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规划(精选12篇)
市场规划 篇1
●朱成章
(接上期)
2“计划”与“规划”的差异
2005年召开的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 在研究和审定《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时, 将“计划”改为“规划”, 此举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
2.1“计划”变“规划”说明中国的市场化改革已日趋成熟, 政府注意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
中国自1978年提出社会主义市场化改革以来, 到2005年中国的经济体制环境已经发生了深刻变化。据当时统计, 中国95%以上的商品资源由市场来配置, 国家定价的商品不足5%, 社会主要商品供求平衡和供大于求, 包括劳动力市场、资本市场、房地产市场、技术信息市场等在内的市场体系正在不断完善。加入世贸组织以来, 中国经济日益融入全球市场。这些都说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初步建立, 中国已成为发展中的市场经济国家。“计划”是政府直接配置资源, “规划”是在政府宏观指导下由市场配置资源。资源配置主要由市场配置还是政府直接配置, 这是计划经济下的计划和市场经济下的规划的一个根本区别。对于大多数行业来说, 规划主要运用市场机制, 由企业自主决定投资方向, 投资效益将成为引导资源流向的决定因素。在发挥国家规划对资源配置的指导作用的同时, 使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得以充分发挥。
2.2“计划”变“规划”要求将过多过细的量化指标淡化, 规划将更加注重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宏观把握与调控
《现代汉语词典》对“计划”和“规划”的解释是:“计划”是指工作或行动前预先拟定的具体内容和步骤;“规划”是指比较全面和长远的发展计划。显然后者更加注重宏观性、战略性和长远性。
我国在计划经济时期, 国家通过计划逐一配置重要资源, 所以各项指标定得非常细, 过去的计划有许多属于市场、企业和资本自我调整的内容。而市场配置资源的今天, 规划突出宏观性、战略性和指导性, 规划指标少而精。从“计划”到“规划”, 体现了从微观向宏观, 从直接向间接, 从项目管理向战略管理的转变。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遇到了资源和环境的瓶颈约束, 面临着激烈的国际竞争, 规划将凸显政府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宏观把握和调控, 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放在突出的位置, 调整经济结构,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节能减排, 改善生态环境, 为谋划中国未来5年以至未来30年等更长远的发展, 描绘一幅清晰的“蓝图”。
如何使政府既不“越位”又不“缺位”, 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可以由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领域的内容减少了, 政府在抓好经济调节和市场监管的同时, 加快职能转变的步伐, 在公共服务、生态环境、资源保护、优化环境发展等方面更好地履行公共职责是当务之急。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经济调节、市场监管、公共管理、社会服务是政府的四大职能, 后面的两大任务是政府极为重要的职责, 也恰恰是政府最为薄弱的环节。
“计划”变“规划”对于大多数行业, 特别是私有的、竞争性行业是合适的, 但是对于公有的、非竞争性行业、自然垄断行业是否合适, 具体到中国的电力行业该怎么办, 就值得探讨。
3 要不要做电力规划
2002年, 进行厂网分开、引入竞争的电力市场化改革;2005年, 中共中央提出“计划”变“规划”, 国家编制了“十一五”“十二五”两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但电力行业至今没有发布电力规划。没有电力规划, 电力工业的发展却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快得多, 而不少电力计划的预测失准。最突出的“十五”计划预测错得离谱, 电力计划失控, 使得公众对电力计划、规划的作用产生怀疑。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电力规划还要不要做?
中国电力行业的主流观点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立足中国国情 (如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电力行业需要国有经济占主导) , 必须重视和加强电力统一规划, 理由是:电力的国民经济基础产业地位要求加强统一规划,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特征要求加强统一规划;电力工业的自身特性 (电力发供用同时完成和技术资金密集型特征) 要求加强统一规划;我国能源资源与生产力布局不平衡的特征要求加强统一规划;转变电力发展方式, 增加新能源利用, 提高非化石能源比重, 促进能源效率提高和节能减排, 需要统一规划;加强电力统一规划, 能有效促进行政管理方式转变;深化电力体制改革与坚持统一规划并行不悖。
这些理由归纳起来, 说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可能单独完成电力资源的配置, 需要由国家制定电力规划来辅佐, 其原因有三:一是电力市场本身有缺陷 (或失灵) , 价格信号只能反映现期的电力供求关系, 不足以指导建设周期长的电力投资;二是电力需要有坚强的国家意志和代表国家意志的规划来解决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能源结构不合理和市场投资无政府状态问题;三是我国电力经济特情使然。我国是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发挥资源配置作用。
问题是这里所说的电力规划是一个什么样的规划, 是按中共中央所说的规划, 还是计划经济时期“计划”那样的规划?从国家电监会委托中电联牵头开展的《电力工业统一规划机制研究》来看, 这里所说的“规划”, 实际上还是原来的“计划”。这个规划内容与20世纪50年代苏联专家指导下编制的电力计划完全相同, 与以往10个电力五年计划也没有什么差别。
另一个证明我们现在所说的“规划”实际上仍然是“计划”, 是国家能源局提出“实现规划代替路条”。过去电力计划上先作可行性研究, 然后报项目建议书, 国家批准项目建议书后, 才可以开展勘测设计工作, 然后报设计任务书, 批准之后可以开工建设。后来将批项目建议书改为批路条。2013年, 把路条和项目审批都下放了, 意味着把电力项目的审批权力下放给地方和市场, 以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 但国家能源局总是不放心, 要通过规划代路条把下放了的审批权收回来。
有关官员表示:“取消和下放审批权力意味着将项目交给地方和市场, 然而规划要进一步强化。今后省级能源规划需要由国家审批, 涉及到总量布局、区域协调的区域规划也需经过国家审批, 这是因为地方规划不止立足于本省 (地区) , 还涉及到别的省份 (地区) 的能源规划布局。此外, 国家还将简化审批程序、编制未来5~7年的规划, 并按规划实施 (即规划里有的项目可以建设, 规划里没有的项目不允许建设) 。省级规划将采取年度审批的方式, 相当于一次性‘打包’审批路条, 实现规划代替路条。”按照这个要求, 5年甚至7年电力规划如果有一批项目不具备批准路条的条件, 规划就不能出笼。规划远比原来的计划还要细致, 编制的难度要比计划大得多, 弄得不好就像电力“十一五”“十二五”规划一样不能出台。
另一种观点认为, 市场化条件下不应当有国家的电力规划 (实质是计划) 。国家电力计划可以配置电力资源, 市场也可以配置电力资源, 计划配置电力资源有缺陷, 市场配置电力资源也有缺陷。但总的来说, 市场配置电力资源比计划配置电力资源要优越, 我们不能以电力的特殊性、中国国情的特殊性来否定市场配置电力资源。如果我们肯定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那么就不应当再搞规划 (指计划性的规划) 。理由是:西方国家的实践证明, 西方电力工业没有国家电力计划或者电力规划, 可以依靠市场配置电力资源, 市场配置资源中存在的缺陷可以由政府的政策影响解决。西方政府不会使用制定增长速度和发展指标、审批投资和贷款等手段取代私人电力企业决策和市场均衡机制, 西方上述国家做法可以理解为:“市场资源配置机制下的政府政策辅助。”这与我国的“政府电力规划 (实质是计划) 指令下的市场资源配置”有着本质的区别。
20世纪90年代以来, 西方经济理论支持竞争性电力市场, 各国采纳竞争性电力市场改革本身就说明政府承认电力市场是可以发挥资源配置和均衡供求的作用的。在电力市场里, 发电商出于自身赚取利润的目的, 认真研究电力市场需求和竞争的走向, 根据电力生产要素的价格谨慎规划投资和生产规模, 选择融资方式、燃料、技术、厂址等。当电力需求大, 电价高于长期边际成本, 他们就会投资建新厂, 反之, 他们就会维持现有发电规模。任何决策错误, 无论是盲目投资还是贻误投资机会, 后果都是自负。电网公司则根据其对市场交易、电流流向的了解规划电网发展。价格引导发电商和电网分散规划经营去满足各方面的电力需求, 达到电力市场的均衡, 无需政府确定要新增多少电源, 建什么样的机组, 在哪里建, 由谁来投资和由谁来贷款。可见, 发电环节投资和生产与其他大多数产业在本质上是相同的。
总之, 市场配置电力资源和规划 (计划) 配置电力资源不可能同时并存。
综上所述, 如果要让市场在配置电力资源中起决定性作用, 继续搞电力计划是不可行的。让市场配置电力资源起决定性作用时, 按照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规划是可行的, 这种规划主要是为了弥补市场配置电力资源的缺陷, 弥补市场失灵, 通过规划制定电力发展战略, 电力发展政策。另一种办法是:由于电力市场建设居后于其他行业, 电力工业的特殊性与中国国情的特点, 电力工业尚难由市场配置资源, 要继续实行计划过渡。
市场规划 篇2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90年4月1日);
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5年12月31日);
3、《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1995年6月8日);
4、《渭南市技术管理条例》;
5、国家相关规范、规定及渭南市政府和规划部门相关规定和规划要求; 6、1:1000地形图;
二、现状分析
(一)地理位置及区域环境
1、地理位置
(二)建筑现状分析
规划区内有大量一层店铺建筑,用地条件较好,适宜建设。
(三)开发条件分析
对规划区现状综合分析可知有利于建设的因素有如下几点:
1、区位优越,交通便捷,发展前景好
建设以服务群众为本,方便群众日常买菜、买生鲜等日常生活必需品的福祉之地。
什么样的菜市场才能被称为标准化菜市场呢?
