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溆浦县

2024-10-16

思考溆浦县(共9篇)

思考溆浦县 篇1

摘要:茶业是霞浦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支柱产业,为进一步加快霞浦县茶叶产业发展步伐,全面提升茶叶产业化水平,实现霞浦县茶叶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结合霞浦茶业实际,笔者对霞浦县“十二五”茶产业发展规划进行浅议。

关键词:霞浦茶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1回顾“十一五”规划实施完成基本情况

“十一五”期间,霞浦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茶产业发展,并出台了《关于扶持茶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霞委发[2007]2号文件)。“十一五”末,全县茶园面积从2005年的8.1万亩发展到9.622万亩,产量从4202t增加到6100t,产值从9200万元增加到2.5亿元,分别增长18.79%、45.17%、171.74%。无公害茶园,绿色食品茶从无到有,无公害茶园认证1.25万亩,绿色食品茶基地认证1000亩,县茶场、目海、永兴、金山云雾等10家茶厂(公司)取得食品加工QS认证。全县注册了大京、元宵、目海等十几个商标,其中“目海”商标获得省著名商标,“元宵”牌绿茶和“目海”牌目海毛峰双双被评为“福建省名牌产品”。县茶场和永兴茶叶有限公司被确定为“市级龙头企业”,“霞浦元宵茶”、“金山翠芽”分别获宁德市两届绿茶“茶王”殊荣,霞浦元宵茶和春波绿先后被列为福建省茶树优质种质资源保护品种,其中省级茶树良种“春波绿”成为国家级良种。元宵茶、金山云雾翠芽、目海毛峰、葛洪富锌茶参加各级名优茶评比活动成绩显著,获得包括中国茶叶博览会金奖等几十个国内外大奖,品牌产品畅销国内外市场。

《霞浦茶业“十一五”发展规划》中目标任务是:①建成100个茶林复合生态茶场;②无公害、绿色食品茶、有机茶产品占80%以上;③面积15万亩,产量9000t,产值1.5亿元,销售额6亿元;10个茶叶企业取得QS论证。

在“建成100个茶林复合生态茶场”,我县茶区山清水秀,森林覆盖率高,我县新建茶园均属复合生态茶园。在建设无公害、绿色食品茶、有机茶方面我县做了大量工作,“十一五”期间企业送检或质检部门抽检,农残无一超标,我县茶叶的卫生质量受到广大客户好评,无公害、绿色食品茶、有机茶的申报认证要由企业申报,但我县企业普遍规模偏小,资金短缺,全县无公害绿色食品认证1.35万亩,仅占总面积的14.13%。在面积方面。《纲要》提出的“十一五”末15万亩的任务,由于《纲要》中把全县25°以下的抛荒耕地纳入退粮还茶规划;由于财力投入不足,无法给于应有的补助,任务难以完成;在产量上,虽然单产稳步提升,但由于受面积制约,“十一五”难以达到9000t的目标;产值上,由于我县名优茶力度加强,茶叶价格稳步上升,2010年全县综合产值已达2.5亿元,已经超额完成任务。在QS认证上,全面完成《纲要》任务。

综上所述,我县实施《纲要》过程中,只在面积、产量方面由于目标过高难以完成任务外,其余各项指标已完成任务。

2“十二五”茶产业发展规划《纲要》意见建议

2.1指导思想和原则:

2.1.1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针,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市场为导向,以农民增收为目标,以提高综合生产能力和经济效益为中心,用工业化理念谋划茶叶产业的发展,依靠科技,优化布局,突出重点,培植龙头,开发名优,打造品牌,拓宽市场,调整优化茶类结构,推动基地建设规模化,产品加工标准化,市场管理规范化,推进茶叶产业化进程,实施高产、优质、高效、生态、绿色、安全、品牌、文化战略,加快霞浦县茶叶产业可持续健康科学发展。

2.1.2发展原则:

①坚持产业化经营的原则。

按照“政府扶持,企业运作、茶农所有”的形式,加快茶叶标准化生产,走贸、工、农相结合,产、供、销一体化发展的路子,推进茶叶产业经营。

②坚持市场为导向的原则。

围绕市场需求,积极开发茶叶新产品,加大市场营销力度,注重产品质量和效益,提高茶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③坚持科学规划,择优布局的原则。

因地制宜,突出重点,择优选择适宜茶叶种植的乡镇和区域进行布局,将改造老茶园与发展新茶园有机结合起来,不断提高茶叶种植的规模化、集约化水平。

④坚持品牌带动的原则。

整合优势资源,加大茶叶整体宣传力度,规范茶叶市场管理,努力打造茶叶产业公共品牌,提升产品效益。

2.2发展目标

通过实施突出重点工程,巩固丰产茶园,改造中低产茶园,培育新植茶园,逐步改造茶叶集中片区,建立健全完善的茶叶种植管理体系,到2015年,全县茶园面积达到12万亩,其中无性茶园面积1 1万亩,丰产茶园面积7.5万亩,产茶8000t,实现产值达3.5亿元。

2.3主要措施与对策建议

2.3.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加大产业投入。

加快茶叶产业的发展,是新时期深化我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业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重要举措,切实把这项工作抓紧抓好。必须创新发展思路,增强竞争意识,用新观念、新思路、新方法、新措施去指导、组织和推动茶叶产业的发展。要用发展的眼光,开放的政策,开拓的市场来谋划茶叶产业发展工作,进一步深化对茶业产业发展在新时期农民增收当中的重要性认识,把茶叶产业作为我县传统经济的农业优势产业切入点,立足于农民增收,地方经济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高度来对待茶叶产业。切实加大对茶叶产业发展的领导,将之作为下一阶段抓产业结构调整,培植经济增长点的重中之重的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特别是要认真贯彻落实《关于扶持茶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精神,要按照县委、县政府设立茶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的要求,积极采取措施,努力增加投入,加大扶持力度,确保资金到位,每年预算内安排50万元以上茶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并逐年有所增加,专款专用。

2.3.2突出重点,规模经营

根据霞浦县茶产业发展思路与自然资源情况,重点要在六个方面下功夫(123456工程):即全力打造一个公共品牌;精心引进两大规模企业;大力推广三大国优良种;努力提升四大本土企业;积极带动五个初制加工厂;逐步改造六大茶叶集中片区。具体地说:

一要全力打造“霞浦富锌茶”公共品牌。

做到品牌统一,资源共享,宣传一致,竞争有序。

二要精心引进两大规模项目。

①全力帮助福建长溪茶叶有限公司,开发茶叶精深加工项目,申请县政府在“工业桃园”批准建设用地30亩,投资1.05亿元建设高标准茶叶精制厂和芦阳、溪边两大高标准茶叶基地。②服务、督促霞浦王氏茶叶有限公司投资2000万元建设茶叶深加工项目尽快建成投产。

