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常态运动

2024-09-03

反常态运动(共4篇)

反常态运动 篇1

1 当前我国的体育课程改革为反常态运动走进中小学体育课堂创造了良好条件

学校体育在学校教育中对人才培养起重要的作用,当前我国的学校体育课程改革对新的课程标准进行了修订,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并初步改变了国家对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使用了国家、地方、学校的三级课程管理模式[2]。体育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执行者,因此在教学中受到了巨大的挑战,但改革也为学校体育的创新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选择什么样的教材进行教学,将是体育教师运用和产生良好收益的过程。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课堂设计,提倡新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新课标的一大特色[3]。因此,我们在开发和利用新资源的同时,新的课程资源的开发尤为重要。如:新兴运动项目的引进、民族传统体育资源的发掘及已有项目的改进等,都为课程资源的开发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在课程改革大环境下,引入健身效果独特、场地要求标准低、易普及为特点的反常态运动,既顺应了我国体育课程改革的要求,也为中小学体育教学向多元性、趣味性、实用性方向发展提供了一条途径。

2 常见的反常态运动的形式及其价值

2.1 常见的反常态运动

所谓反常运动是指反常态的不符合人的正常行为的运动。反常态运动包括爬行、赤足走、倒走、倒立、悬挂等项目[6]。

2.1.1 爬行

人类在进化过程中,由爬行变为直立,其垂直运动使所有脏器的位置都不同程度地升高,心脏不得不更多地依靠消耗能量来克服血液重力。爬行对人体直立的姿势进行了换位性的锻炼,使人回到原始状态,能够保持人体各个部位承受地心引力的一致和血液循环分配的均衡,对调节心血管功能、增强脑部血管的抗压能力具有良好的效果[8]爬行可在地板地毯床上、垫上或草坪上进行。医学实验证实,爬行不仅对心脏病、脑血栓等有很好的疗效,而且可治疗腰肌劳损、坐骨神经痛、关节炎、下肢静脉曲张、脊椎病、肌肉萎缩、消化不良、痔疮等。

2.1.2 赤足走

脚不仅支撑人体全部重量,还要负责行走、跳跃等各种活动,以至脚被现代医学家誉为“第二心脏”。足底具有各个敏感点,与人体各器官紧密相连,当光脚行走时,足底各敏感区直接与地面接触而产生刺激,该刺激引起“足底反射”,作为信息迅速传入相应的内脏器官与大脑皮层,经过皮层综合分析后形成新的反应信息传至相关效应器官,发挥协调作用,从而起到消除疲劳、治疗疾病、健身强体的作用。

2.1.3 倒走

倒走是自然前行的反向运动,给不常活动的肌肉以刺激,使全身的腰脊肌、膝关节周围的肌肉和韧带以及骨四头肌得到锻炼,致使血液循环和机体处于平衡状态。倒走迫使人意识高度集中,能够训练神经的安定和自律性,有利于提高小脑的平衡功能,对脑血管疾病有很好的防治作用,对于失眠、神经衰弱、高血压等也有良好的疗效,对慢性肌肉劳损、腰腿痛、关节炎、肌萎缩等都有防治作用。

2.1.4 倒立

倒立是对人体的逆反,倒立时各器官、关节所承受的压力和肌肉的紧张度都发生了改变特别是关节间压力的减弱和消除以及某些部位肌肉的松弛,对防止腰背痛、坐骨神经痛和关节炎都有一定的疗效。倒立对内脏和神经系统也会产生积极的影响,能防止内脏下垂、脑供血不足,可以改善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调节机能。倒立时浑身血液加快涌向头部,可使大脑清新,血液循环得到改善、镇静神经,从而使视觉、听觉、记忆、睡眠得到改善。

2.1.5 悬挂

悬挂运动是用两手握住比自己高的单杠,两手用力向上拉,身体尽量向上,两脚离开地面。

(1)悬挂运动属于拉张负荷,骨的两端受到反方向的拉力作用,同脊柱常受的压缩相对抗,脊柱得以拉长,使受压的椎间盘得以舒缓,韧带得以拉伸,因而可以预防脊椎缩短,防止椎间盘退行性变化。

(2)可使全身肌肉得到牵伸、减轻腰部的压力,改善血液循环,使肩部和腰部的功能增强,减少肌肉萎缩和骨质增生,对于预防和治疗青少年易患的肩周炎、驼背等都有较好的功效。

