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地补偿纠纷

2024-08-07

征地补偿纠纷(精选6篇)

征地补偿纠纷 篇1

随着我国城市化和工业化提速, 由征地拆迁引发的矛盾越来越突出, 侵害当事人利益的事件时有发生, 已经成为影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重要因素之一。征地补偿标准问题往往是导致这一冲突的主要诱因, 目前我国的征地补偿制度方面存在着很多缺憾, 失地农民在丧失基本的生存资料后大多落入了生活无保障、就业无岗位、发展无能力的困境之中。如何完善我国的征地补偿制度, 缓解失地农民面临的生活困境成为摆在我国各级政府面前的重大社会问题。本文试图从征地补偿存在的主要问题入手, 寻求解决一些方法。

1目前征地补偿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征地补偿制度存在缺陷

2004年以前的《土地管理法》强调“国家为公共利益的需要, 可以依法对集体所有的土地实行征用” 但国家收回时给予适当的安置和补偿。2004年8月修改为“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 可以依法对土地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 提出了征收、征用两种形式。在历次的改革过程中, 征地补偿思路基本未变, 其基本的补偿思路是按照被征土地前3年平均年产值, 再按照人均耕地的差异确定补偿倍数, 也就是我们通常称为“产值倍数法”补偿。这种对所征土地的补偿仅依据原农业利用方式下的年产值进行补偿, 而没有考虑到土地的潜在利用价值或市场价值的补偿, 其实质是一种非等价交易关系。2004年10月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 (国发[2004]28号) 明确提出,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要制订并公布各市县征地的统一年产值标准或区片综合地价, 征地补偿做到同地同价, 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必须将征地费用足额列入概算。” 2005年国土资源部发布了《关于开展征地统一年产值标准和征地区片综合地价工作的通知》 (国土资发[2005]144号) , 正式要求各地要制订并发布征地统一年产值标准或者区片综合地价, 改变了过去按照“该耕地前3年平均年产值”补偿的思路。这一改革体现了完善征地补偿机制、实现同地同价的基本要求, 对提高征地补偿标准、维护农民权益起到重要作用, 因此, 2010年6月26日国土资源部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征地管理工作的通知》, 明确要求应“全面实行征地统一年产值标准和区片综合地价”。各地方政府根据这一通知纷纷制定了新的补偿标准, 新标准的实施有效的改善了非等价交易状况, 一定程度也缓解了征地矛盾, 但是并没有根本上解决涉及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层次问题。

1.2 征地拆迁缺少整体规划和统筹安排

在现行的经济体制条件下, 各行政区域实际上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单元, 政府事实上承担着本地经济发展的重要责任。经济发展, 特别是在起飞阶段, 资本投入是不可欠缺的重要因素。因此, 努力获取资本资源就理所当然地成为地方政府应对竞争的首位工作。地方政府作为经济的主导者, 扩张投资就是经济理性人的自然选择, 为了扩大投资地方政府必须尽可能多地获得投资资金, 银行贷款、土地出让收入、招商引资就成为其自然的选择。2010年, 我国的土地出让收入达到前所未有的2.7万亿元人民币, 占据地方财政收入的半壁江山, 足见土地经营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位置。土地是城市的最大资源, 如何经营好城市的土地是城市发展的关键。土地经营的状况又直接关系到城市的发展空间、发展潜力和发展方向。因此提高土地资本的利用效率以及地域空间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就成为城市快速健康发展的关键。目前地方政府受制于“土地财政”的压制很少严格执行城镇发展规划, 基本上是根据投资方或者开发商的意愿来组织征地拆迁, 征地拆迁都是随着项目走随意性大, 缺少整体规划和统筹安排, 尤其欠发达地区表现尤为突出。

