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专业毕业论文

2024-07-10

统计学专业毕业论文(精选9篇)

统计学专业毕业论文 篇1

会计作为一种商业语言, 在经济沟通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会计专业学生具有良好的就业前景。会计专业目前的就业方向主要有:国内企业、外 (独、合) 资企业、事务所、公务员或教师、理财咨询。

一、目前我国会计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前景

1. 国内企业

国内企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量很大。但是, 很多中小国内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 对于会计岗位, 他们需要找的只是“账房先生”, 而不是具有财务管理和分析能力的专业人才, 而且, 此类企业财务监督和控制体系大都相当简陋, 薪金大部分都在1 500元左右, 且发展空间有限。

2. 外 (独、合资) 企业

大部分外资企业的同等岗位待遇都远在内资企业之上。更重要的是, 外资企业财务管理体系和方法比较成熟, 对新员工一般都会进行一段时间的专业培训。工作效率高的一个原因是分工细致, 而分工的细致使我们在所负责岗位上只能学到某一方面的知识, 尽管这种技能非常专业, 但对整个职业发展过程不利, 因此员工难以获得全面的财务控制、分析等经验。后续培训机会多是外企极具诱惑力的另一个原因。财务管理也是一个经验与知识越多越值钱的职业, 而企业提供的培训机会不同于在学校听老师讲课, 它更贴近实际工作, 也更适用。此类企业新员工的合理月薪在3 000元以上, 绝大部分外企能解决员工的各种保险以及住房公积金。

3. 事务所

事务所是目前会计专业毕业生普遍看好的就业去向, 在事务所能学到很多东西。事务所工作节奏快, 相对于事业单位来说工作压力较大, 但是, 更注重个人能力的培养和团队合作, 在国际会计准则、专业性、意志等方面能给予地狱般的磨练。事务所的薪资水平高低不一, 小事务所的月薪在1 000元左右, 大一点的则在3 000元左右, 外资大所实习生 (试用期) 都能拿到5 000元以上。正是由于这个原因, 很多毕业生会选择在小事务所积累经验之后跳槽到外资或大型事务所, 也是因为这种原因造成小事务所人员流动频繁。

4. 公务员或教师

近几年, 毕业生选择的另一种就业渠道就是报考公务员或教师。此类职业比较稳定, 通常工作压力较事务所小得多, 但发展空间有限。

5. 理财咨询

现在对个人理财咨询职位的招聘需求量正在慢慢放大, 而且, 由于社会投资渠道的增多和保障制度的改革, 理财咨询服务必将走进更多城市白领的生活。此类人才的需求增长点应在社会投资理财咨询服务机构。银行个人理财咨询师的待遇因区域不同而有差异, 但最少也应该在月薪2 000元以上。随着经验的增长, 收入也必将随之增长。可以说, 理财咨询是一个刚刚兴起的阳光职业, 对毕业生的吸引力也很大。

6. 注册会计师

在市场经济发达国家, 注册会计师、律师和医师是三个高收入的智力密集型职业。在我国, 近年来注册会计师资格考试报名人数每年都保持在60万人左右, 这也说明了注册会计师行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巨大。十年前, 我国就提出要发展30万注册会计师的目标。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化, 对注册会计师队伍发展的需求还将进一步扩大, 行业的人才缺口将会很大。注册会计师专业方向十分注重专业能力、综合素质和国际视野的培养, 其毕业学生, 已成为各大企业和金融证券机构竞相争抢的对象。相对于其他职业来说, 注册会计师较高的薪资水平也是吸引毕业生的原因之一。

二、调查方案设计

1. 数据来源与样本筛选

由于2008年统计数据要在2009年6月左右才会公布, 因此, 笔者选用2005—2007年统计数据进行归纳, 结合调查问卷的方式进行统计分析, 并根据目前的就业形势和特点采用一部分网络问卷的数据进行补充。问卷调查对象是2007—2009届应届毕业生。经过筛选剔除无效样本, 最终收集调查问卷78份, 其中网络问卷58份。

2. 问卷设计

为了便于对不同样本比较分析, 反映不同样本群体的倾向性, 本次调研问卷题型分为封闭题和开放题两种, 共20道题, 封闭题型16道, 开放题型4道。封闭题型为一致性程度题, 其中, 13题选项为“完全赞同”、“基本赞同”、“一半赞同一半不赞同”、“基本不赞同”和“完全不赞同”。

三、调查结果分析

1. 会计专业毕业生流向分析

2005—2008年, 毕业生去向基本相同, 大多数同学选择就业。但根据统计数据表现, 2007—2008年就业率明显下降, 且继续深造或待业 (包括自主创业) 的人数有所增加, 而且增加的势头很猛。2007年的待业人数大约是2006年的3倍, 大约占总毕业人数的20%。。

2. 毕业生就业薪酬状况分析

据调查统计, 毕业生就业薪酬多集中在“1 000元以下”、“1 000—1 500元”和“1 500—3 000元”三个数段。1 000元以下薪酬的人数三年连续降低, 但仍然占就业人数的绝大百分比;1 000—1 500元的人数比例趋于均衡, 大约占30%~40%之间;3 000元以上薪酬人数有逐步增加的趋势。这一薪酬状况充分反映了毕业生就业特定岗位群的薪酬制度。据了解, 现在大多数企业招收新员工要试用1—3个月, 且试用期工资较低。样本中部分毕业生还处在实习阶段或试用阶段, 故这一薪酬状况符合市场特性。根据对往届毕业生薪资情况的调查, 毕业生工作一年左右, 其薪酬待遇将会有较好的改善。

3. 毕业生求职感受调查分析

根据对样本问卷进行分析, 在“你认为自己求职困难吗?”这一问题中, 32.05%的人回答不困难, 33.3%的人回答困难, 34.65%的人认为有一定难度。并且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自己求职困难是因为“没有工作经验”, 还有一部分人认为“自己专业能力较差, 不能适应工作需要”, 此外, “心理素质差”也被列为原因之一。认为“没有工作经验”的毕业生占38.46%, 认为“专业能力较差”的占15.38%, 认为“心理素质较差”的占10.26%, 认为“缺乏应聘技巧”的占19.23%, 认为对工作待遇等“期望过高”的占7.69%, 对自己“外表不满意”的占5.13%, 其他占3.85%。

四、问题与对策

根据以上调查显示, 会计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日趋严峻, 而且竞争激烈;毕业生的心理状况和实践经验都会一定程度地影响其求职的成功率。我们必须重视这一问题, 并分析问题的原因, 探索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1. 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调查结果表明, 心理素质已经成为影响学生求职的原因之一, 因此, 在今后教育教学中应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和途径, 加强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课堂教学中, 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参与意识。要开展更多有利学生身心发展的活动, 为学生提供更多社会实践和参与其他集体活动的机会。要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语言表达等综合能力, 以使其能适应社会和自身发展的需要。尤其应采取措施, 提高活动中弱势群体的积极性, 增强其自信心, 有效提高全体学生整体的综合素质。

2. 注重理论联系实践的教学方法

会计专业的核心课程是财务会计、会计手工操作、网络财务和税法, 核心技能是财务软件操作和会计实务操作, 这点大多数企业也认同。会计专业有其自身特点:理论知识难度较大;强调逻辑性和抽象思维;需要较好的数学和语文基础;实践性强。因此, 学校可以尝试校企联合的方式加强对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的锻炼, 也为毕业生的实习和就业提供更多的机会。

3. 加强就业指导力度

就业工作中要加强指导, 帮助学生更正就业观念、降低就业期望值, 明确就业目标, 扩大就业区域范围。鼓励同学自主创业, 有计划地对自己的目标进行规划。学校应该配备专业的就业指导老师, 跟踪帮助心理状态不佳的学生, 摆正自己的位置, 调整好心态, 树立自信心。

4. 培养复合型人才

要了解各个不同行业经济业务的特点。比如, 房地产行业的会计核算所涉及的经营周期会比较长, 往往超过了我们通常所说的一年时间;存货的计量不能只是按计划成本来核算, 更应该按市价来估算, 其应收款项金额会比较大等。通过这种方式的培养, 学生既会有会计专业知识, 又能了解各行业的特点, 在实际操作中可以设身处地地从企业的角度来记录经济业务, 竞争力自然就提高了。

提高会计专业毕业生就业水平是一项必要而艰巨的任务, 要做好这项工作需要多方面的努力。从学校内部来说, 可以根据市场发展需求调整人才培养计划、培养学生正确的择业观;从社会环境来说, 政府要创造条件鼓励毕业生多种方式就业。

参考文献

[1]赵小兰.试论就业保障体系与职业指导——以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为例[J].经济论坛, 2007, (23) .

