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促进

2024-10-26

循环促进(共12篇)

循环促进 篇1

发展循环经济, 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有效途径, 是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的重要举措。从枝江市发展的实际情况看, 今后一段时期, 我们必须把实施“工业立市、项目强市”战略与发展循环经济结合起来, 大力推行“资源—产品—再生资源”发展模式, 倾力打造循环经济产业集群, 促进市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一、培植市场主体, 推动企业发展生态化

企业是循环经济的主体。要把培育生态型企业作为发展循环经济的重点和基础, 强化扶持, 扩大规模, 做大做强生态骨干企业。

一是狠抓招商引资, 增强产业配套能力。立足我市优势产业和核心企业, 重点引进上下游产品项目, 不断延伸产业链, 倾力打造全省有影响力的食品酿造、化工、纺织工业基地。围绕食品酿造业的扩张, 以枝江酒业、华润啤酒、鸿新食品、隆华食品为龙头, 发展引进包装印刷、玻璃瓶艺、瓶盖制造、物流运输等产业, 重点引进畜牧水产加工龙头企业, 协调服务华润啤酒三期工程建设;围绕纺织产业的发展, 以香港奥美、香港稳健、浙江旺家为龙头, 发展配套棉花加工、纺纱、织造、印染及医用卫材、服装加工等产业, 重点联系引进国内知名的、技术化程度高的精梳棉纺项目, 协调服务奥美高新医用敷料项目建设;围绕化工业的壮大, 以中石化湖北分公司、三宁、开元化工为龙头, 重点联系引进碳乙化工产业项目和医药中间体项目, 协调服务浙江医药、山水树脂等项目建设。

二是加快技改升级, 增强清洁生产能力。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和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 推广应用生态工艺技术和设备, 提高能源和资源利用效率, 减少污染物排放量, 推动企业向生态化转型。要切实加强政策扶持, 对枝江酒业、华润啤酒、迅达科技、三宁化工、开元化工等重点骨干企业分别制订“生态转型”政策, 实行“因企制宜、一企一策”, 提供“零距离”服务, 优先解决生态转型过程中用电、资金、用地等方面的难题。要加快企业技改步伐, 着力支持枝江酒业罐装中心和技术中心建设工程、三宁公司“4030”工程 (40万吨尿素、30万吨氨醇) 、开元公司5000吨对苯二酚资源综合利用和省级循环经济试点工程, 加快推进中石化湖北化肥厂、奥美纺织、南辉电子、鸿新食品等重点企业生态技术改造。力争到2011年, 全市骨干企业全部完成清洁生产审计, 出口企业全部通过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 创建省级清洁生产示范企业3家以上, 建成一批生态循环型企业。

三是实施品牌战略,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积极研究制定鼓励自主创新的政策, 建立财政性自主创新投入稳定机制, 协调和督促企业落实技术开发经费, 加大企业自主创新的投入力度。坚持以企业为主体, 以引进联合为重点加快产学研合作和科技成果转化。集中力量扶持枝江酒业、三宁化工、开元化工等重点骨干企业建立技术开发中心, 力争建立国家级、省级企业技术中心8家。进一步营造鼓励创新的环境加快实施大学生回归工程, 大力引进、培养、储备一批领军型科技人才、创新型企业家和酿酒、化工、机械制造等方面专业技术人才, 全力打造高素质创新团队。认真组织实施《枝江市质量振兴和品牌经济发展五年规划》, 引导企业由做产品向创品牌转变, 重点支持枝江酒业、中石化湖北化肥、三宁化工等骨干企业产品争创国家级名牌, 引导化工、电子、纺织卫材等新兴企业申报省优 (部优) 及行业协会评定品牌, 力争培育3~5个中国名牌产品、10个以上省级名牌产品。

二、构筑示范基地, 促进产业聚集园区化

工业园区是企业聚集的洼地, 也是循环经济发展的平台。要把园区作为循环经济发展的载体, 严把园区规划、建设、管理关口, 大力建设生态工业园。

一是高起点规划园区。按照“一区多园”的发展思路, 坚持规划先行。科学编制生态园区生产加工、三废处理和生活服务总体规划及道路、绿化等专项规划, 重点制定完善园区产业发展规划, 引导枝江经济开发区、安福寺工业园加快建设和发展, 以园内骨干企业为龙头, 积极引进建设配套互补型的企业和项目, 实现企业间产品的链接及基础设施的共享, 构建生态工业链。枝江经济开发区重点发展食品酿造、电子材料、精细化工、民用炊具、家俱、纺织等产业;安福寺工业园重点发展果蔬食品加工、水产品加工等产业。努力将枝江经济开发区建成高科技、高附加值的新型化工业区, 将安福寺工业园打造成湖北重要的果蔬食品加工基地和乡村示范工业园区。

二是高标准建设园区。在园区建设投入上, 要按照小配套一次到位、大配套项目跟进的原则, 在市财政每年安排3000~5000万元资金的基础上, 进一步采取向上争取、业主投资、滚动开发等措施, 统筹利用各方资金, 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配套, 不断提高园区要素集聚和综合承载能力。在园区建设思路上, 要着眼于“大”, 加大投入, 扩大规模;致力于“快”, 在整体规划的基础上, 确保分步实施动作快, 配套建设进度快, 引进项目入园快, 筹措资金速度快;立足于“严”, 严把建设质量关, 投资强度关, 项目环评关, 重点建设道路、给排水、供电等基础设施, 提高园区的配套能力。

三是高效能管理园区。着力提高开发区管委会对生态园区的管理效能, 推进行政提速, 集中精力抓管理、搞服务, 化解企业发展难题。针对用地难, 建立土地收储制度, 加强分散厂区的改造和零星用地的整合, 及时储备工业用地, 同时积极引导、鼓励业主建设标准化厂房, 实现集约、节约用地;针对融资难, 加强与城市建设投资公司、担保公司联系, 与国家开发银行、商业银行联动, 鼓励市内金融机构为园区企业发放贷款;针对环境保护难, 切实加强环境监察, 推进三宁、助力等重点企业节能减排工作;针对安全生产难, 定期组织开展园区内企业安全、消防安全、船舶安全、危化品安全生产大检查, 不定期对园区内民营企业、加油站点、锅炉压力容器等重点部位进行抽查, 加强隐患整改, 确保良好的安全生产态势。

三、发展新兴产业, 实现资源利用效益化

按照再利用、再循环的发展思路, 强化政策引导, 抓好产业对接, 加快发展以垃圾回收利用为主体的新兴产业, 促进资源充分利用。

一是推进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在理顺管理体制、加强市场监管、规范市场秩序的基础上, 以废旧金属、玻璃、纸张、橡胶、汽车等废旧物质回收为重点, 积极推广应用先进技术和管理手段, 培育壮大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企业, 提高规模化、专业化经营水平, 加快向产业化方向发展。建立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制度, 发展以社区回收网点为基础的点多面广、服务功能齐全的再生资源回收网络, 为垃圾回收利用和资源化处理创造条件。