1.3 征地补偿标准的差异大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征地难度

2010年5月, 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进一步严格征地拆迁管理工作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的紧急通知》 (国办发明电[2010]15号) , 强调征地拆迁要严格执行有关规定, 坚决纠正违法违规征地拆迁行为。国土资源部《关于进一步做好征地管理工作的通知》 (国土资发[2010]96号) 中对提高征地补偿标准、采取多元安置途径、做好农民房屋拆迁补偿安置工作、规范征地程序等提出了明确要求。各地方政府根据中央一系列文件精神先后调整了当地的征地拆迁补偿标准。从实施的情况来看各地的补偿标准差异巨大, 大多数发达地区补偿标准已经远高于国家标准, 不少欠发达地区征地补偿标准偏低、同地不同价、随意性较大问题依旧非常突出, 有的就是小到市县范围内征地补偿标准也不一致。现在征地拆迁都是随着项目走, 为了推进项目建设的进度, 基本上是地方上领导甚至是主要领导亲自挂帅分片包干, 然后层层分解落实到乡、村 (办事处和居委会) 。征地工作是典型的行政推动型, 项目的重要程度、领导的分工和工作作风都会左右征地拆迁进度, 征地拆迁的进度进而会影响决定补偿标准, 补偿标准差异性存在就显得非常正常了。在不大的区域内出现了补偿标准的差异必然会导致其它地方征地拆迁的难度加大。

1.4 补偿标准调节频繁实际操作难度大

《通知》要求, 推进征地补偿新标准实施, 确保补偿费落实到位。全面实行征地统一年产值标准和区片综合地价、探索完善征地补偿款预存制度、合理分配征地补偿费。建立征地补偿标准动态调整机制, 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当地人均收入增长幅度等情况, 各地每2至3年对征地补偿标准进行调整, 逐步提高征地补偿水平。未及时调整的, 不予通过用地审查。按照确定的征地补偿安置方案, 及时足额支付;应支付给被征地农民的补偿安置费, 要直接支付给农民个人, 防止和及时纠正截留、挪用问题。这一规定实施下面的问题就非常突出;一是村、居委会基层组织运转靠什么来保障, 特别是“城中村”和大部分土地被征收的村这一问题尤其突出。二是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费 (主要是养老保险费) , 按照规定是以被征土地所在地上一年农民年纯收入为基数, 再根据参保人的年龄等影响因素确定缴费百分比, 由此核算出征地当年被征地农民的人均社保费缴纳标准;而征地补偿标准按照国家规定是每2~3年调整一次, 二者在调整时限上存在差异, 实践中难以操作。三是由于新老标准存在差异, 到了第二年征地工作基本就难以开展, 被征地农民等待和观望情绪浓厚, 正常的建设用地供给也会受到严重影响。四是保障标准比较苛刻也引发了一些新的矛盾, 比如被征地失去全部耕地或人均耕地不足0.3亩, 且年满16周岁条件等等。

1.5 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水平低、资金筹措困难

从实践中来看, 征地补偿费给了农民, 不管是多是少, 很少有人愿意拿出来支付个人社保费用。而在实际工作中为了能够顺利地实施征地, 征地补偿基本是足额给付农民, 个人社保费用交纳实际上难以落实。从各地实施的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办法来看, 一是社会统筹标准偏低, 大多地区都是每月100元-150元之间, 男满60周岁, 女满55周岁次月领取, 二是社会统筹方面资金来源是从土地出让金中按比例提取进入财政专户。先征后批、先征后用的这部分土地出让金往往是没有着落, 目前被征地农民的基本养老保障统筹资金实际上就是依靠财政供给, 随着失地农民年龄增长和保障对象增多, 财政供给呈几何级数上升。1-6月全国130个城市共成交土地9511宗, 成交土地面积43759万平方米, 同比增加24%;土地出让金为7524亿元, 与去年同期相比下跌了5.5%。今年上半年土地供给面积虽然增长, 但是出让金收入呈明显下降趋势, 2007年各地才陆续建立这项制度, 从实施的情况来看不少地方政府已经出现了供给缺口, 地方财政供给的风险加大。

1.6 争端裁决机制急需完善

目前虽然从法律、法规和政策上建立了征地争端的解决机制, 但是地方政府和农民都很少采用这种手段来解决争端。新的规定已经在今年1月禁止政府实施强拆, 目前政府唯一可以采取的强硬手段就是司法强拆, 但是正常走完司法程序需要半年以上, 还有一些情况是根本没有办法进入司法程序, 在日趋激烈的招商引资竞争中, 政府是等不起的。而农民更不会采取这种方式了, 一来他们认为是官官相护, 他们的利益没有办法通过这种方式得到保护, 二来在他们眼里, 国家是分层的, 有中央和地方之分, 各级政府执行的政策并不是一样的政策。从保护农民利益的角度看, 上级政府是真心为农民着想的, 基层政府则无视甚至侵犯农民的利益, 甚至背离了中央制定的政策。他们更喜欢用直接简单的办法来解决问题, 要不坚持不妥协、对抗为主, 要不干脆上访, 直到达到目的为止。