[2]赵北平.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率的主要因素及其对策[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 2007, (1) .

[3]楼拐娜, 周树红, 吴丽玉.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分析[J].教育发展研究, 2005, (7) .

[4]张国华, 姜莉.从职业判断视角谈我国大学会计教育改革[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 2008, (6) .

统计学专业毕业论文 篇2

法3、4、5、6、7、8、9、居民消费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产业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汽油消费量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统计分析 最优加权组合法在粮食产量预测中的运用研究 基于多元统计的某省经济分区研究 某省市投资拉动GDP增长的实证研究 某省市城镇居收入差距变化趋势与对策研究

10、某省市农民收入差距变化趋势与对策研究

11、长江水质的综合评价与预测

12、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在股票市场板块中的应用研究

13、我国汽车行业的发展趋势分析及其预测

14、中部地区区域创新能力评估指标体系与实证研究

15、我国财政收支与GDP相互关系的研究

统计学专业毕业论文 篇3

一、现行应用型本科院校会计学专业毕业论文写作存在的问题

1.毕业论文选题不规范。

笔者在对平顶山学院经济管理学院2011届会计学专业 (包括专升本) 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以及对指导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进行访谈调查后发现:主要按照“指导老师出题, 学生选题”这一模式进行毕业论文选题, 其存在的问题如下:

第一, 指导老师出题方面。由于近几年会计学专业毕业生较多, 致使每个指导老师指导的学生人数都在10人以上, 学生人数多, 这样所出题目就比较分散, 甚至有的已经超出自己的研究领域, 这为以后毕业论文的指导带来了隐患。另外, 由于年轻老师占指导老师的70%以上, 自身科研经验欠缺, 可能所出题目会偏大, 因此尽管搜集资料相对容易, 但是结果往往因为学生知识有限和能力不足, 使论述难以深入。三是由于现行本科毕业论文制度要求学生独立完成自己的本科毕业论文, 因而指导老师一开始就把本科毕业生通过团队合作完成对某些问题的研究这种方式排除在外。[1]在这种背景下, 指导老师给定的题目都是相对独立的, 这非常不利于对一些新问题或者较宏观的问题的深入研究。四是通过对2011届会计学专业的论文选题进行统计分析发现:由于大部分指导教师缺乏企业实践经验, 所指定的毕业论文题目尽管能与生产、管理和社会发展有联系, 符合会计学专业培养目标, 但是本届毕业论文选题与实习单位有关联 (如针对某一个实习单位选题, 采用实习单位提供的数据等) 的相对较少, 这也说明大部分选题与毕业实习环节脱钩, 毕业实习流于形式。另外偏重应用型的选题较少, 完全不能达到本科评估要求应用型选题必须占50%以上比重这一标准。

第二, 毕业生选题方面。对于本科毕业论文选题, 其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学生对选题环节没有深刻的认识, 当面临毕业论文选题时, 多数学生对此毫无概念和想法, 感觉哪个好写就选哪个, 哪个资料多就写哪个。二是现行本科毕业论文制度在发挥大学毕业生的主观能动性方面也比较欠缺。多年来, 学生已经习惯了指导老师给定题目, 然后围绕自己选定的毕业论文题目按照既定的“概述——存在问题——原因分析——对策建议”这一既定的方式完成一篇既定格式、既定字数、既定内容的论文, 这根本无法发挥他们自身的主观能动性, 去应用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来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三是由于有的指导老师出的题目是跟他们自己科研项目密切相关的, 需要具备较高的理论知识水平, 因此学生在完成毕业论文的过程中明显感到相关知识的缺乏, 而这些相关知识又难以在短期内学习提高。

2.学生资料检索和文献阅读不足。

多数学生对于资料检索毫无概念, 调查发现90%以上的同学只知道使用谷歌和百度进行一些最为常规的搜索, 至于如何系统地检索所需资料, 则一无所知, 对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的使用效率很低, 更别说搜集利用实习单位的一手资料。另外, 对文献阅读也重视不够, 尽管一般院校制定的《毕业论文写作细则》里面规定, 引言部分必须包括研究现状 (即文献综述) , 但是绝大多数同学根本就不理解什么是文献综述, 以为这部分是可以直接参考别人的, 根本谈不上对文献的阅读和总结。即使在指导老师的帮助下理解了文献综述的涵义, 但是也是简单概括几个专家学者的观点, 得出的研究结论既没有代表性又比较片面。

3.学生数据搜集及处理、分析能力较弱。

会计学专业学科的特殊性决定着其毕业论文通常需要有数据的支撑才更有说服力。[2]但笔者在调查中发现学生数据的获取、处理、分析能力明显不足。多数学生通常不知道从哪里获取数据, 通篇全是文字论述。有的论文中涉及到一些零散数据, 也是直接引用的二手数据, 有的甚至是直接以例题的形式罗列一些数据。另外, 虽然在大三前后修学了统计学等定量分析工具, 但真正能够在毕业论文中运用的学生是少之又少。在对近四年所接触的会计学专业毕业论文的粗略统计中可以发现, 较合理使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的论文不超过全部论文的10%, 至于运用统计学中的回归方程或者计算机软件分析的更是几乎没有, 绝大多数论文都是文字的堆砌和字数的拼凑。

4.论文写作欠规范。

论文写作不规范表现在以下四方面:一是写作流程欠规范。虽然有些院校已经制定了论文写作的基本流程, 即“毕业论文选题→文献检索及阅读→任务书及开题报告撰写→论文写作大纲撰写→论文撰写”这样一个系统过程。但实际上, 个别指导教师并没有严格执行此流程, 许多同学更是直接进入主题, 往往是“毕业论文”完成后再补任务书或开题报告等材料。二是毕业论文的语言描述欠规范。部分同学语言运用能力、表达能力较弱, 文中出现大量错、漏、别字, 语句不通、文法不对的现象也十分常见。这主要是因为在写作的过程中, 有限的时间和精力使大多数老师指导的主要是论文的基本结构, 另外, 大部分学生都是直接在其论文的电子版上进行论文的修改, 很明显对论文全文的阅读量不够, 一些简单的错别字和语法错误都发现不了。三是毕业论文格式欠规范。即使有些院校已经制定了相关文件, 规定毕业论文写作格式, 并且给了参考模板, 但是很多同学的毕业论文中, 仍然会出现包括图表、标题、脚注、参考文献、关键词、字体等格式不规范现象, 如很多同学会将“现状”、“问题”、“对策”等列为关键词, 不会使用脚注, 不能在计算机上自动生成目录等。四是毕业论文的“英文摘要”欠规范, 据笔者此次调查发现, 90%以上同学的“英文摘要”是直接通过网上在线翻译完成的, 根本没有考虑是否符合英语语法, 是否用对了专业词汇, 也没有与所学的《会计英语》课程联系起来。

二、改革现行会计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写作的实践探索

结合现行会计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写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我们认为改革现行本科毕业论文写作不规范的措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加强学生的毕业论文选题。

