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基金(精选12篇)
国家自然基金 篇1
1 学校概况
苏州大学坐落于素有"人间天堂"之称的古城苏州, 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首批“2011计划”牵头高校和江苏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 其主要前身为创建于1900年的东吴大学。学校现有26个博士后流动站;24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 167个博士学位授权点, 1个一级学科专业学位博士点, 47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 244个硕士点以及21个专业学位硕士点;4个国家重点学科, 7个江苏高校优势学科, 12个省级一级学科重点学科 (含2个培育学科) , 22个省级重点学科;1个国家工程实验室, 3个国家级公共服务平台, 1个国家大学科技园, 16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 7个省部级公共服务平台, 4个省部级工程中心。
2 苏州大学近年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概括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支持的是学科前沿性和创新性的基础性探索性研究, 在培养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人才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 长期以来, 因其公平公正、资助领域广, 资助力度大, 备受研究人员和科研院所及高校关注, 一个单位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数量往往是衡量这个单位在国内学术界的学术地位以及它的水平和能力的一个指标, 同时也为单位稳定基础研究人才, 获取高水平研究成果奠定坚实基础。近年来, 我校十分重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各项工作, 相关部门通过精心组织, 广泛动员, 创新思路, 科学安排, 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的数量和经费总量保持稳定增长的势头。
近年来, 苏州大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量从2006年的253项迅速增长到2014年1115项, 增长了3.41倍;获资助科学基金项目数从2006年44项增加到2013年311项, 增长了6.07倍;资助率从2006年的17.39%增长到2013年的29.01%, 资助经费从2008年的1835万元增长到2013年的17931万元。
3 苏州大学自然科学基金管理过程中的几点体会
苏州大学高度重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管理工作, 严格执行基金管理条例, 认真履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赋予项目依托单位的职责, 积极为项目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 并在此基础上采取了以下措施:
3.1 早宣传、早动员, 早部署
苏州大学在学校的高度重视与统一部署下, 每年9月份召开全校自然科学基金申报启动会, 各项工作随之稳定有序的开展, 通过院校两级模式, 早动员, 早部署, 分管校领导携科学技术与产业部各处室负责人赴各学院 (部) 、附属医院等地推进基金申报工作, 通过过保姆式三阶段跟踪指导、信息咨询等服务, 及时了解各二级单位的自然科学基金情况, 深入分析成功及失败的原因, 获取有效信息。在每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指南发布之后, 学校再次召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动员会, 学习科学基金申请指南及项目的相关规定办法通知等文件精神, 此外为了提高申请书的撰写质量, 学校和各学院不定期的邀请相关领域专家对拟申请项目的老师进行一对一的指导, 进行论证遴选, 确保申请项目的质量和水平, 在基金正式申报阶段, 进行院校两级形式审查, 针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指南及管理办法中提到的申请要求, 结合往年在形式审查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最大限度的提高项目申请项目竞争力, 通过各方面的努力, 我校2014年度申报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初筛率仅为0.63%, 远低于全国2.87%的平均水平。
3.2 持续完善科研激励机制, 充分调动科研人员积极性
苏州大学对国家基金项目的管理非常重视, 除了严格遵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各种规定办法之外, 还专门制定了一系列自然科学基金管理条例, 奖励条例, 加强导向作用, 营造有利于科研人员成长的良好科研环境, 充分调动广大科研人员的积极性, 如在职称评定, 校内分配方面, 使得承担国家级项目的老师的获得更多的绩效收入, 同时对于国家级项目根据不同类别, 不同人员给予一定的匹配经费, 切实调动科研人员从事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积极性, 使广大教师参与到科研工作中来。
3.3 设立校内预研基金, 支持前期研究
为提高学校的科研竞争力, 学校每年自筹经费, 设立苏州大学自然科学预研基金, 为科研人员争取竞争性科研经费支持提供前期研究基础, 通过苏州大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预研项目, 校青年教师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交叉学科预研项目等校内预研基金的设立资助了一批创新性较强发展前景较好的课题, 明显提高了我校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竞争力, 据不完全统计, 获得校预研基金的教师已有近百人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
3.4 大力引进高端人才, 营造科研氛围
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 高层次人才更是极其珍贵的资源, 是国际人才竞争的焦点。人才强校是苏州大学的战略发展目标之一, 苏州大学近年来大力引进了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李述汤、柴之芳等一些列高端人才建立高质量的科研梯队来保持高水平的基础研究工作。同时通过在校内实施苏州大学特聘教授, 东吴学者等一些列人才计划大力推进人才强校工作, 促进人才总量稳步增长、素质不断提高, 以高水平的人才队伍建设引领学科发展、增强科研能力、营造科研氛围, 通过人才的外引内扶, 科研团队的合理组建, 苏州大学承担国家级项目的老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逐年提高, 学校的科研氛围也日益浓厚, 有效推动了学校自然科学基金的不断发展。
3.5 增强服务意识, 强化中后期管理
苏州大学目前在研自然科学基金700多项, 学校对获资助项目的过程管理也十分重视, 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最大的发挥其在基础研究, 人才培养等方面的作用, 对于获资助项目, 学校通过多种形式对项目负责人和学术骨干进行各类项目管理办法, 财务管理办法等的讲座和培训, 使广大老师了解科学基金的有关管理办法和要求, 在项目执行过程中能自觉遵守科学基金的有关管理规定, 按时上报各类表格, 在项目执行过程中, 我校每年不定期地组织专家抽查、赴相关学院了解全校在研项目的执行情况, 熟悉科研工作的情况, 了解研究中遇到的问题, 帮助科研人员解决实际困难, 尽一切努力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顺利完成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4 结语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是我校基础研究经费的来源之一, 长期以来的支持使我校自然科学基础研究的整体实力、科研水平和广大科研人员的研究能力、创新能力得到了大幅度提高, 取得了一批具有创新性和应用前景的科研成果, 同时也有效推动了我校学科建设、高水平科研平台建设的不断发展。
近年来, 我校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管理方面虽取得了一些成绩, 但是还存在一些问题, 如国家级重大、重点项目较少, 我校将认真履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赋予依托单位的职责, 增强学习意识, 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 进一步拓宽管理思路, 创新基金管理工作方法。努力为科学基金项目的申报和实施营造和谐创新的环境, 在科学基金的持续资助下使我校的基础研究水平不断提升!促进我校基础研究的整体水平取得新的突破。
参考文献
[1]新形势下依托单位在科学基金管理工作中的实践与思考考[J].中国科学基金, 2011:368-369.
[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2014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指南[M].北京:
[3]王卓君.以创新文化建设引领高校科技创新[J].中国高校科技, 2011 (10) :8-10.27 (3) :187-189.
国家自然基金 篇2
申请基金,获取足够的科研物质保障,这是顺利进行科研工作的必要步骤之一。而国家自然基金是国内基金申请中最具竞争力的,也是基金较高的一项。为此,想要获得国自然基金标书的支持,需要一份好的标书,但是我们应该怎么写作标书呢?()
1.题目要有新意,吸引人,但要容易懂。
2.立论依据很重要,一般提出项目的背景和当前发展状况,其实这里要给评委一个印象,就是不解决这个问题,无论国外还是国内,甚至人类的损失非常巨大,文字可以有适当的弹性。因为文字多,可以把认为重要的句子字体增粗,下面打点以示关键,同时也减少了评审人的麻烦。
3.参考文献要新,最好是当年的。最好能要引上Science、Nature、Annual Reviews系列杂志的近期文献,增加自己立论依据的权威性。
4.研究目标要精、内容要详细但文字不宜过多,需要解决问题要有难度,但不必写的太具体,否则有时会出现mission impossible。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验方案也不能太具体化,那些有具体实验方案的“实验计划似的”标书,往往容易出漏洞,被给予差评,基本上通不过。
5.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验方案及可行性分析其实与目标、内容是相似之处,就是把一个问题讲具体了。技术路线如果能用图表示就体现精而有说服力了,一般可以一页。
6.可行性分析除了对本单位的研究实力进行恰当的分析外(可以有一些超前性),最好找一家比自己单位强的合作伙伴,把他们的软硬件条件也加进去,现在的项目越来越看重多单位合作了。
7.经费申请表中有两项:仪器设备费,实验室改装费。尽量少填,最好不填。虽然基金委并不明确反对用基金购置仪器设备,但如果有超过万元的仪器设备费,会给人研究条件不过硬的印象,基金委当然希望把钱投到硬件条件好的单位,可以把基金用于刀刃上。
8.预期结果要考虑对基础和实用双重的价值,如果能够建立一套实物体系那更好了。以发表论文和申请专利结题比较容易。最好突出SCI收录杂志的影响因子,给基金委的专家们觉得,您的实力确实不一般。因为最终结题情况,是基金委专家们最关心的事情,他们当然愿意把基金支持能发表高水平文章的人。他们也好向党和人民交待。
9.评审可能是本专业的,也可能不是,就算是本专业,可能也不懂你的东西,所以写作很重要,要把复杂的事说简单,要吸引评审的眼球,要让一个不懂你专业的人都觉得你的东西很重要,哪怕不懂也值得去尝试。要把复杂的事说简单,但是还不能让评委完全看懂您的东西。要让他们看过之后,感叹您idea的精妙,却不太明白您的理论依据,只明白您的实现方法。
具体原则是:“写出来的理论,有点让别人看不懂”。自然基金的医学部分其实不多,大多的研究经费都给理工专业去了,特别是面上项目,基金委鼓励大家去探索,而不是一定要出个成果,所以思维可以再发散一些,多和非医学专业的联系合作。创造性火化就可能源源不断了。基金申请书写完了,申报的方向和学部也很重要。尽量避重就轻,在竞争不很激烈的领域申请。除非您有充分的把握,认为自己实力确实比竞争对手强很多。
10.注意研读基金申报指南,不要放过细节。每年每个专业领域都有倾斜项目和优先资助方向,这个非常重要!我去年就是按照这个指南,把自己的申请书归到倾斜项目中得到资助的。
