该培训模式分解集中培训为月度培训, 分解大容量学习为小阶段学习, 分解老师带着学到个人主动学, 调动了班组成员个人学习的积极性, 学习内容明确化、清单化, 培训档案记录量减少, 简化了班组培训管理过程, 激发了师带徒的积极性, 不仅缓解了工学矛盾, 而且提升了培训效果。

2. 存在不足

以月度为学习阶段, 对于学习能力强、自控力强、水平高的员工往往比较占优势, 月度学习内容不充分, 需要更具实际情况做出调整。

四、结论

企业发展的需要, 领导的重视和关切, 不仅对培训寄予了更高的期望, 而且给培训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不断的探索适合于本企业发展需要的培训模式和培训内容是推动培训事业不断发展的不竭动力。新常态下, 企业的发展必然出现新的变化, 需要我们挖掘新动力, 开创新局面。

参考文献

[1]裴东锋, 张磊, 薛曙光.网络化培训管理系统的开发与应用[J].中国电力教育, 2013, (8) :73-75.

[2]李季青.浅谈电力企业一线员工教育培训工作[J].中国电力教育, 2014, (12) :6-7.

“化学实践操作技能”培养的探讨 篇9

由于学生毕业后的就业岗位是不确定的,可能面向化工、轻工、食品、环保等不同行业、不同领域,所以要求学生必须比较全面地、系统地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以满足不同行业的需要。但是,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知识面广、知识点多,其内容涵盖无机化学实验、有机化学实验、化学分析实验等基本实验操作。 那么,如何让这些繁杂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内容系统化、简洁化,同时又能保证全面提高学生的化学实践操作技能呢?

一、教学内容实现模块化

教学内容模块化,就是将“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技术”的内容, 分解成若干个技能知识点,再将技能知识点按其内在逻辑组合成相对独立的单元,然后根据不同职业岗位群或技术领域的职业能力需要,将相关的单元组合成教学模块。根据模块化思想方法,可将“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技术”,分解为五个教学模块,共二十四个教学单元。

1.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模块。主要介绍化学实验常用玻璃器皿的洗涤与干燥;试剂的称量、取用与配制;加热与冷却;玻璃加工及玻璃仪器的装配。

2.化学实验基本测量模块。主要介绍温度的测量与控制;压力的测量;体积的测量;密度的测定;沸点的测定;熔点的测定; 折射率的测定;旋光度的测定;电导率的测定。

3.混合物的分离模块。主要介绍固体混合物分离方法;液体混合物分离方法;有机物的提取方法。

4.有机化合物的制备模块。主要有机合成原料及中间体的制备;有机化合物的制备。

5.现代技术的应用模块。主要介绍分光光度法;电位分析法; 色谱法;质谱分析法;核磁共振波谱法。

模块化教学有两个显著特点:(1)增强了教学内容的灵活性, 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培养目标增删教学单元或调整组合方式, 便于不同层次教学阶段的内容衔接,满足不同层次的生源和不同专业方向的要求。(2)促进知识之间、知识与技能之间的融通, 便于一定职业岗位所需人才形成合理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

二、教学过程实现理实一体化

理实一体化教学法,即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法。打破了传统教学过程中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现象,教学环节相对集中,教学场所直接安排在化学实验室。它强调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通过教师设定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让师生双方边教、边学、边做。突出学生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在整个教学环节中,教师的理论讲授、教师的示范性演示和学生的操作训练交替进行。所以,有必要对每个教学单元再次进行模块化,可设置理论教学模块、演示教学模块和学生训练模块。

1.理论教学模块,即进行理论知识的讲授。它既可安排在实操之前进行系统讲解,也可以安排在实操之后进行归纳总结。其内容主要引出与实验相关的基本概念,进行与实验相关的原理解释,以及实验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分析及应对措施,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取相关技能,构建所必需的专业知识。

2.演示教学模块,即教师的演示实验。在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操作训练之前,教师必须进行相应的示范性实验,及示范性操作。通过演示法教学,一方面让学生获得具体、清晰、生动、形象的感性知识,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把抽象的理论知识和实际事物及现象联系起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概念;另一方面让学生正确掌握实验的操作要领,掌握正确的操作技能。