三要大力推广三个国家级良种。

要大力推广“金牡丹”、“金观音”、本县国家级良种“春波绿”。

四要努力提升四大本土企业。

即①壮大县茶场市级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提高元宵牌绿茶“福建省名牌产品”市场占有率。同时,大力支持县茶场引进在外乡贤资金,组建福建大京红茶叶有限公司,开发“大京红”十大名茶品牌运营项目。②做强市级龙头企业永兴茶叶有限公司科技示范点,投资500万元开发崇儒乡坪园高优品种基地600亩,建成全省最大的特优品种“金牡丹”茶园片区。③巩固目海茶叶有限公司“目海毛峰”省级著名商标地位,培育高优茶叶基地500亩,在大沙工业片区征地10亩,扩大企业规模。④引导水门金山云雾茶叶有限公司改造升级,要做大做足“茶王”文章,推出“金山翠芽”优质产品。

五是带动五个初制厂改造。

即沙江涵江茶厂、崇儒路口茶厂、盐田洋边一叶茶厂、牙城罗伍茶厂、溪南左湾青叶合作社茶厂。

六是重点改造六大茶叶集中片区。

柏洋乡洋里、后垅片区1万亩,崇儒乡溪边、路口片区1万亩,牙城镇后山、文洋片区1万亩,水门芦阳片区0.5万亩,溪南镇芹头、左湾片区0.5万亩,县茶场大京片区建设现代设施农业基地0.5万亩。突出重点乡镇、村和种植大户,在新植茶园的管理、茶叶初制加工厂建设上,给予重点扶持,走规模经营的路子。

2.3.3.依靠科技,提高效益

一是突出抓好新植茶园管理工作。

重点做好中耕除草、施肥、定型修剪、病虫害防治等科学管理工作。

二是抓好低产茶园改造。

围绕“改树、改园、改土”在丰产茶园的种植和管理上,要结合中央农机购机补助项目,加快茶叶生产机械的推广步伐,大力推广茶叶生产管理全程机械化,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劳动效率。

三是强化培训,提高茶农素质。

依据“绿色证书”、“新型农民培训工程”、“农业科技进村入户示范工程”等项目,采取科技人员进村入户的方法,加大对茶农的科技培训、技术指导,做到技术指导到户,科技措施到田,技术培训到人。

四是加强科技创新,培养引进人才。

要加大茶叶科技创新力度,技术推广力度,茶叶人才队伍建设力度,要重视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不断加强茶技队伍建设,同时要加强茶业信息体系建设,强化服务职能、技术、信息指导。

2.3.4实施品牌战略,着力打造公共知名品牌

在加大茶叶基地建设的同时,科学整合资源,重视发挥茶叶协会作用,依托福建长溪茶叶有限公司、县茶场、永兴叶有限公司、目海茶叶有限公司、金山云雾茶叶有限公司、福建大京红茶叶有限公司等企业,积极打造“霞浦富锌茶”公共茶叶品牌。通过与科研院(校)的合作,提升茶叶加工水平,确保“十二五”期间完成茶叶公共品牌的打造,要采取有力措施,全面提升公共品牌的知名度和市场影响力,并健全公共品牌管理办法,制定地方产品品牌标准,严格按照相应的标准要求组织生产,做好公共品牌的共享工作。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加强茶叶质量安全管理,建立健全监测体系,提高组织化、规模化、市场化、标准化生产程度,不断提升我县茶叶市场竞争力。

2.3.5弘扬茶文化,促进茶产业发展

要充分挖掘霞浦县历史名茶文化底蕴,展示古老的福宁府名茶文化。

一是支持鼓励收集、创作具有霞浦特色的茶歌舞、茶书画、茶诗茶联、茶谚语等茶文化,扩大全县茶产业和茶文化的知名度。

二是依托杨家溪和福宁湾名胜风景区,把茶业与旅游溶为一体,深入挖掘霞浦茶文化内涵,开发茶生态旅游,并要把茶叶品牌宣传同开展茶文化、茶旅游活动紧密结合起来,不断拓展茶叶品牌的内涵和外延,扩大对外交流,开拓茶叶市场,搞活流通。

三是要充分利用电视、报刊、互联网等各种新闻媒体,加强对外宣传,扩大对外影响,树立霞浦茶产业新形象。要采取“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模式,积极组织茶企、茶商参加全国性各种茶事活动,给茶叶企业、茶商及广大的茶叶爱好者一个交流的平台,普及茶文化知识,弘扬茶文化,发展茶经济,推动茶产业,实现我县茶业又好又快健康持续发展。

广西合浦县法院被滥用职权 篇2

“7月19日,合浦县法院民二庭庭长陈尚希才把查封执行通知书送来公司,我当即就懵了。”张绍凤说,“我当即质问陈尚希,合浦县建筑公司单方结算工程款明显违法,为什么在没有征询过我方申诉意见的情况下就作出资产查封的判决?凭什么查封我方超过4000万的资产?”

张绍凤展示的资料显示,润丰公司被查封的资产中,单就那块万余平方米的土地,在此前的3月份进行市场价评估,价值就达2845万,远远超过1900万的诉讼_示的。

甚至为被查封资产提供信用担保的广西兴利阳光担保公司根本就不具备担保资格,合浦县法院竟然熟视无睹。更令张绍凤深感震惊的还有,在被查封的46套商品房中,有26套已经售出,属于和本案无关的第三人财产。在参加县法院听证会后,合浦县法院才在查封执行通知书中把商品房查封套数改为32套,但却一直拒绝在裁定书上作出纠正。

合浦县法院草率的判决激起了润丰公司强烈不满。7月20日、8月1日,润丰公司两次递送查封复议申请书,但4个多月过去了,合浦县法院均未给与答复。

案件被移交至中院被告竟然毫不知情

记者接到当事人投诉后前往合浦县法院采访,被告之采访“须经北海市中院批准”,想做进一步了解也被婉拒。

该案原告合浦县建筑工程公司经理范伟拒绝接受采访,称“有什么事情找公司的律师。”记者联系上合浦县建筑工程公司的代理律师林秀云,林说案件已经移交到北海市中

被告自认遭遇“潜规则”