由上,我们知道了,在写作基金标书的时候,我们需要注意的内容有许多,但是在写作的过程中,我们还需要把握好基金标书写作的三个要点:
一、摘要及立项依据:
1、摘要限400字,因此要特别注意重点突出,防止“头重脚轻”,即与课题相关的一般性描述太多,而对要研究的东西阐述不够。
2、观点(推论)一定要明确,非常肯定。
3、立项依据中研究意义要争取开门见山,不要说过多相关但无直接联系的话,主要是讲清楚你发现了什么,准备做什么,怎么去做。国内外研究现状不必太多,但除了有最新的权威杂志文章以外,最好加入部分国内相关领域专家的新文章,不必故意回避,而且如果恰好碰上这份专家评审,那就更好了。
4、最好包括已有工作基础一节,将已有相关结果以及发表的杂志列上,可以增加可信度。
二、研究内容及方案切忌复杂,以免过于凌乱,步骤最好有一流程图。其实我请教过多位评审专家,一份标书最多看半个小时。
三、可行性分析可包括:理论上可行、有预实验基础、课题组成员力量雄厚、技术成熟、实验设备有保障这几部分。
可行性,即研究课题的可实施性,是指课题研究所需的条件是否具备,如研究所需的信息资料、实验器材、研究经费、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技能及研究者的学历、学习能力、研究能力和研究经验等等是否具备。它建构于先进的理念、科学的设计、扎实的功底等,一句话,就是要从若干方面说明对本课题的研究,我们有实力、有能力、有潜力去完成。
国家自然基金 篇3
债券型基金再也不是低收益的代名词。相反,过去5年的历史数据显示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债券基金的平均表现已超越了股票方向基金。如果以市场上长期表现最好的债券基金与表现最好的股票方向基金作比较,两者的差距则更为明显。
过去5年,具有5年以上历史的债券基金中,表现最好的是中信稳定双利,年化回报率高达6.76%(截至2012年12月14日);其次是工银增强收益债券A和万家增强收益债券,5年年化回报率分别为5.96%和5.56%。
而同样具有5年以上历史的股票型基金,5年年化回报率最高的是华夏复兴,收益率为0.16%;其次就是交银成长,5年年化收益率为-0.16%。积极配置型基金居于首位的是被称为“最牛基金”的华夏大盘精选,5年年化收益率高达8.89%。第二位中银中国收益的5年年化回报率仅为1.38%。
即使是表现最好又独一无二的华夏大盘,和表现最好的几只债券基金相比,两者年化回报率的差距也不过在3%之内。而除了华夏大盘外,股票方向基金无一能够击败这些表现较好的债券基金。
如果从最近3年的年化回报率来看,债券基金也是整体占优。可见在股市波动剧烈的市场中,债券类投资产品反而能够提供长期稳定收益,且长期收益率可能比股票基金更为出色。历史上只有在单边牛市的情况下,股票基金的收益率才可能远远超过债券基金,但这种情况显然并不常见。
市场上的债券类基金,按照简单分类可以分为一级债基和二级债基,但这种分类方法较为繁琐。为了更直观地反映这种差异,我们在分类上采用了晨星债券基金分类方法,即将债券基金分为激进型债券基金和普通债券型基金两种,显得更加简洁、直观、科学。
简而言之,普通债券型基金股票仓位低于10%,同时不参与股票二级市场买卖,新股申购的锁定期也相对比较短,表现为较低风险、较低收益。而激进型债券基金中,有些基金是可以参与二级市场的,也有一部分基金只能参与新股申购,但锁定期比较长,股票仓位一般高于10%,在风险收益特征上表现得比较激进。
除此之外,我们也首次加入了封闭式债券基金这一类型。封闭式债券基金的优点在于规模稳定,基金经理在不必考虑流动性管理的情况下,可以在某些时候放大杠杆。尤其在趋势性行情中,这种做法对提高债券基金收益率的效果不言而喻。从2012年封闭式基金的表现中可窥一二。
区别于从前,我们还选了4只传统封闭式债券基金。其模式类似于传统的封闭式股票基金。封闭运作,规模不变,封闭期内投资者可以在二级市场上买卖,持有到封闭期结束可以按照净值赎回。这类基金由于存在一定的收益预期和到期日预期,因而折价率大大低于封闭式股票基金。在市场情绪高涨时,还常常出现溢价情况。
从数据中可以看到,债券型基金2012年表现颇佳。得益于2012年债券市场的迅猛发展和一波趋势性行情,债券基金几乎全线飘红,且收益不菲。收益超过10%的也不在少数。其中平均表现最好的是封闭式债券基金。
同时值得注意的是,以过去3年业绩来看,激进型债券基金和普通型债券基金的长期业绩,并没有显示出太大区别。在股市上下波动的3年中,股票仓位对债券基金的贡献也随之正负相抵。而如果把周期拉长到5年,可以发现激进型债券基金激进的表现好于普通债券基金。在单边牛市中,激进型债券基金受到股票仓位的正面影响,的确会表现更强势。
在选择债券基金时,我们同样是考虑长期绩效。由于历史原因,激进债券型基金大都成立较早,具有5年可比业绩的不在少数,而普通债券基金则在近一两年发行较多,因而我们只能选取3年历史业绩进行比较。
激进债券基金,我们选出了6只,包括中信稳定双利、工银增强收益A、万家增强收益、易方达稳健收益A、富国天利增长、国泰金龙债券A。
普通债券基金,我们选出9只,包括富国天丰强化、中银增利、光大保德信增利收益A、万家稳健增利A、招商安泰债券A、广发增强债券、国投瑞银稳定增利、鹏华普天债券A、信诚经典优债债券A。
封闭式债券基金,由于封闭式债券基金历史不长,我们只能从有限的历史中选出5只业绩最为突出的产品,包括广发聚利、招商信用添利、国投瑞银双债债券、工银四季收益、信诚增强收益。
货币市场基金
2012年货币基金年收益率普遍在4%左右,属于相当迷人的一个年份。
一般情况下,货币基金的收益率是平均化的,各基金之间差距不会太多。通常我们建议投资者考虑规模较大的货币基金,一般货币基金规模越大,散户投资者的比重越高,那么其规模的整体稳定性就越强,大额赎回现象对基金经理投资的冲击也会比较小。除此外,基金公司的固定收益团队实力也是考虑因素。当然对投资者来说,交易方式的快捷与便利应该是主要的因素。
国家自然基金 篇4
1亚麻学科发展
我国作为亚麻栽培的起源地之一,从1906年开始引种 纤维型亚 麻,至今已有 百年的种 植历史[2],但相对其它作物而言,我国亚麻学科的研究比较滞后,导致我国亚麻种植面积逐年萎缩,严重影响了我国亚麻向国际市场的拓展。目前,亚麻学科的前景呈可喜态势,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年度间资助额度(见图1)及支持单位和项目分布来看(见图2),2012年以前,亚麻学科的国家基金资助为零,2012-2015年,国家基金委共立项亚麻学科基金21项,其中12项面上项目,9项青年基金项目,总资助力度达918万元,平均资助额度为43.7万元,其中胡麻12项,总资助额 为550万元,亚麻9项,总资助额为368万元,总体而言,亚麻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不论从力度还是范围来看都呈上升趋势。
随着亚麻基础研究项目数量的持续增加,表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在政策上正在逐年加大对亚麻学科基础研究的支持,为我国亚麻学科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支撑平台。
国家基金资助的胡麻项目主要集中在胡麻油所含成分及功能分析,如:亚麻籽油调控胰岛细胞机理研究;产量相关性状的基础研究,如:油用亚麻遗传连锁图谱构建及亚麻酸含量的QTL定位研究等。相对而言,亚麻的资助力度及立项的数目都不及胡麻(见图2),但亚麻的资助范围较广,涉及亚麻的纤维产量、病害、抗耐性及复合材料,如:纤维含量的基因挖掘、亚麻白粉病基因的克隆及功能解析、抗性基因克隆、亚麻纤维复合材料研究等。从亚麻学科资助单位来看,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甘肃省农业科学院、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位居前三,均获得超过100万元的资助金额,其中前2个单位主要以胡麻研究为主,纤维型亚麻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的主要学科之一(见图3)。
综合亚麻学科获得国家自然基金情况,生命科学仍然是亚麻研究的重点,利用先进的生物前沿技术对亚麻高产、优质、抗耐机理进行阐释,挖掘其生物学调控机理,特别是亚麻生命机理机制及抗耐性功能解析是现阶段亚麻学科研究领域的热点和重点,对于亚麻的多用途开发及保健功能研究等工程化学及医学研究领域,未来将会是亚麻学科研究的新聚焦点。
2市场形势
目前,亚麻产品国内外市场供不应求,市场空间广阔。欧美国家劳动力成本偏高导致其竞争力下降、种植面积萎缩及加工企业倒闭[3],造成了大量的亚麻行业资本流向发展中国家,而中国具有劳动力成 本低廉、亚麻产业 基础雄厚 等竞争优 势[4],逐渐成为西方发达地区企业资本和行业要素转移的重要承接地,另外,全球气候条件回暖致使亚麻种植北移,带动了相关企业及行业资本的北移[5],中国东北地区已经成为亚麻产品的重要生产基地和行业要素集聚地。现阶段国家将深入实施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战略,各种惠农政策和支农资金会进一步涌入农村,这必将为亚麻产业开发创造更加宽松的宏观环境。
从国家政策到社会市场形势,整个宏观环境提供给亚麻学科的前景光明,目前亚麻育种新方法的研究正处在一个逐步深入的时期,相关科研单位对亚麻育种资源的重视和在育种新方法、新途径研究上的进展,将推进亚麻学科研究水平的不断提高。
3发展前景
国家自然基金 篇5
【发布日期】2009-12-14 【生效日期】2010-01-0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关于印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目管理办法》的通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目管理办法》业经2009年9月27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委务会议通过,现予印发,自2010年1月1日起施行。
二○○九年十二月十四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目管理办法
(2009年9月27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委务会议通过)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第一条 为了规范和加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目(以下简称合作研究项目)管理,根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第二条 合作研究项目资助科学技术人员立足国际科学前沿,有效利用国际科技资源,本着平等合作、互利互惠、成果共享的原则开展实质性国际合作研究,提高我国科学研究水平和国际竞争能力。
第三条第三条 合作研究项目包括重大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目和组织间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目(以下简称重大合作研究项目和组织间合作研究项目)。
第四条第四条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以下简称自然科学基金委)鼓励以下合作研究项目的申请:
(一)利用国际大型科学设施开展的研究工作;
(二)组织或者参与国际大型科学研究项目和计划。
第五条第五条 自然科学基金委在合作研究项目管理过程中履行下列职责:
(一)制定并发布项目指南;
(二)受理项目申请;
(三)组织专家进行评审;
(四)批准资助项目;
(五)管理和监督资助项目实施。
第六条第六条 合作研究项目的经费使用与管理,按照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经费管理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七条第七条 组织间协议对组织间合作研究项目管理有特殊约定的,从其约定。
第二章 申请与受理
第八条第八条 自然科学基金委应当根据基金发展规划、国际(地区)合作政策和基金资助工作评估报告制定合作研究项目项目指南。
项目指南应当体现优先发展领域、学科发展战略,明确鼓励的研究领域或者研究方向。
第九条第九条 自然科学基金委制定合作研究项目项目指南应当广泛听取意见、组织专家进行论证。项目指南应当在受理项目申请起始之日30日前公布。
第十条第十条 依托单位的科学技术人员具备下列条件的,可以申请合作研究项目:
(一)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
(二)作为项目负责人正在承担或者承担过3年期以上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三)与国外(地区)合作者具有良好的合作基础。
第十一条第十一条 申请合作研究项目的数量应当符合下列要求:
(一)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的人员,同年申请或者参与申请合作研究项目不得超过1项;
(二)正在承担合作研究项目的负责人和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的参与者不得申请或者参与申请;
(三)项目指南中对申请数量的限制。
第十二条第十二条 申请人应当是申请合作研究项目的实际负责人,限为1人。
参与者与申请人不是同一单位的,参与者所在单位视为国内合作研究单位,国内合作研究单位的数量不得超过2个。
合作研究项目的研究期限一般为3年。
