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服务模式(精选12篇)
共享服务模式 篇1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以下简称“文化共享工程”) 是文化部、财政部共同组织实施的一项文化创新工程, 于2002年4月正式启动。文化共享工程是应用现代科学技术, 将中华优秀文化信息资源进行数字化加工整合, 通过工程网络体系, 以互联网、卫星、移动存储、镜像、光盘、有线电视/数字电视网等方式, 实现优秀文化信息资源在全国范围内的共建共享。
1 文化共享工程基层服务模式特点
在充分调研基础上, 文化共享工程基层服务模式特点总结 (如表1所示) 。
2 科学合理构建文化共享工程服务模式
文化共享工程的终极目标是把优秀文化资源送进千家万户, 服务普通百姓。究竟采用何种服务模式能更快捷、有效地满足群众文化需求, 惠泽万千民众, 是我们当前急需探讨的问题。
2.1 确立文化共享工程服务模式的准则
服务模式的构建必须遵循一定的准则。文化共享工程依托国家现有的骨干通讯网络, 并采用数字图书馆技术, 本着因地制宜、优势互补、方便快捷、灵活高效等原则, 建立多种文化共享工程服务模式。
2.1.1 因地制宜, 优势互补的原则
各级中心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 因地制宜地构建具有本地特色的服务模式。在具备网络条件的地方, 通过互联网模式提供服务;在开通城域网、局域网的地区, 采用镜像方式传输资源;在网络不发达的地方, 通过卫星模式传输资源, 同时通过光盘、移动硬盘存储及移动播放器等辅助方式开展服务。有些地区应结合本地实际, 采用多种服务模式并存的方式传输文化资源, 开展为民服务。
2.1.2 方便快捷, 灵活高效的原则
“方便、快捷、灵活地为最基层的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优秀的文化信息资源”是文化共享工程建设的最终目标。各级中心应时刻铭记这一点, 在选择和确定文化共享工程服务之时, 经常选择和使用适合本地区, 能使基层的广大群众最简便、最直观、最快捷地获取所需要的信息资源的传输渠道和服务模式。各地可根据本地实际, 或采用互联网服务模式, 或依托当地有线电视网络向基层群众提供服务, 还可灵活采用多种服务模式并存的形式开展服务活动, 惠泽广大群众。
2.2 文化共享工程服务模式的实现
文化共享工程无论采用何种服务模式, 都离不开丰富的资源、完善的网络体系、通畅的传输渠道和便捷的服务方式来支撑。只有从这几方面入手, “方便、快捷、灵活地为最基层的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优秀的文化信息资源”的目标才能得以实现。
2.2.1 信息资源
资源是文化共享工程的血液。资源建设是文化共享工程的核心和灵魂, 是文化共享工程建设取得实效的关键, 也是衡量文化共享工程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没有丰富的信息资源, 文化共享工程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 必须把资源建设放在头等重要的位置上, 扎实有效地开展文化共享工程资源建设。文化共享工程建有国家中心和各省级中心资源加工管理系统, 通过数字资源的整合与采购, 网上信息抓取与加工, 新建各类资源数据库等, 建设、储备了丰富的信息资源, 内容包括文化法规、图书、报刊、音乐、美术、戏剧、曲艺、文物、旅游、艺术、教育、文史、知名人物、文化产业等。
2.2.2 基层网点
基层网点是文化共享工程建设的基础, 是发挥文化共享工程作用的重要阵地。从网点建设的角度来看, 应逐步完善文化共享工
表1文化共享工程基层服务模式特点总结
程的整体网络结构, 即形成国家管理中心———省级分中心———市县级支中心———乡镇/街道基层中心———村/社区基层服务站点高效的五级网络服务体系。
2.2.3 优质服务
资源建设的最终目的是服务大众, 服务工作是文化共享工程的命脉。文化共享工程的服务大致分为:
⑴社会信息资源服务, 为本区域的科研、生产、生活、社会团体、政府机关等提供信息资源服务。
⑵读者服务, 为读者提供互联网信息、电子文献、音像资料的阅读、欣赏、浏览、外借和查询服务及网上文化娱乐共享服务。
⑶培训与推广服务, 开展与计算机知识、网络信息知识服务有关的培训, 收发各类电子邮件和推广最新计算机软、硬件产品。各级中心、基层服务网点不断强化服务意识, 明确服务内容, 创新服务模式, 通过网站、IPTV、VPN、有线电视、数字电视、移动播放器等服务方式, 开展为民服务, 方便广大群众以多种方式从不同渠道获取和使用文化信息资源。
2.2.4 传输渠道和传输方式
文化共享工程丰富的文化信息资源只有通过通畅的传输渠道和传输方式, 才能发送到基层网点和广大百姓手中。国家中心与省分中心、省分中心与各市县支中心、基层网点间应形成以互联网、卫星网、有线电视及数字电视网为主要传输渠道, 光盘、移动存储设备为辅助传输的高效网络传输体系, 实现全国范围内的文化信息资源的有效传送, 让所有人都可以实现文化资源的共同分享。
摘要:本文在充分的调研基础上总结了文化共享工程基层网络服务模式特点, 在分析总结的基础上, 对文化共享工程未来的服务模式提出了可行性建议及具体措施。
关键词:文化共享工程,服务模式,互联网
参考文献
[1]周和平.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发展回顾[A].公共文化服务的创新与跨越——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研究论文集[C].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0:9-19.
[2]周和平.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建设、问题及措施.数码世界[J], 2007 (5) :3-5.
[3]刘刚.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乡村基层服务点的共建共享[J].图书馆建设, 2008 (2) :100-102.
[4]贺定安.以地方特色理念构筑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资源建设与服务体系[J].图书馆建设, 2008 (2) :57-60.
共享服务模式 篇2
论文关键词:3G;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服务模式
论文摘要:在当前文化与科技融合的大背景下,随着中国3G市场的开放,3G技术在图书馆领域的应用得到业内越来越多的关注。3G技术拓展了新的服务模式和方向,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开展基于3G的信息服务具有可行性。
当前,文化与科技的融合步伐不断加快,文化新业态、传播新渠道不断涌现,科技越来越成为改造和提升传统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的关键力量,成为促进文化工作科学发展、创新发展的强大“引擎”。增强推动文化与科技融合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加快构建有利于科技与文化融合的体制机制,已成为广大文化工作者面临的时代课题。
中国作为世界上手机拥有量最多的国家,3G市场正处于起步阶段。2009年初,伴随着3G牌照在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三家通信运营商的发放,3G时代的手机用户将彻底打开互联网的大门,带来我国的移动网络迎来新一波的发展高潮,同时3G技术也为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叩响了手机用户的服务大门。
1、3G概述
3G既指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相对第一代模拟制式手机(1G)和第二代GSM,TDMA等数字手机(2G),第三代手机是指将无线通信与国际互联网等多媒体通信结合的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可以提供前两代技术不能提供的多种宽带信息服务,例如高速数据、图像与电视图像等,它能够处理图像、音乐、视频流等多种媒体形式,提供包括网页浏览、电话会议、电子商务等多种信息服务。它与前两代的主要区别在传输声音和数据的速度上的大幅度提升,在室内、室外和行车的环境中能够分别支持至少2Mbps(兆字节/每秒),384kbps(千字节/每秒)以及144kbps的传输速度。3G技术可以达到相当于ADSL有线上网用户支持的数据传输速度与数据交换能力,通过3G使用者能够听到更加清晰的声音、看到更加流畅的图像和更加方便、快捷地浏览网页。3G技术有移动通信高速化、多任务、实时化、个性化、多媒体化的特点。
3G技术是信息提供者通过运营商的运营承载网络,利用自适应调制和编码技术、快速蜂窝选择技术以及混合自动请求重传技术和多输人多输出天线技术等高速下行的链路数据传输,来实现信息提供者(数据商)和终端客户的无缝链接,终端用户由于使用了无线移动设备,通过网络覆盖可以随时随地、方便快捷地进行资源查询、数据下载和意见反馈等系统操作。
3G技术的目的是通过准确的市场定位、理性的技术选择、良性循环的经营模式,使用户不论在何时何地,只要通过手机上网,就能检索到根据用户的特点量身定做的相关信息,而且随着技术的发展,各种信息内容都将极为丰富,信息提供的方式和质量都将有明显的提高,这些先进技术的应用打破了原来网络环境下通过有线网络链接所带来的弊端。因为在有线连接情况下,无论文化共享工程提出的口号多么响亮、服务多么到位,读者都必须在某一固定位置实现网络操作和意见反馈,在这种情况下,要实现无缝链接是不可能的。
2、3G业务在图书馆领域的扩展应用
目前移动信息化在国外图书馆中的应用相当普及,如英国什罗浦郡立公共图书馆和美国纽约安姆赫司特公共图书馆等都推出WAP网站;美国南阿拉巴马大学图书馆使用PDA通过移动通信检索图书馆资源,读者通过移动电话对图书馆的在线目录(OPAL)进行馆藏文献或数据库检索,也可拨号到学校校园主机,通过校园主机连接到Internet进行检索;新加坡义安理工学院图书馆推出手机WAP服务;在日本的公立图书馆中,己有105个图书馆推出面向移动终端的图书馆信息服务,其中有77个图书馆能够进行书目检索,21个能够进行预约。用手机阅读图书的e-book(电子书)服务,2002年就在韩国成为时尚。现在,在痴迷科技的日本,又兴起了一股新的热潮,那就是用手机阅读图书。智能手机信息服务是数字图书馆的延伸,它将无线通信网络与数字图书馆系统结合起来,利用高普及率的手机媒体平台延伸、拓展图书馆数字化信息服务。在很多环境下,手机的普及率远远高于计算机的普及率,手机图书馆是图书馆向数字化发展的新方向。
在我国,下一代移动互联网图书馆服务模式研究已被列人2009年度文化部科技创新项目,经文化部门审批,获得立项。
2.1我国图书馆领域3G业务服务情况
据《新京报》报道,2009年4月23日起通过3G手机,读者可在线阅览国家图书馆的讲座信息、视频及数字图书,4月23日“世界读书日”当天,读者可到国图体验“3G国图”。国图举办了大型公益活动,包括“3G时代图书馆”体验等。在“3G时代图书馆”活动区,国图将提供3G手机及上网卡等,让读者通过这些媒体看报,阅读。目前国图已开始免费提供3G数字化服务,持3G手机的读者通过注册即可阅览。
由此可见,作为一项新技术国内大多数图书馆还没有充分的准备来开展3G业务服务,但作为未来发展趋势,随着3G技术的逐渐成熟,3G网络部署的逐渐铺开以及3G业务的逐渐丰富,可以预测,它也必将给即将进人3G时代的数字图书馆行业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2.2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利用3G技术开展服务的可行性
2.2.1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作为图书馆重要的工作内容,成为各地开展图书馆延伸服务的形式之一。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应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先进的.信息管理技术,对中华优秀文化信息资源进行数字化的整合,利用覆盖全国的网络服务系统,实现优秀文化信息资源在全国范围内的共建共享。基于这项工程自身特点,它可以为3G用户提供丰富的数字资源,并可利用自身技术优化针对3G用户的数据库结构。 2.2.2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已建有国家管理中心及部分省级分中心站。移动接人互联网业务也是核心移动业务之一,它提供固定ISP所能提供的互联网接人业务。功能与固定互联网接人类似,能够提供全面的互联网web浏览,同时具有提供文件传送、电子邮件、流媒体视频和音频的能力。从业务特点来看,很多3G业务的名称和运行方式与2G或2.SG业务都非常相像。只是网络带宽的增加、传输速率的提高、终端能力的增强以及网络计费能力的提高,使3G业务给用户带来的体验大不相同。3G技术的特点就是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有信号网络覆盖的地方,就可以连接在网上。同时,随着手机技术的不断进步,手机与PDA的不断融合,使得我们可以采用更轻便、更高性能的终端上网。在克服了原本手机网络数据传播速度慢的缺点后,这两者的结合,可以使现在的用户摆脱空间、时间、设备的限制,无拘束地在网络上冲浪,也可以吸引新型的潜在用户群体,更好地实现优秀文化信息资源在全国范围内的共建共享。
3、3G技术支持下的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服务
3.1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现有服务模式
