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古诗法论文(通用6篇)
快乐古诗法论文 篇1
诗歌是我国文化长廊中的瑰宝, 是历史的星空中最为闪亮星星。学习和传承传统文化, 这是每一个人的责任。作为老师, 更是责无旁贷。下面我就把教古诗的一点体会提出来, 以求共勉。传统教学以讲解为主, 老师在上面讲的津津有味, 学生在下面呼呼大睡。或者老师讲老师的, 学生机械地记着笔记, 由于学生没有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 所以始终不能把诗歌变成自己的东西。讲来讲去始终是老师的理解。以前的学生, 接触面很窄, 多数通过听讲和背诵, 获取新知。但由于古诗所反映的社会离我们太远, 学生又缺少阅历, 很难进入到诗的境界中去。现在这样一个多元的社会, 电视、图书、网络铺天盖地而来, 普通的授课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 他们需要学习自己感兴趣的东西, 所以作为老师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 触动学生学习兴趣的神经末梢, 让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学习, 就成了教学的关键。受古人诵读法的启示, 我也尝试了以下快乐古诗法, 觉得收效良好。
一、诵唱结合, 让学生体会读诗之乐
1. 上古诗课前, 我常常自己熟读成诵, 上课时, 就把自己想象成诗人, 摇头晃脑地读起来, 学生起初很好奇, 接着就模仿, 越学越觉得古诗有味。
我也常常鼓励同学们大胆诵读, 对有进步的同学及时表扬, 这样一带二, 二带四, 班上多数同学爱上了诵读, 有了这样的学习氛围, 教起古诗来也就轻松多了。
2. 配乐诵读, 让学生进入诗的氛围之中。
方法单一, 易使人枯燥无味。于是我就在网上精选一些优美的音乐, 让音乐和诵读结合起来。例如诵读苏轼的《江城子》这首悼亡词时我就配上《江河水》, 那种悲哀的乐调一出, 还没有诵读就有了几分伤感, 然后简单点交代一下背景, 就能把学生带入那种伤感的氛围, 当学生闭上眼睛听完我的配乐朗诵后, 能说出一大堆美妙的感觉来, 这样七嘴八舌地谈一通, 学生自己就解读了诗的内容, 最后我只要稍微加以总结就行了, 这样的学习既轻松又有趣, 何乐而不为了?
3. 唱出诗歌, 让诗歌长上飞翔之翼。
古诗起初也是用来歌唱的, 这样更有利于抒发内心的感情。而现在的学生非常喜欢听歌, 他们手里的播放器五花八门, 这样的资源不好好利用, 也实在是浪费。好在当代的许多歌唱家、作曲家, 把诗文编进了歌曲, 于是我就下载了大量的古诗歌曲、名家诵文, 然后教给学生, 先讲解诗文, 然后教他们唱歌, 几首下来, 学生感觉到古诗歌曲原来是那么优美, 于是纷纷要我给他们下载诗文歌曲, 这样的诗文, 一唱就会, 教师省心, 学生快乐, 效果良好。如邓丽君的《春花秋月何时了》《月满西楼》等, 这些名曲名歌能很好地让学生领会诗的内容。
二、传授方法, 让学生体验学诗之乐
听起来美, 唱起来美, 但是, 为什么别人一唱就美, 一诵就美, 而自己却不行呢?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后, 我趁热打铁, 用了两节课给学生讲解了诵读的要领, 例如什么情况下快, 什么情况下慢, 什么词语重读, 什么词语轻读, 何处拖音, 何处停动。另外我还告诉他们, 要诵好诗, 唱好诗, 还要学习好多知识, 只要大家好好学习, 一定有同学能成为歌星, 主持人, 这些都给学生以希望, 给他们以动力。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更高了。
三、自主讨论, 让学生展现个性之乐
