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阶段(精选12篇)
初级阶段 篇1
做江苏电台节目评估活动的评委十年了。每月一次听评,经年累月,对我常听的江苏台的音乐节目已有较深了解。在我听来,一些节目做久了,主持人难免产生疲态,通常表现为语言的油滑,南京话叫“甩”;节目的程式化,翻来覆去就那么几句车轱辘话,了无新意;缺乏激情和活力,从话语中难以感知他对身边这个变动着的世界的反应。我在评估会上,往往对两类节目赞誉有加,一类是新人新节目,有创新的不拘一格的表现,尤其是新人对节目的一种新鲜态,这是需要我们评委倍加呵护的;一类是状态稳定保持在品质高位的老牌名牌节目,如FM97.5的《蓝色音乐田》、《赫柏湾音乐时间》,我称之为可“免检”的节目。刘伟是一位大学老师,《蓝色音乐田》是他在江苏电台的客串节目。每天晚上,刘伟在节目中,为听众送去或清灵或醇和或悠远的迷人的音乐,坚守十年,依然保持着原初状态的活力,稳定的品质,对听众的诚意,对音乐对生活的挚爱。这是多么可贵的恒定的品性啊。每年,电台都会调整节目,像《蓝色音乐田》这样的节目,有谁舍得调整呢。
由此想到了《视听界》本期的封面话题“城市台的忧与优”。我们所约所选的稿件,多从战略战术层面分析现状,提出问题,并试图给出对策。这些,都是城市台在媒介过剩年代生存与发展的良方。我想补充的建议是,抓视听市场,抓广告吸纳,不能本末倒置,优质的内容永远是所向披靡的竞争利器。不管是城市台还是省级台,如果每个频道、每个频率始终保有一个或一批有死忠受众的品牌节目,何愁没有视听率,何愁没有广告投放呢,比如《非诚勿扰》之于江苏卫视,《嘀嘀叭叭早上好》之于江苏交广网,《东升工作室》之于南京新闻综合频道。
传媒品牌建设知易行难,不少台长和“道长”难以忍受节目培育期的漫长和煎熬,恨不能一个节目出来立马在同类市场上独占鳌头,一招制胜。须知传媒品牌属于非物质生产领域,因而附带有比一般商业品牌更多的情感、思想要素,其核心价值——品牌影响力、创新力、传播力、责任感,受到的制约因素更多;传媒品牌周期短,持久性差,容易昙花一现;共享度高,凝聚力不强,消费者对传媒品牌的依赖性和忠诚度不高;有地域局限;二次销售不容易形成与消费者的情感黏性;除了视听率,传媒品牌难以进行一般商品的量化标准测评,难以按照统一的工艺进行批量生产。这些特质都说明,传媒品牌的生成和维护,难度高于一般商业品牌,传媒品牌建设是一项长期的持之以恒的行为,难以一蹴而就。像江苏电台这样,长达十年坚持每月对所有播出节目进行随机抽查评估,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对优秀节目给予表彰奖励,以我目力所及,在国内的广电传媒中还不多见。
我对现阶段中国传媒品牌建设的描述是:
——戴着镣铐跳舞。传媒市场化程度太低,束缚较多,所附着承载的东西有时过于浓烈,有形的无形的管制、条条框框甚多,随时可能破坏处于萌芽状态的品牌。
——跟着感觉走。品牌概念已经进入到传媒的运营当中,但大多没有放到企业文化的战略的高度来对待,尚处在品牌建设的初级阶段。宣传意识强,市场意识弱;或者走向另一个极端,市场意识过强而弱化了大众传媒应有的公信力原则。
——不要问我从哪里来。严重缺乏原创精神,抄袭克隆成为业界默认的一种常态;版权意识薄弱,执法不力,抄袭成本低廉或者没有成本;缺乏传媒个体独有的核心竞争力;同质化竞争态势居高不下,频道资源浪费严重。
——好花不常开,好景不常在。短期行为,急功近利。好不容易出了一个品牌,于是媒体给品牌增添了很多不能承受的东西,比如很高的收视压力、创收指标,死命榨油,连皮带肉一起红烧,骨头也拿出来熬汤,忽略了对品牌的精心维护,结果是越做越浮躁,越做越烂,把品牌生生给做砸了。
——走在乡间的小路上。区域媒体受限较多;品牌工程远未实现全国化,更谈不上国际化。
传媒品牌建设,可谓是任重道远。
初级阶段 篇2
一开始儿童可能不知所措,辅导示范的目的是解决儿童在画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画的太小、涂色不均匀、不会用色、没用遮挡、排列不整齐和不合理),每次在涂色之前都要用黑色油笔或者是深色油画棒进行勾边,目的是让每个物体的形体轮廓鲜明。第一节课
樱桃、梨、苹果
用实物展示给儿童,使他们对形态有更深的认知,讲述关于“孔融让梨的故事”融入德育教育中,生动的语言描述能激发儿童的创作潜能。课程设计思路以及教学方法:
思路:通过实物的展示,儿童能够观察认知到苹果形态特征偏向于圆形、梨的形态特征偏向于椭圆三角形,提高儿童的观察能力;再次基础上对颜色进行分析,苹果有红、黄、绿、一般红一半黄或绿的苹果,梨是金黄色的,樱桃是红色的,对每个物体都能辨认出它的固有色,进一步提高儿童的观察能力。
方法步骤:展示范画一张(三个不同颜色的苹果,两个梨,数枝樱桃),首先:要求用铅笔起稿,先画一圆形,在果柄的位置进行凹陷先去,每种水果的果柄是不一样的通过比较,这样提升儿童的观察与分析能力。梨也是同样的通过图形进行下一步的深入,最后在画面空缺的位置画小樱桃,在果柄的位置鼓励孩子们去画叶子,充分发挥孩子们的想象力,可以加一条毛毛虫,一些小的昆虫等等。重点讲解偏红或者偏黄苹果的上色技巧。勾画完轮廓之后再进行上色,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外向里进行涂色,要均匀。
教学目的:教会儿童把物体画大的方法,理解遮挡关系对于空间层次感的重要性。重点:三种水果形态特征的掌握,色彩质感 难点:表现外形特征的能力 第二节课
西瓜、菠萝
目的: 鼓励儿童创作表现西瓜花纹的形态美感,以及菠萝皮的质感。并能用恰当的色彩表现质感。
重点:西瓜花纹的形态造型,菠萝的表面结构的刻画,颜色的运用。难点:花纹的创意,表面结构的刻画。课程设计思路及教学方法
范画一张(一整个西瓜,两瓣西瓜,包括半圆和三角形的,西瓜的叶子,整个菠萝)首先画一个圆形的西瓜,然后再画一个竖着或者躺着的菠萝,在最前面画半块西瓜进行遮挡关系的练习,在第一次上课的基础上进一步加上对物体的刻画,西瓜花纹的设计(老师提供各种样式的花纹),最后加上叶子,菠萝是去掉角的长方形,菠萝花纹的设计(老师提供各种图案),菠萝叶子的画法,最后是三角形和半圆形的西瓜,一定强调西瓜皮的厚度,然后用种颜色进行勾边,西瓜的颜色各种绿色为主,菠萝的颜色橙色为主。第三节课
水果组合课程
目的:在实践中锻炼儿童的组合、构图和创作能力。重点:各种水果的形态特征,色彩感。难点:水果的组合。
课程设计思路及教学方法
范画展示一张(水果拼盘,包括前几节课学习的各种水果,还有一些没教过的水果)
通过这节课锻炼儿童的选择、组合、构图、表现能力,鼓励儿童敢画老师 没教过的,如葡萄、石榴等。这节课老师要准备充分些包括常见水果的各种画法(要求都要有范画一张)这节课教师主要指导儿童在造型、构图方面进行指导,本着前小后大、构图有遮挡关系、大小对比关系,一定要画大画满,颜色要鲜明。第四节课
飞舞在草丛中的花蝴蝶
目的:培养儿童运用几何形组合蝴蝶,用点、线、面设计花纹的表现能力。重点:用几何形组合蝴蝶的形态美,情调对称性。难点:用点、色块设计出花纹,对称知识的理解运用。课程设计思路及教学方法
实物一张,儿童进行观察,然后出事范画一张。和儿童一起探讨观察总结出对称性。
先用铅笔画出蝴蝶细长的身子,半圆,圆形组成蝴蝶的翅膀,再运用其他的几何图,点线设计出漂亮的花纹,用黑笔进行勾线,勾画出眼睛和触须。空白处进行花丛(教师提供各种小花、植物的图案简笔画)的布置。要求:蝴蝶两大两下的翅膀组合要对称统一,几只蝴蝶要有高低错落、不遮挡。翅膀的图案要求充分运行自己所见过的几何形体(教师提供常见的几何形体,儿童绘画常用的一些图案)进行设计,色彩丰富、鲜明协调。第五节课
我的雨伞
目的:培养儿童图案的创作能力。重点:图案的创新设计。
难点:图案创作,构图的美感。课程设计思路及教学方法
通过上节课的对花蝴蝶翅膀的设计,同学们对几何图案的设计有一定的接触,并且总结出自己的一些方法和想法,在此基础之上,开设雨伞的设计,起到对上节课知识的巩固和进一步提高的最用。
范画一张(一把竖着的雨伞,在彩虹雨中)
还是强调观察伞的结构形状,是偏向于三角形的,底部有锯齿。首先,用铅笔起稿画出伞的大轮廓,伞柄。接下来老师还是提供上节课的图案和几何形体,启发引导儿童进行创作,提供各种漂亮伞的图案,有一定的借鉴效果。图案设计完成之后,还要强调注意细节的处理,伞把也要进行设计,这么大的彩虹雨,这么漂亮的一把伞一定,你要用它来帮助在雨中的行人,小动物,让他们也一同在你的伞下避雨。他们肯定会在说完谢谢之后,赞叹这把伞真美丽。
第六节课
萝卜、茄子、辣椒各种蔬菜
目的:引导学生准确的运用色彩表现物体的形与色,掌握颜色渐变的技巧,巩固提升儿童儿童用色彩的表现能力。
重点:茄子的色彩质感,萝卜的渐变色掌握,蔬菜的形体特征。难点:表现均衡的构图,色彩渐变的技巧,每种蔬菜的色彩质感。课程设计思路及教学方法:
展示范画一张(一个大紫色的茄子,三个长萝卜,五六只红绿小尖椒)
首先,在画面中央画一个大茄子,然后在茄子的后面画一个萝卜,遮挡着也有几个萝卜,最后在空余的位置进行调整,画尖椒。儿童大胆的让他们去画,每种蔬菜的萼和柄,注意细节,用黑线勾边的时候勾上萝卜的根须,尖椒的柄。涂色特别强调,颜色过渡,用力的大小产生的颜色深浅效果。
要求,构图完整,每个物体的比例大小,色彩质感表现到位。第七节课
池塘上空的昆虫-----漂亮的蜻蜓 目的:培养孩子细心,耐心的绘画素养 重点:蜻蜓的形态、比例、结构关系。难点:蜻蜓细节和结构的刻画。设计思路及教学方法
展示范画(荷叶上面个各种颜色蜻蜓、朝不同的方向飞翔)范画(荷叶上面是各种颜色的蜻蜓)
用铅笔画出蜻蜓的胸部、双眼、细长的身子、长长的双翅画在背上面。
要求:构图要高低错落、蜻蜓之间不遮挡,方向一致或者任意,色彩要统一,有深浅区分,也可以颜色丰富,用铅笔画出蜻蜓的七节和尾尖。第八节课
漂亮的荷花
目的:培养儿童表现形美感及细节刻画的能力 重点:荷花与荷叶的形态 难点:荷花与荷叶的形态美感 设计思路及教学方法
教师展示一副中国泼墨画荷花
再展示一副范画(两朵荷花,好多片荷叶)
首先,领着学生确定荷花的位置大小,花瓣的形状,遮挡关系要充分的体现出来,荷叶的形状圆形,注意荷叶上面的脉络,荷花与荷叶的茎造型要有弯曲笔直的不同造型,高低的遮挡关系,上面有刺也要画出来,鼓励孩子们展开想象力,荷塘中还有其他小昆虫,水中的蝌蚪、小雨,空中的花蝴蝶、蜻蜓。(把以前学习过的昆虫画法都运用上)第九课
好吃的甜玉米
目的:进一步提高儿童细心刻画物体的能力和培养儿童用色彩造型的兴趣。重点:玉米的色彩感及玉米籽的排列方法。难点:表现玉米籽排列的多种形式。课程设计的思路及方法: 范画五颗玉米
先画出左右分开的玉米叶子,勾画出玉米整个的形状,玉米籽用 肉色、橘黄、土黄、淡黄画出,用赭石画出玉米排列的结构线,用粉红、紫色点缀一下玉米籽,玉米须用粉、浅紫、赭石色画出。一定要勾画出玉米叶的脉络。第十课
被果子大力士———可爱的刺猬
目的:启迪儿童用半圆形概括的形体意识,进一步强调结构分析法。重点:小刺猬的姿态。
难点:情趣、画面情景美感的表达。设计思路及教学方法
范画一只全身背满各种果实的刺猬
画一个半圆作为身体,再画一条半圆作脸,再画出刺猬的鼻子眼睛嘴。刺猬的背上尖尖的身体,画上各种蔬菜水果(以前学过的知识内容),教学生大树的绘画发放,草地、草地上的各种昆虫。
第十一课
各种各样的大树 第十一课