(3)能够扩张肺部,吸进更多的氧气,增强新陈代谢,使生命力旺盛。悬挂的运动强度应根据个人身体状况,弱者可用脚尖着地(两脚后跟提起来)。

2.2 反常态运动的价值

2.2.1 健身作用

众所周知,机体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大多时处于周而复始的运动中,另一部分机能却不能很好地经常性地进行锻炼。我们很有必要对那些不经常参与机体活动的部分进行特有的锻炼。而反常态运动就是针对这些部位进行的一种活动方式。通过反常态运动练习可以使我们身体更多的部分参与并得到锻炼[10]。中小学阶段学生的发育尚在进行阶段,正确的引导和帮助会有利于学生健康、顺利的发展。

2.2.2 益智作用

反常态运动的益智作用一个大家都公认的现实,以右手为优势的人经常锻炼左手,有助于他的智力的发展。从生理学角度来分析,人的语言逻辑思维等能力都是被大脑的右半球所控制,经常性地通过左手的运动,来刺激大脑的右半球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提高人的逻辑思维能力的。中小学生处于大脑发育的关键时期,而体育作为一种发展智力的独特手段,对大脑皮层的刺激具有直接性、全面性和持续性的特点,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另外,因为反常态运动的活动方式有悖于正常的活动顺序,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利于学生逆向思维的发展。

2.2.3 协调平衡作用

在我们的生活和学习中经常可以看见许多人在运动时的动作不协调[9]。我们往往费尽心思去教学生某个动作,他还是不能很好的接受。而通过一段时间的反常态练习,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他的协调平衡能力。如:在做倒走练习时,需要练习者保持好方向,掌握平衡,使得主管平衡的小脑得到锻炼,经常性的参与反常态运动对发展我们的协调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2.2.4 丰富学校体育的活动内容

反常态运动也是体育运动的一部分。在我们平常的学校体育课堂教学中,不仅为我们的教学方法提供了更多的选择途径和丰富的体育课程资源,也符合中小学生追求新异活动、喜欢新生事物的心理特点。

3 在体育教学中尝试反常态运动的时机把握

3.1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选用不同形式的反常态运动

不同年级的学生认知水平不同,学习能力,身体各项素质水平,对兴趣的保持能力,自控能力等都有差异。因此,我们要根据学生的身体、心理特点,来选择不同形式的反常态运动,一般来说,低年级的学生可以进行一些简单的、趣味性强的反常态运动,如:倒走、爬行等。

3.2 根据不同教学内容,选用不同形式的反常态运动

不同教学内容的相互关联,使得原有动作对新学动作会产生促进或抑制作用[4]。如:在进行体操平衡教学时,我们可以采用反常态运动中的“倒立”、“弯腰倒走”等来作为准备活动进行练习。但如果项目之间联系不紧密,或风马牛不相及,就不要牵强,能用慎用,以免产生负面影响。

3.3 根据我国不同气候、地域特点,选择合适形式的反常态运动

我国地域辽阔,就全国范围而言,各个地区的气候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即使同一个地域不同的季节也有不同的气候特点。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气候差异资源开展反常态运动。

4 对策与建议

4.1 转变教育观念

为了把反常态运动更好的引入体育课堂,作为学校领导和体育工作者,必须转变认识,更新观念,敢于创新。首先,改变原有的一些旧的教学思路,大胆启用新的课程资源和模式。其次,在教学中要充分体现反常态运动的简易性,趣味性,健身性的特点,切实使反常态运动成为学校体育的组成部分。

4.2 加强对反常态运动价值的宣传教育

目前,反常态运动还没有真正走进体育课堂,我们需要加大对反常态运动价值的宣传力度,提高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学校可以通过课堂教学、黑板报、举办比赛等形式来宣传它的价值。

4.3 提高反常态运动的娱乐性、趣味性

在运用反常态运动教学时,要通过合理组织并尽量多的运用游戏法、比赛法,使学生在游戏和比赛中,体验反常态运动带来的快乐,也使学生在整个反常态运动学习中保持浓厚的兴趣,让学生学得快乐,学得有趣是我们努力的目标。

4.4 积极开展竞赛活动

一项新的体育活动要得以推广和发展,举办竞赛活动是必不可少的,任何运动形式对于初学者来说都需要有好的榜样和目标来对比,才会产生学习的兴趣。因此,我们要通过运动会或其他一些集体性活动来开展反常态运动竞赛活动,通过设置一些丰富多彩,难度适中,趣味性强的项目,如:100米倒走比赛、倒立时间比赛、二人三足跑,左手运球接力赛等比赛项目,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5 加强科研,以科研促发展

