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网建设模式

2024-05-31

校园网建设模式(精选12篇)

校园网建设模式 篇1

摘要:运营商参与高校校园网建设,开展校企合作,为校园网建设带来了新模式,而新的建设模式势必给校园网管理带来挑战。从归属管理、建设管理、运维队伍管理、安全与上网行为管理、利益分配管理等几个方面对新建设模式下的高校校园网管理进行了探讨,以更好地促进校园网在教学、科研、学校管理、教师专业成长、学生个性发展等各方面的深入应用。

关键词:校园网,校园网建设,校园网管理

0引言

目前,国内三大运营商正大力推进数据网络建设,高校作为数据业务热点区域成为运营商必争之地,是运营商积极开拓3G市场的“蓝海”,因而运营商争夺校园网络建设权的现象时有发生。各高校具有拓展校园网建设的强烈需求,但又缺乏人力物力财力投入,为了节约网络建设资金投入,通常选择与运营商合作共建共享的建设模式,由运营商投资建设,学校参与维护与管理,运营商与学校合作运营。一方 面,学校借助 运营商的 雄厚资金 加强LAN校园网和拓 展WLAN“无线校园 网”建设;另一方面,运营商通过与学校合作,将宽带网络延伸到校区的各个角落,扩大宽带用户规模,实现宽带业务收益。在新的校园网建设模式下,高校校园网管理也应作出相应改变,以适应新的建设模式。

1归属管理

运营商参与校园网建设,首先应考虑资产归属问题,这对确定管理职责有着重要作用。高校在选择与运营商合作时,要从自身角度和实际情况出发选择相应的建设模式,对资金投入和资产归属有着明确界定。高校校园网建设模式所涉及的项目投资情况如表1所示[1]。

由表1可知,最理想的投资状况是某一方全额投资,这样才能完全回避资产归属问题,但如果让运营商全额投资就会让高校出现“套牢风险”,从而失去相应的自主权和管理权。高校网络是教育信息化建设的主要组成部分,国家每年都有固定投入。由于投资的不平衡和地方条件差异,很多高校选择自己建设有线网络,而选择与运营商合作建设无线网络。高校在选择运营商时要明确双方责任和资产分配情况,做到“有文可行,有法可依”,归属问题的解决可为后期网络运维打下基础。

2建设管理

校园网分为有线网络建设和无线网络建设两大部分。对于有线网络,高校自主建设,全权处理,学校相关职能部门和中心全程参与,有助于后期维护。对于无线网络,由于与运营商合作建设,学校应当派专职人员参与,对网络建设的路线和配置必须有全面了解,避免出现运营商与第三责任方的合同纠纷,从而影响网络正常使用。

以四川某地方高校实际问题为例进行分析,该校园网合作建设关系如图1所示,维修处理流程如图2所示[2]。

从图1可以看出,学校是将整体信息化建设交予移动分公司,而移动分公司选择外包给IT服务商,IT服务商成为直接建设者。选择的IT服务商跟学校不形成关系,IT服务商的资质和建设能力如何学校无法选择,学校至始至终也没派专业人员参与。由图2可知,一旦出现运营问题,学校必然派网络信息中心和现代教育技术中心这两个部门去解决,但这两个部门的人员对具体建设情况却一概不知,完全是“瞎子探 路”,耗时耗力 还无法解 决问题。在学校内部人员无法处理时,联系中国移动分公司,移动公司工作人员再去找IT服务商,IT服务商的执行力度直接决定校园网的正常运营,一旦IT服务商与中国移动分公司出现合同纠纷,最终受损失的还是学校。因此,高校选择与运营商合作建设校园网时,必须派专业技术人员参与,明确各方责权关系,避免合同纠纷,最大程度地降低风险和损失。

3运维队伍管理

网络的正常运营需要相应的运维队伍,运维队伍的技能水平直接决定着服务水平。校方可以组建自己的维护队伍,也可与运营商共同选择一家具有丰富经验的第三方服务外包公司来支撑运维工作。高校校园网,尤其是学生宿舍网客户端的维护颇具特殊性,使得其网络维护相对较复杂。学校需要建立一支高素质高技能的维护队伍,为解决人员不足问题,可组建学生队伍参与维护,对学生队伍进行培训并且给予相应报酬。运营商也可以利用学校优势与政府部门成立“学子创业 公司青年 创业就业 见习基地[3]”,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既解决社会人员无法参与维护的问题,又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4安全与上网行为管理

校园网已成为高校教书育人的重要载体,对网络环境有着特定要求,加强对校园网安全与上网行为管理有利于净化网络环境。建立实名认证系统和上网行为审计系统,在优化学生宿舍网络软硬件设施的同时,建议各院系、学生管理部门、辅导员等工作人员都积极参与学生网络行为的监督管理工作。根据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校园网络管理工作的意见》[4],为了引导师生健康上网,需对互联网信息进行监控和管理。建立强大的安全防范体系实行实名认证、行为审计有利于校园网络管理,实现校园网络“可管、可控”,确保校园网络信息安全,保障校园网络健康有序发展,进一步给师生提供稳定、可靠的互联网访问环境。

5利益分配管理

利益分配直接决定合作双方的积极性,由于合作双方所站角度不同,运营商是企业,为的是利润最大化,而学校则代表全校师生的利益,如何寻求利益平衡点是利益分配管理的重点也是难点。合作双方在利益上尽量做到公平合理,不能过分损害某一方面的利益,可建立相应的利益补偿机制,并建立相关计费系统和监管系统,做到账务公开透明,可根据网络运维情况协商修改合作协议,但前提不能违背校园的本质———为教学科研、师生服务。

利益分配原则主要有依法分配、资本保全、充分保护债权人利益、多方及长短期利益兼顾等原则。考虑到学校与运营商的合作属于非完全共同利益群体的合作博弈[5],利益分配更适合采用多方及长短期利益兼顾原则,并尽可能地保持稳定的利润分配。学校与运营商之间应从长远发展考虑,从校园网的可持续发展需求出发,对利润进行合理再利用,一方面可 以促进运 营商对校 园网建设 的投入,另一面也可以促进校企之间进一步合作。

6结语

运营商参与学校校园网建设,合理解决了高校在人力物力财力上短 缺的问题,突破了学 校信息化 建设的瓶颈———资金和技术。新的建设模式给学校校园的管理带来了相应挑战,在归属管理、建设管理、维护队伍管理、安全与上网行为管理、利益分配管理上,高校需认清其中存在的问题,积极改进管理方法,适应新的建设模式,提高服务水平,从而让校园网更好地为教学、科研、信息化建设服务。

校园网建设模式 篇2

厦门第六中学 黄鸿

[内容摘要] 校园网在中小学校中能否发挥效益并被广泛使用,网络教学环境的建设尤为重要。本文结合对校园网建设与应用方面的实践探索,阐述校园网中的硬件、软件环境建设及应用这些环境进行教育、教学的一些应用策略。

[关键词] 校园网络 硬件建设 软件系统 资源库建设 应用模式 运行管理

“二十一世纪将是一个网络的世纪”。中小学“校校通”工程的启动,为学校的现代化建设提供一个良好的机遇。建设校园网络环境,改革传统教学模式,让学生从小就学会在信息的海洋中遨游,对培养社会需求的高素质的人才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结合我校实践(),谈谈校园网络建设与应用模式的一些探索。

一、建设校园网络,打好应用基础

网络模式下的教学需要有宽敞的大“路”,校园网络建设是保证今后数据流畅的基础。它包括布线、服务器、工作站、交换机、路由器等设施和系统软件平台,所需的建设资金对中小学校是一项庞大的投入,规划时就应充分考虑学校的需求,投入和产出才能成正比,在教育、教学中才能出效益。设计规划应有一定的超前性,系统要有可扩展性。由于计算机及网络设备的性能和价格按摩尔定律在发展(每18个月设备性能提高一倍成本却降低1/2),一步到位的想法将是永远也到不了位,还造成极大的浪费,所以实施中应按照当前教学应用情况分步实施,滚动更新。

1、网络建设:

⑴布线:当前中小学多采用基于交换技术星型快速以太网,为了保证多媒体教学环境的带宽需求,校园网络的物理层应按“综合布线系统工程”的有关规范和标准设计,校园楼寓间的主干线用光纤互联,楼内用超5类线。由于全校布线费用占总工程费用不大(约20万),若二次进场费用更大,所以同栋楼的布线应一次完成并保证有足够的节点。

⑵交换设备:交换设备采用积木式设计,分级交换,以利于今后的扩展。主交换机可先采用100Mbps 交换机(如C3524/5024),待网络规模扩大时,更新为C4006或C6006,而原交换机降为二级交换机,并不会造成浪费;教学楼、音像阅览室等教学环境需要传输多媒体信息,也应采用100Mbps交换机;办公楼信息流量较小,采用10Mbps交换机或10M共享式集线器,可降低成本。

⑶服务器选取:最重要的硬件服务器是文件服务器,它控制网络上文件及磁盘资源的访问,负责网络上用户访问的授权等工作,所有网络交互活动都要通过它来实现,所以应选用专用服务器设备(如DELL 2400/4400、IBM 3500/5100/5600等)。网络的其他服务,如数据库服务、WEB服务、E-mail服务、Video服务等可各使用一台专用服务器或高性能PC机来实现,也可由一台设备实现多种服务,但视频服务器需要有高性能的CPU、较大的内存和足够多的磁盘空间以及快速的I/O系统。我校现使用7台专用服务器,通过光纤把我校各处室、年段、实验室、图书馆、音像阅览室、多媒体计算机教室、多功能多媒体教室、电子备课室的300多台计算机联成一体,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并通过光纤分别用100M和2M带宽与教育网、CHINANET相联, 网络拓扑示意图如下:

2、软件系统:

当前主要网络操作系统有 Windows NT、Windows 2000、UNIX等,其他常用服务器端应用软件有:

(1)数据库服务器软件:Microsoft SQL Server(2)WWW服务器软件:Microsoft Internet Information Server Microsoft Active Server Pages(3)E-mail服务器软件:Microsoft Exchange Server(4)Video 服务器软件:Software for Video Streaming(5)Web 代理与防火墙服务器软件:Microsoft Proxy Server(6)系统管理服务器软件:Microsoft System Management Server

二、网络教学模式实践

校园网应具备着教、学、管理、娱乐等多种角色,按照需求,我们使用常用软件的基本功能作了下列探索实践:

1、建立庞大的信息资源库:为了便于现代化教学,我们将各种教学资料数字化,主要内容有: ⑴文字资料库:收集各科每学期试卷、优秀教案、教学论文、教学参考、课外读物等文字材料组成。⑵教学图片库:将原来的幻灯片、投影片和教学用的各种挂图进行数字化处理,以电子图片的形式存放,迄今已建成存放有六万多幅图片的教学图片库。⑶视频库:教学中运用一些视频小片段,仅需播出几分钟就能解决课堂教学中的某个难点。我们从VCD或其它影像资料中截取视频小片段用MPG的模式存放在服务器上,对于一些时间较长的内容则用RM模式,目前我们已在库中存放了250多个数字视频片断和100多小时数字视频节目 ⑷音乐音效库:将中学音乐课的教材录音、参考资料转为MP3数字信号并搜集有大量的MID、WAV音乐、音效资料总计约有1000多件。⑸备课资料库:收集、制作供教学使用的各种类型动画或教学小片段300多件,备课时按自己的教学需求可方便组合成各种电子教案。⑹电脑小课件库:主要由两种方式构成:一是对市场上购来或与兄弟学校交流得来的CAI课件进行选择存入课件库;二是根据教学实际的需要自己开发的CAI课件存入课件库。目前在库中已存有500多个小课件。⑺虚拟教室:自制、收集、购买了近百个理、化、生实验仿真软件和英语、计算机学习软件,供自学使用。