学生读诗、诵诗、唱诗, 学的多了, 也就有了自己的感受, 让他们讲出来, 更能激发他们的积极性。起初我每节课前五分钟讲一首诗, 以扩大学生的视野, 后来, 学生主动提出讲诗, 希望我给他们一个机会。学生有这样的热情, 老师还能不接受吗?这既解放了我, 又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锻炼了学生的。于是为了好好表现自己, 学生就广泛地搜集材料, 认真地准备, 以致于有些诗我也没有见过。由于是学生讲课, 出于好奇, 大家都听得很认真。讲的同学也希望能在众人面前好好地表现自己, 希望能得到老师的肯定, 讲完后, 我对每位同学的表现进行评价, 特别肯定其优点, 于是学生的兴趣更浓了。此法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又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鉴赏能力, 交际能力, 很受学生欢迎。例如我特意挑拣不同风格的诗人, 像浪漫派的李白、豪放派的苏轼、婉约派的李清照、现实主义的杜甫让学生品读其作品, 这样在他们的讲解中既深入了解了不同风格诗人的特点, 又进一步体会了诗歌的内涵, 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创造性。
四、举行活动, 让学生寻求自信之乐
在同学们兴趣很浓的情况下, 我们又通过诗歌朗诵、诗文课本剧等活动来使学生展示自己, 表现自己, 从而增强自信。由于要参加比赛, 同学们读诗、背诗诵诗的积极性更高了。经过多次的比赛, 过关的继续努力, 淘汰的欣赏学习。同学们相互学习, 相互借鉴, 共同进步, 学习的自主性越来越高。
由于学诗歌提起了学习兴趣, 有些学生从此喜欢上了语文, 有些学生主动起来学写古诗, 让乐趣在诗中升华。
通过这件事我想, 在新课改的今天, 只要我们每一位老师敢于探索, 勇于创新, 都会找到适合自己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他们乐学、愿学。让快乐伴随, 让古诗重生。
摘要:通过诵唱结合体会读诗之乐、学习诵读方法体验学诗之乐、自主讨论展现个性之乐、举行活动寻求自信之乐。
关键词:诵读,讨论,活动,快乐古诗法
快乐古诗法论文 篇2
开学伊始,从孩子们手中崭新的课文书中,竟然发现了不少专为低年级孩子编写的古诗词的阅读。那精彩的插图,鲜亮的颜色,简洁的释语,短小的故事„„一下吸引了我。我们中华古典文学源远流长,佳作浩繁,至今仍闪烁着灿烂的光芒。古今有多少名家之所以成名,不少是易于幼年时期古诗文的背诵。我们的孩子正处在记忆的黄金期。他们在积累这些历史名篇佳作时,不仅感受到了古诗词的词句之优美,韵律之和谐,节奏性之强。而且同时还体会到了它们的短小精悍,易读易记。
孩子们多背古诗文,不仅能丰富语言积累,而且能陶冶爱美的情趣,从中感受语言的神气,内容的丰富多彩,内涵的意味深长,寻求与作者的心灵相通。既能锻炼思维,想象、记忆等能力,又能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那如何指导孩子们诵读古诗词呢?在近一个学期的诗歌诵读活动中,我根据本班学生好动不易静的年龄特点,对直观事物较感兴趣的感知特点,对古诗词特有的那份好奇、急切要背诵的兴趣特点,进行了多种尝试,引导学生:“轻轻松松学习,快快乐乐诵读”取得了良好效果。
一、熟读成诵,四步朗读的尝试。
针对一年级学生认知起点,在注重朗读指导的层次性,渐进性和规律性的情况下。我在孩子们起步阅读教学中应用了“四步朗读”的尝试,步骤如下:
1、认读读正确,扫清朗读的基本障碍,音准字熟,是低年级学生朗读能力发展的重要起点。
(1)自选诗词,借助拼音,尝试朗读,感知语言。
(2)读中画圈,自学生字,听清范读,校正字音。
(3)初步练读,多读多碰,熟耳上口。(多种形式,交流朗读,教师点拨,同学评价)
2、连读读流利,感知语言大意。眼口齐到,流利朗读。是低年级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朗读能力十分重要的要求。
(1)营造古诗词的气氛,使孩子们大声朗读,琅琅上口。
(2)读中反思,找出难句,同桌互读请教,解决问题。
(3)质疑再读。
(4)朗读交流,互读互评,认识诗中的词语间的间奏停顿,并能初步感知诗所达之意。
3、精读有情感,培养有感情朗读的能力。
(1)根据诗体裁的不同,让孩子们确定朗读重点。或优美句,或哲理句,或对话句,或最感兴趣的句子。
(2)、引导孩子们主动体会诗文意境,通过自读表现出来。(依据能力不做强制要求)。
(3)、多种形式朗读,赛读、齐读、边演边读等,使孩子们在想读,能读,爱读的层次中读出美,读出情趣、读出趣。
