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关系

2024-10-10

药物关系(共7篇)

药物关系 篇1

门诊药房的发药工作是把药品从药学工作人员转运到患者手中的终端服务过程, 也是执行医生指示的瞬间服务过程, 其服务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医院的形象和声誉。因此提高药剂工作的技术含量, 利用自己的专业特长为患者提供与药物有关的服务, 强化门诊药房的服务流程, 开展药物咨询工作是提高药学服务水平的重要环节。

1 健全工作制度, 强化服务流程

门诊药房各项制度的完善是完成门诊药房调剂工作的根本保证, 要创优服务就必须加强管理, 我们在完善规章制度的同时建立健全工作人员的激励机制。如: (1) 对工作表现好、成绩突出或做出突出贡献的个人, 从精神上表扬, 政治上鼓励; (2) 对工作责任感不强, 粗心大意, 服务态度不好, 制度观念差的进行批评教育, 对无视药房有关规章制度, 造成不良影响的除批评教育外, 还要进行必要的经济惩罚或组织处理; (3) 加强工作透明度, 接受群众监督, 上岗人员实行挂牌服务。

2 热情服务患者, 提高窗口服务质量

2.1 了解患者心态, 多做换位思考

对一名患者来说, 到药房取药是到院就诊的最后一步, 此时, 患者的心态也由在医生处诊治、检查的被动地位, 转变为到药房配取药品的主动行为, 患者可能产生一种被服务者的优越性, 要求得到高质量、高标准的服务, 同时还有些患者把在医生面前不敢或不能表达的不满全部发泄到药房窗口上。因此, 药剂人员应正确对待患者心态, 时刻牢记“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思想, 这是提高窗口服务的关键。再则, 患者到院看病, 身体的不适使他们心情本就烦躁, 如再遇上排队拥挤, 医务人员服务差, 就很容易引起患者的暴躁情绪, 造成医患纠纷, 也使患者对医院的整体印象大打折扣。21世纪医院间竞争激烈, 除医疗水平外, 服务竞争也尤为突出, 我院西药房调整发药流程, 传统发药的流程:患者—发药人—患者;改进后:患者—审方人一调配人一发药人一患者。发药流程由原来的1个环节增加到了3个环节, 其中审方人负责对患者姓名、药品名称、规格、数量及金额进行审核, 凡不符合规定的处方与患者沟通后作出相应的调整;调配人照方取药, 发药人照电脑复核一遍是否正确, 负责写明用法、用量, 然后向患者逐一讲解每种药的用法、用量、不良反应及禁忌。同时2人签名, 即审方、调配、发药这3个环节, 每经手一个环节就签上一个工作人员的名字, 哪个环节出错就由哪个人负全部责任。凡不符合规定, 处方应拒绝调配, 每个岗位责任明确, 改变以前工作中粗心大意的不良习惯。

2.2 把握处方质量, 做好发药交待

药师发药时正确的用药交待是患者用药依从性的关键, 也是做好药学服务的关键。医师字迹潦草, 药名书写不清或规格写错等引起的问题很多, 但调配处方还应坚持“四查十对”的配方原则, 此时我们应仔细提示患者其中的错误, 耐心解释, 或请患者回医生处确定正确使用方法, 对医师不合理处方药剂人员应本着对患者负责的精神拒绝调配。同时药师也要维护患者对医师的信任, 对医师处方的偶然失误, 不在患者面前流露一些不信任的语言, 如条件允许应亲自找医师问清楚。搞好团结协作, 提高医院的医疗质量, 整体观念也是搞好“窗口”的关键。

药剂人员在调配发药的同时, 兼有指导患者合理用药的职责, 耐心解释药品的服用时间和方法、一般的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 用准确、简练、文明的语言向患者做好交待, 会给患者带来许多好感, 能提高患者依从性, 使患者严格遵守医嘱, 避免随意服药而影响疗效。

2.3 加强业务学习、提高业务素质

医院药学工作模式由传统的供应保障型向技术服务型转变, 它要求药师不仅要有为患者服务的崇高理念、良好的职业道德, 更要有精湛的技术和文化知识底蕴。药师应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 掌握更多的药品信息、药效和安全性优劣的评价、用药方法和贮存条件以及相关的临床知识、经验。药剂科也经常组织业务学习, 采取不同方式鼓励个人加强业务学习, 努力提高业务素质, 采取多层次、多渠道的在职学习以更新和提高专业知识。只有这样, 我们才能掌握工作主动权, 使自己具有与患者沟通的能力, 以及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业务素质, 为患者提供用药指导和咨询服务。