毕业论文选题是毕业论文撰写的起始点, 也是学生们面临的第一个拦路虎。为了做好毕业论文的选题, 笔者认为应该主要在以下几方面做出努力。

第一, 指导学生结合自身发展自主选题。

由于考研、找工作等因素的干扰, 学生在毕业论文撰写与寻求自身未来发展上常常存在着两难选择, 无法兼顾。针对此现象, 笔者认为对于考研的同学, 要求结合其考研的专业方向选题, 在初试前以备考为主, 初试结束后以论文写作为主。对于考公务员的同学, 强调其选择地方经济问题且与会计学专业相关的选题, 特别是一些本地区热点、难点的经济问题研究, 如关于河南省的“中原经济区建设”等方面的选题, 这样在完成论文的同时, 还可服务于公务员考试的初、复试。对于已找到工作的同学, 强调其针对本单位财务管理或会计实务方面的问题加以调查分析, 撰写一些有针对性的调查报告或对策类文章。

第二, 强调应用型论文选题。

为此笔者建议参考北京城市学院指导学生撰写“调研型论文”的做法。[3]首先, 要求我们邀请资深教授或副教授在毕业论文写作前专门开设“毕业论文写作”专题讲座, 对会计学专业毕业论文的写作目的、要求;毕业论文选题、开题的意义和操作方法;毕业论文实地调研的准备、调研程序、调研的方法技巧及资料整理、数据统计分析;毕业论文写作的结构要求、论文撰写格式要求, 以及论文的评分标准等, 都一一作详细的讲解。其次, 毕业论文选题与会计学专业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紧密联系, 毕业论文选题要求具有现实意义, 具备问卷调查或访谈调查的可行性。最后, 做好毕业论文开题工作, 在毕业论文选题通过的情况下, 要求学生进行开题报告的撰写及开题答辩。开题答辩通过后要求学生自己设计出调查问卷或访谈提纲, 指导教师要在学生正式调研之前认真检查调查问卷或访谈提纲是否全面、可行。通过学生独立地去做调研工作, 将问卷调查或访谈内容的统计、分析资料充分反映在论文中, 体现出调研型论文的要求。

第三, 实施

“项目组”合作式毕业论文选题。可以以指导老师的研究课题或者“挑战杯”竞赛和大学生创新计划为依托, 将学生引入到团体合作的科研工作中。在这种情况下, 可以研究一些比较大的社会现象或经济问题, 多个学生合作, 每个人完成论文中的一个或几个部分, 这样就不会出现题目太大且研究不深入的情况。其次, 实施“项目组”合作式毕业论文选题可以提高效率, 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例如, 某些调研工作或访谈工作往往依靠一个人的力量难以完成, 此时就可以由几个人以项目组的形式去合作完成这项工作, 工作效率将会大大提高。最后, 实施 “项目组”合作式毕业论文选题还可以集多人智慧于一体, 通过相互讨论产生不同思想的碰撞, 激发成员的创新欲望, 产生创新性的观点。[2]

2.提高学生的文献检索与阅读能力。

文献阅读是撰写论文的重要的基础性工作, 同时, 文献检索与阅读能力也是大学生必备的重要能力, 但在此方面我们进行的训练是较少的。为此, 我们认为, 第一, 开设文献检索方面的课程或讲座, 对学生就文献资料来源、文献检索工具、主要的大型电子文献数据库等作详细介绍。特别是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超星图书、统计年鉴等电子数据库的使用。第二, 督促学生主动查找和阅读文献。由于各种主客观的原因, 学生们在查找和阅读文献方面的积极性并不高, 甚至个别学生会找出各种理由请指导教师代为其查找资料, 而对于查找到的资料, 他们也并不一定认真阅读。这就要求学生必须自己去图书馆或期刊网上查资料, 搜集到的资料要认真仔细阅读, 并做撰写相应的文献综述, 完不成这些工作将不得进入开题环节。这样, 从一定程度促进了学生查找和阅读文献的积极性。

3.加强学生数据搜集、处理及分析能力。

首先, 指导教师必须强调毕业论文要语言严谨, 有理有据, 不能用一些模糊或者不严谨的语言来阐述问题, 另外可以通过大量的事例来说明数据在分析、解释和解决会计学专业相关问题中的重要性。其次, 建议在论文中常用到的统计学的教学过程中, 必须改掉重视理论而忽视实践的教学模式, 应该强调统计学的应用性, 教授学生如何使用基本的描述性统计方法, 如何做到统计学与计算机相结合, 利用计算机及统计分析软件 (如Excell, SAS, SPSS等) , 对各种数据进行加工、处理和分析, 并结合相关的专业知识对结果给予解释。最后, 一手数据的搜集、处理及分析对于本科生来说确实有很大的难度, 因此, 指导老师必须做好指导学生进行二手数据的搜集工作。

4.规范毕业论文的写作。

毕业论文是审核学生毕业与学位资格的重要依据, 也是实现高校培养目标的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有些院校虽然制定了《毕业论文写作细则》等相关文件规范毕业论文写作, 但是并没有对细则进行深入的解释, 致使很多同学不理解甚至误解。因此, 建议各院校开设毕业论文 (设计) 方面的选修课程或者讲座, 选择合适的教材, 除了对选题、资料搜集、研究方法、起草与修改进行阐述外, 也要对论文的技术规范、学术规范及答辩在内的各个环节进行系统地介绍和阐述, 并辅以必要的范例, 以提高学生的认识, 规范毕业论文的写作。

三、小结

毕业论文是大学本科生正常毕业并获得学士学位的最后一门必修课程。本文认为, 应用型本科院校会计学专业毕业论文应以实践应用型论文为主, 以学术研究型论文为辅, 对于学术研究型论文, 要求多阅读文献, 侧重于独立撰写;对于较宏观的实践应用型论文, 可采用“项目组”合作的方式来完成。此外, 应结合学生自身特点采取多种培养形式。其次, 应注重学生检索文献和数据分析能力的培养。最后, 建议各院校开设毕业论文 (设计) 方面的选修课程或者讲座, 结合范例对毕业论文写作的各个环节进行系统的介绍和阐述。本文主要站在指导老师及教学管理者的角度对应用型本科院校会计学专业毕业论文写作进行探讨。但是, 我们也应站在学生的角度上, 探索出更适合于会计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的写作模式, 以培养出能适应这个经济时代的大学本科毕业生。

摘要:应用型本科院校会计学专业毕业论文写作存在选题模式单一且应用型选题较少, 学生检索搜集资料及利用数据分析问题能力较弱和论文写作欠规范等问题。为此本文认为必须从加强毕业论文选题指导, 培养学生文献检索和数据处理分析能力等几个方面进行毕业论文教学改革, 以努力构建符合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会计学专业毕业论文教学体系。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院校,会计学专业,毕业论文

注释

1[1]秦敬云.对高校经济类本科毕业论文选题方式的改革探索[J].人力资源管理, 2010, (05) :149~150.

2[2]张雅静, 洪传春.地方本科高校经管类毕业论文写作现状与对策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 2011, (14) :297~298.