第十三条第十三条 合作研究项目申请人应当提供与国外(地区)合作者签订的合作研究协议书。
合作研究协议书应当包括:
(一)合作研究内容和所要达到的研究目标;
(二)合作双方负责人和主要参与者;
(三)合作研究的期限、方式和计划;
(四)知识产权的归属、使用和转移;
(五)相关经费预算等事项。
第十四条第十四条 申请人应当按照项目指南要求,通过依托单位提出书面申请。申请人应当对所提交的申请材料的真实性负责。
依托单位应当对申请材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进行审核,统一提交自然科学基金委。
申请人可以向自然科学基金委提供3名以内不适宜评审其项目申请的通讯评审专家名单。
第十五条第十五条 申请人或者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的参与者的单位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应当在申请时注明:
(一)同年申请或者参与申请各类项目的单位不一致的;
(二)与正在承担的各类项目的单位不一致的。
第十六条第十六条 自然科学基金委应当自项目申请截止之日起45日内完成对申请材料的初步审查。符合本办法规定的,予以受理并公布申请人基本情况和依托单位名称、申请项目名称。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受理,通过依托单位书面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一)申请人不符合本办法规定条件的;
(二)申请材料不符合项目指南要求的;
(三)未在规定期限内提交申请的;
(四)申请人、参与者在不得申请或者参与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处罚期内的;
(五)依托单位在不得作为依托单位的处罚期内的。
第三章 评审与批准
第十七条第十七条 自然科学基金委负责组织同行专家对受理的项目申请进行评审。
第十八条第十八条 评审专家对项目申请应当从科学价值、创新性、社会影响以及研究方案的可行性等方面进行独立判断和评价,提出评审意见。
评审专家提出评审意见时还应当按照本办法第二条的要求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一)合作各方的研究基础和条件;
(二)开展合作的意义和基础;
(三)合作方案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四)承担基金资助项目的进展情况或者完成情况;
(五)项目申请经费使用计划的合理性。
第十九条第十九条 对于已受理的项目申请,自然科学基金委应当根据申请书内容和有关评审要求从同行专家库中随机选择5名以上专家进行通讯评审。对同一研究领域或者研究方向的项目申请应当选择同一组专家评审。
对于申请人提供的不适宜评审其项目申请的评审专家名单,自然科学基金委在选择评审专家时应当根据实际情况予以考虑。
每份项目申请的有效评审意见不得少于5份。
第二十条第二十条 通讯评审完成后,自然科学基金委应当组织专家对项目申请进行会议评审。自然科学基金委应当根据通讯评审意见对项目申请进行排序和分类,确定进行会议评审的项目申请。
第二十一条第二十一条 会议评审专家应当来自专家评审组,根据需要可以特邀其他专家参加会议评审,到会评审专家应当为9人以上。
自然科学基金委应当向会议评审专家提供资助计划、项目申请书和通讯评审意见等评审材料。
被确定参加会议评审的项目,其申请人应当到会答辩,不到会答辩的,视为放弃申请。确因不可抗力不能到会答辩的,申请人经自然科学基金委批准可以委托项目参与者到会答辩。
会议评审专家应当在充分考虑申请人答辩情况、通讯评审意见和资助计划的基础上,对会议评审项目以无记名投票的方式表决,建议予以资助的项目应当以出席会议评审专家的过半数通过。
第二十二条第二十二条 自然科学基金委根据本办法的规定和专家会议表决结果,决定予以资助的项目。
第二十三条第二十三条 自然科学基金委决定予以资助的,应当根据专家评审意见以及资助额度等及时制作资助通知书,书面通知依托单位和申请人,并公布申请人基本情况以及依托单位名称、申请项目名称、资助额度等;决定不予资助的,应当及时书面通知申请人和依托单位,并说明理由。
自然科学基金委应当整理专家评审意见,并向申请人和依托单位提供。
第二十四条第二十四条 申请人对不予受理或者不予资助的决定不服的,可以自收到通知之日起15日内,向自然科学基金委提出书面复审申请。对评审专家的学术判断有不同意见,不得作为提出复审申请的理由。
自然科学基金委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对复审申请进行审查和处理。
第四章 实施与管理
第二十五条第二十五条 自然科学基金委应当公告予以资助项目的名称以及依托单位名称,公告期为5日。公告期满视为依托单位和项目负责人收到资助通知。
依托单位应当组织项目负责人按照资助通知书的要求填写项目计划书(一式两份),并在收到资助通知之日起20日内完成审核,提交自然科学基金委。
自然科学基金委应当自收到项目计划书之日起30日内审核项目计划书,并在核准后将其中1份返还依托单位。核准后的项目计划书作为项目实施、经费拨付、检查和结题的依据。
项目负责人除根据资助通知书要求对申请书内容进行调整外,不得对其他内容进行变更。
逾期未提交项目计划书且在规定期限内未说明理由的,视为放弃接受资助。
第二十六条第二十六条 项目负责人应当按照项目计划书组织开展研究工作,做好资助项目实施情况的原始记录,填写项目进展报告。
依托单位应当审核项目进展报告并于次年1月15日前提交自然科学基金委。
第二十七条第二十七条 自然科学基金委应当审查提交的项目进展报告。对未按时提交的,责令其在10日内提交,并视情节按有关规定处理。
第二十八条第二十八条 合作研究项目实施过程中,一般不得变更依托单位,依托单位不得擅自变更项目负责人。
项目负责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依托单位应当及时提出终止项目实施的申请,报自然科学基金委批准;自然科学基金委也可以直接作出终止项目实施的决定:
(一)不再是依托单位科学技术人员的;
(二)不能继续开展研究工作的;
(三)有剽窃他人科学研究成果或者在科学研究中有弄虚作假等行为的。
第二十九条第二十九条 国外(地区)合作者不能继续开展合作研究的,项目负责人应当及时通知依托单位,依托单位应当提出终止项目实施的申请,报自然科学基金委批准;自然科学基金委也可以直接作出终止项目实施的决定。
第三十条第三十条 依托单位和项目负责人应当保证参与者的稳定。
参与者不得擅自增加或者退出。由于客观原因确实需要增加或者退出的,由项目负责人提出申请,经依托单位审核后报自然科学基金委批准。
新增加的参与者应当符合本办法第十一条的要求。退出的参与者1年内不得申请合作研究项目和自然科学基金委规定的其他相关类型项目。
第三十一条第三十一条 参与者变更单位以及增加参与者的,合作研究单位的数量应当符合本办法第十二条第二款的要求。
第三十二条第三十二条 项目实施过程中,合作研究内容、合作计划或者国外(地区)合作者需要作出重大调整的,项目负责人应当及时提出申请,经依托单位审核后报自然科学基金委批准。
第三十三条第三十三条 由于客观原因不能按期完成研究计划的,项目负责人可以申请延期1次,申请延长的期限不得超过2年。
项目负责人应当于项目资助期限届满60日前提出延期申请,经依托单位审核后报自然科学基金委批准。
批准延期的项目在结题前应当按时提交项目进展报告。
第三十四条第三十四条 发生本办法第二十八条、第二十九条、第三十条、第三十二条、第三十三条情形,自然科学基金委作出批准、不予批准和终止决定的,应当及时通知依托单位和项目负责人。
第五章 结 题
第三十五条第三十五条 自项目资助期满之日起60日内,项目负责人应当撰写结题报告、编制项目资助经费决算;取得研究成果的,应当同时提交研究成果报告。项目负责人应当对结题材料的真实性负责。
依托单位应当对结题材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进行审核,统一提交自然科学基金委。
第三十六条第三十六条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自然科学基金委应当责令依托单位和项目负责人10日内提交或者改正;逾期不提交或者改正的,视情节按有关规定处理:
(一)未按时提交结题报告的;
(二)未按时提交资助经费决算的;
(三)提交的结题报告材料不齐全或者手续不完备的;
(四)提交的资助经费决算手续不全或者不符合填报要求的;
(五)其他不符合自然科学基金委要求的情况。
第三十七条第三十七条 自然科学基金委应当自收到结题材料之日起90日内,组织同行专家对项目完成情况进行审查。
审查采取会议评审方式进行。会议评审专家应当为5人以上,其中应当包括参加过该项目评审的专家。
第三十八条第三十八条 评审专家应当从以下方面审查项目的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成效,并向自然科学基金委提供项目完成情况的评价意见:
(一)项目计划执行情况;
(二)合作研究成果情况;
(三)人才培养情况;
(四)资助经费使用情况。
第三十九条第三十九条 自然科学基金委根据结题材料提交的情况和评审专家的意见,作出予以结题的决定并书面通知依托单位和项目负责人。
第四十条第四十条 自然科学基金委应当公布准予结题项目的结题报告、研究成果报告和项目申请摘要。
第四十一条第四十一条 发表合作研究项目取得的研究成果,应当按照自然科学基金委成果管理的有关规定注明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
第四十二条第四十二条 合作研究项目研究形成的知识产权的归属、使用和转移,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执行。
第六章 附 则
第四十三条第四十三条 本办法中所称重大合作研究项目是自然科学基金委资助科学技术人员与国外(地区)合作者开展的合作研究项目;组织间合作研究项目是自然科学基金委与外国(地区)基金组织、科研机构或者国际组织共同组织和资助科学技术人员开展的双边或者多边合作研究项目。
第四十四条第四十四条 合作研究项目的内容不得涉及国家秘密,实施过程中应当遵守国家有关保密的法律法规。
合作研究项目的评审和结题审查,执行自然科学基金委项目评审回避与保密的有关规定。
第四十五条第四十五条 本办法自2010年1月1日起施行。2005年5月10日公布的《重大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目资助管理办法》同时废止。
记录自然 留住自然 篇6
目前,太阳鸟影像工作室正在进行中国海南省的抢救性生态记录和北京市湿地专题系列片的制作。
《大众DV》:你们的工作室以前做过哪些野生动物的影像纪录?
太阳鸟影像工作室:我们之前完成的项目有“北京湿地鸟类”、“云南越冬黑颈鹤”、“贵州五步蛇生态”、“海南季雨林”等;其中的影像作品发表于《文明》、《华夏人文地理Cultural. geography》、《博物》、《中国国家地理》、《观鸟》(英国)等杂志;而拍摄制作的活动影像《都市鴞影》在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播出,《疯狂的礼物》在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播出。其中制作的教学专题片《北京的夏候鸟》在2006北京教育系统电视专题片比赛中获得一等奖。
《大众DV》:你们做的作品主要是以电视台为出口么?
太阳鸟影像工作室:怎么说呢?首先当然是爱好,我们都想拍野生动物题材的作品,但其次又会有一个生存的问题。如果你一定问我出路在哪里,我认为这个目前还不是很明确。因为我现在的作品完整性可能还不够。
《大众DV》:你说的完整性指什么?
太阳鸟影像工作室:完整性是指如果要完整地记录一个动物的生存状态,单单去拍摄他的一段时间是不够的,要想更见深刻地记录一个种群,肯定要连续几年持续去拍摄和记录,这样才能对这些动物有一个了解。就比如我们都知道奚志农,他拍摄藏羚羊这一个物种就用了几十年的时间,这需要的绝对是精神和毅力。
《大众DV》:你们的野生动物影像制作目前有没有一个主要的关注方向?
太阳鸟影像工作室:野生动物的记录里面有一个类型叫做“自然历史”,我们记录的主要是这个类型。一直以来,我们都很关注湿地的情况。因为被称之为“地球之肾”的湿地由于人类独一环境的破坏已经越来越少,有逐年递减的趋势,而在湿地生存的很多鸟类也逐渐开始灭绝。这对人类来说是很重要的。
《大众DV》:我发现你工作室里也有很多动物,比如蜥蜴、猫头鹰等等。是因为拍摄野生动物,于是你们也喜欢养这些“另类宠物”么?
太阳鸟影像工作室:你看到的动物其实也是我们的观察对象。我们目前的拍摄分成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到现场去实际拍摄,另一部分是在室内的环境中拍摄。在这种有人为控制,有灯光或者假景观的条件下拍摄动物的细部。
《大众DV》:也就是说,你们在模仿一个它们的生存环境。
太阳鸟影像工作室:是这样的,尽管和他们自然的生态环境不同,但是很多基础的东西还是非常清楚,比如最简单的动物形态等等细节。而这些细节在野外环境是没有办法拍摄到的。因为野外总是会涉及到一些光线等等的问题,很多时候你没有办法去控制。
《大众DV》:你们在拍摄中经常遇到什么问题?
太阳鸟影像工作室:纪录片拍摄的问题就是周期长,这不是拿照相机一拍就可以完成了的。
《大众DV》:你们在拍摄的时是否对动物的生活造成影响?
太阳鸟影像工作室:可能对某一个动物个体来说有影响,但是对这个物种来说是没有问题的。比如我们要拍一只蛙,今天把它放在这里,明天去可能把它放到那边拍摄,这对它可能会不适应,但他们这个种群都是生活在季雨林气候中的,对整体来说这种影响是很微小的。
还有比如我们拍长臂猿,由于它所在的树木都比较高,拍图片时不打闪光灯肯定拍不好,但我们还是尽量不用闪光灯,采用将它背景完全曝光过渡等方法。
《大众DV》:你们拍摄的时候用什么设备?