3.学生训练模块,即学生的实践操作训练。学生掌握基本理论和基本实验要领后,要求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实践操作的训练,完成实验任务,掌握相应的实验技能和技巧,系统掌握所学的专业知识。训练内容应遵循“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原则,设置不同层次训练项目,以满足不同层次的生源和不同专业方向的要求。

三、学生实操训练实现实战化

实战化,亦称企业化,也就是在理实一体化教学过程中要营造企业生产的“真实环境”。这种训练环境包括硬环境和软环境两个方面。

1.硬环境就是与专业和规模相适应的硬件设施和设备。这就要求作为课堂教学的实验室,要有充足的完成实验所必需的试剂、仪器和设备,满足一人一岗的训练要求。对于实验室无法完成的实验,可采用“仿真教学软件”进行教学。

2.软环境就是接近企业生产实际的学生实操训练的内容和实验方法等。也就是要求学生实操训练的内容要尽可能选自现行的生产工艺或实验方法,让学生有“身临生产一线”之感,有效实现理论教学与实际生产的有机结合。

总之,职业院校在教学过程中,要打破传统教学过程中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现象,改进教学方法,实现教学内容的模块化、 教学过程的理实一体化、学生实操的实战化,让学生全面系统掌握企业所需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培养成社会所需的技能型人才。

摘要:职业院校在教学过程中,要打破传统教学过程中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现象,需改进教学方法,实现教学内容的模块化、教学过程的理实一体化、学生实操的实战化。

关键词:化学实验,实践操作技能,理实一体化,模块化,实战化

参考文献

中职技能和谐课堂教学探讨 篇10

“这节课老师会教给我们什么?”

这是每一节课课前老师与学生彼此心照不宣的心理对话,也是老师与学生对课堂的心理诉求。这个诉求是教与学的关系,在课堂上是长久存在的,是必然的。我们中职学校的学生对技能学习的渴望大于在课堂上的耐心学习过程。怎样构造和谐课堂,让学生对学习技能的渴望与课堂学习的耐心成正比呢?

“抛砖引玉”是老师上课惯用的授课形式。抛出怎样的砖才能引出好的玉是需要让老师动脑筋的事。我认为用一个字“诱”,“诱”导学生看到学习成果。学习成果很重要,难度难以把握。难度大了学生是不会买账的,也就是不会付出耐心去学;难度小了学生耐心学习的习惯不能长期养成,所以“诱”要一步一步来。比如计算机Flash动画的课堂:先给学生放了一段“猫和老鼠”,学生有叹气的,为什么呢?学生不愿意画画,猫和老鼠是个非常具体的形象,学生没有良好的美术功底,画不好。我又给学生放了一段火柴棒小人动画,学生开始讨论如何做的,好不好学。简单的造型、简单易画的动态诱出了学生的好学之心。

技能学习与文化知识的学习是两码事,技能学习就是一丝不苟,严谨慎微。这需要老师“精”:精炼的语言、精准的操作、精致的学习结果。

再“精”的老师,一节课的学习目标还是简单、易学、能掌握最好。简单是看老师备课能否抓住问题阐述的关键,如果阐述不清学生就不会认为简单了。这是语言的精炼。问题阐述精炼需要教师有丰富的技术经验,还要有带学徒沟通的经验。丰富的技术经验可以三言两语讲通问题的症结,学生可以直奔主题。如果花过多的语言在理论课上,学生的耐心不会给老师机会。大概了解操作原理后在实践的过程中学生自己会把理论跟操作结合起来,这时再强调理论,学生没有心理负担。带学徒沟通的经验可以让学生与老师之间没有隔阂,这是因为在生产的过程中速度和效率与效益是直接挂钩的。学徒在这个过程中全程听从师傅,这是因为师傅在大量的生产中有很多不用语言却胜过语言的技术,是在课本上学不来的。这种言传身教的力量让学生相信师傅是不会错的。

易学是学生学起来容易还要对技能有探讨之心,掌握不到技能的关键,易学会让学生偏离轨道。老师在这个过程中为易学变换不同的方式让学生学,不同的学习方式同时也是在培养学生不同的逻辑思维方式。掌握学习技能是每个学生必须会的,不能掌握技能学生就走不到工作岗位上去。老师必须让学生大量练习,大量实践,在过程中学生自己领会技能的关键所在,直到精准掌握技术要领。