统计学专业毕业生的自我评价 篇4

本人在校学习期间。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和他的领导。自觉遵守国家的法律和学校的纪律。积极参加各种校内党校活动,向党组织靠拢,并取得了党校结业证书;积极参加从班到系、学校的各种集体活动,并为集体出谋献策;时刻关心同学,与大家关系融洽;作为班干部,我努力为同学服务,积极协助老师的工作,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协调同学与集体的关系,使我们班成为一个充满生气、有活力的班集体。总的来说是这样的,具体的从学习和社会实践上来说就是。

在学习方面。本人以专业为主体,其他科目知识为辅。大学四年认真学习各科专业课程,已基本掌握专业知识以及与专业相关的知识体系。为了能很好的掌握所学知识,充分发挥数理统计的领域,我平时从不放弃过锻炼自己的机会;只要是跟统计学有关的事情我都要去尝试,去努力把它做好。另外,我非常注重英语能力的培养,每天早上坚持起来晨读,注重英语口语能力的培养;努力培养好英语语感;大学期间顺利通过英语四六级考试,扎下了良好的英语基础。

社会实践方面。通过参加寒暑假社会实践工作,我懂得了劳动的艰辛,懂得了做任何事都需要认真、耐心和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让我更珍惜所有劳动成果,更合理使用父母的血汗钱。在其中我更是学到了一些为人处世的方法,懂得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思想觉悟更是有了一定的提高。

统计学专业毕业论文 篇5

已有研究表明,会计专业的毕业论文普遍存在以下问题:创新不足、缺乏会计理论支撑(蒋亦华,2009),选题范围过于宽泛、写作不规范(王秋菲,2011),学生文献检索能力、数据收集与分析能力欠缺(洪传春,2011),选题不当、写作基本功不扎实(呼汉卫,2007)等。分析影响会计学专业毕业论文质量的关键影响因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保障措施,对于提升毕业生综合素质、优化实践教学体系、完善教学组织管理意义重大。

一、文献综述与假设提出

王业、张晴(2012)、朱欣伟(2013)等认为,毕业论文质量至少取决于学生、教师和管理者三个因素;尹然平(2015)认为,除了学生和指导老师,学校和社会也是毕业论文质量的约束条件。

笔者认为,在毕业论文这个智力“产品”生产过程中,学生是生产实践者,指导老师是工艺标准制定者,学校是产品质量监督者,社会是产品的验收者。虽然社会整体诚信水平、创新机制、功利性等社会环境会深深影响毕业论文质量,但它是所有学生面临的共同变量,我们无法验证其影响程度,故本文只分析学生、教师和学校对毕业论文质量的影响。

(一)学生因素与论文质量

学生是论文写作的主体,是影响毕业论文质量最主要的因素(田利军,2014)。不同学生的知识储备、能力结构和素质水平不同,毕业论文质量也会有所不同。专业基础不扎实,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不足,归纳总结和文字组织能力较差,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与创新能力偏低,这些因素都会导致毕业论文质量低下。

周海涛、景安磊、李曙光(2013)等研究发现,成绩较好的同学的创造性思维、问题解决能力、自我管理能力、适应能力、沟通能力和计算机能力均显著高于成绩较差的同学。而成绩较好的同学往往专业基础扎实,知识面广,创新思维活跃,在论文写作方面具有更强的胜任能力。

除专业素质和知识技能外,学生的写作态度也会影响论文质量(付慧姝,2012)。有些学生对论文写作重视不够,平时缺乏科研训练和实践活动,没有素材积累和研究方法的学习与训练;在论文写作过程中,敷衍了事,马马虎虎,时间投入不足,论文质量自然不高。

另外,选题方式也会影响论文质量(周春霞,2015)。选择教师给定的命题是被动式研究,无法发挥学生的专业特长和兴趣爱好,对学生的创新能力是一种桎梏。而学生在自己专业特长、感兴趣的领域自主选题是主动式研究,自然学术热情高涨、研究动力十足,更容易实现创新。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H1:学生的学习绩点、外语水平、创新能力、工作投入和选题方式与论文质量显著正相关。

(二)指导教师因素与论文质量

指导老师的启发、引导、指点对毕业论文质量有着很大的影响(朱欣伟,2013)。科学的指导具备以下效用:强化学生在论文写作过程中的认识,克服焦虑和浮躁的情绪,提高写作效率,避免事倍功半(戴晓芳,2010)。

Yoakum(1993)认为,指导老师的学术地位、是否拥有终身职位对学生的培养质量有重要的影响。Buchheit(2001)认为,科研经费、教学负担、任期以及导师的时间分配会影响学生的培养质量。潘艺林(2004)研究发现,导师的影响力、指导方式、指导范围、指导频率、指导周期和导师素质均会影响学生培养质量。

笔者认为,指导老师的学术造诣、学科背景、指导时间和指导经验会显著影响论文质量。指导毕业论文涉及论文选题、学术规范、论文结构、研究方法等内容,技术含量较高。没有渊博的知识和学问的导师就无法胜任,而较高学术造诣的导师则游刃有余。科研能力强的教师往往会有较多的科研项目和科研经费,能够在论文选题、实践调研、资料获取等方面提供更好的科研条件,更容易产出创新成果。导师丰富的学科背景往往意味着宽广的知识面和扎实的理论基础,有利于学科交叉,产生创新成果。同时,导师职称、指导时间和指导方式也会影响论文质量。通常年轻教师职称较低,科研经历不足,自我提升的压力较大,毕业论文的指导时间和精力不足。指导学生人数过多、教学时间过长则会导致指导论文的时间减少,而导师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较少也会影响指导效果。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H2:教师职称、累计科研经费、指导时间、多学科背景与论文质量正相关,指导人数与论文质量负相关。

(三)学校管理因素与论文质量

高质量的毕业论文离不开有效的组织管理(田利军,2014)。毕业论文的组织管理工作会影响学生写作和教师指导的态度和效率,是毕业论文质量的外部保障。文献检索、毕业论文撰写技能以及会计理论前沿与实践问题研究等课程的开设课可以训练、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讲解问题的能力(戴晓芳,2010)。强化过程管理、完善奖惩机制是提高论文质量的关键(尹然平、万俊毅,2015)。

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能够明确学生与指导教师的职责和权限,可以提高学生撰写论文的积极性和教师指导的责任心(黄河,2014);良好的学术氛围可以促进学生之间互相切磋交流,启迪学术思想,拓展研究的广度和深度(李海波,2008);合理的论文质量评价制度可以维护老师和学生的学术操守,激发他们的学术热情,抵制学术不端行为。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H3:良好的学术氛围、论文课程的开设、健全的论文组织管理制度与论文质量正相关。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样本

本文的研究对象为设立会计学专业的天津7所高校: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天津财经大学、中国民航大学、天津商业大学、天津师范大学、天津工业大学。时间窗口为2015年,每个学校随机选择20篇论文,共计140个观测值。数据来源于学校的教务系统、学生管理系统和科研管理系统。数据的处理及检验均采用EXCEL和SPSS18.0软件。

(二)变量设计

1. 因变量。

这里选取论文质量作为因变量。关于论文质量评价,有的学者从论文选题、文献综述、基础知识、研究内容、文献引用等方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赋权评价要素,并计算总分,如周新年和吴能森(2009)、李三乐和肖政宏(2009)、黄猛、雷银生、刘小红(2009)等;也有直接运用指导教师成绩、评阅老师成绩和答辩成绩赋权计算总分作为论文质量衡量标准的,如赵肄江、李章兵和刘建勋(2009)。笔者认为,不同教师的学术评价标准不同,以评阅成绩、答辩成绩衡量论文质量缺乏统一性和客观性。而以论文要素评价论文质量没有跳出论文本身,不能体现会计学专业论文的特点。本文以会计学专业论文写作的终极目标为导向,从论文的创新性、学术性、科学性和规范性四个维度构建论文质量的评价指标体系,由项目组对140名同学的毕业论文质量按照评价指标打分。具体的评价指标见表1:

2. 自变量。

自变量从学生、指导教师和学校管理三个维度,共有13个解释变量。具体变量设计、解释与取值见表2:

(三)模型构建

根据上文提出的假设,我们采用OLS估计法,建立论文质量影响因素的回归模型:

为减少要素权重对论文质量的影响,我们将分项回归,Qi分别代表论文质量的四个维度(创新性、学术性、科学性和规范性),ε为随机扰动项。

三、描述性统计

各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见表3。

描述性统计分析显示,论文质量整体水平较低,基本属于“一般~良好”的范畴。论文质量中,创新性指标得分最低,均值只有68.59。大多数论文的选题属于重复研究,简单模仿,泛泛而谈。论文普遍没有形成自己的研究创新点,无理论创新和实践的指导意义。

