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意义

2024-11-25

典型意义(通用11篇)

典型意义 篇1

摘要:大众传播媒介是社会主义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 其对典型形象的宣传报道对人们价值观和道德品质的形成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社会意义重大。当前, 大众传媒中的典型形象既有健康的正面形象, 也有不健康的负面形象。大众传媒应充分利用其传播速度快、受众面广、信息量大等特点, 大力宣传报道健康、正面的典型形象, 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培养社会公众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 提升人们的道德水平, 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关键词:大众传媒,典型形象,社会意义

道德是人类社会最古老的行为规则, 每个社会成员都应遵守社会公共道德。道德在维持社会和谐、稳定发展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人们的道德品质和价值观念直接影响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和成败。《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明确提出, 提高全民族素质应切实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树立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 促进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大众传播媒介是社会主义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 其对典型形象的宣传报道对人们价值观和道德品质的形成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社会意义重大。

大众传媒典型形象分析

第一, 正面典型形象的界定。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涌现出了许多先进代表, 如全国劳动模范徐虎, 在水电修理工的平凡岗位上, 长期积极主动地为居民排忧解难, 用“辛苦我一人, 方便千万家”的精神, 谱写了一曲新时代的雷锋之歌。他被誉为当代的活雷锋。爱岗敬业的模范李素丽, 十几年如一日, 在平凡的岗位上, 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真诚热情地为乘客服务, 被誉为“老人的拐杖, 盲人的眼睛, 外地人的向导, 病人的护士, 群众的贴心人”。被誉为警界女神警的任长霞, 始终把人民群众的疾苦和安危放在心上, 她把“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法律”作为自己工作的誓言, 有力地维护了社会的治安和稳定。2009年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的丛飞, 在自己还贫困的状态下, 坚持了11年的慈善资助, 共资助183名贫困儿童, 累计捐款捐物达300多万元。他用自己平凡的举动, 帮助那些贫病幼弱者, 让他们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见义勇为的勇士魏青刚, 为了挽救一个陌生人的生命, 他在滔天巨浪中三进三出, 用自己的实际行动, 回报家乡父老乡亲的养育之恩, 回报社会。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 当选为全国敬业奉献模范, 他恪尽职守, 安贫乐道, 将责任心、使命感化作工作的动力, 解决了占世界总人口五分之一的人口的温饱问题。全国孝老爱亲模范乌兰其其格, 家庭情况特殊, 全家9口人中有5位是年迈的老人, 还有两个未成年的孩子。十几年来, 她真情奉献, 任劳任怨, 为这个特殊的家庭营造了无尽的幸福和温馨, 让老人们能够安享幸福的晚年, 孩子们能够健康成长。这些典型人物的感人事迹经媒体报道披露后, 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 他们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让爱与付出成了社会和谐的主旋律。这些典型形象都具有牺牲小我的利益 (或幸福) , 维护大我的利益 (或幸福) 的言行, 他们作出的符合道德且对人民有益的事或行为有助于加速和谐社会的构建进程, 是实践社会主义道德的榜样。大众传媒对这些典型人物的感人事迹和优秀品质进行广泛宣传和大力报道, 使广大社会公众和各个学校的学生能够从中受到鼓舞, 汲取力量, 帮助民众提升道德素质。

第二, 负面典型形象的界定。随着2010年5月湖南卫视《快乐男声》节目的热播, 在电视、广播、报纸和杂志等大众传播媒介上出现了一个受到人们普遍关注的词———“伪娘”。“伪娘”一词, 《现代汉语词典》并没有收录。它是一个来自日本的外来词, 最早出现在日本的动漫作品中, 指动漫中那些容貌、身材均女性化的男性。被称为“伪娘”的男性一般都拥有美丽的外貌、举止柔美、性格温柔, 缺乏男性气概。他们在生理性别上虽然是男性, 但在装束、声音、神态、相貌、气质、性格、心理等各方面都刻意模仿女性, 具有女性的性别特征。最著名的“伪娘”就是通过湖南卫视《快乐男声》而走红的男选手刘著。他以女性化的形象出现在节目中, 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节目播映后, 刘著一举成名, 其“伪娘”形象成为部分追求个性和自由的青年人效仿的对象。大众传播媒介为了迎合青年人求新求异求刺激的心理需求, 竞相推出各种“伪娘”, 大肆宣扬炒作“伪娘”形象。这虽然是现代社会言论自由的体现, 反映了人们价值观的多元化, 但“伪娘”现象从某种程度上来说, 是一种被扭曲的价值观的体现, 不利于身心还处于发展、定型阶段的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 对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是一种负面的影响。

2010年5月, 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商业蓝皮书》指出, 目前中国的奢侈品消费总额已经超越美国, 成为世界第二大奢侈品消费国, 仅次于日本。预计未来5年, 中国奢侈品市场将占据全球奢侈品消费额首位, 这意味着中国的奢侈品消费人数会越来越庞大。中国目前的奢侈品消费人群已经达到总人口的13%, 并且还在迅速的增长中。有关调查显示, 在中国购买奢侈品的大部分是40岁以下的年轻人。社会上一部分先富起来的群体, 以消费奢侈品来表明自己新的经济和社会地位, 这是一种非常自然的心理需求。但是某些影视明星和富豪老板的奢华包装、非理性的奢侈品消费行为以及随着他们经常一起曝光的某些奢侈品, 如郭德纲身着纪梵希服饰、赵本山脚穿LV (路易威登) 板鞋等经过大众媒体的宣传报道后, 对时下年轻人的消费行为和消费心态却起了误导作用。从根本上说, 这些社会名流的购买行为本身是无可厚非的, 但其购买奢侈品进行奢华包装的炫耀心态是不健康的。因此, 大众传播媒介应谨慎对待宣传报道的内容, 减少并杜绝影响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的不良形象的宣传报道。

大众传媒典型形象的社会意义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深化, 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生产力的发展, 人们的思想意识形态领域也随之出现了复杂的情况, 单一的、传统的价值观念正日趋多元化、复杂化。多重价值观的存在, 导致人们在思想认识方面出现混乱, 甚至有部分人出现了“价值虚无”问题, 社会公众群体中“道德失范”现象严重。西方国家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渗透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西方社会的价值观念在社会上盛行, 干扰了人们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树立。同时, 社会转型期出现的一些社会矛盾、利益调整和难以预测的突发事件, 也引发了人们的思想冲突。从整体上说, 我国社会公众的思想道德状况不容乐观, 亟待改善。

在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中, 任何一个国家都面临着如何对待传统文化和传统道德的问题。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离不开对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继承和弘扬, 否则就会失去历史的根基而难以更好地推进。中国有五千多年的文明史, 道德资源丰富, 其中既有精华部分, 也有落后保守的成分, 而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道德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力量, 是中国古代思想家对中华民族道德实践经验的总结、提炼和概括, 影响着不同时代人们的行为方式、价值观念和文化心理, 成为中华民族迎接挑战、开拓前进的内在精神动力。在目前的社会现实中, 只有继承并弘扬中华民族优良的道德传统, 并结合时代发展的要求, 构建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 提高人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增强人们的社会责任感, 提升人们的道德素质, 才能够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 才能充分激发整个民族的潜能, 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 促进经济社会更好的发展。而要在全社会形成适应时代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价值观和伦理道德规范, 大众传媒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应充分利用其传播速度快、受众面广、信息量大等特点, 大力宣传报道健康、正面的典型形象, 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道德传统, 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培养社会公众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 提升人们的道德水平, 构建有利于中华民族发展、壮大的精神家园, 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大众传媒典型形象的正面影响

当前,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 虽然国家的经济实力有了很大的增强, 但社会上也出现了不同评价标准的道德体系, 道德教育滞后导致一部人道德缺失, 违法乱纪现象时有所闻, 惨痛的案例常常见诸报端。“近朱者赤, 近墨者黑”, 环境对人们道德品质的形成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人们生活、学习、工作的环境很重要, 大众传媒有责任为人们良好道德品质的培养营造一个优质的舆论环境, 构建健康的精神家园, 丰富民众的精神世界, 完善公众的人格和道德品质, 使之逐渐内化为个人价值选择和价值判断的准则。而大众传媒中类似“伪娘”的不健康典型形象, 给青少年心灵以极大的污染。而某些公众人物的奢华包装和消费行为, 是拜金主义、物质至上等不良道德品质的具体体现, 是与中华民族勤俭节约、重义轻利的传统美德相背离的, 不利于公众道德修养的提高, 有碍个人的成长成才, 是不应当提倡宣传的。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重视孝道, 孝敬父母、尊老爱幼既是为人子女者应履行的责任和义务, 也是每个人做人的最基本的道德品质。丛飞是无私奉献的典范, 他先人后己的大爱, 温暖了人间, 将爱的甘露注入每个人的心田。新时期的青少年应学习并发扬乌兰其其格、丛飞等人身上的传统美德, 回报父母, 回馈社会, 做一个合格的社会人。当代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 刻苦钻研、勤奋学习是大学生履行自己的社会职责、在未来的社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为祖国现代化建设贡献才智的根本保证, 也是大学生应具备的一种道德品质。当代大学生应学习并发扬“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刻苦钻研、学以致用的奋斗精神, 不仅要勤奋刻苦, 而且要能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 将理论运用于实践中, 而不仅仅是固守象牙塔苦思冥想。见义勇为是一种无所畏惧、英勇斗争、不怕牺牲的道德品质, 魏青刚的光辉典范是这种传统优良道德品质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体现。每一个社会成员在面对社会生活中的腐败现象, 对于经济生活中的坑、蒙、拐、骗和文化生活中的黄、赌、毒等丑恶现象, 在人民的生命财产遇到危险的情况下, 都应发扬见义勇为的精神, 具有勇挑重担、敢于负责、主持正义、伸张正义、敢于同坏人坏事作斗争的道德品质。大众传媒通过树立这些光辉的道德典型形象, 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帮助社会公众树立社会主义价值观, 提升人们的思想道德水平, 共同营造一个和谐、温暖、互助、充满爱的大家庭。

结语

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社会公众道德素质的提升需要社会给予正确的引导。人们是在一定的道德环境中生活的。因此, 大众传播媒介有责任共同努力, 为人们身心全面发展营造一个文明、健康、积极、和谐的社会环境。大众传媒必须抑恶扬善, 通过正面典型形象大力宣传报道真、善、美, 提高社会公众辨别是非的能力, 重建新时期社会主义良好的道德秩序, 为人们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奠定基础。 (基金项目:河南省科技厅软科学研究项目, 项目编号:102400450312)

参考文献

[1].郝聪:《我国传媒导向失衡问题的成因解析》, 《白城师范学院学报》, 2011 (1) , 第89~92页。

[2].贾广惠:《论道德标尺与传媒导向》, 《新闻界》, 2008 (6) , 第75~77页。

[3].寇纪淞、荣荣:《社会问题报道与受众心理引导》,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0 (4) , 第54~58页。

[4].丁柏铨、陈月飞:《对新闻伦理问题的几点探究》, 《新闻传播》, 2008 (10) , 第4~9页。

[5].郭淼、侯芳芳、陈斯雅:《论新闻伦理的失范与对策》, 《传承》, 2010 (30) , 第146~147页。

[6].罗彬:《2008年我国大众传播伦理研究概述》, 《新闻爱好者》, 2009 (4) , 第6~7页。

[7].闾彬、华南:《我国社会转型期道德信仰危机成因分析》, 《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 2007 (4) , 第9~11页。

[8].罗一娴:《中国社会转型期信仰危机及出路探析》,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08 (8) , 第5~6、27页。