润丰公司作出各种努力徒劳而返,此案久拖不决令人身心俱疲。随着更多秘密的揭开,润丰公司高层惊讶的发现,他们似乎已经身陷一个难以脱离的迷局中。

润丰公司总经理王开说,2010年,润丰公司和合浦县建筑工程公司签订《建筑工程施工合同》,其中约定工程不得分包不得转包。但是后来,发现工程已经被转包给一个叫易广军的当地人。

王开回忆说,2012年3月,双方同意根据此前签订的协议就工程款进行结算,合浦县建筑工程公司交出所有商品房钥匙。在验收院,但至于为什么被移交,林律师称:“我也不清楚。”

张绍凤说:“合浦县法院根本不把我们的复议申请书当回事,漠视当事人合法权益,就连案件被移交到北海市法院也没有通知我们。我们就这样不明不白的被发包了,像推皮球一样,这么不负责任的执法还有什么公信中,润丰公司发现合浦县建筑工程公司存在施工质量问题,某些约定的项目还偷工减料,润丰公司据此作出决定:待结算清楚后,二期项目不再与合浦县建筑工程公司合作。

这个似乎点燃了双方矛盾的导火索。其后就发生了润丰公司人员被不明身份人员殴打、车辆被砸、小区大门被泥墙封堵等事件。

润丰公司合浦分公司工程部何经理回忆说,9月25日晚,一伙人乘坐一辆无牌照汽车驶入小区,找到项目部,恶狠狠的声称:二期项目不给我们做,就不准你们二期开工,否则力可言?”

据了解,2012年9月,案子被合浦县法院移交到北海市中院后,张绍凤等润丰公司高层和律师曾多次前往北海市中院,现在案子已经由民二庭转至民一庭受理,虽然多次提出尽快复审的请求,但在3个多月的煎熬等待中,张绍凤等人始终看不到资产解封的希望。打死你们,后果自负!

“我们这才恍然大悟:遭遇了‘潜规则’。得罪了当地利益团体,才遭此报复。”润丰公司总经理王开说,“作为一家外地投资商,我们对投资环境是非常慎重的,来合浦投资之前,我们去考察了其他地方,但是经过综合比较,合浦县委、县政府的招商引资政策十分优厚,所以我们才决定把项目落在合浦。”

截止发稿,记者了解到,润丰公司已向北海市中院提出反诉,请求判令合浦建司支付逾期竣工违约金及被查封期间造成的经济损失。

(刘佳)

思考溆浦县 篇3

2009年初,县科协根据“职称工作要向多种所有制成分延伸,要把开发农村乡土人才列入人事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将农民技术人员职称评定作为乡土人才开发的一个重要方面”的要求,加快开发农村人才资源,给广大农村科技示范户开展科技服务提供职称支撑, 在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 在集中走访调查了240余名农村科技示范户。在此的基础上, 根据广大农村科技示范户的迫切要求, 于今年5月下旬,联合县人事局、农业局出台了《关于开展农民技术职称评定工作的实施意见》。凡是在农村第一线从事种植业、畜牧业、渔业、农副产品加工、林业技术等行业的农村科技示范户户和农民技术人员,可以申请农民技术职称。农民技术职称的等级定为:农民技术员、农民助理技师、农民技师、农民高级技师。同时还规定,确有真才实学且有突出贡献的农民技术人员,不受学历和专业工作时间限制,可以破格晋升相应的技术职称。获省以上农业科技进步奖、技术推广奖、农业丰收奖和全国劳动模范、科普惠农兴村带头人荣誉的,可破格晋升农民高级技师职称。

此次评定工作是由该县科协牵头组织,会同县人事局、农业局联合开展实施的。溆浦县通过对广大农民技术人员进行职称评定,一方面调动了这批骨干力量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他们在科教兴农的实际工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另一方面可以调动全民学科学、用科学的热情,有利于全面提高人民群众的科技素质水平。同时也是对农民技术人员的能力和水平的正确评价,有利于农民技术人员向外更好地推介自己,促进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就业。另外,还规范了行业标准,树立了榜样,可以带动农村各类人才的迅速成长,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满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思考溆浦县 篇4

关键词:合浦县;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

中图分类号:C93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8136(2009)24-0083—02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2]45号)和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广西壮族自治区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桂政办发[2003]181号)精神,我县于2003年11月开始启动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工作。几年来,我局已做了大量的工作,完成了全县基层水管单位的调查摸底、人员测算和经费测算,编制了《合浦县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并得以实施,取得了一定的经验。

1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

我县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是: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导向,按照自治区事业单位改革及水利改革总体要求,区分水管单位类别,明确水管单位的性质,调整和规范水管单位管理、维护及经营关系,疏通经费来源渠道。推行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和维修养护分离(以下简称管养分离)。通过深化改革,初步建立符合我县实际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水利工程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通过改革,达到体制理顺、机制搞活、机构合理、人员精干、服务优质、环境优美、运行高效的管理目标。

2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的对象

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的对象是本县范围内的国营水利工程管理单位,乡镇水利站。

3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及措施

3.1机构设置及单位性质

我县原有国营基层水管单位20个,其中乡镇水利站16个,专业水利工程管理单位4个。结合我县的实际,改革后。全县共设基层水管单位16个,其中乡镇水利站8个,专业水利工程管理单位8个。这些水管单位主要以承担防洪、灌溉、排涝等水利工程管理运行维护任务为主,只有社会效益,没有经济收益或经济收益极少,全部定性为纯公益性事业单位。具体为:

3.1.1乡镇水利站设置及职能

全县设置乡镇水利站8个,分别为沙田镇水利站、山口镇水利站、白沙镇水利站、公馆镇水利站、曲樟乡水利站、常乐镇水利站、石湾镇水利站和党江镇水利站。乡镇水利站统一由所在乡镇政府管理。

撤销原山口镇水东水闸水利站,其工程管护工作及水行政管理职能工作由山口镇水利站负责;撤销原常乐镇张黄江水闸水利站,其工程管护工作及水行政管理职能工作由常乐镇水利站负责;撤销原石湾镇清江北干水利站和七里陂水闸水利站,其工程管护工作及水行政管理职能工作由石湾镇水利站负责。

乡镇水利站主要负责乡镇一级水行政职能管理工作、水土保持监督执法工作和防汛抗旱工作,负责乡镇范围内灌区1 m3/s以上的主要渠道工程及配套建筑物和主要小型水利工程的运行管理,或受县水行政主管部门委托负责辖区内大中型水闸、重点万亩以上堤围工程的管理工作,负责指导农村用水者协会做好其他小型水利工程的管理工作。