任何新兴项目和运动模式的推广利用,其中一定会留有前人的痕迹和研究成果,尤其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方面,但是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如果没有科研力量作保证[1],反常态运动的推广和普及将非常艰难。缺少自己的研究成果做后盾,教师可能在运用反常态运动时会产生顾虑,学生出现了问题更是不知所措。因此,只有加强科研才能使教师充分了解反常态运动的特点、功能意义、练习方法、注意事项等,为在教学中更好的利用反常态运动提供有力支持。

5 结语

反常态运动以其独特的魅力,越来越受到受到人们的喜爱它的教育价值和健身功效是我们引入到体育课堂来的价值取向,当前我国的新课改为反常态运动踏入课堂提供了良好的契机。作为教育、体育工作者,在引入推广的过程中,要及时发现问题,克服困难,因地制宜地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对策,为反常态运动早日走进中小学体育课堂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

参考文献

[1]王建.新课程理念下中国体育教学目标的反思与重建[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3,(3).

[2]毛振明.体育教学内容改革与新体育运动项目[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3.

[3]毛振明,赖天德解读中国体育课程与教学改革[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6,3.

[4]毛振明.探索成功的体育教学[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1,9.

[5]孟磊.反常态运动需慎行[N].大众卫生报,2006-08-22.

[6]王明亮.反常态运动刍议[J].中国学校体育,2007,(10):60-61.

[7]王园园.反常态运动与健康[J].浙江体育科学,2002,(5):28-34.

[8]胡苏柏.健身奇招——反常态运动[N].梅州日报,2005-05-18.

[9]杨树宾.反常态健身[J].体育博览,2005,(5).

绘画中的“反常态”美 篇2

关键词:绘画,反常态,艺术美

一、绘画中的“丑陋美”和“残缺美”, 构图中的留白, 给人一种意犹未尽的意境美

面对法国艺术家罗丹的雕塑《欧米埃尔》所展示出来的形象:一位风烛残年, 命将不久的模特儿, 她的皮肤松弛, 背已弯曲, 乳房干瘪, 浑身充满皱纹的老人形象, 我们会感到很奇怪, 她美在何处?面对罗丹断然砍去他在雕塑《巴尔扎克》中描绘得十分完美的双手时, 面对失去双臂的维纳斯时, 有人心存疑问, 这些残缺的美美在何方?面对诸如中国画中的大面积留白, 有人疑问画家为什么不去画完?

正是以上这些疑问, 这些看上去“反常态”的现象构成了绘画中的艺术美。《欧米埃尔》既不“漂亮”也不“好看”, 却给我们以心灵和审美上的震撼:青春易逝, 我们要珍惜生命, 热爱生活;罗丹的雕塑《巴尔扎克》所要表现的巴尔扎克不是一个一般人所想象的手持文明棍、身穿燕尾服的谦谦君子, 而是一个不修边幅、不拘小节、身穿睡袍的狂傲之士。罗丹的雕塑所要表现的是伟大作家巴尔扎克这个人为了写作而孜孜不倦的精神, 手的刻画再怎么逼真也不能占据主体的位置, 所以他断然拿起铲刀把手铲掉了;失去双臂的爱神维纳斯, 通过她那智慧的双眼, 内外兼具的美, 给人以无限的联想和想象。绘画构图中的留白, 给人一种说不完、道不尽、欲说还休的意境美。尤其体现在中国古代水墨山水画中, 那墨色的浓淡变化, 山与山之间的留白, 既像山中飞流直下的瀑布, 又像山中的虚无缥缈的层层雾霭, 让人仿佛身至其中, 心旷神怡。

二、线条的“知错不改”所创造出的绘画语言的原生态美

我们常常写错字了, 做错事了要知错就改, 这样才能进步, 可在绘画起形阶段却可以“知错不改”。绘画中提倡用素描语言来塑造物体的形体结构, 线条要有浓淡、轻重、虚实、疾缓的对比变化, 这样的作品画面才更加生动丰富。而有的学生在起形阶段过于拘谨, 过分依赖橡皮, 每画一根不确定的线条就去擦掉, 结果物体的结构形体就像是铁丝条弯成的一样, 画面效果僵硬。纵观大师作品, 我们在其描绘生动的对象旁边不难发现还有一根很虚的结构线, 就是这样的错线才构成了画面的原生态美。起形阶段要下笔肯定, 用很浅的颜色来勾勒物体的形体, 即使这根线不准确, 也不要急于擦掉。借助这根错线, 反而更能在它旁边找到准确的结构线。有了这种“知错不改”的线条, 物体结构才更加准确, 画面效果才显得更加的生动, 耐人寻味。

