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只眼睛

2024-10-10

第三只眼睛(共12篇)

第三只眼睛 篇1

小品是历年春节联欢晚会的重头戏。在这类语言节目中, 会听到逗人欢乐的台词:“长得跟闹着玩似的”“长得一表人渣”“长得难看的可以留下”“你觉得像你这种站起来都像没站起来的人都站起来了, 我还有什么理由坐着啊”“人是微缩的, 内心是猥琐的”“你不也单身么”“你怎么知道啊”“看长相”“管谁叫阿姨, 满脸褶子还卖萌”……嘲笑长相差的、嘲笑矮个子的、嘲笑单身的、嘲笑老年人的不一而足。南桥先生针对这种现象批判道:“拿弱势群体取笑的行为, 经春晚类高影响力节目的传播, 成了一种恶俗传统。”“这类幽默, 是一种没有牙齿的幽默, 咬不着社会上真正丑陋的人。”

众人皆乐, 我独醒。起于特殊教育的梁好先生, 有着天然的博爱情怀。他用他那独特的第三只眼睛打量着当下的教育。

我们很多教师看似与学生最亲近, 从早到晚, 一直与孩子们在一起, 似乎跟孩子们熟悉得不能再熟悉, 其实, 在这熟悉的背后却并不一定没有心理的距离。梁好先生发现:熟悉不等于了解, 只有心灵的沟通, 才能彼此相融, 达到美好的境界。

现实教育生活中, 用一套教育模式, 去规范, 去约束, 去要求, 去改变个性迥异的孩子。梁好先生看到教育统一性对孩子成长的伤害, 呼吁“教育不能削足适履”。因为教育是面向学生的, 不应是面子工程, 而学生是个性独特的人。如若将学校变成军营, 将学生等同于战士一样去训练, 那么, 绝不是学校德育的成功, 而是教育的失败, 更是违背教育规律的严重误区。梁好先生建议:别让统一抹杀了学生个性。从一次小学生虚假的演讲, 梁好先生忧虑如何进行“真教育”。从一次儿童电视大人模仿秀, 梁好先生感到童真的缺损、童年的迷失, 感慨“农村的野孩子们, 就像田野里的野百合, 透亮, 洁白。没有人为的修饰, 没有刻意的雕琢, 他们是真正的孩子, 而只有这些真正的孩子才拥有真正的童年”。由先天专业能力不足的民办教师到成就了学生学习的信心, 梁好先生得出“师不必贤于弟子”的教育哲理。

梁好先生是位讲故事的高手, 善于把复杂的道理, 讲得通俗易懂。如, 他把教育孩子比作播撒种子。一块地, 总有一粒种子适合它。也许他们的芽发得慢一些, 发得晚一些。教师应该反思:我们种下的这颗种子是否适合这块土地?这块土地上到底适合什么样的种子?我们如何找到适合他们的种子?对于教师专业成长, 他把教师的生活环境与心境, 比作鱼缸与鱼的关系。选择不了鱼缸, 可以选择成长;改变不了环境, 可以改变自己。打破心中的壁垒, 每一只鱼缸都是一片浩瀚的大海。希望每一位教师都能明白这样一个道理。

梁好先生是位“草根”教育时评家。2011年, 我在安徽宿州市埇桥区一所学校礼堂里执教语文公开课, 课后与当地儿童文学作家张杰先生合影。这时舞台上快步走来一位面目清秀的年轻帅哥, 自报家门说:“宋老师, 我是梁好。”在这之前我们彼此在博客文字中相识过, 但这个瞬间依然让我感到十分惊讶。那位在《中国教育报》佳作不断的梁好先生, 竟如此年轻。我感叹有志不在年高, 名人就在当下, 名人就在我们普通民众中, 他们皆发于畎亩之间。

梁好先生的新浪博文, 更新非常快。或讴歌, 或批驳, 或鞭笞, 或立论的时文刊发于《中国教育报》等国内30余家期刊, 它们宛如鲁迅先生如刀之笔, 解剖着当下的教育事件, 十分辛辣。他说:“有很多教师, 教书不是目的, 赚钱才是真理。教育对于他们而言, 是一种潜在的资源, 是一种捞钱的工具。卖教辅、办辅导班, 将教育与金钱挂上了钩, 将师生关系演变成了赤裸裸的金钱交易。”编入本书百余篇一事一议的短文, 是他近年来针对教育热点事件、偶发事件、司空见惯事件的针砭犀利之文。

梁好先生用呐喊呼唤教育正能量。他用或温暖或炽热的文字讴歌坚守教育阵地的普通教师们。他对孤岛上常年执教的两位教师, 这样赞美道:社会物质文明高度发展的同时, 又在时刻解构着我们固有的价值体系。我们的教师又有多少个能够像孤岛上的两位教师一样简单地从事这高尚而伟大的教育事业呢?又有多少位教师教书仅仅是为了孩子们呢?他提醒教育同仁:真正的职业幸福, 应当源于教师教育行为本身的快乐, 而非教育结果的优劣。如果一味放大教育的结果, 那么注定会忽略教育过程中师生交往的体验, 忽略教育对于教师心灵的自足。对贴着地面行走的教育智者, 魏书生、于永正、李镇西、窦桂梅等名师倍加推崇;对眼里只有学生的《第56号教室的奇迹》中的传奇人物雷夫赞不绝口;发掘陶行知、陈寅恪、杨振宁等大师育人的细节, 弘扬他们的人格魅力。

作为语文人的我, 时常追问教育是什么?几十年而不得求解。梁好先生却通过一个个鲜活的案例为我们道破了教育是什么, 教育不是什么。这可是诸多教育家苦苦求索的命题。

2013年4月6日于南京韧竹斋

第三只眼睛 篇2

我们骑着自行车来到滨河公园。我拿起相机,镜头对准一处处的景色,咦, 真奇怪! 以前看起来很普通的景色,忽然变得美丽了。夕阳羞红了脸,扯下一块薄薄的云雾当面纱,朦胧的身影映在波光粼粼的河面。一朵朵淡黄色的蜡梅,迎着寒风在绽放。蹒跚学步的小孩,穿着厚厚的棉衣,就像彩色的绒球似的`在草地上滚来滚去……

我问爸爸:“为什么我平时没有发现这么多美景呢?”爸爸笑着说:“相机好比你的第三只眼睛,平时你没有留意观察,其实生活中并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校园里的“第三只眼睛” 篇3

本期“观点”栏目编辑作客浙江省绍兴一中分校,听师生谈——

“因为早上迟到了几分钟,今天又被妈妈骂了!”“是啊,我们都17岁了,还总因为没戴校徽、没穿校服这些事被老爸老妈责怪!”

自从杭州中策职业学校推出了“学生电子档案”起,就时不时听到同学们发出这样的抱怨。因为家长们只要在学校的网站上输入相应用户名和密码,登陆“学生电子档案”,自己孩子的各方面情况便一目了然。

校园里突然长出“第三只眼睛”,有人郁闷了,愤怒地质问“我的自由哪里去了”,有人则很平静,淡然道“我问心无愧”。

学校这样的措施究竟是否合理?爸爸妈妈的关心是否多余?我们又该在自由和纪律面前何去何从?

被囚禁的青春

黄建强

校园多了项“新新科技”,老爸老妈长了双“千里眼”,我们的校园生活毫无遮盖地暴露在父母面前。18岁时,最后一块不在老爸老妈“监控”范围内的领地也被侵占了。

我们不是刚出生的袋鼠,需要躲在母亲避风的口袋中才能长大,我们是校园中充满活力的青春少年,渴望自由成长,不想拥有被囚禁的青春。

每个成长中的孩子都拥有一片秘密花园,那里或许会挂满“无知”,或许会结着“冲动”,可那是一片我们的自留地。只要我们不荒废它,种花、种草、种果树,由我们自己来选择。

有时候,我觉得我们正在一座大型的迷宫中行走,身旁不远处便是围墙。路是规定好的——不断前行,遇到障碍便转弯,如果在行走途中不慎擦碰了围墙,警报便会响起。

虽然“学生电子档案”也不是完全监视着我们的一举一动,但会让敏感的我们感到缩手缩脚、惶恐不安。恣肆的青春将会在监控下继续还是消失?我不知道,我只知道我们要成绩,要品质。也需要自由。

它不是潘多拉魔盒

陈娜

有人竟然把“学生电子档案”看作家长的“第三只眼睛”,这太偏执了。记得费孝通说过,在父母眼里,孩子常是自我的一部分。子女是他理想自我再来一次的机会。即使再忙再累,父母都会为孩子让路,愿意走进孩子的世界,倾听他们的声音。