1按照《标准化菜市场设置与管理规范》要求,标准化菜市场首先应具备良好的环境设施。以菜市场周边环境为例,1公里内,无有毒有害等污染源,无生产储存易燃、易爆、有毒等危险品场所;市场内还必须具备良好的通风条件和采光条件。按照管理规范,还统一设置消防、检验、通风、排水、废弃物处理、公厕等配套设施,2 做到食品安全、环境整洁、标识统一等。当标准菜市场建成后,居民去菜市场买菜的过程可能就是这样:首先进门看一下市场导购图,然后到不同的经营区域购买食材,沿着宽敞干净的通道转了几圈后,出门还能去食品检测室测一下蔬菜的农药残留情况,对周边居民的日常生活卫生是一个极大的改善,同时又可以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使得日常没有管理以及规范的街边市场得到统一的管理与监督,构建健康、和谐、稳定的购物环境。
2、建设用地条件好
规划区内大部分用地地势较平坦,现状建设条件较好。场地面积能够满足标准化农贸市场对于场地的需求。标准化农贸市场对于周边社区配套的成熟化与便捷性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规划区性质及规划目标
(一)规划区性质
根据规划要求将规划区的性质定为:
面向群众、服务高新、以销售果蔬生鲜为主导的现代化标准农贸市场。
(二)规划目标
1、充分利用场地现状周边资源,发展可持续的农产品贸易产业链,弥补一般菜市场功能单一,经济效益地下的不足。
2、运用“果蔬生鲜市场” +“功能模块化”的规划理念,通过精心规划、设计、实施,使规划区最终成为区域一流果蔬生鲜市场,同时依靠规划区内的仓储功能为农贸市场提供必要场所。
3、努力创造出一个与城市总体环境相协调、空间丰富的、功能协调的、环境优美的标准化农贸市场,塑造崭新的农贸市场形象。
4、利用标准化农贸市场的优势:(1)、购买的便利性。(2)、环境的卫生性。(3)、应用的方便性。(4)、价格实惠性。(5)、观念的实用性。
四、规划构思
(一)规划理念
“果蔬生鲜市场”+“功能模块化”
1、果蔬生鲜市场:
1——购买的便利性。政府为了保障市民的生活必需品供应,在一定区域内都设立了标准化菜市场。这些市场一般都开在居民聚居区,已经提供了相当便利的购买条件。生鲜超市从便利性上来讲,未必能超过这些菜市场。
2——环境的卫生性。即使是生鲜超市,在环境方面也不能和敞亮的标准化菜市场比,这是优势。
3——应用的方便性。这一点,相信标准化菜市场可以做到很好,包装菜的卖相很好,使用也很方便。同时,标准化菜市场里可以提供免摘的干净蔬菜,回家用水一冲,就可以做菜了,也很方便。而且包装起来的菜看起来不如展开的菜新鲜,对消费者而言,未必会有我们预期中那样的强烈吸引点。
4——价格实惠性。目前,美国、日本和欧洲等先进国家的物流园区已经发展得十分完善,不仅能够满足日常消费者对于新鲜果蔬及生鲜的要求,同时能够满足第三方批发、规模化仓储的要求。并为周边买菜人群提供一定的信息,以便于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宽松的消费环境。
2、功能模块化:
标准化农贸市场明确了城市工业发展的整体思路,农贸交易指明了产业发展的模式。模块化作为一种快速工业化的产物,更有利于建设整个农贸市场,使得整个市场更加有秩序。模块化产业组织作为信息经济时代一种新兴的产业组织形态,是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和计算机制造技术的迅速发展而兴起的一种以虚拟运作为特征的社会生产组织形式和企业组织管理模式。
(二)空间结构形态
考虑到整个标准化农贸市场在结构上对功能、景观的需要——景观融合环境,交易结合仓储、销售,采用功能独立、空间穿插、嵌入式景观的布局形式,以展示交易活动、购物人员流线,创造景观层次丰富的环境,营造多样、流动的展示和信息交流空间。
(三)功能分区及规划布局
通过认真、仔细调研、园区的主要功能划分为三个区。
1、农贸市场区
农贸市场区,建筑面积为1513.48平方米。建筑立面简洁、时尚、大方、由大面积的横条窗和屋顶拱形构架组成。屋顶设计为玻璃顶,局部区域透光,使建筑内部有良好的采光,建筑造型别致,色彩明快,体量大,满足日常人们消费的需求。
2、生鲜仓储区整个园区由2个单体尺寸为48.2米 X 24.2米的果蔬生鲜仓库组成,总建筑面积4665.76平方米,周边场地道路环通,满足日常物流快速高效的要求。为了节约土地,果蔬生鲜仓库建筑层数为两层,高度为7.5米,两侧开启横向条窗,从而不但提高了仓储效率,同时保证仓储质量。
3、配套服务区
配套服务区为整个标准化农贸市场的生活、办公、管理用房,满足市场管理人员日常的工作和生活等基本要求。总建筑面积8187.2平方米,建筑形式统一,立面简洁、大方,由大面积的竖向带形窗组成。建筑布局充分契合用地形态,留出足够的绿化休闲空间,构建出丰富多彩且富于韵律感的空间形态,创造出多样化的配套服务空间。
(三)道路交通规划
合理的交通组织是工业快速发展的基础,本项目的道路交通组织分动态交通与静态交通两部分进行规划。
1、动态交通组织
规划区交通系统呈枝状。规划从人流及车流疏散及消防等因素考虑,结合现状条件,在规划区中心布置一组环状的车行道作为园区主要通道,规
划在园区主干道和城市规划道路的交通节点上设置出入口,保证园区交通的
畅行。园区道路有8米和14米两种道路宽度,辅助交通系统发达,通过建筑间硬质铺地组织环形交通系统,满足园区快速疏散及消防的要求,提供了优美的道路景观。
2、静态交通组织
在规划区内各区都布置了停车场,满足农贸市场的日常停车需求。
(四)景观规划
1、原则
规划区内的景观规划以保护生态、美化城市环境、塑造现代城市景观为 出发点,充分利用现有自然景观基础,同时建筑与开放空间有序结合,在满 足功能要求的同时塑造空间变化丰富的、各具特色的区域景观,注重建筑景 观与绿化景观的配合。2、规划手段
(1)注重与自然环境的协调
为了使内部景观融入城市景观,与大环境取得共鸣,主要交通入口位置均放大景观,形成主要景观节点。园区道路景观结合主要景观节点给整个园区增添了无限的生机与活力。同时建筑间的院落景观,也进行了精心的设计和处理,形成了宜人的城市空间,创造了优美的城市景观。
(2)注重与城市空间的结合 规划注重与城市空间的结合,通过建筑的合理布局,使园区的内部景观 5 之间和内部与外部城市景观之间形成景观渗透带,使园区内部环境形成一种曲径通幽的意境,使其与外部环境更加和谐,形成了一种有序变化的空间系列。使得整个园区建筑布局疏密有致,营造良好的购物环境。
(3)注重建筑景观的塑造 建筑是规划区内最重要的景观要素之一,各项建设应根据建筑功能性质的不同,在其造型、色彩、体量等方面既有所区分,又协调统一,以此创造优雅的建筑景观环境,提升整个农贸交易园区的景观品质。规划区内建筑采用现代建筑材料,建筑形式简洁、流畅、时尚,色彩淡雅明快,体现现代国际产业园区的新形象。(4)注重绿化景观的塑造
规划以建设花园般的农贸园区为其绿化景观塑造的目标,以合理的绿地率为基础,配以多层次的绿化配置,以精心的设计塑造变化丰富的绿化景观。规划中注重绿化的层次搭配结合,沿城市道路及内部道路两旁均布置绿化带,各个层次的绿化协调配合,共同塑造优美的绿化景观。
(五)建筑环境及色彩控制
建筑环境和色彩的处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人群的参与感受,优美和谐的环境景观对人群有良好的心理引导作用。
本规划区建筑总体空间的设计处理在满足生产工艺要求的前提下,对园区内的所有建筑物、构筑物的体量、位置和空间组合做综合的协调与全面的规划处理,使它们的外形特征整齐、统一、比例适度、匀称、色调明快、和谐;进出自然,起伏有度,共同构建有机建筑艺术群体„„由于工厂类型复杂,其总体空间处理也考虑因地制宜,随其生产规模、特点和要求不同而有区域性的变化。根据功能需求和所处位置,道路四周边沿的建筑体量较大,造型挺拔、简洁、大方、时尚,使之成为果蔬市场与农贸交易的经典之作。
除此之外,地面铺装、小品也是美化、绿化环境的重要元素。车行道以外的路面可依据不同的分区“性格”趋向,采用色彩、造型具审美个性或识别性的铺装。各式小品点缀在其中,活跃小环境,增加了规划区的情趣。
五、建筑单体设计
农贸市场形象效果直接影响到园区整体视觉效果,如今各个城市社区的农贸市场已不再是过去人们印象中的简易钢架搭接的建筑物,而是把建筑艺术中的风格、意义、内涵、形式、功能等融进设计中。
农贸市场遵循“形式服从功能”的建筑原则,建筑形体简洁、明快,运用美学观点处理好空间大尺度、大比例、大色块的相互关系,通过建筑造型表现建筑的特性,同时依据建筑功能对形式进行指导与修改。
(1)入口和门的处理:主入口部分进行适当的变化处理,可突出入口位置而增强指示性,改善墙面虚实关系,并可丰富立面效果。
(2)窗的组合:合理的进行窗组合可有效的协调墙面的虚实关系,同时可 增加市场建筑立面的艺术效果。
(3)墙面的划分:利用建筑构件、线脚、抹灰等手法,将墙面采用水平或垂直或混合进行划分,以达到简洁舒展、挺拔雄伟、和谐等艺术效果。(4)建筑的色彩处理应强调其整体性,在统一中求变化,产生均衡、适度、和谐的韵律感、序列感和统一感。建筑物色彩对于人们的感官是很有影响力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建筑物本身的功能。因此此次建筑设计市场部分采用暖色系与配套服务设施融为一体,采用了暖色调,使得更加贴近人心。
为了美化市场的购物环境,所有标准化市场地面还应铺设防滑地砖,并在墙面上粘贴墙砖。另外,摊位面积也有严格的控制,每个摊位面积将统一按长1.5—2平方米、宽0.75—0.9米、高0.7—0.8米进行设置。农贸市场外观的艺术处理如果得当,它不仅使整个贸易园区的色彩、造型都赏心悦目,人在其中工作心旷神怡,而且有特色的农贸市场和配套服务区等,也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对提升园区的形象与知名度大有好处。
单体外观主要采用大面积的条窗或点窗,满足天然采光、自然通风、遮阳挡雨等问题以减少照明暖通耗费的能量等等。配套五福建筑的立面风格在与果蔬仓库建筑风格统一的同时也考虑了作为整块用地的标志性建筑的要 求,多采用极具现代感的钢结构与大面积横向玻璃采光带来满足市场内的采光要求。装修及场内布局
农贸市场地面铺设防滑地砖,并吸水、防滑、易清扫,向通道两边倾斜;内墙(含立柱四周)应贴墙面砖,高度不低于1.8米;房顶采用防霉涂料,吊顶采用燃烧性能为A级的装修材料;室内空中除必须悬挂的证照、灯具线路外,无明管道、拦板以及其他线路等。市场内经营者字号标牌统一规范,按照商品种类划行归市设置交易区。同类商品区域要相对集中;分区标志清晰。活禽经营区应相对独立,与其他经营区隔开,相隔间距不得小于5米; 经营早点区或快餐配套服务应相对集中设置在专门区域,以1-2家为宜,周围不得有污水或其他污染源,20米范围内无经营、贮运鲜活家禽;熟食卤品、豆制品、酱菜等直接入口食品的柜台距离活禽专柜、厕所、垃圾房的间隔大于20米。设置独立的净菜处理室,配备给排水设施、清洗水池、操作台及垃圾收集设施,在蔬菜上市销售前进行无泥沙、无腐叶、无根须、无过量水份处理。
1、商业设施。按照整洁、美观、实用的要求,充分考虑经营户的经营需求、市场卫生管理要求和商品的特性,借鉴超市功能的设计经验,科学设计市场商位。根据商品陈列需求和防水要求配置相应货架(柜台)和专用水产、肉类柜台,在每个商位的显著位置设置证照悬挂 设施,配备良好的照明设施。
2、公共卫生设施。食品卫生设施应当符合《集贸市场食品卫生管理规范》;配置完备的通风系统,设置公共厕所、垃圾集中设施;每个商位设置加盖的垃圾筒(箱),配备必要的卫生保洁设施;农贸市场应单独设置符合城市公共厕所设计标准的公共厕所;在市场周边设置的,步行距离不大于50米。市场内部须按有关规定设置垃圾中转密闭间,内设垃圾密封桶。
3、物业管理用房。设置保卫、财务、卫生管理、设施维护等物业管理用房,并配备必要的办公设施;设置投诉处理点,并配置复秤设施。500个商位以上的市场应安排监督管理用房。
4、消防及安全设施。消防设施符合国家有关消防技术规范;配置防盗设施;地面应使用防滑材料;有条件的市场可设立监控设施。
5、给排水。通道地面、商位设计应突出防水的要求;科学设置给排水管道,采用沉井式暗渠排水系统,窨井间距不宜大于10米;市场内地面、下水道设计合理,排污性能好;给排水设施除应符合建筑给排水设计标准外,还应满足以下要求:
经营水产、熟食类的摊位或营业房给水单独计量。
市场内部的污水管道(沟)单独设置、自成系统,不与连体建筑污水管道共用。为确保通畅,污水管道管径不小于200mm,管道间距不大于10米。
水产摊位前设置明沟,断面尺寸不小于0.3×0.3米,上覆盖网板;其余摊位前设置明沟或地漏,便于污水排放,污水入口处设防鼠网罩。
6、宣传设施。设置市场招牌、导购牌、商品区域标志及商位号牌,场内显著位置设立公示牌,有条件的可设置广播、公用电话等服务设施。
7、检测设施。200个商位以上的农贸市场应设置检测室,安排相对独立的检测工作间,配备检测项目所需的快速定性检测设备。
8、储存设施。根据需要配备冷藏保鲜设备。
9、绿化。根据建设项目规划要求设置。独立式、棚顶式农贸市场的绿化率宜控制在10%-15%以上。
10、因规划等问题需临时设置农贸市场,其标准另行制订。
11、市场内应灯光明亮,设计科学。电气设
备除符合建筑电器设计标准的要求外,还应满足以下要求:
电力市场改革对电网规划的影响 篇3
关键词:电力市场改革;电网规划;电力企业;用电需求;电力建设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TM715 文章编号:1009-2374(2015)19-0038-02 DOI:10.13535/j.cnki.11-4406/n.2015.19.018