太阳鸟影像工作室:首先是一个牢固的三脚架,佳能的XL H1高清DV,因为它可以换微距镜头。声音上采用随机话筒,不过在没有人的地方还好,但在有人的地方环境噪音就很严重了。照明设备基本上都使用反光板,地面的还好,可以把蜥蜴、蛙都拍得很清晰,但遇到长臂猿就没办法了。
《大众DV》:野生动物纪录片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希望你们能在这条路上坚持下去。
国家自然基金 篇7
国家治理就是针对政府、市场和自愿提供公共产品存在负外部性时,由政府对这些公共产品进行引导、加强和管理。计划经济时代,国家治理主要采用行政方式对经济领域进行调配,经济生活中会出现粗放式经营及政府行政效率不高等计划经济时代特有现象。因此国家治理就是国家的统治阶级及其国家各级行政机关为了实现国家统治职能,通过一定的制度安排和体制设置,协同其他的立法、司法等组织结构,共同管理公共事务、推动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的过程。治理的本源在于国家在社会中享有人民赋予的主权,随着社会经济生活的多样化及政治领域的复杂性,公共领域治理范围在不断扩大延伸,不同利益主体对公共事务不断进行冲突和协调,需要不同层次的主体自行采取联合行动,对权力进行制度安排的持续治理活动。从而形成相互联系、相互依赖和相互作用的决策、执行和监督治理系统。
为了切实贯彻国家治理目标,就必须有针对性的健全、完善、增强对各治理主体的权利制约系统,增强专门用于预防、揭示和抵御的权利侵害病毒的免疫系统的功能。因此,国家治理就是由众多、功能各异的免疫系统组成的有机整体,当然,国家审计作为国家经济健康运行的免疫系统的一部分,在国家治理体系中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监督评价个治理主体的权力运行方式,约束公正财政的使用情况。随着国家治理目标内涵和外延的不断扩大,国家审计的目标层次由低到高,审计范围不断扩大,审计方法也在进行科学改革,同国家治理机体中其他免疫系统相互配合协调,促进整个国家治理结构功能的不断完善和提升。
国家审计的本质是国家治理整个机体中内生的具有预防、揭示和抵御功能的免疫系统,是国家治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对权力和公共财政制衡的工具—国家审计,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监督、评价、鉴证工具。从系统论的角度看,国家审计的产生于国家治理对它的需求,国家治理整体目标的发展情况决定了国家审计的未来走向。以国家治理发展目标为导向的国家治理审计,是新时期国家审计理念的进一步拓展,是在复杂的政治经济形势下对审计定位的重新审视和高度凝练。
二、基于国家发展视角的国家审计目标演变
关于审计产生和发展的源泉,国内外学者普遍认为随受托责任产生而产生,发展而发展。当生产经营规模的扩大导致财产所有者不能独立管理经营好自己的财产时,才会出现委托第三人对财产代理经营者的受托责任情况进行鉴证、监督和评价,避免出现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而对财产所有权人造成利益损害。所以,为了确保审计职能的正确履行,首要的特点是独立性,对财产的委托人负责。根据审计主体与审计客体之间的区别,分为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其中外部审计又包括国家审计和注册会计师审计。国家审计的本质在于委托受托责任前提,随着国家发展的不同阶段和历史条件,遵循审计本身的规律,审计的目标、重点、方法、任务也在不断向前发展。
我国的一切权利和财产都属于人民,但并不是所有的人民都参与国家治理,为了避免信息不对称给委托人带来权利滥用的损害,国家审计服务国家治理的需求,对各级受托人国家职能的履行和受托责任的发展情况进行监督制约和权力制衡,在国家的发展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以国家的发展脉络阐述国家审计目标的演变沿革。
(一)古代国家审计:对账目进行详细审查
中国古代审计起源,审计史研究者基本达到共识,原始社会没有审计,萌芽应该在奴隶社会,具体在哪个朝代,并没有详实的资料予以记载,有学者认为是大禹时期产生审计,主要为诸侯治水、政绩考绩及娇女贡赋进行检验。有学者认为是在西周,主要标志是对宰夫执行的就地稽查审计,宰夫职掌的审计,不仅是中国审计的起源,而且对以后审计机构的设置、职能的发挥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虽然政府审计起源于哪个朝代无法考证,但是古代的国家审计,主要是为奴隶主和君王负责,如在西周时期的天子之下,设有天、地、春、夏、秋、冬六卿之职,大宰为天官之掌,大宰下有司会,小宰的属官宰夫具有审计职能。监官和部门史官也有一定的审计职能;秦汉设立的御史监察机构,审计除了具有政治监察外,还发挥管理的职能,开启了中央财计组织部门经济监察权力独立之先河。唐朝设立了独立的审计部门,比部从司法系统独立地对中央至地方各级官府的财政财务收支进行勾覆,进一步提高了审计的权威性和独立性,开创了中国审计与监察相结合的历史新时期。
由于古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特色和局限性,国家的存在主要为统治者服务,而统治者具有独裁的性质,把国家看成是自己的,没有意识到人民在国家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运用暴力来维护政权。所以产生的具有国家审计职能的部门也直接向统治者负责,通过手工的详细审计经济账目发挥经济监督的职能参与国家的治理,成为以“统治者中心主义”为治理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审计大部分通过与统治者有相当血缘、地缘关系的精英人物来完成。参与国家治理的目标是维护奴隶主、封建专权,强化中央集权的专制统治,保证与统治者相关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等方面权力运行的畅通。我国古代国家审计经历了由盛及衰的过程,与奴隶制国家、封建国家的兴衰和治理的效果紧密联系在一起,所以国家审计的产生发展与国家的体制是休戚相关的。
(二)近现代国家审计:借鉴西方审计思想,强调体制上的独立性
西方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后,先进的西方民主思想和民主政治对中国政府审计产生深刻的影响,进步知识分子和民族资产阶级在民主政治博弈逐渐意识到建立符合国情的审计模式的重要性,这种先进的思想同时受到西方国家已经建立起来的成熟审计模式的影响。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受托责任理论在西方国家发展的日臻完善,各国结合自身的政治、经济、文化、法律等社会环境形成和完善了立法、司法、行政、独立四种较为成熟的审计模式。其中立法型审计模式中审计机关隶属于立法部门,具有一定的惩罚权和审判权,独立性相对其他三种审计模式较高。司法型审计模式的国家审计机关位于行政和立法之间的独立机构,隶属于审计法院,审计具有一定的裁判权,能够合理保证审计的高质量和判决的合法有效性,审计建议的权威性。我国就属于行政性审计模式,审计机关是政府行政管理部门的下属机构,受国家最高行政机关的领导和调配,行政上有利于统一领导,但独立性和权威性不高。独立型审计模式是指国家审计机关在立法权、司法权和行政权之外,独自发挥监督评价职能,审计结果不受其他任何机构和个人的影响,是一种非常理想的独立状态。
在近代社会,随着西方民主政治的崛起与本国国情相结合,权力和所有权结构日益多元化,形成不同层次的利益群体,多种多样的利益关系和与之相适应的受托责任关系,并产生了公共资源和公共财产以及公共利益等概念,这些公共资源和公共利益使得政府必须对公众承担一定的受托责任,公众通过代表对政府行为进行监督,同时委托审计对政府部门履行的受托责任进行监督,将审计信息提交给广大的利益相关者,包括人民大众、政府机构、以及管理和经营各类资源和机构的企事业机构等等。不同的国家审计体制的选择取决于国家的政治体制和统治者期望国家审计在复杂的政治博弈中取得哪些整治效果和审计期望价值。立法、司法型国家体制中,国家审计强调对权力的制衡;行政型国家体制,国家审计更多注重行政政府的操作职能。但是由于在近代,封建传统仍有残留,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殊现实国情导致很多监督都是治民不治官,治上不治下,近代政府审计终于未能彻底完成审计组织、审计方法和审计制度的现代化,形式上完善和严密的审计机构和制度并不能发挥国家治理初衷。因此国家审计的作用发挥离不开特定的政治环境。
(三)当代国家审计:强调体制机制完善,拓展治理领域和职能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沿袭革命根据地的作法,审计曾经在中央和地方财政部门发挥作用,但不久就被财政监察及监察取代,从1949年到1978年,弱化了国家审计职能。改革开放后,经济领域滋生了很多违法犯罪、以公肥私、盲目投资等危害经济健康运行的不正常现象,内设的财政、税务监督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必须坚强法制建设,依法实行审计监督制度。于是从1980年开始,各级行政组织对国家审计重新进行认识与互动,结合我国进行的经济体制改革和行政化建设,就修改《宪法》的时机,将实行审计监督制度列入宪法:我国建立审计机关,对国务院各部门和地方各级政府的财政收支、对国家的财政金融机构和企业事业组织的财务收支,进行审计监督。1983年9月,成立国家审计署,隶属于国务院。2006年对《审计法》进行修订,进一步明确了依法审计的重要性,不断发挥国家审计的重要性,逐步深化财务审计和金融审计,稳步推进国有企业审计,积极探索经济责任审计,积极贯彻公共财政运行到哪里,审计监督必须跟进的理念。国家审计工作逐渐融入到经济运行的每阶段,审计机关不断加强“人、法、技”的锤炼。国家审计不仅仅是发现问题,更多是对问题背后的体制、机制的完善,国家审计工作逐步走上了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在当代中国社会,一切权力来源于人民,归属于人民,人民的利益是至高无上的。受托责任要以人民利益为中心,推动人民大众、政府及工作人员和公共资源经营管理者之间的利益关系良性循环发展,这些利益相关者共同选择的变化,推动现代审计的确立和变迁,同时也对国家审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家审计在国家治理中领域中,审计领域逐级扩大,职能不断拓展,作用和地位日益提高:1987年,党的十三大确立了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体制,针对经济转型期各种矛盾纷呈现象,要求国家审计要严肃财经法纪,加强廉政建设。1997年,党的十五大明确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明确经济变革方向,国家审计服务宏观调控,促进改革开放和经济深层次发展。2002年,党的十六大提出加强对权力的制衡和监督,审计机关要和司法机关、行政监察等为一体,明确国家审计在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方面的作用。2007年,党的十七大提出国家审计要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建立健全即相互制约、相互协调的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2012年,党的十八大提进一步强调发挥经济责任审计的作用,建立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加强监督,推进权力运行公开化、规范化。
三、构建国家治理审计,发挥多类型国家审计在国家治理中的作用
国家审计在国家治理大系统中,作为权力制衡工具服务于国家治理系统健康平稳运行,从国家治理的发展脉络看,构建国家治理审计,丰富多层次国家审计内容,实现国家治理良性审计,构成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后国家审计的发展方向和目标是围绕构建和谐国家治理的目标导向和重点领域实施。
(一)重视环境审计,实现经济的可持续性循环发展
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社会主义建设“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维持生态平衡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阵地。国家审计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力量,资源环境审计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将大有作为。以生态文明建设的本质和要求为出发点,资源环境审计应充分发挥揭示、威慑、预防和抵御机制的作用,应进一步扩大业务范围,探索并实施包括矿产资源、国土资源、林业资源、渔业资源和能源资源在内的资源管理审计,开展包括水污染、土壤污染、废物管理、大气污染、气候变化在内的环境治理审计,明确资源环境审计目标,识别和评估人类行为带来的资源环境问题及相关风险,审计人员要了解政府缓解、预防和控制上述风险的机理;了解政府应对威胁的法规、政策和财政工具有哪些?关于资源环境问题的利益相关者有哪些?他们的角色和责任是怎样的?相应的公共开支的情况如何等等,坚持以促进落实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为目标,及时发现、揭示和抵御资源环境保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风险,充分发挥审计保障国家经济社会健康运行的“免疫系统”功能。