可是总是听到大人们抱怨“让你走进我的世界,你不想;我想走进你的世界,你却不让”。十七八岁的我们确实渴望独立自由,可又怎能自负到要远离父母,对他们说“爱不爱我无所谓”。

“学生电子档案”并不是潘多拉魔盒。它是家长和孩子之间的友好使者,正是它拉近了我们之间的距离。迟到、没戴校徽事小,可是这背后的态度却事关人的一生。没有父母师长一次次不厌其烦的提醒,我们岂能养成良好习惯?也许忽然有一天,你会惊奇地发现:自己已告别幼稚和冲动,走向成熟和理智。原来是可爱的父母在我们心中安了一双明亮的眼睛。

用自己的方式告诉他们

蒋潇婧

轻点鼠标,校园生活的每个细节就会呈现在父母眼前,他们会为我们早自修迟到、没戴校徽、没穿校服而心烦。我觉得学校这样做有些夸张,拿这些小事搞什么“管中窥豹”,这实在是大人们的一厢情愿,更何况这样做只会让家长更加不放心,觉得孩子永远都长不大。

让家长了解我们的情况是必要的,但该用我们自己的方式去告诉他们,这是我们和父母交流感情,促进家庭和睦的大好机会。我习惯在每天的晚饭时间,和爸爸妈妈聊聊学校里的事情,让人开心的、令人沮丧的、琢磨不透的……或许,我偶尔会报喜不报忧,会私藏一些小秘密,可我依然觉得,爸妈见证了我成长的每一分每一秒,分享了我的快乐与忧愁。

雏鹰要飞翔,唯有广阔的天地才属于它,唯有飞翔才能让它真正成长。

自由在哪里?

张瑾

我们的确需要一些私人空间,可这和我们遵守纪律并不矛盾。

试想,即使没有这“学生电子档案”,学校同样会有类似的记录,父母想要了解我们的表现难道还不容易吗?

有人抱怨,被“电子眼”盯着,我们还怎么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难道没有它,我们就能旁若无人地迟到早退,张扬放肆吗?有没有这双眼睛,对于一个行为得体的学生来说,其实是一样的。在我看来,先做好应该做的事,再做自己喜欢做的事,那样才能真正自由。个人的价值不是靠一味拔高“个人自由”建立起来的,这样的自由是渺小的、肤浅的,这样的我们也将是脆弱的。在遵守校园规则和“追求自由”面前,我选择前者,因为它能让我打好人生的基石,它能让我通向更广阔的自由。

学生电子档案是好是坏,看你怎么利用它了。我觉得可以忽略一些无伤大雅的小事,多记录在成长中更有意义的足印——又学会了,又进步了,又一次超越了自己,又长大了……这样的电子档案会显得更有人情味,更受学生欢迎。它会成为属于学校、孩子、父母的共同财富。

陶雅芳

作为一名住校生,我倒希望爸爸妈妈能多了解些我在学校中的举动。如果有“电子档案”,我会以此鼓励自己做得更好些,尽可能展现更完美的自己,不要让爹妈操心。这会让你感觉,不是一个人在努力,似乎在别人的目光下活着会更有动力。我喜欢这样的感觉。

祝浩锋

同学们对校园里的“电子眼”抱怨不止,还动不动给它上纲上线,什么“笼中鸟,池中鱼”云云。我认为不要把责任都推给身边的人和环境,学生电子档案并不可畏,可畏的是那些日夜惦记失去自由的心。如果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没有什么违反纪律的行为,“电子眼”有何可惧?因此,不必抱怨,只要调整好心态,顺其自然即可。

鲁维特

主持人的话:

第三只眼睛看统计改革 篇4

统计机制改革包括统计生产方式的改革与统计管理体制的改革。在统计生产方式改革上, 国家统计局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 目前已初步建立真实完整、便于及时更新的调查单位名录库, 统一规范、方便填报的企业一套表制度, 功能完善、统一兼容的数据采集管理软件平台, 安全畅通、便捷高效的联网直报系统, 即统计的名录库、一套表、软件平台、联网直报等四大工程。这些举措可以说是统计生产方式的革命性变革, 目的就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直接获取企业原始数据, 在技术层面上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在统计数据的采集、传输和汇总中出现的误差, 以确保统计数据的真实性。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 近年来我国统计管理体制的改革也在应时而变。如建立全国统计调查队伍, 对其机构、编制、干部管理、经费、业务实行垂直管理, 加强统计部门的独立性以排除地方干扰。建立部门统计工作联席会议制度, 进一步明确部门统计职能职责, 使部门统计工作更加规范等。可以说, 近些年政府统计部门在统计机制改革方面作了大量的具有开拓性的工作, 使统计能力、统计数据质量和政府统计公信力得到明显提升。

但尽管统计部门下大工夫全力进行改革, 仍有些问题、尤其是统计数据失真的问题依然存在。前不久国家统计局和媒体上曝光的几起地方政府发文干预企业独立上报数据的案例折射出两个问题:一是一些地方政府干扰统计数据的行为仍然存在, 二是统计工作者的工作环境并不宽松。由于统计数据还承载着评价地方政府政绩的功能, 影响着地方官员的升迁, 加之地方统计机构接受国家统计局及地方政府的双重管理, 即统计业务由国家统计局统一领导, 经费来源、人员编制及干部任免等归同级地方政府负责, 这种管理体制使地方统计受制于地方政府, 也为地方领导干扰统计数据提供了可能。如果某个地方的领导要干预统计数据, 统计部门和统计人员的处境可想而知。作为统计部门, 可以用先进的技术手段控制数据质量, 可以用完善的调查方法获取数据, 可以要求统计人员恪守职业道德等, 但是诸如管理体制不顺、统计数据失真等问题仅从统计系统内部找原因, 那么统计机制改革或许就是一道很难破解的题。

《第三只眼睛看中国》读书笔记 篇5

在众书当中,我选择了《第三只眼睛看中国》这本。究竟用第三只眼睛看到的中国是个什么样的中国?这本书给了我详尽的答案。

当今世界呈现多极化格局,对此,我们国家的对外原则是不干预各国内政。然而,现实并非如此理想。历史以来,中国与西方国家之间存在着很深的误解,除了政治家们出于意识形态的对立而完全不能相互信任之外,在社会一般公众的心目中,对方的政治行为和思维方式也是明显荒唐而不能理解的。西方国家对中国内部事务的干预,被中国一般民众和中国的政治领袖们看作是老牌帝国主义的侵略野心的表露,是与经济侵略、文化侵略并行的政治侵略。究其原因,其实就是实力不足——大鱼吃小虾。

“民富则国富”。我们知道,我们的中国共产党在内战中的胜利主要得益于农民的支持与参与。在近代的革命中,农民起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国人口的大部

分又是农民。只有掌握了大多数人的力量,才能更好地动员群众干大事。李大钊在此显露出了他的先见,他觉得,只有完成农村的改造,新中国才能到来。中国的历史反复证明,农民是决定一切的。该如何解决农民问题是个大问题,然而,善察毛泽东的意图而又极富智慧的周恩来还是找到了解题的钥匙。

“农业学大寨”这个词我是在小洲村的一座桥上看见的,如今在本书中再次见面,才真正了解了它的深层意义。不仅是庸俗狭隘的农民理想具有了社会主义的光环,而且使这个“大家庭”还可以起到多方面的作用,净化灵魂、提高农民、由穷变富等。农业学大寨运动最大的客观效果是:赋与农民以理想和希望,使他们甘心情愿地被牢牢禁锢在土地上。而这正达到了毛泽东约束农民的目的。

农民问题一直到今天仍然存在,是中国共产党一向关注的对象。后来邓小平推行的方案——释放农民的力量,即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四川和安徽的试验获得了预想的成功,农民在改革初始表现出了巨大的热情,如同当年分地主的土地是一样兴高采烈。经过改革,农业的粮食总产有了提高,农民的吃粮水平也有了显著提高。更重要的事,生产队解体,使农民获得了劳动自由和人身自由。在农民获得的土地越来越少的今天,党政府给予的政策支持大大减轻了农民的生活负担,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以人为本,一切为了人民的宗旨。

农民生活越来越富裕,农村建设越来越稳健。农民致富的神话也在上演,一条江苏省江阴市长江村分发“真金白银”的消息轰动全国。“70年代造田、80年代造厂、90年代造城”的华西村就代表了无锡的高度——泥土里长出中国“第八高楼”。