学术性指标在四个论文质量特征维度中得分最高,均值为87.35。论文深度、论证水平、基础知识基本符合专业培养要求。但也有部分同学对论文课题相关的国内外研究情况不甚了解,理论储备相对不足,表达能力欠缺,研究结果与理论分析、案例分析、数据分析缺乏相关性,工作量不饱和。

论文的科学性较差,样本均值得分只有74.69。相当部分本科毕业论文存在论证方法单一、定性多于定量、思辨多于验证,制度背景缺乏针对性、研究假设提出缺乏逻辑、研究方法与研究对象不匹配、材料组织混乱、数据陈旧、推理不严密、结构安排不合理、例证不严谨等问题。

规范性指标得分均值为86.53,大部分同学论文基本符合学位论文写作规范,但也有部分同学出现低级失误,如语句不通、无页码、字体不符、标点符号不正确、错别字多、标题序号不统一、引文标注不合理等。

学生自变量中,学生学习绩点最大值为4.67,最小值为1.26,均值为3.38,说明不同学生的差异还是很大。外语均值水平为72.26,基本能支持外文文献的阅读翻译。创新能力以学校综合测评中的创新与实践活动的加分项为计算依据,20分为满分,最高分为17分,均值为4.338,显示学生总体的创新能力还是非常差。论文写作时间最大值为13周,均值为11周。由于各学校的管理制度不一样,有的学校论文周志是实际写作时间;有的学校规定,写作时间达不到规定的时间,不允许答辩;有些同学可能会委托他人代写周志。选题方式中,学生自主选题均值为0.224,说明教师命题仍然是主流方式,同时,说明教师指导论文缺乏民主,把自己的研究方向强加给学生,也说明学生没有学术积累和自己的研究兴趣点。

教师自变量中,教师职称均值为3.007,说明论文指导主体中讲师占比较大。累计科研经费最大值为858万元,最小值为0,均值为19万元,说明学术资源分配不均,课题项目主要集中在少数学术精英身上。指导老师的学科背景均值为1.214,说明指导老师以单一学科的为主。指导次数均值为6.442,少于学术填写日志的次数;最小值为1,说明有些老师责任心不强。指导人数最多为14人,均值为5.487。

学校自变量中,不同学校的论文管理制度不同,指导人数限制也有所差异。有5所院校设置了科学合理论文管理制度,占比71.43%。开设文献检索、论文撰写技能等课程的样本值有60份,占比42.86%。学术氛围以211院校为标准,占比14.29%。

四、影响论文质量的关键要素回归分析

由于各个变量的量纲不同,在进行数据回归之前,我们先对变量进行标准化处理。具体的回归结果见表4:

注:*、**、***分别表示统计显著性水平为10%、5%和1%。

表4显示,创新能力与创新性指标在1%的水平上显著正相关。学生参与学科竞赛、科研项目、学术交流,选听学术报告可以激发和培养学生参与科学研究的兴趣与热情,营造研究氛围。科研训练活动可以系统检验和使用所学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延伸拓展研究方法、技巧和技能,进一步提升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校的学术氛围、导师的学科背景在5%的水平上与论文的创新指标显著正相关。良好的学术氛围可以激发科研潜力,提升学生的自主研究能力。导师的多学科背景有利于不同学科间思维火花的碰撞,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

指导老师的累计科研经费、学生的学习绩点、选题方式和学校课程开设与创新性在10%的水平上显著正相关。足够的资金支持可以提供更好的科研条件给学生,扎实的知识储备可以为论文创新提供系统的研究情境,自主选题更能激发开拓、进取、原创、严谨的学术精神,论文课程为学生了解会计学专业论文的学术思想、写作特点、格式规范、研究方法和手段提供了平台。

影响论文学术性的关键因素包括学习绩点、英语水平、创新能力、选题方式、指导老师的职称和学校论文管理制度以及课程设计。学习成绩是学术性的基础,英语水平是接轨国际研究的保障,科研训练可以拓展学术视野,自主选题是学术性的动力源。一般情况下高级职称指导老师业务技术精湛,指导学生起点高、思路新、方向准,学术性强。刚性的论文管理制度有利于知识共享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促进学术水平的提升。

影响论文科学性的关键因素包括学习绩点、创新能力、选题方式、学术氛围。专业知识积累可以提升研究方法与论证的科学性,反复写作实践可以提高实践经验和技术水平,自主选题加深学术认同,良好的学术氛围可以增强多途径的学术交流,拓展学术视野。

影响论文规范性的关键因素包括学习绩点、写作时间投入、学校管理制度和课程设计。学习成绩好的同学对学术规范的遵从意识强于差生,充分的时间投入可以避免粗制滥造,严格的论文管理制度能够约束、惩戒学生和导师的投机取巧行为,充分的论文课程学时可以灌输严谨的学术思想。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三个假设都得到不同程度的验证,学生、导师和学校管理都会影响论文质量。但论文指导人数和指导频次在论文质量的四个维度上都未达到显著性水平。这可能是由于指导人数在一定范围内也有规模效应,同门之间互相学习交流可以发挥团队效用,形成整体氛围和团体动力,激发齐头并进的研究热情。受学生欢迎、指导人数多的教师往往知识渊博,实践经验丰富。阅历和资历较深的导师指导次数和时间未必很多,但是,由于他们处于本学科的前沿,能够把握学科动向,可以更具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因此指导效果更好。

五、结论与启示

(一)研究结论

本科毕业论文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中的重要一环,要针对实践中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理论依据和对策。本文以设立会计学专业的天津7所高校为研究对象,以2015年为时间窗口,选择140份论文为观测值,选择创新性、学术性、科学性和规范性四个维度的论文质量的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学生、指导老师、学校管理与论文质量的回归模型,分析影响论文质量的关键因素。

研究发现,样本论文质量整体水平较低,基本属于“一般~良好”范畴。学生的学习绩点、英语水平、创新实践活动、学生自主选题、导师职称、科研经费、管理制度、学术氛围、论文前导课程均与论文质量显著正相关。扎实的专业知识是创新能力、文字处理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基础;较高的英语水平是接轨学术前沿的工具;创新实践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科研兴趣和热情;充分的写作时间可以保证论文的严谨性;自主选题更能激发开拓、进取、原创、严谨的学术精神;高级职称指导老师指导论文时更具针对性和效率性;足够的资金支持可以为学生调研、访谈等掌握一手资料提供科研条件;导师的多学科背景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刚性的论文管理制度可以培养学生的学术遵从意识;良好的学术氛围可以促进学术交流;论文前导课程的开设可以使学生掌握更多的学术素材、技巧和技能。

(二)启示

提升毕业论文质量是一项系统工程,学生、教师和学校要“各负其责”、“各司其职”。

对学生来说,平时做好知识的积累和储备至关重要。知识的贫乏或知识结构的不合理,会影响信息的搜集和处理能力、创造能力、推理判断能力和专业相关知识的应用能力。“宽口径、厚基础”是高质量学位论文对学生知识结构的要求,对会计专业的学生来说,经济学、管理学、金融学等相关学科知识的交叉运用可以创新会计问题阐释视角。

对指导老师来说,提升自身的业务素质和科研能力是保障学生论文质量的基本要求。导师要依据会计学专业特点界定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对学生论文的撰写进行卓有成效的规划、控制和引导。论文选题要尊重学生的研究专长和兴趣爱好,指导方式既不能放任自流,也不能大包大揽。