上述自建资源容量已达35G,加上购买一些现成的资源库,总信息资源已达70G。各资源库都在校内教学网页上链接,方便直接调用。

2、培育新型教学模式:利用windows NT的帐户管理功能,为全校师生开设个人帐户,让每个人在校园局域网中都有一个数字身份,具有不同的网络使用权限又有一定公共交流及私人空间。教师在办公室、电子备课室里利用现成的电子素材组织、制作成电子教案存放于文件服务器上,在校园中的各多媒体教室中,教师使用电子教案和教学资源库的支持,摆脱粉笔、黑板等传统工具,充分自如地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开展更为灵活更为有效地教学形式。原来基于归纳或演绎的讲解变为基于“情景创设”、“主动探索”、“协作学习”、“会话商讨”和“意

义建构”等多种新型教学方法综合运用的全新形式;学生在计算机教室、音像阅览室里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自主学习,作业可以网上提交,学生由原来的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积极地探索知识和建构知识的主体。主要教学模式有:

⑴创设情境:在多媒体教室中,教师按教学需求,将自己的电子教案或资源库素材的教学信息展现给全体学生。该方式对教学环境要求低,适应文科类情景再现式的教学,由于图、文、声并茂,加强了对大脑的刺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但它只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延伸,学生仍然是被动的学习者。

⑵虚拟实验:该方式可在计算机网络教室或多媒体教室中进行,通过教学软件的虚拟和交互过程,可将微观、短暂、抽象问题形象化,发现其科学规律。如数学课可利用《几何画板》研究二次曲线各参数与轨迹的关系;化学课中模拟危险实验等,由于有交互过程,可以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校教师在高中化学《原电池》教学中用动画演示电解液中离子的运动;高中物理《简谐振动》中用课件分析弹簧振子位移与各物理量的关系。这些课程都获得福建省优质课一等奖。

⑶网络资源:该方式主要应用于学生的研究性学习。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带着各自兴趣的问题在音像阅览室中查询资源库及互联网上的各相关资料,通过小组讨论、教师指导得出研究报告。如我校政治教研组组织的《加入WTO教育面临的挑战》的讨论,学生就从国内外网站上搜集各类资料,从教育的投入、教师的素质、教学方法、学生的能力等方面阐述自己的观点。学会如何检索、分析、组织各种信息进行研究问题的方式方法。

⑷网络课程:在多媒体计算机网络教室的环境下,学生利用计算机进行学习,利用BBS进行学习讨论。教师利用计算机网络教室的控制设备适时干预,可以监视、个别辅导、组织讨论等工作。我们实验开设了高中英语、信息学等课程取得较好效果,设计制作的高中生物《遗传与变异》获教育部CIETE全国大赛一等奖。该方式通过学生自主型学习,使因材施教、分层教学成为可能,适应学生的个性发展和自学能力的培养,为学生今后的终身教育打下基础。

⑸课外活动:通过选修课、活动课等方式组织学生进行网页制作、参加网上论坛等活动,我校师生在校园网主页上的发明论坛上发布自己的创意发明构思、提供难题供他人思考、讨论,通过学生的讨论和教师的指导,共获得发明专利15项,获市级以上发明创造奖项就达70多项次,校园网教学环境促进学生个性发展,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力的目的。

上述几种应用并不是相互孤立,在使用中可根据需要互相混合,交叉使用,能发挥出更大的教学效益。

3、学校信息管理:随着校园网络的逐步完善,学校教师的待印练习、试卷,实验准备申请,学生的考试成绩填写、分析等众多事务都在网上完成。学校领导和行政干部初步学会运用计算机处理有关事务,发布通知,各处室的许多工作,如学籍管理、人事档案管理、财务管理、图书管理等已实现数字化管理。此外,从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进行的学生人格测试和政教处的学生操行评语、奖惩记录档案,到教务处的学生自然状况、每天出勤情况、各学期学习成绩情况等各处室收集的数据进行综合处理,也都实现了数字管理和数据共享。学校还通过网络和上级教育部门的办公自动化系统进行自动化的文件传输和公文审批。

三、人员培训:

校园网是一项新技术,教学及管理上的应用对广大教职员和学生都是一种新型的模式,在观念、知识上有一个更新和适应的过程,因此在建设的同时要对教师、学生分层次进行技术培训。

1、网络管理人员:一支技术过关的网管队伍是数字校园正常运行和可持续发展的保证。网络管理人员应参加建设的全过程,若有能力应由网管人员自己完成校园网络的系统集成,这样既锻炼了网管队伍又节省不少的经费。

2、教学人员:学校全体教职员工按需求的不同,可分层次进行培训。

⑴现代教育技术培训班:目的是使我校全体教职员人人都能熟悉并使用我校所拥有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正确使用多媒体教室的各种教学设备;能利用计算机信息网络获取信息、收发电子邮件,具有运用多媒体教学软件和管理软件进行辅助教学和管理的能力,了解计算机及信息网络的安全保护知识和法律法规。培训对象为全体教职员。

⑵老教师计算机普及班:目的是使老教师能了解计算机的基础知识,掌握一般字表处理软件(WORD)的使用和CAI课件脚本的写作。

(3)计算机基础知识培训班:目的是使教师掌握基本软件操作技术,能熟练应用多媒体教学软件进行辅助教学,能运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开发、制作简单的教学辅助软件,能运用计算机及信息网络进行教育科研,能顺利通过市教委对教师计算机考核,培训对象为全体中青年教师。

⑷教学课件制作培训班:目的是培养一批能开发制作本专业教学课件的骨干教师,为学校开发学科课件系列打好基础,培训对象为部分中青年教师,选择PHOTOSHOP、FLASH、AUTHORWARE等软件平台作为培训课程。

3、学生:由学生会和团委会出面举办信息技术讲座,组织学生学习网络知识。让学生学会了在网上快速查找资料,进行资料下载、收发电子邮件、加入网上讨论、能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制作网页。通过学生利用计算机进行学习、完成一件作品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运行管理

校园网络可为师生提供每天24小时的服务,要满足不同的需求就要保证校园网络的正常运行,管理工作应规范化、制度化。

⑴设立网络管理中心:校园网络管理中心行政主管应由校领导担任,这样在运行中遇到问题时方便与学校各部门的协调,技术主管负责系统的配置、子网划分、用户授权、用户服务的分类等工作,其他人员协助进行网络性能监测、病毒防范、终端使用情况记录、故障诊断与修复等工作。

⑵制定规章制度:组织师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对学生进行使用信息技术的人文、伦理、道德和法制教育,培养师生鉴别信息真伪的能力和负责地使用校园网,让全体师生明确自己的网上行为哪些是合法,哪些是不可为的。同时结合本校实际,制订《校园网使用、管理规定》,规范师生的网上行为和网管人员的责任意识。

上述各点是本人在我校建设校园网络应用中的一点体会,但愿能抛砖引玉,使校园网在学校的教学和管理中能发挥出其无以伦比的作用。

[参考文献] ⑴教育部电教办技术开发专家组《校园网》 ⑵南国农,李运林《电化教育学》 ⑶桑新民《中小学校园网络建设的意义、功能与效益初探》

团日活动模式创新与和谐校园建设 篇3

关键词:和谐校园;团日活动;创新发展

因为团日活动是共青团工作的重要阵地,做好团日活动,要主题鲜明、时代感强,采取有效的方法,不仅可以调动同学们的情绪,展现当代大学生所应具有的朝气蓬勃的精神风貌,而且可以促进同学们在其他各方面的表现。但目前团日活动的模式过于老套,不能够引起广大同学的共鸣,如果能灵活运用各种方法创新团日活动,可以增强团日活动的效果。和谐校园符合人性规律与教育规律的发展,是一种以学生、教师、学校协调发展为核心的素质教育模式,和谐校园能提供自由、丰富多彩、全面的育人氛围,其能帮助学校的协调运转,在和谐社会的建设过程中我们已经看到了其强大的生命力,所以和谐校园文化的建设必将推动学生、学校的全面、和谐发展。

一、当前高校主题团日活动的现状

1.内容过于传统化。高校团日活动的内容已经形成了相对固定的模式,每一届团委只是按照以往活动开展,并未探讨学生的实际需要。如组织团员学习某文件或精神,学完了工作也就结束了。

2.活动比较形式化。大多数团日活动缺少实际调查,只是参照网络等工具开展活动,广大团干部没有形成责任意识,多数团员学生以应付、“完成”任务为先,缺少对团日活动的思考以及创新。

3.活动注重娱乐化。现在大学经常会看到“达人秀”“快乐男声”等这类在电视上热播的节目,甚至在开展“非诚勿扰”节目,大学活动开始追求娱乐元素了,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让大家可以放松,但没有达到团日活动应该取得的思想教育效果。

4.效果渐渐变弱化。活动越来越多了,能真正吸引人的越来越少了,这是大家普遍对于团日活动的认识,很多团日活动都没有真正走进学生内心世界,很多活动只是花了很多的经费,但收效甚微。

5.情绪开始抵触化。活动越多了,但真正吸引同学的越来越少了,越来越多的活动已被动地与“打发时间”“无聊”等一系列贬义的词联系在了一起。而动员大家参与的过程又自然地被戴上了“充人数”的帽子,而同学在参与的过程也只是“完成任务”。

二、和谐校园的内容

和谐校园是一种建设安全、活泼、严肃校园的全新理念。大学的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就是为了学生的健康发展,和谐校园在培育“四有新人”上,方向明确,思路清晰,特色鲜明,成效卓著。和谐校园是一种创新、健康、人性化的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无论是学校的管理者、教师,还是学生,都能在这种环境下,发挥出最大潜能。和谐校园是一种团结、友爱、充满活力的人文环境。在诚信互助、和睦相处、愉悦的人际环境中,所有的人都得到尊重和呵护,校园的每一寸地方,洒满灿烂的人文之光。和谐校园的建设在大学的发展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而团日活动作为大学生活动的主要载体,其效果直接影响到同学的大学生活的丰富与否,最终,会影响到和谐校园的建设,所以说在高校做好团日活动非常重要。

三、通过利用主题团日活动创新来建设和谐校园

1.开展团日活动应注重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学习和道德品质的教育。社会上有一句流行的话:“有德有才是正品,有德无才是半成品,有才无德是危险品,无德无才是废品。”所以能看出思想道德是素质教育的根本,学校必须重视德育工作,坚持正确的人才培养方向,要通过分析同学在思想和道德中存在的偏差或不足,确定学生的德育内容和要求,而不能盲目地“一刀切”,要做到有计划、有步骤、有总结地实施。

2.强化团日活动的服务意识并营造良好的氛围。团干部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要确立好自己的服务意识,能让广大同学感受到活动确实是在用心去做。能够吸引广大同学关注并获得支持是团日活动成功开展的关键。也是检验团日活动是否成功的“试金石”。团日活动必须要围绕能够丰富同学的大学生活、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质、帮助大学生能够成功走向社会这些为开展目的。让同学能切实感受到参加团日活动带来的短期与长期的利益。同时要利用各种方式反复宣传,全校上下形成重视团日活动的氛围,让每个同学都了解团日活动,则会吸引更多的同学参加活动。

3.依托大学生喜爱的DIY文化丰富团日活动的内容。大学生是人群中最前卫的群体,他们往往对新鲜的事物有很强的好奇心,他们往往也喜欢自由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团日活动也应该抓住学生的这些心理,团日活动应当借助学生喜爱的DIY文化,在把握大学生思想动态,尊重其主体地位的前提下,采用大学生易于接受的方式开展活动,运用其喜欢的载体和平台,把握好团日活动的定位与主题,将团日活动主题细分为四大类:思想道德素质类、科技学术与创新类、文化艺术与身心发展类、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类,通过比赛、参展等方式展示他们的作品。

4.搭建多层次服务平台创新高校团日活动。结合团日工作进社区以拓宽活动渠道及扩大社会影响力,搭建实践服务平台,利用假期在各学院以班级为单位开展主题团日活动,让班级团员融入社会、进入社区扮演不同的角色来开展活动,在实践中感悟、锻炼和成长的同时,也让广大群众、社会感受到高校团员的热情和社会责任;完善竞争机制以提高活动质量,通过“招标”选择团日活动,先有团委确定活动主题,采用立项和征集团日活动设计方案等方式来提高活动质量,鼓励在活动设计等方面勇于创新,加大对优秀的团日活动的资助,对优秀团日活动予以奖励。

5.建立创新机制。寝室是大学生生活、学习、休息、娱乐的主要场所,也是学生传播信息、交流思想、探讨问题、表现自我的重要场所,并为广大同学提供认识生活,思考人生,探知社会的广阔场所。所以寝室是大学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和谐校园就必须先建设好和谐寝室,我校有独具特色的“三自”队伍,利用这个组织加强对寝室的管理,能为学生创新性才能的发挥提供良好的环境,搞好寝室文化建设并将其延伸到班集体文化建设、社团文化建设。

四、结语

高校共青团组织应根据当代大学生思想实际,结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大局,凝练德育目标,突出组织特色,发挥辐射面广、资源集中的优势,以团日活动为载体,把理想信念教育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以实际行动引导学生,使学生在活动中充分发挥特长,全面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发挥共青团组织在加强校园稳定、建设和谐校园文化中的特色和作用。

参考文献:

[1]赵美.关于高校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J].改革与开放,2009,(07):146-147.