四、结语

砖雕是我国传统工艺的一种, 它的命运也代表着很多其他手工艺的命运, 它们是经历了传统文化积淀的呈现, 在当前的大背景下人们希望它重回视野, 是情感回归的需要。在新的历史条件和新的文化背景下, 原有的传统形态发生适应时代需求的变化, 将会获得适应时代需求的新的样式, 定会重新掌握自己的话语权。

三、“左顾右盼”与“张冠李戴”在绘画中所创造出的整体美

“左顾右盼”与“张冠李戴”在文学方面皆有贬义之嫌, “左顾右盼”原意是指东瞅瞅西看看, 多形容那些不被提倡的行为和方式:“张冠李戴”则常常表示弄错了对象或事实。而在绘画的领域内, 两者却皆有妙用。河南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刘泮峒曾在素描白韵歌中这样写到“画上要看下, 画左顾右边”, 这正是“左顾右盼”的真实写照。“左顾右盼”常常用在作画的步骤上, 尤其在作画形式五个阶段来完成, 而每个阶段都体现着“左顾右盼”的绘画方法: (一) 在观察阶段中, 我们力求“遍而赏之”, 通过左右对比, 找出第一印象最深刻的, 动手绘画前, 做到心中有数。 (二) 在构图阶段中, 主要任务是“经营位置”, 确定布局。我们通过反复比较, 画左边的同时, 要考虑右边的落脚点在哪里, 画上边时, 要考虑下边的最外缘在哪里。只有这样, 才能把握构图的基本形式, 才能把握透视关系, 才能把握前后空间、疏密布局的变化。 (三) 在画大色调阶段中, 通过上下左右的对比, 按黑、白、灰的关系画出大体的明暗色调。 (四) 在深入刻画阶段中, 我们要“左顾右盼”使局部服从整体, 把握好黑、白、灰的大关系。 (五) 在调整阶段中, 我们要“左顾右盼”, 在色调上、明度上反复比较, 通过比较, 使画面做到整体统一。

“张冠李戴”一词, 也常常被艺术家们所采用, 他们往往为了理想中的美, 采用“移花接木”的方法, 把客观上毫无联系的事物放在一起, 使其成为最佳的组合方式。我国著名画家吴冠中在《春城山中》这幅画中, 就大胆采用“迁移”的手法进行构图, 突破客观事物中的空间局限, 将处于不同的空间的景物统一于画面, 加强了“春成天下幽”的意境表现。著名画家魏诗国, 在他的《素描》一书中, 对“张冠李戴”的应用叙述得更加具体。他说“自然景物是丰富的, 也是复杂的。为了取得完美的构图, 要善于通过取舍、添加进行调整, 因繁杂而影响构图的景物部分要大胆舍弃。对于易导致画面单调呆板的长直线、平行线要适当调整, 以求得疏密、起伏的变化;为了烘托环境气氛, 增强构思立意的表现, 还可以根据构思的需要, 合理地添加点缀性的人物、动物等, 甚至还可以突破空间局限, 将某些富有特色的景物进行“迁移”, 最大限度地突出画面的主体与意境”。“张冠李戴”最常见的是用在景物激发我们的情感, 在我们感受美之余, 常因为客观事物的自身因素, 或多或少地影响一些整体形象。这时, 就需要“张冠李戴”来解决这些问题。

我国著名画家潘天寿说过, 生活是生活, 艺术是艺术, 不能也不必要完全一样。正是这些生活中的“知错不改”“左顾右盼”与“张冠李戴”等反常态现象, 在绘画领域中却绽放光彩。

参考文献:

[1]蓝先琳.民间砖雕[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5.