二是推进再生资源加工项目建设。鼓励重点工业企业开发新产品、新技术, 加强再生资源综合利用, 引进和建设一批再生资源加工项目。重点支持迅达集团湖北再生能源产业园发展, 积极开展沼气能源、农作物秸秆以及太阳能领域新技术转化新产品的研发;加快炜杰塑玻投资1.15亿元的玻璃瓶、航空模型项目建设, 力争年回收利用废旧塑料150吨、废旧玻璃15500吨;支持长松钢厂投资2.1亿元的金属制品项目, 力争年回收利用废旧钢铁30万吨;支持枝江市禾丽建材有限责任公司投资5300万元的秸秆加工项目和宜昌智星墙体材料有限公司以废煤渣为原料的新型建材生产项目。

三是推进再生资源处理设施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积极采用生物制肥、中水回用等新工艺、新技术, 加快建设城市、社区、企业等不同层次的垃圾和污水集中处理设施, 提高垃圾和污水的无害化、资源化处理水平。重点建设石宝山垃圾处理场和城区污水处理厂, 加快推进城区污水处理厂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评审工作, 力争按期建成投产, 并达到近期每天3.5万吨、远期每天7万吨的污水处理能力;支持宜昌大川水处理有限公司整体搬迁工程, 促进企业做大做强。责任编辑/梅村

循环促进 篇2

人体下肢血液回流,最主要靠踮脚跟时双侧小腿后部肌肉的收缩挤压。据测定,双侧小腿肌肉每次收缩时挤压出的血量大致相当于心脏的每搏排血量,故被誉为“人体的第二心脏”。当你久坐或久站时,可有意识地做踮脚运动。具体方法:双足并拢着地,用力踮起脚跟,然后放松,再重复。次数及间隔时间可酌情决定。

1、每天用冷水喷洒身体,每天清晨和晚间,用一束冷水从脚趾开始喷洒直到大腿根部。此方法对促进血管收缩能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

2、停止穿紧身衣,请尽量不要穿让人感到束缚的紧身衣,它会阻碍血液的正常循环。

3、将床脚垫高10厘米,不要只用垫子将床垫高,这会严重损伤背部。最好的方法是垫高床脚,而不是垫高床垫。即使不觉得腿部沉重,这个方法也不会产生负面作用。

4、逃离高温,避免用热蜡脱毛,远离蒸汽房及能够扩张静脉的高温按摩浴缸。

抓好循环经济 促进良性发展 篇3

一、推进节能减排,优化能源结构

几年来我们一直坚持加强资源节约使用,严格限制环境污染重、资源消耗大、技术含量低的项目上马,全面促进循环经济发展和节能降耗。通过努力,全市工业近年来实现了经济总量持续增长,能耗总量基本持平、单位能耗大幅度下降,水耗总量与单耗均保持大幅度下降的良好态势。

在狠抓节能减排的同时,积极支持新能源开发。目前我市在太阳能、风能、地热、锂离子二次动力电池技术研发等方面有所突破。预计2007年我市太阳能产业销售总额将比2005年增长三倍。光伏发电技术成功运用于朝阳沙滩排球场、丰台体育馆等奥运场馆项目建设。

二、制定能耗标准,加强工作指导

为细分量化节能降耗指标,加强分类指导,组织编制《北京工业能耗水耗指导指标》,上半年第一批《指标》已通过市长办公会审议,并正式发布实施。指标主要涉及能耗、水耗总量大和单耗高的42个中类行业中的65个小类行业。指标正式实施为新项目准入、现在项目改造及不达标项目退出提出了依据。第二批《指标》组织制定工作正在进行,预计年底可推出,将对全市工业节能降耗产生进一步的影响。

三、制定相关政策,强化政府引导

由市工促局、市发改委、国土局、规委、环保局等部门研究制定的《关于北京工业开发区(基地)建设项目节约土地和资源的意见》,自颁布以来对促进开发区节能节水节地发挥了作用。去年以来又制定了一系列有关循环经济的政策措施,特别是发布了《北京工业能效水效指南》,对工业39个大类、188个中类行业能耗、水耗总量、万元GDP能耗水耗做出了明确规定。今年上半年,编制完成了《关于推进北京市工业开发区建设生态工业园的意见》和《北京生态工业园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试行)》,提出了生态工业园试点工作的程序步骤,密云、林河开发区和大兴生物医药基地三家试点生态园建设启动。印发了《北京市关于加快退出高污染、高耗能、高耗水工业企业的意见》,明确了近期7行业劣势企业的退出标准、验收程序及退出奖励办法等。

下一步,继续深入推进各项工作,尽快完善相关政策。一是支持光伏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包括光伏发电入网补贴、推广绿色电价制度、制定对光伏企业的增值税、所得税和关税实行减免、设立太阳能产业投资基金、鼓励政府采购等。二是强化节能节地节水政策引导,尽快出台相关政策法规和标准,制定和推进相关工作方案,研究制订节能降耗、资源再利用及相关环保产业的鼓励政策和支持措施。

四、推进示范项目,促进全面发展

近几年我们精心选择了一批项目给予支持,如盈创再生聚酯项目是资源再利用项目,是世界上单线产能最大的回收利用废旧聚酯生产作业线,每年可回收处理废旧聚酯瓶6万吨,约占全市年废弃量的三分之一。其产品各项指标优于国家标准,获得美国可口可乐公司的质量认证,可替代原生料做食品与药品的包装材料,项目相当于每年为国家节省30多万吨石油。国家发改委对该项目给予进口设备减免税优惠政策。节水方面,我们支持首钢冷轧生产用水以城市污染水处理后的中水作为主要水源,经深度处理达到工艺水质控制指标后用于生产。冷轧年总用水量303万立方米,中水使用比重61%,水重复使用率达96.8%。

通过支持项目,全市工业循环经济发展成效显著。2006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能源消费量2381.7万吨标煤,按2005年可比价格计算,万元增加值能耗下降10.06%。为北京成为全国唯一完成国务院降耗目标地区做出了贡献;全市消纳废纸19.1万吨,同比增长10.4%,消纳废塑料5.35万吨,同比增长218%。

五、推进搬迁淘汰,促进节能减排

在推进首钢搬迁的同时,积极推进其他企业的搬迁改造。焦化、造纸一、木材防腐厂等重点污染企业去年关停。今年正在搬迁改造的企业10多家,化二、有机等正进行停产前的前期准备,按要求年底停产。

狠抓落后产能淘汰。近几年大力清理整顿“五小”企业,关停一批小水泥企业、小煤矿及各类小型矿山。全市行政区内工商注册的水泥立窑生产线和平板玻璃平拉生产线全部淘汰。今年确定全市首批退出22家高耗能高耗水企业,完成后预计年节约能源11.3万吨标准煤,节水184万吨,减少废水排放152万吨、废气排放40250万立方米、固体废弃物排放35743 吨。