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目前已经形成了以互联网、卫星网、有线电视/数字电视网为主要传输渠道,光盘/移动硬盘为辅助传输手段的网络传输体系,实现了文化信息资源的有效传递;在终端服务上,提供了国家中心网站/省分中心网站、省分中心镜像站、卫星终端服务系统、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系统、有线电视、数字电视、光盘、移动硬盘等手段,方便广大群众以多种方式从不同渠道获取和使用文化信息资源。
3.2依托3G技术拓展的新型服务模式
3G新型业务有助于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提供更加丰富的个性化服务随着现代网络的发展,用户越来越注重自身个性化的体现,现在,几种依托于3G的新业务的出现,使得一些新型的服务成为可能。
3.2.1宽带视频点播、流媒体业务相关扩展应用
宽带视频点播、流媒体业务其实并不算新,这类业务早就已经在有线互联网上大行其道,但是相对于手机网络这还是一类“新”业务。在3G网络之前,无论是CSD还是GPRS,它们的数据传输速度都不足以满足宽带视频点播、流媒体业务的需求。以MMS为例,它的传输能力在CSD方式下可达9.6Kbps,在GPRS方式下可达164Kbps,在3G下可达2Mbps,由此可见3G为手机网络数据传输速度带来了质的提高。在3G技术下,完全可以满足这类业务的需要。
3.2.2可视电话服务
可视电话服务将是3G时代来临后中国通信行业重点推出的项目之一。它的优势显而易见—交流更加生动,也更加准确,这几乎可以让我们远距离交谈的效果和面对面的交谈差不多。可以预见,这种服务一旦引人现有的参考咨询系统,必将更加受读者欢迎。它将扩大我们的服务范围—即使相隔很远,也可以通过声音和画面准确的传达使用者的意图,它将扩大我们的服务区域—方言不再成为一种障碍,语言交流如果不通,我们可以通过图像交流,它将扩展我们的服务对象—即使是聋哑读者,我们也可以通过可视电话与他们进行沟通。
4、结束语
在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实施中,大大提升了各级图书馆的自动化、网络化水平及服务能力,为图书馆服务向基层延伸提供了有效的途径,但是我们应该主动寻突破自我,借鉴新型科技,探寻新的服务模式和方向。随着3G的普遍应用,服务理念、内容、模式等方面都将发生改变。虽然目前我国无线互联网发展落后于传统网络,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还处于小规模使用阶段,然而伴随着3G手机用户数量的不断增长,3G带宽性能的改善,3G网络建设的规模化,无线网络对传统网络替代等,使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开展基于3G的信息服务具有无限可行性。
★ 农业论文
★ 信息服务协议书
★ 信息论文
★ 休闲农业论文
★ 农业可持续发展论文
★ 农业推广论文
★ 信息服务顾问个人简历
★ 黑龙江省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 高校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模式创新研究论文
企业集团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研究 篇3
关键词:企业集团;财务共享;模式
一、财务共享服务模式
财务共享服务模式作为一种新的财务管理模式,是企业集中式管理在财务管理上的最新应用,其目的在于通过一种高效的运作模式,来解决大型企业集团财务组织建设中重复投入和效率低下的缺陷。财务共享不同于以往的财务集中,财务共享是以客户为导向,根据市场价格和服务水平协议为企业内部各业务单位及外部企业提供专业化的财务共享服务,财务共享服务的核心在于其对财务流程的颠覆性再造。
二、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的优势
(一)降低企业运作成本,减少财务人力成本。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将企业集团内各子公司的某些事务性的功能如进行集中处理,以达到规模效应,降低企业运作成本的目的。以一家拥有50家子公司的企业集团为例在分散管理的模式下,一般需要在各个独立核算的子公司设置约5名会计人员从事核算工作,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后,预计50人可以完成相同的工作量。
(二)加速标准化进程,提高管理效率和水平。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将原来分散在企业集团所有子公司的重复业务进行集中细分,将拥有的财务数据整合到一起,废除冗余的步骤和流程,采用相同的标准化作业流程,为企业集团内部服务工作流程的标准化以及各种财务数据的汇总和分析提供了平台,使得集团总部分析财务数据不再费时费力,把复杂工作变得更明晰、更简单、更标准更易做到跨部门、跨地区整合数据,有助于提高财务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水平。
(三)提升企业整合能力,确保核心竞争力。将企业集团各单元的或外部客户那些繁琐的、重复性强的非核心业务集中在一起,重新整合运作,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提供了足够的后台支持,企业集团可以专注于核心业务,确保营运重心,努力提高顾客满意度。
(四)强化财务管控能力,支持企业发展战略。随着企业集团规模的扩大,分散在不同地域的子公司的财务组织是相对独立的,由于财务核算和处理的不一致性,各子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须通过报表层层汇总到集团总部,其过程中难免会出现执行的偏差和内部管理的漏洞,从而导致整个企业集团运作效率低下,财务数据协同度较低。而财务共享服务中心通过制定统一的财务核算标准和流程,实时产生子公司的财务信息,并通过网络为子公司和集团总部的管理者提供监控服务,强化集团企业财务管控能力,为企业集团发展战略提供支持。
(五)增强规模扩张潜力,促进企业兼并收购。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越来越多的企业集团实施了全球化扩张战略。企业集团在新的地区建立子公司或兼并收购其他公司的同时,也建立了相应的财务组织,使得企业集团财务管理形成了一种较为分散的模式。而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能马上为这些新兼并收购的子公司提供服务提升了财务管理效率,为集团进行兼并收购免去后顾之忧,增强企业规模扩大的潜力。
三、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的框架
(一)组织机构设计。共享服务的组织是一种客户/服务模式组织,通过平衡若干个客户端和服务端之间的处理量来获取系统资源的最有效应用,从而达到分散与集中的统一,又称为分布式组织。在共享服务管理模式下,我们可以为一个组织建立一个或者多个共享中心。对于即将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企业集团来说,如果打算建立两个以上的中心,那么会涉及到不同的中心按什么策略进行划分的问题。最具代表性的两种划分方式是基于地域划分和基于业务划分。基于地域划分的优势为管理模式可在多个中心间复制,管理资源可充分共享;各地域财务核算数据能够形成完整输出,便于报表归集,但劣势为由于每个中心处理部分区域,使得每类业务的相对规模缩小。
(二)流程再造设计。财务共享服务模式并不是将现有的财务流程简单归集和组合,而是要在现有的基础上实现对财务流程的再造设计,主要包括对以下几大系统流程的再造:应收账款流程、应付账款流程、在建工程和固定资产业务流程、人工成本流程、贷款和票据管理流程、总账流程、费用报销流程、合同业务流程等。违法转包的现象发生。
(三)信息系统支持。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要为多个不同的客户单元提供服务,就必须实现信息数据的共享和管理,建立覆盖整个企业的信息平台,所以拥有强大的信息系统支持是非常有必要的。通过系统间的互联互通,以及有针对性地整合设计,充分发挥多系统在财务共享服务架构下的协同效应。在这个整合的信息化平台中,企业资源计划系统、影像管理系统、网络报销系统、电子支付系统、银企互连等系统及技术是对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贡献最为突出的。
(四)业绩评价系统。财务共享服务模式改变了原有的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这意味着以往的绩效管理方式也要有所变化。业绩评价系统是指对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业绩管理,并不等同于中心内每个员工的绩效之和。共享服务中心通过一定的管理手段和方式对员工及组织业绩进行管理,实现员工业绩的改善和共享服务中心业绩的双重提升,最终实现员工和组织的共同发展,实现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目标。
共享服务模式 篇4
关键词:文化信息资源共享,民族文化,基层图书馆
农村文化共享工程是新形势下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惠及千家万户的一项重要文化基础工程,是政府提供公益性服务的重大文化项目,是实现广大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重要途径,对于打破落后地区信息闭塞的状况,缩小“数字鸿沟”,提高广大人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和建设和谐社会,具有重要作用。文化共享工程缓解了少数民族地区农民看书难、看电影难的问题,为基层群众增加了新颖健康的生活方式,使他们享受到优秀文化和实用科技带来的快乐。文化共享工程采用现代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以数字资源建设为核心,以基层服务网点建设为重点, 以多种传播方式为手段,以共建共享为基本途径,基本建成资源丰富、技术先进、服务便捷、覆盖城乡的数字文化服务体系,努力实现“村村通”。这一工程的实施对少数民族农村地区全面、良性、可持续、跨越式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和现实意义,为满足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提供了有效途径。
一、基层图书馆在民族地区文化共享工程中的 定位与作用
文化共享工程实施主体在基层,公共图书馆作为社会公益文化服务单位,是共享工程整个体系结构中的重要一环,在整个共享工程实施体系中,处于承上启下的关键地位。
(一)基层公共图书管的定位
1.基层图书馆是文化公益的重要组成部分。基层图书馆是公益性事业单位,公益性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基本特征, 也是基层图书馆的本质属性。基层图书馆主要经费来源于国家拨款,从某种意义上说,图书馆的一切文献和设施均是国家所有。它自诞生之日起就是免费为社会公众服务的。它的性质和性能决定了它必须坚持公益性原则,秉承以人为本的理念,保障读者公平、自由获取文献信息的权利。因此,坚持图书馆的公益性符合中国基本国情,图书馆应该把公益性放在首位,无偿地向社会公众提供各种服务。
2.基层图书馆是地方特色文献中心。基层图书馆对地方特色文献的搜集、整理、集藏是保护文化多样性的渠道之一。 由于地理位置、历史沿革、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的差异,每一地区地方文献都具有特定的历史性、鲜明的地域性和不可替代的独特性,对这种特色的记录和保存,应该是图书馆的当然职责。基层图书馆一方面要围绕当地特色,加强相关文献的收集和整理、开发,形成特色鲜明的文献资源,培养专人收集、专室收藏、专门管理,保证收集的完整性、连续性和使用的便捷性。另一方面要建立地方文献数据库,向读者提供本地区特色文献资源查阅、咨询等服务。
3.基层图书馆是公众文化休闲中心。基层图书馆是向大众传播知识和信息的机构,是丰富大众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场所,更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宣传阵地。基层图书馆在提供文献信息服务的同时,可以通过举办保健知识讲座、专题展览、文化沙龙、知识竞赛等。以艺术休闲、文体休闲、旅游休闲和休闲阅读等内容,为读者提供健康向上的文化休闲条件和相关服务,引导市民养成良好的休闲生活习惯,引领先进的社会风尚,活跃群众文化生活,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特殊的贡献。
(二)基层公共图书馆的作用
1.保障文化信息资源承接、整合与配送。基层公共图书馆一方面,实现自动化、网络化管理的基层公共图书馆利用现代通信手段进行资源接收、整理后,通过多种传播途径将大量的文化信息资源,传递给农村、农民。另一方面,为提高文化共享工程为农村基层文化服务的实效,基层公共图书馆还对共享工程资源作补充,利用地方特色馆藏资源制作当地农民需要的讲座、戏曲、图书、实用农技信息专题资源数据库等。
2.参与基层服务点的管理与技术指导。民族地区基层公共图书馆肩负当地乡镇、村级基层服务点的管理与业务指导,监督农村基层站点的设备维护、资源更新,以及共享工程在当地农村使用情况统计。此外,还需对基层服务点在利用共享工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提供技术支持;针对广大民族地区农民的文化素质,基层公共图书馆还需对其进行基本操作技能的培训与指导。