3.1.2专业水利工程管理单位设置及职能

全县设置专业水利工程管理单位8个,具体为:保留合浦县西沙联围标准海堤工程管理所;保留合浦县西场海堤工程管理所;保留合浦县合浦水库灌区十字管理处;保留合浦县南流江综合管理处;撤消原石康镇武利江水利站,其工程管护工作由石康水库工程管理所负责;原石康镇水利站改为石康水库工程管理所;原闸口镇水利站改为闸口水库工程管理所;原廉州镇水利站改为合浦县城防洪排涝管理所。

专业水利工程管理单位主要负责大、中型水闸工程、标准海堤工程、中型水库、县城防洪排涝及重点小型水库等主要工程的运行管理和管护工作,其中合浦县西沙联围标准海堤工程管理所、合浦县西场海堤工程管理所、石康水库工程管理所、闸口水库工程管理所和合浦县城防洪排涝管理所还承担乡镇水利站的管理职能。专业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由县水利局统一管理。

3.2水利单位人员编制设置

全县原基层水管单位共核定编制数280人,现有在职干部职工262人。根据国家水利部和国家财政部共同制定的《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定岗标准》,初步测定全县国营水管单位应设岗位共410人。结合目前我县的实际情况,改革后全县15个水管单位计划定编186人(其中乡镇水利站定编71人,专业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定编115人)。

改革后水管单位人员原则上从原单位干部职工中优先录用。

3.3理顺管理关系,强化管理职能

为进一步理顺我县水利工程,特别是大、中型水利工程的管理关系,强化管理职能,确保重点水利工程的安全运行。发挥应有的工程效益,本次体制改革把原来由乡镇管理的中型水库——石康水库、闸口水库和涉及县城防洪安全的廉东水库以及跨越两个乡镇的中型水闸、武利江水轮泵站收归县水利局直接管理。

结合实际,进一步明确水利工程分级管理职责,大力发展民营水利。按照水利体制改革“抓大不放小”的要求,今后县要重点支持大型引水闸坝、中型水库、万亩以上海河堤围等重点水利工程的管理;对于小型水利工程则下放给乡镇负责管理,由乡镇组织成立农民用水者协会,自主经营维护。

3.4深化水管单位内部改革.完善水利工程管理体制

根据县内各水管单位的特点,推进人事、劳动、工资等内部制度改革。水管单位要按照精简、高效的原则,科学设置管理机构,严格控制人员编制;在需要设岗的基础上,全面实行人员聘用制,按岗聘人,实行竞争上岗,并建立严格的目标责任制度;水管单位负责人由主管部门通过竞争方式选任,坚持公开、公平、公正、择优录取的原则,加强考核,定期考评,实行优胜劣汰。

3.5落实经费来源

按桂政办发[2003]181号文件的要求,各级财政部门要及时核定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公益性人员基本支出和工程公益性部分维修养护费,分级负担,足额到位。经费主要从各级财政预算资金和水利建设基金中解决。

按《水利工程维修养护定额标准》对改革后全县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的运行经费进行测算,改革后,全县国营水管单位每年需开支经费788.67万元,其中人员经费223.2万元,日常公用经费24.18万元,工程维护养护经费541.29万元。

3.5.1落实人员经费及日常公用经费

自2005年7月份起,全县水管单位228名在编、在职人员,每人月生活补助费250元已纳入县财政预算开支,从2008年起,核定编制内的水管单位人员生活补助增加到每人每月500元,以后逐年增加。从2010年起,全县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编制内在职人员经费、离退休人员经费、公用经费等基本支出列入县财政年度预算计划,由县财政负担。

3.5.2落实工程维护养护经费

我县水利工程日常维修养护经费在水利工程维修养护岁修资金中列支。工程更新改造费用纳入基本建设投资计划,由计

划部门在非经营性资金中安排。根据县财政收人情况逐年安排解决。准公益性水管单位经营性部分的工程日常维修养护经费由企业负担,更新改造费用在折旧资金中列支。

4改革经验与存在问题

4.1改革历时较长

水利局于2004年底已完成合浦县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编制,但于2007年才按方案实施,究其原因,前期工作为水利局所做,没有得到政府各部门的支持。这说明政府不支持,不积极参与,则水利体制改革难以取得成功。而外省许多地方由于政府直接主持水利体制改革,于2004年就已完成水利体制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成果。

4.2基层水管单位人员素质偏低

人员摸底统计表时,基层水管单位人员大专学历的只有6人,大学学历的0人,水工专业毕业的只有3人,高中毕业不足15人。教育程度低,专业配备不全。

4.3水利工程建设及管护资金不足

国家取消了“两工”及多项有关农村的税费后,原水利工程由村委组织农民进行维修及收集水费进行水利工程维修已不再存在。水利工程维修全由国家及地方财政出钱,而我县财政经济收入不足,造成水利工程建设及管护资金不足,损坏的水利工程不能及时进行修复。

4.4农民用水者协会的现状及缺点

在水利工程建设及管护资金不足的情况下,组织农民按“谁受益,谁建设”的原则,组织、引导受益区域农民建立用水者协会建设、管理区域内的水利工程,是国家在政治、经济体制改革后基层水利管理的一个新方向。

现阶段我县农民用水者协会的建立主要依靠行政推动,以行政区域为单位,与村委相结合。利用村委的行政执行力,在现阶段是适合我县实际情况的。但从长远来看,其弊端亦较为明显。

4.4.1缺少群众自发组织

农民用水者协会以行政推动为主,群众自发组织的几乎没有。农民认为农民用水者协会是基层水管单位的二层机构这一认识,不利于农民对小型农田水利的进行自建自管。

4.4.2造成农民用水者协会执委会人员对水管部门的依赖

漳浦县为乡村医生充电 篇5

为提高乡村医生的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漳浦县卫生局分四期对全县近千名乡村医生进行业务技能培训。7月17日,第一期60余名乡村医生在县疾控中心会议室进行集中培训考试。

此次培训,县卫生局制定了详细的培训计划,精心编制了培训资料,邀请相关领域专家就健康教育、预防接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管理、孕产妇保健、村卫生所管理、传染病防治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等内容进行详细的讲解。培训内容重点突出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使参训乡村医生能够及时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方便其更好地为广大群众提供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广大乡村医生积极参加继续教育,认为“充电”让他们获益匪浅。