[9].武敬杰:《大学生道德信仰教育的社会影响因素分析》, 《吉林化工学院学报》, 2011 (4) , 第21~23页。

典型意义 篇2

5月28日晚,沈阳市皇姑区基业百花园里,鞭炮齐鸣。尽管知道不年不节的放鞭炮并不合适,但此时,似乎只有这样一种方法才能够释放他们积蓄多年的压抑、能够表达他们“终于见亮”了的欢喜。等了几年、甚至曾有人断言他们这种情况“永远不可能办房证”的453户居民终于等到了自己能办理房产证的这一天。孩子不用因为户口问题借读了、外地的小两口能落户生孩子了、想转让的房子也能卖了„„这张薄薄的房屋产权证,承载了一个人、一个家庭关于家的全部梦想,正因为得到它的过程如此艰难,才更珍贵。“百花园小区”453户业主的房证由“不可能到可能”获得的过程,同时是沈阳信访制度改革的“试水之举”。而这个典型信访案件解决的样本意义更在于,本着“为百姓解决实际问题”的宗旨,沈阳市的信访制度开启了一种全国创新的解决信访案件的思路,那就是——— 这边办事、那边追责。

我们买的商品房没“身份”

“买房时我真是千小心、万小心,就怕出什么岔子。这房子是期房时,我就买了,后来怕期房不保靠,就退了。一直等到房子盖起来了,我仔细查了五证都全,才敢再下手,用每平方米2780元的价格买下来的,比期房时一平方米贵了500多块!可没想到,还是这样„„”位于沈阳市皇姑区明廉地区的“百花园”小区,是一个2004年9月20日才正式交付钥匙的新商品房小区,然而在今年5月28日之前,这个小区里的每户人家、每个人,脸上都缺少应有的幸福感觉——4年了,小区里没有一户房子能办下来房证。

一平方米多花500元买现房的业主张大姐没有房证,为了孩子能上个好学校专门选了与某小学一街之隔的百花园的宋先生没有房证,想要借买房子之机落户沈阳的一对外地小夫妻也没有房证„„

购房合同上清清楚楚写着的“入住90个工作日后即办理房屋产权所有证”的文字真正成了雾中花、水中月。小区里453户业主,有人急卖房、有人急落户生孩子、有人急孩子要上学,2005年11月,当小区里的业主陆续住满时,大家开始为房证的事着急上火了。“先去开发商那找啊,态度那叫一个好,告诉我们正在办,回家等着吧,过完年就能办下来!”张大姐说,业主们纷纷找到开发商辽宁基业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可是年过去了,“五一”过去了、“十一”过去了、又一个年过去了,在开发商“态度良好”的一次推一次过程中,房证依然遥遥无期,而时间,已经匆匆滑过2007年。“时间不等你啊!孩子到上学的年龄,可没房证就是落不了户口,费了很大周折才把孩子送进学校。”这是宋先生的烦恼,也是小区里更多家长的烦恼。

谁能给我的房一个“身份证”?

2007年5月,意识到不能再被开发商重复“忽悠”的业主们,决定开始通过信访,来维护自己的权益。而直至此时,他们仍不知道,自己的房子、花钱买的五证俱全的商品房,究竟为什么办不了房屋产权证?“我们去了很多部门,开始总是重复地登记、让回去等信,也有信访部门问我们,你们那咋回事?为啥不

给办?可我们也说不清啊!”宋先生说,一直到信访后期,他们才在一次在沈阳市房产局的信访中偶然听说,自己的小区,存在着严重的违规超建情况。“5层楼房,给加到了7层,还没有消防通道和电梯,人家房产局不给验收!”宋先生说,至此,百花园453户业主没有房产证的原委,方被揭开。

信访这条路,他们走得并不容易,每个部门也都会好好接待你,但他们也没有解决问题的实质办法,大多只能接待,可实际作用实在太小了„„从开始信访到现在,百花园小区的信访代表,换了3批,宋先生、张大姐、李大姐他们是第三批。这活不好干,不管是严寒还是酷暑,几个人每次去信访都是尽量挤公交车去。“累点不算啥,关键是每次都满怀希望去,带着失望回。”李大姐感慨。开发商为了追求利益而造成的后果,被直接转嫁到了小区的每一户业主身上。“你们这种情况,房屋本身违规超建,不符合验收条件,那房产部门肯定就不能办理房产证,我知道你们业主没有错。你们可以到法院起诉开发商„„”听到了这个比较一致的回复,业主们拍着大腿喊后悔,当初千挑万选,倾尽大半生积蓄买的房成了累赘,“越想越觉得后悔!这么多楼盘,怎么就让我们摊上这一个!”可他们也知道,这世上没有后悔药。

“这边办事,那边追责”为他们的房子找回身份

如果没有沈阳市全新的信访制度,百花园453户业主,乃至全市其他像他们一样存在房证问题的业主,真是不知何时才能办上自己的房证。

2008年5月22日,百花园小区的业主代表们再次来到刚刚投入运营的沈阳市信访大厅,让他们多少有些“措手不及”的是,拖了4年的事,这次居然顺顺当当的就解决了!

沈阳市信访大厅区县(市)信访工作指导办公室工作人员亲历了百花园问题的解决过程。“百花园小区453户业主无房证一事得到了沈阳市委、市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并成了沈阳信访工作新制度下的第一个典型案例。”“但新时期的信访工作,不能因为房产部门有理,就让百姓吃亏。怎么办?我们决定,由信访部门出面,先把开发商的问题‘担保’下来,由房产部门先为业主办理房产证。同时,我们成立了由公检法、纪委、规划、环保、行政执法、民政、国税、地税、工商、司法、消防、信访等部门组成的‘追责组’,专门负责清查开发商涉及存在的违规行为,该补的补、该改的改、该罚的罚。这样一来,百姓的利益得到保障了,政府有关房产入住的要求得以实现。而违规开发商,也得到了相应的惩处。”沈阳市信访大厅有关负责人说,这种制度最大的好处就是,真正把一件过去看来“办不了的事”,变成了“能办的事”,保护了群众合法权益,更处罚了违规者。而这,也就成为“为百姓办好事”的信访工作宗旨的最好体现。

百花园453户业主的房证问题,就在这个新体制、新思路下顺利地解决了。幸福来得太突然,5月28日,小区贴出“开始办理房证”的通知,当6月11日,沈阳市房产局为该小区居民开通了办理房证的“绿色通道”,第一批业主开始递交手续办理房证时,他们才真正意识到,这件事,真办成了!

但兴奋的业主们不知道的是,与此同时,“追责组”已对百花园的开发商进行追责。

“百花园小区”的样本意义

“百花园小区”是个典型,但更是个开始,它的意义更在于,沈阳市信访制度的改革和创新,在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口罩:非典时期的典型意义 篇3

这里是4月17日的首都机场。我从那里离开。

恐惧来源于事实、谣言和一个巨大的真相突然被引爆之时。还有别人行为的暗示。

我在人群之中,我和其他的人近在咫尺。我们没有任何有力的行动,我们能够使用的唯一武器就是口罩。口罩千奇百怪。我有生以来从未发觉口罩还有如此众多的花样,那一刻甚至有奇怪的闪念掠过:比起那些灌有活性炭的口罩、甚或那些什么也没有但比我的口罩更漂亮的口罩,我嘴上带的这个样式古老的口罩显得如此无力。它几乎什么也不能抵挡,何况非典。仅仅说这是女人爱美的天性使然恐怕还不够。人的内心极度虚弱而又找不到更好的武器的时候,自欺欺人或者说是借助外力的安慰会有一些意想不到的效果。

所以时尚总是大行其道。

再比如胸罩。胸罩是用来遮掩、支撑、束缚女人乳房的。看一看几千年来关于乳房的历史,也就知道了胸罩的历史。崇尚劳动的社会里,乳房被实用地约束了起来;崇尚享乐主义的时代,乳房被凸现了出来。不管是在哪一个时期,胸罩都是帮凶。在维多利亚时期,它像枷锁一样捆绑着乳房让女人喘气都万分艰难,在其它的时候它甚至成了情色的代名词。即使是今天,当一帮好莱坞的设计师试图恢复胸罩的本来意义,要它成为女人保护自己抵御乳腺疾病的一种工具的时候,它的表现方式也是奇特而怪异的:他们试图用一种几乎夸张而前卫的设计来引起时尚界和女人的关注。

在这个时候,胸罩、口罩的意义已经远远不是为了乳房或者为了呼吸道的卫生而制造的一种实用工具。它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非常时期都有了某种潜在的精神象征。

当一种实用的工具不再是为了某一种实用而存在的时候,这就成了时尚。它发端于人类的本能需要,却最终以一种完全游离开来的方式变本加厉,成为人类最虚弱的时候用来掩盖虚弱的一种有效方式。从这个意义上讲,时尚是有用的。据说路易威登宣布不会推出时尚口罩来为预防非典摇旗呐喊,或者不愿为人类的防非典斗争增加成本?这个消息我没有得到证实,但我相信至少有很多品牌不会由此袖手旁观。设想一下,如果我们某个时候会为自己是否用名牌口罩来防非典而成为一种时髦的时候,社会该有怎样一种生动?至少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当一种社会恐惧被时尚抢占了风头,我们这个社会就重新回到了最无聊也就是最正常的常态之中。英雄主义的严峻被轻松的攀比所替代,未必不是一件好事?在这里,我们对那些在抗击非典的斗争中勇敢的奉献者和牺牲者表示最为崇高的敬意的同时,也要对平时以为最浮光掠影的时尚,表达我的一种精神上的敬畏。

现代社会,已经把人类的各种本能拖到了一个几乎无法还原的状态之中。我们漂浮其中,经受考验。时尚是最后一片乐土。

让新闻典型赋予新意的意义及策略 篇4

(一) 让新闻典型赋予新意能够使新闻典型重新被人们认识, 进而散发出新的光辉

在新闻典型树立的过程中, 为了使其符合时代需要, 因而会对其典型行为以及精神等进行某个侧面的解读, 而忽视新闻典型在其他方面的意义。这使得新闻典型带上了时代的色彩, 所以, 很容易被当代的人们所忽略。[1]因此, 我们需要让新闻典型赋予新意, 使其多个方面的典型特征都能够被挖掘出来, 进而使人们在典型人物和典型事件的激励之下得到前进的动力。新闻典型之所以能够成为典型, 是因为其在多个方面都有典型的意义, 都有能够启发人们思考, 激发人们行动的能力。因此, 我们需要对新闻典型没有被发现的方面进行挖掘, 使其具有新的意义, 进而能够不断地获得人们的支持和认可, 不断地散发出新的光辉。

(二) 让新闻典型赋予新意能够使其更加符合当代人们的需要

在新闻典型中, 无论是典型人物还是典型事件, 其都生活在一定的社会背景当中, 因而具有一定的时代色彩。我们在当代社会中, 要想对这些典型的新闻进行利用, 就需要赋予其新意, 使其能够符合当代人们的接受习惯、适应当代社会的时代背景等。新闻典型之所以能够成为典型, 是因为其中所蕴含的精神能够为人们提供行动的源泉, 能够激发人们思考自己在社会中生活的责任和意义等, 因而是永不过时的。因此, 让新闻典型赋予新意就是要让其精神在当代社会继续焕发光彩, 继续地为人们提供能量。

(三) 让新闻典型赋予新意能够为当代人提供精神动力

在当代社会, 人们生活节奏加快, 心理问题增多, 社会责任感减弱, 这些都严重地影响着现代人们的健康和科学生活, 而新闻典型则能够给我们提供一个新的看待问题的视角, 使人们在忙碌的生活和工作之余, 能够抽出时间来思考生命的价值、生存的意义以及生活的责任, 这能够为人们下一步的生活和工作提供新的精神动力, 能够使人们在生活和工作当中目标更加明确, 进而更加努力地为自己生活目标的实现而努力奋斗。

二、让新闻典型赋予新意的策略

让新闻典型赋予新意, 就是要通过对新闻典型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想象, 来使新闻典型在其原来意义的基础之上散发出新的意义, 进而能够更加适应当代社会的需要, 能够符合当代国家的政策, 能够满足当代人们的要求等。