2解决征地补偿问题对策建议

2.1 进一步完善征地制度

目前《土地管理法》修改稿已完成送审, 上报国务院。修改的重点主要是完善集体土地征收。主要是根据十一届三中全会和四中全会的规定, 进一步贯彻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的要求, 进一步缩小征地范围, 完善征地补偿的机制。具体制度方面, 重点是同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条例相衔接的基础上, 界定土地征收范围。同时, 要完善征收土地的程序, 更加体现尊重农民的知情权和参与权, 而且在征收程序上要完善矛盾的化解机制。我觉得在征地制度设计方面下面的一些因素也应该考虑进去。

(1) 明确集体土地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利益处置关系。

在我国的土地制度中, 土地归属集体所有, 由村民委员会经营管理, 但真正意义的土地所有权主体不够明确, 即所有权主体多元化, 所有者主体缺位;土地所有权主体不确定, 土地使用产权不明确。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利益处置关系不清楚, 这样就造成补偿对象的模糊, 实际操作缺乏明确的法理基础。

(2) 明确各行为主体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征地涉及到政府 (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 、集体和家庭或者个人之间的利益博弈, 从目前出台的各项政策来看, 主要是约束地方政府行为, 而在影响到国家或者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项目建设上居民应该怎样做缺少必要的约束。往往形成“真理”掌握在少数人手上, 在制度设计上如果我们完全考虑到所有人的利益, 这种制度的本身就给了人利用的漏洞。

(3) 合理分配中央和地方政府在事权、财权从根本上破解“土地财政依赖症”。

把今后50年或70年的收益一次性收取、以土地为抵押物获取城市开发建设巨额贷款、通过房地产开发获得GDP和大量税收这就是所谓的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 某种程度上可说它是中国快速城市化的路径之一。国土部可以用卫星24小时监控每一个村甚至每个村民组的土地, 我国的土地审批制度可以说是全球最严格的, 但是这种以行政手段来处理经济问题, 只会让恶劣的经济生态更加恶劣, 才会出现“水泥路上种庄稼”这种荒诞的现象。地方政府官员的在政绩、城市化、工业化与严厉的土地问责之间左右为难, 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缓慢, 地方经济社会难以发展全体人民不满意, 城市化、工业化进程加快征地的难度就会越来越大, 违法违规占用土地可能性加大。不少地方官员在走钢丝, 拆得好功成名就, 拆得不好问责丢官。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 财税体制、政府绩效考核和干部绩效考核体制必须要有重大突破。

2.2 高起点、高标准、新视角做好城市总体规划

城市规划是城市未来发展的总纲, 在明确的城市定位和发展战略指导下, 确立城市的先导产业, 强化支柱产业, 积极、有序、稳妥地推进城市扩张, 是实现城市快速健康地发展正确选择。因此, 我们必须高起点、高标准、新视角制订了中心城市、中心镇、中心村三位一体的城市化规划体系, 优化整体功能区布局, 促进项目向园区集中, 实现园区产业集群、资源集约、功能集成。这样做有二个好处, 一是加大违章建筑成本, 减少城市化、工业化进程中政府的征地难度。二是可以实现整体成片开发, 成熟一片开发一片。这样可以集中力量做好群众工作, 减少相互攀比, 集中安置, 减少政府依法行政的成本。

2.3 完善征地补偿方式

征地补偿一直是被关注的焦点问题。此次土地法修改中, 对征收土地补偿的方式进行了进一步完善和改革。“补偿将更加突出不仅要从财产上进行补偿, 同时要兼顾到安置和保障, 要确实做到农民生活水平不降低, 长远生计改善, 来进行补偿, 并同时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另外, 农民房屋的征收, 也要和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的原则相协调。”具体来说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切实做好征地涉及的拆迁补偿安置工作, 拆迁安置问题往往是许多征地项目的核心问题, 拆迁安置搞不好, 就是征地成功了, 后遗症也大。因此要力争做到先安置后拆迁, 先补偿后征地。其次;逐步建立统一的新型农村养老保障制度, 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 结合新农保政策实施, 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农民自觉参保意识, 加快建立覆盖整个农村的社会保障体系。可以考虑从征地补偿提取一定的比例直接进入社保个人帐户, 积极探索鼓励老年农民、转岗农民放弃承包土地、以承包地换保障等配套改革办法, 逐步解决农村居民老有所养问题。第三;加强对被征地农民的就业指导和技能培训, 与园区内企业签订约束性用工协议争取更多失地农民就近就业。对有意向创业的农民, 政府要制定优惠的政策, 享受与本地下岗失业人员同等的优惠政策, 鼓励农民创业。最后;在征收的土地中安排一定比例的土地, 作为安置用地, 组织被征地农民发展第三产业, 这样既可以壮大集体经济又可以解决农民就业。