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不得不说知识分子对中国的影响。还记得毛泽东说过“有些同志说些不聪明的话,说不要知识分子也行。这话不对!现在叫技术革命、文化革命,革愚鲁无知的命。没有他们是不行的,单靠我们老粗是不行的。”毛主席对中国知识分子的认识还是很有先见的,可是在1957年的反右斗争中,30万知识分子被打成“敌人”而惨遭折磨,中国知识分子的处境从此不断恶化。十年的文化大革命,知识分子的命运就此改变。

党的上层领导对知识分子的不信任从他对知识分子的判断可以看出——“中国的知识分子有两个字可以概括,一是懒,平时不肯作自我检查,还常常翘尾巴。二是贱,三天不打屁股,就自以为了不起。”但是毛泽东后来也承认,打江山可以依靠工人和农民,而坐江山绝不能没有知识分子。他虽然为自己得出的这个结论感到苦恼和不快,但还是为此而采取了两个措施。

虽然之前毛泽东犯了让千万知识分子受罪的事,但是在此他还是很有领导风范的,没有因为个人的不快而掩盖了一些必要的措施,这不正是一个好的领导应该有的素质吗?出错了毛泽东首先是做出自我批评,认定症结的主要责任者和该打板子的是自己一方,并且明确要求中共向适应社会的方向转变,这都是极为难得的。

第三只眼睛看动画电视媒体 篇6

动画电视媒体是指播出动画节目和相关内容的电视频道。除了动画专业频道、少儿频道之外,其他电视频道也是我国动画播出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截至2011年2月,我国已经开播了33套地级以上少儿频道,其中包括1套国家级电视频道: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20套省级电视频道:北京、福建、甘肃、广东南方、海南、河北、黑龙江、江西、辽宁、内蒙古、宁夏、上海、山东、山西、四川、天津、新疆、云南、浙江、重庆电视台少儿频道;包括9套省会城市电视频道:福州、广州、郑州、武汉、南京、济南、成都、乌鲁木齐、杭州市电视台少儿频道;包括3套单列市电视频道:深圳、大连、宁波市电视台少儿频道。目前我国已拥有北京卡酷动画、湖南金鹰卡通、上海炫动卡通、广东嘉佳卡通、江苏优漫卡通等5套动画上星频道。此外,还有3套付费数字电视动画频道:新科动漫、动漫秀场、新动漫,分别由新影厂、上海电视台、辽宁电视台开办。(表1)

备注:除北京电视台青少频道、河北电视台少儿科技频道、郑州市电视台妇女儿童频道、辽宁广播电视台教育·青少频道、四川广播电视台妇女儿童频道、乌鲁木齐市电视台妇女儿童频道外,其他频道均名为少儿频道。(表2)

全国动画频道名录(表2)

一、全国电视动画整体播出数量

根据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信息,2009年全国电视台共播出电视动画17544部、60.18万集,其中国产动画16458部、56.07万集,分别占其中的93.8%和93.2%,相比2006年的88.2%和86.9%,均有较大幅度的增长。(表3、表4)

长期以来,按照“四级办台”的方针,我国电视事业形成了多级办台的格局,目前包括国家、省、省会、单列市、地市、县级播出机构,以及教育播出机构及频道。由于地市级和县级电视台、播出频道数量较多,因而节目播出数量所占比例也较大。以2007年为例,总局直属电视台共播出动画片173部、5074集,分别占总体的1.2%和1.0%;省级电视台共播出动画片2047部、123998集,分别占总体的14.6%和24.2%;地市级电视台共播出5098部、177293集,分别占总体的36.4%和34.5%;县级电视台共播出6697部、207072集,分别占总体的47.8%和40.3%。

虽然播出动画片的电视台数量众多,但动画片播出权交易额却一直较低,直接反映为电视台购片价格普遍偏低,制播价格的倒挂矛盾严重影响了动画企业的盈利水平。根据了解,目前省级以上电视台购片价格大多在几十元每分钟,地县级电视台基本上属于免费送播。根据国家统计局网站信息,2007年全国电视台购买电视动画片交易额仅为2.37亿元。

二、电视动画总体收视情况

根据央视索福瑞媒介研究中心(CSM)对全国电视节目的播出监测数据,在少儿节目大类中,动画类节目播出量处于第一的位置,占据近六成的播出份额。显见,动画节目是少儿节目播放的主导节目类型。因此,国内少儿频道的发展离不开对动画节目的需求,同时,少儿频道、少儿节目的发展,又会推动动画节目播出比重的进一步增加。根据其收视监测报告,全国主要城市(31中心城市 )2003年共播出青少类动画节目33315小时,2004年共播出36959小时,2005年共播出37008小时,2006年共播出43667小时,2007年共播出50014小时,2008年共播出58021小时,2009年共播出67335小时,2010年共播出87339小时。最近五年来播出时长增长率分别为:18.0%、14.5%、16.0%、16.1%和29.7%。(图1)

根据央视索福瑞媒介研究(CSM)对北京、广州、上海、长沙、成都、西安等全国主要城市电视节目收视监测数据,广州、深圳、长沙等地的动画节目占本地各类电视节目的收视比重相对最高,长沙在2006年最高时占到5.77%,广州和深圳历年平均收视比重都在3%以上。从中看出,电视媒体和经济发达的地区动漫文化和消费氛围较为浓厚,动画节目的收视比重较高,而欠发达地区则相对较低。从某种意义上说,动画节目在不同城市的收视比重是反映这个城市动画接受程度和发展情况的一项重要指标。从历史发展过程来看,现今各地动画节目的收视比重与2004年相比,总体上均有一定幅度的增长。结合国际经济来看,总体上动画节目所占全部电视节目的收视比重还比较低,不到一成的比例,这一方面说明动画节目受制于其节目定位而导致收视情况还不甚理想,另一方面也说明动画节目的收视市场还有很大的挖掘潜力。(图2)

数据来源:CSM全国主要城市(31中心城市)包括: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哈尔滨、长春、沈阳、济南、石家庄、太原、郑州、合肥、南京、杭州、南昌、长沙、武汉、福州、广州、南宁、海口、贵州、昆明、成都、西安、乌鲁木齐、呼和浩特、西宁、银川、兰州、拉萨。2010年数据中不包括南宁。

观众人均收视分钟数是一定时期内特定频道、特定时段(节目)实际收看的观众平均每人每天的收视时间长度。节目(频道)吸引观众停留的时间越长,人均收视分钟数就越大。该指标数值的大小直接反映了收看节目(频道)的观众对节目的忠实程度。2008-2010年的收视时长呈现逐年递增态势,从2008年的人均3.68分钟增加到2010年的人均6分钟。从周天走势来看,周一至周四呈现逐年递增状态,周五、周六和周日的情况与2009年基本持平。从时段走势来看,除了18点档和21点档在2010年有所下滑以外,其他时段均呈现逐年递增状态;在一天的时间段中收视时间最长的是18点档,其次是17点档、12点档、19点档和20点档。

2008-2010年全国不同级别频道动画片收视时长在省级上星频道和省级非上星频道呈现逐年递增的态势,中央级频道和市(县)级频道在三年中的收视时长基本持平。在不同级别频道中,中央级频道在2008年收视时长最长,2009年和2010年省级上星频道超过了中央级频道的收视时长,人均收视时长达到了2分钟以上,中央级频道退居其次。再次依序是省级非上星频道、市(县)级频道和其他频道。中央级频道和省级上星频道占据主导地位。2008年中央级频道动画片的收视份额为44.21%,2009年下降到30.21%,2010年进一步下降到27.71%;省级上星频道在2009年超过了中央级频道,其收视份额达到了42.88%,2010年为42.69%。省级非上星频道从2008年的19.54%上升到2010年的23.06%;而市(县)级频道和其他频道的收视份额在逐年递减。

2008-2010年全国主要城市动画节目收视时长中,广州市、银川市和天津市分别占领第一的位置,分别为广州市在2008年的人均5.83分钟、银川市在2009年的人均7.03分钟和天津市在2010年的人均8.38分钟;其次是福州市和郑州市排名第二,分别为福州市在2008年的人均5.65分钟和2009年的人均6.99分钟,郑州市在2010年的人均8.21分钟;再次是合肥市、杭州市和重庆市、海口市排名第三,分别为合肥市在2008年的人均4.73分钟、杭州市和重庆市在2009年的人均6.94分钟以及海口市在2010年的人均8.19分钟。