电力市场改革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产物,对我国电力行业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这是因为电力市场改革之后,电力市场在发电、输电、配电等方面均形成了自由竞争的局面,而自由竞争是促进市场良性发展的前提。然而这种自由竞争性并不存在于输电领域,国家仍然对输电保有垄断,这就造成电网公司要受到政府或相关机构的监督与管理,要向市场提供公平、公正、公开的输电服务。从总体上来看,电力市场改革所造成的影响对电网公司的长远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然而,这场改革同时也给电网规划带来一些问题,造成电网规划的一些变动,电网规划的思路必须做出相应的调整才能适应变化了的市场环境。从这个层面上来看,对电力市场改革给电网规划造成的影响进行分析具有重要的现实
意义。
图1 电网规划图
1 电网规划的意义与原则
电网规划是电力企业在实施具体的建设项目之前所做的前期规划,它能够使电力建设工作的效能得到提高,同时也能使企业投入的建设性资金得到最有效的应用。就电网规划的意义而言,电网规划是决定电力企业经济效益的关键性因素,一旦电网规划发生失误,那么在将电网规划付诸实施之后将给企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合理布局电网规划具有重要的意义。就电网规划的原则而言,电网规划应遵循以下三点:
第一,电网规划应该具有前瞻性,即规划中的电网要在一定程度上超过当前电力的需求增长水平。电网规划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满足电力市场的需求,而电力需求的波动性就要求电网规划要有前瞻性,减少对电网建设不利的条件。
第二,电网建设必须具有可靠性。可靠性是保证电力安全的重要属性,因此,建设电网时要充分考虑电网的可靠性,使用可用系数、强迫停运率等指标来对电网的可靠性做出评价。
第三,电网规划要遵循经济性原则。如果想为电力用户提供尽可能廉价的电能,就要在电网规划上多考虑经济性的问题。比如要预测某段时间内的电力需求,从而确定电网规模,避免资源的浪费;分析单个项目的成本与收益,从中找到收益最佳的项目。
2 电力市场改革对电网规划的影响
电力市场改革对电网规划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电力市场改革使得电力未来负荷变化的不确定性增强。这主要是因为电力市场改革之后,电力负荷发展的影响因素明显增多,于是电力负荷的变化性增强。自从电力市场改革之后,电网规划不仅要预测传统的中长期负荷,而且还要将电力市场纳入考虑范围。而电力市场改革进程的加快,又使得电价随市场需求的变化而发生波动,同时电价的波动又带动电力负荷的波动,总而言之,电力未来负荷在电力市场改革的影响下不确定性增强。
第二,电力市场改革使得电源规划建设的不确定性增强。在电力市场改革的作用下,电厂与电网相分离,相应的,电网规划与电源规划也就相互独立。电源规划不与电网规划发生联系,而是与电厂投资商有着密切的关联。投资商为使投资获得的回报最大化,在电源的规划上就会有偏向于投资商一方,在电源规划的实施、控制、调整等各个方面都更多的取决于未来市场的电价波动、国家的相关政策、能源的价格、负荷的变化等。整体上看,电源规划建设的不确定性较高。
第三,电力市场改革使得系统潮流的不确定性增强。系统潮流是指电力系统的运行状态,它的计算结果是电力系统稳定性的分析以及故障分析的基础。电力市场改革使零售商和大用户具有了更多的购电的选择,于是电力系统潮流的分布不均衡,进而造成系统潮流的不稳定性。此外,电力用户与电力生产商之间的直接交易使得大规模长距离输电的情况增加,给电网的输电容量增加了许多硬性要求,系统潮流的不确定性也在这方面得到体现。
3 电力市场改革下电网规划的思路
电力市场改革下电网规划的思路应包含以下四点:
第一,电网规划要遵循经济原则与安全原则。电力企业是竞争市场中的电力企业,它要想获得生存的权力就必须从竞争中取胜,而要想竞争成功就要尽量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从这个角度来看,遵循经济原则具有现实依据。而与经济原则密切相关的安全原则,同样是电力企业所要遵循的一个规划原则。只有保证电网的安全性,才能使电力交易成功。
第二,电网规划要正确把握负荷的增长趋势以及内在发展规律,从而使电网建设的决策更具科学性和稳定性。对此,电力负荷的影响因素的分析与研究是不可少的,同时电力负荷预测方案的使用也是必要的步骤。
第三,要重视电网的可靠性分析。传统的电网规划一向重视安全性,而可靠性是电网规划中的约束条件。在电力市场改革下,电网规划要将可靠性融入到经济性中,通过经济性的形式表达出来,具体而言就是使用经济性的评价方法来评价可靠性。
第四,电网规划要更加灵活变通,在规划网络的结论上可以有多个备选方案。由电力市场改革所引起的一系列不稳定性问题,要求电网规划的灵活性要得到强化,在面对不同的情况时,要进行经济方面和技术方面的比较,从中找出最有利于电网建设的因素,在电网规划中进行强化。而如果规划方案具有多种,则在实施时根据当时的市场条件进行选择。
4 结语
电力市场改革对电网规划产生了一系列的影响,这些影响一度成为我国电力企业向前发展的阻碍因素。而随着我国电力市场改革的深化,电力企业之间的竞争将变得更为激烈,电网规划的合理性将成为决定竞争结果的关键性因素,因此建立合理的电网结构应当成为电力企业的共识。所以在今后的发展道路上,电力企业要明确电力市场对电网规划的影响力,尽量消除不利因素,并积极探讨科学、合理的电网规划方案,以使电网规划的水平得到提高,更加适应变化的电力市场
环境。
参考文献
[1] 戴彦,文福拴,韩祯祥.电力市场改革对电网规划的影响[J].浙江电力,2012,(3).
[2] 高赐威,程浩忠.电力市场环境下电网规划的若干问题研究[J].华东电力,2012,(3).
[3] 杨高峰,康重庆,等.电力市场中基于情景分析的电网规划方案适应性评估[J].电网技术,2013,(14).
[4] 宋婷.电力市场环境下电网规划的可靠性、经济性与全局优化相关问题研究[J].陕西电力,2013,(1).
[5] 赵力.基于电力市场环境下的电网规划的若干问题的研究[J].科技传播,2011,(1).
作者简介:朱忠礼(1988-),男,山东聊城人,供职于聊城供电公司。
从石化产业振兴规划看化肥市场 篇4
一、重点是增加供给
规划对化肥等农资行业的指导思想非常明确, 就是要增加供给, 提高农资保障能力。为什么要把增加供给放在第一位呢?因为化肥是为农业服务的, 国家高度重视“三农”问题, 重视粮食安全和农民增收, 同时还把发展农业作为目前扩大内需、抵御金融风暴的一项有效举措。“兵马未动, 粮草先行”, 化肥作为粮食的“粮食”, 就要求国家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 提高化肥的供给量, 以满足农业需求。另一方面, 化肥供给量增加了, 市场竞争激烈了, 通过市场这只无形的手就可以使化肥价格保持在合理价位, 避免价格的大幅上涨, 使不限价比限价的效果更好 (例如, 从1月25日起, 我国进行了化肥价格形成机制重大改革, 除进口钾肥外, 都由过去的政府指导价改为市场指导价。由于市场货源供给充足, 取消限价后, 化肥价格并没有出现有些人所担心的大幅上涨。
把化肥价格控制在合理价位意义重大, 一是可以确保农民增收, 不因化肥价格大幅上涨而使农民种植收益受到损害, 有利于调动农民种植积极性, 保证国家粮食安全。二是可以减少国家的财政补贴。按照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公布的化肥价格形成机制新方案, 农资价格上涨与增加农资综合补贴和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临时收储价挂钩, 农资综合补贴只增不减, 确保农民种粮收益不因农资价格上涨而下降。也就是说, 化肥等农资价格上涨全部由国家买单。如果因为化肥市场供不应求导致化肥价格过高, 意味着国家财政补贴将大大增加, 国家财政难以承受。
为了鼓励化肥企业多生产, 增加供给, 在1月24日的化肥价格形成机制改革方案中, 明确提出对化肥企业的电价、气价、运价、税收优惠暂不取消。以前的改革方案是把优惠政策与限价绑在一起, 有了优惠政策才对化肥限价, 要取消限价就要取消优惠政策 (2005年化肥市场化改革方案征求意见稿中就明确地提出, 化肥市场化改革的方向是两取消一直补, 两取消就是取消限价, 取消对化肥企业的优惠政策, 一直补就是直补农民) , 现在暂不取消优惠政策, 而将限价放开, 对化肥企业而言是个最大的政策性利好。化肥企业应该全力以赴, 加紧生产, 多为农民提供价廉物美的优质化肥。
针对目前我国化肥生产结构不合理的问题, 规划中提出要调整生产结构, 优化资源配置, 降低成本, 增加供给。据统计, 2008年我国氮肥产量占到了国内化肥产量的74%;磷肥占国内化肥产量的21%;钾肥仅占国内化肥产量的5%, 氮磷钾生产结构比为1:0.28:0.07。而在化肥施用结构方面, 目前我国氮磷钾肥施用比例约为1:0.33∶0.22, 生产结构和施用结构严重不平衡, 氮肥过剩而钾肥供给严重不足, 2008年我国钾肥产量277.5万吨, 仅占表观消费量的34%, 近70%的钾肥还依赖于进口。所以今后我国要大力发展钾肥生产, 控制氮肥和磷肥产能的进一步扩张。但这并不意味着今后我国就不会再上新的氮肥和磷肥项目, 而是要对工艺落后、生产成本高的老装置进行淘汰, 这对那些成本高、竞争能力差、效益差的老企业是个严峻考验。据《中国证券报》报道, 有40个重大项目纳入了石化振兴规划, 其中化肥项目包括:云南云天化120万吨磷铵、青海中信国安100万吨钾镁肥、新疆库尔勒80万吨尿素。
另外, 为了保障国内化肥供给, 规划中并没有对化肥出口关税进行调整。从1月份以来, 市场上就一直有传言称, 国家有可能要对尿素的出口关税政策进行调整, 传言有三个版本, 一是将淡季10%的关税方案延长到今年7月份;二是取消出口关税, 实行零关税;三是2月份至7月份取消75%的特别关税, 只征收35%的正常关税。应该说这些传言并不完全是“想当然”。因为1月14日公布的钢铁行业振兴规划中就有一条:“实施适度灵活的出口税收政策, 稳定国际市场份额。”化肥和钢铁都属于高能耗产品, 以前两者的出口政策基本上差不多, 只不过对化肥出口限制得更严, 关税更高。以此来推论, 化肥行业采用钢铁行业的类似政策也是有可能的, 但实际上却不采用, 说明了国家对国内化肥供给特别是旺季时国内化肥供给的高度重视。
1. 淡储制度如何完善值得期待
规划中明确提出, 完善化肥淡储制度, 这是最值得期待的。目前我国化肥淡储实行的是商业淡储模式, 具体执行的文件是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联合颁发的《化肥淡季商业储备管理办法》。该模式概括起来就是24个字, 即企业储备、银行贷款、政府贴息、市场运作、台帐管理、公开招标。应该说商业淡储制度的实施, 对促进我国化肥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 保证化肥市场的淡储旺供发挥了积极作用, 是一种比较好的化肥淡储模式。具体说来主要体现在三点:一是通过贴息的方式鼓励化肥流通企业和化肥生产企业在淡季时积极储存, 较好地解决了淡季时生产出来的化肥无处去的问题, 使得化肥生产能够正常进行;二是保证了旺季时的化肥供应, 旺季时农民需肥量大, 而化肥企业的生产负荷是稳定的, 不可能因为是旺季就能使产量大幅度增加, 这时淡储的化肥就发挥了积极作用, 保障了旺季时的农民用肥之需;三是有利于平抑旺季时化肥价格的过快上涨, 旺季来临时, 农民用肥量很大, 有可能因为市场供给不足导致化肥价格快速上涨, 而淡储化肥的投入, 将有效缓解市场供需矛盾, 抑制化肥价格的过快上涨, 保护农民利益。目前商业淡储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 2008/2009年度国家级化肥淡季商业储备规模由原计划的1200万吨增加到1600万吨, 约占我国春耕用肥量的四分之一。
化肥商业淡储模式也存在着淡储风险大、淡储计划无法完成、市场调控力较差等问题, 市场有识之士提出要建立国家化肥储备制度, 建议化肥也要像其他的重要战略性物资如石油、棉花、粮食、食用油、猪肉等一样建立国家储备。在2008年12月13日召开的全国物价局长会议上, 提出各级价格主管部门要健全粮食、猪肉、食用植物油、石油、电煤、化肥等重要商品储备制度, 完善储备吞吐和进出口调节机制, 防止价格出现大起大落。这是第一次在政府部门的文件中把化肥与粮食、石油等战略物资并列在一起, 提出要建立商品储备制度, 曾给市场以无限遐想, 但后来并没有很明确、很具体的举措出台。这次在规划中, 又提出要完善化肥淡储制度, 希望能对国家化肥储备制度的建立起一个大的推动作用。
笔者认为, 在现有商业淡储模式的基础上, 再增加国家化肥储备模式, 建立两种化肥淡储模式是种比较好的选择。这两种模式各有优缺点, 可互为补充。正常情况下, 特别是市场比较平稳的时候, 应以商业淡储为主, 而只有当市场出现重大变化的时候, 才以国家储备为主。例如, 市场价格波动很大, 淡储风险比较大, 流通企业和生产企业都不愿意进行化肥淡储, 在这种情况下, 应及时启动国家化肥淡储, 保证化肥市场的平稳发展。另外, 化肥大量出口或生产厂家大量减产, 有可能导致国内化肥资源供应不足时, 我们应采取经济性手段, 必要时采取行政性手段, 加大国家化肥储备力度, 保证旺季时农民的化肥供给, 抑制化肥价格的过快上涨, 保护农民利益。