3 开展药物咨询工作的必要性

医院面对大量的门诊、急诊患者, 合理用药问题仅靠在发药窗口的短时间交流, 医务人员很难做到将各类药品的使用、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及注意事项等问题向患者逐一解释清楚。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 大量新药不断研制出来, 另外, 合资药、进口药品不断增加, 多种药物合并使用的处方越来越多, 致使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也不断升高。商品名的使用, 造成同一种成分的药品有多种名称, 如甲苯噁唑辛制剂, 就有萘福潘、平痛新、肌舒平等多种名称。处方中重复用药的情况屡见不鲜, 如头孢氨苄和先锋Ⅴ号两种药合用等。另外, 处方中药物互相拮抗的也时有出现, 如降糖药甲磺丁脲与利尿剂氢氯噻嗪合用而导致后者抑制了前者促胰岛腺素的释放。

开设用药咨询服务以后, 患者用药中的疑问, 可直接向药师咨询, 药师可根据患者的提问, 有针对性地给予详细指导, 从而使患者得到了在医生那里难以得到的药物知识。这种药师与患者面对面的交谈, 普及了药学知识, 使患者掌握了科学合理的服药方法, 既可以得到患者的信任, 还拓宽了药学人员的专业知识范围。

开展药物咨询工作, 可以转变人们对药剂工作的错误看法。在人们的印象中, 药师只停留在不要拿错药, 服务态度好的水平上, 通过开展药物咨询工作, 直接向患者面对面地解释与药物有关的问题, 药学工作也由传统的保障供应型向药学服务型转变, 提高了药师的地位, 体现了药师的自身价值, 改变了药师在患者与医护人员心中的形象。

随着人们自我保健、自我药疗意识的提高, 药物的相互作用、不良反应、用药时间与方法等合理用药内容越来越受到关注, 开展药物咨询工作, 可以满足患者的药疗需求。同时, 随着医药科技的不断发展, 各种新药广泛应用于临床, 医师或药师对各类新药信息往往不能及时全面地掌握, 药物咨询服务可以将这种工作中暂时出现的问题得以及时补充和纠正。

开展药物咨询工作, 可以提高患者用药的依从性, 指导患者正确合理地使用药物, 能更清楚、详细、耐心地解答患者的疑问, 使患者合理使用药品, 不会因用药不当而影响治疗效果。

循证医学与治疗药物的关系 篇2

1 临床治疗药物现状

我们现在已经进入科技高度发展的社会。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应用和转换、人们的健康观念的更新。临床治疗药物要求进一步提高, 药物是我们进行防病治病的重要组成部分。随医药的开发和医药科学的发展, 临床应用的药物品种不断增加, 我们同时存在着对新药的疗效需要认可, 还存在对老药疗效是否下降, 应该被市场取代等问题。

2 循证医学定义

我们以往的传统临床医学是一种实践经验医学。医疗工作者在临床实践中, 根据临床医疗专业技能和在临床治疗中总结经验教训和知识, 进行总结、搜索和归纳疾病的特征和特点, 运用主观的推理原理来进行相应的诊断和经验性治疗。

2000年David Sackett教授对循证医学再次定义:慎重、准确和明智地应用当前所能获得的最好的研究证据。同时结合临床医生的个人专业技能和多年的临床经验, 考虑患者的权利、价值和愿望, 将三者完美地结合以制定出对患者的治疗措施[1]。究其循证医学核心思想是:对待医疗决策和方法, 都应该进行客观、实际的临床科学研究, 并取得确凿的依据。

3 循证医学与药物应用

药物也医生治疗疾病的主要的方法, 但是不合理、及无科学依据进行药物治疗可能事得其反, 也可以引起严重的临床不良后果:不仅能够明显的降低药物临床疗效, 治更能够贻误病情、加重病情, 增加临床药品的不良反应和毒副作用的发生, 浪费有限的医药卫生资源[2]。

例如:我们临床常用的硝苯地平 (心痛定) , 长期临床应用观察, 硝苯地平能有效降低血压, 副作用微小, 无明显的肝肾毒性, 长期受到患者及临床医生的大量的应用, 一度成为临床应用最为广泛的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常用药物广泛用于临床。但经过大量的循证医学的对照研究和大量的临床实验数据分析表明, 硝苯地平在短效的降压和扩张冠状动脉等方面有一定的临床疗效。长期观察硝苯地平可明显增加心肌梗塞和突发心血管事件等危险, 而且随着药物剂量增大, 和应用时间的延长危险也越大[3]。通过循证医学发现一种应用达20年的药物, 最终被发现纯在着非常明显的安全性问题。例如许多经循证医学对照研究、观察到的药物治疗作用。利多卡因是治疗心肌梗死患者伴有严重的室性心律失常首先应用的药物, 但经循证医学研究观察虽可减少或控制心律失常, 但能够增加心肌梗死患者的猝死率, 而临床上对原来对应用β受体阻断剂纠正室性心律失常的作用较弱, 效果没有利多卡因, 确切, 但循证医学观察研究能显著的降低心肌梗死的病死率和再生率, β受体阻断剂在心肌梗死的二级预防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4]。