3.给新农村建设带来智力支撑。建设新农村的过程也是提升农民思想的过程。农民自古以来接受的都是小农主义思想,在经历漫长的历史变迁后,这种思想依旧在当今广大农村存在,这不利于新农村的发展,所以建设新农村要用现代化的思想武装农民的头脑。而这种文化需求不仅表现在数量上,更表现在质量上。基层图书馆建设是在这一背景下建立发展起来的。这不仅解决了农民买书、借书、看书困难的问题,还保障了农村居民的最基本的文化需求。同时还有利于推进知识文化在城乡二元体制下的协调发展。
二、民族地区基层公共图书馆面临的挑战
(一)财力紧张,文化共享工程宣传活动有待加强
近年民族地区基层财政收入虽有所增长,但总体来说,质量不高,可用财力少,财政收支矛盾十分突出,对文化工程的投入有限。基层公共图书馆普遍缺乏资金支持,不少基层图书馆信息化改造步履维艰,对于共享工程的宣传缺乏必要的活动资金与软硬件资源,基层文化活动开展严重不足。很多少数民族地区的农民对于网络、电子图书等概念相当陌生,大部分农村地区文化活动仅限于商家下乡促销所进行的各种商品宣传活动和顺带的歌舞表演,大多数农民的日常文化生活贫乏, 特别在一些近郊农村,一些低俗文化正向农民渗透。作为少数民族地区农村文化共享工程与农民之间桥梁的基层图书馆在这种情况下需要想办法、出主意,在有限的经费下运用多种媒介手段和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加强对共享工程的宣传。
(二)资源有限,构建地方民族特色资源数据库缺少素材
民族地区基层公共图书馆一方面接收上级中心的文化信息资源进行信息发送,另一方面还要考虑增强共享工程对当地少数民族地区农民的适应性,根据当地少数民族农村文化需求特点,发掘具有地方特色、深受当地农民喜爱的本民族及其他民族的文化资源,提供少数民族地区农村生产、生活所需的各种信息。就目前各基层公共图书馆资源现状,利用共享工程满足当地农民文化需求面临巨大考验。在少数民族地区馆藏图书中供消遣的小说类书籍占了很大部分,电子资源匮乏。对于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资料的收集,对尚存历史文物古迹相关资料的收藏非常有限。根据少数民族地区产业结构特点, 适宜农民阅读学习的最新实用农业信息资源储备不足,更不用说用本民族语言撰写的书籍,这导致利用共享工程开展地方文化活动,缺少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支撑,活动少了亮点,难以短时间内在共享工程资源与当地少数民族文化需求间产生共鸣,共享工程服务当地农民的实效就会大打折扣。
(三)专业技术人员短缺,馆员知识结构难以适应工程要求
文化共享工程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将文化信息资源数字化,通过互联网、卫星、有线电视网等传输方式,将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喜爱的各类信息送进基层。从基层服务点的软硬件建设,到数字资源接收并指导当地使用者使用这些资源, 都需要一大批掌握较强计算机技术和熟悉现代信息传播手段的专业技术人才。由于图书馆工作的简单枯燥,很难吸引年轻专业人才到馆工作,加上现有人员中具备学历与能力优势的年轻人流失严重,因此大多基层公共图书馆人员构成普遍存在年龄偏大,知识结构老化,难以适应共享工程要求。
三、创新思路,服务少数民族地区农村文化共享 工程新途径
(一)做好交流互动和资源建设工作,扩大文化共享工程 影响力
要通过开展宣传活动,让更多的农民了解共享工程、走近共享工程、利用共享工程。少数民族地区县(区)公共图书馆要及时总结基层服务经验、加强交流互动,与省、市主管部门互动,把好的经验和先进典型交流、推广辐射开来。做好资源建设工作,突出建设一批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为一体的网络服务资源,着重解决资源版权问题,不断优化资源内容。针对农民文化需求特点,可选取共享工程中易被本民族接受的地方戏曲、实用农技知识讲座进行现场展示,将文艺表演与共享工程资料发放相结合,通过积极满足广大农民求知、求乐和求美的需求,获得农民对共享工程的认同。针对于地处偏远、 收看电视不便的乡村,可以成立共享工程宣传小分队,由专门委员会领导带队,深入乡镇、村组,将共享工程的有关资料发放到农民手中,在人口较集中的村组,组织农民进行现场讲解,来扩大该工程的影响力。
(二)做好队伍建设工作
文化共享工程建设要始终坚持培训先行的原则,把人才培训放在重中之重来抓。文化共享工程是利用现代通讯技术和设备来实施的,硬件的维护、软件的开发设计,以及资源加工都需要专业信息技术人才。目前少数民族地区公共图书馆急需建立一个科学的引才、育才、养才机制。要结合不同岗位的实际要求,分类实施技术支持,资源使用,服务开发等内容的培训,提高培训工作质量,建立一支责任心强、懂技术、善管理、熟练掌握文化共享工程技能的专业队伍,为公共图书馆文化共享工程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三)构建特色资源数据库
办公室共享服务方案 篇5
一、协议签订
1、入驻前甲乙双方必须当面签订协议,双方盖章审批后乙方方可入驻。
2、协议里重点内容:
2.1 费用包含:水电,网络、物业及其他费用,根据面积占比支付对应费用; 2.2 费用支付方式:研究院定期将《费用支付函》及(已付费发票复印件)提交乙方,乙方应于收到《费用支付函》的5个工作日内支付,逾期未支付将按每日加收1‰的比例收取滞纳金。若未按时缴费达一个月以上,甲方有权解除与乙方签订的合租协议。2.3 共享区域管理
2.3.1以甲方区域划分为据;洗手间、会议室为公共开放区域,管理权由甲方负责,乙方使用会议室需向甲方登记,避免出现会议冲突;24楼为甲方管理层区域,乙方普通员工未许可不得前往;
2.3.2甲方不负责向乙方提供日常办公所需的办公用品、消耗品、水果茶歇等。但可向乙方提供供应商联系方式,具体购买方式由乙方与供应商自行商定。如乙方申请共用咖啡、水果茶歇等,将按照每人每天8元收取费用。2.3.3 甲方可以向乙方有偿提供培训教室及限量员工宿舍;
2.3.4 乙方如有大型会议组织或接待,需提前向甲方报备,以免冲突。2.4 退租、变更事宜:提前1个月以书面形式通知研究院,验收合格后,方可解除合同。2.5 双方权义
2.5.1研究院拥有固定资产、设备所有权;
2.5.2房屋仅可作为办公使用,不可转租或其他用途、不可更改房屋结构,一经发现,研究院有权解除并收取违约金;
2.5.3乙方应爱护并合理使用,如因乙方使用不当造成损坏,应在30天内完成修复或予以等价经济赔偿。2.6 违约责任
2.6.1拖欠费用达一个月以上;
2.6.2未经甲方书面同意,擅自转借他人、擅自拆改变动房屋结构; 2.6.3擅自改变租赁用途,或进行违法违章活动的。
二、入驻前期
1、研究院提前做好区域划分,可用文件柜或办公家具进行物理划分,但不可影响美观及办公便捷。
2、将划分好的区域明确告知乙方对接人,并告知注意事项及办公环境维护,如出现问题,将由乙方对接人负主要责任。
3、研究院行政人员负责将办公设施数量清单、水电费读数提交乙方签收,双方各执一份,作为退租验收依据。
三、入驻后日常管理
1、门禁管理:只开放半边门禁,并做好指纹实名登记,确保监控可以有迹可循。乙方员工入离职需第一时间向研究院报备,以便做好门禁指纹增减。
2、研究院每月定期将《费用支付函》发给乙方,要求乙方签收。
3、会议室登记方可使用,平常将由研究院锁门管理。
4、乙方重大事项需提前报备,如未报备造成研究院无法提供资源,研究院不承担任何责任,产生的任何不良影响由乙方自行承担。
5、研究院如有重大活动或接待,有权利要求乙方配合甲方做好环境整洁、员工服装端庄等事宜,不得影响甲方企业形象。
6、节假日乙方应向甲方提供值班人姓名和联系方式。
7、乙方办公环境由其自行负责,如需保洁服务,需向研究院申请。
8、乙方负责对所属区域做到随手关灯关空调等节能常识小事情。
四、退租管理
1、乙方需提前1个月以书面形式通知研究院行政部门;
2、研究院行政人员应在乙方协议到期前1个月以书面形式通知乙方到期提醒;
3、双方盖章确认最终退租日期。
4、确定退租日期后,研究院行政人员负责将未支付的费用函发送乙方签收;
共享服务模式 篇6
关键词:学生事务管理;信息共享;信息集成;一站式服务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10)29—0226—02
传统组织的信息传递是逐层进行的,高层占有的信息多,低层占有的信息少,信息分配的多少决定了权力的大小[1]。随着高校学生事务的骤增及信息的膨胀,信息往往经由学校、院系、辅导员、班干部才能到达学生,直线型组织层级多,信息传递速度慢,易出现失真。学生事务管理信息共享模式实质就是在管理和服务职能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学生事务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重组优化,超越时间、空间和部门分割的制约,形成一个精简、高效的运作模式。传统的信息服务体制正面临着来自内部和外部的各种不同压力的冲击,过去的信息服务垄断者将不得不给真正的服务提供者和社会公众利用者让路[2]。
一、学生事务信息及其共享
高校学生工作处作为管理学生事务的职能部门是信息资源最大的生产者和使用者,长期以来,由于体制的原因和部门既得利益的驱使,学生事务管理部门之间信息资源封闭,造成信息资源的部门控制,条块分割,形成大量分散异构的信息孤岛,相关部门之间的共享程度很低,严重影响跨部门业务协作,部门之间扯皮推诿严重,致使部门由管理向服务转变受到了限制,不能够为学生提供全面集体信息服务和管理服务。信息共享的一站式模式是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基础,以共享、交流、协作为核心,以学生事务的信息流、工作流相对集成为基本结构的管理模式。其本质是以网络为工具,以用户为中心,以应用为灵魂,以方便学生生活和部门工作为目的的现代化学生事务管理模式。
学生事务信息资源是指学生事务各级部门机构在管理、决策以及服务过程中所获取、拥有、产生、存储、管理和使用的文件、记录、档案、会议资料及相关的组织、人事、行政服务程序等,这些信息既包括与学生事务自身行政管理服务相关的信息,也包括学生工作处获取的学生及其他学生工作部门的相关信息。具体来说可以分为以下四类:(1)机构信息。指具体某一部门机构的职能,管辖范围、具体职责分工、机构隶属等信息。(2)参考资料。指与本部门有关的政策记录文件等。(3)部门活动信息。指相关部门活动安排及内部信息沟通,使学生了解机构日程活动。(4)具体事务信息。指具体在部门机构中办事的相关程序,对应的接口及所办事务反馈的信息[3]。
肯特认为,“资源共享”的唯一途径是拥有可供共享的资源,并具有共享资源的意愿和实施资源共享的计划,否则资源共享就是一个空洞无物的概念[4]。信息共享是指在统一的规划和领导下,在全社会全面进行信息资源共建的基础上通过新建、整合或组织管理等方式,使政务信息资源公共化,在全社会范围内公开,使包括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和社会公众在内的社会各界都有权力和机会获取所需的信息资源。信息资源共享是一站式模式构建的基础。
二、信息共享的一站式服务模式的构建
从理论上来讲,要建立一个以服务学生为目标的学生事务信息共享的一站式平台就是要建立一个学生事务信息资源系统。这个系统能够清晰地显示学生事务信息资源的整体结构和相互关系,为部门和学生指引查询、获取和利用信息资源的提供途径和方向,引导用户快速有效利用信息资源。如果从信息资源管理的角度来看,实际上是构建一个多层次的、多主体的、分布式的、无障碍的、标准化的、统一的信息资源共享网络。这个共享网络是建立在标准化(数据可实现转换、统一处理或统一编目)、结构化(以数据库或知识库形式存储)、可视化(以资源地图方式显示)等基础之上。它不仅仅是一个有效的信息资源查询系统,而应该是一个多功能的智能专家咨询系统(类似于信息仓库或知识仓库),包括一个系统界面和一系列数据库和知识库,能实现信息资源的输入、分类、管理(多种形式的处理和存储)、输出(多种形式的可视化显示)等功能[5]。
1.扁平化的信息资源索引系统。从组织系统的角度来说,层级越多,组织系统内部的信息传递就越慢,信息的失真就越严重,组织对环境变化的反应就越慢,运作效率就越低。因此,设计信息共享的一站式服务模式就要考虑信息传递的层级结构限制,应注重管理层次的减少和管理幅度的扩大,使网络化信息空间的结构形态由组织系统的金字塔型向扁平型转化。
针对学生事务信息共享一站式平台来说,首先要有一个索引系统,这个系统有一个一级中心的信息资源总库即学生工作处,下面按部门分为多个并行的学生事务信息资源二级中心,包括思想政治教育、招生、就业、助学、宿舍管理和心理咨询等哥各个学生事务部门。这样,就形成等级和并行结合、部门和业务结合的学生事务信息资源索引体系。在此空间中,每一个学生事务部门都是其中的一个网络节点,所处地位都是平等的,信息流动基本上不受组织层次的限制,即使是基层部门或基层工作人员也能直接与最高管理层进行沟通,下级管理部门(或管理者)与上级管理部门(或管理者)之间的关系由传统的被动执行者和发号施令者的关系转变为一种新型的团队成员之间的合作关系,各个部门、各个岗位可以通过网络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获得与自己业务有关的任何信息。
2.部门间横向信息导航系统。长期以来不同部门之间,信息传递不畅的现象十分严重,极大地妨碍了信息资源的共享。不仅如此,由于信息传递过程中的利益关系,会造成虚假或冗余信息的扩散。因此,必须冲破信息部门所有这一壁垒,消除部门间的信息封锁,防止由于信息采集频度太慢,层层汇总而丢失信息或增加时延,确保信息的可用性和利用率。处于同级的部门之间在业务上并不存在上下级领导或指导关系,但就其工作内容与业务程序而言,却具有极为相似之处。加强信息交流,促进业务沟通,对于学生事务部门的工作效率来说是一个“双赢”。
