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药无公害栽培技术

2024-09-25

山药无公害栽培技术(精选4篇)

山药无公害栽培技术 篇1

山药在生产过程中, 针对可能出现的污染问题采取综合治理措施。在肥料使用上, 以有机肥为主, 化肥限量, 禁用未腐熟有机肥和硝态氮肥。在病虫害防治上, 采取预防为主, 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充分发挥物理、生物等防治措施的作用, 使用低毒、低残留的化学农药, 严格执行《农药管理条例》、《农药安全使用检查》, 定期进行检测, 把残留控制在无公害蔬菜允许值之内。

1 品种选择

根据近几年市场对山药的质量要求, 选用优质、抗病、适应性广、商品性好的从日本引进的山药新品种大和长芋。该品种皮色浅黄, 肉质雪白, 粉质足, 口感好, 粗3~8 cm, 长30~60 cm。由于良好的品质和优良的市场适应性, 很快在山东获得了推广, 种植面积迅速扩大。

2 适宜播期

在我地3月10日至4月20日播种, 9月底至翌年4月上旬收获, 可以经过冷库储存之后, 一直销售到新山药上市。

3 适宜密度

大和长芋山药采用的是大小行种植, 小行距40 cm, 大行距100 cm, 即140 cm种两行, 株距20~25 cm, 亩株数3500~4300株。

4 地块选择

4.1 地块选择:

选择地势平坦、能灌能排的地块。

4.2 土壤选择:

山药对土壤的要求比较严, 土壤不太黏也不太沙、土质均一的壤土较好, 最好是肥沃的菜园土。山药地块忌土中含有较大的砾石。

5 整地

5.1 平整土地:

在旋耕前先平整土地, 尽量使地块中间略高或者一端高, 避免地块中间低两端高。

5.2 施足底肥:

在旋耕前亩施腐熟的农家肥5000 kg以上, 然后旋耕, 深度在25~30 cm。

5.3 开深沟:

采用山药专用开沟机开沟, 深85~90 cm, 宽70 cm左右。

5.4 灌水:

开完沟后往沟内灌水, 要求灌匀灌透。

5.5 平整:

灌好水后, 5天以后沟内土壤略有干皮时, 在沟内每亩撒施复合肥50 kg, 然后用小型旋耕机再把沟内旋平。

6 开沟播种

在70 cm的沟内划相距40 cm的沟, 每条沟离沟壁保持15 cm。开沟深度10 cm, 覆土6~8 cm后盖地膜。

7 地下用药

选择低毒、分解快的农药, 严谨用高毒的神农丹、呋喃丹等国家严禁在蔬菜上使用的农药, 最好选用辛硫磷、毒死蜱等低毒农药, 与豆饼、蓖麻饼、花生饼等拌成毒饵撒入播种沟, 即可防治蛴螬、金针虫等地下害虫。

8 田间管理

8.1 破膜:

山药种植20天以后陆续出苗, 此时应注意天气, 防止温度过高烧苗。

8.2 搭架:

种完山药之后应用竹竿搭架, 架子高180 cm左右。

8.3 中耕除草:

在山药生长阶段应防治杂草, 因为杂草不但争养分, 还和山药挣空间。山药杂草尽量不采取大锄深锄的方式, 最好用手拔除。

8.4 施肥浇水:

山药的肥料分为基施和追肥, 基肥用一代复合肥, 在7月份随着浇水追施一遍高钾复合肥即可, 亩施50 kg。

8.5 防治病虫:

大和长芋山药在我地种植病害很轻, 在6月和7月分别喷施一次保护性杀菌剂例如可杀得3000、大生、新万生等即可。害虫主要是在出苗期的小地老虎, 可用拌毒饵的方法防治。如用毒死蜱拌花生饼等制成毒饵, 晚上撒在田间, 效果很好。

3采收

为提前上市, 在9月底即可采收, 可以陆续采收到来年4月上旬。预计冬季采收的地块, 在封冻前覆盖一层地膜, 即可保证整个冬季采收。山药边采收边上市, 有利于山药的储存, 也可以在年前上市, 获得好的收益。也可以在来年的4月中旬前收获。山药经冷库储存后可以慢慢出售, 一直出售到新山药上市。在冷库储存时, 注意山药的断口要沾上生石灰粉, 防止腐烂。