4、熟读记于心,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引导孩子们从小积累大量的古诗词,使孩子们终身受益。这是发展学生语文能力,提高学生语文内涵的基础。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使学生在自然状态下熟练成诵。
以上四步,共同的目的是让学生多读。琅琅出声地诵读,低唱、慢吟地诵读。也可“不求甚解”的诵读。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有所感 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读多了自然成诵。
二、将诵读融于游戏、绘画、表演中的尝试。在涂涂画画中释诗意练诵读。
在教育部最新的《语文教学大纲》推荐的《小学生背诵诗文》这本书中,有大量的黑白插图,怎样才能能利用这些体现课文内容重点的漂亮插图呢?我尝试着在课余时间,让有兴趣的孩子为插图添颜色。做之一下子哗然,都来了兴趣。孩子们在涂色中理解了内容,也用另一种方法了图画,并且更仔细,更主动。在春天姗姗来临之季。我专选来了贺知章的古诗《咏柳》来让孩子们感受春天的柔和与美丽。这首诗中有一幅黑白插图,图中画的是一棵垂柳。我让孩子们观察图画并问:柳条像什么?学生说像女孩的辫子,像绳子等。然后我让孩子们为柳枝涂色后再问:柳条像什么?因色彩,孩子们的想象更美了。像绿色的绒线,像绿色发亮的丝带。这样:“万条垂下绿丝绦”的句意很快学生就有了理解。同时还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平时不光要仔细观察事物的形状,也要注意观察它的颜色。只有这样,描写、形容事物才更恰当,更具美感。绘插图涂颜色,还能帮助学生理解文中难懂的词句。像这样,孩子们在涂涂画画中就学到知识。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2、在游戏中诵古诗。
为帮助学生理解诗文内容,加快背诵的速度。我与孩子们自编了一些别开生面的娱乐游戏。如:观画猜诗。在卡纸上孩子们将诗文画面用简笔画的形式画出。然后出示画面,让别人猜想是哪首诗,诗文内容是什么。另一种是“观题诵诗”只有诗文的题目,让同伴诵出诗文内容。还有“诗句接龙”等。在晚自习前五分钟,孩子们会共同来玩这个游戏,由一个学生说出第一句,然后会的同学就来接下一句,还可猜说诗题或作者。就这样对此“游戏”,孩子们竟相比赛,乐此不疲。这样,在轻松的气氛中,达到了所诵诗文的温故而知新的目的。
3、表演中懂诗、诵词。
古诗文中所蕴涵的情感是非常丰富的。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让他们在背诵诗文时,加上适当的动作,边背诵边表演,会增进对诗文的理解,并会与作者的情感达成共鸣。例如,在背《望庐山瀑布》时,当诵到“生紫烟”“挂前川”“三千尺”“落九天”时。我们除了指导他们背诵的语气外,还引导学生用动作来表现瀑布的美丽壮观和从高空落下的动态,得当的语气和语态,有效的帮助了学生
记忆与理解,在学《寻隐者不遇》时,熟读之后让学生分别扮演“童子”“贾岛”来复述表演古诗,意境自然而出,诗文蕴涵内容自然领会。可见,表演背诵这一形式促进了学生对诗意的理解,加深了印象,从而背的快,记的牢。
三、制定环环相扣的奖励措施,组织多种形式诵读。
毕竟是不足七岁的孩子,奖品对他们来讲具有较大的诱惑力,设计精美,意趣盈然的纸帖画是孩子们爱不释手的“艺术品”,我将它作为奖品,发给那些多背诗词的小朋友们。多背一首奖励一张粘画,并把它贴在这首诗的旁边,这做法功效之大,有的学生一天竟然能背三首,为了保持这份热情。我还将孩子们的点滴进步打印在口头作业上加以表扬。
这一奖励措施,不但调动了学生诵读诗文的热情,而且使家长主动配合学校的教学工作,全班呈现出了你追我赶,快乐诵读令人欣喜的局面。在课余时间常常是朗诗诵词之声不绝于耳。学生好胜心强,集体荣誉感更强。因此,我经常会引导班级学生开展各种形式的诵读竞赛活动。如:小组摆擂台,男女对擂,个人读背诗文朗诵会等。这样孩子们惟恐因自己的不足,影响了集体的荣誉。在课下就暗暗的比赛,练习。为了保证古诗文的阅读时间,使孩子们对古诗文的热情持之以恒。为此,我班在早读前十五分钟的时间是专门诵古诗的时间。