以法约尔、巴纳德等人为代表设计出一种分层管理的“跳板”,建议在各级同级政府及其职能部门之间建立直接的联系渠道,这个“跳板”也叫“法约尔跳板”或“法约尔天桥”,旨在建立和加强政府各个管理环节的横向联系,以节省人力、物力,提高效率[6]。因此,要组成一个执行统一、体系庞大、结构多样、关系复杂、功能全面的网络平台,就需要实现各个相互独立的信息资源库之间的相互协调和有效导航,建立一个跳板——中间信息资源库导航系统。学生事务各个部门的内部信息资源都要通过处于中心环节的信息导航相互协调,任何部门和个体得到某一特定部门的内部信息都可以通过内部的信息导航来实现,这样就可以有效冲破信息部门所有这一壁垒,确保信息的传递的时效性。这种信息资源导航是根据数据中心交换模式,借助一定的导航元素和导航结构,建立统一的信息资源管理中心,各部门的数据都统一集中到数据库,各部门根据需要从中心调用数据。在这样的信息资源导航系统中发送方和接收方不需要同时在线,只是在工作时与信息资源导航中心连接即可,其目的是要通过有效的信息资源导航实现将以各种形式广泛分散分布在各部门的学生事务信息资源整合成一个有机整体。
3.学生事务一站式模式的信息共享与集成。服务型的管理模式建设离不开学生的大规模、高强度的参与,信息技术尤其是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为学生有序参与学生事务管理创设了良好的信息环境。发展信息共享一站式模式,建设服务型高校,消除部门间和部门内外信息交流的阻碍,实现学生事务部门信息资源为学生充分共享,是信息资源共享的价值追求,也是高校学生事务管理改革的目标。学生事务信息共享一站式模式作为学生事务办公与服务的一种方式,它既是一个使学生事务部门高度集结的办事系统,又是一个使各种部门信息集成的信息交流系统。与此同时,信息资源网络的发展和基于网络的数字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推进,跨越服务机构和服务系统边界的信息资源共享与集成服务越来越成为一种需求。这些需求为信息资源的利用提出了新的要求,也促进了信息资源共享服务的发展。
共享和集成是两个密不可分的思想。“共享思想下的集成是有价值的集成,而集成条件下的共享是高效率的共享”。信息集成是为了实现整体目标的优化,对集成要素进行优势互补和动态组合,使相关的多元信息有机融合并优化使用的一种理念和过程。信息集成的理想目标应是五个“正确”的实现,即在正确的时间,将正确的信息以正确的方式传送给正确的人,以做出正确的决策或操作[5]。因此从信息集成的角度来看,建立学生事务信息共享的一站式模式不仅仅需要扁平化信息资源索引系统和部门间的信息导航系统。目前的学生事务信息资源共享存在的关键问题是:学生事务系统中有哪些信息资源;哪些信息资源可以共享;信息资源共享的程度到底是怎样的;哪些信息资源是内部工作人员或社会公众需要共享的等。因而如何基于数字化网络化的信息共享服务平台,借鉴集成优势互补的理念和其整体优化的原则,将学生事务部门已有的信息资源优势、服务人员优势、服务手段与技术优势及服务功能优势根据内部工作人员或社会公众的活动需要动态集成起来,使学生以最少的步骤获取所需的多种多样的资源和服务,更好地满足他们个性化的需求,正是学生事务信息共享一站式要解决的根本问题。
参考文献:
[1]邓继周.高校学生事务组织结构的改进与创新[J].思想理论教育,2007,(3).
[2]MP Gupta,Kumar,Jaijit Bhattachttrya.Government on-line: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EB/OL].[2008-10-31].http://www.Ndcnc.gov.cn/datalib/opensts/2005/2005-12/opensts.
[3]罗贤春,谢阳春.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的共享与控制[J].档案学研究,2005,(2).
[4]ALLEN K.The goals of resource sharing in libraries [G]//ALLEN K,THOMAS J G.Library resource sharing: proceeding of the 1976 conference on resource sharing in libraries.New York: Marcel Dekker,Inc.1977:17-18.
[5]罗贤春.社会化服务导向的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目录[J].图书·情报·知识,2009,(3).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模式分析与研究 篇7
一、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模式的意义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模式在大型企业中得到迅速应用, 与传统财务管理模式相比必然存在很多优势, 其表现如下:
(一) 利于优化财务结构, 提高企业财务办事效率
由于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模式是将公司中共享服务部分抽出来单独成立专门机构进行处理, 实现了部门或子公司之间的服务共享。一方面可以将集团公司财务数据集中处理, 促进财务流程的优化, 另外采用标准化流程, 减少了不必要的财务核算步骤;同时共享服务中心集中了企业所有部门或分公司的财务信息, 在信息收集上节省了时间和人力成本, 可以通过网络技术及时对信息进行整合, 调动企业财务资源, 促进信息的共享和资源的优化配置。另一方面由于是分离出来的专门机构, 其操作人员相对集中, 培训学习时易于接受, 加上采用市场化运作的方式, 其运作效率显著得到提高。
(二) 利于增强企业的整合及控制能力
大型集团公司为了发展往往会向其他地方扩展业务, 在扩展业务中以新建厂房或收购的形式为主。一旦新的厂房建立或收购成功,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可以按集团总部的要求为这些分支机构提供财务共享服务, 实现子公司与集团公司财务连接。提供服务中, 集团总部可以借用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实现对子公司财务业务运行、资金流向等方面进行有效监控, 引导子公司业务方向。此外, 由于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提供了专门的服务, 就可以将管理者从繁多的业务中释放出来, 集中精力开展企业核心业务, 而其他业务可以由共享服务中心辅助完成, 不仅利于企业核心业务的发展, 而且也利于对企业关键业务的控制。
(三) 利于降低成本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模式的目的就是为了降低成本。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模式的运用, 使得企业降低成本的方式更为灵活。当企业业务量不增的时候, 企业往往减少人员;而企业业务增加时企业人员不会增加, 这样就会减少人工成本。另一种是新投资设厂这种效果更为显著, 因为当地工人成本低会直接降低企业成本。
二、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模式运作中容易产生的问题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模式为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及企业发展提供了便利, 但同样在推行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 对企业原有组织框架带来冲击, 容易产生阻力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是一种大数据集中、大管理的财务模式。如果直接套用, 必然会触及部分管理者的利益。如制造业组织框架分为上层、中层和下层, 上层是核心管理者, 中层才是共享服务中心, 下层是各个职能部门, 一旦直接实现财务共享服务中心, 会触及下层管理者的利益, 导致在数据集中方面和共享服务中心推广上会遭受阻力。
(二) 人员技能需求与实际业务不匹配
以跨国公司为例, 跨国公司在我国设立了很多子公司, 俗称外企, 这就对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所需人员外语能力要求较高, 招聘过程学历上和能力上较为苛刻。但财务共享中心业务以重复简单的工作为主, 主要为信息处理, 通过网络操作, 大多已经程序化, 这就与参与工作人员的预期产生落差, 对工作产生厌倦心理。比如刚从名校毕业的优秀大学生通过层层考验进入外企并加入财务共享服务中心部门, 加入部门后发现从事工作与自己预期不符, 工作乏味无趣, 必然会滋生跳槽的心理。
三、推进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模式的措施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模式对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发挥重要作用, 为此应从如下几方面推动共享服务工作的开展。
(一) 加强认识, 实现共享服务与企业的有效结合
虽然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模式作为一种管理制度确定下来, 但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发展趋势, 直接套用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模式显然是不合理的。企业在将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模式运用于企业管理前, 应做好学习认识共享服务中心模式工作, 了解其运作流程, 综合考虑公司的实际经济管理情况, 运用前应存在过渡期, 从局部开始试点, 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逐渐将这种新制度融入到企业管理中。同时企业也应做好内部员工宣传工作, 加深员工认识, 从而得到员工的认可, 从而利于共享服务中心模式在企业顺利的开展。
(二) 加快企业财务管理标准化建设
企业在发展中规模不断扩大, 业务种类、数量增多, 容易引发管理成本膨胀, 需要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模式, 需加快企业财务管理标准化建设。从措施看, 企业应先在集团总部制定标准化规范, 审批合格后向下级单位推广;在推广中要分批集中于总部培训的方式使各个子公司财务部门人员掌握新标准。在执行方面, 应该加大监督工作, 组建由各部门管理者组成的监督小组, 不定期对各子公司进行现场检查, 确保财务管理标准化执行工作的开展。
(三) 做好人员需求和业务培训工作
任何管理活动都与人有关,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模式要发挥企业所期望的作用, 必须要有所需的人员和对人员的能力要求。从需求方面, 由于企业构建共享服务中心模式需要管理标准化建设, 而标准化中已经实现了财务人员的培训工作, 这就为从事共享服务中心模式提供了人才准备, 可以使人员快速上岗, 很快达到适应工作的需求;另外在人才需求上应结合FSSC工作的特点进行挑选财务人员, 应具备如下优点:有单一实体会计经验, 对财务系统中部分模块较为熟悉, 有抽象思维和较强的逻辑能力, 在工作上计划性强, 按计划做事, 认同整合的管理理念, 善于思考等。在业务培训上, 应继续加强人员素质的提高, 尤其是职业道德素质和责任感和团队意识的培养, 开展各类技能竞赛树立榜样模式从而激励人员提高学习和操作能力。此外, 由于共享财务中心工作重复而繁琐, 但对企业十分重要。企业应该为人员创造宽松的办公环境, 提供业余活动场所, 从而可以达到人员素质的提高和避免人员流失问题的发生。
(四) 加快企业网络信息系统的建立
企业集团等大型公司子公司多而分散。要实现财务共享中心模式, 必须要有完善稳定的网络信息系统作为支撑。在信息系统建立上, 应借助于美国的ERP (企业资源计划) 系统, 实现集团公司与各个子公司的网络上的连接。在推广上, 针对部分老员工计算机操作不熟的问题, 要结合各部门计算机使用特点, 一方面应鼓励老员工主动向计算机熟练人员学习, 另一方面应组织本部门中计算机熟练的人员主动提供帮助。在后期工作上, 应加强信息系统关于风险防范和系统稳定的维护。从而打破了地域上的限制, 使各子公司人员可以将信息及时录入系统, 实现信息的共享, 为开展财务共享服务工作提供了必要的传送条件。此外, 通过网络视频可以实现零距离的沟通, 实现了信息提供者和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协同性。
四、结语
企业管理不仅是一种制度, 更是一门艺术。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模式是企业管理的创新, 也是一项对企业发展有重大意义的工作, 同样在开展中也会面临一些问题。企业必须站在全局的高度, 为实现财务共享服务工作提供条件, 要逐步开展, 试点后推广, 在试点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寻求解决方案, 并结合其他公司的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模式的成功案例, 吸取失败案例的经验, 同时应该兼顾各个部门的利益, 做好协调工作。从而才能真正利用好好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模式, 提高企业财务办事效率, 降低企业运作成本。
参考文献
[1]张定锦.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设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 2012.