三、动画观众收视特征综述

根据央视索福瑞媒介研究公司(CSM)2008-2010年电视动画片播出监测数据,动画观众主要集中在低龄、学生、无业和低收入群体中。在我国14岁以下人口数量逐年减少的背景下,4-14岁年龄群体在收视观众中所占的比例呈现出逐年递增的态势,从2008年的43.1%提高到2010年的44.9%。15-24岁和25-34岁观众所占比例呈现不同程度的递减态势,同时结合观众受教育程度、职业、个人月收入构成的收视数据,未受过正规教育人群、无业群体和低收入群体所占比例逐年上升,而小学生和学生群体所占比例都在明显下降。

四、国内主要动画频道的市场表现

通过比较中央台少儿频道、北京卡酷动画频道、上海炫动卡通频道、湖南金鹰卡通频道、广东嘉佳卡通频道的观众性别和年龄构成情况,发现其各自侧重群体并不尽相同。在性别构成中,男性所占比例最大的是广东嘉佳卡通频道,占65.1%;其次是金鹰卡通,占53.3%;再次是炫动卡通,占52.6%;第四是卡酷动画,占52.5%;最后是央视少儿,占51.1%。反之,央视少儿女性观众所占比重最大,占50.5%;嘉佳卡通女性观众所占比重最小,占42.7%。特别是嘉佳卡通2010年男女比例变动幅度较大。结合年龄构成情况来看,在4-14岁群体方面,嘉佳卡通所占比例最大,为47.9%;其他依次是:炫动卡通(45.5%)、央视少儿(44.2%)、金鹰卡通(40.5%)、卡酷动画(40.1%)。在第二大群体25-34岁观众方面,炫动卡通所占比例最大,为21.3%;在第三大群体35-44岁观众方面,卡酷动画所占比例最大,为18.7%;在第四大群体55-64岁观众方面,金鹰卡通所占比例最大,为16.2%;在65岁及以上群体方面,金鹰卡通所占比例最大,为12.2%;在15-24岁群体方面,嘉佳卡通所占比例最大,为9.9%;在45-54岁群体方面,炫动卡通所占比例最大,为8.4%。总体来说,在4-14岁和15-24岁这两个年轻群体方面,嘉佳卡通所占比例最大,为57.8%,其次是炫动卡通,占50%;其他依次是:央视少儿(48.4%)、卡酷动画(45%)、金鹰卡通(43.7%)。也就是说,看金鹰卡通和卡酷动画的观众中,成年人所占的比例更高一些。

电视收视率是指某一时段内收看某电视频道(或某电视节目)的人数(或家户数)占电视观众总人数(或家户数)的百分比。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在全国落地最广,它在全国31个主要城市的综合收视率为:男性0.28%,女性0.27%,均较2009年有一定幅度的下降。对比北京卡酷动画频道、上海炫动卡通频道、湖南金鹰卡通频道、广东嘉佳卡通频道在当地的收视率,其中以金鹰卡通最高,男性0.55%,女性0.47%,均较2009年有所上升;其次是卡酷动画,男性0.44%,女性0.42%,与2009年无变化;再次是炫动卡通,男性0.19%,女性0.18%,均较2009年有所下降;最后是嘉佳卡通,男性0.08%,女性0.04%,均较2009年有所下降。

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在全国落地最广,其2008-2010年在全国31个主要城市最高收视率动画节目分别为《动画狂欢曲:哆啦A梦之宇宙漂流记》、《动漫世界:海绵宝宝》和《大耳朵图图第三季》,其收视率和市场份额分别为0.96%、3.40%,0.88%、3.11%和0.94%、2.81%。除此之外,四个动画上星频道:北京卡酷动画频道、湖南金鹰卡通频道、上海炫动卡通频道、广东嘉佳卡通频道也在全国范围内进行落地,特别是分别在北京、长沙、上海和广州拥有较强的影响力。2010年北京、上海、广州、长沙四地收视率最高的动画节目分别是北京卡酷动画卫星频道播出的《动画片:圣石奇兵》、浙江卫视播出的《假日剧场:名侦探柯南》、南方电视台少儿频道播出的《葫芦兄弟》、湖南电视台金鹰卡通频道播出的《宏梦卡通天地:大奔与石头》,其收视率分别为1.42%、1.37%、2.71%和1.85%。

五、需要格外引起重视的两个问题

1.适当放宽国外动画在国内播出的限制

由于动漫产业事关青少年健康成长和文化安全,我国对于国外动漫作品实行了控制引进数量的做法,并对电视动画片实行了荧屏配额政策。2006年8月,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颁布了《关于进一步规范电视动画片播出管理的通知》,要求从2006年9月1日开始,全国各级电视台在17:00-20:00期间不得播出境外动画片。2008年2月14日,广电总局出台了《关于加强电视动画片播出管理的通知》,要求全国各级电视台自2008年5月1日起,每天17:00-21:00不得播出境外动画片、介绍境外动画片的资讯节目以及展示境外动画片的栏目。2009年10月12日,广电总局再次发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电视动画片播出管理的通知》,要求自2010年1月1日起将电视频道限制国外动画播出时段延长至17:00-22:00。广电总局一再延长禁播境外动画时段,其目的就是严格限制境外动画对中国电视播映市场的倾销。

由于近年来国外动漫作品的引进受到了严格的限制,导致国外动画引进数量和播出时间明显减少。根据《中国统计年鉴》数据,2009年我国共进口电视动画片5部421集,进口总额为127.5万元,相较2007年的9部、594集、981万元和2008年的13部、734集、878.26万元均有较大幅度地下降。2006-2009年电视动画片连续保持进出口顺差的局面,2009年贸易顺差额为4328.49万元,比2008年翻了一番。2009年全国电视台共播出电视动画片17544部、60.18万集,其中国产动画16458部、56.07万集,分别占其中的93.8%和93.2%。以播出集数计,国产片所占比例从2006年的86.9%上升到93.2%,进口片所占比重从2006年的13.1%下降到6.8%。这一变化的背后是行业主管部门屡屡扩大电视频道限制国外动画播出时段的结果。实践证明,这一政策只是刺激了国产动画播出数量和时长的递增,但未能明显提升国产动画作品质量、商业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特别是在地方政府过度的财政奖励和补贴政策之下,一些投机取巧、急功近利的动漫企业制作了大量垃圾片和荧屏次品。

对此,需要改进电视荧屏动画配额播出政策,放宽国外动漫在国内出版、发行、播映等方面的限制。这样做的目的有三:第一,充分发挥“鲶鱼效应”,刺激国内动画生产企业积极参与竞争,倍加关注作品质量的提高。第二,培育观众收视习惯以及由此形成的消费市场,树立观众选购正版动漫产品的消费意识和行为。第三,以市场驱动产业发展,以代理引领原创进步,培育和带动品牌授权机构和动漫衍生产品开发企业的发展。建议采取以下具体措施:第一,适当放宽国外动漫在国内的出版、发行、播映,将进口动画播出部数、集数和时长控制在15%以内;第二,无论引进数量还是播出数量,任何一个国家在所有引进片中所占的比例不得超过33%,美国和日本合计数量最高不超过50%;第三,将电视频道限制国外动画播出时段从现在的17点到22点恢复至17点到20点。

2.从注重产量转为追求质量,及早化解愈加凸显的制播矛盾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数据,2009年全国电视台共播出电视动画片17544部、60.18万集,分别是2006年的1.11倍和1.30倍。以电视动画播出部数来考量,2007年、2008年和2009年的增长率分别为-11.0%、10.2%和13.6%;以电视动画播出集数来考量,2007年、2008年和2009年的增长率分别为11.1%、1.0%和16.1%。此外,根据央视索福瑞媒介研究公司(CSM)电视动画片播出监测数据,2006-2010年全国电视动画片播出时长的增长率依次为18.0%、14.5%、16.0%、16.1%、29.7%。2010年播出时长为87339小时,是2005年的2.36倍。

相比之下,电视动画产量的增长率则要大得多,以部数来衡量,2007年、2008年、2009年和2010年的增长率分别为50.0%、33.9%、29.3%、19.6%;以集数来衡量,2007年、2008年、2009年和2010年的增长率分别为36.1%、12.7%、13.5%、42.9%;以分钟数来衡量,2007年、2008年、2009年和2010年的增长率分别为23.8%、28.6%、31.1%、28.4%。2010年产量为220530分钟,是2005年的5.16倍,高出同期播出时长增长率一倍多。电视动画片制作数量劲增,而播出数量增长相对缓慢,自然导致了单位动画片的播出次数(重播率)在降低,同时大量动画片得不到播出机会。