六、加强平台建设,完善监控手段

江苏循环经济促进条例施行 篇4

《江苏省循环经济促进条例 》2016 年1 月1 日起施行。这是江苏省针对循环经济出台的首部法律条例。

《条例》增加了刚性约束,将一些特别重要的管理制度与项目限批、企业淘汰、政绩考核等挂钩,以形成转型升级倒逼机制, 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并在法律责任部分设置约谈有关政府主要负责人和对相关单位责令限制生产、停产整顿、依法关闭等内容。 一是推行总量控制。 注重江苏资源环境承载力的省情实际, 坚持发展与资源环境相融合的原则,突出资源总量消耗、污染物排放、温室气体排放的总量控制要求,明确省和设区的市人民政府应将总量控制目标合理分解到下一级人民政府、各重点行业或重点企事业单位,新、改、扩、技术改造项目要满足总量控制指标的要求,为资源利用和排放划定总量红线,有利于倒逼社会各主体推动循环经济发展;二是设定限额标准。 结合江苏循环经济发展的阶段实际,提出严于、高于全国标准的限额规定,明确对重点行业、重点产品资源消耗制定更加严格的限额标准, 并对超出限额标准的企业进行减产、限期技术改造、停产整顿、转产等严厉的规制,为江苏循环经济在全国的引领示范发展提供强力保障;三是加强重点监管。 提出对重点行业、重点企业进行聚焦监管的创新思路,明确对超过国家和省规定总量的能耗、水耗、碳排放重点企业,实行重点监督管理,并加强能源计量、用水计量的在线监测,避免撒胡椒面式的分散监管弊端,提高监管水平和效率。

什么是促进血液循环机 篇5

机器介绍

血液循环机,又叫气血循环机。顾名思义是促进气血循环的按摩仪器。与传统的足疗按摩仪器是有本质区别的。

血液循环机依循大自然右螺旋规律,根据传统经络理论,吸收太极、气功等养生方法的精髓,并将腹式呼吸纳入其中。血液循环机采用进口材质,利用高频高效技术,结合人体重力作用,能够快速打通全身血脉,改善五脏六腑,平衡身体阴阳。

血液循环机原理:

学术依据:血液循环学说,足部反射学说,经络学说,有氧运动学说等

血液循环机以高频螺旋振荡方式产生顺时针方向的旋涡力(克服地心的吸引力)。按摩刺激足、手等反射区,推动气血运行,加速血液循环,改善自身各组织、器官,尤其是大脑的供血、供氧情况。使用百世康血液循环机能改善人体微循环,激发人体的潜能,启动体内的调节机制,以“不动”达到运动效果,使人神清气爽,活力倍增,达到气血畅通,强身健体的效果。

机器特点

1. 纯物理疗法,符合自然界万物生长规律及阴阳平衡学

通过顺时针螺旋按摩人体的手足反射区及全身的穴位,强身健体,平衡人体生理系统,无任何副作用。

2. 全功能运动器械,零运动伤害

血液循环机是集有氧运动与按摩为一身的健康运动器材,不受时间、空间和气候的限制,零运动伤害。

3. 使用方法多元化,老少皆宜。

血液循环机能做站、坐、跪、靠、蹲、躺等各种姿势,一旦拥有,全家享受。

4. 使用简单舒适,易养成持之以恒的运动习惯

操作非常简单,享受型的运动器材,血液循环机是工作繁忙、没有时间坚持每天运动的现代人锻炼身体的最佳选择,是当代保健运动的新时尚。

5. 百世康血液循环机特增加磁疗及释放负离子的功能,能有效地活化细胞,增强免疫功能,在改善微循环的同时享受雨后、草地、瀑布环境中那样的清爽,有效增加血氧浓度,改善大脑缺氧缺血状况。

循环促进 篇6

本论坛的主要议题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和四中全会精神,以“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生态文明,促进经济转型”为主题,总结十年来发展循环经济的成效、经验和问题,分析经济新常态下循环经济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研讨加快循环经济发展的战略和政策,如何将依法治国战略贯彻到推动循环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提出促进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发展和构建循环型社会的新思路、新举措。

本次论坛是中国循环经济协会成立后主办的首次综合型论坛,分为主论坛和产业循环经济、园区循环化改造、资源再生利用、再制造、垃圾资源化、投融资6个分论坛。来自全国人大环资委、全国政协人资环委、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有关部门,中国循环经济协会会员单位,有关行业协会,有关城市、园区、相关企事业单位、投融资机构,有关研究机构、大专院校、专家及新闻单位代表约1200余人参加了本次论坛。

即将到来的2015年是“十二五”的收关之年,也是“十三五”规划的编制之年。“2014中国循环经济发展论坛”梳理了十年以来中国循环经济发展现状,认真审视了在经济新常态下循环经济发展面临的机遇、挑战和应对策略,有关专家就相关领域的热点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对“十三五”时期中国循环经济的发展基本目标、重点任务、政策机制、保障措施等关键问题等发表真知灼见,对推动循环经济发展,建设生态文明具有重要意义。

嘉宾观点

(一)循环经济与生态文明

第十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工程院原院长、主席团名誉主席、院士徐匡迪从人类文明发展的进程、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深刻阐述了发展循环经济对建设生态文明和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提出了发展循环经济的三大重点领域和建设循环型社会的架构。他指出,消费领域、文化教育领域、生产领域是发展循环经济的三大领域。在全社会提倡节约资源、简化包装,进行生活废弃物分类回收、再生利用,鼓励消费、反对浪费;加强学校生态知识的教育,形成爱惜资源、保护生态的意识,养成反对铺张浪费,崇尚节俭的社会风气;在生产领域发展近零排放的生态经济、循环经济、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努力建设循环经济型的社会。

(二)循环经济与绿色转型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解振华从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和四中全会精神的战略高度,深刻阐述了发展循环经济是实现中国经济绿色转型的必由之路,也是唯一现实的选择;总结了十年来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成效和五个方面的经验,提出贯彻落实依法治国战略,加快构建循环发展制度、政策和技术体系三个方面的任务。

(三)循环经济与产业转型升级

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石军以甘肃省金昌市探索发展循环经济的实践为案例,阐明了金昌模式的基本内涵和主要特征,生动地论证了循环经济在助力产业转型升级方面所发挥的巨大推动作用,并指出了如何发挥各方作用,协调推进。石军强调政府部门要着重强化三项工作:一是结合“十三五”国民经济发展规划的编制,修订完善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并强化循环经济在国民经济规划中的地位和作用。二是加大技术和资金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在技术研究和推广上,需要优先支持循环经济项目;在金融机构贷款上,需要优先解决循环经济发展需求;在财政资金安排上,需要优先倾斜循环经济发展。三是加强组织协调,建立健全推进循环经济发展尤其是产业转型升级的协调机制。

(四)循环经济与污染防治

环境保护部原副部长张力军深刻分析了当前我国环境保护面临的严峻形势,提出循环经济是污染预防的有效途径,推动污染防治战略转型必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并从企业、园区、社会三个层面提出发展循环经济的对策措施。他指出,循环经济是推进污染防治工作的有效“预防”途径,过去污染防治单纯依靠末端治理,重“治理”轻“预防”,难以形成对转方式、调结构的倒逼机制。循环经济强调资源节约利用、资源重复利用和资源再生,以及从源头上防止污染的理念,为污染防治从单纯的末端治理,向对生产全过程控制转变提供了战略性的理论范式,实现了污染防治从重“治”轻“防”,向“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战略转变。