[2]邹进.德]卡尔·雅斯贝尔斯[M].北京:三联书店出版社,1991.

[3]美]彼得·德鲁克.管理实践[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9.

[4]郑蕾,殷为民.对当前高校团日活动开展现状的几点思考[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

[5]黄必春,刘向,吴华丽.在改革和创新中提高党课的教育实效[J].法制与经济,2007.

[6]吴文君.关于优质团课的若干方法论问题[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5.

基于云平台的校园社区模式建设 篇4

在我个人现在的理解水平看来, 中国的教育界出现了较多的问题[1]:

A.应试教育导致青年高分低能, 应试教育几十年来, 不断遭到各方面部门的不同程度的批判, 但这并没有改变中国应试教育现状。政府曾尝试过改变这一现状, 即使是在有外国成功经验引导下, 仍局限于大形势, 未能彻底改变。在应试教育过程中, 在他们成长过程中除了学习根本没有锻炼能力的机会, 又怎么能不低能呢。

B.生源的泛滥。教育的发展主趋势是应当尽可能让更多的人接受教育, 然而这也带来很严重的后果:学生素质良莠不齐, 尾大不掉;大量毕业生的产生, 也产生了大量素质不一的从业者, 比如某些教师;管理繁杂, 有漏洞;教育资源紧缺, 因此提高学杂费, 加重学生负担等等诸多问题。

C.学生沉迷于游戏、手机, 无心于学习。

篇幅有限, 此处不一一阐明。如果未能从根本上端正学习的态度、明白学习的重要性, 其它设施再完善, 也只不过是一个空架子。现在的高校已经认识到这些问题, 也在尽力采取措施改善, 例如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丰富学生课余活动, 严抓课堂纪律建设, 加强监督管理等等。但是这些还远远不够。下文将通过较详细的阐述, 来说明笔者联系所任职高校的现状进行的以信息化云服务为支撑的管理模式改革的方案设计。

2 教育信息化云服务

2.1 概念

教育信息化云服务是一种教育信息化服务模式和管理方法, 能够把海量的、高度虚拟化的教育资源和教育应用管理起来, 组成一个集资源池、教育应用为一体的统一服务。教育信息化云服务平台是在云计算的基础上构建的教育公共服务平台, 主要由基础云架构、学习门户、云应用系统和支持服务系统等组成[2]。

2.2 研究现状[3,4]

2.2.1 国外

云计算是基于网络的一种新技术, 云计算辅助教学平台下的协作学习又是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的发展和延伸。国外对云计算的研究的比较早, 大部分都是以云计算安全, 云计算技术为中心, 也有将云计算引入到教育中, 主要体现在云计算在校园网中的运用, 云计算如何搭建校园平台等。

2.2.2 国内

近几年, 云计算在我国发展非常迅速。随着云计算的发展, 国家也非常重视云计算在教育中的应用, 最初将云计算引入到教学中来的是黎加厚教授, 他早在2009年就提出了云计算辅助教学的概念, 虽然云计算在我国教育中起步的相对来说要晚一些, 但是随着专家学者们及教育界的重视, 进行的研究开发也越来越深入。现在在全国各地的某些高校中已经开始采用云平台辅助教学, 虽仍在摸索阶段, 但已经取得较理想的结果。

2.3 云平台的优点

数据中心的建设,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 已经有了巨大的变化, 传统的的数据中心建设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当今业务的需求, 因其:运维效率低, 维护成本高;高能源消耗, 低资源利用率;平台支撑能力差, 业务上线慢;信息共享弱等。

云数据中心带来的改变:优化资源利用;降低能源消耗;提高信息共享;管理效率提升;提高可靠性等。

2.4 云平台架设

2.4.1 硬件配置

主机:数据库服务器、备份服务器、刀片服务器;

存储:主磁盘阵列、备份磁盘阵列;

网络设备:光纤交换机、核心交换机、服务器接入交换机、手机应用发布网关;

安全设备:防病毒软件、Web应用防火墙、IPS、漏洞扫描。

其它:刀片机箱、瘦客户机、服务器机柜、UPS、配电柜等。

2.4.2 软件配置

1、物理资源管理:服务器管理、网络设备管理、存储设备管理。

2、虚拟化资源管理:虚拟机管理、虚拟网络管理、虚拟存储管理。

3、资源集群管理:查看资源集群、资源集群性能监控、设置资源调度策略。

4、监控管理:包括拓扑管理、告警管理、日志管理等。

5、基于角色访问控制:包括用户管理、角色管理、组织管理、域管理等。

6、安全管理:日志安全、账户和密码、权限、WEB安全等。

7、第三方资源集成管理。

2.5 云服务建设方案:

2.5.1 教学支撑[5]

全面支持“质量工程”对专业结构与专业认证、课程教材建设与资源共享、实践教学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教学团队与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教学管理制度与质量监控系统建设的多种应用需求, 促进教学质量提升, 真正实现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标准、统筹资源的建设理念。原来学院的各个部门数据是独立的, 因此造成大量数据的重复输入、冗余以及提取困难。基于云平台的教学管理系统建立, 打破各个部门之间障碍的壁垒, 实现信息的高度共享, 提高安全性、可靠性以及办公自动化。

2.5.2 办公用资源建设

现在的办公模式以办公室电脑为中心, 其它电脑通过网络或移动硬盘与之进行数据交流, 不利于数据的同步。利用云平台瘦终端的方式, 为办公人员分配虚拟机资源, 理论上每位办公人员有互联网的情况下随时随地都能连接到虚拟机上工作, 无缝衔接, 当然某些机密性要求较高的部门也可以实现登录限制。另一方面瘦终端方式能节省办公设备的资金投入。

2.5.3 数字化教学资源

结合现今流行的“百度文库”等资源超市理念, 各科教师在平时教学活动中产生的资源可以自主发布到资源平台, 实现数字化教学资源高度共享, 建立数据搜索引擎, 服务教学科研管理等核心业务。分学科建立教学资源素材库, 发挥高校学科优势, 建立专业数据库, 供师生交流使用, 资源被使用而产生收益将按比例反馈给资源发布者。这一定程度上能刺激教师更认真的总结自己的优秀经验和丰富知识, 方便其它人学习交流。

2.5.4 网络教学系统

网络教学系统从报名、教学、学习、自我测试、考试、毕业及统计等功能流程式设计, 整个流程涵盖教育和培训的方方面面;终端登录即可, 随时随地可进行。系统使用者不局限于学校学生, 可开放给社会人员, 适当收取使用费。架设此系统目的不在于营利, 主要在于将高校的部分教学资源提供给校外有需要的人, 送人玫瑰, 手留余香。

2.5.5 实验教学和实验管理

实验教学和管理平台是为了支持整个学院实验教学活动, 包括教学资源分配、课程效果及课程反馈, 一方面加强实验教学组织和实验学习效果反馈, 支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申报与建设, 另一方面亦能缩减实验室计算机成本, 提高设备利用率。

2.5.6 课程实时录播系统

课程实时录制系统, 除了采集教师课程视频录像还可以采集计算机教学课件, 实时生成教学视频录像, 供广大师生参考、学习。教师的课程视频可以作为考核的重要参考资料, 原先以督导老师进教室听课的方式对教师的教学情况进行点评, 但这种方式受到一些主客观条件制约。

2.5.7 课堂监督录像、考勤登记系统

考勤使用指纹识别系统, 不仅对教师的到课情况进行记录, 也可对学生的出勤情况进行记录;课堂监督录像与教师课程视频录像所区别, 前者以学生视角记录教师的风采, 后者以教师视角起监督课堂纪律作用, 通过高科技手段严抓学风纪律建设。

2.5.8 教学博客

通过教学博客平台, 教师可发布作业和课件, 充当教学辅助工具, 还可发布学术观点, 进行学术讨论。更可以在此对学生进行课外线上辅导, 将学生的问题和教师的回答可展示 (也可隐藏) , 帮助其它的学生认识到问题解决问题。但是由于现在的博客系统已经很成熟, 新浪、腾讯等, 大部分学生已经在使用这些博客系统, 而且考虑到毕业后还应当继续使用的问题, 因此, 今后应将校园博客与新浪、腾讯等博客系统关联、同步。

2.5.9 校园移动学习终端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成熟, 手机作为校园内的新兴终端, 其普及率和应用的方便程度已有目共睹, 3G、4G的使用, 使人们越来越依赖于手机, 因为手机的方便携带, 易操作性, 构建基于苹果i OS系统和安卓Andriod系统的3G、4G平台下校园移动学习终端服务平台, 方便学生随时随地在校园内获取数字化学习资源。

2.5.1 0 学生上访系统

学生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遇到的不平事, 未解决的难题, 可通过此系统传达给相关人员, 使问题得到及时解决。系统对校内所有人员公开, 所有上访都在公众的监督下。

2.5.1 1 家长信息渠道

以往家长与学校信息交流不便, 无法实时掌握子女的学习动向, 甚至还因此酿成一些悲剧。因此, 构造这样一个家长与学校信息交流的平台, 实现家长与学校互动, 共同监督学生学习、工作。

以上几点是现在、将来高校基于云平台的对教学活动和教学管理的必将采取的一些建设方案。其中有一些措施的实施已经取得卓越的成效。比如数字化资源建设, 已经为广大师生提供了便利的交流渠道;网络教学系统, 已经很广泛的使用中, 扩大了知识的普及面, 深受好评。

3 进一步创新:

但是往更深层次上思考, 会发现我们做的还不够。一方面, 作为教师, 对现在学生的学习状况是深有体会, 其实无论学生的IQ有多高, 最重要的是学习的动力, 那么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的动力、积极性, 将他们的注意力从游戏、交友等引到学习上来是个重要课题。另一方面, 学生在学校四五年时间, 可是仍只是一个匆匆过客, 对学校没有认同感没有归属感, 这不利于学校的建设。在此提出这样一个构想, 将学校建成一个如同社区般紧密团结的群体, 以常规方式为主, 以积分系统为辅, 将各部门统一串联起来。

3.1 积分系统

在常规考核方式之外, 创立积分系统, 积分与考试相结合, 强化考核制度。

3.1.1 理论学习积分

现在很多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 因为主要是以考试得分来衡量学习成果, 使得他们有了即使上课不学习, 期末考之前狠狠复习一把照样可以及格的思想, 但这样根本学不到知识。如何完善考核体系?如何让学生体会到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道理?现在参加指定级别以上比赛有学分奖励等, 但这种方式只是锦上添花的行为, 有亦可, 无亦可, 并不能激励大部分学生。既然现在无法完全颠覆传统的考试方式, 那么不妨在平时的学习中加上激励机制, 即:积分系统。例如, 上课中回答问题的同学, 视回答情况给予相应的积分, 在桌面积分系统上完成收录。

可行性分析:积分系统是在现有的学风建设、课堂纪律建设的基础上, 对学生的良性行为予以定量的奖励, 恶性行为进行惩处, 并将此积分在总评成绩上的比重增大, 具有绝对的可操作性。更进一步, 对教师的考核也可以设立相应的积分体系。