小学古诗全脑学习法初探 篇3
一、掌握规律, 以吟诵促脑中语感的积淀
从生理医学角度来看, 学生诵读古代经典诗词作品不仅是左脑的训练, 由于学生在诵读过程中完全松弛, 致使脑波从倍塔 (β) 波转换到阿尔法 (α) 波, 也就是说诵读经典的学生在舒解身心压力的同时, 在阿尔法波的作用下, 脑与潜意识的互动加强了自身的注意力、语言的感悟力。如果单一的诵读, 语言中枢将得不到应有的锻炼, 其结果是语言越来越贫乏, 表达能力越来越弱。作为教师, 教学时教给学生按照一定的节奏去吟诵, 使名诗名句牢记于心, 能进一步促进语言的内化、积累, 积淀语感。
在诗歌中, 节奏点是构成诗歌节奏的标志, 一般来说, 格律诗由每两个音节即两个字作为一个节奏单位。如唐朝诗人杜甫《绝句》中的前两句:
迟日/江山/丽,
春风/花草/香。
一般的格律诗的节奏点在二四六, 但有些诗的节奏点要根据诗的变化而定。如唐代诗人张若虚写的《春江花月夜》中的前四句:
春江/潮水/连/海平, 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 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 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 汀上/白沙/看/不见。
“平长仄短”的规律在吟诵时也必须遵循。平仄的平就是平声, 上、去、入三声统称为仄声。“平仄在本句中是交替的;平仄在对句中是相反的。”两句概括了平仄交错的一般规律。如宋代诗人陆游《书愤》一诗的颈联:
楼船夜雪瓜洲渡, 平平仄仄平平仄, 铁马秋风大散关。仄仄平平仄仄平。
而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可以用“—”表示平声, 用“│”表示仄声。如二年级第二学期的《大林寺桃花》可以这样来标注:
教学时, 可引导学生在初读的基础上先自行标出古诗的节奏点及平仄, 而后交流教师示范, 由此学生通过自学———指导——巩固, 从而牢固地掌握古诗吟诵的技巧, 继而把抑扬顿挫读出来, 把作品的魅力和感染力读出来。
“熟读唐诗三百首, 不会作诗也会吟。”诵读使学生注意力集中, 使脑神经处于极度兴奋状态, 由此调动了学生学习古诗的积极性, 提升对诗歌内涵的理解。只要长期有意识地进行引导、培养, 学生必能掌握诗歌诵读的方法, 增强语感能力。
二、创设情境, 以想象促脑中思维的发展
人的左脑偏重于逻辑思维, 右脑偏重于形象思维。课堂教学中, 教师既要训练学生的抽象、概括、分析等逻辑思维能力, 也必须训练学生的感觉、体验、想象等形象思维能力。研究证明, 当人们进行复杂的心理活动, 尤其是创造性活动时, 人的左右脑协同合作, 相互调节, 能把人的潜在智慧充分发挥出来。坚持以学生为主体, 创设情境, 引导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 可使脑在过去感知的基础上对新知进行加工、改造, 创建出新形象。叶圣陶先生曾说过:“作者胸有境, 入境始于亲。”古诗的形象是有限的, 必须从它形象的有限性去寻求其想象的无限性, 这样, 才可以把教学活动推向高潮。
在教学《游园不值》中的“怜”时, 我出示图片让学生欣赏那一片绿油油的贴着地皮长出来的青苔, 想象叶绍翁这么爱苍苔、惜苍苔, 他会怎么走?一学生说他会踮起脚慢慢地走, 并阐述理由:踮起脚是为了让脚与青苔接触的面少, 这样印会少一点。另一生说叶绍翁会快速走, 因为速度快, 踩上去的印就浅……学生的想象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 因此在理解“怜”的同时还领悟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然后从“一枝红杏出墙来”学生们纷纷打开思绪想象满园的春色。有的说:“园内的牡丹花、月季花竞相开放, 姹紫嫣红, 美不胜收。”有的说:“园内桃红柳绿, 鸟儿不时地啼啭, 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还有的说:“园内绿草如茵, 蝴蝶、蜜蜂在花朵上不停地飞舞。”……之后通过研讨“为什么只有‘一枝红杏出墙来’?”学生交流进一步明白诗歌所蕴涵的哲理:任何新生的事物都是无法阻挡的, 它总会冲破阻力向前发展。