第三个字为“情”。情之所至,金石为开。课堂上师生关系融洽是一件美事,中职学生青春年少不更事,课堂的情感引导在老师。语感亲切,语句重点的重音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怀同时又能抓住老师阐述问题的重点所在。在学习过程中每个学生接受问题的能力不一样,学习环节出现的问题也会不一样。老师要记住每个学生学习的环节,哪个环节有什么问题,问题要怎样去解决,学生才能感受到老师的关注。我亲眼看到过这样一位车间生产的管理人员,她能够对每个员工的问题如数家珍,员工敬畏她不仅是因为她的严厉,还因为她对员工生产的失误能悉心教导,而且这位管理人员还能准确地说出每位员工的家庭情况。感动员工无非是在了解员工生活的基础上给予情感上的支持。所以,老师与学生建立感情就是在学习上无微不至的教导和在生活上的帮助、情感上的沟通。

中职学生的生理心理逐步走向成熟,平时总是要极力表现自己成熟、自信、独立等特征,向家长和老师宣告自己已长大成人,实际上他们比较脆弱,遇到困难容易退缩,遇到挫折或打击就会一蹶不振,这时候就需要老师的关爱,给他们战胜困难的决心和勇气。特别是那些行为习惯较差的学生,他们平时听到的多是批评,他们最缺乏别人的理解及老师的爱,所以容易走向极端。因此,老师在教学以外尽可能从各个方面多关注他们,关爱他们,不抛弃不放弃,要让他们感到班级的温暖,感到老师和同学们多么爱他们。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子女怕父母偏爱,学生更忌老师偏爱,瞧不起他们。因此,我特别重视学生这一心理,一视同仁地关爱每一位学生,特别是学困生和性格内向的学生。十几年从教经验验证一个道理:老师应常去关心学生,照顾学生,哪怕是一句话,都会在学生心中都会掀起很大的波澜,都有可能拯救一位学生,都有可能让学生终生难忘。

课堂的和谐构造是个说不完的话题,技能课堂的和谐关键之“诱”导在老师;“精”致在老师;老师“情”之所至,学生金石为开。

参考文献

中职护理技能竞赛人才培养探讨 篇11

【关键词】中职学校 护理技能竞赛 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12B-0022-03

护理技能竞赛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临床教育为着力点,目的是培养护理专业技能型、应用型、实践型人才。护理技能竞赛的每个项目都体现了护理人员的操作技能和临床应用,以及服务能力的综合素质,包括尊重病人的人格和尊严、关注病人的心理和社会需求。因此,护理技能竞赛不仅可以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给学生创造更多的动手机会,增加实践经验,而且还可以发现护理教学方面存在的不足之处,从而改进教师的教学工作。本文探讨护理技能竞赛的辅导方法,制定科学的培训模式,培养高素质的护理人才,为今后指导学生参加护理技能竞赛提供参考。

一、建立优秀的辅导团队

(一)明确领导小组和辅导教师。学校接到护理技能竞赛参赛任务后,首先是成立领导小组和辅导参赛团队。成立以教学副校长任组长的参赛领导小组,负责比赛工作的领导、组织;成立以教务科长、基护教研组长及由多位护理教师参加的参赛训练团队,负责包括参赛小组跟各部门的协调、参赛选手的筛选、对参赛选手的赛前技能训练辅导等各项工作。

(二)统一培训的指导思想和各参赛项目的护理技能操作标准。在领导小组的指导下,全体指导老师统一培训的指导原则及指导思想,达成共识:刻苦训练,努力拼搏,争取优胜,为校争光。在训练正式开始实施前,辅导参赛团队对于参赛操作项目一定要进行精心设计,制定出内容具体、科学、要求明确的技能操作标准和动作规范,让每一位参赛选手都要明确各个技能操作项目的概念、意义、操作程序、评分标准、得失分要点。这样,参赛选手在技能训练中就能在基本理论指导下,照章办事,少走弯路,提高效率,从而确保选手所做的各项技能操作在实践操作训练的过程中达到最佳的效果。