反常态运动 篇3

关键词:反洗钱,反恐融资,监督机制,盲区,支付结算,P2P,代理关系,审批制度,监管效果

一、我国反洗钱执法监督工作的现状

随着反洗钱国际形势不断发生深刻而复杂变化, 国际社会不断调整反洗钱义务主体范围, 将反洗钱的监管范围延伸至房地产、博彩、珠宝等行业, 比如欧盟发布的《关于防止利用金融系统反洗钱和恐怖融资的指令》中明确反洗钱的义务主体为信用机构、金融机构, 包括审计、财务、税务顾问、固定资产交易、资产管理、货币经纪等在内的法人或自然人。这就要求反洗钱监管手段和监管办法也需要推陈出新, 不断建设和完善。

银行承担着社会资金存储、融通和转移职能, 对社会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但也是洗钱的易发、高危领域。因此, 银行业成为反洗钱的核心领域, 并承担着预防洗钱和配合职能部门打击洗钱的职能。

从人民银行反洗钱工作队伍建设上来看, 省会一级成立了反洗钱处, 地市一级反洗钱业务归口会计财务科。随着人民银行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 经济发达地区2014年开始地市一级人民银行陆续成立了单独的反洗钱科, 但是, 边远落后、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地市中支反洗钱与金融稳定合并成立了金融稳定科。旗县级人民银行反洗钱业务依然归口国库会计部门。

从执法监督的角度来讲, 地市一级基本有专职的反洗钱工作人员, 对口上级行的反洗钱工作部署, 反洗钱工作基本正常摆布, 但是组织检查组外出执法检查就存在力量薄弱的问题。旗县级人民银行国库会计部门对口地市中支反洗钱科、会计科、国库科以及支付结算科等4个科室, 工作内容繁多, 难以有相当的工作精力放在反洗钱方面, 旗县级支行反洗钱职能履行仅仅停留在日程事务中, 与越来越多的反洗钱任务及要求难以适用, 旗县级人民银行没有专职人员, 反洗钱人员全为兼岗, 部分支行还存在跨部门兼岗情况。

二、反洗钱监督机制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 反洗钱法律法规制度建设方面存在的不足。

《反洗钱法》及相关规章制度实施以来, 对银行业反洗钱工作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同时也暴露出许多弊病。以《反洗钱法》为例, 《反洗钱法》在身份识别方面仅明确规定了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反洗钱义务, 未明确客户有主动配合金融机构完成身份识别的义务, 未规定公安、工商等第三方机构对银行在客户身份识别方面有协助核实的义务。

1、《反洗钱法》立法虽改变了我国反洗钱工作现状, 但是与设计初衷仍存在欠缺, 人民银行对下辖的金融机构在反洗钱监管方面是强而有力的, 而对银行业为主的金融系统以外的领域和行业主管部门, 在反洗钱的监督和管理方面则往往显得力不从心, 干预力、协调力和强制力明显不够。《反洗钱法》虽然授权国务院反洗钱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特定非金融机构的范围、其履行反洗钱义务和对其监督管理的具体办法, 但由于其仅为部门规章, 法律层次较低, 可能不利于全国反洗钱工作的统一开展。

2、反洗钱立法的内容有待进一步完善。首先, 刑法规定的洗钱犯罪的上游犯罪有待扩充。目前的刑法规定洗钱罪的上游犯罪是指毒品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恐怖活动犯罪、走私犯罪、贪污贿赂犯罪、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犯罪、金融诈骗犯罪, 依照国际上与我国的实践来看, 上游犯罪的范围也是呈逐步扩大的趋势, 涉税洗钱犯罪成为我国目前上游犯罪的典型。

(二) 现有反洗钱监管机制下, 存在的监管“盲区”

1、金融业务的不断创新, 一些新业务成为反洗钱监管的盲区, 影响反洗钱监管工作的覆盖面。近年来, 电话银行、网上银行、P2P网贷平台、证劵营业部网上开户、保险公司网上投保等创新业务迅速发展, 导致目前新型业务的监管出现盲区。电话银行、网上银行、P2P网贷平台等新业务方便、快捷和隐蔽的特性, 给反洗钱监管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首先, 上述业务的准入条件低, 便于开立账户洗钱。个人和企业可以在多个或一个银行开通多个电话银行、网银账户, 这也为利用新型业务进行洗钱的不法分子提供方便。其次, 网上银行业务增加了甄别可疑交易的难度。《金融机构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管理办法》规定的银行业报告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情况, 大部分需要一线临柜人员进行主观判断, 网银业务对银行而言, 既不见票据, 也不见人, 临柜人员很难掌握网银账户短期内资金是否分散转入转出、财务状况是否与经营业务相符、长期闲置账户是否突然启用等情况, 无法对网银业务的可疑交易进行甄别。

2、目前的现金管理只对大额取现进行了限制, 没有要求金融机构对客户所缴存大额现金的真实性、合法性进行审查, 因此, 金融机构营业网点对现金来源是否合法也无从考证, 无形中为洗钱者提供了可乘之机。