难点:如何改变根深蒂固的思想, 如何能保证公平公正, 对教师要求也更高。

3.1.2 实践学习积分

各大高校都很重视学生的实践教育, 增加实践类学分要求, 增加实践课时等。但大部分实践课仍停留在“学”和“假用”上。如何才能让学生真正的动手实践?参考外国学校的一些模式, 比如日本, 日本高校的“学园祭”[6], 形式内容丰富多彩, 一切活动都是由学生亲自策划、完成的。可以说是学生起到了主导性的作用, 学校则扮演一个协助、支持的角色。学生的能力得到了极大的锻炼。

可以参考这一方式, 一在校园中引进“学生产业链”, 以学生为主体的产业经营。校园内必然有一些便民的营利性机构, 为何不将这些作为学生人生历练的平台?先引进专门的培训和管理人员, 对学生进行培训、指导后, 学生上岗;二将学校某些岗位交给学生来管理来运作, 类似于现在的勤工俭学方式;三根据不同的专业模拟不同的校外环境, 如模拟法庭等, 解决真实的矛盾、冲突事件。提高学生在校园生活中的参与性, 树立主人翁意识, 与教师、行政人员的联系、沟通更加协调, 也为今后的社会生活打下基础。

可行性分析:难度较大, 涉及到利益分配、评价反馈、实践活动与理论学习冲突等等问题。但有国外现成的成功经历, 不是不具有可行性, 但可能会在今后比较长的时间后才可能成型。

3.2 社区模式建设

每个学校的管理模式等同于社区管理模式, 主要是政府导向型管理模式, 也有一些院校引进物业管理模式[7]。将学校映射成大社会的一个小小缩影, 在云平台的基础上, 将分而治之的各部分通过数据中心联合起来, 增强学生个体的行为自治能力, 简化管理, 增加互动, 丰富校园活动, 活跃校园学习气氛。

4 小结

技术可以促进教育发生革命性的变革, 云教育倡导的是互动电子教室+移动互联终端+云

服务平台模式的信息化架构, 该架构已经得到行业的普遍认可。本文在云平台基础上设计了适用于现今环境的云服务方案, 对现有的学院管理模式进行适当优化。也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创新性方案, 对教育云更深层的理解、拓展。

摘要:该文在浅析中国教育界现状后, 指出引进教育云平台的必要性, 并提出在云平台上架设的云服务方案, 以加强学院管理、优化资源配置, 并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提出一种构想, 即将高校各部门各环节以社区模式相互联合起来, 创立积分系统, 引进学生产业链, 并对其可行性进行分析。

关键词:教育云,云服务,社区模式,积分系统,学生产业链

参考文献

[1]基于中国教育界现状的几点看法.[DB/OL].http://wenku.baidu.com/link?url=h EH9Fsr_FM03N cv PEqd70Zk WnTx49N AX8t T8Dzoi Frou W3-ZBDx Yv9e_R Q pa8ITe PVO Fsdf Jp Bo EA6Q dqnz DBBnu Pr_q0IKIb SLy Ul1DKLq

[2]肖君, 王腊梅, 朱晓晓.教育信息化云服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J], 软件产业与工程, 2012, 16 (4) ) :44-48.

[3]杨志和.一个教育云平台实例的设计与实现[J], 上海电机学院学报, 2013, 16 (4) ) :229-234.

[4]万利平, 陈燕.云计算在教育信息化中的应用探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高教职教, 2009, (5) :74-77.

[5]赵岩岩.定位于教学服务的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探究[J],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3, 9 (24) ) :5500-5502.

[6]日本学园祭.[DB/OL].http://wenku.baidu.com/view/8b4e481755270722192ef749.html.

校园网建设 篇5

第一条 为保证通信及互联网的网络与信息安全,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保障社会公众利益和公民合法权益,保障其他客户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规定》、《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其他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客户应自觉遵守以下各项规定。

第二条 客户不得利用通信或互联网络制作、复制、发布、传播含有以下内容的信息:

(一)反对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

(二)危害国家安全,泄露国家秘密,颠覆国家政权,破坏国家统一的;

(三)煽动抗拒、破坏宪法和法律、行政法规实施的;

(四)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破坏民族团结的;

(五)捏造或者歪曲事实,散布谣言,扰乱社会秩序,破坏社会稳定的;

(六)宣扬封建迷信、淫秽、色情、赌博、暴力、凶杀、恐怖,教唆犯罪的;

(七)侮辱或者诽谤他人,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

(八)损害国家荣誉、利益和国家机关信誉的;

(九)其他违反宪法和法律、行政法规的。第三条 客户不得有下列危害电信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的行为:

(一)不得对电信网的功能或者存储、处理、传输的数据和应用程序进行删除或者修改,客户端设备不得向电信网发送不规范的主叫号码;

(二)不得利用电信网从事窃取或者破坏他人信息、损害他人合法权益 的活动;

(三)不得故意制作、复制、传播计算机病毒或者以其他方式攻击他人电信网络等电信设施。

第四条 客户不得有下列扰乱电信市场秩序的行为:

(一)不得采取租用专线、私设转接设备或者其他方法,擅自经营国际或者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电信业务,不得通过互联网收集话务量以及进行跨境、跨省市话务转接;

(二)不得盗接他人电信线路,复制他人电信码号,使用明知是盗接、复制的电信设施或者码号。

第五条 客户在签订协议时或后续业务使用过程中若要建设网站,应遵守以下规定:

(一)履行互联网信息服务备案手续

1、非经营性质的客户应按照《非经营性互联网信息服务备案管理办法》的要求,至山东省通信管理局办理备案手续;

2、经营性质的客户应按照《经营性互联网信息服务备案管理办法》和《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的要求,办理《互联网信息服务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校园网建设模式 篇6

1 智慧校园建设背景(以浙江大学为例)

当前,在我国高等学校中,随着网络技术、信息化技术、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各种信息化应用在教学、科研、管理、后勤服务领域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基本上解决了学校业务部门的管理工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然而,各地高校在信息化建设中取得巨大成功的同时,仍然存在一些普遍、共性的问题,其中最突出的有:网络基础设施的接入手段比较单一,安全保障体系不够完善,信息之间缺乏必要的关联,容易形成信息孤岛,数字资源建设投入较少,各信息系统缺乏统一的信息编码标准,信息化安全及保障机制不够健全,尤其是不同部门之间缺乏信息的共享与交流,自动化程度相当低。诸多问题,迫切要求基于先进技术的智慧校园管理系统的出现,智慧校园管理系统是建设智慧校园的前提和保障条件。

浙江大学从2010年开始动工,将正在建设中的紫金港校区西区作为建设智慧校园的试验田,计划在2015年前把该校区西区建设成为智慧校园。智慧校园的“智”是指学校的智商,强调智能化与自动化,“慧”是指人的情商,强調人的灵性与创造力。智慧校园的理念,就是充分利用现有的网络技术、信息化技术、通信技术、物联网技术,提高高等学校的管理水平、科研效率和能力,改善师生员工的教学科研条件,优化学习、生活条件,创造优美、和谐的校园环境,充分发挥高等学校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中的重要作用。智慧校园的建设目标,就是充分利用当今先进技术实现上述智慧校园的理念,创造优质、高效的教学、科研、管理、育人环境,绿色、生态、和谐的校园。

2 智慧校园建设的保障条件

2.1 人力投入。为保证智慧校园建设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和实施,首先必须保证各类技术和管理人员的投入,把科学配置建设智慧校园的人力资源作为第一要务来抓,建立一支智慧校园建设的专业队伍,这支队伍中必须包含有各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

2.2 规章制度建设和长期规划。科学合理的校园规划,可以最大限度地保证校园节地、节水、节能,使人财物得到最优组合。对属于投资大、周期长、难度大、影响面广的复杂型系统工程的智慧校园的建设,更应有一个科学完善、周全的长期规划。

2.3 校园网络化建设。校园网络化建设是智慧校园建设的重中之重的内容。浙江大学在智慧校园的建设规划中,将校园网络化建设分成以下三大部分。即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云计算平台和物联感知系统。

3 智慧校园建设中的电子文档管理模式

3.1 部门产生文档在线编辑和公开发布。对各部门产生形成的电子文件进行在线编辑是电子文档管理工作的第一步。文档在线编辑管理,是近几年才出现的电子文档流转新技术,该新技术集网络共享、文档实时编辑和纠错、集成数据库技术的高效检索等功能为一体,它允许用户远程操作文档,能够实现文档从创建、修改、审批、存储、转发、查询到重复使用的处理过程,从而使办公系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网络化、自动化和无纸化。文档在线编辑管理系统的主要实现技术,包括基于WAMP/LAMP框架的系统访问模型和基于AJAX技术的文档对象模型,及其基于Office在线编辑技术,等等。经过在线编辑的电子文档,在符合相关规定的前提下就可以公开发布。

3.2 电子公文管理部门的在线归档。对经过在线编辑的电子文件进行在线归档是电子文档管理工作的第二步。智慧校园产生的电子文件根据其来源可分成两类,一类是OA系统内形成的电子文件,另一类是OA系统外形成的电子文件。对于OA系统内形成的电子文件,利用OA系统电子公文归档接口与网络版档案管理系统无缝链接和数据转换实现归档,无缝链接的实现主要是通过在线档案服务器中设定电子公文预处理临时库,将系统内的元数据按一定格式导入后,自动转换到档案管理系统数据库,然后将电子原文与目录数据进行关联挂接;对于OA系统外形成的电子文件,通过电子公文管理部门的专职或兼职档案员预先建立目录数据库,然后将电子全文与目录进行关联挂接,并且对电子目录与电子全文进行捆绑来实现在线归档。

3.3 档案人员在线审核和数据上传。对已在线归档的电子文档进行在线审核鉴定,是档案管理者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因为所有离线归档的电子文件都必须通过档案人员在线审核,经鉴定符合相关要求和标准后,才能离线归档。审核鉴定的方法,是在电子文件管理系统设计阶段,便开始保管期限表制定工作,由计算机进行自动审核鉴定或者通过人机对话的方式进行半自动化审核鉴定;审核鉴定的内容,需要完成三项判断工作:一是某信息集合是否电子文件;二是该电子文件的内容具有多长时间的保存价值;三是电子文件的技术状况能否保证其内容价值的实现。通过档案人员在线审核鉴定的电子文件,才能进行数据上传。

3.4 电子文件离线归档和数据备份。离线归档是对在线归档数据的备份,以防范可能发生的数据灾难,离线归档的数据不常被调用,一般也远离系统应用。要做好电子文件离线归档和数据备份的管理工作,必须认真做好以下两项工作。第一,建立电子文档备份体系,保障备份工作顺利开展。首先,应用电子文档安全备份系统,采用磁盘阵列作为备份系统,完成文档原文的异地容灾备份。其次,加强电子档案信息安全环境建设,对内网服务器及网站服务器进行扩容升级,定期查杀网络病毒,修复网站数据,实现网站数据的在线和离线备份。最后,在电子文件载体选择上,使用光纤磁带库、外置硬盘和光盘三种类型的存储介质,对电子文档进行异质备份。第二,采用多种备份技术手段,保证电子文档数据备份的有效性。(1)多种存储载体与软件相结合。根据数据备份的实际需求,在载体上可选择磁盘阵列、光盘库或磁带库,在软件上可选择Veritas Storage Replicator或Veritas Backup。(2)本地备份和异地备份相结合。在本地和异地同时对原电子文档进行备份,可有效地防止自然灾害或人为的破坏,也可有效地抵御网络病毒的侵害和攻击。(3)完全备份和差额备份相结合。差额备份节省备份的时间及存储空间,完全备份的备份时间长且会占较大的存储空间,当恢复时可一次性快速恢复。(4)离线备份和在线备份相结合。在进行离线备份时,服务器将停止用户对电子文档的操作,由此可以避免由于用户操作、修改电子档案而造成数据不一致的问题。而进行在线备份时,服务器不停止用户对电子档案的操作,可实时对电子档案进行备份工作,但该备份方式需要先进的硬件和网络支持,技术上也较为复杂。