共享服务模式 篇8
一、图书馆服务新模式相关概述
1. 服务对象。
国际图书馆协会联合体曾在相关文件中指出:“社会上的每一位公民都具有享有图书馆服务的权利, 且不受任何非客观原因限制。一些特殊群体如监狱囚犯、医院患者、残疾人或少数民族用户等不能正常接受图书馆服务时, 图书馆有义务向对方提供特殊服务和资料, 不同年龄的用户群体都能准确找到与其需求相关的资料。”相关文件还明确强调了平等享受和每一个人等概念, 任何公民都有权利享有图书馆公开、公平、共享服务。尤其一些特殊弱势群体在图书馆服务新模式中更是有着不同的含义, 如果不能充分保证这些特殊群体享受图书馆服务, 那么实现“全民公开、公平、共享服务”则是空谈, 这也是当今社会关注的现实问题之一[2]49。公共图书馆的性质就涵盖着社会公益性, 它可在一定程度上将弱势群体转化为非弱势群体。弱势群体也被称作社会弱者群体和社会脆弱群体, 弱势群体根据人的社会地位、生存状况来界定, 而非生理特征和体能, 它在形式上是一个虚拟群体, 也可涵盖为社会中一些生活困难、能力不足或被边缘化、受到社会排斥的散落的人, 也是社会人群中处于劣势的人群。这些弱势人群中包含有外来打工者、下岗职工、失业和无业人员或老弱病残群体。我国目前弱势群体的规模为1.4亿人~1.8亿人, 是我国社会中一个规模庞大的群体[3]92。所以, 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点则在深化弱势群体援助的广度和深度, 促进他们的知识文化水平的增长, 从而在此基础上建立图书馆服务新型服务模式。
2. 工作内涵。
完整的文献保障体系是保证全民都能获得平等有效服务的基础, 使不同用户群体都能找到所需文献资料。一般包含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1) 图书馆应不以任何理由收取服务费, 坚持免费服务, 涉及复印等图书馆服务成本费应全部应用于图书馆建设。 (2) 在公民身边设立图书馆, 按居民所在区域建设, 最大限度地保障公民能及时获得信息资源。 (3) 在图书馆涉及的范围中也会不可避免地出现信息化, 消除数字阻碍是当代图书馆服务应有的改变, 因此图书馆也应全面实现无线网络, 让民众在信息化的推动下更好地进行知识阅读。 (4) 取消进入图书馆的一切限制, 简化图书证办理过程。 (5) 各级图书馆之间应做到有效贡献信息资源, 任何一个图书馆之间应通过馆际互借和文献传递来充分满足读者所需。 (6) 为满足一些农村、山村及文献资源获取匮乏人群的信息需求, 图书馆应设立阅读辅导员和职业技能培训等服务, 让这些人群能更快捷地享受到知识信息的乐趣。
3. 服务体系的创建和其组织构成。
图书馆在面对不断创新服务模式的今天, 应不断丰富其服务内容, 切实履行图书馆应有的职责, 建立公开公平的图书馆服务新模式。图书馆服务体系是由诸多服务体系构成的多功能、多层次的有机整体, 涵盖了如用户教育服务、参考咨询服务、文献外借、馆内阅览等多种服务。图书馆服务体系的组织构成共分为三级, 依次排列为市级公共图书馆、区县级图书馆、街道/社区图书室[4]154。第一级 (市级图书馆) 是其服务体系的重点, 影响着服务体系的正常运行。在城市公共文化体系中区县级图书馆有着不同的文化功能和特色的文化服务, 含有重要的意义, 不仅能指导社区/街道图书室的日常业务, 还影响市级公共图书馆服务。
二、实现图书馆全面公开、公平、共享的必要性
1. 全面公开、公平、共享服务是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藏书量是目前考察我国高校图书馆管理的标准, 但也正是因为这种考察标准才出现了封闭式的管理模式。在图书馆建设初期并没有充分考虑读者需求和高校自身的性质, 一旦经费达到相关建设标准, 就会不断增添图书, 但从来不考虑增添图书性质和是否重复, 不可避免地出现“你有我有, 你无我缺”的现象, 从而导致不能完全满足基层读者教学科研工作需求, 文献信息资源的保障率较低, 原本拨给图书馆建设的经费不能充分发挥应有的效益。所以, 各个高校的基层图书馆应有效连为一体, 不仅可以实现各个图书馆之间整体信息资源的合理使用和有效配置, 相关文献之间的信息资源还可互通有无, 大幅度提高文献信息保障程度, 从而降低图书馆建设成本。所以, 各个图书馆可以通过这种公开、公平乃至共享服务来扬长避短, 使更为优质的图书馆服务深入广大读者内心。
2. 全面公开、公平、共享服务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根本出路。
一个国家图书馆事业发展水平是否能跟上整个国家的发展, 则看其自身信息图书资源对全民公开共享的服务程度, 也是提高图书馆信息资源利用效率的重要途径, 保证了图书馆有限资金的效益最大化。实现图书馆全面公开共享服务也是建立在信息资源共享的基础上, 是创新图书馆服务新模式的途径, 有效解决了因馆藏不足和知识信息剧增出现的矛盾。新模式服务还有效缓解了图书馆文献资源重复建设和建设经费短缺问题, 使广大读者和社会民众有效合理地利用了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 充分扩展图书馆的服务功能, 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公众对文献信息需求, 从而进一步实现国家所拟定的可持续发展, 有效推动和谐社会的建设。
3. 全面公开、公平、共享服务是促进信息公平的重要途径。
创新图书馆服务新模式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社会信息主体充分实现公共信息资源利用权利, 也代表了国家社会公共文化利益, 也实现了图书馆应有的价值体系。图书馆中所涵盖的信息资源属于社会公开资源, 公民有权利对其进行查阅, 因此图书馆要积极向社会民众进行信息资源共享, 合理配置图书馆的信息资源, 在平等自由的环境下让社会上不同阶层的民众都可享受图书馆服务, 获取自身知识所需[5]86。考量一个国家是否做到信息面前人人平等, 可观察其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和信息共享程度, 甚至还可以观察其信息公平程度, 因此, 图书馆有义务为社会民众提供优质服务和信息权利获取保障, 促进公共图书资源共享。
三、构建图书馆服务新模式的措施
1. 坚持大众化服务。
公民基本文化权利来自于自由、公平获取社会公共知识, 而图书馆的基本责任也是利用公共信息资源来服务社会大众, 体现图书馆服务社会、实现社会公平目标的价值。图书馆是公共信息资源管理的主要聚集地, 图书馆在实现其自身价值的同时要明白“为谁服务”问题, 因此图书馆要坚持大众化服务, 面向社会民众, 满足社会大众对知识信息所需。近年来, 不少图书馆通过改革各项服务方向来不断融入社会和服务大众, 使社会形成了良好的秩序。图书馆要深刻贯彻为社会民众服务的思想, 做到信息资源公开、公平、共享的大众化服务, 才能彻底普及图书馆, 提高图书馆在大众心中的存在价值。
2. 建立图书馆信息共享法律保障体系。
图书馆信息共享需要联合多个图书馆共同完成, 不同图书馆间的利益和职责都有所不同, 为了有效协调不同图书馆间的利益, 应制定相关法律保障体系来平衡各方行为, 规定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义务和权利, 根据相关共享原则来制定统一运作的标准规范, 以此带动图书馆资源公开共享服务的活力。
3. 建立基层图书馆服务网点。
随着信息化的不断普及, 民众因共享工程获取文化信息的效果也越来越好, 但距离问题仍困扰着一部分读者无法实现共享[6]167。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计算机并不是大多数群众都会熟练操作;传统图书馆的各种服务及阅读氛围无法通过共享工程实现;图书馆和文化馆是共享工程的主要依托, 一些县级城市的基础图书室无法实现共享工程。所以, 合理规划布局公共图书基层网点使其共享服务遍及更多区域, 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综上所述, 创新图书馆服务新模式是社会发展所需, 社会中的每一位公民都有自由获取知识的初衷, 而图书馆的至高责任则是帮助社会民众实现此愿望, 以此来推动高水平的知识信息服务, 因此图书馆应改善基本服务薄弱的现状, 尊重人的平等与发展, 调节社会办馆所需, 合理配置知识信息资源和知识信息服务, 以此来调动图书馆的活力, 让社会民众享受到更为全面的信息服务。
参考文献
[1]郭海明.信息共享空间下图书馆服务共享空间构建[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10 (, 12) .
[2]郭正武.公平与效率视角下的图书馆服务全民共享[J].图书情报工作, 2009, 53 (13) .
[3]吴彩凤.和谐社会中信息公平与公共图书馆服务[J].国家图书馆学刊, 2008, 17 (2) .