麻山药无公害高产栽培技术 篇2

种植麻山药最适宜的土壤为砂壤土、轻壤土、壤土。第1年种植, 按80 cm距离开沟, 沟宽、深分别为30、70~100 cm。冬前翻耕沟土, 早春在土壤解冻时填入土沟, 结合填土施肥料, 并混匀, 土壤墒情不足时, 可于做畦前浇透水。

2 种子处理

目前高阳县主栽品种是系统选育的棒药、紫药两大类。为有效防治褐色腐败病、线虫病等病原菌, 催芽、播种前要严格剔除有病种块, 而后苗床用50%立枯净可湿性粉剂2~3 g/m2对水配制成900倍液喷洒, 或用50%辛硫磷200倍液喷洒床土。待土面干后, 按常规播种。麻山药催芽后播种能有效延长生长时间, 提高产量。山药咀、山药段子、山药豆3种种苗无病虫害, 苗芽健壮。用山药咀子作种苗, 可直接播种, 用块根或山药段子作种苗必须进行催芽, 因为块根出苗慢, 达不到催芽效果[1]。催芽标准以种芽露白为宜, 催芽后的块根定植时一定要横放。山药咀、山药段子应整齐一致, 长度均为15 cm。山药豆大小均匀一致。由于长期选用山药咀、山药段子作种苗, 种性易退化, 产量逐年下降, 因此应每隔2~3年选用山药豆繁种1次, 以提高种性和产量。

3 播种

高阳县麻山药定植一般在4月中下旬进行, 最迟不超过4月25日, 以5 cm地温达到10℃为标准, 可栽植11.25万~12.75万株/hm2, 宽、窄行行距分别为70~80、30~35 cm, 株距16~20 cm, 栽植深度3.0~4.5 cm。

4 田间管理

4.1 平衡施肥

一般施有机肥75~90 t/hm2, 或腐熟的鸡粪30 t/hm2、磷酸二铵255~300 kg/hm2、钾肥450~525 kg/hm2、硫酸锌30 kg/hm2。或用麻山药专用肥 (15-16-20) 750 kg/hm2, 另加氯化钾肥300 kg/hm2。所有肥料要集中施于耕层, 以利于麻山药的吸收。发棵期结合浇水追施尿素105~150 kg/hm2, 现蕾时应重施肥1次, 追施氮、磷、钾复合肥300~375 kg/hm2, 以保证块茎伸长与膨大。9月上旬再追施复合肥1次, 9月中旬后不施肥。收获前30~40 d进行最后一次追肥。全生育期浇水3~4次, 生长前期一般不浇水或少浇水, 块茎生长盛期不能缺水, 收获前1周内不浇水。

4.2 化学除草

麻山药播种后至5月中旬在田间形成第1个杂草高峰, 此时以狗尾草、马唐、稗草、马齿苋等为主。化学除草应选在播种后出苗前进行, 除草剂可选用48%氟乐灵、50%乙草胺等, 应在播前或播后立即施药[2]。具体方法:播前将48%氟乐灵1 500~2 250 mL/hm2对水450 kg/hm2均匀喷于畦面, 而后中耕5~7 cm, 混匀药土, 播后盖膜。

4.3 整枝去杈

出苗后对萌发芽数较多的要选留壮芽1~2个, 其余及早除去, 以免消耗养分。如侧枝过多, 可摘取基本侧蔓, 利于通风透光。7月中下旬开花后, 要及时疏花, 以防麻山药豆大量形成, 影响地下块根生长, 也可在麻山药豆刚形成时摘除。

4.4 立支架

麻山药苗高30 cm时, 要立支柱搭人字型或篱式支架, 架高以1.5~2.0 m为宜。

4.5 化控

7月中下旬, 当茎蔓进入盛发期时, 要根据植株长势及时喷洒缩节胺化控, 一般开花前用量为15.0~22.5 g/hm2, 麻山药豆大量出现后用量为30~45 g/hm2, 如连阴雨天气出现旺长, 一次用量为60.0~67.5 g/hm2, 可有效控制茎蔓旺长, 以协调地下和地上生长的平衡, 有利于块根膨大伸长。

5 病虫害防治

5.1 重茬

麻山药抗病性很强, 但对重茬种植反应敏感, 引起重茬的主要原因:一是麻山药根系分泌的自毒物质对下茬种植的麻山药抑制生长作用较大;二是微量元素失衡;三是盲目施肥、用药对土壤结构的破坏;四是长期种植同一种作物对原有土壤微生物种群的破坏, 导致土壤中各类有益菌数量减少, 致病菌累积, 以细菌、真菌为主体引发的麻山药根茎腐烂病呈逐年加重的趋势, 已成为麻山药生产的主要障碍。