杨树的秘密
在生活中到处都蕴含着美,对于我们的眼镜来说,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杨树上的伤疤像眼睛,给儿童提供图片能极大地激发兴趣,对表现细节的至关重要。目的:引导儿童从生活中发现美、创作美的能力。重点:专心刻画出形态不一,千姿百媚的眼睛 难点:用色彩表现眼睛的情趣美感,眼睛的结构 设计思路及教学方法
范画一张各种颜色的白杨树上,长满各种各样,各种颜色的眼睛
勾画出几颗粗细不等的树干,要强调遮挡关系,在树干上画出小树枝和小树叶,进入重点画上各种眼睛(教师在黑板上画出,圆的扁的眼睛双眼皮的),画出睫毛,周围画出十字形状的伤疤,注意树干的颜色和眼睛的颜色要有区分,发挥儿童的想象力启发他们画上眼镜。第十二课
马戏团最活跃的小丑
目的:进一步的引导儿童对生活的观察发现实物 重点:小丑夸张的五官,颜色的运用 难点:小丑表情的表现 课程设置及设计思路
一张实物照片,和一张范画,让儿童总结发现小丑夸张的五官,主要颜色的运用。首先是画小丑的脸型(圆形、椭圆形、方形),接着画不同造型的帽子(尖形),眼睛是重点表现的位置(提供各种表情的眼睛),眼睛周围是小丑的重点刻画部分,用三角形、五角星、圆形进行夸张的装饰,圆圆的大鼻头,红红的大嘴唇都是要注意刻画的地方,领结的画法。第十三课
十个太阳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想象力是无尽的。任何科学成就都是由人得想想开始的,从嫦娥奔月到阿波罗太空船登月,就是一个从人类的想象到科学实践的最后例证。我们可以用形象启发儿童放光芒时进行联想,如像叶子、糖葫芦、方便苗条等启发儿童的形象思维。请小朋友讲一个后羿射日的故事。
目的:用联想启迪儿童的创作想象思路。能用多样统一的构图法安排画面。在上一节课画五官知识上进一步的巩固加深提高。
重点:遮挡关系、不同太阳造型神态的设计 难点:光芒的形状、五官的造型 范画城市上空的十个太阳
先画出是个圆圈,有遮挡大小的关系。然后再进一步的从最前面的太阳画起,五官的和光芒进行知道分析等。涂上各种各样的颜色。最后加上背景,是在树林中,还是在城市上空,太空中,夜空,水面上等等。第十四课
向日葵
目的:培养儿童画花盘的想象与创新力 重点:向日葵花盘的结构、花瓣的姿态 难点:花盘的结构,花瓣的姿态 课程设计思路及教学方法
范画一张,茂密的漂亮的向日葵花
确定几只不同花盘在画面的位置,要有高低遮挡的关系,接下来画各种形状的花瓣,设计花盘的结构,从花盘上引下来花杆,花杆之间要有遮挡关系,花杆上要画上叶子,要不出叶子的脉络。可用各种各样的颜色涂花盘,花盘与花瓣之间的颜色要鲜明。背景随意发挥。第十五课
金鱼游泳比赛
目的:培养儿童创作出不同形态的金鱼,想象力游泳比赛的场景。重点:金鱼的色彩搭配,身上花纹的设计 难点:金鱼形体特征 课程设计思路及教学方法
范画一张,一张以三条金鱼为主的画面,各种颜色的金鱼。
用铅笔画出金鱼的身子、双眼、尾巴、鱼鳍。金鱼的身体的好看与否在于对双眼和尾巴姿态的刻画。
要求:构图高低错落、不遮挡。色彩要有变化,勾黑边。画出狐尾草和马鞭草各种水草的形状,鼓励孩子发挥想象力,水中的各种大鱼小鱼,珊瑚、海星、章鱼等 第十六课
可爱的小乌龟
目的:培养儿童用点、线设计图案的能力。重点:乌龟、鳖的形态与动态 难点:纹样的形式设计 课程设计与方法
范画一张一只大乌龟和一只小乌龟,在悠闲地散步 用铅笔画出乌龟的身体圆形,乌龟身上的图案设计是重点,鼓励儿童发散思维设计各种文案样式,老师要提供各种图案给儿童以引导。图案设计简洁,颜色明快。第十七课
大鱼吃小鱼
目的:激发儿童的绘画兴趣。给儿童自由发挥想象的空间,进一步培养他们的创作能力。重点:大鱼的形态造型 难点:情节与细节的刻画 课程设计思路与方法
用铅笔画出一条大鲨鱼张开大嘴吃小鱼,小鱼要向四处逃窜。鼓励儿童画不同形态的大鱼和小鱼,小鱼要多而密,一定表现出大鱼吃小鱼的那种凶狠,小鱼逃跑的方向等。海水的颜色和鱼的颜色要有明显的对比。第十八课
七星瓢虫
目的:培养儿童体验中一种色相明度上的变化。重点:七星瓢虫与叶子的形态特征 难点:叶子的美感 设计思路与方法
用铅笔画出宽宽的大叶子,要有遮挡关系,在上面画上七星瓢虫。色彩有深浅区别:深红、浅红、粉红、橘红。用黑笔勾出轮廓,画七星、头、触须、足。要教儿童多画几种不同的叶子,叶子的画法等
第十九课
可爱的小蜗牛
目的:进一步提升儿童运用点、线组织图案设计的能力。重点:图案的设计创新 难点:图案创新 课程设计思路及方法 一首儿歌,门前一棵葡萄树,它就成熟了,儿童想象一下,一只漂亮的小蜗牛爬上葡萄架,看到成熟的葡萄是什么样的表情呢。
范画:一只背着漂亮壳的蜗牛,趴在枝上看着成熟的葡萄,愉悦的心情。
用铅笔画出葡萄架,在一枝上画蜗牛,圆形的身体,顺时针方向画壳。进行图案的设计,要求,颜色丰富。
第二十课
大树的故事
目的:儿童了解树的结构特征。重点:树的结构
难点:如何运用知识画出不同的大树 教学设计及方法 范画一张,一棵茂密的大树,树枝上有鸟儿在唱歌,树下有各种小动物在玩耍,各种小动物,小昆虫
先画出树的树干,再画树的树枝,最后树叶,要有遮挡关系。鼓励孩子想象画各种小动物,小昆虫丰富画面。第二十一课
孔雀开屏
目的:要求儿童学会细致的观察和运用色彩表现结构细节的能力。在屏、眼睛的形态、色彩上要有创新 重点:孔雀屏的结构,形态美
难点:用色彩表现孔雀开屏的结构、层次。教学设计及方法
实物照片和范画,让同学进行观察,比较。总结 用铅笔画出孔雀的头、身子、脚、屏。
画大画满,轮廓层次分明,翎眼的排列要高低错落,涂色:蓝绿青等色,色彩鲜明,层次感要强。
第二十二课
大轮船
目的:开拓儿童创作思维能力 重点:轮船的造型、色彩
难点:轮船的上层结构,表现出轮船的层次感 教学设计及方法
先画出几层起伏的波浪,浪尖上的浪花要大,上面开始画轮船的船身造型,上层的结构要有高低错落,(给儿童提供图片,轮船上面的内容)画上人,海鸥等。彩云。色彩鲜明。第二十三课 快乐的小鸡
目的:培养儿童在圆形的基础上掌握鸡的动态变化规律 重点:小鸡的动态、神态 难点:画面的情趣表达 教学设计及方法 画蛋形作为身子,小圆形作为头。小鸡的动态在于将头安放在身子的不同位置上,表现回头、低头、抬头的动作。构图要求有聚散,高低错落,色调统一。嘴、脚用橘色,身体的颜色与翅膀要有区别。腿要长、直,爪字形状,鼓励小朋友补充房子、树、虫子之类。要求小朋友想象要大胆,构思巧妙,大鸡周围画满了鸡蛋,里面有一个为出壳的小鸡。油画棒试试平画草的效果,再用其他颜色点缀草上花朵等。第二十四课
咏鹅
浓情的诗意,可以使人联想到一幅美丽画面。
可以拓展创作题材,开阔儿童的眼界思路,提升儿童的审美能力。目的:启迪儿童画诗歌的浪漫想象力,了解祖国文化,激发创新精神。重点:鹅的姿态,景物的选择与构图 难点:画面色彩美感的创新 课程设计与方法
先画鹅,构图要有聚散、遮挡。再画背景,是荷花还是垂柳,颜色要鲜明,水纹的多样性,最后题诗于上,加深对画面的理解。第二十五课
小燕子
目的:在圆形基础上添画翅膀。提升儿童的变现不同的姿态能力。重点:小燕子的姿态。
难点:燕子姿态美感的表现。课程设计与方法
放一首儿歌(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
先画两条弯线,在其上画蛋形、头、眼睛、翅膀、尾巴、爪子。形态上要有大小,构图上要有聚散、疏密、情节上要亲密、转头的、扇翅膀等动作,肚皮、嘴、爪涂成粉红、橘黄、浅黄等色。
估计对周围的环境,垂柳,云彩、房子等的刻画。第二十六课
牛 第二十七课
小毛驴 第28课
小螃蟹 第29课
哨兵稻草人 第30课
机器人 第31课
热气球 第32课
城市的景色 第33课
生日蛋糕 第34课
游泳 第35课
第36课
第37课
第38课
第39课
打雪仗 梦幻城堡
荷塘月色(小星星小月亮的晚上的悄悄话)果园的大卡车、小汽车
初级阶段租车企业如何赢 篇3
而国内租车业虽然起点高,发展快,但在规模、运营管理水平方面依然存在着巨大差距,中国租车市场虽然快速形成,其消费习惯和消费市场的形成也需要经历更长时间的培养和磨合。
国内汽车租赁业的主要特点如下:
一是大多数国内租车企业并不具备规模经营的竞争优势。尽管租车企业众多,但其规模小、实力弱,抵御市场风险和竞争差,尚未形成规模经济。
目前中国汽车租赁市场还比较分散,根据Roland Berger的数据,截至2010年12月31日中国共有1万家汽车租赁公司。截至2011年12月31日这个市场的前五分别是神州租车、安飞士租车、大众租车、一嗨租车、首汽租车,按照营收计算这五家公司2010年和2011年的市场份额分别是9%和11%,而在租车业比较发达的美国市场,市场前五的份额高达95%。下图为中国汽车租赁业前10位公司车队数。
二是国内租车网络体系不完善,客户认知度不高。国内租车企业多数为局限于某一区域内,缺乏全国性网络及自身管理缺陷,难以赢得客户的良好口碑。
国内租车公司在发展过程中都采取了低价扩张,先做规模,占领市场黏住用户后再求利润的经营策略,但能否取得预期效果却无人敢下定论。
神州租车尽管已有2.6万台车,神州租车目前的市场占有率只有4.2%。而2009-2011年,神州车队规模急剧膨胀的同时,出租率却从65.3%逐渐降至61.2%、56.7%。2.6万台车,60%的出租率,意味着约有一半的车在闲置,停车问题、常规保养,都是不小的开支,关键是车辆还在贬值。
于欧美国家的租车环境,国内租车市场无既定的运营经验可循;而国内租车业普遍存在着管理不规范、技术缺乏、服务水平低及沿用最传统的价格战作为营销手段等不足,注定我国租车业的发展将是曲折的。
租车业在发达国家已经高度成熟,而国内市场尚处在在高速发展,格局逐渐形成的阶段。作为高速发展的连锁服务行业,一味的依靠资本力量快速低价扩张,靠规模取胜,而对人才培养和储备,对盈利模式和经营质量管控的不足,注定了国内租车业要经历和经受这样那样的挑战和阵痛,最后成王败寇的过程。
三是国内租车企业的管理技术和服务水平尚处初级。一方面因GPS/GSM等先进技术系统耗资巨大迫使多数企业选用粗放式经营以满足本地市场已有客户。另一方面国内租车整体服务水平尚处初级层面,很难实现诸如快速预/退订等体验式个性租车服务。
四是国内租车业发展潜力巨大。随着国人对汽车消费的与日俱增强烈愿望和国内租车业良好的宏观市场前景,都已表明了中国租车市场存在巨大的发展空间。
国内租车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基于以上现状,有几点租车企业值得思考。
竞争核心是规模,更是服务,是盈利模式和盈利能力。
无疑神州、一嗨、至尊三大租车公司都根据资本的要求采取了迅速扩张,规模取胜的发展策略,以实现IPO的最终目的。2011年账面亏损1.514亿,直接导致了神州租车IPO的叫停,资本市场的理性也告诉我们这种扩张并未得到市场认可,拥有庞大规模的大型租车公司,日子并没有区域性的中小型公司过的舒坦。
尽管每家公司都在强调服务、体验,都通过大量的广告和促销吸引消费者,并取得了一定成效,推动了市场和客户的快速增长,但消费者数量和消费频次,客群质量和忠诚度,很难在短期内达到一个理想的效果。
关注服务体验,提升服务水平,提高客户体验满意度,持续维护客户忠诚度,让客户真正满意、认可、习惯你的服务,保持业绩的良性持续增长,是租车公司当前发展的重要内容。
制约中国市场发展的主要因素?需求?诚信?政策?人才?