2.4 完善征地争端的解决机制

近期, 各地在加快工业化、城镇化建设中, 一些地方因征地拆迁引发的恶性事件时有发生, 社会反响特别强烈。建立和完善争端的解决机制, 畅通群众的利益诉求渠道就显得非常重要。

(1) 各地方政府要建立健全征地拆迁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

各地要积极探索创新土地征收拆迁中做好宣传引导、化解不同意见及组织实施的有效途径和办法, 认真做好征地拆迁群众信访工作, 深入到问题反映较多的地方去接访、下访, 主动倾听群众诉求, 及时改进工作, 认真做好征地拆迁中矛盾纠纷化解工作, 把问题解决在初始阶段。

(2) 建立完善“一事一议”制度, 在局部范围内可以考虑采取“全民公决”的方式。

在影响到国家或者地方重大建设项目征地拆迁时, 可以考虑建立议事制度, 采取全民公决的方式完成征地拆迁任务, 只有极个别人因为自己过高要求达不到目的, 影响整个项目进程时, 应简化司法程序组织强拆。

(3) 尝试媒体介入, 加强舆论监督。

媒体介入征地拆迁全过程有两个好处, 一是加强对政府行为的监督, 保证征地拆迁公开、公平、公正。使政府的征地拆迁在阳光下运作, 争取绝大多数市民的理解支持。二是对极少数难缠户也是一种压力, 面对镜头双方谈判可能都会变得更加理性和现实。

征地拆迁补偿安置工作, 关系国家经济建设发展、农民群众切身利益和社会和谐稳定, 党中央、国务院对此高度重视。各级政府要从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利益、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 认真领会并贯彻落实好中央一系列规定要求, 切实做好征地拆迁补偿安置工作, 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和工业化提速, 由征地拆迁引发的矛盾越来越突出, 已经成为影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重要因素之一。征地补偿标准问题往往是导致这一冲突的主要诱因, 如何完善我国的征地补偿制度, 缓解失地农民面临的生活困境成为摆在我国各级政府面前的重大社会问题。

关键词:统一年总产值,土地财政,征地补偿标准,征地争端

征地补偿纠纷 篇2

来源: 作者: 发布日期:2007-10-19 8:38:49

重庆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

行政判决书

(2004)渝一中行初字第10号

原告兰俊文,男,1943年12月22日出生,汉族,个体工商户,住重庆市渝北区鸳鸯镇白寺村一社。

委托代理人李宗沛,男,1951年1月22日出生,汉族,无业,住重庆市渝北区鸳鸯镇凉井村五社。

被告重庆市人民政府,住所地重庆市渝中区人民路232号。

法定代表人王鸿举,市长。

委托代理人吴豫秋,重庆索通律师事务所律师。

委托代理人李卫,重庆索通律师事务所律师。

原告兰俊文诉被告重庆市人民政府(以下简称市政府)征地拆迁安置补偿行政裁决一案,本院于2003年12月22日受理后,依法组成合议庭,于2004年2月23日、3月18日公开开庭进行了审理。原告兰俊文及其委托代理人李宗沛,被告市政府的委托代理人吴豫秋、李卫到庭参加了诉讼。本案现已审理完结。

原告兰俊文诉称,原告是依法领取了营业执照、税务登记等合法经营手续的个体工商户。原告所在鸳鸯镇白寺村一社的土地被征用后,原告有合法产权、用于经营的233平方米房屋应按经营用房进行安置补偿。重庆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以下简称经开区管委会)对原告的房屋按普通住宅进行补偿是错误的,被告作出的渝府地裁[2003]13号《征地补偿安置争议裁决书》裁决维持经开区管委会的补偿标准的理由和依据不充分,故请求撤销该裁决书。被告市政府未向本院提交答辩状,但在庭审中辩称,被告对原告兰俊文拥有合法产权证的房屋233平方米的性质认定为住宅,符合客观事实;被告裁决对原告的房屋按照住房补偿,适用法律法规正确;原告未办理合法产权登记的私自搭建房屋,不属于补偿范围,原告无权要求补偿。故请求法院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