[4]Bailey R, Tiemey B.Information commons redux con-cepte volution and transcending the tragedy of the commons[J].The Journal of Academic is Librarianship, 2002 (, 05) .
[5]彭一中.试论图书馆作为文化公共空间的社会价值[J].高校图书馆工作, 2012, 32 (4) .
浅谈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模式的利弊 篇9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新的发展趋势,企业管理也向着统一化、中心化的方向发展,再加上我国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企业管理提供统一化和中心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模式作为一种全新的财务创新管理模式,已经广泛的应用在我国很多大型企业和跨国企业当中。本文主要概述性的介绍了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模式,对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模式的利弊进行深入的分析,希望对我国大型企业和跨国企业有一定的帮助。
二、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模式概述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模式指的是在企业内部成立一个专门的部门,主要负责为集团子公司或者其他业务部门提供财务的流程和数据服务,以实现企业长足的发展。这是最近几年才在我国大型企业和跨国企业流行起来的一种财务管理模式,其具有的最主要的优势是能够把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财务数据统计到一个共享服务平台上并可实现财务数据的共享和记录,能确实保证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可靠性、统一性、规范性。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模式是以客户的需要为参考依据。然后根据市场价格和售后服务水平为企业内部各业务单位和外部企业提供专业化的共享服务平台。把企业分散的各种非核心的辅助功能统一反应到一个平台上,实现财务数据的共享服务,从而把企业有效的资源和精力应用到企业核心业务上,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优势,达到企业资源整合、控制成本、提高效率、保证产品质量、提高客户满意度的目的。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模式包括企业所有的业务部门,如人力资源部、财务部门、市场营销部、物流管理部门等。由于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模式需要投资的资金比较庞大,所以,适合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模式的企业主要包括服务企业、跨国金融企业以及庞大的连锁企业等等。
三、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模式优势
( 一) 成本降低
在企业中,降低人工成本往往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直观的降低成本,也就是在人员减少的情况下,业务量还能有很大程度的增加;第二种是相对成本,也就是说当地业务量增加的情况下,人员不增加。在实现财务共享服务前,在每个企业单位都要成立相同的岗位,这就使得企业必须付出相同的成本。但是通过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当业务量不变的情况下,利用财务共享服务平台把企业的资源、信息集中到共享服务平台上,然后通过相关的软件和计算机技术,一个人员就能同时处理几个单位相同岗位的业务,从而降低财务人员和中间管理层数量,从而降低人工成本。除此之外,在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模式中建立新型的管理制度和激励制度,能很大程度上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
( 二) 服务质量与效率提升
利用计算机系统的大量支持,把复杂繁琐的财务共享服务模式变得非常标准化、流程化、简单化,从而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和质量。同时,通过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模式还能对集团各子公司的业务进行统一管理,简化传统公司管理繁琐的流程和步骤,运用统一的集团管理标准,财务标准,从而实现对集团各子公司在财务数据上的掌控和管理,通过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模式不但能及时整合各子公司财务数据,而且还能起到制衡管理的作用。
(三)提升企业竞争力,增强企业规模发展壮大的潜力
1.提高企业整合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如果集团公司要在其他地区建立子公司,通过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模式就能把总公司或者其他子公司的数据和信息以及管理模式及时传输给新公司,让新建立的公司能第一时间投入生产运营,让公司的管理人员把主要的精力都集中在企业核心业务上,一些细小的环节通过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来实现。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模式主要的作用就是把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从繁琐的非核心工作中解放出来,让他们有更多的精力去关注核心业务,为公司创造更大的效益。除此之外,通过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模式能够第一时间为新成立的子公司或者收购的公司提供及时有效的财务服务,从而提高企业整合资源的速度和效率,实现企业资源最优分配。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模式已经能够为公司提供其他有偿的财务服务了,也是企业每年经济增长的主要收入。
2. 促进企业扩大规模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模式,能让企业更加快速的建立起新业务,而不用重新组建财务管理部门,通过财务共享服务就可以很好的为新企业提供财务数据上的支撑,所以,应用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模式使得企业更加灵活,增加企业扩大规模的实力。
(四)财务管理水平及效率提升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模式在总公司和分公司采用的是相同的财务管理方式,所以,总公司就能掌握分公司的财务情况,能为总公司制定发展战略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持;同时,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模式在运行过程中,财务人员比较集中,为企业培训提供了良好的基础。通过培训就能提高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人员的综合素质,更好的为企业服务。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模式使得企业应用计算机软件系统更加专一、规范、标准,使得软件更新更加便捷和迅速、但却更加简单适用并节省开支。
四、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模式的缺陷
( 一) 远程服务沟通不畅
远程服务沟通不顺畅是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模式拥有的主要弊端缺陷之一,由于财务共享服务是通过远程收集集中数据来实现共享,这就使得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和业务单位的沟通非常重要。业务单位通过财务共享服务实现其真正的价值,涉及到企业的采购、生产、计划、销售、发货等各个方面,这就使得财务共享服务中心需要和很多部门进行沟通和交流,范围极其广泛,通过网络沟通和交流没有面对面沟通交流更加准确和真实,存在信息数据失真等现象。再加上总公司和分公司存在地域上的差异,使得沟通更加困难,当财务信息从分公司传输到总公司是会受到外界的影响,比如计算机网络不稳定或者遭受黑客的袭击,会使得财务信息数据缺失或者被黑客盗取篡改。财务信息缺失或者在传输过程中出现差错,就会导致企业作出错误的决策而失去盈利的机会。
( 二) 流程过多,操作复杂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模式应用在不同的区域甚至是世界的各个角落,这就使得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模式涉及到的业务流程非常庞大而且异常繁琐,操作比较迟钝,甚至会影响到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模式运营的效率。在我国很多企业中,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是从原先的企业中抽调出来的一个部门,使得企业原来运行的形式架构被打破,需要重新调整才能发挥原有的价值。原来企业财务由各个分公司自行操作的业务,如今却需要和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一起来完成,会因责权不清而产生矛盾,使得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建设存在信息不真或者信息缺失等情况,一旦发生,会严重影响企业财务管理的效率。
( 三) 部分成本提升,效益降低
1. 核心价值财务工作缺失
我国很多大型企业和跨国企业在运行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模式时,分公司简单、重复的财务工作都应用到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来处理。但是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人员对分公司的业务的变化不了解,就不能准确的对这些分公司的财务进行分析和管理,对分公司核心价值财务工作造成很大的影响。
2. 增加资料传送运输工作
由于很多大型企业总公司和分公司的区域分散,各分公司业务单据及原始凭证需要邮寄或快递到财务共享中心,增加了财务原始凭证传递时间和遗失风险。财务共享中心需要安排专人负责接收、分派,增加了财务管理的成本。
3. 机构不合理,管理效益低下
在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时,很多企业都是从原有的财务机构中抽调出来管理人员,来对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模式进行管理,而这些管理人员不具备财务工程服务中心的知识和能力,这就使得企业员工对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模式认识比较浅,很多财务共享服务的政策难以落实,严重制约着企业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发展和运营。
4. 成本提高
很多大型企业把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设立在一线发达城市,虽然能很大程度上降低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运营的成本,但是大大提高了人工操作的成本,在一线发达城市,信息财务信息管理和计算机软件系统维护的成本也大大增加,和传统的财务管理相比,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模式总成本提高很多。同时,因为当地财务或业务情况的变化,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相关的财务管理人员有时必须及时赶往当地解决问题,会发生必然的差旅费用。
5. 税务成本提高
税务成本的提高主要分成两个方面:一方面,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人员没有直接接触分公司的税务,增加了税务的风险;另一方面,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人员和税务人员没有及时的沟通、交流存在缺陷,使得很多税收优惠政策的申请工作难度比较大,导致企业丧失了很多减少税收的机会。
(四)弱势群体容易离职
因为财务共享中心的成立,导致原各集团子公司财务人员从原有公司文化背景转至新环境,彼此需要时间适应、磨合。如果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模式的的财务人员不再接触企业的业务,仅仅是处理大量财物基础记账工作,这就使得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人员就会被当作财务部门的下属,使得有些具有高学历、高素质的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人员沦为“弱势群体”,满腔抱负难以实现,这些高素质人才会出现离职的现象,给企业造成很大的损失。
五、结语
综上所述,每一种先进的财务管理模式都有利有弊,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模式也是一样的。所以,在企业选择财务共享服务共享模式时要尽量考虑其优势,避免其劣势,保证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模式能发挥其实际价值。本文通过对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模式的概述以及对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模式存在的优势和缺陷进行深入的分析,总结出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模式的优势要超过缺陷。所以,在中国大力宣传和应用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模式可以为企业带来长远的发展,尤其是大型企业和跨国企业利用好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模式这种新型的财务管理模式,能最大程度上促进企业向更高、更远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黄臻如.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模式的利弊探析[J].财经界(学术版),2014(20).
[2]徐剑.浅谈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设[J].上海船舶运输科学研究所学报,2014(04).
[3]李树斌.企业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模式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5(14).
[4]何海英.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模式的发展及建设分析[J].铁道建筑技术,2015(12).