(三)确定好辅导教师的任务和分工。明确总指导教师、技能操作示范教师、负责后勤管理教师等具体分工及各自的任务。一般总指导教师由教研室组长担任,三名参赛选手各由一位指导老师详细指导,全程负责。三位指导老师每人可以负责一项护理技能操作的示范和带教,务必做到技能操作示范标准、规范,精益求精;生活、后勤管理则由其中一位老教师兼管,各司其职,各尽所能。

二、参赛选手的挑选

决定护理技能竞赛取得好成绩的重要因素和关键所在是选到优秀的参赛选手。优秀选手的标准是:(1)参赛积极性高,主动性强,有责任心,勤奋,刻苦。(2)学习成绩好,聪明,悟性好,应变能力强。(3)心理素质好,乐观,自信,遇事冷静,情绪稳定,抗压能力强。(4)有文艺或体育特长,外形佳,体能好,动作敏捷。(5)普通话标准,表达及沟通能力好,语音清晰,声音悦耳。例如,校内一些文艺骨干、体育健将、广播员、社会活动积极分子等,都可作为参赛选手的候选人。选举范围、方式可通过校内竞赛、班级推选、任课老师推荐等形式初选出来,经多次淘汰,直至最终正式确定3名参赛选手。

三、人才培养的策略

(一)护理专业技能操作培训。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在护理技能操作训练中,训练内容和重点均是强化无菌观念,操作理念上强调“以患者为中心”,实施过程中务必与临床接轨,不做“哑巴操作”,而提倡边说边做。做好操作前评估和解释、操作中的指导、操作后的嘱咐等,注重操作过程中随时与患者的交流与配合,克服只顾操作而忽视患者感受的做法,操作流程上做到准确无误。另外,将复杂的技能操作教学过程具体化为若干个可观察、易操作、可控制的单一教学技能项目,借助录像和电教技术手段进行录像、录音,反馈给参赛选手,让参赛选手真正认识到自己应达到的训练效果及操作水平。

2.对选手进行针对性的指导、训练,并对受训后选手的技能操作进行录像。选手操作完之后,一起回放、观摩录像,进行信息的反馈,将选手自我评价、同伴互评和老师点评相结合。老师要根据录像对选手的动作进行逐一细节的分析、评价,同时总结优秀技巧,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对于做得不妥之处,选手进行自我分析、自评;师生之间、同伴之间交流讨论,拓展思维,优化细节,完善并提高操作水平。横向比较选手之间操作的细节、技巧,取长补短、互相学习;纵向比较参赛选手历次的录像内容,找出进步、树立学生的自信心。让参赛选手学会总结经验技巧,并将其运用到后续训练中去检验和拓展,以求进一步提高。也可以让选手通过观摩护理技能竞赛获奖选手的视频和观看自己的操作视频,比较、分析,发现自己的问题所在,力争向国赛获奖选手的水平更近一步。

3.引入院校合作,学校与医院深度结合,突出护理技能操作教学目标的职业性、教学过程的实践性、教学环境的真实性,在院校合作的基础上,让选手进入临床,通过教学环境、技能训练的循环教学,让选手在学中做、做中学,学做合一,突出岗位职业能力,提高护理人文素养水平,增强护患沟通能力。

(二)相关专业理论知识培训。除了操作训练外,还抽出校内优秀的相关专业理论教师进行护理理论知识的辅导。理论教师通过分析竞赛理论考试的范围和路径,紧紧围绕理论考核范围进行详细的辅导。多讲临床案例,包含内、外、妇、急救等多科护理知识,并根据每位选手的不同理论知识的掌握水平,制订有效的培训方案,采取“讲、练、考”等方法,时时跟进每位选手的学习进度,随时掌握选手的学习动态,力争攻坚克难,将理论与技能实践难题做到一一突破,争取在有限的时间内迅速提高选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培养选手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在对选手的理论培训过程中,不能按照传统、常规的课堂授课方法来进行传授,而是让选手亲自设置临床情境,在模拟日常工作中反复练习和思考,在真实案例情境中全方位、多角度地思维,引导选手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假设、质疑、推理、反思、讨论,充分挖掘选手潜在的智慧和能力,从而达到理论培训的效果。