(五)循环经济与新型城镇化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秘书长、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李迅用翔实的数据阐述了城市转型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提出新型城镇化建设重在四大转变;从循环经济发展的内涵、效果、机遇、潜力说明循环经济是新城城镇化发展的新模式,并提出新型城镇化与循环经济是一种价值理念、追求目标、追求过程、发展模式,二者融合发展是新要求。

李迅认为,中国高速的经济发展和快速的城市化进程已经迅速地改变了中国的产业结构、城乡格局、资源利用和能源消耗结构,对世界能源、资源、生态环境格局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据数据显示,每提高1%城镇化率,新增城市用水17亿立方米;每提高1%城镇化率,新增能耗6000万吨标准煤;土地:每提高1%城镇化率,新增建设用地1004平方公里;每提高1%城镇化率,新增钢材、水泥、砖木等建材总重量达6亿吨。中国城市化的战略目标基本设计为,到2050年,中国的城市化水平达到70%—75%,全国经济中城市经济的贡献率达到90%;中国城市的单位能量消耗和资源消耗所创造的价值在2000年基础上提高15—20倍,争取到2040年实现能源消耗的“零增长”,争取到2035年实现温室排放的“零增长”,循环经济将在中国城市转型发展中迎来巨大的发展机遇。

循环促进 篇7

关键词:两型社会,循环经济,对策建议

资源和环境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柱, 是人民健康生活的重要保障。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 我们在取得令世人瞩目的发展成就的同时, 也付出了巨大的资源与环境代价, 导致自然资源枯竭、环境退化、生物多样性锐减、人们身心健康受到破坏等一系列问题, 资源和环境问题成为阻碍社会和谐稳定、制约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最大障碍。循环经济是建设“两型”社会的客观要求, 也是当今世界的发展潮流。我们必须准确把握其基本内涵, 探索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循环经济发展之路。

一、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是建设“两型”社会的客观要求

(一) 发展循环经济是解决经济发展与资源矛盾的战略选择

国外学者计算过, 如果中国按照的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完成工业化过程, 需要1.2个地球的资源来支撑, 也就是说不可能实现工业化;而如果我们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采取强化节能措施, 最大限度提高资源生产率, 到2020年, 能使万元GDP能耗由2002年的2.68吨标准煤降低到1.54吨标准煤。[4]所以说, 发展循环经济, 降低资源消耗, 提高资源使用率, 实现资源型产业转型, 是解决我国经济发展的资源瓶颈, 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迫切要求。

(二) 发展循环经济是减少污染, 实现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根本要求

由于多年来片面地追求实物产出量和经济效益, 我国生态环境不断恶化, 已经严重影响了未来经济的发展。特别是近年来水土流失、水位低枯、沙漠化扩大和湿地资源萎缩等现象, 导致土地资源面临风险。要修复破坏的生态环境, 扭转目前经济增长方式带来的负面效应, 实现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 就必须大力推进循环经济的发展, 保证资源的环境安全。

(三) 发展循环经济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提高国际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世界经合组织的研究表明, 建立在循环经济理念基础上的环境产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与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并列为当代最具发展潜力的三大领域, 将成为未来世界性的主导产业之一。发展外向型经济是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必然趋势。发展循环经济, 一方面可以节约资源、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增强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也符合发达国家的资源环境技术标准的“清洁产品”, 减少绿色贸易壁垒障碍, 增强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为我国经济发展创造新的增长点。

二、当前我国发展循环经济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主观认识不足, 企业和群众参与的积极性不高[5]

在观念认识方面, 主要是一些地方、部门对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战略意义和紧迫性认识不足, 错误地认为循环经济等同于可持续发展概念, 且有一种对循环经济概念化和任意夸大其作用的倾向:武断地认为循环经济“可解决一切资源环境问题”;而由于对于环境保护意识的教育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和广泛的宣传, 公众对循环经济的参与积极性不高, 例如, 虽然垃圾分放的设施已经在很多城市中普及, 但是随意投放垃圾的现象仍随处可见。企业参与循环经济的积极性也不高, 并没有按照相关规定积极配合。

(二) 发展循环经济的各项制度有待完善

1. 法律方面。在立法内容、立法理念、相关法律法规的衔接上还具有一些问题, 可操作性不够强。

2. 宏观经济政策方面。

现有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价格体系, 税收体系, 财政金融规制等基本经济制度仍服务于传统经济发展模式的制度和政策, 没有形成适合于循环经济的制度体系和运行机制, 在很大程度上延缓了循环经济的发展。

(三) 发展循环经济的技术支撑力度不够

循环经济推崇发展清洁生产, 这一创新的生产方式需要先进的科学技术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而我国正处于循环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 技术水平参差不齐, 相应的技术储备不足, 严重制约了循环经济的发展。

(四) 在循环经济管理方面我国尚未建立起基本的物质流量表

对于企业和地区进行循环经济管理缺乏基本的数据信息, 致使对发展循环经济的管理严重缺位。

三、当前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对策建议

(一) 转变思想观念, 构建循环经济发展的思想基础

推进循环经济建设是涉及全社会的系统工程, 具有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的特点。在发展循环经济过程中, 各级政府职能部门首先要更新发展观念, 注意改变重开发、轻节约, 重速度、轻效益, 片面追求GDP增长, 忽视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思想倾向。要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统一起来, 这要求在经济发展过程中, 不仅要考虑经济总量的提高, 还要考虑生态承载能力, 不仅要关心经济的发展, 还要关心子孙后代的生存。

企业在保护环境中所应有的职责是可持续发展提出的重要要求, 因此, 企业必须转变思想观念和生产模式, 使用能够兼顾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循环经济模式, 防治污染、减少废弃物排放、开发对环境无害的产品,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实施循环经济不仅需要政府的倡导、企业的自律, 更需要提高广大社会公众的参与意识和参与能力, 所以我们应加强舆论宣传, 引导居民树立现代生态价值观。要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 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新闻媒体广泛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舆论宣传和科普教育, 使社会各阶层人群了解并认可循环经济, 在生产中为发展循环经济贡献才智和力量, 在生活中优先使用和采购再生利用产品、环境标志产品和绿色产品, 为这些产品培养稳定的市场。

(二) 构筑有利于循环经济发展的体制和政策基础

由于循环经济的思想具有前瞻性和战略性, 并不是每个企业和消费者都能够理解它的理念。因而, 在循环经济理念还没有完全被大部分企业和居民所认识和接受的阶段, 政府应该在推广循环经济建设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通过加强包括经济制度、法律制度、政治制度等在内的适合循环经济发展的制度创新来对发展循环经济加以引导;政府要通过建立和完善政策体系, 强化行政管理机制, 充分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 用具体明确的政策法规调控社会各个环节循环经济的发展。从宏观上调节或影响市场主体的行为, 以实现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三) 构建发展循环经济的技术支撑体系

科学技术是建设循环经济的决定性因素。发展循环经济, 要高度重视科技的作用, 依靠科技创新, 充分发挥技术进步的支撑力度。我们要通过重视和引进科技人才、加大科技资金投入来大力发展绿色技术, 加强循环经济技术的开发与创新, 构建起循环经济发展的科技支撑体系。要以技术创新带动循环经济的发展, 以经济的发展促进技术的革新, 使企业真正实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的生产。

(四) 积极参与国际循环经济交流, 借鉴国外发展循环经济的先进经验

通过引进国外有利于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先进技术, 改造我国传统产业来循序渐进的发展循环经济。

参考文献

[1]朱仕祥.浅析循环经济的涵义及几点思考[J].中国矿业, 2010, 19 (增刊) :49-50.