(一) 从多个方面对新闻典型进行解剖

新闻典型之所以能够成为典型, 是因为其在多个方面都具有非常深刻的意义, 因而能够成为人们所认可的典型。但是在典型树立的过程中, 由于为了突出其某个方面的形象, 为了符合社会某个方面发展的需要, 因而只突出了典型的某些方面。因此, 我们对新闻典型进行多个方面的解剖是非常必要而且有意义的。首先, 从典型产生的时代背景进行剖析, 分析典型产生的必然与应然。通过从典型产生的时代背景对典型进行分析, 能够使人们了解典型产生的条件, 以及典型产生过程中所受到的压力, 这能够使人们对比自己当前的环境、自己所面临的压力来进行相应的思考, 增强自己的抗压能力以及在面对同样事情时的社会责任感。其次, 从新闻典型人物的成长环境以及性格方面来对其进行剖析。性格决定命运, 同样也决定着新闻典型人物的成长。因此, 我们在让新闻典型赋予新意时, 需要对新闻典型的成长环境以及性格等进行重新剖析, 这样, 才能够使新闻典型焕发出新的意义。最后, 对典型事件发生的政策环境进行分析。政策环境在新闻典型事件发生时, 可能给予人们的是政策压力, 也有可能给予人们的是政策动力, 这对于新闻典型人物来说是一种考验, 同时也需要新闻典型人物具有敏感的政策解读能力, 使得对政策解读更加真实, 能够使自己把握政策的脉搏。这能够为当代人们提供政策解读的策略, 使人们在进行政策解读等时更加敏感和高效。

(二) 从人们需要的角度对新闻典型进行重新发掘和解读

重塑新闻典型, 并且使人们接受新闻典型, 甘愿在新闻典型的指导之下开展活动的关键点在于, 新闻典型能够满足人们的需要。[2]因此, 我们在进行新闻典型解读的过程中, 一定要从人们需要的角度出发来进行解读, 以为认同提供相应的引导。首先, 赋予新闻典型新意需要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当前的人们生活节奏较快, 生活压力较大, 因而导致其精神压力不断增大, 有的甚至产生了精神不健康的状况。因此, 我们在对新闻典型进行解读的过程中, 需要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使新闻典型能够为人们提供一定的精神动力, 使人们在面对精神困惑时能够依靠典型来解决疑惑。其次, 赋予新闻典型新意需要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即赋予典型新意需要从能够为人们的生活问题提供对策的角度出发来开展, 这样, 新闻典型的重新树立才能够得到人们的认可, 才能够为社会大众所接受, 新闻典型的树立才能够成功。在现代生活中, 人们并不需要只对人们产生精神上的鼓励而没有实际解决策略的策略。因此, 新闻典型的重新树立过程中应该牢记这点, 用典型人物在其环境下的决策来为人们解决问题提供思路。最后, 从社会适应需要满足的角度来赋予新闻典型新意。满足人们的社会适应需要, 就是要使人们在学习新闻典型的过程中, 产生一种跟新闻典型有共通之处, 能够从新闻典型中获得支持的心理, 这样, 其在社会中生活才能够不因社会环境而屈服, 不因人们的误解而放弃。

(三) 从社会背景的角度赋予新闻典型新的意义

从社会背景的角度赋予新闻典型新意, 就是要在国家政策、社会环境以及生产力发展状况的大框架下来对新闻典型进行重新解读, 使其能够为国家政策提供新的注解, 能够使社会环境的转变提供有力的支持, 能够为生产力的发展提供强劲的动力等。[3]首先, 赋予新闻典型新意需要与国家政策环境相适应。新闻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宣传国家政策, 解读国家政策。因此, 我们在新闻典型树立的过程中, 可以从国家政策的解读角度出发, 对新闻典型进行重新地探析和挖掘, 使新闻典型能够为政策解读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其次, 从促进社会发展转变的角度来赋予新闻典型新意。新闻典型重塑的意义在于给予人们新的思考, 因而我们可以在促进社会发展转变的框架之下来赋予新闻典型新意, 使新闻典型能够促进社会的良性发展和有利转变。最后, 新闻典型的重塑要与生产力发展状况相适应, 并且能够为生产力发展状况提供动力。在新闻典型重塑的过程中, 要注重其精神的重塑和弘扬, 而不至于给人看了以后有一种落伍于时代的感觉或者是让人们感觉到新闻典型是在鼓励落后的生产精神。

三、结语

让新闻典型赋予新的意义对于我们这个国家、时代、社会以及个人来讲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同时也能够使新闻典型在新的时期继续发光发热。因此, 我们需要对新闻典型重塑的意义进行分析, 进而在此基础上采用相应的策略, 最终促进新闻典型新意的发挥, 促使新闻典型继续发挥其典型的作用。

摘要:新闻典型的树立有助于在全社会范围内形成核心的价值观, 促进社会范围内人们凝聚力的增强。因此, 新闻典型对于人们而言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新闻典型的意义不是仅仅存在于一时一刻的, 是在很长时间范围内都能够发挥其应有作用的。但是, 随着时间的流逝, 原有的新闻典型的意义和价值被人们所忽略, 因而当代人也难以从新闻典型中吸取营养, 获取发展的动力。因此, 我们需要让新闻典型赋予新意, 进而让其重新散发光辉。本文首先对新闻典型赋予新意的意义进行分析, 进而探索出相应的让新闻典型赋予新意的策略, 最终为新闻典型赋予新意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关键词:新闻典型,新意,意义,策略

参考文献

[1]胡望年.给“走转改”一个新抓手——由《前卫报》开设编辑记者个人专栏说起[J].军事记者, 2014 (06) .

[2]王通化, 罗尔文.一枚引爆时代声音的舆论“手雷”——评中国新闻奖获奖消息《准备打仗, 先向“和平积习”开刀》[J].军事记者, 2015 (01) .

浅谈琵琶行中琵琶女的典型意义 篇5

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创作的具有浓郁抒情性特色的长篇叙事诗《琵琶行》是千古传颂的名篇。这首诗在音乐描写、景物衬托、情感表达、结构安排等方面,均有独特之处,充分显示了诗人诗歌创作的高超艺术技巧。作者塑造的艺术形象——琵琶女,青春年少时的美丽、多才多艺及“犹抱琵琶半遮面”时的羞愧、哀怨都是与众不同的。对于这个形象的典型意义,中学语文教师教学参考书认为:她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会中被侮辱、被损害的乐伎们的悲惨命运,抒发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情。

我认为,作者同情的不是琵琶女艺伎的身份,而是琵琶女由艺伎而沦落为商人妇的遭遇,借此抒发了作者的“天涯沦落之恨”(《容斋随笔》卷七)。一、艺伎在当时社会地位是比较高的唐代的音乐文化是非常繁荣的,几乎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上自帝王贵戚、文臣武将,下至平民百姓,无论男女老幼,莫不会舞。据记载,当时长安的乐舞盛极一时,教坊、梨园比比皆是。文学史上堪称一绝的唐诗在当时是可以入乐歌唱的。当时歌伎曾以能歌名家诗为荣;诗人也以自己的诗能够入乐广为流传而为幸。唐代的女艺人依色、艺两条标准以及服务对象的不同,分为乐伎、艺妓、歌妓、舞伎四个等级,其中,乐伎是最高等的,在宫中宜春院服务。这些乐伎代表着当时最高的专业水准,在宫廷舞队中多是领舞者。她们享受着相当高的.待遇,“四季给米”、“赐第宅”。要成为女艺人仅有容貌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天资聪慧、才艺杰出、知书达礼、善解人意,还要经过很长时间严格的专业训练。“教坊”就是唐代管理宫廷乐队的官署,教习音乐舞蹈的专门机构。

二、歌女自己也并不觉得自己地位低琵琶女自叙年轻时的欢乐生活,“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一曲红绡不知数”。从她的诉说看,她本是个色艺俱佳的艺人,年轻、貌美、艺高、曾名声显赫、红极一时。“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她日日与少年宴饮笑谑,生活豪华奢靡。这火一般的、如花似玉的青春,曾是她人生最灿烂、最美好的时光,也是她最得意的时刻,自然也成了她永恒的记忆。从琵琶女自述的口气中感到:她对自己的歌伎生涯并不感到羞愧,也并不认为自己做乐伎不光彩;对自己青春时代的恣意欢谑,红极一时,欢歌笑语并不后悔,反而有一种得意洋洋之感。琵琶女感到痛苦的是今天的寂寞与孤独、飘零与憔悴。因为春花秋月已逝,容颜已衰,年长色衰的她,遭到社会的冷遇,“老大”只能“嫁作商人妇”了,“商人重利轻别离”,男人离家经商,妇人只能独守空闺,只能在地处偏远的浔阳江上,坐在空空的画船里,向惨淡迷离的月光诉说着自己的凄苦、惆怅、孤寂。所以,“夜深忽梦少年事”,只能是“梦啼妆泪红阑干。”回想自己昔日的锦绣年华,她怎能不伤痛欲绝呢!她感叹岁月的流逝、青春的一去不复返;感叹往日的欢乐、辉煌早已逝去。留下的,只有孤独寂寞、痛苦感伤。

典型意义 篇6

关键词: 《镀金时代》    典型人物    现实意义

发表于1873年的小说《镀金时代》(The Gilded Age:A Tale of Today),是十九世纪美国现实主义文学巨匠马克·吐温与专栏作者查尔斯·华纳合写的一部作品,也是马克·吐温生平第一部长篇小说。作品名字源于莎士比亚著名戏剧《约翰王》(King John)中的一段台词,以描述南北战争结束后的美国社会掀起的一股拜金热,形象地刻画了农场主、市民、政客、说客等各个社会阶层,生动地描绘了拜金主义下的美国社会众生百态,对当时浮躁的社会氛围敲响了批评的警钟,对当今发展中国家的发展仍然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一、镀金时代的故事背景

镀金时代的故事背景锁定在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初的美国社会,当时南北内战刚刚结束,美国面临着各种发财致富的投机热潮,拜金主义和政府腐败盛行。镀金时代围绕田纳西州出让的7万5千亩土地而展开,先是充满投机主义思想的郝金斯老爷挖空心思廉价购买,幻想有一天能够铁路通过从而一夜暴富;然后是他的朋友塞勒斯向参与官商勾结的国会议员迪尔华绥建议,由政府出资收购土地实现资产套利;再者由贪得无厌的国会议员迪尔华绥向国会参众两院提交在土地上建设黑人大学的提案,实现中饱私囊和名利双收的买卖。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狡猾而贪婪的国会议员迪尔华绥将郝金斯的女儿劳拉包装成上流社会的名媛,向媒体控诉自己的土地为建设大学而被征用的事情,以博得社会大众的眼球和同情。不曾想到,当时的美国国会腐败风气弥漫,“金钱和美女能打开每一扇门”,为了获得这个脆弱的提案尽快通过,迪尔华绥指示劳拉向国会议员采用各种坑骗手段博得同情和选票。然而人算不如天算,就在迪尔华绥连任竞选的过程中爆发了贿选选民的丑闻,直接导致提案计划的破裂和国会议员资格的剥夺,这块田纳西贫瘠的土地就没有炒作升值的空间,依靠这块土地而做着投机之梦的塞勒斯、郝金斯等人不得不接受最终幻想破灭带来的暗自神伤。

二、镀金时代的典型人物刻画

通读镀金时代全文,令人印象最深刻的是充斥着作品主旋律的各种投机致富的故事,无不折射着那个时代的种种人物影像和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时代气息。其中最典型人物的是小说一开始就描述到的以郝金斯为代表的充满投机主义心理和缺失道德底线的小市民,本来居住在田纳西州的一个偏远的小乡镇,为了一夜暴富曾经打过多种歪门邪道的主意,包括贩卖黑人奴隶、鼓吹永动机计划等,最终选择了用手中不多的钱购买了7万5千亩贫瘠的土地,以及与同样憧憬飞来横财的塞勒斯一起参与养殖生意,但是最终还没等到各种投机生意带来丰厚回报却在病中撒手人寰。熟悉马克·吐温的作者知道,对郝金斯等人物的刻画来源于作者的父亲,将整个家族的希望和梦想寄托在其在田纳西购买的土地上,因此对人物时代性的刻画才能如此深刻,也反映了马克·吐温对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投机心态进行着深刻的思想斗争和行为剖析。