被告市政府于2004年1月18日收到本院送达的起诉状副本后,于当日以春节放假不便收集、准备证据为由,向本院递交了延期举证申请。次日,合议庭对此进行了评议,认为其申请延期举证的理由成立,同意其延期至2004年2月9日前举证。被告于2004年2月9日向本院提交了以下证据:

1、兰俊文的乡村房屋产权登记卡及房屋所有权证;

2、重庆市土地使用权证;以上证据用以证明原告拥有合法产权的房屋面积为233平方米,房屋使用性质为住宅;

3、渝府地裁[2003]13号征地补偿安置争议裁决书,用以证明本案被诉具体行政行为的内容;

4、渝府复[2003]153号行政复议决定书,用以证明复议机关维持了本案被诉具体行政行为。

根据本院要求,被告市政府补充提交了证据5,即重庆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渝经开委发[2001]142号《关于鸳鸯镇白寺村一社征地拆迁、补偿、安置方案的批复》,用以证明被诉具体行政行为的内容。

原告兰俊文起诉时提交的证据:

1、行政裁决申请书及渝府地裁[2003]13号《重庆市人民政府征地补偿安置争议裁决书》;

2、行政复议申请书及重庆市人民政府渝府复[2003]153号《行政复议决定书》;

3、行政申请协调书及重庆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关于兰俊文与 1

重庆市土房局北部新区经开园分局征地补偿安置有关问题的协调书》(渝经开委[2003]100号)、重庆市国土房管局北部新区经开园分局《关于对兰俊文〈行政协调申请书〉有关问题的答复》(渝国土房管北新经发[2003]7号);以上3组证据用以证明原告的起诉符合法定条件;

4、兰俊文的税务登记证、营业执照、食品卫生许可证,用以证明原告是合法的个体经营户,从一九八八年十二月起就将自己的233平方米的房屋作为了经营用房;

5、(2000)渝一中行再终字第940号行政判决书及建设部房地产业司建房函字(93)23号对湖北市房地产管理局关于城市房屋拆迁中有关问题报告的复函,用以证明原告的房屋应按经营房予以补偿;

6、原告的建房申请及罚款收据的复印件,用以证明原告已修建但未取得房屋产权证的房屋应予补偿。

7、光碟一盘,用以证明其房屋用于经营的情况;

8、本院(2002)渝一中行终字第262号、263号行政判决书,用以证明原告兰俊文曾因征地提起过行政诉讼。

经庭审质证,原告对被告提交证据1、2、3、4、5的真实性、合法性均无异议,但认为不能证明被诉具体行政行为合法,而证明了被诉具体行政行为违法。对原告提交的证据,被告认为其中证据1、2、3能够证明原告的起诉合法,没有异议;证据4与本案无关联性;证据5不适用于本案;证据6系复印件,且与本案无关联性;证据7系超过了举证期限提供的证据,法院不应采信。

本院认为,对被诉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进行审查,首先应审查其程序是否合法,在其程序合法的基础上,再对其实体处理是否合法及适用法律、法规是否正确进行审查。因此,本院首先对双方提交的与被告作出的行政裁决程序有关的证据进行审查。其中,被告提交的证据1、2证明被诉行政裁决实体处理方面的证据,与本案无关联性,本院不予确认;被告提供的证据3能够证明本案原告对安置补偿标准不服申请裁决及被告进行裁决的事实和内容,证据4能够证明本案被诉行政裁决已经复议机关复议维持,证据5能够证明对原告实施的、已经批准征地补偿与安置方案,该三项证据证明的以上内容与本案有关联性,形式和来源合法,内容客观真实,本院予以确认。原告提交的证据1、2、3能够证明原告的起诉符合法定条件,被告无异议,本院予以确认;原告提交的证据8系生效判决书,能够证明原告所在的鸳鸯镇白寺村一社的全部土地被征用,重庆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北部新区分局对其合法的房屋、构、附着物等进行了补偿安置的事实,与本案有关联性,按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政诉讼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七十条之规定,予以确认;原告提交的其它证据,系证明原告实体权利方面的证据,不能证明被诉具体行政行为的程序是否合法,与本案无关联性,本院不予确认。