合浦县农村沼气项目实施成效 篇6

1 农村户用沼气项目实施

目前, 合浦县农村新建以“一池三改”为建设内容的沼气池4.35万座, 年产沼气约3 045万m3, 开发和节约能源总量达1.67万t标煤, 年减排二氧化碳1.09万t, 减排二氧化硫0.01万t, 年处理生活污水总量36.46万t, 创造的直接经济效益达1.39亿元。户用沼气项目的实施, 使得合浦县农村发生了根本改观。一是改善了村容村貌, 使以往农村柴草乱垛、粪土乱堆、污水乱泼、垃圾乱倒、畜禽乱跑的“五乱”现象得到有效改善, 美化了农村生态环境和生活环境, 促进了合浦县马江村、廉北村、新圩村等生态文明示范村的建立。二是村民收入明显增加, 农户建设沼气池, 解决了一日三餐生活用能问题, 省去了燃烧煤气及用电煮饭、炒菜费用, 农户开展用沼肥淋菜、种果、养鱼等沼气综合利用技术, 减少了化肥、农药的施用量, 增加了农作物抗逆性, 提高了农产品产量和质量, 实现了农业生产无害化, 是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1,2,3]。三是村民精神面貌大改变, 农村建设沼气池, 节约了大量农民砍柴工日, 减轻劳动强度, 解放农村妇女, 将沼气建设与改厨、改厕、改猪牛栏结合起来, 使得农村环境卫生大为改观, 流行性疾病明显减少, 农民体质得到增强, 农村面貌和农民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造就了合浦县廉北村、烟楼村、洋江村等文明村、小康村。

2 大、中型沼气项目工程实施

2008—2010年, 合浦县先后实施了东园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星福猪场、沙田科技示范场等5个企业的大、中型沼气工程建设, 共建沼气消化池5 850 m3, 日处理猪粪0.4 t、牛粪0.2 t、鸡粪0.3 t, 有效处理了养殖场畜禽排泄物及污水排放, 不但解决了养殖场晴天臭气熏、雨天脏水流、蚊蝇成群、群众意见大等难题, 而且养殖场通过开展沼气综合利用, 用沼气煮饭, 沼气保温灯育猪仔, 利用沼液、沼渣种果、种菜等实用技术, 为企业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合浦县东园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就是一个成功的例子, 该企业探索出的“ (酒厂+饭店) - (酒糟+药渣) - (猪+牛) -沼气- (果+鸡+菜+草) - (塘+鱼+鹅+鸭) ”综合性立体生态循环发展模式, 利用酿酒产生的下脚料———酒渣和泡酒后剩下的动植物药渣、员工饭堂和东园饭店的泔水以及自种的牧草, 养殖畜、禽、鱼;通过沼气池处理畜禽粪便产生沼气, 利用沼气解决职工饭堂炊事、酒厂蒸酒车间烧锅炉和发电供给生产生活用电, 解决了600余人用餐的职工饭堂的炊事用气, 年节约炊事用能开支达10余万元。沼液沼渣则成了13.33hm2水果、6.67hm2蔬菜的优质有机肥, 还可用于肥水养鱼, 不但节省了大量的肥料钱, 还提高了农产品品质。2006年, 该企业率先安装使用了150 k W沼气发电机组和500 L沼气锅炉, 拓展了大、中型沼气工程综合利用的新空间, 这对该地区乃至全国其他地区都是一条成功的经验索引, 2007年, 该企业利用沼液进一步接种发酵制取EM生物菌肥水剂, 在水产养殖中推广使用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给企业带来了良好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4]。

3 联户沼气工程项目实施

2008年以来, 合浦县新建联户沼气工程12处, 受益农户400户。在沼气需求迫切、养殖农户相对集中的村庄, 以养殖农户为核心, 以相邻户为单元 (一般10户为1单元) 建设沼气池, 配套进行改厕、改厨、有养殖的改圈, 通过输气管道实现集中供气。农户自愿组成联户体系并承担沼气池进出料、维修等日常管理工作, 分户承担费用, 实行集中供气、统一管理, 这种自愿联合、自主经营的沼气池建设模式, 打破了户用沼气池建设的局限性, 开拓了沼气产业化、规模化经营管理的新路子, 适应了当前农村沼气发展的需要, 为加快该县农村沼气发展找到了一条新的途径。

4 村级沼气服务网点项目实施

为确保合浦县沼气事业稳定持续健康发展, 全县已建成村级沼气服务网点68个, 沼气服务网点建设在全县形成了网络结构, 在县能源办制定的服务与管理条约的规范下, 实行公平竞争, 比质量、比服务、比信誉, 每个沼气服务队都要确定职责范围:一是多、快、好、省高标准高效率建设沼气池, 实行年度建池数量指标制和质量负责制。二是负责所建沼气池安装与维修, 教会用户正确安全使用及维护常识[5]。三是引导农民发展以沼气为纽带的有机生态种养农业, 发展高效庭院经济, 指导农民开展沼气综合利用。四是组织农产品购销流通, 为农民增收服务。沼气服务队在维修服务中, 通过电话联络上门服务, 就地清理沼液结壳、管道积水、炉具堵塞等问题, 解决了农民生产和生活用能的后顾之忧, 为该县沼气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增强了农民建设沼气池的信心, 促进了该县沼气建设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5 结语

农村沼气项目的建设, 改善了合浦县农村村容村貌, 促使农业增产, 农民增收, 企业循环发展, 取得较好的社会、经济、生态效益。

摘要:通过合浦县农村沼气项目的实施, 改善了该县农村村容村貌, 促使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企业循环发展, 取得较好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

关键词:农村沼气项目,实施,成效,广西合浦

参考文献

[1]刘清志, 邓鹏.中国农村沼气产业发展对策[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 (2) :12-15.

[2]李金怀, 魏世清, 陈桂生, 等.农村生态家园沼气集中供气工程效果分析[J].现代农业科技, 2009 (20) :273-374.

[3]王洪涛.广西农村沼气产业发展研究[J].河北农业科学, 2009 (9) :132-134.

[4]刘莹玉, 郑炎成.湖北省农村沼气产业发展前景分析[J].天津农业科学, 2010 (2) :96-99.

漳浦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成立 篇7

5月9日, 新组建的福建省漳浦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正式挂牌成立, 同时加挂漳浦县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牌子, 食品药品将实施统一管理。根据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 新组建的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将整合质监、工商、卫生等部门的食品安全监管职能, 对全县食品生产加工、流通、餐饮服务以及药品、化妆品、医疗器械质量安全实行全程统一行政许可和监督管理, 同时承担县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职责, 在绥安、长桥、盘陀、赤湖等8个乡镇设立食品药品监督所, 保障全县百姓饮食用药安全。

漳浦县残疾人康复服务中心成立 篇8

不久前, 福建省漳浦县首家在卫生院设立的残疾人康复中心——旧镇镇残疾人康复中心正式挂牌成立。这意味着旧镇籍残疾人士只要持《残疾证》申请, 即可在家门口接受康复治疗、训练等, 圆他们的康复梦。

漳浦县旧镇镇有1900多名残疾人, 他们的治疗康复一直是残联着力解决的问题。该康复中心现有专业医务人员8名, 各种康复设备30余件, 可为残疾人进行康复治疗。除此之外, 还为残疾人提供需求调查评估、诊断及残疾人体检、康复知识普及、提供辅助器具等服务, 并为残疾人建立健全的残疾人康复服务档案。图为残疾病人正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康复训练.