小说中另一个典型人物是同时兼任国会议员和企业老板的迪尔华绥。作为“红顶商人”,迪尔华绥不但没有履行自己的参政议政职能和社会责任职责,反而利用自己的政府官员身份中饱私囊,假公济私,假借公益事业侵吞财政资金,成为当时美国社会中典型的政府官员的真实写照。迪尔华绥以国会议员身份,向国会提交议案,建议财政拨款20万美元来建造一所大学,以提高当地黑人的教育水平,表面上是一项为民造福的公益事业,背后是在财政拨款、工程建设和低息贷款等方面有着不可告人的秘密,表里不一的虚伪贪婪面孔在马克·吐温笔下刻画得活灵活现,也折射了当时美国政界的集体病态。与小说同时期的国会议员艾米斯行贿丑闻是这段情节的现实写照,当年在美国西部修建铁路的实際费用仅为4400万美元,而国会议员艾米斯担任负责人的信贷公司却开出了高达9000多万美元的建造预算,为了使项目成功中标,艾米斯还贿赂了包括总统和众议院议长在内的众多权势人物,最终丑闻大白于天下,成为美国镀金时代发展中臭名昭著的一项腐败案件而载入史册。

三、镀金时代的现实意义

与其说镀金时代是一部长篇小说,不如说镀金时代是一部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警示录,其警示意义不仅仅在于对官场腐败的揭露和批判,更在于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浮躁心态和拜金主义流行的警醒。

从南北战争结束至20世纪初的半个世纪,是美国经济迅猛发展的时期,内战结束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障碍,大量的劳工和移民为美国提供了丰富的廉价劳动力,不断发现的矿藏和刚刚起步的技术革命为生产力的解放带来了大量资源,直至1894年美国凭借工业产值跃居世界头号强国。然而经济的快速发展并未同等地带来人民的安居乐业和碧水蓝天,大量流动人口进城务工导致城市运转负荷加大,空气、水和噪音污染随处可见,工人收入保障与企业发展规模不匹配,食品安全问题极为严重,城镇化基础设施建设进度滞后,官商勾结的腐败现象频发,底层人民焦虑感和社会浮躁心态不断增加等。种种现象和问题让我们不得不联想起当今包括中国在内的众多发展中国家面临着同样的问题。

发展过程中出现问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正视问题和解决问题。马克·吐温的镀金时代正是给当今发展中国家打开了一个正视发展问题的窗口,让我们知道当今头号资本主义强国也曾经历过“野蛮生长”的阶段,也曾面临着发展中诸多问题的困扰和纠缠。与之不同的是,当今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有着更多可以借鉴的历史经验和发展模式,可以选择更加环保和清洁的经济发展方式,可以选择不带污染和更廉洁高效的经济发展道路,可以选择更加安定祥和而非急功近利的社会发展心态。镀金时代是对一个时代的警醒,更是对未来人类社会转型发展的呐喊,对当今的经济发展和人文关怀的重要贡献。马克·吐温以现实主义手法和讽刺主义风格,提醒着人们勿忘历史,镀金时代小说以生动的写实风格和辛辣的批评口吻,继续鞭策着后人不畏荆棘奋勇前行,这对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的贡献必将载入史册。

参考文献:

[1]马克·吐温.镀金时代[M].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5.

[2]周玲.马克·吐温对美国现实的批判及其影响[J].海外英语,2010,(06).

[3]张芙鸣,肖华锋.美国“镀金时代”的政治小说:1865-1900[J].山东外语教学,1999,(03).

[4]张准,周密,宗建亮.美国“镀金时代”的腐败问题研究[J].生产力研究,2008,(15).

[5]王婷.试论《镀金时代》中的黑色幽默语言艺术[J].名作欣赏,2012,(15).

典型意义 篇7

古代作家脱离不了封建思想的束缚, 只能从表面揭示妓女的品德, 而现代作家则是把被侮辱被损害的妓女问题作为社会问题来反映的, 他们中有的对妓女抱平等尊重的态度;有的则重在写对其不幸的深厚同情;有些作家则更进一步, 不仅写她们沦为妓女的悲惨, 而且更注意发掘其虽身陷泥淖之中, 却仍然没有丧失洁美高尚的另一面。这也正是将要详细分析的现当代小说中几位典型妓女形象的共同特征, 也从她们的性格经历中突显出那个社会的时代特征。

一、陈白露——死的化解

鲁迅说过:人生最大的苦痛是梦醒了无路可以走。在曹禺先生的经典之作《日出》中陈白露的人生悲剧, 无不诠释着这样一个深刻的人生哲理。读《日出》, 已经融进了情节中, 好像自己已经降落在每个人物身边, 听他们讲话, 看他们做事, 似乎一直在等待一个结束, 等待着主人公陈白露对自己生命的结束, 对生命之结的化解。

《日出》反映了现代人的浮躁与精神困境。其中的关键人物是陈白露, 她是个美丽漂亮的女人, 旧上海的一支交际花。用她自己不无嘲讽的话来说就是“出身, 书香门第陈小姐;教育, 爱华女校的高材生;履历, 一阵子的社交明星, 几个大慈善游艺会的主办委员, ……父亲死了, 家里更穷了, 做过电影明星, 当过红舞女。”她容貌出众, 风华正茂, 衣着光鲜, 食宿无忧, 住的是高级旅馆的包房, 来往的是有钱有势的社会名流, 过的是受人簇拥的享乐生活, 几乎是行走在云端的天使, 灾难与忧愁似乎与她毫不沾边。她受到过新思潮的洗礼, 有着自己活泼纯真的“竹均”时代, 渴望有一个意中人和幸福的家庭, 他独自到社会上闯荡, 原以为凭借自己的年轻美貌和聪明才智, 能在社会上闯出一条路来, 但却不幸落入黑暗社会的陷阱, 沦为一名交际花, 过着寄生的生活。

照理说, 她如果自甘堕落, 一直麻木下去, 凭她的美貌, 她的聪明, 即使是潘月亭破产了, 也会有如金八爷之类的有钱有权的人来赖以委身, 像寻常妓女一样直到油尽灯枯。可她偏偏是清醒的, 每当奢华过后, 夜深人静时她就会感到一片空虚, 找不到自己的归宿。“她爱生活, 又厌恶生活。”她厌倦了上流社会勾心斗角、尔虞我诈、醉生梦死的糜烂生活, 但又无法抵御这种生活对自己的腐蚀;她知道自己的生活方式是对自己残酷的折磨, 她对黑暗的社会看的很透彻。她厌恶那个年代, 但又无法自拔, 她在内心矛盾的夹缝中生活。她不像这样生活下去, 但又摆脱不了这个丑恶的地方。

虽然不能自救, 却还想着救人, 这也是陈白露高尚心灵尚未泯灭的地方吧。当她亲眼目睹“小东西”等社会底层的人们被摧残, 被蹂躏, 痛苦的在生活中挣扎, 而想有所反抗。尤其是当他知道小东西打过金八, 便连声自语:“打的好!打的好!打得痛快。”陈白露从这个女孩身上看到了许多自己缺乏并希望有的东西, 所以不顾一切的去帮助她, 她清楚自己的本质和女孩一样, 帮助女孩似乎是在对自己进行救赎。她的懦弱和现实使她久经风尘、玩世不恭、放纵任性、感伤厌世, 但至善至美的本性又让她满腔正义, 有时单纯得像个少女。

在《日出》的第一幕开始, 陈白露在窗前发现了霜花, 她惊喜的叫道:“你看霜多美, 多好看!”这一细节让人发现了她心灵深处的美。“一个心中有美的人才能发现美。”对于美, 她依然拥有最纯真的记忆。毕竟, 她对生活仍有那么多诗意的遐想和期待。能清醒的意识到自己痛苦的人, 是最不幸的人。这是陈白露的可悲之处。

陈白露的痛苦也在于没有完全丧失对生活理想的期待。她对潘月亭说着春天、年轻, 说着自己, 她实际上是在说给自己听。她必须用这些理想中带有鲜艳色彩的事物来对抗灰色的现实。以此来鼓励自己, 否则她就无法再在这个地狱般的旅馆里继续生活。陈白露在叹息, “我这个人在热闹的时候总想着寂寞·整天不知道自己怎么样才好。”的确, 痛苦是因为对生活有要求, 有期待, 有更高的欲望, 欲望不满足就会痛苦, 而满足了就感到空虚和无聊。她就像一个钟摆, 在“竹均时代”, 她想陪着诗人住在乡下, 过最普通的婚姻生活, 然而“结婚后最怕的事情不是穷、嫉妒和打架, 而是平淡、无聊、厌烦。”她不甘沉寂的心摆到了浮华的世界, 终于走不出去了。

在剧中, 陈白露面对方达生的种种诘问, 她说:“有钱自然可以认识我”, “你怎么敢说我堕落!”“我为什么不得意?”曾有评论认为, 这是女性的骄傲使她不愿意在人前, 在旧情人的面前暴露自己的弱点与创伤。她害怕被人道出自己的堕落, 遭人轻视, 因而也害怕被人看出自己的弱点与隐痛。这显示出她本性是自尊与骄傲的, 是出于她个性中不服输的一面。她有理想, 崇尚自由, 但在那个社会她只能屈服。她对妓女这个职业本身并不羞耻, 让她羞耻的是放弃理想放弃追求出卖灵魂的做法, 她追求独立自主, 反对封建的束缚, 但她不能抑制对丰富的物质生活的热切渴望。

陈白露陷在泥淖之中, 她的心在泥淖中挣扎, 她不同于翠喜, 翠喜知道要赡养残夫幼子, 被妓女的生活折磨的麻木了, 反而没有精神上的痛苦。陈白露向往日出, 但她只属于暗夜, 没有人明白她奢华外表下纯洁的心的想法。她知道自己是美丽的花, 她善良她去救“小东西”, 但是这多沾满了污泥, 无法清洗, 没有办法让自己释怀, 她一面爱自己, 一面恨自己, 那么, 只有死才是解脱, 才能结束这一切。也许陈白露在黎明前吞下安眠药的时候, 感谢上天为她留了一条捷径, 就像我在这时舒喘了一口气, 感谢她对纠结多年的生命之结的化解。

二、葛薇龙——生的迷惘

自古以来, 女子的地位总是卑微的, 为了心欲, 为了生存, 女性总是难免悲凉的命运。她们生活在自己的心狱中, 不惜出卖自己, 依附着男性。《沉香屑·第一炉香》中的葛薇龙就是这一形象的代表人物。

这一形象体现了妇女顽强的生存精神和黑暗的社会环境。一开始, 葛薇龙以单纯学生的形象出现, 为了学业来向姑母梁太太求助。而在小说的最后, 她俨然一个浪荡交际花的模样, 圆滑的游走于形形色色人之间, 彻底的沉沦了。表面上看, 这个一开始“行得正, 立得正”的少女之所以堕落, 是为了求得生存而被姑她对于好吃好穿好玩, 这些“普通女孩子所憧憬着的一切的迷恋, 是止不住的欲望。”尽管她一直很清醒的知道这种生活状态的危险, 可她还是禁不住往下掉, 难以自拔。

在挥霍无度的姑母家住了几个月后, 原本打算洁身自好。“只要我行得正, 立得正, 不怕她不以礼相待。”“外头人说闲话, 尽他们说去, 我念我的书。”的那个葛薇龙, 便被时装、酒宴、舞会、金钱、男子…熏染得飘飘欲仙了, 完全丧失了自我。在姑母的争风吃醋中, 她爱上了浪荡子弟乔琪乔, 却没想到他在与自己幽会的当晚又和侍女睨儿混在一处。这时, 她也产生了矛盾, 开始反思, 可是经过一番挣扎之后, 没有丝毫经济来源的她只有听从姑母的劝告, 一面为了钱做姑母老情人司徒协的情妇, 一面把自己嫁给那个“非钱不要”的乔琪乔为妻。她心甘情愿的成为一个高级交际花, 正如原著中说的:“从此以后, 薇龙这个人, 就等于是卖给了梁太太与乔琪乔, 她整天忙着, 不是替乔琪乔弄钱, 就是替梁太太弄人。”葛薇龙从纤尘不染的中学生堕落成腐败糜烂的行尸走肉, 揭示了金钱与欲望对人性的侵蚀。同时, 也暗示了人性中难抵诱惑的一面——不良社会性轻易地击溃了纯净的自然性。

葛薇龙的堕落离不开她姑母的“培养”, 但更多的是自身的软弱和不坚定。对纸醉金迷的奢靡生活的留恋, 对乔琪乔的畸形爱恋, 让她一步步的走向交际花的“征程”。她是一个清醒的人, 对人世有着深刻的洞察力, 但是她的精明是建立在小事聪明大事糊涂的前提下。她常在迷茫的状态下, 就像“麻雀, 一步一步试探着用八字步向前走, 走了一截子, 似乎被这愚笨的绿色给弄糊涂了。”但却再也没有办法从泥潭中抽身出来。

葛薇龙错就错在她没有意识到投奔梁太太, 相当于自入虎口。梁太太没有把薇龙当成自己的侄女, 她无非是把葛薇龙变成自己勾引男人的棋子。她也没有意识到乔琪乔是为钱才娶她的, 比起她来, 乔琪乔更爱玩, 一个赚钱给他玩的妻子才是有用的, 这也为薇龙成为弃妇埋下了伏笔——等她年长色衰, 收入减色时, 乔琪乔便会离开她。葛薇龙清醒的固执着, 她被迫面对一个淫荡的世界, 每天只有公开的宿娼和卖淫。“她在这个悲剧的世界里, 是毫无保障的, 展开在面前的, 是‘无边的荒凉, 无边的恐怖’。这一切的牺牲全是为了奢华安逸的生活和爱乔琪乔的权利, 这在她也许是快乐的吧!