近几年来,国产电视动画片在全国1321个电视频道的播出次数(包括同一频道的重播在内)明显降低。目前由于各级电视台所播动画片的制作年份不详,暂且以当年新片占国产动画播出总量的三分之一来计算,一部动画片在2006年、2007年、2008年和2009年的平均播出次数为37.3、22.3、18.8、17.0;同一集动画片在2006年、2007年、2008年和2009年的平均播出次数为16.7、13.9、12.8、13.4。

结构分析:三只眼睛看社区教育 篇7

目前我国大多数社区工作者是这样定义社区的:“社区是指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目前城市社区的范围, 一般是指经过社区体制改革后作了规模调整的居民委员会辖区。”[1]这是一个把学术标准和政策标准组合在一起的定义。要理解社区, 要理解目前中国的社区, 必须准确全面地把握上述定义。对社区教育, 同样有许多不同的定义。我国大多数社区工作者采用的定义是:“社区教育是在一定区域内利用各类教育资源开展的旨在提高社区全体成员的整体素质和生活质量, 服务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教育活动。社区教育是实现终身教育的重要形式和建立学习化社会的基础, 它具备‘全员、全面、全程’的基本特征”。[2]其中的“全员”是指社区教育以社区全体成员为教育对象;“全面”是指社区教育内容要包括人的社会化过程中接受教育的各个方面;“全程”则是指社区成员从0岁至去世, 都是社区教育的对象。社区教育过程, 最终表现为“生活学习化, 学习生活化”。要理解社区教育, 理解目前中国的社区教育, 必须准确全面把握上述定义。

社区教育研究, 应该属于教育学范畴。但在社区教育学学科化之前, 从另外角度对社区教育的结构进行分析, 也将有助于我们把握社区教育的本质, 对社区教育的实际操作也会有所帮助。

1 主体的多元化——社会学的视角

社区教育主体——教育者的多元化, 是社区教育的第一个特征。

根据上述社区教育的定义, 从事社区教育工作的机构, 是社区内“各类教育资源”, 也即任何遵守法律的社会组织。

社会学把社会组织定义为“执行一定的社会职能, 完成特定的社会目标, 有计划地组合起来的社会群体。”[3]任何社会组织都有自己特定的目标。组织目标, 是社会分工的结果, 反映了该组织在社会分工体系中的位置和它承担的社会责任和社会职能。组织目标是组织生存合理化的根据。一个组织必须承担有利于社会的职能, 才能被社会认可, 才能合法生存和发展。由于组织目标不同, 使社会组织的组织结构, 运行机制, 运作方式, 评价标准有很大的区别。正是有了这些不同的组织, 社会分工才能实现, 社会行为的成本才能大大地降低。

我们可以据此对社区教育的主体进行初步考察。

以营利为目标的教育机构。包括教育公司, 民办院校, 甚或为了推销产品搞各类讲座的公司。这类组织, 既以自身利益最大化为目的, 行为当然遵从价值规律, 实行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在健全的法制社会, 这种“自身利益最大化”, 通常表现为“主观为自己, 客观为他人”, 即以提供为社会承认的服务作为自身生存和发展的前提。因为市场化程度高, 专业素质一般也高, 运行成本高, 价格也“随行就市”。目前, 这类社区教育资源尚未被充分利用。

不以营利为目标的社区教育机构。主要是社区成员自我教育的载体。包括各级各类社区学院及相关机构, 也即现在所谓“事业单位”。在我国, 这类机构, 多由政府全额或部分出资, 或与政府通过契约合作, 完成政府交办的社区教育任务。目前, 政府大多通过这类机构完成自己的社区教育职能。这类机构的目标是全体社区成员的幸福, 运行的基本机制不是市场机制, 而是半市场机制或准市场机制, 也即在某些方面 (主要是作业层面) 、某种程度上是按照价值规律行事的, 而其他方面则把社会效益、文化效益放在第一位。如虽然不以盈利为目的, 但为了维持再生产, 教育服务是要收费的;再如内部管理要进行成本核算。

政府。政府的目标是社会效益最大化。由政府相关部门直接进行的教育活动, 完全以社会效益作为评价工作的标准, 运行机制是行政机制, 如由政府部门直接组织的针对社区成员的普法宣传, 卫生保健课程等等。义务教育也应被包括在内。

志愿人员。社区工作志愿者的工作本质是社区成员间的互助行为, 体现了“人人为我, 我为人人”的社会观念, 对志愿者行为的回报是群体的而非个体的。以社区全体成员互动为形式, 以降低行为成本为目标。随着社会环境的不断改善, 以志愿者为主体的教育活动将会逐渐增加。

不同目标的组织, 有着不同的运行方式、行为准则和评价标准。具有不同社会目标的组织都可以成为社区教育的主体。他们承担着不同的任务, 完成着共同的职能。各自独立, 同时相互依存, 相互补充, 相互渗透, 相互竞争。

2 客体的复杂性——市场营销学的考察

社区教育对象的复杂, 超过了各种其他性质的教育。

市场营销学以马斯洛人的社会需要学说为依据, 认为人的购买行为都是为了满足各种不同的需求。按照马斯洛的观点, 人的社会需要只有五种。而满足这五种需要却有许多方法。需求就是为了满足需要而产生的对某个具体特定产品或服务的欲望。市场营销者的工作过程, 实际上是发现、发掘、引导并满足市场需求的过程。市场营销成功的前提, 是对消费者全面调查的基础上, 准确、及时地掌握、预测消费者的需求。又由于资源的有限, 必须要对市场进行细分, 准确地选择目标市场, 才能保证有限的资源的合理使用。

社区教育的客体, 也即社区教育的对象, 是社区的全体成员,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他们就是社区教育的“购买者”。而所谓“全体成员”, 不仅是指自然人, 还包括由自然人组成的社会群体, 如建立在利益基础上的各类社会组织, 以感情和血缘为纽带的初级社会群体, 以及由于偶然原因形成的人群集合体。

社区教育成功的标准, 是要为社区成员提供恰当的教育产品, 真正满足他们的需求。

市场营销学认为, 消费者所有的购买行为欲满足的最终利益, 是他们要购买的“核心产品”, 而消费者买到手的“东西”, 不过是实现最终利益的载体, 被称作“形式产品”。[4]

社区教育的“全员”“全程”的特点, 使教育对象的需求异常复杂。从社区成员的角度分析, 接受教育的根本目的 (也即市场营销学中所谓“核心产品”) 是明确的、共同的, 即提高自己生活的能力, 但具体需求 (市场营销学之“形式产品”) 却千差万别, “一个人就是一个世界”。在进行社区教育设计时, 我们一定要充分认识、紧紧把握社区成员接受教育的根本目的, 创制出相关的能够真正提高社区成员生活能力的“形式产品”, 另一方面, 考虑到资源的稀缺, 即使在理论上, 我们也无法满足社区全体成员的所有教育需求。我们应该对社区教育对象进行细分。核心产品是相同的, 形式产品却有很大的不同。对教育的提供者来说, 首先是必须牢牢把握核心产品, 所有课程都要以此为基础进行设计;同时又要针对社区“全员”, 设计不同的形式产品, 以便于社区成员各取所需。

按照人口统计因素, 可以提出许多相关变量作为分析的依据, 如年龄、性别、职业、收入、家庭人口、家庭生命周期、民族、宗教、社会阶层等等。很明显, 这些变量与需求差异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因果关系。不同的年龄, 不同文化水平的公众, 会具有不同的价值观、审美观、思维方法和生活情趣。他们对教育的需求会明显不同。人口统计因素是社区教育工作中分析教育对象的重要而常用的依据。

心理特征, 通常是分析市场需求的另一角度。心理因素对行为的影响十分复杂。一般包括个性、动机、价值取向、生活方式及对供求局势和供给方式的感应程度等参数。事实证明, 人们接受教育的心理原因是不同的, 有求实心理、喜新心理、趋时心理、成就心理、友谊心理等。认真分析这些参数, 对社区教育的设计, 尤其是如何取得教育对象对教育产品的认同等方面, 有重要的意义。

还可以对教育对象的行为特征进行细分。如社区成员介入社区教育的程度, 他们习惯在何时何地接受社区教育, 他们有无对社区教育机构的“品牌偏好”, 等等。这影响着社区成员对社区教育的接受程度。很显然, 社区教育机构应该针对有不同行为特征的社区成员采取不同的告知方法。

受益细分, 是指社区成员在接受教育时, 被相同教育产品的不同属性所吸引, 各自追求的具体利益不同。要分析掌握社区成员在接受社区教育过程中都追求哪些预期利益, 而这些预期利益可能被认为与社区教育的哪些属性结合起来。据此设计能满足社区成员特殊利益需求的社区教育产品。