2. 对春耕化肥市场影响不大
总体来看, 规划的出台对春耕化肥市场的影响不是太大, 主要原因有两点:其一, 规划是一种长期性的发展方向, 并不是一个临时性的举措, 可以立竿见影地对市场产生影响。例如, 规划中提到要在新疆发展80万吨尿素, 但这要几年以后才能建成;再如, 完善化肥淡储制度, 即使建立了国家化肥储备制度, 那也只会对今年下半年以后的化肥市场产生影响, 而现在已进入春耕备肥旺季, 已不是储肥期了, 是用肥期了。
其二, 规划中并没有什么新内容, 基本上是对过去政策的强调和确认。由于国家对化肥行业非常的关注和重视, 从去年11月份以后密集出台了化肥的相关政策, 其中比较大的事件有:
11月13日出台了新的化肥出口关税方案;
12月24日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 专题研究部署保障化肥生产供应问题, 出台了促进化肥行业改革和发展的六条政策措施。
1月24日国家发改委、财政部联合下发《关于改革化肥价格形成机制的通知》, 决定自1月25日开始取消除进口钾肥外的所有化肥限价。以前的化肥政策已出台完毕, 所以在规划中并没有新的化肥政策出台, 自然也不会对今年春耕化肥市场产生大的影响。
石化振兴规划出台之后, 其提振作用已经明显呈现在相关板块中。在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的组织下, 各行业协会将根据规划的指导精神, 提出对各行业的发展规划细则。中国磷肥工业协会将负责起草磷肥工业振兴规划细则, 细则将于4月份提交给大协会。记者采访了磷肥工业细则的主要起草人张永志。
二、主要指导思想
在石化振兴规划中, 涉及到化肥的条文是第二条, 即提高农资保障能力。调整化肥农药生产结构, 优化资源配置, 降低成本, 增加供给。完善化肥淡储制度, 加强农用柴油供应网络建设。中国磷肥工业协会根据此精神, 将对磷肥行业振兴规划提出相关的对策和建议, 短期目标为应对目前的金融危机, 长期目标为实现磷肥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1、调整化肥生产结构
针对磷肥行业目前产能严重过剩的局面, 中国磷肥工业协会建议:发展大的、淘汰落后的, 进一步提高产业集中度, 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延长磷肥行业产业链, 支持企业进行原料路线、节能降耗技术改造, 提高资源利用率, 实现资源的综合利用。
2、完善化肥淡储制度
市场规划 篇5
接近年底,对于所有marketer来说,制订明年的计划是当前的一项重要工作,虽然各个公司财务年不同,起点不一定在1月1日。
通常来说,一份以事业单位的市场计划从开始撰写到最终批准实施,至少需要3个月到6个月的时间,而事业部的经理(marketing manager或相应brand manager, product manager)是承担这项重要工作的主要责任人。
但做好一份出色的市场计划,并非每个marketing manager都能胜任。一些市场计划味如嚼蜡,毫无思想和创意,好比政府官员的年终工作报告;还有一些计划热情洋溢,但通篇充满不靠谱的吹嘘和自恋,好比保险推销员的宣誓感言。
针对这个现实,一些大公司开设了“制订市场营销计划”的培训,或提供公司统一的模板,这非常好,但要清楚这套东西主要是让你把握其中逻辑思考的流程,但并不能保证象电脑程序一样,data in & information out,更不能提供行动计划。
我认为一份出色的市场计划,更多地是体现了marketer对于市场和竞争的经验、洞察和创意一些难以衡量的东西,最关键之处在于目标的设定和策略的形成,再加上对执行及预算的周密安排。
在这里我分享几点对于制订市场计划的心得,不能保证你出色,但至少可以避免一些我自己或同行曾经犯过的错误:
第一、先搞清楚什么叫市场计划。
什么是marketing plan?而什么叫sales plan?
那些富有经验的品牌经理对上面这个问题可能轻蔑一笑:“这个问题都搞不清楚还做marketing?”。但我认为这并不好笑,要知道在今天中国大多数市场人员并没有接受过良好的培训(我不鼓吹学院派,但也不赞成纯实战派或游击队),而且有很多人在此之前是从事销售、广告甚至是设计师出身。
销售和市场是大多数消费品公司两个部门分工,两者计划也有明显的区别——
销售计划,着重在对于区域市场的竞争分析(即重点在于自己和竞争对手而不是消费者),进行销售预测和目标分解,同时根据实现目标的需要,制订分销和助销计划(分销计划包括渠道改进和提升,而助销包括终端生动化和促销等工作),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新一年的人员和资金预算。
市场计划则更加全面和宏观,它必须要站在事业(品牌或产品)发展的高度,从消费者、竞争对手以及公司自身三个角度进行分析,设定商业目标,然后发展为实现目标需要的品牌与市场策略(其中包括目标顾客、品牌定位,成长和竞争战略,营销组合等),确定新产品计划、修订价格体系,发展传播和消费者推广计划(也就是通常说的marketing
communication或者above-the-line部分),最终要针对整个生意进行盈亏分析(P/L Statement)。
为了推动生意的发展,市场计划还可能涉及其他要素,比如R&D方向,生产成本及质量控制,物流分析,渠道分析和改进要求,销售人员以及流程的重新设计等。
有的人可能认为,上述内容是否超出一个marketing人员的工作范围?
虽然不同公司对于品牌经理的授权和职责不同(正如我以前说的,有的公司的品牌经理其实只是一个推广经理,或者是标签经理,甚至是设计员而已),但一个真正完善的品牌经理制度,必须要承担核心推动职能(也就是通常说的“小总经理”),他要去操心、去推动任何可能阻碍品牌/产品发展的事情——他当然不是最懂生产或销售的人,但是他要发现其中的问题,暴露这些问题,然后推动这些问题得到解决。
在某种意义上,品牌经理应该是一个公司中最活跃的“鲇鱼”,他应该要让其他部门的人感到害怕,而不是觉得你只是一个浪费钱的忽悠高手,或是一只纸上谈兵的软弱小绵羊。
因此,在一个市场或品牌驱动的公司,毫无疑问,市场计划最重要和关键,它必须先于销售计划,和引导销售计划的方向。
我注意到,那些由销售转型的市场人员,在撰写市场计划时常情不自禁落入如下误区:
1、做market plan而不是marketing plan。也就是说,习惯直接落入地理意义上的市场,比如如何做上海市场,如何做广东市场等等,较少从消费者指标去看待市场。
2、过于关注竞争对手的行动,而对消费者一笔带过,或过于主观描述消费者,缺少洞察和细分。
3、通常不重视或忽略新产品的开发。
4、过于关注短期销售指标而忽略长远的品牌建设。
5、传播方面过于粗放或主观化。
6、喜欢喊口号,以豪言壮语作为目标。这点很有意思(我毫无贬义),我想其中原因是销售人员习惯团队作战、服从和忠诚至上的职业习惯,表决心常常变成一个实现目标的必要元素。
从这点说,了解marketing plan和sales plan是做好市场计划的前提。
第二、做strategy plan不要做money plan。
大多数公司之所以表现平庸,是因为他们雇佣了平庸的人,做平庸的产品,写平庸的计划。的确,看看我们身边大多数市场计划,它们的确只是一些“Money plan”,也就是把预算按照地区、方式和时间进度分配一下,不过是“甘特图计划”而已。
什么叫“策略”?这个词已经被那些MBA和广告策划人恶俗化,以至于人们经常还不得不争论它的定义。
我认为,简单地说,策略意味着两个词,第一是“取舍”,决定你要得到什么,放弃什么,什么都能做就不需要策略;第二是“对手”,策略意味着你要决定对谁而战,然后选择最适合你作战的时间、地点和工具,那些不能清晰说明竞争对手和商业目标的品牌,通常就是缺乏一个良好的策略。
市场计划的核心应该是一个具有差异化的策略,而不只是描述一个行动日程表。
但做strategy plan的确具有挑战性,它意味着你每一年必须back to basic,重新审视自己的位置、目标和方法。
所以策略常具有突破性或颠覆性。但是也要避免这样的浮躁现象:比如有些公司(以保健品行业为极至)喜欢把是否能提出惊人的策划,作为判断市场部工作能力的标准;而有的营销人员(尤其是来自广告公司的策划人),为了达到震撼客户或语不惊人死不休的目的——好象叶大师那句充满意淫的名言,“没有好的创意就去死吧”,故意整些颠覆的策略以表示自己的创造力,这都是需要警惕的。
有时候,如果在冷静分析市场后,决定“面对现实,不做”,或“保持现状、稳健发展”,这也是一个好的策略,或象韦尔奇讲的那个小故事,对CEO说:“现在的策略没有问题,而先生你才是阻碍策略实施最大的障碍”,这种面对真相的勇气,更激动人心。
然而,如果一个公司的高管持续看到平庸的市场计划,在责问市场经理之前,应该先问问自己:我们是否有一个清晰的公司策略?我们公司提倡什么文化?公司是否鼓励创新和不断否定自己?在很多时候,专制、苛刻和保守扼杀了营销人员的策略突破力,使他们变成了唯唯诺诺的跟屁虫。
第三、拥有逻辑,胜过拥有模板。
市场计划的模板很意义:它提供了一套逻辑化的流程。
如果你有心google一下,网上可以找到大量模板,不过顺便也谈点自己的看法:有一些模板参考固然好,不过随着经验的增加,要逐渐摆脱这些模板,否则容易变成八股文。
比如,我见过这样的市场计划(尤其是一些来自咨询公司或出自新毕业MBA之手),厚厚的绝对不会少于100个P,第一节就是外部市场环境分析,什么政治、经济、产业环境、竞争对手、消费者……依次罗列分析;第二节就是内部营销能力,接下来就是SWOT分析,关键成功因素,然后是核心策略,定位,营销4P……。通篇都是图片和表格,总之书上有的篇章,这个报告都不会漏过,其中或许有闪光之处,但可惜我没有看到一半已经快睡者。
市场计划当然不是广告策划提案,它首要的是诚恳严谨,以数据和事实说话,用严整的逻辑证明你的观点和行动。
但我们切忌走过头,市场计划的核心目的在于沟通,传达你要传达的,而不在于写一篇面面俱到,可以存在档案馆的完美报告。
因此要领在于掌握市场计划的主要逻辑和思考方法,然后将它自然地融在自己的报告中,并且用听众最容易接受的方式表达出来。
我自己的习惯是:在正式用电脑打字之前,先拿1-2张白纸,坐在一个安静的地方,把自己要写的点逐个写下来,然后按照逻辑先后排序,接下来为每个观点组织论据,或支持的数据、图片。凡是不需要阐述的地方(可能不重要,也可能是大家都知道的事实),我就无需表达;而且因为每个报告要解决的问题不同,侧重点也不同,所以报告的结构也不相同。
有一些我很喜欢的高效市场计划,开篇就是“我们在今年的3大失误!”,然后逐个扼要分析;接下来是“解决的两个方法”,然后是行动方案,最后是费用分析。简洁明快,10分钟讲完,大家走出门就知道要做什么,这非常好并值得提倡。
事实上,我发现很多复杂的市场计划,并不是作者的分析和观察十分透彻,有太多观点要讲,而是恰恰相反:他堆砌了一大堆无用的数据和已知的事实,无法从中提炼核心论点,并且毫无立场,也不知道自己该表达什么,影响什么和影响谁,从而失去了沟通的本质。
市场规划 篇6
[关键词]市场经济;出版企业;收入规划;销售状况;战略分析
[作者简介]张毅飞,河南职业技术学院。
市场经济指市场产品和服务的生产销售过程在市场自由价格机制的引导下,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发挥市场调节作用的有机主体。出版企业作为市场经济主体的有机组成部分,一方面影响着市场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再分配,另一方面市场经济的发展为其提供相对稳定的市场环境。一般来说,收入与企业效益成正相关关系,即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收入越高,企业效益越好。出版企业经济效益的评价不仅要考虑企业收入的来源情况,还要全面了解企业的收入规划和利用情况,从而从根本上提高出版企业的经济效益。
一、市场经济下出版企业的经营特点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我国出版企业也得到长期、稳定的发展,其经营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业务经营范围呈现多元化。出版企业的业务经营范围突破传统出版范畴,一系列衍生业务不断涌现,如出版传媒、资讯媒体、文化传播以及对高新技术产品的投资管理等,出版企业的业务经营范围不断扩大,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
第二,资金来源渠道呈现多样化。出版企业资金的主要来源是传统的出版、广告和代理等各项收入的总和。随着科技水平的快速发展,出版企业的资金来源趋向新兴的传媒业态,如网络社交平台,这种平台不仅能够通过资本市场进行融资,而且还能够利用网络优势进行营销服务,从而加速资金流动。
二、出版企业的收入现状
1. 出版企业的总体销售情况分析
以原新闻出版总署的统计数据为例,我们可得到2008年~2012年我国出版企业总体销售情况,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