[2]胡术阁.黑龙江省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对策研究[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2009.

[3]陈德敏.循环经济的核心内涵是资源循环利用——兼论循环经济概念的科学运用[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4, 14 (2) :14.

[4]胡术阁.黑龙江省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对策研究[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2009.

[5]龚秀萍.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现状、问题及国际经验借鉴[J].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0, 21 (1) :70-72.

以专题研究促进校本研修循环优化 篇8

一、文本细读,提升研读教材的能力

随着教学实践研究的深入,我们发现就教学的有效性而言,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因而教师需要对教材进行二度开发。基于此,我校语文教研组申报了区级课题《在文本细读中提高语文教师研读教材能力的实践研究》,以梳理文本细读的视角、策略和方法,形成文本细读的基本操作要略,从而提高语文教师研读教材的能力。

我们组织教师一边学习相关理论文章,一边以备课组内主题课文细读的方式进行研究,并借助市、区教研员的力量,以典型课文指导教师如何基于阅读教学进行文本细读。例如,在低年级选择童话体课文进行阅读与识字整合的细读研究;在中高年级开展选择人生感悟课文进行感悟与表达整合的细读研究。各备课组每月进行一次集体备课,对指定课文进行细读,然后选择一篇课文在组内进行教学实践。第一位教师上完后进行评课和重建,第二位教师在此基础上再进行重建,然后第三位、第四位教师依此类推。这样的循环研究,能不断优化教学环节设计和教师教学行为,提升全体教师专业能力,强化各备课组研究力度。

二、作业一体化研究,提高作业整体设计能力

虽然文本细读的研究切实提高了教师研读教材的能力,但是我们发现,教师布置的课后作业仍然以抄写、默写为主,很少与课堂上的训练相匹配,学生在课堂上的习得不能在课后得到巩固和提升。于是,我们对各年级语文教材和练习进行了再研读与再梳理,考虑到教材篇目众多,我们在各单元中挑选了两到三篇讲读课文,每一篇都设计出了一套作业练习,包括课前预习、课中训练、课后作业。课前预习以掌握生字与生词的读音、读通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为主,适当添加与课文作者或课文内容有关的资料查找;课中训练是围绕教学目标,设计相应的练习,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课后作业则是在课中训练的基础上,进行读写结合,达到巩固及延伸的效果。

通过一学年的努力,各备课组将设计的练习整理汇总,编写了与新教材配套的校本拓展教材《语文加油站》(共十册)。该教材以单元的方式罗列了知识和能力学习目标。每篇课文由预习题、同步题、巩固题三部分组成,将课文的学习前移后续,与课堂教学形成一个循环共同体,实现了备课、上课、作业一体化。

三、单元整体设计,强化语文学习的统整意识

2011年,我校语文教研组申报了课题《小学语文单元统整教学的实践研究》,旨在充分开发、利用、充实教材所提供的学习资源,围绕单元主题、单元训练目标,设计与之相关的阅读、习作、综合活动等学习内容,实现教学内容、教学时空、教学方法的全面开放,使学生在相同或不同学习内容、相同或不同学习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有机整合中开拓视野、发展思维,从而改变小学语文教学高耗低效现状,为其后续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循环促进 篇9

一、阜新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成效

阜新的农业循环经济建设发展较快, 特别是2007年被确定为全国循环农业示范市以来, 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框架已初步构建。

1. 农业循环经济工作领导得力。

阜新市委、市政府确定了循环型农业为阜新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方向之一, 率先成立了“阜新市农业循环经济领导小组”, 编制了《阜新市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管理办法 (暂行) 》《阜新市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规划》《阜新市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实施方案》, 为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提供了科学规划。

2. 农业循环经济链条运行良好。

阜新已建立起以农作物秸秆、林产品、农产品、畜产品为资源的四大循环经济体系。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畜禽粪便综合利用等多个循环经济链条运行良好。

一是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成果显著。到2009年,

注:本文系辽宁省社科基金项目 (项目编号L09DJY077) 阶段性成果

全市农作物秸秆青黄贮6.5万窖、秸秆气化站6处、大中型沼气池45座, 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40%以上。阜新的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主要有四种途径:一是依托阜新荣大颗粒饲料等企业, 发展草食畜牧业;二是发挥辽宁田园实业等龙头企业带头作用, 生产食用菌;三是秸秆机械粉碎后直接还田, 增加土壤有机含量;四是秸秆气化可燃气体供给农户。

二是畜禽粪便综合利用居全省领先水平。阜新“四位一体”生态模式户建设从1990年开始, 2009年全市累计建设生态模式户4.5万户, 年综合处理畜禽粪便约72万吨, 年产沼气900万立方米, 建设数量及利用率在省内名列前茅, 被评为全省农村能源建设先进市。

3. 林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探索显效。

“十五”以来, 阜新市共完成人工造林作业面积321.5万亩, 投入造林资金8.6亿元;实施退耕还林工程, 使农民获直接经济效益2.9亿元;实施以林草间作为主, 配以林药、林菌、林烟、林粮间作和林下养鹅等办法, 林地经济开发面积100万亩。彰武县推行的“林草畜一体化”开发模式, 形成了“沙荒地造林——林下杂草养鹅——鹅粪滋养林木”的良性立体循环体系。

4. 农产品加工业循环经济良性格局初现。

阜新以双汇等企业为龙头, 建成千亩以上农业园区15个, 建立了养殖业、有机农业发展链条。辽宁田园实业利用秸秆和畜禽粪便生产食用菌和有机肥料, 每年转化秸秆6万吨、畜禽粪10万吨, 生产食用菌菌料10万吨, 年生产褐菇2万吨, 安置农村劳力3200人, 带动15000余户农户致富。阜新振隆土特产开发了南瓜干、南瓜粉、南瓜丝面、南瓜饼干等系列产品, 既提高了企业效益, 又增加了农民收入。

二、阜新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制约因素

阜新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取得了成绩, 但也存在着制约循环农业发展的问题。

1. 农业生态环境日趋恶化。

阜新地处亚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区, 降水量少, 蒸发量大, 水资源相对短缺, 沙漠化和水土流失等造成生态退化。阜新农业生产过程中长期滥施和偏施农药化肥、地膜回收不力、用水浪费所造成的农业面源污染问题较为严重。