一直以来, 人们评说葛薇龙是一个为了追求经济安稳和社会地位而自甘堕落的女性, 也有说她是一个不敢反抗命运的软弱的女性, 还有人认为葛薇龙为了一个虚幻的梦想而付出了高昂的代

娘用老夫人最为遵循的孔孟之道反驳老夫人:“信者人之根本, 人而无信, 不知其可也。……当日军围普救, 夫人所许退军者以女妻之, ……兵退身安, 夫人悔却前言, 岂得不为失信乎?既然不肯成其事, 只合酬之以金帛, 令张生舍此而去。却不当留诸张生于书院, 使怨女旷夫, 各相早晚窥视, 所以夫人有此一端, 目下老夫人若不息其事, 一来辱没相国家谱;二来张生日后名重天下, 施恩于人, 忍令反受其辱哉?使至官司, 夫人亦得治家不严之罪。官司若推其详, 亦知老夫人背义而忘恩, 岂得为贤哉?”这通话陈以大义, 晓以利害, 红娘用满口的礼仪道德, “以子之矛, 攻子之盾”地训斥了老夫人, 使得老夫人完全丢掉了拷问者的架子, 只得无奈何地承认:“这小贱人也道得是。”

当郑恒夸耀自己富有而能干, 骂张生是“穷酸饿醋"时, 红娘态度鲜明, 语言锋利, 对自诩门第高贵、破坏崔张婚姻的郑恒, 表示了极大的蔑视, 指出他根本不能跟张生相比:“他凭师友君子务本, 你倚父兄仪势欺人。齑盐日月不嫌贫, 治百姓新民、传闻” (【麻郎儿】) , “你值一分, 他值百十分, 萤火焉能比月情与幸福的平凡愿望, 似乎很难实现, 毕竟现实是容不得她以清高和淡泊的姿态生存的。

三、月牙儿——美的毁灭

《月牙儿》出自老舍对自己长篇小说《大明湖》的提炼, 是一首被凌辱妇女的悲歌, 它写了一个本来是美丽、纯洁、自尊、要强的女孩子, 在贫困生活的逼迫下, 虽然竭尽全力挣扎, 终于还是避免不了成为暗娼的结局。这首悲歌注入了老舍对受尽苦痛、凌辱的妇女的同情, 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忧郁。

《月牙儿》以诗歌式的语言, 细腻动情的描绘了一个凄惨的故事。七岁的她, 父亲死了, 唯一的依靠只有母亲。“只要有妈妈这只热手拉着我就好。”小小的女孩儿能在母亲的身边成长, 即使生活艰苦也总是幸福的吧!可是生活是要有花费的, 当家里的东西一点点当尽, 母亲要给人家洗衣服来糊口, 被臭袜子熏得吃不下饭。如果这样能够维持生计, 怕是母亲抵死也会坚持下来, 可是生活还是显示了它的残酷, 生路绝了。

母亲无可奈何的办法是改嫁。舍去名节, 似乎是退了一大步了。好在新爸爸带来了转机, 她和母亲的生活有依, 她还上了小学。也许在那个新爸爸迎娶母亲的夜晚, 天空中的月牙儿已经暗示了无望的结局, 新爸爸很快不知去向, 母亲当完了东西, 再没有办法, 当了暗娼。“念书!念书!”妈妈有时极郑重地对她说。母亲的苦心是牺牲自己的身体把女儿救出去。然而同样的命运已经在向这个女孩逼近。“妈妈的屋里常有男人来了, 他们的眼像狗似的看着我”, 这时候, 她已经明白要“保护自己”, 她已经在为逃走做准备, 便饿着肚子, 偷偷将母亲给的点心钱攒下来。她是自爱的。

这些女性的性格不是特有的, 代表了多数人内心深处的焦虑和不安, 矛盾与挣扎, 写出了现代人的尴尬而无奈的生存境遇。正是在这些人物的悲哀中, 我们听到了“浩浩荡荡向前推进的呼声”, 隐约看到了那些“象征伟大的将来蓬蓬勃勃的生命。”她们是那个时期女性的命运的缩影, 她们的悲剧恰恰是当时中国女性不被重视, 没有出路的写照。这就造成了她对生活的迷惘, 要生存却没有更多的选择和出路, 女性一直不被尊重, 没有地位, 没有价值。

张爱玲写葛薇龙的悲剧, 其实是对女性不受重视的社会的有力抵抗, 是以悲剧的形式来向社会宣告女性需要权利, 需要尊重, 需要平等对待。这些都是在黑暗丑恶的旧社会对妇女的禁锢及摧残下形象, 作家塑造的这些妓女形象, 从这些形象中表达了人们对美好光明的渴望。

轮?” (【调笑令】) 。当郑恒抬出“我祖代是相国之门"的金字招牌来压人, 胡诌“做官的则是做官”的谬论时, 红娘义正言辞、剔肤见骨地指出:“这厮乔议论, 有向顺。你道是官人只合做官人, 信口喷, 不本分。你道穷民到老是穷民, 却不道“将相出寒门” (【圣药王】) 。她在和这个仗势欺人的花花公子的斗争中, 旗帜鲜明地维护了崔张的爱情, 突出地表现了她的胆识:“讪筋、发村、使狠。甚的是软款温存。硬打捱强为眷姻, 不睹事强谐秦晋” (【幺篇】) 。红娘突破了等级名分的界线, 对崔张的爱情和婚姻表示了充分的肯定和同情, 对老夫人和郑恒的不义、无耻表示了极大的愤慨, 并做了无情的嘲弄。

典型意义 篇8

我科近年来将真实的典型病例的临床表现、检验结果、处理方法和最终预后情况记录下来, 并将典型临床表现及体征通过照片及视频的方式保存下来, 形成由文字、照片及视频资料相结合的“立体”多媒体病例, 建立儿科多媒体典型病例库, 运用于临床教学。在实践教学中笔者发现儿科多媒体典型病例具有诸多优点, 是儿科学临床教学的有效辅助。

1 多媒体典型病例库具有真实感

临床教学中儿科典型病例不足、病种不全不能满足临床教学实践的需要。临床教学中经常碰到病人不合作、不能多次配合教学的难题。这一难题在儿科临床教学中尤为突出。儿科多媒体典型病例库将典型病例永久保存, 用于教学, 有利于解决临床典型病例不足、病种不全的困难, 有利于缓解临床教学需要与患者不配合教学的矛盾。

采用多媒体典型病例进行教学, 直观地把真实典型的病例展现在学生的面前, 让学生模拟临床医生进行临床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 并可动态地呈现疾病的变化及转归, 使教学双方产生身临其境的逼真感受。即使患儿不在现场的情况下, 医学生仍能获得几乎面对患儿的效果, 充分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独立进行临床分析、判断的能力。学生接触真正病人时胸有成竹, 不再有面对患儿及家长无从下手的恐慌感, 毕业后遇到类似患儿不会感到陌生、茫然、不知所措。病例多媒体资料代替枯燥的教科书和教师空洞的说教, 形象生动, 能激发医学生的学习兴趣[1]。

2 多媒体典型病例库有利于培养临床思维能力

案例分析法是根据教学要求在教学过程中选择具体案例, 教师精心设计好一系列问题, 引导学生层层深入地展开讨论分析。案例教学法的着眼点在于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临床思维是医师将理论课所学的基础知识融会贯通于临床实践中, 针对病人的临床症状和各项检查指标进行分析和思考, 得出诊疗方案的过程。培养临床思维能力是临床教学的重要任务。在儿科学临床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法, 引导学生分析临床问题, 让学生模拟临床医生进行临床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 可以培养学生独立处理儿科疾病的能力, 提高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 有效地促进从理论向实践的转化。

学生在临床实践过程中一旦出错, 可能会给病人带来危害, 也给学生带来很大的心理压力。因此学生在临床实践中按部就班、缩手缩脚, 主观创造性思维被禁锢。儿科多媒体典型病例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没有压力的临床实践环境, 不会因错误的诊治造成严重后果, 学生不怕出错, 敢于尝试, 在失败中总结经验教训, 最终得到正确的诊疗方案。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3 多媒体典型病例库使用方便、用途广泛

多媒体典型病例教学法不用等到病人来了才能进行教学, 可以完全按照教师和学生的时间适时安排教学。即使典型病例的临床表现消失了, 也能通过多媒体病例资料将典型临床表现再现于学生眼前, 便于随时随地用于临床教学, 解决了典型病例可遇不可求的困境。

多媒体典型病例库不仅可以应用于见习、实习教学, 还可以用于大课教学, 住院医师、研究生、进修医生培训;还可以用于教学考核, 评估学习效果, 是非常好的试题库, 可以满足多层次、多角度的教学需要, 应用范围广泛, 实用价值高, 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儿科典型病例的教学价值[2]。

既往授课教师自行准备教学多媒体资料, 耗时耗力, 且病例资料相对不完整。建立儿科多媒体典型病例库后, 可进行资源共享[3], 节约人力物力。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及其在高等院校教学领域中的广泛应用, 不同专业的医学教育工作者已经开展了多媒体典型病例教学, 并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4~8]。

总而言之, 多媒体典型病例库可以永久保留典型病例的多媒体资料, 有利于解决临床教学需求与典型临床病例不足的矛盾, 有利于培养实用型医学人才, 可以随时随地满足多层次、多角度的临床教学需要, 运用广泛, 实用价值高, 具有诸多优点。教学实践证明多媒体典型病例能保证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见到足够多的儿科典型病例、全面掌握儿科学教学大纲要求掌握的疾病, 可以作为儿科学临床教学的有效辅助手段, 建立儿科多媒体典型病例库很有必要。

参考文献

[1]牟一坤, 林曲, 赖菁, 等.诊断学实习课中加强案例教学的研究〔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 2006, 26 (2) :54-55.

[2]岳智慧, 孙良忠, 蒋小云, 等.综合教学方式提高儿科见习典型病例示教效率〔J〕.临床医学工程, 2011, 18 (3) :478-479.

[3]吴玉, 薛大东, 刘运胜, 等.医学多媒体教学资源库的设计与建设〔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 2011, 10 (5) :628-629.

[4]江泳, 朱明太, 冯海兰.数码视频示教课件在牙体解剖学实习课中的初步应用〔J〕.医学教育, 2005, 6 (6) :64-65.

[5]邵学谦, 张文华, 鲁坤, 等.典型病例库的建立及其在普外科见习教学中的应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09, 30 (18) :2305-2305.

[6]鲁元刚, 伍津津, 朱堂友, 等.典型病例图库建设在皮肤性病学实习教学中的作用〔J〕.西北医学教育, 2010, 18 (4) :839-841.