共享服务模式 篇10
关键词:大数据,财务共享服务,模式构建,途径
随着我国科技的进步,人们对生活和工作的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科技的发展不仅带动了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还直接影响到了各个企业的运营模式。目前,财务共享服务模式已经在我国的一些企业中有所应用。财务共享服务模式使得企业对于财务的管理有了更多的方式和方法,为企业降低了大量的成本,提高了企业的效益和经济实力,使企业具备一定的竞争力。
一、财务共享服务模式概述
(一)大数据背景下的财务共享服务模式
在大数据背景下,财务必须实现转型,而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的构建使财务由集中式转向了共享式,增加了财务管理的方式。因此,财务共享服务模式为大数据下的财务转型提供了一定的基础,有效的通过财务共享的形式实现了财务的集成。财务共享服务是通过高科技的手段来实现大数据背景下的财务管理的转型,这是大数据背景下的一种全新的创新管理模式。因此,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的构建有效地实现了大数据下的财务管理方式的转型。
(二)我国财务共享服务的现状
早在20世纪80年代,财务共享服务就已在美国的大型企业被应用。财务共享服务是对企业财务管理模式的创新,是企业的财务管理模式发展的一种趋势。财务共享服务能够帮助企业减少财务人员的数量,提高企业的效率。在财务共享服务发展的三十多年中,世界上已经有五分之四的大型企业应用了财务共享服务模式来管理企业的财务状况。
目前,和国外的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企业的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的发展并不理想。我国只有将近百分之三的大型企业实行了财务共享服务模式,但是仍然有一部分企业并没有真正认识到财务共享服务模式所带来的经济效益,这使得财务共享服务在我国企业的发展受到了阻碍。我国企业中的百分之九十的中小企业并没有去真正的实施财务共享服务模式,使得企业的财务管理不容乐观,影响了企业的发展。
二、财务人员的分流
(一)业务财务
业务财务是将企业的财务和业务有效的融合,提高企业的运营状态。业务财务能够将财务数据的状况转换成业务语言,使各个部门的领导者的专业技能有更好的发挥。另外,业务财务也能够将业务部门所出现的一些情况传递到财务部门。这样通过业务财务,财务部门的工作人员能够更好地为业务部门的工作人员进行财务分析和预算,使业务部门在进行业务时能够掌握一些关于公司财务状况的基本情况。在企业中,领导者可以通过设立营销财务经理的职位,使其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来对公司的业务部门进行产品的盈利状况的分析,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二)战略财务
战略财务使企业对于财务的管理模式转为了战略管理。财务共享服务人员通过对企业财务的核算和财务报表的工作的分工,让企业的财务工作更加专业化,使财务管理工作更加的精密和细致化。战略财务包含了企业财务的发展方向、方法和所面临的风险等内容。企业必须通过战略财务有效地落实企业财务方面的内容,加强企业财务管理模式的专业性,使企业的财务管理更加有序的进行,实现企业财务模式的真正变革。
(三)财务共享
在全球网络化的环境下,财务共享服务通过网络技术的发展为企业的财务管理提供了大力的单据,财务共享服务人员可以通过对这些单据进行有效的分析来总结出有益于企业财务发展的数据。这种财务共享的模式能够服务于企业的财务。对于企业的领导者而言,财务共享能够提供大量的数据信息,对领导者的决策有着很大的帮助。企业可以通过建立资金管理者、数据支持者等职位来对企业的财务工作人员进行集中管理,为企业减少了大量的财务工作人员,有效地降低了企业的成本。
三、企业需应对的风险
(一)财务人员的适应能力
在企业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数据对于企业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大量的数据能够为企业的领导者提供有利于企业发展的信息,有利于领导者针对企业的现状做出正确的决策。而财务共享服务使得财务人员必须具有一定的专业理念,能够有效地进行角色的转换。但是,目前企业的财务人员很难进行对财务共享服务知识的学习和理念的转换。这些都直接影响着财务共享服务模式在企业中的有效实施。因此,企业应当加强对于财务人员的新的理念和知识的培训,加强企业的财务人员的思想和角色的转换。
(二)企业内部管理的标准化
财务共享服务的标准化是通过软件系统和网络技术来完成的。网络技术的应用使得财务共享服务能够及时地对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有效的处理。财务共享服务的标准化使得企业的财务人员能够在完成本职工作的情况下进行有效的合作互助,提高了企业的工作效率。企业可以通过运营小组的成立,利用流程化的管理来不断提高企业的操作效率。另外,企业应加强对于流程的创新,最大化地提高财务共享服务的效率,让企业能够获得更高的利益。
(三)成本的降低
企业的会计核算的过程具有一定的重复性,传统的会计核算的过程需要的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企业的成本,使得企业在高成本的投入下并没有获得更高的效益。财务共享服务能够将企业的会计核算中的重复性的流程进行集中和共享,使其具有一定的规模,这样能够使企业在降低成本的同时也提高了企业的工作效率。但是,财务共享服务在应用信息化的同时需要大量的软件和硬件的投资,这会使企业增加一定的投资成本。因此,财务共享服务在降低了财务人员的数量的同时也提高了财务人员的人工成本。但是从长远的发展来看,财务共享服务能够为企业降低大量的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四)监管部门的会计监督
目前,财务共享服务存在的不足之处是企业的注册地和企业的会计核算地并不在一个地方,这使得监管部门不能很好地开展会计监督工作。因此,在实际的应用财务共享服务的过程中,企业应在注册地成立一个访问会计资料的终端,能够随时调阅企业的会计资料,方便了监管部门对企业的会计资料的查询,加强了监管部门对于企业会计的有效监督。
四、财务共享服务模式建构的途径
(一)分布实施
分布实施是指将财务共享服务模式和现有的关键业务系统进行整合来替换当前的服务模式,并且将实施步骤按照计划分解成比较细化的模块。因此,实施人员和管理人员只需要将注意力集中在当期的模块上。这种方式需要消耗大量的成本和时间,并且提高了对于业务咨询能力的要求。但是分布实施最大的优点是实现了财务系统的优化以及关键业务系统的整合,降低了风险。所以,目前将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与核心关键业务系统进行整合的这种途径是实现财务共享服务模式建构的最有利的途径。
(二)全面推进
全面推进是将财务共享服务模式与全ERP进行整合,主要包含了对于预算、资金、人力资源、采购、OA、管理、收费等各个方面的整合,是对于现有的业务以及财务系统的重新选型和替换。全面推进的途径虽然能够将业务与财务有效的结合,更好地解决业务与财务之间的问题,但是这种途径的建设时间较长,投入也比较大,并且对IT产品的完整性及成熟度要求特别高。因此,这种途径在目前的情况下实施起来比较困难。
(三)独立应用
独立应用是指在现有的信息系统下增加财务共享支撑平台,通过这种方式来应用财务共享服务模式。这种途径是在实施了财务共享之后,再进一步实现对于信息系统的完善。这种方式虽然投入的成本较低,建设的时间也比较短,但不能够很好的实现业务和财务之间的自动对账,降低了核算集中共享后的处理效率。总之,这种途径不被建议应用到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的建构当中。
五、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发展,财务共享服务模式引起了各大企业的关注。但是目前我国有大部分的中小企业并没有实行财务共享服务模式。因此,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的建构显得尤为重要。目前,我国建构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的途径主要包含了分布实施、全面推进和独立应用。这三种方式都有着一定的优势和不足。根据我国企业目前的情况,本文建议选用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与核心关键业务系统进行整合的这种途径来实现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的构建。
参考文献
[1]肖彦,龙芙蓉.试论企业实施财务共享服务模式面临的困境及其策略[J].经营管理者,2016(9).
[2]何瑛,周访,李娇.中国企业集团实施财务共享服务有效性的实证研究——来自2004-2008年的经验数据[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3(8).
[3]金海燕.共享服务管理模式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运用研究[D].苏州大学,2011.
[4]陈虎,孙苗.以共享服务为基础的创造价值的财务管理体系[J].财务与会计(理财版),2011(7).
[5]杨方平.财务共享服务模式在我国集团企业应用问题探讨[D].江西财经大学,2012.
财务共享服务实施策略分析 篇11
关键词:财务共享;SSC;优势;风险
共享服务(SSC)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的西方发达国家,经历的20多年的快速发展,而财务服务共享是共享服务最主要的内容之一。在西方企业中,尤其是跨国公司,这一模式已得以广泛应用。福特公司是世界公认的第一个建立共享服务中心的公司。近年来,共享服务的管理思想迅速传入我国,并在理论和应用取得的一定的进展。同时信息化的飞速发展,更是有力地推动了财务共享服务在我国的发展。国内众多的企业在积极尝试开展财务共享服务的管理模式,并取得了大量的应用实践经验。
一、共享服务中心的含义
共享服务是一种将一部分现有的经营职能集中到一个新的半自主的业务单元的合作战略,这个业务单元就像在公开市场展开竞争的企业一样,设有专门的管理机构,目的是提高效率、创造价值、节约成本以及提高对内部客户的服务质量。作为一种管理创新,共享服务管理模式被广泛用于现代企业的不同领域。共享服务管理模式不同于传统的集中式或分散式的管理模式,在共享服务的管理模式下,企业将各个职能部门或各个分支机构中能够共享的服务部分独立出来,作为一个专门的运营机构来向企业提供共享服务。这种架构创造了地区级的或是更大范围内的服务体系来满足企业集团集中管理的需要。
二、财务共享服务的优势
实施财务共享后,各子单位大量重复性的财务核算业务上移至共享中心,子公司只保留少量的财务人员。共享中心对各子公司的核算进行标准化管理。统一会计政策、统筹资源调度。较传统分散式财务管理,其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运作成本降低,工作效率提高
通过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对业务流程进行标准化管理,消除了多余的协调和重复性作业,每项业务的工作时长降低,有效地提高了工作效率,间接地降低了成本。同时,在企业整体业务量保持不变的情况下,运用财务共享信息平台,可以减少财务人员和中间管理层的数量,降低了企业的人工成本。
(二)提升管理水平,实现对标管理
通过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可以对所有子公司采用统一的业务流程和业务标准,废除繁冗的步骤和流程。同时,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可以拥有相关子公司财务数据和财务指标,并具有一定的流程审批权限。这样既可以实时地对各子公司进行数据整合,出具相关财务报表。同时又可以在更高的角度实现相互间对标管理,更便捷地为彼此挖掘成本潜力提供工具平台。
(三)提升核心竞争力,降低运营风险
由于子公司的财务信息统一由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处理,可以使企业的管理人员从繁杂的非核心业务工作中解放出来,将使其更集中精力在公司的核心业务上,从而更好的为公司创造价值。同时共享中心提供专业化的财税政策支持可以为各子公司降低或避免企业运营过程中的政策风险。
(四)提升集团财务管控力
在分散式财务管理模式下,各子公司财务管理政策“本地化”现象严重,集团的财务决策在执行过程难于有效贯彻执行。而在实施财务共享后,所有子公司的业务处理对集团彻底透明,任何一笔业务均可以通过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进行查阅。同时共享服务中心以其高度的执行力和标准的财务流程有效地提升了集团财务管控力度,推动了集团整体战略的落实。
三、国华电力公司简介
神华国华电力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1999年,为神华集团的全资子公司,业务发展主要分布在华北、东北、西北、珠三角、长三角等区域,资产总额1178亿元,运营装机容量为2587万千瓦,在建机组190万千瓦。规划到2015年,公司控股装机容量在4500万千瓦以上。
国华系统在成立之初,就采用国内外较为先进管理手段对下属子公司进行管理。BFS++、ERP、SCM等管理软件全系统联网运行,系统内实现统一调度、统一管理。相较于五大发电集团公司,国华系统信息化程度较高,其先天的企业信息化优势为实施财务共享提供了优良的基础平台。
四、国华电力实施财务共享的必要性