(三)体能和礼仪训练。虽然比赛的内容主要是护理技能,比赛项目也五花八门,但要想充分发挥自身的实力,取得满意的成绩,就必須有充沛的体力作为比赛的保障。技能竞赛选手不仅需要掌握过硬的操作技能,也需要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才能在竞赛过程中延缓疲劳产生,提高操作成功的效率。首先,在体能训练设置中应该立足护理职业的特点,增加田径、球类(篮球、羽毛球、乒乓球等)、健美操、形体训练等内容,既能锻炼竞赛选手的体能,又能调节选手的心理,激发竞技意识。另外,护士的礼仪训练也要渗入每项技能操作中去加以强化,达到训练标准要求,真正把科学性、实用性、艺术性融入护理操作技术中去,而优美的形体礼仪也会增强选手的自信心。

(四)实施心理干预。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选手在竞赛过程中多数存在不同程度的紧张心理,不可避免地影响了竞赛成绩。因此,在赛前的训练过程中,应充分了解每位竞赛选手的人格特质和心理特征,有针对性地进行个体心理干预,对选手的生理应激、竞赛心态、认知辅导、情绪控制、意志训练等进行训练,并评价心理干预的作用,以提高训练的质量。

在训练的最后 2-3 周采取音乐放松方法的心理干预法,能降低护理技能竞赛选手的赛前认知状态焦虑及躯体状态焦虑水平。所使用的音乐放松材料的音乐和指导语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包含渐进式放松、音乐冥想和唤醒。在音乐冥想部分,包含成功体验指导和暗示的曲目的连续应用,甚至个别曲目的指导语会对选手进行成功体验的引导和暗示,该部分暗示可唤醒其正性情绪,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其对于竞赛的信心。

最后,在竞赛开始前,从正向思考、明确目标、发现资源、小步行动四个方面,引导选手如何以良好心态更好地面对比赛,给选手减压打气。

(五)模拟仿真训练。具体如下:

1.在训练过程中,每两周进行一次模拟竞赛。模拟竞赛评委由学校历年参加全区竞赛中获奖的带教领导、老师和选手及临床专家担任,安排其他护理、助产等班级的学生作观众,模拟竞赛场面,营造竞赛氛围,提高选手心理素质,使选手能在正式比赛中从容应对。

2.每次模拟竞赛前先进行考试顺序号抽签,选手进入准备室后再进行具体考试项目的抽签。比赛时设 4 名评委,4名评委分两组,两人负责技能操作评分,两人负责进行人文素质评分。要求评委在现场打分时注意记录下每位选手在竞赛过程中的优点和存在问题。

3.模拟竞赛结束后由临床专家和辅导教师等对选手竞赛过程进行点评,指出存在的问题,并与选手共同分析,使选手发现自身不足,针对每位选手制订专门的个人训练计划,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同时,对进步快、应变能力强的选手给予肯定及鼓励,增强其自信心。

4.进行针对性训练,提高选手的心理素质和应变能力。在集训地点上,除了实训室,还可在学校的公共场所如学生饭堂、操场,甚至校门口、马路边等。也可在训练过程中采取“开放式”训练,欢迎其他同学来观摩,并不定期在班级、年级、全校进行逐级竞选及竞赛。通过开展以上活动,提高选手的心理素质和应变能力。根据以往护理技能大赛备赛冲刺阶段训练过程中的经验,在最后 3 周的冲刺训练阶段,运用迁移地点测验的原理,提供新颖情境以便刺激选手,克服长时间、同一地点、重复训练的思维定势和心理疲劳,使选手在不同于平时地点、平和心理状态下的练习中,激发其尽早进入竞赛的应激状态,有利于训练选手的心理素质及提高临场应变能力。

5.利用院校合作机会,经常从临床一线聘请护理专家对参赛选手定时进行操作考核及指导,让参赛选手的护理技能操作训练更接近临床,更符合临床实际。利用合作机会多安排选手到医院去参加临床实践,亲身体会临床护理操作是如何去实施的,也把握机会多看临床护士是怎么具体给病人做护理操作的,零距离的临床实践对选手有很大的帮助。

(六)逐级竞赛淘汰机制的运用。在训练过程中,每两周进行一次模拟竞赛。可在模拟竞赛过程中采取“开放式”竞赛,欢迎其他同学来参观,模拟竞赛评委由学校历年参加全区竞赛中获奖的带教领导、老师和选手及临床专家担任。每次模拟竞赛前先进行考试顺序号抽签,选手进入准备室后再进行具体考试项目的抽签。真正做到模拟竞赛场面,营造竞赛氛围,提高选手心理素质,使选手能在正式比赛时从容应对。通过不定期在班级、年级、全校进行逐级竞选及竞赛,并采取末位淘汰制度,后 3 名选手将被淘汰,直至最后正式确定 3 名参赛选手。