根据以上确认的证据,本院认定如下事实:原告兰俊文的住所地原重庆市渝北区鸳鸯镇白寺村一社全部土地已于一九九八年十一月十六日以重庆市人民政府渝府地[1998]538号文批准征用。该社建制已被撤销,全部社员转为非农业户口。重庆市土房局北部新区经开园分局(以下简称经开园土房局)根据经开区管委会二00一年十二月十五日渝经开委发[2001]142号批复的《白寺村一社土地征地拆迁补偿与安置方案》,对原告兰俊文进行补偿安置。原告兰俊文对该补偿安置标准有异议,申请协调。经开区管委会进行协调后,于二00三年五月二十三日作出了渝经开委[2003]100号协调书,认为经开园土房局根据市政府53号令、55号令的规定对兰俊文进行补偿安置正确、合法。兰俊文不服,向重庆市人民政府申请裁决,要求对其用于经营的五个门市按企业房屋进行补偿,对其无产权证的房屋按合法房屋予以补偿。二00三年九月十一日,重庆市人民政府作出渝府地裁[2003]12号征地补偿安置争议裁决,认为经开区管委会对兰俊文办理了合法产权证部分的233平方米房屋,根据权证登记的用途,依据《重庆市征地补偿安置办法》第十一条第三款的规定,确定补偿标准,适用法规正确,予以维持。兰俊文对该裁决不服申请复议,重庆市人民政府于二00三年十二月四日作出渝府复[2003]153号复议决定,维持了渝府地裁[2003]13号《征地补偿安置争议裁决书》。兰俊文仍不服,遂向本院提起行政诉讼。

本院认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五条第三款之规定,被告重庆市人民政府系批准征用鸳鸯镇白寺村一社土地的机关,对兰俊文提出的补偿标准争议,有权进行裁决。本案中,原告兰俊文所在的白寺村一社的征地拆迁补偿、安置方案的实施者是经开园土房局,即对兰俊文进行补偿安置的单位是经开园土房局。兰俊文因补偿标准争议提出裁决申请时,裁决机关应对发生争议的双方,即兰俊文与经开园土房局之间的安置补偿争议进行裁决。被告市政府在裁决中,却将协调单位经开区管委会作为补偿安置争议的一方,列为被申请人进行裁决,错列了行政裁决的主体,裁决的对象和内容错误,属行政程序违法,依法应予撤销。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五十四条第(二)项第3目之规定,判决如下:

一、撤销被告重庆市人民政府作出的渝府地裁[2003]13号征地补偿安置争议裁决;

二、限被告重庆市人民政府在收到本判决书之日起两个月内重新作出行政裁决。本案受理费100元,其它诉讼费500元,共计600元,由被告重庆市人民政府负担。如不服本判决,可在接到判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本院递交上诉状,并按对方当事人的人数提出副本,上诉于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

审 判 长曾平

审 判 员陈 波

审 判 员邓 莉

二OO四年三月二十二日

湖南调整征地补偿标准 篇3

《通知》称,新征地补偿标准包含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費两项之和。征收单位或个人的房屋及其他不动产、青苗补偿等,执行由市州制订并报省人民政府批准的补偿标准。非农建设用地需要收回农林牧渔场国有农用地的,参照执行邻近农民集体土地的征地补偿标准。征收集体建设用地、农村道路及坑塘水面等农用地,参照执行所在区域征地补偿标准。征收荒山、荒地(其他草地),参照执行所在区域征地补偿标准的50%。征收裸地的补偿标准不超过所在区域征地补偿标准的30%。

《通知》明确,征地补偿区域以县市为单位划分并公布,同时报省国土资源厅备案,区域划分资料未报省国土资源厅备案的不得征地。各市州、县市区人民政府要根据征地补偿费主要用于被征地农民生产生活的原则,制订征地补偿费分配指导意见,征用土地的各项费用应当自征地补偿安置方案批准之日起3个月内全额支付,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执行国家和省有关规定。

据悉,新标准已经于今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新标准施行前,市州、县市区人民政府已公告征地补偿、安置方案的,可以继续按照公告确定的标准执行。在本标准实施前已办理征地审批手续,但市州、县市区人民政府未公告征地补偿、安置方案的,需要按照本标准执行。(戴和清 万波)