国华电力公司自成立以来迅速成长。在短短的十多年间,机组装机容量已突破2500万千瓦,到2015年,机组装机要达到4500万千瓦的容量。企业规模的迅速扩张使国华电力财务管理面临诸多挑战,实施财务共享则成为国华电力财务管理的必然需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成本领先”战略的需求
国华电力一贯坚持的“成本领先”战略,需要提高企业各环节的运作效率。然而随着企业规模的快速扩张,需要在分散且较为偏远的地区开设电厂。除主要业务运营的需要外,也需要配置一定数量具有相当业务水平的财务管理人员。由于环境偏远,各公司都面临财务管理人员招聘及留用方面的困难。同时因小而全的财管人员的分散配置,产生低效率和高成本的压力。这使得财务共享成为贯彻“成本领先”战略的有效途径。
(二)集团管控力提升的需求
随着国华着手建立特大型区域公司工作的展开,进一步提升集团整体的管控力和领导力,加强财务集中统筹管理运作尤为重要。然而对各下属电厂财务人员而言,当地的政策环境和人际关系会对其造成潜移默化的影响。财务政策“本地化”现象相当突出。当集团财务政策与下属电厂财务政策发生冲突时,财务人员更倾向于向本地政策妥协。这种情况下,集团的财务政策在具体执行环节大打折扣。从而导致集团对下属电厂财务管理、财务监控能力的下降或丧失。而实施财务共享则可有效地提升集团财务管控力。
(三)降低企业运营风险的需求
由于历史原因,国华电力各子公司的管理水平、股权结构差异较大,管理标准不统一。不同公司财务管理水平的差距可能造成某些企业财务政策失误或面临严峻的财务困境。而财务共享所专长的专业化的财税政策服务、统一的会计政策支持则会有效地降低或避免各种运营风险。
(四)创建“国际一流”企业的需求
对于一个高速发展的企业,采取创新性的举措,可以令企业更快成长和增值。尤其在国华电力提出创建“国际一流”企业的决策之际,更要求其在企业运营管理上要进行本质创新和革命性的改进。而财务共享正契合了国华电力的增加企业价值创造力和可持续发展力为核心的战略需求。
综上所述,财务共享理念与国华电力的战略决策高度契合,成为国华电力推进企业管理上台阶的必然选择。
五、实施财务共享的风险
虽然财务共享成为国华电力成长过程的必然选择,但是由于国华电力其自身固有的特点,在实施财务过程中其风险仍不容回避。结合已实施财务共享单位的经验,笔者认为,其实施风险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组织机构再造的风险
财务共享打破了传统的分散式财务管理结构,财务管理组织架构、职能及权限进行重新分配和划分。对子公司的财务管理自由度有了一定力度的限制和管控,这必然会在一定程度上引起子公司反弹和消极抵制。这是实施财务共享首先要面对的阻力和风险,如何有效的化解这些障碍,应在实施过程中采用灵活的策略。
(二)人员转型的风险
实施财务共享后,本地的财务核算全部集中到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处理。本地财务人员要重新竞聘上岗。冗余人员的转型以及重新安置问题难以回避。根据某公司的介绍,其实施财务共享过程中财务人员流失一度达到50%左右,其改革过程的阵痛至今难以忘却。然而不同于其他企业类型,作为国有特大型企业的国华电力而言,不可能大面积裁减人员。保持企业人员相对稳定是大型国企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因此人员转型风险是一个非常需要关注的问题。
(三)业务流程再造的风险
实施财务共享要对现有的财务流程进行重新梳理和改造,在区域范围内实现统一标准的流程化管理。这与各子公司原有流程之间必然有一个过渡过程。如何在新旧流程衔接过程中,既保证正常业务不中断,又保证新流程顺利实施,不形成业务真空,也是财务共享实施过程中面临的又一个风险。
(四)信息系统改造的风险
财务共享的实现是基于完备的信息系统平台来实现的,除了要安装新的影像传输系统外,更要对现有的ERP、FMIS等财务管理系统软件进行较大幅度的改造和优化。既要保持现有信息系统正常运行,同时又实现软硬件系统的升级改造过程的无缝联接并非易事。所以信息系统改造过程也存在着相当的风险。
六、实施财务共享的建议
(一)坚持循序渐进、稳步推进的原则
财务共享对传统的分散式财务管理方式具有颠覆性的革新理念。其先进的管理思维和固有优势使其在日后应用中必然具有很强的生命力。然而,与重起炉灶不同,对子公司传统的财务管理方式的改造却要困难得多。其涉及到财务管理权限重新界定划分、人员转型调整、业务流程再造等多项风险。尤其是人员理念的更新和思维方式的转变更绝非朝夕之功。另外,财务共享在电力企业的应用实施毕竟是第一家,其他类型企业的实施经验是否适合于国华电力也有待实践检验。因此,虽然在财务共享实施过程中,领导层坚持“持续推进”的信念是必不可少的组织保障。但在具体操作中,则应灵活地采取“循序渐进”的实施策略,操之过急容易适得其反。在实施步骤上,首先从最基础的核算业务做起,有效试点,积累经验,待时机成熟时,再适时进行全面推广。对于财务管理权限,在实施之初,以不影响财务共享实施为原则,尽量保持原有权限设置格局。以免引起子公司的反弹和消极应对,使实施进程受阻。待时机成熟时,再逐步提升共享中心的权限,以提高集团财务的管控力。
(二)要与电力企业财务特点有机结合
除具有一般企业的财务特点外,电力企业财务也有其鲜明的自身特点:资产资金密集;频繁的大额投融资活动;有经常而巨额的资本性支出等等。财务共享的业务流程再造必须紧密结合这些特点,既体现出财务共享的优势所在,同时又能有效地将其精华移植于电力企业。
(三)持续进行业务培训和理念灌输
财务共享不仅是一个有效地工具,它更是一种新的理念。对于习惯于传统财务管理思维的各级人员,逐步接受财力共享的观念也是一个循序渐近的过程。因此,对于从领导到业务人员的各级人员持续的共享观念的灌输是财务共享最终实施成功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同时,财务业务人员对于财务共享流程从接触到熟练也是一个逐步积累的过程。只有对流程充分掌握并能熟练操作,才能显示出财务共享标准化、流程化管理所具有的成本效率优势。
随着企业规模不断发展壮大,国华电力适时提出创建“国际一流”电力企业的决策。这势必要求国华电力创新管理,在企业运营各个环节上提高管理水平。而财务共享服务以其先进科学的管理理念,势必成为国华电力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有力工具。在这里笔者根据自已的理解对电力企业财务共享的实施提出一些个人的见解,希望对于电力企业实施财务共享有所借益。
参考文献:
[1]张瑞君.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研究与实践[J].理案例研究与评论,2008,(6).
[2]刘婷媛.企业财务共享服务管理模式探讨[J].财会研究,2007,(2).
共享服务模式 篇12
基础服务设施是高速公路正常运营的重要保证, 通过为过往司乘人员提供服务, 向沿线居民提供便利条件, 提升高速公路的社会形象, 在注重社会效益的同时增加高速公路的经营收入, 推动沿线区域经济发展。
基础服务设施共享管理是高速公路管理部门及基础服务设施经营部门对高速公路基础服务设施的有关服务设施、停车设施、辅助设施等进行的规划、投资、建设和经营活动的总称。基础服务设施共享管理的目的是完善高速公路服务功能、提高高速公路服务水平、保证高速公路运营工作正常进行, 最终实现高速公路的多功能、高效率与高效益。
2 基础服务设施共享管理的原则
由于基础服务设施依附于高速公路的特性, 所以无论何种管理模式, 无论何时何地, 都应该有一个共同的行为准则作为管理者决策的指针, 基础服务设施的管理应掌握以下几方面原则:
2.1 以服务为主的原则
基础服务设施实现共享的目的就是为全封闭高速公路上的司乘人员和沿线居民服务的, 因此, 必须坚持以服务为主的原则。同时要坚持形象工程建设, 保证安全环境, 建立文明服务窗口, 加强环境整治力度, 提高服务标准。
2.2 统一规划的原则
在建设和管理上, 为了实现服务于高速公路的目标和提高管理水平, 对于资金的投入和使用, 对于物资的调配, 对于物价、卫生、服务等方面的标准和要求, 都应实行统一规划和管理。
2.3 自主经营、独立核算的原则
为了提高服务水平, 精简成本, 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 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应建立一支专业化的管理队伍, 负责基础服务设施的整体运作, 所以, 基础服务设施必须坚持自主经营和独立核算的原则。
2.4 科学发展的原则
按照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随着经济的发展, 人们的需求层次在不断地提高, 人类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在不断地发展, 基础服务设施共享的管理、服务等方面也应随着时代的发展而进步。
3 共享管理模式分析
目前基础服务设施共享管理有以下四种模式;
3.1 自主经营
在管理处下设路段基础服务设施, 实行自主经营, 基础服务设施作为企业在人事、计划和业务等方面接受管理处指导, 旨在提高管理处对基础服务设施的支持力度。
3.2 承包经营
全路成立高速公路服务开发总公司, 负责对全线基础服务设施计划和经营, 实行分级层层承包经营。各基础服务设施作为子公司和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 接受总公司和路段管理所处的双重领导。
3.3 租赁经营
将统一规划建设的基础服务设施全部或部分设施租赁给各个投标经营者, 实行自主经营。管理部门按照合同向经营者收取租金或管理费, 制定规章、条例, 并据此对各经营者进行监督。有些省份对在建高速公路推荐这种模式, 收益好, 可减轻管理负担, 因而管理机构人员精干。
3.4 一体化经营
有关专家指出, 大力推进高速公路基础服务设施一体化经营管理战略, 才是改变管理各自为政的好办法。高速公路基础服务设施投资主体多, 多数是单独规划建设和经营基础服务设施, 效益好的基础服务设施大家抢着经营管理, 效益差的则完全不同, 因此按照一路一个业主的建设管理模式来经营基础服务设施, 不利于提高对路网整体资源利用。
4 承包经营和租赁经营模式对比
承包经营方式与租赁经营方式相比, 两者都实行了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的决策, 比事业型管理前进了一步, 但后者更能从根本上形成迫使企业努力改善经营管理的压力, 以及充分发挥经营者独立自主的能动性。其主要原因是。
4.1 承包经营与租赁经营的所有权与经营分离的程度不同
承包经营, 虽然承包者在生产经营、人事劳动管理、职工奖惩等方面有一定的自主权, 但由于这些权力是在上级行政管理部门的控制下行使的, 因此是有限的、不完全自主的。而租赁经营, 经营者不仅具有企业机构的设置权、分配权和选择权、生产经营决策权, 而且还有对职工的聘用和解聘权, 对副职行政干部的任免权。因此, 经营者的经营管理活动更加自主。
4.2 承包经营者与租赁者自负盈亏的程度不同
按照承包合同的规定, 一般承包经营者只负盈不负亏。而租赁经营者在取得经营权的同时, 其工资奖金全部取消 (包括其他成员) , 工资级别进入档案。
4.3 承包经营者与租赁经营者的产生方式不同
承包经营者的确定, 一般是由上级主管部门从承包企业中就地选拔。被选拔任命的经营者大多是原单位的领导。承包期满后, 经营者一般还可继续担任领导职务。而租赁经营者, 必须进行公开招标, 择优确定。经营者领导地位随着合同的签订而确立, 又随着合同的终止而消失。租赁经营者比承包经营者承受了更大的压力, 而这个压力可激发经营者的拼搏精神, 增加单位的活力。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租赁经营颇具有市场化, 一切经济活动都直接或间接地处于市场关系之中, 通过市场机制推动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
5 结论
理顺产权关系, 走集团化道路。在基础服务设施及经营产权上, 明确高速公路集团与其他收费公司的关系, 加大协调力度, 避免矛盾, 同时, 坚定不移地走“统一化、专业化、规模化、集团化”的经营开发路子。
转变经营机制, 推行整体租赁。实践证明, 为提高基础服务设施管理水平, 基础服务设施实行整体租赁模式, 都取得了好的经济效益。
摘要:根据基础服务设施共享管理的定义, 分析了基础服务设施共享管理的原则, 然后在对共享管理的几种模式阐述的基础上, 重点对承包经营和租赁经营模式进行了对比分析, 最后得出相关结论。
关键词:基础服务设施,共享,管理模式
参考文献
[1]张全胜.高速公路服务区产业开发研究[D].西安:长安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5.
[2]张全胜, 左庆乐.高速公路服务区功能定位的探讨[J].交通标准化, 2008 (8) .
[3]蒋群.关于高速公路服务区功能完善与拓展的研究[J].建筑经济与管理.2007.
[4]张月鹏.对高速公路服务区功能配置的思考[J].华东公路, 2006, 4.
[5]金双泉, 何龙.广东省高速公路服务区功能拓展研究[J].广东公路勘察设施, 2006 (3) .
[6]周修婷.农产品品牌推广的有效途径—高速公路服务区[J].《蔬菜》杂志-经营管理, 2008, 11.
[7]老海.西欧高速公路服务区—旅行者的驿站[J].交通与运输.
[8]Stanley M.Besen and Joseph Farrell.Choosing Howto Compete:Strategies and Tacties in Standardization[J].Journal of Eeonomics Perspec-tive, 1994, Vol. (2) :117一13
【共享服务模式】推荐阅读:
共享服务模式实施09-05
人力资源共享服务模式05-25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模式05-25
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研究论文06-28
共享服务09-26
共建共享服务06-26
共享服务建设12-04
信息共享空间服务05-13
财务共享服务框架10-26
开源·共享·云服务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