发现、发掘、引导并满足社区成员的教育需求, 是社区教育成功的前提和标志。

3 手段的丰富——传播学的分析

教育过程, 实际是说明和说服的过程;受教育的过程, 也就成为接受说明和被说服的过程。或者, 教育的过程是双方不断进行沟通, 进行信息交流的过程。上述社区教育的主客体的特点, 使社区教育手段必然十分丰富多彩, “条条大路通罗马”, “目的证明手段”。

传播学从媒介的角度将人类传播分成五类, 即人内传播, 人际传播, 群体传播, 组织传播, 大众传播。[5]对社区教育而言, 任何一种传播都是可选择的模式, 都可以达到社区教育的目的。

传播学认为, 最佳传播效果应是m1=m2=m3, 其中m1是信源欲表达的意思, m2是信源表达出来的意思, m3是信宿理解的意思。可见, 传播过程中, 编码和译码是两个关键环节, 也是两个失真的环节。传播的最佳效果, 是使信宿译码失真减到最低, 将信源的编码尽量准确地还原为信源要表达的意思。

在社区教育过程中, 教育者作为信源, 欲达到说明或说服的目的, 必须认真把握编码过程。现实生活中, 虽然可供编写的码 (也即符号) 有很多, 但对欲表达的意思而言, 还是太贫乏了。利用有限的符号, 表达几近无限的意思, 又要把失真程度降到最低, 对信源要求就很高。传播时需要考虑的具体语境要素, 包括时间、地点、场合、对象、自我、上下文等等, 每一项都对传播的效果产生影响。以“对象”为例, 要达到“传必求通”的效果, 必须考虑信源与信宿的“共同经验范围”, 也即传播者和传播对象之间所具有的共同语言、共同经历和共同感兴趣的问题, 双方对传播所应用的各种符号应有大致相同的理解。很显然, “传必求通”更多的是对信源编码的要求, 要求信源编码时要寻找、分析与信宿的共同经验范围, 依据共同经验范围调整表达内容与表达方式。

社区教育“全员、全面、全程”的基本特点, 从根本上就要求社区教育的形式, 必然大大丰富。作为信源的教师, 面对的信宿, 是异质性极大的社区教育对象, 这就要求社区教育工作者在教育实施作业中, 突破传统的课堂教学的模式, 根据语境对编码的影响, 灵活选择教学方式, 调整教学内容, 达成教育目标。

社区教育被赋予的功能绝不仅仅是丰富社区成员生活, 增加社区成员知识, 更重要的, 通过“全员、全面、全程”的社区教育, 增加社区成员对社区的认同感, 而认同感是现代社区区别于传统的以“聚居”为特征的“居民区”的根本标志。多角度的考察社区教育的结构, 或可成为理解与操作社区教育的重要前提。

参考文献

[1]民政部.关于在全国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意见.2000, 12.

[2]北京市教委关于加快发展社区教育的意见.2001, 6.

[3]孙立本.社会学基础[M].北京大学出版社.

[4]兰苓.市场营销学[M].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第三只眼睛 篇8

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鉴, 可以明得失。古有魏征犯言直谏, 作为唐太宗的“镜鉴”,在唐太宗开创贞观盛世中功不可没,成为唐太宗的“第三只眼睛”。那么当今企业家又应该以什么为镜鉴,来正衣冠、明得失呢?

1. 一个人

这样的人可遇而不可求,有时这样的人就在你身边,可是由于他总是给你泼冷水,你可能早就找机会把他边缘化了;这就是你的问题了。张永舵说,企业的竞争本质上就是企业家胸怀的竞争。

这样的人不仅需要具备十足的商业洞察力,能够感知到你的某些不妥的举措,同时还需要具备相当的政治智慧,否则即便不是你,也会被你的其他下属趁机搞掉。所以,假如你身边真有这样的同学、同事、亲人、朋友能够为你提供警醒的建议,这是你的福分了,千万别让他们走开。

2. 一组人

这一组人可以是企业的董事会,也可以是外部的顾问团。

如果你是创业者,多半你不喜欢别人对你指手划脚,即便是名正言顺的董事会在你眼里也会成为某种障碍,所以你认为必须要控制好董事会,才能避免被他们所约束。也许你是职业CEO,你知道自己不得不接受董事会的指导,可是只有有机会,在推荐董事或者提交董事会议案之时,你总是会不动声色地实施“内部人控制”。

从你自已自由发挥的角度来看,这样也可以理解,但是正如前面所讲,你永远不知道自己何时何地何事上会犯错误,你在摆脱董事会束缚的同时,可能也遮住了自己的“第三只眼睛”。当然,有些董事没有花费足够的时间或者缺乏深刻的商业洞察,不足以为你提供警醒建议,即便如此,这也不是你闭上你的“第三只眼睛”的理由。

外部顾问团的情况稍微简单一些,因为这是你完全可以控制的,你可以选择与你的利益并无明显冲突的团体和个人,为你提供第三方的建议。这个时候“第三只眼睛”是否明亮,取决于你的顾问团的资质;而是否将它遮挡起来,则取决于你的胸怀。

3. 一个信仰

在有生之年创办了两家世界500强企业的稻盛和夫在65岁的时候昄依佛门,在《活法》中他说,人生的目的在于修炼灵魂,使人生谢幕时的灵魂比开幕时稍微高尚一点点。

不幸的是,我们许多人都不认为灵魂的存在,反正这一世总不能亏待自己,如果能够升官发财,采取一些阴损手段,也无妨吧。不就是往牛奶中稍微添加了一点点三聚氰胺嘛,我不加别人也要加,而且即便不是三聚氰胺,也会加其他东西的,整个行业都是这么干的。不就是往河里排泄了十年的污水嘛,为了发展经济富裕百姓,死一些鱼又有什么关系,至于说下游的水源遭到污染,大家可以买水喝啊。

稻盛和夫说,当你全力以赴的时候,神就会出现来帮助你。套用他的话,或许我们也可以说,当我们不择手段的时候,神也会出现来惩罚我们。当我们不觉得“头上三尺有神灵”的时候,名和利就很容易诱惑我们冲破道德的底线。这就是我们犯错误的时候。

一向对中国友好的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说,富裕之后的中国人就像十三亿四肢发达的怪兽。此话有些刻薄,基辛格的意思是说,当这一代迷失了信仰的中国人富裕起来而且有能力影响社会的时候,将是一个非常可怕的情景。但愿基辛格博士错了。

第三只眼 篇9

用第三只眼,重审教师自我

“不许讲话,不许讲话,我说过多少遍了,还讲……”这也许是许多老师,包括我在内,经常说的一句话。为什么学生会讲话?为什么你说了那么多遍学生还讲话?

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后,我深受启发,进而反思自我:

这能完全怪学生吗?自己讲课的内容吸引学生吗?学生热爱我的学科吗?自己的话能引起学生的思考吗?

如何让学生在上课时不讲话,又不至于“无所事事”(无动于衷、态度冷淡),不能光靠教师的威严,得让学生喜欢你的学科。那么,如何让学生喜欢你的学科?苏霍姆林斯基给我们提出了一些很好的建议,他希望你去“争取自己学生的思想和心灵,跟你的同事们———其他学科的教师来一番竞赛。”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人不可能对任何事物都不感兴趣。接近那种无动于衷的头脑的最可靠的途径就是思考。只有靠思考来唤醒思考。”也就是说,要想赢得学生的思想和心灵,就得让学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里。

所以,作为老师,面对此种情况,在你深思之后,你一定会觉得惭愧,原来是自己缺乏教育的智慧,不能控制学生的注意力,不能引起学生的思考,不受学生的欢迎。

当我们自己知识渊博,谈吐不凡,学生能不对你充满敬佩之情,能不对知识充满渴望吗?此时,你的课学生还会不停地说话吗?