4 循证医学与治疗药物评价

目前进行评价临床治疗药物疗效最科学、最公正的方法循证医学[5], 通过循证医学细致观察和研究可以得出真正能够让患者信赖的用药依据和标准。循证医学对临床治疗药物的证据质量评价水平分为5个等级[6]:一级:大样本特定病种的系统随机对照试验。二级:足够样本单项随机对照试验。三级:非随机有对照的临床观察。四级:无对照病例系列观察。五级:专家个人经验。

循证医学进行评价临床治疗的一种药物的疗效, 最终是满意的终点为评价, 即对临床药物进行评价药物对病人的的远期治疗影响和对对病人的病死率和临床愈合的综合的影响。采用积极的循证医学模式来进行临床药物评价研究, 可以为临床治疗提供准确、规范的药物基本信息, 这能够有效的提高临床上对药物应用的合理性, 还可以有效的能规范医院药品管理, 建立临床正确的基本用药目录, 使临床医生在合理选择治疗药物的问题上能遵循循证医学的基本原则坚持科学的态度, 有证可循, 可以充分保证临床用药合理, 给药方案将更加趋于高效、安全、经济、合理。

摘要:目的探讨循证医学与治疗药物的临床关系。方法对照文献资料, 和临床治疗药物进行充分的结合, 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应用循证医学对治疗药物可以起到正确的指导合理应用。结论采用积极的循证医学模式来进行临床药物评价研究, 可以为临床治疗提供准确、规范的药物基本信息, 这能够有效的提高临床上对药物应用的合理性, 还可以有效的能规范医院药品管理, 建立临床正确的基本用药目录, 使临床医生在合理选择治疗药物的问题上能遵循循证医学的基本原则坚持科学的态度, 有证可循, 可以充分保证临床用药合理, 给药方案将更加趋于高效、安全、经济、合理。

关键词:循证医学,治疗药物,临床关系

参考文献

[1]张鸣明, 李幼平, 沈彬.循证医学与外科临床[J].中华外科杂志, 2001 (2) :166.

[2]曾繁典.国家药物政策与临床合理用药[J].医药导报, 2003, 22 (1) :326.

[3]The Sixth Report of the Joint National Commit-tee onPrevention, Detection, Evaluation, and Treatment of High BloodPressure[M].NIH Publication No.98-4080.November1997.

[4]王曾礼, 刘鸣.经验医学向循证医学转变的必然[J].华西医学, 2000, 15 (1) :10~11.

[5]沈爱军, 陈飞虎.运用循证药学指导现代药学工作[J].药学服务与研究, 2004, 4 (4) :323~324.

杂环药物的结构与抗氧化关系 篇3

发生自动氧化的药物结构类型包括酚类、芳胺类、巯基类、碳碳双键类、杂环类及其他类型。杂环类一般是含呋喃环、吲哚环、噻吩环、噻唑环以及吩噻嗪环等杂环结构的药物。它们都会不同程度地被氧化, 反应比较复杂, 可生成开环化合物或醌型化合物或杂原子上生成氧化物[2]。

药物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电子发生了转移[3]。所以在杂环药物分子内电子云密度大小及分布是否均匀与药物的氧化有直接的关系。药物在储存、配伍中, 常涉及到药物的稳定性, 其中包括物理稳定性、化学稳定性和生物稳定性。化学稳定性主要是指药物的氧化还原和水解, 药物的氧化又分化学氧化和自动氧化, 尤其是自动氧化, 几乎时时处处都在进行。对于药物的自动氧化, 大多属于自由基反应, 往往不会停留在某一阶段, 常常引起进一步的氧化, 聚合、还原、水解等反应, 比如维生素C在空气中首先氧化成去氢抗坏血酸, 再进一步氧化成苏糖丁酸、草酸等。本文主要从杂环上电子云密度大小以及影响电子云密度分布的若干因素。来判断杂环药物抗氧化能力的大小。一般来说, 环上电子云密度小, 且分布均匀, 不易被氧化。例如吡啶 (N) , 其结构为闭合共轭体系, 氮原子电负较大, 使环上电子云密度降低, 所以吡啶较稳定, 不易被氧化。吡啶的衍生物异烟酰肼 (简称异烟肼, 又称雷米封 (CONHNH2) 是临床上高效低毒的抗结核药。再如嘧啶 (NN) , 其环上有两个氮原子, 环上电子云密度比吡啶还低, 抗氧化能力强, 目前临床上使用的药物有许多含嘧啶结构。如:甲氧苄氨嘧啶 (TMP) (CH3COH3OCH2NNNH2) (磺胺增效剂) , 5-氟尿嘧啶 (5-Fu) (HNF) (抗肿瘤药) 。