统计学专业毕业论文 篇6

统计学专业主要培养具有良好的数学与经济学素养, 掌握统计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具有较好的科学素养, 能熟练地运用计算机分析数据, 能在企事业单位和经济、金融和管理部门从事统计调查、统计信息管理、数量分析、市场研究、质量控制以及高新技术产品开发、研究、应用和管理工作, 或在科研教育部门从事研究和教学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因此, 毕业生的去向有政府统计部门, 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 信息咨询公司等。在很多院校, 本专业继续深造的机会很多, 如攻读研究生, 将来在工作中会有更多的竞争优势。

第一, 统计学专业的学生首先应具备扎实的数学基础, 后继课程的学习离不开数学能力的培养。现代的统计学专业是在随机抽样基础上建立的推断统计学, 在专业课程中, 概率论是基础课程, 其次是数理统计。基本的统计方法包括回归分析、多元统计分析、抽样调查、试验设计、时间序列分析及描述性统计等, 是主要的专业课程。具备良好的专业素养也能为将来的继续深造打下基础。

第二, 统计学专业的学生应熟练掌握一至两门统计软件。目前国际上通用的统计软件主要有两种:SPSS和SAS。前者的优点是完全菜单化, 操作简便;后者的优点是功能强大, 有很多子程序, 可以自己编制程序调用子程序。SPSS由统计专业与非统计专业人士共同使用, SAS主要由统计专业人士使用。现在很多教材中例子的计算都是由SPSS或SAS来实现的。另外, Excel软件中也有简单的统计计算功能, 且很多政府及企业的统计人员较习惯用该软件。因此, 统计学专业的学生应利用在校的一切教学及学习资源, 熟练掌握统计软件, 并能结合统计理论及方法对输出结果给予恰当的解释。这样对今后的就业帮助很大。

第三, 统计学专业的学生应具备一定的经济理论基础。因为我们遇到的很多都是与经济现象有关的问题。在成功地运用统计方法解决问题前, 我们必须具备一定的相关专业的知识, 这样对我们统计模型的建立及结果的解释, 显得尤其重要。

第四, 统计学专业的学生应具备与时俱进的思维。统计是一门搜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并解释数据的学科。数据是统计的生命, 因此, 对数据质量的要求非常高, 总要求能收集到最新的数据。从而, 若学生只用过时的数据来分析问题, 没什么实际意义。

第五, 统计学专业的学生应具备广阔的视角。统计是方法论学科, 很容易与其它学科结合, 从而也就产生了卫生统计学、医药统计学、生物统计学、环境统计学、数量经济学、保险精算、数理金融等, 这也未我们学生提供更多的深造的空间, 而且也更加强了统计学的应用。因此, 学生在决定考研时, 可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报考。

第六, 统计学专业的学生应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校期间, 每个学生都会参加专业实习、毕业实习、社会调查以及专业课程的课程设计, 这些都是注重学生的学以致用的能力。学生若能充分地利用这些机会, 不但能增强自己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还能从中发现课堂知识与实际的脱轨, 从而加强自己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以及如何促进中国的统计事业的发展。

第七, 统计学专业的学生也可以通过考证增强自己的市场竞争力。如市场调查师、质量工程师及精算师, 等等。

总之, 新形势下, 一方面, 统计专业学生就业面越来越广, 另一方面, 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希望统计学专业学生能珍惜在在校的学习机会, 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 在激励的市场竞争中立住脚。

摘要:统计学是一门研究各种随机现象的本质与内在规律性, 对各种类型数据进行综合处理及统计推断的学科。文章从就业前景的角度论述了统计学专业学生应具备的几个方面的专业素质。

关键词:统计学专业,专业素质,就业前景

参考文献

[1]统计学专业就业前景及课程介绍.

[2]闫敏伦, 李宗娟.大学统计学教学模式探讨[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09, (4) :109-111.

统计学专业毕业论文 篇7

一、统计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意义

1.构建统计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办学定位的要求。应用型本科院校同传统的本科院校相比, 人才培养应突出“应用”, 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是培养重点, 要特别注意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实践教学。池州学院作为一所具有地方特色的应用型本科院校, 在统计学人才培养方面更应突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办学定位和特色, 强调实践教学的意义, 努力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因此, 学校的办学定位要求应用型本科院校需要构建统计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2.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是统计学学科性质的内在要求。统计学是一门方法论学科, 主要包括统计数据收集与挖掘、数据存储与管理、数据加工与分析, 要求学生在掌握统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 通过实践环节来真正掌握统计数据收集与整理、模型建立与分析等方法和技术。可见, 构建统计学实践教学体系是统计学学科性质的内在要求。

3.加强实践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培养。现代教学更加注重教学方式和方法的多样性。深入、生动、全面、符合实际的教学方式和环节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课内实践教学运用多媒体技术、统计软件以及数据库等, 改变原有枯燥乏味的传统教学模式, 将教师和学生带入轻松有趣的学习氛围中来, 从而能够有更好的教与学。

二、统计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设计原则

实践教学环节是大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实践教学体系的设计必须体现本科教学大纲的要求, 同时还应充分考虑当今社会对专业人才的具体要求。构建统计学实践教学体系应遵循以下原则:

1.科学性与客观性相结合原则。统计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设计应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导, 牢牢把握现代教学的客观规律。实践教学是大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应统筹考虑科学性与客观性, 培养出符合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2.系统性与层次性相结合原则。统计学实践教学体系是一个复杂、多元、全面的系统, 实践教学体系应着力培养学生各个方面的能力, 因此, 实践教学体系是一个由多个子系统构成的多层次的立体的有机系统。各个子系统又包含若干模块, 子系统与子系统之间以及各模块之间既相互独立, 又相互联系。

3.创新性与可操作性相结合原则。在遵循教育的一般规律的前提下, 在设计实践教学体系时, 要结合学校特点、学科特点以及学生特点等大胆创新, 设置一些具有学校特色、学科特色的内容。另外, 在提出特色内容时还要充分考虑当前的实际情况, 确保实践教学体系的内容具有可操作性, 真正能够按着设计的要求进行实施。

三、统计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主要内容

统计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应该是一个具有综合性、相关性以及开放性的系统。该系统主要由三个子系统构成, 分别是:课内实践子系统、社会实践子系统、毕业实习子系统。

1.课内实践子系统。课内实践教学主要包括两个方面:案例教学和实验教学。本文选取实验教学作为课内实践教学子系统的代表, 分析实验教学在统计学实践教学体系中的重要作用。课程实验教学环节是统计学实践教学体系的基础, 包括课外实验、实验室操作等, 也包括学生自行设计的综合实验等。

(1) 模拟数据收集。数据是统计分析的直接对象。数据的有效性直接关系到统计分析结果的科学性。作为统计学专业的学生, 首先要对数据有科学的认识, 在学习数据的过程中培养对数据的专业情感。模拟数据收集一般以开展市场调研等活动的形式进行, 学生设计调查问题和抽样方案, 亲自深入调查。这是统计过程的基础阶段。

(2) 统计软件分析数据。在学生学习和掌握了数据收集后, 接下来需要运用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 统计软件的学习是统计学专业课程实验的核心内容。目前, 常用的统计软件较多, 如Excel、SAS、SPSS、EViews等。为了能更好地学习和掌握各软件的功能和应用, 需要对各软件的特点有所了解。

Excel是电子表格处理软件, 它具备描述性统计分析的功能, 能够进行一些简单的统计分析和处理, 它主要适用于一些基础性课程中偏描述性分析的实验。

SAS是大型应用集成软件, 可以对不同平台、不同数据库、不同软件和用户进行有效处理, 具有数据访问、管理、分析等强大功能。

SPSS称之为社会科学统计软件包, 有窗口菜单、程序和混合的三种运行管理方式可供选择, 运用SPSS可以进行相关分析、方差分析、聚类分析、回归分析等。

EViews软件功能强大, 可以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绘图、统计建模、模拟和预测, 常用于时间序列数据分析。各功能模块以对象为基础, 所有的对象都保存在工作文件中, 该软件功能强大, 操作简单。