小学古诗文由于语言行文特有的精练, 留下了不少空白, 要了解诗的意境、诗人的情怀, 需要联想、补充、创造, 从而品味到文外之趣, 言外之旨。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水平、生活体验, 在教师设定的情境中自由驰骋感悟, 加工创造出展现自己个性的文外之“言”, 不仅使左脑得到了合理的利用, 而且以想象开发了右脑, 学习效果显著。
三、歌舞结合, 以音乐促大脑记忆的增强
人以右脑沟通心灵, 如果单调机械地重复, 只会对脑产生抑制, 产生枯燥无味的感觉。音乐诱导具有集中注意力、提高记忆力、开发智力等多种效应。右脑被称为“音乐脑”, 经常进行音乐诱导, 能改变大脑的劣势地位, 转换脑的能量平衡, 从而使脑电波发生变化, 达到使右脑活化的目的。
诗歌和音乐的关系极为密切。我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作品就是可以合乐歌唱的。唱, 最能打动孩子的心。在2008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导演把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与传统的戏曲———昆曲有机地融合在了一起, 令世人看了不禁暗暗叫绝。课堂教学中, 教师可以做个有心人, 从著名女作曲家谷建芬老师、台湾文人柳松柏谱的曲中选择与课本中的古诗相匹配的曲谱。当然, 有能力的老师也可自己谱曲, 引导学生通过唱来体会诗人当时的心情、作品的意境, 背诵自然也就水到渠成。
而人的肢体中, 手更容易表达内在的心情。著名的聋哑人舞蹈“千手观音”, 可谓把手的心性与灵性表达得淋漓尽致。生动形象的手语, 具备了会意和抒情的双重作用。吟唱中再结合手语, 有助于学生对古诗的巩固理解、积累内化。
此外作为校本课程, 每个学校都开设有器乐科目, 或笛子, 或口琴……在学完古诗, 懂其意, 明其理, 知其要, 悟其情后, 根据曲谱来吹奏吟唱, 不仅能使学生品味诗词独有的韵律之美, 在一次又一次的跌宕起伏、节奏的缓急中还能入情入景, 融诗情于画意之中。
在小学古诗学习中充分运用眼、耳、口、鼻、手等多种感官读读演演唱唱跳跳, 使左右脑同时使用, 最大限度地发挥整个大脑的功能, 提高学习的效率, 增强学习的记忆, 达到预期的效果。
用“一诗四读”法教学古诗词 篇4
【一读:吟读】
(简介诗歌背景后) “吟读”不仅要读准字音, 还要读出诗的韵味、感情和节奏, 有时要读得慢些, 有时需要拖音。这首诗的节奏该如何划分, 哪些地方需要重读和拖音?应带着一种怎样的感情来读?学生思考、讨论、回答, 教师随机引导, 最后明确: (1) 划分节奏最基本的原则是不要把一个整体拆开, 如“白头”是一个整体, 不能拆开, 否则就成了破句; (2) 在表情达意上起重要作用的字、词或短语要重读; (3) 全诗应带着一种“痛苦、悲伤”的感情来吟读, “破、春、深、花、鸟、连、抵、更、胜”重读, “国破、花溅泪、不胜簪”连读, 节奏如下 (课件出示) :
国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 浑欲/不胜/簪。
生自由吟读, 分组吟读, 齐声吟读, 同时注意字音、节奏、重读、连读等的纠错。
【二读:译读】
译读就是“以诗译诗”。怎样才能译成一首诗? (1) 语句简洁。先理解重点字词把句子翻译出来, 然后去掉可有可无的字。 (2) 尽量使用韵脚字。韵脚字可以是原诗句中的, 也可以是自己总结的。在同学们找出这首诗的韵脚字“深、心、金”后教师相机提示:“国、深、抵、胜”这几个字的意思和“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这句诗的含义。学生自由译读, 教师巡回指导、点拨, 译好后交流, 教师适时评价、小结。列举三个同学的回答如下:
生1:国都沦陷, 纵然山河犹在, 早已面目全非;
城池残破, 尽管春天来临, 唯余荒草遍地。
花儿虽然开了, 却因生当乱世而流泪;
鸟儿忽然飞起, 犹为失去伙伴而惊魂。
烽火连天的春深三月, 久违的家书价值万金!