1 杂原子在环内的位置与抗氧化的关系。

环上电子云密度分布是分子稳定与否的主要原因, 而杂原子的位置也能影响分子内电子云密度的分布的程度, 如吡嗪 (NN) 中, 两个氮原子对称, 吸电子作用抵消, 稳定性增强, 在空气中放置不变色。吡嗪酰胺与抗酸药物 (如小苏打) 配伍时, 酰胺易水解氧化, 而吡嗪环并不水解氧化。

2 杂环上取代基不同与抗氧化的关系

一般来说, 若杂环上引入的取代基为吸电子基 (如硝基-NO2、羧基-COOH) , 则能减小环内电子云密度或使其均匀化, 能增加药物的稳定性, 增强药物的抗氧化能力。例如烟酸 (NCOOH) 对酸、碱、热很稳定, 就是因为吸电子基羧基使吡啶环电子云密度减小, 而使其稳定性增强;呋喃 (O) 其环上电子云密度比较大, 在空气中易被氧化, 但是呋喃坦啶 (O2NOCH=N NN) 则很稳定, 这是由于在呋喃环上引入了两个吸电子基, 环上电子云密度减小, 其稳定性。若杂环上引入的取代基为给电子基 (如甲基-CH3) 则会使环上电子云密度增大, 其稳定性减弱, 减弱药物的抗氧化能力。但是, 如果杂环上有电子云亏缺现象, 在杂环上引入给电子基时, 则能填补环上的电子云亏缺, 反而能增强其抗氧化性。例如茶碱 (ONCH3NH3CNNH) 、咖啡因 (H3CONOCH3NNCH3H2O) 这些电子去亏缺的杂环药物, 在杂环上引入给电子基 (甲基-CH3) 后, 其抗氧化能力增强, 不必避光保存。

3 空间效应与抗氧化的关系

空间位阻有时也能影响环上电子云密度, 从而影响药物抗氧化能力。例如:N-10-甲基吩噻嗪 (NCH3) 较吩噻嗪 (N) 更稳定, 由于吩噻嗪的环系是以N-S为S轴, 两侧的苯环有一定的S角度, 氮原子上孤对电子有可能与环系产生P-π共轭, 从而增大环系电子云密度, 使其抗氧化能力减小。而在N-10-甲基吩噻嗪上的甲基以空间位阻使上述P-π共轭不显著, 环系电子云密度降低, 因而抗氧化能力较强。

摘要:本文讨论了药物的储存, 配伍中药品稳定性的影响因素。以杂环药物为例, 讨论了环内杂原子的位置, 杂环上取代基的变化及空间效应等与其抗氧化的关系。

关键词:自动氧化,抗氧化性,杂环药物

参考文献

[1]周淑琴.药物化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9.

[2]郑虎.药物化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9.

药物关系 篇4

目前, 我国的不合理用药现象十分普遍, 为了改善不合理用药的现状, 国家相继出台了相关的法规、政策和办法, 其中, 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推行无疑是提高合理用药水平的有效手段, 但在推进的过程中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为了更好地促进合理用药, 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基本药物制度十分必要。

1 合理用药的概念

WHO早在1985年就提出了合理用药的基本要求, 即对症开药, 供药适时, 价格低廉, 配药准确, 剂量、用药间隔和时间正确无误, 药品质量合格, 安全、有效、无害。

我国卫生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于2002年1月颁布了《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 将合理用药的定义概括为“安全、有效、经济”6个字。安全性是合理用药的基本前提, 使患者承受最小的风险, 获得最大的治疗效果;有效性是合理用药的首要目标, 是针对患者的病症, 正确地选用适宜的药物;经济性是指以尽可能低的费用取得尽可能大的治疗效益, 降低社会保障和病人的经济负担。

2 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与合理用药的关系

2.1 基本药物制度与合理用药的方向和目标一致

在我国制定的基本药物遴选原则中, 药物的安全、有效是重要的遴选原则, 基本药物是同类药品中有效性、安全性较好的药品, 这与合理用药的要求基本一致。

另外, 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目标是:既满足广大公众防病治病的需要, 又使国家有限的卫生资源得到有效的利用, 使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保健, 达到最佳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概括起来就是提高药品的可获得性, 保证药品的可支付性, 促进药品的合理使用。可见, 合理用药是国家推行基本药物制度的目标之一。

所以, 科学、合理地选择并使用基本药物与提高合理用药水平可以说是一脉相承。其次, 合理用药的水平也是基本药物制度能否成功实施的关键, 各级卫生管理人员的政策水平和执行能力, 以及基层医务人员的合理用药水平, 直接影响着基本药物制度的贯彻和实施。

2.2 基本药物制度对合理用药的实践有促进作用

表1和表2为国内学者针对浙江省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对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合理用药的影响的研究数据。