从表1可以看出,在2008年~2012年期间,我国出版物的销售量和销售总额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2012年全国新华书店系统、出版社自办发行单位出版物的总销量和总销售额与2011年相比,分别增长了6.68%和10.57%;2011年全国新华书店系统、出版社自办发行单位出版物的总销量和总销售额与2010年相比,分别增长了4.99%和11.36%。同理,2010年比2009年分别增长了6.46%和12.67%,然而2009年与2008年相比,总销量和总销售额都略有下降,分别降低了4.76%和3.67%。由此可见,我国出版物的销售总额大体呈递增趋势。
根据表1数据分析可以发现,出版企业的总体收入可以依据总销售额数据进行分析,由于总销售额呈现递增趋势,因此,出版企业的总体收入水平呈现递增态势。
2. 出版企业细分市场的发展情况分析
对于出版企业零售市场的发展情况,我们以图书零售市场的销售情况为例,分析2008年~2012年图书动销品种数的发展态势,其结果如图1所示。
动销品种数是衡量图书零售市场发展规模和态势的指标之一。由图1可以看出,图书动销品种数从2008年呈不断增长的态势,2011年的整体图书动销品种数达到114万种,按照2012年的图书发展趋势,这个数字有望继续突破。相较之下,同比增长率则出现波动性变化。2011年同比增长率最高,达到5.95%,2010年则显示出较慢的同期增长率,为1.83%。2011年度开卷监控图书码洋数总额达到92.7亿元,2012年1~5月监控图书码洋总额度则为40.4亿元。
在此基础上可具体分析图书零售市场在2010年~2012年的增速变化,其结果如图2所示。
图2显示了我国2010年~2012年图书零售市场的变化趋势。2012年1~5、2011年1~5月和2010年1~5月的月零售市场平均增幅分别为0.75%、4.28%和1.78%。通过对图书零售市场的增长变化曲线图进行分析,我们可以总结出两点结论:
第一,零售市场变化呈现较强的季节性波动特点。在寒暑假及重大节假日时期会出现较好的市场销售状况,也是我们常说的销售旺季。这个时期往往是出版社推出一系列重点书及进行大规模宣传营销的时期。
第二,畅销书对销售增长的驱动作用比较明显。在销售增长势头比较好的月份,往往会有重量级的畅销书出现。通过分析图书零售市场的发展规模和增长速率,我们可以看出目前出版业的细分市场销售状况良好,同时也意味着细分市场的收入稳定增长。
三、出版企业收入规划的策略
随着出版企业市场渠道和产品类型的不断发展和变化,出版企业的收入也应该打破原来收入渠道的限制,开展多元化的收入方案。
1. 从市场角度进行规划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网上购物逐渐普及。出版企业应该将收入主要来源从现实市场中向在线销售方向转变,增加网上在线市场的不断扩张,使网上在线收入在出版企业总体收入中的比重不断增加。出版企业只有抓住网上销售的机遇,才能使出版企业不断扩大现在的市场份额,增加出版企业的整体销售量,使出版企业能够在激励的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同时,出版企业应尽最大努力保持现有市场的市场份额,使实体店的销售额能够保持在一个稳定的状态,对于受到网上销售影响较大地区的实体店应尽量防止销售出现大幅度下滑。从市场渠道角度进行收入规划,出版企业应合理分配不同市场上的销售投入,使企业的销售收入和产出比例尽可能提高。同时,对于不同市场应该采用不同的营销战略、产品策略和广告策略等,确保出版企业投入到相关市场中的费用能够有效发挥作用。
2. 从产品角度对收入进行合理的规划
出版企业收入的高低主要受到出版企业产品种类、产品销售量的影响。为了有效提高出版企业的收入,使收入能够按照出版企业的规划发展,出版企业应对消费者需求进行充分了解,开发符合消费者需求的产品。只有产品能够不断满足消费者的需求,给消费者带来独特的价值,消费者才愿意为产品支付额外的价格,使出版企业收入不断提升。为了不断提升出版企业的销售收入,出版企业应根据新型的文化生态,高度重视出版产品和相应媒介的结合。加强文化产品多元化的投入,尽量满足各层面消费者的需求,注重方便快捷易于使用的电子产品开发,使产品能够适应消费者电子移动设备的需要。出版企业为了获得更加良好的产品收入,应该不断实现产品的多元化、专业化和特色化,在全面服务的基础上提高服务特色。
3. 合理估算出版企业单位产品的边际贡献和收支平衡点
出版企业在收入规划的过程中,应合理估算单位产品的边际贡献和收支平衡点,不能为了单纯的增加收入而不断增加产能,最终反而是出版企业的利润受到折损。只有在合理分配产能、统筹安排市场需求的基础上,才能很好实现出版企业生产、运作和销售的合理连接,在最佳的效率水平下实现最大的销售收入和企业利润。
电力市场化改革与电力规划 篇7
关键词:电力规划,电力市场,改革
1 引言
我国经济正处在高速增长时期,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 经济和社会发展对能源、包括对电力供应的依赖程度更强, 对电力的需求越来越大, 对电力系统供电可靠性的要求越来越高。另一方面, 随着我国电力改革的逐步深入, 电厂与电网将彻底分离, 分别成为独立的发电公司和具有自然垄断地位的电网公司。并且在日后条件成熟时, 将继续剥离电网公司的配、供电资产, 最终在发、配、供电领域引入自由竞争, 而输电领域则仍保持国家的自然垄断性质。电厂和电网分离后, 未来电源规划 (新增发电容量和旧机组的退役) 很可能是发电公司的内部决策, 以电厂投资者的利益最大化为前提。电源规划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未来市场的电价波动情况、国家政策的变化、能源的价格以及负荷的变化等因素。因此, 新的机组 (或电厂) 的类型、位置、容量、投运时间, 以及旧机组和旧电厂的退役或停运等情况基本上由发电公司自行确定, 并且这些信息往往不能提前在市场中公布, 这对电力规划来说增加了不确定的因素。电力市场中的电网规划同样将面临很多的市场不确定因素, 如电源规划、负荷变化、系统潮流变化等未知情况。
2 电力市场对电力规划的影响
电力体制改革前, 我国电力规划、投资和建设是包括发电、输电和配电的垂直一体化国家电力企业的内部行为。国家电力企业是电网的投资者。传统的管理机制保证电力企业能安全地实现投资回收, 并获得一定的利润, 电网投资风险较小。电力改革前, 电力工程 (包括电源和电网) 建设的时间、地点、进度等等, 自始至终都有很好的规划, 统一性比较强。
随着我国电力改革的逐步深入, 电厂与电网将彻底分离, 分别成为独立的发电公司和具有自然垄断地位的电网公司。并且在日后条件成熟时, 将继续剥离电网公司的配、供电资产, 最终在发、配、供电领域引入自由竞争, 而输电领域则仍保持国家的自然垄断性质。
电厂和电网分离后, 未来电源规划 (新增发电容量和旧机组的退役) 很可能是发电公司的内部决策, 以电厂投资者的利益最大化为前提。电源规划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未来市场的电价波动情况、国家政策的变化、能源的价格以及负荷的变化等因素。因此, 新的机组 (或电厂) 的类型、位置、容量、投运时间, 以及旧机组和旧电厂的退役或停运等情况基本上由发电公司自行确定, 并且这些信息往往不能提前在市场中公布。
电力市场中的电网规划同样将面临很多的市场不确定因素, 如电源规划、负荷变化、系统潮流变化等未知情况。电网规划要适应这些不确定因素, 使电网具有较好的灵活性和鲁棒性, 相对于传统的电网规划来说要困难得多。随着网厂分开、电力市场机制的建立, 电网管理和规划组织方式、投资方式、输电定价体系、监管机制、电源规划和电网规划的关系以及可靠性准则将对电网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也将影响到电网规划的方式方法。
综合起来说, 电力市场化对电力规划的影响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2.1 电网所有权和规划权的关系。
改革前电网所有权、规划权和经营权是一体化的。改革初期电力市场中电网仍然是垄断经营的, 是运营企业同时扮演着输电网所有者、规划者、系统操作者和市场操作者的角色。电网所有权和规划权相统一的模式操作简单, 有利于保证电网充足投资、合理规划和技资。当电网所有权和规划权分离时, 公司之间以及公司与电网使用者之间的合同和商业的复杂性使得规划问题、利益问题变得很复杂。因此, 在电力改革初期, 采用电网所有权和规划权统一的模式是可取的。
2.2 电源规划与电网规划的关系。
电力体制改革前, 电网规划是在己知电源规划的条件下进行的, 电源规划与电网规划是统一的、协调的。改革后, 随着厂网分离、电力市场的建立, 发电厂、电网的规划和建设, 经济上和行政上是相互独立的。但由于电力工业的特点所决定, 电源与电网既相互独立, 又紧密相关, 是电力供应共同体的两个部分。总体上看, 电力需求分布和和大型水电站开发、煤电基地开发和核电站开发决定了电网网架, 电网引导负荷中心电厂和一般性电源的布局, 因此电源与电网是紧密联系、相互制约的统筹关系。双方应在进行规划时本着互利原则, 相互提供信息支持, 使电源规划和电网规划能在双方协商下完成。
2.3 对电力规划的评价。
传统的电力规划属于行业规划, 其目标是使全社会效益达到最优。市场化条件下, 除电网的行业规划外, 还需要进行公司 (企业) 规划。进行这两种规划时, 由于某种出发点不同, 规划内容、目标和评价标准也不完全相同。
行业规划是政府或代表政府的调控机构用于指导市场竞争主体的纲领性和政策性文件。其主要作用是反映市场需求、引导投资方向和做好综合平衡, 使社会总成本最小。因此规划思路上, 要突出战略性、宏观性和政策性, 充分体现全社会的发展要求, 在国际和和国内的宏观环境中研究解决电力工业发展问题, 使市场潜在的投资者能够把握整个行业的发展方向, 从而对其经营行为起到指导作用。
另一种是公司 (企业) 规划, 是企业为谋求长期发展和生存, 在对内外部环境和条件基础上, 对企业的主要目标、经营方向、重大决策做出长远的、系统的和全局的谋划。规划工作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存亡。
电力体制改革后, 由于规划主体发生变化, 评价方法也将发生变化:评价行业规划的好坏主要是看社会总成本的高低:评价公司 (企业) 规划的好坏主要是看规划对其所有者权益大小的影响。
3 市场条件下电力规划的基本准则
3.1 适度超前原则。
电力发展速度与同期国民经济增长速度之间的比例称为电力弹性系数。在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的国家, 一般应保持在0.8-1之间。但是电力弹性系数的多少, 是与国家的产业结构有关的, 如果耗电大的产业占有较大的比例, 相应的电力弹性系数也就比较大。近几年凸现的电力供应紧张的局面, 充分说明了前一时期的电力规划工作脱离了实际, 预测的电力需求与实际的电力需求偏差较大, 落后于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速度, 影响了经济的发展, 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并且对电力弹性系数的科学性产生了质疑。因此, 在进行电力规划的过程中, 应当充分认识到电力是国民经济先行的重要性, 要着眼全局, 加强前期工作, 适度超前地进行电力规划。
3.2 市场原则。
电力市场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通过将市场机制引人电力工业, 促进电力工业的内部竞争, 达到降低成本、提高电力服务质量的目的。电力规划工作也必须遵循市场规律。首先, 电源企业和电网企业都已经是完全独立的经济实体, 自主经营, 自负盈亏。同时, 它们也是电力市场的主体, 它们的经营活动基本上都是按照市场规律行事, 因此, 电力规划工作也应当遵循市场规则。其次, 市场条件下的电力规划必然涉及到电源规划和电网规划的协调。由于目前这两个规划工作分别属于两个不同的市场主体, 虽然为了保持电力规划工作分别属于两个不同的市场主体, 虽然为了保持电力规划的科学性和权威性, 必要的行政指令是必需的, 但是只有通过市场机制来协调两者的规划活动才是正确的, 这不仅有利于调动两者的积极性, 而且符合电力工业改革的原则。再次, 电力发展规划通过电力需求预测、发展目标、重点布局以及相关政策, 为市场配置资源提供了广泛的信息, 使不同市场主体从中得到提示和鼓励, 以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3.3 电源和电网统筹规划的原则。
我国目前电网与电源资产的比例约为4:6, 而国外电网资产占电力工业总资产的比例为55%一60%, 个别国家甚至达到了70%。在目前的情况下, 应当防止由于输电线路的限制而发生“有电送不出”的现象, 从而导致新一轮的缺电局面。从技术的角度看, 电源与电网既相互独立, 又紧密相关, 是电力供应共同体的两个部分川。由于电源、电网都有各自的特性和规律, 在电力工业的不同发展阶段, 其相互作用也有所不同, 需要更加重视协调电源建设与电网发展的关系, 统筹规划、协调发展。如在电力发展初期, 电源布局决定了电网, 电网规模决定了电厂可装单机容量大小;但当电网规模足够大, 电网足够强时, 这种简单的一对一的关系弱化了, 但相互之间的要求与约束仍然是紧密的。总体上看, 电力需求分布和大型水电站开发、大型水电基地和煤电基地开发、核电站开发决定了电网网架, 电网引导负荷中心电厂和一般性电源的布局。
参考文献
[1]陈进行.搞好电力规则促进电力工业发展[N].中国电力报, 2004.