(二)充分发挥经济责任审计在国家治理中的作用,推进民主法治的深入发展
经济责任审计是新形势下党中央、国务院赋予审计机关的重要职责,为了加强对干部管理和监督管理工作,促进党风廉政建设,治理腐败行为,推进依法行政。作为一种新型的组织审计工作的方式和理念,经济责任审计的展开方式、体制构建、审计实施内容蕴含在国家审计本质的范畴内,同时其独特直接的审计理念、审计对象又使其成为国家审计验证各级受托人受托经济责任全面有效履行的重要手段。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之一是建设善治政府、有效政府、服务政府,树立广大公民对政府的信心,强调公民对广大政治的参与权和监督权。经济责任导向审计模式是一种全新的审计模式,保证公民直接参与到国家治理的工作决策和执行环节。经济责任导向审计模式有助于更好的从公共受托责任的角度解释国家审计的本质,具有中国审计特色的蕴含人、资金于一体的审计方式。挖掘经济责任审计科学的审计方法,促进国家治理审计与经济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构建经济责任导向审计在国家治理中的良性作用,结合对责任人的审计,和相关的资金、政策、项目融合在一起。通过这些渠道和途径实现公民的参政议政,充分体现了社会公众的意愿,在降低治理成本的基础上削减矛盾,提高了国家审计机关的水平和效率。
(三)国家审计体制与国家治理结构顶层优化控制
新时期的国家审计已经明确为经济社会健康运行的免疫系统,但是,我国国家审计行政体制的设置使之缺乏独立性,欲达到国家治理审计在更多领域发挥作用,必须对国家审计体制进行改革和国家治理结进行顶层优化控制,解决国家审计为谁负责,归谁领导的关键问题,从权利制衡和监督视角发挥国家治理审计的独立性作用,同时与之相配套的审计制度、规范和机构也需做出相应变动,当然,现阶段我国的行政型国家模式在设立之初是符合我国国情的,只在部分国家审计职能发挥的领域出现有损独立性问题,所以在当前的情况下,完全改革国家审计也是不可能的。但可以考虑分两部走进行改革:第一步,维持国家审计署部门现状,更名为审计部,垂直领导;第二步,在人大下组建审计监督委员会,全面履行审计职责,发挥国家审计的独立监督作用。国家治理审计必须立科学的审计理念、创新审计体制、转变审计思路,在高层次、多领域发挥审计“免疫系统”功能;不断在经济责任审计、资源环境审计、廉政审计等多种国家审计领域开拓进取,体现对被审计单位的监督与服务意识,营造良好的审计监督氛围,预防、揭示、抵御经济社会的违法违规问题。
(四)以公共财政审计为主线,全面保障国家经济安全
国家自然基金 篇8
关键词: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是国家为支持全国的基础科学研究和基础应用科学研究而设立的一项科研基金, 是国家资助自然科学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重要渠道, 一直以来也都以其严格规范的评审而著称。因此, 规范标准地撰写基金申请书已成为关系到申请成败的一项重要环节。本文是作者自身对自然基金项目申请书撰写方法的一些观点。
一、提前准备, 做好功课
凡事预则立, 不预则废。在申请自然基金之前就应该先充分了解《基金条例》和《基金管理办法》中的有关规定;再者要对自己拟申请的项目有总体的把握, 查阅与之相关的文献资料, 特别是最新的 (近3年) 文献资料, 资料要查全, 遗漏重要的文献资料可能会导致项目申请的前功尽弃。有条件的话最好做一个科技查新, 通过科技查新寻找并阅读参考文献, 能让申请者增强对当前热点问题的认识和把握, 也有助于了解国内外现状, 及时调整研究方案、研究策略。充分掌握文献资料不仅可以避免自己做重复研究, 更能开阔自己的眼界, 准确把握研究方向。
二、紧跟指南, 有的放矢
自然基金委每年在项目正式申请之前, 都会刊出新一期项目指南, 项目指南列出了各级政府在大环境下急需解决的各类问题。项目指南的作用是引导广大科技工作者及时了解本类项目的政策变化, 正确的选择项目的研究领域。很多申请人在某一个方向从事了多年的研究, 确实很有造诣, 但申请基金项目时却年复一年, 千篇一律, 只管填写项目申请书, 其他的一概不顾, 经常是写完后随便填写一个项目指南上的研究方向。这样做可能造成两点不利:一是申请书研究内容和投送的学科不一致, 二是虽然一致但却不属于当年该类项目的资助范围。这两种情况无疑都会造成申请人辛苦的劳动成果付之东流。不但浪费了申请者本人的宝贵时间, 而且也增加了项目管理部门的评审成本。因此, 申请者在撰写申请书之前, 一定要紧跟项目指南, 做到有的放矢。
三、定位准确, 选题鲜明
一个好的题目, 如何能够使评审专家第一眼就感兴趣, 就产生强烈的继续阅读申请书的欲望, 是每一个申请者必须思索的问题。申请人应该紧扣项目指南, 顺应形式发展的要求, 体现时代特色, 抓住能够反映本学科的研究前沿, 致力解决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中的重点难题和急需解决的科学问题。要根据自己学校所具有的优势, 有针对性的选择自己擅长的研究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定位是“支持基础研究, 坚持自由探索, 发挥导向作用”。作为基础研究, 需要关注和应用最新研究成果, 但绝不能赶时髦:研究的热点固然重要, 更需要关注科学前沿, 强调“新”。申请者要在原有知识积累的基础上, 通过凝练而抽象出一个到位的科学问题。在有限的字数内让评审专家基本能够明白申请者具体要做哪方面的研究、研究对象是什么、用什么研究方法、拟解决什么具体问题, 做到“有所为, 有所不为”。
四、各个击破, 全面把握
1、摘要
摘要是对整个项目精髓的提炼, 是整个项目的核心, 也是申请书的精华所在。主要包括研究内容和意义简介, 要做到千锤百炼、言简意赅, 要在有限的空间内做到表述清楚、重点突出。摘要的撰写一般按照“本研究针对……开展……工作, 用……方法, 解决。。问题, 预期得到……结果, 对……有指导意义或为……提供理论依据”的格式书写。当然也可以有其它格式, 但是要写清三个问题, 即问题、主体研究内容、通过研究达到的目的和意义。
2、立项依据
立项依据是整个项目的立论基础, 需要明确表达出自己要做什么和怎么做, 有什么理由和道理做这个和这样做, 紧紧围绕凝练的科学问题和提出的针对性、自己的学术思路, 结合本领域他人的工作, 展开分析和论证, 由此体现课题的研究价值。写好“立论依据”必须有两个重要基础:一是要有与拟申请研究内容有关的预实验结果;二是申请者提供对拟研究内容的研究思路。
许多申请者在“立项依据”部分几乎不谈自己的研究思路, 以为写在“研究方案”部分就可以了, 这样的立项依据是不完整。完整的立项依据至少应该包括三个内容:1) 项目的重要性;2) 国内外相关研究的最新研究进展;3) 工作基础。
3、研究目标、研究内容、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研究目标是项目要解决的科学性和学术性问题, 阐述时应具体、明确、切合实际, 要结合申请者的实际研究能力和工作基础提出。研究内容是重点要阐述的部分, 要以科学问题为导向, 紧紧围绕研究目标去组织设计。在这一部分中, 一定要把研究主体体现出来, 做到知无不言, 言无不尽。在具体层次上, 要做到结构清晰、思路缜密。拟解决的关键学术问题, 是指项目的关键、难点之所在。拟解决的关键问题不宜过多, 一般1到3个即可, 关键问题应该体现出项目需要解决的研究难点, 使评审专家得以判断出申请人完成项目的可能性。
4、研究方案及可行性分析
研究方案是申请者解决科学问题的一个详细方案, 包括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年度计划等, 是申请者在“立论依据”中研究思路的具体落实。研究方法应与研究内容紧密结合, 写清楚每一步研究需要解决什么问题。技术路线是研究方法中各种具体方法的合理安排, 应尽量用添加小标题或绘制图表的方式加以表达, 可以达到一目了然的效果。年度研究计划要尽可能详细撰写, 以便于评审专家了解申请人安排的研究进度是否合理。建议先按年度分成几部分, 再逐年写出具体的研究计划时间和对每年预期进展的大致设想。可行性分析是申请人自己对项目研究过程的评价, 在分析时要处理好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关键难点和整个研究之间的关系, 充分全面的证明申请人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具有实现预期目标的能力。
5、特色与创新
创新点是指有别于他人的学术思想或思路, 可能是原材料上的创新, 也可能是技术和方法层面上的创新, 还有可能时思路上的新理解。不管是哪一种创新, 都必须以独特的角度看问题, 避免罗列似是而非的东西。这一部分的论述应注意对特色和创新点的提出必须科学、严谨、客观, 不能脱离实际。要真实地反映本项目与前人研究的不同之处, 在学术思想、研究方法、研究成果等方面有何突破。对基础研究而言, 填补空白不是特色与创新, 不能随意用“填补空白”或“能够达到……领先或先进水平”之类的词语来表述。
6、细节
细节决定成败。要写出一份高质量的申请书, 仅仅注意以上几点还是不够的。还有一些容易让申请者忽视的或者说申请者认为不太重要的问题实际上也很关键。比如:项目组人员简历, 不是项目组成员的履历, 而应该把本项目组主要成员的学术情况一并介绍清楚, 突出与本项目相关的工作业绩;经费预算也要按要求, 一般来说劳务费不超过申请经费15%, 管理费不超过申请经费的5%, 仪器设备费预算在5万元以上的, 要给出较为详细的必要性说明;合作单位情况及合作单位盖章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
总之, 申请书的撰写是一项创造性劳动, 一份成熟的申请书应该是知识、智慧和技能的完整结合。需要申请前深入的调研、查新、了解政策, 积累知识;而后透过现象看本质, 激发灵感, 凝练题目;最后把握重点, 关注细节, 加强写作技巧, 完成申请书的撰写。一份好的申请书应该做到“外行看了有兴趣, 内行看了有水平”。只有这样才能提高申请书的质量, 提高命中率。
参考文献
[1]周虹志:《地方高校应如何做好科研项目管理工作》[J].教育科研, 2005 (4) :28~29[1]周虹志:《地方高校应如何做好科研项目管理工作》[J].教育科研, 2005 (4) :28~29
[2]陈霞、李顺国等:《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书的撰写探讨》[J].河北农业科学, 2005, 9 (3) :111~113[2]陈霞、李顺国等:《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书的撰写探讨》[J].河北农业科学, 2005, 9 (3) :111~113
[3]朱昌平、张晓花、朱陈松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书的撰写实践》[J].河海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9, 3:82~85[3]朱昌平、张晓花、朱陈松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书的撰写实践》[J].河海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9, 3:82~85
国家自然基金 篇9
作为衡量学科发展水平以及研究领域影响力的标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促进基础研发、科技进步、优秀科技人才与研究队伍培养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支撑作用[3]。相关研究显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对于肿瘤学[4]、真菌病学[5]、微生物学[6]等学科的持续资助促进了这些学科快速发展。而现有的研究对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HTA的现状研究较少涉及。本文旨在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2009—2013年资助HTA项目进行统计,了解HTA的资助现状,为HTA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建议。
1 资料与方法
考虑到卫生技术涉及范围较为广泛,本研究主要以医学以及卫生管理两个模块进行检索。借助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7]网站的“项目资助”板块,通过“申请代码”分别检索申请代码为“H.医学科学部”以及“G0308.卫生管理与政策”、批准年度时间为2009—2013年的所有资助类别,从两个学科立项成功的项目中筛选出历年的HTA项目。
HTA项目是指包括针对药物、医疗器械、设备、诊疗程序和组织管理体系等用于疾病预防、诊断、治疗、康复及促进健康的技术手段的研究项目,即涉及具体卫生技术以及对卫生组织体系的评估的项目[8]。
纳入和排除标准:根据课题组对于HTA项目的定义,两名筛选者依据各自的理解初步判断某一研究项目的属性(是HTA项目,不是HTA项目,不确定是否是HTA项目)。如果某一项研究项目被两名初筛者同时判定为HTA项目,则认定该研究项目属于HTA项目;如果某一项研究项目在两名初筛者中存在不一致或者同时不确定是否是HTA项目时,则交由第三者来综合判定其HTA的项目属性。
利用Excel 2010进行数据录入、汇总和后续处理。
2 结果