表1结果显示, 三县区总体上看, 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前后平均每张处方药品种类数量均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也就是说, 处方药品种类数量均数呈下降趋势。

从表2数据分析来看, 三县区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前后均次处方金额比实施前大幅度降低, 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

再结合目前国内有关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前后社区用药情况的数据和研究综合来看, 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对于基层医疗机构的合理用药产生了一定的积极影响。

3 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在推进合理用药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3.1《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的遴选与推行体系不完善

《国家基本药物目录》是推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前提, 它可以引导更合理的处方, 更合理的药品供应, 降低药品费用, 满足人群重点卫生保健需要, 而基本药物的遴选原则是形成药物目录的前提。

然而, 我国基本药物的遴选却缺乏相对细化的标准和可操作性, 落实措施也不够。而且, 我国基本药物的遴选程序也不够合理, 遴选过程不够透明, 这使得遴选出来的基本药物缺少一定的群众认可度。最后, 我国基本药物的遴选方法与WHO目录相比还有待改进。这些问题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到了基本药物制度的顺利推行, 以及合理用药的有效实现。

另外, 我国基本药物目录的推行也缺乏配套的制度保障。我国目前还没有与《国家基本药物目录》配套的“基本药物处方集”, 临床上缺少“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 在基本药物的补偿上也缺少明确有效的财政补偿政策, 这些都严重阻碍了基本药物的使用, 成为妨碍合理用药的重要因素。

3.2 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监管和评价体系不完善

政府是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的有力保障, 但是由于政府对医疗服务实施的低价管制以及对公立医疗机构出售药品设置的利润率管制, 使得医疗机构倾向采购利润率高的高价药品, 而不愿意使用基本药物, 药品生产和经营企业不愿意生产或经销利润率低的基本药物, 药品的合理使用随之打了折扣。

目前, 我国尚未出台医疗机构在临床医疗服务中执行基本药物政策的强制性条例和办法, 因此不能保证医疗机构在医疗服务中完全遵循合理用药的原则, 加之目前药事管理委员会大多有名无实, 担负较多的只是新进药的审核, 对于基本药物能否安全、及时、经济、合理地在临床使用, 很少过问, 导致对医疗机构合理用药的监管不够有力。

另外, 一个可评价、可控制的制度才能够不断完善, 因为只有通过评价, 才能发现制度的缺陷, 才能对制度进行修订和完善, 目前我国对于基本药物制度实施的评价恰恰缺少系统完善的评价体系。

3.3 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宣传力度不够

由于国家对于基本药物制度的宣传不到位, 使得与基本药物制度实施相关的各方利益主体对于基本药物制度的了解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缺失。

首先, 有关政府部门对于推行基本药物制度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对制度的推行、完善及宣传等工作尚无实质性进展。其次, 不少医务人员对《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及相关政策缺乏深入的认知和了解。第三, 群众对基本药物认识不足, 甚至有相当一部分居民对基本药物目录的概念完全不了解, 对推行基本药物制度的意义完全不清楚, 更谈不上了解具体的药物目录了。

4 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进一步完善

4.1 构建更加科学细致的基本药物遴选体系

要将“安全、有效、价格合理”等原则进一步细化, 增强可操作性。同时提高遴选的透明度, 提高利益相关者的参与度, 并结合国际先进的药物评估技术和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及疾病谱状况, 选出安全、有效、可获得性高的药品。

4.2 建立更加切实可行的基本药物制度推行体系

要在法律层面上对基本药物制度做出更加明确的规定, 并出台相应的细则, 用于指导基本药物的合理使用。要建立财政投入的长效机制, 加大对基层医疗机构的补助, 不断探索能够提高医院和医务人员工作效率的激励机制。

4.3 构建更加系统有效的基本药物制度评价体系

在借鉴WHO和外国比较成功的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 结合我国国情, 制定出系统有效的评价体系, 对国内基本药物制度实施的绩效做出科学的评价, 改善我国目前的不合理用药现状, 进一步推进合理用药的进程。

4.4 建立更加全面有力的基本药物制度监管体系

政府应制定配套措施, 在生产、流通等各个环节保障基本药物的安全、有效和可获得性, 探索能降低基本药物价格的采购方式, 控制基本药物的价格, 平衡政府、医疗机构、药品生产者等利益相关者的利益。

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应用信息库, 时时了解各级医疗机构对基本药物的使用情况, 对医生所开处方进行审计和反馈, 监督基本药物制度的执行。

另外, 要充分发挥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在制定药物评价、遴选和使用相关规定和政策方面的作用, 对医疗机构的合理用药状况进行监督。

4.5 加大对基本药物制度的宣传教育力度

国家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对不同的受众群体分别进行基本药物制度的宣传, 一方面, 可以利用信息通讯技术, 通过电子传媒等现代化传播方式或者科普读物等传统方式传播基本药物知识和合理用药常识, 把宣传活动开进社区, 提高公民对基本药物的认知度和信赖度。另一方面, 可以通过业务培训的方式, 对医疗机构特别是基层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进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和合理用药的教育培训, 为提高合理用药水平奠定基础。

5 结论

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与合理用药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进一步完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 保障其顺利推行, 对于提高我国的合理用药水平将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为我国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赵伟宁, 徐凌忠, 杨平, 周成超, 刘冬梅.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现状及完善对策研究.中国卫生事业管理[J].2011, (9) :664-666.