征地补偿公告 篇4

一、被征收土地单位,征收土地面积,征收土地类别

被征收土地单位天元区马家河镇xx社区,征收土地总面积40.8255亩,征收土地类别稻田、坑塘水面、专业菜地、旱土、园地、建设用地、道路、林地。

二、征地补偿标准

xx发〔xxx2〕46号及株政发〔xxx3〕2号文件。

稻田、建设用地、道路、坑塘水面7元/亩

专业菜地118800元/亩 旱土、园地57600元/亩

林地43200元/亩

三、房屋补偿安置标准

依据所办理补偿登记的数据按株政发〔xxx1〕2号文件、株政办函〔xxx1〕97号复函、株政办函〔xxx5〕14号文件补偿安置。

四、生产补偿费标准

依据所办理补偿登记的数据按株政发〔xxx1〕2号文件补偿。

五、被征收土地农业人口安置途径

按株政办发〔xxx0〕28号文件的规定对被征地农民实行就业培训和基本生活保障制度,保障被征地农民的基本生活。

六、征地补偿费和涉及多户的生产补偿费采用转帐方式付给集体经济组织。生产补偿费及地上建(构)筑物补偿费直接支付给个人。

七、被拆迁人应在补偿告知后30日内签定房屋拆迁协议,在规定期限内签定房屋拆迁协议的,按被拆房屋合法建筑面积给予80元/m2的奖励;在协议规定的期限内搬家腾地的,按被拆房屋合法面积再给予70元/m2的奖励;在项目指挥部设定的期限内提前腾地的按被拆房屋合法面积350元/m2给予特别奖励。逾期未签协议和搬家腾地的,不予奖励。对补偿项目和数额有异议的,应在补偿告知后15日内向市国土资源局提出书面复核申请,逾期未提出申请的不予复核。

八、如对本方案有异议的,可在本方案发布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向市国土资源局法规科提出对补偿安置方案申请听证,逾期未提出申请的,视为放弃听证。联系电话:xxxxxxxxxxxx。

九、如对本方案补偿标准有异议的,可在本方案公布之日起60日内向xx省人民政府申请行政复议。

xx市国土资源局

征地补偿可能至少提高10倍 篇5

本刊讯 在近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讨论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修正案(草案)》,对农民集体所有土地征收补偿制度作了修改。会议决定将草案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虽然目前具体修改条款还未可知,但有业内专家推测,此次修改,主要内容是提高征地补偿数额,提高额度可能至少为现行标准的10倍。有专家表示,修正案草案获得通过,也为《农村集体土地征收补偿条例》的尽快出台铺平了道路。

在这次修改土地管理法的基础上,多名业内专家表示,未来,土地管理法还可能进行更多的修订,改革后农民可称为农村集体土地交易的主体,通过税收调节的方式,使部分土地收益成为地方财政收入。

日本明年大米计划产量减少2万吨

本刊讯 据海外媒体报道,日本农林水产省近日表示,由于日本国内粮食需求预计将持续下降,该国2013年大米计划产量定为791万吨,较2012年减少2万吨。

农林水产省认为,受人口减少及饮食多元化趋势影响,日本2012及2013年国内大米消费量预计将分别为799万吨和791万吨。若如此,2012年将是日本自1996年有统计以来首次大米消费量低于800万吨的年份。

全面提升果业素质和市场竞争力

本刊讯 近日,农业部在湖北宜昌召开全国水果生产形势分析会。会议提出以不与粮争地为前提,大力推进优势区域规划,进一步稳定面积,提高质量和效益,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全面提升产业素质和市场竞争力,促进水果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

征地制度探索与合理补偿的确定 篇6

摘要:征地是国家凭借行政权力将集体土地转为国有土地的强制性过程。随着城市规模的迅速扩张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征地,事实上是新增建设用的唯一来源,无论何种用地性质,凡涉及农用地转非农用地一律通过征收的方式取得。而对丧失了土地所有权和土地使用权的农民集体及农民的补偿原则,则仍以农地的产品价值为依据计算。征地补偿标准与农民集体心理预期价格之间的巨大落差,是造成目前征地难的原因之一。因此,合理认定征地补偿的标准则是整个征地过程的重中之重。

关键词:征地制度 探索 合理补偿 确定

1 土地补偿中存在的问题

1.1 补偿标准偏低 现行的土地补偿标准即未考虑土地使用权出让市场价格上涨的因素,又未考虑人民群众实际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因素,具体体现在标准较低较死。

1.2 有些土地征收补偿不具体 关于土地补偿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仅对耕地的补偿标准做出了具体的规定,对征收其他土地的补偿标准以及地面附着物青苗的补偿标准和安置标准只做了授权,而未做具体规定。