3.5 电子文档数据的异质备份和异地备份保管

3.5.1 异质备份。异质备份就是将电子文件从磁盘、光盘、磁带等载体转换成纸质、胶片等其他载体形式保存。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基本原则就是电子文件与纸质文件并存,这种电子文件与纸质文件的并存状况,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将会存在。特别是对具有重要保存价值的电子文件,必须有相应内容的纸质文件归档保存。根据《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规范》(GB/T18894-2002),归档时,应同时保存文件的电子版本、纸质版本或缩微品。

3.5.2 异地备份保管。影响电子文件安全的因素有不可抗因素(如地震等自然灾害)和人为因素(如网络犯罪、操作失误等)。我国在电子文件管理方面,要求电子文件实现异地备份保存制度。智慧校园的档案工作者应十分注重电子文件的异地备份工作,强化风险防范意识,严格执行异地备份保存制度,在不同的地方存放保管电子文档的备份件或缩微品、光盘等复制品。

校园网建设模式 篇7

学校在“平等与尊重”的办学理念指引下,努力践行“生本德育”建设,大力推进“生本课堂”改革。我们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和需求,提供动态、多元、开放的课程供学生选择,使每位学生都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权和适合自己的发展权。目前,生本课程文化已经形成,教师队伍专业发展速度快,改革创新能力强。

学校开设了60余门选修课,自主编印了20余种选修课教材,组建了京剧社、青鸟文学社、健美操队等30余个学生社团,举办科技、艺术、体育节等,给学生搭建充分的展示平台,培养了学生主动发展、合作创新的意识,在国际、国内各项大赛获奖总数在全区遥遥领先。

数字校园核心需求

昌平一中在建设数字校园过程中,遵循“风格务实”和“特色突出”的原则。基于该原则,数字校园建设的核心需求体现在:其一,随着信息技术在各行各业中的应用和普及,学校的发展也面临新的挑战。昌平一中是北京市示范校,是昌平区的龙头学校。作为昌平一中的教师,对工作质和量的要求都比区内其他学校要高、要大,如何借助数字校园建设解决这个问题成为一个紧迫的需求;其二,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和家长更加关注学校方方面面的工作,但是仅凭每学期一次的家长见面会无法实现家校之间的充分沟通和交流;其三,学校最主要的业务就是教育教学工作,我校在“平等与尊重”的办学理念指引下,大力推进“生本课程”改革。如何借助数字校园建设让所有学生都拥有享受优质教育的权利,获得“平等与尊重”的教育,又是摆在学校面前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因此,数字校园核心需求就是突出我校办学特色,在“平等与尊重”的办学理念下,能够优化学校的教学、教研、管理模式,为教师、学生、家长三方提供方便、快捷、高效的服务,为我校“生本课程”改革提供全方位的支持,提升学校整体的核心竞争力。

数字校园优秀成果

1. 数字校园“四边”建设模式

昌平一中为了体现务实的数字校园建设原则,提出了数字校园“四边”建设模式,也就是边培训、边使用、边调整、边改进。“边培训”是指培训各模块的相关人员及部门管理者;“边使用”是指以管理机制促模块的使用;“边调整”“边改进”是指在使用各个模块的过程中,有不符合原始需求或者使用方式不便捷的要进行多次调整和改进,直到符合实际需求,模块运转正常。

昌平一中数字校园的功能模块都来自各个部门、各个岗位的实际需求。在开发模块之前需要进行详细调研、仔细梳理工作流程,之后借助公司的技术力量完成模块开发。那么是不是开发出来的功能就跟我们想象的一样呢?通过实践发现,第一次成型的模块基本都只是一个雏形。它完成了需求的某些功能,但是具体应用起来就会发现还有诸多问题。例如,校本选课模块最初的申报环节只能上传文字,没有图片或者视频的展示,不便于学生全面了解这门课程;订车模块的提示信息没有以弹窗形式同步到即时通讯,不便于及时的审核,等等。所以每个模块在投入使用时,首先要培训与该模块有关的人员。经过大家一段时间的使用,会反馈回来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例如,我校培训全体教研组长和备课组长教师使用资源共享模块之后,大家反映上传文件时操作很烦琐。然后我们再把问题归类进行讨论,是操作的问题还是流程的问题,再让开发公司做进一步的调整。经过这样不断的调整,不断的修改,不断的实践,才使数字校园成为各个部门的得力助手,成为教师们日常工作不可或缺的部分。目前数字校园已经开发的功能模块及教师访问情况如表1所示。

2. “生本学习圈”构建

“生本学习圈”是指:借助数字校园实施平等与尊重的教育,具体体现在学校作为人性化的组织,应让所有学生都具有享受优质教育的权利,建立起开放、平等、正义和公道的“学习共同体”。在这种“学习共同体”中,充满了关怀、关爱、关心、关联、相互一体感,人与人之间相互信赖、尊重和平等,能发表不同的见解,采取合作的行动,和谐发展,实现共同的理想。通过“生本学习圈”建设,为本校特色教学“生本课程”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生本学习圈”由五个功能模块组成,这些模块已经在我校得到广泛应用。

(1)校本选课模块

我校校本选修以走班的形式进行,每位学生每学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主选修两门课程,开设时间为每周二和周四的第八节课。校本选修课的开设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和需求,提供动态、多元、开放的课程供学生选择,使每位学生都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权和适合自己的发展权。本着这样的目标,借助校本选课模块,实现了预开课教师自主网上申报课程,学生在家或者在校进行网上自主选课。通过对学生的调研,我校决定利用周末时间开展选课活动,这样学生就有充足的时间去了解感兴趣的课程,且这种“抢”课模式相对公平,没有人为的因素,学生们认可度比较高。目前我校已经进行了5次选课活动,参与人数近千人。

(2)学生社团模块

我校已有学生社团30余个,学生可通过该模块自主申报社团、填写活动计划,并选择校内指导教师。社团活动中心指定教师审核之后,该社团即可成立并开展各项活动:可以以学年或者学期为单位进行社团活动的展示。例如,美术社的素描展、京剧社的精彩瞬间、英语社的自编舞台剧,等等。学年末的星级社团评定则根据学生对该门课程的评价而产生。该模块的应用为我校社团“自组织、自活动、自评价”的模式提供了更为高效的保障。

(3)问卷调查模块

该模块能对不同的人群发起问卷调查。例如,每学期末,我校都会开展评教评学的活动,以前是每个班选定5个学生代表对该班任课教师在师德、教学能力等多方面进行评分,这样收集上来的数据具有很大的片面性,不够真实,而且被评价的教师个人并不知晓评价的结果。通过该模块,全校学生参与匿名评价本班任课教师,这样既保证了数据采集的公平性和真实有效性,也保护了学生的个人隐私。目前我校已经进行了3次全校规模的评价活动。我校德育处已利用该模块对学生家长进行了家风家训的征集活动。此外,我校医务室对全体教职工进行了《昌平区健康管理服务需求的调查》,并把统计结果直接上报上一级单位,得到上级相关部门的一致好评。

(4)初高中自主衔接模块

每年8月上旬,新高一年级组上传各学科的相关预习知识,随后等待入学的新生通过昌平一中官网特定入口进入到该模块。确认自己的信息之后,下载相关作业并打印自学质量监控测试的准考证,在正式开学之前还可查阅自己的考试成绩。以初高中自主衔接模块为切入点,使学生和家长通过浏览官网更好地了解我校的校园文化和办学理念。同时为新生快速适应高中的学习和生活节奏提供了帮助。我校在2013年新生入学时使用了该模块,约有500余名学生完成了相关业务的提交及查询,学生和家长反响很好。

(5)资源共享模块

该模块是师师、师生优秀资源的共享平台,如导学案、教学设计、微教学视频等。

综上所述,“生本学习圈”为我校“生本课程”改革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和服务,为我校践行“平等与尊重”的办学理念,实现师生发展需要、维护和保障师生切身利益提供了保障。

数字校园在建设和应用过程中的后续思考

学校高度重视数字校园建设,使数字校园在学校各项工作中成为强有力的支撑。在建设过程中,我们也对数字校园后续的建设进行了认真的思考。

1. “四边”数字校园建设模式具有持续性

“边培训、边使用、边调整、边改进”的建设模式要延续下去。虽然这种建设模式的推进速度相比其他模式要慢一点,但是我们觉得这样做出来的每个功能模块,切实符合我们的需求,是能用、实用、大家愿意用的模块。

2. 要加大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

我校数字校园应用上还是一些比较常规的功能,如周历、工资等。后续要加大适应当下教育教学改革功能性的开发。例如,开发注重英语口语、阅读能力培养的相应模块。同时,要让数字校园成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数字学习共同体。

3. 加大对教职工信息素养的培训

通过“引进来”和“走出去”的方法,让大家多听、多看、多体会。

4. 加强数字校园移动终端模块的建设

让师生、家长使用更加方便,更加快捷,真正满足时时互动的需要。移动终端模块中要重点偏重于教育教学模块,期望学生和教师能够利用碎片时间完成自主学习。

5. 加大家校互动的力度

数字校园的参与者不应仅仅是学校内的教师和学生,还要有家长的加入。要让家长多了解学校的方方面面,同时学校也可以了解家长的需求,并且引导家长进行正确的家庭教育。

专家点评

北京市昌平一中是一所有60多年历史的北京市示范校,学校以“平等与尊重”为办学理念,在数字校园建设中遵循“风格务实”和“特色突出”的建设原则,摸索出了一套科学的数字校园建设和管理模式。

昌平一中入选的数字校园建设优秀成果之一是“数字校园“四边”建设模式。该成果的突出特点在于:其一,数字校园把优化学校教科研管理工作,为教师、学生、家长提供方便、快捷、高效的服务作为数字校园建设的核心任务,突出了“平等与尊重”的办学理念。其二,总结出了科学务实的中小学数字校园建设和管理模式,即边培训、边使用、边调整、边改进的“四边模式”,使数字校园建设做到突出重点,扎实推进。其三,数字校园的功能模块都来自各个部门、各个岗位的实际需求,其设计与开发从雏形开始,通过原型法在应用中得到反馈和不断完善,使数字校园各个功能均成为师生及家长在日常工作、学习和交流中不可或缺的工具,受到广泛欢迎。

昌平一中入选的数字校园建设优秀成果之二是“生本学习圈”。“生本学习圈”是借助数字校园构建学生为主体的、平等的、合作的、自主的和开放的学习环境。“生本学习圈”的突出特色在于:其一,支持学生的主体性发挥。通过校本课程自主选课系统、具有自组织、自活动、自评价的学生社团系统等支持了学生自治能力的培养。其二,支持学生和教师的多种资源共享,有效地支持了学生课堂外的自主学习。

校园网建设模式 篇8

大兴区数字校园采取区域统筹建设模式, 数字校园基础架构建设方案由大兴区教育信息中心统一设计, 各实验学校参与论证。经过两年的实践和研究, 已取得突破性成果, 基础架构实现了六个“统一”, 即统一的用户管理和身份认证系统、统一的应用管理系统、统一的消息管理系统、统一的存储管理系统、统一的个人门户系统和统一的数据互操作系统 (如图1) 。

统一的用户管理和实名身份认证系统

大兴区教育网统一实名身份认证系统采取区校两级的架构设计, 建立并统一了全区教师账号、学生账号和家长账号, 实现了各种用户的统一实名身份认证和单点登录, 利用数据互操作技术实现了CMIS数据的共享和各种基础数据的区校共享。

我们根据教委人事科的教师数据, 在区级平台建立了教师实名信息数据, 教师账号与教师实名身份信息绑定, 实现了教师实名认证。区级平台还与人事科调令管理系统整合, 调令管理系统直接操作教师实名信息数据, 从源头上确保了教师人数和教师所属单位信息的准确性。各学校的校级平台通过数据互操作技术从区级平台自动同步教师实名信息和账号数据, 当区级平台的教师信息发生变动时, 能够自动同步到校级平台。