愁得我不断地挠头, 这日益稀疏的白发, 简直连簪子都插不住了。
生2:长安沦陷国家破碎, 只有山河依旧,
春天来了城空人稀, 草木茂密深沉。感伤国事面对繁花, 难禁涕泪四溅, 亲人离散鸟鸣惊心, 反觉增加离恨。立春以来战火频连, 已经蔓延三月, 家在羌村音讯难得, 一信抵值万金。愁绪缠绕搔头思考, 白发越搔越短, 头发脱落既短又少, 简直不能插簪。生3:国都沦陷, 城池残破, 山河依旧存在;
春天长安城草木丛生, 昔日闹市而今已成荒苑。
感伤时势, 热泪飞溅花瓣;
悲恨亲人离散, 鸟啼也惊乱人心。
战火连绵, 整个春天不断;
家书宝贵, 价值可抵万金。
早已满头白发, 如今变得这般稀短;
束起来简直就要插不上簪。
【三读:说读】
说读就是与诗人说话。假如当时你就在诗人身旁, 你会对他说些什么?假如你就是当时的“诗人”, 你又会发何感慨?进行这样的说读, 需要同学们展开想象的翅膀, 把诗意扩展开来。具体步骤是: (1) 理解诗句后, 把诗句再现成一幅画, 你便是画中人; (2) 用流利的语句描绘画面进行说读。要求:说读时可以是全诗, 也可以选取其中的一句。学生说读, 教师巡回指导、点拨, 说读完后举手回答, 学生回答时老师相机评价、小结。下面是三个学生的说读答案。
生1:“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在太平盛世, 赏花玩鸟是件赏心悦目的事, 但是在战乱时期, 花鸟反而令人触景伤情。诗人啊, 你是因感时恨别, 见花而流泪, 闻鸟啼而惊心的吗?
生2:“白头搔更短, 浑欲不胜簪。”———诗人啊, 你陷贼中已有许多时日, 可战火还在蔓延, 家人消息全无。放眼望去, 眼前之景又是如此颓败。你百般无聊之际, 搔头沉思, 顿觉稀疏短发, 几不胜簪。这真是“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啊!
生3:“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自安史之乱以来, “烽火苦教乡信断”, 直到如今春深三月, 战火仍连续不断。多么盼望家中亲人的消息, 这时的一封家信真是胜过“万金”!妻儿啊, 你们现在还好吗?你们可知我对你们的痛彻思念!
【四读:背读】
背读即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地背诵诗歌。通过学习这首诗, 同学们心中的杜甫是一个怎样的人?引导学生回答后, 师配乐深情简介:
杜甫生长在“奉儒守官”并有文学传统的家庭中, 早年过着登山涉水、高歌放猎的生活, 因而他早期的作品洋溢着一种积极向上、意气风发的格调。可是自天宝五载起, 他就在贫困、流亡中艰难度日, 这让他深刻地理解了人民的疾苦。尤其是唐爆发“安史之乱”后, 人民的种种惨烈和苦难, 更是深深地刺痛着诗人的心, 他的作品开始变得沉郁而顿挫。“老妪”“新嫁娘”“垂老者”“无家者”……“朱门酒肉臭, 路有冻死骨”“入门闻号啕, 幼子饥已卒”“安得广厦千万间,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这一个个不朽的艺术形象和这一句句脍炙人口的诗句, 不仅让后人看到了晚唐的衰败, 更让后人读懂了诗人那颗为天下担忧, 替百姓呐喊的爱国之心。杜甫是一位平民, 但他却以自己的行为和实践完成了平民到圣人的超越;杜甫是一位诗人, 更是一位受后人爱戴的圣人。
生自由背诵, 2分钟后抽查背诵情况, 同学们背得流利且有感情。
【反思】
“一诗四读”法之所以能得到基层学校老师、学生的欢迎, 笔者拙见, 原因有四。
(1) 这一方法新颖独特。“倾国宜通体, 谁来独赏眉?”, 要使学生感受到诗歌之神韵, 就必须保持诗歌意境的完整性。这一方法的运用, 使得课堂自始至终没有过于理性、琐碎的分析, 而是让学生在“一诗四读”中把握诗歌的整体美———在“吟读”中体悟美, 在“译读”中理解美, 在“说读”中再现美, 在“背读”中升华美。
(2) 这一方法充分体现了“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全面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教学理念。课堂上每一个环节的教学内容, 我都没有直接“灌输”, 而是通过引导、点拨, 让学生自主完成。学生在“吟读、译读、说读、背读”的过程中“听说读写”能力得到了全面培养。
(3) 为学生“授之以渔”。新课标要求广大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 教会学生学习。“授之以鱼, 不如授之以渔。”课堂上我特别注重引导学生如何“吟读”, 如何“译读”, 如何“说读”, 如何“背读”, 尽可能地让学生掌握“一诗四读”这一学习文言诗词的全新方法。学生则通过“吟读、译读、说读、背读”进行快乐学习, 从而产生自主学习的内在动机。
快乐古诗法论文 篇5
古诗文背诵, 不仅是中学语文教学的要求, 同时也是高考备考复习的要求。出于对学生的信任, 我将早读时间完全交给了他们, 并且说了句“只要你们背诵得好, 我们就不检查”。学生们欢欣雀跃。
可是, 早读时学生背诵得非常积极, 教室呈现出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 但是, 之后进行的背诵检查并不理想。这让我不由自主地想起了那句话:眼睛见到的, 不一定是真的。
于是, 我打算收回权力, 让高效学习小组成员分组负责检查学生背诵。当我将这一情况及时反馈给两个班的高效学习小组成员, 征求他们意见时, 这些孩子给我的信息是:他们有自己的语文学习计划, 不太想将早读时间用在课文背诵检查上。我能理解孩子们的想法, 于是我们协商:课文背诵检查主要由我负责, 他们协助我的工作。
二、“数字标记法”的产生: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正当我焦虑惆怅时, 不经意的一瞥给了我灵感。我看见了自己教学设计上的数字编号, 每写完一个教学设计我都会及时编上序号, 便于整理。为什么不把这些序号转到背诵上呢?