5.2 线虫病、蛴螬、金针虫

防治方法:一是冬前深耕20~30 cm, 把冬前的成、幼虫翻至地表, 使其冻晒死。二是增施有机肥, 增强植株的抗病性、抗虫性。三是轮作倒茬, 一般2~3年轮作1次。四是用铁灭克60~75 kg/hm2, 或3%神农丹60~75 kg/hm2, 在整地时均匀地掺合在土壤中[3]。或在生长前期用90%敌百虫800倍液, 每株灌药液0.5 kg。最有效的防治方法是土壤熏蒸, 具体技术环节是在秋季收获麻山药后, 或春季土壤化冻后, 对麻山药重茬地块进行熏蒸, 防治效果非常明显。

5.3 根茎腐烂病、枯萎病

防治方法是在整地开沟施肥时用多功能微生物菌剂150~225 kg/hm2, 防治效果明显。

5.4 疫病

发病初用70%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450~600 kg/hm2, 或70%丙森锌可湿性粉剂700倍液或1∶1∶200倍波尔多液封锁发病中心, 以防止病害蔓延。

5.5 褐色腐败病

发病初期用50%立枯宁可湿性粉剂800倍液, 或23%噻氟菌胺悬浮剂210~300 mL/hm2对水450~600 kg/hm2喷雾防治。

5.6 炭疽病

在发病初期喷洒50%多硫悬浮乳剂500倍液450~600kg/hm2, 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 或80%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800倍液防治[4,5,6]。

5.7 枯萎病

用甲基托布津500倍液浸种或在生长季灌根防治。

6 采收

10月中下旬待叶片干枯后要及时用专用工具收获, 严禁将块根折断, 以提高出售价格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王永辉.优质麻山药栽培技术[J].农民科技培训, 2012 (10) :33-34.

[2]孙玉红.麻山药高效栽培技术[J].现代农村科技, 2012 (13) :14-15.

[3]贾艳辉.麻山药高产栽培技术[J].河北农业, 2012 (3) :20-21.

[4]贾艳辉.麻山药病虫害防治技术[J].现代农村科技, 2012 (10) :27.

[5]无公害麻山药高产栽培技术[J].农家顾问, 2012 (3) :43-44.

无公害农产品架山药高产栽培技术 篇3

应该选择地势干燥、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排灌方便、2~3年未种植过薯蓣科作物的沙壤土、壤土为宜。选择高产、优质、抗病、抗逆性强的长柱状种薯。种薯表皮赤褐色、肉色洁白、无病虫害。要求颈短、粗壮、无分枝, 长15~20 cm。选择商品山药切段, 经消毒处理后进行大田种植。要求直径3 cm以上, 块茎长度8~10 cm。播种前20~30 d, 按长度8~10 cm对种薯进行分切, 切段后随即在切口处蘸涂一层草木灰 (或生石灰粉) , 或用500倍液50%多菌灵浸泡5~10 min, 浸泡后在阳光下晾晒2~3 d, 以切口两端充分干燥为宜。分切时做好顶端标记, 分切后将山药段子置于25℃的湿沙中催芽, 待种薯刚冒白芽即可进行大田移栽。

春天进行深翻土地, 然后用旋耕机按行距150 cm进行深松土, 松土深度80~100 cm、宽40~45 cm, 深松的垄沟方向以南北为宜。没有旋耕机的, 可用小型挖掘机深松, 先将地表面30~35 cm深、40~45 cm宽的熟土挖出放到沟一边, 再往下深松40~45 cm, 然后再将挖出的熟土回填。深松后, 将腐熟的优质有机肥1000 kg/6 6 7 m2~3 0 0 0k g/6 6 7 m2、尿素1 0 k g/6 6 7 m2、过磷酸钙30 kg/667m2、硫酸钾5 kg/667m2拌匀, 或用复合肥 (15-25-8) 20 kg/667m2~30 kg/667m2, 油渣250kg/667m2~500 kg/667m2混匀, 撒到深松的垄沟上, 再用旋耕机旋深20~25 cm, 使土地呈待定植状态。