思考溆浦县 篇9

关键词:施肥,生态农业,影响,对策,广西合浦

土壤是农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土壤性状随农田生态系统的发展而演变,土壤的变化又为农田生态系统的演变打下基础。农田生态系统是以土壤为主体,以环境为条件,加上植物、微生物、动物,以及人类活动的影响等各种组成因素相互作用的产物。它既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历史形成的自然系统,又是可以通过人类活动予以适当调控的人为系统。在人多地少、复种指数大、集约程度高的地区,人类活动的影响更为显著。

土壤生态系统是农田生态系统的基本子系统,其内容包括在土壤中的物质变化、生物代谢、根系的活动机制以及土壤温度、水分、空气的状况和变化等;耕作制度、栽培技术、灌溉、施肥等则是控制土壤生态系统的手段;而肥料的投入又是农业生产中对农田生态系统投入最多的生产物质。

1 施肥对农业生态环境的影响

1.1 施肥有利于构成良好的土壤生态环境

众所周知,施肥可以调节作物的营养状况,提高作物产量,改善其品质,还能改良土壤,培肥地力,优化农业生态环境。据联合国粮农组织估计,世界作物产量的提高,1/2是靠化肥增加。广西农业厅多年资料统计表明,全区水稻每666.7 m2平均产量与其化肥用量呈极显著整相关,相关系数r值为0.961**(n=25),回归方程Y=129.1+4.15X。大量生产实践证明:合理增加肥料投入是促进农业增长最普遍又有效的措施。

施肥由于有机肥的投入以及作物秸秆的增加,能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通过微生物作用形成腐植质,胶结土粒组成大小不同的土团结构,其间小孔隙保水、大孔隙通气,同时满足土壤微生物活动及作物根系发育对水、肥、气、热的协调供应。而且化肥有明显的生理酸性、中性及碱性之分,有利于土壤pH值的逐步调整矫正,保证作物生育和微生物繁殖适宜的pH值范围,以提高某些营养元素的有效性,这些都有利于构成良好的农田生态环境。

1.2 施肥造成土壤环境污染

虽然,施肥对农业生产产生的积极效应应充分肯定,但施肥不当对环境保护造成的负面影响也不能低估。农业施肥投入数量最大的三大元素是氮、磷、钾,有机肥料中所含的植物养分经微生物分解最终大多以氮、磷、钾离子状态为作物利用。在这3种主要元素中,对环境影响最大的是氮和磷。

氮在农业生产和环境影响中是最活跃的元素,它既是作物增产的主要元素,又对空气、水体、地下水等方面的污染有重要影响。各种含氮肥料施入土壤后都会转化为铵态氮或硝态氮。铵离子能被土壤胶体吸附,造成损失的主要是氨的挥发;硝酸根离子则不被土壤胶体吸附,溶于水随土壤溶液而移动流失;当土壤积水通气不良时,经反硝化细菌作用将NO3-还原为NO、N2O、N2,也散发于大气中。同时可能产生亚硝酸盐,这是一种致癌有毒物质,我国已规定腊肠等肉制品中亚硝酸盐的含量不准超过2 660 mg/kg,低的也达到474 mg/kg,因此施肥过多或施肥不当,不仅肥分损失利用率低,而且还会造成对空气、水源及食物的有害影响。

磷在土壤中易被土壤吸附与固定,移动性小。由于磷肥是以磷矿石为原料,磷矿除富含P2O5外,还含有其他数量不等的污染元素,其中主要是氟和镉的污染,对人体毒性大。随着磷肥使用量的增加,这些有毒伴随物质会在土壤中积累,一旦进入生物链,将对人的健康和养蚕业、畜禽业等的发展造成潜在的危害。人畜排泄物80%~90%的磷来自于粪便中,易溶于水,如管理不当也会造成磷的淋失和流失,使水体富营养化。

1.3 施肥造成水体富营养化

富营养化是指营养物质的富集过程及所引起的后果,它是一种自然过程,但人类活动会加速此过程,即人为富营养化。

引起富营养化起关键作用的元素是氮和磷,一般认为水体含磷量大于0.01 mg/L、含氮量大于0.3 mg/L,并产生恶臭、着色和死鱼现象,即是水体富营养作用产生的影响。水体中氮、磷等营养物质的来源有多种途径,如城市生活污水,施肥不当以及地表、地下径流水中沉积物的溶出等。但在以农为主的水域,施肥则是加速此过程的重要因素。如上所述,施肥对农田地表径流,以及营养物质通过土壤淋溶、渗漏进入地下径流等,都可以增加氮、磷养分的含量,使水体富营养化,导致水生植物如某些藻类急剧过量增长以及死亡以后腐烂分解,耗去水中溶解的氧,使水体脱氧,引起鱼、贝等动物大量窒息死亡,还使水体着色,并发生恶臭。如2001年及2002年5月初北海市涠洲岛附近海域连续2次出现赤潮,这些游走着的长约2 km、宽几十米甚至数百米的褐红色漂浮物,还不时飘来阵阵刺鼻的腥臭味。近10年来,我国其他海域也有赤潮频频发生,且有逐年上升的趋势。专家们一致认为是水中氮、磷等营养物质过多,造成水体富营养化引起的结果,渔民则对此谈虎色变。

以上说明化肥对土壤环境的污染,不仅难以保证食物供给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而且危及其他养殖业等,破坏资源环境的持续性,使资源难以合理和永续利用。

2 现有的土壤状况对合浦县生态农业发展的影响

合浦县现有土地面积23.8万hm2,耕地面积51 601 hm2,水田面积30 581 hm2,其中低产田面积21 009.15 hm2,占稻田面积68.7%。中低产田主要类型为咸酸田、黑泥田。由于其土壤养分含量低及土壤过酸等因素的影响,加上长期偏施化肥,不但阻碍了合浦县农业生产的高产稳产,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生态农业的发展。