[2]张肖琼.我国基本药物制度与合理用药相关性探析[J].中国药房, 2010, 21 (44) :4131-4132.

[3]孙燕.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应促进医院合理用药[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1, 5 (1) :242-243.

[4]汪胜, 黄仙红, 郭清.浙江省基本药物制度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合理用药的影响[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 2011, 31 (10) :1003-1005.

[5]孟锐, 邹萍, 张师瑞.完善基本药物制度, 促进临床合理用药[J].中国药业, 2010, 19 (4) :1-2.

药物关系 篇5

关键词:药物流产,清宫率,子宫位置

药物流产是最常见的一种流产方式, 在我国民众性观念开放以后, 婚前性行为保护不当引发意外怀孕的情况普遍出现, 这使得需要进行流产手术的案例迅速增长。药物流产无需开刀、无需做手术, 具有微创、无痛、风险小的特点[1]。药物流产常用的方法是米非司酮配合米索前列醇共同使用, 一般情况下清宫效果都很理想。不过在临床上还是会发现部分患者存在清宫不全、宫内物质残留的情况, 为此考虑通过对子宫位置不同的患者进行疗效比较分析, 探究子宫位置对药物流产效果的影响,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10月-2013年10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300例药物流产患者, 年龄19~41岁, 平均 (25.4±2.5) 岁。患者停经时间在7周以内、孕囊直径在2 cm之内, 所有患者均在药物流产之前接受血常规、尿常规检验、肝肾功能检查和B超影像学检查, 确诊为妊娠。排除存在肝肾功能障碍、心脑血管病变或妇科肿瘤、其他全身性疾病、妇科疾病、雌孕激素药物禁忌证的患者[2]。根据患者子宫位置将其分为子宫前倾组、子宫前屈组、子宫后倾组、子宫后屈组、子宫中位组, 各60例。五组患者年龄、月经周期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用相同的流产方法, 以米非司酮 (浙江仙琚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 批号:H20000449) 与米索前列醇 (国辉瑞制药公司生产) 联合用药。患者每日早8点口服米非司酮片50 mg, 12 h后口服米非司酮25 mg。2 d后开始换服米索前列醇, 每日早八点服用0.6 mg/次, 建议在用药半小时后适当的活动一下, 促进药效发挥。所有患者服药前后需空腹, 五组患者在用药当日和两周后分别进行B超检查, 记录检查情况, 期间可每日留院接受观察7 h[3]。

1.3 评价指标

参照《妇产科学》中药物流产的相关指标, 以术后B超检查观察患者子宫内的孕囊和胎盘等物质是否完全排出, 子宫性状和月经是否恢复正常[4]。按照清宫状况区分为, 完全流产:用药6 h后患者自觉无不良反应或异常出血、疼痛, B超检查宫内无孕囊残留, 阴道无出血症状;不全流产:用药6 h后患者阴道内排出物少量淋漓、有绵长出血或组织残留物, B超可见部分孕囊或组织物残留;药流失败:用药8 h后患者接受药物流产后未见到孕囊或组织物排出, B超检查可见孕囊继续发育, 医生确定需要重新进行用药或另行手术终止妊娠。

1.4 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子宫前倾组、子宫前屈组、子宫后倾组、子宫后屈组、子宫中位组患者术后当日清宫率检查为5.0%、15.0%、6.6%、18.3%、8.3%;两周后复查清宫率为6.6%、16.6%、5.0%、21.6%、6.6%。其中子宫中位组完全流产概率最高, 达到83.3%, 子宫前倾组和子宫后倾组稍差, 三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子宫前屈组和子宫后屈组在不完全流产率、流产失败率明显高于另外三组, 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详见表1。

例 (%)

3 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 在使用相同的药物流产方法之后, 子宫位置不同的患者在流产效果上存在明显的差异。在接受研究的五组患者中, 流产效果最好、完全流产率最高的属于子宫前倾、子宫后倾和子宫中位组;完全流产率较低的则是子宫前屈和子宫后屈组。子宫前屈组和子宫后屈组清宫不全面的情况比较多发。