2. 农业基础设施相对薄弱。

阜新的农业生产以种植业为主, 而“靠天吃饭”的粮食生产在种植业中比重较大。阜新现有耕地的80%左右为中低产田, 农田基础水利设施缺乏, 有效灌溉和节水灌溉面积数量偏低。

3. 农业中介组织作用发挥欠佳。

农业中介组织是农户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纽带。阜新的农业中介组织数量有限、产业覆盖面窄, 尚处于初始阶段, 其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阜新有专业生产合作社和专业生产协会285个, 带动农户3万户, 仅占全市农户总数的10%。

4. 农业循环经济支撑体系不完善。

目前, 促进农业循环经济的政策支持体系、技术创新体系、综合服务体系建设相对滞后, 工作机构、工作队伍、工作方式等还不适应循环农业发展的需要, 在相当程度上限制了循环经济的发展。

三、阜新农业循环经济发展建议

走农业循环经济之路, 不仅是实现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的需要, 更是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1. 坚持因地制宜, 减少面源污染, 实现“减量化”。

阜新在农业循环经济发展中面临着耕地资源短缺、水资源短缺、农业面源污染日益突出等问题, 特别需要通过“减量化”来解决。“减量化”原则是农业循环经济的基本原则之一。一是节水, 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发展节水农业;二是节药, 减少高毒农药使用量和薄膜残留量;三是节肥, 增施有机肥, 控制化肥量, 提高化肥利用率。

2. 抓住转型契机, 依托农产品加工业, 实现“再利用”。

农产品加工业基地是阜新经济转型中打造的三大基地之一。阜新的农产品加工业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由转型前12.7%上升到27.3%, 成为继煤、电之后的重要接续产业。再利用原则是农业循环经济的基本原则之一。再利用原则在农产品加工业中的应用, 主要体现在系列开发、反复加工、深度加工各类农产品、林产品、水产品、副产品。因此, 要依托农产品加工业, 以龙头企业与农业园区为载体, 大力发展农产品深加工、畜禽类深加工、林产品加工、农业废弃物资源化, 实现“再利用”。

3. 推广典型经验, 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阜新在农业循环经济发展中已经涌现了发展典型, 如“四位一体”生态户模式、彰武半干旱地区的“五峰模式”。五峰镇发展了“甜玉米种植——保鲜玉米深加工”、“肉牛饲养——肉牛屠宰加工”、“甜玉米种植——秸秆青贮——肉牛饲养”、“养牛——牛粪——沼气——照明 (燃料) ”、沼肥等良性循环产业链条, 实现了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环境改善。因此, 要积极推广典型经验, 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激发农户参与农业循环经济的热情。

4. 多方协力, 完善服务体系建设。

农业循环经济是一项系统工程, 需要完善的服务体系提供有力支撑。一是中介组织服务。围绕产前、产中、产后提供产品销售、技术指导、信息咨询等服务, 促进农户与市场、农户与企业的有效衔接。二是资金投入。农业生产的特殊性与农民收入的波动性, 需要多渠道筹集资金, 加大政府财政、银行信贷、社会资本投入力度, 重点支持特色农业、生态农业、畜牧养殖、生态建设。三是技术保障。发挥农业科研机构和技术推广机构的作用, 加强对农民的技术培训, 使农户得到科学用药、合理施肥、保护性耕作、立体种植和间作套种、生态畜禽养殖、沼气综合开发利用技术等应有的技术指导。

5. 正确定位, 转变政府职能。

政府管理能力对经济转型、农业循环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阜新各级政府应转变政府经济管理职能, 建设服务型政府。一是强化责任意识。把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纳入地方基层政府的职责范围之内, 把资源和环境作为硬指标纳入政绩考核体系。二是利用财税杠杆。对环境污染、农药超标、化肥过度使用的可采取限制性政策, 对节约资源、清洁生产、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发展沼气工程的给予鼓励性政策。

摘要:本文在总结阜新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成效的基础上, 分析其发展的制约因素, 从原则、资金、服务、政府等多方面入手, 提出了阜新发展农业循环经济, 促进经济转型的建议。

循环促进 篇10

一、法律责任

《循环经济促进法》并不是发展循环经济的“万能药”, 仅仅依靠一部法律规范来实现经济发展的目标是根本不切实际的, 还需要政府承担必要的法律责任, 借鉴发达国家循环经济法律、法规中的责任划分, 承担必要的法律责任。

(一) 规范政府的抽象责任

《循环经济促进法》中关于政府抽象责任的论述比较简单, 仅从宏观层面上进行了界定, 这使得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目标的实现缺少了必要的、有效的载体。我国政府可以借鉴美国、德国以及欧盟等政府循环经济法律中严密、具体、规范的授权管理体系, 明确我国循环经济促进法的授权的目标、授权的范围、授权的重点、实施的具体流程以及时间期限等等, 从而将政府的抽象的法律责任具体化, 提升政府管理的实效性 (1) 。

(二) 充实、创新循环经济促进法内容

与发达国家循环经济法的法律内容相比, 我国的《循环经济促进法》的内容比较宽泛、立法条款较简单, 政府部门应该结合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现实需求, 借鉴发达国家循环经济法的法律法规体系的建设经验, 在对立法目的、原则进行详细阐述的基础上, 明确各方的权利、义务, 并出台相应的地方性法规、政策来弥补《循环经济促进法》的不足之处, 充实、创新循环经济促进法的内容, 增强其可操作性。

(三) 优化立法权配置

通过优化立法机关、行政机关之间的循环经济立法权的配置, 以《循环经济促进法》为法律指导的蓝本, 将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目标的实现进行细化, 并根据立法、行政机关对循环经济发展的关注程度, 健全、规范司法审查制度, 构建完善的循环经济法律规范体系, 以政府的介入来克服“私法”的不足之处, 降低循环经济发展的成本、提高循环经济发展的质量、效率。

二、管理责任

政府部门要成立专门的循环经济发展领导组织机构, 负责制定本级别的循环经济发展战略规划, 促进《循环经济促进法》的实施。可以说, 政府承担着对循环经济发展的宏观协调、指挥与管理的责任, 这事关循环经济发展的成败。本部分所提及的政府管理责任, 更倾向于政府的公共援助、宏观协调责任, 离开了政府的公共援助, 循环经济发展的收益就会降低, 废物循环利用的目标也就会流于形式, 成为一纸空谈。《循环经济促进法》关于政府管理的责任相对比较抽象化, 并没有完全地落实到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去, 主要是通过制定一些“诱导性”的政策、制度来引导、鼓励、督促企业、个人以及社会其他主体开展循环经济发展活动, 使他们在生产、消费以及流通等全过程中做到资源消耗的减量化、再利用化, 优化经济发展的投入产出比, 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 (2) 。政府部门宏观管理职能的发挥如何, 将会直接影响到废物循环的利用情况。政府通过出台一些财税优惠政策、信贷支持制度、价格管理制度等诱导性政策或者制度, 使得企业等社会主体意识到资源的循环利用、废物的资源化利用是有利可图的, 有助于促进企业追求经济利润最大化目标的实现, 循环经济发展的私人收益就会高于私人成本, 企业等社会主体发展循环经济的积极性就会提高, 从而实现由被动管理向主动发展的转变, 促进公共资源投资、收益平衡的实现 (3) 。政府宏观管理责任关键的是必须要将鼓励循环经济发展的诱导性制度、优惠政策具体化, 将原本抽象的法律条文落到实处, 出台相应的法规制度, 激发社会各方主体废物资源化利用、发展循环经济的积极性、主动性。