2.1 单施化肥,污染生态环境

农业的增产与丰收离不开化肥,但大量的使用化肥造成了土壤板结,地力下降,农产品受到严重污染,质量逐步下降,果不香、菜不鲜是人所知。根据报道,我国占世界1/7的耕地使用了占世界25%的化肥,平均单位面积的化肥量最大,从1984—1994年10年间,我国的化肥量增加90.7%,而同期粮食仅增加9.7%。在合浦县,1980—1995年化肥用量增加2.5倍,1995—1999年化肥使用量增加0.49倍。发达国家的化肥利用率为40%,高的为60%。现在合浦县化肥利用率比20世纪80年代初相对下降6%~8%。2001年的化肥污染面积16 770 hm2,污染损失75.46万元。

2.2 中低产田的影响

一是咸酸型的土壤。它发育于海边滨海沉积母质围垦种植水稻而成,含硫化物质及0.1%以上的氯化钠盐分,面积305 hm2。该土壤受海水盐分及土体内红树林残体含硫化物的影响,又咸又酸,目前只有充足的淡水才能种水稻,当土壤受旱或夏秋季节刮大西南风时会反咸反酸,毒害禾苗甚至造成禾死。此类土壤目前由于水渠年久失修,淡水灌溉面积少,海水不断侵蚀,面积有扩大的趋势。二是黑泥型的土壤。面积9 129.6 hm2,其形成和分布与所处地形有密切关系,主要在台地的冲刷沟底、台地的面上“坡塘”的低洼二架田、台地的边缘与滨海河流沖积平原交界稍低处的地方。成土母质属浅海沉积物沼泽化,土壤呈黑色是它的主要特点。该类型土壤的有机质含量虽高,但已碳化无肥效,无肥田作用,其易冷易热,土质松散,缺乏团聚力,速效养分含量低,特别缺钾。

2.3 土壤养分缺乏的影响

一是有机质。合浦县水稻土有机质含量≤2.5%占88.5%,其中<1.5%的占57.5%;旱地<1.5%的占80.8%。二是速效磷。全县水稻土<10 mg/kg占46.2%,旱地<10 mg/kg占44%。三是速效钾。水稻土≤80 mg/kg占91.7%,其中≤40mg/kg占65.8%;旱地≤80 mg/kg占90.6%,其中<40 mg/kg占46.3%。

2.4 土壤过酸的影响

合浦县土壤酸性强,强酸至弱酸的面积占水稻面积86%,旱地占89.6%,这些土壤不利于微生物及养分的分解和积累。同时,酸性强土壤释放的铁、铝离子多,水溶性的磷在土壤中易被固定,形成难溶性的磷酸铁铝。还有活性的铝离子多,直接为害作物的生长。

2.5 作物吸收养分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众所周知,任何作物的生长都要从土壤中吸收养分,消耗大量的有机质、氮、磷、钾和微量元素。按双季稻每年生产稻谷12 t/hm2计,则水稻从土壤中吸收:纯氮192~300 kg/hm2、五氧化二磷96~144 kg/hm2、氧化钾252~360 kg/hm2、硅2 100~2 400 kg/hm2;玉米、果树及其他作物产量则吸收更多。还有作物根系分泌物使土壤养分进行氨化、氮化、硝化作用,大大加剧土壤养分的消耗和流失。

3 合理施肥促进合浦县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针对合浦县的土壤状况和养分含量低的实际,为把该县建设成为生态农业县,必须抓好土壤及土壤养分的循环,实践证明,应采取如下几项行之有效的措施。

3.1 进行合理轮作

根据地域的情况,可用春花生—晚水稻、黄豆—黄豆—水稻、水稻—水稻—冬菜等的轮作方式。主要采用春花生—晚水稻的水旱轮作方式,因为花生的根系入土较深,可吸收土壤深层的养分和水分;花生还有其共生固氮的作用能把空气中的游离氮素固定下来,增加土壤的氮素;另外花生—水稻水旱轮作,能改善土壤的结构,协调土壤中的水、肥、气、热,能恢复和提高土壤的肥力。在土壤质地较适中的水稻土(如黑泥田、砂泥田)、半旱型坡地,用春花生—晚水稻的轮作制度,不仅产量高产稳产,而且又能培肥地力。实践证明,在黑泥田进行春花生—晚水稻的轮作,虽然晚水稻产量比双季稻产量减产,但却净增产花生,效益十分可观;还有花生藤回田作肥料或作饲料,经多年轮作,土壤的有机质磷、氮、钾等养分含量也相应提高。

3.2 大量积制优质农家肥,增加单位面积的施肥量

农家肥含有丰富的有机物、矿物质、腐殖酸以及作物所需要的氮、磷、钾及微量元素,有“作物粮食仓库”之称。其在改良土壤,提高土壤肥力,使农作物稳产高产、改善产品品质起着主要作用。农家肥的肥效持久而稳定,有利于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保持土壤疏松,增强土壤渗透和通气性,提高保水、保温性能,同时可以减少养分的流失,延长土壤的适耕期,又能避免局部土壤中的化肥浓度过大对作物的危害。多年的实践表明:增施优质农家肥15 t/hm2作基肥,当造增产稻谷1 203 kg/hm2,后效增产607.5 kg/hm2,有机质提高0.25%;蔬菜增施农家肥15 t/hm2,比单施化肥发根快1~2 d,产量增加10%~15%,抗病、抗虫、抗逆性增强,且食用性好。1988—1998年在石湾汉马村对潴育潮泥田进行土壤养分动态变化监测,结果每造增施农家肥15 t/hm2的基础上,土壤的有机质及各种养分也逐年提高。

3.3 大力推广秸秆还田,增加土壤的有机质来源

合浦县稻草、花生藤统称秸秆的资源十分丰富,进行秸秆还田,是一种方法简单、群众容易接受的增加土壤肥料资源的途径。还田的方式有机械收获直接还田,割短留长还田、推沤后还田、过腹还田等,应根据不同情况进行选定。试验结果表明:水稻田连续5年还田稻草6 t/hm2,土壤的有机质从2.87%提高到3.28%,土壤的容重降低0.02%~0.11%,还大大提高磷素、钾素的利用率,改变了土壤中的硅、锌含量不足,水稻的产量增加8%~10%;稻草3 t/hm2+过磷酸钙300 kg/hm2推沤后还田比单施化肥年增产稻谷1 063.5 kg/hm2,有机质比原来提高0.23%。