中国租车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受到消费习惯,诚信体系,行业政策完善度的多重因素影响。
同时我们要看到的是,行业专业人才的匮乏已经成为行业发展的瓶颈之一,各租车公司更多注重了业务和推广层面的投入,对于行业专业的管理和运营人才培养和管理不足,直接造成了扩张乏力,连而不锁,连锁扩张经营水平参差不齐,盈利能力不足的现状。
连锁扩张的模式孰更有效?加盟?直营?
神州和至尊的直营连锁,一嗨的直营+加盟模式,以及并购扩张,都推动了企业快速扩张发展。连锁扩张要满足模式和标准扩张、运作模式一致,运营管理方法、盈利模式一致,品牌延续和发扬,定位和品牌价值一致。
而目前来说几家公司都有着不同方面和层次的缺憾。笔者更倾向于直营发展,夯实基础的作法,保持对消费者承诺的一致性实现。
扩张和盈利如何均衡?
做大做强or做强做大,是没有结论的话题。中国市场地大物博,区域跨度大,市场环境和消费能力千差万别,而盈利模式能够在这么复杂的环境中大小通吃,笔者认为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从真正企业经营的角度而言,区域性做大做强,整体性做强做大应该是良性发展之道。
提升运营质量的3个建议
建议一:明确定位,科学规划
科学细分,标定核心客群:抛弃大小通吃,科学细分市场,准确把握市场未来发展趋势,尤其是对80后,90后未来市场主力人群能够把握其消费习惯和特性,将是租车企业能够做强、做大的重要因素。
准确定位,注重品牌建设:公司经营定位也在服务、产品、价格等因素中选择差异化定位,保持行业运营领先水平的同时,保持差异化经营特色,是建设品牌,建设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的关键。
建议二:独立核算,关注赢利
确认独立利润中心,科学财务核算:虽然说跨区域运作的模式给服务网点的管理和核算造成一定的管理难度,笔者建议每个能够独立核算的网点、区域,服务价值链的每个环节都要科学确认价值,进行独立预算核算,关注每个独立运营中心的盈利能力。
科学管理,明确绩效考核:以独立运作和盈利中心作为最小管理点,负责人作为基层盈利管理人,明确和科学制定绩效指标进行考核管理。
建议三:规范标准,科学连锁
建立差异化店铺标准化体系:根据品牌和经营的差异化定位,规范店铺的标示、服务、运营细节进行标准化体系。
建立人才培养体系:人才永远是服务业核心资源,没有人,任何好的创意和模式将成为空中阁楼,连锁企业更是如此,率先规范和建立人才培养体系的公司将首先抢占人才高地,成为行业资源的优势企业。
谈谈初级阶段的语用文化教学 篇4
最近在与留学生的交流中,发现他们很喜欢用“哪里,哪里”,以下选取了两个例子:
A:你今天真漂亮。 B:哪里,哪里。
A:你普通话挺好的。%B:哪里,哪里。
“哪里,哪里”是表示谦虚的礼貌用语,这是已经过时的表示谦虚的礼貌用语,并不符合现在的交际观念和习惯,现在的中国年轻人尤其是大学生在面对别人的夸奖时最经常说的是“谢谢”而不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人常用的“哪里,那里”。所以每个时代都有其特定的礼貌用语和流行用语,这在社会语言学中也有很好的体现,比如旧词的消亡和新词的兴起等。因此我们应当向留学生介绍当代的中国文化,使他们能即学即用,这就需要我们合理恰当地向留学生介绍语用文化,使学生能正确得体地使用,以帮助他们尽快融入中国社会。
二、语用文化的重要性
语用文化是指语言应用于交际中的语用规则和文化规约,是由不同民族的文化,特别是习俗文化所决定的。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的土壤,而语用文化又是最能体现一个国家民族传统特点的一种文化,因此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合理地向留学生揭示、传授语用知识很有必要。具体原因如下:
首先,语用文化是习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进行正确得体的交际活动的基础。对外汉语教学的目的是着重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能否熟练得体地进行交际是衡量一个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一门语言的重要尺度。与知识文化相比,交际文化是直接影响信息准确传递(即引起偏差或误解)的文化因素,因而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更注重向留学生揭示交际文化。此外,只有熟悉了一个国家或民族的习俗特点即语用文化,才能真正融入到一个社会和文化中来。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语用文化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
其次,也有人不主张向留学生介绍相关的语用知识,担心他们理解困难。但是文化介绍是汉语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从某种意义上讲任何语言形式都能负载一定的文化内涵,语言形式只有赋予它一定的文化内涵才有意义。因此即使在初级阶段我们也应该介绍一些相关的语用知识。当然,文化介绍应该与语言教学的实际相适应。只要我们精心选择好语言项目和文化项目,二者就可以兼顾。比如在初级阶段讲授一些基本的招呼礼貌用语,这样,见面时学生就知道使用“你好”等。当然,随着学习的深入我们还要向他们介绍更多的背景文化知识,比如:招呼用语不只“你好”一个,而且“你好”也并不适于所有的场合等。
三、初级阶段的语用文化
那么,哪些语用文化是我们应当注意的呢?哪些是不必在初级阶段讲授的呢?下面是我认为初级阶段有必要涉及的语用文化内容:
(一)日常寒暄用语
除了最常见的问候语“你好”以外,中国人的日常寒暄用语是丰富多彩的,比较熟悉的人之间经常使用“吃饭了吗?”“买菜去啊?”“好久不见了,最近忙什么呢?”等进行寒暄,这些与个人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并不表示问话人真的想知道对方吃了没有、是不是要去买菜,而只是一种打招呼的方式,这也体现了中国人对生活的一种关注。因而在初级阶段的教学过程中,应当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根据他们的语言水平,以及教材特点、课型特点等有选择性地组织教学。比如,在Ciee项目中,有部分学生选择住在中国家庭,有中国爸爸妈妈和兄弟姐妹,在这样的家庭里,日常的寒暄用语就不可能是“你好”,根据情况的不同,可能是“回来啦!”“功课做完了吗?”“几点下课的啊?”“晚上干嘛呢?”等。
(二)称谓语
按照家族组织与社会交际分为两类。
1. 家族组织。
祖父母、外祖父母、伯父伯母、叔父婶母、父亲、母亲、姑父姑母、舅父舅母、姨父姨母、堂兄弟姐妹、哥哥嫂子、姐姐姐夫、自己、弟弟弟媳、妹妹妹夫、表兄弟姐妹、儿子儿媳、女儿女婿、孙子孙女、外孙外孙女等。汉语的家庭称谓体系非常复杂,要求学生一次性接受不仅是不切实际的,而且是不可取的,因此,在初级阶段要做的只能是逐次分批、渐进式的教学,即先通过会话适应让学生有初步的感性认识,随后再根据情况适时解释原因。此外,由于词汇语法所限,开始时的解释不可能是深入完整的,而应当“反复提出、逐渐加深”,最后形成完整的系统。同样以Ciee初级阶段的学生为例,住在中国家庭的学生对于此类称谓语比一般的学生要熟悉,课堂讲解时,先由对话引入,之后,让这些学生把他们自身的体验讲给同学听,比如,他们的中国妈妈的哥哥应当称“舅舅”,妈妈的姐姐是“姨母”等,从而使学生在一种轻松、有互动交流的环境中学习这些复杂的称谓语。
2. 社会交际。
师傅、先生、小姐、服务员、职称(教授、大夫、局长、校长、会计等)。“师傅”是社会上广泛使用的一个称谓词,“司机师傅、修车师傅”等都是比较得体的称呼;“先生、小姐”等传统尊称的使用频率依旧很高,是比较正式的礼貌用语;去餐厅点菜时,“服务员”是很常用的叫法。这些称谓语在交际中经常使用,跟生活密切相关,同时也是初级阶段的学生满足日常的生活交际所必须具备的。而以职称或者职业相称的时候则可以在前面加姓氏,但是只有比较受人尊敬的、社会地位比较高的职称职业方可用于称呼,比如说:马经理、王校长、李医生等。以上所说的这些是不带感情色彩的一组称呼,如果和对方关系很近或者想拉近与陌生人的关系,则可以采用拟亲属称谓。
(三)颜色词
汉文化中有一些鲜明的颜色词:红人、当红、走红,红得发紫———受欢迎,白服、白丁———无官职,黄袍、紫禁———王权,白服———葬礼……这是受汉民族的审美心理及历史发展的影响形成的。了解这些,可以避免一些特殊场合的衣着不当,如婚礼、葬礼等,而且在欣赏影视作品时也能尽量多地理解其文化内涵。比如,某次课的课文内容为参加中国朋友的婚礼,在串课文的过程中,就可以顺带介绍这类颜色词的文化内涵,加深学生的印象。
四、怎样介绍语用文化
(一)原则
首先,文化介绍应与语言教学的阶段相适应。因此我们要精心选择语言项目和文化项目,并适当地加以处理,尽量使文化介绍与语言水平协调起来。初级阶段和高级阶段的文化揭示肯定是不一样的,在初级阶段,我们侧重现代口语方面,而高级阶段的某些课程中必然要接触到更深层次的知识。此外,某些文化现象对于中国人来说是习以为常的,因而很容易被忽略,但对留学生来说却是相当重要的。正如上文提到的那样,“你好”并不适用于所有的场合,中国人的寒暄用语是多样的。
其次,应侧重介绍中国文化中的那些“活”的文化,而少介绍那些过时的或者已经不经常使用的文化,所介绍的语用文化应跟上时代的变化,如引题中提到的“哪里,哪里”,现在的中国学生在回答别人夸奖时已很少再说“哪里,哪里”,而经常用“谢谢”来回答。学生所说的“哪里,哪里”,并不是现在的流行用语,虽然用“哪里”很符合标准的中国传统。经济发展的需要使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日益密切,这些交流接触使汉语中的习俗文化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一点在中国年轻人身上得到了充分的反映,比如近年来“谢谢”就用得越来越多,大有取代“哪里,哪里”的趋势。随着国际学术交流的增多,作报告时开场白和结束语的谦虚客套也越来越淡化。此外,像工资一类的问题也成为了禁忌。过去拜访无须事先约定,现在至少也应该事先打个电话才算礼貌。很多家庭也不喜欢在卧室招待客人。因此,现在的中国实际上是传统的文化习俗与新的文化习惯并存,因而在介绍语用文化时,要跟上这一变化形势。
(二)具体方法与注意事项
1. 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教师应在课前做充分准备,根据情况适时调整、补充教材,从而引导学生学习。比如:Ciee Beginning 1的课程中,有一篇是关于中国式的婚礼的,涉及中西方对颜色、婚姻恋爱观的不同。在上课的过程中,我根据相关内容设计了一个活动:名称是“Blind date”,事先准备好任务纸,然后全班学生进行抽签,根据抽签的结果分成男生组和女生组,之后,根据任务纸上的内容进行角色扮演,对异性进行提问,从而选出自己理想中的恋人。这个活动让学生体验了中国式的“颜色观”,并且比较了中西婚恋观的不同,学生印象深刻,实际的效果也非常好。
2. 在介绍语用文化时,应用“情景教学法”,遵循真实性、实践性的原则,创设一些真实的语境让学生掌握词语的用法,尤其是负载一定文化含义的词语的用法。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在教授招呼语时,可以利用多媒体放这样一段视频:两个同学在路上相遇,其中一个同学说:吃饭了吗?另一个同学回答:还没呢。然后两人就结束对话,朝相反的方向走去。这样就给留学生创造了一个真实的语境,让他们明白,中国人说“你吃饭了吗?”不表示什么具体的含义,更不表示他们喜欢打听别人的隐私,他们并不想知道你到底有没有吃饭,而仅仅是一种打招呼的方式。所以在介绍语用文化时我们要多方位多角度地介绍,多创设语境,让学生在语境中亲身体验。
3. 适当进行真实的文化体验。
除了课堂上的“情景教学”以外,还可以利用课余时间,让学生“身临其境”,亲身体验中国文化。Ciee初中级阶段的项目设置中,有“语言文化实践”这样一门课程,给学生若干文化选题,让他们带着任务纸,去实地考察、体验中国文化。这些文化选题都是鲜活的中国文化的表现,如:上海的交通、上海的婚姻与恋爱、田子坊、轻纺市场、中国人的体育与娱乐活动等。通过这些活动,学生能真切地体验到相关的语用文化,而且会留下深刻的印象,实践也证明这种文化实践的效果很不错。
五、结语
综上,语用文化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向留学生介绍中国文化特别是习俗、语用文化时,要谨慎地选择,尽量使语言项目与教学阶段相适应。因为不管是融入还是适应,都离不开真实的语境和时代性,因此,在语用文化的介绍中要注意时代性针对性,并遵循适当的原则,灵活地传授,使他们更快更好地融入中国社会。
参考文献
[1]陈申甲.语言文化教学策略研究[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2001.