(3) 实验课程。统计学专业课中有许多课程要进行实验教学, 如在大一阶段的统计学、大二阶段的多元统计分析和时间序列分析以及大三阶段开设的计量经济学和统计预测与决策等。

在统计专业课程中, 开设实验教学的课程较多, 基于对池州学院统计学专业教学计划的设置和师资力量的分析, 编制统计软件包与课程体系对应关系, 见表1。

2.社会实践子系统。统计实践教学不仅局限于实验室环境中, 还要让学生进行校外实践。社会实践环节的主要步骤包括:调查主题选择、调查方案设计、调查实施、调查资料整理与分析、撰写调查报告和经验总结。

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 结合调查选题去设计方案并开展调查。其中, 调查主题可以选择一些同学生联系密切的、社会关注度较高的选题, 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调查研究兴趣, 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对调查选题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和判断。最后, 学生将收集来的调查数据和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并撰写调查报告, 提高学生运用统计软件分析数据的能力。指导老师应该让学生切切实实地参与到实践当中, 对学生严格要求, 调查过程中的信息要及时反馈, 保证调查严格按照计划进行实施, 随时对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加以指导并予以解决。

3.毕业实习子系统。毕业论文环节作为大学阶段最后一个实践教学环节, 在进一步巩固和强化学生的应用能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毕业论文环节全面考查了学生的专业知识, 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技能。学生需要依据学习的专业知识和理论, 分析并解决问题, 不仅提高了学生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 也进一步提升了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这是学生大学阶段一个综合性的总结。学校与教师应该确保毕业论文的写作能够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 因此, 应该制定有关论文的系列规范和制度, 在论文的选题、指导、写作过程、成绩评定等方面出具详细的要求和细则, 保证论文写作的各个环节的质量。

总之, 作为一所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 在人才培养时应高度关注社会对统计专业人才的要求和变化, 在教育和教学过程中要适时变革和完善, 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中心, 构建和完善实践教学体系, 突出实践教学, 努力培养应用能力突出的高素质人才, 更好地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贡献力量, 促进统计学科的发展壮大。

参考文献

[1]徐秋艳, 万秋成.高校统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探讨[J].统计与决策, 2006 (11) .

[2]许涤龙, 周四军, 李正辉.构建统计学专业课程实验教学体系[J].统计教育, 2005 (04) .

统计学专业毕业论文 篇8

一、非统计专业《统计学原理》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 教学内容偏重于理论知识的传授, 轻视实践技能的训练。

目前的统计学原理教学目标, 仍然强调让学生系统掌握统计学的理论和方法, 教学内容局限在概念、原理、公式推导以及数据计算等方面, 不能与实际工作、现实生活相结合, 致使学生把统计学视同数学, 产生畏难情绪。由于大学的学生一直是从学校到学校, 很少接触社会, 因此对所学的内容感到乏味且对统计中的概念含义不能正确理解, 更不知该如何运用统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甚至感觉统计学没什么用处。枯燥的内容、单调的形式, 使得学生们厌学统计课。从多年的教学实践看, 这种统计教学模式下, 学生对统计分析、预测和决策的方法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 无法培养学生运用统计方法和思维方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灌输式教学方式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近年来, 教学手段不断提高, 多媒体教学已经比较普遍, 但传统的教学方式却改进不多, 仍然是以教师为主的封闭式课堂教学方式。教师是主讲者, 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 这种“填鸭式”的单一灌输, 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师生之间缺乏互动交流, 课堂气氛不活跃, 不利于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创造型人才的成长, 而且也使得教师缺乏授课积极性, 不利于业务水平的提高。

(三) 传统的考核方式不利于检验学生的实际能力。

大多数院校的统计学原理考核方式仍然以闭卷笔试为主, 统计学原理的课程特点决定了其笔试内容, 一般为填空题、选择题、简答题和计算题等题型, 这些题目大多偏重于对陈述性知识的考核和简单的公式计算。由于许多学生没有转变中学时代的学习和思维方式, 习惯于死记硬背公式、概念, 应付考试, “上课时抄笔记 (或考前复印别人笔记) 、考试前背笔记、考试后全忘记”的现象十分普遍, 很容易造成高分低能的现象, 无法真正反映出学生对统计方法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

二、《统计学原理》课程开展实践教学的模式

统计实践教学就是在课堂传授和学习已经形成的知识的同时, 利用实验、实践教学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锻炼, 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以培养学生分析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中心, 根据各章节的内容选用合适的实验、实践教学方式训练学生, 让学生了解分析实际问题的思路。

(一) 统计调查实践教学。

统计调查是得到统计数据的实践性活动, 在教学过程中, 首先让学生了解调查方案设计的有关知识点:怎样确定调查目的;什么是调查对象、调查单位和填报单位;怎样选择合适的调查项目, 如何设计调查问卷或调查表;什么是调查时间和调查期限;如何制定调查工作的组织实施计划等。然后, 要求学生根据所学内容自行设计调查方案, 可以自行选题, 或者老师命题学生选择, 内容一般与学生有关, 这样能够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比如, 大学生手机普及情况调查方案设计、大学生生活费用收支情况调查方案的设计、图书馆利用状况调查方案的设计、学生每周上网情况调查方案的设计等, 锻炼学生统计调查方案设计的系统性。在老师的指导下, 反复修改、补充, 即可成为一份比较完善的设计方案。方案设计完毕后, 可以从中选择一个或几个方案在学生中开展调查, 由学生自行印制和发放问卷, 调查信息资料。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 同学们必须面对不同的被调查者, 如何取得被调查者的信任与配合, 需要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诚恳的态度和一定的调研技巧, 更需要遇事不气馁的勇气和灵活的工作方法。通过实践, 学生的调查能力、研究能力和独立工作的能力得到提高。

(二) 推断统计实践教学。

推断统计就是在搜集、整理样本数据的基础上, 对有关总体作出推断, 主要有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两种方法。对学生来说, 这部分内容比较抽象、难懂, 单纯地背公式、计算数据没有实际意义。为了让学生对该部分知识有更加深刻的了解, 可以结合实践调查数据进行讲解, 比如学习参数估计一章时, 可以利用前文提到的“大学生手机普及情况调查”取得的样本数据, 对大学生购买手机的价格和每月话费支出总额进行区间估计, 估计在校大学生中手机拥有率、某种品牌的手机所占比重、短信支出在总支出中的比重等等。学习假设检验时, 可以结合现实生活中与大家相关的或感兴趣的问题做一些简单的调查, 比如, 判断某种罐装饮料的容量或某种洗涤剂的重量是否与标注相符, 某品牌手机的待机时间是否达到标准等, 可以进行实地调查, 利用小样本进行抽样推断。这样做, 可以将统计调查方案设计、实施与推断统计等一系列工作紧密衔接起来, 各知识点的联系性与系统性得到充分体现。

(三) 计算机辅助实践教学。

统计学研究的是大量数据的计算和分析, 是一个复杂的工作过程, 在实际工作中可以借助计算机软件来完成。适用于统计教学的计算机软件有SAS、SPSS、EXCEL等, 前两种属于专业统计软件, 需要使用者熟悉它们的语言, 并进行专门的培训, 这对于非统计专业的学生来讲不太适合。EXCEL软件作为一款优秀的表格软件, 其提供的统计分析功能虽然比不上专业统计软件, 但比专业统计软件易学易用, 便于掌握。EX-CEL提供了一个功能强大的数据分析工具, 它的统计功能涵盖了统计学的基本内容, 如进行统计分组, 编制变量数列, 求平均数、标准差, 绘制统计图表, 进行相关分析、回归分析, 为时间数列配合趋势方程等。学生在参加实践教学项目时, 通过上机把所学EXCEL功能运用到数据整理分析之中, 使实践教学更生动更有效率。