2.1 卫生管理与政策学科获资助总体情况
2009—2013年,卫生管理与政策学科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总数和项目金额总体上升趋势明显,项目总数从2009年的24项增长到2013年的70项,项目总金额从2009年的533万元迅速增长到2013年的3 073万元(表1)。
从卫生管理与政策学科筛选出的HTA项目数和项目总金额也呈上升趋势,但增长速度相对较缓。HTA的项目数从2009年的9项增加到2013年的14项,项目总金额由2009年的197万元增加到2013年的707万元。无论是项目总数还是项目总金额,历年获得资助的HTA项目在卫生管理与政策学科中所占比例处于下降趋势。
2.2 医学科学部获资助总体情况
医学科学部下面共有30个细分子块,2009—2013年,该学部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项目总数从2009年的3 473项增加到2013年的8 724项,项目总金额则从2009年的101 784.2万元迅速增长到2013年的457 301.2万元,增幅较大(表2)。
医学科学部筛选出的HTA项目数和项目总金额同样处于上升趋势。除了2013年HTA项目总数和总金额有所下降外,2009—2012年项目数由5项增加到19项,项目总金额由128万元增加到1 357万元。尽管目前医学科学部受资助HTA项目数和金额所占比重较小,但是项目数以及金额的比重总体上处于稳步上升阶段。
2.3 HTA项目的资助类别分布
将医学科学部、卫生管理与政策学科检索出来的HTA项目,按照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类别进行分类。结果显示,获资助HTA项目主要分布在面上项目、青年科学基金项目两个类别(表3)。面上以及青年科学基金的HTA项目优势较为明显,占每年获资助HTA项目总数的80%以上。而地区科学基金中获资助HTA项目的数量有所增长,2013年甚至达到了5项。除此以外,还有极少获资助HTA项目较为零散地分布于重点项目、专项基金项目、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项目。从总的资助结构分析,获资助HTA项目呈现出以面上项目、青年科学基金项目为主,其它类别基金项目为辅的局面。
2.4 HTA项目的研究机构分布
将历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HTA项目按照研究机构进行归类,目前HTA研究机构主要可以分为高校、研究所以及非附属医院三大类(表4)。而高校在开展HTA研究方面占据主导地位。2009—2013年开展HTA的研究机构从10个快速增长到27个,研究机构的数量增长相对较为迅速,研究机构开始呈多样化发展。获得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HTA项目较多分布于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哈尔滨医科大学、四川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等高校。
2.5 HTA项目的成果转化
考虑到项目成果的滞后效应以及项目成果的可比较性,本研究以项目批准当年以及项目批准后两年内能检索到的文章作为考核指标,对历年HTA项目的成果转化情况进行初略比较。以基金来源、立项负责人、所属单位作为关键字,在中国知网(CNKI)以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统计HTA项目在限定时间段内发表的文章数量。结果显示,随着HTA项目的数量增长,所发表的文章数量也随之增长,从2009年的53篇增长到2012年的120篇(按照检索设定,2013年的项目文章需要截至2015年底,故不参与比较)。
3 讨论及建议
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HTA项目的情况进行梳理和分析后发现,HTA项目的现状表现为两个特点:(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对HTA项目的资助呈现稳步上升的趋势。检索结果显示,2009—2013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HTA项目在项目数量、项目金额、研究机构数量以及成果转化都呈现了稳步发展的态势,反映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所资助的HTA相关研究继续保持稳步发展的势头。(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HTA项目的规模相对较小。特别是在医学科学部,历年获得资助的HTA项目的数量以及总金额的比例非常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尽管卫生管理与政策学科获资助HTA项目的比例相对较高,但与传统的微生物学或者药理学科所获得立项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数量相比[9,10],HTA学科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所获得的资助规模明显较小。
HTA项目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现状及特点,也从侧面反映了我国HTA发展现状[11]。根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HTA项目的现状,为更好地促进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对HTA学科发展的支持力度,特从以下几方面提出建议。
3.1 加强HTA研究机构能力建设
从项目依托单位分析,获得资助的HTA项目,其研究机构主要是以高校为主。5年内获得自然科学基金资助HTA项目较多的只有7所高校,但每个高校每年平均的HTA项目只有一个左右。剩下的绝大部分研究机构5年间获得的资助项目基本上只有一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作为我国自然学科领域的重要标杆,开展HTA项目的研究机构所能够获得的资助数量较少,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HTA学科的研究能力较为薄弱的局面。
尽管HTA在世界欧美国家的卫生领域已取得了较大进步,但人才队伍的缺乏及制度的限制导致我国HTA的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11]。研究机构对于HTA的重视程度仍有待加强[12]。随着医改的深入,我国在卫生领域将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新兴技术层出不穷,人口老龄化带来压力,诊疗技术的多样化,医疗费用的快速增长等。而国外的经验显示,HTA在解决这些挑战中能够发挥重要的作用[13]。因此,未来应加强HTA研究机构的人才队伍建设,确保卫生循证决策的可行性和科学性。
3.2 提升HTA学科影响力
从资助类别进行分析,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HTA项目主要集中在面上项目和青年项目,所覆盖的范围相对狭窄。作为覆盖范围最广、最具学术代表性和影响力的科学基金研究,面上项目在历年获资助的HTA项目中所占比例基本在一半左右,反映了获资助HTA项目的总体研究质量较高[14]。但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项目以及重点项目的数量缺失,反映了我国HTA学科在国内外的影响力还有待进一步提升。
为提升HTA学科的影响力,一方面需要在学术领域继续提高HTA研究机构的能力建设以及研究质量,另一方面也需要广泛传播HTA的方法以及理念,促进HTA的政策转化,使HTA在卫生领域能够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而HTA在卫生领域影响力的提升,反过来又可以促进更多研究机构加入到HTA的研究中,使HTA学科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中占据更为有利的形势,促进HTA学科的发展,最终形成良性循环。
·作者声明本文无实际或潜在的利益冲突。
国家自然基金 篇10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重要因素已为不少国家的决策者们所认识,并已体现在各国的科技、经济发展战略之中。科学技术的发展是以基础研究为重要依托的,因此基础研究的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是我国支持基础研究的主渠道之一,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基金从最初的8 000万元,发展到2009年的83亿元,20多年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累计资助经费400多亿元(数据来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门户网站),取得了辉煌的业绩。同时,这20多年来,申请项目人数和基金依托单位数量在持续增加,基金项目
领域类别在不断拓展,已经形成一个庞大的科学研究系统,而对该系统进行有效管理的任务是相当艰巨的。现代管理学认为,管理有三个层次,一是规范化,二是精细化,三是个性化。精细化管理的定义较多,有专家认为“精细化管理是一种管理理念和管理技术,是通过规则的系统化和细化,运用程序化、标准化和数据化的手段,使组织管理各单元精确、高效、协同和持续运行”[1]。因此,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精细化管理将是基金管理工作的必然趋势。
1 项目的精细化管理
1.1 申请管理
每年全国有一千多个基金依托单位约十多万个各类项目进行申报,这是科学基金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基金科研活动的起点。立项的质量直接影响到经费投入的效果,因此需要基金委、依托单位和项目申请人按照“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条例”的要求各司其职,按照申请程序,精细做好项目的组织和申报工作。
基金委负责主持编制每年度的科学基金“项目指南”和提供相关的申报参考资料,详细拟定申报流程,把握申请工作的节奏,组织领导全国的基金申请工作。在申请过程中加强对依托单位和科研人员的指导和提供咨询服务等。
依托单位要精细组织本单位的申请工作,每年都要提早组织、广泛动员、热情服务,做到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工作中加强宣传,管理上强调落实,形成十分重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学术氛围。在整个申请工作中提供咨询服务和条件保障,负责对申请书的形式审查进行技术把关,通过严格审查,优选出质量好、水平高的项目予以报出。
科研人员是基金申请工作的主体,申请书的撰写与论证很重要,需要提前几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来查阅文献、收集资料,认真思考选题、关键科学问题及解决问题的科学思想等。科学基金项目指南是申请、评审、立项的重要依据,申请人要详细研究项目指南,结合自己的实际选好、选准题目。对申请书的论证力求做到:学术思想先进,立项依据科学,研究内容充实,研究方案合理,预期目标可行,经费预算真实合理。在论证的过程中可向同行专家进行学术咨询,请同行专家对申请书的论证给予评议,以提高申请书的质量。细节决定成败[3],申请书需要反复修改、不断完善才能达到满意的结果。通过认真、精心论证完成的申请书会给评审专家留下良好的印象,为项目批准立项打下基础。
1.2 评审管理[2]
(1)建立规范的评审标准和评审程序
项目评审工作是一项具体的、复杂的系统工程。为了提高评审工作的科学性,保持公平公正,必须建立标准、细化、操作性强的评审标准和评审程序,并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规范评审,防止人为因素所造成的影响。比如在同行通讯评审工作中,少数专家对项目的评审意见太简单,有的只有三两行文字,这样简短的文字不能充分说明一个项目的好与不好,因此对评审意见的字数应有明确要求。为每个项目匹配的同行评审专家一定要是这个领域的专家。实际工作中往往会听到有的落选项目申请人抱怨同行通讯评审专家不懂他的项目,如果这样的情况属实,即为评审的不准确,影响评审的公平公正性。
(2)建立和完善评审专家的遴选标准
在项目评审工作中,评审专家是评审工作的主体,因此评审专家的遴选是关键。应该从科学道德、学术水平、知识结构和评审能力等方面从严遴选进入数据库的专家,确保遴选出的评审专家科学道德、学术水平都是一流的。而目前的状况是,拥有副高以上职称的人就可进入专家数据库,参加同行通讯评审工作。
(3)建立和完善对评审专家的监督和激励机制
评审专家在评审过程中权力很大,可主宰一个项目的去留,因此必须有监督机制来规范和约束专家的行为。应公开评审标准和评审过程,增加透明度,对评审的每个环节加强监督,防止产生学术不端行为。还要根据评审工作的效果,对认真负责、实事求是、评审能力强、真正评选出优秀项目的评审专家给予表彰,对不重视评审工作、缺乏责任心、能力差的,要从专家库中剔除。
有了规范的评审标准和评审程序、有了好的评审专家和好的监督和激励机制,就不难评选出优秀的项目了。