[7]张振华, 王秋霞, 江晓平, 等.建立传染病教学病例资料库的必要性和方法〔J〕.安徽医药, 2011, 15 (3) :393-394.

典型意义 篇9

关键词:宫外孕,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阻力指数

目前宫外孕的发病率有逐年升高的趋势[1]。宫外孕的早期诊断十分重要,但作为临床宫外孕诊断主要手段的腹部超声检查,在非典型性宫外孕的常规检查中容易出现漏诊或误诊[2]。为此,我们利用CDFI对41例非典型性宫外孕患者术前进行了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的检测,并最终经手术病理证实为宫外孕,使非典型性宫外孕的诊断率有明显的提高。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36例非典型性宫外孕患者均为我院2008年1月~2011年12月期间妇产科住院接受手术治疗患者,年龄18~48岁,闭经时间49~72天。其中,28例患者伴下腹部痛及阴道不规则流血;尿HCG阳性者14例,阴性22例;7例患者为带环宫外孕;所有患者经手术病理证实均为输卵管妊娠,其中壶腹部妊娠33例,峡部妊娠3例。

1.2 检测方法

所有患者均在我院B超室接受彩色多谱勒超声诊断仪(Atlhdi-5000&HP-2500)诊断,探头频率值2~5MHz,经阴道探头频率为5~9MHz。首先对患者子宫及双附件区行常规二维扫查,观察子宫内膜厚度、宫内是否存在“假孕囊”征;卵巢大小及是否合并黄体囊肿;附件区包块位置、性质及盆腹腔有无积液等情况。对发现的附件区包块行彩色多普勒血流检测,准确显示包块周边及内部的彩色血流信号并获得清晰多普勒血流频谱,测量并记录最大收缩期峰值流速、舒张末期流速以及阻力指数。

1.3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用(x±s)表示,所有数据应用SPSS16.0统计软件处理。

2 结果

2.1 常规二维扫查结果

对36例患者的子宫及双附件区常规二维扫查声像图均表现为非特异性包块,包快无明确特征,边界不规则。其中20例(55.6%)显示为实性包块,16例(44.4%)显示为混合性包块。子宫内膜增厚患者10例;“假孕囊”征患者4例;盆腔积液17例;卵巢黄体囊肿5例。包块的大小测量为1.6~5.3cm,平均(3.2±1.4)cm。包块的实性部分回声多不均匀而囊性部分形态显示为不规则。

2.2 彩色多普勒血流检测结果

36例非典型性宫外孕患者临床分型为流产型31例(86.1%),破裂型5例(13.9%),其中34例(94.4%)患者经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检测附件区包块内和/或周边探及到滋养血流信号。其中9例发现包块内及周边彩色血流信号,18例发现附件区包块内彩色血流信号,7例发现包块周边彩色血流显示。测量滋养血流信号进行流速测定,其中收缩期的流速峰值为16~38cm/s,平均流速(3.67±0.21)cm/s;舒张末期的流速峰值为7~21cm/s,平均流速(0.43±0.09)cm/s;血流的阻力指数(RI)平均为(0.29±0.04)。

3 讨论

据文献报道宫外孕的发病率占妊娠的0.5%~1%,若得不到及时诊断处理将严重危及患者的生命[3]。临床上由于不同的着床部位导致患者在不同的时间出现不同的症状,但是大多数的宫外孕患者在流产或破裂前的症状及体征往往不明显,这就给此类患者的临床诊断带来了困难。掌握早期宫内外孕的超声特点,典型的宫外孕患者常有子宫轻度增大、宫腔内无妊娠囊及子宫内膜的回声增强、增厚等特征性超声图像,附件区可探及包块甚至少数病例可见妊娠囊及胚胎原始心管搏动,对于一般的早孕患者进行二维腹部超声检测一般即可起到诊断作用[4]。而对于可疑的无法确诊的早孕及宫外孕患者需要加做彩超检查。但同时由于临床上非典型性的图像较为多见,超声诊断也具有一定的困难。本组36例患者的子宫及双附件区常规二维扫查声像图均表现为非特异性包块,包快无明确特征,边界不规则,包块的实性部分回声多不均匀而囊性部分形态显示也不规则。该类图像甚至可以同时出现在流产和破裂型宫外孕患者中,究其原因考虑与异位妊娠囊变性、流产甚或破裂导致的出血、粘连及机化等因素有关。

异位妊娠破裂是妇产科常见的急腹症,经腹超声易受肠气、膀胱充盈度等因素影响,对异位孕囊的显示往往不满意。为避免非典型性宫外孕常规检查中出现的漏诊或误诊同时提高其早期临床诊断率,采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检测具有重要的意义[5]。既往学者认为附件区非特异性包块中检测到与卵巢分离的低阻血流(RI<0.6)代表了异位妊娠囊的滋养血流,妊娠囊周边半环状低阻血流信号的发现可以明显提高早孕阶段的异位妊娠诊断敏感性及准确性[6]。通过对附件区囊肿与卵巢的关系对比以及囊壁回声的比较可以鉴别异位妊娠和卵巢小黄体囊肿[7,8]。本组36例非典型性宫外孕患者,经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检测,34例(94.4%)患者在附件区包块内和/或周边探及到滋养血流信号,其中收缩期平均流速为(3.67±0.21)cm/s;舒张末期的平均流速为(0.43±0.09)cm/s;血流信号特点为单相或双相、频谱增宽的高速低阻动脉血流,其阻力指数(RI)平均为(0.29±0.04),明显小于0.6。对于2例患者未检测到血流信号,考虑原因可能为胚胎死亡导致滋养细胞的活动减弱甚至消失引起[9~11]。

参考文献

[1]那志钢.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在经阴道超声诊断异位妊娠的价值[J].中国超声诊断杂志,2004;5(4):269~270

[2]周良,卢海霞,阮凤莲.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特殊位置异位妊娠囊[J].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2008;5(3):212~214

[3]陈绍敏.腹部B超与阴道B超在异位妊娠诊断中的比较分析[J].河北医学,2012;18(2):193~195

[4]尹爱华,杨洁霞,曾玉坤,等.妊娠早期孕妇血清中ADAM12-S水平与异位妊娠的相关性研究[J].实用妇产科杂志,2012;28(6):501~503

[5]薛勤,邹大中,张炽敏,等.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异位妊娠及宫内早孕妊娠黄体的对比研究[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12;20(2):112~114

[6]Condous G,Okaro E,Khalid A,et al.The accuracy of transvagina lultrasonography for the diagnosis of ectopic pregnancy prior to surgery[J].HumReprod,2005;20(5):1404~1409

[7]陈艳,李峻.经阴道与经腹部超声诊断异位妊娠的临床分析[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2;22(2):316~317

[8]蓝美菊.异位妊娠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疑难病杂志,2012;11(12):958~959

[9]尹耀东.112例宫外孕危险因素的回顾性分析[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2;23(1):78~80

[10] Emma Kirk,Tom Bourne.Diagnosis of ectopic pregnancy with ultrasound[J].BestPractice&Research Clinical Obstetrics&Gynaecology,2009;23(4):501~504

典型意义 篇10

一、荒诞的起点

加缪的《局外人》揭露了人生的一种真实的状态:荒诞。荒诞从何而来?当人超越日常生活,冷静地去观看这世界,便会直面许多问题:为何我面对着眼前的人、事以及一切?为何一切像是突然就发生并且已经结束了?为何我现在在做这件事?……人像是茫然间便被赋予了生死、赋予了思想的能力,茫然间被置于这世间。正如人的起点与终点(生死)不可选择,人生的过程也不可选择。当人真正地意识到人生的偶然性与不可预知性地这一真相的时候,会对世俗的价值预设产生某种怀疑,这就是荒诞的起点。

许多的价值在现当代被反复提及并推崇,如伦理、法律、知识等,并基于这一些价值构建起人类社会的价值谱系。世俗的基本价值设定就是:人生应当追求某一些特定目标、而此追求是可以被把握的。这是一种看似完美的设定,设定中其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社会倡导通过求知来把握其人生、实现其目标。人们推崇博学之人,宣扬要保护文化,并认为艺术、文学、哲学中有人生的所谓财富,“知识就是力量”。但是,哲学或是文学、艺术,其意义不在于搬弄文字、符号、图像、术词的是非,不在于做一种高级的语言或是图画、声音的游戏,而在于其对人本身的终极关怀。原本,文艺与哲学的本来面貌就是为了揭示这一终极目的而成立。但大多时候,出于传播的需要、处于符合大众欣赏品味的需要,往往变得媚俗,沦为世俗价值的娱乐工具。其高度被降低,无法达到超越的层面。许多人将自己置于社会布下的这种价值陷阱之中,穷其一生,用知识填充自己,他们自以为有所得。但他们也仅把这些知识作为生存的工具,从未理解过获得知识的真正意图。海德格尔曾指出:现代社会对艺术作品的遮蔽阻断了艺术作品通向真理的道路[2]。而文学、哲学在某种程度上也在经历相似的境遇。

世俗对于人生本质形而上的这种遮蔽对于一部分人(也是现代生活中的大多数人)而言是有效的。但对于一部分人,反而设下了使他们认识到荒诞的前提:世俗的价值体系意图用价值框定人类,但是当一个人独自面对自己的生存状况,面对枯燥的日常生活,面对人生的终极问题,他便会感到手足无措,这正是对人生荒诞的最初意识。

二、世俗价值预设的无效性

世俗价值预设在对人生本质形而上的遮蔽的基础上构建了人生唯目的论。

但人生真的有一个明确的目的吗?在世俗价值体系之下,人们构建起许多现实层面上的价值与追求。加缪在《局外人》中用玛丽表现了对爱情和家庭的追求和希冀:“她问我是否愿意娶她,我说怎样都行,要是她想,我们就结婚。接着她又问我爱不爱她,我的回答跟上次一样,说这样的问题没有任何意义——其实我觉得自己并不爱她,她问:‘如果是这样,你为什么还要跟我结婚?’我回答说这个不重要,要是她想,我们就结婚。况且,提出结婚的是她,我只不过说了句:‘可以’。在她看来,结婚是件很严肃的事。我告诉她:‘并非如此。’”[3]此处正有世俗人与荒诞人的价值冲突。也许人生来就追求许多的意义与价值,非要找出一个人生的目标不可。并且世俗人为达此目的,必须要遵循世俗价值的预设。因他本身所求的即是世俗价值体系中的肯定,于是他沉醉在世俗构建的知识体系中孜孜以求。

在玛丽看来,结婚与家庭是人生的很重要的部分,她“说她真的想嫁给我。……说她很乐意去巴黎。”世俗人往往追逐美满的家庭,或如同追逐家庭一样追逐事业的成功、追逐名利。“成功”、“名利”、“爱情”,正是世俗构建的价值体系中的某些重要组成部分。正因这所有的目的最终都要归入世俗构建的价值体系之中,于是此目的的不真实也就在此显现。此目的显然屈从于价值的预设,而非基于人本身而建立。若说人本身存在应当有什么目的,我想,对于人生命的终极关怀应当是目的之一。

世人也许也曾意识到荒诞的存在,因为荒诞乃是人类生存的根本境遇。许多人自生命伊始便不自觉地活在多种价值的预设之下,教导他们如何规范自身,如何成就自己。而当他们终于看到了此价值体系的不实,终于看到此价值体系无法解释人生的终极意义的时候,他们便脱离了该价值体系,落入了荒诞的境地。这便是文首所言的荒诞的起点。但是,大多数人无法脱离出来,仍活在该价值体系之中。他们亦有自己的方式来面对人生的根本境遇,他们通过回忆(向过去建构),以及希望(向未来建构),试图摆脱面对人生根本状况的疑虑,他们试图找到一种建构方式来求得自身生命的安顿。显而易见地,世人由此远离了一种活在当下的状态,活在了自我欺瞒中。世人从回忆与希望中得到宽慰与振奋,但从本质上并未产生对生命本质的超越和解脱。探监中,“玛丽一直冲我微笑。……她要我不要灰心。……她又冲我喊道:‘你一定会出来的。等你一出来,咱们就结婚。’……还说我会被无罪释放,然后我们一起去游泳。”[4],在面对庭审中的默尔索时,“她冲我做着手势……我能看出来她在为我担忧。”[5]她对未来有着希冀,希望默尔索能就此离开监狱,重新与她在一起。可是她实际上否认现状,否认事实,怀着一些不真实的期望,试图用希望的美好求得内心的宽慰,但她难以否认的事实是默尔索最后被判处死刑。玛丽一面回忆过去的爱情之乐,一面希冀未来可能的婚姻之乐,却逃避了眼前的现实,由此可见世人(世俗价值)对过去和未来的建构并不成功。因为它并没有赋予生命本质性地超越,即未超越生死,而是一种虚无地、自我欺骗性地、安于现状的建构。