于是, 早读检查时, 我就根据学生背诵的先后顺序, 在检查表格中进行相应的编号, 一般前五名背诵的学生, 我们不进行数字编号, 而是画上我独创的可爱小红花, 虽然这看起来很幼稚, 但是效果却不错。因为这分外独特的花儿, 体现出了他们的优秀。
第五名以后背诵的同学就按照背诵的顺序进行数字标号, 这样一来, 我就可以很直观地分析出每一位同学的背诵情况:谁背诵课文认真、积极, 谁需要教师严加督促。
三、“数字标记法”的操作:海阔凭鱼跃, 天高任鸟飞
“数字标记法”准备工作归纳起来就是以下两点:
(1) 设置好学生名单表格, 按照学生姓名顺序排列, 便于教师登记学生背诵情况。
(2) 调整好表格行距, 一般A4纸检查10~12篇文章即可, 正反两面打印可以有效节约纸张。
“数字标记法”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便于教师掌握学生背诵情况, 了解学情, 预设学习目标。
(2) 学生们可以通过表格上的数字标记, 清楚自己的背诵情况。
(3) 鼓励认真、积极的同学, 让他们有一种成就感、自豪感。这样的数字排序可以给这些孩子们一些鼓励性的暗示。从他们内心来讲, 是比较在乎这个东西的。在背诵完之后, 有些学生明显表现出了对自己背诵序号的关注。
(4) 鞭策背诵不积极的学生。如果一个学生的背诵排名总是在后面的话, 他自己会觉得不好意思。那么, 我就会在课下找他谈话, 让他明白自己该加油了!
(5) 在班级形成一种你争我赶的积极背诵氛围, 也有助于班级整体学风的营造。教师基本上不用操什么心、也不用多费口舌, 学生们就会接二连三地找我背诵。
慢慢地, 高效学习小组成员也发生了转变, 他们主动承担起了背诵检查工作, 我再次退出了背诵检查的舞台。
但是, 新的问题又出现了, 我发现, 似乎每次总是固定的人员背诵滞后。总结这一现象原因:
(1) 个别学生不积极, 态度不端正。
(2) 个别学生背诵水平确实有待提高。
于是, 我们将原有的检查方法进行了改进:由个人背诵检查登记升级为小组背诵检查登记。优先背诵完的小组会在周考核中进行体现, 加以表扬与鼓励。每个小组都不愿意成为后进组, 他们就会主动去督促与帮助组内背诵较差的学生。在组员的帮助下, 不少学生进步相当大, 有些小组逐渐由落后组变为了优秀组。这种看似不再关注个人背诵水平的检测, 不经意间, 却能强化学习小组成员的团结与合作, 从小处做起, 逐步构建起一种荣辱与共的学习氛围。
“数字标记法”操作很简单, 效果很明显。于是, “教学本身就是一个非常简单而复杂的事情”就闪现在我的思绪中。教学过程是复杂的, 思考后也许就会变得简单、快乐了。
摘要:古诗文背诵, 不仅是中学语文日常教学的要求, 同时也是高考备考复习的要求。本文从日常教学和备考复习的现实困境入手, 总结归纳出了高中语文古诗文背诵的“数字标记法”, 对提高背诵效率, 抓好背诵落实, 提供了值得借鉴的方法。
多管齐下善引导快乐诵读古诗文 篇6
古诗文诵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必备内容。在诗歌诵读活动中, 我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规律和兴趣爱好, 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轻松学习、快乐诵读,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短短两个月的诵读实践中, 我班40名同学有20人获得“诵读小博士”荣誉称号, 30名同学获得了粘贴画的奖励。其中成绩优异者背诵诗歌多达90首。
一、多媒体课件做引子, 扎扎实实下功夫
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我精心设计多媒体课件, 引导学生进入想象空间, 使学生进入古诗的意境。比如, 在学习唐代诗人李白《望庐山瀑布》时, 我首先把自己制作好的三个动画课件放在大屏幕上。第一幅课件, 大屏幕上出现“香炉峰”, 在灼热的阳光照射下, 好像冒出了紫色的烟雾;第二幅课件, 从远处看庐山瀑布的景象;第三幅课件从近处看庐山瀑布的景色, 加上动画设置, 配上“哗哗”的流水声。看了这三幅画面, 学生如临其境, 既真正感受了庐山瀑布的壮观, 又增强了学习古诗的兴趣。