药物流产本身不借助外力发生作用, 而是依赖药物中断妊娠。本次研究中采用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进行药物流产, 两者都可以起到促进宫颈成熟、促进子宫节律收缩、中断孕囊组织营养供给的效果[5]。五组患者接受相同的药物流产方法, 药物在患者体内发挥的效果无明显差异, 不同组别之间的孕囊组织残留率和清宫率差别较大, 分析是女性子宫位置不同影响孕囊组织等物质的顺利排出造成的。女性子宫位置不同, 宫颈口和宫腔的角度就会有很大不同, 宫颈口成熟软化之后, 宫颈节律性收缩的力度会因为子宫位置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子宫前屈组和后屈组普遍存在清宫不全的情况, 主要就是子宫的屈度过大, 节律性收缩乏力、药物流产引发的孕囊脱落物质不能及早排出, 继续残留在子宫内生长[6]。

药物流产对子宫位置有一定的要求和局限。相比较刮宫钳等强硬的清宫、流产手术而言, 药物流产通过药力发挥作用, 并不能在短时间内让孕囊组织完全彻底排出, 这就给残留物质的宫内逗留再生带来了机会[7]。在子宫前屈组和子宫后屈组中, 受到药力作用脱落的残留组织不能尽快到达宫颈口, 不能快速排出体外, 就容易在宫颈内逗留, 造成残余物质迁延不断、出血淋漓, 影响药物流产的效果。在药流超过两周之后如果还有残留物或出血, 就很容易引起感染和病变, 引发女性的泌尿系统疾病[8]。因此对于这类子宫位置药流效果不理想的患者, 建议早做准备或提前变换流产方式。

综上所述, 进行药物流产的效果受到患者子宫位置的影响比较大, 在进行药物流产之前建议对子宫位置进行摸底, 对子宫前屈组和子宫后屈组患者换用其他方法, 以确保药物流产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章绵珍, 李冬红.探讨药物流产效果与子宫位置的关系[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0, 16 (23) :2883-2884.

[2]周德香.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行药物流产的临床效果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3, 34 (12) :1780-1781.

[3]张雪梅.浅谈子宫位置与药物流产的关系[J].健康必读, 2013, 12 (2) :65.

[4]陈晓璐.药物流产成功率与子宫位置的相关性研究[J].健康必读, 2012, 11 (4) :258.

[5]王淑婵.影响药物流产成功率的相关因素 (附700例临床观察) [J].按摩与康复医学, 2012, 3 (11) :131.

[6]李红.子宫位置对药物流产成功率影响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 2013, 10 (4) :490-491.

[7]高继燕.药物流产失败248例患者的相关因素分析[J].职业与健康, 2013, 29 (12) :1533-1534.

[8]陈冬梅.子宫位置对药物流产影响[J].黑龙江医药, 2012, 15 (2) :311-312.

药物关系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05年3月至2007年12月在我所门诊就诊, 并行药物流产的年龄在20~39岁之间的健康育龄妇女, 接收对象均无药物流产禁忌证并自愿参加。妊娠在49 d以内的376例育龄妇女。

1.2 服药方法

第1天空腹顿服米非司酮片6片 (150 mg) , 第3天上午空腹口服米索前列醇600 μg。

1.3 流产率标准

完全流产率按口服米索计时, 统计参加流产者6 h内妊娠囊排除者的百分比。流产失败率按口服米索计时6 h内妊娠囊未排除者的百分比。

1.4 分组

根据宫体纵轴与身体纵轴, 宫体与宫颈间的关系的不同, 子宫的位置分为子宫前倾位、子宫后倾位、子宫水平位、子宫前屈位、子宫后屈位五组[1]。同时进行限定时间内流产率进行对照比较。

2 结果

五种子宫位置其流产率有显著差异, 以子宫前倾位和水平位流产率最高, 后倾位次之, 前屈位及后屈位最低。从表1可以看出, 在376例中可以发现流产成功率与子宫位置确实有关, 总流产率为90.69%, 符合国内文献报道[2]。

3 讨论

目前, 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抗早孕已广泛用于临床, 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药物流产终止49 d以内的早孕其成功率达90%以上。药物流产术是一种采用口服药物的方法作为对避孕失败后的补救措施之一, 是一种安全、简便、副反应轻、效果好的非手术终止早、中期妊娠的方法, 尤其在终止早期妊娠中弥补了人工流产术的一些并发症和后遗症。自1992年我国国产米非司酮研制成功后, 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米非司酮是通过靶细胞作用及抑制LH及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HCG) 的生成, 增加了子宫对外源性前列腺素的敏感性而起流产作用[3,4]。临床证明, 双米药流是一种效率高、方法简单、痛苦小、易被广大妇女接受的好方法。