阳泉市市区便民市场布局规划 篇8
为全面提升市区便民市场环境, 进一步改善城市形象, 美化城市面貌, 从根本上解决原有马路市场、占道经营等脏、乱、差的市场现象, 围绕创卫工作整体部署, 本次规划是对便民市场规划进行的修改完善。阳泉市规划局对现有便民市场、临时便民服务站进行了详细勘察分析, 并与三区和有关部门进行了深入沟通交流, 按照“布局合理、容量充足、设施完善、交通便捷、环境优良、便于实施”原则, 综合考虑人口数量、服务半径、市场辐射范围等因素, 重点对卫生条件差、设施简陋、功能不完善的便民市场进行整治改造。此项规划的实施, 在满足市民就近生活、生产需求的同时, 也将对规范小区管理、净化小区环境、提高我市城市建设的整体档次, 推动国家卫生城市创建发挥重要的推动作用。
1 便民市场现状
阳泉市市区内共有街道办事处13个, 社区共90个, 其中城区44个, 开发区6个, 矿区40个。共有便民市场88处, 其中城区60处, 开发区3处, 矿区25处 (其中不包括矿区贵石沟社区) 。
2 便民市场存在的问题
便民市场是何时出现在我市大街小巷的, 现在已无法考证。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 任何事物的出现, 必有需求。便民市场一出现, 便给市民购物带来了方便, 但它带来的烦恼也接踵而至。长期以来, 由于社区便民服务设施不配套的原因, 给市民购买蔬菜、水果等生活用品带来许多不便, 影响了市民的正常生活。在这种情况下, 有些社区和居民小区周边出现了一些自发形成的摊点群, 一定程度上方便了市民生活, 但由于这些摊点群占道经营, 乱扔垃圾, 严重影响了市容环境。
如:城市广场早市、南山公园南门早市, 小摊摆在了人行道上, 有的还占据了车行道, 经常出现堵车现象。而污染环境是最令市民和管理部门头疼的一个问题, 拿早市来说, 每当曲终人散时, 烂菜叶、破塑料袋、鱼鳞血污等垃圾却被留了下来, 致使城管与商贩, 商贩与市民, 市民与市场之间产生了各种各样的矛盾。将其归纳为四点:噪声扰民、小偷猖獗、交通堵塞、污染环境。
总之, 阳泉市的便民服务设施, 目前存在着下列一些问题:
1) 空间布局不均衡。
一些社区的便民服务设施总量不足、布局不合理、建设相对滞后, 特别是矿区的一些社区, 如:沙坪街道办事处的沙沟社区、秋沟社区、蒙北社区, 赛鱼街道办事处的大部分社区都没有便民市场;而城区的便民市场, 北大街街道办事处较少, 分布极不均匀, 不能满足居民的生活需求;新建小区的便民服务设施较少, 如:开发区办事处基本上都是新建小区, 便民市场只有1个, 远远不能满足居民的生活需求。
2) 结构不合理。
政府部门在便民市场建设过程中缺乏统一规划, 导致便民市场多为“马路市场”, 市场的商铺和摊贩违规占道、乱扔垃圾、交通堵塞、噪声声响等问题严重影响附近居民的正常生活, 造成大量的治安和环境隐患。
3) 规模不达标。
阳泉市的大部分便民市场不成规模, 品种单一, 很多时候, 一个小摊就是一个市场, 居民挑选余地小, 不能满足居民的各种生活需求, 给居民的生活带来很大的不便。
4) 马路市场隐患多。
a.马路市场占路经营, 妨碍交通, 容易引发交通事故。b.严重影响周边街区秩序和卫生环境, 有碍市容市貌, 对保持“省级卫生城”“省级园林城”“国家级园林城”和创建“国家级卫生城”带来极坏的影响。c.给城市管理带来诸多问题和压力。
3 社区便民服务设施规划
3.1 规划目标
根据市委、市政府为民兴办实事工作的要求, 进一步加快标准化便民市场建设进程, 构建核心都市化“菜篮子”体系, 按照布局合理、管理规范的要求, 在居住密集区和居民新建小区规划建设一定数量的便民市场。
3.2 规划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紧紧围绕阳泉市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三城同创”的奋斗目标,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营造优良人居环境, 提高城市文明程度, 促进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 把阳泉市建设成为生态、文明、平安、和谐的宜居家园和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现代化城市中心区。以实施社区共建为依托, 以谋求经济、社会与环境可持续协调发展为主题, 以满足社区成员多层次需求和提高整个社区文明程度为宗旨, 完善社区功能、优化社区资源、强化社区管理, 努力实现以服务社区为主要要求的文化生活质量的显著提高;实现以公共秩序、生活环境为主要标志的城市文明程度的显著提高。建设环境优美、治安良好、生活便利、人际关系和谐的现代文明社区。
3.3 规划原则
1) 区级统筹, 社区为主。
便民市场的建设由区人民政府全局统筹, 各社区具体做好规划布局、建设组织、管理跟进等有关工作。
2) 科学规划, 便民利民。
便民市场的布局和建设要与城市规划、建设相结合, 要符合城市总体建设规划和商业网点布局, 立足实际, 着眼发展, 服务群众, 充分体现了便民、利民、惠民。新建居住区或者旧城改造中开发商必须合理地增加便民服务设施, 设置标准根据社区人口进行测算。
3) 合理布局, 规划总量。
以人口规模、地域面积和功能定位为依据, 科学合理规划社区发展的空间布局, 采用新建、改造、调整、共享并举的方式, 规划和配置好社区各类便民服务设施, 逐步完善社区综合功能。
4) 整合资源, 优化增量。
整合现有的便民设施, 结合我市城市区域的功能定位、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 系统、全面、保证其在空间布局上均衡合理, 在规模数量上充足适度。
5) 系统管理, 综合服务。
制定社区便民服务设施管理规范, 加强监管。
3.4 规划期限
本次规划的期限为2013年~2020年。
3.5 规划布局
1) 规划便民服务设施概况。
阳泉市13个街道办事处的89个社区, 共建便民市场142处, 其中包括改建或扩建便民市场88处, 新建便民市场54处。其中城区改建或扩建便民市场60处, 新建23处, 合计83处;开发区改建或扩建便民市场3处, 新建5处, 合计8处;矿区改建或扩建便民市场25处, 新建26处, 合计51处。
2) 社区便民服务设施规划。
“城”是城市的外延, “市”是城市的内涵, “城”与“市”相互依存, 组成城市。一个现代化的城市, 既要时尚, 更要实惠, 流动摊点的存在, 直接实惠着广大市民, 同时又要布局合理, 满足不同社区居民消费层次的综合便民市场。
按照商务部关于社区菜市场的配置规定, 社区500 m半径内或者每3 000人应该配建一处300 m2~500 m2的室内蔬菜副食网点, 1万人配建一处1 200 m2以上的室内副食品市场 (菜市场) ;按照GB 50180-93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要求, 我市城区应配建具有一定规模、相对比较规范的便民市场。规划重点发展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规范的社区便民市场, 以满足中低收入居民的需求和消费。鼓励新建居住区和目前居民生活仍不方便的老社区, 依据情况建设能满足居民多样化消费需求的综合性社区商业服务中心。消费水平比较高的社区, 补充完善一些个性化的服务网点。
同时在社区的百米小巷或半径0.5 km范围内应配有一个方便购物、营业面积在30 m2~100 m2的社区便民店。商品经营品种包括副食商品 (油盐酱醋调料) , 包装商品 (糕点、熟食、早餐、奶制品、小包装米面、杂粮) , 主食厨房 (馒头、大饼、面条) , 蔬果商品 (蔬菜、水果、饮料) 以及小商品 (家用低值易耗用品) 。
规划城区设立83处便民市场。其中:改造现有的便民市场60处, 新增便民市场23处。规划矿区设立51处便民市场。其中:改造现有的便民市场25处, 新增便民市场26处。
所有商户做到统一柜台、统一亭棚、统一管理, 通过便民市场的运作, 繁荣城市经济, 增添就业岗位, 同时又保持了市容环境的整洁有序, 方便了市民的日常生活, 体现了以人为本精神。
通过建设集贸市场、便民市场和封闭式街道市场, 充分满足各个消费层次的市民需求, 彻底取缔“马路市场”, 并且使每一个便民市场既要“繁荣”又要“市容”, 既要“利民”又要“便民”, 既要“秩序”又要“环保”。在市场的布局上, 在人口密集区、居民小区, 根据人口密度、场地条件、居民生活需求, 合理布局, 并按照“谁投入、谁建设、谁受益”的原则, 以市场运作的形式鼓励社区、企业、个人投资建设经营便民市场。
4 规划实施措施
1) 规范管理。
各部门要形成合力, 便民市场应按商务部门规定使用统一标识, 实行“五统一”管理, 即:“统一规划、统一门头、统一标准、统一配送、统一结算”。
2) 高度重视。
在城市化进程中, 社区便民市场既是消化我市农村群众自产农产品、实现农村剩余劳力和城市待岗人员转移就业的重要平台, 也是满足大多数城市居民“菜篮子、米袋子”等日常生活需求的重要交换场所, 同时更是提高城市效率、规范城市秩序的关键所在。
3) 加强监管。
维护好规划的严肃性, 要和有关部门搞好便民市场规划对接, 真正地做到突出重点、全面布局;各级各有关部门要管理好便民市场。
4) 服务民生。
各社区以及有关部门要因地制宜, 紧密结合实际, 在支持便民市场的建设、政策扶持、服务、运营管理等方面进行大胆实践和探索, 创造性地推进便民市场建设, 更好地服务民生。
5) 搞好宣传引导。
各有关行政主管部门要采取多种形式, 开展便民设施专项提升行动宣传、咨询活动, 引导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到专项提升行动中来, 建言献策。要广泛听取民意, 使便民设施专项提升行动更好地体现人民群众意愿、满足广大群众需要。
摘要:针对阳泉市市区便民市场现状, 总结了便民市场存在的问题, 在此基础上阐述了社区便民服务设施规划目标原则及布局, 并提出了规划措施, 从而把阳泉市建设成为生态、文明、平安、和谐的宜居家园。
关键词:便民市场,布局,规划
参考文献
[1]GB 50180-93,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S].2002.
[2]阳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计划纲要[Z].
[3]阳泉市城市总体规划[Z].2011.