4月中旬, 10 cm地温稳定在10℃以上时播种。山药栽子、山药段子400 kg/667m2~600 kg/667m2。垄沟上种植两行, 行距40 cm, 在垄上挖10 cm深的播种沟, 按15~20 cm株距将种薯按垄沟方向平放在沟内, 盖土8~10 cm, 然后铺滴灌带及覆盖70~90 cm宽的地膜。种植密度3500株/667m2~4000株/667m2。生产上播种先使用山药栽子, 山药栽子数量不足时再使用山药段子。出苗时, 及时在地膜上划一小口, 使幼苗露出地膜, 并用细土将薄膜口封盖严实。山药定植后气温适宜时滴1次透水, 出苗后轻滴1次出苗水, 以后保持土壤湿润, 不旱不滴水。立秋后, 视天气情况可滴1次大水, 但不应积水。出苗后滴提苗肥, 滴施尿素3 kg/667m2。发棵前滴施尿素10 kg/667m2。6月份块茎膨大期滴施尿素12 kg/667m2、硫酸钾20 kg/667m2, 8月份根据植株长势, 叶面喷施0.2%尿素和0.3%磷酸二氢钾, 每10 d喷施1次, 连续喷3次~4次。每株选留1条~2条强壮的茎蔓, 及时进行人工除草, 摘除基部侧枝。

2 主要病虫害及防治

2.1 主要病害

主要病害有根腐病、枯萎病、炭疽病、叶斑病等。

2.1.1 农业防治

播种前科学晒种;选用抗病品种;及时轮作倒茬;加强栽培管理, 增施磷钾肥, 培育健壮植株, 增强植物抗性;阴雨天注意排涝;及时摘除病残体, 清洁田园, 集中烧毁或深埋, 减少越冬病原物。

2.1.2 药剂防治

发病初期用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1200倍液灌根, 可有效地控制根腐病的发生;用40%根腐宁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30%苗菌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 可有效地控制枯萎病的发生;用75%甲基硫菌灵500倍液, 或用47%加瑞农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雾, 可有效地控制叶斑病的发生;发病初期, 选用77%可杀得微粒剂800倍液, 可有效地控制炭疽病的发生, 以上病害隔7~10 d防治1次。视病情发展连续防治2~3次。

2.2 主要虫害

主要虫害有地老虎等。春耕前进行精耕细作, 或在初龄幼虫期铲除杂草, 可消灭部分虫、卵。田间用糖醋液诱杀地老虎成虫、或用黑光灯或频振式虫情灯诱杀地下害虫和鳞翅目害虫。用泡桐叶或莴苣叶诱捕幼虫, 于每日清晨到田间捕捉;对高龄幼虫也可在清晨到田间检查, 如果发现有断苗, 拨开附近的土块, 进行捕杀。对不同龄期的幼虫, 应采用不同的施药方法。幼虫3龄前用喷雾, 喷粉或撒毒土进行防治;3龄后, 田间出现断苗, 可用毒饵或毒草诱杀。

3 收获

3.1 采收时间

9月中旬, 初霜期前后采收。

3.2采收方法

从垄的一端开始, 先挖出60×60 cm见方的土坑, 用山药铲沿着山药在地下的生长方向、离山药10 cm处, 铲断四周的侧根, 把侧根泥土铲出, 一手提住山药块茎的上端, 一手沿块茎铲断其它的侧根, 以确保山药块茎完整。

摘要:本篇论文主要论述了无公害农产品无架山药高产栽培主要栽培技术、主要病虫害防治以及收获等技术要求。

山药无公害栽培技术 篇4

种植基地应选择前茬3年内未种过蓣科作物, 地势高燥, 光照充足, 耕作层深厚, 土壤疏松, 土层中不夹石头, 有机质含量高, 排蓄水、保肥性良好的地块, 土壤应符合无公害农产品 (或原料) 产地环境标准的要求。

二、品种选择

选用适应当地环境条件的优质、丰产、抗逆性强、商品性状好的品种, 如花籽山药。

三、种薯处理

干热河谷区以山药段子作为种薯, 每块重100~150g。种植前1天, 挑出腐烂的种薯, 然后用50%多菌灵1 000倍液浸种5分钟, 捞出晾干待播;或用甲基托布津原粉蘸种薯切面;或甲基托布津原粉拌适量草木灰蘸种薯切面。

四、施肥整地和挖沟

1. 施肥整地

栽培山药以选择疏松肥沃、土层深厚的砂质土壤为宜。每亩用充分腐熟的农家肥5 000~6 000kg、复合肥 (20∶5∶20) 25kg底施, 如无农家肥, 可用复合肥 (20∶5∶20) 15kg、过磷酸钙25~50kg、豆饼肥50kg混合后均匀撒在施肥沟内后盖土10cm左右。为了防治土传病害或地下害虫, 可亩用1.1%苦参碱粉剂2kg拌土撒施, 然后耕翻30cm。