三、监管责任

企业是否实施循环经济发展与政府的监管密切相关。企业存在的主要动机就是追求经济利润的最大化, 降低成本投入、提高经济收益是企业最为关注的。发展循环经济对降低社会的资源投入、企业的排污等具有积极的作用, 但同时也意味着企业必须进行前期的资本投入, 通过改变、优化生产工艺, 为废物的资源化利用创造条件, 这就需要政府的介入, 督促企业按照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发展方针做出企业发展的决策。政府及其相关部门是循环经济法律法规的制定者、实施者, 必须要建立完善的监管体系, 明确各级政府的监管责任, 确保各级政府、相关部门的行为符合《循环经济促进法》的行为、决策要求, 一方面, 政府部门要建立完善的内部监督管理体系, 建立由上而下的监管体制, 由上级机关对下级政府机关及具体的执行部门进行监督, 督促他们去监督企业, 引导企业按照循环经济发展的目标要求做出企业经营发展的决策, 另一方面, 建立外部监督管理机制, 受到人力、物力等客观条件的限制, 仅仅依靠政府单方的监管难以做到面面俱到, 《循环经济促进法》明确规定了公民有权举报浪费资源、破坏环境的行为, 政府部门要为社会监督提供便捷的渠道, 公开监督举报的方式、渠道, 建立内部监管与外部监督相协调的管理体制, 督促企业实施循环经济发展, 推动全社会循环经济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

四、指导责任

实施循环经济发展需要企业改进生产工艺、优化生产管理, 这就需要企业必须进行更多的资本投资。发展循环经济是一种相对较新的“课题”, 鲜有可以借鉴的成功经验, 需要政府部门发挥宏观指导作用, 履行必要的指导责任, 将行政指导制度明晰化, 一是健全、完善循环经济政府行政指导的实体制度, 比如, 行政指导的具体方法、范围等, 规范政府及其相关部门的指导行为, 防治无关指导、怠于指导现象的发生;二是完善、规范政府及其相关部门的行政指导程序制度, 行政指导程序制度是循环经济指导实体制度能够实施、有效实施目标得以实施的重要保障, 重点完善循环经济的听证程序制度、一般程序制度以及简易程序制度, 对循环经济发展的每个步骤都要明晰化, 以最大限度地规范实践操作的合理性、科学性 (4) ;三是健全、完善循环经济行政指导救济制度, 对于任何企业来说, 发展循环经济都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 政府部门的行政指导不可避免地会对企业等主体的决策、发展造成影响, 一旦行政指导出现偏差往往会给企业带来经济损失, 通过建立完善的行政指导救济制度, 由政府合理的承担部分经济损失, 一方面能够减少企业的经济损失, 另一方面, 还能够提升政府的公信力, 从而为循环经济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宏观环境。

总之, 企业所追求的是经济效益, 以利润最大化为主要目标, 而政府所追求的是社会效益, 以社会和谐发展为主要目标, 这种价值观的差异必然带来发展循环经济过程中的矛盾冲突, 政府必须要从宏观层面出发, 承担必要的责任, 为循环经济的发展营造良好的政治、政策环境。并通过克服私法的消极性, 依托公法, 充分发挥政府的积极作用, 明确政府的责任, 这是建立、健全循环经济法律体系、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基础。

摘要:《循环经济促进法》的推行实施、发展循环经济要采取因地制宜、公众参与、注重实效、政府推动的方针, 由各级政府部门负责协调、组织、监督本级循环经济发展工作, 这就要求政府部门必须要承担起相应责任, 这是《循环经济促进法》得以实施的必要保障。

关键词:循环经济促进法,政府责任,策略

参考文献

[1]季萍.资源型城市地方性循环经济立法探究[J].生态经济, 2014 (03) .

[2]曾丽红.我国环境规制的失灵及其治理——基于治理结构、行政绩效、产权安排的制度分析[J].吉首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3 (04) .

循环促进 篇11

一、突出顶层设计,循环经济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

“十二五”期间,江苏省从战略全局的高度,对全省循环经济发展进行统筹设计,循环经济发展的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一是推动循环经济立法。2015年9月《江苏省循环经济促进条例》通过省人大常委会审议,并于今年1月1日颁布施行。《条例》通过总量控制、重点监管、考核评价等内容加强了约束性和可操作性,形成有效制度保障,将成为发展循环经济的长期遵循。二是加强规划引导。研究出台了规划及一系列重大政策文件,对循环经济发展进行了系统谋划,成为“十二五”时期全省发展循环经济的行动纲领。三是加强组织领导。建立了江苏省发展循环经济联席会议制度。

二、突出重点领域,园区循环化改造全面展开

园区经济是江苏经济发展的特色,也是循环经济工作的主战场。2013年初,以省政府办公厅名义发布《江苏省十二五园区循环化改造实施方案》,提出到“十二五”末全省70%的国家级、50%的省级开发区完成园区循环化改造任务。为确保完成目标任务,开展省级示范试点建设,确定了36个省级示范试点园区,拿出4.5亿元支持示范试点园区建设,并配套制定出台省级园区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考核验收管理办法。同时,连续三年将园区循环化改造列为省委、省政府年度重点工程,并积极开展了循环化改造专家行、园区投融资对接、专业化服务公司推介等活动。苏州市还按照“大产业、大区域、大循环”思路,创新提出开展全市16个园区整体化改造。截至2015年底,全省有88家开发区实施园区循环化改造,其中国家级40家,占100%,省级48家,占52.7%,全面超出省定目标。

三、突出问题导向,循环经济示范试点加快推进

江苏正处于工业化中后期阶段,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矛盾比较突出。对此,全省突出问题导向,从重点领域入手,集中精力解决关键难题。一是结合江苏废弃物特点推进“城市矿产”建设。在培育邳州、如东、戴南等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的基础上,组织开展了两批省级示范试点建设,确定了35个示范基地(企业),再生资源集聚量已达3000万吨。二是深入推进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试点工作。苏州等5市被列为国家试点城市,南京等9个市县列为省级试点城市,餐厨垃圾处理能力已达到每天2000吨。三是强力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制定了《江苏省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工作考核办法》,以秸秆禁烧倒逼秸秆利用。2015年,全省秸秆综合利用率超90%。四是积极推进再制造产业发展。2015年8月,国家认监委批准张家港筹建国家再制造汽车零部件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成为全国首家专门从事再制造产品认证的检验中心,目前全省再制造产业产值突破100亿元,成为我省新的经济增长点。