1.3 土地增值部分被征地农民无法享有,土地征收补偿中存在的一个重大问题,在于农民不能从土地增值中分享利益。政府往往以较低补偿获得土地,再以很高的土地出让金转入市场,实践中,这部分的增值额很大。

2 征地补偿制度存在问题分析

在现行征地补偿制度下,土地出让金与征地成本之间存在巨大的得益空间,征地中多个利益主体的参与,剥夺了本应属于农民集体的潜在利益,这是诱导农民集体向征地单位讨价还价和自发进入土地市场的内在原因。如果按土地产值对农民集体进行的补偿,与城市化发展中土地未来的潜在收益或市场价格水平相去甚远,则加重集体和农民的利益损失。对用地单位而言,征地成本主要由对集体土地所有者支付的土地补偿、安置补助费、地面附着物补偿费、青苗补助费和向国家、政府及有关部门缴纳的耕地占用税、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耕地开垦费、土地管理费、农业重点开发建设资金等税费,以及征地过程中发生的交易费组成。征地补偿费计算的依据是被征用土地前三年平均年产值。但由于目前征地已成为新增建设用地的唯一来源,农民集体对征地补偿的要求,已远不满足于现行补偿要求,而要求与土地市场价格接轨,按产值补偿征用的方式很难被农民集体接受。因此,征地总价格构成中也应该含有粮食安全价格和生态安全价格。因此,征地的实施过程已大大压低了征地市场的价格,从而使农民集体在竞争中处于不利的地位。2007年,我县为了改变县城面貌,经省政府批准征用城南四组集体土地150亩,征地补偿标准2.372万元/亩,对外挂牌成交价为38.75万元/亩,两者之间有很大一部分差额,被征地农户难以接受,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该组居民自发来到施工现场阻碍施工,要求政府补偿其差额部分。由于现行征地补偿标准计算的依据是土地的年产量,而在法定补偿费用标准内上下浮动的补偿额的最终确定,则受土地被征用前的土地利用能力,被征地单位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人均耕地的稀缺程度两大因素影响。对区位条件相同而人均耕地稀缺程度不同的两块土地而言,由于其被征用前作为农业用途的收益能力不同和稀缺程度的差异,造成其他

征地中的受益能力呈现出极大的差异

3 合理解决土地补偿标准措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二条第四款明确规定;“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法对土地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这一法律规定为土地征收补偿提供了坚实的法律指向和法律依据。一般来说,土地补偿的原则有三个方面,即直接补偿与间接补偿相结合的原则,货币补偿与非货币补偿相结合的原则,从宽补偿与从商补偿相结合的原则,如何确定合理的补偿标准对维护农民的利益有着重要意思。合理的征地补偿标准,首先遵循公平原则和市场原则来确定。

3.1 确定征地补偿费的价格内涵。根据我县实际,征地补偿已具备有强烈的市场化倾向,按土地的市场价格对农民集体进行补偿已成为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应明确征地补偿费的价格属性,并明确征地价格的内涵。

3.2 以土地市场价格为依据确定征地补偿标准,取决于他们对土地市场价格的认识程度,而合理公平的补偿无论在买方还是在卖方看来,都应该是合理的市场价值或卖者愿意,买者能接受的价格。困此,征地价格可以通过有资质的单位评估后由征地双方确定。以土地市场价格为依据确定征地补偿标准,体现了农民集体对土地的权利,体现了市场经济公平竞争的原则。

3.3 以农地转用后土地用途确定土地补偿标准。根据地租理论,农地转用后的增值中含有农民集体应得的部分而征地使农民集体丧失了获取这种潜在收益的权利,从而有悖公平原则。因此,土地市场价格应以农用地转用后的土地用途为依据确定,国家同时应制定相关办法,明确参与收益分配的对象和比例。

3.4 以区片确定土地补偿标准。在农地转用过程中,农民集体的土地被征收后,往往是同一地块有不同的补偿标准,有高有低,如今年我县引进化工项目用地需80亩土地涉及到我县陈家港镇沙荡村二组和海安集村五组,由于人均耕地不同(沙荡村二组人均耕地1.62 亩,海安集村人均耕地0.718亩),土地补偿相差0.853万元,但土地的价值是平等的,产出的效益是相同的,被征地农民难以接受,落实土地补偿有一定的难度。笔者认为,同一区域,同一地类土地补偿标准应该是相同的。

上一篇:行业统计下一篇:经济发展梯队