3、代理关系识别相对宽泛, 同一代理人利用多人身份证件并开立银行结算账户, 发生可疑交易的可能性很大, 而目前我国《金融机构客户身份识别和客户资料及交易记录保存管理办法》等的规定对代理关系的确定, 主要是通过对代理人身份信息的核对和登记实现的并未要求提供担保人的担保。在实际工作中, 金融机构工作人员为完成揽储任务, 广泛的吸纳客户资源。银行金融机构柜台的工作人员仅通过非现场形式核对被代理人的身份信息难以判定其意图。

(三) 反洗钱电子化和网络化建设十分落后

就银行本身而言, 部分银行初步建立了反洗钱系统, 通过采集业务系统数据完成大额交易的上报及部分异常交易的提取。但仍有部分银行机构未建立反洗钱系统, 通过人工识别大额和可疑交易进行上报, 漏报情况经常发生。部分已建立反洗钱系统的银行, 出于业务系统本身存在缺陷, 大量的客户存在信息不完整, 交易记录不详细、不完整, 不全面, 极大地影响了大额和可疑交易上报质量和价值。特别是银行新产品层出不穷, 网络银行、电子货币、电子交易等全新的金融产品不断推向市场, 但缺乏有效的技术监测手段进行监测。

(四) 监管机构监管人才的培养亟待加强

1、反洗钱仅依靠人民银行反洗钱部门力量无法对设计社会方方面面的洗钱行为进行监管, 尤其涉及博彩、娱乐及涉税范畴的洗钱行为受人民银行反洗钱工作局限性和片面性, 导致目前反洗钱工作出现了人民银行反洗钱部门无法触及的领域。

2、人民银行地市以下分支机构反洗钱部门人员力量薄弱, 机构不健全等问题依然存在, 制约着反洗钱工作的拓展和深入, 对有关的反洗钱政策、法规、导向无法及时准确的贯彻落实, 反洗钱执法监管也仅限于对公民身份核查和账户管理, 对于大额可疑交易的甄别等许多更深层次的反洗钱业务没有力量完成。

3、反洗钱执法监管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随着金融业务的不断创新和发展, 人民银行执法监管人员综合素质和执法检查能力亟待加强。目前, 尤其对边远地区人民银行人员老化现象极为严重, 反洗钱监管人员的知识层次和知识结构远远跟不上当前金融业务创新发展的速度, 制约了反洗钱监管执法的深入开展。

三、反洗钱监管机制建设的对策及建议

(一) 加强国际间的反洗钱协作联系, 加快完善反洗钱法律法规建设, 仿照国际通行的反洗钱做法, 逐步扩大反洗钱监管义务主体范围, 以现有的反洗钱协调机制为基础, 继续深化与公安、工商、税务等部门的合作, 整合各部门信息资源, 形成打击洗钱和恐怖融资的合理。尽快与国际接轨修订相关立法, 将涉税犯罪纳入洗钱犯罪上游犯罪, 并会同税务、公安、海关等部门不断加强洗钱罪的判例研究, 共同制定打击涉税洗钱犯罪的行为准则。

(二) 建立金融创新领域反洗钱内控制度, 构建有效的支持平台, 人民银行应加强完善反洗钱新业务准入审批制度, 金融机构在推出创新金融产品的同时, 根据创新产品的具体情况和特点, 科学、及时、准确地制定相应的反洗钱内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经人民银行反洗钱职能部门审批通过以后方可运行, 力争使反洗钱内控制度涵盖所有的业务领域, 促进反洗钱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和程序化。同时要与时俱进, 增强创新理念, 提高电子化监测水平。人民银行要尽快组织建立金融机构公共网络体系, 真正落实适时网络监控, 增强反洗钱监测的有效性和及时性。金融机构应在人民银行建立的金融机构公共网络基础上开发应用支付交易监测系统, 对系统内支付交易进行适时网络监控, 全面掌握企业和个人的大额、可疑交易资金的流动情况, 克服人工监控的局限, 尤其加强对创新金融产品的监控, 充分估计可能被犯罪分子利用的各个环节, 积极防范金融创新带来的新风险, 利用先进的技术对可疑信息进行分析处理, 做到未雨绸缪。

(三) 加快支付结算工具的创新与发展, 尤其在边远落后地区推进和普及支付结算工具, 减少现金的使用。加快推进农村牧区便民金融服务点、POS机具的布放, 创新金融服务杜绝洗钱风险的发生。进一步规范客户身份识别和代理关系识别, 适当拟定代理关系担保制度, 完善代理关系识别, 预防代理人洗钱案件的发生。