1.3 实施管理
项目实施过程管理是项目管理的关键环节,对高质量完成项目研究目标有重要意义。目前常态管理的过程模式为项目批准后填写项目计划书→提交项目年度进展报告→提交项目结题报告→提交项目成果等几个阶段。项目实施过程管理是一个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环节,应建立项目实施过程的动态管理机制,将管理的重点放在过程上,更加注重细节管理。项目负责人要根据项目总体目标、阶段目标和课题成员的研究目标,制定质量标准并进行工作过程的检查,控制好各项研究工作的进度和完成质量。依托单位要为项目的实施提供条件和政策保障,定期或不定期地了解项目的进展情况,在基金委、科研人员之间加强沟通联系,发挥好桥梁作用,及时发现项目执行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并与基金委沟通,协助解决。
还应在项目实施管理中建立激励与约束机制,以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产出高水平的科研成果。比如对在执行过程中有重大进展和突破的项目要加大支持力度,对成果突出、进展好的项目要进行跟踪管理,给予持续支持;对不重视执行或执行不力、出现问题的项目,要对负责人提出批评并给予记录,从而进行有效的监督,促进项目研究按要求有序推进。
1.4 结题管理
项目结题是研究过程中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为了客观评估项目完成质量,应成立结题项目评估机构,建立标准的结题评估体系,细化评价指标,划分评估等级,并将评估结果予以公布,依此建立个人的信用档案。对于完成得好、取得了优秀成果,经过评估又有进一步深入研究意义的项目,要给予表彰,并直接给予继续立项资助。这样做不仅可以激励科研人员,让科研人员将主要精力放在科学研究上,而且可以减少每年度项目申请和评审的数量,降低基金工作的运作成本。对于执行效果不好、完成质量差、未实现预期目标的项目也应有记录,情节严重的还应追回科研经费。
2 信息平台的精细化管理
国家基金委每年要组织全国一千多个依托单位、十多万个项目的组织申报和评审工作,管理在研项目数万项和几万人的评审专家队伍(资料来源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门户网站),在科学基金工作过程中形成了海量的数据,为了降低工作成本,提高工作绩效,利用信息化技术提高科学基金精细化管理水平成为一种必然选择。
(1)信息平台的标准化建设。
统一标准,建立科学、规范、完善的信息平台标准。平台的功能应具备信息汇聚、信息处理、信息提供、信息展示、信息管理、信息互动等功能,能够满足科学基金管理的所有需要。
(2)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
现代信息技术包括计算机网络技术、通讯技术、人工智能技术、RFID射频识别技术、GPS全球定位系统、GIS地理信息系统等,这些技术的运用为信息的处理提供先进的技术条件。科学基金管理是一种数据多、层次多、目标多、涉及面广的综合性管理,传统管理手段已不适应科学基金发展的需要。
(3)建立信息发布与互动的有效平台。
该平台应具备可视化、互动性的功能。目前科学基金信息平台基本上还是一种单向管理,即基金委对依托单位、对科研人员的管理,在实际工作中应该是双向的、互动的,这个平台应在基金委、申请人、负责人、评审专家和依托单位之间架起桥梁。如科研人员在研究中对某个热点的研究探讨,或一些新的研究动态可及时以在平台上发表,展开讨论;依托单位也可随时在平台上发表管理问题,开展管理工作讨论;等等。
(4)建立完善的信息服务支撑体系。
建立和完善面向科研人员和依托单位的信息服务支撑体系,提供咨询、解答问题等,能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快速作出服务响应,为科研人员、依托单位提供更加个性化的周到、有效的服务。
3 经费的精细化管理
(1)经费预算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科研经费是开展科学研究的重要保证,管好用好科学基金研究经费是项目顺利进行的保障,因此经费预算的科学性与合理性是关键。目前在基金项目评审时往往重点对研究内容进行严格评审,而忽视甚至缺乏对经费预算真实性、合理性的科学评估。因为缺少了这样一个环节,容易导致经费在使用时的不规范,不能严格按预算的科目来执行,也增加了项目结题时财务决算的难度。
(2)经费使用规范化要求
应加强对科学基金经费的监督管理,保障经费的安全合理使用。要委托或成立专门的机构对经费的使用进行严格的评估,采取年度检查或抽查,发现问题或基层财务管理薄弱环节及时进行整改、纠正,对问题严重的给予通报批评,出现重大问题的要暂停项目的执行直至撤销项目资助,确保科学基金经费最大限度用于科学研究,提高经费使用效益。
(3)结余经费的处置
从科学基金管理实践来看,基金项目(指面上项目)结题后,除少数项目结余经费为零,一般结余为一到十余万元不等。对于结余经费也应有一个科学的、合理性的评估。如果结余合理,并取得优秀成果,则允许继续使用结余经费开展科研工作。也有个别项目在执行过程中,为了结余经费而尽量减少开支,减少必须的分析测试样品数、实验次数和实地调研等,这势必影响项目的完成质量,对这种不合理的经费结余应该提出批评,并予以收回。
4 依法循规的精细化管理
(1)建立完善的管理规章制度体系
在科学基金这个庞大的研究系统中,要对科学基金工作的各个环节进行梳理、细化、分解,建立健全规范和完善的管理规章制度体系,使基金工作中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的问题都能找到相应的规定来解决,使科学基金工作的开展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2)法规制度的标准化、程序化建设
所建立的制度应该是标准化、程序化的制度,应精细而全面,操作性强,克服随意性,减少和消除人为因素的影响,便于执行和监督。比如对学科的划分、对项目同行通讯评议专家的匹配等都要更加标准和规范、更为精细,这样才能保证项目遴选的公平、公正。
(3)加大法规制度的执行力
法规制度是保证,落实是关键,法规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基金委建立的管理规章和法规制度,无论是基金委,还是申请人、负责人、评审专家和依托单位都要共同遵守,严格执行。在管理工作中严防前紧后松,重申报、轻过程、轻结题的现象,严格各个环节管理制度的执行。对不重视法规制度,随意变通甚至有意规避管理规章等有法不依的严重行为,要追究责任,依法处理。让所有基金人都来自觉共同维护科学基金事业的健康发展,让科学基金在国家的科技事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摘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是我国支持基础研究的主渠道之一,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一个庞大的科学研究系统。为了使这个庞大的系统科学、规范、有效地运作,应当在项目申报、评审、实施、信息平台建设、项目经费支出、规章制度执行等主要环节加强精细化管理。
关键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精细化管理,实践与探索
参考文献
[1]龚旭.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的同行评议制度及其启示[J].中国科学基金,2004(12):373-376
[2]汪中求,吴宏彪,刘兴旺.精细化管理[M].1版.北京:新华出版社,2005,5
国家自然基金 篇11
外来术语的翻译,向来繁难,而对“reason of state”而言尤其如此。因为在把它汉译的过程中,我们必须要跨越双重障碍:一个是时间上的障碍。正如巴特菲尔德(Butterfield)所强调的那样,在现代社会,作为一个过时的、历史性的概念,“reason of state”已经淡出了我们的视野。不唯如此,在历史的演进过程中,“reason of state”中的关键词,无论是“reason”,还是“state”,其意涵已经发生了微妙的变化,这常常使人们容易沦入“时间误植”的陷阱——也就是用词语的当下意义来翻译其古代意义;另一个则是文化空间上的障碍。作为一个西方概念,reason of state是根植于特定的文化系统和概念框架的,因此,在对它进行汉译的过程中,我们常常易犯“空间误植”的错误,也即根据自己的文化系统和概念框架,对它进行主体性的、“想当然的”翻译,也即用词语的本土意义来翻译其外来意义。而要解决这种由“古今差异”和“中西差异”所带来的“时间”和“空间”上的双重误植,我们不仅需要启动思想史研究中的“去熟悉化”程序——也即把“reason of state”看做是一个来自遥远异邦的“外物”,而且还要重建“reason of state”兴起、传播和研究的具体“语境”。只有通过发挥“语境”的神奇作用——也即使隐匿的书写变成显在的书写,我们才能确定“reason of state”的正确译法,并在此过程中“打捞”被汉语误译所过滤掉的意义。
我们所要重建的第一重语境是:“reason of state”在意大利刚被发明时的“论辩语境”。在这个语境中,我们要追问的是:意大利人为什么要发明“ragione di stato”这个术语?人们用它来描述并合法化怎样的一种行为类型?它所针对的论辩对象是谁?维罗里的精彩研究表明,虽然最早公开将“ragione di stato”这个术语辑录在案的是Guicciardini和Della Casa,但是最初发明这一术语的则是十六世纪佛罗伦萨的“咨政会”。而发明该术语的目的则是为了将如下一种统治行为“合法化”,也即统治者出于统治的“必需”(necessity)和“权宜”(expediency)而践踏正义和道德法则的行为。但是,我们知道,在当时的意大利,在当时尚居垄断地位的“公民哲学”(civil philosophy)语言中,这种行为是不合法的。因为在“公民哲学”语言中,人们把“政治”看做是一个由“理性”所主导的领域,是“公民理性”(ragione civile)在咨议、商讨和立法方面的施用,其目的在于维系以“正义”的方式生活在一起的人类共同体——也就是civitas(共和国)。所以,“公民理性”,实际也是一种“政治理性”,也就是治理civitas这个以“正义”和“善”为旨归的政治共同体时所必须具有的理性(就词源而言,civil就是源于civitas)。“公民理性”要求统治者在任何情况下都必须遵守“正义”和“道德法则”,不能见“利”(utile)而忘“义”(honestum)。显然,在“公民理性”的法庭上,无论是热那亚人的行为,还是查理五世的行为,都是得不到有效捍卫的。在这种情况下,斯金纳意义上的“创新型意识形态专家”的作用就凸现出来了,他们为了将统治者的原本不合法的统治行为“合法化”,就发明了“ragione di stato”这一新术语,并在此过程中争辩说:热那亚人和查理五世的行为仍然是一种“合乎理性的”(reasonable)的行为,虽然不符合“公民理性”,但却符合另一种“理性”,也即“国家理性”(ragione di stato)。而当“ragione di stato”这个术语被炮制出来并加以宣扬的时候,它不仅为统治者对“权力”的不义施用创造出新的合法性空间,而且在此过程中盗用了“理性”所具有的传统道德内涵(“公民理性”是一种“西塞罗式的理性”,在其中,“理性”、“正义”和“法律”三位一体)。正如维罗里所评价的那样,“公民理性”和“国家理性”,虽然都同有“理性”之名,但本质已有天壤之别:一个是“道德理性”,它是一种辨别善恶、制定道德律令的能力,其本质在于“正义”,它是在“civitas”中施用的,纯属价值领域;一个是“工具理性”,它是对“手段—目的机制的一种精明理解”,是一种算计能力,一种为达到既定目标(不管目标的善恶)而选取最佳路径的能力,其本质在于“功利”,它是在“stato”中施用的,纯属技术领域。
值得注意的是,在两种“理性”的比照中,我们不应该忽略 “civitas”和“stato”之间的对比。Civitas是一种道德共同体,在其中人们按照“正义”的原则结合在一起,过一种“至善”的生活,这在其现代早期的对译词“commonwealth”(共同的财产)可以看出。而在现代早期的意大利,“stato”还不具有我们现在赋予“国家”(state)的那种“道德意涵”,只是一种宰制性的、剥削性的权力架构(其准确的对译词是“dominion”,意指“rule over people”),其存在只是为了谋取以“新君主”为代表的、不具有统治合法性的统治阶层的私利。显然,在这个意义上,“ragione di stato”只是一种工具性的“统治理性”(福柯语),它以向“新君主”传授“统治术”为己任,其本质在于为了确立、维系和扩张“统治”而不惜采用一切手段。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当时的教皇庇护五世才把“ragione di stato”称之为“恶魔的理性”(devil’s reason)。
nlc202309011505
通过对“论辩语境”的考察,我们不难看出:在文艺复兴时期,在社会急剧变革的意大利,随着“ragione di stato”这个新术语的出现,“道术”已经为天下裂,原本一元化的“理性”被分裂了(在传统的“理性”观念中,如在亚里士多德那里,“理性”选择确当手段的“算计能力”和“理性”判别善恶的“道德能力”是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的,否则“智慧”就沦为“狡诈”),并出现了两种“理性”:一种是“公民理性”,它是一种“道德理性”,其本质是“正义”;一种是“国家理性”,它是一种“工具理性”,其本质是“功利”。而且“国家理性”之所以被发明,完全是出于与传统的“公民理性”相竞争的需要,是为了将“新君主”的不义统治“合法化”。故而,我们如果把“ragione di stato”翻译成“国家理由”,就无法彰显出大家围绕着“理性”这个核心概念所展开的竞争和冲突,就无法洞察“西方理性史”上所出现的重大转型(福柯语)——也即由“道德理性”向“工具理性”的转型,也无法理解“ragione di stato”兴起的革命性质。