钢琴初级阶段学习指导 篇5
一、钢琴教学初级阶段的练习曲
这个阶段的学习内容相当于从车尔尼的《钢琴初步教程》599到车尔尼的《钢琴流畅练习曲》849。
1、车尔尼的《钢琴初步教程》599
这是我国钢琴初级阶段教学运用极为广泛的教材之一。全书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57首以前这部分是巩固手型,训练手指独立性的联系,要求弹奏放松、自然、联系速度以慢速中速为主。
第二部分是58~79首。58首到70首饰训练快速练习,这里的快速是针对前阶段而言的,在学生走法正确的基础上要求初步加快速度。71首~79首是带装饰音与不带装饰音的旋律练习。练习时先慢速,把节奏弹准确,弹平均,双手对齐,在稍微加快。这部分又是旋律练习要注意乐谱上的表情术语及力度术语,注意分局、呼吸、旋律的连贯与歌唱。
第三部分是80首到结束,是综合新的练习,无论音型、节奏型、音阶琶音类和双音练习都比前面丰富,;练习时不仅要弹准确,还要注意音乐起伏,作出力度,速度变化。
2、车尔尼《钢琴简易练习曲》139
这是从599过渡到849的教材之一。139的教材编排不如599集中,可以选择与599不同类型的曲目。在599到50首左右就可以交叉使用。
3、车尔尼《24首钢琴左手练习曲》718
这是全部为左手而写的练习,内容有音阶,琶音型、五指型、分解和弦等,学习顺序要灵活掌握,对于手小的学生,可以先学音阶型或五指型的曲目,八度练习暂缓。
4、车尔尼《160首八小节钢琴练习曲》821
本教材不仅技术类型较丰富,而且难度跨度大,包含了从初级程度到高级程度的练习。每一首只有8小节,技术课题非常集中,尤其适合一些其他课业多,练习时间较少的学生使用。
5、莱蒙《钢琴练习曲》37(又译为“勒穆瓦纳”)
全书共50首,由浅入深。他的特点是较多的左手练习,双手比较均衡。可以弥补车尔尼练习曲中偏重右手的不足之处。
6、布格缪勒《简易练习曲25首》100,《练习18首》109
这两集练习曲都是有标题的小曲,形象鲜明,手法简洁,旋律优美动听,音乐性较强,非常适合初学者学习。在599到50首左右时,可以逐步选用作品100的曲目。
作品109在技术上比作100难,篇幅也大些。在进入车尔尼的849后可以选用。
7、车尔尼的《流畅练习曲》849
从599到849是初级阶段的前期进入到初级阶段的后期。849共30首,每一首的技术内容基本上不重复。在选用时要具体分析每首练习的难点,考虑技术的“过渡”问题。
849与599,139不同之处是每首曲子有了速度标记,根据849教材的标题,应当做到演奏流畅,尽可能按要求的速度去弹,为下一步中级阶段作准备。
8、赫尔契伯格编《趣味钢琴技巧》
从预备到第五册,由浅入深。编者从几十位作曲家的作品中选择了一些旋律优美而短小的练习曲,每首都有标题,并在标题下给予明确的提示和要求。技术类型比较全面,又由于作曲家各自不同的风格特点,因此,曲目丰富多彩,是一套生动有效的教材。
二、初级阶段的复调
复调作品的特点,是左右手不同声部、不同旋律同时进行,在节奏、重音、力度、句法、旋律、起伏等方面既有内在的联系,又各自独立。对于训练大脑的多维思维,节奏感、左右手的独立性等都是很好的教材。
1、巴赫《初步钢琴曲集》
这本教材共28首,是巴赫为其妻子安娜·玛格达蕾娜写的练习小曲,是初级阶段必学的内容。
2、巴赫《小前奏曲与赋格曲》
这是适用于巴赫《钢琴初步曲集》与《创意曲集》之间的教材。
3、中国作品
中国作品中有一些较简单的复调作品,采用了广大群众熟悉的民歌作为主题,比如王震亚的《沂蒙山小调》,陈静荠《浏阳河》,黎英海《盼红军》、《花鼓调》、陈铭志《子弟兵与老百姓》等。
三、钢琴初级阶段的乐曲
1、汤普森《现代钢琴教程》
这是一套内容极为丰富的教材,由浅入深共五册。除了简易的钢琴曲外,还精选了大量歌剧、芭蕾舞剧、交响乐等世界名曲的改编曲,其中包括巴赫、莫杂特、贝多芬、肖邦、李斯特等著名音乐家的作。在每首作品前,或介绍作曲家,或介绍乐曲特点,或讲解音乐常识,或指出联系要点,使学生在学每一首曲子的同时,获得更多的知识,提高音乐素养。由于乐曲形象生动,深受学生的喜爱。
2、威尔《世界儿童钢琴名曲集》
这是一本深受国内外儿童喜爱的曲集,其中都是简化了的世界名曲,在训练技术的同时,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表达能力。
3、《钢琴小奏鸣曲大全》
小奏鸣曲是我国钢琴教学中运用较为广泛的内容之一。这本大全收入了海顿、克列门第、库劳、莫杂特、杜舍克、贝多芬、迪亚贝里、卡巴列夫斯基、格季凯等大师的小奏鸣曲共48首。程度相当于599后部,849前部到299。
4、《少年儿童钢琴曲选》(1949~1979)
1979年,为了展现建国30周年我国音乐创作的成就,中国音乐家协会在国庆前选编出版了两套中国作品集,这本《曲选》是器乐作品选中的少年儿童钢琴曲专辑。
5、中国风格《儿童钢琴曲选》
由人民音乐出版社编辑部编的这本曲集共91首,有适合启蒙阶段程度的小曲。
6、少年儿童《钢琴四首联弹曲集》
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篇6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提出
关于对国情的认识,我国民主革命时期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都有经验和教训。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对怎样认识国情作过有益的探索。从20世纪50年代末到70年代末,党“对基本国情作了错误的判断”。比如“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等,对国情认识偏颇,使得我国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拉大了。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在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现在搞建设,要适合中国国情,走出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1980年,邓小平在谈到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时提醒人们:“不要离开现实和超越阶段采取一些‘左的办法,这样是搞不成社会主义的。”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第一次明确提出“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还处于初级的阶段”的论断。1982年,党的十二大着重从物质文明还不发达和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迫切需要两方面加深了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认识。1987年,党的十三大报告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含义、基本特征、根本任务和指导方针等问题。1992年,党的十四大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明确纳入了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中。1997年,党的十五大报告再次强调指出,中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
所谓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并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包括两层含义:第一,就社会性质而言,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第二,就社会发展程度而言,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于初级阶段,即不发达阶段,这种不发达表现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必须正视而不能超越初级阶段。
三、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原因
任何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都有自己特殊的历史条件。我国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起步建设的。从1956年完成社会主义改造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以来,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但现阶段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地区发展不平衡;现阶段我国科学技术水平、民族文化素质还不够高;我国的社会主义具体制度还不成熟、不完善。这就决定了我国的社会主义要经历一个相当长的初级阶段,去实现发达国家已经实现了的工业化和经济的社会化、现代化,这是一个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质上是逐步摆脱不发达的状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阶段;是逐步缩小同世界发达国家的差距,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阶段。
四、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时间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从上世纪50年代中期即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完成时间(1956年底起),至少需要一百年时间(到本世纪中叶)。我们必须明确,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只是社会主义制度确立的政治条件,并不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开始。当前,我国总体上已达到小康水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各条战线都取得伟大成就,但并不能表明我国已超越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江泽民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整个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很长历史过程中的初始阶段。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将来条件具备时,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会进入更高的发展阶段。”