市场规划 篇9
IDC中国计算机系统研究部研究经理武止戈指出,下一代互联网络建设、家电下乡的深入、政府信息化的大力投入、农村教育投入的增加以及全面的医疗信息化升级,将成为PC市场需求的主要推动力。
宽带网络建设及家电下乡政策将进一步推动PC在农村市场的普及
政府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规划中指出“引导建设宽带无线城市,推进城市光纤入户,加快农村地区宽带网络建设,全面提高宽带普及率和接入带宽。”下一代互联网络建设和光进铜退进程加速,将加快农村信息化进程,进而继续推动PC在农村市场的普及。十二五规划中在进一步扩大内需特别是居民消费需求中提出“继续实施家电下乡和以旧换新政策”。这一政策也为农村市场的拓展提供了有利支撑。
电子政务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进一步推广仍为政府采购重点方向
随着信息化进程不断推进,电子政务的进一步推进成为十二五规划信息化进程的重点工作之一。电子政务建设的重心从城市向县级下移,在推进城乡一体化战略方面将发挥重要作用。与此同时,十二五规划提出将继续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农家书屋工程、文化资源共享工程、“西新工程”、农村数字等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程。因此地方政府IT采购将成为主要增长点。
大力提高农村教育水平,进一步拉动IT采购需求
十二五期间,教育产业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将达到4%,其投入重点将向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倾斜,加快缩小教育差距,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统筹规划学校布局,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现阶段,一些发达城市教育行业采购已近饱和,国家进一步加大对农村等欠发达地区的教育投入,有助于教育信息化的普及步伐加快,这将使未来几年教育行业PC采购需求加大。IDC预计2011年教育行业PC采购量将达513.7万台。
医疗卫生信息化工程将带动医疗行业2011年采购
市场规划 篇10
就纺织服装行业本身而言, 优厚的政策支持以及长远的低成本高利润优势, 使得服装专业市场的开发得到众多地产开发商的青睐。加上时下我国纺织服装产业从东南沿海逐步向内陆地区转移的趋势日渐明朗, 纺织服装流通渠道也逐渐由粗放向集约进行渗透, 这给服装专业市场的发展提供了机遇。
大批同质化较严重的服装专业市场在短期内纷纷涌现, 投资减少、招商难、运营难的现实困境接踵而至。很多地产商为了维持短期内的资金回流, 不惜采取盲目鼓吹市场前景, 迅速实现商铺成交, 之后就“甩手”不予管理的方式运营服装专业市场地产项目。在这样的格局下, 如何依靠行业各方的力量, 实现这些新兴服装专业市场的中兴, 避免“只生不养”导致已建成的服装专业市场夭折, 成为当前服装专业市场本身发展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
审视时局:转型升级之殇期待新模式出现
审视当前大批量涌现的服装专业市场, 我们不难发现, 这些数目众多的服装专业市场“航空母舰”大部分只是徒有其表, 它们沿袭传统的服装专业市场经营方式和定位特点, 并未真正具备发展一个中兴的服装专业市场需要具备的一些条件。这些新建成的服装专业市场往往强调短期利益的回收, 经营方式单一以贸易为主, 经营载体以实体店为主, 采用较为落后的自然经济的运营模式, 交易模式以原始的“三现” (现金、现场、现货) 为主, 难以适应新型服装专业市场的变化。
近期, 全国各地涌现的这些运营不和谐的服装专业市场崛起与建成往往声势磅礴耗资巨大, 而衰落垮掉的速度也同样迅疾。整体而言, 这些新涌现的服装专业市场在数量上的增加虽然提升了商界对服装行业本身前景的认知, 很多人都看好纺织服装业的发展, 但其崛起的高速和没落的迅疾也使得业内人士反思。无论是规划服装专业市场建设的各个地方政府, 还是投资服装专业市场的开发商们都逐渐意识到, 以往的服装专业市场模式远远不能满足当前的经济发展格局整体趋向。这些依靠商业地产销售策划方式建成的服装专业市场, 对于新建服装专业市场需要面临的深层次问题, 以及变化了的市场环境根本无法给予很好的审视, 只是一味盲目的筹建大规模服装商城, 而从根本忽略了中国服装行业消费市场本身的需求。
这些骤然成型的‘庞然大物’大多不具备支持旗下加盟的商铺进行品牌化营运需求, 无法为加盟的商铺提供更好的发展空间, 引导其实现品牌系统化营运升级。从一个宏观的角度来看, 当前服装专业市场和纺织服装行业本身一样, 对于传统的以生产制造为核心的产业格局都已经发生了转变, 而是更加注重市场的因素以及销售渠道的因素, 产业细分正在成为服装产业发展的新特点。这就要求服装专业市场具备有效整合服装各个领域和行业的资源, 借助渠道及运营服务提供, 使得纺织服装行业具备更加有利的集聚优势。
“巨型”服装专业市场很多时候并不能满足纺织服装市场的这种基本需求。这样的格局下, 当前我国的服装专业市场建设与发展本身遭遇到了转型升级之殇。如何实现这些新兴服装专业市场的蜕变, 寻找到新的服装专业市场规划运营模式, 使其能够走上逐渐中兴, 拉动整体纺织服装行业发展的道路, 似乎当前能够给出的答案只能是:尽快推出新的能够适应中国服装品牌消费市场现状与中国服装企业经营现状相结合的服装市场专业化品牌系统化营运模式, 实现服装专业市场的整体转型升级。
探索出路:准确规划定位下的创新思维助力冲破迷雾
毋庸置疑, 在我国社会整体转型的格局下, 纺织服装行业的消费者本身新的消费习惯、新的消费需求和模式在发生着变化, 这也推动着整个纺织服装市场发展方式的改变。专业市场的发展和产业的发展是紧密结合的, 基于服装专业市场和纺织服装行业自身的特性和发展趋势要求, 在探索服装专业市场合理转型的过程之中将市场的因素以及销售渠道的因素考虑在内十分关键。这里值得注意的是, 服装专业市场在筹建之初的准确规划定位, 以及建成后日常运营的创新思维及模式探索。
“服装专业市场的发展转型重点在于要突出重点, 做强服装特色市场和相关的服装面料、辅料市场。服装专业市场在规划运营过程中要充分发挥网络信息化以及快速便捷物流系统建设的条件, 缩短纺织服装产业整体供应链, 打造科学高效的服装专业市场短流程终端。”河南省辅助协会相关负责人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介绍说, 在当前的纺织服装整体市场格局之下, “主题”、“创意”、“网络”、“商城”等关键词成为服装专业市场实现转型建设不可回避的要点。对于服装专业市场的可持续发展而言, 品牌实体店和网店的有机结合是立足未来之根本。对于过去传统的实体服装专业市场内的商铺规划以及基础设施, 要继续保持同时融入电子商务、三维商城、智能商业软件等新的元素, 推进网络化数字贸易的普及。可以采取为商户同步开设网店的形式, 通过电子商务的形式, 完善有形和无形市场的无缝对接。从整体上针对已有的传统服装市场商圈进行系统转型与提升, 构建服装专业市场、服装主题商城、服装购物中心和服装商贸综合体百花齐放的服装专业市场新模式, 务求实现服装专业市场的中兴及辉煌。
“在服装专业市场规划定位过程之中, 拓展纺织服装销售渠道的另一个重要要点就是展贸结合, 通过举办专业性强、特色鲜明的全球专业采购展会、品牌商与代理商对接会, 为加盟的商铺及企业提供时尚品牌流行发布、时尚品牌加盟代理、时尚精品批发的全球采购中心, 摆脱过去服装专业市场单纯贸易模式的格局。”该负责人进一步介绍指出, 针对服装专业市场的硬件配套设施进行不断的升级改造, 针对销售终端, 为消费者提供便捷的商铺采购服务台、电子导购系统、消费者投诉站等服务性设施。此外, 准确规划定位下针对服装专业市场的管理水平、信息技术服务、新材料的应用、新能源的应用、现代化物流方式及商铺彼此之间交流的提供平台建设也是实现纺织服装专业市场转型的需要。
同步合唱:扎根专业市场携手打造品脾孵化基地
有句歌词唱的好:“风雨中一个人打伞, 风会特别猛。”面对当前纺织服装专业市场面对的转型升级之殇, 最终要的是依赖同行业全体参与者的共同努力。在转型升级过程中, 纺织服装专业市场要以产品为中心向品牌为中心转变, 从收取租金为目的向打造时尚品牌市场转变, 通过扎根专业市场, 携手打造品脾孵化基地。
市场规划 篇11
【关键词】市场经营;大学科技园;规划建筑设计
一、市场经营下我国的大学科技园潮
我国和世界其他各国的科技和生产活动搞得如火如荼,各国各地政府逐渐认识到科技园区对于发展本地经济的重要性。各地区都在搞自己的“开发区”和“高新科技园区”。大型的科技园由政府出巨资规划,铺设基础设施和兴造大楼。科技园结合地产项目的有香港的“数码港”,由政府批出土地让私人公司开发。该项目由美国的Arquitectonica公司设计,规划和建筑设计颇有特色。附带的住宅 “贝沙湾”每平方尺售价上万港元,早已让“数码”为名的开发收回了投资。我国内地的科技园,多由政府划出土地,由各单位自行建造大楼,如深圳高新科技和大学科技园区。在这一层次下的是小型的科技或办公园区,多由民间或半官方的投资推动,一般的情况是由政府在土地上给予优惠条件,开发费用多由民间或半官方公司筹集,按照市场规律办事。这样的开发公司一般没有实力可以一次性地把楼全部造起来,而必须依照市场和楼市的规律滚动性开发。他们的开发和活动开展对本地经济无疑起到促进作用。作为现今中国房地产大潮中的一部分,这种遍地开花的科技或办公园区比较讲究经济效益。
二、大学科技园概况
以厦门大学科技园主园区为例进行分析。项目位于厦门市翔安区,地处厦门大学翔安校区南侧,和厦门大学相隔一条公路,是厦门大学国家科技园的核心区域。其主要是以高新技术、生物医药和航天航空产业等高端产业研发为中心,并兼顾发展相关配套服务功能,其中主要有航空工业、办公、旅游等功能,集产学研为一体的综合片区。厦门大学科技园位于创业园中心,由四个地块组成,规划建设用地面积大约为5.6万平方米,基地地形呈平面缓坡,基地东南面有一座高12.8m的山体。此项目用地交通发达,背面有城市主干道翔安南路,其余3面都有城市规划道路,基地具有良好的可达性。基地背面是原居民肖垄村和配套用房,基地南面是产业园职工生活区域。周边的条件十分优越,不仅有利于厦门大学科技园的建设需要,同时还能够为厦门大学科技园提供更多的新机遇。
三、市场经营下大学科技园区规划建筑设计
(一)规划原则
总体规划是以保留山体为基础前提的,重视环保和生态发展,从整体环境构思出发,因地制宜,遵循环境发展规律,重视发展前瞻性,使大学科技园的设计既具备个性,又融入环境。以科学合理的方式进行功能区和空间形态划分,注重以山体为本,根据工程设计的具体情况,为使用者创造丰富的多功能、多层次和多形式的生态环境和交往空间,将其引入建筑物内,从而具备更加良好的生态效益。以保留山体为基本原则进行规划设计,充分发挥厦门大学的辐射作用,将园区规划成国家级的产业园。
(二)规划结构
规划结构主要是一廊、两带、三中心的空间体系。通过设置此种规划结构,为大学科技园使用者营造丰富的、轻松愉快的人性化办公和科研空间,在实现科研的基础上,推动市场经济发展。
1.一廊
园区的视线通廊,也就是园区形象,是构成大学科技园吸引力的外在表现,是公众对外显形态的印象、感受和评价。所以,園区内的中心设置成一条城市景观通廊,能够直接将科技园的形象展现给人们。
2.两带
两条绿化带景观贯穿办公,庭院式布局的科研办公区,多变的架空层设计,丰富多样的空间变化。人们在架空层的空间穿梭中,能够亲身体会到不同的景观、空间和光影虚实的结合,将整个科技园区造就成了一个有生命活力的场所。
3.三中心
整体布局形成园区主广场的形象中心,共享空间的山体绿地中心,能源大楼入口形象中心。
(三)功能布局
建筑布局采用的是组团式放射式的布局。园区主要分为能源大楼、会议酒店区、科研办公区、公共广场区和保留山体区五部分。基地背面有六栋组团式的科研办公楼,南面有两栋科研办公楼。基地的东面是星级酒店和能源大楼。在功能布局设计中,对基地四周规划建设的影响、基地的地形地貌、科技园内的功能组织、流线设计等要素进行综合考虑,通过弧线连廊和绿化平台作为主导,将基地的各个功能分区连接起来。基地北面的科研办公区域紧邻城市主干道,通过人行天桥和厦门大学相连,所以在紧邻街道处设计一个下沉广场,作为学校和办公的公共活动空间。在下沉广场周边设计商业,不仅能够丰富功能空间,还能够为学校办公提供一些休闲娱乐场所。基地的南面科研办公区域紧邻原有山体,所以底部采用架空处理,将位于基地的山体景观引入科技园内部,和科技园的景观相呼应,促使科技园形成多层次的景观变化。南面、北面的科研办公区域通过绿化平台和弧线连廊连接,在建筑之间形成连续的、生态的办公休息区域和公共交流场所。办公楼的室内设计也延续了绿色生态的设计手法,将园区内的绿地景观延伸到办公区域,从而为办公区域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基地的东面是酒店和能源大楼,紧邻城市道路。酒店和能源大楼分别设计单独的出入口和广场。建筑以双子塔的形式设计,在建筑的底部以架空绿化平台相连接,将两栋建筑物连接,在平台上形成绿色生态公共空间。
(四)造型处理
在科研办公的立面造型上,充分体现开放和活跃的办公形象,所以在立面处理上大量采用玻璃幕墙和石材,通过体块的穿插,将造型的整体感体现出来。在沿街科研办公区域采用白色的横向石材,横向石材和玻璃幕墙竖向分割,形成横竖对比,石材和玻璃之间有明显的虚实对比,这样一来,使得建筑的沿街面更加生动、有活力。南面的科研办公则选择深灰色的石材,与深色玻璃幕墙相配合,使得建筑整体上显得更加厚重和沉稳。酒店和能源大厦以双子塔的形式设计,位于科技园区东面,是科技园的视觉中心。酒店、能源大厦外立面设计上采用浅蓝色玻璃幕墙,在体块外设计竖向白色装饰线条,打破玻璃方盒子的单调性,使建筑更加富有层次感。
(五)空间层次设计
在空间设计上,强调围合私密空间与开发空间独立营造,且相互渗透的关系,设计需要满足多种功能空间复合叠加,其一要满足办公科研的使用要求,其二考虑商业需求。科研办公需要安静的空间,而商业需要活跃开放的空间。所以,在设计时,采用了竖向空间设计的方法,利用空间组织,自然形成人流导向。围合的私密空间在于表现科技园独立自主的科研精神,开发空间提供信息交换的场所,并合理利用建筑架空、穿插等设计手法,营造出具有现代风格的空间布局。
(六)景观设计
景观规划主要是以山体为中心,场地应该顺应地形,从高向低设置,山体、绿化广场和平台绿化奠定了整个基地的绿色基调。大面积的草坪铺垫,跌水和架空层式庭院景观,使景观层次更加丰富多元化。绿地周围划分出三个独立且连续的组团景观,其各自之间具有各自的绿化中心,形成了轻松自由的休憩绿地,给人一种贴近大自然的感觉,使得整个科技园和绿色生态相互融合、相互渗透,为区域性生态环境,注入了大量的新鲜空气和景观。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我国大力发展创新型产业的过程中,各地逐渐涌现了大量的科技创意产业园区,本文主要以厦门大学国家科技园为了,对科技园区的规划建筑设计进行了详细分析,从城市整体、规划原则、构思、结构、造型、布局、景观设计等各方面做了深入分析,以期能够为后续大学科技园的规划设计提供有利的帮助。
参考文献
[1]孔庆书,王震.基于SLP理论的高校大学科技园选址研究[J].河北工业科技.2016(04).