(七)引入院校合作提升选手的护理人文素养水平,提高护患沟通能力。在护理技能竞赛中发现,不少选手缺乏必要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知识面狭窄,导致在竞赛中应变能力欠缺,难以很快适应比赛环境。为此,应引入“校院合作”提升护理技能竞赛人才人文素养,以此完善护理技能竞赛人才培养机制,为学生营造潜移默化的人文素养教育环境,使学生在校园内的日常工作、学习、生活中都能得到人文素养的熏陶。良好的护患沟通,有助于护理操作的顺利进行。很多时候参赛选手没有把握好沟通的要点,认为把语句背熟、语音语调改变一下,就是和模拟病人有效地沟通,其实只会让人听起来很不舒服。要有一个良好的沟通,首先要理解沟通的原则,即“先微笑再开口”“先致谢再结束”;其次必须做到无论在什么环境下,都不要把竞赛模拟病人当作模拟人,而是一个真正有思想有感情、需要你去照顾的患者,用心去了解其想法和感受以进行有效沟通,这样语音、语调、面部表情就会有自然而然的变化,与病人的沟通就会更加自然、顺畅。通过医院临床带教老师的指导和教学,选手护理技能操作中的人文关怀、人文精神得到了强化。

总之,护理技能竞赛的人才培养,可以以点带面,全面提高学校的护理教学质量,加强护理实践教学,加大实验室建设力度,给学生创造更多的动手机会,培养出更多符合技能型、应用型、实践型的护理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朱明瑶.技能竞赛对高职护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影响[J].当代护士,2013(12)

[2]冯敏华,赵凤霞,董丽芳.以护理技能竞赛为载体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J].卫生职业教育,2012(3)

[3]黄丽萍,谢静,杨玉荷.浅谈护理大赛参赛选手的培养[J].卫生职业教育,2012(19)

【作者简介】卢秋妍(1977— ),女,广西百色人,百色市民族卫生学校助讲,主管护师。

高职报关技能竞赛集训模式探讨 篇12

一、高职报关技能竞赛项目分析

(一) 高职报关技能竞赛发展历程

2011年由中国报关协会、中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涉外类专业协作委员会和天津报关协会主办的“首届全国高校报关后备人才技能大赛”开启了全国高职院校报关技能竞赛的序幕。2012年教育部正式发文将“报关技能竞赛”纳入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赛项中, 自此, 高职报关技能竞赛正式成为官方主办的赛项。2013年全国职业院校报关技能大赛由中国报关协会、江苏省教育厅、江苏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主办。按照教育部教职成函[2013]1号《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三年规划 (2013-2015年) 》, 教育部将在2014年再次主办全国职业院校报关技能大赛。

(二) 高职报关技能竞赛规程

1. 竞赛内容

竞赛内容包括通关方案设计、报关现场作业、进出口商品归类、进出口税费核算和报关知识五部分内容。

(1) 通关方案设计

根据“企业”提供的案例背景材料, 完成国际货运、商品检验、进出口货物报关、港口及堆场作业等工作方案设计。

(2) 报关现场作业

根据“企业”提供的案例背景材料, 并按照设计方案, 完成如实申报、配合查验、缴纳税费、提装货物等报关作业程序及其他增值服务。

(3) 进出口商品归类

根据“企业”提供的实际案例背景材料, 对进出口商品进行要素分析并准确归类。

(4) 进出口税费核算

根据“企业”提供的案例背景材料, 完成进出口商品完税价格审定、税率适用及税费核算。

(5) 报关知识

重点考察参赛选手对报关从业人员应知应会知识的掌握及应用。

2. 竞赛规则

每支参赛队由同一院校的3名在校学生选手共同参加团体赛, 并独立参加个人赛。

(1) 团体赛

团体赛在仿真环境下进行, 要求3名参赛选手组成模拟报关企业, 角色分别为:业务经理、报关员和报关辅助员, 根据企业实际案例, 共同完成相关通关方案设计, 并按照方案进行如实申报、配合查验、缴纳税费、提装货物及其他增值服务等报关服务现场作业。