比如, 在学习相关与回归分析时, 可以利用统计年鉴提供的某几个省份人均GDP与人均消费水平等数据进行相关与回归分析, 并分析其实际意义。如果用手工计算相关系数、建立回归方程, 工作量非常大, 没有计算机软件的支撑, 是很难做好的。现在我们只要讲清楚回归分析基本思想、计算的原理和正确应用的条件、如何正确解读计算结果、怎样与实际问题结合使用, 而对大量复杂具体的计算可以交给计算机去完成。统计软件的使用, 不仅使统计数据的计算和显示变得简单、准确, 而且使统计教学由繁琐抽象变得简单轻松、由枯燥乏味变得趣味盎然, 也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升华。

三、开展实践教学应注意的环节

(一) 合理制订教学计划, 整合教学内容。

对于非统计专业学生来说, 统计学原理课程的课时都比较少, 要同时完成统计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实践技能培训是无法做到的, 因此, 任课教师在教学之前, 要对教学内容和时间进行合理规划和设计。在课堂上主要是完成理论的学习及少量的讨论, 有关调查方案的设计、组织实施、撰写调查报告等工作主要靠课余时间来完成, 课堂教学与课余调查进度要衔接。为了保证在有限的时间内, 提高理论学习与实践训练效果, 可以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调整, 打破各章节的限制, 将相关知识点结合起来进行系统性和整体性安排, 充分考虑实用性、技术性和可操作性, 保障实践教学的顺利开展。

(二) 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实践教学能力。

由于实践教学需要教师对各个环节进行指导、检查、考核等, 因此, 对教师的业务水平、教学能力和知识层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精通各种理论和方法, 并及时了解本学科及相关学科的最新进展, 把最先进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要求教师具备使用多媒体和统计软件的能力, 真正把计算机作为备课、授课、组织教学活动的工具;要求教师经常深入实际, 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不断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深入实践教学的同时也提高了自身的业务素质和能力, 只有教师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提高了, 才能达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

(三) 改革考核方式。

实践教学要求对学生的考核方式进行相应的改革, 最终成绩一般包括四部分, 即平时成绩、实践成绩、上机成绩、笔试成绩。其中, 各章的课后作业及平时课堂表现作为平时成绩;实践成绩是对学生设计调查方案、进行调查工作和撰写调查报告的考核;上机成绩是考核学生数据分析能力, 根据上机实验报告给出成绩, 如果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利用多媒体网络教室系统, 给每个学生当场打分。期末, 利用闭卷形式对学生进行综合考评, 主要是了解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这种改革, 对学生整个学期的学习情况进行全程考核, 能够对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和实践能力进行综合评判, 学生也能对自己的学习能力有清楚的了解, 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并加以改进。

总之, 开展实践教学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统计知识, 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适应未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同时, 实践教学也有助于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 从而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综合素质好、业务能力强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董春玲, 刘焕龙.统计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能力[J].统计教育, 2007.4.

[2]方敏.运用教学策略提高统计学教学效率[J].统计教育, 2007.3.

统计学专业英语教学模式新思路 篇9

传统的教学模式为老师围绕着教材讲授语言理论知识,开展以老师为主体的填鸭式教学。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主动性得不到发挥。原有的教学模式已经跟不上日益发展的教育理念和教学要求,教学模式的改革和探索迫在眉睫。本文结合实际,提出几点统计学专业英语教学的思路,供相关课程教学人员探讨研究。

一、构建微通讯软件学习平台

目前,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从高校的实际情况来看,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其他移动设备终端在学生手中已经随处可见,移动终端已经能够满足学生随时随地学习的硬件要求,移动互联网进入课堂将成为一种趋势[1]。通过移动互联网,学习者可以随时随地针对学习中遇到的疑难得到实时解决,提高了学习效率。根据柴阳丽[2]的研究,拥有智能设备的学生中有89%的人使用微信,并且学生普遍比较愿意接受微信的方式接受英语学习资料。以班级为单位构建微信学习平台,教师运用微信客户端创建微信组,将课前准备的和教学相关的信息,利用客户端实现资料传送,学生可以利用这些资源进行课前预习。在授课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在制作PPT的过程中加入“雨课堂”应用软件,学生只需要“扫一扫”二维码便可以加入老师的在线班级。老师通过设置一些单选题,填空题等随时检验学生的掌握情况,学生用手机提交答案后,软件能自动统计出学生的回答情况,进而根据学生的掌握知识点的程度灵活实施下一步的授课计划。同时,学生可下载英语翻译APP,辅助课堂的英语学习。在课后,师生可以通过微信实施远程教育,老师利用移动互联网随时随地对相关问题进行解答。学生亦可以下载各高校的微课视频等学习资源,利用课下零星时间学习,实现碎片化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二、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是统计学相关课程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能让学生体会到学习这门课程的实际意义,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案例的选取应具备典型性和权威性,让学生能够了解该领域在国外专业发展动态,为毕业论文的撰写和工作后再深造打下基础。所以,案例应该选取在国际权威刊物上发表的统计学专业中具有比较典型分析方法的英文文献。分析案例让学生了解科技文的形式特点,文献的写作规范,英语单词的构词形式以及在进行翻译时如何做到准确规范,通俗易懂,简洁明了。通过案例分析能让学生在学专业英语的同时体会专业知识在国际上各领域的具体应用,提高学生的兴趣,增强学生的专业认同感,而不仅是为了应付考试。

三、专业软件情景教学

我校统计学专业只在大四本科生中开设32个学时的专业英语课程,学生在短暂的学习之后很难做到熟练掌握专业英语的听、说、读、译、写。为此,应拓宽这种受时间限制的课程设置模式,推广专业英语的教学方式[3]。如在统计学专业课程的教学中安装英文版的专业软件,SPSS,EVIEWS,SAS,R等。通过专业软件的情景教学,帮助学生熟悉一些英文命名规则,了解建模方法和基本步骤,掌握专业术语表达,为之后专业英语的学习打下基础。

四、翻译实践教学

翻译教学是统计学专业英语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主要分为英译汉和汉译英两部分。在英译汉的的教学中,可以对学生进行分组,每组4-5人,协调合作找权威刊物收录的与统计相关外文文献进行翻译,并要求小组以报告形式展示汇报。小组成员依次用PPT讲解翻译的理论、方法、结论,且对教师或同学提出的疑问进行解答。教师根据每位学生的表现给出成绩,作为平时成绩的一个重要考核标准。通过精读、翻译外文,学生可以初步掌握撰写科技论文的一般步骤思路和方法。同时,在这种讨论过程中增强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在汇报过程中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展示自我的能力。

本校要求统计学专业大三本科生必须独立完成一篇学年论文,我们可以在此基础上,布置学生翻译学年论文的中文摘要,增强学生中译英的能力,为毕业论文英文摘要打下良好基础。在这些日常教学和学习活动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到专业英语的重要性和实用性,并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结束语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的不断创新,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应现有的教学环境,社会对学生的素质要求却在不断提高。本论文提出了如何利用移动互联网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通过案例教学,专业软件情景教学手段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对翻译部分采用实践教学。当然,以上只是我的一些探索研究,要取得良好的效果还需要教师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探索新的教学方式为教育事业不断创新发展献出自己的力量。

摘要:通过分析专业英语的特点,围绕如何提高统计学专业英语的课程教学,重点探讨构建学习平台、案例教学、翻译实践教学的思路和做法,提高了学生对统计学专业英语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的专业应用技能。

关键词:统计学专业英语,教学模式,专业技能

参考文献

[1]郑玮.“互联网+”思维模式下高校英语教学探究[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6(2):130-132.

[2]柴阳丽.基于微信的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听说学习诉求的调查研究[J].外语电化教学,2014(5):34-39.

上一篇:科普方式下一篇:青年节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