四、突出服务保障,循环经济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

“十二五“期间,江苏省按照“严立法、定标准、做平台、推普惠”思路,突出政府在发展循环经济服务保障职能,着力营造“政府推动,企业实施,公众参与”循环经济发展良好环境。一是建设循环经济公共服务平台。2015年5月江苏省循环经济公共服务平台建成启用,成为全国首家正式运行的省级循环经济公共服务平台。二是加大财政资金扶持力度。“十二五”期间,省财政共安排节能与循环经济专项资金11.5亿元、建筑节能引导资金近10亿元、省级园区循环化改造示范资金4.5亿元。三是强化循环经济科技创新。布局循环经济各类科技计划792项,获国家级成果奖励31项,产生经济效益约434.64亿元。四是搭建金融服务平台。积极组织开展投融资对接、循环经济专业化服务公司推介等活动。

循环促进 篇12

发展循环经济需要综合运用各种政策手段, 尤其是财税政策, 调节和影响市场主体的行为, 建立起自觉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机制, 以资源循环利用为基础, 维护生态环境良性循环, 从根本上转变发展方式, 以尽可能小的资源投入和环境代价取得尽可能大的经济社会效益, 努力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1 国外发展循环经济的财税政策措施对我国的启示

1.1 财政政策方面

1.1.1 政府采购制度。

为促使循环经济的发展, 鼓励社会大众进行绿色消费, 逐步建立绿色消费观念, 政府应优先采购具有绿色标志的、非一次性的、包装简化的、用标准化配件生产的产品, 以此影响消费者消费方向和引导企业的生产方向, 从而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我国应尽快完善《政府采购法》, 对政府所采购的商品列明环保和综合利用的指标, 指导各级政府的采购工作, 确保环保、节能产品能真正落到实处。

1.1.2 财政预算政策。

循环经济具有明显的公益性的特征, 属于社会的共同需要。在未来预算结构调整和改革中, 政府在每年新增加的财政收入和缩减的其他财政支出中安排一定比例的资金支持循环经济的发展。这些预算资金主要投资于循环经济的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 包括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工业园区和城市循环经济发展模式;重大技术领域和重大项目领域;循环经济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完善再生资源回收网络, 明确回收处理技术路线, 制定促进再生资源循环利用的法规、政策和措施。

1.1.3 政府补贴。

开展循环经济的企业最初本大利微, 如一粒纽扣般大小的废电池, 可污染400立方米的水, 而回收和处理没有任何利润可言, 即使由财政一次性投资建厂, 日常运转也需要财政补贴, 否则, 我国每年140亿节的废电池无人来处理。因此, 政府应对开展循环经济的企业给以照顾, 例如采取物价补贴、企业亏损补贴、财政贴息、税前还贷等。

1.1.4 设立专项基金。

循环经济是复杂的、巨大的系统工程, 涉及各个方面与领域, 政府应通过设立专项基金支持相关机构的建立, 动员社会团体和公众参与循环经济的宣传、教育、推广、实施及监督。基金经费来源可通过财政专项拨款、资源税费改革的专项利用、社会捐赠等途径来解决。专项基金主要投向于加强与国际组织和外国政府、金融、科研机构等在循环经济领域的交流和合作、支持中介服务、鼓励居民循环消费等。

1.2 税收政策方面

1.2.1 完善资源税。

一是扩大资源税的征收范围。二是改革资源税的计税依据。三是积极调整资源性产品与最终产品的比价关系, 完善自然资源价格形成机制, 通过资源价格的调整, 也可以更好地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四是建立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和消费者回收付费制度。

1.2.2 开征环境保护税。环境保护税包括水污染税、大气污染税、污染源税、噪音税、生态补偿税等一系列专项税目。

1.2.3 调整消费税, 增强环保功能。

扩大消费税的征收范围, 限制高能耗、高污染产品的使用。首先, 对过度耗费自然资源的产品及环境污染严重的产品。其次, 对消费以不可再生资源为原材料的产品的行为课以重税, 以抑制环境污染、减缓不可再生资源消耗速度。最后, 对污染环境的消费行为, 可通过对企业生产有害环境的产品消费税方式, 提高其成本, 通过价格信号限制破坏生态环境的消费, 鼓励健康性的消费和保护资源环境的绿色消费。

2 促进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具体财税政策

2.1 加大政府财政资金投入力度

政府为了发挥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导向作用, 应该安排必要的财政投资。在未来的公共财政改革中, 预算内投资要改变过去投资范围太宽、包揽太多的格局, 从一般竞争性领域的投资中逐步退出, 对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国家基础性、公益性、战略性的产业予以投资倾斜。政府应增加投入, 促进有利于循环经济发展的配套公共设施建设。由于以上公共设施建设的承建企业经济负担较重, 所以政府通过投资性的支出, 既可以为企业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 同时也可以调动企业建设循环经济的积极性。

2.2 借鉴国外经验, 制定财政补贴措施

目前, 许多发达国家在发展循环经济过程中, 通过财政补贴对于相关企业予以支持。我国对于开展资源综合利用与治污的企业财政补贴仅限于少数几项间接补贴, 如利润不上缴、减免税收、先征后返等, 但对相关企业的鼓励与支持效果甚微。而对于构建循环经济系统, 需要经常性的直接财政补贴的支持。因为开展循环经济的企业最初往往本大利微, 可以考虑给开展循环经济的企业以照顾, 例如采取物价补贴、企业亏损补贴、财政贴息、税前还贷等。我国应借鉴国际经验, 通过政府面向开展循环经济的企业进行有针对性的财政补贴, 可以大幅度地调动循环经济建设的积极性, 引导整个社会资源向循环经济的方向发展。

2.3 制定有利于循环经济发展的政府采购政策

政府采购是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政策工具。我国政府应把有利于循环经济发展的环境保护、生态平衡、资源节约与合理开发利用等特定政策目标纳入政府采购的通盘考虑。政府可制定相关的采购政策来促使市场鼓励再循环利用。政府在其需要采购的众多商品和劳务中应优先选择循环经济产业的产品, 促进循环经济产业产品的消费, 以此影响消费者消费方向和企业的生产方向, 从而促进循环经济产业的发展。

2.4 调整税制结构, 完善现有税收体系

2.4.1 开征燃油税。

燃油税对循环经济的建立, 实现可持续发展会起到较好的促进作用。对不同能耗的燃油或燃气, 规定不同的税额予以征收, 鼓励大家节约资源, 减少消耗。

2.4.2 开征环境保护税。

借鉴国际经验, 开征环境保护税。通过强化纳税人的环保行为, 引导企业与个人放弃或收敛破坏环境的生产活动和消费行为;同时筹集环保资金, 用于环境与资源的保护, 对国家的循环经济发展提供资金支持。

2.4.3 调整增值税。

采用“消费型”增值税。目前我们国家除了东北地区以外其余的地区都采用“生产型”增值税。大部分企业固定资产的增值税进项税额不能抵扣, 从而抑制了企业投资发展循环经济设备的积极性。为促进企业购置除尘、污水处理和提高利用效率的环保设备, 需要增加企业对这些设备的增值税进项税额抵扣的规定。

2.4.4 调整所得税。

上一篇:英语教学改革与创新下一篇:电控汽油喷油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