三、荒诞人的境遇

意识到荒诞,并以荒诞面貌生存于世的人称为荒诞人。

生活中周围不乏那些埋头苦干、一心求得功名与成就之人。荒诞人看到他们时,就会意识到自己是多么地游离于日常生活之外了。他们的人生有明确的目的,并为之不懈地奋斗。荒诞人将无法认同他们的生存状况,因为荒诞人乃是失去了人生价值、却仍苟活于世的人。

缘何荒诞人无法走近世俗价值体系的预设,寻求一个价值的庇护所,找到人生的归属和意义?究其根本,乃是因为荒诞人在事实上其实建立了一种追求:对生命的真实的追求。他们发现,世俗价值无法帮助他们认识到人生真正的境况。默尔索在从母亲的葬礼上回来后,说道:“我还记得教堂,街上的市民,坟冢上盛开的红色天竺葵,佩雷斯像散架的木偶一样晕倒,母亲棺材上红色的泥土和混在其中的白树根,人群及其喧闹声,咖啡馆前候车,发动机隆隆作响,以及当车驶入阿尔及尔灯火通明的街区时,我的那种兴奋和喜悦:自己即将躺到床上,足足睡上十二个小时。”[6]在监狱里的时候:“我期待着每天的放风时间,我期待着我的律师来访。其他时间,我也过得很好,我时常在想,要是自己住在一棵枯树的躯干里,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看着头顶的那片天空,长此以往,也会习惯的。我可以等待观赏路过的飞鸟,飘过的云朵,就好比身在监狱可以等待看我律师那怪异的领带……”[7]在默尔索眼里,事物呈现出本来的面貌,而非人为赋予许多的价值评定。生活在世俗价值体系中的人或许从母亲葬礼上回返后,回忆里的全过程会覆盖悲伤的色彩。默尔索却是对于生活中微小的真实有“兴奋和喜悦”;在监狱里的人或许丧失对人生的期待,而默尔索却满怀期许,体验生活的每个真实细节。

在前述玛丽与默尔索的对话中即可见:默尔索全然不关心所谓的婚姻。玛丽在探监时对默尔索说:“你一出来,咱们就结婚”。她以为这能够激起默尔索的信心,但这事实上并没有任何作用:“我的心好像坚硬如石,甚至不能对她回以微笑。”[8]这种“坚硬如石”并非麻木不仁。只是因为,与玛丽举行婚姻与否此事完全无法引起默尔索的兴趣,甚至对于身在庭审之中这件事也无法令默尔索集中精神。他的思绪仍不断出离,以旁观者的姿态对待这一庭审。由此可见,荒诞人对于世俗价值的预设漠不关心,他所在意的,只是自己体会到的真实的境况。许多人在世俗构建的知识体系中寻找到了价值,但那些价值仍是跳脱不出世俗价值的预设。荒诞人看到这一点或是没有看到这一点,他只是活在当下的真实中,他所追求,只是生命的真实。

不幸的是,生命的真实、人生的真实境况无法与一切价值体系相容。荒诞人更无法走近传统意义上那些具体的宗教的价值安顿,于是他们进退维谷,处在两者之间。在这尴尬的境地游离,荒诞人临近了孤立与虚无的边缘。但是,荒诞并不一定导向虚无,因为此荒诞否定的只是世俗的价值建构与设定。彼其本身只是要揭示价值体系的不实,只是要完成一种反叛。正如默尔索置身于外,不扮演世间的某种角色。雷蒙德似乎认定他为他的好朋友,玛丽似乎认定他为她的男朋友,但默尔索对自己对这些情感的回应一无所知、无所确信。他诚实地展示自己的心声:他并不知道是否如此。这正因他生活在真实之中。友情、爱情、亲情,以及所谓道德,或是规则、秩序与法律,以及统领这一切的人类社会的价值体系其实如此不实。世俗的价值体系没有侵入他。对于发生在眼前的一切,对默尔索而言,像是自己不经意间参演的一部戏剧。莫名其妙间发生的一切以及默尔索的全部心理过程,正将荒诞展示在我们眼前。在葬礼中,在庭审中,在与雷蒙德和玛丽以及其他一些人的交往中,甚至在杀害那个阿拉伯人的过程中,彼皆不曾受过世俗价值体系的评定的束缚,而只关心具体的场景、形象和自己的感官,也即生命的真实的现象。他看到了生命的真实,即是朴实而自然的体会。加缪对这样一个人的细致刻画无疑揭示:荒诞之人完成了对眼前价值的一种怀疑与反抗[9],而意识到这人类共同的荒诞命运实际上已完成了对自我乃至这一共同命运的终极关怀。

加缪在《西西弗神话》的《荒诞人》一章开头描述荒诞人道:“虽然确信他的自由已到尽头,他的反抗没有前途,他的意识可能消亡,但他在自己生命的时间内继续冒险。……对他而言,一种更加伟大的生活不能意味着另一种生活。否则就会不诚实了。”[10]这正是荒诞人的选择。正如默尔索在最后所言:“我确信我自己,我确信每件事情,比他更确信;我还确信我当前的生活,确信即将到来的死亡。毫无疑问,这就是我的所有。不过,至少这种确信是我可以坚持的东西——就好像它对我的坚持一样。我曾经正确,我现在正确,我一直正确。我已经以一种确定的方式生活过,也本可以以一种不同的方式生活,只要我喜欢。”[11]

荒诞之人发现了世俗价值体系不实,于是他游离于日常生活之外。在日常生活之外还有一途,即是宗教。但他也未走近宗教的价值安顿,处在一个价值的空白区,荒诞之人无法接纳外在的价值安顿,唯有向内寻求。他唯有自己给予自己那种终极关怀,只有独行在荒野中。也许能够找到自由,但更多时候,是被世俗宣判了死刑。宣判了死刑意味着对荒诞的不了解,但不意味着对荒诞的否定。荒诞人自身也许在荒诞中找寻到了自由与反抗。他找到了一种可称之为价值或意义但又并非价值或意义的一种朴实自然的东西的存在。然后他也许得到了满足。“应当想象西西弗是幸福的。”[12]是的,应当想象荒诞人是幸福的。这就是全部。

参考文献

[1]阿尔贝·加缪.局外人[M].北京:线装书局,2016.

[2]阿尔贝·加缪.西西弗神话[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3.

[3]马丁·海德格尔.林中路[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

典型意义 篇11

关键词:龙庆忠,思想脉络,中国建筑史,典型意义

建筑的意义需要阐释,建筑学家的价值也需要挖掘,只不过在历史的长河中沿波讨源,就可能显得更加真切一些。龙庆忠先生就是这样耀眼的灯塔之一,也是一座宝藏,其丰富的思想值得我们后学用心体会、揣摩。龙庆忠生于1903年,逝于1996年,是与梁思成、刘敦桢同辈且有开创意义的元老级人物。无论是从时间意义上还是学科学术意义上,都可以说其一生与二十世纪中国建筑史研究的发展同步,有着标本的意义。

由于历史的原因(受反“右”、“文革”的迫害二十年),龙庆忠一生积稿甚多,现已整理刊行的论文集为《中国建筑与中华民族》(包含1934年以来发表的和少量未发表的文章,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代表了他的主要思想,是其思想的精华,在目前的情形下,本文主要以之为研究对象进行学理梳理(注释中未特别说明的文章均出自此书)。

一、思想脉络

龙庆忠的古建研究贯穿一定的机制,有自己的思想脉络,它们对其学术研究的基本特点起内在的支撑作用,一言以蔽之即“讲道理、求利用”,它可追溯到“正德、利用、厚生”的古训,而申论之,可归纳为四大点即“讲道”、“论理”、“求用”,当然还有“体美”。

(一)讲道

具体而微,这里所谓“道理”可解析为“道”和“理”两个方面,在龙庆忠看来,“道”是决定建筑的一个根本性的问题,他专门写了一篇文章就叫《天道、地道、人道与建筑的关系》,他提出:

“道,即路线的意思,但不仅指路线,涵意还要广。”

“搞政治(即御政)以及土木建筑(即司空)要与道、德、仁、圣、义、礼文化哲学相结合,而且古中国的这种文化哲学与古中国的科学哲学天道、地道、人道是一对双胞胎。”

“人道是依照天道、地道来做,探求人类生存的道理”

他研究了宗教、道德、政治、文学等与建筑的关系,立足于人的物质活动,将精神的“道”提升为决定性的宏阔层次。例如,他说“没有儒家就没有东方的特点,这不仅是建筑上的问题。”

他分析了儒、释、道在建筑中的支配作用,将“仁”、“礼”、“鬼神”等概念与建筑结合起来考察。例如他分析了四合院的“道”,进而升华为居住形式的“道”:

“住宅,单元,夫妇,敬老,养幼,安静休养,执家规,体现人的生存、尊严、人格、道德、人伦、理法。政体结构贯穿天道、地道、人道之中。如门的结构形式就体现了人尊严。而现代的建筑有许多功利主义、结构主义,使人在住宅结构中失去尊严。”

在其他文章中,龙庆忠也强调了“道”的前提性价值:

“现以柳宗元《梓人传》来论述道理的重要性。……可见,梓人(即今日之建筑师)还是有道的(即今天所谓建筑理论),这道类于相道。宰相之道有政(政治)、理(各种典章制度)、仁(调和国家之各方面)。梓人之道亦有政、理、仁:政——为政治服务。壮宫室可以威天下,而不顾国力民命大兴土木也可以亡国。可见建筑可以兴国亦可以亡国。理——各种建筑制度、等级、法式、则例、法原等等。仁——调和建筑之各方面及其与天、地、人之关系,使之谐和。”

梁思成先生提出一个“建筑意”,龙庆忠先生提出一个“建筑道”,二者媲美辉映。在龙庆忠看来,建筑之“道”是在尊重自然的前提下,升华为哲学,表达为人文社会科学的内涵,进而归纳为建筑理论。“……这里用天道、地道、人道、建筑道的宇宙体系来造型”“天道、地道、人道、建筑道因此处于既矛盾又谐调之统一体中。”1)对“建筑道”的强调体现了他深远的眼光。

(二)论理

如果只是空谈“道”,停留在“道”上,那会显得虚,在龙庆忠看来,古建筑背后是蕴含着“理”的,“理”是“道”的基石,不可分,他说:

“观本文所涉及的天道、地道、人道即是相道也。其不同者只是应用对象不同而已。一是宰相之道,一是梓人之道。这里的道就是理。”2)“然则中国之民,居中和之地,受天地中和之气,而为中和之民,以尽协和万邦生育万物之人道,抑亦物理之所归趋也。”3)

其所谓“理”就是“数理”、“物理”,即建筑的设计手法、科学原理,从《中国塔之数理设计手法及建筑理论》篇名就可看出这一点,在其它篇目中亦有指出。如:

“从上面各种文献来看,可知自夏商周三代以来的太室、重屋、明堂、高明、台榭、殿堂到佛塔、楼阁,大概都受到以中国天道、地道、人道等哲理来作数理设计的。”4)

“夫力之为物,原无神异奇秘之可言。倘得数理上之均衡,任何形状,均超越吾人凡庸观念而垂久不坏。然则铁塔中力之均衡,殆亦有可观者存焉。”5)