我们需要重建的第二重语境是:“ragione di stato”由意大利向欧洲其他地方扩散时的“社会语境”。在这个语境中,我们要追问的是:在什么样的社会背景下,“ragione di stato”能在欧洲迅速流行,并获得整个统治阶层的垂青?它满足了什么样的一种需要?正如迈内克等人的研究所展示的那样,“ragione di stato”之所以能在现代早期的欧洲风靡一时,并获得了“raison d’tat”、“Staatrson”、“reason of state”、“razón de Estado”等语言形式,主要是因为它满足了当时“国家构建”(state-building)的需要:也即由传统的“王朝国家”转变为“现代国家”,并在此过程中实现统治的“理性化”。因为正如福柯所说的那样,唯有如此,“国家”才能在一个“大叛乱”的时代获得其存在的“理性基础”。而要做到这一点,统治者必须在其统治行为中根除“传统的”、“封建的”、“王朝性的”因素:也即把“国王”与“国家”、把“王朝利益”和“国家利益”区别开来,这就要求统治者不受私人情感和个人好恶的影响,严格遵从新斯多葛哲学的“君鉴”式教导,从而塑造君主及其股肱大臣品性中“自我控制”、“自我规训”的“理性”成分。在现代早期,统治行为中最能体现这种“理性化”特征的两个完美典范,一个是“黎塞留”(他称“理性乃是最高的主宰”),一个是“弗雷德里克大帝”。
正是着眼于统治行为的“理性化”,现代早期的“国家理性”文献一直是在与“passion”、“instinct”、“impulse”、“affection”、“feeling”、“whim”相对立的意义上使用“reason of state”的(“reason” 与“passion”的对立是自柏拉图以来整个西方文化的重要母题)。具体而言,统治行为的“理性化”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首先,强调根除统治者的“unregulated whims”、“violent passions”、“fortuitous and instinctive impulses”、“nave instinct and unregulated desire”在政策领域中的影响,强调行为的“coldness”、“calmness”,强调政治家要“凭智慧而不是凭激情”行事,强调决策时的“不动心”(apatheia)。甚至连统治者的婚姻,也应当由“国家理性”主宰,而不应该出于“爱”(affection)。当然,对于统治者而言,其最需要节制的是对于权势(power)的“激情”——也就是权势欲。虽然“国家”的本质在于权势——“国家追逐权势,恰如一个人追求食物”,但是“权势欲”常常是“blind”、“unregulated”、“boundless”的,需要“国家理性”来节制,否则就会过度,而过度则会带来权势的丧失。其次,把“利益”(interest)而不是“荣誉”(honor)作为政治行为确当与否的衡量标尺。这主要是针对封建骑士式的传统行为模式。因为在这种行为模式中,人们往往为了“荣誉”而牺牲“利益”。作为一种“中世纪精神”的遗存,堂吉诃德式的骑士历险一直是“国家理性”作家所贬斥的对象,如他们一直指责查理八世对意大利的入侵根本不是出于“纯粹、冷静的国家理性”,而是“一场宏伟的骑士式冒险”。而博丹更是主张要以“成功与否作为政治家行为的头号评判标准”,从而克服“由荣誉意识而来的任何不合理的限制”。同时,“国家理性”作家也不再认为在战争中“以诈取胜”有损“荣耀”,相反,认为那种“仅仅为了荣誉而做没有希望和孤注一掷的斗争纯属愚蠢”。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迈内克称“国家理性”是“冷酷的魔鬼”,根本没有丝毫“英雄主义气概”,而是富含“资产阶级的功用意味”。再次,就“利益”而言,区分出“想象的利益”和“真实的利益”、“暂时利益”和“长远利益”。例如弗雷德里克大帝就区分了“固定的、经久的利益”和“暂时的、转瞬即逝的利益”;而普芬道夫也区分了“想象的利益”和“真实的利益”,区分了“永恒的利益”和“暂时的利益”。这种区分意味着,“理性的”(rational)统治者应该不为眼前的、虚假的利益所惑,而应该坚定不移地追求长远的、真实的利益。这也符合后来的功利主义者对于“理性”的定义:例如休谟就把“理性”定义为在追求幸福过程中所展现的一种“心灵的力量”,它使人们有“能力抵御当前的舒适或快乐的诱惑”,从而“寻求更长远的利益和享受”。最后,在外交政策领域,“国家理性”作家区分出“法国模式”、“英国模式”和“俄罗斯模式”,并强调“英国模式”的优越性。英国模式是“实利模式”,法国模式是“威望模式”,而俄罗斯模式则是“激情模式”。英国的对外政策是基于对“利益”的追求,而法国的对外政策则基于对“声望”的渴望,而“俄罗斯模式”则具有“半野蛮性”,因为在俄罗斯统治者的外交决策中,起作用的往往是“野蛮的激情和趋于统治的有力冲动”,而不是对“利益”的系统估算。由于受困于统治者“个性上的喜怒无常”,俄罗斯的外交政策往往缺乏“可预见性”,所以也成为德国忧惧的对象(弗雷德里克大帝经常遥望东边的天空,以防不测风云)。“国家理性”作家在强调“俄罗斯模式”的“野蛮性”的同时,也贬斥法国的“威望模式”,因为在他们看来,出于“虚荣心”而不是出于“实利”去打仗的法国人是“受虚荣心鼓励的傻瓜”。
通过对“社会语境”的考察,我们不难发现:在现代早期的欧洲,随着高扬“理性”旗帜的新斯多葛哲学和新教伦理的兴起,不仅私人的经济行为得到了相当程度的“理性化”,而且国家的统治行为也得到了相当程度的“理性化”,正是在这种大的社会背景下,“国家理性”学说才得以迅速流播,因为它构成了整个“世界图景”理性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并在此过程中满足了“国家建设”的需要。故而,只有当我们准确地把“reason of state”翻译为“国家理性”时,我们才能扩大自己的历史视域,才能把“国家理性”的兴起与整个“世界图景”的理性化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才能从中洞察出统治阶层的行为模式、精神气质和伦理品质的系统转换:也即由“温情的”行为模式向“冷冰冰的”行为模式的转变,由“中世纪精神”向“现代精神”的转换,由传统的、封建骑士式的伦理品质向现代的、商人式的伦理品质的转变。
nlc202309011505
我们需要重建的第三重语境是:“reason of state”当代研究者的“写作语境”。在这个语境中,我们所要追问的是:迈内克等现代作家为什么会在二十世纪重拾这个被冷落了近两个世纪之久的旧话题?其背后隐含着什么样的写作动力?可以肯定,“reason of state”研究在二十世纪的再度回潮不是没有根由的,它有着深刻的时代根源。在迈内克等人看来,作为一个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重大事件,作为“西方理性史”上的一个革命性转折,“国家理性”的崛起,不仅因其本身的波诡云谲、波澜壮阔而具有纯智识上的吸引力,而且因其与人类当下的遭际命运息息相关而获得了道德上的重要性。对此,研究者既不能有智识上的丝毫轻慢,也不能有任何“视之为当然”的伦理漠然。
正是从这种道义担当出发,迈内克、福柯和维罗里从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理论视角出发,分别讲述了“国家理性”在现代社会的“发迹史”(当然,其背后是“道德理性”的“蒙难史”):在低徊沉雄的笔调中,迈内克讲述了贯穿于现代历史的,以“自然法”为代表的“道德”和以“国家理性”为代表的“权势”两相抗争的艰辛历程;而福柯则以其一贯的机敏和冷静,叙述了从中世纪的“牧民”到现代“治理”的转变,以及此间“国家理性”的强势崛起;而维罗里则用浓墨重彩铺陈了一段荡气回肠的革命传奇,其中,“国家理性”最终造反成功,并成为“公民哲学”和“公民理性”的“掘墓人”。“每个故事都有自己的伦理”。那么,对于迈内克等人而言,在“国家理性”故事的背后,又蕴含着什么样的伦理诉求呢?正是在这里,“reason of state”的现代研究者的“写作语境”才得以凸显:那就是以“批判”为武器,对作为“现代性”核心内容的“工具理性”进行“刮骨疗伤”式的反思,而在两次世界大战所留下的浓重阴影下,这种反思更显迫切有力。在迈内克看来,作为一种“工具理性”,“国家理性”具有一种难以遏制的内在倾向,也即退回到其最本质的“冰冷”成分,退回到没有任何道德关切的“自然领域”,蜕化为连蚂蚁、蜜蜂和筑巢的小鸟也都会的“纯粹的技巧”。于是“理性”由“智慧”沦为“狡诈”,人类再也无法约束“国家”最原始的权势冲动,文化开始崩溃,人类再度沦入野蛮。在福柯看来,作为一种工具性的“统治理性”,“国家理性”是一种旨在确立、维系、扩张国家权势的“知识”。在这种“知识—权势”(“手段—目的”)视域中,“国家”所有的构成要素——包括各种资源禀赋,以及其中的最重要者,人口——都成为“国家理性”所要加以分析和规制的对象。在其中,“人”不再具有自身的目的和价值,而成为国家的权势手段和权势资源,于是,与“领土”一道,“人口”成为被编码、被规制、被秩序化的对象和目标,其“目的”在于获得国家的“安全”。正是基于对“工具理性”之非理性和非道德性的反思,迈内克从他的“二元主义”立场出发,强调回归“自然法”传统,强调以“普遍理性”来约束“国家理性”,以“自然正义”约束“政治必需”,用“道德”约束“权势”;而福柯也通过谱系学的考察,通过描述“国家理性”领域内“知识—权力”关系的生成机制、运作策略及合法性条件,从而希望人们能更好地领会其计谋,以便“通过做出不被统治的决定”来瓦解它。而维罗里则从他的“共和主义”立场出发,通过充分挖掘古典资源中的“公民哲学”和“公民理性”传统,以图达成对“国家理性”的批判和颠覆,从而回归“正义政治”。
通过对“写作语境”的考察,我们不难看出,正是出于对“现代性”的反思,迈内克等人才重拾“国家理性”研究,才不辞辛劳地爬梳资料,条分缕析,对其崛起寻根究源,并希望通过历史的描述来帮助我们理解过去,理解我们曾一度拥有但又遗失了的“财宝”(如“公民哲学”、如“自然法”),从而让我们可以反思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另一种可能性”,并在此基础上重构未来。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如果我们把“reason of state”翻译为“国家理由”,这势必会在相当程度上弱化了迈内克等人“国家理性”研究的当代批判意义。
(Friedrich Meinecke,Machiavellism: The Doctrine of Raison d’Etat and Its Place in Modern History, Routledge and Kegan Paul, 1957;Maurizio Viroli, From Politics to Reason of State: The Acquisition and Transformation of The Language of Politics 1250—1600,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2;Michael Foucault, Security, Territory, Population, Palgrave, 2007)
国家自然基金 篇12
近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公布了2010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评审结果,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4个项目获得资助, 其中面上项目2项, 重大研究计划2项, 资助经费共计147万元。
截至目前, 中国安科院在“十一五”期间共获得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5项, 资助经费613万元。研究内容涉及轨道交通、采矿工程、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等安全科学领域。中国安科院将继续重视和加强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项目的申报组织工作, 进一步挖掘科研潜力, 提升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的能力和水平。
【国家自然基金】推荐阅读:
国家自然科学10-17
美国国家自然基金会08-13
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05-12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标准05-26
中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08-13
如何提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质量05-30
花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简介05-2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书撰写提纲08-2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知情同意书11-03
杨帆谈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体会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