本文对376例早孕妊娠患者根据子宫位置的不同通过临床观察进行分析比较, 可以发现流产成功率与子宫位置确实有关, 不同子宫位置流产成功率各不相同, 我们认为水平位子宫与前倾位者, 由于重力关系, 蜕膜及胎囊容易剥脱并排出子宫腔, 前屈位及后屈位子宫就不易排出, 所以容易发生流产失败, 这就提示我们在临床工作中选择准备行药物流产时除了需严格掌握适应证外, 还要根据子宫位置进行选择, 在临床体检时若发现子宫位置为后屈、前屈位时要考虑到流产时不顺利, 应及时纠正子宫的位置, 以有利于流产顺利, 提高流产率或动员其行人工流产术, 若患者坚决选择药物流产, 我们要向患者明确告知利弊, 尽量选择人工流产术, 以利于流产顺利进行, 提高流产率, 也可减少胎物残留、阴道流血多、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等并发症给患者造成不必要的痛苦。

参考文献

[1]乐杰.妇产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245.

[2]余艳红, 胡茂兰, 李秀云, 等.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早孕440例临床观察.实用妇产科杂志, 1994, 10 (1) :20-21.

[3]吴熙瑞.米非司酮合并米索前列醇终止早孕的作用机制.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 2000;16 (10) :579.

药物关系 篇7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患者年龄21~38岁, 停经天数35~49d, 子宫孕5~7周大小, 孕次1~4次, 身体平素健康, 无药物流产禁忌证, 化验检查:白细胞总数及分类正常, 血红蛋白皆大于11g, 白带检查无异常, 尿妊娠试验均阳性, B超检查孕囊直径为0.6~3.0cm, 宫内妊娠, 子宫位置分为水平位、前倾前屈位、后倾后屈位等常见位置。

1.2 药物流产方法

第1日, 早上空腹服米非司酮50mg, 间隔12h, 重复服米非司酮50mg。第2日, 早上空腹服米非司酮25mg, 晚上空腹服米非司酮25mg。第3天晨空腹服米索3片 (600μg) , 门诊观察6h, 第8天进行常规B超复查, 随访至病人完全恢复正常。

1.3 子宫位置观察

病人服药前、出血后第8天、第15天B超检查, 其中子宫水平位者20例, 前倾前屈位者45例, 后倾后屈位者35例。

2结果

子宫位置与孕囊排出时间、出血时间及清宫的关系。见表1。

3讨论

临床资料证明, 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是抗早孕的理想药物, 但效果并非是百分之百, 由于各种原因引起出血时间长、药流失败而最终需清宫者已有不少报道, 本文仅就子宫位置与药流效果关系进行分析, 本文100例中, 子宫水平位的15d以内孕囊排出率为95%, 出血时间少于15d者占90%, 清宫率为5%, 前倾前屈位的15d以内孕囊排出率90%, 出血时间少于15d者占75%, 清宫率为17%, 后倾后屈位者15d以内孕囊排出率为42%, 出血时间少于15d者占45%, 清宫率占48%, 由此可见, 药流后孕囊排除早迟、出血时间长短、清宫率与子宫位置有很大关系, 水平位与前倾前屈位的药流效果明显高于后倾后屈位者, 这就要求广大医务工作者在使用药流前, 不但要严格掌握禁忌证、适应证, 而且B超诊断、随访必不可少, 做到早发现问题, 及时处理, 把病人的痛苦与危险性控制在最小范围内, 对于水平位, 前倾屈度不是太大的患者, 如B超证实孕囊已排出的, 但仍出血者, 一般都属于子宫收缩不好或是蜕膜组织残留, 这时应给与宫缩剂予以止血, 抗感染药预防感染, 如仍不能止血需立即清宫。对于后倾后屈位子宫的患者, 更要注意密切观察, 注意孕囊排出与否并告知病人孕囊识别方法。临床上见到很多病人B超复查时, 孕囊及蜕膜组织就堵在宫颈口以上, 因子宫后倾, 屈度过大, 宫颈口与宫腔形成一个相对死腔, 因重力等各方面原因造成孕囊及蜕膜组织流不出来, 这时应考虑立即清宫术, 此时清宫很容易, 因宫口松弛, 仅需用吸宫棒或刮匙把堵在宫颈口的孕囊及蜕膜组织吸出, 再用刮匙沿宫壁四周及宫腔中间轻轻搔刮几下, 刮出残留组织即可, 病人痛苦也不大, 如一味等待下去, 至宫腔积血, 继发贫血, 明显影响身体健康时再清宫, 对病人恢复不利, 且操作也比较困难, 因时间长, 蜕膜组织机化粘连明显。

收稿日期2007-08-11

【药物关系】推荐阅读:

药物测定07-14

高效药物07-15

多种药物07-18

不同药物05-10

药物残留05-10

药物设计05-21

药物靶向05-26

中医药物06-08

药物危害06-16

药物灌注06-18

上一篇:第三只眼睛下一篇:老年人术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