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各方面存在种种矛盾,但是,我国现阶段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社会生产,即一定社会物质资料的生产,它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两者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发展又有反作用。生产力,是人们生产物质资料的能力,生产力的发展是引起生产关系以至整个社会变化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因此,“社会生产”与“生产力”两个概念之间有联系但不能等同,不能把“社会生产”改为“社会生产力”。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我国目前社会的主要矛盾。一方面反映了我国现阶段阶级关系的变化,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我国现阶段生产力水平、生产关系的状况与目前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要求之间的矛盾。我国目前生产力水平比较低,发展很不平衡,社会主义制度还不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其他方面的管理体制还不完善。要解决我国目前社会的主要矛盾,必须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方面入手,一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二是坚持改革开放,改革与生产力发展不相适应的经济体制,同时相应地改革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的体制,改革的目的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所以,为了解决我国现阶段主要矛盾,党和政府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确定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
六、认识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重大意义
大学初级阶段日语教学研究 篇7
一、教育对象
大学初级阶段日语教学同其他科目的教学相同,着眼点永远都是被教授的对象。只有因材施教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大学初级阶段的教育对象即大一学生,年龄基本在17—22岁之间。这一年龄阶段的学生具有如下特点。
1. 心智成熟,归纳理解力强,善于总结。语言的学习需要学习者不断地练习模仿,同时还要在这一过程中总结基本语法。在日语学习界有这样一句俗语:进来容易出去难。也就是说,日语的入门知识比较简单,初级阶段是非常基础且比较有规律的,主要为动词、形容词、形容动词的变形规律,以及体言、用言谓语句的时态、语态表达。所以用大量的会话替换练习尤为重要,一是可以在练习中掌握情景会话原则;二是可以在不断地替换模仿中总结最为基本的语法框架,为后面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2. 记忆力、联想力强,善于关联。语言的学习要不断地记忆单词、语法。记忆单词是重点,但同时也是难点。试想一种语言有成千上万的单词需要记忆,如果单纯地死记硬背,恐怕是前记后就忘。日语单词虽不像英语那么有规律,比如可以通过词形变化从动词到名词再到副词,但是日语单词,尤其是名词词汇与汉字有关联,而汉字当中就有相当数量的同音异形字,往往汉语的同音异形字在日语中的发音也比较相似,所以教师在讲解单词时可以举一些例子,帮助学生记忆,同时学生也可以运用关联学习法掌握更多的单词。
3. 对新事物的好奇心不强烈了,一味地采取课堂教授形式会打击学习的兴趣。教师应该采取多种手段和方法,增强日语课堂的吸引力。通过多次在大一新生里开展问卷调查,我们了解到在大学阶段选择日语的原因依次为:想要了解日本社会占25%,想成为中日交流的桥梁占23%,喜欢日本漫画占19%,仰慕日本经济高度发达占17%,喜欢日本占9%,喜欢日语占5%,喜欢日本人占2%。可见单纯因为日语而选择日语的学生少之又少,所以教师应“投其所好”,不仅仅要讲授日语知识,还要广泛涉猎,多给学生提供了解日本社会、经济、漫画等多方面知识的机会,提高学习兴趣。
4. 大学阶段的日语学生,不同于初高中日语学生,前者以面向服务社会、掌握职场生存技能为目标,而后者则是以充实头脑、升学为目的,所以二者的课程设置、教学时数、教材选择等都要根据各自的特点来把握。大学初级阶段虽然以打基础为主要任务,但仍可以通过社会实践、素质拓展等初步了解大学毕业后即将涉足的社会。
二、语言特征
1. 日语为典型的黏着语
日语中的各个词汇通过其后面的助词来确定它在整个句子中的语法成分,不同的语法成分后要使用不同的助词。日语组词造句的语法规则,主要是分析词的使用规则。因此日语语法的主要内容是词法方面的内容,其中助词、助动词的使用规则又是词法的主要内容。而学生在大学初级阶段基本要求是达到日语能力四级到三级之间,此时所要求的日语助词、助动词,数量少、用法简单、有规律,所以记住这为数不多的主要助词、助动词也是此阶段学习的重点和捷径。相较于英语初级阶段要记住其固定表达、固定句型,日语则要记住这些主要的助词,如は、が、を、です、ます等。
2. 暧昧的表达方式
日本式的默契、模棱两可、省略、委婉等特征,只有土生土长的日本人才能心领神会,而学日语的外国人却难以把握。因此大学初级阶段的日语学习者,除了要掌握好日语这门语言外,更重要的是要学会日本人这独特的暧昧表达方式,尽量做到日本人的“以心传心”。
3. 话语格调下的敬体和简体
敬体和简体属于日语语体这一广义概念之中的一部分。日语语体的一大特点是根据话语格调的不同,即是否意识到交际者及交际者双方关系不同而区别使用敬体和简体。在日语中,敬体和简体等「文体」的选择是必须的,它和态、体、时、极性一样,属于基本语法范畴之一。所以,这门语言的初学者,尤其是在大学毕业后将走入社会的大学生,在最初级阶段就掌握使用敬体和简体的语境是非常重要的。现在有一些教材在初级部分基本使用です、ます体,这也是一个很好的尝试,无论在何种场合下,这样的表达方式都不会犯大错。
三、与已学语种的关系
1. 汉语
汉语比较强调主语,经常在句子中出现“你”、“我”等人称代词,但是日语则不然。日语句子不强调主语,特别是在主语是第一人称的情况下。如「明日公園へ行きたいと思います」,大一学生最喜欢说成「わたしは明日公園へ行きたいと思います」。虽然语法上没有错误,但是不够自然、地道。
任何外语的学习,都离不开我们所最为熟悉的母语,就像人们常说的:语言学习是相通的。中国和日本是邻国,在过去的历史里,中日之间有过交流、学习,也有过战争,而这所有的一切都为两国语言增添了新的生命力。日语的文字无论是书写还是读音都有汉语的影子,这对于初学日语的中国学生来说是比较有利的。但是,有些日语汉字虽然形同汉语,但是意思和发音却同汉语相差十万八千里,所以在大学初级阶段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提醒学生注意。
2. 英语
虽然日语的假名要比英文字母多得多,但是日语发音却没有英语那么的灵活多变。可是对已经习惯于英语发音的大一学生而言,却经常将本不该摩擦、爆破的日语假名读得如英语一般,特别是日语“サ”、“タ”行假名。
英语和日语不属于同一个语系,也不属于同一个语言类型。如果按照词的结构和词素的相互关系分类,英语属于屈折语,日语属于粘着语;按句中主要成分的词序分类,英语属于SVO型语言(按主动宾的次序排列);日语属于SOV型语言 (按主宾动的次序排列) 。大学初级阶段的日语虽然不是很难,但是因为日语语序同我们已经习惯的英语语序大不相同,所以很多学生在做句子时比较容易出错。
但是因为学过英语,因此对日语的自动词和他动词的掌握会有一定的帮助。日语当中的自动词无论是在意义上还是用法上,与英语当中的不及物动词非常相似,同理,他动词则和及物动词有相似之处。如果在教授自动词和他动词时将这一特征告诉给学生,就会省时、省力得多。
由于90%的大学生在初高中阶段学习的外语为英语,所以对于大一的日语学习者而言,头脑中充斥的都是英语句子和单词,越是想要用日语表达就越是会想起英语。所以要从根本上改变学生对过去英语教学模式所产生的习惯。但这绝非易事,首先应该有一个阶段的缓冲,如在发音的学习阶段暂停英语学习。其次要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日语语感,多进行情景会话,多看日语教学片及日本原版的影像资料。
综上所述,大学初级阶段的日语教学有着自己独特的特点。为了更好地为社会培养日语人才,我们必须掌握这些特点,并且要按照规律教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尹承德.中日经济关系新变化.北京:中国经济时报, 2010.
[2]皮细庚.日语概说.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2.
[3]曲洁.论日语暧昧表达的实现形式.济南:时代文学, 2010.
对外汉语初级阶段课堂指令研究 篇8
关键词:对外汉语,初级阶段,指令
一、课堂指令的统计与分析
从直接指令和间接指令的数量和比例来看 (详见表1) , 初级综合课以直接指令为主, 其中普通式占绝大部分;在间接指令中, 提示式、省略式、跟读式的数量相当。
从不同的功能类型来看 (详见表2) , 有解释说明的指令可以帮助学生理解, 方便师生有效互动, 进而提高课堂效率;有强调重复的指令体现了授课的重点和难点。在数量上, 总的来看, 初级课堂指令仍以单纯指令为主。有解释说明的指令数量与汉语的教学阶段, 或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成正比:所教内容越初级, 解释说明性指令越少;但有强调重复的指令数量与所教授内容的难易程度成反比, 所教内容越简单, 有强调重复的指令则越多。
从不同的交际目的来看, 应注意理解和区分以下三种指令:第一, 引发学生行为的指令。此种指令是教学活动实施指令的“先行官”, 如:指示学生准备学习用品, 向学生下发或让学生传递资料, 指示学生打开课本, 寻找具体页码,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指挥学生准备在黑板上写画或在全班面前进行表演, 等等。学生行为引发指令的作用是引发为学习活动做准备的行为本身, 是为教与学的活动做准备的指令。
第二是课堂纪律控制指令。它是用于组织和维持课堂秩序的教学指令。其目的是制止与学习活动无关的行为, 保证教与学的活动顺利实施。
第三是教学活动实施指令。该指令是组织学习活动、指导学习活动如何开展的指令。如:宣布某一学习活动开始 (现在, 我们开始布置作业) , 说明教学活动的组织形式 (我们听写, 请两位同学到前面来。/下一个。, 你来说) 。指导学习活动实施的具体方法 (请跟我读/再说一遍) 等等。教学活动实施指令直接引发学习行为, 该指令一经发出, 学生便开始、结束某项学习活动或更换方式开始另一项学习活动。
对于引发学生行为的指令、课堂纪律控制指令和教学活动实施指令这三者的分析不能割裂开来。因为有时在同一个指令中, 这三者或其中的二者是交替进行的。先发出引发学生行为的指令、再发出教学活动实施指令的情况较普遍。如:
打开课本第5页 (引发学生行为) , 我们一起来复习第二课 (教学活动实施) 。
也有三者交替进行的情况。如:
同学们安静 (课堂纪律控制) , 我们每个同学拿一张 (卡片) (引发学生行为) 。老师来说一个词, 然后看看那个词在谁的手里, 然后呢, 把这个句子, 不要看课本, 然后告诉老师 (教学活动实施) 。
从三种不同目的指令的数量来看, 四位教师的语言一致反映:占最大比例的是教学活动实施指令, 其次是引发学生行为的指令, 在初级阶段, 课堂纪律维持指令占很小的比例。
二、结论
1. 从指令语的总比例来看, 在初级阶段, 直接指令多于间接指令。而直接指令中又以普通式为主。
2. 普通式直接指令是最直接的指令形式, 而附加式语气更温和、平易近人, 更易于学生理解和接受。但在初级综合课的实际教学实践中, 因为学生的基础很薄弱, 学习汉语几乎从零开始, 考虑学生理解的能力, 教师较多使用普通式, 而附加式相对较少。
3. 初级课中, 教师鼓励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显得尤为重要。教师的课堂指令直接性和强制性太大, 一定程度上会违背礼貌原则, 使教学陷入被动;如果使用过于间接的指令或暗示性太强, 会致使表意不明确, 降低课堂交际的有效性。由此得出:初级阶段课堂指令要尽量直接、明确, 尽可能使创设的情境与主题有较大关联, 并兼顾礼貌原则。
4. 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提高课堂效率, 特别是当指令中包含生词和难点时, 教师有必要对课堂指令进行解释;重复指令、加深印象是另一种方法。初级课堂中, 教师的指令以单纯指令为主。
5. 教授初级对外汉语的教师应针对不同的课堂任务及不同的学习目的 (讲练拼音、讲练生词、讲练语法点及学习课文等) 灵活处理课堂指令语言:使三种不同目的的指令合理分配, 交替进行, 环环相扣, 互相辅助。
6. 教师的指令语中体现了“以目的语教授目的语”的基本原则, 辅以较少数量的中介语 (英语) 来解释说明。虽然针对零起点的留学生, 减少中介语的使用有很大难度和挑战。我们今后的初级课堂教学, 可以在借助其他媒介和肢体语言给出明确指令这方面做有益的探索。相信这个问题值得所有对外汉语教师探讨和改进。
参考文献
[1]孙德金, 对外汉语教学语言研究刍议[J].语言文字应用.2003 (3) .
[2]牟金江, 英语课堂教学语言的语用分类及其优化设计[J].温州师范学院学报.2010, 5.