还是苏老先生教导得好,读书吧,“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

所以,亲爱的老师们啊,做个老师不容易,你得经常为自己补充“能量”,换来知识的浇灌,赢得学生的认可。

用第三只眼,善待学生个体

有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乞丐在地铁出口卖铅笔。这时过来了一位富商,他向乞丐的破瓷碗里投入了几枚硬币便匆匆离去。过了一会儿,商人回来取铅笔,对乞丐说:“对不起,我忘了拿铅笔,我们都是商人。”几年后,这位商人参加一次高级酒会,一位衣冠楚楚的先生向他敬酒致谢并告知说,他就是当初卖铅笔的乞丐。生活的改变,得益于富商的那句话:你我都是商人。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样的道理?乞丐也是人,也应受到人的肯定与尊重。同理,教师面对学生的个体差异,不妨用第三只眼睛———发展的眼光,去看待他们,用发展的眼光去接近他们,倾听他们,进而肯定他们,尊重他们,或许,不久以后你会发现,昔日别人眼中的“乞丐”变成了今日的“富翁”。

日本黑柳彻子的《窗边的小豆豆》讲述了作者上小学时的一段真实的故事:小豆豆因淘气被原学校退学后,来到巴学园。校长小林宗作耐心地对待着这个到学校第一天就给他说了四个小时话的小豆豆,在这四小时里,他不但“一次呵欠没打,也没有露出一次不耐烦的样子,而且像小豆豆那样,把身子向前探出来,专注地听着小豆豆的话”。在巴学园学习生活的日子里,小豆豆常听到小林校长对他说的一句话就是:“你真是一个好孩子呀!”在小林校长的爱护和引导下,一般人眼里“怪怪”的小豆豆逐渐变成了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孩子,到后来则成为一名电视主持人和社会活动家。

赞赏的力量是神奇的,在巴学园里,孩子们得到的是快乐与成功。身体有残疾的高桥后来成了某公司的要员,而每天呆在酒精灯、烧瓶、试管边的阿泰则成了世界著名的物理学家。

还是《像天才一样思考》说得好———“你是一个奇迹,你是独一无二的。”这是该书引用卡萨尔斯在《欢乐与悲伤》中的一句话,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有自己的本色,他们是具有成就任何事业的能力的,教师得用不同的眼光,不同的要求对待他们,让他们知道自己的价值,并为之不断增值。

故事让我深思:经常教育孩子要善于倾听的我们,为什么就不能像小林校长那样认真、专注地倾听孩子呢?

师爱无言,善待学生,倾听孩子,也是一种爱。

用第三只眼,审视是非成败

在学校教育里,是是非非、成功失败是学生的家常便饭,对此,尤其是对于学生的错误与失败,教师应用第三只眼———辩证的眼光去审视,也许“换个角度会更美”,也许错误与失败正蕴藏着美丽与成功。

一位父亲很为他的孩子苦恼。因为他的儿子已经十五六岁了,可是一点男子气概都没有。于是,父亲去拜访一位禅师,请他训练自己的孩子。

禅师说:“你把孩子留在我这边,3个月以后,我一定可以把他训练成真正的男人。不过,这3个月里面,你不可以来看他。”父亲同意了。

3个月后,父亲来接孩子。禅师安排孩子和一个空手道教练进行一场比赛,以展示这3个月的训练成果。

教练一出手,孩子便应声倒地。他站起来继续迎接挑战,但马上又被打倒,他就又站起来……就这样来来回回一共16次。

禅师问父亲:“你觉得你孩子的表现够不够男子气概?”

父亲说:“我简直羞愧死了!想不到我送他来这里受训3个月,看到的结果是他这么不经打,被人一打就倒。”

禅师说:“我很遗憾你只看到表面的胜负。你有没有看到你儿子那种倒下去立刻又站起来的勇气和毅力呢?这才是真正的男子气概啊!”

确实,我们要改变教育的成败观,不是失败(错误)就是不好,只要站起来比倒下去多一次就是成功。

所以,不要太看重事情的结果,这也许仅仅是一种表面上的“假象”,一旦你注意了教育的过程与方法,最终极可能转向乐观的一面。

相信在教师的引导与教育下,学生的错误与失败会转化为正确与成功。

用第三只眼,重读师道尊严

自古以来,人们阐释师道———“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师德高尚是教师受人尊敬的原因,“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是学生对老师的尊敬之言。然而在现代教育理念中,我们该用另一种眼光去重新审视这所谓的“师道尊严”了。

你听说过教师舔猪、与猪亲吻的趣事吗?

2003年, 美国剑桥沱滨小学校长唐拉尔德活森和他的410名学生打赌, 如果他们能在一年之内读完2003本书, 他就去舔猪。结果, 活森校长输了, 在全国教育协会组织的“全美读书日”上, 他如约兑现了他的赌注, 而他那几百名学生开心得有如过节一般。

美国堪萨斯州的小学老师盖瑞尔曾许诺, 如果学生们的数学评估测验通过率在80%以上, 他就与猪接吻, 结果,学生们达到了要求, 盖瑞尔老师便信守诺言, 于2006年4月18日这天, 当着学生的面, 和一头猪亲吻, 让学生们在成功的喜悦中着实开心了一回。

由此,我想到了中国教育,想到了师道尊严。

在美国, 教师对哪怕取得一丁点进步的学生, 都会非常慷慨, 甚至带着夸张的口吻说“你真棒”,他们的课堂是开放的,师生是平等的。在中国的传统教育里,教师永远是“高高在上”的,教师简直就是权威。新课程理念打破僵硬的师生模式,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还课堂以生机,一改过去沉闷的课堂气氛,给“师道尊严”以全新的解释,现代教育理论赋予师生关系新的内容,那就是平等与和谐。亲爱的老师们,放下你们的“尊严”,放下你们的面子,言传身教,信守承诺,即使在游戏中输给了自己的学生。

老师的“第三只眼” 篇10

有一次,老师让大家读课文,老师自己也低头看课文。过了一会儿,老师让同学们停下来,叫一位同学站起来接着读。那位同学慢吞吞地站了起来,但是并没有捧起课本,而是把头埋到了胸前。可能是他刚才在做小动作,没有跟大家一起读,所以根本不知道大家读到哪里了。只听他小声地说:“对不起,老师,我上课不应该做小动作,下次不会这样了。”老师好像早就明了似的说:“知错能改是好学生,上课要认真读课文,不读怎么能够理解呢?”“哇!老师太厉害了,他是怎么看到那个同学没读呢?”我在心里暗暗嘀咕着。

还有一次,老师左手拿着书,右手拿着粉笔在黑板上写字,突然,他停了下来,问:“陈同学,你怎么了?”听老师这么问,同学们不约而同地看向那位同学。陈同学捂着肚子说:“我肚子疼。”老师关心地问:“要喝点热水吗?我去办公室倒。”陈同学说:“不用了,过一会就好了。”我们都被老师这一举动吓了一跳,心想:老师明明背着我们在写字,怎么知道那个同学身体不舒服?难不成老师背后长了眼睛?真是太神奇了!

现在,大家上课都十分认真,生怕自己不小心走神,或是做小动作会被老师的“第三只眼”发现。

“三只眼睛”看效益 篇11

公司自2000年9月成立以来,2001年实现利润109万元,2002年实现利润916万元,2003年将达到2000万元。公司先后取得了自治区高新技术产品认证、高新技术企业认定;通过了ISO9001/14001质量/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取得英国皇家认可委员会颁发的UKAS证书;获得了太阳能应用系统专项工程设计证书和火电设备安装工程专业承包二级资质证书;有三项研究成果通过国家级鉴定、四项新产品通过自治区级鉴定;公司生产的“太阳能系列产品”以及“太阳能扬水与照明综合应用系统”等产品被中国技术监督协会分别认定为“中国环保产品质量信得过重点品牌”和“中国质量过硬服务放心信誉品牌”;公司被科技部确定为2002年国家级火炬计划项目重点高新技术企业。总经理雷霆同志被授予“自治区机电行业优秀企业家”光荣称号。

公司的快速发展,得益于实施了“三只眼睛”的战术方针。

第一只眼:向内看向管理要效益

公司在内部构建了“新能源内部市场”管理体系:实施内部银行、模拟市场运作,提高全员对资金、效率、效益的管理意识,进一步挖掘潜力,开源节流、增收节支。同时,公司将2003年确定为公司的“项目管理年”,推行“一切工作皆项目”的新型项目管理模式,力求通过精细化、规范化管理,改进目前的粗放式管理,向管理要效益。

目前公司在质量管理上,积极构建和实施企业质量保证体系,坚持从产品(工程)的设计、生产(施工)到售后服务,实行全员全过程的质量管理,使产品(工程)和服务质量始终处于受控状态。2001年9月,公司仅用了半年多时间,顺利通过了国际著名的西科森(CCAS)公司对公司进行的ISO9001/ISO14001一体化外部审核,顺利获得了英国皇家认可委员会颁发的UKAS证书。