市场天花板企业的战略规划探讨 篇12
一、关于市场天花板企业战略规划的思考
这家企业的制冷产品从无到有再到强,一共花了十年左右的时间。该企业最新的战略规划是,准备进入全新的市场领域,寻找全新的客户群体,依靠自己原始积累的资金,借助已有的产品技术进行延展,在全新市场领域继续打造几个世界级的产品战略。以上的战略规划稳扎稳打不能说不好,这里我们来分析一下。这家企业现在规划进入新市场、新客户、新产品领域,拓宽产品线,虽然技术上有相通的理论,不完全是从零起步,但要成功,保守估计也要五年左右的时间,甚至七八年或者更长时间。如果新战略新产品,对老产品常年持续的抽血,公司自有现金流能否长期支撑的起呢?我们除了保持乐观向上的积极态度,从风险的角度,能否假设如果新市场战略失败或者达不到预期,对公司又会产生什么影响?是否还有一种发展战略供我们选择或思考呢?
二、几家企业的战略规划与发展案例思考
(一)美的集团
美的集团早年,他们也在不断进行产品转型,最早做过塑料盖、汽车配件等。一次美的总裁何享健去香港出差看到塑料风扇,当时国内都是金属扇叶的风扇,最后转型做国内第一款塑料风扇并成功发展起来,美的风扇产品市场占有率一度达到全国第一,也到了市场天花板。美的集团借势通过兼并重组,不断地收购广州华凌空调、无锡小天鹅冰箱、合肥荣事达洗衣机,在风扇经营管理比较成功的经验基础上,不断的对新收购业务进行管理复制,同时抓住了中国居民消费升级和房地产的辉煌时期,成功从小型民企变身为世界五百强之一。
何享健执掌美的集团董事长的时候,在空、冰、洗产品成功的基础上,又相继成立过美的通信产品事业部、美的汽车事业部、美的整体厨卫事业部、美的地产集团等。早期多元化的业务,现今只剩下美的地产集团;何享健交班后为了防止新任董事长、职业经理人F精力不够和不够“专业”导致的决策失误,他把美的地产集团从美的集团剥离,划入到美的控股下面自己管,让职业经理人F只负责美的集团的“专业”业务,只做“专业化”的事儿。
目前美的集团以家用电器为主业,同时涉及家用电器配套的机电、压缩机、铸件等产业链,以及为家电销售配送服务的安得物流集团,和为生产制造提供设备服务的智能机器人等业务。
(二)亿利达的战略与发展
亿利达风机股份成立于1994年,2010年营收4.48亿,属于典型的浙江中小型民营企业。2012年成功在中小板上市,当年营收5.61亿。作为亚洲中央空调风机老大,中国市场占有率第一,也遇到发展的天花板。亿利达早在2010年前后,就制定了从中央空调风机到工业风机以及建筑工程风机和新型电机并举的发展战略,但六年时间过去了,工业通风机和建筑通风机市场拓展的并不理想,而新型电机连续几年一直仅处于送样验证阶段。亿利达自上市以后,正赶上房地产萎缩和上游厂商业绩下滑,主业增长乏力,但2015年亿利达总营收竟已达到8.00亿。亿利达这几年的业绩增长,并非主业中央空调风机业务的大幅增长,也非新战略下新市场新客户新产品的增长,而是通过市场资源整合并入的富丽华轴流风机和马尔外转子风机等合并报表业绩的增长。同时亿利达紧随时代发展积极布局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配件领域,并通过文化理念、IT建设、激励机制等手段进行管理输出,积极培养扶植新领域的控参股公司进行上市。
(三)华为的专注
华为任正非说,他们28年只做了一件事,这种描述只是为了强调他们的“专业”!实际华为今天的产品,包括大型中央数据处理器、企业服务器、软件、硬件、通信终端、智能手机等业务,和28年前的业务比起来,已经做了大量的通信业务上下游整合和业务范围的宽度延伸,如果今天的华为和28年前的业务内容一致,它一定达不到今天的成绩。另外非常重要的是,信息时代的通信市场,有足够大的市场容量让华为深入耕耘。华为从零起步到去年总营收达到惊人的3950亿元,研发投入达到惊人的92亿美元,超过苹果的85亿美元研发投入。我们不刻意追求大,但一定量的大,是可以为“强”的战略提供更好的资源保证,比如资金资源,人才资源,采购资源,市场资源以及抗风险能力等。虽然我们见过很多多元化的大企业倒闭,但专业化的公司倒闭的也同样很多;实际小企业倒闭的数量要远远大于大企业倒闭的数量。如果一家企业的战略、文化、机制、管理不行,倒闭是不区分大小企业、多元化和专业化的。
三、战略规划总结与思考建议
(一)关于美的集团和亿利达成功的密码
美的集团从风扇龙头企业成功扩展到空、冰、洗产品,客户都是原来的国苏商超为主(国美、苏宁、沃尔玛、新一佳等),亿利达早期的兼并对象,都是和亿利达的主业有着相同的客户群体,客户都是以中央空调制冷企业为主。这样看来,美的和亿利达在市场天花板阶段制定的发展战略的成功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利用已掌握的市场优势资源继续放大,对市场上与自己的客户群体有着重叠的市场主体进行兼并收购,丰富自己的老客产品线或帮助被收购主体获得更大的成功。同时美的和亿利达均利用已掌握的技术优势或其他资源优势扩展到相关的新行业,并进入到新的市场领域。
(二)关于多元化与专业化的思考
美的集团创始人何享健,从美的集团公司日常事务退出后,他并没有闲着,而是积极进行产业资本布局,现在的投资涉及房地产、红酒、农业、银行等产业,甚至投资竞争对手,入股格力电器,并成为格力电器前十大股东。网上评论说,不管是美的的方洪波还是格力的董明珠谁赢,何享健都是笑到最后的人。这就是资本思维与产业思维的区别。
我们经常在专业化和多元化的战略上拿不定主义,有的企业一心多元化,有的企业又一心专业化;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到底应该怎样选择,应该怎样决策?我的总结是,如果你是做投资的,就要多元化;如果你是做产业的,就要专业化。我们在德国固然能发现一些专业的小型企业存在了上百年,但我们研究对比整个世界的企业发展史,资本产业的多元化,即把鸡蛋放在不同的篮子,同时各个篮子之间协同借力,却是个主流趋势。多元化从来不是企业失败的根本原因,文化和管理才是企业失败的原因。一家企业多元化失败了,如果给它机会让它重来并一直守业,最终失败的可能性也是极大的,因为问题出在根上。
(三)企业上市和借助资本力量
公司上市对品牌可以进一步提升,借助资本市场力量快速做大,企业业绩增长,对吸引和留住更好的人才以及上市后进行股权激励,效果会好很多,企业可以成立产业投资基金,对与自己有相同客户的企业进行产品兼并重组,对这家企业上下游进行产业链整合,同时也可以通过资本运作,进行新行业、新领域的战略布局。
有的企业主担心公司上市后带来的企业信息透明化,会让别的企业进入自己的领域并形成新的竞争对手。其实信息透明透露出去的企业信息,不是别的企业随便能学去的,和多元化的道理一样,不是透明化后企业就会失败,这没有直接关系。利用资本市场募集资金支持新产品战略,在新业务即使失败的情况下,也不影响公司现金流和稳健发展。
四、结语
事实证明,利用现有的市场老客户资源,并以此丰富产品线比起进入全新的市场领域寻找全新的客户,成功的可能性更大。基于此,我们也建议类似的市场天花板企业学习美的和亿利达的发展战略,不能把企业的发展壮大,完全寄托在全新的市场领域上。完全指望在新市场领域发展壮大新品战略,谨慎的说,成功较少,风险较大,万一失败了,对公司的发展可能是致命的。同时在企业是否专业化还是多元化这件事上,主要看公司的发展战略,企业主对自己的定位,是做投资还是自己亲自做产业,并非我们一定要去守专或者一定要多元化,并不存在“守专”和“多元化”孰优孰劣的问题。同时,在企业已有一定行业地位和影响力但规模还不是非常大的时候,不妨考虑利用资本市场,快速放大产业和业绩,既为“守专”提供资金支持,也为多元化获取发展资源,这样的战略规划也许能更好地为企业快速而又不失稳健的发展提供战略保障。
参考文献
[1]黄燕.格力首度跌破千亿十大股东里出现了美的何老板[J].中国企业家杂志,2016(4).
[2]亿利达:2012-2015年年度报告[OL].中国证券网,2016-4-12.
【市场规划】推荐阅读:
市场规划书09-07
区域市场规划论文05-11
市场分析及经营规划07-20
2022年市场部年度规划09-11
年度市场推广路径及规划提纲10-05
大健康市场部战略规划10-19
遵化市场第一季度营销规划10-25
人力资源市场功能服务区规划07-06
物流信息化市场投资战略规划分析05-25
从十二五规划纲要看钢材市场机遇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