当学生具备了一定的想象能力时, 还要引导他们在“练”字上下功夫, 那就是进行扎扎实实的诵读实践。在诵读活动中, 我首先让善于背诵的同学介绍记忆背诵的经验。在此基础上我再做进一步的归纳总结, 即:在诵读一首新诗时, 首先要借助注释读懂题目, 接着去试读诗文附注的诗歌大意。初步认知诗意后, 再去观察本诗的插图, 并联系诗歌大意进行入情入境的想象。最后在诗意朦胧的想象中读诗文, 反复练习, 达到既背诵又理解的目的。
二、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
小学生随意性很强, 学习时间一长就感到劳累。因此, 要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学习效率, 必须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在指导学生背诵古文时, 我从不站在讲台上说话, 而是串走在学有时坐在学生板凳上和他们推心置腹地聊天。这样, 孩子们精力集中、心情舒畅, 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另外, 在学生们的倡议下, 我将教室前的活动区划分为“古诗游戏区”, 学生自己制定游戏规则, 学生一边做游戏一边背古诗。课余时间, 学生们往往三五成群竞相比赛, 乐此不疲。这样在轻松愉快的气氛里, 达到了对所诵读诗文温故而知新的目的。
三、制定环环相扣的奖励措施
设计精美、童趣盎然的粘贴画是孩子们爱不释手的“艺术品”。针对这一特点, 我把它作为奖品, 规定学生除每两天必背一首古诗外, 多背一首奖励一张粘贴画, 并把它贴在这首诗的旁边。这一做法果然有效, 有的同学竟然一天就能背三四首。为了使这种诵读热情保持下去, 我规定粘贴画凑齐10张, 奖自动圆珠笔一支, 凑齐20张, 为该学生家长发喜报。
这种精神奖励远远胜于物质奖励, 它不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而且还能使家长主动配合学校的工作, 给孩子辅导和督促。为了进一步挖掘学生的记忆潜力, 我制定的最高奖励措施是;凑齐40张粘贴画, 授予“诵读小博士”荣誉称号。
这一奖励措施调动了学生诵读古诗的热情, 全班呈现出你追我赶、快乐诵读的大好形势。常常是课前课间我一走进教室就被学生团团围住, 朗朗的诵读声不绝于耳。
四、组织多种形式的诵读活动
学生好胜心强, 集体荣誉感更强。针对这一特点, 我经常开展各种形式的诵读竞赛活动。比如男女双方对垒竞赛等, 这样一来, 学生惟恐因为自己的过失影响集体的荣誉, 都暗暗使劲主动背诵。
另外, 诗歌分类诵读和配乐诵读也是学生所喜欢的诵读方式。所谓诗歌分类诵读, 就是把反映同年级的诵读教材中, 教育学生珍惜光阴、勤奋学习的诗篇就有《明日歌》《今日诗》《金缕衣》等6首;描写祖国大好河山的则更多, 比如《望天门山》《晓日》《山行》等, 把这些诗篇归为一类, 集中讲解, 有利于学生记忆和背诵。如果再根据诗歌所反映的不同主题, 来选取反映同一主题的古筝乐曲与之相配, 更会调动学生诵读的热情。如《望天门山》等组诗, 我配乐范读, 将学生们带入到一个旷达、悠远的艺术境界, 从而使学生在陶冶性情的同时, 有意模仿, 更加喜欢诵读。
【快乐古诗法论文】推荐阅读:
古诗教学“三读”法10-19
快乐阅读法07-18
小学语文快乐识字法06-10
学好古诗论文11-22
有效进行古诗教学论文07-15
初中语文古诗教学分析论文06-24
快乐情感论文10-26
小学语文的古诗教学论文09-04
古诗词的色彩美论文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