学生和家长账号的建立过程充分体现了数据互操作技术的应用价值。在建立学生和家长账号的过程中, 所发生的一系列数据流转, 都通过数据互操作系统实现了无人值守的自动同步 (如图2) 。

当CMIS中的学生信息发生变化时, 变动的信息会自动同步到校级平台, 然后自动同步到区级平台, 当学生或家长在任意一级平台修改密码后, 修改信息也会自动同步到另一级平台, 账号信息始终在区校两级保持一致。

大兴区统一实名身份认证系统利用权威数据, 实现了各种用户账号的全区统一, 为后续各种应用的建设和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统一的应用管理系统

随着数字校园建设的不断深入, 学校的信息化应用系统将逐渐增多, 应用管理系统成为数字校园建设的公共需求。大兴区教育信息中心建立了全区统一的应用管理数据规范, 将应用管理系统作为数字校园基础架构的一部分进行统一建设。

应用管理系统由云应用商店和个人应用中心两部分组成。云应用商店为教育软件公司提供了一个开放的产品发布平台, 为第三方教育应用提供了标准的基础数据共享规范。教育软件公司或自由开发者均可在应用商店注册公司账号, 将自己的产品在应用商店中发布, 并对产品以学校为单位进行授权管理。

应用商店分为两个区域, 一个是全部应用区域, 另一个是“我学校的应用”区域。学校管理员进入应用商店后, 可以在全部应用区域中选择本学校已经购买或允许试用的应用, 将其添加到“我学校的应用”区域中。

教师、学生或家长登录应用商店后, 可以在“我学校的应用”区域中选择与自己有关的应用, 将应用添加到个人应用管理中心。教师也可以在全部应用区域中浏览各种应用说明或申请试用, 学校根据教师的反馈意见, 在应用商店中购买教育应用产品。

应用管理系统实现了学校零部署的云服务架构设计, 与区级统一身份认证系统整合, 为全体教师、学生和家长提供了统一的应用管理环境, 通过开放的应用发布体系和标准化的应用接入规范, 为第三方应用建立了从公司到学校、从学校到教师、从教师到学生和家长的区域教育应用生态系统。

统一的消息管理系统

每一个独立的应用系统都有自己的消息管理机制, 如OA办公系统、通知系统、留言系统、微博、博客等, 但这些应用系统的消息是分散的, 只有当用户登录某个系统时, 才能获得该系统的消息提醒, 这降低了数字校园的应用效率, 尤其是随着应用数量的不断增加, 其缺点就更加明显。

大兴区数字校园统一消息管理系统由区级消息数据中心和多个消息门户组成, 并对外提供标准的数据接口, 当第三方应用产生用户消息时, 会调用统一的数据接口, 向区级消息中心发送消息数据, 消息中心汇聚的消息数据通过各类消息门户推送给用户。

消息门户主要包括客户端消息门户、Web消息门户和移动终端消息门户三种模式。客户端消息门户由全区统一部署的即时通讯系统——校园通实现, 基于浏览器的Web消息门户由个人中心实现, 基于安卓或IOS系统的智能移动终端是实现移动消息门户的主要模式, 手机短信平台也可以与消息中心整合, 实现另一种方式的移动消息门户。

统一的存储管理系统

大兴区数字校园统一存储管理系统是在云存储硬件设备基础上建立的一套文件管理系统, 主要实现教师对资源文件的上传、下载、管理和共享, 取代传统的FTP工具, 让教师操作远程文件如同本地文件一样简单。每一位教师都可以在区域云存储上建立自己的云盘, 并通过客户端软件或Web页面对其进行文件管理。

存储管理系统与区级统一身份认证系统整合, 实现单点登录。教师上传到个人云盘中的资源文件, 可以在其他第三方应用系统中分享, 如教师个人空间、区级教育资源平台、名师工作室、论坛社区、家校协作平台等。教师只需向自己的云盘上传一次文件, 就可以在多个平台发布资源共享目录或文件共享链接, 有效减少了资源冗余, 为其他应用系统的设计开发提供了文件管理支持。

统一的个人门户系统

个人门户系统是用户使用数字校园的入口, 因此, 其质量和用户体验直接影响到数字校园的成果转化。为实现统一的应用体验、降低建设成本和培训成本, 大兴区将个人门户系统作为基础架构的一部分进行统一规划和设计, 以云应用的形式为全体教师、学生和家长提供服务。

综合各种需求和技术实现方式, 大兴区数字校园通过客户端形式的校园通、Web形式的个人中心和智能移动终端的APP应用构成个人门户系统。校园通与统一用户管理系统实现了无缝集成, 教师在注册账号时, 账号管理系统会自动为教师分配一个校园通号码, 教师既可以用字母账号登录, 也可以用校园通号码登录, 区级用户管理平台为学生和家长自动分配的账号就是校园通号码。

校园通与区级认证中心整合, 实现统一身份认证和单点登录。校园通与应用管理系统整合, 实现了客户端应用管理门户, 用户可将常用应用添加到校园通客户端面板上。校园通与消息管理系统整合, 实现了客户端消息门户, 校园通直接读取消息中心数据, 实时地向个人用户推送消息, 并实现消息回调。校园通与存储管理系统整合, 实现客户端形式的个人文件柜, 并利用即时通讯功能, 实现文件的点对点共享和群组共享。

统一的数据互操作系统

随着数字校园建设的推进, 学校的应用系统会越来越多, 各种应用系统间的数据交换、共享将成为数字校园建设的重要问题。

实现不同应用系统间数据交换的技术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利用同步通信技术即数据接口, 实现不同系统之间实时的数据交换;另一种则是利用异步通信技术, 通过数据代理, 基于数据队列机制实现不同系统间非实时的数据交换。

在数字校园建设过程中, 数据交换的需求比较复杂, 一是应用系统数量会不断增加, 二是多家公司参与数字校园建设, 各自的数据标准并不一致。在这种情况下, 如果使用数据接口技术实现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 就需要单独开发大量的数据接口, 数据交换过程也难以实现标准化, 使应用系统的整合工作变得异常复杂和难以维护。

基于异步通信技术数据交换方式可以大量减少单独开发数据接口的数量, 通过规范化数据对象、标准化交换过程, 可简化各应用系统间的数据整合过程, 轻松实现校园内部和区校两级应用之间无人值守的数据同步。银行ATM自动取款机实现跨行支取, 银联卡能够在全国范围内统一刷卡消费, 实现多个银行系统之间数据的自动交换, 利用的就是异步通信技术, 这种利用异步通信技术建立的数据交换中心, 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数据互操作平台。

大兴区为实现区校两级和学校内部多应用系统间的数据交换, 在数字校园建设上统一使用了数据互操作技术, 区级互操作平台负责区级应用之间和区校两级应用之间的数据共享, 校级互操作平台实现校内应用之间的数据共享。通过数据互操作平台, 大兴区数字校园已经实现了以下应用系统之间无人值守的数据自动同步:学校CMIS系统向校级认证系统的数据同步、校级认证系统与区级认证系统的双向数据同步、校级认证系统与校级OA办公系统和其他第三方应用的用户数据同步、区级认证系统与应用管理系统的数据同步、区级认证系统与消息管理中心的数据同步、区级认证系统与校园通系统的用户数据同步、区级认证系统与存储管理系统的用户 数据同步、区级认证系统与网安审计系统的用户数据同步。

随着数字校园应用系统的增多, 数据互操作的价值也将得到更加充分的体现, 对数据互操作系统的成功应用, 为将来建立大型数据中心, 实现大数据采集和统计分析奠定了基础。

区级教育云计算中心

大兴区教育云计算中心为大兴区所有学校提供了区域私有云服务。目前, 云计算中心主要提供虚拟服务器申请和云存储申请服务。学校不必再单独购买服务器和存储设备。大兴区教育私有云降低了数字校园的建设成本, 极大提高了服务器和存储资源的使用效率, 减少了资源浪费, 为建设区域教育云和实现云数字校园提供了基础环境。

在区域统筹的数字校园建设模式下, 区县教育信息中心必须发挥重要作用, 敢于承担责任。信息中心和数字校园实验学校应该协同工作, 明确分工。信息中心既不能一竿子捅到底, 更不能完全大撒把。一定要分清哪些是公共的需求, 需要统一;哪些是个体的需求, 需要特色。公共的需求由信息中心负责, 实现区域统一, 而个体需求则由数字校园实验学校负责, 充分体现特色。只有做到统筹兼顾, 才能实现数字校园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大兴区数字校园建设充分体现了统筹兼顾的科学发展观, 通过顶层设计, 在区级层面统一了技术标准和基础数据规范, 为后续的特色应用建设提供了统一的基础数据支持、统一的用户认证支持、统一的应用管理支持、统一的消息管理支持、统一的文件管理和数据共享支持。经过两年多的开发和建设, 大兴区数字校园基础架构已经逐渐成为区域数字校园建设的“操作系统”, 基础架构中的主要项目已实现校级零部署, 任何第三方应用都将基于这个统一的“操作系统”进行设计、开发和部署。“大兴模式”为实现数字校园标准化建设和区域教育信息化整体推进提供了可复制、易推广的解决方 案。

校园网建设模式 篇9

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将主要的资金和资源都放在基础设施建设及市场运作上,没有足够的时间、精力和经费进行数字化校园的建设,尤其是学校顺应市场的变化,不断调整自身的组织管理方式,使得数字校园应用系统建设的需求不明确,因此需要针对以上问题进行客观分析,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才能保证高职院校数字校园建设沿着正确的方向持续向前发展。

a)国内高职院校组织管理模式的变迁

高等教育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基于不同的历史文化及社会环境,形成了差异较大的学术组织与学术权力模式,其组织模式主要经历了行政科层模式、事业部院系模式、矩阵式综合管理模式等多种模式的变迁过程[1]。

b)职能转变的趋势

由科级向院系转变:我国高职院校的管理模式正在由直线职能管理的科层模式,逐步过渡到学院模式,并最终发展为矩阵模式[2]。

行政管理、学术管理、服务管理职能分离:当高职院校管理模式发生变化的同时,相应教务处的管理模式也发生相应的变化,科室设置根据专门化原则将服务与管理分开,服务类科室以柜台式、网络式、个性化、人本化地的方式为教师与学生提供统一的服务;管理类的科室从具体的过程执行向更高层的决策支持与监督控制发展,学术类组织的建立将使教学科研等学术性活动由紧密性的行政隶属关系转变为松散性的联合关系,最终整个学校的部门功能划分在校领导层的管理下变成三大块:核心行政管理部门、学术研究部门、公共服务部门[3]。

由封闭教育向开放教育转变:传统的高职教育管理基本是封闭式的教育管理方式,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逐年开展,高职教育将在学生选课、专业课程、学习方式、学生管理以及师资力量等方面渐渐开放[4]。

1 数字校园理论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针对高职学院、大学校园的信息化规划的理念一直在不断的发展,从先期专注与内部建设的数字校园建设理论已经发展到多方集成的校园资源计划框架理论。

a)数字校园理论

数字校园是以网络为基础,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手段和工具,实现从环境(包括实验室、教室、设备等)、资源(如公文、图书、讲义、课件等)、到活动(包括教、学、科研、管理、服务、办公等)的全部数字化,在传统校园的基础上构建一个数字空间,以拓展现实校园的时间和空间维度,从而提升传统校园的效率,扩展传统校园的功能,最终实现教育过程的全面信息化,达到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率的目的[5]。

b)校园资源计划框架理论

随着数字校园的建设,网络及其基本服务的商业成熟,当前最为关注的是支撑应用系统、信息服务系统和个性化门户,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这构成了数字校园的核心——大学资源计划[6]。

c)数字校园理论的不足

数字校园理论为高等教育学校信息化建设提供了方向,但是在近几年高职院校数字校园建设的具体实施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不足,如重数字教学资源建设,轻管理信息化建设;垂直管理系统与高校自建系统之间的关系不明确;重理论教育信息化,轻职业教育信息化等。