在技术管理上,依据“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的技术研发战略,公司成立后一个月就在北京上地信息园建立了自己的太阳能技术研发中心,并在清华大学研制的2.5千瓦“太阳能扬水与照明综合应用系统”基础上,成功开发出5千瓦、10千瓦和20千瓦的大功率太阳能光伏电站及大型集热工程等系列产品,为新疆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正在发挥积极的作用。特别是公司专为青藏铁路开发研制的50KW大功率太阳能逆变电源,近期已通过国家信息产业部电子产品检测中心检测,正在通过铁道部有关鉴定,即将成为填补国家空白的高科技产品。

在财务管理上,为进一步提高资金运行质量,公司在建立健全财务预算体系、财务稽核体系和财务监督体系的同时,积极实施财务电算化,引入“内部银行”管理,在公司上下已基本形成“先算后干,不算不干”的理财观念。财务管理的职能,也由过去的统计、核算、汇总、帐务、税务处理逐步转变为科学理财、增收节支、成本控制、经营预测、协助决策的中枢机构,通过细分核算单位、定额控制、预警反馈、财务分析,为企业的生产经营、长远发展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在人力资源管理上,强化以人为本的自主管理,把管理活动的动机和原则建立在千方百计调动并保护员工的自我管理的自觉性和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基础上,并不断激励员工不避风险、不怕犯错误、勇于承担责任,努力在本职工作中推陈出新。为此,公司通过三次薪资制度的改革和员工的绩效考核、工作业绩的持续跟踪,建立起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进一步完善了公开招聘、竞争上岗制度,在员工中形成了“荣辱不惊,能上能下”、“岗位竞争靠能力,收入高低看业绩”的良好风气。

在文化建设上,充分发挥党工团组织的政治优势,全力打造三大工程:通过“洗脑工程”,强化企业核心价值观和行为规范的灌输和养成教育;通过“凝聚力工程”,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和开展系列活动,营造团结、和谐、平等、互助的学习型组织氛围;通过“形象工程”,在工业园区建设及产品设计方面全面导入CI设计,建立和完善企业文化的“硬件”设施,加大企业对外宣传力度和广告策划力度。努力营造“学习、和谐、挑战、创新”的组织氛围,形成了“企业靠我发展,我靠企业成长”、“岗位竞争靠能力,待遇高低看业绩”、“幸福和利益同享、困难和风险共担”、“提倡奉献精神,培育企业英雄”的文化创新机制。

第二只眼:向外看向市场要效益

在市场分析上,我们将太阳能应用市场分为三类:第一类是需求明确而迫切,购买能力困难;第二类是既有需求又有购买能力;第三类是没有明确的需求意识,但有足够的购买能力。第一类主要是大电网不能覆盖的边远农牧地区;第二类主要是野外单位、大电网不能覆盖区域的小规模电源建设等;第三类则是边防哨所、旅游景点、生态改良、农田灌溉、改水工程及绿化供水、城市环保等。针对这三类不同的市场状况,公司大胆提出“启动市场、创造需求”的经营理念,通过政府项目、政府支持、政府扶贫等方法和途径,以解决第一类市场的购买能力问题;通过快速实现产业化,找准目标市场用户,建立高效、快捷、反应灵活的营销网络和销售队伍,来服务于第二类市场;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体的作用以及各种展览会、报告会、上门服务、专家营销、科普活动等形式,启动市场、创造需求,来服务于第三类市场。

一年多的实践证明,这种经营理念是完全正确的,是符合公司发展战略思想的。公司在稳固新疆市场的基础上,成立了销售总公司和进出口公司,全面实施“一个立足,两个面向”的经营战略,积极开拓国内和国际市场。目前公司已在疆内外建立了北京、兰州、成都、西宁、拉萨、哈密、库尔勒、阿克苏、喀什、和田、伊犁、奎屯、克拉玛依等16个销售办事处,辐射国内30多个地区和县市。产品已广泛应用到了偏远无电农牧地区、沙漠公路绿化、边防哨所、野外作业、农田灌溉以及交通、通讯、旅游、节能、环保等领域。另外,公司还正在积极组织准备参加2008年奥运太阳能项目的激烈角逐。

随着公司“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示范项目”工业园的建成,公司已陆续接待了包括美国BP公司中国总裁、世界银行中国代表、荷兰壳牌太阳能公司总裁、法国电力代表、俄罗斯国家科学院专家、中科院江勉恒副院长、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以及同行业优势企业、专家等40多批次代表。这为公司快速提升企业形象、扩大知名度、获得发展支持创造了良好条件。与美国BP太阳能公司、日本京瓷公司等世界500强的企业已经开始了合资、合作业务的洽谈,并已取得了良好的进展。在国内,公司正积极实施上市融资计划,通过低成本扩张,快速实现行业优势资源整合,实现跨越式发展。

第三只眼:向上看向政策要效益

如上所述,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正处在一个起步阶段,企业的自身实力还很微弱,完全市场化运作条件尚不成熟,需要国家在政策、资金、项目上给予大力鼓励和支持。

第三只眼看“人肉搜索” 篇12

这则新闻验证了我的一个猜测:垃圾短信能如此大规模, 而且很准确地向手机用户推送, 单靠广告、中介等小型机构的能力, 肯定做不到。这一猜测的另一种说法也许更为明了:作为事实上的信息发送的平台, 移动运营商在其中肯定有脱不开的干系。

现在, 事实已经很清楚:山东移动内部私自向第三方贩售移动用户的个人信息, 甚至直接代发某些垃圾短信。也就是说, 我们在移动营业厅办理一些业务时向移动公司提交那些信息——诸如姓名、性别、年龄、职业、工作单位等等, 在我们毫不知情的情况下, 早已成为一种商品, 被多次交易。

如果以小人之心去揣测, 其他一些能够通过正常渠道和方式收集公民个人信息的企业或机构, 也存在和移动公司相同的嫌疑。以一个悲观主义者的观点来看:我们身处这样一种任何物品都可以出售的商品社会里, 个人信息已经在大街上“裸奔”多年, 而我们自己却浑然不觉。

如果将这种判断与“人肉搜索”的争论进行重叠, 我们就会用第三只眼发现一些一直被遮蔽的盲点。

在当前社会语境下, “人肉搜索”的积极意义是不可磨灭的, 可以说“人肉搜索”已经成为民间舆论监督力量的最佳代言人。当然, “人肉搜索”的不可控性和随意性, 也让一些无辜者受到了不可逆的骚扰和伤害。“人肉搜索”是一种从一开始就没有被确切定义的、一直处于合法与非法的边缘地带的模糊事物。最重要的是, 这是一种无法有效约束的行为。

但我在这里不想探讨“人肉搜索”的正义与非正义, 而是想给大家提供另一个看待“人肉搜索”的视角:那些被“人肉搜索”的人的信息, 看起来涉及到了个人隐私, 但我们是否想过, 为什么这些所谓的个人隐私会那么容易被人找到?换句话说, 如果个人信息的保护足够严密, 即使这个人活该被“人肉搜索”, 广大“赏金猎人”也很难找到突破口。因此有网友说, “人肉搜索”并没有侵犯个人隐私, 因为“人肉搜索”到的信息, 都是公开的、有据可查的信息。至于这些信息为什么会变成公开信息, 答案很明显, 我们可以问问中国移动这样的企业。

普通民众的个人信息从源头开始就没有得到必要的保护, 或者说, 受到保护的基础非常薄弱, 所以才给“人肉搜索”制造了条件。而据山东移动的有关人士介绍, 他们在出售用户信息或发送垃圾短信的时候, 已经预先将一些高层或敏感人物的信息过滤掉, 这样他们就不会受到骚扰。看来某些人的个人信息还是会受到保护的, 但平头百姓就没那么好的待遇了。

对于那些能够获得公民个人信息的盈利或非盈利机构, 如何对其进行监管、约束和处罚?单凭“3·15”晚会的曝光, 只能给我们提个醒, 而且被曝光的企业会火速采取行动, 及时表达自己的立场, 争取尽快撇清干系, 维护自己的形象。比如“懂事”的中国移动, 就很明智地采取了“有力措施”, 并适时推出了一款名为“个人信息管家”的产品, 用来帮助移动用户屏蔽垃圾短信。但在我看来, 这款产品非常荒谬, 感觉就像移动公司安插在我们手机里的“卧底”。

总而言之, 只要没有堵上个人信息被侵害的源头, 只要存在利益交换、权力寻租的空间, 我们的个人信息还会继续“裸奔”下去。很明显, 解决问题的关键, 是国家进一步加大保护个人信息的力度, 对那些因开展业务而需要收集个人信息的行业、企业和机构进行严格监管, 对侵害个人信息的行为给予严厉处罚, 才能从源头上缓解直至遏止个人隐私公开化的脚步。

上一篇:科技成果推广下一篇:药物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