2. 挖沟

种植长山药, 松土层120~150cm深, 垄呈南北向, 单沟单行种植, 按垄距1.3~1.5m放线, 用螺旋开沟机开沟, 开沟机调在120~150cm深度, 把开沟机档位放在一档延线匀速开沟, 可一次性完成地下开沟松土、地上培垄等工作。如没有螺旋开沟机, 可用改造后的挖土机挖种植沟, 然后用微耕机或人工回土。要在山药地周围挖排水沟, 并与外沟相通, 以便雨季排水。

五、适时播种

干热河谷区种植山药时种薯不需催芽, 可在雨季来临前 (5月份) 用消毒好的种薯直接播种。

1. 起垄播种时在起好的垄上顺垄方向开宽、深各10~15cm的播种穴, 并用脚轻踩播种穴底。

2. 播种

将种薯平放在播种穴内, 一般肥力土壤株距为30~35cm, 每亩播种1 200~1 500株左右, 盖10~15cm厚细土。在种植时对大小不同的种薯要分开种植, 以保证出苗整齐。

六、田间管理

1. 苗期管理

出苗后可搭三角架或四角架, 架杆入土20cm左右, 用架材连接架顶, 以加强抗风力和承重力, 架高2.0~2.2m。山药段子种下25~35天就会出苗。出苗后如发现多茎植株需间苗, 把多余的茎拔出, 留下1根健壮的茎株, 然后用1.5%噻霉酮水乳剂1 000倍液或50%氯溴异氰尿酸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灌根, 防止伤口感染。5月下旬至6月上旬苗出齐后, 可在每株根部用1.5%噻霉酮水乳剂800倍液或50%氯溴异氰尿酸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5%井岗霉素水剂500倍液混合灌根, 每穴灌药液50~75g, 用于预防根土病害和对枯萎病发生初期的防治。若发现茎上有褐斑或植株枯死, 可在15天后再灌1次, 同时及时除草、踩实垄埂。遇大雨天要及时排水, 防止塌沟。

2. 放叶甩蔓发棵期管理

5月底至6月中旬进入放叶甩蔓发棵期。山药苗高1~1.5m时开始放叶, 此时期要重点防治病虫害, 促进枝叶生长。放叶初期用70%甲基硫菌灵800~1 000倍液、或75%百灵清1 000倍液、或1.5%噻霉酮水乳剂、或70%超微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800~1 000倍液喷施茎叶, 预防炭疽病、褐斑病。隔7~10天以后用70%超微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或50%氯溴异氰尿酸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再喷1次。山药分枝越多, 单株产量越高, 为了促进分枝, 每次喷药时加入锌、钙、硼、钼、镁和腐质酸液肥500倍液, 每株可增加分枝3~5条。

3. 枝叶生长盛期管理

此时期既要保证枝叶健壮生长, 又要防止枝叶旺长, 防治病虫害。6月下旬至8月上旬要防治红蜘蛛、夜蛾、叶蜂、铜绿金龟甲等害虫, 用1.8%阿维菌素5 000~8 000倍液喷雾防治。7月上旬若植株脱肥, 应亩施氮、钾冲施肥25kg;若不脱肥可用腐殖酸液肥500倍液加2%磷酸二氢钾喷施, 7~10天喷1次。

4. 块茎迅速膨大期管理

8月中下旬至9月下旬山药快速膨大, 此时重点抓好水肥管理和病害防治。8月中下旬可亩追施复合肥 (20∶5∶20) 50kg+氯化钾15kg。

5. 枝叶衰老块茎充实期管理

9月中旬重点防止藤蔓早衰。早衰田一般不采用田间施肥, 可采用叶面喷施腐殖酸液肥500倍液1次。

七、收获与贮运

11月下旬至翌年3月选晴天收获山药。先撤架, 把支架杆抽出捆绑好以备来年使用。清理田间藤蔓、残枝等集中处理。挖山药时尽量保证山药块茎完整、无磨损。采收好的山药在地中稍作晾晒, 除去表面泥土和侧根, 掰下山药栽子, 将山药装箱运输到各地销售。

上一篇:农民需求论文下一篇:基于校园网络安全防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