尤其是在应用系统的划分方面,数字校园理论与学校自身的管理模式严重脱节,这使得各个高职院校的实际管理工作与数字校园建设完全脱节,信息化建设的需求始终不明确。由于数字校园建设对于高职院校来说是比较大的投资,并且建设的预期是以学校的管理是否有成效来衡量。如果投资之后建设达不到业务预期,导致不断全盘推翻重建,对于高职院校来说这种代价是难以承受的,这些因素最终导致学校的管理层不敢也不愿投资进行数字校园的建设。

2 组织管理模式影响及相应对策

高职院校自身的组织管理模式将对学校信息化建设产生直接影响,最终影响到学校对信息化建设成效的评价。

高职院校数字校园建设比较合适的划分方式是,中间业务应用层按照行政、学术、服务这三大类业务系统划分,涵盖高职院校十大业务主线[7],这样每个类型的业务系统就有归口对应的业务部门来确定需求,对于学校的管理层来说也非常好掌控数字校园建设的内容[8]。如图1所示:

行政管理方面:行政管理系统建设方面涉及的部门是校办、党办。高职院校行政管理的核心业务人、财、物的管理,都需要使用来自行政管理机构的垂直管理系统,可能导致多个信息孤岛。由校办、党办牵头,针对学校的行政管理系统和资源管理系统的建设在不同的时期提出不同的业务需求。

学术管理方面:当前高职院校在学术管理方面建设的主要部门是教务处与科技处,各种学术委员会的工作内容都是在教务和科研工作范畴之内。学校的教务管理、科研管理等信息化建设都可以统一由教务处与科技处进行业务把控。

服务管理方面:服务管理的业务比较宽泛,服务管理的主要牵头部门是总务处或者后勤服务集团。当前很多学校正在积极统一校园的服务管理,通过“一卡通”系统,建立统一的学生服务中心,将所有的服务都集中在服务中心,用统一的系统实现服务管理的办法,每一项业务服务的内容都是系统内的一个服务系统和服务产品。

3 数字校园建设总体思路与策略

规范标准、共建共享:抓好信息化的标准化(数据标准和编码标准)和规范化建设,夯实信息化建设基础必须全校上下协调努力,共同打造数字化校园,共同分享信息化建设成果。

实施策略:由于高职院校普遍存在技术力量不强、人员和资金不足等问题,而数字化校园建设需要较强的技术力量、足够的人手和大量资金,因此高职院校进行数字化校园建设,必须分步实施、稳步推进。在推进方式上,坚持以数字校园为目标,以项目建设方式进行推进。学院的信息化建设不会自发的、自动地形成,必须站在学校全局高度,明确信息化建设的总体目标和阶段性目标,充分发挥信息化领导小组和信息化建设项目专家组,以及信息中心的作用,坚持项目化管理,以业务应用为纽带,推动学校信息化建设。

决策分析、智慧运营:在标准统一的基础上,建立数据中心,应用先进的商业智能分析软件,搭建学院自己的决策分析系统,为学院领导提供科学的数据依据,实现智慧的运营。

4 数字校园建设总体架构

基于云计算架构,根据“规划先行、协调均衡,以建为基、以用为本,以智慧的数字校园为目标,项目式推进,标准规范、共建共享”进行高职院校数字校园的总体设计。

其技术总体架构通过将软件体系、硬件体系、运行保障体系搭建在一起来,支撑职业学院应用系统的运转。总体架构上采用“1+N+1”的模式策略,如图2所示:

硬件系统架构:主要包括服务器、工作站的性能和互连性、以及支持现在网络系统的全部应用,并且能够适应今后应用系统增加时的发展。

其中硬件建设项目包括:校园网中心机房、校园有线和无线网络、校园视频监控网络、校园广播网络、校园办公电话网络等的建设。在网络建设方面涉及主干网建设、内外网建设,如图3所示。

软件系统架构:主要包括五横一纵,分别是统一门户网站、信息服务平台、业务应用运行平台、基础应用服务软件、虚拟服务平台、统一数据中心,如图4所示。

其中业务应用运行平台按照学术管理、行政管理、服务管理划分应用系统的类型。

5 结束语

数字校园的建设不单纯是一个技术问题,搞教育信息化一定会触及到管理机构的重组、人员的优化等敏感问题,仅依靠一个技术部门是难以实现的。在实施过程中,需要行政、学术、服务等多个业务方面的牵头部门能够发挥各种业务权威的优势,起到协调各部门建立业务系统的作用。

同时校园信息化系统是一个庞大复杂的信息系统,项目实施也是一项系统工程,其实施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风险,正确的策略对项目实施成果至关重要。对于一般高职院校来说,往往在财力、物力和人力方面实力不是很雄厚,因此必须根据学校的真实管理模式开发对应的应用系统。

参考文献

[1]臧兴兵.大学组织管理模式特征及演变过程[J].中国电力教育.2007,(11):10-11.

[2]张芊.论我国高校教学管理组织模式的特征与发展[J].江苏高教.2007,(6):93-95.

[3]全力.高校组织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其重构[J].教育发展研究.2011,(3):61-62.

[4]吴钧.我们需要怎样的开放大学[J].教育发展研究.2010,(5):35-37.

[5]陈丽.数字化校园与E-Learning-信息时代大学的必然选择[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24-32.

[6]蒋东兴,陈怀楚,郭大勇,等.大学资源计划理论探讨与实践[J].教育信息化.2005,(9):4-7.

[7]王运武.实现数字校园协同效应的八种作用机制[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2,(3):53-62.

校园网建设模式 篇10

一、高职院校以就业为导向的校园文化建设现状及问题

在我国高职教育依然属于发展不够成熟的教育类型, 经过近几年的发展, 多数高职院校都基本完成了规模扩大的外延建设, 而转向了内涵建设时期。高职院校内涵建设不仅需要加强顶层设计, 也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校园文化建设是高职院校深化内涵的灵魂。而真正具备高职教育特征的校园文化注定不是一蹴而就的。在规模扩大时期, 多数高职院校结合自身对高职教育的理解形成了相应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但是随着高职院校发展重点向内涵建设的位移, 高职院校已经建构的校园文化明显具有外在化、零散化的特征, 不符合内涵建设的发展要求。主要问题在于, 一是校园文化缺乏系统规划和组织指导, 顶层设计还不够明晰;二是基于行业文化建设的专业文化没有形成;三是物质文化和景观文化的布置上有些流于形式;四是企业文化倡导的多元发展、平等主体共生的理念不强;五是创新与创造文化缺失;六是人文价值文化的渗入力度还不够。

二、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三四制”建设模式的构建

文化建设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 需要经过长时间积淀、广范围实施、细微处着手才能有效建构。当前对于高职院校而言, 宏观层次的校园文化已经建立, 但是从内涵建设的视角来看, 这些文化存在流域表面、流于形式的问题。究其原因, 一是对内涵建设时期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认知有偏差, 将高职校园文化更多限定在学生工作或学生活动范围, 仅仅强调学生行为的表层文化, 从而导致校园物质文化、精神文化与整体制度文化与学生行为文化似乎不协调;二是对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的顶层设计不够, 在实际工作中倡导“缺什么文化就补什么文化”, 忽视了对高职校园文化建设内生机制的研究构建, 导致文化杂乱, 主线条不明, 特色不显;三是过度强调高职教育技能本位的同时忽视了人文价值文化的构建, 失去了“以就业为导向”校园文化良性发展的引领机制;四是文化建设工作的协同性不够, 专业文化建设不够重视, 使其不能融入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大格局中;五是由于地域性限制等多重因素导致文化建设过于单一, 无法形成文化发展的多元土壤。六是由于长期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 导致创新、创造、创业意识不强。调查表明, 高职学生在校外创业的比率远低于民办高校。

高职教育在深化内涵的历史时期, 其校园文化建设应该充分彰显其特色内涵, 体现出中国特色、类型特色、地域特色、时代特色和个性特色。而高职教育的类型特色内涵是由“以就业为导向”规定的。高职教育内涵建设时期的校园文化建设应深刻关注人才培养专业文化建设的细节, 构建隐性文化, 以充分发挥文化育人功能。为此, 我们提出了“三四制”建设模式。此模式集内核、机制、教育并重, 将宏观指导、系统规划与精细实施相结合, 贯彻四个基本内核, 即职业文化、行业文化、企业文化和创业文化的内涵;落实四个建设机制, 即价值引领、多元集纳、逐层深入、协同共推的机制;注重四个教育重点, 即职业发展教育、廉洁从业教育、价值教育、创新教育四个重点。

三、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三四制”建设模式的实施

1、贯彻四个基本内核

基于高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的向度, 凝练出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四个基本内涵, 即职业性、行业性、企业性和创业性。职业性内涵彰显了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类型特色;行业性内涵彰显了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专业特色;企业性内涵彰显了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市场化特色;创业性内涵彰显了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个性特色。四个基本内核是逐层深入的关系, 是内涵建设时期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关键着力点。

2、落实四个建设机制

为确保高职校园文化建设有系统的推进实施, 须落实四个机制, 即价值引领、多元集纳、逐层深入、协同共推。所谓价值引领, 就是要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坚守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 传承爱国主义的民族精神, 延续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 践行社会主义道德观, 将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内涵深入到特色文化的构建之中。要充分抓住入学教育、毕业教育的关键时期, 发挥思政课的主渠道作用、党团组织、学生工作组织的指导作用以及学生社团的渗透作用, 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校园、进课堂、进头脑。所谓多元集纳, 就是将一切符合历史进步潮流的大学文化、人类文化渗入到文化建设中, 实现差异性、多元性、平等性发展。当前多数高职院校由于受到地域性限制, 文化发展极为单一, 尤其是高职学生都来自同一个省份, 这不利于文化的繁荣与发展。因此要积极吸取理性自由的大学文化、西方先进的文明成果以及中国优秀历史文化, 推进校园文化的和谐共生。所谓逐层深入, 就是要坚守从抽象到具体逐层设计、实施的理念, 从办学理念、人才培养、课程教学、课外活动、外在物质文化等层次逐渐细化。所谓协同共推, 就是部门要明确职责, 打造文化建设的大格局, 避免重复建设和形式主义, 围绕深化内涵着实推进文化建设工作。

3、注重四个教育重点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须抓住“人才培养工作”的核心, 建设隐性文化, 发挥文化育人功能。文化教育要围绕职业发展教育、廉洁从业教育、价值教育、创新教育四个重点来展开。所谓职业发展教育, 就是对学生进行职业环境、政策、生涯规划、素质以及创业的教育, 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所谓廉洁从业教育, 就是针对学生职业类型, 为学生今后从业提前做好“防腐疫苗”, 使其成为符合现代化要求的高素质公民。所谓价值教育, 就是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人生价值、自我价值的教育, 使学生不仅要实现对知识和技能外在化的接受与学习, 更要对国家、民族、社会、人生以及自我的内在化的关注, 从而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所谓创新教育, 就是对学生激发学生创新思维, 通过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的学习, 专业知识技能之间的相互关联, 交叉专业的研究学习, 培育学生成为具备创新、创造、创业素质的现代公民。

摘要:把握“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校园文化建设内涵, 从内核、制度、教育三个层面提出了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三四制”建设模式。

校园网建设模式 篇11

关键词:党建工作;校园文化建设;互动模式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5-0178-02

党建工作和校园文化建设作为培养学生的重要途径,两者相互包含、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党的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思想保证,校园文化建设蕴含了党的建设的先进理念。实现两者良性互动,是构建良好育人环境、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方式。近年来,北京农学院紧密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在加强党建工作和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不断探索两者互动的新途径、新方式和新载体,使两者互相融合、互相促进,形成了值得探索的三种良好互动模式,有效推进了学校科学发展。

一、党建工作指导带动校园文化建设的互动模式

当前,世界范围内思想文化的交流日益频繁、交融不断深化、交锋不断激烈,社会思想文化领域日益多元化和多样性,传统的价值体系和个人行为方式受到严重的冲击。面对着价值取向不断多元化和各种价值观念的相互激荡,校园文化建设更需要党的领导,必须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统领,通过发挥党建工作的指导作用,发挥党的优良传统,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以党建工作带动校园文化建设沿着先进性方向前进。近年来,北京农学院始终加强党的思想建设、作风建设和组织建设,为校园文化建设铸就灵魂、固本提神、构筑堡垒。构建特色北农文化、“1+1+X”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和“双百对接”活动的开展等都是此种互动模式的表现形式。