(四) 加强反洗钱队伍建设。在地市一级中心支行设立反洗钱专管部门后, 加强旗县级支行反洗钱工作。首先在内部机构设置上, 旗县级人民银行应统一反洗钱管理部门, 履行反洗钱管理职能, 配备有综合能力强的专职人员从事反洗钱监督管理工作。只有将机构、人员配备到位后, 才具备开展反洗钱工作的基础, 才能更好地落实反洗钱各项监管政策, 推动金融机构认真履行反洗钱各项义务。

(五) 加大反洗钱培训力度。针对目前反洗钱工作人员匮乏的现状, 建议有针对性地制定长期培训计划, 定期或不定期举办反洗钱知识培训班, 对人民银行反洗钱工作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培训内容不仅包括人民银行新的规章制度、可疑交易的识别和分析, 还应当包括金融机构业务特别是新业务、新知识的培训。通过培训, 进一步提升反洗钱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和技能水平, 为反洗钱工作扎实有效开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六) 创新监管手段。为更加准确掌握金融机构反洗钱工作开展情况, 人民银行上级行应多多组织开展上下级的反洗钱现场联合检查工作, 对反洗钱工作开展不到位的金融机构进行现场检查, 采用以查代训的方式不仅能解决开展现场检查的人力资源不足问题, 提升边远落后地区人民银行监管权威性, 还能从检查中进一步发现非现场监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或漏洞, 及时采取相关措施提升反洗钱整体监管效果。

(七) 积极开展反洗钱宣传活动。人民银行要积极组织创新宣传方式, 丰富宣传内容, 通过开展相关法规的宣传、举办专题讲座, 印发反洗钱资料等一系列宣传教育活动, 让金融机构转变观念, 了解反洗钱现状和工作方向, 充分认识洗钱的危害及对银行业务的影响, 增强参加反洗钱工作的自觉性、责任感和使命感, 形成反洗钱思想统一战线, 推动各金融机构把反洗钱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来抓。同时要通过广泛的宣传活动, 使广大社会公众、有关部门充分了解和支持反洗钱工作, 在办理金融业务时自觉配合, 培养全社会的反洗钱意识, 扩大反洗钱工作的影响力和覆盖面, 构筑反洗钱的思想舆论防线, 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反洗钱工作氛围, 为开展好当地反洗钱工作作出积极地贡献

近五年来, 我国反洗钱工作取得了不小的成绩和进步, 为国家反洗钱工作的快速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与此同时, 银行业在反洗钱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缺陷也渐渐突出, 降低了银行业反洗钱成效。本文通过对我国银行业反洗钱工作现状进行分析, 指出新形势下银行反洗钱还存在缺乏动力、制度执行不到位、内外部审计缺失或不足、反洗钱系统建设落后等主要问题, 并从反洗钱激励和监督机制以及制度建设等方面存在的缺陷剖析了上述问题存在的主要原因。最后本文尝试在完善我国银行业反洗钱制度、强化银行业反洗钱基础工作、建立做全反洗钱的激励补偿机制、加强银行业的反洗钱监管、改善反洗钱社会环境等方面提出建议, 力求完善银行业反洗钱机制, 提高银行业反洗钱效能, 发挥反洗钱主力军作用。

参考文献

[1]王兰珠, 李涛.管理学视角下的反洗钱监管[J].现代经济信息.2013 (21)

[2]张小琴.反洗钱监管之我见[J].青海金融.2013 (09)

[3]杜云展.银行卡自助业务领域反洗钱监管的难点与建议[J].中国信用卡.2013 (11)

[4]张倩.预付卡业务监管比较研究[J].中国信用卡.2011 (01)

[5]侯合心, 张思.反洗钱监管模式的国际比较与借鉴[J].财经科学.2011 (05)

[6]庞贞燕, 石彦杰.关于可疑交易报告制度执行中存在问题的思考[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0 (10)

[7]严立新.黑白芝麻理论与中国银行业反洗钱激励机制的构建[J].上海金融.2010 (09)

[8]童文俊.当前我国金融业反洗钱监管的突出矛盾与政策建议[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0 (05)

[9]李文浩, 胡章灿.美国、加拿大金融情报中心特点及对我国的启示[J].南方金融.2010 (01)

[10]陈秀新, 焦勇.预付购物卡监管问题研究[J].中国工商管理研究.2009 (12)