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公平 篇9
一、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重大难题
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 我国社会生产力大幅度提高的同时, 全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有显著的改善, 逐步进入小康生活, 这是有目共睹的事实。但是, 中国当前不公既存在效率问题, 也存在公平问题。人民群众反应强烈的是公平问题即贫富差距悬殊问题, 已成为制约效率进一步提高的直接因素, 而且成为影响稳定大局的社会政治问题。
鼓励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 先富带动后富, 实现共同富裕, 这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内容。在这个思想的指导下, 从80年代初开始, 我国实施了向“东部倾斜, 梯次推进”的发展战略, 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增长, 工农业总产值跻身世界前列, 不仅基本上解决了12亿人的温饱问题, 而且综合国力不断增强, 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是, 贫富差距日益扩大:地区经济尤其是东、西部的经济发展差距突出。超过了一般发达国家的水平;地区间农村经济发展差距更为悬殊, 值得注意的是, 在东、西部地区差距扩大的同时, 东部地区的南北差距也在明显扩大。
二、构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公平的必要性
首先、解决“贫富差距悬殊”问题是实现党的宗旨的重大举措。共产党没有自己的私利,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唯一宗旨。因此, 邓小平提出把“人民高兴不高兴, 满意不满意, 答应不答应”作为一切工作的标准。20多年的改革开放, 极大地提高了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 人民群众总体上是满意的、高兴的。但是, 人民群众也有不满意的地方。群众对社会分配不公、国有资产非法流失表现出极端不满, 特别是非法侵占国有资产造成干群间、行政部门和下岗职工的严重对立, 这已经是很严重的社会问题, 大多数人认为贫富差距过大是社会发展中最令人担忧的问题。因此, 解决“贫富差距悬殊”问题, 是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实现党的宗旨的重大举措。
其次、解决“贫富差距悬殊”问题是完成党的历史使命的本质要求。“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贫富差距悬殊是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相背离的。从长期发展目标上讲, 社会主义要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 虽然在目前的发展阶段我们还不能彻底解决贫富差距, 但也不能使贫富差距极端化。所以, 把逐步缩小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和居民之间的贫富差距, 作为党的国家在今后经济发展的重要的发展方针和政策, 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第三、解决“贫富差距悬殊”问题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有效途径。也是当前党能够重新获得群众认可的最有效的手段。党内极少数腐败分子直接损害群众利益, 侵吞国家财产, 不择手段地聚敛个人财富, 也是导致贫富悬殊、党群关系、干群关系恶化的一个极重要的原因, 从制度和机制上解决“贫富差距悬殊”问题, 可以彻底根除腐败土壤, 加大惩治腐败力度, 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 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途径。
三、解决贫富悬殊问题的根本途径
1. 解决贫富差距悬殊问题应把打击违法乱纪、钱权交易作为突破口, 重点强调机会均等。
改革开放以来, 人民群众对于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非常满意, 但对以权谋私、官商勾结等丑恶现象所造成的社会不公、尤其是对部分权力拥有者“近水楼台先得月”造成的机会不均现象的不满与日俱增。为此国家要依法重拳出击, 严厉打击违法乱纪, 权钱交易, 从源头上遏制权力资本的膨胀, 以增强社会公众对党和政府解决贫富差距悬殊问题的信心。
2. 建立和推行税务代理制度。
偷税、逃税、漏税是造成贫富悬殊的重要原因。我国现行的由税务部门直接向企业、个人征税的办法, 存在收税人与纳税人之间的关系难以监督的严重缺陷。税务代理制就是在法制环境下, 由中介组织负责帐目审计和税收代理业务, 它有利于建立和形成纳税人、代理人和税务部门三方面相互制约的机制。我国目前已经具备了推行税务代理制的基本条件。
3. 重建代表农民利益的农会, 依法保障农民的利益。
目前农村、农民收入太低, 所谓“有需求无钱买”, 主要表现在农民身上。农民的税费负担、土地承包权利、粮食收购、生产自主权、金融和技术服务以及司法审判等许多合法权利不能充分保障的问题十分突出, 广大农民的意见、利益诉求, 没有一个组织化、程序化表达渠道, 不少农民常常盲目行动, 产生不良社会后果。农民作为一个组织上高度离散, 经济上位居弱势的群体, 最容易受到谣言和邪教和蛊惑, 也最容易成为极端人物的社会基础。恢复、重建农会组织, 充分发挥其代表、维护、追诉农民利益的作用, 对保障农民利益、打击农村基层组织的违法腐败行为, 缓冲农民与党和政府的各种矛盾都是十分有利的。
4. 在西安、重庆、昆明等西部中心城市, 大力发展教育、科技、文化产业。
为了给西部培养更多人才, 提高科学文化水平, 增强经济发展活力, 国家可考虑在以上城市设办国内著名大学的分校, 迁建与西部资源、生态关系紧密的科研机构, 支持上述城市举办国内外大型文化、体育活动, 给予发展民办教育的特别政策, 以促使西部经济社会发展极的形成, 充分发挥其辐射、示范和推动作用。
5. 建立新型的民主监督制度, 引导公务员敬业务实, 拒腐防贪。
腐败的实质是非法致富。为杜绝腐败行为, 对公务员和干部除加强勤政、廉政的教育监督外, 还要建立激励机制。现行的对有突出政绩的干部实行晋级提升的办法并不科学, 因为能提升的毕竟是少数。政府可为所有公职人员设立银行“公职金个人帐户”, 根据贡献和收入对等原则, 按公职人员的不同职级较大幅度地提高相应的职务津贴水平就较为必要和可行。其职务津贴分为两部分:一少部分随工资逐月发放;另外一部分作为勤政廉政抵押金记入政府为其设立的公职金个人帐户, 只能在退休或正常离职时才可一次性提取, 如果在职期间贪污受贿, 渎职失职或违法乱纪, 轻则扣发, 重则全部上缴国库。
6. 强化税收的调节功能, 实行分类征收和综合征收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度。
初级阶段 篇10
一、创设真实语境
语言形式的选择取决于语言使用的环境。语境对于语言影响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很多初级阶段的学生因为没有搞清楚某个词语或者句式使用的语境,而会出现一些既正确又错误的交际失误,“正确”是因为这些词语或句子的使用没有语法上的错误,是正确的,然而却不应该用在当下的语言环境,让与他交流的中国人出现理解上的错误。要解决这样的问题,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尽最大努力让课堂成为学生语言实践的场所,不只是听说课或口语会话课,任何技能课型都可以寻找自己的方式来训练学生的语用能力。将教材上的语言知识融于真实的交际活动中。大量的情景式对话练习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为他们提供能够自由开口说话的机会,这也是初级水平学生最喜欢的练习方式。最常用的方式就是通过角色扮演,创造模拟场景,使学生感觉身临其境,掌握如何打电话订飞机票、去医院看病、购物等交际用语。这种场景教学在设置时要尽量越逼真越真实越好,在提前沟通好的情况下我们可以尝试让学生打真正的客服电话,或者请几名中国学生“伪装”成点餐员来和同学们进行对话。这样真实的交际练习不仅能使学生联系兴趣高涨,即学即用印象深刻,而且在生活中遇到此类情景也能从容应对,充分锻炼了学生的语用能力。
此外,教材中的每个课文对话都会固定一个场景,虽然基本能涵盖初级阶段的话题和语言知识,但往往不够生动灵活,有时还会略显呆板和老气。如果学生仅仅记住教材中的情景案例,那么在应对真实生活中的各种变化与突发状况则会产生不知如何作答的尴尬,特别对于汉语初学者而言,词汇的贫乏等原因会使其更加窘迫。比如教材中出现的这个对话:
服务员:“欢迎光临!请问您几位?”
客人:“两位。”
服务员:“里面请!请看看菜单。”
客人:“我们要一个锅包肉,一个麻婆豆腐,两碗米饭,两瓶可乐。”
服务员:“好的,您稍等。”
这是去餐馆吃饭的一个情境对话设定。我们在操练这个对话时,不能直接照搬、死板的读来读去或者简单替换。我们可以根据真实生活情境启发学生设定对话中可能出现的突发状况和变化,比如想要的菜没有了,对菜的口味做法有特殊要求,希望服务员介绍特色菜,服务员态度不礼貌等等。除此之外教师还需要列举出常用的同义词、同义句等,让学习者有选择性地记忆可能出现的各种不同的表达方式,保证无论发生何种情况,这一类的交际都能够顺利地进行和完成。
二、重视语气语调
作为中国人我们都知道,汉语中同一句话,甚至一个字在对话中使用时,用不同的语气语调,能够表达出不同的含义。比如,很简单的“嗯”字。“嗯。”表示知道,了解和对说话人的回应。“嗯?”语气上扬表示不确定或者惊讶。“嗯!”表示强烈的赞同和肯定等等。音调是汉语特有的特征,但语气和语调对其他语言使用者却并不陌生,每一种语言都会用语气和语调来表达说话者的不同情绪。但遗憾的是语气和语调是无法在课本教材中标注显示的,标点符号也不能完美地表达出每一种语气,学生习得的主要途径就是通过视听材料和教师的课上讲解和练习。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让学生耳口并用,听说同步,对会话中的语调要有足够清晰的意识。在朗读课文的时候可以先由老师带领着全体学生朗读这个句子,然后让学生来尝试对这样同一句话用不同的语气、语调进行练习。例如“我不知道。”这样很简单的一个句子,也可以通过改变语调表达出多种不同的语气和情绪。陈述语气,疑问语气,愤怒的,轻蔑的,委屈的等等。可以多给学生主动发挥的空间,这样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气氛,加深学习者记忆,还能提高学习者对汉语的感知能力,并且在交际运用中,即使学生的表述在语音语法上不尽完美,但如果能把握好语气和语调,听话人也不难从中理解发话人的会话含义,有利于交际的顺利进行。
三、拓展词汇释义
汉语词汇博大精深,用法丰富广泛。即使是初级水平的学生,也可能接触到同一个的词语的不同意义和用法。在对外汉语初级教材中,每课课后词语表中对于词汇的解释包含四个部分:词语、拼音、词性和英文释义,例如“晚安wǎn’ān v.Good night.”这样虽然能够满足对词汇知识的基本展示,方便学生理解和自学,但却忽略了语用层面上的体现。比如这个词语是口语还是书面语,词语的感情色彩如何,适用于什么样的语体,人群、年龄段或地域,有没有同义词、近义词、反义词,哪个词使用的频率更高等等。这些语用方面的知识我们无法在教材上做到面面俱到,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学生现有的水平,给予更加全面的词汇解释,这样使得学生在习得汉语前能够对所学词汇有更全面的把握,在交际中减少语用失误。拓展词汇释义不是要在刚接触到一个词的时候就把所有的用法全部倾倒给学生,这样的做法是不合适的,而是教师不能只讲解词语的基本含义,练习发音语调,更要注意提示学生这个词在实际交际中有哪些特殊的御用习惯,避免出现交际中的用词失误或者混乱。
比如“姑娘”这个词,在实际会话中不是每个人都能使用的。“姑娘”这个词带有鲜明的地域特征,年龄段特征和感情色彩,北方人尤其是北京人更愿意使用,这个词口语化十分强烈。通常是年龄大一点的长辈在称呼20岁左右的年轻女性时使用的,带有亲切,关爱的色彩。这一类的词语还有很多,教师在讲解时一定要注意加入这样的解释,才不会导致学生在交际中错用乱用,闹出笑话。
四、结论
初级阶段是汉语学习者培养语用能力的黄金时段。在培养过程中,教师应运用各种教学策略把语用教学渗透到汉语教学的每一个角落,注意学生每一个语用细节,包括词汇的运用、语气语调的掌握,并还原真实语境。语用能力的培养不能够短期速成,更不像语音、语汇和语法,能够通过具体的考试来检验学习成果,语用能力体现于学生的真实交际之中,我们在日后的教学中应该逐渐加强对这一方面的重视。
摘要:语用,即语言使用者在具体的语境中使用和理解语言。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习者运用汉语进行得体有效的交际能力。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语音、词汇、语法等知识,还应注意对学习者语用能力的培养。因此,进行语用教学的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本文结合汉语教材内容及个人教学经历,浅谈了对初级阶段汉语学习者的语用教学策略。
关键词:语用教学,策略,初级
参考文献
[1]陈杰.谈语用能力和语境与对外汉语教学[J].农业科技与信息,2009(16).