(2) 个人赛

2011年和2012年个人赛采用人机对话方式, 各参赛选手在竞赛平台完成从业人员必备的商品归类、税费核算和报关知识等相关竞赛任务。2013年全国职业院校报关技能竞赛个人赛分为预赛和决赛两个阶段, 预赛沿用2012年国赛的人机对话方式, 但决赛采用现场公开的必答、抢答和选答三种方式结合的模式, 在内容上增加了“报关职业能力与职业素养”。

二、高职报关技能竞赛集训模式

(一) 集训人员和参赛选手的选拔

在集训人员选拔模式上, 我们本着民主、公开、公平、公正原则, 采取学生自愿报名、任课教师推荐与考试相结合的方式。考虑到大三学生已进入实习阶段, 很难集中集训, 而且参赛选手不能不具备一定的报关专业基础, 所以我们将选拔对象定位为报关专业大二学生。首先, 辅导员在各班召开动员大会, 调动学生参加技能竞赛的积极性, 形成个个重视、人人参与的良好参赛氛围。然后, 采取学生自愿报名、书面考试的方式进行第一轮选拔, 考试的主要内容为报关基础知识。根据考试成绩结合任课教师的评价, 择优选取12名学生参加集训。在集训过程中, 再分阶段进行两轮选拔考试, 根据考试成绩结合集训阶段的综合表现, 择优选取3名集训人员作为参赛选手。最终确定的参赛选手不仅具备扎实的报关专业基础, 而且还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团队协作精神、时间管理能力等职业素质。

(二) 集训内容的选取

集训内容紧密结合全国高职报关技能竞赛所涉及的五项内容, 即:通关方案设计、报关现场作业、进出口商品归类、进出口税费核算和报关知识。一般来说大二的报关专业学生已经具备进出口商品归类、进出口税费核算等专项报关能力, 但因为课时、实训条件等限制, 缺乏现场报关经验, 所以在通关方案设计以及报关现场作业这两项内容上比较欠缺, 因此, 应突出通关方案设计、报关现场作业的培训。

(三) 报关技能竞赛集训时间安排

在吸取前两次集训时间不足的经验教训基础之上, 根据高职报关技能竞赛赛项的特点和时间安排, 2013年学院的报关技能集训分三个阶段展开。具体做法是:根据国赛一般在6月份, 省赛在5月初的竞赛安排, 在2012年的11月进行了第一轮选拔, 确定人员后开始第一阶段集训, 为了不影响学生期末复习, 第一阶段集训到期末考试的前一周结束。春季开学后第二周即开始第二阶段集训, 5月份进入最后冲刺集训阶段。具体集训时间为集训阶段每周一~周四的晚上, 这样不会影响正常教学秩序, 其中周一、周二是老师辅导和答疑时间, 周三、周四晚上是学生复习巩固、演练时间。根据近3年我们参赛的经验, 集训时间应保证充足, 一般最好保证3个月的集训时间。

(四) 报关技能竞赛集训方案的实施

实践证明, 应采用多样化的集训方法与手段, 充分调动集训人员的学习积极性, 不但要培养集训人员实际报关活动操作能力, 良好的职业道德、团队协作精神、时间管理能力等职业素质, 而且要提高参赛选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才能在竞赛中取得好成绩。学院2013年指导集训的指导老师是由教学专长为报关、关税、商品归类的4名报关专业的骨干教师组成的。在集训之前, 指导教师团队对报关技能竞赛的规程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探讨, 针对竞赛赛项设置和竞赛内容, 做了明确分工并制定了集训方案。

1. 第一阶段 (报关基础知识和报关专项技能集训阶段)

2012年11月底, 集训人员选拔工作结束后就开始了第一阶段的集训工作, 这一阶段的集训目标是通过老师的辅导和训练让集训学员进一步巩固报关基础知识、掌握税费核算和进出口商品归类技能。这一阶段主要采用指导老师讲解为主, 学生讨论、练习为辅的集训方法, 以项目、案例、任务的形式分层次培养集训学员的税费核算和进出口商品归类技能。集训结束后, 由各指导老师分项进行考核, 考核的重点为报关技能, 主要涉及商品归类、税费核算和报关单的填制, 进行第二轮选拔, 充分调动集训学员不断学习的积极性。