反常态运动 篇4

“‘一’反常态”是指和以往相比,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要一反“先教后学”的常态课堂教学模式为基于“先学后教”的创新教学模式。这种创新教学模式通过调整课堂内外的学习时间,把学习的决定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后或课前首先利用视频讲座、播客、电子书等完成自主学习,然后在课堂内解决疑难,交流学习获得感。其核心是把学生学习的自主规划和教师教授的协作协同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爱好志向,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和促成个性化发展,从而让学生在自主选择与切身实践中获得更真实、更高效、更享受的学习。

“‘四’翻转”是指促成这一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的四个方面的翻转点。一是教学内容上的翻转。教学内容能否适合不同学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能力,是能否适合学生实际、能否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为此,教师在深研课标、透析教材的基础上,还要根据学生实际,充分了解学情,高度把握教学点,高效融合读写结合处,有序分布课堂学习要点,恰切选择教学负载方式和信息传递途径。所以,以忠于课标和教材为借口,按部就班、不懂整合、不敢取舍、不会重组、不擅分布、不用现代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教学的做法是实现不了翻转课堂这一创新教学模式的。二是教学时地上的翻转。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不同,翻转课堂这一创新教学模式要翻转教学的时空。以往,课堂45分钟或40分钟就是教师和学生的主阵地为学生,必须坚守。但是,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课前或课后的自主学习却成了学生学习的主阵地,课内的学习倒成了解疑补缺、交流获得感的体验区。以往,主导学生学习的,只能是课堂上的教师;而在翻转课堂中,学生可以选择自己的老师,还可以选择其他的老师,甚至通过学习一系列的学习资料来完成学习的目标。这样,学生学习的灵活性强了,学生学习的选择性足了,学生发展个性的余地大了,学生培养志趣的现实性有了,影响学生学习兴趣、束缚学生发展的一系列框框也就被打破了。三是教学方式上的翻转。传统的教学模式一般由老师主导课堂,学生唯老师是从。在基于主题阅读的小学中高年级写作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课堂的主体要真正翻转为学生,课堂的组织方式也不能由教师来主导,而应由学习内容的便利性、高效性决定。换句话说,就是教学内容决定教学形式。用什么样的方式,能让学生高效学习所学内容,就采用什么样的方式。所以,以往通过教师在课堂上讲课的方式来完成教学任务的模式,已不是唯一的形式。事实上,现代信息技术和多媒体的跨越式发展,已为这样形象、便捷、灵活的新的教学方式提供了可能。学生围绕学习目标,以便捷强大的互联网、多媒体技术为平台,无论在课前还是课后,都能与老师、同学之间进行互动,包括答疑解惑、运用知识等,从而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四是反馈评价上的翻转。在以往的课堂教学模式下,学生学习的表现多为表象,教师的评价非常单一。如果学生和教师在课堂上配合得好,则教师随时可以表扬激励。这种评价的标准源自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多为表象。即使是批阅作业,也以学生完成的情况而定。至于是否真正消化、巩固、提升了所学内容,单从作业上也难以反映。而在基于主题阅读的小学中高年级写作翻转课堂这一创新教学模式下,围绕项目化、序列化、具体化的学习目标,利用教材与网络落实作文训练点,促成生生、师生、学生与家长间的多方互动,完成灵活多样的写作评价、交流和提升,学习效果反馈的实效性强了,检测、激励或评价的手段先进了,在学习效果的反馈与评价上,翻转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总之,基于主题阅读的小学中高年级写作翻转课堂需要“‘一’反常态‘四’翻转”。其基点是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其目标是学生能力的提升。这样,才不失翻转课堂创新教学的初衷。

摘要:基于主题阅读的小学中高年级写作翻转课堂的成功“翻转”,需要“一”反常态,切中不同学段学生特点及教学重点,实现四个翻转。一是在教学内容上实现翻转,二是在教学时地上实现翻转,三是在教学方式上实现翻转,四是在反馈评价上实现翻转。

关键词:小学中高年级,主题阅读,写作教学,翻转课堂

参考文献

[1]钱珏.翻转课堂,高效教学——谈翻转课堂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应用[J].课外语文,2016,(06).

【反常态运动】推荐阅读:

非常态的常态化08-15

常态体育10-19

常态05-18

常态阅读05-20

新常态06-15

经济常态10-02

科学常态课07-14

常态化教育07-21

非常态05-21

新常态背景07-09

上一篇:生物课件的制作论文下一篇:中毒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