3.4 推广应用生物有机肥料

如今,生物肥料再度兴起,并呈现良好势头。发展生物有机肥,不仅能有效地利用有机肥资源,变废为宝,同时治理和避免了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而且在保证作物增产的情况下,减少化肥使用量,降低肥料投入成本,这对生态农业建设无疑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2001年参与推广应用绿源牌生物有机肥,该肥料是根据当地的土壤条件和各类作物生长养分的需要,利用有机、无机相结合进行配方,经过科学工艺生产的有机多元复合肥,含有氮、磷、钾20%,有机质≥20%,有益活菌数2 000万个/g,是一种符合农业生态发展的肥料。通过1年施用该肥料的效果来看,对各种作物均有增产效果,质量也有所上升。结果表现出:一是能提高作物的产量,促进农民增收。在水稻上使用增产5.6%~8.3%,蔬菜增产12.7%~18.6%,甘蔗增产15.9%~32.1%,香蕉增产12.4%,西红柿增产14%,木薯增收逾7 500元/hm2。二是改善作物的产品品质。三是提高化肥利用率。水稻施用生物有机肥料,氮素化肥利用率提高7个百分点,钾利用率提高12个百分点。

4 合理施肥原则

以上论述表明:既然施化肥是农业增产的有效措施,同时又要尽可能防止和减轻施肥对环境污染的负面影响,应促进生态农业建设[1,2]。从施肥的角度说,必须经济、高效,主要是控制施肥总量,有机肥和化肥配合施用[3,4,5,6]。因时、因作物、因土施肥,讲究施肥技术,改变化肥剂型,提高化肥利用率,做到合理施用。

4.1 控制施肥总量

按照报酬递减率原理,并不是施肥愈多愈高产,作物产量只在一定范围内随施肥量增加而增加,而且每增加一个单位的肥料量,增产量是递减的,无论是化肥还是有机肥都有一个适度的限度,统称为经济适宜产量适肥里量。超过此限度,不仅经济效益降低,有时还有可能造成减产。

如何确定最佳施肥量,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因为其取决于作物种类、计划产量水平、土壤肥力状况、肥料种类及其利用率以及气候等多种因素。目前估算作物施肥量比较可行的方法是通过多年多点的田间试验,寻求在当地条件下土壤供肥能力以及肥料利用率等,然后根据计划产量所需要养分总量估算作物施肥总量。现在各地历年对主要作物都进行了大量的肥料田间试验,对施肥种类、数量均有一个范围,提出推荐施肥方案,可提供控制施肥总量的科学依据,同时要做到多种营养元素平衡,以充分发挥增产作用。

4.2 有机肥和化肥配合施用

有机肥肥效稳长,化肥见效快而不持久,二者配合施用都可以相互取长补短。适时供应作物养分,改善土壤保肥供肥性能,减少化肥流失,提高化肥利用率,增加化肥肥效。据浙江省对玉米的研究,厩肥和化肥配合施用与单施化肥相比,氮、磷、钾化肥的利用率平均分别提高11.0%、10.5%、12.2%,化肥利用率的提高即表明同样的肥料可多增加作物产量或相同的产量可减少化肥的用量。至于二者的比例以氮、磷、钾有效成分计,在中等肥力的土块上,以1∶1为好,或厩肥氮与化肥氮各丰产量最高。

4.3 因时因作物施肥

总的原则是要根据作物的营养特点、吸肥规律,尽可能做到按作物吸肥旺季,适时适量分次施用。因为作物在不同的生育期对营养元素的种类、数量和比例等都有不同要求。一般生长初期吸收养分的数量强度都较低,随着作物的生长,对养分的吸收逐渐增多,后期趋于减少,最后停止吸收。因此,一定要掌握在作物对养分吸收量最多,肥料作用最大,经济效益最高的时期,即营养最大效率期作重点施与。据广西区农业科学院研究:大多数作物多出现在生育中期,如水稻在分蘖期、玉米在喇叭口至抽雄初期吸肥占总量的50%~63%,甘蔗在伸长初期至伸长末期,吸肥占总量的1/2,此时期应及时供应,能保证肥料中的养分最大限度被作物吸收利用,以减少在土壤中的残留。不同作物对不同营养元素数量要求也不相同,如块根、块茎淀粉类作物以及香蕉等要求较多的钾,收获以叶片为主的蔬菜、桑树、茶树等作物则需要较多的氮,豆科作物由于有固氮菌共生,需要磷多氮较少,因此不同作物需要施肥的配比也不尽相同。总之要根据作物营养特性及吸肥规律适量施肥,有时还可以采取测土和作物营养诊断等方法帮助指导施肥,保证全生育期能及时满足对养分的需要又不过量。同时要注意深施覆土,避免肥分挥发、流失。如氮肥深施,据多年多点比较,利用率平均可提高10%~30%。

4.4 因土施肥,选择适宜的化肥型

要提高化肥利用率,还必须因土选择化肥品种。比如水田选用铵态氮肥、旱地选用硝态氮和铵态氮肥均可;磷肥必须选在供磷水平低的土壤上,一般速效磷含量在5 mg/kg以下,增产特别明显。而且要根据土壤酸碱性选择不同磷肥品种,如酸性土(pH值5.5以下)可选用钙镁磷肥,pH值在6.5以上的土壤可选用过磷酸钙及重过磷酸钙为好。同时积极研制推广使用缓效肥料,如各种脲醛类肥料、包膜肥料均属于缓效氮肥。利用其在土壤中逐步释放养分的特点,既满足作物全期吸收又可减少氮素损失,又如增施消化抑制剂(又称氮肥增效剂),它与尿素、铵态氮混合施用能有效地抑制土壤中硝化细菌的活性,尤其能抑制其中亚硝酸细菌的活性,使这些氮肥较长时期保持NH4+的形态,供作物吸收,减少硝酸态氮的流失和反硝化脱氧。

5 结语

生态如生命。发展生态农业,不仅是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而且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现实选择和关键措施。运用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共生和物质循环再生原理,加强生态农业建设,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社会、生态三大效益的高度统一,有效地解决农业和农村经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已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十分紧迫的重要任务。作为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必须站在“三个代表”的高度,把发展生态农业作为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措施来抓,切实抓好,为人民造福。

参考文献

[1]北京土壤学会.土壤资源利用与科学施肥[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

[2]陈彩贤.农业生态与环境保护[M].南宁:广西农业学校,1995.

[3]尹钧.农业生态基础[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6.

[4]孙建,刘苗,李立军,等.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J].华北农学报,2010,25(4):221-225.

[5]朱霞,韩晓增,乔云发,等.长期施肥对不同热量带土壤供氮能力的影响[J].华北农学报,2009,24(5):174-178.

上一篇:环境形势下一篇:4-羟基苯甲酸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