[2]戴黎红.任务型教学模式下留学生汉语语用能力培养之我见[J].商情,2007(11).
[3]郭宪春.对外汉语教学初级阶段的文化渗透方法[J].理论界,2008(6).
[4]秦冬梅.论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介入[J].三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1).
[5]王勇.英汉礼貌的语用与文化价值差异[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2).
[6]姚芳.浅论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输入[J].青海社会科学,2009(6).
[7]余甜甜.跨文化交际中的礼貌原则[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2).
初级阶段的现当代陶瓷拍卖 篇11
现当代陶瓷在拍场走红,使“现当代陶瓷”成为了艺术品市场上的热门词汇。在古代瓷器行情持续上升、高昂的成交价让很多人难以接受的背景下,收藏投资者开始寻找新的收藏项目。与历代官窑瓷器动辄成百上千万元的成交价格相比,现当代陶瓷可以说还是片“未开垦的处女地”,其真正的价值尚有待发现。北京翰海看到了这个点,2007年12月17日首次成规模地推出了“国之瑰宝——中国当代艺术品”专场,将当代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力作引入了大型拍卖会,67件拍品成交超过八成,总成交价1905.7万元。随后,中国嘉德在2008年春拍首设“现当代陶瓷艺术”专场,79件拍品成交77件,成交率97.5%,总成交价1578.4万元。
北京翰海、中国嘉德的专场拍卖为现当代陶瓷艺术品收藏、拍卖初步建立起了价格参照体系。各方人士普遍持扶持、呵护的态度,毕竟,市场的好坏对每一位从业者都至关重要。但由于这一市场刚刚起步,不论是在学术层面,还是市场层面存在的一些问题也逐渐显露出来,如目前现当代陶瓷拍卖的行情处在一个什么位置,如何来评断什么样的作品属于工艺美术品,什么样的作品才是艺术品,应该怎么来正确看待各级各类的工艺美术大师作品的价值,怎样来评判当代陶瓷作品的艺术价值?这些都是收藏者关心的问题。
工艺品还是艺术品?
现当代陶瓷是工艺品还是艺术品?特别是现当代陶瓷走上拍场后,概念之争更被推至前沿。如何界定一件作品是工艺品还是艺术品,既是学术问题,也是市场热点,直接影响着对现当代陶瓷的艺术审美和价值、价格的评判。
艺术陶瓷一直被归于工艺美术范畴,因此,很多人自然而然地将艺术陶瓷看成是工艺品。事实是,明清以来,陶瓷就分为工艺美术品、艺术品、日用品等类。但因古代陶瓷存量稀少及价格飞涨,已鲜有人关注这种分类了。当代陶瓷艺术在继承中不断发展,目前水平早已经超出了普通人的认识水平。特别是拍卖行情形成后,人们对于工艺美术大师或者工艺美术师所创作的作品,应该是工艺品还是艺术品的界定就更加迷惑了。
为此,本刊记者走访了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讲师白明,他指出:“笼统来说,现当代陶瓷应该是属于工艺美术品,是以工艺为主的工艺品或者说是艺术品,这种界定是以技术性、材料性为主体的一种审美观。很多古代陶瓷作品都与艺术有关,比如汝窑瓷器,你不能说它不是艺术品,而且它是很高雅的艺术,是从大量的产品中精挑细选出来的一种样式。但是不能说那个时代烧制出来的所有瓷器都是经典,汝窑瓷器之所以成为经典、成为艺术,而其他的一些瓷器作品只能是工艺品,这里面恰恰符合和蕴含了中国的审美精神——形而上者为之‘道’,形而下者为之‘器’。能成为经典的,是因为在器的里面融入了更多的人的情感、审美,也就是说承载着‘道’的器型已经不是简单的一个器形了。我们经常说的杯子、碗,只要不漏水都是好杯子、好碗,但是如果你拿在手里舒服,看着舒服,今天看着舒服明天看着还舒服,甚至一百年后看着还要舒服,这里面就有一个‘道’和‘器’的区别了。只有体现了‘道’的作品才是真正的艺术品,艺术品首先表现的是艺术,其次才是艺术与技术与材料的完美结合。对艺术品的比较不能简单的拿作品与作品比较,拿创作者与创作者来比的,而应该把艺术品放到历史的长河中去比较。”
中国美术馆连续举办的当代陶瓷艺术展,为人们梳理出了当代陶瓷艺术发展的基本脉络,助推了当代艺术陶瓷收藏。
2006年6月30 H至8月3日举办的“中国美术馆陶瓷艺术邀请展”,是该馆成立43年来首次主办当代陶瓷展。这一展览可追溯至2004年,中国美术馆将当代陶瓷艺术纳入学术研究工作,展览筹备亦随之启动,并成立陶瓷艺术工作组,“先后赴景德镇、潮州、石湾、宜兴、尼泉、博山等几个重要陶瓷产区,以及景德镇陶瓷学院、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儿个重点院校进行调研工作,邀请了部分陶瓷艺术大师和陶艺家创作作品。”从初选的1450余件作品中选出了230余件参展,邀请了王锡良、戊稼、周国侦、徐汉棠、陈贻谟、张松茂、王恩怀、陈钟鸣、刘泽棉、廖洪标、徐秀棠、杨永善、谭泉海、刘远长、黄松坚、戴荣华、秦锡麟、徐朝兴、张守智等陶瓷艺术家作为特邀代表。展出作品“既囊括了全国各重要传统陶瓷产区的艺术精品,又涵盖了各重要艺术院校师生们的现代陶艺作品,同时也有少量现代陶瓷设计作品参加展览。”这是由中国美术馆主办,代表着美术界对当代陶艺的主流观点,在学术上对当代艺术陶瓷的认可。
2007年6月14日至20日,景德镇陶瓷学院为庆祝建院50周年而组织的“景德镇陶瓷学院师生作品展”在中国美术馆举办,被誉为该院“50年来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一次展览”,展出的200余件陶艺作品“既有传统的陶瓷,也有现代陶艺;有生活实用的手工制品,也有工业化生产的产品;有不少在陶瓷艺术界德高望重的老艺术家的力作,也有在陶瓷艺术界颇有实力的中青年艺术家的佳作。”展览期间,当代陶瓷是否是艺术品再次成为了各方学者讨论的焦点。
2009年6月12日至22日,江苏省宜兴市政府和中国美术馆主办的“陶都风——中国宜兴陶瓷艺术展”在中国美术馆举办,216件(套)展品“以其独特而又完美的艺术形态,凸现了宜兴陶瓷的厚重文脉和技艺水平。除了一部分历史作品外,其余的展品都是当代国大师、省大师、省名人、高级工艺美术师的精品力作,以及年轻一代陶艺工作者在历届‘全国陶瓷艺术设计与创新评比’中的获奖佳作,集中反映了当代宜兴陶瓷风貌和发展趋向。”展览被誉为“一次宜兴陶瓷最高艺术档次、最高文化品位的展示活动”,更为近年来的紫砂热潮添了一把火。
几场高水平的展览引起学术界、艺术机构以及收藏家的关注,展示了当代艺术陶瓷的发展状况、潮流与方向。当
代陶瓷作为艺术品的概念已经基本确立。多数学者认为,确定一件作品是否是艺术品,首先要看作品本身。“只有打动人心的具有艺术特征的艺术品才能被人们认同”,这是艺术品首先要具备的特质。
拍卖市场尚处在初级阶段
从时间上来划分的现当代陶瓷的拍卖,1995年已有作品零星出现拍场。1995年中国嘉德秋拍,瓷杂专场叶,瓷器部分最后3件拍品的时代都被标注为“现代”:编号726的雕瓷彩塑白毛女故事,估价9万至11万元;编号727的白釉乒乓外交中美女运动员瓷雕像估价3500元至4500元;编号728的荣县窑褐釉刻菊花纹罐估价3000元至4000元,仅此件以3300元拍出。次年北京翰海秋拍瓷杂专场上拍了2件一组的新中国成立初期彩绘工农共修水渠的人物瓶,以6.6万元成交。这几件拍品与近年流行的现当代陶瓷的概念有相当差距——很显然拍品的卖点仅仅局限于历史性方面。
当然,当下拍卖市场对现当代陶瓷的定义,也与学术界定有一定差距。毕竟,学术有学术的科学性原则,市场则要有商业性自己的规则。白明指出:“市场上的‘现当代陶艺’实际上是按时间定义的,认为民国以后的陶艺作品便是‘现当代陶艺’,其实这只是一种大众化定义,太过宽泛。与此相对,学术范畴中的现当代陶艺是在精神和审美层面上定义的,指的是艺术家用陶艺作品来表达对时代的看法,作品既从传统上生发出来,又在传统中找不到样式依据。它们的最大特征是非实用性,即艺术的观赏性超过实用性。”他认为,“明代陶瓷的样式就与宋代不同,但它也是传统陶瓷中的一种。因此,学术意义的现当代陶艺在样式上是不能从前人作品中找到依据的,但与传统陶艺还是有着同样的审美渊源。”
多数业内人士倾向于将北京翰海、中国嘉德2007年以后设立的现当代陶瓷专拍,看作现当代陶瓷作为艺术品正式走向高端收藏领域的标志。就在2007年6月景德镇陶瓷学院建院50周年作品展6个月后,北京翰海试水的“国之瑰宝”专场67件拍品中,现当代陶瓷作品达到34件,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的作品成交价最高,其中,13件当代紫砂作品悉数成交,鲍志强的陶缘壶20.16万元、李昌鸿的方钟壶19.04万元、顾绍培的卧轮禅师壶17.92万元;21件当代瓷器成交18件,17件价超10万元,戴荣华的五彩“白蛇传-断桥”人物瓶67.2万元成交,王隆夫的粉彩琴高跨鲤瓶64.96万元,华弘公司出品的一对青花莲托八宝贴耳尊56万元,秦锡麟的青花釉里红“2007春之韵”瓶53.76万元。
次年中国嘉德春拍首设的“现当代陶瓷艺术”专场中,79件拍品中瓷器55件,紫砂24件。“包括景德镇、宜兴、龙泉、石湾、德化等地区的学院教授、职业艺术家、国家级陶瓷工艺美术大师:施于人、周国桢、秦锡麟、王锡良、李进等。”现当代紫砂精品中,包括了当代紫砂工艺大师徐秀棠、鲍志强、蒋蓉、徐汉棠、吕尧臣、王寅舂、汪寅仙、朱可心等人的作品。
是年中国嘉德秋拍的专场中,李菊生的高温颜色釉瓷“观棋不语真君子”已拍至190.4万元,朱乐耕的瓷塑中国牛(5件)拍出了168万元。而2009年秋拍,该公司专拍的总成交价达2812.54万元,珠山八友粉彩瓷板(10件)拍到了257.6万元。现当代陶瓷的市场行情呈现出了持续向好的基调。
白明认为,当代陶瓷被市场认可,其实是因为“近几年来当代艺术热已经过去了,收藏者需要找到属于中国文化表达方式的艺术形式,而不是依赖西方审美标准的艺术形式。而陶瓷是最能代表中国文化独特性的艺术形式,但传统陶瓷样式已是过去时,如今再怎么做也做不过古代官窑,真正的现当代陶瓷具有时代性、国际性,具有很高的商业价值。”白明指出, “从中国嘉德拍过的4场现当代陶瓷的情况来看,绝大多数拍品是来自陶瓷产区工艺美术大师的作品。这些作品的价格不算高,平均只有五六十万元。”
有行家认为,“近年来拍卖的现当代陶瓷作品中,有一部分肯定是有相当的艺术价值的,但也有不少是工艺性优于艺术性的。现在很多收藏者都容易接受工艺美术大师的作品,主要是因为长期以来他们的审美、价值取向已经习惯性的接受了这类作品,这与现当代陶瓷长期形成的舆论导向有关,很多还是首先从传统的工艺性的角度来考察和评判作品的价值,而不从艺术性人手。相信随着收藏者理念的逐渐成熟,这种状况会有所改变。”白明则指出,“传统的工艺美术大师长期练习某一种技艺后,手上这门功夫可以登峰造极,但是,由此却造成审美上的高度固化,想做新的东西就难了。”
白明看好现当代陶瓷的未来市场,他认为当代陶艺未来肯定是最能代表中国当代文化的艺术品之一,只是现在尚处在一个起步阶段。他以自己作品价格涨幅为例,分析了现在这一市场处在一个什么位置上——“1996年我的百件的瓷器(特指景德镇特有的陶瓷计量单位,件数专指的是花瓶的大小,百件的瓷器的规格大概高33厘米,直径17厘米左右)在台湾画廊代理成交价在1万多港币,后来到2000年左右我的作品价格大约在3万港币,而现在国内的价格仅在5万元左右。2008年成交的一百五十件的作品,也仅6万多元,现在略涨了一点,但不多。快15年了,可以说根本就没涨过,现在的价格只是岁月累积的自然价值。这对于一个当代艺术家来说可不是一种荣耀!而就我这一代艺术家而言,我作品的价格还算是偏高的了。反观当代艺术或者其他门类的艺术品,这15年来的行情已经涨了几百倍了。有人认为现当代陶瓷作品的行情开始上涨了,实际上远没有开始。”