2. 第二阶段 (综合报关技能集训阶段)

春季开学后第二周即开始第二阶段集训, 本阶段的集训目标是通过完成指导老师设计的综合报关项目, 让集训学员掌握通关方案设计、实施现场报关的方法和流程, 提高综合报关技能。这一阶段主要采用学生讨论、演讲、操练为主, 指导老师引导、点评为辅的集训方法。因为贸易方式不同通关方案也就不同, 所以通关方案设计是否正确关键在于贸易方式是否分析正确。在学生设计通关方案之前, 指导老师要将常见的几种贸易方式讲解透彻, 并传授学生分析贸易方式的方法, 要求学生画出常见的几种贸易方式下的通关流程图。然后, 指导老师设计综合报关项目, 在学生设计通关方案和现场报关作业流程中进行引导、修正, 提高集训学员的综合报关能力。集训结束后进行综合考核, 以实际案例为材料, 要求学员设计通关方案, 并写出整个报关实施过程, 考核的内容涉及竞赛要求的所有内容, 最终择优确定三名参赛选手。

3. 第三阶段 (模拟演练阶段)

5月份进入最后冲刺集训阶段, 本阶段的集训目标是通过在竞赛平台上完成模拟的综合报关业务, 让参赛选手熟悉竞赛软件, 明确竞赛的规程, 能够正确定位自己的角色, 并与其他两名参赛选手分工协作共同完成模拟的综合报关业务。这一阶段主要采用学生讨论、上机操作演练为主, 指导老师引导、修正为辅的集训方法。根据团体赛的要求, 必须将三名参赛选手的角色分为:业务经理、报关员和报关辅助员。我们将组织能力、协调能力强的选手作为业务经理, 报关基础扎实的选手作为报关员, 善于交流、心细的选手作为报关辅助员。

三、报关集训工作存在的不足与改进措施

近三年华南工商学院在全国职业院校报关技能大赛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 我们也看到了在技能集训和竞赛中存在的问题。

(一) 学生的理论基础尚不扎实, 需进一步加强理论知识的梳理和训练

通过近三年参赛选手的赛后总结发现, 技能性的题目做得比较好, 理论基础题做得反而不佳。反思近三年我们的集训工作, 发现指导老师往往重视技能训练而忽视理论基础的梳理和训练。没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做后盾, 技能达到一定水平后就再也难以提高。今后我们的集训工作要做到理论与技能并重, 齐头并进。

(二) 学生的综合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从近三年比赛中出现的问题来看, 参赛选手的综合素质和竞赛能力与技能竞赛的要求还有较大的差距。所谓综合素质, 不仅仅是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综合, 还包括选手的心理素质、抗压能力、竞争意识、职场礼仪等方面的综合表现。而竞赛能力除了通关方案的设计能力、税费的核算能力和商品归类等操作能力, 还体现在高强度竞赛中的现场发挥能力、灵活应变能力、团队合作等能力。指导老师在集训过程中, 把主要精力都放在了专业技能的培训上, 没有重视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今后要切实加强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三) 学生缺乏实战训练, 应加强校企合作, 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

因为学院没有购买与竞赛软件相匹配的教学软件, 参赛选手只是在主办方提供的竞赛平台上模拟演练部分业务。在集训期间, 虽然指导老师系统地讲授了报关现场作业的流程, 参赛选手也自己动手设计了报关现场作业流程, 但是由于参赛选手均为大二的学生, 只是到报关企业、海关大厅、港口等报关现场进行了认知实习, 尚未在报关企业顶岗实习, 所以对报关现场作业缺乏系统的感性认识, 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竞赛成绩。今后, 在集训期间, 我们将加强校企合作, 聘请报关企业的资深报关员来做报关现场作业专题培训, 并且带领参赛选手到报关企业顶岗实习, 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

参考文献

[1]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官方网站高职组报关技能比赛[EB/OL].http://www.nvsc.com.cn/jsxm-gz/index_790.shtml.

[2]报关技能赛项竞赛规程[EB/OL].http://chinacba.org/ccba/.

上一篇: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下一篇:朗读中节奏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