一是加强党的思想建设,构建特色北农文化。2005年以来,通过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争先创优活动等教育活动,学校党委和各院系党总支不断凝聚特色,明确定位,查找不足,改进自己,进而提高了学校党委班子的领导水平和领导艺术,增强院系党支部的战斗力和凝聚力,构建出特色北农文化。即进一步弘扬 “艰苦奋斗,勤于实践、崇尚科学、面向基层”的优良传统,明确 “以农为本、唯实求新”的办学理念和“立足首都、服务三农、辐射全国”的办学定位,大力营造把学校建设成为特色鲜明、多科融合的都市型现代农林大学而努力奋斗的良好氛围。

二是加强党的组织建设,拓展校园文化建设范畴。“1+1+X”科技服务体系建设是北京农学院党委加强党的组织建设,拓展校园文化建设范畴的具体表现。自2006年起,学校党委以加强党的组织建设为目标,充分发挥党的组织优势,结合北京郊区县农村实用人才缺乏的现实,探索建立和实施了“1+1+X”科技推广体系(第一个“1”指建立一支北京农学院教师为主的市属专家队伍,第二个“1”指建设一支区县专业技术人才队伍或专业协会,或专业合作组织,“X”是指区县农村实用人才),有效解决了农业科技推广“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党组织在增强凝聚力、影响力的同时,有效发挥了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为北农师生传承和弘扬北农精神搭建了平台,使以北农精神为核心的校园文化氛围延伸到社会服务领域、延伸到广大农村区域,大大拓展了校园文化建设的范畴,使校园文化建设不仅仅局限在校园内,而是更体现在北农人一举一动的所有领域内,从而北农人所特有的价值观念、精神气质以及理想追求得到了扩展和放大。

三是加强党的作风建设,丰富校园文化建设内涵。党支部“双百对接”是北京农学院党委加强党的作风建设,丰富校园文化建设内容的具体表现。自2010年1月以来,北京农学院党委在北京推进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建设、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的大背景下,深入开展了学校100个基层党支部与北京100个村党支部结对共建活动。活动搭建了师生党员深入基层的平台,促进了学校科技资源与农村需求的对接,密切了党员与非党员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党员师生与基层群众之间的关系,使党的作风建设落到实处。同时,促进了学校教学与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增强了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的能力和水平,发挥了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在全校上下营造了坚定信念、无私奉献、团结合作、奋发向上的良好氛围,促进了全校师生从都市型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战略的高度,从北京新农村建设实际的角度,深入思考学校发展道路,建设都市型现代农林大学的目标和步骤进一步明确,与之相适应的校园文化建设目标更加清晰,丰富了校园文化建设内涵。

二、党建工作寓于校园文化建设的互动模式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承担着育人的重要职责,承担着引领社会文化的重要任务。高校党建工作为建设能够培养高质量大学生提供坚强的思想、政治和组织保证。精心培育代表先进文化发展方向的大学精神文化,使动态的校园文化充满时代气息,是高校党建工作的主要内容,更是党建工作寓于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方式。近年来,北京农学院党建工作以引领校园文化方向为出发点,以培养人才为目标,通过扎实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定期开展党员集中教育日活动、组织党建课题研究等工作,将党建工作寓于校园文化建设中,大大提升党建文化水平,进而引领校园文化建设方向、占领校园文化阵地、培育校园文化研究氛围。

一是扎实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引领校园文化建设方向。北京农学院从三个层面扎实推进党组织建设,使党建思想文化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主导思想,引领了校园文化建设方向。第一层面是加强学校党委中心组和各党总支中心组的理论学习,促进学校领导和各二级单位负责人深入学习有关的方针政策、教育理论和时政热点,不断提高理论水平和综合能力,使他们成为校园先进文化的谋划者和推动者;第二个层面是调整党支部设置加强学习培训,引导和帮助党员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2012年,学校党委借助各党总支换届的大好时机,根据“两个便于”原则,以学科专业为标准重新调整了党支部,便于教师党支部、学生党支部设立学习主题,通过定期检查党支部的学习培训情况,使他们成为先进文化的弘扬者和创造者。第三个层面是加强党课培训。学校党委组织部和学工部分别构筑了教师和学生党课教育培训体系,对教师和学生入党积极分子进行理论教育,使之成为先进文化的学习者和追随者。

二是定期开展党员集中教育日活动,占领校园文化阵地。自2010年3月至今,学校党委定期开展党员集中教育日活动。党员集中教育日活动邀请高水平的专家教授以专题辅导的形式组织全校党员学习,受到广大党员的欢迎,营造了浓厚向上的文化氛围,提升了党建工作文化内涵。同时,这一活动的开展有效占领了校园文化主阵地,培养和提高了师生的各种兴趣和特长,为师生的成长成才创造了丰富的实践平台,拓宽广大师生特别是中青年教师对党建工作的新认识,转变他们的观念,提高他们入党的兴趣和热情,使受众面保持在很高的比例,保障了校园文化沿着正确、健康、向上的方向发展。

三是组织党建课题研究,培育校园文化研究氛围。北京农学院党委组织的党建研究课题每年申报一次,研究周期为一年,分为重点和一般项目,所需要解决的都是近年来党建工作遇到的难点和重点。通过党建课题的申报,越来越多的党务工作者致力于党建工作研究,基本结合自身遇到的难点进行深入研究,提出可行性措施和建议,大大促进了党建人力资本的开发,提高了党组织的管理能力和应变能力,营造了良好的校园文化研究氛围。

三、校园文化建设促进了党建工作载体创新的互动模式

校园文化是师生员工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共同创造和培育的物质环境和精神文化氛围,具有显著的磁化作用和同化作用,具有极强的范塑力量,使每个身处其中的人,都会自觉不自觉地受到它的影响。所以说,校园文化是高校党建工作植根的土壤,是新形势下高校党建的重要载体,促进了党建工作载体的创新。北京农学院的先进典型教育、对学生社团作用发挥的带动等都是此种活动模式的表现形式。

一是先进典型教育和朋辈榜样教育搭建了党建工作的宣传载体。近年来,北京农学院根据办学特色、服务对象,结合新形势、新任务,以先进典型教育和朋辈榜样教育为切入点,深入开展先进典型教育活动,广泛宣传朋辈榜样,弘扬先进典型人物所彰显的时代精神,践行和传承学校的光荣传统,提升北农人核心价值追求。一批表现优秀的先进人物和集体被广泛宣传,尤其是一些优秀党员和基层党组织被更多师生所熟知,有效搭建了党建工作的宣传载体,促进了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机融合。

二是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搭建了党建工作的生活载体。近年来,学校借助学生社团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使学生社团成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有效载体,其内容涉及政治,经济、科技、教育、文化、艺术、体育、社会服务等各个方面,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带来了生机。学校党委和院系党的基层组织不断加强对学生社团的指导,大力发挥党支部在其中的积极作用,使党建工作渗透到科技、文化、艺术、体育、社会实践等校园文化活动中,做到形式生动活泼、内容丰富多彩而易于被师生接受,从而在文化活动中强化师生的政治信仰,纠正师生文化观念上的偏差。比如,北京农学院各院系开展的特色文化节活动,有效发挥了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的作用,使党建工作有抓手、有任务。

校园网建设模式 篇12

1.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以及校园英语文化的内涵及特点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寻求和企业的合作, 让学生通过职业院校的教育, 使学生能够掌握企业当中的真实工作经验, 适应真实的企业工作环境, 达到校企合作, 为企业输送能够直接上岗就业的技能型学生, 构建一个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校园英语文化是校园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是指在校园这个大环境下, 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引导作用, 以课后时间为主, 师生共同参与构建的一系列英语活动, 使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更浓厚, 整个校园能有个更加和谐的校园英语氛围。作为新建的民办本科院校, 自身发展还是有很多局限, 与公立院校还是有很多不同点, 以南昌工学院为例, 是从以前的高职院校演变升格上来的, 尽管已经转型为本科院校, 但还是需要寻求自身的发展特点, 并不能完全找搬照抄, 很容易本时代淘汰, 要发展得更好就务必要找到适合学校发展的一条道路。

2. 大学校园英语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2.1 大学校园英语文化建设是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迫切需要。自南昌工学院2011 年升本以来一直在寻求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 经过这几年的艰辛探索, 学校对自身的定位越来越清晰了, 将学校定位为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模式, 也可以称之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在这几年摸索中, 大学英语的教学改革也是在同步进行, 从2011 即开始就实行分层教学, 至2014 级彻底打破原有的传统的教学模式, 更名为实用英语, 教材自编, 均是选取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常用的口语话题, 加强学生的口语训练, 根据学生专业及以后工作岗位的需要选择适合他们的学习内容, 在学校也经常举办相关的校园英语活动, 鼓励学生多参加。创建一个良好和谐的校园英语文化环境, 有利于培养优秀的“英语+ 技能”人才, 能大大地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 同时也是满足大学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迫切需要。

2.2 大学校园英语文化建设是高校发展的必要条件。大学英语作为整个高校的一你们公共基础课, 自高考恢复以来, 这数十年基本所有高校至今为止都还是把大学英语作为一门公共基础课, 所以足可以看见大学英语的重要型性, 但并不是说大学英语教学就可以一层不变, 如果跟不上现在社会发展的脚步, 迟早还是要淘汰的, 因此,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也在跟随这高等教育的改革在不断与时俱进。

3. 构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的校园英语文化的建议

丰富多彩的校园英语活动, 构建良好和谐的校园英语文化。结合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理念, 开设不同种类的丰富多彩的校园英语活动, 有利于学生课余生活更加充实, 大大地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 一定能吸引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在娱乐中就习得了英语交际技能;也能更好的传播校园英语文化。3.1根据学生入学英语成绩分为A、B、C三个层次, 学校可以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开展不同层次的英语活动。英语朗诵比赛, 英语绕口令比赛, 英语书法比赛等。英语影视配音, 英语演讲比赛, 英语小品等。英文辩论赛, 英语写作, 英语书面翻译, 口译。除此之外, 词汇能力大赛, 创建英语角, 英文歌曲卡拉OK大赛是特别受到各年级学生喜爱的英语活动。3.2 充分运用校园视听系统。校园英语广播是南昌工学院的一大特色, 在下午5 点以后, 校园广播站会邀请口语较好的学生来朗读或是分享学习心得, 一周一次, 颇为受到欢迎。3.3 南昌工学院自2011 级本科生就开始成立了“疯狂英语”社团, 发展到现在, 队伍已经相当壮大了, 每一级都会有一部分优秀的学生起到良好的带头作用, 经常会在学校进行集体朗诵, 在学期中和期末也会举行相关的英语歌曲比赛等等活动, 在众多学生口中得到了一致好评。

结语

高等教育在人生的教育是相对较为重要的一个环节, 选择一个号的学校很重要, 大学英语在所有高等教育中都是必需的, 所以, 构建先进的校园英语文化是构建和谐的高校校园文化的需要, 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迫切需求。把校园文化渗透到英语教学中, 能够更好的弥补英语课堂教学的不足, 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比较真实贴切的英语交际环境。在现实社会的迫切需求下, 我们结合工学结合人才模式, 根据这种人才培养模式的理念, 才能构建一个更加适合的校园英语文化环境。

摘要:本文阐述了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含义, 以及校园英语文化的内涵, 以南昌工学院为例, 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如何来构建校园英语文化, 提出几点针对行的建议。

关键词: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校园英语文化建设

参考文献

[1]莫敏.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的高职校园英语文化建设[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9, 13.

[2]黄晓玲.构建独立学院校园英语文化[J].科教文汇, 2009.

[3]沈霞.特色校园英语文化对培养高职英语文化素养的作用[J].南昌高专学报, 2007, 6.

[4]何宇, 杨伟柱.高职院校第二课堂校园英语文化建设[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 2014, 2.

上一篇:渔业下一篇:防水翻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