龙庆忠清醒地意识到“我们的建筑一是科学技术,一是美学。……人有道德,懂得天道、地道,不仅仅是仿生,而是经过归纳、推理而产生哲学,而且运用了精确的数学”6)他还明确提出古建“具有几何构成系统工程,又有模式表达和逻辑组成,是出乎今西方人意料之外的。”7)

“理”通常指条理、准则或规律,《韩非子·解老》说“理者,成物之文(指规律)也。”,具体到古建,就是法式、法原、则例等,但再往深一层说,就是它们背后的科学技术原理,即龙庆忠所谓“技能”、“数理”的概念。前面已提到,龙庆忠对自然科学与技术科学的是很倚重的,在其研究中,对古建的科学理论、技术原理的探究举目皆是,如《中国建筑在结构上的伟大成就》、《营舍之法》、《论石券桥之设计思想》、《中国木构(梁柱枋桁椽等)由厅堂中间柱梁依次折减的计算方法》,等等,力求找出古建的现代科技证据,进行量化研究。

(三)求用

20年前,在为香港建筑师李允鉌所著的《华夏意匠》一书所写的序言中,龙庆忠写道:

“学习、研究、编写建筑史的,好像是‘知死’,实际上是在‘知生’。因为‘死’了的东西不仅包含着它‘生’的时候那种活泼生气,而且会影响或推动从们去再生产。这就是‘知生’的必要和所以。同时,‘死’或消亡的东西,又是再生产而来的。这消亡的东西,也会去再生产而延续下去。这是‘无古不成今’的道理。若要‘观今’之延续和再生产,最好的办法就是去‘鉴古’。历史上的规律,和吸取历史上的经验教训,那就可保证顺利地延续下去和善于再生产。”

很明显,龙庆忠是相当重视古建的可持续发展价值的,重视探求古建的“用”。所谓“用”指古时的趋利避害之法、理在当代的运用,对当代的启发。他在研究古建的人文意义、科学理念、技术方法等方面时,念念不忘利用其对今天的增益之处。如探索“柔构”技能时,希望对抗震产生利用价值,研究雷电学说及避雷措施,希望对建筑避雷有帮助,等等。他说:

“……另外,这些结构上的成就,都能够免震避风,这当然是为着黄河流域的激震和大风而发明应用的。在今天,我国广大的激震大风区,不有西南区、沿海地区及其他地区,正面临着建设高潮。在这样的形势之下,我们更应该有批判地来‘温故’,有计划地来‘知新’,以便做好基本建设的准备。”8)

“……以后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更多地搜集史料和事例,考证史料,分析事例,实地调查,试验材料,试验模型,以求将古建筑中避雷原则能变化运用到现代建筑中去。”9)

“研究古番禺的发展,总结其历史经验,给我们今天的城市研究、规划、建设工作以启发,是四化建设中的一件必不可少的工作。”10)

“我国的‘材分’制度是世界文化上和建筑史上的一个辉煌成就,值得我们去研究利用之,并作为今日产品标准化的参考。”11)

又以南海神庙为例,他不仅对其进行细致考察研究,而且充分看到了其综合利用价值(现已成为一个旅游点),他在《南海神庙》一文中最后说:

“最后,余拟对于神祠之保存,及该地开发进一言。……否则岁久颓塌,仰漏俯窳,则后之来者,将欲凭吊而不获,其遗迹有如昔日广州古迹之占卖残破,徒为文化之罅漏也。况黄埔港兴建有日,正该地开发之前奏,若能及早规划其地,以之为广州南方大港之一卫星市镇,修复神庙,以之为海洋交通贸易研究所,或海洋气象渔业研究所,则他日国用赖以足,南陲赖以安,虽未必其为神灵之助,然和平建设,因可自尽其在己者以致之。余且拭目以观。”

除了重视古建对当代设计、规划、旅游开发等等方面利用价值,他甚至将古建的延伸价值提到国策的高度:

“吾人既有如此值得外国专家所称道之建筑,则其中所表现我民族之特性又如何,如能一一研究之,则其结果或可作为今后我国建筑国策之参考也。”12)

特别值得提出的是,龙庆忠认为古建是“古代养目、养心、养身、遂生的具体表现”,他强调遂生,着力于建筑防灾,认为“天道有变时,地道亦有变时。天地骤变(各种灾害),人为之变,于是有建筑防灾。”13)他在华南理工大学设立了中国第一个建筑防灾研究室,他和他的学生们进行了系列的建筑防灾专题研究,包括建筑防洪,建筑防震,建筑防火,建筑防风等。

(四)体美

美既是一个客观物理问题,同时也是一个形象问题、情感问题,没有美的研究是不完整的研究。龙庆忠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建筑美的体验,自觉审视着建筑美的成因与表现,“美”、“协调”、“华丽”、“造型”等字眼时有所见:

“(三)……券下平水墙高为6/x,又与河口宽度取得联系,又与券高之渐低下及桥面弧度形成稳定调和美。(四)……又两边雁翅间外皮至里皮之长度[Y=(X-30/3)]取得联系,且使桥两端高出斜坡之长合1/2Y,亦是美观,……其上加栏杆之设立,更美化可受。”14)

“东方的建筑显示甜美、柔和,有人情及美丽、端庄,符合道德。日本、朝鲜都学了我们中国的建筑。”15)

“今之一般塔__高层建筑的设计法有艺术的造型法,……有华丽的装饰法。”16)

“建筑乎,庭园乎,盖已浑而为一,斯亦我民族艺术高度化之一表现也。”17)

龙庆忠指出,“人们常在中国建筑的内外感觉到它的确是优美可爱”,在其总结的建筑与民族性的十二大关系中,有四个就直接与建筑美学有关,即“从中国建筑之伟观堂皇而观之我民族性”,“从中国建筑之壮丽而观之我民族性”,“从中国建筑之整体美以观之我民族性”,“从中国建筑之明快爽垲而观之我民族性”18)

他注意研究古建的造型艺术,将之作为一种视觉艺术看待,强调“我们的建筑一是科学技术,一是美学”,他说:

“它(指古建)是一种赏心悦目的视觉艺术和清净环境。”19)

“我在研究视觉艺术时,找到了柱高和其他部分的关系。”20)

“……这里用天道、地道、人道、建筑道的宇宙体系来造型,其方法见于《营造法原》第16章‘杂俎’塔之制度”21)

他对古建的审美强调,现在看来没有什么,但在对古建筑研究的早期就有如此认识程度,应当说是远见卓识。其实这一点并不奇怪,渊源有自,由物及人,他的视野与观念相当广阔,他在《天道、地道、人道与建筑的关系》一文中说“蜂窝是呈六角形倒挂的,这里很有道理,因为这个形状牢固,省料,除了力学方面,是否还有美学在内?”还说“现在教育要搞德、智、体、美,加上美是对的。”

另外,龙庆忠的文章语言流畅,有种大家气度,文字表达本身就给人美感。首先作为一个科学工作者,龙庆忠的科研首先是审慎的,有着语言上的谨严表述。另一方面,龙庆忠论文语言也有自己的自如洒脱的风格。例如,其行文具有文白相间的特点,这大概是受五四时期风气的影响,与他受过古文的训练和新文化运动熏陶有关,有着时代的特点,亲切而自如。同时,龙庆忠的文章在作逻辑推衍、理论论证时,是深沉的,但也不乏想象、比喻、感叹,甚是有趣。22)

二、典型意义

整体来看,龙庆忠一生的古建研究是一以贯之的,作为与梁思成、刘敦桢等一起开创了中国古代建筑史研究的前辈,龙庆忠的古建研究在中国建筑史学上有一定的代表性,体现了中国建筑史学学科建立阶段的基本特点。

首先,在外国建筑映衬下展开研究。

这不是指直接进行中西对比研究,而是指自觉而充分意识到外国建筑存在的背景。所谓特性,差异是前提,只有在比较中才能展现。看到中国建筑在亚洲的影响,看到西方建筑迥异于我们的建筑,这样的背景就会激发对我们自己传统建筑的探索,这就是面向亚洲及中西比照的视野。这与中国当时的国情分不开,即20世纪20、30年代一批留洋的、具有爱国心的建筑师陆续回国,龙庆忠也是其中之一。

其次,将古建视为高度综合的多维意义系统。

龙庆忠认为“是一种赏心悦目的视觉艺术和清净环境,是古代养目、养心、养身、遂生的具体表现,又是一种具有几何构成系统工程、又有模式表达和逻辑组成,是出乎西方人意料之外的。”23)在他看来,古建既是实用的、科技的,又是文化的、艺术的,表现了物理、伦理、人性、文化等等综合性特点。

第三,提出古建的多向价值观与研究方法论。

在龙庆忠看来,古建在千篇一律的外貌下,具有多重的价值。经过整理与,这里不妨粗略地列成一表,如下:

这里所撷取的最基本的几点,现在看来,已成共识。但是,对问题要历史地看,在几十年前能有这样的高度与深度,殊为难得,龙庆忠能作为中国古建史的学科创立者之一,恰恰就是有了这样的思想,高瞻远瞩,气度宏阔,我们今天同样需要这样的思想。

愚见以为,龙庆忠的典型意义可分两大方面来看:

一方面,他较全面地提出了中国建筑史学研究的对象与范围,与其前人对古建的淡然和漠视不同,也与西方人那种拘泥于古建的实体性与固化,贬低古建的价值不同,他的观念是系统的综合的。他对中国古代建筑史的研究思路也是科学的,其方法论是分层次的、多学科的。他提出的中国建筑史学的研究目的也是深远的,有相当的广度。

另一方面,既然是初创者,其思想有可能不完善,那就有进一步发展的地方,有些问题还需要深入,理论体系化不够等。如古建的“用”之价值,在今天恐怕不能只主要去倾心于其物质的、技术的再利用,而需要指向其文化精神层面。

当然,我们不能苛求前人,古建对象的庞杂、时间的短暂、时局的限制、个人的精力等都会产生影响,来不及进行深入研究是很正常的。一个好的开局非常重要,将旗帜树起,将问题提出来,这就是开拓者的贡献。例如,中西对比研究,在龙庆忠那一代没有展开,但他们已经提出来了,就已经很可贵了。试想,在一个时局动荡的年代,在古建的抢救整理工作都没有完成的时代,能谈得上其他吗?又如,在改革开放以前,龙庆忠的许多研究是领先的,因为龙庆忠被错划为“右”派和“文革”等原因,很多文章没有整理发表,只能留下历史的遗憾。

我们可以找到中国建筑史学开创者们的共同点,即精神是爱国的,经历是中外的,阅历是丰富的,思想是开放的,方法是先进的,成果是扎实的,启发是巨大的,层次境界低迷的中国人担当不起,外国人也担当不起。正因为有象梁思成、刘敦桢、龙庆忠等这样的大师级人物领军,学科才能从一起步就进入良好的轨道。一个学科要成立,没有眼光与境界是不行的,高层次的思想与思路永远是指路灯,先驱者的伟绩就在这里。

龙庆忠作为中国建筑史学的草创者之一,可以说是一个学科的典型,其意义也是一个学科的意义。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的弟子、后学们逐步展开深入研究,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建筑史的研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当然,这又是另外一个话题。我们要花点时间来研究前辈们,要多从思想上、学理上研究,目的是指向未来,为中国建筑史学,乃至当代中国的建筑学发展提供思路与策略,21世纪,在中国建设高度繁荣的时候,我们的建筑思想,建筑理论,建筑文化需要跟上,瘸足是不美的。同样,这也是另外一个话题了。

(感谢吴庆洲教授指正。)

注释

11)、2)、4)、13)、16)、21)中国塔之数理设计手法及建筑理论.

23 )、12)、15)、17)、18)中国建筑与中华民族.

35 )开封之铁塔.

46 )天道、地道、人道与建筑的关系.

57 )、19)、23)《华夏意匠》序言.

68 )中国建筑在结构上的伟大成就.

79 )中国古代建筑的避雷措施及雷电学说.

810 )古番禺城的发展.

911 )、20)中国古建筑上的“材分”的起源.

1014 )论石券桥之设计思想.

上一篇:左心室扩大下一篇:多媒体计算机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