白明推测,“最多10年至15年,现当代陶瓷将会出现上千万元的作品,到时候会让一些人看不懂的!”“举个例子,现在拿3000万元只能买一两张当代艺术作品,但这点钱却能把当代陶瓷领域里具有学术性的最顶尖的艺术家一网打尽,形成一个系列收藏。也就是说,3000万元就能买下中国当代陶瓷艺术这一段历史!因此,一定要把眼光看得远一些。”白明所言正是目前现当代陶瓷拍卖市场的真实反映——去年中国嘉德秋拍现当代陶瓷专场算是历次拍得最好的一场,总成交价也不足3000d万元!放眼望去,花3000万元就能形成一个成系列的专题收藏,在持续狂涨的艺术市场上,也确实只有现当代陶瓷和当代水墨这两个门类了。
亟待形成价值评判参照系
有行内人士表示,“现在当代陶瓷市场上,作品价格通常或者说通行的是按照创作者的级别来定的,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普遍在十万元以上,省级工艺美术大师数万元,高级工艺师则接近万元。”
以职称级别论价在市场上引起了巨大的负面影响。“大师”满天飞成为业内笑谈,很多人习惯性的省略“大师”
前面的“工艺美术”四个字不说,往往也习惯性省略了“中国”“××省”关键性的界定词,实际上这是一点儿也不能省略的。由此,直接影响着当前收藏市场对于作品的价值判断。质疑之声不绝。白明指出:“现在用语言来评判的时候,其实‘大师’已经有一个很标准的概念在里面了,比如我们回看从古到今的历史长河,谈论书法时的王羲之、张旭,山水画的范宽、巨然,等等,这些才是大师。当我们把这种目光一定的时候,如果说近百年的戏剧,梅兰芳是大师。谈古琴,管平湖是大师。等等,这些大家所公认的人物才称得上是大师。西方国家从来不评大师,大师是大家所公认的。突然间我们有了工艺美术大师的评定,有就有了吧,作为政府的一种行为,存在即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不能省略,混淆大家的认知。艺术家在一起谈论的时候,都很忌讳大师这个称谓,你谈的究竟是哪一类的大师,这是首先要说清楚的。”
由此,以“工艺美术大师”为阵营的传统陶瓷派和以美术学院教授、艺术家为代表的学院陶瓷派的争论也成为热点。有艺术家表示:“刚开始的争论是起源于学术之争,也就是对艺术品和工艺品的争论。但是发展后到后来就慢慢有种演变成一种利益之争的趋势。说到底,都是因为市场的价格因素造成的。如果工艺美术大师的作品按级别定价,难不成学院派的作品也要来个按教授、副教授的职称定价吗?可是我们国家没有国家级教授和省、市级教授的分别呀!怎么办?这本身就是一个笑话。但确实是客观反映出了当前市场的不成熟。艺术品能按职称定价吗?!”
现当代陶瓷的收藏市场刚刚启动,很多人对当代陶瓷的发展不了解,又缺乏正确的审美导向以及相对公允的评判依据作为参照,选择什么样的作品才具有收藏和增值价值呢?各界人士众说纷纭,具有代表性的有两种:
一种观点还是提倡要选择由国家正式评出来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的作品,以及各省评定的省级工艺美术大师、高级美术师的作品,这是当前评价现当代陶瓷作品比较流行的依据。
但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李菊生曾指出,“现当代陶瓷艺术作品的鉴赏是一个系统复杂工程,陶瓷作品和艺术家的身份、职称和头衔有一定关系,但绝不是评判艺术品价值的惟一因素。”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刘远长认为,“一件作品应该包涵艺术价值、工艺价值、历史价值、供求价值,这四者决定了其市场价格。”
而另一种观点则提倡收藏者要回到具体的一件作品本身上来评判,才比较科学,艺术品收藏应该注重其本身的艺术性。
中国嘉德瓷器工艺品部高级业务经理陈林林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就曾指出,“评判现当代陶瓷优劣关键看原创性,再有是看作品是否具有时代性——他的创作与这个时代的精神、审美情趣、观念是否吻合,最后要看该作品是否具有学术价值。”“不能光看名气,名气只是艺术家的一个方面,不是艺术家的全部,要看艺术家的潜质。”
初级阶段 篇12
教师话语是指教师在教学中采用的语言, 广义上可以分为课堂教学话语、教育工作话语和交际话语 (杰克·理查兹,2000)。其中 ,课堂话语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支撑 ,是教师话语的重中之重,它是教师在课堂上组织教学、负载知识、的重要途径,对学习效果和习惯产生巨大的影响(吴丽君,王祖嫘,2014)。
过去在中国,第二语言教学主要指英语教学,且教师课堂话语大多以汉语———母语而非目的语进行。近年来,随着对外汉语学科的兴起和第二语言教学理论的发展, 对外汉语教师话语受到重视,但与教学、教材等研究相比,仍处于零散、弱势的地位。
二、初级阶段课堂教师话语存在的问题
由于教学环境、班级编排、师资条件等客观因素的制约,国内对外汉语课堂教学在教师话语掌控上还存在一些问题,在某些程度上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 挫伤了学生第二语言习得过程。笔者现将在教学中发现的主要问题分类如下:
(一 )媒介 语 的 选 择
媒介语是教师进行语言课堂教学使用的主要语言, 主要包括目的语、习得者母语与目的语并用、目的语和通用第三种语言(主要指英语)并用三种情况。第二语言教学研究中,越来越多的人赞同培养学生用目的语思维的习惯, 尽量排除母语或第三种语言的负迁移影响,遵循“以目的语教授目的语”的媒介语选择原则。国内用汉语主导英语课堂,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的事实, 告诫外语教师用目的语进行第二语言课堂活动的重要性。
近年来,大量英语非母语的习得者来华学习汉语,多数对外汉语教师没有掌握习得者的母语。在初级阶段,为了沟通,教师只能使用第三种语言为媒介;或混合班级内有不同母语背景的学生,教师不得不使用世界通用语言———英语作为媒介语。根据笔者对所教授班级学生(初级阶段,母语非英语的混合班)调查显示,多数学生虽需要教师使用英语作为媒介语,但希望教师逐渐减少媒介语的使用或仅在不能理解教师汉语表达时使用少量英语,多数学生表示英语的过多使用会对汉语学习造成干扰。此外,根据语言传播理论,过多采用媒介语,实际上强化了该语言的地位,削弱了目的语推广和教学。
(二)教 师 语 言 的 使 用 形 式
1.词 汇密度高 ,生词复现率低 。
词汇密度是衡量教师话语难易程度的重要因素, 词汇密度高,即不同的词汇使用多,说明教师的语句难度大。初级阶段的学生掌握汉语词汇有限,尤其非汉字圈的学生,对汉语音形识别有困难,过高的词汇密度容易挫伤学生信心。此外,低生词复现率,尤其对汉语词汇中的难点———形容词、量词等虚词,重复次数少,不利于学生将短时记忆转化为长时记忆,学生在中级学习阶段,对忽然加大的词汇量会不适应。
2.解 释词汇 。
超纲词汇是初级阶段课堂不可避免的问题。如何处理超纲词汇也是和教师话语关系密切的问题。例如,在解释如“帽子”、“围巾”等实物性词汇时,有些教师会选择使用媒介语(主要指英语)或简单的汉语解释。但综合考虑学生媒介语掌握水平和媒介语与汉语本身非一一对应的关系, 可能会造成学生的偏误。
3.句法选择不合时宜 。
为了降低教师话语的复杂性, 在学生掌握某个语法点之前,教师应注意避免使用有该语法点的句子,包括例句,也包括指令性语言。回避复杂的语法点,尽量使用本课堂目标语法点来操练句子,让学生“听得明,讲得清”。
此外,学生在初级阶段尚未建立良好的汉语语感,教师自然口语中的话语有时与教学语法规则相矛盾。此时,教师应进行话语控制,尽量让学生掌握主要的语法规则,将“特例”留在中高级阶段慢慢习得。
(三 )教 师 语 言 的 使 用 功 能
1.提问策略单一。
初级阶段学生对汉语学习仍有畏惧心理, 如果教师只使用单一的提问方式,即提出问题,指定学生回答,就会让学生畏惧开口,不利于养成良好的汉语学习习惯。此外,由于词汇、句法等多重限制,学生可能无法立即回答教师的问题。有些教师单一重复问句,学生依旧无法理解。这时,换语序、简化问句等方式就显得更加重要。
2.纠 错方式单一 ,纠错时机不当 。
常见的纠错方式有重述句子、例子指示、请求澄清、手势指引、同伴纠错等。有些教师过于拘泥于学生汉语初级阶段掌握词汇有限的情况,习惯性地重述句子或词汇。一方面挫伤学生的信心, 另一方面不利于学生利用有效的教师课堂话语习得目的语。同时,纠错最主要的目的是让学生弥合中介语和目的语之间的差别,逐渐使用正确的目的语。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 往往会专注于当前的一个知识点, 而忽略了其他表达内容。此时,如果教师逐一纠错,新旧错误一起纠,就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
三、教师话语组织原则
(一 )规 范 性
初级阶段的学生对目的语敏感, 对教师信任度、依赖度高,在学生尚未建立规范的汉语语言系统时,教师不正确的解释很可能引起学生的偏误。规范性不仅适于教师话语中的词汇、句法,而且包括汉字的书写,文化的传播。此外,语言精练,克服口语中的“无用”词汇,在恰当的时候给予学生正确、有效的话语输入,也是规范性对教师话语做出的要求。
(二 )丰富 性
根据前文总结的汉语课堂话语问题, 初级阶段的教师不能仅使用语言表达,还应借助于实物、图片、图示、板书等多种手段,并辅以大量的体态语,避免因用过多、过于复杂的目的语或媒介语,引起学生语言习得过程中的混乱。
(三 )规律 性
语言习得是一个循序渐进并且不断巩固的过程。教师应尽量用学生可以理解的话语作为目的语输入,但也不意味着一成不变,而要随着学生水平的提高而逐渐加大难度,把握好话语信息中提升的“度”,逐步向最真实、最自然的语言环境靠拢。同时,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规律,教师应在话语中适时、巧妙插入所学过的内容,让教师话语成为复习的有利时机。
摘要:本文通过调查分析,总结国内对外汉语初级阶段课堂教学中教师话语的问题和对习得者的影响,提出教师在课堂话语中应遵循的原则。
【初级阶段】推荐阅读:
初级阶段教学11-18
大学初级阶段日语教学06-26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11-16
对外汉语教学初级阶段论文09-20
我国的社会主义正处在初级阶段07-05
(毛概习题)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09-22
九年级政治全册第一单元认识国情了解制度11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粤教版!06-13
初级会计职称考试《初级会计实务》试题07-04
初级职称《初级会计实务》:捐赠每日一讲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